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52: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文化的背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全球化是當今時代的基本特征。而全球化浪潮也使得占主導地位的西方發達國家將他們的價值觀、意識形態以及生活方式等大量地傳輸到世界各地,進而對各民族的傳統文化造成了強烈沖擊。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完善其自身建設,使之適應全球化時代要求,更好的促M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優良。而傳統文化對于凝聚和團結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為基本出發點。以其他文化作為補充的多元文化結構,也是古往今來中國大地上,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相對于現代而言的一切文化成果,而繼承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對于構建中華民族的現代精神又具有重要意義。
指出,優秀的傳統文化包含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以及道德理念等。既可以啟迪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也可以啟示治國理政。加強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更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
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對策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文化全球化也不可避免的對傳統文化造成沖擊。甚至使其面臨嚴峻挑戰。不僅如此。伴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疏忽了精神領域的完善,使得傳統文化失去了它在社會中的巨大整合功能。與現代生活之間產生了分離,使原來的倫理價值以及規范體系與現代社會生活顯示出越來越多的不適應,造成當今社會不少人價值觀的偏離以及道德的缺失:多少人還記得“舍我其誰”的歷史使命感?多少人還記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執著精神?多少人記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節儉精神?多少人還記得“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真心真情?又有多少人還記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就明確提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將祖國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基礎性資源,構建中華民族的現代精神。
優秀傳統文化有其固有的獨特性。既以儒家文化為主的主體性、延續至今的連續性、海納百川的包容性以及與時俱進的時代性。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揚棄地繼承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既要汲取其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內涵,又要認真分析、綜合思量,將其創造性地轉化和發展。
首先,要充分重視對廣大青少年以及高校學生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當下,很多年輕人信仰迷茫、道德缺失、價值觀扭曲、誠信意識淡薄、傳統文化知識素養差、道德精神默然,這就需要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使他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認識中華民族優秀歷史和思想文化精髓。將其融入到時代價值中,堅定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有能力抵御多元文化中不良成分的沖擊。要以青年人的“中國夢”為紐帶。加強優秀傳統文化與院校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進一步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青年人的道德修養;加強例如圖書館、校史館、檔案館等教育平臺的建設工作,發揮好其文化育人的功能;還可以以名人講堂、講座、演講等各種形式,邀請文化名家進入校園,進入課堂,更好的宣傳傳統文化,培養青年人的民族憂患意識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其次,就是要注重傳統文化的創新轉化發展。既要保留其合理內核。又要借鑒和吸取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使傳統文化更好地與多元文化相融合。保持強大的活力,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當下倡導的時代精神,為我國當前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持。利用好歷史名人故居、博物館及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名勝古跡等一切社會文化資源,作為古今中外文化傳
承發展的教育紐帶,做到古今結合。相得益彰。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
1 新媒體時代背景給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帶來的挑戰
新媒體是以網絡為基礎的媒體形態,如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它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媒體在我國迅速發展并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在新媒體迅速增長,幾乎以噴涌的速度生長的背景下,速食文化、快餐文化甚囂塵上。大學生作為引領潮流的先鋒,是新媒體使用者的主力。微博、微信、人人網等各種移動客戶端的推出,使得接收資訊已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一機在手瞬間可以知曉各地發生的新聞。海量信息鋪天蓋地而來,然而這些信息中確實有用的卻很少,我們每天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看起來了解的東西多了,知道的事情多了,但實際上對自我的成長、豐富和幫助是十分有限的。很多大學生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心態變得浮躁,讀書急功近利?,F代生活的豐富多彩,使學生們沒有很多的時間靜下心來讀書,對于一些傳統文化知識的獲得僅靠一些影視作品進行了解。比如一些名著縮寫本,一些由名著改編的電視劇成了青少年了解歷史文化的捷徑。然而這些作品是經他人理解后的創作,就算忠于原文,但仍不同于原文,而有些截然與原著相反,誤導讀者和觀眾。因此,簡單、快捷,但營養成分不夠。
相較而言,傳統文化著作典籍均以文言著成,讀時大都需要拿起書本,靜下心來慢慢品讀。且年代久遠的典籍為無標點版本,閱讀起來難度較大。很多同學雖有學習之心,但拿起書本匆匆一眼便覺晦澀難懂,隨手一放便于經典失之交臂。長此以往傳統文化的內涵只能以隱形的形式塵封于書本、典籍甚至逝去大師的頭腦之中,其對當代大學生乃至廣大民眾的影響力似乎正趨于寧靜,傳統文化日益式微。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開展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形勢顯然是十分嚴峻的。
