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5 17:11: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教學思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高校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大學舞蹈教育教學作為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也在不斷進行改革和調整,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當前大學舞蹈教育在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較多問題,教學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為此,本文針對大學舞蹈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相應合理化的解決方法和策略,從而促進我國大學舞蹈課程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高。為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字:
舞蹈;教學;藝術;健康
1引言
舞蹈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其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文化內涵??梢酝ㄟ^肢體動作與音樂的融合,展現出獨特的藝術美。通過對舞蹈的學習,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審美能力個社會行為能力,有助于個人氣質的塑造。而在大學教育中舞蹈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通過思考和分析,不斷推進大學舞蹈教育的創新性改革。
2大學舞蹈教育教學現狀分析
2.1大學生缺乏舞蹈基礎,功底差
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很多大學都進行舞蹈課程的開設,但卻沒有很好的進行執行,仍然著重于文化課培養,對體育、音樂、舞蹈等藝術缺乏足夠的重視。從而使得舞蹈課程難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舞蹈教育教學中舞蹈老師存在一個認識上的錯誤,其不應該將舞蹈課程與文化課程相分離,這阻礙了舞蹈課程的發展,由于其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且與舞蹈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存在學科交叉,因此需要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合構成體系。在舞蹈課程設置中著重于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還需要綜合素質的提升。
2.2舞蹈教學模式亟待創新
當前,大學舞蹈教育一般都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陳舊,缺乏創新,無法調動學生對舞蹈學習的積極性。這使得課程學習缺乏互動性,教師只是一味的按照課程大綱的要求完成任務,由于學生的舞蹈功底不同,且舞蹈基礎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舞蹈專業技能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機械性的模仿老師的舞蹈動作,不能夠結合舞蹈理論進行主動思考,較為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及惰性,從而更無法深入的體會到舞蹈的精髓。教師在舞蹈課程中往往會著重培養專業素質較高,具備一定舞蹈功底的學生,忽略業余舞蹈學習者,這樣便會使得對舞蹈感興趣、但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心理上受到大局。而這種教學模式也嚴重偏離了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對于業余的舞蹈學習者,可能由于身體柔韌度和協調性不夠使得一些舞蹈動作不到位,但這更需要教師因材施教,制定針對性的舞蹈教學計劃,而不是輕易給舞蹈學習者定結論,選擇放棄,否定他在舞蹈這條路上行不通。
2.3對舞蹈教育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
盡管新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對傳統的教育思想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傳統教育思想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相比專業文化課,舞蹈、體育等藝術學科仍然會存在經常性的聽課和被占用的情況。學校沒有從根本上重視舞蹈課程的教學,認為舞蹈課可有可無,不希望學生浪費太多的精力,因此學生參與性較差。而由于高校舞蹈教師長期在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受到條件和年齡的限制,思想觀念較為陳舊,不符合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對于一些高難度和創新性的舞蹈動作存在排斥和抵觸心理,在教學過程中無法達到標準要求。由于教師教學理念較為陳舊,在課堂中一直貫徹教師為主體的模式,將舞蹈理論與舞蹈動作相脫離,由于學生不能夠有深入的理解,動作不到位,所以無法展現出舞蹈本身的魅力。對整體欣賞效果產生不好的影響。在課程設置方面由于學校缺乏對該學科的重視,使得學生在舞蹈課程中也表現的較為散漫,學習狀態差。甚至出現一些學生在舞蹈課堂上玩手機和看其他的書籍,這樣使得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差,聽課效果不佳。
2.4舞蹈教育缺乏新鮮的元素
當前很多高校教師對舞蹈課程的理解存在偏差,其認為學生只要能夠刻苦的進行舞蹈訓練和動作的模仿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舞蹈專業技能。這種理念忽略了舞蹈理論知識對舞蹈技能學習的指導作用。單純的進行模仿會使得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盡管模仿本身屬于一種學習舞蹈的方式,但這需要與舞蹈動作所蘊含的理論知識及精髓相結合,從而通過自己的思考進行創新,利用肢體語言來進行完美的展現。由于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舞蹈也將會演繹的更為動人和富有生命力。
3大學舞蹈教育教學的解決對策和方法
