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52: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關于空氣污染的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空氣污染;治理技術;區域協同治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X83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22-008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2.040
1 我國空氣污染治理的現狀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我國空氣污染問題凸顯,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過程中,高污染高能耗的生產方式,是造成城市空氣污染的原因之一。我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來治理空氣污染問題。2012年9月,國務院批復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應急方案(試行)》,2013年9月,國務院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6年1月1日執行的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在修訂過程中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對于污染物排放等各方面都有了更為明確和嚴格的規定。通過與法律配套的節能減排、新能源的應用等一些政策的推行,空氣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空氣質量有所好轉,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 空氣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空氣污染治理還需加強
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治理空氣污染,但在空氣污染治理相關法律法規、激勵政策等方面還有不完善的地方。完善的空氣污染治理制度能夠調動各方參與主體相互配合、共同治理,然而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對各方的約束力不夠。我國近年來在空氣污染治理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大氣污染防治標準、達標規劃、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規定。但是,我國的大氣污染相關法律法規還需要不斷地細化、擴充、修訂。目前關于空氣污染治理的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給實際的執法過程帶來了一些困難。目前對違法排放的懲罰以行政執法、罰款等手段為主,沒有形成長效的制約機制。此外,對企業自主節能減排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通過稅收、貸款、政府采購等手段能夠激勵企業自主節能減排來治理空氣污染,但我國目前以經濟為主的污染治理機制還不完善,企業缺乏從內部提升技術水平,減少污染的動力。目前,政府在空氣污染治理中開始嘗試區域聯防的治理方法??諝庠诘赜蛑g的流動性也給空氣污染的監督和管理帶來了困難,通過政府間的合作,對區域內的重大環保相關項目的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對區域內空氣污染事件實現聯合執法,通過政府合作實現區域內對空氣污染的協同治理。對空氣污染的協同治理還處在起步階段,對于地方政府間合作的權責劃分還要有相關的法律為保障,建立合理的制度體系,推動區域聯防治理空氣污染治理。
2.2 治理技術有待提升
空氣污染的治理需要技術的支持,需要先進有效的空氣檢測技術及時監控空氣質量指標,目前對空氣污染的檢測經常受到資金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未采用最先進省時的設備和技術,影響了檢測的時效性,不利于執法部門及時采取措施處理違規排放行為。
空氣污染的治理和改善不僅需要政府的外部監管,更需要企業內部技術的提升,通過先進的技術,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對于廢氣的處理能力,實現企業節能減排,這對企業在資金、科研能力和科技人才方面都會有比較高的要求,需要企業投入大量時間和人力到技術研發中去,同時技術研發、引入國外先進的廢氣處理技術以及吸納優秀的科研人員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一些中小企業由于規模比較小,缺乏足夠的人力和資金進行技術的研發和改進,靠企業自身實現技術提升困難比較大,很難通過技術的改進提高能源利用率來減少廢氣的排放,這些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3 公眾參與的有效性不足
空氣污染問題的治理還需要完善和有力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對企業的監管僅僅靠政府的行政監管是不夠的,更需要社會的力量。通過非政府組織和公民對企業污染排放的監督是改進企業污染的有效方式,特別是借助新聞媒體平臺,公眾的意見可以更加快捷有效地傳遞,可以對相關事件展開充分的討論,表達對于空氣污染相關事件和政策的看法和見解,這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對空氣污染的監督。但由于信息的公開程度的不足,向環境組織和公眾公開空氣質量信息的制度不健全,公眾獲取空氣質量的信息并不容易。同時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公眾對于違法排放企業的監督效果有限,公眾參與的有效性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減損了公眾監督的力度。
3 治理空氣污染的對策建議
3.1 健全空氣污染治理相關法律法規
完善的法律體系是治理空氣污染的必要前提。在進一步完善、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和《環境保護法》的同時,還需要制定更加細化的專項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而且還要完善公眾參與大氣污染治理的相關法律,為公眾參與空氣污染治理提供法律保障。對于違反大氣保護相關法律法規,違規排放廢氣,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政府應加大懲治力度。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執法必嚴。此外,在區域聯防治理空氣污染中,政府要制定完善的區域合作治理機制,協調區域合作中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并探索這種模式的有效推廣。
[關鍵詞]城市;空氣污染;治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Q988;X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848(2013)05-0050-08
[作者簡介]謝 丹(1978—),女,江西宜黃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法理
學、環境法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青年項目“城市空氣污染治理機制研究”(1314)的階段性成果。
2013年在中國大氣污染防治歷史上將具有特殊的意義。今年伊始,我國爆發了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主要以灰霾為表現形式的重度空氣污染,涉及全國多個城市,其中京津冀地區最嚴重。歷史表明,人類往往在重大災害性事件發生,危及生命健康時,才會真正重視環境問題的存在。如果沒有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沒有受煙霧影響造成一萬多人死亡的促使,英國《清潔空氣法案》在1956年未必能出臺,英國走上環境立法,治理大氣污染的歷史進程或許會推后很多年。與英國發生倫敦煙霧事件后再立法治理大氣污染不同的是,我國在此次灰霾事件發生前,1987年就已經頒布《大氣污染防治法》,后歷經1995年、2000年兩次修訂。雖早已制定相關法律,我國城市空氣污染形勢卻日趨嚴峻,我們是否應該反思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是否取得相應效果?我國城市空氣污染治理機制是否存在問題?此次灰霾事件引發的公眾高度關注,將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新的契機。
一、我國城市空氣污染發展狀況及其特征
城市空氣污染與人類的經濟活動密切相關。自我國走上工業化發展道路,城市空氣污染問題一直相伴而行。上世紀70年代,空氣污染問題就已顯現。1974年夏,蘭州市石油化工基地西固地區開始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天氣晴朗的中午前后,空中就籠罩上一層薄薄的淡藍色煙霧,空氣很糟糕,氣味很難聞,當地居民明顯感受到眼睛受刺激,一些植物也出現葉面褪綠、長銀白斑點等受損癥狀,這些現象經環境科研人員研究后確認為光化學煙霧污染。①西固地區的光化學煙霧主要由石油化工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造成。②
80年代,我國經濟加速發展,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我國城市空氣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污染,呈現煤煙型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煙塵。煙塵包括總懸浮顆粒物TSP和PM10。1989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564萬噸,煙塵排放量為1398萬噸,北方城市煙塵污染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較重。③受二氧化硫污染影響,我國出現局部的酸雨區,主要集中在西南、華南地區,并有擴大的趨勢。