2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所具有的價值與意義
新媒體是形式,是手段,而傳統文化才是一個民族的根,一個民族的魂。無論是大學生傳統文化的接受情況還是大學生思想課程教育,新媒體都只是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存在,文化才是思想內核。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1)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時代使命感和責任感。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提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倡導個人應當承擔一定的時代使命和社會責任。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繼承和發揚這種以集體利益為重的群體精神,通過科學的分析與取舍,并以此對青年進行教育,無疑會有助于消解個人主義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有助于大學生在品格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在當下這個物欲橫流、強調個人欲望滿足的時代,往往會使學生形成狹隘的個人利益至上,集體榮譽感、包容謙讓欠缺。在高校,有學生為拿到貧困補助,隱瞞家庭實際情況有的甚至謊報家庭情況,全然不顧班級里確實貧困的學生,只要自己能拿到就好。部分同學拿到助學金第一件事竟是去換一款新潮的手機。大學生的時代責任感讓人堪憂。因此我們應當進一步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的發展,讓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成果對學生真正內化于心,幫助他們強化時代使命感和責任感。
(2)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是十分推崇道德的國家,“禮義廉恥”,“孔孟之道”幾千年來主宰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近幾十年來,“西方價值觀”也已慢慢滲透進大家的頭腦中。不可否認,“西方價值觀”中確實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法制觀念、民主觀念等等。但同樣有其短處如弱肉強食的法則、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等。在這樣一種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學生的接受的思想和意識形態都有精華,但也有糟粕,傳統文化和道德觀念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日益下降。這一現象在大學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1]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準則。
如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的“儉以養德”,節儉之德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積淀而成的一種歷史傳統,一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一部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創業史。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節儉不奢、艱苦奮斗的傳統教育,有利于他們走出愚昧消費、享樂主義的誤區,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由此看來,對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僅關系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和民族精神的振興,而且關系到當代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的形成。所以,應將傳統文化引入思想道德教育領域,并使之經?;⒅贫然?,以發揮傳統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3 新媒體技術和傳統文化融合的途徑
新媒體技術和傳統文化,是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視的兩大重要影響因素。一個前衛新潮,在當代學生成為高校學生群體主流的情況下得到迅速普及;一個經典永恒,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在目前人文缺失的21世紀,為重構高校道德體系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何將兩者有效融合,共同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務,是當前高校以及整個社會正在思考和亟須解決的問題。
(1)進行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改革和創新,推進傳統文化教育信息化發展和課程的網絡建設。相較于新媒體技術傳播的快速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授課方式依舊停留在傳統課堂之中,而新媒體技術下信息的傳播卻可以隨時隨地,對學生也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我們要進行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改革和創新,讓傳統文化教育與時俱進,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以學生歡迎的網絡窗口形式出現。讓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與教育者互動,開拓多種溝通渠道和形式。在互動過程中還必須保護學生的隱私,使他們在與教育者交流中可以安心。只有對教育者充分信任,學生才有可能流露真實情感,才能建立和諧的傳統文化教育環境[2]。
(2)研究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有效模式,進行新媒體傳播資源的創新型開發研究。目前大學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和途徑還是很有限的幾種,例如舉辦國學講座、開展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社團活動等等。這些方式確實在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新媒體環境下,我們也可以應用更多的新媒體傳播資源,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包括音樂、動漫、影視、網游中來,也可以將之與易班、飛信等形式相結合,將學生生活的點滴活動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將新媒體的快捷傳播方式與新穎的技術內容融入傳統文化教育。
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我們必須要進行下去的事業。在新媒體時代到來的今天,希望對大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搭上這部順風車,進一步得到弘揚和繼承。也希望能夠通過研究與探索,尋找出更多的新媒體背景下適宜傳統文化繁衍的成長環境和方式。
參考文獻:
[1] 張麗平,吳海霞.大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素養調查研究[J].科技創業,2008(9).
[2] 蘇暢,劉耕春,駱立言.高校思想政治體系傳統文化教育的新媒體背景探索[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3).
