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地理教學課程標準
時間:2023-09-17 14:52: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地理教學課程標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每位教師都有其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同的學科也有不同的教學風貌。眾多教師,有的以圖文并茂的教案凸顯教學特色,有的以構思巧妙的板書凸顯教學特色,還有的以富有創意的教法設計凸顯教學特色。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反映出其獨特的教學風格,而且要充分體現出地理本身的學科特征。地理是一門文理相通的學科,既有形象直觀的表象知識,又有抽象難懂的地理規律,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另一方面要優化地理教學策略,以確保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我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采取了一些有效策略,取得了一些成績,現闡述如下。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不同的教學風格,取決于各個教師不同的知識結構、個性特征、思維方式等綜合素養,但是,無論教師的教學風格怎樣千差萬別,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都必須緊密圍繞地理教學內容,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比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地球的公轉”這一章節時,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教材,并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內容搶答“地球公轉的概念”、“地球公轉的運動方向”、“地球公轉的周期”等問題,然后借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播放“地球的公轉”動態視頻,并在黑板上畫出“地球的公轉”示意圖(如下圖所示),指導學生學習地球公轉的有關知識:“同學們,地球上的光和熱來自于太陽,地球上的冷暖變化與接受到的太陽的光和熱有著密切的聯系,請同學們觀察示意圖,指出哪兒是直射點?有什么具體特征?”“哪個同學知道‘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的具體日期?在這四個節氣的那一天,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緯線分別是多少?”“隨著地球圍繞太陽晝夜不停地公轉,太陽的直射點就在地球的表面上不停地移動,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對于地球表面的冷熱狀況產生的影響是什么?”
為了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我利用事先準備的地球儀和手電筒作為教學輔助設備進行現場演示,即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知道地球儀上的最亮處就是直射點,從而使學生理解了什么是“直射”。并現場組織教學游戲,由同學們分別扮演太陽和地球,演示動態的地球公轉示意圖,即一個學生(選擇個頭大些的學生,增強直觀形象的特征)站在中間充當太陽,并向兩側平行地張開雙臂,以演示太陽射出的平行光,而另外四個學生(選擇四個身高和胖瘦差不多的學生)扮演地球,分別站在上述“公轉示意圖”所演示的四個位置,然后引導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并回答問題:“同學們,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直射點的位置有什么樣的變化?”我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進一步設疑:“每一天總有早晨、中午和晚上,同學們覺得什么時候溫度最高?這與太陽光的照射有什么關系?一年總有春夏秋冬,同學們感覺最熱是哪個季節?最冷是哪個季節?這又與太陽光的照射有什么關系?”然后根據同學們的答案進行總結和歸納,使學生更加明白“地球公轉示意圖”的含義,從而對于學習內容加深理解。為了開拓學生的思維,我繼續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同學們知道我國處在地球的哪個位置嗎?我們所處的位置在一年當中的白晝的時間是不是一樣長?什么時候長?哪一天時間最長?什么時候短?哪一天時間最短?為什么?……假設地球不是傾斜而是豎直的,那么地球的表面還有四季的變化嗎?”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教學效果。
二、提倡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新課標提倡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教學主體,促使學生真正地展示自己,充分地提高自己。比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工業的區位選擇”這一節內容時,首先采取情趣導入法導入新課,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快速進入自主探究情境:“假設你是一名企業老板,想創辦一個工廠企業,那么,在選擇地點時,你將考慮哪些因素呢?”無論學生的答案是否合理,我都從中找出“發光點”予以肯定,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同學們了解到影響工業區位的有關因素,從而一方面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使學生增強自主探究的動力。我在給予學生充分肯定、提高自信心的基礎上,繼續拋出問題,引發學生探究。提問的時候,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適時地“幽上一默”:“在座的老板們,據你們剛才的回答,你們真是太幸運了,你們的創業有利因素簡直是一應俱全: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市場廣闊、租金便宜、勞動力廉價而且充足,等等,但是,現實中的老板真的有這么幸運嗎?是不是必須具備所有的有利條件才能投資創業呢?……既然不是,那么,你們認為投資創業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呢?……同學們再深入思考一下,不同的工業區位的選擇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否一樣?……假設你們投資創建的企業分別是家具廠、制衣廠、甘蔗制糖廠等,那么要求考慮的主要因素分別又是哪些?……作為一個企業的老板,除了考慮到經濟效益外,還要考慮哪些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邊設疑邊釋疑,能激發學生從各個角度和層面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在相對較難的知識點上作適當點撥,從而在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習慣。
>> 漫談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教學漫談 對高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漫談 高中地理教學中應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 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例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程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方案 淺談高中地理素養的培養 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地圖教學漫談 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素養的養成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漫談 漫談銜接初高中地理教學 高中地理教學藝術漫談 基于學科素養培養的高中地理活動教學 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學探析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運用之地球運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3-06-17.
