時間:2023-09-18 17:02: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資產管理的風險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固定資產 固定資金利用
加強固有資產管理、提升固定資金利用效率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關鍵。對企業而言,必須要采取一系列積極措施,實現固定資產增值,為企業創造更多利潤。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多元化已成為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的主要特點。多元化雖有利于各個市場經濟體之間的競爭,但也帶來市場環境復雜、財務管理風險增加等問題;在加之部分管理人員缺乏固定資產現代化管理意識,導致在固定資產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制約了固定資金利用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本文以此為基礎,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提升固定資金利用效果做進一步分析。
一、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
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企業管理人員未針對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的職責劃分,導致在企業財務管理中未設置固定資產管理的科目;部分企業雖在財務管理中設置了相關條目,但固定資產管理的職責、人員劃分不清晰,財務部門無法根據管理內容開展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第二,企業管理人員缺乏對固定資產的認識,認識固定資產管理只是進行簡單的財務分析,統計不同時間段內企業資產情況;部分管理人員將固定資產與后勤保障規劃在一起,相關人員難以進行有效的固定資產清查。這些現象弱化了固定資產對企業管理的影響,出現“固定資產邊緣化”現象,不利于企業管理。
(二)固定資產核算不規范
固定資產核算不規范是我國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常見現象。由于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導致相關管理部門難以有效統計企業整體資產情況,也就無法進行有效的固定資產核算。同時,企業未根據自身經營內容建立明確的管理賬目,企業不同經營項目、管理項目之間的經濟聯系得不到真實反映,最終導致難以有效核對固定資產的現象。最后,一些具有特殊性的資金流動無法有效反映到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例如,企業未統計無償調撥、捐贈等形式所得的固定資產,這部分資產也難以快速入賬;變賣、報廢等形勢下的廢棄物資產未及時入賬,部分企業甚至存在“已報廢固定資產還掛在財務賬目上”的現象。
二、提升固定資產管理能力的幾點措施
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是企業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必須要由經濟管理入手,逐漸拓展到其他管理范圍,才能保證固定資產管理的科學、有效。
(一)加強固定資產中的隱性成本控制
隱形成本是影響企業固有定資產管理的重要因素,與顯性成本不同,隱性成本具有不可預知性,對企業造成的影響更大。因此,本文認為,在隱性成本管理中,必須要進行以下幾方面改進:
(1)加強風險預知。由于隱性成本具有不可預知性,所以必須要對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控制,進行風險預知,通過及時預知可能存在的風險,實現對隱性成本的控制。例如,在報廢固定資產隱性成本管理中,應充分發揮傳統管理資料的作用,根據近幾年企業出現的固定資產報廢情況,預判本年度可能出現的固定資產風險;統計不同時間的風險形式,對風險形式、風險控制措施、風險解決措施進行討論,保證能在最短時間內解決風險。
(2)加強人為因素風險控制。人為因素是影響隱性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料指出,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工作狀態影響管理效果,并會逐漸演化成一種隱性因素,對固定資產管理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必須要進行隱性成本控制,降低人為因素對管理的影響。例如,企業管理者應適當開展會計人員動員大會,以富有激情的語句激發會計人員斗志,保證會計人員能時刻在固定資產管理中保持高昂的斗志;同時,企業應盡自己所能幫助會計人員解決生活難題,降低家庭因素對會計人員工作的影響。
(二)樹立正確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
由上文分析中可發現,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是影響固定資產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要樹立正確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充分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影響,正確處理固定資產與企業效益之間的關系。
首先,企業管理人員應正確認識固定資產的作用,將企業管理內容適當地向固定資產管理傾斜,保證企業能將固定資產管理作為管理中的重點,發揮固定資產管理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其次,鼓勵全部會計人員學習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知識,發揮會計部長在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帶頭作用,通過親身實踐,在全企業推行固定資產理論學習活動,提高全企業人員對固定資產的認識,保證生產人員能在日后工作中積極保護固有資產,降低潛在隱性成本損失。最后,在各項財務管理中對固定資產進行細化,保證各項固定資產的管理要求能真實反映到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中,以制度的形式肯定固定資產管理的作用。
(三)加快固定資產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的發展為固定資產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已成為現代財務管理的重要輔助手段。對企業而言,在財務管理中應適當發揮財務管理部門、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及其他部門的辦公自動化普及率;同時還要根據企業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具體要求,進行財務管理軟件與固定資產管理的改革,確保信息化程序能快速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同時,應通過企業內部網絡建設,提升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能力,保證固定資產的數據能實現快速、及時的傳輸,讓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對各項信息的有效掌握成為可能,避免信息孤島的產生。
三、結束語
固定資產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點,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F階段我國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對企業管理人員而言,要充分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意義與作用,通過隱形成本控制、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觀念、加快信息化建設等幾方面,在充分了解企業自身管理需求的前提下,對固定資產管理進行深度剖析,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實現固定資產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建設。
(作者單位為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連城分公司)
參考文獻
[1] 商雪梅.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策略研究[J].企業管理科學,2014,3(10):76-77.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風險防范;問題;措施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風險
(一)固定資產在配置環節的風險問題
