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2 00:18: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歷史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歷史教材跨越時空之寬,信息量之大是眾所周知的,教材中絕大部分內容對中學生來說并沒有生活經歷或生活體驗。但并不是課程資源現代化了就是教學現代化了,多媒體網絡資源只能是課程資源中的一種,不能從根本上取代教師的地位。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條件、自身特點采用適當的課程資源,為教學錦上添花,讓歷史教學步入一個新的臺階。
一、讓學生仿制古物
以往的歷史教學,我們都習慣于拿著現成的教具展示給學生,雖然學生能直觀的看到但對它如何制作的過程,如何體現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想象卻感受不到,而且課堂展示一閃而過,對學生印象不深,針對這些弊端,在教學中我大膽改變了教學中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引導學生仿制文物。我給學生提供仿制文物的選材要求,剩下的就是學生回家自己找材料制作,我們的交件日期一般都是以一個月為準,因為有些文物需要埋在地下一段時間才能達到逼真的程度。我們的學生先后仿制了甲骨文、半坡遺址模型、大汶口遺址模型、漢代畫像磚、趙州橋、彩陶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豐富的教學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觀看影象資料
形象生動的情節必將加深你對事件的印象,為了讓學生了解特定歷史情況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發展走向,我多次帶學生觀看有重大影響的影片,如反映中國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影片《》,反映的影片,《我的一九一九》,反映二戰時期蘇德戰場的影片《世紀的悲劇》等,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現了當時的歷史風貌,劇中人物個性鮮明,愛憎分明,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的教育貫穿其中,通過讓學生觀看,可以加深他們對課本的了解與理解,同時有助于培養他們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復雜的電影故事情節讓學生們學習用辯證的觀點來觀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三、寫作論文
記得第一次讓學生在歷史課上寫論文,要求論文的內容必須聯系現實,同學們表現得很驚訝,他們想象不出歷史論文與現實有什么聯系,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同學們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方式,我們寫的題目《從唐朝長安城的城市布局聯想到今天的城市建設》,這是個歷史與現實緊密聯系的問題,你可以任思維馳騁,聯系今天的水土流失,亂砍亂伐,沙塵暴,全球氣溫變暖,汽車尾汽排放,工業廢水污染等來寫作,這樣由于取材廣泛,同學們思維非?;钴S,通過寫論文,我們既達到了歷史學習的要求,又樹立了每位同學環保的意識,還提高了他們寫作的能力。此后我多次布置這種論文,我選擇的都是一些社會熱點和社會焦點問題,只求論文短小精悍,說明問題,不求洋洋灑灑長篇大論,每次我都把其中的優秀論文挑選出來在全校展出,讓全校師生一覽他們的風采,這也將更加激勵學生們寫出更好的文章來。
四、歷史劇表演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例談
為了適應高中新課程的課改要求,需要教師積極投入新課改中,認真學習普通高中新課標,深入研究新課改的基本精神和新理念,積極探索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在近幾年的歷史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關于歷史教學新模式的探索。
一、嘗試學案導學法
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學案為基礎的,每節課教師要精心制作一個學案,課前發給同學們。一個學案一般包括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配套練習等環節。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又有導課激疑、合作學習、成果展示、歸納總結許多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好本節課的結構框架,以填空(基礎知識部分)和問答(能力提升部分)的形式表現出來,課上引導同學們完成。下面結合“‘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實踐”來說明這種教學方式。
1.創設情境、激疑導入
教師根據本節課內容和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聯系生產和生活的實際,特別是一些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激疑導入新課,調動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不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如針對本節課,可播放歌曲“七子這歌――澳門”或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提出問題“七子是如何離開母親的,又是如何投入到母親懷抱的?”