為了提高大學舞蹈教學的整體水平,就需要從根本上出發,首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學校和教師要對舞蹈課程引起足夠的重視。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大綱中的教學任務,但還需要對舞蹈課程學習者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從而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舞蹈的學習興趣,注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此外,在加強學生舞蹈訓練力度的同時,還需要融入舞蹈理論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和完善舞蹈課程設置結構,合理分配專業文化課與舞蹈等藝術類課程的比例,注重學科交叉,通過知識的融合提高學生對舞蹈藝術的深入了解。舞蹈是一門觀賞性極強的藝術,而對于技巧的把握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學習舞蹈課程中,可以結合外來的舞蹈藝術,融入創新的舞蹈動作,吸收外來先進的舞蹈教學模式,從而在藝術的碰撞、交融中產生新的藝術展現形式。這也有助于學生舞蹈水平的提高,推動舞蹈教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結束語:
舞蹈課程是高校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盡管當前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但通過不斷地發展和改革,創新教學模式,這些問題也一定會得到有效的解決,大學舞蹈教學質量也必將逐步提高。
作者:白曄林 單位: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李響.我國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6).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育教學;能力
[作者簡介]譚美英,湖南衡陽技師學院講師,湖南衡陽42110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7)04―0218―03
近年來,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滿足人才市場需求,促進中職畢業生能力的全面發展,中職語文教育教學已引起廣泛關注。教育部2000年頒發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有關方面組織語文教育專家編寫了中職語文教材;2005年,在總結國內外語文教學經驗、廣泛聽取各類職業學校語文教師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針對中職語文教學實際和發展需要,對中職語文教材進行了全面的修訂,教材建設日趨成熟。這為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中職語文教育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何用好用活新教材,將教材的“好”轉化為語文教學效益的“好”和學生語文能力的“高”,是當前中職語文教學工作者的重大任務。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樹立語文教育新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至關重要;否則,教材再好,也難以跳出語文教學的舊模式、舊框框。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需要,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變化很大。首先,貫徹落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辦學指導思想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其次,生員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后進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最后,培養技能型的辦學方向深化了中職教育教學改革。這些發展變化無不影響著中職語文教育教學理念的創新。
(一)中職教育階段是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中職語文在其中擔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中職語文教育的目標是將學習者培養成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健康發展的人,使他們既具備人格素質、精神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健康素質、職業素質、審美素質等綜合素質,又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文字寫作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社會能力。誠然,這些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有賴各種教育力量共同構建,但是,語文教育必須以其特有的魅力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自己的份內任務,并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扎根于人的培養的語文教育工作者,理應帶著一種教書育人的自覺,帶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去創造性地從事語文教育教學活動。語文教育不僅僅是傳授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做人,培養人文品質,讓學生在掌握好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塑造自己堅定的意志、豐富的情感和求知的濃厚興趣,以自身的優秀品質和所學所得所有為社會服務。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我們必須看到這樣一個事實:知識和智力“完全可以為邪惡勢力服務”。這就給我們中職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嚴肅課題。在中職學校,由于它的職業技術性,絕大多數學生只重視專業課、技能課,但專業課、技能課注重傳授專業知識,培養操作技能,而很少涉及“做人”的教育;加之思想品德教育相對薄弱,有的甚至沒有開設思想品德方面的課程,這樣,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偉大性格,教學生“做人”的任務就歷史地落到了語文教育的肩上。