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2: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科技與生物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今天的世界在全球經濟危機中掙扎,我認為這是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以及金融監管不到位所造成的,是全球經濟結構和產業調整產生的陣痛。面對由于經濟增長對全球生活環境、自然環境帶來的破壞,我們一定要經歷這個痛苦的過程。那么,我們如何尋找到一條既能保證經濟的持續增長,將全球經濟能盡快從金融危機的泥潭中拉出,又能保障我們的生活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的途徑呢?
縱觀近一個世紀人類文明和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應用科技的發展是維持人類社會持續繁榮的動力源泉。當內燃機的發明(第一次工業革命)奠定了人類向文明邁進的里程碑之后,電力應用的突飛猛進(第二次工業革命)又將更大繁榮與興盛帶到了人間,隨之而來的電腦與互聯網的推廣(第三次工業革命)敲開了人們心底的潘多拉魔盒,讓我們的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我相信,為了我們人類生活的更加美好,為了我們環境更加美好,我們即將迎來激奮人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帶動全球經濟走出經濟危機,帶給大家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呢?
一是新能源、新材料、新環境科技革命。
在新能源科技方面,節能技術、綠色能源技術發展將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將為降低能耗、減少環境污染創造新的技術基礎;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將顯著改變未來能源結構;氫能源體系開發受到重視,動力電池研發正向實用化方向發展;核裂變能技術向高效、安全、潔凈方向發展。
在新材料科技方面,對材料組成、結構、性能及使用行為的模擬迅速發展,材料科技與生物技術會聚,賦予生物材料全新的內涵;新能源、新環境技術發展對新材料不斷提出新的需求,引領著材料科技的前沿方向。特別是安全高效的能源儲備材料將得到飛速的發展,將引領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新環境科技方面,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清潔能源、大量應用型先進環保技術的應用將導致全球環境的重大變化。環境技術與地表、地球深層、海洋等資源合理開發和持續利用技術,正成為新環境科技優先發展的領域。
二是生物技術革命。
論壇邀請了以色列、新加坡、海峽兩岸生物技術專家和金融資本專家圍繞“生物醫藥孵化器管理、金融資本支撐生物醫藥技術創新與孵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向與前景”開展主題演講,為福建省生物醫藥產業把診問脈,介紹海內外生物醫藥孵化與產業化的成功經驗,助推福建省生物醫藥自主創新和快速發展。
近年來,福建省生物技術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很快,在生物技術與生物醫藥領域發明轉移擁有量,位居全國第六位,一批創新藥物研發取得重要進展,例如廈門大學與養生堂萬泰公司歷時14年,投入近5億元研究成功的“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用于預防戊型肝炎的疫苗。
很多國外企業想到中國來找市場,同時又有很多中國企業想走出去,如何才能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以色列TBN集團總裁Sigal女士給出的答案是“合作”。Sigal女士圍繞“國家商業發展與中國創新”這一主題,介紹如何建立成功的全球合資企業,創造合作共贏的平臺;如何利用獨特的中國創新方式進入新市場,以及如何利用國際孵化器資源培育生物技術和生物醫藥產業。她認為,國際孵化器資源對于中國市場,尤其是有想法、有創意的年輕人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研發和創新平臺。
不僅僅是Sigal女士,在場不少專家、代表都十分看好生物醫藥產業。招商證券醫藥行業首席研究員李珊珊女士表示,醫藥產業前景看好,加之近幾年在資本市場表現不俗,現其已成為資本市場中的“白富美”產業,備受投資者青睞。而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袁于人先生除了帶來“新型獸用、水產疫苗和新一代生物農藥設計思路初探”的演講外,還希望借此機會尋求產業化合作伙伴。
根據食品生物技術相關產業的發展及技能型人才的社會需求,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在學院“多元融合、學做一體”的大框架下,將食品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由之前的“三融一體”(即:“三融”是指將職業資格證書認證內容融入相關課程和實踐教學;將生產項目內容融入實訓教學;將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內容融入教學過程;“一體”是指教、學、做一體化)改革為“全程融合、能力本位、項目載體、雙輪遞進”的新培養模式。
2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
2.1廣泛調研,準確定位,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對淮安及周邊城市的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上海量健等多家食品和生物技術企業進行調研,對食品生物技術專業近三年的多名畢業生進行走訪,并分別要求企業專家填寫專家意見反饋表、畢業生填寫調查表和問卷。依據調研結果,明確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和專業崗位設置情況,再結合專指委會議的召開,修訂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更注重強化實訓、頂崗實習;更強調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養,進一步拓寬其知識面;更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個人素養、心理素質、團隊協作、創新能力及研發能力等。因此,本專業將人才培養定位于3個方面:一是定位于發酵食品的加工,強調對生物技術的應用;二是定位于功能食品加工,強調生物技術與食品加工技術的融合;三是定位于職業綜合素質培養,強調職業素質和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的融合。
