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52: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如何發展林業經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林業;育苗技術;經濟管理
1林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
1.1保證林業生產的穩定性
在全面考慮苗木正常生長的周期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保證苗木生產的正常周期及穩定,強化營林、育林等相關工作。
1.2提升林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林業發展與林業單位的指導管理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只有不斷強化林業單位的經營管理水平,保證資金得到高效的利用,才能確保林業的發展,最終實現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1.3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推動林業產業的發展
林業單位在管理過程中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有效促進林業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實現林業經濟發展的保障。
2林業經濟管理的現狀
2.1思想觀念落后
由于很多的林業工作人員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不具備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所以,其思想觀念落后是一個普遍性問題。落后的管理理念導致了行業發展的滯后。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致使人們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更為狂熱,人們的思想理念不夠先進,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一些更為重要的東西,這對于林業的持續發展是非常有害的。
2.2技術落后
林業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林業育苗技術管理工作,然而目前林業育苗技術普遍低下,技術的落后導致了林業育苗行業的整體水平不高。在對林業育苗技術進行管理方案制定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持,管理方案也就缺乏了相應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2.3不合理的開發森林資源
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人們對于各種資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尤其對森林的索取更是不斷加大。森林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會涉及森林資源,導致人們對其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出現了森林資源遭受過度利用的問題。森林中苗木的生長是需要一定周期的,而目前人們苗木生產的速度趕不上人們對其利用的速度,這就造成了森林資源被破壞嚴重的現狀,并且這種現狀有繼續惡化的趨勢。
2.4林業產業化的水平不高
目前我國的林業發展整體狀況是許多地區都沒有一個健全的生產系統,還在使用傳統的分散經營的模式。整體的、系統的、完善的經營體系以及完備的產業鏈是目前林業發展所欠缺的。一些林業單位的管理機構還不成熟,沒有對林業產業化起到有效的推進作用。
3加強林業管理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3.1先進的管理理念
管理行為直接受到管理理念的影響。只有樹立先進的管理理念,認識到林業育苗管理理念對于林業發展的深遠意義,才能真正提高林業育苗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的效率。在林業育苗技術管理上,要制定科學、完善的管理方案,嚴密規劃和監督育苗行業的整體發展狀況,有效實施林業育苗方案,使方案的預期效果最大化。先進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提高各層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使其不斷提升自身要求,不斷學習、充電,增強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1]?,F代林業的發展對于資金投入、科學技術、機械設備等的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加快林業發展的速度,需要相關的行業建設者投入大量的資金,不斷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先進的機械設備,緊跟時代的步伐,利用電子信息進行操控與管理,全面提升林業管理的水平。首先要選出一批優秀的管理者以及育苗工作人員到國外去接受先進技術與經驗的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成功經驗;其次要聘用專業的技術人員,在國內組織開展學習培訓活動,全面提高我國林業育苗工作的專業水平;最后要充分認識到林業的發展不僅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具有保護生態環境以及提升社會效益的作用,政府及相關行業都應該為林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與幫助。
3.2改革完善林業產業結構與生產模式
林業管理的內容之一就是對其產業結構進行管理,林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對于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與林業整體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優化產業結構,促使其不斷完善與升級,有利于林業資源優勢向科技資源優勢的轉變。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以及經濟上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快林業經濟向森林經濟的轉變的步伐。我國的林業發展表現出一種不均衡的狀態,在產業結構上也具有多種不同的形態,所以,我們要在不斷改革完善其產業結構的同時還要把握好其經濟發展的方向。在保證林業生產循環的前提下,建立節約型生產模式,使林業生產用地以及其他相關的資源都能被更加科學、合理、高效的使用,合理的配置與林業生產有關的資源,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以及產業結構,促進林業產業的持續、和諧發展[2]。
3.3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
利用一些森林生產基地作為試點,提供出更多的可以被供參考的發展方式。此外,拓寬資金輸入的方式,加強金融方面的幫助與支持。通過政府的財政補貼以及籌集資金等方式來加強林業經濟的管理。利用多樣化的參與方式,鼓勵全社會都參與到林業產業的發展之中,創建科學合理的林業投資機制,不斷提高林業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對林業經濟的管理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
3.4利用科學技術改革創新促進林業發展
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夠促進林業的發展。落后生產方式,不僅無法提升經濟效益,還將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嚴重的破壞。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提高林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這也是促進林業經濟的關鍵。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還要不斷改革優化生產模式以及經營策略。
3.5促進生態產業的發展
人們對林業資源的大量需求及不計后果的開發,使現階段的林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其中,森林資源的缺乏為林業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單純的依靠市場的力量來調節人口增長與資源之間的矛盾是很難實現的。雖然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管理調控政策,但是自然資源是有限的,而人口的數量還在不斷的上漲。即便是我國擁有的地理面積廣大,資源總數不少,但人均資源占有率還是非常低的,在開發利用資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3]。因此,我們必須要建設發展生態產業。
參考文獻:
[1]陸國臣.加強林業經濟管理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J].農林科研,2013(12):248.