對此,中職語文教師責無旁貸。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要牢固樹立和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語文教育理念,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服務社會的使命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語文教育家、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在其50年的教學生涯中,誠懇地做人,誠懇地教人。整整半個世紀,她始終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把教學生“做人”作為根本,將語言教育、語文知識和思想鍛煉、情感熏陶、人格培育融為一體,真正實現了“教文納入育人”這個大目標,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二)中職語文教學應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諧地結合起來,使語文成為實用而多彩的人文實踐學科,讓偏重技能的學習者為語文喝彩。中職與普通高中同屬一個教育層次,但有別于普通高中。中職與高職同是職業教育類,但與高職相比,要求有所不同。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既要達到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又不與普通高中盲目攀比;既要與高職語文教學要求相銜接,又不任意拔高對學生的要求。如何把握好中職語文教學的這個“度”,讓中職語文教學在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層面上突出其實用性、實踐性,是我們中職語文教學工作者的一項特殊任務。
從科學技術維度講,語文科學是教育科學,是思維科學,蘊藏著強大的科學精神。語文又是關于語言方面的工具學科,它具有語言“功利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中職語文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視語文“工具性”、“功利性”的一面,讓語文成為學生實用的工具,能很好地應用于學習、工作實踐,更要倚重語文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去學會理性地探究事物發展規律,思考現實問題,進行是非判斷,提升審美情趣。
語文是人文學科,是富涵人文精神、人文性的課程。人文精神是對人的一種終極關懷,作為哲學名詞的“終極”,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統一和最高境界。而“文人精神”多指文化人清高孤傲、孤芳自賞的一種精神狀態。人文精神不等同于“文人精神”,二者有本質區別。為了防止中職語文教學的失衡與異化,必須擺脫“人文性”的偏見與誤解。一要防止將“文人精神”取代人文精神,二要防止把人文精神曲解為“倫理精神”。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的人往往過于偏重思想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忽視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有的甚至牽強附會,任意上綱上線,別扭矯情,大煞語文教學風景。同時,還要防止以非理性精神取代人文精神。理性精神以科學化為基礎,非理性精神以情感、意識為核心。非理性精神有其合理存在、需要呵護的一面,但終不能替代人文精神。語文教育弘揚人文精神,并非就是弘揚非理性精神。科學精神永遠是人類精神的核心,也是語文教育科學的核心,語文教學應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
(二)中職語文教學應特別加強言語實踐、寫作指導和口語交際訓練。中職語文修訂版教材構建起以語文能力培養為核心、學生主體的語文實踐為基點、語文學習方法和策略前后貫穿、具有自學輔導特征和有利于發揮學生創新精神的新體系,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教學單元比例大致為5:2:1,改變了以往語文教材只有單純的閱讀教學的“老面孔”,讓寫作和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在教材中占有相應的位置,而且讓三者相對獨立,又彼此照應,相互促進,這無疑有助于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益。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就業壓力逐漸加大,這些都對閱讀
教學提出了挑戰。要改變目前“唯理性的語文教育”的傾向,強調積極自主的學習姿態,將知識、能力和素質和諧地結合起來,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將思維的訓練落實到言語的實踐中,重視點點滴滴的語言積累。
閱讀教學的本質是對話,基本目標是發展對話能力。閱讀教學應致力于發展學生的對話能力。語文語文,語言的文本。閱讀教學文本,就是對話內容的薈萃,其本身就是對話的結果,是與人、與事物對話的文字化,又是對話內容、規律、方法、技巧的載體,記載著對話的典范事實、對話規則與對話技藝的演變。閱讀教學就是以文本為藍本,加強語言實踐,發展對話能力。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心靈對話的過程。師生解讀文本是師生與作者的對話;教學的多邊活動是多元反復對話,既是師生的對話,又是學生之間的對話,也是師生與家長、專業人員的對話。對話應該是心聲的交流,是積極自主的行為。但由于種種原因,當前,中職生的“對話”普遍存在“失語”現象,即個體內心封閉,有話不說,有情不抒,有感不發,甚至為了迎合世俗而課后說謊話、假話、臟話。因此,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放飛師生心靈,真正實現閱讀教學對話的優化,提升對話質量與教學效果,讓思考非線性,言說無拘束,使“言為心聲”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寫作是通過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將所見所聞所感作創新的語言運用行為。它是學習者極具個性和富有創造的思考,也是溝通思想、傳達意義的途徑,更是學習者在觀察、感受基礎上進行思想的活動方式。寫作者既是學習者,亦是思想者;既是自己寫作,也是為社會其他成員寫作。因此,我們的寫作教學可以按以下層次訓練:首先觀察感受文,側重自身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與切身感受;其次閱讀感悟文,側重自己對文本審讀欣賞的信息篩選與悟性;最后是虛擬想象文,側重對未來的推測與假想。通過三類文章的訓練以達到基本寫作能力的形成,讓寫作者的個性得到張揚,吐出心中的苦與樂。與此同時,還必須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和學生未來工作所需要的實用應用文的寫作教學,切實加強這方面的寫作訓練,使之能“召之能寫,寫之必成”。
