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紅色文化建設對策及建議
時間:2023-09-17 14:52: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紅色文化建設對策及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京津冀文化產業;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124;G0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5-000-03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使得河北文化產業品牌更能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文化和自然資源優勢,河北文化資源極其豐富,無論是自然還是人文景觀都有在全國聞名的文化特色名城。如:邯鄲文化,承德皇家文化,秦皇島海濱文化,唐山的陶文化,保定紅色文化,衡水酒文化等,在文化發展的大潮下,需利用好河北文化資源,在文化品牌產業研究中充分發掘河北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提升品牌意識,在保護獨特性和多樣性的基礎上,促進文化產業規?;l展。此外還需堅持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加快工藝美術產品與創意設計、現代科技和時代元素融合,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河北文化產業品牌聚集區,將文化產業品牌培育成為區域經濟支柱性產業。近日,我國出版《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概覽-2015》,濃縮了2014年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文化產業的增長速度仍為12.5%,高于GDP7.4%的增長,同時仍在繼續擴大文化產業的比重,加強文化產業的培育,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新動力。但河北文化資源豐富并不能代表文化產業發達,文化資源如何轉化為文化品牌產業,還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如何使河北文化元素、文化創意、文化理念、文化底蘊成為河北文化品牌發展的增長點?首先應對河北文化歷史發展進行系統梳理研究:
一、河北文化品牌的的歷史發展概述
在當前的河北文化品牌藝術發展語境下,全球范圍內都把文化品牌置于產業化的系統內,而我國目前提出的“一帶一路”的理念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提倡文化先行,因為只有文化品牌產業才能建立起全球化的文化藝術的心連心的融合,所體現的就是文化的軟實力,也就是作為一個產品如何獲得最大化的利潤,無論藝術表現、生產工藝、視覺效果等環節因素,都以吸引觀眾的消費為宗旨。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的文化發展戰略,文化品牌的審美也就置于“服務”受眾的境地,也就是形成了文化品牌越成功,創作水平越到位就越能反映社會大眾的審美價值取向。于是“大眾文化藝術是社會的一面鏡子”。
河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織部分,河北省擁有享譽中外的名牌藝術產品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文化產品等,其中包括戲劇、民間歌曲、舞種、吳橋雜技、唐山皮影、衡水內畫、曲陽石雕等眾多世界聞名的傳統藝術。河北依托其雄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文化品牌發展的潛力無限。
1.河北文化品牌的內涵研究
文化品牌發展的過程,實質是文化資源不斷轉化為文化產品、文化服務的價值實現過程,河北省文化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戲劇、歌曲、美術、設計、出版、教育等),掌控文化資源、開發文化產品和服務,進行品牌定位品牌識別、品牌傳播在文化市場上體現出來的比競爭對手更強勢的市場吸引力,通過受眾對文化產品的欣賞、購買、對文化藝術品牌傳播的輿論反饋,參與或影響了文化作品審美價值的建構過程,包括政策資源、品牌資源、市場資源、資源整合能力、投融資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等,其文化品牌的審美價值是所有參與者共同來建構的。
河北文化品牌是帶動河北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河北省要實現由文化資源省向文化產業大省的轉變,應精心開拓出一批大眾化、產業化的特色文化品牌。發展河北手工業文化產業,孵化和培植手工藝名牌產品,打造手工藝文化產品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打造手工文化產品進出口基地,促進文化品牌產品在國際間的交易,助力河北文化產業品牌的發展。形成特色文化資源向特色文化產業轉型,要推動特色文化產品的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轉型,加強特色文化產品的現代營銷。
河北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河北現有的文化可分五大文化主題:紅色太行、壯美長城、誠義燕趙、神韻京畿、弄潮渤海。但目前對于地方性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還未引起充分的重視,如何進一步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使之轉化成經濟優勢,是河北省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著獨特紅色歷史和文化符號名城保定為例,可依托保定紅色文化資源,精心建設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景點和主題文化公園,打造了紅色主題旅游文藝,紅色博物館、紅色文化劇目等紅色文化互動體驗品牌項目,唱響“保定紅色文化開始進入品牌時代”的主題,同時進行保定紅色文化品牌旅游文化特色紀念品的創意授權和衍生品創作,為加快河北特色文化品牌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河北文化品牌發展現狀研究
