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5 17:11: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水資源生態效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供水及相關功能方面的生態效益
人類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主要還是來自于河流,河流生態系統不僅為人類提供生活用水,還為人類提供工業用水和灌溉用水等,另外河流生態系統還為人類提供航運、水利發電的功能。
(1)農業: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將南水豐富的水源引入北方,不僅成功解決了北方的水資源緊張問題,同時兼顧灌溉大面積的沿線區域的農田,提高了耕地的質量、增加了糧食的產量、使沿線大面積的農田物盡所用,使土地高效利用。另外修建水庫,在雨季儲存水源,一旦遇到干旱時期,便開閘放水,對周圍的農田進行灌溉,避免因干旱造成的糧食作物的減產。(2)林業:通過修建水利工程,緩解了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分布不均的現狀,改善了流域內部的水文條件以及循環狀態,通過調節局部微氣候,保證區域內部草木的水源供給,間接調節大氣、凈化空氣以及保育土壤,無形當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3)航運:修建大運河,通過河流進行人員和貨物運輸,減輕了陸地交通的壓力;
(4)漁業:在水庫建成以后,隨著庫區水量的增加,庫區周邊的氣候的得到改善,這就產生了有利于部分水生生物生存和繁衍的一系列游離有利條件,水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將會大大增加。由于一些魚類隨著水位漲落而進行漂流性產卵繁殖,可以通過水利工程進行人為地制造洪峰,為這些魚類提供適宜的生存條件。另外滿足下游水生生物的產卵繁殖要求,可以在適當的時期,通過調整下泄方式或者增加表孔泄流的手段提高下泄水的溫度,維持和保護水生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5)水力發電:目前火力發電作為傳統的發電模式,還是占有相當重的比例的。火力發電需要燃燒大量的煤炭、石油、液化天然氣等燃料,而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這些氣體排入大氣中,造成了大氣污染,加劇了溫室效應。而通過水利工程將水的勢能轉換成機械能,進而轉換成電能,減少了不可再生煤炭等能源的耗費,同時減少了污染環境氣體的排放。
2生態支持功能方面的生態效益
自然河流生態系統是由陸地一水體共同組成的相對開放的生態系統,河流周圍的陸地植被構成了河流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這一地帶良好的自然條件為野生生物的生長發育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環境。同時,河流還能夠通過自然稀釋、擴散、氧化等一系列物理和生物化學反應凈化河流污染物。河流生態系統能夠提供依靠水體的休閑活動如劃船、滑水、游泳、漁獵和漂流等,同時也為人類在河流沿河岸進行的旅游娛樂活動如露營、野餐、遠足休閑和攝影等提供了場所。凡此種種,均顯示河流生態系統具有維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命過程的多種生態功能。
3調節功能方面的生態效益
河流兩岸的植物以及河流下游的濕地擁有自動調節水文的過程,同時可以緩沖洪水,控制侵蝕、保持土壤肥沃的功能。所以河流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調節功能。在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流域內河水的流量變化逐漸減小,并逐漸趨于平穩,對于防洪抗澇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大興水利工程,調節地域性水資源平衡,囤積梅雨季節雨水資源,在干旱缺水的季節進行利用。這就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對水資源進行了調節。
二結束語
關鍵詞:蘆葦濕地系統;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1 蘆葦濕地生態系統的概念
蘆葦濕地生態系統作為濕地的主要形式,對地球的生態平衡發揮了巨大作用,就像腎之對于人一樣,濕地對地球的重要作用使人們稱之為“地球之腎”。
蘆葦濕地生態系統不僅在抵御山洪、控制污染、調節地球氣候、保護物種多樣性等方面發揮了其他生態系統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它還是一種自然景觀。
蘆葦濕地生態系統特點:蘆葦濕地生態系統可以作為很多水上動物以及其他罕見動物的棲息地,可以生產水產品和畜產品,可以用蘆葦進行造紙,還可以作為娛樂開發和科研技術的研究場地。
2 濕地的功能
2.1 維持生物多樣性,提供豐富的產品資源
濕地是一種水與陸地的交接地段,這決定了濕地生態系統結構上的復雜性,也決定了它的高穩定性。這里不僅聚集豐富的水上生物、陸地生物,更是兩棲動物的理想生存地,因此濕地生態系統的物種豐富性是其他任何生態系統所無法比擬的。濕地生態系統在地球所有的生態系統中僅僅占據百分之六的微小比例,可它卻聚集了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生物,特別是很多瀕危動物和珍稀動物都生活在濕地。
2.2 具有豐富的水資源,能夠蓄洪防旱