關鍵詞: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C9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5-082-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踐行培育與構建是我國思想政治領域內相當長時期的重要的時代課題和任務,也是一個牽涉到很多因素和層面的系統性工程,其影響因素也是多種多樣。其中,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就是這些眾多影響因素之一,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思想文化大背景和土壤 。因此,研究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背景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緊要的思想意義和現實緊迫的文化價值。
一、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實踐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已經成為我國思想道德建設的領頭羊,在各行各業政治思想工作成為熱門話題和重要的時代任務。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每一個民族共同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基礎、思想世界、風俗習慣與信仰理念,這些多樣化的民族文化資源包含了諸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價值體系相通的因子,能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提供諸多的有益成分,但是不排除這些多元化的文化也存在很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不一致的地方,甚至有些是矛盾和沖突。面對這種情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將如何取舍、如何將之作為發展的平臺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文化工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不單純是一項思想文化領域的事情,更多的需要良好的法制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等來支撐和保障,但是當前我國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制度環境與國際環境的發展現狀,存在一些不利于社會核心價值觀構建工作順利運行的因素。由此,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工作將面對各種復雜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多重關系
當前,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典型的二元結構體系特點,一方面是具有一些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包括諸少數民族本身獨特的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與培育踐行就是植根于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行進的,這種文化大背景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提供了內容、模式方式、機制和制度、價值取向等方面的思想資源,同時也包含一些不利的思想文化成分。
(一)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源和背景
一是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對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闡釋有很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通的。比如,當今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提倡的和諧相處、仁愛、自然的核心價值觀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內容構建和拓展具有諸多的啟發意義,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所提倡的;愛國優良的政治文化、民本的治國理念、務實創新的人生進取理念等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煉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二是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含有非常多的關于如何培育核心價值觀的一些方法資源,比如重視價值觀的教育模式,科舉制度的推行將國民價值觀的構建與國民的教育和學習、工作掛鉤;重視家庭教育在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少數民族還將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培育與日常的信仰活動、日常禮儀活動相結合,這些價值觀構建的方式和模式都是值得我國當前核心價值構建學習的。
(二)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帶來的挑戰與不利的影響
當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面臨著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等多種文化的挑戰。從縱向來說,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包含著很多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構建的東西。
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畢竟是屬于傳統時代的東西,難免會有一些糟粕的東西,存在一些不適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消極因素,比如中國的家文化、男尊女卑、男性文化、等級文化等等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踐行各個不入。
二是中國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國家,傳統文化還包含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這些民族文化很多處于非現代化的狀態,包含很多不文明的因素和成分。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包含的這些不利因素,表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還面臨著如何對各種文化資源進行揚長避短的時代課題和挑戰。