2.自主控究、合作學習
此環節一般讓學生先自主學習學案,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完成基礎知識部分的填空部分,重點難點部分、能力提升部分、同學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鼓勵同學們相互討論,合作交流,共同解決難題。教師及時巡視,適時點撥。這樣通過討論、辨論,同學們完成了思維升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加強了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成果展示、匯報交流
在這一環節,讓同學們把上一環節所獲得的成果通過書面報告或多媒體展臺形式展示出來,然后就其成果,老師及時訂正、引導、鼓勵、評價,以避免同學們誤入歧途。
4.歸納總結、提升拓展
在本環節,針對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結合教師在教學中已有的經驗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拓展提升?;蛞龑W生自主歸納總結、理清知識結構,總結解題步驟,掌握規律和方法。
5.典題訓練
針對本節課的課標要求,對學生進行典型習題訓練,學生們完成后,課下教師全批全改,及時發現問題,對教學查漏補缺,及時訂正。結合訓練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并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二、探究情境模擬法
情境模擬法就是讓學生在學到哪一節時,努力去模擬當時的情境,以身臨其境。歷史也是生活,只不過是過去的生活,情境性很強,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明白歷史為什么這樣發展而不是那樣發展,歷史人物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情境模擬的一個典型手段就是編演歷史劇。編演歷史劇就是針對教學中故事性強的內容,把它編成歷史劇本并讓學生們通過表演,把昔日的歷史再現出來。用這種方法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選題:應該選故事性強的重點部分的內容來編演。。二是寫劇本:可以讓幾個寫作水平比較高的學生協同完成。三是排練:可讓一個組織性強的學生和一個對導演藝術了解的比較多的學生用課余時間組織、排練。這其中要把全班學生都發動起來,分別充當演員、化妝師、劇務、主持人、音樂指導等。四是上演:一切準備就緒之后,選定時間和地點把劇本表演出來。五是總結:在歷史劇演完之后師生要共同總結成敗得失。在這一過程中,開發了學生們的語言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存在智能。
三、研討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是以歷史基礎知識為題材,提出眾多形式的歷史問題,以游戲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以“挑戰無極限”的形式進行,讓同學們在興奮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準備工作如下:教師首先根據同學們的歷史知識水平,準備一系列的題片,這些題片就是在游戲中同學們要回答的問題。游戲形式很多,每個小組組長都可以自己設計,我不一一列舉了。
這種游戲形式比較適合單元復習課,它的優點是:第一,以歷史知識為內容,從而讓同學們注重歷史知識的學習。。第二,以游戲形式出現,以競爭為機制,以現代流行歌曲的名字為線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同學們的競爭意識,鍛煉了組織語言的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四、推行參觀日記法
參觀日記法就是讓學生參觀博物館、文化遺址、歷史展覽等,讓學生寫參觀日記。參觀時,完全開放,學生愿意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后,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只要是參觀想到的都可以寫。優秀作品可以在校刊上發表出來,或推薦給大型的歷史刊物。這樣開發了學生的語言智能、內省智能、存在智能。
五、試用自由論壇法
自由論壇法就采用自由靈活的形式,保護、鼓勵這類學生學習、探究歷史問題的積極性的方法。學生是有差異的,有些學生對歷史很感興趣,他們喜歡探究歷史問題。鑒于這種事實,一旦學生有了新鮮獨特且有道理的觀點、文章,就讓學生作品問世于全班、全年級、全學校、甚至于更廣的范圍。這種方法“開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開放”了學生的“先進性”;開發了學生的語言智能、內省智能、存在智能、自然智能。
當然,教學有法,學無定法,每一位有心的老師都可以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只要是讓學生心動、口動、手動、腳動的方法,就能讓大腦的各個功能協調發展,就是好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辯論
新教材的創新教學途徑有很多。如:組織辯論、討論、表演、制作、撰寫小論文等等。
組織辯論,它能培養學生用口頭語言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