河北省發展文化產業有許多有利因素,深厚的文化傳統,豐富的人力和廣闊的文化市場,這些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是河北省發展文化產業堅實的基礎。省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居全國第三位),有三項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居全國第二位),奠定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在國家文化部公布的2014―2016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中,河北省邯鄲等市上有名,而且總數位居全國前列,其中河北省吳橋雜技、常山戰鼓、樂亭皮影、蔚縣剪紙四個非遺項目被選中。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唐山市的民間藝術項目繁多,以唐山皮影、樂亭大鼓、評劇、傳統藝術聞名海內外,已具備進一步提升河北文化品牌的條件,可依托河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傾力打造河北核心文化品牌提升競爭力。
二、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競爭力的表現形式策略分析
(一)河北傳統文化品牌核心競爭力的表現方法研究
河北文化品牌體現了傳統人文思想表達、受眾的精神需求、社會的文化傳承和構建、媒體機構的經濟期待等這些都影響到作為河北藝術作品表現的審美價值形成,并通過市場,走向大眾,獲得經濟價值和影響社會,以此作為河北文化品牌審美價值塑造的動機。
河北省文化色文化品牌有唐山皮影、衡水內畫、曲陽石雕、蔚縣剪紙、吳橋雜技等優秀的文化。當今蔚縣剪紙在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已能適應新的生存環境,蔚縣剪紙窗花工藝品,已進入人們的生活,并走向國際市場,探索文化產品牌的產業化道路,進而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贏。
(二)河北現代文化品牌核心競爭力的表現方法研究
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河北應立足地方文化資源特色,制定差異化文化策略,打造獨具河北文化的名品,使得該品牌在人們心中確立起河北文化特色品牌形象,獲得社會的廣泛贊譽,成為消費者文化的首選,使得河北文化品牌逐步走向全國。河北現代在文化的產業發展不再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階梯和展臺,而應成為河北經濟發展的主演之一,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集中優勢和資源投入文化品牌產業,鼓勵文化品牌產業的業態創新,讓文化產業與旅游、科技、經濟等元素形成跨界融合,使得河北文化品牌從傳統單項產業向多元產業、現代產業及高科技產業發展與延展。當今為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各個省都在打造自身的現代文化品牌,山西省的晉商家園、邊塞風情、關公故里的晉商文化品牌;云南省則提出打造茶馬古道、七彩云南等文化品牌;而河北省提出的是打造五大特色品牌,推進文化強省建設,通過梳理文化脈系,提出傾力打造“紅色太行、壯美長城、誠義燕趙、神韻京畿、弄潮渤?!蔽幕放啤=鼉赡晡宕笪幕放频膫鞑ヒ呀浫〉贸醪匠尚В俏宕笪幕放频膫鞑ミ€處于起步造勢階段,生產者制作的精品力度不足,傳播渠道與方式不夠多樣化,文化品牌的支撐力不夠強大。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創新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的傳播模式,使其成為在全國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品牌。
近兩年河北省文化品牌的傳播已經形成初步的模式。
1.提煉歷史文化關聯元素,彰顯河北文化魅力。
首先,營造文化品牌的良好口碑,需要從品牌設計、營銷策略著手,體現品牌質量和思維特色,提煉河北歷史文化關聯元素加強產品內涵與河北文化深入融合,加強創意投入。其次,以消費者為中心設計不同消費導向的文化產品,體現較高的審美價值和精神境界。再次,加強文化服務精神,其產業的各個環節都體現人文關懷,從中提煉那些有助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的元素,體現當地文化整體風貌的優秀文化的主題。
2.整合河北歷史文化,提升河北文化主題品牌策劃,體現河北文化精神。
河北省也出臺了開發文化品牌應綜合考慮文化內涵、相關產業關聯性及地域特點等,形成舉一反三的聯動效果。縱觀國際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巨大的文化品牌產業鏈的形成的源頭是其悠久的歷史文化。
3.著力河北文化現代性和創新開發表現,加強受眾互動體驗。
河北文化品牌發展應發掘優秀傳統文化,把握技術變革和消費市場擴大的機遇相結合,河北應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和人文資源優勢,在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生態保護、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進展。河北歷史文化只有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為現代人群所接受。如張藝謀的《印象西湖》深入挖掘杭州的古老民間傳說、神話,將傳統的舞臺空間搬到大自然中,將西湖人文歷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現。因此,河北省應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創新性開發,提高新媒體技術與傳統的融合,將歷史感與現代相融,進一步強化文化品牌傳播的感染力和滲透力。