濕地是人類淡水資源的主要來源,由于濕地生態系統土壤的特殊性,使濕地具有其他任何土壤所沒有的超強的蓄水性和透水性,具有超強的防洪抗旱功能。人類日常生產生活所需要的水基本來自地下水和濕地水,而地下水也主要來自于濕地水,因此濕地生態系統具有十分豐富的水資源,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
2.3 降解污染、凈化水質
由于濕地生態系統水流速度緩慢,使它在污染物沉降上具有極大優勢。濕地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也能夠通過體內的物理化學反應吸收、分解和轉化人類生產生活產生的污水,達到凈化水體的功效,這些都使濕地生態系統成為所有的自然生態系統中自凈能力最強的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在降解污染物、凈化水質方面的作用使它還具有了調節區域氣候的功能。
2.4 濕地的社會功能
濕地生態系統具有十分復雜的自然和地理條件,成為了很多動植物和瀕危物種的聚居地,這些生物資源和自然景觀使濕地生態系統為人類的旅游度假、教育、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場所。一部分濕地還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3 濕地的開發和利用
濕地旅游的開發:由于當今社會日益嚴峻的生存壓力,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將面臨巨大的心理負擔,加上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復雜,工業生產的發展也導致了人類生活環境的不斷惡化,因此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理想的生態環境成為了眾多的現代人內心的強烈渴望。不過,要在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的條件下開發旅游資源,就要求管理人員具有十分強烈的生態保護觀念和生態保護方面的專業知識及管理技能。
4 蘆葦濕地的保護和管理
由于目前地球環境被嚴重破壞,濕地作為地球之腎,在地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提供一些蘆葦濕地的保護和管理方面的建議:(1)加強對濕地保護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依法對蘆葦濕地實施保護措施,雖然我國濕地遭到不斷破壞的原因是來自各方面的,因此我國最好盡快頒布并實施濕地保護方面的法律,只有明確法律條款才能實現長遠的發展計劃。(2)合理安排蘆葦濕地的水資源,水是蘆葦生態系統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國家和政府必須加強對蘆葦濕地上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當他們制定經濟發展方面的計劃時,一定要從氣候、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制定計劃,不可只顧眼前利益,只有目光放長遠,站在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高度才能保證濕地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3)實現經濟的生態循環化,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由于蘆葦濕地生態系統特殊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歷史效益,人類在對濕地進行開發時,要特別注意平衡生態、經濟和社會利益間的關系,不能鼠目寸光,只顧眼前暫時的經濟利益,破壞濕地對于環境保護方面的巨大環境效益。因此,我們要努力實現經濟循環化,將蘆葦生態系統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展到最大化。 (4)加大資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建立生態效益的補償機制。
濕地生態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一樣,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護。近幾年,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在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中得以實施,并且取得了巨大收益。
5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們必須加強對蘆葦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
主要可以通過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濕地保護相關的法律、加大經濟投入力度、建立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對蘆葦濕地生態系統的水資源實現合理安排、實現生態循環化和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等方式實現。相信在政府的帶領下,蘆葦濕地生態系統能夠真正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經濟、生態、社會
中圖分類號:S157文獻標識碼:A
一、水土保持主要措施
以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為例:
(一)、按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得因堆料、運輸或臨時建筑而占用合同規定以外的土地,如情況特殊,需向監理工程師提出申請,批準后方可使用。施工作業時表面土壤妥善保存,臨時施工完成后,恢復原來地表面貌或覆土。
(二)、施工活動中嚴格按設計和合同要求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設置截排水溝、完善排水系統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壞植被和其它環境資源:按設計要求合理砍伐樹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面雜物,不亂砍、濫伐林木,不破壞草灌木等植被;進行土石方挖填和臨時道路施工時,應根據地形、地質采取工程或植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等水土流失問題發生;做好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三)、雨季填筑路堤隨挖、隨運、隨壓實,依次進行;使表面形成適當的橫坡,防止積水。
(四)、防止沖刷與淤積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防止施工場所占用的土地或臨時使用的土地受到沖刷。施工中的臨時排水系統,做到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土流失及水文狀態的改變。開挖或回填的土質路基邊坡應及時采取防護措施,防止雨季到來時水流對坡面的沖刷而影響排水系統,減少對附近水域的污染。施工中不管出于任何需要,未經監理工程師的事先書面同意,不得干擾河流、水道或現有灌溉、排水系統的自然流動。棄方堆放點統籌安排,堆放點遠離河道,盡量不要壓蓋植被,盡可能選擇荒地。及時對棄方進行壓實,并在其表面進行植被覆蓋,可以種植草皮、灌木或樹木,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環境。盡可能將棄方整平用作耕地。
(五)、邊坡保護施工場地外側縱橫向上設置連通的排水溝,防止邊坡遭到沖刷。對于深挖方路段邊坡開挖從開挖面往下分級清刷邊坡。深挖方路段開挖須在支擋構筑物完成后進行,施工過程中定期觀測支擋構筑物的變化情況。
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計算,以觀測和調查研究的數據資料為基礎,采用的數據資料必須經過分析、核實,做到確切可靠,才能納入計算。
觀測資料,由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小流域內直接布設試驗取得;計算大、中流域的效益時,除有控制性水文站進行觀測外,應在流域內選若干條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布設觀測。如引用附近其他流域的觀測資料時,其主要影響因素(地形、降雨、土壤、植被、人類活動等)應基本一致或有較好的相關性。
調查研究資料,在本流域內進行多點調查,調查點的分布,應能反映流域內各類不同情況。無論觀測資料或調查資料,都應進行綜合分析,用統計分析與成因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肯定其確有代表性,然后使用。觀測資料如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某些漏缺,應采取適當方法進行插補。
國家重視全面治理,“十一五”期間,我國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水土保持方案11.5萬個,各類建設項目共計投入水土流失防治經費1300多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3萬平方公里,減少水土流失量3.6億噸。重點治理加快發展,“十一五”期間,全國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3萬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萬多條,其中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800多條。水土流失治理區林草覆蓋率增加4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減少土壤侵蝕量3.68億噸、增加保水量85億立方米。生態修復廣泛推進,“十一五”期間,全國共實施生態修復面積22萬平方公里,27個省區市、136個地市和近1200個縣出臺了封山禁牧政策,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區實現了封育保護全覆蓋。
(二)、生態效益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和諧的要求,鼓勵資源、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向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領域流動。小流域綜合治理采取配套排水溝、蓄水池、塘壩、谷坊和田間道路等小型水保工程。以小流域為單元,攔、排、蓄、灌、雨水集蓄相配套,形成了山、水、田、林、路綜合配套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重點解決工程性缺水。選擇優質、高效、生態、適宜的水土保持樹種,改變家庭自主經營的傳統方式,因地制宜實行土地流轉、大戶治理、能人承包、規模種植等方式,開發生態經濟型果木林基地、速生林基地、畜牧養殖基地。通過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推進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水資源增值,水資源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隨著人口與經濟的增長,世界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索取的廣度和深度也不斷加強。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持管理機制,水資源危機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威脅人類生存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水資源價值研究便應運而生。因生態環境改善而引起水質提高的資源增值,已在生態效益中有所考慮。生態經濟效益計算內容包括、治理前地塊強化恢復植被投資、地塊面積和治理后地塊強化恢復植被投資。