一、選擇好辯題
辯題要有可辯性,趣味性。如,秦始皇是個明君還是昏君?對于遏制校園內“破壞公物”的行為,是用儒家的方法好,還是用法家的方法好等。
二、讓學生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可提前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作準備,準備階段不僅要指導學生多方收集材料,進行整理歸納,還要指導學生提一些有趣味性的、幽默的辯論話題,這樣能大大地提高辯論的氣氛。
三、主題清晰
在辯論中,引導學生扣緊主題,語言表達要大聲、清晰、有氣勢,同時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語。如,對辯論中的精彩表現給以掌聲,適當加分,能增加辯論氣氛。
四、善于總結
辯論結束后,進行總結、點評,由學生或教師來做皆可。辯論可把全班學生分左右、前后或男女雙方進行。對于不善言談的學生,可讓他多收集整理材料,對于活潑、外向的學生,可讓他多發言,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討論,開展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每小組人數為四至六個,效果較好。每小組討論結束后,由一代表總結本小組討論的成果,與全班同學共分享。不同班級之間,可由老師帶著學生討論的成果與學生分享,或學生課后交流。討論的話題以發散思維型的較好。如,有人說長城是封閉保守的象征,有人認為在秦帝國向西開拓推進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你同意哪種觀點?秦滅六國后共殲滅200多萬人,有人說,國家要統一就必須用戰爭的方法解決,而戰爭就難免有傷亡,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討論結束后,可由老師或學生進行歸納、點評。
表演,它培養學生表現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演是多方面的,可表演小品、游戲、音樂舞蹈、歷史劇等。對于某些難度較大的,要事先做好排練。如,為區別歷史事實與傳說,組織學生表演“傳話”游戲;為認識任何事物打破常規后都會有新的發現,增強探索、發掘、研究的興趣,培養開放性思維,組織學生找日常生活中能夠敲擊出聲的東西,課前練習,注意節奏,上課時進行簡短的演奏音樂舞蹈;為使學生對西域傳入的舞蹈進一步的認識,活躍課堂氣氛,組織部分學生排練新疆舞蹈,課堂上進行舞蹈表演;為幫學生了解和說出“西周分封制”的內容,課前組織部分學生進行演出培訓,課堂上進行歷史劇“學生模擬表演西周分封時的情景”。
競賽,競賽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具有積極的作用。競賽可分為常規賽和專題賽。常規賽即日常課堂的競賽,可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也可分成兩大組(競賽更加激烈)進行,題型可分為必答題(基礎題,也可以讓學生寫黑板字)、搶答題(擴展題,有風險、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難度)、問答題等。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上課時先準備15分鐘,然后合上課本,競賽開始。專題賽,往往需要充分準備,如成語故事競賽。對于競賽中的精彩表現以及獲勝方給予掌聲或獎勵加分,會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制作,它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如,利用粘土、橡皮泥、面團、小刀、水彩、畫筆等,動手創作幾件器具,并把心目中的美好事物、憧憬與理想描繪在上面,或仿制歷史文物。制作完后,選出精品,在班級陳列;為加深學生對“絲綢之路”路線的了解,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了解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用不同色的紙張剪成箭頭,貼在絲綢之路路線上,制作絲綢之路示意圖。制作完成后,選出優秀作品張貼。
撰寫歷史小論文,它是培養學生多種技能的最重要途徑。只要用心去思索,課堂教學以啟發式為主,經常關注現實問題,適當有意指導小論文選題,歷史中有無數很有價值的題材可寫。如,我看秦始皇;都江堰的啟示;古樓蘭消亡的感想;昭君出塞的感想等。指導學生選好題后,還應指導學生寫作方法。如,提出論點要新穎、簡明扼要、有創意,并注意學科滲透,聯系實際生活中的熱點話題,注意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論據要有說服力;論證要充分有力等。
上了大學后,大概是讀大三時,有一天我突然想讀一讀為惹禍的《》。由于對歷史劇素無興趣,翻看了幾頁就放下了。這應該是我與著作結緣的開始――第一印象并不深刻,也談不上喜歡或者厭惡。
1999年的初秋,北大研究生樓旁邊辦起了“周末書市”,我常會過去轉轉。就是在那里,我以10元的低價購得了《史學論著選集》第1、2卷。兩書中收錄的主要是先生早期的論文,如《明教與大明帝國》等,其中所論多非一般的通史著作中可見的新鮮話題,讀來真是令我大開眼界。當我把兩書中所收論文全部讀完后,我已迷上了明史,以后陸續購買了王春瑜的《明清史散論》、王天有的《明朝十六帝》等學術名著。
這些書后來都隨我輾轉上海,又到青島。其間因運輸不便,我把許多專業的學術圖書或贈人或拋棄,這些書卻愣是沒舍得。定居青島后,離自己的學術夢越來越遠,有一段時間頗為苦悶。夜深人靜之時,便會或躺或坐讀讀的兩本集子。那些精彩的議論每每令人擊節嘆賞,沉浸其中,竟也就忘了胸中塊壘。