三、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競爭力的具體對策措施研究
(一)河北文化品牌建設現狀與不足
河北省文化資源豐富,以古代黃帝、董仲舒、祖沖之等文化名人為代表,有著燕趙戰國文化以及唐代和宋代的歷史文化。紅色太行經典文化如狼牙山等,還有避暑山莊、趙州橋等名勝景觀,唐山皮影等民間藝術,還有吳橋雜技、常山戰鼓、蔚縣剪紙等聞名于世的民間藝術,豐富厚重的燕趙文化,為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提供文化潛力。但也有不足體現如下:
1.缺少具有高度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創新應用薄弱。
傳統文化在對外宣傳的力度不夠,未形成整體的河北形象的傳播,在圍繞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推出的作品中,還不足以為河北文化建設提供品牌支撐力和張力。主要是圍繞“紅色太行”這一主題創作的,而其他文化主題的宣傳較少,形成空白點。
2.河北文化品牌缺乏足夠文化品牌消費習慣,地域特色品牌缺乏。
一個文化品牌打造的成功與否,有沒有強大的品牌支撐力,要看這個品牌是否有品牌凝聚力、品牌轉化力、品牌輻射力、品牌帶動力。
(二)提升河北文化品牌建設具體措施與建議:
1.文化藝術領域:特色產業策略、打造本地文化名牌
建立自身文化特色,打造差異化競爭力,建立產業鏈,建立民間藝人的文化傳承和扶持,建立主題文化節,擴大河北傳統文化知名度和感染力。發展特色文化品牌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所在,如近期國產動畫《大圣歸來》為何能帶動文化產業如此繁榮?該片靠的是文化產品本身真的找到消費者的觸點――傳統民族文化精神,形成以小博大的效果,可以從歷史文化資源從物質和精神方面挖掘研究文化潛力,同時將已有文化產業進行市場導向研究,培育知名度高的文化創意產業品牌產業。
2.新時代領域:傳統文化與新媒體結合
對傳統文化和新媒體藝術進行從藝術形式、藝術媒介、藝術思維、視覺文化等多方面進行視覺藝術創新的深入研究,開辟河北文化品牌創新理論研究的新視角。
3.教育領域:建立高校優化人才策略、文化創新
文化創意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衫镁?、津、冀高校教育資源,引入人才,選派學習;加強政府、教育、產業相互促進的文化結合,建立產學研,建立高校與文化企業聯合培養應用人才;提高藝術水平,開拓創新視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是提升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是文化產業保持較高發展水平重要保障。通過激勵策略的優化吸引高水平人才,并設立人才獎勵機制,設立人才基金,促進河北文化品牌建設的發展。
4.地域領域:京津冀一體化結合
京津冀作為核心地區,文化產業資源豐富、文化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但是仍然存在著文化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不高、缺少區域協調合作和帶動河北文化品牌發展,應加強合作力度,推進跨區域的文化品牌形成。
5.政策領域:政策支持策略體系
河北建設文化強省,需有效借助政府資源,將歷史文化優勢轉變成產業優勢,大力提升河北文化品牌的社會影響力,文化和旅游產業結合、融入,提升政府主導作用。建立文化產業示范效應,設立國家文化創業發展基金,加大扶持力度,提倡文化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引進藝術家創作家,加強作品原創性,建立文化創意園,加強媒體融合,促進各個產業聯動。
四、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競爭力的意義、影響和未來展望
河北文化品牌形成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悠久的民族特征和歷史積淀,是品牌文化的命脈所在,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但由于河北由于長期缺乏對品牌打造與推廣,導致品牌傳播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繼承和發展不足,導致一些傳統的文化藝術品牌也正在消失。河北省擁有大量的歷史名城,如保定、邯鄲、承德歷史名城風格突出,河北歷史文化遺產也很豐富,如傳統的風俗、曲藝、傳說等民間文化流傳久遠,河北文化品牌是文化產業中的核心要素。此外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1.市場問題:有足夠的消費去支持文化品牌企業生產好產品。
2.文化企業生產能力問題:有足夠的技術、人力、資金去生產優質的文化品牌作品。
3.政策問題:有適合市場化多元化的政策支持和對知識產權和文化衍生品品牌的保護。
河北文化品牌核心審美價值的構建提升,需要藝術創作者們進行不懈探索,從而不斷豐富,實現大設計的產業跨界融合。河北品牌文化建設必然要挖掘文化精髓,文化是提升品牌價值動力,文化本身是產業,也是品牌價值的核心。我們應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促進河北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河北文化的競爭力、創造力、支撐力和吸引力,未來河北文化品牌要創造讓人眼前一亮的文化產品,同時能融入人們的生活,我們應努力把河北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品牌發展優勢,推動河北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增強河北人文素質和文化底蘊,從而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向志強.文化產業類型及其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J].求索, 2008(11).