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針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面臨諸多的機遇、挑戰與問題,結合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我們應該積極學習新加坡在多種文化背景下構建核心價值觀的一些做法,重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性、思想和文化性的價值取向;科學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研究,凝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當代闡釋力;多渠道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同教育與踐行,將灌輸與引導相結合,推動生活化和大眾化的道德建設模式;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所需的制度和機制的頂層設計,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提供制度保障。
(一)吸收傳統文化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們,建構以文化性和思想性為主的價值取向,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工作健康發展。
一是構建文化性和思想性的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務必要抓住當前各種文化和思潮發展的趨勢和動態,力求各個環節突出文化性的價值走向,突出其思想的教育性。
二是構建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務必要遵循文化思想發展的規律、遵循國民價值觀養成的規律、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力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工作科學化;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包含構建主體、客體、環體、載體等等要素,對這些要素要進行需要系統化統籌安排。
(二)加大理論研究,凝練和整合傳統文化精華,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價值。
一是全方位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構建的理論研究,要打破常規,對核心價值觀構建進行縱向考察。這就要求我們在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不能將之僅僅當做一個邏輯命題來處理,更應該當做一個歷史命題和現實命題來思考,努力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過程中的規律性東西,關照當下中國的歷史定位。
二是理清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糟粕,不斷吸收其有益成分服務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不斷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內容體系。
三是抓好三個維度的建設,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操作性[4]。這就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過程中要建設好國家層面的主導價值觀,增強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設好社會主體的共同價值觀,增強其認同力和生命活力;建設好公民主體的基本價值觀,增強其現實性和實用性。
四是面對多樣的文化思想發展態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構建務必要處理好分化與整合、繼承與創新、開拓與實踐等關系,真正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體系保持吐故納新的態勢。
(三)吸收傳統文化的教育模式,建構顯形與隱形相結合的模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工作立體化運行
一是通過各種形式和媒介,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與認同教育,做好核心價值觀構建的認知性基礎。鑒于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顯形教育過多,我們應該積極開展網絡傳播與傳統媒體相結合[5],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網絡化模式發展,充分利用公共空間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
二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發展,努力破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生活世界的各種困境和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過程主要有理論的長遠性和現實生活的短期性、理論體系的抽象性和現實生活的經驗習慣性、理論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與現實生活的場景性等三大困境和沖突需要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融于人們日常的生活圈子中,才能夠真正讓國民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因此,針對這三個困境,充分發揮利用好家庭、社會和學校和網絡平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要結合國民的日常訴求來進行,從現實生活訴求角度來解讀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還要遵循國民日常生活的認知圖譜和認知圖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話語系統郭國民化大眾化,從形式到內容盡量實現從哲理學術性向日常生活性的轉換;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還有融入到國民日常生活的情感世界中,提高大眾對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融入到國民日常生活每一件事情的參與過程,從大的國家大事到小范圍的私人圈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從這里開始展現和落實,