為了保證固定資產配置的科學性,固定資產在配置前需要相關的專家進行專業的論證工作,同時需要進行前期的市場調研,但在這一過程中,若市場調研方法不合理,專家分析不到位、預算資金無法符合實際需求或者是單位決策失誤,這些都有可能產生一些系列的風險問題。其次,隨著市場新技術的不斷更新,即使剛剛采購的設備也有可能面臨著因為無法高效率使用而被市場淘汰的風險。而配置標準無法匹配規定標準或者實際標準更有可能造成相關項目無法順利進行,從而產生資金技術浪費的風險。除此以外,若單位在進行驗收時未按照相關規定執行驗收程序,因為人為的主觀原因而導致的固定資產在驗收以及審核時不滿足一下相關的質量要求,或者固定資產的內容型號不符合,這些因素都有可能產生會計核算不符合規定、資產信息真實性缺失、資產出現損失或者是賬目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等風險問題。
(二)固定資產在使用維護環節的風險問題
固定資產在使用和維護期間,很容易因為保管不善、操作不當而產生事故、甚至是損毀等現象。同時,固定資產若長期維護過?;蛘呤琴Y產未得到合理有效地保護,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的降低。當然,若長期間將規定資產閑置而使得規定資產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固定資產也有可能會出現價值損耗或者是實物損耗等。
(三)固定資產在處置環節的風險問題
在處置固定資產時,是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政策規定、相關程序執行的。但在實際的生活中,相關單位在處理固定資產時,往往會主觀地忽視了相關政策的規定,僅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處理,忽視審批的規范性、忽視資產評估的規范性以及價值的準確性、甚至是超權限超范圍的處理,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國有資產出現相應的損失。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現狀
(一)固定資產風險管理意識的缺乏
就目前來說,大多數的事業單位都將關注的重點放到了資金的分配方面,而忽略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再加上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屬于公共產權,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的財政撥款,無任何的效益以及成本壓力,眾多原因疊加在一起,使得事業單位在進行資產管理時缺乏一定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相關的責任意識,也就因此,造成了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嚴重脫節的現實困境。
(二)固定資產管理機構的相關設置缺乏科學性
對于很多的事業單位而言,其資產管理通常都是由行政部門、財務部門以及后勤部門來進行管理和維護,這樣兼職的形式、繁重的工作任務使得管理人員沒辦法全身心得投入到固定資產管理的相P工作之中,再加上管理人員對資產管理的相關知識不了解,專業技能的缺乏,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勢必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同時,因為資產管理人員的不專業性,在進行資產管理時很容易出現應付工作任務而敷衍了事的現象,提供錯誤甚至是虛假的資產數據信息,長此以往,資產管理潛在的風險逐漸增加。
(三)資產管理協調、配置和共享機制的缺乏
因為資產管理協調共享機制的缺乏,很多事業單位都存在著各部門之間相互攀比,盲目的追求檔次和規模等現象,資金富裕的部門不愿意與缺乏資金的單位共享資產,而缺乏資產的單位寧愿浪費資金重新購置資產,也不愿意利用其他部門共享的資產,這樣的情況使得資產使用的效率大大降低,資產的浪費現象嚴重。
(四)缺乏有力的資產監管
具有力度的監管是提高和改善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方法,但目前來說,很多事業單位都尚未認識到資金監管的重要性,在對資產進行監管時,也多是網開一面,蜻蜓點水,資產的質量得不到保證。
三、加強資產管理風險控制的相關措施
(一)營造一個廉潔高效的固定資產風險控制內部環境
想要進一步提高固定資產的風險控制水平,保證固定資產風險管控措施的順利實施,廉潔高效的內部環境是首要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因此,對于相關的事業單位來說,應該要提高自身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強化整個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的正確認識,從思想的深度提高對于資產管理的責任意識,構建一系列的風險防控體系。同時,對于有條件的事業單位,可以積極地引進固定資產風險控制的相關人才,并對單位現有的內部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工作,努力構建一支更適合單位發展的人才隊伍,提高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的全面管控能力,并構建一套符合單位發展的追責機制,保證單位內部環境的廉潔高效。
(二)設置明確的風險管理目標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對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保障基本需求,其次要控制增長量,對儲存量進行盤活,最后要實現效益的提高以及保值增值。事業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風險管理時,首先要對自身的全民發展戰略有一個詳細的分析及了解,保證固定資產的風險管理可以與之相結合,既可以保障基本的需求,又可以達到提高效益的目的。簡而言之,事業單位在進行資產管理時,針對不同的資產應該設置不一樣的管理目標,例如,對于使用比較頻繁的通用資產,應該以“夠用”為主要的目標,在保證符合相關配置標準的前提下,避免浪費。而對于部分會影響公共產品以及服務質量的資產,單位可以以“好用”為主要目標,并在財力情況允許的前提下,引進高、靜、尖設備,從而盡可能的避免技術風險。
(三)對固定資產進行系統分析,把握重要環節
固定資產的種類繁多、數量較大,不同的資產需要配備專門的人員進行特定的管理方法,而行政事業單位因為自身資金、人員、成本的限制,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這就要求單位對各種固定資產進行系統的梳理,把握不同資產的重要程度,并對其風險的大小進行分析,找準重要資產的重要管理環節,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實現資產管理的最優,風險的最小化。
(四)構建科學的風險防范制度
構建科學的固定資產配置制度,嚴格控制固定資產重要關口。在不同的階段,單位應該積極主動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在決策階段,單位應該以集體研究、充分調研以及專家論證等多種方式來進行相應的研究分析,堅決的降低決策風險、技術風險。在采購階段,單位應該堅決執行與決策相互分離的原則,一切程序嚴格按照政府的規章制度辦事,避免腐敗的風險。
構建科學的資產維護制度,資產的維護及使用是影響資產使用壽命的直接因素,因此,為了最大程度的延長資產的使用壽命,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單位應該明確資產維護責任人,并配備專門的人管理重要資產。
構建科學的資產處置制度,當資產不再能夠滿足日常的使用需求時,單位不應對資產進行隨意處置,而應該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處理。
(五)建立健全風險反饋及監管制度
為了進一步保障資產管理制度以及相關重要決策的落實,單位應該對資產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并設置專門的人員以及機,對檢查的結果進行及時的登記處理,對檢查監督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以方便單位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單位還可以對制度以及決策執行的效果以及效率進行定期的檢查,構建相應的問責機制,對固定資產管理中所出現的責任問題進行追責處理。
(六)提高資產的信息質量,加強信息化水平
信息質量已經成為影響資產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做好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行政事業單位應該構建相應的資產信息管理體系,有條件的單位還可以借鑒國內外資產管理的先進經驗,例如,引進資產掃描設備,有效避免人工登記的主觀錯誤等。
四、結語
就目前來說,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而想要徹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行政事業單位還有較長的一段路需要去摸索。
參考文獻:
[1]柴偉.內部控制視角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探討[J].當代會計,2015,02.