單一的煤煙型污染一直持續到90年代中期。1995年,我國城市大氣污染出現新的特征,氮氧化物已成為廣州、北京冬季的首位污染物,表明我國一些特大城市大氣污染開始轉型。④據《1995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公布,近年來北京市機動車數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交通環境汽車尾氣污染嚴重,大氣中的氮氧化物一直呈上升趨勢;非采暖期大氣污染物中60.6%的一氧化碳、86.8%碳氫化合物、54.7%的氮氧化物來自機動車排氣。⑤《1995年廣東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珠江三角洲以降塵和氮氧化物污染較為嚴重,廣州氮氧化物污染已居首位,達0.124毫克/立方米,超過日平均二級標準;佛山、中山、深圳也分別達0.081、0.075、0.073毫克/立方米,這表明珠江三角洲大、中城市氮氧化物污染嚴重,呈上升趨勢。⑥到90年代末,我國城市空氣污染雖仍以煤煙型為主,主要污染物為總懸浮顆粒物和二氧化硫,酸雨問題依然嚴重,但部分大、中城市已出現煤煙與機動車尾氣混合型污染。
進入新世紀,顆粒物成為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地區二氧化硫污染較重。我國城市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2010年11月,環保部《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2010年度)》,首次公布了中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情況。年報顯示,中國機動車污染日益嚴重,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中國大中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臭氧污染和灰霾問題日益凸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灰霾頻發。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已經演變成為以高濃度細顆粒物(全年)和高濃度臭氧(夏秋季節)為特征的典型“雙高”型污染區域。⑦我國整個大氣環境污染呈現區域性、復合型特征。
二、我國城市空氣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問題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在治理大氣污染中起到基石的作用。我們首先必須認清大氣中何種污染物,達到多少濃度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質量造成影響,再對這些污染物采取具體措施進行治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是在限定的時間內,對環境空氣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許質量濃度給予的規定。①污染物及濃度值的確定建立在分析污染物對公眾健康和環境質量影響的科學判斷基礎之上,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主要空氣污染物都應納入標準范圍。大部分國家在治理空氣污染中都首先設立空氣質量標準。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法(1987)》頒布前,1982年已實施《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82),后經1996年、2000年、2012年三次修訂。從我國空氣污染形勢日益嚴峻的現狀來看,我國原有空氣質量標準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1.標準未真正體現保護公眾健康原則
制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目的是為降低空氣污染對公眾健康的影響提供指導。標準的設立主要考慮污染物對公眾健康的影響,確立公眾健康能夠承受的濃度值范圍。經濟成本和技術可行性等因素會影響空氣質量標準的實現,但這些因素可在制定污染物排放標準時予以考慮。美國《清潔空氣法》要求國家空氣質量標準(NAAQS)完全建立在公眾的健康基礎之上,在足夠的安全范圍內保護公眾的健康。環境質量標準直接告知公眾,保護公眾健康和環境質量需要什么樣的空氣質量。標準對規定的污染物設立兩個級別標準:一級標準是保護公眾健康,包括最敏感群體,例如老人和小孩;二級標準是保護公共福利,包括空氣能見度,植物,動物和建筑物。而我國1982年大氣環境質量標準雖也強調保護人群健康,但把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人為分為三級:一級標準為保護自然生態和人群健康,在長期接觸情況下,不發生任何危害影響的空氣質量要求;二級標準為保護人群健康和城市、鄉村的動、植物,在長期和短期接觸情況下,不發生傷害的空氣質量要求;三級標準為保護人群不發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動、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長的空氣質量要求。與美國空氣質量標準相對照,我國只有一級標準才完全符合保護人體健康需求。二、三級標準離保障公眾健康需求還存在一定距離。
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還出現修訂后反而寬于原標準的現象。2000年標準在1996年標準上予以修訂,二氧化氮二級標準的年平均濃度限值由40微克/立方米改為80微克/立方米;日平均濃度限值由80微克/立方米改為120微克/立方米;小時平均濃度限值由120微克/立方米改為240微克/立方米,標準大幅度降低,臭氧一、二級標準的濃度限值也有所放寬。而事實上,從1995年起,隨著城市機動車數量的增加,以二氧化氮為主的氮氧化物在空氣污染物中的比例開始上升,甚至成為某些大城市冬季的首位污染物。同時期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準則》二氧化氮的準則值是年平均40微克/立方米,小時平均200微克/立方米。2000年標準的放寬可能是為提高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并非為了保護公眾健康。
2.標準未及時反映大氣環境狀況的變化
繼2000年標準后,我國長時期未對空氣質量標準予以修訂,直至2012年新標準頒布。而這一時期,我國大氣環境狀況發生顯著變化,顆粒物已經成為主要污染物。2000年我國部分城市開始空氣質量日報,空氣質量日報依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城市空氣質量日報技術規定》,采用統一的空氣污染指數(API)的形式報告,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日均濃度值為基礎,計算全市平均污染指數。然而,只以三項污染物為評價因子計算出的空氣污染指數與人們生活中實際感受的空氣質量存在差別。特別是在PM2.5成為主要污染物的地區,能見度下降這一明顯空氣受污染的特征,由于PM2.5未納入評價因子,未能在空氣質量日報中顯現。我國2006年就已在一些城市試點監測PM2.5和臭氧,并不存在監測技術方面的困難,而遲遲未將其納入空氣質量標準和強制監測的污染物范圍,據環保部門的解釋是,如果制定實施將PM2.5的納入監測范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大范圍超標。①這種鴕鳥思維方式,極大阻礙了空氣污染的治理。直至近些年空氣污染事件頻發,迫于公眾壓力,2012年新標準將PM2.5納入環境空氣污染物基本項目范圍,與新標準同步實施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新增一氧化碳、臭氧和PM2.5為空氣質量評價因子。
(二)單一污染物、單一地區治理方式
我國城市空氣污染治理長期以來采取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如針對煙塵,設立煙塵控制區,安裝消煙除塵裝置;針對二氧化硫,制定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綜合防治規劃,限制高硫煤的開采和使用,重點治理火電廠污染,削減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防治化工、冶金、有色金屬等行業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大力研發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技術和設備,在山東省、山西省等部分城市進行二氧化硫總量控制和排污交易試點等;在氮氧化物成為一些特大城市主要污染物時,開始進行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分階段實施國家機動車排放標準等。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對于由二氧化硫等一次污染物引起的空氣污染有一定效果。然而新時期以灰霾、臭氧為典型的空氣污染,除了直接排入大氣的工業粉塵、機動車尾氣、道路揚塵等一次污染源外,更多的是來自CO、SO2、NOX、VOCS、NH3等氣態污染物在一定大氣條件下,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形成的二次污染。原有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式下復合空氣污染問題。
以行政區劃為主的單一地區治理方式,是我國環境行政管理體制的產物。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地方政府對轄區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制定規劃,采取措施,使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的標準。因此,我國城市空氣污染治理以單一行政區自主治理的方式為主。如北京于1999年以大氣污染防治為重點,全面開展環境整治,分階段采取多項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推廣燃煤鍋爐改用天然氣,對燃煤電廠進行脫硫、脫氮和除塵治理,調整搬遷首鋼,淘汰老舊機動車,實行全國最嚴厲的機動車排放標準等。然而,北京周邊作為全國兩大重要煤化工集中區域的山西、內蒙古以及承接北京轉移出去的相當一部分工業產能的河北排出的污染物吞噬了北京的治污效果。北京頻發的空氣污染事件證明,在流動的空氣面前,局部性、區域性的努力難以取得成效。
