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7:27: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技術的好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發展現狀;趨勢分析;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7-0099-02
生物技術專業是一個內容廣泛、綜合交叉各個學科而成的一項學科。新時期大學中生物技術專業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可謂是不言而喻、有目共睹。生物技術將生物產品進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從生物體不同層次上發揮生物產品的功能,極大地提高了生物產品的內在價值,為人類的物質生活提高了更加高質量的產品。例如,我們生活中的保健食品、生物抗癌藥品、轉基因產品等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幫助和方便,提高了生活質量。對于大學的生物技術專業來說,它涉及的范圍很廣,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也有很多。生物技術專業不僅有效包括了細胞生物學、普通生物學、基因工程、生態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多種方面,這些方面與我們的生活可謂是息息相關,需要我們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探討。生物技術專業的研究現狀具體如下。
一、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廣闊發展前景
在當今年代,生物技術專業熱潮席卷全球,它的內在價值被廣泛認知,已成為21世紀自然科學的前沿學科。在近幾十年,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生命科學異軍突起迅速發展。在基因工程、細胞等一系列探索成為我們學校發展的主要線索和主要方向的時候,需要更多的生物技術專業人員投入到科研項目當中。生物技術所創造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每一個新的發現和技術革新,都將帶動大規模的產業變革,因此,社會急需大量的優質高層次生物技術人才,以持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發展。同時,生物技術專業發展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然而,目前生物技術專業高層次、綜合型科研人才仍然稀少,許多科研成果距離生產實踐還有很長的距離,這也就需要生物技術專業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總之,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生機。因此,大學的生物專業人才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應用價值。
二、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出現的問題
雖然,生物技術專業前景極為廣闊,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許多好處,然而,許多高校對生物專業的深入研究仍然不夠透徹、明晰,仍然有許多問題有待于我們去解決。在生物技術課程設計中仍存在不足,許多課程和教材沒有進行知識更新,無法跟上時代快速發展的步伐。課程的整體框架仍停留在20年以前的狀態,創新性課程少,實用性課程也少。實驗課程雖然基本滿足學生的需要,但留給學生獨立運作的機會還很少,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想等。同時,學生普遍的感覺是專業知識陳舊,內容缺乏與時代相對應的新穎性和先進性。而且,生物技術所涉及的具體內容、應用以及生活實際的一些具體方案與我們的期望值和預期值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需要我們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討論。
三、生物技術專業發展趨勢
既然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根據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對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趨勢進行簡單的解析。
1.生物技術專業的市場導向。生物技術專業的重要現實意義是不容否認的,這就決定了生物技術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從基礎科學方面,它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清晰的感受到自然生命和生物的存在,加深人們的理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生物技術能有效地幫助人們治療一些疾病,方便人們的生活,例如器官移植等先進的技術的有效推廣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不可思議的驚人的好處,這就是生物技術的魅力所在。再如,人們研究的抗倒伏、抗旱等新的品種,不僅有效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更有效地減輕了人們的負擔。畢竟,生物技術存在并能夠得到廣泛推廣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夠為人類造福。生物技術與工程學科專業的區別在于不僅應用于工廠生產,而且在于生物本身的潛力開放,從基礎的營養價值到功能性活性成分分析,再到食用或藥用價值開發,日新月異的新技術不斷涌現,為生物技術專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就需要不斷學習和認識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動向和潮流,加快腳步跟上甚至超越前沿,才能獲取主動,從而形成主動性市場導向而不是被動順從。綜上所述,大學高校中的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方向是通過進一步的科學研究,給人們的生活水平帶來質的飛躍,這也是高校生物學專業設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重要方向。
2.生物技術專業的就業方向。隨著生物技術的逐步普及,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生物技術專業方面的人才,因此,這就為生物技術專業的高校學生提供了優越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前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提高,對生物技術行業的需求,國家從宏觀層面上更加重視高等學校生物技術的專業水平,要求不斷提高,對專業教學自然要有更高的要求,將有更多的高校開設此專業,對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自然會增加。從事專業教學工作,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也要有能力應付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同時在就業方向上,大城市與小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地方和經濟發展緩慢的地方相比,有著巨大的區別,對于生物技術專業人才來說,地區性差異造成的發展空間差異是必然的。先進性技術的發展是以經濟實力和實際需求程度為基礎。據統計數據顯示,現在就業的生物技術的畢業生,超過80%的人選擇到北京、上海和各大省會城市工作,認為留在大城市對本專業及個人以后的發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機會。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目前主要在自主擇業、公務員和考取碩士研究生等三個方向,這也是學生本人的意愿。有的學生已經厭倦了大學生活,急于進入社會工作,以期鍛煉自我,實現自我價值;有的學生采取穩妥的方式,考取公務員、村官或教師等途經,實現就業。但不管從哪個方向邁出就業這一步,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和努力,這也是所有生物技術專業學生所面臨的問題,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導致就業后跳槽頻繁,甚至灰心喪氣。因此,面對這樣的生存挑戰,只有從主觀上加深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和人際社會經驗,從客觀上耐心尋機,才會尋求到新的發展機會。
生物技術專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它與信息科學等專業同樣具有發展迅猛、日新月異的特性。對于生物技術專業的大學生,機遇與挑戰并存,生物技術專業著重培養具備豐富實踐經驗、掌握扎實的基本知識、遇事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綜合素質的人才,誰能夠真正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科研技能,誰就將領導生物技術的導向。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人們對于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要求是十分嚴格的,這就需要學生在大學期間積累大量的知識和經驗,通過量的積累,從而達到質的飛躍。在就業中的方向選擇將一直是生物技術專業人才需要考慮的根本性問題,這也就需要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初,就能夠規劃好自己未來發展之路,這樣才能成為最后的成功者。因此,這就需要學生具有全力以赴的精神和毅力,為生物學更好的造福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美玲.大學生物專業發展前景探討[J].中國人民論壇,2002,(1).
