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5 17:11: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理財市場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專家理財團隊締造專業理財服務
8n財富經理人既有經過嚴格考試獲得認證資格的全國首批金融理財師,也有精通外匯、銀行卡、私人投資、房貸、保險、節稅等業務的專家級客戶經理。在團隊內部,又根據客戶經理的工作經驗、自身優勢劃分為投資、稅務、保險、外匯和資產五個不同的專業小組,定期撰寫市場分析報告,整理理財資訊,并按照客戶提出的要求,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咨詢意見。
專屬客戶經理彰顯尊貴
8n財富中心為每一位工商銀行的貴賓客戶配備了專職的財富經理人,提供一對一的全方位財富管理服務。幫助客戶從繁瑣的銀行業務中解脫出來,通過全新的財富管理理念,協助客戶進行現金流控制與管理,每位客戶可以享受以下服務:
1、提前預約:客戶直接撥打客戶經理的聯系電話提前預約,時間由客戶掌握。另外還特別為貴賓準備了專享車位;2、銀行新業務介紹:客戶經理會在第一時間將銀行同業的最新動態告知客戶.并根據客戶的需要提出合理化理財建議;3、貴賓客戶專屬理財產品預約:不定期地為貴賓客戶推出專屬高收益理財產品,為工商銀行的貴賓客戶創造出更多的價值;4、基金凈值變動提醒:如果客戶在財富中心投資了基金類產品,客戶經理會替客戶隨時關注市場的變化,協助客戶根據市場發展對投資進行及時調整,幫助客戶輕松投資;5、季度綜合收益報告書:整合客戶的存款。貸款、基金,為客戶提供余額明細,并在此基礎上為客戶提供資產配置圖、投資報酬率等客戶資產情況的詳細數據,使客戶的資產情況一目了然;6、年終投資市場分析報告;對全年金融市場走勢做全面總結,通過對利率、匯率等各種指標的分析使客戶把握市場的發展方向。此外,客戶經理會按期為每位貴賓客戶郵寄《投資理財》周刊。
家庭財務診斷開啟財富之門
[關鍵詞]銀行 理財業務 探討
社會的不斷發展,帶給人們更多的機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財務不斷積累,人們也開始突破傳統的理財手段,更多的參與到銀行的理財業務中來,尤其是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這種趨勢更是白熱化。然而,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并不成熟,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探索中解決問題,獲得發展。
一、當前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現狀
1、理財業務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
當前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我國銀行中理財業務給銀行帶來的利潤占比不大。這跟發達國家的40%-50%來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甚至更低。其次,理財種類的技術含量低。一來因為我國國內金融市場的投資交易比較單一化,而相對復雜的理財產品市場運作機制又不健全。二來受到混業經營與專業人才缺乏的影響,且銀行推行的理財產品種類很少,結構簡單。再次,缺乏針對不同資產的客戶群設計不同的產品種類,產品比較大眾化。最后,傾向于對外資銀行的依賴。中資銀行關于國際金融市場匯率、利率、股份等理財產品大部分是由外資銀行設計產品提供給中資銀行,然后才是分銷。
2、理財品種種類繁多
當前各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均是由各個銀行自己設計、發行的,將募集的資金依據產品合同的規定投入到金融市場與購買相關的金融產品,根據投資獲得的收益與合同的約定給投資人分配一類理財產品。依據投資方向的不同,理財產品的種類大致分為:信托型、債券型、掛鉤型、DQII型及打新股型,而根據收益獲取方式的差異,可分為非保證收益型、保證收益型。非保證收益型還可以細分為:保本浮動收益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然后依據幣種的不同劃分為外幣理財、人民幣理財和雙幣理財,根據產品的發售對象不同可分為公司理財與個人理財。
3、理財風險相對較大
當前,在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發展不完善的情況下,風險加大的主要表現是:第一,雖然當前我國各銀行的理財業務不斷擴大市場規模,且利潤收入也不斷增長,但這種狀況卻反而掩飾了理財產品本身存在的缺陷與風險。第二,與目前股市市場不斷走俏的情況相掛鉤,同股票市場相連接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增長,明顯弱化了投資者及金融機構對與資本市場相關聯產品風險的警惕。第三,缺乏對金融市場的運行有深度研究的高素質專業理財人員及團隊,也沒有成熟的理財理論和實際操作研究,這些都制約著市場規模的擴大。
4、各銀行的業務結構不斷地優化
各銀行推出的理財業務在初期都曾對銀行的存款產生過影響。然而,根據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從長遠角度看,其綜合了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服務內容,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銀行的產品種類,滿足了針對不同客戶群的不同要求。對著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理財品牌逐步建立,能給銀行帶來更多的潛在優質客戶,對其存款規模的擴大及結構的提升會產生很好的助推作用,并能進一步優化各個銀行的收入結構。
二、當前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面臨的問題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也是如此,在不成熟的階段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制約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要解決問題,首先就要從研究問題人手。
1、理財業務自主研發能力低下