[3]張娜.DeSeCo項目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及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3(10):40.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5]劉新陽,裴新寧.教育變革期的政策機遇與挑戰――歐盟“核心素養”的實施與評價[J].全球教育展望,2014(4):75~85.
[6]辛濤,姜宇,王燁輝.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7~11.
[7]蔡清田.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素養[J].上海教育科研,2015(4):6.
[8]王燁暉,辛濤.國際學生核心素養構建模式的啟示[J].中小學管理,2015(09):12~14.
[9]日本教育方法學會.現代教育方法事典[M].東京:圖書文化社,2004.299.
[10]教育部重大委托項目“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研究”在我校啟動.,2013-5~17.
[11]吳爽.未來基礎教育的頂層理念是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訪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林崇德[J].教育家.20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30-0062-02[ZW(N]
[作者簡介]唐新鳳(1973―),女,安徽宣城人,教育碩士,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教師,中學一級。
初中和高中是中學教育系統中的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高中是初中的延續和深入。然而,高中不管是教材內容的深度、教學目標的要求,還是教學方法,都較初中有了明顯的變化。加之初、高中學生在身心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教育銜接問題由此出現。做好初、高中地理銜接教學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地理教師的專業成長,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和學生地理素養的目的。
一、對比分析初、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選擇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基點
對比分析《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初中地理課標》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高中地理課標》),初、高中地理課程都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陡咧械乩碚n標》在“認知目標”要求上增加了更高層次的“地理原理應用”,這是在理解基礎上的應用,是在知識與技能目標上對學生提出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在“過程與方法”方面,《高中地理課標》提出了讓學生親身經歷整個學習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高中地理課標》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地理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我們在課前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認識到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是與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相銜接的必要性,在教學的內容選擇、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有效的銜接。結合氣候的教學,我們確立銜接基點如下:
1.知識體系:了解世界氣溫、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掌握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并能用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及三圈環流理論來解釋其成因。
2.學科思想和方法:實驗探究法、計算機模擬法、地圖法、統計圖表法、成因分析法。
3.其他:良好學習心理的調適、優良學習習慣的養成等。
從《初中地理課標》可以看出,氣候教學在初中地理課程中的主要目標是基礎知識介紹,只要求學生能讀懂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并歸納出世界氣溫分布特點等。這樣的學習只能給學生一些零碎的知識,無法使初中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而高中地理不但要求學生掌握世界氣溫和降水的分布特點,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能用三圈環流理論來解釋其形成原因,進而構建知識網絡,從而使學生建構起有關氣候的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分析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在最近發展區確立高中地理教學的起點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即學生的基礎水平,另一種是學生的潛在發展水平,即學生的可能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基礎為依托。
氣候的教學首先要把握初、高中地理的具體學習目標,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學習方法、學習體驗及學習習慣,要對學生現有的有關氣候方面的基礎做客觀評判,確定學生的現有水平,并了解學生現有水平與高中地理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進而選擇并確定教學銜接的起點。這是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關鍵環節。
從《初中地理課標》可以看出,初中地理中只是對氣溫、降水及氣候類型的分布進行了常識性介紹,要求學生會閱讀世界氣溫和降水分布圖并歸納它們的特點,能繪制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并能說出氣溫與降水隨時間的變化特點,能從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等;高中地理則要求以三圈環流理論來解釋、運用、拓展初中所學的地理知識。在高中地理氣候一節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搭建知識“腳手架”式的銜接:(1)讓學生閱讀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歸納其特點,進一步引導學生回憶地球上的五帶,引導學生用全球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規律對氣溫分布特點做成因分析;(2)讓學生閱讀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歸納其特點,并過渡到用氣壓帶、風帶解釋其形成原因;(3)讓學生繪制氣溫曲線圖與降水量柱狀圖,說出氣溫與降水量隨時間變化的特點,并過渡到用全球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氣壓帶、風帶及季風環流等原理解釋其成因;(4)讓學生閱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氣候類型的分布,并過渡到用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流等原理解釋其分布的成因;(5)讓學生回憶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引導學生用初、高中地理知識分析某一氣候類型的成因;(6)通過某一案例,引導學生用初、高中地理知識分析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三、初、高中地理銜接教學的思考