2.2實施新的“全程融合、能力本位、項目載體、雙輪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骨干校建設中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群建設任務中的一項,為保持和重點建設專業的一致性,結合調研結果,確定食品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全程融合、能力本位、項目載體、雙輪遞進”。全程融合是將“培養目標與行業需求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課程內容與行企標準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人才培養和行企評價融合”、“職業素養與食品道德文化融合”、“人才培養和行企評價融合”;能力本位是以課程項目和實訓項目為載體,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始終滲透能力本位理念,突出基本職業能力、專項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項目載體是以能力本位為核心,將工作任務所需能力,分解至課程學習和實訓教學中,以課程項目和專業綜合實踐項目為載體強化學生實踐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雙輪遞進是指學生實踐訓練采用校內校外兩輪交替的方式,循環遞進式提升學生職業能力。
3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效
3.1課程設置及時調整,課程建設取得成果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根據調研結果,在課程設計方面,對課程課時分配做了相應調整,理論課時數由1220調整為1020,降低了16%;實踐課時數由1412調整為1436,提高了1.7%。確定了《發酵食品生產技術》、《酶制劑生產及應用技術》、《食品添加劑應用技術》、《食品分離純化技術》、《食品微生物技術》、《功能性食品加工技術》共6門專業核心課程。為體現項目載體的特點,圍繞能力培養核心,實踐教學的學時比重增加,實現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有機結合,在課程設置上加強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企業專家與教師一起制定課程標準、合理設置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能力培養與企業崗位對接,實現校企深度合作和資源共享。
3.2專業實訓基地初具規模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已建成有:發酵食品生產實訓車間、飲料生產實訓車間、焙烤實訓車間、肉制品實訓車間等,模擬仿真生產環境,建成有多條生產線,能滿足學生各項實訓任務,實訓開出率達100%,教學儀器設備利用率達90%以上,完成年教學實訓1000余學時,接收畢業生畢業設計及論文研究35余人次,實現實訓室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真實再現職業氛圍[4]。同時還承擔了微生物培菌工、飲料工、焙烤工等中高級職業技能鑒定和培訓工作,近兩年來,為淮安市近百個企業的人員開展了食品檢驗工等工種的培訓,同時還能為食品加工、保健食品、生物技術等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支持。
3.3校企合作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提高食品生物技術專業現已與淮安及周邊地區的一些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機制,除已簽訂協議的揚州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南京小洋人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蘇大喜來食品有限公司、淮安市浦樓醬醋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外,2012年、2013年又新增:淮安鴻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穎樂福(太倉)食品添加劑制造有限公司、無錫華順民生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量健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尤其是實行小學期改革以來,通過學生在校內集中學習專業課程,在企業集中接受頂崗實習和畢業實踐,進一步實現了“工學結合”的模式。通過兼職教師為學生講授課程,學生得以了解企業技術的最新進展。經調查,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綜合評價較好,普遍反映畢業生職業素質高,綜合能力強。在與校外企業合作的同時,還聘請了10余位行業高級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為專職委成員和兼職教師,定期舉行會議為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提出建議,及時修改和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4結束語
英文名稱:Food and Drug
主管單位:山東省藥學科學院
主辦單位:山東省食品公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東省濟南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979X
國內刊號:37-1438/R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1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關鍵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2-0157-02
大慶師范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建設立足于大慶、輻射東北三省,結合地方生物技術發展的方向和規劃,專業培養突出生物技術發酵方向,重點培養能掌握發酵工藝技術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知識,能在食品、釀酒、肥料、制藥等行業從事發酵生產技術管理、產品開發、工藝設計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本科專業人才[1],學院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一直積極探索校企聯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先后與福瑞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慶志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大慶博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并在2013年與呼倫貝爾東北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第一個“訂單班”。截至目前已有三屆訂單班學生,學院通過幾年的探索努力,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設置、科研合作、實習就業、畢業論文、教師培養等方面與企業全方位合作,使學生與企業做到無縫對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率,獲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本文就大慶師范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中積累的經驗和獲取的收獲進行探討。
