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52: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醫藥市場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醫院用藥逐步擠壓泡沫;
非處方藥市場保持快速發展;
有價疫苗前景誘人;
中藥注射劑安全性更加突出;
第三終端迅速崛起;
醫藥商業整合速度加快。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醫藥行業正面臨一次較大的整頓周期,未來2~3年內,整個行業有可能發生一次巨大變化。
作出這一判斷主要基于4個方面:醫院用藥將進入一個逐步擠壓40%泡沫的過程;兩三年內的藥品藥費增量將主要來自非處方藥(OTC)和第三終端,非處方藥市場保持快速增長,第三終端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帶動下迅速崛起;有價疫苗前景誘人;醫藥商業整合速度加快。
醫院用藥逐步擠壓泡沫
目前,我國醫藥市場中,中介占據醫院藥品銷售的70%份額,國內藥品又以仿制藥為主,中介通過大比例的帶金銷售,沖擊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制藥企業。醫生因為利益驅動不斷開大處方,醫院藥品銷售并不是市場的真正需求,醫院用藥至少存在40%左右的泡沫,主要以抗生素等價格虛高仿制藥為主。
反商業賄賂將成為我國治理商業環境的長期政策。作為反商業賄賂的重點領域,這一政策的長期效應也必然在醫藥行業逐漸發揮出來。在這一背景下,醫藥行業中介空間將越來越窄,產業鏈利益分配格局勢必重新劃分,未來兩三年,醫院用藥習慣將逐步變化,藥品銷售最終會反映市場需求。目前,反商業賄賂已經迫使中介逐步退出處方藥市場。而由于中介的退出,藥品價格也將因此回歸自然,長期以來處方藥所包含的40%的銷量和價格泡沫將逐步被擠壓。
非處方藥市場保持快速發展
預計未來我國非處方藥藥品市場將保持14%~15%的增速。
優勢企業將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特別是像同仁堂、云南白藥、東阿阿膠等品牌企業。同時,也將有一些新企業在非處方藥市場嶄露頭角。不過,目前,非處方藥市場競爭充分,經過十多年的優勝劣汰,已經形成了一批優秀的藥品制造企業,新的企業進入門檻越來越高。
藥用消費品將是非處方藥市場中尤其值得關注的亮點。目前,我國藥用消費品的市場容量僅20億元人民幣,預計在終端網絡成倍增長和醫藥企業按消費品模式運作的帶動下,未來5年藥用消費品市場的增長幅度將超過10倍,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從投資的角度看,云南白藥、江中藥業等在這一市場的運作值得追蹤;廣州藥業的“王老吉”涼茶也類似藥用消費品,在飲料市場將會出現井噴,成為廣州藥業一枝獨秀的增長業務,值得關注。
有價疫苗前景誘人
雖然政府對計劃內疫苗投入加大,但計劃內疫苗對于經銷商來說利益較低,難以形成大的積極性。因此,隨著計劃內疫苗覆蓋率的逐步到位,1~2年內計劃內疫苗景氣度將會大大降低。
但是,疫苗作為疾病防控的有效手段,隨著生產企業積極介入有價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并從終端拉動市場消費,未來有價疫苗市場前景誘人,產品創新將決定有價疫苗的盈利能力。
中藥注射劑安全性更加突出
2006年6月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暫停使用魚腥草注射液等7個注射劑,暫停受理和審批魚腥草注射液等7個注射劑的各類注冊申請”,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問題凸顯出來。預計今后這個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突出,對整個醫藥行業無疑是一大考驗。
復方制劑多、非藥典法定品種作為原料使用多、有效成分含量要求低,是直接威脅中藥注射劑質量穩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的三大突出問題。我國列入國家標準的中藥注射劑有109種,復方制劑50種,復方制劑原料藥多達3~12味;單方制劑59種,非藥典法定品種19種;注射劑所含有效物質不低于總固體的70%(靜脈內使用不低于80%)即可達到審批標準,這和歐盟等西方國家植物藥注射劑基本都是單方,有效純度須達98%,另2%非有效成分也須明確成分相比,國內標準和歐洲國家相去甚遠。
此外,進入門檻低、生產企業多,更加劇了國內中藥注射劑使用的安全隱患。中藥注射劑質量和安全性問題的浮現,正促使SFDA加強中藥注射劑的監管,設置新的門檻。這必將引起整個行業的一次深度調整。
第三終端迅速崛起
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正在全國逐步建立起來,這種制度以國家、地方政府和農民之間實行20元:20元:10元的費用分攤,組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據有關部門公開的信息,2006年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國試點縣覆蓋率達到40%,2008年覆蓋率將達到100%。由此,500億元的第三終端藥品市場將崛起。早在2005年,一些有遠見的制藥企業已經著手探索農村藥品的銷售。
不過,由于我國農村市場需求的都是普藥,大多數企業并不適合這個市場。不經過充分準備,最終可能是付出遠遠大于收獲。因此,制藥企業進入這個市場,仍應保持足夠的風險準備。
醫藥商業整合速度加快
據測算,人均生活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藥品消費水平將增加1.37個百分點。我國年人均藥品消費水平由1993年約50元增長到1998年近150元,每年以16%的幅度加速增長;再者,我國人口基數龐大,人均藥品消費僅為日本的1.6%,為美國的2.3%。這些數據充分表明,我國醫藥商品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自1980年日本大冢公司在天津建立首家合資制藥企業以來,其他國際一流的制藥公司,如GW(格蘭素——威廉)、BMS(百時美——施貴寶)、SKB(史克——比切姆)、默克、拜耳、羅氏等紛紛通過向我國直接出口藥品、獨資辦廠、合資控股等方式,搶占我國醫藥市場,迄今,世界25強跨國大制藥公司(集團)中已有20家在我國站穩腳跟。目前國內藥品市場規模約為100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內企業產品約占50%的市場份額,“三資”企業約占35%的市場份額,進口藥品約占15%的市場份額。