[2]王方華.對于大學生物的專題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3]張.大學生物學專業的就業問題[J].中國人民論壇,2003.
關鍵字:生命科學;生物現狀
我國是一個生物資源大國,有著豐富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資源和廣闊的市場需求,同時我國還是一個人口大國,這就為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必須的條件。以醫藥行業為例,最近一些年,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高發病都嚴重威脅著我們正常的生活水平,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這些病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在醫學領域的基因治療、肝細胞治療和生物芯片等治療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經過我國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基礎。從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到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的研制生產,在生物制藥領域我們取得了頗為豐碩的成果。另外,生物技術的研發,對于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也具有相當的作用。比如水稻的雜交技術解決了世界關注的糧食難題。所以,總體來說,我國目前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而且多年的累積,也讓我們有了沖擊國際前沿的實力和技術。
一、我國在發展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現狀分析
我國生命科學起源于醫藥和農業的方面。在上個世紀50年代前后我國成立了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以及神經科學等研究機構。70年代的時候,我們已經具備了相對比較完整的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科研體系。截止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代表著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研究的四大基地已經形成規模:北京基地(著眼于農業和環境的研究),上海基地(人口和健康的研究),西南基地(生物多樣性研究),武漢基地(水生生物和病毒學研究)。
現階段我國優先發展的生命科學領域內容包括基因組和蛋白質組學,重大疾病相關基因的識別和克隆,分子生物學和生物花絮額,細胞學和發育生物學等等。在國際上,我國的科學家也承擔了1%的人類基因組的測序,而且我國在發展中國家唯一一個加入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國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實力??茖W家克隆了功能新基因的全長cDNA有800多條,已經申請了一批國內外專利。
近年來,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生物化學和神經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了比較突出的科研成果。受生物科學發展的帶動,生物技術也取得了長遠的進步,比如,在醫藥生物領域,我國的基因工程藥物已經有近二十種上市的產品,有二十多中種藥物已經進入一、二期臨床使用,處于臨床試驗的也有近四十種。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也顯著提高。
目前在國際上銷量最大的醫藥品種,前十位當中我們能夠自主研發生產八種,這說明我國的生物科技藥物已經具備了自主研發的能力。在農業方面,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雜交水稻的研究以及農業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我國甚至是全世界農業技術的前進。
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在我國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改變不了的一點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所以,在人口和健康領域、農業生產發展領域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都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農業發展在效益和質量上和發達國家也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這些問題都反映了我國現代生物技術產業都還處于相對較早的階段,都需要我們向更高層次發展。
二、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的相應對策
要提高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我們就必須樹立把握機遇的意識,要認識到這兩者將對我們今后的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和作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關系民生,關系國家根本利益,甚至有時候能左右一個國家在國際競爭中的主動權,所以,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我們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明確我們今后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的重點。
要切實加強基礎性研究,將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學科及其相關的新理論、新方法的放到首要的位置來抓。其次,我們花大力氣來研發更新農業技術平臺,改造傳統農業的生態格局,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實現多元化經營和生產。對于先進的科技成果,我們要積極推進其應用和轉化,要通過培育一批生物技術企業來提高我們的國際競爭能力。
要盡一切可能,切實加強生物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健全法律和法規體系,推動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的具體措施。1,通過保護知識產權來實現專利戰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中掌控主動權,2,加速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改造傳統產業,使其和國際接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效益。3,培養行業的龍頭企業,使他們在市場開發和經營方面都能夠順風順水。4,大力發展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同時,還要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評價保障制度,將對其保障不是一紙空文。既要讓生命科學和生物科技給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帶來好處,同時也要在關注生物安全方面所引起的新問題。5,通過加強和國際發達國家質檢的合作和交流,開拓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合作渠道和發展空間,以此實現和世界先進技術共同發展的目的,最終造福于民。
參考文獻:
[1]李學勇. 把握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的戰略機遇. 中國軟科學,2003, 3: 124.