(一)教師要樹立銜接教學的意識
銜接教學意識是指地理教師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視角和教學過程的階段性、連續性和層次性出發,整體把握地理教學全過程的觀點和思想的總稱。地理教師銜接教學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初、高中地理銜接教學能否順利實施。推動地理教師銜接教學意識形成的先導性力量是理論的引領,也就是通過地理課程專家的講座從理論上引領地理教師的銜接教學意識。地理教師通過理論引領所形成的銜接教學意識在教學場域和教學實踐中逐漸轉化為有意義的經驗,從而使他們用已經掌握的銜接教學理論與自己的專業知識發生積極的互動,最終確立起銜接教學意識。
(二)教師要認真研究初、高中地理課標和教材
[關鍵詞] 地理 實驗 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理念要求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亦是如此,不僅僅是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學習地理的方法,感覺學習地理的過程,讓學生知識有效的遷移與重新組合,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成為他們的引領者,成為他們學習的促進者。那么,如何進行高中地理有效教學?
一、研讀新課程目標,做好新教材的深刻理解
有的教師在使用新教材時很自然地與原來地理教材進行對比,只要是原來教材有的而新教材沒有的他們都要為學生作補充,有些課標與新教材都已經刪除的內容,有時還要講,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無益于學生的探究。因此,我們在備課時不能像以往那樣只研究教材,還要加強對新課標的研究,尤其加強對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的研讀,它是我們高中地理教學的總體綱領,需要我們將它分解滲透到每節課的教學之中。例如,在“大氣環流”中,“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教材都作了詳細的闡述,但內容較抽象,學生感覺難度太大。在物理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學會查看大氣環流的示意圖,能繪出地球上的氣壓帶、風帶等分布圖,能說出氣壓帶、風帶等對氣候的影響……”所以,“三圈環流”形成的原因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不用再講,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掌握“三圈環流”產生的結果及它對氣候的影響上。
二、發揮新教材的功能
1.發揮教材整體的編排意圖功能
相對于地圖冊,教科書能夠直接提供的圖表還是相對有限的,配合文字的景觀圖片等往往具有“個”的局限,與之對應的地圖冊中更多更為豐富的圖表系統,幫助學生從“個”更好更容易上升到“一般”的規律性認識。另外,作為教材的練習冊,其功能絕不僅僅是課后的鞏固和訓練,它本身首先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更主要更直接的功能是為課堂教學服務,例如教材中的“海派文化”只列舉民居,而練習冊中從民居、飲食、文化、性格、方言等多方面補充,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海派文化的內涵。
2.利用教材圖片,發揮以圖釋文功能
地圖和地理教學始終相伴,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它有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新課程地理教材不太強調知識的系統性與完整性,知識之間的跨度大,這無疑已經成為學生學習和思維的難點,為了突破教學難點,作為地理教師我們應該通過“區域地圖、地理略圖”等途徑來架橋鋪路,建立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由于圖文轉換能力是地理學科的一項重要能力,許多地理知識、規律可以通過地理簡圖來表示,許多地理原理可以通過地理簡圖來直接呈現,從而能達到破解難點的效果,如“人口分布”一節的內容,世界人口分布趨向性的原因分析,我們可以借助“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分布圖”、“世界水資源分布圖”來教學,重點難點就會迎刃而解。因此,在我們平時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培養學生讀圖釋文的能力。新教材中大量的彩色圖片、示意圖、分布圖、景觀圖等圖像資料,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進而讓學生在看圖中發現其中濃縮的地理信息。如高中二年級地理地貌中的“海蝕洞”、海岸地貌中的“海蝕崖”、“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類型示意圖”、“海蝕柱”、“路南石林”。
三、將地理試驗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第一次對地理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有了地理試驗,新高考中出現了試驗類試題,我們地理教師更應該重視地理試驗,并要把它融入到地理課堂教學中去。地理試驗將與物理、化學生命學科的試驗一樣,憑借其強大的直觀性、實踐性和探究性特點,在改善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我們在設置試驗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基于地理學科特點,要科學設置地理實驗。一方面,實驗要能科學反映地理學科知識,實驗及其反映的地理原理要正確無誤,實驗揭示地理原理的方式要恰當。另一方面,實驗要符合地理教學實際情況,高中地理教學課時數少、任務重,沒有足夠的課時進行實驗教學,實驗宜精不宜多。
第二,要求學生參與實驗的設計和演示。實驗教學強調演示與參與,讓學生在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記錄、實驗分析研究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得出結論,它能夠有力地改變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實驗操作時,需要精細敏銳的感知和觀察力去發現一些重要現象,從而培養了觀察能力;在研究原因、結果、形成概念的過程中,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推理等,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分析能力;此外,還能夠培養組織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
四、要精心設計課內外作業
首先,作業的內容要緊扣基礎,要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訓練為主。其次,作業的設計要突出以學生實踐活動為主,精心設計布置“超市型”作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給學生作業的“彈性權”,實現“人人能練習、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層次學生都得到訓練、發展。第三,作業的設計要突出學生的合作精神。新課標已明確指出,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能力是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新教材也要求學生必須加強合作,學會合作。探究性作業是學生面臨的最主要的作業形式,這是未來的趨勢,作業過程需要學生密切合作,采用互動協作原則,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學生與老師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業。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教師要有一顆善于創新的心,不斷地改變思維方式,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地理,讓學生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通過實施新課標的教育理念,高中地理教學將獨具魅力,高中地理課堂也將會煥發異彩。
參考文獻:
[1]高新勇.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1,(06).
[2]李剛.激發主動性,輕松學高中地理[J].中學政史地(高中地理),2006,(09).
[3]徐薇.系統科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關鍵詞:地理教學;應用分析;地理;信息技術
最新出臺的高中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規定。對高中地理教學予以改革,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其中,彌補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不足,從而真正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诖?,學校領導應當有所作為,組織地理教師積極學習課程標準及教育大綱,并且對地理教師展開信息技術培訓,促使教師能夠正確認識和掌握地理信息技術,將其科學合理地應用于地理教學之中,真正提高地理教學的趣味性、教育性及有效性。
一、地理信息技術
地理信息技術,簡稱“3S”技術,它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三者既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關聯的。具體應用3S技術的過程中,一般GIS負責定位,RS負責對數據或信息的采集,GIS負責對所采集的數據的分析與處理,這使其能夠在諸多領域之中發揮作用,如農業、環保、交通。當然,3S技術之所以能夠有效應用,與GPS、RS、GIS三者所具有的特點息息相關。其中,GPS具有的特點是實時性、全球性及精確性等,這使其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不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干擾,連續作業,精準定位與測量;RS具有的特點是感應距離遠、感測范圍廣等,這使其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能夠獲取遠距離的電磁波信息,并對其予以處理,從而滿足人們所需的圖像或信息;GIS具有的特點是信息處理精準、信息分析到位等,這使其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能夠靈活地運用計算機技術來分析和處理信息,為人們提供使用價值較高的信息。
二、地理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在高中地理教學之中有效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則可以改變傳統“死記硬背”的教學狀態,將所學地理知識立體化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加之教師細致的講解,則可以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地理知識,進而有效學習地理知識,從而提高自身地理知識水平。從這一方面來說,地理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之中,利于提高教學質量。2.利于豐富教學內容。將地理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之中,教師還能夠根據教學要求及教材合理規劃教學方案,注意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地理信息技術來定位地理位置,獲取相關信息,進而對地理知識加以豐富和更新,如此學生在教學之中不僅能夠獲得地理知識,還能開拓視野,對地理環境、地理構造、地理現象等予以了解,從而使地理教學效果更佳。3.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地理信息技術是一門深奧的、有趣的技術,將其科學、合理地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之中,能夠通過呈現與教學相關的視頻或圖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此基礎上,將地理現象或地理構造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對其予以思考、探索,最終解讀地理現象或地理構造,獲得地理知識、思維能力等,促進學生良好的成長與發展。
三、地理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如何將地理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使地理教學滿足新課程要求呢?筆者參考相關資料及自身工作經驗總結,提出的建議是:1.基于GPS的地理教學。在地理教學之中有效利用全球定位系統是非常適合的,因為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統的相關原理來模擬教學,將枯燥的地理知識予以立體化的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其中,如此也能夠使學生有效學習,提高自身地理知識水平。2.基于RS的地理教學。將遙感技術有效地應用到地理教學之中,應當側重于將遙感技術的應用優勢呈現在教學之中,以便學生能夠感受到遙感技術的“神奇之處”,并且利用遙感技術來獲取與地理知識相關的信息,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系統地學習地理知識,提高自身知識水平。3.基于GIS的地理教學。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地將地理信息系統引導到課堂教學中來,簡化地理知識,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識,從而有效學習地理知識。例如,某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氣象方面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教材上出現的景象圖、氣象變化圖等都表示看不懂。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將景象圖或氣象變化圖等予以簡化,從而簡化圖形,方便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知識。在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教育領域也注重對先進技術引用,意在摒棄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優化調整教育教學活動,提高其科學性、教育性及有效性。本文所展開的地理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之中,科學合理地應用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及地理信息系統,豐富教學內容、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參與知識思考與研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地理知識水平,還能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等,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化發展。
作者:鄧瓊冰 單位:江西宜黃縣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地理 新課程改革 教學方法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37
一、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評價與新課程改革的需求不相協調