(三)處罰過輕
我國對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行為處罰力度過輕,不足以達到威懾的目的。對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行為,一般予以罰款處罰,且有上限限制,不得超過一定數額,最高不得超過五十萬元。對拒報謊報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拒絕環保部門或者其他監督管理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不正常使用污染物處理設施或未經批準擅自拆除、閑置污染物處理設施以及超標排放污染物等直接影響空氣污染治理效果的行為,最高僅處以十萬元以下罰款,一般低于排污企業違法所得,造成企業寧愿交納罰款也不愿遵照相關規定進行排污。而且,處罰一般只針對排污企業,對相關負責人沒有相應處罰的規定。處罰過輕實際上助長了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
三、治理機制
(一)區域聯防聯控機制
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是治理區域性空氣污染的有效手段。我國現階段區域性空氣污染,依靠原有單一行政區各自為政的治理方式難以取得成效。區域聯防聯控的實踐始于北京奧運會前,為保障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北京市聯合周邊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山東五省市在揚塵、機動車、工業和燃煤污染方面采取治理和控制措施。通過六省市聯動,實施各項污染控制措施,奧運會期間,北京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此后,為確保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空氣質量,環保部先后組織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開展區域聯防聯控,取得積極成效。在總結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頒發《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區域聯防聯控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重點區域、防控重點和措施提出了指導意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創新區域管理機制,全面提升聯防聯控管理能力,我國對區域聯防聯控的規定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政策性文件中?!洞髿馕廴痉乐畏ā穼^域聯防聯控尚未有相關規定。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具體實施過程中需對以下難點作進一步探討:
1.統一規劃應建立在科學研究基礎上
統一規劃是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首要工作機制。區域聯防聯控工作的開展首先要把區域作為一個整體,通過科學分析區域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及分布狀況,各種污染源不同排放量的時空變化,以及城市間大氣污染相互影響強度和污染物傳輸規律,再制定相應污染防治措施。①國內外實踐均表明,區域聯防聯控統一規劃必須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珠三角是我國較早探索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地區。2006年,廣東省政府與科技部合作啟動了“重點城市群大氣復合污染防治技術與集成”863項目,委托以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為首的多家科研單位對構建珠三角區域大氣復合污染防治體系開展前期研究。②2010年,廣東省成立了我國首個區域大氣質量科學研究中心,為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提供技術支持。為確保北京奧運會空氣質量達標,北京、天津等六省市在獲取大量外場觀測、源排放等數據的基礎上,利用數值模擬技術,系統分析污染特征,共同制定、實施治理措施,最終實現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全部達標。③美國針對臭氧區域管理的各項決策也是建立在科學認知的基礎上。1995年美國環保署與中西部、南部、東部各州組建了臭氧傳輸評估組織,致力于研究臭氧前體物的區域傳輸問題,并于1997年確認美國東部22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氮氧化物排放嚴重影響了東北部各州臭氧的達標,直接促使了氮氧化物州執行計劃的出臺。④氮氧化物州執行計劃的執行,使美國東部大部分州電力部門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03年相對于1990年減少了70%。⑤
2.要兼顧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問題
區域聯防聯控的主體往往分屬不同行政區(主要指跨省),彼此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無法借助同一行政區縱向治理的模式。我國已有的區域聯防聯控實踐以及出臺的區域聯防聯控指導意見都未要求建立跨行政區的區域大氣管理機構,超越行政區劃,直接負責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規劃和實施。指導意見和“十二五”規劃仍強調堅持屬地管理和區域聯動相結合的原則,即屬地仍是區域大氣管理的主要承擔者。因此,跨越省際的區域主體間實際上是一種平行的橫向合作關系,一般通過簽署協議共同實施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如果區域主體間經濟發展水平相當,大氣污染又是轄區內亟待解決的問題,則合作治理污染的可能性更大;但如果區域主體間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面臨的大氣污染問題程度不一時,就存在非合作的可能。①為支持北京治理污染,保障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北京周邊河北、內蒙等五省市關停了部分污染企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這種通過犧牲周邊地區經濟利益,維護局部地區空氣質量的做法并不是一種長效機制。京津冀中的河北作為經濟相對落后的省份,更注重發展經濟,解決貧困問題。事實上它也承接了北京轉移出去的大部分產業,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而河北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居全國第一,二氧化硫排放居全國第二的數據表明,其污染物排放影響了北京等周邊地區空氣質量。要改善北京空氣質量,河北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就應限制發展,這就意味著以重工業為主的河北的經濟發展要受一定影響。對于承擔較大治污成本的河北,空氣質量受益者的北京是否要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通過何種形式?以貨幣形式抑或產業拉動,發展互利合作關系,輻射帶動河北的產業調整。從這種意義上說,區域聯防聯控不單純是治理空氣污染,還涉及區域協調發展的問題。
(二)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
單一污染物途徑是傳統治理空氣污染的手段。大多數國家在治理空氣污染的早期階段都致力于在一定時期內控制一種污染物。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對只由單一污染物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但當前大氣污染形勢日益復雜,灰霾、光化學煙霧、酸雨等多種空氣污染問題同時并存,且就單一空氣污染——灰霾來說,也是由多種污染物協同造成。傳統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從單一污染物途徑轉向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成為大氣污染治理的趨勢。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2004年在報告中質問當前單一污染物途徑,單獨設定六種標準污染物的每種國家大氣質量標準,是否真的解決了人們的健康影響?建議發展多種污染物協同方式控制大氣污染。②2005年,美國頒布《清潔空氣州際規則》(Clean Air Interstate Rule, CAIR),建立一個區域上限和交易計劃控制東部28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電力部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③目的是通過降低前提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減輕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④雖然在北卡羅來納州訴聯邦環保署一案中,特區巡回上訴法院判定聯邦環保署在《清潔空氣州際規則》中的一些規定超越《清潔空氣法》給予的有關授權,應將該規則予以廢止,但仍許可生效至聯邦環保署頒布新的替代規則。⑤歐洲國家也于1999年在《遠程跨界空氣污染公約》(Convention on Long-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框架內簽署哥德堡議定書(Gothenburg Protocol),通過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削減酸化、富營養化和地面臭氧。該議定書于2005年生效,被視為首個基于多種污染物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書。