當前,我國銀行自行發售的產品種類大部分是“引進型”的產品,我國銀行對金融市場衍生產品的風險管理能力與定價能力比較薄弱,與國際著名銀行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正是因為國內銀行對金融市場衍生品的定價能力存在不足,才不能發展成金融衍生品業務的做市商。就連最基本的衍生品的業務交易都要以中間人的身份同國際大銀行進行衍生品的交易,這雖然一定程度上規避了風險,但是也將產品的收益大部分地轉給了國際銀行。據調查,許多中資銀行發行的外幣結構性存款產品都是由投資銀行、外資銀行代替設計的,抑或者是同基金公司進行交易,買來產品進行包裝,賣給我國的投資者。目前這種狀況的持續還會損害中資銀行的競爭力,從而使我們的銀行受制于客戶資源競爭。
2、理財手段的落后
在當今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銀行需要提供給客戶優質的服務就耍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首先,與外資銀行擁有的理財管理軟件相比,我國的理財管理軟件相對落后,不能對客戶的財務狀況進行清楚的分析與反映,也不能對潛在的優質客戶取得定量、定性的分析,總體來說,我國銀行的理財業務缺乏科學性。其次,在風險管理的方面,外資銀行有比較健全穩定的征信系統,能全面了解企業的信用度,進而做到對企業進行信用篩選,而國內的銀行則缺乏這樣成熟系統的征信系統,不能對產品存在的風險進行清楚的評估。最后,外資銀行對客戶的關系非常重視,大都采用了CRM技術,通過CRM來清晰明確地劃分客戶的需求,從而找到有潛力的利潤增長點。而國內銀行沒有普及CRM技術,且對它的使用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數據整理階段,沒有最大程度發揮其作用。
3、對客戶的風險評估難度較大
站在客戶的立場來看,大多數客戶對金融投資知識的掌握非常有限,且對產品的風險評估能力、識別能力存在嚴重不足,過于看重產品的收益,對高收益抱有很高的期望。相反,站在銀行的角度來看,銀行現有的資源還不能夠做到理財產品的專門性、個性化定做,如果銀行的客戶經理缺乏知識儲備能力,對客戶資產情況掌握不力,就會難以對客戶的投資風險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影響產品使用廣度的測評,使得理財業務難以健康地發展。
4、時市場的研究非常薄弱
從本質上來說,銀行的理財業務實際上是一種投資業務。就當前的發展情況而言,投資的范圍也就是貨幣市場、信貸市場、資本市場及大宗商品市場……,而市場中基礎資產的表現與經濟周期的關系程度相當密切。所以,對于銀行來說,其自身理財能力的高低、判別理財水平的敏銳度就依賴于銀行對市場走勢的掌握及對經濟周期的判斷,要提高這些能力就必須進行大量的經濟、市場研究。然而,目前我國的銀行理財隊伍從組織結構來看,很多還缺乏專門的理財服務研究團隊,即使存在這種研究隊伍,受限于激勵、考核機制的不完善,也只是流于形式。
5、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不健全
從理財產品的經營狀況看來,大部分有銀行總部設計理財
產品,然后推廣到各個分行并分配一定的募集指標。各個分行一般會建議投資者開設獨立的活期賬戶,與其簽立資金委托書,等到產品募集指標完成后或銷售任務達標后,將分行的委托資金上劃給總行,交由總行依據協議協同運作。這樣,就造成了分行對產品的屬性、運作情況不熟悉,更談不上與客戶的交流及解釋說明。隨著我國理財業務的迅速發展,相關銀行監管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規范我國的理財業務。但是,就目前的執行效果而言并不理想,頻繁出現機構違規操作的情況。
6、理財人員缺乏過硬的專業知識
在過去,我國的經營模式大多是粗放的,受此影響,在對銀行業人才的培養上,只注重那些有貸款、存款資源的人才,從而導致綜合性人才的缺乏。當然,銀行業不斷發展,許多新的業務不斷出現,難免疏忽其他金融類的業務,再加上銀行的培訓力度不夠,綜合性理財人員稀缺。同時,大多數的銀行理財人員沒有采用嚴格的資格認證管理,也沒有系統參加過理財資格培訓,僅僅對理財知識本身還是一知半解,理財水平不高。這就導致理財人員不專業,影響客戶的信任度。
三、針對當前銀行出現的問題采取必要的對策
1、提高自主研發能力
在我國國內,銀行的金融產品具有很強的同質性,且真正適于理財業務的種類并不多。首先,銀行應該在遵循現有政策的情況下挖掘新業務品種,銀行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第一,努力整合理財產品與服務。近年來中資銀行對于整合零售產品有很大的研究,但還是把信用卡作為銀行零售業務子系統中集消費、信貸、繳費、存取款、理財于一體的理財產品。第二,加快創新理財新品,用以適應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等到成熟時再研發更多的投資理財產品。第三,通過網絡渠道拓展理財渠道。一來可以對新的理財品種進行宣傳,還可以方便更多的人群從事理財投資。
2、通過市場分析,加強理財業務的前瞻性
在國內市場上,普遍存在追求規模、數量的觀念,而對市場的調查研究工作做的不夠。多數銀行的理財架構沒有實際考察研究的基礎,只是盲目地跟風建設理財架構,使得銀行的分析研究隊伍不健全,且對理財產品的市場研究力度不夠,增大了理財產品的風險。2008年出現在理財市場上的“收益門”,就是由于市場分析做的不夠,致使多家銀行出現了“零收益”甚至于“負收益”。這不僅使得銀行自身的實力得到削弱,還嚴重損害也銀行的信譽。如今,我們實行的是開放的市場經濟政策,市場作為主導,決定著銀行的發展,為此,銀行應該注重實際的考查研究,把握市場變化的命脈,在產品的設計上更具策略性和前瞻性。
3、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理財業務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它的風險管理體系同樣是一個復雜而系統化的工程。首先應該把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與銀行的風險管理系統化起來,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還要同銀行的績效考核連在一起,如此才能真正把風險管理做到最好。其次,構建風險管理體系還要涵蓋理財業務的全部過程,并建立量化分析指標。在理財產品的設計上要兼顧風險原則與收益原則,規劃合理的投資組合,科學預算投資收益,構建風險檢測指標、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控制體系,使風險揭示與信息披露更加制度化、明細化。同時要構建問責機制,努力做到信息公開、透明。最后,銀行內部的審核監督機制與財務分賬制度要發揮相應的責任,正確對理財業務進行嚴格把關,做好防火墻工作。
4、加強信息披露與風險提示工作
我國的理財投資人大多數為普通民眾,其對理財風險的識別能力和抵抗能力較弱,因此理財產品要努力做到結構簡約、低風險。同時銀行理財人員要及時關注產品銷售情況,向客戶及時地披露相關信息,不能出現只顧宣傳產品的預期高收益,不對其中的風險提示作詳細說明,從而誤導投資者。對于理財產品的風險要分等級的給予明示,并配備專業的理財人員根據投資者自身的實際情況,輔助投資者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當的理財產品,以防錯誤銷售損害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5、加強對專業理財人才的培養