[2]李民.當前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J].農業與技術,2014(11):90.
關鍵詞:林業經濟;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投入要素;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對于如何推動林業經濟的發展,在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中,促進林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其研究主線,通過實證分析等方法證明科技進步、要素投入和林業制度等因素的變化對林業經濟的發展有著影響。其中,近年來林業產權制度正不斷變革逐步完善,集體林改為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一輪動力。高嵐,張自強(2012)以廣東省為例驗證了林業產權管制的放松是廣東省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且林業產權制度仍有放松和完善的空間。馮達,鄭云玉等(2010)通過統計分析和計量模型研究證實了各投入要素對林業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此外還有部分投入要素轉化為了生態資產,未計入林業經濟效益。崔海興,溫鐵軍等(2009)通過研究我國林業發展的各個階段,認為林業政策的引導對林業建設作用重大。魏遠竹,任恒祺(2000)認為勞動力要素是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勞動力配置不合理等原因導致勞動生產率低下??追脖螅挝拿罚?013)利用我國各省市的林業市場化指數研究得出除勞動力要素外,其他投入要素都對林業經濟的發展起著正向作用,同時指出政府應減少對林業經濟活動的過分干預。劉璨,張永亮等(2015)在研究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現狀的過程中發現,林業制度改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后續制度不完善、林地細碎化、勞動力缺乏等原因阻礙了林業規?;洜I的發展。縱觀這些研究成果,國內學者對林業經濟投入和產出的研究大多將勞動力、資本、技術、土地等投入要素與制度原因區別開來,研究上述因素對發展林業經濟起著積極推動的作用或者是效率不理想的影響。但是,林業產權制度的變革不單單直接影響林業經濟產出,在一定程度上對勞動力、資本、技術、土地等投入要素的變化也有著或大或小的影響。介于如上考慮,筆者將生產投入要素與林業產權結合在一起,旨在研究二者共同作用下對內蒙古林業經濟產出的影響。
1理論模型概述
1.1理論基礎概述資源通過市場方式和計劃方式兩種方式同時作用才能達到最優配置。自然與環境經濟學理論認為市場會因為種種原因出現失靈,在林業市場也是如此。首先,林業具有顯著的外部效應,而人又存在機會主義傾向,私人效益和社會效益失衡,使整體效益不能實現帕累托最優。同時林業市場尚不完善,屬于不完全市場。生態經濟學認為林業生態環境相對穩定的資源供給不能滿足經濟無限發展的需求。以上均需要諸如產權管制等制度進行調節和平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推動林業經濟發展、如何推動林業產出的增長仍然是一個需要我們長期研究的課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產權不斷變革,逐步放松。并于2008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逐步開展林業確權,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依法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通過家庭承包方式落實到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確立農民作為林地承包經營權人的主體地位。1.2理論模型設定林業經濟的增長實質上是林業要素投入基礎上產出的增長。但是,由于林業具有明顯的外部性,既是經濟產業又是公益事業,因此林業經濟與國家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密切相關。本文從新古典增長理論出發,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基礎上建立內蘊線性模型(雙Ln)。模型中具體引入的被解釋變量是林業總產出,解釋變量是年末從業人數、造林面積和林業投資額。為了檢驗我國林業經濟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聯性,筆者利用計量經濟學原理作為研究方法,采用內蘊線性模型(雙Ln)及OLS的估計方法進行分析。之后根據所得數據針對各種問題對模型進行調整。本文所有的實證分析使用的都是Stata12.0軟件的運行結果LnOPt=β0+β1LnInt+β2LnArt+β3LnEPt+μt(1)之后,筆者在初步模型的基礎上以2009年為界引入虛擬變量,因為沒有證據表明虛擬變量具體對哪一個變量產生影響,因此,建立如下模型(2):LnOPt=β0+β1LnInt+β2LnArt+β3LnEPt+β4SytLnInt+βtSytLnArt+β6SytLnEPt+β7Syt+μt(2)其中,t代表時間;Op代表林業總產值;Ep代表年末從業人數;Ar代表造林面積;In代表林業投資額;Sy代表虛擬變量;SyLnIn代表虛擬變量與林業投資額取對數后的交叉項;SyLnAr代表虛擬變量與造林面積取對數后的的交叉項;SyLnEp代表虛擬變量與年末從業人數取對數后的交叉項;待估計參數β0代表技術水平,β1、β2、β3、β4、β5、β6、β7分別代表各投入要素的產出彈性;μ代表隨機誤差項。
