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52: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教育的價值體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美術教育;價值體現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11-95-1
一、美術教育的智力價值體系
(一)強化知識獲取與信息交流人類的交流與信息傳播的方式主要有口傳心授、文字記錄和圖式表達,其中圖式表達可超越時空限制,是獲取知識和信息交流的極其重要的方式。視覺文化在現代全息儲存技術及信息傳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改善思維模式人類文明的成果既是理性思考和研究的成果,也是感知和思維的結果,形象與其他多種感覺品質是形成概念和理解概念的共同基礎。阿姆海恩依據格式塔心理學――事物都是完形完整的,整體優于局部存在,事物的性質由整體決定――的觀點,提出的“視覺思維”這一概念,強調了形象認識的價值,他高度評價了視覺藝術的地位和作用,并將視覺、語言、邏輯(哲學)并稱人類發展的三大中心知識。
二、美術教育的技術價值體系
美術的技術價值體系的核心是利用造型語言對客觀事物和內心情感進行真實表達,技術本身包括表達與表現的技巧、技法等。高等學校實施美術教育的意義在于使當代大學生了解和掌握美術語言以及美術語言的邏輯構成,形成具有實踐意義的表現技術體系。
(一)再現性造型技術以美術的方式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表達,再現是基礎。再現性技術應用領域極其廣泛,幾乎涵蓋所有學科,具體的應用形態有地形地貌圖、氣象圖、交通圖、建筑結構圖、工程制圖等。美術作品中的再現性藝術多指具象的藝術造型,這其實是一種藝術語言掌握和運用的方式方法。再現性技術核心是大體比例和主要特征,這種技術的學習主要借助于美術基礎造型能力的訓練。
(二)表現性造型技術再現性藝術之外,還有從造型語言邏輯上考量較為抽象的表現性藝術。美術中的表現性藝術以再現性技術為基礎,更加強調造型語言和造型形式的現代性、藝術語言的跳躍性、造型材料的時代性、美術媒介的適用性。再現性造型技術的核心是洞悉事物的本質特征,強調認識的主觀性和表達的情意性。尹少淳的總結是:對形體表現張力的體驗與理解;對物體之間及其與人之間的同構性的體驗;了解色彩的主管特征及其象征意義;掌握一般夸張和省略的方法。
三、美術教育的創新創造價值體系
創新和創造的關鍵要素在于突破成規,美術教育具有重創造、重創新、重個性的品質。馬蒂斯曾說,美術創造是“對人的精神所把握的世界觀增加了一種新形式”。馬克思將“創造性”和“自由活動”視為等價因素,創造是一種真正追求自由的活動。美術教育能有效地改變學校強調規范和邏輯絕對性、結果唯一正確性、教學形式強制性的局面,對學生創新創造意識和能力培養都大有裨益。
(一)多維性的認識觀在對事物發展情態的把握中,邏輯思維固然重要,直覺思維的作用也絕對不可小視。提倡“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大膽假設靠直覺思維,小心求證靠邏輯思維。直覺思維所表現出的非邏輯性、思維過程的中斷性和智力圖像性三個特征中,智力圖像性特征更多地強調視覺媒介的優勢,這正是直覺思維對創造意識、創新精神培養的意義所在。美術教育中包含了對事物的多維認識,包括形象、形狀、色彩、材質、技術等,為培養多維性的認識觀奠定了基礎。
(二)培養創造技能人的創新與創作活動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構思、設計、實踐、創新這一完整鏈條中,包含著具體的制作技術與制作工藝,換言之,就是落實構思設計的實際操作技巧,包括適合表現主題構思的材料選擇、適合材料制作的加工技術、造型語言與表達方式的提煉、表現形式的修正、完善與改進等,這里具有重要的技能因素。美術教育給學生的更多的是體驗,是在技能訓練中的創新與創造。
四、普通高校實現美術教育價值的途徑與方法
普通高校實現美術教育基本價值目標的過程中,必須突出科學與人文精神,實現專業教育、科學教育和人文社科教育的有機結合。
(一)充分發揮美術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美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的教育,美術課堂教學是實施美術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課堂教學內容中蘊涵著大量有待開發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美術教育課程常把表現技能與表現技巧作為教學重點與美術教育的價值目標吻合度不夠。美術教育重要的是理解美術的社會文化背景、技術條件、表現技法與表達方式、創作思想與表現主題等。
(二)重視美術教育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通過開展科技文化活動、藝術實踐、社會服務等第二課堂活動,可以使大學生充分發揮特長,提高美術素質,得到實踐鍛煉,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增強他們服務社會意識和參與意識,加強團結協作精神。
(三)充分發揮隱性美術教育的作用隱性教育是針對于顯性教育而言的“環境育人”。高等學校所營造的文化氛圍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通過不同場合懸掛、裝飾、設置一些高雅、勵志、哲理的視覺藝術作品,提高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激發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意識。
參考文獻:
[1]楊睿,李忠偉.藝術教育在工科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科學教研,2007,(20).
[2]張剛.試論中國藝術教育的問題與改革發展[J].科技創業月刊,2005,(05).