要培養一批專業能力過硬的理財人員,讓其掌握從產品研發到市場銷售再到各個層面的風險管理,讓他們參與到理財業務的每個環節上,保證理財業務的穩健發展。對于理財人員素質的培養,不僅要重視他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注重他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并嚴格施行資格認證制度,完善后續崗位培訓制度,建立系統的跟蹤評價和績效考核制度。
四、結論
當前,銀行理財業務所處的外部宏觀環境還是比較嚴峻的,除了國外次貸危機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國內的通貨膨脹情況也較為嚴峻,總體來看,理財業務的發展之路并不好走。但國內的理財產品市場發展前景還不錯,會在經濟穩定的前提下穩步增長,理財產品的機構會作進一步調整,穩健且收益高的理財品種將成為投資的重點。當然,銀行的理財業務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都會存在相應的缺陷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銀行應該隨時關注自己的產品發展,注意防范風險。
[參考文獻]
[1]李彥: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中的問題和趨勢[J].大眾商務,2009(2)
報告顯示,2009年理財產品市場強勢反彈,并體現出了創新、拓展的局面。理財產品不斷豐富和完善,品種多樣。在金融類理財產品中,有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匯理財產品、貸款產品、銀行卡產品、基金產品、QDII產品、債券產品、保險產品、信托產品、陽光私募產品、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等十余個種類。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8169個(款)左右的各類理財產品面世,數量上較上年增長兩成左右。理財產品幾乎以日均25只新品的速度問世,表明我國理財市場在過去的一年得到了快速發展。
銀行系:理財產品發行冷熱不均
隨著經濟的好轉,2009年國內外投資理財市場環境較上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作為理財產品市場的重頭,銀行系理財產品在數量上依舊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并獲得了投資者的關注。不過,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匯理財產品卻有著不同的走勢。
據第一理財網理財產品庫統計,2009年中國境內主要商業銀行累計共發行各類人民幣理財產品5405款,較2008年增加1314款,增幅達32%。而相比火熱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市場,外匯理財產品市場發展則有所停滯。2009年主要商業銀行累計共發行外匯理財產品991款,較2008年的1309款有所下滑,下跌幅度為25%。
基金系:指數型基金成主角
經歷了2008年的嚴冬,基金行業在2009年迎來了觸底反彈的階段。2009年全年,市場新獲批發行開放式基金137只(款),較2008年上升27%。從發行的基金類型來看,指數型基金成為2009年新的熱點,從上年的僅1只產品增加到全年的32只,在各類基金中占比達23%。
而諸多的變動也注定使得2009年的基金行業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2009年摹金公司推出了“理財專戶一對多產品”,填補了中高端層而產品的不足;而先后38家公司近百位高管先后易職,讓2009年成為基金高管“震蕩”的一年;基金產品發行總體上升,基金業績也隨著大盤的強勢反彈節節攀升,為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收益。此外,基金產品自身也開始了創新之路,基金行業的進步開始更快速地跟上國際化腳步。
信托理財:金融投資類仍占主導
2009年信托產品市場繼續呈現良性向上的走勢,受到了投資者尤其是高凈值投資者的關注,無論在產品發行數量上,還是在市場規模上,都顯示出加速上升的趨勢。2009年各信托公司共發行860款信托理財產品,較上年的648款大幅上升,延續了從2006年到2008年連續上升的勢頭。
在政策層面上,一批新的規定出臺,進一步規范了市場的發展。盡管證券投資信托受證交所暫停開戶的影響月發行量有所減少,年末中央下達禁止財政資金參與擔保信托理財產品的通知致使政信合作產品面臨無法發行的情況,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新的規范將更有利于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陽光私募:發行步入快車道
在經歷了2008年大熊市所造成的冰凍期后,有人將2009年稱之為“陽光私募元年”。陽光私募行業在這一年迅猛發展,不僅私募企業數量、私募行業從業人數、私募產品數量、私募基金規模大幅增長,而且私募產品的收益也普遍跑贏大盤和公募基金。2009年私募產品的發行步入了快車道,發行期數以及規模均遠超2008年,全年各陽光私募機構共發行123款產品,較上年多出35只,上升幅度達40%。在產品創新方面,陽光私募也有了較大突破,陽光TOT產品的發行使得國內私募基金更進一步向國際化水平靠攏。
在收益方面。陽光私募基金2009年取得的業績也很耀眼。排名第一的產品收益率接近200%,有20多只產品收益率超過100%,比大盤指數的收益率要高出10個點左右。與之相比的是,近600只公募基金中僅有7只基金年收益率超過100%。此外,私募基金操作上的靈活性及誘人的業績回報,吸引了不少公募基金高管在2009年跳槽去了私募公司,從而使私募行業管理團隊較2008年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對于高端投資者來說,選擇私募基金已經變成了一種新的潮流。
保險產品:新品推出翻了倍
據第一理財網統計,2009年各保險公司新發保險產品312款,較2008年的148款升幅超過100%。
2009年保險業界的頭等大事就是新《保險法》的推出,而銀行獲準入股保險公司也為金融市場混業經營模式帶來了新的契機,整個保險市場也隨之呈現出新的特點。保險公司2009年產品發行大幅增加,主要是為了配合新保險法,調整產品設計方面的要求,更新原有產品或推出新系列的保險產品,受影響較多的為壽險業務。與此同時,由于受到銀行入股保險公司的影響,部分新推銀保產品已經發生了改變,在市場上更具吸引力。