[2]趙彥云,余毅,馬文濤.中國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和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04).
[3]邢洪儒.提高河北文化軟實力對策研究[J].河北學刊,2009(03).
[4]許晴.彰顯區域特色 打造文化品牌[J].江南論壇,2011(02).
[5]言恭達.以品牌引領文化產業發展[J].中國產業,2011(03).
關鍵詞:文化產業;SWOT分析;西部大開發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05 文章編號:1672-3309(2011)09-11-03
西部大開發戰略于1999年正式出臺。2000年1月,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召開西部地區開發會議,標志著西部大開發邁出了實質性步伐。2010年7月,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標志著西部大開發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文化產業是生產文化產品、娛樂產品和提供文化服務的行業,它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為主要目標。就行業范圍而言,文化產業的范圍包括提供文化產品(如圖書、音像制品)、文化傳播服務(如廣播電視、文藝表演、博物館等)和文化休閑娛樂(如游覽、室內娛樂活動、休閑健身娛樂活動等)活動,它構成文化產業的主體;同時與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活動有直接關聯的用品、設備的生產銷售活動以及相關文化產品(如工藝品等)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它構成文化產業的補充。文化的產業化是由生產力水平和社會消費需要所決定的,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化的必然要求。在文化日益走向世界一體化和產業化過程中,文化已成為世界范圍超級利潤產業,被國際經濟學界稱為“朝陽產業”、“支柱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
一、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貴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內部環境
(一)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貴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
1、資源優勢
獨特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多種多樣的民族文化風情和習俗、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是貴州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源優勢,也是基礎優勢。貴州省境內生活著48個少數民族,其中世居的少數民族17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風情和民族習俗,文化資源在全國排名居前位,有50個地方獲得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2項、101處。
2、市場優勢
貴州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市場,這也是貴州文化產業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發展的市場優勢。從2004年貴州省成功舉辦“中國?貴州黃果樹瀑布節”以來,至今每年都舉辦,其成為文化產業的一大亮點,在推動旅游、弘揚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2010年貴州省接待旅游總人數12913.0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61.23億元,其中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26億美元。每年舉行的 “多彩貴州”歌唱大賽及“多彩貴州風”的演出,向國內外展示了貴州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如今,“多彩貴州”已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人士的關注,正成為越來越亮的文化品牌。
(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貴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劣勢
1、產業基礎薄弱
貴州省文化產業基礎薄弱主要是指總量上和規模上的弱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數據來說明:
(1)文化產業單位數量:2010年末全省有藝術表演團體64個,博物館53個,文化館95個,公共圖書館93個。而2010年末全國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515個,博物館2141個,文化館3258個,公共圖書館2860個。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貴州省文化產業中藝術表演團體個數僅占全國的2.5%,博物館僅占全國的2.5%,文化館僅占全國的2.9%,公共圖書館僅占全國總數的3.3%。
(2)從業人員的分布:截至2009年,貴州省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達到21萬人,而全國當年的從業人員已達到1182萬人,貴州省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只占全國的1.78%。
(3)文化產業法人單位的經營情況:2009年貴州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和增加值分別為186.71億元、62.23億元,全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和增加值分別為27244億元、7630億元,貴州省文化產業營業收入和增加值分別僅占全國的0.69%、0.82%。