隨著經濟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也在逐步告別農耕文明,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之根的民間美術也在逐步淡出人們的生活。人們享受著工業化帶來的現代文明,卻疏遠了以口傳心授傳承且承載深刻寓意的民間美術,曾經交織在勞動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剪紙、石刻、布藝、面花、農民畫等民間美術活動及其作品都逐漸離我們遠去。陜北地區許多青年不知“炕頭獅子”“橫山剪紙”“神木面花”等這些知名的民間美術作品為何物,有些青年甚至缺少對這些民間美術的起碼認知。這種對傳統文化的無知是非常有害的,因為今天青年對傳統的無知會導致他們下一代對傳統的完全忘卻,這將造成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傳承的失序與斷層。在地方高校中開展民間美術教育是改變民間美術或者是傳統文化現實遭遇的良藥。大學是匯聚知識、傳播知識、弘揚傳統、創造未知的圣地,是一個國家、地區和民族文明、文化的搖籃。青年學子承載著國家的希望,肩負著建設國家的重任,決定著社會文化發展的走向和未來,因而學習國家和民族傳統文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大學階段是青年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在這一階段認識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最敏感、最快捷、最牢固。因此,在大學教育中增加民間美術課程的學習,是培養大學生對民間美術乃至傳統文化認知的最好時機。如果青年學子在大學期間就了解民間美術的歷史和現狀,懂得民間美術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形成了保護民間美術及民族文化的良好意識,就會增強保護和傳承民間美術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大學生心中一旦播下民間美術的種子,就等于為民間美術創造出一片有營養的文化土壤。他們帶著這種意識投入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這就為民間美術在當下社會得以薪火相傳和重新煥發魅力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陜北民間美術現實遭遇的尷尬將得以改變,地方高校民間美術教育的開展能普及大學生對陜北民間美術的基礎知識,通過田野考察、藝人創作示范、作品展示、專家講座、參與創作實踐等多種方式的授課,青年學子參與到陜北民間美術作品的生產實踐活動中去。這種直接的感性體驗,培養出青年學子對陜北民間美術的深厚情感和熱愛,對保護陜北民間美術,弘揚陜北民間美術文化和重建創作生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有力地促進和推動地方高校美術教育的內涵建設
傳統的民間美術是滋養哺育中華民族文明的母體藝術,對它的學習和傳承是必要的。在高校中開展民間美術教育具有重大意義?,F代藝術教育體系,應當是具有體現民族文化內涵的全方位開放性體系,應當是民族文化與現代技術,東方與西方審美理念完美結合的科學教育體系。通過民間美術教育,我們將一種長期被忽視卻十分珍貴的文化藝術資源引進教育體系,拯救或復活了一種無法被同化或取代的藝術教育資源,豐富了主流教育的內涵,有效地延續了民族古老的歷史文脈和記憶,對接了傳統民俗文化藝術與現代教育之間的裂痕,彌合了本土民族性文化藝術體系與現代科學理性教育的疏離。將本土的民間美術作為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對傳統美術教育體系的補充和修正,十分有利于促進美術教育建設的發展和完善?!度珖鴮W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中指出:“藝術教師應充分利用和開發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藝術教育資源,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的學習和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形式的現代化、多樣化,拓展藝術教育的空間,提高藝術教學的質量?!北举|上,重視民間美術教育是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多元文化參與的客觀要求。豐富的民間美術是社會營造差異化品格的無窮源泉。加強民間美術教育正是對這種狀況的積極響應。民間美術資源為地方高校美術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民間美術的形式、造型、材料、創作手法以及藝術的審美功能和觀念都成為創造和培養藝術作品和藝術人才的重要參照和元素。而民間美術的滲透和引進,也必然促進了傳統美術教育的變革,探索更有效的美術教育方法、途徑、模式和內容以及形式等,在藝術教育課程設計、教學形式、教學大綱、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育內容等方面得到提升和優化,實現高等美術教育內涵建設的全面落實。特別是獨具區域民間美術資源優秀的地方高校對民間美術資源的吸納,打造獨特的課程體系和授課內容,產生與其他高校美術教育的差異,走出一條獨特的美術教育體系道路,形成特色上的優勢。陜北地區的一些民間美術形式在國內外具有極高的美譽度,這些美術形式與本土的風俗人情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也就決定了它作為美術教育資源對區域范圍的限定,而這恰恰成為陜北地方高?!皦艛唷边@些資源的優勢所在。區域局限性讓陜北高校獨享這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無論是田野考察、藝人訪談、作品收集,還是參與實踐都比區域之外高校更加便利、快捷和富于實效。事實上,陜北地區地方高校(榆林學院、延安大學)目前建設了特色的美術教育課程體系,如將陜北剪紙、泥塑、窯洞裝飾圖案等多種民間美術類型引入到教學中,形成了豐富多彩且獨具特色的美術教育體系。
三、培養青年學子的愛國精神和弘揚民族文化的價值
大學教育是培養大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陣地。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的藝術審美和價值理想是大學教育優劣的關鍵之一。民間美術為大學生道德教育提供大量的知識素材,民間美術包含的意識形態、價值體系、民族精神、科學技術、審美觀念等因素都為大學生道德教育和綜合素質培養提供了豐富的可借鑒的內容。某種意義上,對民間美術的傳承實質上是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成為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教育部在制定美術教育政策中曾明確提出,要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民間美術教育課程,讓青年學子深入了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以及民間美術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信仰,讓他們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喚起民族審美記憶,建立起完全的文化認同感,產生強烈民族歸屬感、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民間美術課程,學習到一種傳統手工藝技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神,體會其中深刻的文化內涵,加深對傳統文化厚土的情感,傳遞社區群體或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情感,從而進一步增強了青年學子對家鄉和民族的熱愛,產生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這會促使他們更加全身心投入到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中去,達到國民教育與回報社會的良性互動。
關鍵詞:美術治療;心理治療取向;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0-0238-01
一、美術治療的特質與發展意義
心理治療與藝術教育的研究首推20世紀中期美國學者維多克?羅恩菲德(1903.1960)的研究。他在《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一書中,以發展每一個人的潛在創造力為哲學依據,論述了“透過藝術教育的治療”的問題。他視藝術創造為一個行為和情緒的表現工具,藝術是達到自我認知的工具,透過藝術教育的心理治療的本質是使用創造活動作為自我認知的方法。
美國學者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Arnheim,1904.1994)的研究涉及了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的關聯。阿恩海姆認為,繪畫作品是內心斗爭及其結果的反映,患者總是竭力將自己依稀把握到的各種“力”以及它們之間的正確關系轉為清晰的視覺形象,使之得到最終解決。阿恩海姆明確提出“藝術治療同時是一種藝術教育”的觀點。在繪畫過程中大腦運轉,促使心理活動開展,并將自己的內在思考及無意識用繪畫表達出來。其實,并不是畫畫治愈疾病,而是以統合在繪畫行為中的各種心理要素恢復健康的精神狀態。
美術領域和治療領域,一屬藝術,一屬于科學,一重感性,一重理性,一偏右腦功能,一偏左腦功能,這是一有著悠久歷史的新興學科。美術自古以來即被認為是一種溝通的語言和自我表達的方式,超越了語言的交流。治療則有照顧,幫助和處理的意思(張初穗)所以美術治療既是以美術活動包括繪畫,制陶為溝通的媒介,通過創作過程及藝術作品中富含的心理信息促進其心理,以增進個體心理健康的一種治療方式。藝術治療所具有的最大力量在于藝術本身所具有的治療功效,這個力量不是源自心理分析的概念,也不是源自其它現有的心理治療理論,它源自藝術的本質。
二、美術治療與美術教育的區別
美術治療與美術教育中心育的元素相當普遍,因此常被混淆,但它們卻有本質區別。
首先美術治療注重透過藝術過程的心理成長。美術治療師在對作品做出評估時所關心的是創作者得行為,無論來訪者使用何種材料表現了怎樣的主題,治療師都會透過來訪者與自己的互動過程盡可能多的了解對方的心理資訊,還通過這些線索進行個案研究,評估來訪者的發展水平,心理困惑的癥結并對此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其次美術教育注重藝術作品本身的審美性,借助美術教學過程使學生學會駕馭材料的能力,表達情感的能力。而一個美術教育,要透過藝術創作過程對作品背后的心理成長線索保持一顆敏感的心。所以不是只掌握藝術創作經驗就夠的,還應有一定的心理治療理論基礎,才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發現其成長因素!