兩本集子一經重讀,心中更增對吳氏代表作《朱元璋傳》的向往,于是便在一個暖春午后去書肆選了一冊(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回來。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之于明帝國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研究明史,首先就要讀透朱元璋。
《朱元璋傳》前后花去了十幾年的光陰,歷經4次修改才最終定稿。書中字里行間透露出強大的爬梳史料的能力,這一點有心的學者愿坐冷板凳的話也可以具備,但先生善于組織史料的功夫可不是一般學者能輕易掌握的:本書并非歷史小說,而是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卻能寫得像小說那樣引人入勝,甚至比小說還好看。先生在書中淋漓盡致地發揮了才情,巧妙的敘事方式使得其在歷史的通俗化道路上走得相當遠,這或許是其幾十年來一版再版、影響巨大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傳》自購得之日起,兩年里就沒有進過我的書架。它一直被置于案頭枕邊,像最親密的朋友那樣默默陪伴著我。每每擊節之余,都不由得對作者的遭遇心生嘆惋。歷史學家可以撥開歷史的迷霧,可在特定的時期,現實的撥不開的迷霧卻偏偏喜歡在他們的頭上籠罩。好在,即便是這樣,一介書生還是精彩地活過一回。而更重要的是,其經典史著所發出的金石之聲足以使他永遠活在我輩明史愛好者心中。
關鍵詞:鄉土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培養人文素養;活動資源;課堂活動;學習評價
在新課程的改革中,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實現動手、動腦的學習活動,并充分懂得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特質,其中思想和趣味性的結合,提高了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活動課也就成為歷史教師共同探究的問題。在此,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開展歷史活動課的一些認識和具體做法。
一、開發和利用活動資源
歷史信息遍布我們身邊,獲取歷史信息途徑具有多樣性,但是由于時間、空間、環境條件的限制,使歷史在長時間下變得沒有活力,歷史知識變得乏味無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教學內容,正確地引導學生走出教室開展社會調查的實踐活動,并讓學生適時開發活動資源。
1.對于一些史學界有爭議、沒有定論的問題,可以鼓勵學生查閱資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進行論證,可以采用寫歷史小論文等方式。
2.對于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或認識上存在誤區的問題,可以發動學生查找資料,開展課外學習或辯論賽。
3.對于歷史故事、名人軼事比較多的歷史時期,可以開展講故事比賽,或采用查閱資料、表演短劇的形式,展開歷史短劇編劇和表演的競賽。
4.一個單元學習或專題學習結束后,可以開展歷史小報競賽、知識競賽等。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生成的新資源,也是活動資源較理想的來源。課堂教學中,在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中,經常會產生新的有意義的信息。對于一些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通過展示、交流探究成果的方法,開展“百家爭鳴”的“解題競賽”。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走出教室的學習固然會使學生產生興趣,但是授課學習知識的主要活動場所是課堂,課外活動只能適當開展,并且還要受到許多其他條件的限制,因此,課堂才是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
1.編抄報,學生自己動手積累,進而培養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
2.鼓勵學生適當地觀看電影、電視。利用現有的現代化教學設備,直觀、形象地再現某些重大的歷史場景或歷史活動,例如,讓學生觀看具有歷史代表性的電影,如,《珍珠港》,通過觀看電影讓學生在跨越時空的感受下,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3.歷史典故、成語故事往往是歷史知識精華的闡述。鼓勵學生適時積極地搜集與整理,學生自己動手積累知識,加深學生對本節課歷史知識的理解。
4.編演歷史劇?,F代學生不喜歡看戲劇,但如果讓學生自己去扮演歷史人物,許多學生踴躍參與。
5.開展歷史辯論會。如,對某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價,特別是那些歷史上有爭議的內容,可以先讓學生搜集材料,篩選材料,提煉觀點,然后組織學生分成小組展開辯論。既可以培養學生口頭表述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的能力。