【關鍵詞】資產風險管理;跨越式發展;信用合作社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逐步提高,資金結余如何使用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面對這一現象,各類金融機構爭相推出不同形式、不同利率的理財產品來滿足人們的需求。資產管理理念逐步升溫,成為金融機構總體業務中最重要的業務之一。然而資產管理在讓雙方獲得利益的同時也存在巨大的風險,以陜西省農村信用社為例,目前資產風險管理還存在諸如同行競爭激烈、業務資金規模大、法律不健全等問題,需要通過有效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加強資產管理,降低風險,有效保證雙方能夠最大程度獲取最大利益。只有進一步加強資產風險管理,才能夠實現信用合作社跨越式的發展。
一、陜西農村信用社資產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同類企業之間競爭激烈
由目前金融投資市場來看,各類金融機構間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熾化,尤其在資產管理方面所呈現出的競爭更為嚴重。為了吸引客戶理財投資,各金融機構紛紛提高利率,用高理財收益保證客戶投資率。陜西省農村信用社在產品結構單一、利率定價機制反映遲緩的情況下,被迫提高自身理財產品利率,只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客戶選擇自己企業進行理財,而這種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吸引并維護了客戶,卻為自身的利潤成長增加了風險。
(二)相關資產風險管理法律不健全
資產管理風險日益擴大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我國關于資產風險管理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無法從法律的角度為陜西省農村信用社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提供應有保障,導致金融機構只能憑借經驗與運氣開展業務,并且由于近些年來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促使資產管理所涉及的業務資金不斷擴大,缺少法律法規監管下的金融機構在面對高額利潤的同時也承擔著巨大風險。
(三)歷史遺留問題難以解決
信用社一直以來都致力于服務于民,為農民群眾提供最完備的信貸服務,幫助農民群眾實現自主創業,從60年的發展變革中可以看出,多次改制后的陜西省農信社其主旨服務理念沒有改變,但卻背負起沉重的債務包袱。這是特定歷史時期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卻成為當今陜西省農信社資產風險管理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巨額債務使農信社在20年內都無法自我化解,也導致陜西省農信社資產風險管理難度加大,遲遲無法解決債務包袱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的結果將是極易造成農村金融內部系統崩盤,最終危機整體農信社乃至相關金融體系。
二、加強資產風險管理的措施方法
(一)健全合同制度
任何行業都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規作為基礎,保證行業利益的同時監督行業行為。陜西綏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目前缺少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想要提高利益的保護,可以從健全與客戶的合同制度做起。首先與投資者簽訂合同,在募集資金階段保證投資者利益,其次就是與貸款方簽訂一套完善的合同,盡量避免合同出現漏洞,參照《合同法》相關條款保證自身利益,這樣是目前降低資產風險管理的最佳手段,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二)完善流程管控
完善資產管理流程管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減少利潤損失。在陜西省農村信用社的資產風險管理中,要保證資產管理的每一步都做到有理有據,有合同可依,從募集資金階段開始就要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屬于閑置資產,可以完成規定時間的理財計劃,另外在發放貸款中更要針對貸款人進行系統審查,保證貸款人有能力按規定還款。只有完善每一步流程的管控,才能有效資產管理風險。
(三)聘請專業理財顧問
聘用專業理財顧問對客戶實施“一對一”的專業理財服務,根據客戶自身情況與需求,制定出令客戶滿意的理財方案,幫助客戶實現理財愿望。優秀的理財顧問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也會將公司的風險降至最低,合理化的理財方案不僅能夠讓客戶獲得利益,也能夠保證企業利益最大化,因此專業理財顧問能夠最大程度保證客戶與公司實現雙贏,也在另一方面加強了公司的資產風險管理。
(四)完善農戶小額信貸、風險防控機制
農戶小額貸款已經發展成為地方基層銀行的主要業務,隨之銀行風險不斷增加,建立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勢在必行,因此,必須建立有效風險防控,加強資產管理的措施有以下幾點:一是建立健全風險防控的預警機制;二是建立誠信機制;三是加強資產管理制度化保障;四是完善小額信貸業務發展流程規范化,以上就是對于完善小額貸款、風險防范機制的措施。
三、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資產風險管理,無論是從投資者還是金融機構的角度,還是作為借貸方,都能夠從中獲得收益,由此可見,資產管理風險的合理規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三方最大化的實現利益增長,達到最為理想的雙贏模式。更為主要的是,加強資產風險管理是實現信用合作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于海.關于我國銀行業資產風險管理問題的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3):3.
[2]彭嘉慶.積極推行資產風險管理[J].中國金融,2004,(8):34.
[3]林喜耀.陽江建行擬試行資產風險管理[J].南方金融,20044(2):45.