三、中國當代的美術教育
目前我國的教育正在向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方向進行改革,加強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而藝術教育又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合格的美術教育人才已成迫切要求。為了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跟上國際美術教育的步伐,使學生畢業后更能適應社會要求,美術教育專業應強化心理學知識的基礎及經驗,強化藝術的心育作用!
四、美術治療對中國當代美術教育的啟示
在美術師范教育中我們應提倡通過藝術教育引導學生將創痛的經驗轉化為深刻的藝術教育學習,促使他們獲得感官、情意、認知以及超驗層面的完滿的審美經驗,在獲取藝術知識和技能,發展藝術教育能力的同時,治愈心靈創傷,促進身心健康成長。為此,正確的認識和積極發揮美術的心育功用,是每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任務,也是每個即將踏入教育工作崗位的大學生的課題!
再則,雖然近年來我國在心理治療研究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經驗,但還處于剛起步階段。我們應在積極開展教育取向的美術治療研究的同時,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及時了解世界各國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動向及成功經驗,促使我國這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更上一層樓。
以上是筆者就美術治療對美術教育的幾點看法,只代表個人觀點,旨在拋磚引玉,如有不同見解當共同探討,以求我校的美術師范專業更好的發展,高師美術師范專業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高層次的美術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勇.美術教育學[C].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8.
關鍵詞:高校美術;突破瓶頸;方法策略
我國美術教育的范圍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發展而越來越廣,各大高校都建立了與美術有關的專業,以滿足藝考考生的需求。美術教育研究成為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成分,在高校的教育的發展中占據了不可缺少的位置。這樣的現象是可喜的,但是,高校美術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對高校學生接受好的美術教育不利,阻礙了高等美術教育的發展進程。如何解決相關問題呢?筆者認為只有結合現實情況,在中國傳統美術教育和借鑒外國的經驗的條件下,對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改善高校美術教育的模式,追求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突破來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美術人才。
1高校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1教學定位模糊不清:上海師大美術學院的劉大鴻教授曾指出:“高校美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有創造力的人,使受教育者在感受觀察思考、時空設計構成、技能材質運用等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責任感、有整體藝術素養、身心健康的實干創新型的美術工作者。”但是對于一些高校來說,這樣的美術教育目標顯然難以完全實現,高校需要結合自身的條件和人才培養計劃,對美術教育進行科學的定位。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高校對美術教育并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1.2教學體制存在弊端:受應試教育等思想的影響,一些高校的美術教育過于功利化與浮躁化,現有的教學體制主要以技能培養為主,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手段的應用都過于單一,尤其是非美術專業的美術教育,在美術教學實踐中過度追求美術技巧而忽略人文素質的培養,無疑會揠苗助長。此外,目前高校中的一些美術教師過分看重個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難以潛心于美術專業研究,這對高校美術教育水平的提升顯然也是非常不利的。
1.3高校美術教育的師資力量欠佳:當前的高校中,美術教師力量結構比較單一,整體上師資力量還不夠強大。從事美術教育的工作比較少,造成一些高校美術的教師能力不是特別高。第二、在某些高校美術的師資多為普通的美術教師,而真正有能力的美術教育者和骨干教師缺乏,使美術學科的整體實力較弱。第三,某些高校的教師的文化水平不高,一些老師甚至沒有最基礎的文化素養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在教學上的能力也較差,教學的觀念上也并不超前,沒有找到開展美術教學的正確方法。這些原因導致了目前美術教學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沒有培養出很多好的美術人才。
1.4忽視自身的教學情況,盲目招生:首先,在目前看來,很多的高校都比較重視美術教育,都開設了美術專業,確定了相應的教學目標,這些現象總體來說是好現象。但是,有些高校卻忽視了自身的教學情況,在自身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進行美術招生,使很多的目標不能達到,甚至出現課程設置不合理或者教學內容不規范、教學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沒有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的要求。其次,在高校設定的課程中,美術設定的時間比較短,并且在真正的實踐中也沒有完完全全的落到實處,這就導致了學生從高校的學習到的理論沒有足夠的時間同實際結合起來,造成實踐能力的缺乏,而后導致學生在畢業后就業困難。最后,一些高校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盲目的進行擴招,沒有考慮社會的需求實際,導致了許多問題。如上所述的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學不到真正專業的美術知識等。
1.5高校美術教育的教學條件由于資金的投入不足而不能很好的滿足教學:因為美術教育可以稱得上是一種貴族教育,所以必須有足夠的經費支撐才能實現教學,但是目前我國對于高校美術教育的經費投入遠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而本來高校的辦學經費就是有限的,所以美術教育能夠獲得的經費投入自然會不足。并且目前我國正在實施高等教育擴招政策,它的不斷推進,既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繁榮,也使得美術專業面臨更加繁重的教學任務,然而不能科學全面認識美術教育的高校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入仍不在少數,這也是高校美術教育經費不足的原因之一,如此使得教學中的一些必要教學設備無法得到滿足,嚴重制約了美術教育的發展。
1.6高校美術教育課程設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未能達到規范化水平:一些高校還沒能科學合理的設置美術教學的課程,在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這兩方面往往與現實有著嚴重的脫節,實際的可行性較差。這是因為當前很多高校只把美術專業的繪畫技法當做美術教學課程設置的重心,忽視了對其他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發展,是嚴重的重“技”輕“道”的表現。這明顯阻礙了美術教育的綜合發展。同時一些學生還沒對美術教育提起足夠的重視,他們僅把美術教學當作是提高自身修養的課程,對一些美術公共課沒有什么興趣,更甚者有抵觸的反應,這就造成了高校美術教育與學生之間缺少聯系,無法順利開展。