6.關注熱點,開展學科滲透活動。歷史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因此,教師應時刻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結合相關的歷史知識,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三、開展活動課的學習評價
活動課的學習評價是活動課能否獲得持續生命力的關鍵。為此,我特別注重活動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歷史活動課的學習評價應更加關注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及與人合作的能力。為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歷史活動課的學習評價的:
1.師生共同制訂、發展《學生活動情況記載表》
在學期初,組織學生一起談論研究,每一位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首先制訂出初步的學習活動情況表;舉行活動課,學生總結課堂情況,根據已有活動經驗和初表的使用情況,改進活動評價表。
2.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
成長檔案袋的建立主要是為了集中收集學生學習成果,時刻記錄學生在較長時期內的努力、進步和成就,以反映學生在這一段學習中的成長發展軌跡。教師指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建立一份檔案袋,專門用于存放自己收集的與歷史學科知識相關的信息,包括《學生活動情況記載表》、學生在活動課中的發言稿、學生制作的幻燈片、撰寫的小論文等等。
參考文獻:
一、教學內容呈現多樣化和科學化
教學內容呈現多樣化,就是教學內容呈現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歷史多媒體教學及電子課件的制作與使用上。所謂科學化,就是不再單純地讓學生記憶并儲存歷史結論,而是結論與形成結論的過程并重。新教材在這方面給師生們留下了較大的思維空間。例如“”內容教學中,新教材有意識地留下了對的評價不寫,卻通過課后“結合史實,談談你對的評價”的練習題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過程,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來得出歷史的結論,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這一內容對舊教材中評價前期成就進行了刪除,而設計了一道課后習題對“打倒孔家店”口號的評價,并建議學生通過翻閱資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設問向開放性試題發展。類似例子有許多,歷史教師必須借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在過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考歷史、詰問歷史、評判歷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營造氛圍促進師生互動
改革師生互動方式,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以改革歷史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營造一個實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圍,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看法、觀點,不隨便斥責或施加壓力,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的稟賦和潛在自由、充分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盡可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三、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生發展自己、學會學習的過程。新教材增加的閱讀課和活動課,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歷史教師可以在組織指導這兩種新課型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當然還可根據新大綱要求開展好其他類型的研究性學習,比如課堂討論、辯論,收集歷史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編演小歷史劇,制作歷史題材的音像作品或計算機課件等。
四、改進評價方式增強學生自信心
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結合教學由淺入深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對每一層次的內容,作出達標的要求,對學生每達到一個層次,進行及時的評價和鼓勵,讓學生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功者,有信心進入下一個層次學習。再比如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讓他們在不同的場合獲得不同的成功感覺,可以對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作出當眾表揚;可以對作業中有出色解答或獨特見解的學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讓學生在校內辦的刊物或板報上發表一些作品,如歷史小論文、歷史漫畫等;或者將學生的優秀作品推薦到公開發行的報紙雜志上??傊處熞獙W生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勵,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抱有信心,最終保持歷史學習的穩定興趣。