國外最新研究分析報告認為:未來5~8年內,中國的人均藥品消費水平將達到美國的10%,也就是說我國醫藥商品凈銷售額將達到3500億元,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進口藥品(包括三資企業生產的藥品)在我國醫藥市場所占份額,1993年為11%,1994年為14%,到1997年已達到了40%左右。自1987年丹麥一家公司生產的胰島素最先通過衛生部進口藥品評審委員會的評審,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第一張藥品進口許可證起,到現在已有100多個國家、500多個種類、1000多個品種的藥物獲得衛生部頒發的進口藥品注冊證,而隨著加入WTO的臨近,進口藥品品種和數量還將進一步增多。從長期看,我國臨床治療需要的專利藥品將主要依靠進口,進口藥品所占市場份額將可能達到70%。國外研究報告也有相似的結論:“如果政府不干預,中國的醫藥市場將在5年內完全被國際醫藥大公司操縱?!?/p>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藥品三級批發逐級調撥供應體系解體,代之以多渠道、少環節、多點購銷、相互競爭的藥品流通格局。醫藥流通領域現有藥品批發企業16500家,藥品零售企業多達119000家。企業多、規模小、效率低、費用高、效益差、秩序亂,醫藥流通組織結構極不合理。醫藥市場無序競爭、過度競爭使行業整體經濟效益下降。全國醫藥商業現有銷售利潤率僅為0.27%,有15個省醫藥商業出現匯總性虧損,虧損總額超過10億元。國家雖然允許并鼓勵有條件的醫藥批發企業實行跨地區兼并或聯合,并提出醫藥零售連鎖可依法在異地設立分店,但實際上各地藥品經營仍以區域性為主,地區醫藥市場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跨地區兼并藥品批發企業或在異地設立零售連鎖分店的實例屈指可數。
迄今為止,我國一直限制外商進入國內醫藥商業進行投資經營或合作經營,但中美已就中國加入WTO簽署協議,開放藥品批發、零售服務領域已成定局。據了解,除超過二萬平方米的藥品配送機構和超過30家以上連鎖企業不允許外資控股,其他則不做限制。進入WTO以后,隨著關稅的減免、非關稅壁壘的廢除,國外產品將對一些國際競爭力差的領域造成沖擊,競爭的激烈必然會使國有企業按照國際化的模式進行整頓,提高對員工素質的要求,不可避免地將有一部分員工因為不能適應新的工作要求而下崗、轉業,同時也會有一批新的高科技人才進入到企業中。估計在今后5年內將有一批藥品企業破產或停產,將會減少一大批從業人員,絕大部分員工則要經過必要的培訓后才可重新上崗。
從行業管理方面看,我國涉及醫藥行業發展的管理職能分別由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衛生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承擔,由于管理的側重點不同,造成醫藥行業發展的政策配套性不強,加入WTO將促進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有利于醫藥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如醫療保險制度是基本社會福利,保險支付范圍的制定和與醫療保險有關的藥品價格管理為世界各國普遍采用;藥品和醫療器械進口涉及人類健康安全,其管理也不受WTO貨物貿易協定的約束。
眾所周知,醫藥行業是一個高新科技含量高、集約化國際化程度高、投入高、收益高的產業。以著名的跨國企業GW公司為例,1995年其全年藥品凈銷售額達125.7億美元,比我國整個醫藥工業6000家制藥企業1997年全年的銷售總額還多。GW公司等世界跨國大公司在一定時期內推出的主打產品一般不超過10種,集中力量形成優勢打“殲滅戰”,而我國醫藥企業規模雖小,但卻貪大求全,一個企業的主打產品少則十幾種多則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什么都想搞,什么也搞不好,結果只能是精力分散、重復制造和盲目競爭。GW公司每年投入市場開發和營銷的費用占總銷售額的30%,大量的投入用于企業形象戰略、品牌戰略、廣告戰略、營銷策略、售后服務和市場調研。而我國醫藥企業在這些方面的投入總體上尚不足銷售額的5%,卻忙于或熱衷于搞以非正當競爭內容為主的低水平的價格戰和回扣戰。對比來看,未來我國醫藥企業形勢極不樂觀。
那么,面對加入WTO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對策何在?我們認為: 第一,要和國外大制藥公司進行競爭,中國醫藥商業企業只有建成一批有強大資本實力和規模實力的“航空母艦”與之抗衡。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建立或改制一批與現代企業制度相符的現代大型醫藥商業企業,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有效激勵和有效約束的新機制,通過企業資本的運營活動,進行購并、聯合、控股、參股,打破地區、行業和所有制的界限,樹立起以藥品經營為主業,集科、工、貿乃至金融為一體的大型或特大型經濟聯合體。在組建這些大型、特大型企業或聯合體時,要十分注重把握好規模和企業發展實際狀況相適應這個尺度,既不能安于現狀,人為地阻礙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更不能盲目擴大企業規模而忽視了企業發展的實際水平。此外,醫藥企業的集團化發展要有定位,包括產品定位、市場定位和產業定位,特別要注重企業集團主業的中長期發展,只有搞好主業,多元化開發才有堅實的基礎。企業集團組建后能否成功運作,還取決于其內部管理水平,要使重組后的龐大資產高效能地運作,這種大型或特大型企業集團內部產權必須明晰,還要形成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 第二,醫藥企業必須成為研究、開發和引進高新技術的主體。
在當今醫藥市場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研究、開發和引進高新技術的主體只能而且必須是企業自身。離開企業的生產現場以及與顧客相關聯的營業現場,要進行極為細致的技術開發是非常困難的。即使醫藥企業委托外單位開發或進行共同開發,為了確切把握技術核心問題的實質并使其實現商品化,自己也必須有充分的技術力量。企業只有不斷開發出具有市場潛在需求的“種子型”技術,并盡早進行技術的積累,盡量縮短研究和開發的時間,才能走在同行的前列。要實現企業成為科研、開發和引進技術的主體,除了企業應努力培育自有的科技開發力量外,還必須在各級政府的幫助和扶持下,打破條塊和體制上的界限,鼓勵企業通過資本的運營,實現產研聯合和產學聯合,這種聯合是融為一體的而不是松散型的結合或合作。此外,國家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鼓勵高層次或優秀開發人才向企業流動,企業也要為這些人才營造能讓他們施展才華、謀求發展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優良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 第三,完善現有的藥品價格政策。