三是加大文化的引領教育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融入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尤其是發揮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此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四)吸收和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制度與機制,設計和建設好符合當今實際的一系列制度和規范,從而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工作的常態化和制度化運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現代社會的價值觀,需要現代性社會制度為其提供剛性保障,提供發展的可能性空間平臺。正是由于這樣,所以我們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工作開展的同時,務必要作好與之相配套的經濟機制、政治法律機制和社會機制的完善工作,做好制度的頂層設計,注重制度建設與文化建設的一致性、同步性與互動互補性,以便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做好各項制度保障。
總之,在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環境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供給和動力支撐。目前,最關鍵的是要建構一套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價值觀理論體系,并用到實踐中去,注重文化引領對構建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季文,歐凱.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文史雜志,2012(3):4-6.
[2]胡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之探討[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3(5):62-65.
[3]黎昕,林建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煉[J].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2012(9): 37-39.
關鍵詞:動漫設計;創作;傳統文化;經典角色
現如今的動漫市場,歐洲和日本的動漫有極大的中國群眾后盾,這不僅是一種商業上的擴張,更是對我國文化的一種侵蝕,怎樣改變中國動漫市場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就成為動漫設計者致力研究的課題了,怎樣能將觀眾的眼球吸引到中國本土動漫上呢?將動漫賦予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那么動漫的設計就不僅僅是畫風的設計,更是一種對古老文化的概述,這樣有著深厚底蘊的動漫設計擁有了其他國家沒有的動漫特色,更能將觀眾吸引過來,并且由于我國文化歷史悠久,對于動漫設計者而言也就有了更豐富的創作空間。
一、設立傳統文化的思想主題
動漫設計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好的動漫設計是通過夸張和變形,將實際生活在紙上具體化,從而創造出源于生活卻不同于實際生活的角色。而在動漫設計之初只有先把握好動漫的思想主題,才能讓動漫設計有一個明確的角色設定目標。所以,設計者在構思動漫之初就應該把握好動漫的主題方向,注意在傳統文化中找思路,以豐富的文化內涵為背景,構建動漫主題,才能讓動漫活起來,具備自己的生命力,才能讓作品的內容不再空洞無語,而是通過實體化的展示,將深厚的文化內涵、豐富的動漫內容、清晰的動漫思路完美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給觀眾以美的享受。所以說只有將大前提設置好了,才能在設計中符合主題文化思想。
二、設計者的文化修養
要想創造出精彩的動漫作品,動漫設計者的文化內涵要深厚、思想也要達到一定深度,一些優秀的動漫設計者畫工精湛,但是創造出的動漫作品卻沒有太大特色,就是因為自身的文化修養跟不上,這正是所謂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創作者在設計之余,對傳統文化的培養也要注意,通過日積月累的文化積累,才能在創造時信手拈來,創作靈感才不會枯竭。
三、豐富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有兩方面的體現:一是這個民族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這點毋庸置疑,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豐富的文化歷史給動漫題材提供了絕對的背景空間;另一種是將民族的文化背景賦予創作動漫中,這也就是在豐富的歷史背景中選擇屬于自己的題材進行動漫創作。
1.動漫的潮流誤區
如今動漫市場主要被歐美和日本占據,中國的動漫不僅不能后來居上,甚至在自身的發展中,只是一味地模仿,失去了本土動漫的特色,思維和創作上出現了潛移默化的“大頭娃娃”“肌肉男”“怪獸”等,這些動漫角色的設定缺乏創新,讓觀眾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樣的動漫創作只能是模仿,不可能超越,中國的動漫市場也不可能打開一個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2.本土動漫的創新
近年來,中國動漫創作也有了屬于自己的特色。例如:國產動畫中獲評較高的3D動畫“秦時明月”的主人公就是以秦末名將項羽為背景構建了故事中的主角天明,這樣具有了傳統文化高度的動漫,不僅有著鮮明的主題色彩,同時也是對中國古老歷史文化的一種展示,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常規以模仿歐美、日本動漫的形式的不良習慣,是動漫設計中的一次突破,也是將傳統文化運用在動漫設計的個成功案例。這也給本土動漫開拓市場帶來了新曙光,賦予動漫一個豐富的文化背景,就是賦予了動漫角色一個不同的生命歷程,不是枯燥的模仿,而是真正的創新了。因此動漫設計者在設計時就該意識到文化背景的運用,將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創造出來,這樣的創作寫活了人物角色,同時,觀眾的目光也會不自覺地被吸引,那樣本土動漫才會出現自己的動漫市場。
動漫這種文化性商品,需要堅實的文化后盾,才能有自己的生命力,并長久不衰,本土動漫要想超越其他國家的經典,就該以傳統文化作為動漫的創作根源,要讓傳統文化與動漫的思想主題緊密結合,同時動漫創作者還要注意自身的文化修養,保證新的動漫靈感不枯竭,賦予動漫一個全新的文化背景,讓角色活起來。只有通過對本土動漫這樣不同的詮釋,擺脫模仿歐美和日本動漫的僵硬模式,才能讓中國動漫后來居上,在動漫市場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將多彩的傳統文化與本土動漫相結合,才會給本土動漫帶來曙光。
參考文獻:
[1]鄧航蕾.論中國原創動漫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創造性借鑒.江西社會科學,2011(6).
[2]林朝平.傳統文化與動漫設計.大眾文藝,2010(14).
【關鍵詞】 傳統文化;設計藝術教育;營銷傳播;市場;傳承;發展
一、 中國現代設計藝術教育中傳統文化傳播現狀