【關鍵詞】高中歷史 多元智能理論 教學模式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2(a)-0053-02
1、多元智能理論內涵
多元智能理論是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來的,他認為每個正常人都不同程度的擁有九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一數理智能、視覺一空間智能、身體一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由于智能組合不同形成個體智能差異;人的智能是可以培養提高的。
2、采用多元智能教學模式的依據:
傳統教學強調教師主導,忽視學生主體作用。學生被動上課,缺乏獨立思考與個人創造力,無法激發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高耗低能。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智能差異是一種資源,尊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讓學生優勢智能得到發展,弱勢智能得到提升,可以提升潛能。
全球化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才能符合全球化需要,全球化對教育的多智能與高效能提出挑戰。
轉型時期的當代中國,急需創新型人才和本土特色人才,建立多智能高素質人才觀已是當務之急。
高中生身心發展的需要。獨立思考、表達個性、研究探索、挑戰智慧、展示才華是高中生的本色。
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終身教育觀認為,學習的前提是會學習、喜歡學習,多智能教學模式尊重個性,容易激發興趣,引發思考,培養創造力。
3、多元智能教學策略
采用多元智能教學目的有兩個:一是利用學生的智能多元化特點創造多元通道改善歷史的教與學,二是通過歷史學科教學來發展和改善學生的多元智能?;谶@兩個目的,我采取的教學策略是:
語言智能:包括外在語言(口頭書面語言)和內在語言(邏輯思維),訓練形式有講歷史故事、詩歌朗誦、討論辯論、演講、寫論文、演歷史劇等。
邏輯一數理智能:借助數理邏輯,運用計量史學,對歷史資料進行定量分析;或羅列數據,分析歷史特征。
視覺一空間智能:良好的空間概念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通過視頻和歷史圖片地圖提高空間智能。
身體一運動智能:歷史學以腦力活動為主,但通過課外活動如表演歷史劇可以愉悅身心,提高運動智能。
音樂智能:很多音樂與歷史有關,通過欣賞音樂,可以理解感悟歷史,又能培養音樂智能。
人際關系智能:通過討論課、研究性學習等進行合作學習,人人參與研討過程,以提高人際關系智能。
自我認識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包括認識自己的價值、情緒、情感、思維、信仰等,感受歷史故事或歷史進程,可以激感態度價值觀的判斷,提高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定位。
自然觀察者智能:它是觀察記錄歷史現象和洞察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通過探究性學習,學生能從歷史表象中把握本質規律,感悟新知,激勵創造。
4、多元智能教學實施過程:
(一)分析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需要學情分析,分析學生知識積累、學科能力、智能特色和合作水平,向45分鐘課堂要效率,我不要求課前預習,因為新課容易激發探索欲望。
(二)設置情境:創設情境幫助啟智激疑,優化整合一個核心又能多元啟智的情境最好,情境設置分為兩類:
一是提供單一情境并貫穿教學整個過程,提高多智能解決多種問題。如《軍事天才拿破侖》一課,采用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貫穿全課。
欣賞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奏鳴曲形式》,分析拿破侖崛起的背景:第一樂章歌頌法國大革命時期革命英雄們在硝煙滾滾的戰場上以排山倒海之勢前進的情景,以此分析拿破侖崛起的背景。
欣賞第二樂章《葬禮進行曲》,評述拿破侖的內外政策:第二樂章歌頌英雄們為了自由平等人權而拋棄生命視死如歸的理性主義精神,以此評述拿破侖內外政策上的理性主義特點。
欣賞第三樂章《詼諧歡樂,活潑的快板》,總結拿破侖的局限性:第三樂章歌頌英雄們在革命犧牲面前大無畏的浪漫主義精神,以此介紹拿破侖的少年壯志和浪漫愛情,總結出拿破侖私欲膨脹、情感泛濫的局限性。
欣賞第四樂章《終曲,自由變奏曲》,歸納拿破侖失敗原因:第四樂章歌頌盜火英雄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光明豪邁向死的神界英雄形象,揭示了拿破侖這人界英雄,由于人性貪婪私欲膨脹而終將覆滅。