在保險新產品方面,除了為配合新保險法出臺的壽險產品外,“甲流保險”則是2009年的一個創新點。類似于2008年由于“汶川地震”而發行增多的巨災保險,“甲流保險”也體現了保險公司對于社會事件反應的靈敏度,雖然其產品設計仍存在一些疑問,銷售情況也不甚理想,但是作為保險公司來說,不斷更新產品以跟隨社會進步發展也是行業良性循環的表現。
個性化靈活性是今后方向
展望2010年,我國個人理財產品市場將延續與國內政策以及法規變化緊密相關的特性,并且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而產生相關的變動。從曾經的發行量超過數十億或上百億元的公募基金,發展到如今幾億元發行量的理財專戶一對多產品,理財產品市場近年來已開始轉向更關注投資者的需求上,逐漸脫離以往的理財產品“大鍋飯”時代,向更具個性化以及靈活性的方向邁進。
【關鍵詞】 中國民生銀行 手機銀行 營銷 策略
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銀行服務的需求和便捷性與日俱增,手機銀行也相應地迅猛發展。手機銀行的發展壯大,使中國乃至全球銀行服務體系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手機銀行比傳統服務增長更加快速,作為一種結合移動通信與貨幣電子化的全新服務,它不僅可以使人們在任何時間和地點處理多種金融服務業務,而且大幅度拓展了銀行服務的范圍。
一、手機銀行的市場分析
通過市場分析,可以更好地認識市場的商品供應和需求的比例關系,采取正確的經營戰略,滿足市場需要,提高企業經營活動的經濟效益。該部分從手機銀行市場營銷環境和消費者市場進行分析。
1.市場營銷環境。
第一,人口環境。據3G門戶科技頻道網站調查顯示,已經開通手機銀行的人占36.8%,計劃開通的人占47.2%。手機銀行的使用率雖不算高,但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潛力。從年齡分布來看,手機銀行用戶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34歲的年輕人群中,占93.5%。目前我國20歲-34歲的人口比例占了總人口的27.32%,人口數量眾多,消費人群巨大。20歲以下的人口占了22.19%,而他們將是手機銀行的最大潛在消費群體??梢缘贸觯徽撌菑哪壳笆謾C銀行的使用客戶數量還是從潛在客戶數量看,手機銀行都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第二,經濟環境。從居民可支配收入來看,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根據3G門戶科技頻道網站調查顯示,手機銀行用戶月收入1500-2499元間的人群占了35.7%,2500-4999元之間的人群占了27.2%。因此,對比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費群體收入可以看出,中等消費群體收入不斷增加,與手機銀行用戶收入消費相符合。
第三,法律、政策環境。隨著《電子銀行管理辦法》和《電子支付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手機銀行市場將得到進一步規范,政策環境將更加有利于手機銀行的發展。
2013年我國手機銀行用戶達到15756萬,到2015年我國手機銀行用戶將突破3億。在用戶迅速增長的同時,手機銀行的資金處理規模也在快速增長。因此,目前手機銀行正處于成長階段,市場潛力巨大。
2.消費者市場分析。
第一,目標消費者分析。據3G門戶科技頻道網站調查顯示,中青年是手機銀行的主要使用者,其中男性手機銀行用戶明顯多于女性。在手機銀行用戶中,全職工作者多,在校學生僅占到14.6%。手機銀行眾多功能中,用戶最經常使用的是手機銀行賬戶查詢與管理功能,使用比例達76.3%,其次是繳費功能、轉賬匯款和資金歸集功能,分別為50.1%和43.8%。商城購物功能的使用比例也超過30%。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支付功能將被運用得更多。
第二,消費者行為分析。調查數據顯示,超過50%的用戶是在營業廳看到或聽到有關的介紹。朋友推薦占了近25%,說明口碑營銷在手機銀行的推廣過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在開通手機銀行業務的原因中,方便隨時查詢賬戶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快速轉賬,所占比例超過了50%。由此可見,用戶開通手機銀行的最初動機仍是功能導向的。有56.8%的用戶希望手機銀行有更多的安全措施,51.8%的希望操作起來快捷容易,有37.0%的人希望功能更實用,34.4%的人希望功能更豐富,用戶在開通手機銀行時希望盡可能地簡單、方便。另外,用戶最希望隨時隨地掌握賬戶余額變動情況,32.2%的人希望根據資金狀況推薦相關的理財產品。超過70%的用戶希望手機銀行理財業務能夠更便捷地進行購買交易。
二、手機銀行的市場選擇分析
1.市場選擇。
銀行手機銀行適用于18周歲以上人群。根據消費需求,手機銀行功能服務多樣化有非常大的意義,為了讓客戶使用更方便,它不僅具有賬戶查詢、轉賬匯款、繳費支付、投資理財、信用卡、貸款服務等強大的金融服務功能,同時還具有話費充值、游戲卡購買、商旅服務、無卡取現、二維碼支付、資金歸集、特惠商戶等創新功能。
2.市場定位。
民生銀行手機銀行以創新為亮點,擁有話費充值、游戲卡購買、商務服務、二維碼支付、無卡取現、特惠商戶、資金歸集等七大特色功能,專為移動終端客戶提供豐富多彩的移動金融生活。
三、民生銀行手機銀行的營銷策略分析
營銷策略在消費者起主導作用的今天,它對企業經營的成敗更是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下面運用4P理論從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四個方面,對民生手機銀行營銷策略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1.產品策略。
首先,在戰略層面,民生銀行確立大力發展手機銀行戰略,加大投入和研發,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等領域最新技術和成果,及時響應市場動態和客戶需求,持續不斷推出特色功能和創新應用。其次,持續的產品和技術創新使其長期保持后發優勢。民生銀行已經創新推出了手機銀行網點排號、跨行賬戶管理、跨行資金歸集、手機號跨行轉賬、二維碼支付、信用卡跨行自動還款、銀聯ATM查詢等多個行業領先特色功能;賬戶查詢、轉賬匯款、繳費支付、投資理財、信用卡、貸款服務等傳統金融服務應有盡有。此外,民生銀行手機銀行貼近民生,積極服務于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通信費、水費、電費、燃氣費、取暖費、有線電視費等200余項繳費,特惠商戶、火車票、飛機票、電影票、游戲點卡等生活娛樂服務豐富多彩,為客戶提供便捷獨特的隨身金融和移動生活服務。
2.價格策略。
以最低的手續費用占領手機銀行市場,讓客戶感受到價格與服務質量共有的民生手機銀行。民生銀行的手續費相比其他銀行更低,在小額賬戶管理費方面實行價格優惠政策。