(三)、社會效益
水土保持的社會效益有以下兩方面:
減輕自然災害,其效益有的在當地,有的在治理區下游。包括:一減輕水土流失對土地的破壞,溝蝕割切并吞蝕土地,面蝕使土地石化,減輕溝道、河流的洪水泥沙危害。二沙化,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減輕風蝕與風沙危害,減輕干旱對農業生產的威脅,減輕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狀況,其效益主要在治理區當地,包括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土地生產率,為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的大農業奠定基礎。使農村剩余勞力有用武之地,得到高效利用,提高勞動生產率。調整土地利用結構與農村生產結構,使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走上良性循環。促進群眾脫貧致富,提高環境容量。緩解人地矛盾,改善群眾生活條件,改善農村社會風尚,提高勞動者素質。
上述兩方面效益,有條件的都應進行定量,不能作定量計算的應根據實際情況作定性描述。減輕自然災害的效益計算,保護土地免遭水土流失破壞的年均面積,治理前年均損失的土地,治理后年均損失的土地,由于水土流失損失的土地,包括溝蝕破壞地面和面蝕使土地石化,減輕洪水危害的計算。
參考文獻:
[1] 郭秀卿. 山西省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態效益分析:以呂梁環城高速公路為例[J].山西科技. 2011(02)
(1)什么是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是一個統稱,它包含很多內容,例如防洪、灌溉、發電、水資源保護,新建的、擴建的、修建的水利建設工程及其附屬工程。也有一種解釋是通過對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控制和調整,達到最有利于我們的工程。這兩種解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通過改變,讓水資源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沒有水的世界不敢想象,自然界的水不完全是人類需要且適用人類的水,基于此情況,人們才大興水利建設,控制水流,即可疏導抗洪,也可進行水資源的調配,例如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把南方充足的水資源引流到北方水資源相對較缺的地方。按照梳理工程的功能特性分類,水利工程分為防洪工程,農田工程,水利發電工程及海涂圍墾工程等。這些水利工程都是根據不同地方的水資源的不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的發揮水資源在當地的作用。
(2)影響環境的因素。
水利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對周圍地質的影響、周邊生活的影響和陸生生態的影響。其中對陸生生態的影響最大,關系到水域周圍的生態鏈的建設。
(3)如何加強生態水利建設。
首先要從水利工程規劃入手,提高規劃水平。要全面認清開發水域的水資源生態系統,合理安排水資源的開發和使用。盡力做到水利工程建設的安全,高效,節能。提高規劃水平,可從以下幾方面提高:a.要實地調查研究,盡可能的提出多種建設方案以備選擇;選擇適合當地自然特色的最優方案并提出建設工程的規模,工程規模的確定一定要按照當地資源確定,切不可盲目。要請相關專業專家在當地進行實地考察,對當地的地形,地貌,水流做出勘測,在技術層面給出最準確的建議。b.政府要完善與生態水利建設有關的相關法律,對于不適宜進行大規模水利施工的區域,例如國家及地方自然保護區,著名的風景區,世界自然遺產,國家自然遺產等區域,進行必要的保護,規定可開發建設的區域,不可開發建設的區域,同時禁止進行大規模以上的水利建設。從保護環境,保護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入手,對嚴重破壞當地自然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水利建設項目,重新考評,無法達標的建設項目,要立即停止建設,減少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再次破壞。c.轉換開發思路,由于現階段征地成本的日益增高,對于移民量少,占用農用地少的地方,可充分開發,甚至是100%開發,但是對于移民較多且占用耕地多的地方,可不開發或折半開發。水利工程建設不能總看眼前既得利益,也要向長遠看齊。對當地的自然生態資源盡到應盡的責任。要做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2生態化防洪工程的規劃建議
(1)在防洪工程的建設過程中要實行經濟效益11:25:45和環境生態效益兼顧的原則,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兼得,也要首先考慮生態環境利益。