資產管理具有系統重要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財富的增長以及理財需求的提升,資產管理成為了金融體系中快速發展的一個領域,并且其作用日益@著,甚至已經成為了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領域。資產管理領域成為了國內僅次于銀行、具有跨界特征的金融“子行業”,締造了一個所謂的“大資管時代”。
資產管理規模持續快速擴張,已十分巨大。根據證監會副主席李超的數據,金融子行業相關資產管理規模總計約為88萬億元,由于在實際運作中,存在著部分資管產品之間互相借用、產品互相嵌套、交互持有等重復計算因素,剔除后我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約為60萬億元,約為2016年GDP的80.8%。雖然與英美等資本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比較而言,資產管理規模占GDP的比重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從自身規模上看,國內資產管理規模已經非常巨大。我國資產管理的行業分布結構見圖1。
資產管理運作存在跨界融合的特征。國內資產管理的運作存在諸多跨界操作的狀況,“銀行+信托”“銀行+證券”“銀行+信托+證券”“基金+信托”等互為通道、交互嵌套和跨界融合十分普遍,本質上形成了日益深化的綜合化或混業化經營,而國內目前仍然是分業監管體系,這就導致了混業經營模式與分業監管體系的制度性錯配。在這個過程中,存在部分金融機構主動跨界創新、刻意規避監管、深化跨界套利等行為,在加上監管體系自身的分業監管、監管標準以及監管執行等方面的差異,導致資產管理領域的風險逐步顯性化,并且風險跨界傳染的可能性大大加強,存在潛在的空間維度系統性風險。
資產管理是銀行部門重要的業務延伸,顯著提高了銀行部門與整個金融體系的關聯性。除了銀行體系自身超過26萬億元的資產管理規模,銀行體系之外的部分資產管理實際上是銀行業務的延伸,部分業務是以資產管理為名、行信用業務之實,這使得國內的銀行表外業務以及銀行與其他金融子行業的合作仍然帶有“銀行的影子”,或者說是具有我國特色的“影子銀行”。在資產管理發展中,銀行部門的內在以及內外關聯性明顯提高,而關聯性則是考量系統性風險及應對最為顯著的一個指標。
資產管理領域的風險點
由于我國貨幣金融和監管環境在過去幾年中相對寬松,銀行、信托、保險、基金等子行業發展迅速且呈現出跨界融合發展的趨勢,我國的資產管理獲得了快速發展。但是,在該過程中,資產管理領域確實存在兩大風險點。
非標準產品盛行
這實際上是非標產品與標準產品的關系問題。不管是新近的《意見》,還是此前的監管實踐,對于資產管理領域中的非標準化資產投資都持審慎態度。信貸資產、信托收益權、信托貸款、委托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悉數被銀監會的8號文納入到非標準資產之中。
就監管當局較為審慎的態度和政策而言,非標資產之所以盛行,其原因更加值得注意。首先,非標產品的監管整體是弱監管狀態。從監管實踐的角度看,我國對于金融行業的微觀監管是較為嚴格的,這使得我國金融體系保持了較好的穩定性,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也基本安然渡過。但是,微觀監管的趨嚴可能使得金融機構不得不收縮其相關業務,或者采取積極創新和主動規避的策略,非標產品就是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創新的重要結果。由于金融監管的相對滯后性,使得非標產品在場外市場受到的監管相對更少,整體呈現相對較弱的監管態勢,特別是國內缺乏統一的資產管理監管體系,導致了金融機構具有規避監管的空間,最后形成了非標監管相對滯后以及缺乏統一監管框架的狀況。
其次,標準化產品的廣度和深度不足。非標產品盛行的另一個原因是標準產品發展的問題,非標準債權的迅猛發展源于標準化的債券品種相對缺乏。在一個缺乏統一監管體系的債券市場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使得標準化產品的供給整體是有缺陷的。比如,國債收益率曲線可能還有完善的空間,直到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我國才實現3個月期國債的滾動發行。2016年12月,我國甚至出現了國債期貨跌停的情況,使得無風險資產國債變成了典型的風險資產,其中反映出的是我國債券市場的深度不夠,包括無風險利率以及信用利差的市場定價機制存在較大的完善空間。在監管非標產品的同時,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做大做好標準產品。
表外業務信用化
資產管理最為本質的特征就是表外業務,金融機構從事資產管理實際上賺的是管理費,資產管理機構本質上并不像銀行表內業務一樣經營風險。對于銀行而言,表內業務屬于間接金融,而資產管理業務屬于直接金融,兩個業務最為重大的影響在于對資本金以及其他微觀監管指標的約束上。業務本質以及監管標準的差異使得表內表外業務出現了兩個重大的趨勢。
一是表內業務表外化。金融機構競相將表內業務轉化為表外業務,主要目標就是規避監管,這導致了非傳統信用業務的蓬勃發展。比如,國外的影子銀行與商業銀行相對獨立,成為“平行銀行體系”,而國內的影子銀行很大程度上是“銀行的影子”。此前十分流行的信托收益權、買入返售以至應收賬款投資等業務實際上是與非傳統信用業務緊密相關的。非傳統信用擴張與傳統信用的行政性調控是相關的,比如,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行業的資金需求是十分強勁的,但是,調控之后的傳統信用渠道無法滿足其資金需求,導致的結果就是“迂回”進行。
二是表外業務信用化。理論上,資產管理是一個專業的中間業務,不應該涉及管理主體機構的信用問題,但是,在一個信用體系不健全的金融體系中,如果不嵌入金融機構自身的信用,那么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就十分困難。為了保障業務的開展以及作為風險暴露的管控方式,資管管理主體經常(此前甚至是一直)以自身的信用來承擔本應由市場決定的信用風險,承擔起了不應該承擔的剛性兌付責任,這個趨勢的結果就是剛性兌付盛行于金融市場。該格局也使得資產管理領域更加注重收益的潛在保障和兌付的剛性保證,但同時資金使用方的信用利差可能被低估。最后的結果是資產管理機構(包括銀行)從一個資產管理專業中介變為資產負債信用中介。
資產管理監管的新趨勢
面對日益強大且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子行業”,金融監管當局看到了其中的風險,相關當局亦對風險進行了相應的管控,票據空轉、買入返售、信托收益權等都受到了較為嚴格的治理。本次《意見》在資產管理的表內業務與表外業務、管理中介與信用中介、投資范圍與限制范圍、風險防控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舉措,對于完善資產管理領域的監管具有重大的促進意義。
表內業務與表外業務。從界定上說,資產管理業務是一個典型的直接金融范式,資產管理公司在其中主要賺取管理費。但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在內的部分資產管理業務都涉及到了金融機構的表內業務,比如銀行表內理業務,這使得資產管理的邊界被混淆。此次《意見》明確資產管理業務明確為表外業務,金融機構不得開展所謂的表內資產管理業務。
管理中介與信用中介。從本質上說,資產管理公司是一個資產管理中介。但是,在現實的運作中,資產管理公司往往成為了一個信用中介,承擔了承諾保本收益、進行收益保障、剛性兌付、隱性擔保等非市場化的責任?!兑庖姟芬?,當金融機構開展名為代客理財、實為承擔兌付責任的資產管理業務時,要適用資本約束機制,實際上要變成一個真正的信用中介。如果是一個管理中介,那么要求嚴格禁止剛性兌付、禁止資金池、禁止關聯交易,要求產品期限與所投資產存續期相匹配,并強化投資者適當性以及信息披露等制度的實施。
投資范圍與限制范圍。本次《意見》對于資產管理的投資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在投資范圍上,固定收益類資產、非標準化債權資產、公開發行并上市交易股票、未上市股權、金融衍生品和境外資產都被納入了資產管理投資的“正面清單”。在限制范圍上,《意見》嚴格要求資產管理產品對于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及其收益權的投資,允許發專門產品,投資于其他非標產品,需要限額管理與禁止期限錯配,逐步壓縮非標資產規模。
風險管控問題。在資本約束與風險準備上,《意見》在資產管理領域的風險防控上最為重要的政策是,要求資產管理機構建立好資本約束機制,按照產品管理費統一計提10%的風險準備金。《意見》并沒有對資產管理業務的資本金要求提出具體的建議,但是,根據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的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也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之中,未來表外業務的資本金約束機制可能會隨之出臺。在杠桿倍數與集中度上,《意見》對結構化產品的杠桿做出統一限制,抑制高杠桿操作,同時,單只資管產品投資單只證券或者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資管產品凈資產的10%(私募產品除外),全部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只證券的市值或者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證券市值或者基金市值的10%。