(一) 中國設計藝術市場、教育現狀:回顧設計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在中國只有短短的二十幾年歷史,我們的設計藝術,是隨著市場經濟在中國的發展而興起的,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而產生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們在商品化經濟的大潮中,急匆匆地緊隨商品化經濟爆炸式的發展,追逐潮流、趕超世界,卻無法冷靜下來,審視自己的文化,研究自己的教育。誠然,新的設計形式的不斷涌現,出現了一批優秀的設計作品和造就了一批藝術家和設計師,但總體來看缺乏原創性和個性語言,形式與語言一直是在跟著外國走,具體的陳述與表現上也失去了該有的民族人文精神,丟掉了民族的風格和傳統的神韻,是令人深思的。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空間被改變之后,設計師的責任是重新營造一個適合現代人的人文語境和存在空間,而不是打破重來或盲目模仿、移植。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物質雖然豐富了,但地方文化潰散、傳統文化失根、民間技藝失傳已成為現實。面對如此的文化缺失,作為傳承文化與創新未來,教育是一種重要的力量,應從全民教育入手,從設計藝術教育做起,關注中國傳統文化,融本土民族文化資源于設計藝術教育中,探索和建立中國特色的現、當代設計藝術理論和教育,是設計藝術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二) 傳統文化在當今教育中的傳播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根植于中華大地,世世代代影響著中華民族的一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當今的傳統文化教育對我國現實的教育體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點中:
1.自強不息的精神,有利于促進學生開拓進取、積極上進。
2.厚德載物的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人格與品質。
3.和諧思維,有利于幫助學生處理人際關系、妥善的與人交往。
4.“以義導利”觀點,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5.愛國主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與民族精神。
二、 傳統文化教育在設計藝術教育中傳播的重要性
(一) 傳統文化觀念在現代設計教育中傳播的重要性: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即能體現文化的獨特性又能彰顯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符合東方傳播語境下的內在要求,因而在設計所涉及的領域中廣泛運用,掌握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優秀的經驗,我們才能夠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二) 傳統文化的元素、形式在現代設計教育傳播中的重要性:優秀的設計師需要的不僅僅是設計的技巧,更重要的還包括設計師的修養和對設計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以及對市場的把握,若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與元素的設計則更要求設計師及其設計團隊對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扎實的修養積累,能夠在運用的過程當中抓住精髓,而不是膚淺的搬用模式化得樣式與元素。
三、 現代設計藝術教育中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思考
(一) 國際化背景下現代設計觀念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的傳播思考對于現代設計發展起步較晚的國家來說,只有從認識上站在比較高的起點上,才有可能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西方現代設計發展的經驗和教訓確實具有可供借鑒的實際意義,高起點上學習借鑒西方的先進設計后,再進行設計上的創新。民族性是指民族文化的精華部分,設計者應有意識地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應將民族文化放在全球的背景上,以全球的視角來俯視民族文化,這樣才能設計出全球所認同的精品來,在國際市場中建立有效的傳播需要有世界語言的民族文化。
(二) 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 增強文化的歸屬感: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悠久的歷史積淀了無數的璀璨文化寶藏,對于本民族的文化我們應該珍視、繼承、發揚,設計師作為不同時代新觀念、新思想、新事物的創造者,就更應該對于本民族的文化充滿認同與歸屬,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是文明之根,我們應該把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當做一種責任,一種自豪。這種觀念和思想應該滲透到我們藝術設計教學的整體活動中。
2. 設計呈現形式與元素的提煉要具有時代性:人類的審美是存在于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的,不同時代背景下人的審美與需求呈現的趨向是不同的,設計師在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不應該只停留在形式與元素的生搬硬套,應該傳承文化中的精神內核,以具有時代特征的形式語言表現出來,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深刻的文化內涵與時代的審美特征。
(三) 在設計藝術專業基礎教學環境中如何有效建立傳統設計藝術的傳播。
1. 改進設計史論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傳統的史論教學更多的是偏重系統的理論講述,理論考試結束課,這種學習方法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知識傳授系統完整,但忽視了學生的因素,難以實現設計藝術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互動的方法,要求學生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根據課程所講的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思考傳統設計藝術觀念、元素形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全新表達方式,總結學習不同人物、時期、風格、流派、的設計表達方式,設計思維觀念,更深刻的理解傳統文化在當今的傳播語境中的傳承。體味中國傳統審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游戲產業;傳統文化;問題及啟示
一、概述
(一)游戲產業已成為出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家用電腦和互聯網的普及,由單機游戲、網絡游戲(又稱網頁游戲)、客戶端游戲、移動游戲等構成的游戲出版產業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產業。2015年底,中國出版協會下屬的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GPC)、伽馬數據發了《2015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游戲市場用戶數量約達到5.34億人,同比增長3.3%。近年來中國游戲市場規模也持續擴大,數據和現象均表明,游戲產業已成為出版產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游戲產業成為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