目前大多數的進口藥品仍可以自主定價,這些藥品價格可以在包括高折舊和高廣告費在內的基礎上,再加30%產品研究開發費、30%市場開發費和30%的利潤。而國有制藥企業所生產藥品的價格則大多數由政府主管部門制定,不能隨行就市,也不能隨上游產品價格的升降而及時調整,這就導致了進口藥品同國有企業生產的同類藥品的價格相差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如江西某藥廠生產的“咳快好”,每片0.10元,而同樣成份的進口藥品價格每片為1.80元;上海某藥品骨干生產企業生產的名牌產品兒童退熱片,療效頗佳,過去深得醫生和患者的好評,但近來銷路卻一直不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這個藥品價格便宜,一包為0.12元,經銷商賣出一包只有0.012元的毛利,而同類進口藥品價格是其幾十倍,毛利更是高其百倍,經銷商和醫院當然樂此不疲。在這樣的政策背景和市場環境下,國有醫藥企業很難有所作為。我們認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國產藥品質量的迅速提高,對進口藥品和國產藥品實行統一價格管理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應讓消費者和市場對兩種產品的取舍作出公正而又客觀的選擇。 第四,盡快改革現行醫療體制和醫療制度。
繼海正藥業與美國制藥巨頭輝瑞制藥、先聲藥業與美國默克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以來,9月6日,復星醫藥與瑞士龍沙集團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瞄準中國市場急需的又具有高技術壁壘的仿制藥物。 跨國企業與本土企業合作,不僅將有助于提高國內仿制藥行業的水平,還將促使中國醫藥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并加速國際化。
仿制藥市場受青睞
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新醫改,中國醫藥市場將迎來快速成長的十年。據IMS預計,中國將在2020年左右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同時,很多種藥品專利到期,正是中國醫藥企業進軍仿制藥市場的好時機。據中國醫保商會有關人士介紹,2011—2015年全球將有價值770億美元的藥品失去專利保護。比如,2010年,輝瑞生產的抗抑郁劑Effexor專利到期,該藥曾創下年38億美元的銷售紀錄;該公司頭號產品—降膽固醇藥立普妥的專利將在2011年11月到期,在2010年輝瑞678億美元的銷售額中,立普妥的銷售占107億美元。這些藥品專利到期將給歐美醫藥巨頭的贏利前景帶來巨大壓力,但對國內許多醫藥企業來說卻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對此,復星醫藥高級副總裁李顯林表示,全球專利藥物大部分屬于跨國制藥企業所有,這些藥物通常價格高昂。因此,復星醫藥期待通過國際合作,開發價格更為合理的高端藥,把握市場機遇。
瑞士龍沙集團有100多年的專業制藥經驗,是全球技術和規模領先的原料藥研發和客戶定制企業,在小分子、多肽、組織學等不同領域的制藥核心技術研發和生產工藝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據瑞士龍沙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哈里布特透露,將與復星醫藥合作,通過小分子藥品進入仿制藥市場。
據悉,雙方首期的投資額達1億元,各自的出資比例為50%:50%,初期研發的藥物主要針對抗腫瘤、抗感染以及心血管等治療領域。合資公司的目標是2020年前成為中國領先的仿制藥公司,向市場提供高端并在價格方面可承受的藥品。
哈里布特指出,目前中國在全球藥品市場的占比不到2%,隨著中國醫藥市場的增長,中國很快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醫藥市場。與此同時,盡管中國也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醫藥生產地之一,但是目前只有少數企業運用最新技術在生產高端藥品,因此國際合作方面有非常大的潛力可以發掘。
與美國制藥巨頭輝瑞制藥合作的海正藥業商業發展副總裁羅家立則告訴記者,通過成為國際大型醫藥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可以進一步鞏固技術領先的優勢。根據海正藥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該公司將加速從原料藥到制劑、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延伸,向全球化的仿制藥品牌企業轉型。
據浙江一家生產原料藥的上市公司的相關人士透露,該公司也正與賽諾非等藥企巨頭洽談合資事項,計劃在仿制藥方面開展合作?!霸趯@狡诤?,誰能越早實現仿制,誰的贏利水平也就越高?!痹撊耸勘硎?。
中國藥企試水國際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醫藥企業之間的國際合作模式正逐漸被市場接受。
有券商研究員認為,海正藥業與美國輝瑞制藥的合作,有望為其今年的業績加分。據介紹,海正藥業過去一直與美國禮來公司(卷曲霉素等項目)和先靈葆雅(恩拉霉素等項目)有著良好的合作,今年年初又公布了與禮來公司動物保健品部Elanco、輝瑞制藥獸藥保健品部的長期合作協議。“目前和輝瑞制藥簽訂長期的全面合作協議,意味著該公司在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將有可能承接更多的國際間轉移生產訂單?!痹撗芯繂T這樣表示。
而創新能力強和品牌、營銷等綜合素質高是外商選擇國內合作伙伴時所著重考慮的。復星醫藥多年來在創新方面持續投入,建立了仿創結合的研發體系,聚焦心血管、代謝、抗感染、抗腫瘤等重點區域,并在這些領域形成了一定優勢。
據復星集團副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梁信軍介紹,作為中國領先的醫藥企業,復星醫藥將把握仿制藥的機會,努力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致力于把公司打造成國際化的企業。
國際化已是中國領先醫藥企業的發展方向。醫保商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共有24家企業的生產線通過歐美認證,越來越多的國內制藥企業將走向國際舞臺。