[2]陳竺. 世紀之交的生命科學與中國生命科學界. 生命科學, 1996,8: 123.
[3]許智宏. 關于21世紀的生命科學. 河南大學學報, 2001, 41: 127.
日本在進口第一批轉基因作物的前一年,也即1995年,日本農林水產省就開始不遺余力地宣傳活動。農林水產省還采取了一種被稱為“認同會議”的形式進行宣傳。
“認同會議”是上個世紀80年代起源于丹麥的一種評定某項新技術的方法,其做法是挑選一些對要評定的新技術沒偏見的公眾代表和持中立立場的公民開會,通過討論對某項新技術形成一致認同。后來這一方法在荷蘭、新西蘭、挪威、瑞典、英國和美國等國得到推廣,日本也采取這一方法對“轉基因作物的風險與好處”這個題目征求公眾建議,以提高公眾對生物技術的認識水平。
對由生物技術生產的新產品進行安全評估的工作由日本厚生勞動省負責。產品一旦被通過,必須在日本政府的“公告”上刊登;農林水產省負責環境安全評估(重點是評估對環境可能造成的破壞)以及飼料安全評估。對將要進口或在日本國內種植的作物,開發商必須通過由日本政府組織實施的田間測試。
對進口產品和零售的加工食品,日本一律進行嚴格的檢測。一旦在食品中發現未經允許的轉基因成分,該食品被認定為觸犯了日本食品衛生法。MHLW直接負責在報關港對產品進行檢測,對零售領域的加工食品的檢測由當地健康保護部門執行。所有檢測都依據厚生勞動省MHLW頒布的抽樣檢測計劃實施。如在報關港發現未經允許的轉基因成分,該產品必須退回或銷毀,或轉為非食用用途。如在零售領域發現未經允許的轉基因成分,其制造商必須馬上收回所有產品。
關鍵詞:生物凈化;氣態污染物;廢水處理
〖KH2*1〗
城市排污主要的問題是對廢棄和廢水的處理,生物技術可以將廢氣廢水通過降解處理,處理成無害的資源,甚至生成二次資源,提升資源的利用率的同時減輕城市排污的壓力。
一、城市污染狀況分析
近些年城市污染現象極為的嚴重,繼酸雨現象之后城市變暖、霧霾現象也持續的在發生著,最大的問題就是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對環境進行透支,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為人們帶來了生活的便利,為了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持,但是也帶來了更多的污染和危害。種種現象警醒人們必須對環境問題做出相應的處理,加大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
利用生物技術改善環境,處理城市生活生產廢氣物的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期,最先出現在處理空氣中的臭味物質,一定程度上降低對空氣質量的污染,但是那一時期技術并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城市建設環境還相應沒有現在如此的惡劣。第一個利用微生物處理廢氣的專利于1957年出現在美國,但到1970年后才引起各國重視。到1980年,德國、日本、荷蘭等國家已有相當數量工業規模的各類生物處理廢氣裝置投入運行,對混合有機廢氣的去除率一般在95%以上。各國家對于環境問題都予以重視,漸漸開始利用科學技術來改善城市環境。
二、生物凈化技術的基本應用
城市生活主要垃圾廢物來源主要是廢水和廢氣的處理。生物凈化技術是將廢棄的資源通過處理轉換成無害物質或者二次利用的物質。從污水處理方面來說,水資源本身有自我凈化的能力,在干凈的水資源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群,通過依附其他有機生物或者沉積等途徑實現自身的轉換和循環。它們在與水中有機物接觸的過程中,利用自身的新陳代謝功能,在有溶解氧的條件下,使在水體中呈溶解和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被降解并轉化為無機物,如水、二氧化碳和硝酸鹽等,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而在受到污染的水體中,由于分解過程中無法滿足相應的條件,導致水中的微生物自我凈化的能力下降,甚至于重度污染失去凈化的能力,生物凈化技術的基本原理就是充分利用天然水體的自凈功能,通過科學的手段營造有利于微生物生存和發展的環境,通過提升微生物凈化的能力保持水體的純凈。生物凈化技術帶來的是方便快捷的有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的消耗、資金的投入。
而對于城市廢氣的處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轉化功能,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中,進行生物轉化,把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和污染源轉化為可利用的簡單無機物,如水、氧氣、二氧化碳等利用程度比較高的成分。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產生的氣體不會造成污染,并且可以充分的被利用。在適當的環境下,生物凈化技術將生物的繁殖能力提升了,作用的多種微生物在相同的條件下可以大量的進行繁殖和擴散。微生物的作用是巨大的并且能夠通過外部的需求提升很優化繁殖的能力。
三、生物凈化技術應用的意義
正對與城市廢水和廢氣的兩個方面的大量污染,通過生物凈化技術進行環境的改善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的,生物凈化技術在很多的領域當中的作用也將會日益的凸顯出來。
首先,生物凈化技術能改善城市環境,提升資源的利用程度。生物凈化技術旨在發掘廢棄的水資源和氣體資源中的再生能力和可利用價值,通過將廢水廢氣通過優化和轉換實現對資源的最大程度的利用。不對黃精造成任何的生態威脅,從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來說,生物凈化技術無疑是城市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提升城鄉總體的生態建設水平和城鄉風貌。所以,對于未來生物凈化技術有著很長遠的發展的前景。城市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是不容忽視的,發展的同時一定要先治理,保障良好的生存環境才能提升總體的經濟建設的水平。