2變量選取與實證分析
本文以內蒙古林業經濟發展為例,選取1995~2014年內蒙古林業經濟投入產出的相關數據,數據均摘自全國林業統計年鑒。此外對于將虛擬變量設定為以2008年為界的原因之一是內蒙古于2009年開始在范圍內全面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原因之二是通過分析內蒙古1995年~2014年林業總產值趨勢發現,自2008年開始內蒙古林業總產值呈上升趨勢從回歸結果看,模型整體的擬合優度為0.93,說明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各變量的P值接近0,說明變量顯著水平較高。其中,林業投資額、虛擬變量每增加1%個單位都會提高林業總產值的水平,造林面積每增加1%個單位都會降低林業總產值的水平。此外模型還剔除了虛擬變量與各投入要素的交叉項和勞動力投入變量。結合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勞動生產率低、林業規模化經營受阻、對林業的投資部分轉化為生態資產、后續制度保障不完善等原因。
3政策建議
3.1加大對林業經濟的投資力度從政府角度出發,深入開展和落實生態林業建設的方針政策,加大對林業建設的資金和制度保障,同時建設社會資金注入林業發展的通道,為切實做到金山銀山和青山綠水兩手抓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因為林業資源及其生產活動具有極為普遍的外部性,上述政府支持對生態林業的建設尤為重要。從社會角度來看,林業生產活動在政策支持下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各社會主體應抓住發展機遇,積極開拓林業投融資渠道,使得各項資源能夠在林業建設中實現合理配置。更重要的是在制度保障下發展林權貸款與擔保體系,同時大力發展林業保險,使林業發展與金融支持相輔相成,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當然,積極引入國外資金和技術也是發展林業經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個人角度出發,培養農戶的林業經濟意識和積極性,聚集每個人的力量發展林業市場及其民間投資。在互聯網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互聯網+的模式已滲入到各行各業中,林業經濟也不應該例外。3.2深入開展林權改革,完善林業確權制度林業確權制度雖在早年間就已經開始實施,但是尚未覆蓋到家家戶戶,完善林業確權制度仍然任重道遠。在中央和地方的既定方針指導下,堅持做到在實踐中檢驗主體改革和配套改革中的問題和不足,并根據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和措施,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3.3加強林業領域的科研投入科技從古至今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生產力,發展林業也離不開技術支持。農林院校和林業科研機構是提高林業生產技術的重要組織,加大對該類機構的資金支持力度就成為了提高林業生產技術的不二選擇。同時注重對科研成果的保護,使得林業科研成果能夠源源不斷地涌入社會生產力建設的齒輪中。在這些過程中當然也離不開林業科技工作站和推廣站等林業經營管理機構的協調和管理。
4結束語
本文基于對林業總產出以及林業確權制度的認識,回顧了國內學者關于林業經濟投入和產出的研究方向和結論。之后文章通過對內蒙古1995年~2014年20年包括林業總產值、年末從業人數、造林面積、林業投資額等指標及其引入虛擬變量后進行了回歸分析?;貧w結果剔除了有關林業投資的變量,而從業人數、造林面積和制度變量則對林業總產值有著消極的降低作用。最后針對如何提高林業經濟發展水平,提出了4點建議,包括加大對林業經濟的投資力度、深入開展林權改革,完善林業確權制度和加強林業領域的科研投入和提高,旨在克服勞動生產率低、制度不完善等造成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崔海興,溫鐵軍,鄭風田,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建設政策演變探析[J].林業經濟,2009,(2):38~43.
[2]馮達,鄭云玉,溫亞利.要素投入對林業經濟增長的效應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0,(3):1~7.