從資本金監管看,我國金融體系子行業的宏觀審慎管理逐步呈現出微觀監管標準強化特征,特別是強調了資本金的重要性,“資本為王”的邏輯在過去幾年的監管中實際上是被強化了。以資本約束來抑制金融發展的過快膨脹對于宏觀審慎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工作,但是,從微觀主體發展角度來說,這實際上對于金融機構未來的擴張施加了較為顯著的壓力。
資產管理監管未盡的任務
過去幾年中,我國監管當局針對資產管理領域的風險提出了較多的應對舉措,特別是2016年以來,保險、銀行等監管主體都出臺了相應的指導意見或征求意見稿,此次央行主導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亦是較為及時的政策舉措。但是,整體而言,對于資產管理領域的監管仍然具有較大需要完善的空間。
全面監管。一定程度上,資管管理領域的機構與監管主體進行了一場“貓和老鼠”的游戲。但是,由于分業監管和混業經營的制度性錯配,使得資產管理領域的部分業務可能未被及時納入監管體系之中。本次《意見》明確了資產管理的范疇,這對于踐行全面監管或監管全覆蓋是重要的舉措,有利于減少監管漏洞和監管空白。但是,分業監管和混業經營的制度性錯配對于全面監管仍然是一項長期的挑戰。
統一監管。資產管理幾乎涉及到了國內所有的金融子行業,但是,在分業監管體系下,統一標準一直是監管體系的體制性瑕疵,各個監管主體對于資產管理的管控力度及其微觀監管標準的約束都存在差異。即使在本次的《意見》中仍然可能存在微觀標準不統一問題,《意見》中指出固定收益類、股票及混合類、其他類產品的杠桿倍數分別限定在3倍、1倍、2倍,對于結構化產品優先和劣后的杠桿倍數設置中固收類、股票類、其他類分別為3倍、1倍和2倍。但是,銀監會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結構化安排可能持保留意見,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資產管理監管機制。
統一監管需要考慮到監管組織機構分工和監管目標實現的平衡,需要特別凸顯功能監管。目前,我國是分業監管體系,近期內實現一個統一金融監管組織架構的可能性并不大,這就要求以“一行三會”為主的監管主體須形成一個分工合理、標準統一、協調有效的資產管理監管機制。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資產管理的功能監管。在機構監管、行業監管的基礎上,需要關注功能監管,以緩釋混業經營趨勢和分業監管體系的制度性錯配。
基礎設施。資產管理領域發展迅猛,跨界特征亦十分明顯,但是,針對資產管理監管的基礎設施仍然是不完善的。第一,法律制度規范存在不健全甚至是適用混亂的現象,亟待建立全國統一的資產管理制度規范。第二,資產管理分布于不同的金融子行業,整體存在相對分離的狀態,這使得資產價值、風險定價、資產負債匹配以及投資者保護等存在重大難題,亟待建立統一化的資產管理市場體系。第三,金融綜合統計不完善,使得不同部門的資產管理業務交叉狀況無法獲得全面洞悉,無法推行具有針對性的跨界風險防控,亟待建立全國統一的金融信息綜合統計系統。最后,資產管理既涉及高凈值客戶,也涉及眾多的中小投資者,但是,投資者保護機制并未健全,資產管理機構被迫陷入剛性兌付的泥潭之中,亟待建立一個買者自負、賣者有責、監管有力、保護得當的投資者保護機制。
改革保險資金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按照集中統一和專業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險資金管理體制。
近年來,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業務有了較大的改觀,無論是投資領域的拓展,還是投資人才的引進,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嚴重威脅壽險公司的利差損問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財險公司的盈利能力。但保險資金運用的專業化程度不高仍是制約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為確保中國保險業規范健康發展,特別是應對加人世貿組織后所面對的新的挑戰,必須抓緊有限時間,迅速提高保險業的經營管理能力,特別是保險資金運用的專業化管理水平,實現保險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發展與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步縮小,截止2002年底,全國保險行業資產總規模已達6494.1億元,保險資金可運用余額達5799.3億元。預計到2005年保險資產總規模將突破萬億大關。
吳定富主席在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提出,與傳統保險業相比,現代保險業不僅包括經濟補償功能,還包括資金融通功能和社會風險管理功能。這是對中國保險業的再認識。保險業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人和資產管理人。由于歷史原因,我國保險業在以往的發展中比較偏重于保險業務本身,從而導致保險業務和資金運用業務的發展極不協調。2002年是中國保險業近年來業務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全國保費收入3053.1億元,同比增長44.7%.但保費的快速增長和資金運用收益偏低的矛盾卻越來越突出。2002年,資金運用實現收益155.85億元,資金運用收益率為3.14%,比上年下降1.16個百分點。這一矛盾已直接影響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經營的穩定性,關系到保險業的健康發展。當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所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保險資金運用規模的不斷擴大,而投資渠道卻非常狹窄,投資工具少,保險公司的主要投資領域仍然局限在債券和銀行存款等利率產品上。隨著國家8次降低銀行存貸款利率,國債收益率已降至歷史低位,投資國債潛在的風險越來越大。盡管允許保險公司的一部分資金可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但由于保險公司可投資于基金的比例較小,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的收益對總體收益貢獻有限。加人世貿組織后,我國保險業不但需要化解以往累計的利差損、不良資產等歷史包袱,還將直接面對國際同業的強力競爭,如不盡快開放保險資金的投資領域,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收益水平,保險業將會面臨更大的系統性風險。與此同時,國內基金的種類不多,性質趨同,保險公司選擇余地不大,也制約著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的發展。
二是投資環境和投資領域變化,競爭加劇,投資專業化的要求日益迫切。而保險公司業務組織架構及業務平臺已不能滿足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業務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保險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盡管部分保險公司對資金運用管理體制做了較大的改進,但由于資金運用管理部門仍作為保險公司的一個內設部門,與專業化的管理模式相比較仍存在很大弊端,具體表現在機構設置過于簡單、投資專業人員不充分、資本市場運作經驗和管理能力不夠、先進投資管理技術不足等等。