口語交際能力主要是聽說能力,是一種社會實踐能力??谡Z交際能力的培養有賴于口語交際即聽說的教學與實踐。素質教育不是一種教育模式,而是一種理念。受傳統教育和舊有模式的影響,語言教學往往重讀寫輕聽說,甚至有人認為漢語作為母語,聽說能力與生俱來,不經訓練也可無師自通。這種理念與全面素質教育相悖,與職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極不協調。中職畢業生除少數甚至個別人可能到高校深造外,絕大多數學生要直接走向社會,面對應聘、求職找工作的現實。這時,口語表達能力就顯得十分有用。善于口語表達和人際交往者,十之八九會勝出,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事實上,聽說是先于讀寫的最為復雜的心智活動,最能促進人的思維能力的成熟和發展;聽說能力是用得最頻繁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得益于聽說能力的提高;聽說最能促進人的信息意識、參與意識、情感意識的形成與發展,迅速提高思維靈敏度、應變能力、交際能力和言語能力等整體素質。
新課改提倡愉快教育、賞識教育、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授之以“漁”,但我們決不能以此否定或摒棄經過長期實踐積淀下來的具有一定實效的老做法、好傳統,而是要在繼承中創新,在思考中“揚棄”,將全新的課改理念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科學整合。用辯證、發展的思維來調控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這樣,課改才能全面、深入、科學地開展。
一、讓學生在“漁場”中“漁”魚。新一輪課程改革改變課程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培養學生的能力,教給學生方法。《標準》中系統地提出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雖然突出強調了“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但仍然把“知識和能力”作為三維目標中的一維,我們絕不能忽視知識的教學和能力的培養。從知識和能力的關系看,掌握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沒有知識的積累就談不上能力的發展,這是一個常識。在教學中,傳授知識要從用知識的角度來學習。《標準》的指導思想是:“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進行轉化”。也就是說,在傳授知識上,教師要巧選知識的“落腳點”,致使學生站得穩,不要懸空,然后指導學生一步一步地移動,步子要小,從而到達目的地。
反思我們的教學過程,有些教師在碰到學生“卡殼”的時候,教師往往責備學生的多,鼓勵學生的少;教師放心不下,包辦代替學生的多,放手指導學生、信任學生的少;教師注重學習結果的多,關注學習過程的少。
人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然而,光有“漁”,沒有“漁場”,怎能“漁”到魚?紙上得來的“漁”終覺淺。要把捕魚的知識轉化為捕魚的能力,漁場的環節不可或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搭設平臺,找準學生捕捉知識的每一個“落腳點”,讓學生在這樣的“漁場”里學會“漁”,在“漁”的過程中,知識就轉化為能力,也就學會“漁”,得到“魚”了。
二、讓學生在“熱鬧”中冷靜?!敖Y論重要,過程更重要”這是新課程強調的教學觀。教師應充分創設情境,從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以多樣性、豐富性的教學過程引領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合作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的課堂活起來了、熱鬧了,學生動起來了,但隨之給我們帶來的是一些憂慮,在看似“活潑”的課堂之中,是否真的每一位學生都在積極地思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v觀我們身邊的個別教師,在對課程改革歷年一知半解、或理解過左,為了課堂上有“看點”“出彩”,可以包裝打扮、涂脂抹粉,毫不顧及課堂上的內涵及實效,完全是為“出彩”而求“出彩”,將本應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變為以“出彩”為本了。
作為課改前沿的一線教師,一定要深入領會課改理念。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熱鬧”的課堂中冷靜地、理性地思悟,讓學生在頭腦中積極地聯想、分析、歸納,投入地表達、質疑、演示,做到課堂上冷熱互動、動靜搭配。這樣才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也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三、讓學生在表揚中清醒。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提倡賞識教育,提倡激勵式評價。尊重、贊賞學生的個性,反對語言上的“冷暴力”,一改過去唯師獨尊、師嚴為上的觀念。但在實施激勵性評價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表揚、激勵泛濫,貶值、形式化和完全否定批評的現象?!鞍?、棒、棒,你真棒”、“表揚他,頂呱呱”、“表揚你,了不起”,類似這種“格式化”的表揚,充斥著我們的課堂。獎勵“小紅花”、貼“紅蘋果”、蓋“頂呱呱”印章等等,也比較普遍。這些表揚和獎勵的形式應該說都是可用的,但是如果泛濫了,就必然會貶值、形式化、程式化了,就失去了真情實感。結果既浪費了時間,又無多大實際效果。我們提倡表揚、獎勵形式多樣化,更提倡用發自內心的微笑、點頭、拍肩、撫摸以及由衷的贊賞等進行適度的表揚,控制物化的獎勵次數。要廣泛地施用內心激勵,適當地使用批評(以愛為基礎的,不帶身心傷害的),讓學生在表揚聲中清醒地認識自己,健康地成長。
一、村級初中教育教學質量下降的原因
1.“優生不優育”的影響。國家推行“優生優育”政策,而農村卻出現“優生不優育”現象。由于生活所迫,大量的農民外出進城務工謀生,沒有太多的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事,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監護人監護不到位,有的在家甚至沒有監護人。當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特別是父母的關愛、監護時,常常會情緒 不穩定,我行我素,行為偏離規范,性格變得內向、自卑、孤僻,情感冷漠,人際交往能力差,直接影響學業。