[3]高嵐,張自強.產權管制、要素投入與林業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1):77~85.
[4]孔凡斌,廖文梅.中國林業市場化進程的林業經濟增長效應[J].中國農村經濟,2013,(9):87~96.
[5]劉璨,張永亮,劉浩.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現狀、問題及對策[J].林業經濟,2015,(4):3~11.
關鍵詞:林業經濟;發展形式;措施
1林業經濟發展形式的含義
從經濟學的角度講,經濟發展形式指的是某一時期內的經濟發展計劃及各生產要素如何實現運行、增長的具體策略,經濟發展形式的內容主要有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式、發展步驟、發展重點、發展總目標等幾方面。本文研究的林業經濟發展形式,主要指的是充分依賴當地的自然資源,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氣候、地理條件以及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林產品具體的生產技術與生產工藝,當地的林業職能部門負責擬定林業發展的具體規劃,主要包括林業經濟的發展模式、發展目標、發展重點以及具體的實施步驟等內容。在制定黑龍江林業經濟的發展形式以及具體內容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深入考察林業資源的具體數量,了解當地林業的發展狀況;第二,綜合考慮林業資源的具體生長狀況、生長周期,依據這些對林業資源進行分類,在制定發展模式時,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第三,綜合考慮當地的林業發展實情,有針對性地確定林業發展模式的重點。
2黑龍江林業經濟發展適宜形式
2.1產業發展組織形式要積極創新
積極利用農業金融相關政策以及相關的惠農政策,扶持林業企業,工作的重點是進行供銷社改革,積極發揮供銷社在林業生產、經營、服務、銷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發放林業補助、安排貼息項目等形式,主要扶持林業龍頭企業以及合作社,建議使用“公司(合作組織)+基地+林農”的基本模式,大力培育森林、林下經濟等產業,例如仿野生中草藥的種植、加工業,合作社或是龍頭企業負責組織林副產品的加工生產、擬定林副產品的質量標準、創建林副產品的品牌以及做好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為林農提供種植和養殖產品種類的參考,如何種養以及銷售林副產品等這些關鍵環節,徹底改變盲目經營的現狀,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經營,切實提升林業實際效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2.2重視林業機械互助組織的創建
黑龍江各地經濟狀況各不相同,在某些地區,機械缺乏現象十分嚴重,在這些區域林業產業發展的重點應該放在提高林業機械化水平上。針對這一方面,黑龍江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積極建立林業機械互助組織,這一組織不僅可以為內部成員提供優質服務,還能向社會輸送優質服務。該組織可以優先享受農機補貼、油價補貼等惠民政策,從政策上向林業機械互助組織傾斜。林業機械互助組織建立后可以依托國有林場、種植大戶,切實解決林業機械購入成本高、使用頻率低、易損壞等實際問題,并提高林業機械的使用效能和范圍。此外,還可以成立與林業生產相關的勞務公司,可以解決在林業產業生產中遇到的專業化水平不高、用工難等實際問題,盡可能地降低林業產業的生產總成本,提升林業產業的實際效益,從技術層面推動林業產業新模式的發展。
2.3林業服務方式要持續優化,實現林業發展的多樣化
2.3.1深入改革、勇于創新森林資源的采伐管理制度
進一步簡化采伐許可證辦理、指標安排等流程,切實做好木材運輸監管工作,改變木材運輸證辦理流程,在鄉鎮林業工作站實現“一站式”服務方式,為林農提供種苗咨詢、林業發展規劃、產品價格等信息,為林農代辦與林業相關的各類證件。
2.3.2結合每個林區的森林資源狀況,規劃林副產品加工專業園區
吸引林業龍頭企業入住,并從各個方面扶持企業發展,提升林副產品檔次,增加林副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健全完善林業職能部門的協調聯動制度,將產品運輸儲藏、初加工用地視為林地或林業輔助生產用地,并對其進行規范化監管,提升林副產品的就近加工效率以及產品附加值。
2.3.3進一步健全林業法治建設工作
森林公安要嚴厲打擊放火燒林、霸占領地等惡性犯罪現象,在林業資源的防火、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上,要在基層成立相關的管護組織,積極創新管護制度,夯實工作基礎。同時,要積極落實森林保險工作,協助解決護林、造林資金不足等問題。
1.林業經濟管理學科面臨的問題
1.1理論體系建設滯后
當前,學科邊界更加模糊,涵蓋了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與林業相關的大多數命題。林業經濟管理學科作為“交叉學科”的特點更為鮮明。不僅如此,針對宏觀和政策層面問題的關注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于相關的理論和方法的要求也更高。具體而言,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主導下,建立在新古典經濟學理論框架上的林業經濟模型存在嚴重缺陷,而需綜合運用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等相關經濟理論對理論體系進行重構。相對于學科領域中的林業經濟實踐,學科體系理論體系構建工作存在滯后,導致相關研究工作開展和人才培養缺乏系統的理論作為支撐。