一、建構“產教融合、校企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成立院級生物技術專業指導委員會,重構產教融合的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包括重構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調整理論實踐教學比例,加大實習實訓力度。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針對“阜豐訂單班”設置了阜豐班特色模塊課程。“產教融合、校企一體”的培養模式是指以校內實訓中心和合作企業為依托,將實踐鍛煉滲透到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中,模式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實驗室進行基本的技能訓練;第二階段在校內實訓中心進行綜合技能訓練和模擬生產實習;第三階段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或訂單班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充分利用合作企業和校內實訓基地的資源,實現學生快速適應企業崗位要求、畢業即可上崗的目標。
二、重構以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職業能力為依據、以生產型實訓為基礎的課程體系
根據職業發展及市場需求完善核心課程,遴選課程內容;確定課程結構,將職業技能的培養貫穿始終。課程體系分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和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在精選保證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等基礎課的同時,對模塊課程中教學內容相似或重復的課程進行合并調整,如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發酵工程與生物工程下游技術。同時注重在專業對口企業中尋找教學任務,根據職業需求設置課程內容,針對發酵方向課程模塊設置了《發酵產品工藝學》、《發酵產品檢驗與分析》、《生物工程設備及工廠設計》等特色課程。針對“阜豐訂單班”課程模塊設置了《阜豐全產業鏈概述》、《“阜豐”產品加工技術》、《氨基酸工藝學》等課程。
同時加大實踐教學課程模塊在課程體系中的學分比例,拓寬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實驗、校內實習實訓和校企聯合培養的實習實訓、頂崗實習和畢業論文[2]。重構后的課程專業課程針對性強,應用性突出、更符合專業方向的需要和市場需求。
三、建立認知實踐、生產實踐、畢業實習的“三維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
加強實驗教學改革,部分實驗課縮減基礎性驗證性實驗項目,根據實際生產應用或者企業研究方向將項目整合成綜合設計性實驗,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根據企業對實驗技能的需求增設了實驗項目,例如《生物技術綜合實驗》、《發酵產品檢驗與分析》,改革實驗課考試方法,以綜合能力的考核為主,口試、操作、實驗論文為輔。將理論課程延伸至企業生產車間,增加參觀見習頻率,注重認知實踐。根據企業需求,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科研訓練和專業技能培訓,例如《生物大分子分離純化技術》、《動物細胞培養》與《顯微技術和氨基酸發酵及成分分析》。通過實驗室開放活動、企業“項目依托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教師科研等多種形式綜合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將企業的生產活動模擬進課堂。
四、全方面深入校企合作,實現“學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
成立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改革指導小組,根據企業發展趨勢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實施“人才共育”、“資源共享”,增強辦學活力[3]。在培養方案設計中延長了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的時間,加大實習監管和考核力度,著力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同時增加了《企業家講壇》、《企業管理》等選修課程,邀請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精英為學生講座,促使師生了解企業動態,促進校企之間的緊密聯系。同時企業也定期選派技術人員到學院系統學習理論知識,與師生交流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通過科研項目、實驗室開放、創新創業項目等形式解決企業提出的技術難題,通過科研信息的交流提高辦學質量和企業效益,實現校企“互惠共贏”。
五、全面培養能講理論、能指導實習、能與企業共同進行技術開發全能型“雙師”教師
學院和企業共同建立“雙師型”培養模式,完善教管理制度,“雙師型”教師要具備能講理論實驗、能指導學生下廠實習、能給企業培訓指導、能參與企業研發等全面能力?!案坟S訂單班”涉及的專業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到企業去實踐,從阜豐企業文化、發酵儀器設備、氨基酸生產工藝等方面得到理論與實踐的全面提高。學院與企業合作,實現校內實訓中心的企業化運作模式,同時開展科學研究,讓專業教師參與到企業科研中去,鼓勵教師開展各級各類科研項目,針對性地解決企業技術和應用上的科研難題。同時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對企業兼職教師加強教師基本素質的培訓,為我院生物技術專業的教學儲備大量的企業兼職“雙師型”教師。
六、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1.校企之間合作不夠深入,難以達到預期目標。部分學生在企業只能參與流水線作業或簡單的機械操作,無法全面深入了解生產工藝流程、儀器設備原理,其職業技能的全面提升受到限制。同時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課堂所學專業知識與企業所用知識技能脫節能普遍現象,所學所練不能被其所用,這是教師教學過程死板、學生不能舉一反三,缺乏實踐鍛煉機會、與企業溝通不暢等多原因導致的。
2.雙師型教師培養浮于表面。在“雙師型”教師培養過程中,仍存在部分教師以獲得雙師型證書或者評職稱為目的,未體會到雙師型培養的內涵和品質,下企業鍛煉走過場,浮于表面,不了解企業文化,不懂得企業需求,個人能力未得到提升,成為“偽雙師”。
3.監督評價和考核制度力度不夠,監管不到位。雖然在校企合作訂單班培養過程中,建立了企業、學校和學生共同參與的考核制度和評價監督制度,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三方脫節,監管力度不夠,考核不客觀等現象,仍是三方缺乏溝通協調的結果。
總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中,還需不斷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結合企業特色需求,突出應用實踐能力培養,使生物技術專業在立足大慶服務地方彰顯地方特色的過程中,培養出適應行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物技術基層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中林.基于“訂單班”的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J].職業教育研究,2008,(4).