其次,生物凈化技術能夠帶動能源開發,提升創新科研的能力。目前生物凈化技術的應用還沒有實現大范圍內的應用,雖然生物凈化技術所帶來的作用是非常明顯和巨大的,但是生物凈化技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比如很有可能打破原有生態循環系統的承載功能和原有的使用功能。而且,生物凈化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的投入和研發的投入,技術的應用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和時間的投入。所以,生物凈化技術想要有更加長遠的市場前景就必須不斷的進行研發和實踐,提升科研能力,擴大生物凈化技術的長遠發展,鞏固生物凈化技術在環境改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生物凈化技術將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經濟實力。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應用是分不開的,技術應用為經濟建設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生物凈化技術就擁有著廣泛是市場前景,近幾年來城市建設所透支的環境代價是顯而易見的,將生物凈化技術作為一項產業,不僅僅和促進城市和鄉村的健康發展,同時也能夠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可以形成雙贏的效果。相關產業在生物凈化產業的帶動下也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有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捍東,王慶生,優勢復合菌群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凈化新技術的研究,環境科學研究[J],2000(16).
[2]李正魁,濮培民,輻射聚合固定化反硝化菌去除污水中硝酸鹽,江蘇農業學報[J],2000(16).
【關鍵詞】:環境監測;生物技術;3S技術;理化科學;信息技術;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X8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在最近的幾年之中,環境污染有逐漸蔓延的趨勢,新生的污染物質逐漸增多,環境的污染逐漸變得復雜起來,環境的問題成為了國際上所討論的熱點話題。所以將管理的制度提高上來,加強環保工作的建設力度。作為環境保護基本的內容,也就是環境監測來說,它在環境決策與環境的管理上的一個重要技術。很多的學者們在最近的幾年時間對于環境質量綜合的評價進行很多研究,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所以可以看出對于環境監測技術方面問題的探討與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
一、環境監測的概念
環境監測是對環境質量進行評估的重要手段,也是進行環境執法的重要依據。以前,環境監測僅限于對放射性物質的監測,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環境污染的加劇,此后,環境監測的范圍逐漸擴大,包括對環境質量、環境污染等的監測。環境監測的一般流程是現場調查、布點、收集樣品、處理與保存樣品、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評價。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之后,往往還需要進行評價,并寫出相關的報告,為以后進行相關的工作提供合理的依據。
二、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現狀
1、生物技術的應用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物的技術也已經達到了一定進步,用現在的生物技術的新技術逐漸被人們廣泛應用。這種技術已經成為了我國在應急的監測儀器上的重點內容,生物的技術對于環境的監測之中地位逐漸提升,表現了科學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對環境保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種現代的生物技術是用DNA的重組技術來表現的,一般用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學說作為學術支撐體系,同時與化工與化學等進行互相的滲透與結合,逐漸將環境監測技術的理論發展起來。
另外,在森林與綠地等一些生態系統中3S的技術也逐漸將自身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在對生態的研究之中,生物大分子是主要的一種研究范圍。和其他的一些手段對比,這種技術有著廣泛、特異等功能,它可利用分子的水平來研究一些生態問題,對于解釋生物和環境間的作用有著很好的利用。
另外在生物技術的應用之中還有一種非?,F代的技術手段,也就是PCR,它有著靈敏、快速、準確、便捷等一些優點,對于傳統的辦法來說,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痛。它在一些技術的研究中與環境發展之中有著重要作用。
2、3S技術的應用現狀
3S主要包含有GPS、GIS、RS這種中獨的技術的結合應用,形成了3S這項綜合的技術。它主要包含了信息的處理、獲取、應用,存在著多方面的好處。
(1)在水資源中的應用
對水資源的調查評價當前國內外3S的技術對于水資源的調查與評價上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其主要應用在流域水文的模擬、生態消耗水量的分析、對水資源的評價等等。
對于我國水環境狀況的監測應用將GPS、RS以及常規的監測技術進行有效的綜合應用,并用GIS作為對信息進行處理的一個平臺,能夠有效實現對于一些水域的分布變化、營養化以及沙泥的污染程度實行監測。
(2)在濕地研究上的應用
應用多相化遙感動態監的技術來獲取濕地中的一些信息,并經過對于地理信息中較為系統的技術中的空間分析的功能以及對數據進行有效管理的功能實現濕地信息的及時更細,有效取得濕地的一些變化信息。在濕地的制圖之中,現在許多國家已經逐漸出版沼澤的濕地圖形。在我國還利用3S的技術編制出各種不相同比例濕地的生態圖形等。