2.師資配備不足的因素。2007年國家對廣西“兩基”評估驗收時,就教師人數來說,基本上達到師生比1∶18的要求,但教師專業搭配不合理,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專業配備不足,有的科目甚至沒有相關的專業人員,只能從語文、數學等科目教師中擠人去上課或兼課,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3.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困難。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實現“三維”的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但是,雖然課改開展已有五年之久,但很多教師都沒能參加過課改培訓,課改理念不清晰,要求不明確,教師在教學上如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尚停留于形式,未能切實有效地實現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
4.校本科研缺乏。因條件的限制,村級初中對校本教研的開展很不夠,幾乎沒有什么效果,備課上沒有備課組,也沒有能集中備課,所謂的教研活動,只是互相聽一聽課,到評課時也是一堂好話,幾乎沒有點出不足,教師沒有教學反思,只為自己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沒有兼顧到學生的學習任務,致使教學質量很難提升。
二、提高村級初中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
1.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1)建立檔案,加強監管。學校建立留守兒童(少年)檔案,每學期對留守少年兒童進行調查,全面掌握其數量、家庭狀況及監護人情況,同時學校要加強日常學習管理,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思想教育,糾正不良習氣,培養其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2)教師為主,家校聯系為輔。教師要成為留守兒童成長的指引者,用心關愛他們,多與他們交心,多進行家訪,特別在課堂教學中,多給他們一絲微笑、一句贊揚、一份關注,用寬廣的胸懷去接納、善待他們。學校還可以組織一些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學校的溫暖。同時,建立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制度,及時與家長溝通、反映留守兒童(少年)的學習、思想、生活、行為、情感情況,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及時化解矛盾。(3)成立寄宿制專門管理領導小組,設立專項補助經費。學校要配備專門的寄宿生管理人員,成立寄宿制專門管理領導小組,對寄宿制貧困學生,設立專項補助經費,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將生活補助費直接補到學生的飯卡里,使學生吃得起,留得住,而學得好。
2.完善師資配備。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幾年來,高校在不斷擴招,師范院校也不例外,但農村教師的補充卻在不斷減少,很多學校幾年來都沒有新的師范院校畢業生來補充,教師老化,專業配備不合理或不足在明顯加劇。建議政府每年從師范院校畢業的學生中招聘一些新教師,特別是英語、歷史等專業的畢業生,以充實農村基層,使農村基層的教師配備合理,從而改變農村村級初中的辦學條件。
3.鼓勵教師實施新課改。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教師培訓,以便適應課改的要求,培訓時,要引導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樹立新課程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在課改中,教師要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要建立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學生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充分發揮教師評價機制對教師工作的導向、激勵、調控作用,特別是績效工資的實施方面,利用績效工資的激勵機制,全面調動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的創新,以切實提 高教學質量。
應試教育的影響沖擊體育教育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目前在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方面,學校領導和教師還是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很多學校的體育教育教學未能得到與其它學科同等的重視。人們評價學校體育工作還局限于以運動競賽和體育中考高考成績為標準。在這種應試教育影響下的體育教育教學,單純以提高學生運動成績為目的的。只重視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術的傳授,而忽視獲得能力的培養;只重視少數學生的選拔,而忽視全體學生的發展;只重視眼前的短期教學效果,而忽視長遠的整體素質的提高與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在體育教學的內容選擇上出現考什么就教什么,選用教材簡單、重復、單調。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停留在低水平無意義重復階段。
二、中學體育教育教學現存問題的探討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而提出的。素質教育具有全體性、全面性、主體性、基礎性特征。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體育教育教學應積極應對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現階段的實際,積極推行體育素質教育。我們認為要解決體育教育教學中現存問題可采取以下對策。