2、區位偏僻
貴州省位于我國的西南部,不沿海、不沿邊、不沿江是貴州省區位的最好介紹,從省會貴陽經陸路交通線到我國最近的海港及邊貿城市均有1000多公里。這種“三不沿”的區位劣勢,將使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付出比中、東部地區大得多的代價,對貴州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十分不利。由于區位的偏僻,造成貴州文化產業“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局面。
3、觀念落后
貴州經濟落后,不僅僅是因為貴州地勢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后,關鍵在于貴州的干部群眾觀念落后。2011年在貴州省“兩會”上,省委書記在與政協經濟、工商聯、農業界委員一起討論時說到,貴州省有一些干部和群眾只承認文化的意識形態性和事業性,只關注文化的教化、喉舌、陣地等社會效益,看不到文化所具有的潛在經濟價值,難以理解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引擎地位和文化在創造財富方面巨大的乘數效應。文化產業意識淡薄,直接導致的是文化建設和開發缺乏市場的視角與考量,許多有產業價值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現象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4、資金缺乏
由于貴州省經濟基礎薄弱,財政收入較低,相應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偏低,資金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文化發展的瓶頸。2008年貴州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額度僅為5130萬元,且各市縣均未設立這樣的專項資金,而2007年北京市一個西城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就達2億元。
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貴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一)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貴州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
1、政策機遇
首先,2010年《貴州省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計劃方案》的下發,拉開了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序幕。方案中出臺了對文化產業發展大力支持的政策,同時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做出詳盡的規劃,為貴州省文化產業未來五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其次,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越來越重視,在新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關于文化產業方面的支持政策,提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并構建以優秀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對外開放格局,積極開拓國際文化市場,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提升國家“軟實力”的政策。這些都為貴州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背景。
2、投資機遇
隨著對經濟的發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文化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需求決定供給,在文化市場不斷擴大的大背景下,貴州省應加快文化資源的開發與整合步伐,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貴州文化產業的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為了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貴州省出臺了對文化產業投融資的優惠政策,《在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振興文化產業的意見》中,提出對文化產業增加財政投入、落實優惠政策、加強金融支持、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確保土地供給等多項政策,從投資的各個方面對文化產業的發展予以支持。
3、交通機遇
首先,在基礎交通方面,《貴州省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計劃方案》中明確提出加速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全面發展鐵路、公路、民航和水運,加快建設客運快速化、貨運物流化、管理現代化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鐵路以通道、樞紐建設為主要任務,以增建復線、客貨分流、提高速度為重點,建設全國通往東南亞國際通道和西部通往沿海出海通道的陸路樞紐。按照骨架暢通、干支協調、形成網絡的要求,大力實施“六橫七縱八聯”高速公路網絡規劃。盡快完成“一干十支”機場建設,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全省的干、支線民航機場體系。改造提升一批航道,提高北進長江、南下珠江的能力?;A交通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貴州省文化旅游人數的增加和文教體育產品的輸出,促進貴州省文化產業和整體經濟的發展。