1.2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不緊密
當前,受到理論界關注的林業經濟熱點問題主要集中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業碳匯等方面,相關研究成果較多。但是,就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而言。多數研究忽視了改革的目的與本質,從而忽略了改革對集體林經營方式和效率的影響等關鍵命題,使得研究成果難以成為政策優化和決策選擇的科學依據。
1.3人才培養工作與實踐脫節
事實表明,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同學對專業認同度低,不愿意在學科領域中進行就業。如果學不致用,導致學科建設耗費的人力和財力等資源配置低效,也使得學科長期發展缺乏持續動力。上述問題的存在表明現行的教學等人才培養工作與實踐存在脫節。在林業實踐中,學科畢業生所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綜合能力與以往可能發生了較大變化,從而要求教學活動應與時俱進。諸如,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當前林業實踐中較為活躍的一項經濟活動,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不僅應需要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更需要通過參與林業實踐來固化理論學習的成果。
2.林業經濟管理學科面臨的機遇
2.1森林資源多種效益共同實現的發展機遇
森林資源既是經濟資源,又是生態資源,在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中具有雙重功能,決定了林業在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地位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根據《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規定,我國森林經營將延續分類經營模式,將森林繼續按用途分為公益林和商品林兩大體系。就此,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比重應如何設定,商品林經營收益如何分配,公益林管理權、責、利如何對應,都為學科的發展拓展了空間。
2.2森林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創造的發展機遇森林資源經營理論與模式是林業經濟學
發展早期就關注的問題,也是研究和積累最多的領域,但森林資源經營具有較大的動態發展性,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環境條件的變化,社會經濟發展對林業的需求變化,在限定資源及生態環境下經營理論及模式都應作出適當調整。我國森林資源相對貧乏,單位森林質量不高。森林面積的增加而言,需在明確土地邊際替代率的基礎上,理順現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間的經濟關系。就森林蓄積量的增加而言,則需在明確不同經營模式效率的基礎上,需求最佳的森林資源經營模式。
2.3森林資源權屬結構優化創造的發展機遇森林資源等是林業經濟研究的基本范疇。
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森林資源價值屬性、產權結構、產權制度安排以及基于產權的生產組織和經濟活動資源配置是林業經濟重要基礎理論。我國林業經濟改革與發展涉及越來越多資源產權制度層面的問題。有待學科進一步加強相關理論研究,以更好的服務于國家林業改革需要。在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過程中,集體林地、林木權屬得到了進一步清晰。與此同時,森林經營主體數量快速增加,而單位主體生產經營規??焖傧陆?,與林業生產經營活動需要的規模經濟不相符。不僅如此,此次改革后,集體林資源經營產生的經濟收益是否增長,經濟收益的分配是否更為合理,尚缺乏具有說服力的理論解釋,也為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契機。
2.4林業行業弱質性創造的發展機遇
由于林業兼具產業和公益雙重屬性,林業經濟發展受非市場因素影響和制約較多,導致林業經濟活動具有特殊性。此外,林業還具有生產的長周期性,效益及收益實現的多樣性,自然力與經濟力共同起作用,外部性普遍存在,林木資源多元所有制結構,森林資源既是生產經營對象又是林業基本生產資料等特點,使得林業行業具有弱質性。在林業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林業投入、要素配置、生產者經營行為、產品價格、不同類型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與需求均衡、貿易及貿易壁壘,以及林業經濟宏觀發展政策有別于其他行業。
3.加強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建設的對策建議
3.1加強教學和人才培養。根據實踐需要以培養研究生為主,本科人才培養主要為研究生培養奠定基礎,對人才培養目標、方案和模式重新進行確定。在課程體系構建上,應更加注重經濟學及方法性知識的傳授,并注重學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養。