3、理化科學的應用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理化學科在環境的監測之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其中的動態壓膜方法的監測技術在二次污染的監測之中應用的非常廣泛,這種技術表面的張力中的環面積和COD互相有著很大相關性質。它主要的原理就是應用熱力學來將溫度推出。并且這種技術不用對于水樣來進行一系列預處理,而且不相同性質與濃度的一些有機成膜的分子可獲得不同動態的膜壓圖形,有效的將分子狀態與結構等充分反映出來。無需任何的添加劑,沒有二次污染的現象發生,適用于水污染的研究。而在理化科學的應用之中,最近的幾年以來,對于DOAS技術的應用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體系。這種技術工作的原理主要是應用分子窄帶的吸光,來對光譜進行吸收,對于氣體中的組成進行辨別,并經過吸收譜強度來推算出被測量氣體濃度的數值。之后通過一些數據的處理環節,成功的對大氣之中氣體成分之中各種物質含量的多少進行檢測。
4、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
(1)對無線傳感器的應用
在環境監測之中對于無線傳感器的應用時一種層次類型的網絡結構,其中最為地步的層次是在監測的實際之中,傳感器的一個節點。之后的上層有基站、傳輸的網絡,最后兩節到網絡之中。
(2)PLC技術的應用
PLC是一種將自動化、計算機一級通信的技術集成一體的一種新型裝置,它在結構之上對于防塵、抗震等都有著有效作用,適合在條件較為惡劣地方或者是工業的現場。對于一些雨水的監測一級農業的生產或是抗旱防洪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海洋環境監測技術
1、實時監測岸基海洋環境裝置
實時監測岸基海洋環境裝置是一種實時采集地區海洋環境預報數據的系統,它的主要作用是:對岸基海洋的環境進行實時監測,有利于人們及時了解岸基海洋的環境狀況。應用實例有:1991年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在佛羅里達州坦帕灣安裝了物理海洋學實時系統,能夠實時獲得該海灣的水深、風向、潮汐、潮流以及海面油膜移動等數據和狀態,這些監測得來的數據對海上船只航行、海面油污移動或者海難搜救起到重要作用。平均每年給坦帕灣創造了超過200萬的經濟效益。
2、衛星遙感技術
隨著計算機衛星技術的發展,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海洋環境監測,并取得良好成效。應用的技術配置具體包含有多光譜掃描儀、海洋水色成像儀、沿岸帶水色掃描儀和合成孔徑雷達等。一般陸地衛星的多光譜掃描儀是用于沿海懸浮泥沙含量和其擴散狀態的監測;用于工業排污與生活污水的監側。應用實例有:在1972~1977年間出現了3次大范圍海上溢油問題,采用海洋水色成像儀與沿岸帶水色掃描儀用于懸浮物濃度或者海域葉綠素的分析,實現全天24h的海洋油污實時監測,具體監測溢油的分布范圍、油膜厚度、移動擴散狀況和溢油量等。而合成孔徑雷達可以自動生成油污染圖像,能對熱污染與城市污水排放成圖,還能幫助追查突發溢油事件的污染源。
3、航空油污監測技術
近十年來來,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海上石油運輸行業也形成一定規模,由此也引發了石油、原油泄漏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航空油污監測技術的應用逐漸成熟起來。這項技術具有反應快速等優點,在海洋環境監察及執法取證等方面成效顯著。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英、法、美、日、丹麥等國家在固定海域聯合投放了大概25~30臺型號、功能不一的航空污染監測系統,而且這些國家的海域管理部門都配置了油污監測的實時預報系統,對本國的監測點實施24h不間斷的實時監側,不僅起到有效測量油溢海區的面積、油膜的厚度以及油溢量等,還能精確鑒別污染物種和污染來源,幫助對非法排污者進行有效取證。
結束語
環境監測技術能夠為環境保護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對防治環境污染,加強環境保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后在工作實踐中,我們需要重視環境監測技術的運用,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規范環境監測的各項工作,提升監測技術、更新監測設備、提高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建立健全與完善的環境監測體系,推動環境監測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冠九.淺談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發展趨勢[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5(05)
關鍵詞 興趣;多媒體;實驗教學;生物探究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項活動的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一門學科產生了興趣,那么他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地學習,自主探究,自主查閱學科資料,積極投入學習中。作為一個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做到事半功倍。
生物是一門頗具特色的學科,不僅以實驗為基礎,而且與生活聯系緊密。生活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密切地聯系于生物中。當前熱點話題,如禽流感、非典等與生物密不可分。前沿科學,如克隆、DNA指紋技術等也與生物學科密不可分,學生對這些知識也感興趣,所以在生物課堂上調動學生積極性是較容易的。根據生物這門學科的特色,我們做生物教師的是完全有可能培養學生對生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作為一個生物老師,我們怎么來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怎樣上好一堂生物課呢?