通過貝多芬《英雄交響曲》這一情境貫穿全課,教學重點難點迎刃而解,而且培養提升了智能。
二是提供多元情境,以解決一個教學難題并提高多智能。如關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概念問題,提供文學作品、繪畫建筑、服飾文化等多元智能情境,體現肯定人、謳歌人性的人文主義內涵。
通過介紹但丁的《神曲》或薄伽丘的《十日談》或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等文學作品,理解人文主義謳歌人性的豐富深刻內涵。
通過展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米開朗琪羅的《大衛》,拉斐爾的《雅典學院》或圣母像等繪畫作品,說明當時人文主義繪畫藝術是怎樣多角度深層次贊美人性和現實生活之美。
通過視頻展示文藝復興時期服飾藝術,體現人文主義服飾是怎樣歌頌人的形體美、曲線美,并把自我意識、人類個性美和創造力融入時裝設計中,以加深學生對人文主義概念的理解。
通過視頻展示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建筑從哥特建筑走向柱式建筑,表明人文主義建筑是怎樣從宗教走向人生,在講究整齊和諧理性和建筑輪廓的人體美同時,把雍容華貴、高貴典雅這一美好的人生理想融刻在建筑中。
通過這些多元情境設置,既深刻把握了人文主義內涵,又培養了語言智能、視覺一空間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等多元智能。
(三)探索情境:通過討論、辯論、研討方式,全班同學參與情境研討探索,并調動多元智能參與。如欣賞了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的第三樂章后,全班討論:該樂章歌頌拿破侖什么精神?浪漫主義有哪些特點?拿破侖失敗原因?依靠群體力量和多元智能,總結出浪漫主義特點是:①追求個人情感和生命意義②寬容不同文明③親密自然④個人欲望膨脹,情感泛濫。拿破侖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浪漫主義局限性,即個人欲望膨脹、情感泛濫。探索情境要注意兩點,一是拓展思維:圍繞情境發現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提升優智潛能;二是合作學習:學生交流、師生互動,在激烈討論中通過不斷肯定或否定,逐步深入探尋答案,結論是全班同學集體智慧的結晶(這種教法是對教師教學智慧和駕馭藝術的巨大挑戰)。
(四)課后延伸:通過選修課、社團活動、興趣活動、創新活動等課后延伸,優化多元智能教學模式的質量和效能。每周我舉辦一次《中西方文化比較》選修課,把課內教學內容重新整合提升;其次是組建一個“文化創新”社團,宗旨是開發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文化創新,然后通過課外興趣活動,進行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實踐;最后開展綜合創新活動,比如設計舉辦一場文化創新演出《盛世華章》,演出內容把《秦王破陣樂》《霓裳羽衣舞》《中國太極拳》和《江南style》進行兼容并包、重新整合。多元智能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提高歷史成績,更重要的是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并由此提高了創造力,開發了潛能。
5、多元智能教學目標:
快樂學習,幸福學習:在尊重智能差異中開發智能,激發興趣快樂學習,讓課堂煥發青春活力和青春光彩,激發生命正能量,感受并享受學習的幸福。
開發多元智能,培養創造力:先把學科內打通,再把各學科打通,把握整體,開發智能,挖掘潛能,全面提升智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創造力。
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感受歷史魅力,提升人文素養,培養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有全球化意識,能營造快樂智慧人生,有幸福美麗生活的感悟力和創造力,形成獨立完整的人格魅力。
6、多元智能教學原則:
簡單原則:每節課最好圍繞一個核心,解決一個問題,問題簡單明了,主次分明??梢允翘峁┮粋€情境,培養多元智能;也可以為培養一方面智能提供多個情境;不能是多個情境試圖解決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的培養是漸進的,少而精才能感悟深且遠,多元智能教學強調質量而非數量。
變化原則:中學生正處于身心旺盛變化發展中,教學設計必須是動態多元的。尊重差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滿足不同智能學生需求,每位學生都能從中選擇到自己最喜歡或最適合自己智能活動的學習方式。每節課設置不同情境,或同一節課設置不同情境;教學方法可以是傳統課、討論課、研究課、辯論課或活動課,每節課培養的智能目標各不同;課堂討論可以是學生獨創或老師見解、學術觀點或教材看法、集體智慧或正反兼容。這樣,既提升了學生對課堂熱愛,又開發了師生潛能,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能。
不變原則:萬變不離其宗,實事求是,尊重歷史學科的真實性和科學性;進行高效能教學,推動師生共同發展是其不變的原則。
7、多元智能教學模式的啟示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