3.2加強理論研究方面。注重將現代經濟學、管理學與政策等學科的理論與林業進行關聯和結合,構建起以林業經濟學為基礎,林業管理學、林業政策學、森林資源經濟學、林區社會學、林業區域經濟學、森林生態經濟學等為分支的學科理論體系,并積極引入和導入經濟學方法在林業經濟理論研究中的應用性研究案例,為今后理論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
3.3加強實證研究方面。結合國家現代林業發展的前沿和熱點問題開展研究,并注意研究的持續性和系統性,與此同時,可根據不同院校的優勢和地域特點,形成各有特色和整體協調的格局。
3.4加強隊伍建設。增加經濟學類人才引入,并加強現有人才的培養。尤其是注重現有學科人才的科研和教學能力的培養,以產生一些在國家和國際層面有影響力的林業經濟學家。
3.5加強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國內層面,應加強與農業經濟及生態環境領域等相關學科的交流,尋求跨學科的科研合作。在國際層面,應加強導入國際林業經濟前沿理論知識,并與國外同領域學者開展學術交流,提高國內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林業 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國情
近年來,我國林業發展逐漸走上了新的發展方向,但是,因為我國地理幅員遼闊,地區經濟發展不太平衡,林區分布不均勻,森林多在經濟上最為貧困的山區,所以,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不少人鋌而走險,對林業的破壞性掠奪式的采伐也經常發生。先天不足與后天的不良發展,造成了我國森林資源總量嚴重不足、森林質量下降、低產量、低效益的狀態。林業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森林資源,森林資源的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必然影響林業經濟的發展。
二、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溯源
可持續發展是為了界定人類在締造一個健康和富生機的環境上所享有的權利,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到目前為止,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到全世界很多國家的各個發展領域,我國也把可持續發展定為國家發展的核心理念,林業作為重要的基礎性產業,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在內,都一直在研討和制定林業可持續經營發展標準的指標體系,我國的林業專家通過結合自己本國國情和深入研究,提出了標準和六十六項指標。
三、如何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工程,根據本人在林業基層的多年工作經驗以及結合最新林業發展理論知識,我認為,要踐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發揮科技的引領作用,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的助推力就是科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用在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是最有利的佐證。所以,我們應該結合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大局,深入實施科技興林戰略,大力支持扶持基層林業工作人員進行林業科技創新、更新,并與上級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體系,真真切切的把科學技術接到林業的“地氣”中。
(二)更新觀念,優化林業經濟結構,加快林業經濟轉型
傳統的林業發展囿于其單一發展的牢籠不得而出,在林業的經濟、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越來越顯現出其先天不足的局限性。在經濟領域方面,單一經濟側重于森林開采和木材的運輸與生產,還停留在最低級的資源使用鏈條上。隨著森林資源的大范圍開采而暴露出來的森林資源危機,會將林業的整體經濟推向覆滅的邊緣;在社會領域方面,由于單一的林業經濟發展,造成了林區林農經濟利益的捉襟見肘與基礎設施每況愈下的窘境,林區林農的經濟收入就醫、子女入學等社會保障體系嚴重滯后,造成了一直生活需要向國家伸手要錢的局面;在生態上,傳統的林業發展因為粗放式的開采與利用,更是與可持續發展背道而馳,完全破壞了森林資源的平衡鏈條,造成了人類與環境的沖突加劇。
所以,只有更新觀念,優化林業經濟結構,加快林業經濟轉型,才是我國林業發展的根本出路,才是造福子孫后代的良方妙藥。如何優化林業經濟結構需要做以下幾點:首先,不能固守以前的傳統觀念,要主動走出去,充分調研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較短的工業原料林、速生用材林、林業產品以及名優產品的林業建設。其次,加大對林業新產品研發的支持力度,依托上級林業機構先進的科研技術,大力開發綜合精深產品的開發,逐漸淘汰那些粗放式低層次的林業產品的開發。再次,開拓林業的景觀旅游資源,同時還可以開發一些適合林業種植的花卉類產品。最后,適度的壯大林業產業,大力發展以經濟林、特色林、林下資源為主的林業產業。