其次,在信息交通方面,《貴州省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計劃方案》提出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貴州”建設,圍繞第三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和數字電視等未來網絡建設重點,促進電信網、互聯網、廣電網三網融合,力爭全省互聯網普及率、電話普及率、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西部地區平均水平?,F階段網絡信心技術在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產業應抓住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機遇,使其自生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貴州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資源的同質化
貴州省的文化資源與周邊省市有著很大的相同性。以云南省為例,在區位上兩個省都地處西南地區,有著“云貴高原”這樣共同的稱謂;在文化旅游方面,兩省的少數民族文化旅游都是主打的特色旅游;在會展業方面,近幾年來兩省都大力發展會展業,以這種新興行業來帶動本省其他行業如交通、物流、酒店、餐飲行業的發展。再以重慶市為例,紅色文化旅游是重慶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其擁有渣滓洞、白公館、梅園等大量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而貴州省文化旅游中紅色文化旅游也是重點突出特色,遺址、山、四渡赤水、息鋒集中營等等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與重慶紅色文化旅游相同,使得兩者的發展相互制約。同質化使貴州省文化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找到一個突破口,才能在周圍省市的擠壓中找出一條發展道路。
2、資源的脆弱化
文化資源的脆弱性主要表現在民族文化旅游的開發過程中對人文旅游資源的保護意識差,使得資源遭到破壞且難以恢復。主要表現在:一是文物流失。我國五千年文明,流傳下來的文物不計其數,而由于對文物的認識不足和管理體制上的漏洞,使我國民間文物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二是建設性破壞。在旅游開發中,常常因為相關部門規劃錯誤,導致開發時常出現不和諧的敗筆。例如,鎮遠縣青龍洞古建筑群曾申報世界文化遺址,結果因近年的舊城改造,遺址周圍滿是高樓大廈,景區氛圍已被破壞而遭否定。三是不斷增多的旅游者對少數民族文化產生了“示范效應”。這種示范效應促使少數民族村民對旅游者言談舉止、穿著打扮、生活方式等進行刻意的追求和模仿,在年輕人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如部分年輕生活逐漸漢化,穿著打扮日趨潮流化等,使得自身民族文化得不到傳承,失去了民族文化特有的吸引力。
3、競爭的惡性化
資源的同質化,導致兩者的競爭尤為激烈,從而使得競爭也向惡性化發展。以“夜郎文化”為例,貴州夜郎文化研究會學者指出:歷史表明,夜郎國首府在黔北,在貴州省桐梓境內,尚有蒙渡橋的歷史遺跡。貴州一直將夜郎當作他們當仁不讓的文化品牌。而2010年,湖南新晃縣宣布決定斥巨資打造“夜郎古國”項目,將體現夜郎文化和侗族風情,打造成獨具魅力的夜郎文化休閑度假區。對于湖南方面的“爭搶”,貴州的文化學者紛紛發文反擊。這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不僅僅在民族文化旅游方面,在文化創意方面、影視文化方面,貴州省面臨同樣激烈的競爭。
三、應對策略
(一)擴大對外宣傳,著力塑造貴州的良好形象
從大的范圍來講,貴州省文化產業的落戶是由于現今貴州省的欠發展,而其欠發展更多是貴州省的封閉帶來的,因而開放是貴州振興的關鍵,也是貴州省文化產業正興的關鍵。貴州省抓開放,需要在整治優化投資軟環境的同時,大力樹立貴州對外新形象,提高貴州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為貴州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繼續辦好“多彩貴州”系列主題文化活動,做大做強“多彩貴州”文化品牌。2011年應以舉辦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重大活動為契機,通過媒體聚焦和大眾關注的大平臺、大舞臺,展示貴州積極進取、奮力趕超的新形象,讓國內外更廣泛、更深入地了解貴州,進而走進貴州、投資貴州,參與建設和發展貴州,從而帶動貴州文化產業的建設發展。
(二)用產業集群戰略發展貴州文化產業
文化旅游業是貴州文化產業的先導,是帶動貴州文化產業各行各業發展的龍頭?!顿F州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創新地對貴州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提出具體思路,將貴州省的文化旅游業、民族民間文藝演出業、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民族節慶與會展產業、山地運動與戶外運動產業、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藝術與休閑娛樂產業、網絡通信媒體與動漫網游、創意設計產業等10大文化產業領域分為相互支持、相互為用、融合發展三大部類。運用產業集群發展貴州文化產業就能充分發揮貴州文化產業的產業集群的比較優勢,將特色的貴州文化產業的發展做好做強。
(三)建立以資源基礎型文化產業為主導、創意文化產業為輔助的發展模式
文化產業的發展以貴州特色山水旅游、特色少數民族文化為主導,在此基礎上發展影視、動漫、創意設計等創意型文化產業。并基于貴州民族文化優勢,積極打造知名民族文化品牌。貴州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大建立著名旅游景點的力度。以民族文化和文化旅游的發展帶動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志標.文化產業關聯效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9,(20).