我國空氣污染治理長期以來實施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注重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采取一系列相關措施:劃定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實施二氧化硫總量控制,試點二氧化硫排污許可證交易等。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對空氣污染物只設定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排目標。有日本學者在分析多污染物治理途徑概念包括強調二次污染物、考慮二次污染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在制定政策時直接或間接使用科學分析等要素的基礎上,提出從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轉變到多污染物治理方式分四步走的戰略:第一階段:治理一種主要污染物;第二階段:通過一種主要污染物治理復雜的二次污染物;第三階段:通過多種主要污染物治理一種二次污染物;第四階段:治理多種二次污染物和有毒物質,并指出中國目前仍處于第一階段,但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實施多種大氣污染物綜合控制表明中國有潛力進入更高階段。①事實上,近年來我國也逐步轉向多污染物治理方式,先后頒發《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的指導意見》、《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強調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進一步深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同時加強氮氧化物減排,大力削減顆粒物排放,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
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發展的最新形式,已不是單純的空氣污染治理方式。最近一些發達國家試行將空氣污染治理、能源政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整合,運用三者相互關聯的作用,以更少的成本實現更多的共同利益。這種更廣泛意義的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方式,在幫助空氣質量達標的同時,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目標。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機構(IIASA)的收益模型研究表明:低碳策略能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細微顆粒物的排放而不增加額外的成本;每減少1%的二氧化碳能減少1%細微顆粒物對健康的影響。②我國目前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方式主要用于空氣污染③,尚未與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相結合,但從長期來看,這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三)重典治理
我國早在1987年就已頒布《大氣污染防治法》,后經兩次修訂。然而,日益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表明,《大氣污染防治法》未能取得有效防治作用,這與其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過輕密切相關。現行《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于2000年,與1987年、1995年《大氣污染防治法》相比,新增了一些違法行為的處罰,并對罰款作了數額上限的規定,但總體來說,處罰力度并未加大。立法之所以這樣規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經濟增長因素的考慮。如果讓企業承擔過多環保責任,勢必影響企業的發展,從而影響經濟的增長。但有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并不影響經濟的發展,反而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能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有數據顯示,美國在1970年頒布《清潔空氣法》到2005年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口呈上升增長趨勢,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一氧化碳、揮發性有機物等則明顯下降。①要有效遏制我國日趨惡化的大氣污染形勢,現階段有必要加大處罰力度,用重典治理。
首先,適當減少行政命令。縱觀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六章法律責任的規定,幾乎每條處罰措施都涉及行政命令,如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責令停止生產或使用,限期治理,責令改正,責令拆除,責令限期建設配套措施等。有關“責令”行為的屬性存在諸多爭議,《環境行政處罰辦法》已將其定性為“行政命令”。行政命令相對于行政處罰,不具有強制執行力,違法者如拒不履行也沒有相應的法律后果,而改為對其實施行政處罰?!柏熈睢毙袨榈牧⒎ɡ砟钤谟诎l揮其教育功能,敦促行為人在一定認知的基礎上主動糾正違法行為。②但實踐中行為人通過違法行為獲利,他們主動糾正違法行為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責令”行為的相關規定事實上顯示了《大氣污染防治法》處罰措施的軟弱性,應予以適當減少。
【關鍵詞】生物技術;廢氣生物處理;生物修復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11-0085-01
引言
隨著工業的高速發展,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制約著社會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空氣污染控制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目前處理廢氣有很多種方法,生物法是一種有效的、費用較低的、沒有二次污染的方法。
污染空氣的物理化學處理方法
污染物質可以通過熱處理、活性炭吸附或化學洗滌從污染空氣中除去。熱處理包括直接燃燒和催化氧化,當有機污染物的濃度高時,熱處理的方法是有效的,然而,當有機物的濃度低時,熱處理的費用將很高,原因是需要的燃料較多;活性炭吸附中,有機污染化合物被吸附到炭表面,從而產生清潔空氣。每單位質量的炭的吸附數量同空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有關,濃度低時吸附率低。因此,當污染物的濃度降低時,吸附每單位質量的污染物所需的炭量將變得很大;洗滌作用對于去除許多有毒氣體和其他高溶解度的化合物有效,但是運行費用高。
一、污染空氣的生物處理方法
污染空氣的生化處理系統屬于一種環保友好技術。相對于上述的物理方法,生物法更加適用于處理低濃度的有毒空氣污染物質,且具有投資運行費用省、維護管理簡單、不產生二次污染等特點。在歐洲,燃料費用較高,關于惡臭的規范也很嚴格,所以廣泛采用生物法去除惡臭氣體。
生物技術的特點大致有[1]:①以生物為對象,不依賴地球上的有限資源,而是著眼于再生資源的利用;②在常溫、常壓下進行,過程簡單,可連續化操作,并可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③開辟了生產高純度、優質、安全可靠的生物制品的新途徑;④可解決常規技術和傳統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⑤可定向地按人們的需要創造新物種、新品種和其他有經濟價值的生命類型
二、生物技術在污染空氣治理的應用
(一)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游離的微生物與特定的載體相結合,使其固定在某一空間區域內,以提高微生物細胞的濃度、保持較高的生物活性并能反復利用的方法[2]。微生物被固定后,載體為微生物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存環境[3]。載體作為一種屏障,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土著微生物帶來的競爭壓力、削弱原生動物的吞噬作用.
(二)生物強化處理技術 為了提高處理的效果,從自然界中篩選的優勢菌種或通過基因組合技術產生的高效菌種,以去除某一種或某一類有害物質。主要強化方法有:生物-活性炭法,綜合利用微生物氧化能力和活性炭良好的吸附能力,使二者產生協同增效作用。在該系統中,每g活性炭去除 1~3gCOD ,分解毒性能力明顯增強,同時提高脫氮水平。
(三)生物反應器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現代化的新型生物膜反應器,其共同特點是反應器內裝有比表面大的載體,有利于微生物附著生長形成生物膜,供氣或供給的其他反應條件優越,污染物具有充分的時間與微生物接觸,有利于增強微生物的分解代謝能力。所利用氣態污染物的生物反應器設施可按為微生物的存在方式和水分、營養的添加方式的差異,可分為三類典型的凈化技術:生物濾池、生物滴濾塔和生物洗滌器,其優缺點如表1:
表1
(四)影響反應器性能的因素
填料、營養物、溫度和pH值等因素都對反應器有一定影響。對于填料的選擇一般基于以下原則:最佳的微生物生長環境、較大的比表面積、一定的結構強度、高水分持留能力、高孔隙率和較低的體密度。氮、磷和微量元素(鉀、鈉、鈣、鎂和鐵),一般它們的比例是BOD:N:P=100:5:1。一般的生物反應器可以在25~35℃下運行,很多研究表明,35℃是好氧微生物生長的最佳生長溫度。
三、目前有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一)在運行過程中很容易堵塞,所以填料的選擇、填料表面性質的提高及其使用壽命還有待研究。
(二)篩選并鑒定出適合與特定有機物降解的細菌種類、接種方法和保存方法。
參考文獻:
[1]唐瓊等.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及前景[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2.3(10):28-35.