3.渠道策略。
銷售渠道是商品從生產者傳送到用戶手中所經過的全過程。手機銀行可以通過網點營業廳銷售,電話銀行銷售,銀行官網銷售,人際網絡銷售等線上推廣,線下推廣和其他商家合作等推廣方式。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
一、國內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概述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
個人理財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而個人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通過發掘客戶需求,幫助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制定個人財務管理計劃,并幫助客戶選擇金融產品的一系列服務過程。具體的講,我國當前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投資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保險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要求。
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是商業銀行利用其網點、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以自然人(或個人客戶)為服務對象,為其提供包括投資理財、代收代付、保管、轉賬匯兌結算、資金融通、信息咨詢等在內的全方位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對個人的金融理財服務僅僅局限于儲蓄、代收代付等簡單的業務。可是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迅速發展起來。以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財中心”為開始至今的10年期間,在以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為主體的基礎上,各家機構紛紛推出相應的理財產品和服務。2001年6月,上海出現了以楊韶敏等6位理財員命名的理財工作室,這標志著我國銀行業在個人理財服務上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近幾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經過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研究和探索,已經普遍認識到了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在紛紛設立,新的金融產品也在不斷地推出,國內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將該業務的開展作為競爭優質客戶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經濟效益增長點。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理財產品單一,存在同質化
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盡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財品牌,如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品牌,中信實業銀行的“理財寶”品牌,工行的“理財金賬戶”等。但它們的業務范圍更多的只是把現有的業務進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個人信貸、代收代付、信息服務等基礎性理財產品上,關于投資類理財產品相對較少,更談不上結合客戶的投資偏好和資金實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計劃。同時,我國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趨同現象嚴重,一家能做的業務,別人可以很快“復制”,一家銀行剛剛開發出新產品,其他商業銀行立刻就能跟進,盡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點類似、投資收益相當,各行間的差異就主要表現在代客理財的重點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業經營的政策體制,限制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
由于目前國內金融業尚處于分業經營階段,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相互割裂使得銀行無法利用證券和保險這兩個市場為客戶實現增值,這大大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空間,導致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的個性化服務只能在較低的層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層面上,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
(三)專業理財人員的缺乏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知識性、技術性相當強的綜合業務,涉及到市場、資本、金融、投資、貿易、法律等各個領域,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全面了解銀行個人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資本、證券、保險、投資、期貨、房地產等相關金融知識,具有綜合性強、靈敏度高、涉及面廣等特點。但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的個人理財服務人員,多是原來從事傳統銀行業務的員工,對證券、保險等專業知識知之不多,文化素質也普遍不高,理財建議還只是停留在為客戶提供儲種選擇、個人存單質押等與傳統儲蓄業務相關的服務上,而未能真正為客戶提供適當的理財建議,不能讓客戶了解理財的核心和含義,只會讓客戶感到自己離理財服務越來越遠。
(四)營銷宣傳渠道單一