對于生態環境來說,破壞只需一天,但是恢復卻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在進行防洪工程建設開始的時候,一定要疏通整治河流上游、下游、周邊的地理環境,生態環境,圍繞這些,進行防洪水利工程的建設。
(2)堤線布置和堤形選擇的方式要以生態環境的保護為前提。
人為改變河流的流向,使河流統一化,會直接影響當地水域的物種。故,再此建議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補充幾點關于保護當地山川湖泊的技術要求,盡量保留當地水域應有的濕地或淺灘。在防堤寬度上盡量采取宜寬不宜窄的原則。盡量做到防堤的功能在保護土地的前提下實現。
(3)關于河流的斷面的建議。
在河流斷面的設計上盡量要求不要違背當地的自然河流的河床特點,避免因人為化設計河流斷面導致河流的均一化。河流的斷面設計要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適應。
(4)岸坡的防護結構。
在水利生態建設過程中,交錯的岸坡防護結構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破壞最嚴重。因此,岸坡的防護結構應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出發,在滿足工程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進行岸坡防護的設計。
(5)水利生態建設周邊的環境建設,即景觀建設。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態度,人們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開始提高了對生存環境的要求,環境問題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話題。在廣大人民群眾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之后,紛紛開始以身作則,綠色節能、資源循環利用、零排放等理念已經滲透到我們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環保事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遺憾的是被動環保行為在解決環境問題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極為有限的,而通過綠化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生態失衡,達到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目的。
2城市園林綠化現狀
我國工業發展帶給環境的危害是巨大的,僅靠有限的節能減排技術無法從根本上改善環境,增加綠化面積,構建新型的生態園林以改善環境,成為各地區發展的新策略。雖然我國各地區對城市綠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強,綠化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一系列問題。
2.1綠化植物成活率沒有得到有效保障
在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逐漸升高的今天,綠化事業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新型的行業,我國城市綠化起步相對較晚,因此綠化行業還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綠化行業從業人員技術水平低,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更缺乏專業的管理,這就造成了在綠化工程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綠化植被或者樹種選擇不合理,種植技術不規范,后期管理不及時等,這就直接影響了綠化植被的成活率,導致綠化工程的成效極低。
2.2綠化植被物種單一
我國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而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引入的植物物種十分有限,影響了綠化工程的生態效應。城市園林綠化植被結構形式多樣,如喬-草形式、灌-草形式、喬-灌-草形式都可以應用在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但由于植物生活率、經濟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的綠化工程中草木覆蓋面積較多,而喬木和灌木類品種較少,不僅影響了園林的美化度,還降低了綠化工程的生態效益,導致病蟲害較多,生態穩定性極差。
2.3后期維護不及時
城市綠化工程發展較為迅速,但無論是各地區政府,還是綠化工程施工人員都將關注點放在了植被栽培方面,忽視了后期的管理維護,以至于部分偏僻地區出現雜草叢生、新栽培植物成活率不高等一系列問題,極大的消弱了綠化效果。綠化工程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維護,會縮短綠化工程的使用周期,造成財力、物力、人力資源的浪費。
2.4綠化工程可觀賞性有待改善
由于綠化工程發展較晚,在工程管理方面沒有形成有效的管理體系,以工程評價為例,主要以平面綠化作為衡量城市綠化覆蓋率的標準,這就直接導致大量企業單位只注重草木的覆蓋率,忽視垂直綠化工程的建設。這種單一的綠化工程,不僅生態穩定性差,還缺少觀賞性,無法為城市的美化工程增添色彩。