關鍵詞:特色農產品;營銷力;評價指標;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24-6431-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24.086
Abstract: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marketing force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uanggang, 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marketing force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uanggang was established, using AHP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Taking Luotian chestnuts as an example,us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marketing force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uanggang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ing force; evaluation indicators; countermeasures
“營銷力”的概念自20世紀90年代提出以來,已受到企業管理者和學術研究者廣泛關注。國外學者將農產品營銷力定義為:農產品生產組織或企業根據市場營銷環境和自身資源條件,通過系統的營銷努力在市場上獲得比較優勢,創造顧客價值,達成互利交換,實現農產品生產組織及相關利益方目標的能力[1]。國內學者主要從營銷能力、營銷的強度或力度兩個方面理解和研究營銷力。在總結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研究將農產品營銷力界定為:組織在農產品營銷過程中,獲得消費者認可的營銷活動和營銷行為能力。黃岡是農業大市,特色農產品品牌眾多。特色農產品營銷力的提升對于黃岡早日實現“四個大別山”的奮斗目標和“雙強雙興”戰略,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本研究擬通過研究當前形勢下黃岡特色農產品營銷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在評價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提升黃岡特色農產品營銷力的政策建議。
1 黃岡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現狀
黃岡市地處大別山南麓,素有“蠶吐絲、蜂釀蜜、樹結油”之稱。黃岡南部沿江湖區盛產山藥、大蒜、蘿卜、辣椒、蓮藕、酒等;北部山區盛產板栗、粉絲、藥材、茶葉、桔梗、花生、甜柿、曬煙,其中,有蘄春四寶(蘄艾、蘄龜、蘄蛇、蘄竹),還有自古以來就是朝廷貢品的“黃團”、“蘄門”茶葉等。目前,黃岡市已確立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五帶十區”特色農產品區域發展布局?!拔鍘А狈謩e為:大別山南麓板粟產業帶、沿江“三水”(水產、水禽、水生植物)產業帶、沿江雙低油菜產業帶、沿江林業產業帶、柳界公路沿線優質稻產業帶[2]?!笆畢^”包含了蠶桑、山野菜、三元豬、優質奶牛、優質茶、優質蜂產品、中藥材、紅薯、花生和蔬菜等產品的加工生產區。
近年來,黃岡抓住發展“大別山試驗區”的發展機遇,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經營已初具規模,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例如羅田板栗的產量為全國第一,英山茶葉產量為全省第一。
2 黃岡特色農產品營銷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1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特色農產品與一般農產品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它具有公共屬性,它是區域內政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牽頭帶動農戶共同打造的體現特定區域的價值和文化,是眾多力量的綜合體現。因此,應本著系統性、動態性、多元性的原則構建特色農產品評價指標體系。黃岡特色農產品的營銷力主要由營銷戰略、營銷戰術、營銷執行、營銷績效4種基本力量構成。在參照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研究結合黃岡特色農產品的特點建立了營銷力評價指標體系(圖1)。
2.2 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本研究依據黃岡特色農產品營銷力評價指標體系和層次分析法(AHP)的理論,構建黃岡特色農產品營銷力評價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法的專用計算工具yaahp計算出各層單排序的權重(表1)。
3 營銷力評價實證分析――以羅田板栗為例
3.1 羅田板栗產業發展現狀
羅田縣是中國板栗生產大縣,素有“中國板栗之鄉”的美譽。羅田板栗現已成為羅田縣強縣富民的重要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羅田板栗產業發展情況見表2。表中數據來自2010 ― 2012年《黃岡統計年鑒》和2010 ― 2013年《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
目前,羅田已建成了8個板栗專業市場,是南方最大的板栗集散地和交易中心。羅田板栗已基本上形成了“鞏固南方市場、占領北方市場、開拓歐洲市場、打進國際市場”的市場格局。隨著羅田板栗的產業化發展,羅田板栗的產量和銷售收入在不斷擴大,銷售渠道逐步完善,品牌意識逐步強化。羅田板栗已注冊了“羅甜”牌板栗商標,進一步提高了羅田板栗的知名度。
3.2 羅田板栗的營銷力評價
本研究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羅田板栗的營銷力進行評價,具體評價步驟如下:
3.2.1 確定營銷力模糊綜合評價因素集和評價備擇集 把羅田板栗的營銷力分成4個互不相交的子集,構建起目標層因素集和各準則層的因素集U=(U1,U2,U3,U4);U1=(U11,U12,U13);U2=(U21,U22,U23,U24,U25,U26);U3=(U31,U32,U33);U4=(U41,U42,U43)。在評價過程中,采用五級等級評語集作為評價等級,各等級標準采用百分制,規定優秀為(90,100),良好為(80,90),中等為(70,80),一般為(50,70),差為(0,50)。評語集V={V1,V2,V3,V4,V5}={優秀,良好,中等,一般,差}={95,85,75,60,25}。