1.首先是轉變體育教育教學的傳統觀念,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指導的教育教學觀。素質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每個學生基本素質,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成為社會有用之才的教育。
2.對現行的體育課程、教材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合理選配教材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師應注意所選教材的科學性、基礎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學內容對學生各方面發展的影響,并充分利用教學內容的多種潛在功能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3.改革體育成績考核和評價方法。要充分利用體育考核的良性反饋調節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在體育考核中一些學生盡管認真學習、刻苦鍛煉,卻難于獲得較好成績而有些學生單憑身體條件的先天優勢就可取得優異成績的不合理現象。體育成績考核應從教育評價出發,不但要看學生在體育課上達到的絕對水平成績,更要重視對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進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切合實際的評價,都能從評價中得到新的目標與新的動機并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獲得成功的樂趣。
4.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培養,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與素養是關鍵。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日常體育教育教學的主要執行者與組織者。體育教師要忠于人民教育和體育事業,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根據教育方針、培養目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深入研究體育專業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培養出適合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的師資。同時建立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與崗位培訓制度。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校體育理論、體育課程教材所涉及的新內容及相關學科的新成果來武裝體育教師。
關鍵詞:高職教育;化學;互動教學;思考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事業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教育設施不斷地完善,各種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也不斷地涌現,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高職教育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社會發展貢獻了大批的實用型、復合型的技術人才,但是高職教育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學生入學質量相對較弱,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對高職教育的教學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尤其是高職化學教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化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其實踐性較強,概念多,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沒有明顯的樂趣,給化學教學帶來較大的困難,該文立足當前高職化學教學實際,借助多年的高職化學教學經驗,分析當前化學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出幾點看法。
1當前高職化學教育面臨的問題
隨著教育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高職教育已經邁入快車道,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取得明顯的成績,尤其是圍繞教學目標、教材改革、教學方法創新、實踐導向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高職化學教育教學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
1.1生源復雜,學生素質普遍不高
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類型復雜,部分高職院校為了滿足招生需求,對學生的學科背景,學習能力放低要求,尤其在醫學化學專業領域,文理兼收的情況屢見不鮮。這些學生由于缺少化學的工科背景,即使錄取到對應的專業,學習積極性也很難提高,加之本身對于學習就存在厭學的情緒,對教師的教學造成很大的不便。
1.2化學教學教材參差不齊
無論普通高等院校還是高職學校,化學教學選用的教材用書,都存在實用性、適用性差的現象,部分學校選用的教材過時,或者使用該校編導的教材,但是教材轉抄的內容較多,真正總結梳理的符合該院校教學目標要求的成分卻很少。甚至有些教科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都存在問題,這樣的化學學習教材顯然是難以滿足當前的化學教育的。
1.3化學教學方式單一
目前,高職化學教學主要還是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授課的方式單一,教師講主要的知識點和相關的化學概念在課件上展示給學生之后,就很少與學生互動,或者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批判性的思維無法得到鍛煉。不僅占用了教師很大一部分的教學實踐,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也很難得到保證。