關鍵詞: 室內環境 污染問題 危害
通常人們較關注室外環境污染問題,而室內環境污染問題則長期被人們所忽視,事實上,室內環境污染的危害程度并不比室外低,有時甚至比室外更高。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室內裝修已成為新的時尚,但是由于不合格的裝飾裝修材料的使用,以及過度裝修使室內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而現代成年人70%―8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老弱病殘者在室內待的時間更長,可達90%以上,每人每天要吸入12―15立方米的空氣,可見空氣質量對于人體健康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清新的空氣使人精神煥發、身心舒暢、不易疲倦、工作效率提高,而不潔凈的空氣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在這種情況下,繼續一味強調室外環境空氣質量,而忽視室內環境空氣質量是不科學的。有專家認為,在經歷了18世紀工業革命帶來的“煤煙型污染”、19世紀石油和汽車工業帶來的“光化學煙霧污染”之后,現代人已經處于“室內空氣污染”的第三污染時期。
為了更好地了解室內空氣污染物、污染物的來源及其對人體的危害,我對呼和浩待市幾個區進行了問卷調查,目的是想提醒人們重視室內空氣污染問題的重要性。
1.內容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在呼和浩特市市區內,以整群抽樣為原則,隨機選取住戶,對常住在家人員進行人口問卷調查(包括居室環境、裝修情況、健康狀況,以及室內環境污染問題的了解情況的調查)共調查了1000戶,3700多人,其中賽罕區(包括賓館)403戶,2100多人,回民區(包括賓館)201戶,408人,玉泉區、如意區、金川開發區共398戶,1200多人,男性2000人,女性1700人,平均年齡39歲,高中、中專、大學學歷者占有比例較高,初中以上學歷者占80%。
1.2居室環境調查
居室環境調查包括一般情況調查、房屋基本結構、裝修情況(如門、窗、地面及廚房等裝修情況)家更新及材料使用、燃具、家庭中吸煙情況,使用化學品、化妝品情況及入住后的生活習慣(采暖、空調、冰箱的使用情況及飼養寵物)等。
1.3健康狀況
健康狀況調查包括一般情況、吸煙史。疾病史,公共學習情況場所人的健康狀況,包括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疲勞、頭重、惡心、頭暈、胸悶、氣短)、眼部、皮膚等情況進行了調查。
2.結論
本研究調查了一千戶,在被調查的人中,除詢問文化程度和經濟狀況外,還選擇了幾個常識性問題,回答正確率不高,只有31%的人基本了解室內空氣污染的相關知識。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都認為室內空氣污染有害,但是申請檢測的人數極少,這種意識與行為的反差,表示市民對室內空氣污染有害健康的認識較膚淺,缺乏提高自身生活環境,以保護健康的意識。
本次調查顯示市民對相關知識的綜合知曉率在60%以上但仍有部分居民缺乏正確的認識,甚至存在認識誤區。如有人認為只要選擇了環保材料就不會有污染或裝修完工沒有氣味就很安全等。且被調查者關于有害氣體對人體產生的慢性、潛在性危害認識不足。被調查者中,大部分人對自家居住的環境表示滿意且居室中都不同程度地裝修過,家中有吸煙者的占60%。此次還對家中裝修情況進行了調查,水性涂料占80%。地面一般用的是瓷磚和實用木板,門一般采用模壓門、實木門。家中不同程度地使用化學品、化妝品、洗滌劑、防臭劑,等等,而且有些愛美女士有燙發的愛好,有些人家里喜歡養寵物。調查顯示,60%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處于亞健康狀態,眼部不適、干澀、咳嗽、頭暈、頭重、胸悶,皮膚干等問題普遍存在(不適率比30年前有明顯升高的現象)。
3.分析討論
3.1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種類
室內空氣污染可理解為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室內環境,呈現足夠嘗試,持續足夠時間,并因此危害了人體健康,室內空氣污染包括,物理性污染、化學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因物理因素,如電磁波、噪聲、振動,以及不合適的溫度、風速和照明等引起的污染?;瘜W性污染是指因化學物質如甲醛苯系物、氨、氡及其子體和懸浮顆粒物等引起的污染。生物性污染是指因生物污染因子主要包括細菌、真菌(包括細菌孢子)、花粉、病毒、生物體有機成分等引起的污染。話筒性污染物是指由于話筒性物質所引起的污染。室內空氣污染物主要是人為污染,以化學性污染最為突出。
3.2室內空氣污物的來源
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是相當廣泛的,而且一種污染物可以有多種來源,同一污染源也可以產生多種污染物。只有準確地了解各種污染物來源,形成原因,以及進入室內的渠道,才能采取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措施保護室內環境?;瘜W性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建筑材料、裝飾材料、日用化學品、人體排放物、香煙煙霧、燃燒產物,如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等。生物性污染主要來源于室內生活垃圾、室內植物花卉、寵物,等等。話筒性主要來源于地基、建材、室內裝飾石材、瓷磚、浴具等物理性污染主要來源于人們使用手機、電腦及家用電器,等等。污染物的來源可以更為細致地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3.2.1來源于建筑裝修材料、家具和家用化學品(含有很多有機和無機化合物)
建筑裝修材料自身彩旗的有害物質主要有氨、氡。氨產生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劑,釋放氡的建筑材料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自身氡的建筑材料,包括建筑石材、瓷磚、土壤、泥土,等等,石棉和玻璃作為建筑材料材料廣泛應用于學校、醫院、住宅和商用的防火隔(吸)聲和管道的內襯層。還有一些材料釋放有害物質的同時也吸附從其他污染源釋放的污染物。室內裝修時使用的膠合板、細木工板、中密度纖維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中的膠粘劑等以甲醛為主要成分,板材中殘留的和未參加反應的甲醛會逐漸向周圍環境釋放,是室內空氣中甲醛的主體。
3.2.2居室內人的活動
人的生理活動和生活活動也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人每時每刻都要吸入新鮮的空氣,呼出人體代謝主要產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氣體如氨、二甲基氨,等等,人在說話打噴嚏時可能將口腔、咽內的微生物以飛沫的形式傳入大氣。再有就是人類吸煙的過程中可釋放上千種化學物質,甚至有較強的致癌作用。人類養花、飼養寵物及各種家用化學品也是污染的來源,室內燃料的燃燒、家庭取暖、炊事活動使用各種燃料、產物多樣、家用電器、交通工具及特殊的辦公設備。
3.2.3房基地
房基地地層中的可逸出或者揮發性的有害物質,可通過地基的縫隙進入室內,如地層中有的污染氣體,由于環境化學的原因在地域的演變過程中造成某一地區某些元素分布過高或是建房以前已被工業廢棄物污染,又沒有徹底清除而蓋建房屋,一些農藥、燃料等或者是宅基地中使用那些蓄積性強的農藥。
3.2.4來源于室外空氣環境
大氣污染物可通過門窗、建筑物等進入室內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煙霧、顆粒物、氨、硫化氫、花粉,等等,這類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工業、企業、交通運輸工具、花木樹木及住宅周圍的鍋爐、煤爐、垃圾堆,等等。
3.2.5質量不合格的生活飲用水
除烹飪、飲用外,人們生活在很多方面需要水,如打掃房間、沐浴,等等,而且這些水都可形成水霧。
3.2.6人為地帶入家中
人們每天都要進出居室,容易將室外的污染物隨身帶入室內,如苯、鉛、石碑,等等。
3.3危害
室內空氣污染物種類多樣、來源廣泛。下面介紹幾種主要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
3.3.1甲醛
甲醇來源于建筑裝修材料、家具、各種粘合劑、涂料、合成織品,等等。在日常生活中,甲醛釋放入環境或被人體攝入的情況一般是在一些板材(三夾板、刨花板、中密度板)塑料、涂料等的生產和制造過程。在生產過程中,為防腐、防蛀和快干等目的,向這些材料添加了甲醛所以新居室的地板、家具、塑料、貼面等都可能隨時向室內釋放甲醛氣體,造成室內空氣甲醛從中釋放出的期限可達3―15年。其次甲醛可作纖維助劑,在將棉、人造絲、地毯等加工衣料時的工序中,摻加甲醛,可防止衣物皺折。但是,在洗滌過程中又會重新釋放出甲醛。再有在香煙的煙霧中含有甲醛。這些情況呼和浩特市普遍存在,甲醛對人身體健康存在危害,且甲醛已被WHO確定為致癌、致畸形物質,對人的眼睛、鼻子、呼吸道產生強烈的刺激,導致頭痛、惡心、失眠、咳嗽、多痰,以及皮膚過敏。甲醛進入人體后,可轉化為甲酸、甲醇等,對視力有一定的危害作用,這就是近年來人們患眼病的比率上升的原因之一甲醛中毒嚴重時,可導致肝功能和腎功能異長,甚至于死亡。
3.3.2氡
氡是唯一的一種放射性惰性氣體,被WTO確定為主要的致癌物之一,自然界中有三種同位素,分別來自不同的鐳同位素,可能對人體產生放射毒性的是氡222,幾乎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受到氡的照射,因為從他們的居室中含有鈾、釷的建筑材料中,不斷會有氡氣體釋放出來,而氡衰變后會相繼形成一系列放射性子體,氡及其子體對特別有害于人體健康。因為它們可依附于空氣中的水汽或灰塵,進入人體呼吸道,沉積于肺組織及其鄰近部位發射α射線導致癌變。此外在香煙中也含有氡及其子體,所以香煙致癌的原因也在于氡。
3.3.3氨
建筑施工中為了加快混凝土的凝固速度和冬季施工防凍,在混凝土中常加入高堿混凝土膨脹劑和含尿素與氨水的混凝土防凍等外加劑,這些外加劑的存在造成墻體會向內釋放氨,此外人造板材加壓成型過程中,使用的含甲醛和尿素成分的粘合劑,人的代謝物也會釋放出氨,走了呼和浩特市幾家燙發店發現都有強烈刺鼻的氨水味,這也是氨的主要來源。氨是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氣體,可通過皮膚和呼吸道中毒。
3.3.4石棉
從陶器到建筑石棉已經使用了幾個世紀,石棉不可燃燒,并且是熱的不良導體。因此,用來生產消防員的救生衣和絕招產品,石棉用于其他產品的生產,比如建筑材料、瀝青、紡織品、涂料、噴氣機部件、防滲漏劑、剎車襯面,等等,與室內污染總是有關的是石棉絕熱材料的使用,石棉絕熱材料可以向空氣中釋放微小的纖維,有的比人體細胞還要小。這些纖維不能被生物降解,被吸入肺部后永遠地留存下來,長期積累導致肺癌的發生。