一、課堂實驗培養學習興趣
僅學習課本知識,不做與生物有關的探究實踐活動,就不可能使這種學習知識的需要得到滿足和產生愉悅感,興趣也就不可能形成。實踐是學生直接接觸生物學的一種方式,它能使學生對生物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索,是興趣形成的重要環節。講植物嫁接的方法時,課前我準備了嫁接的材料如砧木、接穗、薄膜等,上課時我讓學生先看課本,然后請兩位同學上講臺來示范嫁接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方法,同學們的興趣很高,學習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傳授農業技術知識培養學習興趣
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很多學生生長在農村,對一些農業相關的技術是有一點了解的,如果上課時只傳授課本知識,對于一些基礎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很可能聽不懂,對于這種情況,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如講《陸地生活的動物》這章時,講到蚯蚓的經濟意義,除此之外還講了一些它的養殖技術、經濟價值、藥用價值等。此外還在課堂上滲透一些岑鞏近年來的特色種養技術,如太子參種植、烤煙種植、藥材種植、蛇的養殖、娃娃魚的養殖、鱉的養殖等,以及它們的價格和發展規模等等,讓學生覺得學習生物確實是大有作用的。
三、多媒體上課培養學習興趣
多媒體、掛圖等形式教學能直觀展示教學內容,學生興致盎然、欣然接受,可以做到事半功倍。雖然多媒體教學也會存在一些不足,如課堂上學生有時學得干癟無味。但多媒體存在的優勢和好處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可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引領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如講述《社會行為》蜜蜂和螞蟻傳遞信息的方式,我用多媒體教學,把蜜蜂的舞蹈和螞蟻的氣味用動畫形式演示出來就很直觀、形象,這樣既創造了直觀、生動、輕松、有趣、高效的課堂,同時也很好的培養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
四、將生物經濟引入生物教學
生物經濟在不久將來的社會經濟中將占據重要地位,既然學生對經濟感興趣,我們可以把生物經濟的一些知識放到生物教學中來,激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生物課本中多處提到了生物技術在農業的應用,如雜交水稻、嫁接、組織培養、滅蝗、生物育種、轉基因技術等。這些技術的應用,能使農業經濟效益大大的提高。其中最突出的是我國的雜交水稻,它對于解決糧食危機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教學中,除向學生講述這些生物技術的特點、作用外,還與學生一起分析這些生物技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的重要性。
五、借用典型事例培養學習興趣
講到《近親結婚的危害》這節時,講述“達爾文的遺憾”的故事:達爾文一生中最大的遺憾莫過于和他表妹瑪麗結婚。近親結婚,禍及子孫。聰明的達爾文和美麗動人的瑪麗生下十個孩子,個個體弱多病,有三個很小就夭折了,其余七個子女都不同程度的患有精神病,三個女兒一輩子都不能出嫁。有三個兒子無生育能力,終身未娶,第四個兒子,一生娶了四個妻子,也沒能抱上一個孩子。學生聽后,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個個若有所思,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婚姻法》規定禁止近親結婚的重要意義。
六、聯系社會熱點培養學習興趣
當今社會中,與生物學相關的熱點事例非常豐富,如日本核電泄露、瘦肉精、禽流感、新農村沼氣利用等。如果教師能夠將身邊發生的蘊藏著生物學知識的社會熱點事例應用于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克服中學生物教學中知識點抽象、理論性強的不足,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化知識點理解,提高課堂互動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將所學生物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的能力。
七、結合生物科學成就培養學習興趣
與初種階段相比,至2012年,17年間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長了100倍。