在地理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地理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新課程標準在地理教學的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當然在教學評價上也要隨之進行改革。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積極構建教師、學生、教材協調發展的教學評價新體系,不但要重視學生結果的評價,還要關注學生過程的評價,從情感、態度、行為等方面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但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有的教師只注重表面現象,流于形式,沒有將評價真正落到實處,這就需要地理教師進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二)教師繼續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今天,更需要教師在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上有所改革。這就需要廣大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通過參加各種培訓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很多教師參加進修和培訓的機會很少,有的教師根本就沒有機會與外界接觸,不了解教育教學的新動態,嚴重制約了地理教學的效果。
(三)地理教育改革缺乏有效的理論指導
要想實現地理教育教學的進步與飛躍,必須要有教育理論作指導,而當前的教學情況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缺乏應有的理論做支撐,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有的教師不能把握地理教學廣度與深度,難以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造成了地理教學的盲目性,不利于地理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一)靈活處理教材,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往的地理教學,教師會把每一節課的內容灌輸給學生,而且所有的學習內容都是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的,學生所接受到的知識和實踐沒有多大關系,使得地理知識和實踐應用嚴重脫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要求地理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同時發展個性。
1.重視實踐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強調地理學科的特點,實施開放性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發現當地的自然現象的變化和特點,自主寫地理調查報告,同時還能讓學生自主收集和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和新聞信息等,提高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2.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之際,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發言的機會,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文明旅游》這節內容的時候,由于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熟悉,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旅游經歷在談談看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3.實現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有效銜接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內容不同,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礎,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深化。初中地理主要描述了地理景觀,而高職地理知識更加抽象。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時候,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積極思考,掌握更多有效的地理學習方式,真正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轉變觀念、正確引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就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效率低下,因此,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1.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教師采用導學案教學模式,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按照學案自主預習,學生自己提出觀點,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研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示范的作用,以提高預習的有效性,真正體現以生為本,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加強師生互動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發言,圍繞問題展開教學活動,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建立在學生的實際水平之上,通過學生發言引起其他學生積極思考。實踐證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和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有直接的關系。
3.教學手段的運用要靈活多變
地理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包含了廣闊的自然天地和人文景觀,很多知識有著直觀性和趣味性特點。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其中包括掛圖、多媒體設備、幻燈片等,還可以發動學生自主設計切實可行的學具,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4.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研討
團結就是力量,每一個地理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加強和組內其它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分享教學經驗,共同成長提高。另外,教研組要為教師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臺,制定相關的教研制度,如集體備課和聽評課制度,使每一個教師的能力都能得到不斷提升。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廣大教師要正確而深刻地理解地理教學的特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提出新的教學手段,突破陳舊的思維方式,把新課程改革理念完美地滲透到實踐中去,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學會求知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宣霖.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初探[J].大觀周刊,2011(47).
[2]何玉紅.高中地理教學導學案課堂實踐初探[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2).
關鍵詞: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導言 教學手段 學以致用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誘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的主導因素?!凹ぐl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是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怎樣進行興趣教學,激發學生對地理教學的濃厚興趣呢?