(三) 法律護航,才能保障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長期而持久的工程。其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監督執行機制,也是需要不斷地完善與更新。政府對林業可持續發展建設十分重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制定了許多相關的林業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效果。但是,在現存法律中仍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制約和妨礙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森林資源的林權結構模式受到公有產權的制約,增加了維護成本。所以,筆者認為,應對林業產權進行優化和選擇,可以分為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生態公益林適合公有產權,商品林則以私有產權更有利于提高商品林管理的積極性。
本文使用2014年全國林業產值數據,分析了林業經濟對農村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作用。主要結論如下:一是林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加快林木加工技術的發展;二是林業經濟在提高農村居民收入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每1單位林業產值的增加會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大約萬分之四。同時,林業經濟對降低城鄉收入差距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區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關鍵詞:
林業經濟;農村經濟;收入差距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五大發展理念對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林業經濟對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和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功能。本文使用2014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相關統計數據,分析了林業經濟對我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作用,并對林業經濟在提高農村居民收入的作用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1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國土資源遼闊,林業資源的分布呈現不均勻的分布態勢,林業經濟的發展與資源分布緊密相關。并且,全國林業資源的分布與林業產值高度相關,林業產值占比較大的地區,比如云南、湖南、廣西、福建、黑龍江等,同時也是我國森林資源分布相對集中的地區[1]。從全國來看,林業產值占比最低的是,最高的是福建。我國最重要的東北林區的黑龍江和吉林林業產值并不高,說明林業資源要產生林業經濟依然具有較大困難。
2模型及數據分析
本文采用2014年國家統計局全國省級層面面板數據,主要變量包括各地區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各地區林業產值(包括東、中、西部三個地區)、各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各地區人均GDP水平以及各地區產業結構等變量,使用經濟計量學統計回歸,對林業產值與農村居民收入的關系進行了量化分析。其中,表示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是我們關心的變量,即各地區林業產值,是各種控制變量,控制影響農村居民收入的其他因素,是回歸系數。根據回歸理論,如果為正,那么可以說明各地林業產值對農村居民收入提高有正向作用,每1單位林業產值提高,會產生單位的農村居民收入提高。數據來源:2014年中國林業統計年鑒,包括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香港、澳門除外。括號中是回歸標準差,其中***p<0.01,**p<0.05,*p<0.1分別表示回歸參數在1%、5%、10%的水平上顯著。表1給出了回歸估計的基本結果,第(1)行顯示林業產值對全國農村軍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每一單位林業產值的增加相應增加萬分之三到萬分之四。第(2)-(5)列分別給出了相應的控制變量條件下,林業產值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林業產值的系數越來越顯著。第(5)列結果顯示,當我們控制住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城鄉收入差距、地區因素等方面以后,林業產值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變得更為顯著,即林業產值增加對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作用非常穩定[2]。最后一行=96%給出了回歸方程的統計量,顯示回歸方程擬合程度良好。
3結語
總之,我國要加快綠色發展步伐,要充分發揮林業經濟在經濟結構轉型和農村居民收入提高過程中的作用。一是要加強林業產業鏈的發展,加快林木加工技術的發展;二是中西部地區改善植被環、大力發展林業經濟對于區域收入差距降低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應該對這些地區加大林業經濟的扶持力度。
參考文獻:
[1]郭向榮.淺析如何加快中國農村林業經濟的發展步伐[J].商業文化,2009,(7).