3.3.5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人們既看不到又聽不著,但確實存在,打開收音機、電視機,空中就有電磁波存在。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很多電子產品、手機,以及家用電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為人類生活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給生活環境造成了電磁輻射污染,電磁波具有一定的生物效應,長期接觸使機體組織溫度上升,從而引起蛋白質變性、酶活性改變、工作效率降低、記憶力減退,長期處于低強度的電磁輻射中樞神經會受到影響,會頭暈、嗜睡、無力、記憶力減退。
3.3.6其他
除上述幾種主要室內空氣污染物之外,不宜微生物、霉菌、塵螨、多環芳香烴、氮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以及一些烴類都是室內大氣污染物均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不良影響。
4.結語
從本次調查分析的結果看,市民的文化程度越高、經濟狀況越好,了解的相關知識就越多,對室內空氣中的浸染物及其來源了解的也比較多,并知道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什么危害。但是,由于室內空氣污染概念新,市民正確認識率并不高,了解相關知識的途徑并不多,為此針對特定對象加強宣傳指導,在控制室內空氣污染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對呼和浩特市市區內污染室內環境污染問題的調查,大部分家庭(70%)對室內空氣污染問題了解不夠,對于污染物的種類及其來源、危害更是不了解,只是一味地追求裝修豪華、舒適的生活,而忽視了室內空氣污染的問題,由此引發的室內污染日趨嚴重。市民對相關知識了解滯后,認識上存在誤區,以及本地區的經濟水平和市民的文化程度成為控制室內污染的制約因素。隨著我國的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技術集約型轉變,以及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室內從業人員的比例將大大上升,人們在室內渡過的時間將會越來越長,受到各種室內污染的幾率將會大大的增加。為此從人們的健康的長遠角度出發實驗室內環境的治理已成為必須高度重視的研究領域。
參考文獻:
[1]吳冰.環境污染治理[M].科學出版社,2004,(4):25.
[2]張金良,郭新彪.居住環境與健康[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2):9-11.
[3]朱天樂,郝吉明.室內環境污染控制[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1-10.
[4]汪群慧,王雨澤,姚杰.環境化學[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出版社,2004:15-17.
[5]時常明,王春霞,金龍珠.21世紀的環境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52-57.
[6]白雪濤.生活環境與健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2):11.
[7]王擷秀.生活環境與健康雜志[J].北京:環境健康雜志,2007:226-228.
[8]鐘格梅.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衛生工程學,2004,3(1):49-50.
[9]袁道光.環境科學技術[J].環境科學技術雜志,2007,2(30):61-64.
[10]李景龍,馬元.環境科學與管理[J].環境科學管理雜志,2007,4,(32):49-52.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我們初中的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非智力方面的,所以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途徑,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使其在競爭中取勝,與其他人同樣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因此,我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什么是探究性學習
探究模式源于美國探究教育專家薩奇曼,“薩奇曼探究模式”的核心就是通過探究活動發展思維與技能。它的理論主要是:①識別問題(課始由教師提出問題);②假設一種可能解決問題的辦法;③收集資料來檢驗假設;④修改以前的假設;⑤重復第3和第4個步驟,直到找到能解釋所有資料的假設為止。這一教學模式試圖模擬科學家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像科學家一樣自己去研究發現,搜集和加工所需要的資料,經歷問題解決的探究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嘗試
學生的學習包括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如果教師能在他們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中都滲透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并付之于實踐,我想就算是學困生,也會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在探究性學習中快樂成長。
(一)善用實驗教學,掌握探究性學習方法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中學生物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真正建立。在實驗中,我對探究性教學模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1.研究目的(發現問題)
我們與周圍的生存環境之間,就像是魚和水的關系,周圍的環境最終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所以,要了解我們周圍有哪些環境被污染與它們的污染程度、它們又是怎樣危害我們的生活、黨和政府對環境保護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尚未得到治理的環境污染問題等等。
2.研究計劃(解決方法)
(1)研究內容:根據老師的指導,我們小組決定研究我們周圍環境的空氣污染問題。
(2)研究步驟:利用雙休日,對城區空氣污染狀況進行調查,并做好記錄。
(3)成員分工:這次調查難度較大,我們小組成員將共同進行調查研究。
(4)成果表達形式:研究報告,研究論文。
(5)完成時間:一個月。
3.研究過程(計劃實施)
(1)實地調查城區空氣的污染狀況。
我們周圍的空氣到底有沒有被污染,污染程度有多大?第一周,我們利用星期天和課外時間,對居民區或村莊、廠區、街、路等,進行了實地考察。
①我們對城區空氣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記錄如下。
地 點
體驗感覺
結 論
從教室到操場
由污濁到新鮮
教室里空氣污濁
從臥室到庭院
由污濁到新鮮
臥室里空氣污濁
從灶房到院子
由污濁到新鮮
灶房里空氣污濁
從公園到居民區
由新鮮到污濁
居民區空氣污濁
從山林到工廠區
由新鮮到污濁
工廠區空氣污濁
從城市到郊區
由污濁到新鮮
城市空氣污濁
②我們對城區工廠排放的廢氣造成的空氣污染進行了調查,記錄如下。
地 點
煙囪數量
煙的顏色
廠礦區空氣狀況
空氣污染程度
危害
水泥廠
20個
濃黑色
水泥粉嗆人
比較嚴重
影響健康
汽車廠
23個
黃黑色
空氣污濁
嚴重
影響健康
酒廠
4個
濃黑色
氣味難聞
嚴重
影響健康
③我們對城區主要街道中通過的車輛排放的廢氣進行了調查,記錄如下。
地 點
一天中通過的車輛
排放廢氣的顏色
氣味
空氣污染程度
危害
城市街道
4000~5000輛
青黑色或黑色
嗆人
比較嚴重
影響健康
公 路
5000~6000輛
青黑色或黑色
嗆人
比較嚴重
影響健康
(2)討論。
我們小組成員對這次調查進行了討論,同時一起閱讀了有關空氣污染方面的資料,使我們加深了對空氣污染的認識。
通過考察,了解到我們周圍的空氣污染程度是相當嚴重的。
從有關空氣污染方面的資料來看,污染大氣的有害物質主要是粉塵、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硫化氫、一氧化碳及鉛、水銀等等,這些污染物主要是工廠生產、生活爐灶和采暖鍋爐、各種交通工具等排放出來的有毒物體,這是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有毒氣體總量高達6億多噸,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氫等都是對人有害的氣體。在燃燒煤、石油時都會產生二氧化硫,如果氧氣不足,還會產生―氧化碳,而硫化氫則是由工廠直接排出的。
經過討論,我們認識到了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并針對空氣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建議。
(3)治理空氣污染的建議。
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工廠生產、生活爐灶和采暖鍋爐、各種交通工具等排放的有毒物體,鉛、水銀主要由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產生的。因此,要保護大氣不受污染,使空氣清潔新鮮,我們必須大量植樹造林,以凈化空氣。建議有關部門,把有毒氣體凈化到對人體無害的程度再排放到空氣中去。
4.自我評價
我們小組的這次調查研究是最臟、最苦的一次,但我們不怕臟、不怕累,敢于去訪問環衛部門的負責人,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這給了我們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我們感到,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群眾,才能得到詳實可靠的資料,這樣的調查研究才具有實際意義。
本次實驗調查,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完成了課本上沒有的實驗,從實驗中獲得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不僅提高了他們對實驗探究的濃厚興趣,也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二)巧借課外活動,運用探究性學習方法