當然,國際化的道路并不平坦。在羅家立看來,現在國內企業對于制劑出口還僅僅停留在建立生產線并進行新藥申請的階段,這些僅僅是制劑出口的開端,真正的國際化應是包括海外渠道拓展、自有品牌維護在內的系統工程。
全球最暢銷藥物專利將到期仿制藥企業或受益
全球最暢銷藥降血脂藥物立普妥將在今年11月失去專利保護。
《華爾街日報》在8月初稱,輝瑞在立普妥專利到期后,將推出非處方(OTC)形式的立普妥,以此減少部分經濟損失。
根據IMS的報告預測,2015年全球藥物市場將達到1.1萬億美元。
而屆時,銷售價值高達1600億美元的品牌藥將失去專利保護,全球仿制藥行業將迎來一個黃金發展時期。
仿制藥企將受益
眾所周知,專利到期藥物,包括品牌仿制藥,是全球醫藥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
據了解,截止到2013年8月,將有15款藥物專利到期,失去“專利”的保護殼,仿制藥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
此次專利到期的藥物包括全球銷售排名前兩位的降血脂藥阿托伐他汀鈣片(立普妥)及抗凝藥硫酸氯吡格雷片(波立維)。
據資料顯示,立普妥2010年全球銷售額達到了107億美元。
通過國家藥監局網站了解到,國內生產立普妥的企業僅有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一家。
2006年,美林集團絕對控股嘉林藥業。連續5年,嘉林藥業業績以每年均超過50%的增幅迅猛發展,年銷售額從6000多萬元飆升到2010年的5億多元。
面對如此高速的擴張,嘉林藥業總裁劉偉曾經公開表示,這主要是得益于輝瑞的立普妥為阿托伐他汀奠定的市場基礎。
多年來,立普妥在全球降脂藥市場乃至整個藥物市場的“大哥大”位置一直無人能夠撼動,嘉林藥業是立普妥在國內的首仿者?! ≥x瑞生產的立普妥藥物專利今年到期之后,將會有多種仿制藥出現,這些品種都可以受益,北京嘉林藥業仿制立普妥也在其中,預計會受益于立普妥藥物專利到期的影響從而提升公司業績?!≈匾幬锸@Wo后,其他仿制藥企業將以低廉的價格分享這個市場,仿制藥企業壓力大大減少,因此會減少開支,以節約成本。
分享8500億元蛋糕
隨著新醫改的深入,國外眾多跨國醫藥集團紛紛進入中國,試圖分享新醫改8500億元的市場蛋糕。
由于專利保護到期,跨國藥企將面臨仿制藥的巨大沖擊,跨國醫藥集團除了在我國進行高價格的原研藥外,紛紛轉變策略,把觸角伸向仿制藥和OTC領域。8月2日,海正藥業一紙公告,宣布其與美國高端仿制藥研發企業PharmTak聯姻,試圖以此彌補海正藥業在高端仿制藥制劑研發的不足。而這距離輝瑞同海正藥業簽訂合作協議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Uc輝瑞、PharmTak的合作表明,對于尋求低成本本地合作伙伴開發仿制藥以應對專利即將到期導致收入銳減的跨國醫藥企業而言,中國原料藥企業具有越來越大的吸引力。
4月12日,上海醫藥與輝瑞、賽諾菲-安萬特、默克等69家跨國藥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輝瑞中國區總裁吳曉濱透露,“在仿制藥領域將與國內龍頭企業合作?!背朔咒N業務,還可能在仿制藥領域與上藥合作。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仿制藥大國,國內95%以上的藥品都為仿制藥,但是并不是仿制藥強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國內藥品質量參差不齊。
由于新興國家仍然以仿制藥作為主導,加上未來幾年國外多家企業的藥品將迎來專利過期潮,因此未來新興市場對仿制藥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另一方面,仿制藥價格低廉,在目前以“基本、基礎、基層”為重點的新醫改中,未來國內仿制藥市場前景仍然看好。
仿制藥競爭來襲仿制藥將改變世界
隨著仿制藥競爭來襲,每天數百萬患者支付的處方藥費用將大幅度降低。未來14個月,排名全球銷售前20位的品牌藥中有7個迎來仿制藥的競爭。包括排名前2位的降血脂藥阿托伐他汀鈣片(立普妥)及抗凝藥硫酸氯吡格雷片(波立維)。
全球面臨專利到期的藥物數量如此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從今年到2016年,專利到期的“重磅炸彈”全球銷售額高達2550億美元。面臨專利到期的暢銷藥覆蓋了高血壓、哮喘、糖尿病、抑郁癥、高血酯、艾滋病及雙相情感障礙等多個領域。
美國有超過15%的人群在服用2011~2012年期專利期滿的藥物。由于仿制藥的價格比品牌藥低20%~80%,患者及通過企業和政府處方藥計劃為處方藥掏腰包的企業主和納稅人都可因仿制藥的上市而節約開支。美國仿制藥所在處方比例從2004年的57%上升到2010年的78%。據美國仿制藥商協會報道:從2000~2009年,仿制藥為美國衛生保健系統節省的費用為8240億美元,現在每3天可節省10億美元。
醫生希望低價格的仿制藥可以減少部分患者因品牌藥物經濟壓力而帶來的傷害?;颊咭蚱放扑庂M用太高,自行減量或不遵照醫囑的情況很多。甚至有個人保險或醫療保險的患者沒有到達處方要求的劑量,這些情況在費用昂貴的腫瘤藥中更常見。
仿制藥與原研品牌藥的生物等效性一致,發揮的效果也不相上下。當藥物失去專利后的前6個月,通常都只有一種仿制藥上市,所以仿制藥的價格只比品牌藥略低。然而,當好幾種仿制仿制藥獲得批準上市后,藥物的價格會顯著降低。
上世紀90年代,制藥巨頭研發出大量可供患者長期服用的“重磅炸彈”藥物。直到今天,每天都有數以百萬的患者服用這些藥物。與那些用于短期治療的處方藥相比,這些“重磅炸彈”藥物的利潤空間更大。最近幾年,許多制藥公司致力于研發新的“重磅炸彈”藥物。盡管研發預算達數十億美元,且有眾多科學家參與,但成功率還是很低。其部分原因是發現的產品只能在短期內解決制藥巨頭們的貧血問題。像立普妥這樣的品種已很難復制,就同領域而言,不但產品自身優勢難以跨越,而且也難找到新的突破點。
原研藥公司正加快調整專利懸崖所造成的損失。尤其是,在仿制藥上市之前的最后一年里,原研藥公司為使其收益最大化將藥品的價格上調了20%以上。此外,一些原研藥公司與仿制藥公司通過簽訂合同,仿制藥公司從銷售額中支付部分費用給原研藥公司以此獲得原研藥公司許可生產“授權的仿制藥”。原研藥公司也削減研發預算,與其他公司的股東分攤藥物開發成本,并轉移至那些低成本的國家開展臨床研究及生產。
仿制藥新浪潮受益失利兩重天
仿制藥是指與商品名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strength)(不管如何服用)、質量、作用(performance)以及適應癥(intendeduse)上相同的一種仿制品(copy)。我國是以生產仿制藥為主的,隨著中國加入WTO原研發藥才被重視。發達國家兩者并存。仿制藥雖為仿制,但仍有一定的要求,美國FDA有關文件指出,能夠獲得FDA批準的仿制藥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和被仿制產品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其中非活性成分可以不同;和被仿制產品的適應癥、劑型、規格、給藥途徑一致;生物等效;質量符合相同的要求;生產的GMP標準和被仿制產品同樣嚴格。