[關鍵詞]林業經濟 發展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X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1-0280-01
1 引言
一直以來 ,我國作為資源大國,并不注重對森林資源的保護 ,但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伴隨著綠色環保的理念的深人人心, 社會各界對于林業生態的關注逐漸加強 , 政府也在各項政策上給予支持和幫助 , 使得我國林業的發展步人了一個穩定有序的狀態。 不僅消滅了原有的森林資源赤字, 還成功實現了森林資源面積和 蓄積雙增長的局面。從而最終帶動了林業經濟的發展 ,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 當前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狀況和待處理的問題
當前我國森林資源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總量太少,我國疆域遼闊,但是真正有效的森林覆蓋面積卻不多,遠遠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另外,在這本就不豐富的總量中,真正達到高質量的森林資源就更加的稀少了, 因為從前的過量開采 ,導致現在的森林資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幼林,所以,我國森林資源的狀況可以說是比較嚴峻的。
2.1 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要想有效的解決我國林業發展的問題, 必須針對以上問題存 在的根本原因制定措施 , 才能達到根本解決的目的。造成我國現在林業資源和生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有關人員和單位在處理林業資源和林業經濟的關系上存在著誤區, 沒有真正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單方面的追逐林業經濟和林業產業的利潤, 并沒有著眼于林業資源的長期發展和收益 ,是所有問題的核心。正所謂,觀念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核心, 只有從根本上糾正了人民對于發展的觀念上的偏差,才能把可持續發展真正落實到實處。
2.2 現行林業政策對林業經濟的制約
林業是一項產業,是一種人為的經濟活動,所以它的發展和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經濟需求。大力發展林業經濟可以解決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很多問題,但是林業經濟本身的發展又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 ,所以歸根結底 , 林業的發展也要仰仗于政府在政策上的制定和頒布。合理的政策將大大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反之 ,將會起到阻礙林業經濟發展的作用, 具體有以下幾點表現:
(1) 林業部門的政府管理政策問題
林業部門的改革跟不上林業發展的要求, 表現為滯后于林業產業的發展的狀況。這樣政府如何控制私人經營森林的活動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關系著林業產業是否能夠按照國家制定的可持 續方式經營。
(2) 林業部門的資金政策問題
由于我國的林業經濟處在起步階段,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作為后盾 。目前較重視林業生態建設方面的投入, 忽視了林業經濟建設的資金需求,使得許多經濟發展方案無法實施, 所以資金的短 缺直接影響了林業發展的現狀。
2.3 林業企業生產技術落后 ,科研技術落后
我國目前的林業企業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整個行業的最普遍的問題是工藝太過陳舊和落后,有很多企業仍然采用傳統工藝進行生產,這種與時展相脫節的形式是會嚴重阻礙企業自身發展的,必須進行更新,還有要加大在科研力量上的投入,引進先進設備,聘請專業技術人才 ,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
2.4 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
我國林業企業和其他發展不良的產業一樣 ,存在著整體韻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規模小, 效益差, 資源配置不合理等等問題 , 嚴重阻礙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必須及時解決的問題, 如何把林業產業從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 型轉變是 目前的首要任務。
3 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一些措施和建議
3.1 豐富森林資源
上文中已經指出,我國森林資源總量少,樹木質量不高也影響了林業經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資源與經濟的基本關系的正確處理, 就要通過對林業體制進行改革的方法,來做到促進林業經濟發展, 再通過林業經濟發展來推動林業資源建設。
3.2 強化政策措施提升林業經濟效益
(1) 全面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只有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體制引入到林業產業中, 才能真正搞活林業經濟的發展,這是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所得到的寶貴經驗。
(2) 放開搞活林業經營管理機制,注重多種管理方式的配合和制約,制定一套有效的權責分明,賞罰分明的管理制度 ,有利于規范行業競爭。
(3) 不斷完善森林資源管理體制,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與林業經濟的發展有效結合起來,不偏廢其中任何一個。
(4) 將林業經濟發展納入國民經濟總體發展規劃中,落實好政府的相關政策,并對于有需要的林業產業對政府提出相關的幫助和政策上的傾斜。
3.3 優化林業經濟結構才能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將林業產業從資源密集型結構中擺脫出來,尋求一項更加合適的發展道路 ,注重對新產品的研發和深加工產品的改良,努力提高產品的價值。并輔以食品產業,開發出新的綠色的林業產品,積極探索市場需求 ,提高產業的競爭力的。調整生產力布局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重組解決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3.4 堅持科技興林和依法治林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在現代化大生產的條件下, 哪個行業和產業掌握了最新地領先于他人的高科技手段 , 哪個行業和產業就會在發展上占有先機。這個原理同樣適用于林業產業, 體現為林業企業在技術上的領先與否直接決定著與同行業企業的差距 , 所以,企業要合理地加大在科研技術上的資金投入, 這樣所獲得的收益將是長遠的。另外,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任何個人和企業的行為都應該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一切涉嫌違法犯罪的生產活動都應該被嚴厲的禁止。這是一切發展的大前提 ,即在不危害人民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情況下的發展才是合理的發展,才是有意義的發展。
4 結語
發達的林業是政治穩定、國家富強、民族繁榮、社會和諧、文化先進 、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象征。我國的林業產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現階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不能滿足于這樣的現狀,我們每一個林業工作者都應該為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 自己的力量 ,在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積極向有關部門獻言獻策。
參考文獻
[1] 桂先群. 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想法[J]沖國林業,2005(6).
[2] 國家林業局. 2004中國林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林業 出版社,2004.
[3] 王玉明。關于發展林業經濟的理性思考[J].吉林林業科技;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