而注重功能性和營養性的第二代轉基因作物,正在陸續登場,并左右未來十年的研究方向。
在本輪技術升級中,中國的轉基因技術研發能否保持現有排名,乃至更進一步,未有定數。 兩個基因打天下
第一代轉基因作物將研發重點放在取悅農民上,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容易、更高產、也更賺錢。產量和收益的提高,使得農民樂于播種轉基因種子,而農藥用量和生產成本的降低,也給環境保護和消費者帶來間接的好處。
1983年美國成功培育出一種抗病毒轉基因煙草,從而開啟了轉基因育種的大幕。
往作物的基因組中加入一個或多個特選的外源基因后,由于每個基因都會編碼一種功能明確的蛋白質,從而使作物表現出某種性狀,這就是通常所言的轉基因育種。與雜交育種或輻射育種等傳統方法相比,轉基因育種的結果更可預測,效率也高。
過去30年間,實現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大約有30個性狀,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抗除草劑、抗蟲以及兩者兼有的性狀??共莞熟⒒蚝虰t基因分別是這兩大性狀的代表基因。
Bt基因來自一種土壤細菌,它可以分泌一種毒蛋白,對鱗翅目、鞘翅目昆蟲,比如小菜蛾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在有機農業中,這種細菌被作為天然殺蟲劑長期使用。
科研人員將Bt基因轉入作物的基因組后,作物自身可產生Bt蛋白毒素,殺死害蟲,而對其他益蟲和人類無害。這樣,不打或者打少量農藥,就可以對付蟲害。
正是轉入Bt基因的棉花新種,挽救了中國的棉花種植業。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爆發大面積棉鈴蟲災害,一些產棉區的棉花畝產降幅達八成,這一棉花的頭號害蟲已經對當時普遍使用的菊酯類農藥產生很強的抗藥性?!懊掴徬x害太厲害了,幾乎兩三天就噴一次藥,即使是這樣還殺不死?!鄙綎|東明縣李莊村村民李站雙回憶說,甚至把棉鈴蟲直接泡在農藥里都死不掉。
此時,國際種業巨頭孟山都公司已經開發出轉Bt基因抗蟲棉種,不過,直到1997年,孟山都才開始在華北地區進行大規模推廣,當地的棉農稱其為 “抗蟲棉”。兩年后,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發的國產抗蟲棉也通過了各項審定,推向市場。
孟山都抗蟲棉種的價格比傳統棉種高近20倍,但其經過脫絨處理,出芽率非常高,原來1畝地要播10公斤棉種,使用抗蟲棉種只需要1公斤就夠了,雖然棉農的購種成本增加1倍,但綜合收益卻大大提高。
然而,孟山都的抗蟲棉種在中國“水土不服”,與國產抗蟲棉相比,其抗病性稍差,在產量上競爭力稍遜。國產抗蟲棉后來居上,市場占有率從最初的5%擴大到95%以上。
目前,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約400萬公頃,其中絕大部分是抗蟲棉。國產抗蟲棉還被推廣至印度,在當地實現了商業化種植,成為中國轉基因技術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探路者。
不過,中國農民尚未體驗過轉基因作物的另一大改良性狀——抗除草劑。
雜草會跟作物爭奪水分、養分和陽光,而且其生命力往往比作物還強。用人工清除雜草費時費力,由此除草劑應運而生。1970年,化學家約翰·E·弗朗茨(John E.Franz)發現草甘膦具有優異的除草性能,可以使一種大多數植物生長所必須的酶失去活性,從而殺死植物。
如果挑缺點的話,那就是草甘膦幾乎能殺死所有植物,包括作物本身,因而不能在作物生長期使用。不過,研究人員從一種細菌中找到了能夠耐受草甘膦的基因,篩選并轉化到目標作物中,成功培育出抗除草劑作物。從此,草甘膦和抗草甘膦作物成為一對黃金搭檔,農民可以只使用一種除草劑來解決所有雜草問題,而不必像種植傳統作物那樣,使用多種更有針對性但毒性也更大的除草劑。
然而,麻煩也隨之而來。農民年復一年地種植抗草甘膦作物,而不像以前那樣,通過輪種多種作物來改善雜草耐受的問題。最終,抗草甘膦的雜草出現了。已有18個國家發現了這種雜草,巴西、澳大利亞、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情況尤為嚴重。
那么,拿什么來對付抗草甘膦雜草?農民采用混用幾種化學除草劑,并加上耕地除草來應對。這與大規模種植傳統作物相比,對環境的破壞性依然小得多。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1996年-2011年,耐草甘膦棉花節省了1.55萬噸的除草劑,比傳統棉花使用量減少了6.1%。
“一個基因,一個產業?!边@句話在生物技術界流傳甚廣。作為生物技術中的大熱門,轉基因技術以市場答卷給出了印證,2011年,抗除草劑作物的種植面積已超過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一半。 推動升級換代
如今,研究人員將注意力放在了如何使消費者直接受益。