那么未來幾年,當數十個備受歡迎的品牌藥迎來仿制藥競爭時,受益的患者、納稅人、企業雇主和工會等等這些為處方藥埋單的單位或個體,還包括仿制藥生產商、藥品批發商以及藥品福利管理機構等,會迎來怎樣的局面呢。
受益者獲利更高
仿制藥企業:以色列梯瓦公司、美國仿制藥商Mylan公司、Watson公司和其他仿制藥制造商將瓜分數十億美元的市場大蛋糕。
藥品福利管理機構:美可保健公司(MedcoHealthSolutions)、快捷藥方公司(ExpressScriptsInc)以及其他參與健康保險計劃對處方藥進行零售和郵購的企業都將從這場競爭中獲利。由于該機構服務對象包括自我保險的大雇主、保險公司、藍十字/藍盾計劃、醫療管理組織以及政府健康保健計劃,所以當仿制藥進行大的健康計劃時,無疑為他們的客戶節約了大量資金,從而也增加了這些管理機構自身的收入。
大家在尋找醫改大政策下的市場機遇的同時,紛紛將經營指向了一個方向:產品。特別是依靠合作經營的醫藥商業企業,對產品的需求則前所未有的迫切。都在通過各種渠道關注有沒有新的品種上市,還有哪家企業有沒有沒被重視但是市場前景看好的品種。更有甚者,兩個不錯的朋友,其中一個看中了一個三類新劑型藥物,仿某一大品牌的新機型,并且已經談好了細節準備合作。無意中將這個消息透漏給他們的朋友,他朋友也看好這個品種,盡然立馬和廠家聯系,通過預付200萬的押金和首付款,將這個品種據為己有的事情出現。筆者聽完這個故事不禁感嘆:產品為王年代又回來了。
一、醫藥行業的發展脈絡
中國的醫藥市場,從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走來,由于經濟條件、科研水平和市場體制的限制,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醫藥市場放開經營,市場陷入空前熱烈時代。很多個人和廠家,依靠某一個品種就可以很輕易的賺的缽滿盆滿的。而就計劃經濟時代的商業調撥和個人代表空前繁榮,一些有行政關系的國營醫藥商業企業通過調撥等手段,個人代表則依靠膽大心細,幾乎隨意拿一個品種都可以數錢玩。筆者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是在那個時代做個人完成原始積累而開公司或從事相關產業的。這個時代是真正意義上的“產品為王時代”!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推進,中國從計劃經濟進入市場經濟,當藥企和個人發現只是生產或經營,等著買者上門銷售的狀況一去不復返的時候,先是一陣恐慌,然后開始研究藥品究竟怎么銷售的問題,其中尤其以蒙派藥商為代表。他們通過小報、電視或電臺廣告、軟文等手段,創造了鴻茅藥酒、速立特等一個又一個醫藥行業的明星產品。雖然蒙派藥商的操作手段,到現在任然存在很多爭議,但是可以這么說:蒙派藥商的出現,將中國醫藥行業推進到“營銷為王時代”!
可是,伴隨著醫藥行業監管力度的加強,國家衛生和藥監部門對于虛假廣告、惡性宣傳等方式的打擊,迅速瓦解了蒙派藥商的藥品炒作之路。于是,紛紛跟隨的藥廠這才發現,藥品經營要有自己獨有的通路。不同的藥品,對于不同渠道的適應才是企業要研究的根本。于是,醫院大臨床、OTC藥店、第三終端市場則被醫藥行從業者開始關注和研究。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開始真正沉下心來研究這些渠道的特性,并探索與之相匹配的市場營銷模式,一大批專業化經營的企業出現在人們眼前。如OTC渠道的同仁堂、斯達舒、白加黑等品牌產品和企業,在大臨床市場做的風生水起的揚子江藥業,以及在第三種市場辛勤耕耘的輔仁藥業、蜀中藥業、好醫生等。我們可以稱這一段為“渠道為王時代”,也就是目前我們正在經歷的這一段。
二、夢回“產品為王”
現實情況是,伴隨著東窗事發,國家加強多藥品的審批和管理,新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的出臺,國家審批的藥品少的不能再少。以前一大批依靠倒賣仿制藥品文號的企業和個人被監控而死,那些依靠簡單仿制賴以生存的中小藥企因為無法得到更多的產品批號,而本身的藥品和渠道沒有競爭優勢,也紛紛死去。更多的是,這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市的新批號藥品也少了很多,在凸顯國內藥企創新和研制能力薄弱的同時,使得一些依靠產品為主的企業和個人的市場饑渴感前所未有的強烈,于是引發而來的對產品的爭奪激烈。猶如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國家加強對土地的調控,供地數量減少勢必引發房地產商的搶地潮一樣。
但是,真的一下就回到二三十年前那種商品短缺的“產品為王時代”了嗎?仔細想想,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根本的區別就是那時候是由于供應短缺引起的,而現在則是由于產品同質化嚴重,人們對于新藥、特色藥的強烈需求引起的。所以并不是產品為王,而是由于去綜合競爭的加劇引發的資源爭奪戰而已。
三、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弄清了產品爭奪戰的實質,就不能盲目,見到不錯的品種就拼命拿到手。用今天的一切去賭明天,要么贏得未來,要么直接消失在今天。
既然產品已經成為了行業的稀缺資源,就要好好與行業發展方向和自身實際相結合。對于目前而言,國家新醫改則實實在在掌控者企業產品經營的方向和命運。作為參與藥品經營的企業和個人,順勢而為方能有所建樹。
1、 基本藥物
剛剛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基層醫療用基本藥物目錄》一下子提起了眾多藥企緊繃的神經。一方面是一些企業紛紛關注自己的品種是否進入目錄了,這可能是企業產品生死的關鍵。另一方面,基層醫療機構在使用這些基本藥物目錄的比例、定價、具體市場推進的配套措施,則更加牽動國內藥企的心。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率先推出的這個基層醫療機構使用的基本藥物,已經成為區域內企業經營的重要選擇,這是肯定的。接下來涉及的哪家廠家生產、什么價位銷售、如果報銷、在基層醫療機構的使用比例、推進計劃、如何配送等依然讓藥企憂心忡忡。
2、 醫保、農保品種
而國家推行全面醫保的腳步則在不斷加快。從城市醫療保險、到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體系建立、擴大到外來務工和在校大學生這些城市和農村中間地帶的人群;從報銷比例的不斷提升和報銷使用期限的縮短,國家推行全面醫保的腳步在加快。所以,日后的藥品經營過程中,必然是能報銷的品種市場將大幅提高。