研發實力及項目簡介
濟南環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山東濟南,位于濟南國家高新園區內,是一家專業從事微生物高新技術研發及生產、銷售生物飼料添加劑、生物有機肥、微生物發酵中草藥的現代高技術企業。
公司致力于微生物新技術的研發、以生物環保為理念、以新技術應用與推廣為宗旨的研發生產體系。公司目前具備現代的微生物菌種篩選、培養、保藏、發酵、離心、冷凍干燥、制劑、檢測及菌劑產品應用等系列技術,2013年獲得濟南市科技轉化資金扶持。
公司擁有一流的研發團隊和系統化的試驗設備,其中,國外專家教授2人、國內專家教授3人、博士生2人、研究生4人、本科生5人,組建了由6人組成的技術研發中心,在通過國內外專家團隊開展自主創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之路,先后與山東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山東省農科院家禽研究所、山東省科學院、山東省食品研究院等國內知名大學及科研單位合作,開發儲備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新產品。其中,篩選并開發了新型微生物菌種系列、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系列、微生物土壤改良與水質凈化系列、微生物發酵中草藥等一系列產品。其中,部分產品已在畜禽養殖業、農業種植業、生態環保業等領域分別進入了推廣階段、中試階段、小試階段的實驗。公司擁有多項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
公司實驗室擁有的生產轉化試驗設備有:30L―100L中試發酵設備1套、超凈化工作臺、自動滅菌器、控溫搖床、恒溫培養箱、管式分離機、高速離心機、氣浴恒溫振蕩器、電熱鼓風干燥箱、生化培養箱、紫外分光光度計、生物顯微鏡、不銹鋼顆粒機、真空冷凍干燥機、-80度菌種保藏箱、-20度菌種保藏箱、-5度菌種保藏箱、恒溫光照培養箱等。
目前,公司計劃投產轉化的新技術有兩項:
1、微生物發酵功能性豆粕項目
用該技術發酵的豆粕,其蛋白及小肽含量指標都領先于國內同行業標準,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生產基地選址、設備選型與生產成本再論證階段,計劃一期投資5000萬元,上兩條年產3萬噸的生產線,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在3億元以上,該項目國內年需求量約在400萬噸左右,每年約有200億元的商機,市場發展空間巨大,該項目我公司擁有生物發酵核心技術。
2、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氨甲酰谷氨酸項目
該產品具有促進動物內源精氨酸的生成,精氨酸是一種重要的功能性氨基酸,在動物細胞信息傳遞和營養代謝中起重要作用,其具有提高多胎動物繁殖性能,增加仔豬數量,提高斷奶仔豬重量,降低腹瀉,提高成活率,促進生長發育,增強公豬,提高數量和質量,延長公豬的使用壽命,降低仔豬繁殖成本。該產品市場年需求量約在3萬噸,每年約24億元的市場商機。
公司研發中心正在研發的新技術有:1、對畜禽糞便甾體激素及農藥殘留降解技術(減少甾體激素、農藥殘留對農田及地下水的污染)。2、微生物發酵中草藥技術(通過微生物發酵使中草藥利用率大幅提升,應用于畜牧業、農業抗病與促生長具有較好的效果)。3、深入開發沼澤紅假單胞G3菌株在水產養殖、食用菌栽培、飼料添加劑等領域的應用。
公司的客戶群體是飼料企業和大型的養殖企業,產品能為飼料企業帶來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能為養殖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因此,產品投放市場一定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公司計劃在2年內成為國內知名品牌,力爭5年內實現年產值達到30億元。希望與對公司成長感興趣的資本企業、投資人以及對產品感興趣的企業合作,使發酵豆粕項目盡快上馬投產。公司計劃在3年內上新三板,前期已與兩家知名證券公司做了初步交流,計劃產品投放市場后邀請券商進駐企業考察、輔導。
人物簡介
張起凡,濟南環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畢業于中國人民西安政治學院法律專業;中級工程師;
1998年創辦青島泰達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2005年投資青島立達機動車駕駛培訓有限公司;
關鍵詞 超聲波;粘蟲;死亡率;羽化率
中圖分類號 S47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0-0119-01