國內商業銀行目前在經營管理上基本上都將對公業務和個人業務分開,在對外營銷中,還是個人歸個人的,公司歸公司的,沒有形成聯動營銷,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對于個人理財產品的推介,僅限于柜臺、少數的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室,分銷渠道建設落后,未能將客戶經理、物理網點、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多種有形無形的營銷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難以形成交互式、立體式的營銷網絡。在個人理財服務方面所做的宣傳,也極其有限,即使做了一些廣告,也是零打碎敲,沒有很好地策劃。
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
(一)理財產品以及服務多樣化原則
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必須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要,不同年齡、職業客戶,其理財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針對性地研究、開發、設計出不同的理財產品,并由單一的儲蓄業務向多元化的銀行資產、負債、中間業務一體化發展,不僅要提供銀行結算、授信、咨詢、業務等“一攬子”服務,還要提供保險、稅務等銀行的社會綜合,以滿足客戶要求的多樣性。
(二)做好市場細分,實行差別化服務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銀行逐步引入市場細分理念,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目標客戶為基礎,為客戶“量身定做”個人理財產品,有差別地、選擇性地進行金融產品的營銷和客戶服務,把有限的資源用于能為自身業務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和市場的重點優質客戶。我們不僅可以根據客戶收入高低進行市場細分,還可通過客戶的年齡層次進行市場細分。在市場細分中,抓住目標客戶群,進行更進一步的細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加強復合型個人理財人才的培養
個人理財服務是一項知識密集型產品,從業人員若沒有豐富的相關專業知識,是不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因此,商業銀行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理財客戶經理和熟悉多方面金融業務的理財專家,他們具有相關的金融理論知識和財務分析知識,具有市場分析能力和市場投資技巧,在個人理財業務中,能夠為顧客提出詳盡具體的規劃,并根據客戶的實際財務狀況、風險偏好、個人目標等因素,對投資工具的種類和投資的回報率做出詳盡的分析說明,使理財服務能真正立足于理財。
(四)加強橫向聯合,降低分業限制影響
當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國金融機構只能分業經營,銀行不能涉及證券、保險業務,也就不能給客戶提供綜合理財業務。因此,在這種形勢下,銀行應積極參與,加強與證券、保險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房產商、汽車商等高檔消費品商家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設計更多適應理財業務的新產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絡優勢,依托信用資源,拓展基金業務,推進保險,加強銀企合作,從而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正處于新興階段,需要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實現從單一的銀行業務平臺向綜合理財業務平臺轉變,從單一網點服務向立體化網絡服務轉變,通過一系列不斷的完善和發展為我國的銀行業帶來收益。
參考文獻
[1]宋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06,(1)
關鍵詞:問卷調查;投資理財;大學生
一、 引言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和科技高速發展的社會,投資理財的潮流也逐漸步入大學校園。目前僅有專業知識,缺乏豐富的社會實踐已經無法滿足自我的發展和社會生存。也許你早已看慣“每天學點心理學”、“每天學點管理學”……但是,每個人的生存都需要資金的支持,你不知貨幣何時升值(或貶值),你也就無法掌握自己的實際收入。誠然,諸如每天學一點理財學、金融學也漸漸和管理、心理一樣被重視起來,但就目前抽樣調查的結果來看,形式并不樂觀。理財對于大學生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鍛煉,也是進入社會工作之前需要學習的重要技能。合理規劃自我財產,在紛繁的理財產品和市場中把握有效的信息資源,才能更好的提高自我的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讓資金在智慧的指引下“發揚光大”。
國內對于大學生的投資理財研究起步較遲,近幾年,隨著校園理財的人數的劇增,大學這個特殊群體的理財行為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目前相對于大學生的理財產品相對較少,大學生對于投資理財的興趣濃厚而專業知識不足,受傳統文化經濟價值觀、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教育限制,個人理財形式單一化明顯??聦毤t等(2010)以發放問卷調查了武漢在校大學生的理財狀況,結果發現儲蓄是大學生理財的主要方式。歐陽錢琳(2010)等借助于問卷調查,指出目前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現狀以及呼吁開發大學生理財產品;龔勛等(2005)借助決策模型對大學生投資理財實踐提出建議。
二、大學生投資理財現狀調查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興起,投資理財的形式和渠道更加多元化,選擇的余地更大,而這些投資理財的方式、方法對于大部分的大學生來說,可能都是不太了解的地域。為此,我們從上海市八所大學中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一共發放了1000份問卷,回收了980份,其中950份具有有效性,有效率達95%。問卷的設計內容包括三部分:個人基本情況、個人的理財情況和對理財知識的掌握程度。個人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專業、家庭經濟狀況、大學消費支出等信息。個人的理財情況包括個人收入、閑錢多少、投資理財情況等。對理財知識的掌握程度則包括是否學習過理財課程、獲取理財信息的主要渠道等內容。利用SPSS 軟件,對問卷數據做相關性統計分析等力求發現在校大學生的真實理財現狀和理財偏好等。在對數據進行可靠性分析和整理的基礎上,得到如下調查結果。