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各不相同,但二者有密切聯系,相輔相成。開展課外活動必須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要充分利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思想和科學的探究方法進行課外活動。課外活動使學生的相關知識、技能、思想和科學的探究方法得到進一步發展,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的知識起鞏固和加深的作用。
如學習種子植物、孢子植物時,學生對豐富多彩的植物無法一一分清,我鼓勵他們去查閱資料,到大自然中觀察各種植物。為了使活動順利開展,我將學生分為5個組,分別研究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學生們非常認真,做了充分準備,到展示交流時,有的拿植物圖片,有的拿植物標本到現場,展示了他們研究的成果。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生物是活生生的,真正認識到植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探究性教學實踐,我所帶的班級,學生在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方面已經有了初步的改善,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有了較大的改觀,學習成績也較其他班級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感到學生在成長、在進步,同時也覺得自己需要充電。教師不但要精通專業知識,還要了解相關的學習方法與技能,要有一定的社會實踐和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連寧等.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2]胡興宏.關于學校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構想.上海教育科研,2000(1).
知識目標:
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并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查閱搜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與建議
初中生在學習化學之前,對空氣和氧氣已有較為豐富的常識。這些是他們以前積累的知識,但從化學學習的角度來看,就顯得零碎、不夠深入。課前應了解學生有關的具體知識情況,以便從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
課的開始,建議除檢查學生對緒言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之外,還應檢查他們掌握的有關空氣常識的情況,以針對性的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演示實驗時,不僅要使學生學習實驗操作步驟和操作技術,還要指導鍛煉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并把它推廣到其它實驗。即把驗證性的實驗改成探究性的實驗。先不把結果告訴學生,而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然后通過設計實驗來研究此問題,并逐漸的解開疑點,找出答案。
在通過實驗推斷空氣組成成分的基礎上,對于200年來,人類對空氣認識的歷史過程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當時的科學家是怎樣進行科這研究的,應介紹他們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間的微小差異而做出判斷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作風。使學生受到對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同時也應敘述一下,從那時起,科學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學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過講述空氣對人類的危害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介紹了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教師應該有意齊全的積累一些有關大氣污染事件的報道資料,尤其應對當地的環境污染情況作些調節器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有關大氣污染的防治可作為課外討論專題。
在講述過程中,也應介紹大氣的自凈作用。啟發學生在各自的崗位承擔起環保的義務。
對稀有氣體,通過簡史介紹,啟發學生科學研究新領域總是在不斷發展,科學思維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學習中適當發展求異思維,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產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時,可以演示稀有氣體在放電管中的放電現象,以增另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本節課后,可介紹幾種元素符號,以分散元素一節的教學難點。
關于空氣成分的教學:
在知道空氣是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它氣體雜質組成的后,在本節中需注意,關于氧氣,將在下一節學習,氮氣將到高二學習,二氧化碳在本冊第五章學習,本節不做深入學習。
關于稀有氣體,要指出過去,人們認為這些氣體不和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曾叫它們“惰性氣體”,但科技的發展,例這種“惰性”也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有些稀有氣體也能和某些物質發生化學變化。聯系它的化學不活動性,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
關于污染的形成,介紹一般來說,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整個大氣本身有自凈作用,但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雜質超過了大氣的自凈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學設計示例
目的: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
2.使學生認識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使學生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
4.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查閱搜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和才干的機會。
重點:增強環保意識。
課時:1課時
準備:
1.搜集資料
在本課前2~3周動員學生多方面搜集有關空氣的素材,包括課外讀物、科普書籍、雜志、報紙、照片、錄像、漫畫、實物等。例如:
課外讀物:環境知識讀本、關于空氣的知識、大氣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風景地的藍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氣、學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廠煙囪冒煙
雜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層空洞、水災等照片
漫畫:大氣污染的嚴重后果
剪報:某一期的《大氣質量周報》或《大氣質量日報》、大氣污染報道等
錄像:空氣、酸雨、保護臭氧層、溫室效應
2.課外預習和調查
結合搜集的素材,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為在課堂上介紹有關知識做準備。
3.課前活動(見學生頁)
(1)[觀察]煙氣觀測活動。
(2)[小實驗]哪兒的塵土多?
(3)[調查活動]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系。
4.布置教學環境組織學生編寫環境墻報、圖片、漫畫、小論文等,布置教室。
教學過程:
1.引言
教師用簡明的語言說明本節課的意義及教學活動的方法。
2.觀看錄像《空氣》
3.課堂展示
學生按自選專題,根據課前的準備發言、討論(一人中心發言,其他人補充)。
4.討論(選擇以下部分題目討論)
你愿意在樹林里還是愿意在室內活動?
吸煙會不會污染空氣?
焚燒樹葉、莊稼秸稈會不會污染空氣?
有哪些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家庭最主要的空氣污染來自哪些活動?
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有什么好處?
新裝修的居室有沒有刺激性氣味?
你能為保護空氣質量做哪些事?
5.專題討論“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6.課堂小結教師對學生發言及討論作必要的補充,鼓勵、表揚學生認真自學,積極探索,獨立思考、勤于實踐態度和方法。實驗的結果和結論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統一的結論,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及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7.布置作業指導舉辦關于大氣的環境??⒀葜v比賽,組織野外活動、參觀等。
學生活動1:
煙氣觀測活動
在你居住地或學校附近有沒有高大的煙囪?這些煙囪每天冒煙嗎?冒幾次?什么時間冒?冒出什么顏色的煙?是鍋爐房的煙囪還是工廠的煙囪?如果是工廠的煙囪,這個工廠生產什么產品?記錄煙囪冒煙的時間,煙的顏色等。如果能把煙囪冒煙的景象拍攝下來,則更能說明問題。
高大煙囪排煙的地點、時間、顏色、煙塵的濃度、所屬工廠等記錄在表1中。
表1:煙氣觀測記錄表
姓名
指導教師
學校
觀測時間
觀測地點
煙囪地點
所屬工廠
排煙時間顏色濃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結果分析和建議
學生活動2:
哪兒的塵土多?