1.7美術教育評價指標不健全對于部分高校來說,目前其美術教育還缺乏一套完整、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這不利于美術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也限制了高校美術教育質量的持續提高,導致目前高校的美術教學氛圍不夠活躍,很多課程的開設偏離了美術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在教學評價的具體環節,部分學校還采取閉卷考試的形式,在技能考核上則存在很多的主觀性,這很容易陷入人才培養的誤區。
2高校美術教育發展的突破措施方法
2.1高校美術教育應該重新定位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在當前改革開放成果越來越多的背景之下,我國高校美術教育面臨著越來越高要求的人才培養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不能適應新時期的人才培養需求了,社會已經明確提出了需要更多復合型人才。因此,高校美術必須認清這一形勢,重新找準自己在當前社會中的定位,進一步調整并明確自己的人才培養方向和目標,努力建立一個以培養美術專業能力為基礎,同時兼顧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相關知識和能力的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從而不斷增強高校輸出合格甚至是優秀美術人才的能力,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使得高校美術教育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完成有效銜接。這將幫助高校盡快解決當前就業難的現狀和問題,使得具有綜合性能力的復合人才走向社會。
2.2建設出高質量的教師團隊:高校美術的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美術教育者的綜合素質不高,針對此問題,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高校必須要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構建出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提高高校教師的綜合水平。這不僅僅要求美術教師有豐富的專業的美術知識,而且要求他們有其他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識,要會教育懂得教育。教師能夠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這樣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學生的美術專業素質。高質量的教師團隊,是一個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男女比例協調、綜合素質高的團隊,并且要求他們有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的精神,有著高的科研能力和與時俱進的教學觀點,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文化。這樣的師資,才能稱得上高質量的師資,是當前美術教育所需要的師資。
2.3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因材施教培養出不同的人才:高校美術教育應該對人才進行重新的定位,設計出不同的培養目標。萬圣先師孔子曾說過要因材施教。在當前,美術教育不應該墨守成規。在不斷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美術也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潮流,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傳統的美術教育形式已經不再適應新時期美術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了,或者說是,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現代美術的潮流發展了。因此,美術教育必須改革,重新定位。首先,我們要明確美術教育目前的發展現狀,明確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美術人才,這樣找準美術教育的位置,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出既有專業的美術技能,又有多方面知識與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滿足社會的需求,使培養出的學生能被社會吸收,這樣才能幫助解決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如果一個事物要長久的發展,那么一定少不了創新,美術也同樣如此。高校美術教育必須結合現實開拓創新,但我們要清楚的明白,創新是要有扎實的美術功底和創新的思維模式,這對創新者的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創新是有多種方面的,比如讓學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自身的觀點,展開想象;在空間上進行創新或者構圖上進行創新等。高校教師應該在此時對學生進行合理的點撥把控,防止學生出現問題,以此來鍛煉并提高學生的創新水平。
2.4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理論要聯系實際:我們都清楚的明白美術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科,所以,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教學必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來指定相關的教學計劃,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把學習到的理論轉化為實際的操作。教師所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從淺到深的思考,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好規劃,是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其次,高校不像小學、中學那樣,一切以老師為主體,而是要以學生為主體。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安排,同時嚴格按照學校的教學基本計劃和基本任務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推進高校美術的教育計劃的順利實施。
2.5高校美術教育應該注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當前,高校美術教育仍然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處于弱勢的被動地位,往往對學習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高校盡快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提高主動獨立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他們認識到盡早樹立起獨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努力進行自我探究式學習,獨立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高校美術教育應該努力培養學生的多元文化意識,這是因為美術本身就是多種文化知識的重要載體,學生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廣泛涉獵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把自己武裝成為具有多元文化的高素質人才。