在第二代轉基因作物的研發中,很多新的性狀都是基于這一思路,如不會變色的蘋果、“黃金大米”、改善營養的香蕉等。通過改良品質,增加營養,或使食品具有醫療保健功能,或用作環保和工業原料,從而增加農副產品的附加值。
“黃金大米”是營養型的新一代轉基因作物,其培育初衷是為了補充人體的維生素A。維生素A缺乏癥會導致夜盲癥,到了晚上就看不清東西,還會得皮膚病,有時甚至導致死亡。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教授英戈·波特里庫斯(Ingo Potrykus)與德國弗賴堡大學教授彼得·拜爾(Peter Beyer)經過八年時間,通過轉入黃水仙和一種常見土壤細菌的基因,使得稻米中能夠產生β-胡蘿卜素,它進入人體后能被轉變成維生素A。
“黃金大米”被認為是生物技術的一項重要突破。
五年后,第二代黃金大米研制成功,與原先相比,其β-胡蘿卜素的含量提高了23倍。這樣,通過主食大米就可解決欠發達地區廣泛存在的維生素A缺乏癥了。
“黃金大米”的思路,也激發了烏干達對轉基因技術的期待。與非洲大部分熱帶地區一樣,三分之二的烏干達人以香蕉為主食。烏干達政府希望通過改良香蕉讓國民的主食更有營養。由于大部分香蕉品種不長種子,只能通過無性繁殖方式繁衍,其種質很難通過傳統的育種方法得到改良。因此,轉基因技術成為首選。
現在,烏干達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聯合試驗了一種轉基因香蕉,其富含β-胡蘿卜素和鐵等營養成分。這種香蕉具有抗盲、抗貧血及抗腹瀉的作用,試驗成功后,可以推廣至維生素A缺乏癥非常普遍的東非國家。
香蕉成為國民主食,也在于大多數的作物難以適應非洲貧瘠的土地和干旱,如何使作物在此生長,以解決非洲糧食匱乏問題,正是轉基因作物研究的另外一個熱門。
不久前,阿根廷研究人員在試驗田中播下一批轉基因小麥種子,如果順利的話,三年內這種新型小麥將投放市場。通過增強種子抗逆性,這批小麥種子可以在干旱和鹽堿環境下,產量比普通小麥提高10%到15%。
所謂抗逆性,是指作物種子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都能正常生長,如耐旱、耐澇、抗鹽堿等。美國也在致力于開發一種具有抗逆性的轉基因玉米。
而一種名為表觀遺傳修飾的技術更具迷人魅力。它通過直接修改作物自身的基因來獲取新的性狀,而不用導入其他物種的基因。
比如,與其將耐旱細菌的基因轉化到作物中去,不如直接調整作物自身的基因,使之獲得抗旱性狀。問題是,這種沒有轉入外源基因的作物,還算轉基因作物嗎?
歐洲科學院科學咨詢委員會主席布萊恩·希普就建議,歐盟應從法律地位上確認,這種不涉及外源基因的技術屬于非轉基因范疇,這將對歐洲的農業創新給予有力支持。
實際上,對于轉基因作物的分類監管大大抬高了門檻和相應成本,這讓中小公司和公共機構的技術離商業化遙不可及,只有那些種業巨頭能夠負擔這種監管成本。 技術梯隊
第二代轉基因作物離規模化種植還有較長距離。
一方面,還有許多科學問題需要攻關;另一方面,不管這些新作物有多神奇,它們仍然需要通過各種田間試驗,歷經層層審批,而且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從企業角度講,會先做技術儲備,等到時機成熟,再放出來。”大北農集團生物技術中心總經理呂玉平告訴《財經》記者。比如,孟山都公司的任何一項新技術,從其開始研發計算,大約要15年左右才能收回投入。
目前,美國在轉基因技術研發水平上占據了制高點,擁有世界上約一半的生物技術公司和一半的生物技術專利;歐盟和日本為第二梯隊,多個跨國種業公司分布于此,在生物技術領域積累了雄厚的研發優勢;中國處于第三梯隊的領先地位,某些領域的技術水平已超過第二梯隊,后面有巴西和印度等新興國家在積極追趕。
科技部2006年頒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了16個重大科技專項,其中,轉基因重大專項把突破重點聚焦于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五大作物。
自正式實施以來,轉基因重大專項鑒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300多個,完成了80多個營養品質、抗旱、耐鹽堿、耐熱、養分高效利用,以及產量等經濟性狀基因的功能驗證。
由于部分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恐懼,以及背后復雜的利益博弈,轉基因糧食作物的商業化種植停滯不前,這導致中國轉基因農業發展水平與美國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發展速度也已落后于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分析,這種影響會逐漸阻滯研發,繼而使中國技術掉隊。
為了消解公眾的恐慌,前述修改作物自身基因的方法,或可使公眾更加容易認可轉基因作物,因為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排斥,很大程度上來自轉入的外源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