2002年初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借鑒國際通行做法提出了我國保險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方向,要求按專業化、規范化的原則,“將保險業務和資金運用嚴格分開,強化保險資金的集中統一管理,進一步拓寬資金運用渠道”。新修改的《保險法》將“保險公司的資金不得用于向企業投資”改為“不得用于設立保險業以外的企業”。為進一步管好、用好保險資金留下了比較大的空間,為設立專業化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機構提供了法律保障。今年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中國保監會根據《保險法》的上述修改,提出:“要把保險資金運用與業務發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高度重視。要改革保險資金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按照集中統一和專業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險資金管理體制,做到保險業務與投資業務相分離。有條件的公司可以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這是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實現專業化、規范化健康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也是進一步拓展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重要保障。
國際保險資金運用的管理模式
國際保險業的資金運用模式分為三種:外部委托投資、公司內設投資部門、設立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
1、外部委托投資的模式。指保險公司自己不直接從事投資運作,而將全部的保險資金委托外部的專業投資公司管理,這種模式適于規模較小的保險公司。
優點:將保險資金交給專業投資公司進行有償運作,使保險公司能夠集中精力開拓保險業務。
缺點:外部委托的控制風險較大,保險人不僅要承擔投資風險,還要承擔外部投資公司的操作風險。
2、公司內設投資部門的模式。指在保險公司內部設立專門的投資管理部門,并在投資部門內按分工和投資業務的不同,分成多個分部或小組,具體負責本公司的保險投資活動。
優點:保險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控制保險投資活動。
缺點:投資部門是公司內設的一個部門,交易內部化,缺少專業性和競爭性。
3、設立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模式。指在保險公司之下設專門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由其對保險資金專業化、規范化運作。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由保險公司單獨設立,也可通過與其他具有專業優勢的機構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共同設立。
統計資料顯示,在當今世界500強中的34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中有80%以上的公司是采取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模式對其保險資金進行經營管理和運作。國際保險業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發展經驗表明:(1)采取完全依靠外部委托管理保險資產的管理模式很難有效地控制保險資金的投資風險;(2)采取內設部門的管理模式則對保險資產管理的專業化水準和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構成了較大的限制;(3)專業化的保險資產管理模式比較有效地增強了保險資產管理的經營管理能力,提高保險資金的運用效率。第三種模式彌補了內設投資部門以及委托外部投資機構管理的不足,在引入市場競爭,提高投資收益的同時,通過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對資產管理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了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雙層風險監控體系,降低投資的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保險公司設立的資產管理公司,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對保險資金進行專業化、規范化的市場運作,不僅提高保險資金的收益水平,還可憑借其自身的投資管理優勢來管理養老基金、個人基金以及其他公司的資產。
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模式分析
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組織架構應該與保險公司的資產規模、投資領域以及保險資金運作的特點相適應。目前,國內保險公司全部采取內設投資部門的管理模式,對于規模較小、運作歷史較短的保險公司來說,這種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對于規模較大、投資管理專業化要求較高的保險公司來說,內設投資部門的管理模式與其發展不相適應。
盡管保險業務和保險資金運用業務同屬風險管理業務,但二者所面對的風險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管理模式上具有不同的要求。由于歷史原因,我國保險公司的管理模式及資源配置基本上都是按照保險業務的管理要求建立的,導致其管理風格及運作模式并不完全適合現代保險資金運作的要求,這種管理模式的沖突必然會極大地削弱保險投資的運作效率和對投資風險的有效管控。
隨著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保險公司可運用的資金規模迅速擴大,部分保險公司的可投資資金規模,從數十億元到上千億元不等。
因此,保險公司應立足于金融投資領域,除投資于銀行存款、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還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以其直接投資于股票、管理基金等。那么,目前保險公司內設的投資組織架構,就很難適應新的投資業務,一定程度上也必然限制保險資金投資領域的拓寬。設立專業化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既是保險公司適應投資規模迅速擴大、投資領域不斷拓展的需要,也是保險公司面對WTO接受挑戰所需的正確選擇,從根本上說,是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長遠發展的大計。
建立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是實現我國保險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大計
1.有利于專業化投資隊伍的建設。人才是金融投資的核心,專業化管理人才的不充分,是目前制約我國保險投資發展的最大障礙。保險公司現有的投資管理模式,對于引進專業人才、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是不利的。設立專業化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將從根本上改善保險資金運用的組織管理結構,根據保險資金運用的特點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吸引國內外優秀的專業投資人才,培養和建設一支適合保險資金運用特點的專業化投資隊伍,為今后保險資產管理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金融投資領域的逐步放開奠定人力資源基礎。
2.有利于培育保險資金運用的核心競爭力。成立專門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以按照保險資金的性質與偏好,對保險資金運用實行集約、統一和高效的管理,在某些投資領域的收益能力優于其他金融機構。此外,保險公司將資金委托給下屬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運作的同時,還可以將資金委托給其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運作,按照市場化原則,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和比較,推動整個保險業資金運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形成保險資金運用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提高整個保險行業的承保能力和償付能力。