2.6高校美術教育應該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促進高校之間的資源共享:高校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課外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中去,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美術教育環境。同時,高校之間還應該努力實現資源共享,形成教育之間的有效合力,從而使得有限的教育資源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協作力。當然,在課外活動中,高校美術教育應該重視地域文化因素,引導學生關注地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為他們開設民間美術課程,開展民間藝術實踐考察活動,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專業課中融入地域文化精神,合理建設民間美術專業,從而使得高校美術教學內容和方式能夠形成自己的特色,進而獲得新生的力量。
3結語
高校美術教育擔負著傳承文化的重要責任,必須積極制定有效可行的策略來突破當前存在于高校美術教育中的一些發展瓶頸,營造良好的美術教學環境,促使學生的美術思維得到拓寬,美術創新能力得到發展,藝術情操得到很好的陶冶,從而推動美術教育更好更快的發展。這就要求高校更加重視在綜合性大學中美術教育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將自己的辦學指導思想進行合理的調整,使得美術專業的特色得到充分體現,并明確目標為構建綜合化的課程體系,同時要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對學生采取分類指導的指導方法,對美術教育管理模式也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革和完善,從而促進高校美術教育的質量與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適應社會需求的綜合性美術人才。總之,針對高校美術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發展瓶頸問題,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應對,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好的教育教學的環境之下,學生才可能主動的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參與學習、學會學習,才能真正的提高美術水平,把自己打造成專業素質與文化素質齊高的社會所需要的美術人才。高校所需要做的———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打開學生的創新思維,陶冶出學生的高的藝術水準,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這樣才能不斷推動高校美術教育的發展。
作者:周玉菊 單位: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徐彥婷.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體系中的意義[J].藝術教育.2016(02)
[2]陳淼.高校美術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發展策略研究[J].藝術教育.2016(02)
[3]肖微聞,萬志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作用[J].大舞臺.2015(12)
[4]李尚可.高校美術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研論叢.2015(10)
[5]馮麗麗.關于高校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5(07)
關鍵詞:應試教育 高校美術教育 現狀 沖擊
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偏重于通過考試,以分數來衡量學生水平,以把少數人從多數人中選送進更高一級學校為目的的教學模式,與素質教育相對應。應試教育主要出現在高考、中考的一般文化科目中,這種教育以應付升學考試為主要目標,以“硬件”學科重點教、要考的內容反復教為主要手段,從擠時間,擴大“運動量”上找出路;以反復灌輸為方法,根據考試分數定質量,以“質量”高低論獎賞。根據這種管理方式和體系實施,盡管苦了學生,但可能升學率會暫時上升。這一教學上的短期行為反饋給社會、家長和學生,又使這套管理方式和教學體系得以強化。但在以落實素質教育為己任的藝術類教育中,似乎少見。
時下,隨著擴招以及經濟發展下藝術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老牌藝術院校竟相致力于自身原有學科的重新分化與整合,以求新的擴充與發展機遇。高師院校更是力求辦學效益的提高,部分學校對美術專業特別青睞,以致大量的美術專業點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不少長期將美術視為“游藝”或“準學科”而對之不屑一顧的綜合性大學,也將建構美術專業作為擴大規模、完善學科結構的新思路。美術考生成為當下高考大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全國幾所美術院校“分割天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眾多考生同擠獨橋的現象已成為歷史。應試美術教育至此應運而生,并在美術考前教育中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
在美術專業高考人數紀錄不斷被刷新的同時,少則幾千,多則數十萬考卷帶來的巨大經濟收益和“看上去很美”的繁榮場景似乎總能讓招生院校深感欣喜。在高考大軍的不斷沖刺下,雖近幾年學齡青年總人數有下滑之勢,高考大軍在數量上已不及往年,但美術類考生卻沒有減少。從最初一個省就那么幾千人報考美術到今天的幾萬、十數萬之眾,應該說挑選到的考生質量不會太差。然而事實卻總是出人意料。學生面對激烈的高考競爭,合理的升學訴求我們當能理解,畫室投機的市場運作機制能在多年的美術高考博弈中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我們也無可厚非,但學生質量下滑卻成了美術專業招生單位不得不面對的新課題。大學課程的一再調整,教學大綱的多次修訂,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大學美術教育也在不斷地適應應試美術帶來的巨大沖擊。這種調整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傳統發展型
這種院校一般開設美術系科較早,在美術教育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有特色,在同類專業中形成了較好的聲譽及地位,在招生及學生培養中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可以輕易立于不敗之地。這類院校一般招生人數不多,受擴招的影響也往往較小。對生源質量要求較高,高考應試題目難度較大,簡單的應試教育培訓辦法不可能輕易取得成功。因為這類學校師資力量在全國藝術院校中名列前茅,師生比在一定程度上受擴招影響不大。這類院校的授課類型一般有兩種:一為畫室制。畫室導師制對于落實教師責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系統性、群體性及主觀能動性有良好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教學質量。學生入校之初就能有一個相對清晰的目標,大學4年甚至研究生階段都能朝著目標不斷發展。二為兩段式教學模式。這類院校在美術教育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除中國傳統書畫專業等幾個少數專業大一學生不分專業方向外,其余專業全部送由基礎部統一管理教學,一年、一年半或者兩年不等。基礎課程結束以后再由其原來所在的學院、工作室“領回”,繼續該生在專業領域的深造。較之以前的學生進校就分專業不同,現在各大學、美術學院都加大了對基礎部的投入,80%的美術院系都設立了基礎部。很多基本功扎實、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都投入到基礎教學的一線,力求通過不斷努力提高學生的基礎修為,將學生的專業基本功夯實,以便于后一階段劃分具體專業的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操作應用型