1.4設備不足,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差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因此,化學實驗設備對于化學教學來時至關重要,然而,就目前我國高職學校化學設備的整體裝備來看,設備的設施條件十分不理想,很多高職院校的化學實驗設備難以滿足當前的化學實驗要求,部分高職院校由原來的中職院校升格或者合并而來,整合后的院校受制于資金的限制,很難再短時間內滿足高職化學實驗教育的要求。這也是導致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相對較差的一個主要原因。其次是目前的高職化學實驗教學主要還是停留在簡單驗證實驗,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按部就班的簡單的化學實驗操作,缺乏獨立性和批判性。學生對于實驗原理的掌握和理解不夠,對于問題的思考和啟發難以深入,自然不能對化學實驗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常見的一個現象,學生熱熱鬧鬧穿梭在試驗臺前,僅僅是把實驗作為一種學習的體驗和補充,沒有端正實驗的重要性,和對待實驗結果的嚴肅性。高職化學教育教學的現狀,已經嚴重制約了學生化學能力的提升,化學教學必須轉變教學模式,重新設計和定義教學目標,突出實驗,著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達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的目的。
2提高高職化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2.1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性思維
化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既要滿足當前的學習要求,又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明確化學教學的目標,實現層層遞進,不斷地深入教學要求,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以提高學生獨立性思維和判斷性思維為重點,塑造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處理問題、敢于挑戰權威的思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2.2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結合,提高實驗設備質量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有助于培養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這就要求實驗在教學中比重大于理論教學,因此,高職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也是化學教育改革的重點,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實驗設施設備落后,不能滿足課程實驗要求的問題,院校應該不斷地更新現有的實驗設備,以便跟上社會的發展,采購先進的實驗設備和實驗藥品裝備實驗室,而在實驗教學的安排上,教師應該嚴格要求,引導學生思考,進行實驗的假設性論證,同時突出專業的實驗性質,對學生的實驗要求進行改進。
2.3構建互動教學課堂,調動學生積極性
創造合作學習,相互學習的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調動有積極的作用,化學教學分為理論知識教學和實驗實訓教學,無論哪一種教學主體,老師應該從講臺的教學中心走出來,將課堂的主動權和支配權交給學生,高職學生已經具備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老師應該為學生構建互動的教學課堂。與學生共同參與知識概念和化學實驗現象的討論與思考,老師在教學中扮演知識的啟發者、教學的指導者和學習的合作者。學生自由地發表意見和參與討論。當前的社會發展,更加注重合作和集體利益,老師在化學教育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合作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的培養,嘗試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學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將課堂的演示實驗變成學生的分組討論課,多渠道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實驗推到和課題演示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收索信息、處理信息、反饋信息的能力。這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更是高職化學教學的任務。
2.4建立有效的教學評估機制,及時反饋教學質量
高職化學教育的教學評估不同于普通的高中教學評價,高職化學教學評估更注重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知識的獨特的理解。是對學生獨立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檢測。對知識的考核方式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的測試,還應該體現在實驗設計,課外實驗技能操作,社會實踐調研、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案例分析和分享等,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講評等多種方式進行知識的分享。通過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評估方式,以應用化學知識的結果為評估標準,評價教學成效,更加具有針對性和信服度。
3結語
知識是科技進步的原動力,生物化學、高分子化學、材料化學等一大批高新技術科學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高職化學作為實驗性的基礎科學,在實踐出真知的道路上展現了無窮的力量,同時,化學學科研究的不斷深入也對高職化學教學提出新的挑戰,高職化學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我們在實踐教學的道路上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思考、總結和學習,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探索出真正適應高職化學培養體系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恒橋,張蘭英.高職化學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7(8):102-103.