把十塊瓷磚(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紙板上貼上透明膠帶代替)的光亮面朝上分別放在十個不同地點,如居室、教室內、教室外的窗臺上、操場上、樹林里、公路邊等。兩三天后,用手指分別抹它們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塵土一樣多嗎?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2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表2:塵土觀察記錄表
姓名
指導教師
學校
班級
觀測季節
編號
地點
放置時間
兩天后
四天后
灰塵多少的順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結
果
分
析
和
建
議
學生活動3:
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系
在一個十字路口統計每天機動車的流量(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觀察記錄以下問題:什么時間車最多?哪類車最多?車的排氣管有沒有冒出黑煙?這時的空氣有沒有氣味?夜間車輛少時空氣有沒有氣味?記錄統計情況。
表3:交通流量記錄表
姓名
指導教師
學校
班級
觀測時間
觀測地點
每分鐘通過數量統計
繪制十字路口草圖,標明車流方向及觀察點位置
時間
行人
自行車
臥車
卡車
:
:
:
:
:
:
:
冒黑煙車種
空氣質量
結果
分析
和
建議
學生活動4:
空氣污染的原因
活動步驟:
1.下表列出了造成空氣污染的一些原因,你認為還有哪些原因,寫在表中。
2.把下表剪開。
3.把剪開的紙條貼在菱形格中。把你認為重要的原因放在上邊,相對次要的原因放在下邊。
4.公布你的結果。
5.對全班結果進行統計,哪種是最主要原因?
汽車尾氣
吸煙
燃燒含硫煤
焚燒樹枝、樹葉
冶煉廠排放廢氣
裝修材料釋放氣體
炒菜、做飯
焚燒廢舊塑料
天然氣燃燒
食物腐爛
使用噴發膠類
學生活動5:
1.大氣污染與防治
2.“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
3.臭氧層受損
4.酸雨
一p關于教材目錄的變化
教材在目錄中將“第三章 維持生命之氣――氧氣”的“3.4物質構成的表示式”改為“物質組成的表示式”。這樣一來教材中第87頁的小標題“怎樣用式子表示物質的構成”,也相應的改為“怎樣用式子表示物質的組成”。這段內容第四十八次印刷的教材先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表示式說起,引出“分子式”的概念;然后再談及由原子或離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其中并不存在分子,故不用分子式,而用化學式表示這類物質,從而引出化學式的概念。而第五十三次印刷的教材,從宏觀角度談起,所有物質都是由一定的元素組成的。直接引出:國際上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作化學式。然后點撥: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又叫分子式,為簡便起見,我們在課本上都統一稱作化學式,不再使用分子式的叫法。這樣編排邏輯嚴密而簡明,學生不易混淆,容易理解接受。
另外,教材目錄“學生實驗活動記錄和報告(專題)……153”改為“學生實驗活動記錄和報告”。
實驗一 化學實驗簡單的基本操作 …………………………………………………153
實驗二 氧氣實驗室制取p性質與物質燃燒的條件………………………………155
實驗三 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與性質…………………………………………157
這樣改變師生不但便于查閱教材,而且掀開教材目錄就很清楚明了地知道上冊化學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哪些重要的實驗。
二p關于教材“長話短說”的變化
1.教材第18頁“長話短說”中增加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概念的內容。這樣能對“1.3物質的變化”一節知識內容進行全面的概括性歸納總結。
2.教材第41頁“長話短說”中增加了“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薄T谶@里分子的本質概念引得自然,學生容易理解,為今后學習化學知識p解決化學問題奠定基礎。
3.教材第70頁“長話短說”和78頁“長話短說”分別增加了“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表示形式:A+BAB和ABA+B。這樣增加表示形式,便于學生理解,很容易從形式上來區分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兩種基本反應類型。
三p關于知識視窗的變化
1.教材第37頁“知識視窗”中的標題“空氣污染指數怎樣讀”改為“空氣污染指數”。這樣一來在原來內容的基礎之上,增加了懸浮顆粒物――PM2.5污染的問題。介紹了PM2.5顆粒的主要來源及嚴重的危害。增加這一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引起高度重視,認識到防治空氣污染是保護人類生存p保障社會發展的全球性大事,從而對學生滲透環保意識,樹立環保觀念,對防止空氣污染起積極作用。
2.教材第75頁“知識視窗”關于汽車尾氣的轉化中有毒氣體CO pNO和無毒氣體CO2pN2都標注了中文名稱。這樣標注的目的是學生在未學習化學式之前若不標注物質的中文名稱,學生很難知道符號所表示的物質。
3.教材第83頁增加了標題為“幾種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的知識視窗。這樣不僅與教材第84頁調查活動的內容緊密結合p自然銜接;而且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滅火器有“泡沫滅火器p二氧化碳滅火器p干粉滅火器”三種類型以及它們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知道了有關滅火器材。
4.教材第85頁“知識視窗”通過列表增加了面粉p煤粉p氫氣p天然氣p石油氣p一氧化碳六種常見易燃物的爆炸極限。這樣增強了學生的了解與認識,防止在日常生產p使用和貯存時發生爆炸,造成人員傷亡p財產損失。
5.教材第131頁“知識視窗”中圖5~6石墨p金剛石p富勒烯p碳納米管p石墨烯的結構圖擴大后分別在各物質結構圖旁標注字母ApBpCpDpE,這樣結構圖中的字母與圖下面物質名稱標注的字母一一對應,指示明確,便于閱讀。
四、關于教材正文的主要變化
1.教材第33頁中上部增加了“圖2~5 氮氣的特性和用途”。通過增加插圖能培養學生物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學科思維方法。
2.教材第37頁上部原有這樣一段話:空氣污染的危害很多,如損害人體健康,影響植物生長,損壞地面設施,破壞文物古跡,產生“溫室效應”,導致地球的生態平衡失調等。2013版將“產生‘溫室效應’”刪去,細細揣摩分析這樣做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無毒不屬于空氣污染物,故“產生‘溫室效應’”不屬于空氣污染的危害。由二氧化碳導致的“溫室效應”,能影響環境,導致氣候有異常變化。說“溫室效應”屬于空氣污染危害實有不妥。
3.教材第41頁在“長話短說”的內容下方增加了“圖2~12分子聚集構成物質”。增加此插圖對“長話短說”中“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不同的分子一定會構成各不相同的物質?!边@兩句話進行補充說明,能直觀地看出不同的物質分子構成不同。
4.第四十八次印刷的教材第46頁用我國晉朝的煉丹家葛洪在他所著的《抱樸子》中,有關于丹砂變化的記述:“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這兩個化學變化的微觀解釋過程分析歸納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微粒。原子構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構成某些物質以及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而第五十三次印刷的教材第46頁用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氣的化學變化;同時結合氧化汞分解示意圖來直觀地分析歸納: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微粒。原子構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構成某些物質以及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這樣編排將抽象的微觀世界直觀化,學生容易理解接受。
5.教材在第70頁“討論與交流”的內容之后增加了一段文字,引出“氧化反應”和“緩慢氧化”的概念。這樣便于理解本頁教材下面“長話短說”中“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夠跟許多物質發生氧化反應”這句話。同時也為建立本章第三節“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中所涉及的“燃燒”和“自燃”的概念奠定知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