隨著設計類專業的發展,社會對設計人才和操作應用性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其地位在現代美術教育中越發顯現。所以,培養美術專業學子的設計能力和操作應用能力成了當代大學美術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院校一般為一些工科院?;蚓C合性大學,它們受傳統學院派美術教育影響較小,可以在當代藝術教育中創建其新的教學模式及價值體系,擴招和新的應試機制給這些院校帶來了發展機遇。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這些院校的美術課程設置早已走出了傳統簡單的制圖模式,部分重點院校其專業性相比專業院校也毫不遜色,而工科院校在美術社會功能中實際應用的優勢卻是傳統專業院校所不具備的。這類院校往往借助學校在工科上的優勢,結合學生基本的審美能力以及素描色彩表現能力,通過美術欣賞、鑒賞以及電腦、機械制圖甚至物理、數學等課程的輔助,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和藝術認知水平,將教學與社會應用實際相結合,力求在應用技能的培養中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結合美術教育社會化、功能化,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能動性調整,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三、內涵發展型
業界當下對美術專業的基本功有一種新的看法。所謂基礎,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人文素養;二是造型能力;三是創造力。這種新的看法恰好給一些美術專業新招生院校帶來了發展機遇。這類院校的美術專業起步稍晚于傳統美術院校,雖然在操作應用上缺乏理工科院校的有利條件,但具備其他學校不具備的人文社會環境??梢岳梦目圃盒T谏鐣茖W上的優點,充分發掘美術學科的發展潛能。其教學計劃不會對學生有明顯的專業劃分,沒有國畫、油畫、版畫之說,輕技能而重理論修養,盡最大可能地在滿足教學大綱課程設置的同時提高學生專業修養。走出了技術至上的誤區,脫離了傳統美術教育,更具職業技術教育的性質,努力落實其具有審美文化教育特征的效能。這類院校認為,當下的美術教育已經出現了一種不好的教育趨勢,即重視教育、輕視育人;重技術傳授,輕理論研究和人文精神認知;重傳授和接受知識,輕綜合能力培養。所以,這些院校力求能開拓出一種新型的美術教育模式,以適應美術發展新的需要。開設課程一般分為:美術教育課程、教育哲學課程、教育心理學課程、教育社會學課程、教學研究課程、美術史理論課程、教育實踐課程、美學理論、前沿知識課程等。這種教育模式和操作應用性有很大區別,更看重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及專業理論修為,在培養學生專業技法的同時往往更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近現代繪畫藝術、設計理念及當下藝術思潮予以重點把握。在具體美術作品的創作與分析中,怎么畫、繪畫媒材的選擇上已不再重要,而是將關注的焦點落實到畫什么,和探求畫面背后更深層次的文化和社會語境之中。
四、投機取巧型
美術考生的龐大數量,使一些院??吹搅似渲械木薮笊虣C,蜂擁而上的專業設置,必然帶來招生規模急劇擴大,以至出現不少地方招生人數與報考人數持平的狀況。擇優選才的原則面對這種狀況蒼白無力。因而不僅多少年來美術專業的文化錄取分數在低水平上徘徊,而且生源的專業素質也呈下降趨勢。如某大學的獨立二級學院,在生源好的前幾年,美術專業一年招生人數就達1000人之多。而在最近生源因受藝術專業就業率以及生源人數減少等影響,招生人數急劇下滑。這種完全為經濟效益而招生的行為,不但成為教育弊病發展的溫床,也成了我們今天看待藝考冷熱程度的晴雨表。更有甚者,有的學校本身并不具備單獨設立美術專業的實力,卻因為特定的環境成為受益者,在不具備培養人才條件的情況下,唯有實行新的變革以適應社會、考生及家長的求學期盼,引進一些看似時髦、前衛的西方現代藝術理念并樹立起自認為新的審美和評判標準,披上“85思潮”“新生代”的外衣,克隆著一個又一個美術“神話”。筆者認為,無論課程怎么調整,只要是利于學生成長,培養學生藝術修養和操作技能的課程,一些創新和嘗試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反映了學校對美術教育的能動或被動作用,也為當下美術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努力。然而,在所謂新的、世界的、前衛的藝術理念指導下,這類院校在學生進校后,往往不按常規教育行事,其借鑒的是所謂的西方美術教育內容,認為基本功完全不重要――這是專業院校做的事,他們要做的是與國際接軌,而隨改革開放涌入的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成為其專業設置和教學的“救世主”。教學中的“因人設課”“隨機應變”更是屢見不鮮。至于作為學科教育中應有的合理的課程結構、完善的教學內容,就更是無暇顧及了。開設課程類別五花八門、名目繁多且誕生眾多的新名詞,什么筆墨實驗、綜合媒介……不斷變化的新穎名目成為其教學大綱最大的噱頭,其實仔細研究后發現不過是新瓶裝舊酒。而學生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情況下,往往會被這花樣百出的新名稱搞得迷失自我,成為這些“新模式”的失敗試驗品。當然,這類院校在美術不斷發展中也必將慢慢淡出歷史舞臺,但其消極影響卻不是短期能消解掉的。
應試教育作為我國現階段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我們每天都能聽到期盼其改革的呼聲,單招、特招等招生形式也在不斷地改良大學的招生模式,然而短時間內難有重大的改變。這種應試模式雖有弊端,卻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如改變了傳統觀念“技法至上”的大學美術授課方式,關注多元發展,很多傳統藝術院校結合自身特點招收文化功底較好的學生,開設美術史論、美術批評等課程,不斷拓展學生知識結構和知識面。同時,應試教育也給學生帶來了選擇的機會。為了提高學校自身在學生應試時的競爭力,藝術院校也紛紛努力提升自己的辦學特色,如中國美術學院的多媒體藝術、四川美術學院的當代藝術等等,這些嘗試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積極發展。
當然,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成為應試教育的一種,我們不能不覺得遺憾。究其根源,與學生、學校、家長及社會等多方升學壓力所帶來的投機型升學觀有關,但各高校在生源爭奪中的不作為,招生試題及錄取形式的簡單,不能說不是一種原因,如以前很多專業性院校考試的分科考試科目設計、創作等逐漸淡出藝考考場,試題的出題面顯得過于狹窄。而一些院校為了其經濟收益,將院??疾爝x錄人才這一重大責任變成了迎合市場規則的又一圈錢游戲,也是應試教育形成的另一原因。當然,美術專業學生的增加,冷就業熱報考的現象相對其他專業更為持久,對于美術學科的繼續發展同樣具有積極意義。發展中的躁動總比停滯中的平衡好。筆者相信,高等美術教育在面臨應試教育所帶來的沖擊時,又會迎來一個發展與變革的新機遇。
參考文獻:
[1]李芬.當前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教學[J].藝術探索,2009(1).
[2]王宏恩.對當前高校美術教育模式的反思[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7(1).
[3]李思薈,馬凱旋.試析高校美術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高教高職研究,2007(11上旬刊).
[4]黃宗賢.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現狀透視[J].藝苑(美術版),1998(1).