一、資本運營是新辦醫藥企業發展的快捷之路
在當前醫藥經濟宏觀調控下,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和GMP、GSP的實施,在一段時間內必將對醫藥企業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我國有近90%的小型醫藥企業,其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機遇和挑戰并存,這為具有較強實力和自身優勢的其他行業企業,通過資本運營進入醫藥行業謀求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所謂資本運營就是以利潤最大化和資本增值為根本目的,以價值管理為基本特征,通過對企業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其所有資產(包括有形與無形資產)進行綜合性有效運營的一種方式??缧袠I并購新辦醫藥企業,可以大大避免重新申辦費時較長問題,及時獲得企業生存發展的產品支持和必要的醫藥專業技木人才,是快速新辦醫藥企業的有效途徑。作為上市公司的尖峰集團,在1996年前還是以水泥及制品、通信電纜、礦泉飲料系列產品為主營業務的建材企業,經過多年的市場調查和分析,決定在醫藥產業開辟發展新領域。為此借助自身的特色優勢和實力,于1996年8月跨行業兼并了浙江省臨海制藥廠,實現了盡早邁入醫藥行業的新舉措,并在短短半年時間嶄露頭角。
發展是硬道理,企業只有在發展中才能求生存。實行資本運營,走規?;l展方向,可使產品可變成本降低,從而降低市場生產成本;同時,還有助于投入開發新產品、拓展市場,尤其是在主要產品受到市場突發沖擊時,能顯示出較強的抗風險和應變能力。在國際國內醫藥企業并購浪潮興起的今天,資本運營,是新辦醫藥企業規模化發展的快捷方式。例如尖峰集團運用資本運營取得的成功經驗,在完善管理和確定醫藥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抓住行業宏觀調控的有利時機,1997收購并組建了杭州尖峰德康藥業有限公司和杭州醫藥物資有限公司,適時收購浙江金華生物化學制藥廠后注冊成立了浙江尖峰藥業有限公司,投資參股天津天士力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加強同科研機構和互補性生產企業合作,以較少投入控制較多資產,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從而建立了集科、工、貿為一體的跨地區大型制藥企業,走出了一條新辦醫藥企業發展的快捷之路。
當然,新辦醫藥企業在資本運營過程中,應揚長避短,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切忌盲目擴張,同時,必須重視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促進企業整體經濟運行質量的穩步提高。
二、培育拳頭產品是新辦醫藥企業面臨的首要課題
當今世界經濟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競爭。沒有品牌就沒有市場,更不可能進入國際市場。經過資本運營新辦的醫藥企業,其產品檔次往往較低,缺乏有力的市場競爭能力。培育拳頭產品,創立名牌,成為新辦醫藥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筆者認為,新辦醫藥企業培育拳頭產品,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樹立以消費者和競爭者為中心的產品開發新觀念,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包括新產品開發和老產品改造。新產品開發要借助知識產權保護,走企業特色之路。老產品改造要借助宏觀引導,使企業走出優勢。一是瞄準醫療需求和病人需求,加大科技投入,發展新型制劑,搞創新。二是緊盯競爭者,開發、改造要比競爭者快、好,避免開發中的“高水平重復”,方能具有真正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堅持“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制一代、開發一代”的發展戰略。當然,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必將受到諸多客觀條件限制,絕不會一蹴而就,但也決不能望洋興嘆,這是企業生存發展、勢在必行的工作。擁有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的產品,乃是企業培育拳頭產品的先決條件,否則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近年來,我國醫藥市場的外部環境和市場主體發生了變化,世界25強跨國制藥公司已有80%在我國建立了合資企業,醫藥企業增加了一批具有強大優勢的競爭主體,競爭更加復雜激烈,新辦醫藥企業培育拳頭產品參與競爭必須做好市場這篇文章。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并不一定就能形成拳頭產品,最終取決于市場開發能否成功,這不是指一般的銷售增長率遞增,而是一種大幅度的突破,能成為企業創利的支柱。
首先,要以產品市場定位為核心實施產品戰略,根據市場競爭情況為企業創造鮮明的特色和個性,即產品的性能、服務方式、質量價格等方面的突出行為方式。第二,對產品進行動態的市場預測分析和研究,建立企業經營系統靈敏反應機制,以此制定產品的營銷策略和市場目標。第三,要將一個新產品培育成拳頭產品,開展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十分重要。與此同時,要運用調查、設計、促銷和決策等手段進行公共關系的協調,建立并不斷完善市場營銷網絡,既要主攻大市場、大用戶,又要積極拓展農村市場、自費藥品市場和新興的藥品市場。
此外,培育拳頭產品與實施品牌競爭戰略相結合。創立名牌不僅有利于產品和企業無形資產的增值,更有利于市場開拓。實施品牌戰略,要輔之以一整套品牌經營的戰略思想、物資基礎、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將品牌管理納入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之中。
三、引進、培養人才是新辦醫藥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醫藥行業作為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的朝陽產業,要求一大批與之相適應的專門人才。新辦的醫藥企業,人才不足比較突出,無論是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存在較大缺口。因此,必須增強“無才不興”的緊迫感,形成一個重視人才、啟用人才的良性機制和環境。