超聲波是指一種振動頻率高于20 kHz的聲波。當超聲波作用于液體中時,液體中每個氣泡的破裂會產生能量極大的沖擊波。當一定強度的超聲波能量在生物體內傳播,到達生物內部組織器官,通過超聲波與生物介質之間一定的相互作用,就會引起生物體組織與細胞內的物質結構或功能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生物體的生理機能,導致各種生物學效應的產生。目前,研究者擬將這一成果用于害蟲防治領域,仿制一種振蕩器,作為消滅果園害蟲的工具[1-2],這種超聲波防治害蟲的技術,具有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簡便等優點[3-4]。
該文以常見農田作物害蟲粘蟲為試驗材料,用不同劑量的超聲波作用成蟲,觀察經超聲作用處理后粘蟲死亡率、粘蟲化蛹率和粘蟲羽化率的變化情況,為物理輻照滅蟲的研究和實際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2012年6月初在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采集粘蟲,作為蟲源在室內進行養殖,這些成蟲經過化蛹—羽化—產卵—孵化—成蟲階段,以最后所得到的成蟲(4~5齡)作為處理對象。
1.2 試驗儀器
超聲波清洗機(SB25-12DT型,40 KHz,功率500 W,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養蟲籠、A類玻璃缸(150 mm×250 mm×300 mm)、B類玻璃缸(100 mm×150 mm×100 mm)以及培養皿、濾紙、燒杯等。
1.3 試驗方法
(1)取8個干凈的B類玻璃缸,根據試驗需要在玻璃缸上分別貼上標簽,標簽分別為B1、B2、B3、B4、B5、B6、B7、B8。
(2)挑選50頭4~5齡蟲作為1組處理對象。將玻璃缸中的成蟲移入量筒,然后放置于裝滿水的超聲波清洗機中,超聲波能量設置從1~200 s逐漸升高,以實現超聲波照射劑量的改變。另外,設置1個對照組,即粘蟲不經過超聲波作用,在室溫條件下正常培養。
(3)將經過超聲波處理的粘蟲移入A類玻璃缸,在陽光充足的實驗室內培養觀察,注意使玻璃缸內濕度適宜,接近自然環境。連續25 d觀察粘蟲死亡數量和化蛹、羽化進度等生物學特性。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和圖1可以看出,經過超聲波處理的粘蟲死亡率較對照高,且隨著超聲波處理時間的延長,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當作用時間≤80 s時,死亡率變化不大,當作用時間為100 s時,死亡率為22.0%,比對照組高19.5個百分點,當作用時間達到140 s時,死亡率已經達到56.0%,比對照組高53.5個百分點,當超聲波作用180 s時,死亡率超過了90%,當超聲波作用時間超過200 s時,幾乎沒有活的成蟲。同時,經過超聲波處理粘蟲的羽化率較對照低,隨著超聲波作用時間的增加,羽化率呈明顯下降趨勢。在作用時間≤80 s時,羽化率變化不大,當作用時間為100 s時,羽化率為64.0%,比對照組低近30個百分點,當作用時間達到160 s時,羽化率僅為8.0%,當超聲波作用180 s時,已經沒有羽化發生。由此表明,粘蟲的死亡率和羽化率與超聲波作用時間長短有密切的關系,當作用時間超過180 s時,已經沒有粘蟲完成一個完整的發育周期。此外還可以看出,當超聲作用時間超過140 s時,死亡變化最為明顯,死亡率急劇上升,羽化率急劇下降,輻照生物效應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結果表明:隨著超聲波劑量的增大,粘蟲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羽化率有明顯下降趨勢,超聲波作用生物效應顯著,當作用時間為140 s時,成蟲死亡率急劇升高,高于50%,當作用時間超過180 s時,幾乎沒有羽化的粘蟲。利用超聲波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蟲害,對食品輻照加工和保護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5-6]。但該文只以4~5齡粘蟲作為試驗材料,其對粘蟲整個生育周期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 羅凡華.發現創造法[J].發明與創,2005(1):13-14.
[2] 楊兆民.我國農業生產中的物理治蟲技術現狀[J].江蘇農業科學,2011(1):163-165,178.
[3] 蔣玲艷,王林果.生物技術領域中超聲波的應用[J].生物技術通訊,2006,17(1):126-127.
[4] 馮若,趙逸云,李化茂,等.超聲在生物技術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1994,21(6):5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