一、立足地域傳統文化之本,構建特色人文教育環境
卡爾?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依賴于精神世界的原初生活,教育不能獨立,它要服務于精神生活的傳承,這種生活在人們的行為舉止中直接表現出來,然后成為他對存在的關注和國家的現實態度,并在掌握創造性的精神作品中得到高揚。在我們的時代里,精神命運必然決定著教育的內涵。”[2]因此,傳統文化精髓應該成為高等教育的精神內涵。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它們是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生生不息之本。以廣府文化為核心的嶺南文化具有濃郁的南國特色,其中“工藝美術不只是一種美術活動,而應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反映社會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方面的內涵”。[3]
廣州民間工藝和繪畫以及廣州特有的建筑藝術是嶺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國都享有盛名。同樣,外來藝術在廣東的傳播與發展更是得到世人的首肯。立于這樣豐厚的傳統文化沃土上,在探索特色化辦學時,我院把挖掘、研究嶺南傳統民間工藝作為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重要支撐。在廣州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的領導下,我們組建了廣州市嶺南藝術重點研究基地,下設嶺南美術研究所、嶺南工藝美術研究所、廖冰兄漫畫研究所、嶺南音樂研究所、嶺南戲曲研究所、嶺南舞蹈研究所、嶺南藝術名人名家研究所等。承擔了二十多項國家、省市級嶺南文化藝術研究項目,發表了《20世紀嶺南水彩畫》、《嶺南畫派高劍父》等多部學術專著和數十篇有較高水平的科研論文;在藝術設計的各個領域吸收和運用嶺南造型元素,完成多項設計項目,特別是在廣州亞運會期間,參與了廣州市政改造等設計項目,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通過這些學術研究,我們打造了學術團隊,也構建了教學平臺,不斷把相關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在美術、設計類的課程教育中有針對性地加大嶺南文化和廣東民間藝術的學習內容,先后開設了《嶺南建筑史》、《嶺南造型藝術語言》、《嶺南民間工藝美術欣賞》、《廣繡藝術與欣賞》、《端硯藝術與欣賞》等選修課,在學生課程作業、畢業設計與創作,以及各種參賽中導入嶺南藝術符號運用,讓學生們學習、理解、親近嶺南傳統文化藝術,激發學生對地域文化藝術的認同感,加強地域藝術對學生專業素養的熏陶,不僅幫助學生們找到專業學習的“基座”,使他們不致迷失在時尚文化的浮華中,還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塑造學生樂觀人格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以地方特色為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形成我校獨特的學科教學特色。
二、依托綜合性大學學科交叉之優勢,打造素質教育新模式
傳統觀念認為,置于綜合大學中的藝術教育存在諸多劣勢,例如學校為了統一管理和資源共享,在教學計劃制定時往往要求各個專業的學時比例保持一致,而無法顧及美術與設計專業有著技能要求較高、師資和教學的專業性較強的特殊性,導致學生專業學習課時減少,專業能力不足。我們經過認真分析研究,認為任何矛盾都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以避短揚長的思路,發揮綜合性大學多學科之優勢,構建多學科滲透交叉培養美術設計人才模式。首先,我們采用了精選必修課、加大選修課、提高實踐課比例、組建各種校內外實踐基地、延伸課堂教學等措施,通過院內跨專業選修,院際間合作參賽等手段提高實際教學效果,極大地提升了學生整體素質,我院學生與新聞學院、土木學院、建筑學院、機械學院、人文學院、旅游學院等學生多次同臺競技,互相學習,實現了不同學科的融合。
我們還搭建了多個跨學科教育平臺,其中廣州大學美術專業和音樂專業合作成為教育部“藝術主輔修”人才培養的示范和試點單位,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受到教育部體衛藝司的好評;美術教育專業提供的有關課程在學校教師教育類課程平臺上占有不可缺少的席位。通識藝術教育是面向學校全體學生的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的藝術教育,我校自2000年普遍開設藝術類選修課程,并逐步納入教學計劃,計入學分。在學校通識教學中,我院多門課程受到全校學生的喜愛。我們開設了美術鑒賞、嶺南民間美術、中國畫、書法、陶藝、雕塑、影視藝術、時裝欣賞、動漫欣賞等各種藝術類選修和限定性選修課程,擁有美術鑒賞、世界經典電影導讀、中國園林藝術等一批質量較高、特色鮮明的藝術類精品通識課程。不僅為學校素質教育作出了貢獻,也提高了教師隊伍在專業之上的人文素養,又進一步推進了專業教學。在與其他不同專業類型的學科交流中,我們也注意吸收他者之長。例如在實驗教學中,實驗室建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我國文科類實驗室建設起步晚、基礎差,為此我院在實驗室建設之初就注意學習校內理科實驗室建設經驗,從硬件和內涵方面展開扎實的工作,一舉成為省級美術與設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我們編寫了國內美術與設計教育首套系列化實驗教材,標志著美術實驗教學由依靠感性經驗向理性規范轉變,是提升實驗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三、多層次、多元化培養滿足地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美術設計人才
多年來根據珠三角社會發展與產業結構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尤其是廣東省建立文化大省的迫切需求,為了適應社會經濟多元化發展與各種層次人才的需求,我院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為先導、專業培訓為補充的三層次培養人才體系。貫徹“以用為本”的理念,將這三個層次培養目標分別定位為實踐性美術設計人才、高層次創新性應用型美術設計人才和實用性美術設計人才。
1.在本科教育中重視“以學生為本”,推行“綜合素質+個性發展”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三?三”制教育模式
“三?三”制模式是指人才培養過程的“三個培養階段”和“三條發展路徑”。“三個培養階段”是指本科生在四年學習當中實行大平臺基礎教學、專業教學和跨專業自選學習三個階段;“三條發展路徑”是指學生在完成專業教育階段規定的學分之后,可以在“本專業、跨專業、創業”三條發展路徑中自由選擇,實施個性化的課程計劃。即除通識課程、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三大核心模塊之外,再設立個性化課程的內容,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在完善具有傳統意義上的課程體系的同時,重構具有一定特色、特長方向的課程。為此,在本科生培養階段還設立了創新學分,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學分,是為學生在學術論文、藝術競賽、科技發明、專利成果和文藝創作等方面取得高水平的成績而設立的一種特別學分。它區別于學生在人才培養方案內(課內)學習而取得的學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強有力的措施。形成以技能訓練、科學研究為主線,以能力培養為核心,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相融合,多個環節相互補充的實踐教學體系。