一、設計新穎的導言,引人入勝
新穎的導言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境》第一節“巖石圈和地表形態”一課時,教師可這樣導入新課:煤、石油是動植物的遺體經過億萬年的物理化學過程沉積而形成的,可是在海底卻為什么發現了大量的煤和石油?海洋生物是生長在海洋里的,但是經過考察發現在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的地殼中有大量海洋生物的化石,這又是為什么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地殼運動造成了巖石圈和地表形態的有關內容。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與到地理教學過程中。又如在講授本單元的第三節“水圈和水循環”一課時中的“洋流”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1492年,哥倫布從巴羅港出發,橫渡大西洋,經歷了37天的航行,到達了“新大陸”。此后哥倫布在1493年再次橫渡大西洋到達新大陸――今天的美洲,只用了20天,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同樣是橫渡大西洋,為什么時間相差那么大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洋流的教學內容,那么前面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這樣學生帶著渴望知道答案的好奇心,帶著問題思考和自主學習,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和交流學習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樂在其中
高中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讀書指導法、地理教具演示法、比較法、討論交流法、程序教學法,等等,這就要求地理教師要認真研究《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教學總目標,吃透課本,深入了解所教班級的學生的不同個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篩選出適合本章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三單元“從圈層作用看地理環境內在”時,可通過“讀書指導法”,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學習方法,列出提綱,根據提綱用“比較法”歸納和整理教材內容,理解“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和“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然后通過合作學習運用“討論交流法”,集思廣益地通過互相交流和評價每個人所整理的內容,達到完善和提高,教師再通過“講授法”先讓優秀的同學上講臺敘述自己所列的內容和這樣整理的依據,最后再加以總結和提高。這樣,因材施教地穿插運用靈活多變的適宜學生的教學內容的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而有趣,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直觀性教學手段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可以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直觀教學手段包括教材內容中的地圖和漫畫等,教師在黑板上的板圖和版畫,幻燈片、錄像、多媒體課件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地理掛圖以其專用性、實用性和鮮明性等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從宏觀的角度掌握地理規律,形成正確的地理觀點和概念,掌握地理技能。但由于地圖是用象征性的符號來表達地理內容,大多屬于靜態的,而對于動態的教學內容反映則不夠,這時,現代信息教學手段的運用,就可以彌補地圖的不足,有聲有色有動態地表現地理事物的變化規律,使地理教學如虎添翼。例如在教學必修一的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的第一課“地球的宇宙環境”時,可以從宏觀的角度為學生展示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對于人類來說是龐大的,但地球在浩瀚的茫茫宇宙中,不過是億萬個星星中的一顆,就像小小的塵粒,以自轉和公轉的形式,在太陽系和銀河系中周而復始地運轉了億萬年的地理知識;在學習第四單元從人地關系看資源與環境一節時,就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地為學生展示在學生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親身經歷到的地震、火山等由于地殼運動帶來的災難,以及跨越時空的限制,讓學生足不出戶地觀察和了解在全球范圍內不同的時間段里洪澇、冰雪、干旱等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了危害和損失的慘烈場面。
另外,在地理教學中運用成語、民諺和詩句可以促使學生理解地理教學內容的人文內涵,讓地理教學充滿生機和樂趣。例如在學習“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一節的教學內容時,就可以引用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使學生明白地球自轉一圈是其周長大約八萬里,而在赤道線的自轉速度最大,在赤道所能觀察到的星座最多的地理知識。寓教于樂地引導學生掌握了地理知識。
三、在學以致用中拓展學生思維
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地理知識來解決身邊的問題,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重要途徑。例如在學習完必修一第二單元第二節《大氣圈與天氣、氣候》后,就可以讓學生從地理科學的角度分析山東省為何在自然界中存在著“雪后寒”的現象。讓學生聯系剛學過的教學內容進行交流和討論,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得到以下結論:1.大多數的降雪屬于冷鋒天氣,冷鋒過后氣壓上升、氣溫下降;2.新雪的反射率達到84―95%,所以太陽輻射絕大多數被反射到宇宙空間;3.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積雪在融化時需要吸引大量的熱量,從而使學生理解了在我們的身邊,雖然看起來簡單的自然現象,卻體現了眾多的科學道理,從而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以新穎的導言導入課堂教學,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用地理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是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