3.2.2 收集整理評價數據 于2011 ― 2013年“羅田板栗節”期間實地調查羅田板栗的生產、銷售情況。每年邀請10位專家(包括羅田板栗的經銷商、銷售員及龍頭企業的相關領導)對羅田板栗營銷力指標層各要素進行模糊評價,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整理,進行隸屬度計算后,得到羅田板栗2011 ― 2013年模糊關系矩陣,其中2013年模糊關系矩陣見表3。
3.2.3 計算評價結果 根據以上模糊關系矩陣,結合表1中指標的權重,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計算羅田板栗2013年營銷力評價結果,計算過程如下:
由此可知,2011年羅田板栗的營銷力處于中等,2012年良好、2013年為良好,2013年比2012年略有提升。
3.2.4 評價結果分析 由表1可知,影響黃岡特色農產品營銷力的首要因素為品牌傳播力。根據《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2011 ― 2013年羅田板栗的品牌價值逐步提升,與實例分析中羅田板栗2011 ― 2013年的營銷力評價結果變化趨勢一致。此外,2011 ― 2013年羅田板栗的種植面積、產量和銷售收入的變化也符合這一趨勢,說明本研究提出的黃岡特色農產品營銷力評價模型具有可行性,對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3 實證分析結論
黃岡特色農產品評價指標體系對黃岡市當前的特色農產品發展情況是適用的,但黃岡有很多縣級特色農產品的經營發展還沒走上正軌,在進行營銷力評價時評價指標還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修訂。如,團風苦荊茶、黃梅青蝦、武穴佛手山藥,這些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企業的規范化經營剛剛起步,要獲得相對公正的營銷績效力評價是相當困難的。“顧客滿意度”這項指標就不適用于這些特色農產品,并且對于這類產品營銷力的評價,應該把“產品質量水平”的權重提高。
4 提升黃岡特色農產品營銷力的對策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認為提升黃岡特色農產品營銷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1 大力發展龍頭企業
黃岡市百戶特色農產品龍頭企業中,有24戶的年產值或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下,有76戶的固定資產在1 000萬元以下;按產業規模及其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來衡量,難以完全代表各地的農業特色,更無法形成全市的合力和拳頭[2]。黃岡應在特色農產品板塊核心基地提升壯大一批、培育發展一批、引進嫁接一批龍頭企業,加強基地與農戶、企業間的合作,實現基地與企業的有效對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引進、示范、推廣新產品新技術等方面的示范作用[3]。
4.2 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廣與運作
黃岡雖然特色農產品眾多,但很多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不高,存在著“有產品無精品、有名聲無名牌”的現象。要依靠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多元市場主體打造品牌,依靠誠信、創新和責任經營品牌,依靠整合小、散、雜、弱來做大品牌,依靠落實政策資金扶持品牌,依靠良好的市場法制環境保護品牌。一方面,政府要拿出專項獎金,先在省內,后到國內,再到國際,逐步擴大宣傳覆蓋面。在電視、廣播、報紙、牌匾、網絡上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鼓勵有規模、有實力的特色農產品企業參加有影響的全國、全省產品評比活動和展銷會、博覽會。通過板栗節、藥材節、休閑農業采摘節等傳統節會,打造富黃岡特色的農產品品牌推廣模式。另一方面,要注重品牌文化建設。如英山茶葉,可將茶文化與畢升文化、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相結合,建設茶文化設施,豐富茶文化內涵,提高英山茶葉的文化品位[4]。通過文化與產業的對接,使特色農產品產業與文化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特色農產品品牌經濟的發展。
4.3 建設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
黃岡很多特色農產品出產地較分散,大部分位于農村,不具備有組織的、完善的銷售網絡體系。目前各地少數單獨開展網絡銷售的企業或生產者已采取了在C2C網站開網店或到企業黃頁免費公司信息等簡單的手段,但由于沒有專業營銷,普遍收效不佳。很多特色農產品,如茶葉、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雖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長時間“養在深閨人未識”。應鼓勵和引導特色農產品龍頭企業創新轉型,通過開發和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不斷拓寬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
4.4 加快建立特色農產品物流體系
黃岡特色農產品市場已初步形成了批發市場和個體零售相結合的流通體系,但現有的流通體系只能滿足部分區域市場的需求,市場覆蓋范圍有限,未能將特色農產品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其營銷力。要加大投資力度,建立特色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通過準確、及時地了解和掌握國內和國際的農產品市場信息,實現特色農產品配送的信息化和專業化,提升黃岡特色農產品流通的檔次和規模[5]。
參考文獻:
[1] 柳思維.農產品營銷力影響因素模型與實證研究[J].商業研究,2010(2):134-137.
[2] 郭紅霞.發展黃岡特色農產品物流業的SWOT分析[J].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88-91.
[3] 鄧慶海.發展特色農業的思考――兼談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J].農產品加工,2005(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