2.在研究生教育領域重視對學員創造力的培養,創建“H”型培養體系
“H”型培養體系是指學術型和專業型兩種研究生培養體系齊頭并舉,并在嚴格考核和審查的基礎上,允許學員根據自身特長選擇轉型,使學術型和專業型人才培養體系能夠相互融通、相輔相成。利用全國藝術碩士(MFA)改革試點單位的條件優勢及諸多的實踐基地,加強產學研合作,探索文化機構、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形成社會上知名專家學者、藝術家、設計師與本學科教師聯合的教學團隊,使學生能跳出學校單一課程學習所形成的禁錮,結合社會的需求,綜合性地思考藝術所涉及的諸多問題,拓寬應用型人才的發展空間。
3.專業培訓注重培養社會發展急需的實用專業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 財富觀
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具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功能。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保證大學生能否順利成才的現實和客觀需要。
1、加強大學生財富觀教育的現實意義
財富觀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和文化全球化加劇、社會轉型影響深化、網絡信息技術高度普及,這些都導致了社會大眾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走向前所未有的復雜化和多樣化,突出表現在社會誠信、道德、責任、質量、安全等方面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歸根結底是人們的財富觀失衡,在如何對待財富、獲得財富上出現偏差。面對價值觀取向多元化的社會發展背景,以“80后”、“90后”為主的年輕大學生,由于社會閱歷的缺乏和身心發展的不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都未成型,因此,最容易受到社會外部環境影響和帶動,他們能否分辨并遵循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牢牢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對待財富,已成為當前高校對大學生價值觀、幸福觀、就業觀教育的一項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重要工作。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及時加以教育與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符合時代精神的科學財富觀。
2、目前關于大學生財富觀問題研究的現狀
從中國知網和相關網站搜索的情況來看,目前關于財富觀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對我國傳統財富觀的研究。主要有楊玉鳳的《先秦儒家的倫理財富觀及其近代變遷》(2005)、劉靈群的廖聯思的《論孔子的財富觀》(2007)、蘇泉仁的《晏子和管子在財富觀上的悖論》(2007)、雷碧樂的《先秦儒家倫理性財富觀的人文主義啟示》(2009)等,這些研究主要是側重于對中國傳統財富觀的借鑒,傾向于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2.2、對當代財富觀的研究。主要有張鴻的《構建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財富觀》(2006)、侯本勇的《社會主義財富觀》(2008)、馬擁軍的《當代中國語境中的財富觀》(2009)、莫凡的《論我國利益格局的重構――以財富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認同》(2010)、余源培《構建以人為本的財富觀》(2011)等,這些研究主要是針對社會出現的財富觀失衡現象,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當代社會財富觀構建的對策和建議。
2.3、對青少年健康財富觀培養問題研究。主要有趙駿的《論青少年健康財富觀的培育》(2003)、趙有權的《高中政治課中的財富觀教育》(2006)、楊銘銘的《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2007)、峰、黃燕的《農民工隨遷子女財富觀培育的現實困境與出路》(2012)等。這些研究主要是針對于青少年受社會影響,在對待財富問題上出現的問題而提出的建議。
2.4、對大學生財富觀教育的相關內容研究。邢建輝、袁貴禮的《中國大學生現實化的財富觀》(2003)、趙駿的《試論我國大學生健康財富觀的培育》(2005)、陳漢來的《論大學生財富觀的教育》(2006)、侯明志、趙駿的《培育當代大學生健康財富觀的原則和途徑》(2006)、任雪梅的《大學生財富觀問題研究》(2009)、龔昕的《論和諧社會視闕下當代大學生財富觀的構建》(2010)、白云莉的《90后大學生財富觀》(2010)、徐蕾的《當代大學生財富觀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2011)。這些研究主要針對大學生受社會多元化價值觀影響而出現一些財富觀扭曲的現象,從而從大學生成長的角度提出的建議。
3、關于大學生財富研究的不足
綜上所述,從目前期刊網以及有關報紙雜志上發表的關于財富觀研究的成果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
3.1、大學生財富觀在價值觀中的地位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從目前研究的情況看,更多的是關于從社會整體宏觀角度出發去分析財富觀存在問題,并提出財富觀構建的建議和對策,這類研究成果占了現有關于財富觀研究的三分之二以上。而關于青少年學生,尤其是青年大學生的研究成果少之甚少。其中從期刊網檢索到的關于青少年財富觀研究的文章僅有4篇,而關于大學生財富觀的僅有8篇。如此至少的研究成果充分說明了大學生財富觀問題并沒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3.2、現有的大學生財富觀研究成果在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財富觀方面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現在大學生由“80后”為主轉為“90后”為主,可以說“90后”的大學生是當前大學生構成的主群體,這意味著現在大學生進入大學學習時間基本上都在2008年以后,現有的8篇成果中4篇是2006年以前研究分析的,對于“90”后的大學生各方面情況的針對性相距甚遠。另一方面是2009年以來的4篇研究成果,通過分析內容來看,理論分析所占內容過多,提出的對策建議過于籠統,并沒有真正從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去具體分析。因此,相對于思想活躍,追求時尚,自主性強,比較注重現實利益的“90后”大學生來說起不到應有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因此,無論是從數量和質量、深度和實用上來講,在高校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過程中,研究大學生財富觀問題不僅有更為廣闊的空間去挖掘,而且在實用性、指導性等方面也更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
參考文獻:
[1]劉詩白.現代財富論.上海:三聯書店,2001,22
[2]王杰.論科學財富觀[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
[3]趙駿.論當代大學生的健康財富觀[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5)。
[4]陳漢來.論大學生財富觀的教育[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