3.有利于增強保險公司的風險管控能力。保險資產管理是一項復雜的金融系統工程。建立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可以根據保險資金運用的特點,建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對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變化進行深入、細致、及時的研究,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可以根據金融投資要求,建立完善的投資決策體系,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對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可針對不同金融產品特性,建立與其相適應的業務操作流程,要根據風險管控的需要,建立相互獨立的前后臺控制體系,有效地管控投資風險。
4.有利于提高保險資產管理的監管水平。專業化資產管理機構可實現保險資金運用集約、規范、高效的管理,使監管部門針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特點確立更加合理的財務核算體系,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風險監管體系,從而提高監管的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風險。
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架構的基本設想
1.建立規范的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和科學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新設立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在現有的資金運用部、投資管理中心等內設職能部門的基礎上形成,但必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由于資產管理公司的特殊性,管理團隊是資產管理公司成功與否的關鍵。在發達國家中,相當數量的資產管理公司都是采取合伙人制,規模較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則采取管理團隊直接參股或間接參股的方式,形成管理團隊與公司共擔風險、共享收益。我們可借鑒國際通行做法,適當考慮吸納管理團隊部分參股資產管理公司,不僅可以更好地吸收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同時,還可以按照保險資金運用的規律,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同時,資產管理公司應充分發揮董事會的決策作用,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并設立投資決策委員會及風險控制委員會,對投資決策、執行交易、結算交收、風險控制、研究支持、財務核算、績效評價等方面實行嚴格的分類管理,并可借鑒國際標準制定嚴格、規范的內部管理制度,建立更加完備的內部管理控制機制,通過完善的內部管控制度,保障保險資產的安全和增值。
2.引入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包括:固定收益證券的收益率曲線分析、利率期限結構分析、久期及凸性分析技術、權益證券的VAR分析技術以及業績歸屬模型等金融管理技術。通過這些先進風險管理技術的引進和在資產管理上的應用,提高對市場風險的分析、識別及管理的能力。
一、保險公司內設投資部門
保險公司內設投資部門,是國外保險公司早期資金運用的通行模式,其投資主體是保險公司本身,即保險公司通過內部設立的專門投資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本公司的保險投資活動。這種模式使保險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控制保險投資活動。保險公司內設投資部門常見的組織形式有直線職能制、事業部制和矩陣式制等。直線職能制實行行政指揮的集中統一和專業管理的合理分工,有利于高效配置企業資源,提高投資效率;但由于權力過于集中,難以適應現代企業經營多元化和復雜化的需要。事業部制是在公司內部按地區設立若干事業部和相應的職能部門,負責該地區投資經營的全部活動。事業部制有利于保險公司管理人員各司其職,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保險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需要;但事業部制容易導致各自為政,缺乏全局觀念,難以實現保險公司的整體工作目標和整體利益。矩陣式制有利于保證總體規劃和總體目標的實現,但存在多頭領導,機構過于龐大,決策缺乏效率。保險公司內設投資部門的運作模式是國際上通行的傳統模式,其突出優點是有利于總公司對其資產直接管理和運作,易于監控,保證保險投資的安全;其缺點是缺乏專業性和競爭性,難以適應管理專業化和服務多樣化的要求。同時容易產生內部黑箱作業,操作風險大,通常投資收益率較低。國外有的保險公司在總部設立專門的投資部,負責管理公司的投資賬戶資產,同時對國外子公司或分公司的投資業務進行監管。這些公司按部門、險種進行資金運用,有利于公司對其資產直接管理和運作。目前,仍有國際知名的綜合性大型保險公司采用這種投資主體模式。例如,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就是采用這種模式,其分公司遍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業務包括:人壽與健康保險、養老金、互助基金及證券、汽車和房屋保險、資產管理等。
二、委托外部專業投資機構
外部委托投資是指保險公司將全部保險資金委托外部的專業投資公司管理,屬于第三方投資投資管理公司運作模式,投資主體是受保險公司委托的證券投資公司、綜合性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化投資機構。這種運作模式的優點是,保險公司將保險資金交給專業的投資公司進行有償運營,從而使保險公司能夠集中力量開拓保險業務;同時,由于投資機構可以對保險資金實行專業化管理,減少管理成本和交易費用,實現規模效益,保險公司只需支付很少費用就可以享受專業投資管理服務,既節約了成本,又享受到專家理財的好處。這種模式通常是保險公司與專業投資公司簽訂一份投資管理協議,包括保險公司的投資目標、資產配置和風險控制要求,投資公司按協議進行投資決策和操作的權力,以及信息披露等條款。這種運作模式的優缺點是,投資風險比較大。由于保險公司把資金交給投資公司管理后,就無法控制他們的經營活動,保證資金運用的安全,因此,保險公司不但要承擔投資失敗的風險,還要承擔投資公司的操作風險。例如,1929~1933年美國經濟危機時期,由于當時大多數保險公司實力不強,投資經驗不足,大部分保險公司都采用委托專業投資公司的投資模式,由于投資公司缺少經營透明度,保險公司又不能直接控制投資風險,大量投資公司因經濟危機而破產,保險公司也因此受到牽連,很多保險公司因此破產清算或被合并。這對選擇保險投資主體模式是一個重要的警示。目前國外一些中小型產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和少部分小型壽險公司傾向于采用第三方投資管理公司的運作模式。采取此種模式利于減少資產管理中的各項成本支出,包括信息技術、人力費用等,還可以充分利用專業機構的專業化優勢和成熟的經驗。委托外部專業投資機構對保險資金實行專業化管理,費用率低,收益率高;但風險較大,保險資金的安全性較差。這種模式比較適合于一些投資經驗不足、信息技術力量薄弱的發展中保險公司。
三、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運作模式,是通過通過全資或控股子公司運作,保險投資的主體是保險公司的子公司。這是目前大型保險公司普遍采用的投資主體模式。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與保險公司在業務上相互獨立、各司其職,在財務上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雙方就保險資金的投向、數量、收益以及雙方的權利義務等達成協議。資產管理公司自主運用資金,但必須定期向保險公司報告投資狀況;保險公司也可能根據自身業務的需要,向資產管理公司提出調整資金的投資方向和金額的要求。目前許多規模龐大的跨國保險集團公司不僅擁有一家全資的資產管理公司,還收購或控股了其他基金管理公司,分別接受各產險子公司和壽險子公司的委托開展保險投資業務,產、壽險子公司的資金分別設立賬戶,獨立進行投資,母公司負責資金運作的總體規劃、協調以及投資風險的控制。這些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或基金公司,具有完全獨立的組織架構,有著獨特的投資理念和鮮明的業務特色,擁有投資領域內出色的專業隊伍,除重點管理母公司的資產外,還經營管理第三方資產。如美國國際金融集團分設了資產管理集團,其主要公司是AIG全球投資集團(AIGGIG),管理AIG資產410億美元,第三方資產350億美元,共計760億美元,還管理著其他五家全資或控股的資產管理機構,經營不同產品,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隨著保險業的發展,以及保險投資功能的凸顯,專業化保險投資管理公司已成為國際保險業投資主體的主流模式。采取此種模式不僅可以更好地吸引投資專門人才,提高資金運用效益;而且可以通過專業化資產管理運作,成為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推動公司整體發展。