3城市園林綠化低碳環保模式營造措施
3.1城市園林應以因地制宜為設計原則
城市園林綠化工程設計人員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理,按照工程所在地區的地貌特征,在保留原有山林、植被、水體的基礎上,對需要綠化的地區進行設計。設計時可充分引用本地樹種,設計綜合化、多層次、系統化的綠化體系,提高綠化工程的生態效益。綠化工程施工過程中,要減少地形改造,保留原有地貌特征,充分利用原有表土作為回填土,減少客土的使用,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3.2城市園林綠化要以節約為原則
設計和建設節約型城市園林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土地節約。土地節約是指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常用的措施是進行區域垂直空間綠化設計,如墻面綠化、室內綠化、屋頂綠化等都可以增加城市綠化工程的總量,但土地利用面積卻沒有額外增加。第二,水資源的節約。我國水量較多,但可供使用的淡水資源較少,綠化工程離不開水資源的支撐,可通過開源和節流的方式節約水體資源。開源是指利用管道、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于后期灌溉,建設透氣性好的地面增加雨水的地下滲透,提高地下水的含量;節流方面是指將傳統的澆灌方式改為微噴、滴灌等方式,在保證植物成活率的基礎上,減少水資源的消耗。第三,成本節約。成本節約主要是指提高資金的利用率,而不是壓縮支出。如可通過選擇速生樹種,加快綠化工程的成型速度;減少大樹或老樹的移植,減少從偏遠地區選購樹種的次數、禁止盲目引進名貴物種、不適應在當地成活的物種,確保所采購物種的成活率。在對綠化工程進行管理時,可采用新型的風能、太陽能、水力等,減少傳統能源的消耗。
3.3提高綠化工程的設計水平
園林綠化工程設計需要根據生態學、經濟學、環境學等多種學科的相關理論進行設計,傳統的設計方式過于簡單,沒有體現出低碳節能的特點,也降低了工程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垂直綠化設計初期成本較高,但其生態效益的穩定性高,對后期的維護管理極為有利,因此從綠化工程建設和維護大局的角度來看,垂直綠化的經濟效益更高。在對城市園林進行設計時,應以樹木為主,結合喬木、灌木、草被、藤類、花類物種,建立多層次結構的城市森林,打造穩定的生態環境,改善城市的環境。
4結語
城市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近年來城市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但城市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其中城市水利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水資源緊張。由于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總量與日俱增,這給城市資源供給帶來巨大壓力。為滿足大規模的用水需求,部分城市采集地下水,以緩解緊張的用水需求。但長期開采地下水,將給城市造成地面沉陷的風險。而長距離、跨流域調水又會造成環境問題。
2)水污染嚴重。城市的工業化、現代化發展增加了污水排放量。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排放進入河道,使現有河流湖泊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劇。有的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工業污水未經嚴格處理就進行排放,不僅污染地下水源,也給城市居民的健康帶來威脅。被污染的河水再進行農業灌溉,將進一步污染土壤和莊稼,造成惡性循環。
3)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城市水利基礎設施關系到排水、防洪的重大問題,2012年北京市及周邊地區特大暴雨給人們帶來慘痛教訓,暴雨來臨時,城市水利基礎設施并不能達到排水要求,很多工程年久失修,納洪、蓄水能力不強,根本無法為排水、防洪提供有效的保障。
4)水土流失加劇。城市發展中為解決大量人口居住問題、加強外部景觀建設,直接造成建筑物增加。由于城市面積有限,為滿足建設需求,原先的植被往往被破壞,河道被堵塞,最終導致地面硬化。泥沙堆積、環境污染、河道堵塞等問題越發嚴重,城市水土流失也使防洪問題更加嚴峻。
二、基于生態型城市的水利建設需求
針對當前城市水利的主要問題,基于生態型城市的水利建設不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生態型城市立足長期可持續發展,將資源的合理使用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城市水利建設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的特點,不僅要為當代人的生產生活提供支持,更要為子孫后代奠定發展的基礎。而城市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今后城鎮化還將繼續推進,城市人口的積聚,生活污水的排放,生活和工業用水的需求保障的問題將繼續存在。特別是在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的今天,城市防洪問題又在面臨新的挑戰。所以城市水利問題的解決既是復雜的,又是長期性的。只有基于生態型城市的建設要求,將水利建設放置在新的高度,認真審視當前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的建設舉措,才能創造良好的水生態環境,從長遠解決城市水利存在的核心問題。