首先,要完善人才使用機制,運用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的雙重作用,進行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培育一個公平、公正的人才競爭環境,使潛在人才脫穎而出,得到合理利用。
其次,建立人才引進機制,有目的地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引進具有較強制藥專業技術的人才和良好醫藥管理素質的各類中、高級人才。同時,從各大專院校引進一批優秀畢業生,充實基層力量。
第三,建立健全職工教育培訓制度,利用各種渠道,通過“請進來,派出去”方式,開展各種培訓活動,提高職工業務素質,培養專業化、復合型人才,使人才結構合理化,適應企業創新、發展的要求。
1997年筆者調查發現,消費者最關心的是藥品的療效,同時也非常關心藥品的安全性、劑型和使用方法等問題。他們更愿意選擇無痛苦且使用方便的藥物劑型,如口服劑和外用制劑,而選擇肌肉注射劑和靜脈注射劑等有一定痛苦的人很少。在口服制劑中,消費者首選的是使用更方便的每天口服一次的長效制劑,其次是膠囊劑、口服液等,反映出消費者既要良藥,還要不苦口的用藥傾向。在適應癥相同條件下,選擇中藥制劑者占55%,西藥制劑者占11%,經過進一步調查分析其原因,發現絕大多數選擇中藥制劑的被調查者認為中藥制劑的毒副作用比西藥更小一些。在100例被調查者中,只有l例認為用藥主要受廣告影響,說明消費者對當前大量的藥品廣告持有比較冷靜和理智的態度;94%的消費者認為生病時,應先看醫生,然后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這兩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廣大消費者對藥品的使用所持的態度十分謹慎,同時也提示醫藥企業必須以質量為本,只有以優質高效、使用方便的藥品和良好的服務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真正為患者解除痛苦。
1998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我國城市居民消費形態中有關常備藥的調查顯示,感冒藥是城市居民的首備藥品,在過去的一年中,85%的居民服用過感冒藥;緊隨其后的是潤喉藥、止咳藥、腸胃藥、皮膚藥(止痛藥和眼藥水,使用率分別為55%、48%、35%、30%、29%、28%。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4大城市中,成都市民使用常備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感冒藥在成都的滲透率為93%,在北京等3個城市滲透率則只有80%~85%;止咳藥在成都的滲透率為58%,在其他3市只有46%;腸胃藥在成都的滲透率為44%。,而在其他3市只有30%左右。
1999年筆者調查結果顯示,影響患者對藥品選購和使用的主要因素是療效、醫生建議和價格,而藥品廣告、包裝等也有影響,但作用甚微,從而提示藥品生產企業必須重視藥品質量,并注意降低成本。我國目前藥品供大于求,使醫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而市場競爭的關鍵就是質量競爭,因而,不斷提高藥品質量不僅是保證人民用藥安全的需要,也是關系到企業生存與發展關鍵。大多數被調查的患者更愿意使用中藥和生物藥品,這一特點符合現代人們,崇尚自然呼喚"綠色藥品"的消費觀念。調查還發現52.5%的患者更愿意使用新特藥,從而提示醫藥企業必須重視新藥開發,向市場不斷推出新產品方可在競爭中贏得顧客的心。在164例被調查患者中,有86人(52.4%)選擇直接去藥店購藥,因而反映出我國推行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措施是符合廣大人民愿望的,通過定點藥店、定點醫療單位完全可以滿足所有患者的醫療需要。
對醫生的調查結果顯示,36.4%的醫生通過醫藥雜志首次獲知新藥,30.6%的醫生則通過企業舉辦的藥品推廣會或藥品說明書獲知,通過藥品廣告首次獲知新藥的醫生比例為23.3%。93.3%的醫生認為最可靠的是醫藥雜志上的藥品廣告,79.7%的醫生認為醫藥雜志的綜述性文章和論著對新藥的評價最能影響醫生開始使用某種新藥;病人意見占8.7%,也為另一影響醫生用藥的主要因素。在對2種藥物進行療效比較時,醫生認為自己的臨床經驗是最為重要的占53.3%,有13.4%的醫生認為自己的研究論文的評價是最重要的,24.3%的醫生認為醫藥雜志上或學術會上研究論文的評價是最重要的。 重視技術創新 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分析我國醫藥行業現狀,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是一種符合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最現實的選擇。開發一種新藥,一般要經歷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和工業化試驗三個階段。前期研究優勢在科研院所,后期工業化試驗是企業的優勢。產學研結合一方面有利于發揮國內醫藥科研單位的優勢,另一方面有利于發揮國有大中型企業工業化生產的優勢,最終實現優勢互補,避免資源浪費和低水平重復。產學研結合可以具體項目為載體,開展企業與科研單位的技術合作;也可以發展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共同建立科研中心,開展企校合作新模式。
為了實現我國醫藥工業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創新和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醫藥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利用生物合成、生物物理診斷、生物醫學治療為主的現代化生物技術,優選一批有市場前景的產品如基因工程藥物、蛋白質、多肽藥物、核酸類藥物及新型診斷試劑、醫療器械等以防治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疑難疾病。采用生物技術對醫藥傳統產業——抗生素、維生素、氨基酸、甾體激素等重要領域進行改造,以達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保護環境的目的。加強手性技術、催化、分離、固相合成、計算機等當代先進技術以及高效節能裝備在醫藥工業中的推廣和應用。