【關鍵詞】職業教育 政治教育 教學質量
政治教育對職業中學的學生來說是必須的。但目前職業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還不夠。導致政治教學質量打了折扣。本文就當前職業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內容及改進措施,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職業中學政治教育教學問題的分析
(一)認識不到位,給政治教育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大
職業中學一直比較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許多學生和老師認為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傳授才是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無。但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是必要的,更是必須的。
我們知道部分職高生在行為習慣上有明顯的欠缺,這在很大程度上讓他們養成了自由散漫,有的沾染了社會上的不良習氣,甚至結交社會上的不良青年,打架斗毆,對老師的批評教育采取漠視甚至是對抗的態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追求上的缺失、道德標準和道德價值上的偏差。職業中學學生即將走上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他們領略人生的哲理,提高自身的修養,正確地認識、評價、把握自己,真正地、持久地熱愛自己的專業,并樹立為之不懈努力的信念和決心,從而真正地在自己的專業上得到持續的發展,使他們的職業之路走得更為規范。
作為一個多年從事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我認為目前職業高中思想政治課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在教材內容上,存在著“三多三少”的情況,即抽象的多,具體的少;遙遠的多,現實的少;觀念性的多,實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學模式上,往往不能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進行一種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師離不開傳統教育的基本模式,學生離不開單純的應試目的。而在教學評價上,往往重視結果的評價,而忽視過程的評價,甚至有的學生認為政治課內容只是說教,從心理上排斥、反感,拒絕認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機,許多學生認為政治課內容空洞、牽強,難以認同;影響了政治教育教學質量。
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教育教學信任度不高,教學效果也不好,教學目標也受到了影響。實施新的政治教學模式,顯然需要我們政治教師對既定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進行必要的改革。為此,在教學工作中我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二、職業中學新的政治教學模式
(一)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授課成功的重要因素是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指導學生的精神生活,并通過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培養學生,挖掘、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和成長環境。從而使政治課變得鮮活生動、形式多樣、充滿吸引力和感染力。學生可以充分展現思維翅膀,可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學習,積累起豐富的社會生活材料,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問題回答者。我們要端正對學生的根本態度,在角色定位上,要擺正位置,減少“身份角色”,不以勢壓人,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語言表達上,不用命令式、訓斥式教育,多一些商討、對話式教育,循循善誘,因勢利導,以平等的姿態、平易近人的風格來教育人、引導人、感染人, 從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也從另一個側面提高了政治思想課的實效性。作為政治教師要處處注意以平等的態度,尊重學生的人格、習慣、愛好和特長,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觀點,與學生交換看法、溝通思想、培養感情、增進友誼,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我在課堂上常引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道理,教育學生。不是把道德規范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把現象引入,激起情感,引發學生體驗,促進內心沖突和碰撞,從而達到教育目的。同時,這種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也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創造了民主和諧的課堂,增加了教育的實效性。
(二)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專題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