三、基于生態型城市的水利建設舉措
基于生態型城市的水利建設應著力推進以下舉措。
1)樹立以人為本的生態型城市水利建設理念。以人為本就是要打造城水相連、綠色掩映、人在景中的生態環境。城市水利建設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生態型城市水利為目標,充分考慮到人對水資源、水環境、水景觀的需要,各項水利建設緊密圍繞“生態”二字,使水利建設體現出生態文化。
2)統籌規劃城市建設與資源利用。按照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指引,生態型城市的水利建設應重視統籌規劃,將城市經濟發展與水利建設作為有機的整體。經濟建設是城市發展的核心,特別是伴隨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土地資源開發深入,經濟建設必須同時確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實現。城市建設應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將工程開發與水土保持、水資源利用、環境保護作為一個系統性的問題處理,從而有效保護水土資源,防止掠奪性開發。
3)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生態型城市的水資源利用應以高效、合理、可持續為目標。在城市水資源利用方面,政府部門應完善節水管理機制,對生活用水、工業用水提供科學指引,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水資源的開采應確保合理,尤其是對地下水的利用、河流資源的開發必須保持謹慎,避免短期效益與長期的生態效益相沖突。沿海城市人口密度大,工業現代化水平高,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可考慮積極發展海水淡化項目,用淡化的海水支持工業生產,并通過深加工緩解緊張的生活用水需求,從而也避免了對地下水資源的無盡開采。
4)加強城市水利防災治理。生態型城市的水利一方面要確保水資源供給,另一方面還必須重視水利風險問題,加強防災治理是城市水利的又一重任。城市應構建系統的防洪、排澇系統,通過植樹造林、綠地種植、水土保持、蓄欄工程建設使城市分欄截流能力提高。在此基礎上,城市應努力提升排澇能力,防止暴雨發生時出現大規模積水。此外,城市還應努力對舊有工程進行施工改造。
5)重視城市污水的綜合利用。生態型城市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對資源的循環使用,善于變廢為寶。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可以通過再利用,來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效率,減輕污水對城市的污染。污水資源化是生態型水利的重要體現,城市應當根據污水的不同情況,分別制定排污控制和綜合利用措施,使
用物理、化學、生物等處理方式,實現廢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關鍵詞】節水園林 對策
城市園林綠化在提升城市品位,創建城市優美環境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城市園林綠化也大量地消耗著寶貴的飲用水資源。為提高城市園林的整體功能水平,由“耗水型園林”向“節水型園林”方向發展,保護城市水資源,提高水分利用率,使城市綠化走上持續、健康的發展道路,發展“節水型園林”任重而道遠。
德令哈市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干旱少雨,蒸發量大,降雨量181.11mm,蒸發量為2439.4mm,是降雨量16.4倍。 水資源總量4.65億m3,最小生態需水量是2.77億m3,能夠被人類消耗的最大水資源即水資源可利用量是1.88億m3,可利用率為40.4%,水資源匱乏。園林綠化用水量大,幾乎全靠飲用自來水。據統計,每年僅城市綠化自來水用量高達0.027億m3,并且隨著綠地面積的增大用水量將不斷增加,使本以貧乏的水資源更加緊張。因此園林綠化用水必須由“耗水型”向“節水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呈現良性循環,意義重大,勢在必行。
一 德令哈市水資源利用現狀
1、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2004年德令哈全社會總用水量2.405億m3,其中生活用水0.057億m3,生產用水2.321億m3(其中農牧林用水2.301億m3,工業用水0.02億m3),城市綠化用水0.027億m3。
2、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
德令哈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量2.405億m3。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24.2%。德令哈盆地區聚集了全市主要的農業、工業及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達到51.7%。
3、水資源利用率
農牧林灌溉水量達到全市總用水量的95.7%。渠系水綜合利用率只有35%左右。
4、水資源利用效率
從人均用水量指標分析,德令哈市人均用水量高達3688.7m3/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28m3/人)八倍多,每萬元GDP用水量為2786.79m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37m3/萬元)五倍,其中,一產用水水平為36816 m3/萬元,二產為63.86 m3/萬元,德令哈總體用水效率較低。巴音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率為30%,白水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25.94%,巴勒更河流域開發利用程度較高,水資源利用率達85%,目前水庫以下已斷流。