縱觀游戲產業,無論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單機游戲,還是互動最強的網頁游戲,抑或是異軍突起的移動游戲、客戶端游戲,內容題材往往都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①。從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游戲類型和題材來看,以角色扮演類游戲②和冒險游戲③為代表的游戲類型多從儒學經典、古籍資料、神話傳說等中華傳統典籍中獲得創作靈感,借鑒結合傳統建筑、傳統服飾、傳統音樂等元素對游戲形象進行設計包裝,并將其演繹發揮,與游戲完美結合。
游戲借鑒中華傳統文化已成為潮流趨勢,跟風嚴重,難免造成質量參差不齊,對傳統文化產生誤讀和曲解。雖然學界對此現象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游戲已然成為推動文化傳播的一股重要力量,游戲產業已然成為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部分。
二、游戲出版產業在借鑒儒學和經典古籍時面臨的問題
(一)同質化嚴重
從類型上來看,借鑒傳統文化的游戲絕大多數為角色扮演類游戲,即時戰略類游戲占一小部分,其他的動作、冒險、格斗、競速等類型所占比例極其微小。從模式上來說,即便如經典的《仙劍奇俠傳》與《傲世三國》也無法擺脫打怪升級、造兵混戰等玩法。從背景上看,在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點上市面上的游戲大都選擇了著名的神話傳說、武俠經典改編和歷史演繹,這樣選擇的好處固然在于受眾文化認同感高、宣傳營銷便利,也使背景成為了同質化最嚴重的部分。以《西游記》為題材的游戲為例,僅在大陸地區就有《QQ西游》、《夢幻西游》、《口袋西游》、《西游Q記》、《西游記online》等。
(二)內容結合淺薄
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被普遍吸收于游戲之中,例如游戲中人物的服飾設計成古人衣冠,人物對白設計采用文言文,這本是有利于傳統文化傳承的,但游戲制作者往往只注重于表象的表達而忽視了內涵。服飾空有古風而忽視了不同朝代間的區別,對白雖采用文言文但往往詞不達意,雖是歷史題材但卻對歷史大加戲說、演繹。這樣的游戲雖然借鑒了傳統文化元素,但卻使之僅僅成為了吸引玩家的噱頭,而失去了傳承傳統文化的意義。
(三)選題范圍狹窄
與傳統文化元素相關的游戲內容選題范圍狹窄,神話傳說題材大多選擇漢族神話,例如《仙劍奇俠傳》背景設定中的開天、女媧造人。武俠文化多為著名武俠小說、漫畫改編,例如《金庸群俠傳》改編自金庸創作的小說,《風云》改編自漫畫《風云》。歷史題材多選擇中原文明的王朝更迭為背景,例如《傲世三國》等。
(四)開發商缺乏創新
在當前的華文游戲市場普遍存在著游戲發開商缺乏創新精神、一味追求游戲制作上的“短平快”(制作周期短,游戲內容平庸,資金流轉快)的問題。由于游戲行業特別是網絡游戲行業利潤率高,大量廠商蜂擁進入游戲行業。這雖然使整個行業的規模迅速擴大了,但制作商大多抱著迅速圈錢的想法進入市場,對于細致的制作、運營一款優質的游戲缺乏耐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前文提到的同質化現象。在運營方面也往往粗放管理,一款好的題材的游戲會吸引其穩固的粉絲群體并構成玩家群體,而惡劣的運營會使這些寶貴的用戶資源流失甚至使某一題材在玩家心中的評價普遍下降。
具體到借鑒傳統文化的游戲來說,開發商、運營商的這些行為危害猶大,一方面使傳統文化在游戲領域的傳播受到了阻礙,更重要的是破壞了傳統文化元素在玩家心目中的形象,對文化的傳播起到了反作用。
三、兩岸游戲出版借鑒傳統文化的問題解決對策探析
(一)積極挖掘歷史文化,避免一味同質化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涵蓋了包括漢族文化在內的諸多少數民族文化,在時間上橫跨了從上古時期到近現代數千年的時間,然而目前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游戲所選擇的題材卻相當單一。筆者認為,在游戲背景的選擇方面,除了已經被廣泛采用的中原地區漢族文化中為大眾所熟知的神話傳說、著名歷史事件外,還可以積極發掘我國少數民族中流傳的神話傳說、英雄傳奇作為游戲的題材。例如藏族人民創作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歷史悠久、結構宏偉、情節曲折,完整反映了藏文化的內核;其宏大的背景與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就很適合游戲改編、借鑒。打破游戲題材、背景局限于漢文化和著名的歷史事件首先有利于改善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游戲題材同質化嚴重的現狀,緩解玩家的審美疲勞;其次可以使玩家對傳統文化這一概念有更完整的認識,避免玩家簡單的把傳統文化等同于漢文化。
(二)全方位、多角度結合傳統文化,提高游戲內容質量
游戲中的傳統文化元素,諸如人物、服飾、音樂等雖然都可以視為對傳統文化的表達,但要做到通過游戲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僅僅靠這些文化元素的堆砌是遠遠不夠的。筆者認為,要想實現對傳統文化真正有效的傳播,要重視游戲文本與傳統文化中的精神相結合。例如游戲要在劇情上反映武俠文化中的俠義精神、儒家文化中的忠勇、道家文化中的無為逍遙,在游戲的發展中令玩家體驗到傳統文化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提升游戲體驗的同時傳承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來說,游戲制作商除了在游戲中結合傳統文化外,還應積極引導玩家探索游戲背后的文化,進行普及傳統文化的線下活動,這不僅有助于其游戲本身的推廣,也增加了游戲的文化底蘊。
(三)提高開發商素質與眼光,促進游戲產業可持續發展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一款游戲只有滿足用戶對于劇情、游戲性的體驗才可能成功。簡單的利用傳統文化題材作為噱頭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用戶,對已有的成功的游戲模式進行模仿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失敗的風險,但這樣做無法成就真正的經典更遑論傳播傳統文化。筆者認為,開發商在結合傳統文化的游戲上應具備更加開放的視野和更大耐心。在游戲制作方面更加專注與內容、劇情的優化,杜絕游戲文本的粗制濫造,不能急于“賺快錢”而放松對品質的要求,這對于結合傳統文化的游戲尤為關鍵。其次對于游戲的內容要勇于進行新的嘗試,在游戲模式上不只僅限于角色扮演類與即時戰略類,在游戲背景上不只僅限于武俠、歷史。(作者單位:北京印刷學院)
注釋:
① 電腦游戲從類型來看主要分成角色扮演游戲、動作游戲、冒險游戲、策略模擬類游戲、即時戰略游戲、格斗游戲、射擊類游戲和競速類游戲等幾大類。
② 角色扮演游戲,最終幻想由玩家扮演游戲中的一個或數個角色,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的游戲。相對冒險類游戲,角色游戲更強調的是劇情發展和個人體驗。
③ 冒險游戲,由玩家控制游戲人物進行虛擬冒險的游戲。與角色扮演游戲不同的是,冒險游戲的特色是故事情節往往是以完成一個任務或解開某些迷題的形式來展開的,而且在游戲過程中著意強調謎題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43-02