2.鼓勵跨學科、跨專業的合作研究與開發。近年來,醫藥領域的許多技術創新都是在不同學科相互碰撞下產生的。如激光技術與藥物制劑技術的結合,出現了口服藥物滲透泵技術(OROS),這是一種利用半透膜包衣,片內外滲透壓差,加上激光鉆孔而成的一種恒速釋藥系統。超聲技術與藥物透皮技術結合,使得藥物透皮吸收程度大大增強。
3.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形成技術創新良性循環。技術創新的主要基礎是資本和人才,其目的是創新成果產業化,促進生產及經濟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速度快慢起了重要作用。產業化速度越快,可為創新人才的進一步培養和發展以及下一輪的技術創新研究提供良好的環境和資金保證。加強產、學、研結合與溝通是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的途徑之一。
創新的主導要素是知識,它的核心是以智能為代表的人才資本,以高科技為代表的技術知識和以科技為核心構造新的生產力體系。21世紀的科學發展趨勢更需要那些具有某些專業知識而又知識廣博、基礎扎實的通用型人才,因而實施"通才教育"已勢在必行。在科技、經濟、社會之間關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只有專業技能是不夠的。應該培養具有"T"型知識結構的人才,"一"代表廣博的知識面,"I"代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能力。大學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創造知識能力"以及實施"終身教育"和"通才教育",將成為創新所需知識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做好市場營銷 實現持續發展
現代市場營銷觀念以整體營銷為手段,要求企業既進行外部市場營銷,又進行內部市場營銷。內部市場營銷是指卓有成效的聘用、訓練和盡可能激勵員工很好地為顧客服務的工作。事實上,內部市場營銷必須先于外部市場營銷。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營銷、生產、研究、開發、人事、財務)均各有職責。實行顧客導向的企業,營銷部門的任務主要是研究、認識和服務于顧客,其他部門均應積極配合營銷部門爭取顧客。各部門必須在增進企業整體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多方面協調的行動,為爭取顧客發揮應有的作用。
醫藥市場營銷機能同樣包括產品、定價、分銷、促銷四大因素,在需求的滿足上,依靠發揮四大因素的整體效應,任一因素的特殊優越,并不能保證營銷目標的實現。因此,分銷渠道不僅要與產品品質一致,還要與產品價格一致,促銷活動不僅要與產品品質和價格一致,還必須與分銷渠道相一致。同時,企業所有營銷努力,還必須在時間與空間上協調一致,才可以獲得最大的效益。為實現營銷活動的整體化可在營銷部門內按商品類別或按商場設置經理,以便使產品及市場都受到應有的重視??傊?,整體營銷是市場營銷必須遵循的方向。
企業必須切實樹立起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的根本經營觀念,即市場營銷從最終客戶開始,而不是從生產過程開始來重新構思策略,才能形成產品是被賣出去而不是推銷出去的高境界經營狀態。企業的一切營銷活動只不過是滿足市場需要而已。
政策為新藥研發做導航
我國《藥品注冊與管理辦法》于今年10月1日正式開始執行,標志著我國藥品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及藥品審查制度的不斷深入。11月份國家新藥審評中心對先前報批上來的項目加大了審核的力度,尤其是對注射劑的審查更為嚴格,對大部分申報的項目都發出了提交補充資料的要求,對其他有些品種也做了重新審核。特別是該辦法實施以后,對仿制藥的打擊可謂最為猛烈,近期發改委又傳出今后對仿制藥定價可能實行定價遞減的辦法;另外 “藥品掛網招標采購”模式在全國的普遍執行,各地的具體條款盡管不盡相同,但就中標價格來說將趨于“優質優價”,新藥和專利藥明顯將會在“掛網招標”中得到特殊優待,筆者斷言,這“一打擊”和“一鼓勵”對未來藥企的產品結構規劃提出了新方向:即藥企要集中企業所有資源上馬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有學術推廣價值的“新藥”。
新藥研發借力CRO成趨勢
從當前國際和國內醫藥企業上新藥項目的經驗來看,借助于外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外力資源來立題選項、市場調研、報批、臨床監查、賣點挖掘、上市前準備、臨床專家資源共享等等。這就是把新藥從立項到上市分成幾個部分“外包”給更為專業的公司和機構來完成,即“研發外包”,研發領域通常稱之為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據北京合源匯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范穎介紹,CRO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初在美國出現,其目的是協助制藥企業進行新藥研發,業務范圍包括立項調研、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以及新藥注冊等新藥研發全過程。由于其具有專業化、規范化、靈活性和低成本等優點,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內制藥企業的青睞。
企業將新藥上市前的一部分研究工作交給CRO完成,既可以保證工作的質量,也可以降低研究開發的成本和企業自身的管理費用;既可彌補藥物開發高峰期企業內部資源的嚴重不足的缺點,又可避免藥物開發低潮時企業在研發部門的資源浪費;同時也可以借用CRO豐富的經驗和對新藥注冊程序的熟悉,保證新藥的研發和注冊速度,爭取藥品提前占領市場。有資料顯示, CRO承擔項目的時間與企業自身承擔的項目所需要的時間相比,大約可以節省25%~35%的時間,據范穎總經理介紹他們公司有時候為客戶至少可以縮短6個月或1年以上的時間。
尋覓CRO合作要全面考察
筆者認為,當今我國制藥業所處的發展階段與美國20世紀80年代初的情況頗為相似,1998年SFDA成立后一系列藥品管理法規的制定頒布,社會醫療體制的全面改革,制藥業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等等。而中國的制藥企業規模大多比較小,自身完成新藥研發的實力又比較弱,而且由于多數企業多年來都是從事仿制藥生產,對于新藥研發的規則也缺乏足夠的了解。同時,隨著今年《藥品注冊與管理辦法》的執行,新藥審批的程序也越來越嚴格和復雜。我國的這些現狀,都決定了CRO模式是中國制藥企業進行新藥上市合作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