二 德令哈市園林節水存在的問題
1、對園林節水重視不夠
目前絕大多數城市管理者還未認識到園林節水的緊迫性,在城市“跑冒滴漏”的現象隨處可見。
2、灌溉設施簡陋,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
德令哈市綠地灌溉系統大多以自來水為水源。仍然采用人工水管式灌溉和渠道漫灌為主,滴灌、噴灌方式只有在庭院綠化中應用,而且甚少,部分地段用水車澆灌,水分流失較多,利用率低,經常出現滿街跑水的現象,影響周圍環境,造成園林綠化水資源的極大浪費。即使在綠地安裝了灌溉系統,也大多偏重于單項技術的使用,而不能根據水源、地形地貌、氣候、土壤質地、地塊大小、植物種類選擇適宜的最佳灌溉方式,節水效益并不十分顯著。
3、園林植物配置不合理,對鄉土樹種存在敵視和審美偏見
部分綠化區草坪在園林中應用較廣泛。這不僅降低了綠地系統的生態效益,而且加大了用水量。部分綠化地段將耐旱植物和不耐旱植物混交種植,使本可以憑借自然降雨量成活的植物再次進行澆灌,也增加了用水量。鄉土植物區系多樣,但在園林綠地中運用較少,可見的綠化植物品種單一,綠化方式過于人工化。主要原因是人們長期以來對引種奇花異木的偏好以及對鄉土物種的鄙視。
三 發展節水園林的措施
1、樹立現代園林用水新理念
節約用水不僅是減少用水量和簡單的限制用水,而是高效地、合理地發揮水的多功能和一水多用、重復用水的功效。即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生產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淡水資源的凈消耗量。
2、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方式和技術
在達到相同澆灌效果的前提下,不同的澆灌方式對水資源的需要量不同。要降低園林綠化對水資源的消耗,就必須大力推廣節水型灌溉。
2.1噴灌 是根據植物品種、土壤、氣候狀況等適時適量地進行噴灑,不宜產生地表徑流和深層滲透。噴灌比常規地面灌溉省水30%――50%,且可以避免街道跑水現象。適合于密植、低矮植物的灌溉。
2.2滴灌 除具有噴灌的優點外,比噴灌更節水,但因管道系統分布范圍大增加了投資成本和運行管理的工作量。滴灌主要應用在花卉、灌木和行道樹上。
2.3滲灌也稱為地下滴灌。是通過埋在地下的滲灌管給植物根系直接供水,灌水均勻,供水穩定。具有顯著的節水、節能、省工、增產和提高產品品質的優點。水利用率可達95%以上,比噴灌節水40%,比地面畦灌節水50%-80%??蓱迷诙喾N類型綠地中。
3、充分利用非常規水
非常規水是指區別于一般意義上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資源。它包括污水處理回用水、雨洪水等非常規水。利用污水對園林綠地進行灌溉,在以色列園林綠化用水80%以上是用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經過處理后,結合現代灌溉技術進行灌溉的。在我國新疆的庫爾勒也用生活污水進行園林綠化灌溉。城市污水量大且相對集中,水質比較穩定,是可以恒量供水的水源。通過簡單的一、二級處理后,可達到園林用水的要求。利用非常規水對城市園林進行灌溉,是建設節約型園林的一條重要途徑。
4、雨水攔蓄利用,探索建立集雨型綠地
應改變雨污不分的排水狀況,對雨污采取分流制,把雨水從污水管線中分離出來,并將蓄積的雨水回補到地下水中或用于綠地澆灌。這不僅能彌補供需缺口,同時變害為利達到防洪減災和減少徑流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5、推廣應用保水劑
化學技術與其他節水技術措施一樣具有明顯的抗旱節水效益。保水劑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與水分接觸時,能夠吸收和保持相當于自身重幾百倍乃至幾千倍的水量.具有“保水、集水、節水”三大功能。
6、合理選擇植物種類,優化植物配置
植物是園林綠化的基礎,合理的植物種類選擇和配置方式是發展節水園林的關鍵。在進行植物規劃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1應用鄉土樹種。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重視鄉土樹種的推廣應用。鄉土樹種是在長期演變中形成的地域性植物,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同時又有豐富的林相和季相的變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特色景觀,營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郊野氣息的自然景觀,比如青楊、旱柳、枸杞、水柏枝、馬蓮、棉柳等。鄉土樹種應成為園林綠化的首選樹種。
1.2大量應用耐旱植物。耐早植物在一定地域范圍內,能忍受長時間的干旱且生長發育正常。如檉柳、沙棗、青楊、大葉榆、圓冠榆等的應用,不僅能節約大量水分,又能減少后期的養護管理工作,能從根本上減少城市園林對水資源的消耗。
1.3優化園林植物配置。城市園林綠化應以喬、灌木、宿根花卉為主體,以復層植物群落結構為主導,強調綠量和生態效益。據資料表明:喬灌木的耗水量遠低于草坪,而生態效益卻比草坪高,10平方米樹木產生的生態效益和50平方米草坪相當。因此,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必須堅持以樹木為主體,喬、灌、草相結合的復層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