引言:我國在2014 年3 月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綱要中提出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通過對家國、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的教育,使得青少年健康向上的成長。而學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其中語文課程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其重要渠道之一。所以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當前擺在全體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1.研究問題的背景及意義
1.1研究背景
中華傳統文化,是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的思想文化寶庫,即使是在經濟競爭激烈的今天,傳統文化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五千年來民族認同的基礎,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核心。而現在的初中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自信、自強,但也有一部分人缺乏集體觀念和社會公德。正需要通過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教育,來提升他們自身的素養。
1.2研究意義
目前,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而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是未來中國發展的主力軍。所以應當加強對青少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2.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措施
當前,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眾多一線教師的探索,如何做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已經初具成效,傳統文化應該多多滲透在日常教學中,而教師則應該對傳統文化充滿激情,并積極研究更好的方法來落實初中語文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下面針對一些常用的有效措施進行分析。
2.1提高教師修養
教師的言行舉止,最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為,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首先自己要熱愛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使之成為自己的愛好與追求,并學習和領悟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斷加深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這樣才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引經據典,談古論今,讓學生真正領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2.2提升學習的方法
興趣是人類學習最好的老師,所以,想要更好的落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這就要求初中的語文教師,在平時教學的過程當中,結合其自身的學科優勢,不斷研究創新學習方法,使課堂真正的寓教于樂。例如:舉辦有關傳統文化的誦讀、寫作等比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力求讓學生們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同時培養了學生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2.3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所以語文老師在平時課堂的講解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注重在教學時充分挖掘課文的道德因素,并充分重視語文中的情感教育,這些都是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的關鍵一步。在進行教育時,一定要將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同時語文教師還要給學生推薦閱讀一些具有中華文化核心精神的經典著作,拓展他們的知識面,以此來提升學生對文化內涵的深入了解,通過閱讀中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可以變為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并最終積淀成為價值觀和人生觀。
2.4營造語文課堂的中華文化氛圍
在課堂上,語文老師要配合學生做好班級文化建設,以此來營造課堂中的中華文化氛圍,例如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名言警句,辦好傳統文化的宣傳黑板報等方法,或者是利用校園廣播向學生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述歷史故事的方式,創設傳統文化的校園育人氛圍。
2.5加強學生書寫的指導
筷子和毛筆的使用,都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特征。所以在加強思想層面教育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學生的書寫指導。目的是對學生的書寫進行指導,并將此培養成習慣,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欣賞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從而提升學生的精神品味。
2.6開展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對初中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時,應當重視家庭、社會與學校之間的配合,形成相互協作的傳統文化教育合力。并且可以經常舉辦一些關于傳統文化的文藝活動,如參觀名人遺跡、歷史博物館等,都可以通過歷史文物的再現,激發起人們探究的激情。而且現在已經邁入了的信息化時代,要想深入了解優秀傳統文化,也可以通過網絡搜索這個方式,加深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領悟。
結語: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我國的經典文學內容有很多,大多數都滲透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初中生應該要能多角度的接受各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并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此,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時,不應只拘泥于現有的內容,應當帶領學生開闊視野,這樣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