據統計,2006年全球500強的股份制保險公司中,80%以上都采用設立專業保險投資管理公司的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優點是可以很好地彌補前兩者的不足。內設投資部門管理的模式缺乏專業性和競爭性,委托外部投資機構則無法有效控制保險資金運作的風險,而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模式能彌補內設投資部門及委托外部機構管理的不足,有利于對保險資金進行專業化、規范化的市場運作,降低投資的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提高保險資金的收益水平。一是有利于母公司建立多層次的風險管理體系,執行總公司的投資戰略,有效防范投資風險。二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具有完全獨立的董事會、管理團隊和組織結構,擁有出色的投資專業隊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險資金運用效率。三是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透明度高,市場適應性強,可以有效防止內部黑箱操作和關聯交易。四是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使保險公司的業務向資產管理業務滲透,適應了金融機構綜合化發展的潮流,既有利于明確保險公司與資產管理公司的責任和權利,加強對投資管理的考核,促進專業化運作,又有利于保險公司擴大資產管理的范圍,為第三方管理資產,為公司獲取更多的管理費收入,增強公司的競爭能力。四、我國保險投資主體模式的選擇從國外保險公司選擇投資主體模式的經驗來看,內設投資部的運作模式對保險資產管理的專業化水準和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形成很大的限制,不能適應管理專業化和服務多樣化的要求。完全依靠委托外部專業投資機構又很難對保險資金運用實行有效的風險控制,因而難以保證保險資金的安全。專業化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不僅有效地增強了保險資金的經營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而且大大提高了保險資金的安全性與運用效率。因此,設立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是我國保險公司選擇投資主體模式的方向。雖然國內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尚處于初級階段,資金運用渠道相對保險業發達國家較為狹窄,但各家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體系建設應該從高起點出發,積極采取切實措施,按國際保險業資金運用模式及其慣例,逐步規范、不斷創新,為建立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運作模式打下堅實基礎。目前,我國多家保險公司已經開始這方面的嘗試。中國人保集團、中國人壽集團、中國平安、華泰財險、新華人壽等保險公司相繼設立了專業資產管理公司。但是,保險公司也不可跟隨潮流盲目設立資產管理公司,而應該從實際出發,根據其可用于投資的資產規模大小或有無金融控股母公司來選擇合適的保險投資主體模式。
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
1.風險評估問題。一些企業重經營輕管理,尚未建立自我防范、自我約束機制,風險意識薄弱,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存在著不少誤區。
2.控制方法問題。只有采用科學的、合理的、先進的管理控制方法,明確職責,授權審批,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使制度真正落到實處,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動,最終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
3.信息溝通問題。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存在不全面或有關內容不適用的情況,由于溝通不暢,致使遇到具體問題時,會失去應有嚴肅性,不能保障資產安全。
4.監督檢查問題。只有建立起規范化的操作程序,內控制度才不會形同虛設,成為一紙空文;只有內部建立預算、執行、監督互相制約的機制,在內部稽查評價職能效率上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企業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
企業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體系應包括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協助配合、監督執行,具體實施幾個方面。
1.全面的風險評估是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前提。企業應當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增強風險意識,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既注重規模經濟效應,又全面評估面臨的風險,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使固定資產增加與企業發展相協調,控制企業發展帶來的潛在風險;企業應嚴格貫徹財務風險管理指標和領用物資具體審批程序,對固定資產毀損、流失或變相流失等風險進行合理評估,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保障財產安全。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應對不同性質的固定資產進行分別管理,及時清理并按照規定盤點;加強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執行、分析、考核環節的管理,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和應變能力,有利于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
2.有效的控制活動是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關鍵。會計內部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基礎,是企業資產安全運行的保障。目前,不僅要加強會計內控制度建設,還需要落實制度的實施和執行,把固定資產從申請、采購、驗收、使用、維修、報廢、處置、清查等各個環節都應當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中。為此,需要從幾個方面加強控制,一是宏觀把握,由領導進行單位發展進度的考慮,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二是微觀調節,由各科室負責人對采購申請進行合理論證,統籌計劃安排,避免重復建設,確保付款的執行效果;三是監督保障,公開競標方式采購大批物資,定期、不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維修、報廢、處置等活動需及時辦理固定資產增減手續;財務部門監督付款的可行性、真實性與安全性,相關部門進行固定資產使用效率評價,并與部門采購、獎懲相掛鉤;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3.順暢的溝通是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補充。內部控制是與管理過程融合在一起,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循環往復的動態過程。一個好的信息系統有助于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一是從固定資產管理流程上注重溝通,如固定資產管理的程序、方法等符合各項法規政策的要求;二是固定資產具體業務流程上注重溝通,如即時溝通,定期召集各部門的專題會議溝通,利用網絡實現信息的快速流動和溝通,并適時調整,有利于監督部門和個人職責的履行情況。建立固定資產內部控制信息平臺,將內部控制嵌入企業管理流程,使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與企業日常管理真正融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