(一)投資方式單一,理論知識不足
大學生最為偏好的理財方式是儲蓄,從圖1和圖2的數據可以看出,高達77.78%的大學生主要投資在于銀行儲蓄,一些同學甚至沒有自己的理財經歷;而對投資理財的重視度遠遠不夠,也相應地反映出大學生缺乏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赡苡X得自己“理論知識不多”,“理財投資存在風險”從而抱以觀望的態度。大學生對理財知識的掌握程度受父母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學校教育和同學等。經管專業的學生對理財知識的帳務普遍要好于其他專業的學生。
(二) 期望過高而缺乏有效行動
大部分學生對進行理財投資都報以積極的態度,但是真正主動地進行理財的卻不多。圖3顯示,26%的學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而不敢輕易進入理財市場,21%的學生由于理財市場的風險性不定而采取規避措施,1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資金過少……可見,大學生對于投資理財的相關知識的獲取和培養存在一些依賴心理,而學校和政府有必要為學生提供這個方面的講座和知識宣傳。
(三)對理財市場了解過少
圖4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將不多的積蓄局限于銀行儲蓄和投資余額寶,來獲取略微的收益,很少有同學主動去熟悉其他的投資理財產品,如股票、債券、期貨、基金等。從調查中可以發現,大學生非常青睞余額寶投資,但是對余額寶為什么有這么高的收益等知識并不很清楚,這說明大學生接受新生事物是很快的,但還缺少相應的知識培訓。
三、 對大學生投資理財的建議和對策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等發現上海市的在校大學生普遍都具有強烈的投資理財和創業愿望,對新的投資理財知識的渴求,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潛在消費群體。但是,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加劇了投資理財的風險?!坝行А笔袌隼碚摵茈y在金融市場上起到很好的自我調控作用。一個對金融市場知之甚少的大學生,也很難把握住貨幣的走向,盲目跟風的話,容易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行為導向,很難達到一個雙贏的理想境界。為此,我們科創小組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加強對大學生投資理財理念的培養。
(一) 社會應增加開發切合大學生現狀及需求的投資理財產品
大學是連接大學生和社會的良好平臺,許多知識、技能和理念都是在大學階段完成,并和社會接軌,為大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而投資理財這項技能的培養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目前,特別是針對大學生的、適合大學生自己操作的投資理財產品不多,理財產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未延伸到大學生的生活領域。社會可以對這方面的需求市場加大關注,設計出一些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投資理財產品,不斷完善大學生的投資理財訴求,讓大學生能夠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夠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二)學校應該加強投資理財基礎知識的教育
信息時代的全面發展,讓計算機知識成為每個當代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同樣,投資理財知識也應該成為每一個大學生的必備的基本常識。目前大部分的學校對于這方面的重視程度都不夠,尤其是理工科類的學校,學校對于這些方面宣傳的就更少。
為了更好的提高當代大學的投資理財理念,讓學生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合理消費,有效理財,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我們課題小組在此基礎上,在新浪財經網申請了虛擬賬號,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場股票投資模擬比賽,從中學習股票投資的相關知識。在為期5個月的學習和模擬比賽中,70%的同學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在紛繁的金融市場上,能夠有效的掌握貨幣資金的動向和國家的戰略規劃,在債?、股票和普燉手C∩隙既〉昧撕芎玫氖找妗Q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投資理財基礎知識的教育,對于非經管類的學生開設專門的個人理財課程,開設財經講座,引入模擬比賽等方式提高大學投資理財的水平。
(三)大學生應該加強自我投資理財理念的培養和提高
圣經《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已經被廣泛用于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眾多領域。社會和生活的逐漸復雜化、多元化,需要每一個大學生增強自我的生存和生活的本領,單單依靠本科所學的專業知識很難在社會中把握住自我資產的保值乃至增值。大學生除了參加學校舉辦的相關活動之外,也應該有自我實踐的能力,加強自我投資理財理念的培養和提高。比如在虛擬軟件上操作,購買債券和金融理財產品,避免以前單一的放置銀行存儲和余額寶投資,增強投資的多樣性,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面,從中學習到個人理財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柯寶紅,王珍義,李瑾.大學生投資理財方式研究――基于武漢高校的實證[J].經濟研究導刊,2010(24).
[2]歐陽錢琳,馮茹,李雯頎,張文昊.大學生投資理財市場分析――以問卷調查為依據[J].中國集體經濟,2010(03).
[3]龔勛,蹇蕾.大學生投資理財分析[J].金融經濟,2005(10).
關鍵詞:個人理財;理財業務;風險防范;風險規避
前言
個人理財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具體的講,我國當前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投資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保險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需求。我國理財業務正處于發展初期,因此還存在很多問題,下面我就個人理財業務風險一問題有如下見解:
一、當前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業分業經營制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
由于目前國內金融業尚處于分業經營階段,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相互割裂,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受到制約,導致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的個性化服務只能在較低的層面操作,銀行無法利用證券和保險這兩個市場實現增值,因而,目前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層面上,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
(二)缺乏組織機構及運行機制保障
個人理財業務是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理念、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一種新型綜合性業務,因此它的順利開展必須依賴于前后臺業務的整合,而在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組織機構設置中,個人理財業務工作通常都歸口在個人銀行業務部。但由于個人理財業務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而上述業務當前又是分別由個人銀行部、中間業務部、房貸部等多個部門管理,造成前臺業務條塊分割,無法實現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三)缺乏高素質的理財人員
由于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業務,它要求理財人員不僅必須全面了解個人銀行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等相關知識,并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因此對從事理財業務的客戶經理要求極高。目前,培養和選拔高素質的理財客戶經理已成為開展理財業務亟待解決的困難之一。
(四)資金持有者風險保留過少或者過多
這種現象存在比較普遍,有些客戶將大部分現金保留,以防應急,這樣就會無形的損失資金的創造價值;有些把全部資產投資到股票或者房地產中,家中沒有閑置應急資金,或者很少,這樣也很大的增加了風險。這兩種極端的現象都是不可取的,在風險所導致的損失較大或者無法預測的時候,要考慮個人家庭需要,每個家庭需建立家庭應急基金,有備無患。
(五)缺少系統支持
建立和運用客戶資料庫分析系統是銀行個人理財的基礎,以客戶而不是以賬戶為基礎的客戶資料庫在個人理財業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銀行可以通過整理和分析客戶資料,如客戶資金增減、資金流動趨勢、客戶對銀行服務的不同選擇等等,及時了解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篩選優質客戶,確定理財目標群體,并以此為基礎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建議,實施理財服務。
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風險分析
(一)市場風險
受法律法規和金融政策限制,人民幣理財產品都是以投資收益穩定的央行票據、金融債等為“賣點”,央行票據與國債一樣,雖然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但并不是沒有市場風險的,債券的供給量、物價指數、利率和匯率變動等都可能導致風險的產生。人民幣理財產品所提到的收益率基本上都是預期收益率,若金融機構缺乏相應的理財和管理經驗,市場風險就會相應增加。
(二)流動性風險
傳統銀行理財產品多為儲蓄型產品。儲蓄型理財產品最大的風險常常被投資者忽略,那就是流動性風險。儲蓄型理財產品往往不允許投資者提前終止合同,銀行理財產品要求的金額也較大,在投資者急需用錢,產品又沒到期時,一旦投資者提出“提前支取”,就可能面臨更大的經濟損失。若遇人民幣儲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投資理財產品的客戶將損失提高利率的機會收益。如果銀行利息再次提高,儲蓄存款客戶可立即取款進行轉存,選擇人民幣理財的投資者卻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財產品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
(三)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內部程序、人員、系統的不完善或失誤,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由此可以看出“人”是操作風險管理的核心,包括對人的道德、能力和一個良好的激勵相容框架的實施等。按照一般的理解,銀行應該根據客戶的需求和客戶的資金量來“量身定做”確定客戶的資產組合。但在很多情況下,理財業務從屬于日常營銷,銀行基層網點“理財師”往往由一線營銷人員兼任。在現行的考核體系下,為客戶理財時,首先想到的是推銷自己機構的產品,其次才是客戶財產的增值,難以堅持投資人利益優先的基本準則。
(四)法律風險
受我國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體制的制約,銀行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十分突出。我國混業經營的政策才剛剛松動,法律還禁止商業銀行直接開展證券、信托業務,同時商業銀行無權調整存款利率,加上金融衍生產品和場外市場發育程度很低,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的對象還十分狹窄,品種主要是國債、金融債和央行票據。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面臨的法律風險較大。
(五)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雖然不是直接的、有形的損失,但是它會給交易組織機構及交易主體的公眾形象帶來很大損害,使人們對交易組織機構和交易主體失去信任,勢必對其業務拓展和交易規模的擴大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聲譽風險這種無形損失,經過一段時間后一定會轉化為有形損失。
三、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的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未來,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應從兩個層面進行調整:首先是要適應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變化,逐步建立董事會管理下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其次,在風險管理的執行層面,要改變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實現風險管理橫向延伸、縱向管理,在矩陣式管理的基礎上實現管理過程的扁平化。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應針對理財產品的特點,采用切實有效的風險計量、監測、控制和處理方法,建立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并將理財業
務風險納入全行的整體風險管理體系之中,形成風險管理部門、個人金融部門和理財中心各有側重、分工明確、相互支撐的風險管理架構。
(二)提高風險規避和轉移的技術手段:
在理財產品的研發階段,商業銀行應根據潛在客戶分布,對相關理財產品的銷售規模和資金成本進行測算。商業銀行不得銷售風險加權調整后的資本回報率為零或負值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如果只限于固定利率債券(票據),或者雖不是固定利率但可以準確測算出到期收益率的投資工具(如零息債券、外匯理財資金的打包銷售等),商業銀行應當對可能產生的期限錯配風險進行測算與評估。在缺乏充分的期限錯配風險對沖手段或轉移工具的情況下,相關理財產品應當與相應的投資組合在規模、期限和流動性等方面相匹配。
(三)建立銀行內部監督審核機制
商業銀行應建立個人理財業務管理部門內部調查和審計部門獨立審計兩個層面的內部監督機制,并要求內部審計部門提供獨立的風險評估報告,定期召集相關人員對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風險狀況進行分析評估。個人理財業務管理部門的內部調查監督,應在審查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相關記錄、合同和其他材料等基礎上,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錯誤銷售和不當銷售情況。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對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業務審計,應制定審計規范,并保證審計活動的獨立性。
(四)建立理財業務分析報告制度
商業銀行應當對其所開展的理財業務,尤其是理財產品,建立相關信息的統計與監測制度和機制,就理財業務的總體情況、理財產品的銷售情況、投資組合設計及投資情況、理財產品的終止和收益分配等情況,進行定期統計分析。理財業務的管理部門應及時將有關統計報告或報表,以及相關法律訴訟情況和其他重大事項,報告銀行高級管理層。同時,商業銀行也應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及時報送有關報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