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7:27: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歷史優秀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師;勝任特征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一代代教師敬業奉獻,孜孜不倦地傳播文化、培育人才,推動了社會進步與文明傳承。作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主體,教師的素質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新課程標準對我國初中歷史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對初中歷史教師勝任特征的探究,歸納總結出優秀初中歷史教師應具備的個體特征,為初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師資培訓提供若干有益借鑒。
一、初中歷史教師勝任特征的研究現狀
現代勝任特征理論發軔于二十世紀初的“管理勝任特征運動”,哈佛大學教授麥克里蘭于1973年在《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中首次提出了“崗位勝任特征”概念,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對于勝任特征概念的詮釋,不同的時段的研究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國內研究者多在斯賓塞1993年定義①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研究需求提出自己的觀點。
目前國內直接針對初中歷史教師勝任特征的研究并不多見,對于中學教師勝任特征的研究也多從教師素質結構與能力結構兩個方面入手。在本文中探討的初中歷史教師勝任特征,即能區分初中歷史教師崗位上優秀者與普通者的個體特征,該特征應具有可測量性、可持久性、可改善性,涵蓋了知識素養、教學技能、職業道德、育人能力、成就動機五個方面具體內容。
二、初中歷史教師的勝任特征
1.知識素養
廣闊的知識視野、完善的知識結構、豐富的知識儲備是初中歷史教師應有的知識素養,也是勝任教學崗位的基礎。歷史學科涵蓋的知識體系非常之龐雜,包羅萬象,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技、軍事、外交、民族、地理、人口等諸學科內容相互交叉。初中歷史教師應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貫通古今,涉獵中外,系統掌握中外通史知識,夯實專業基礎;熟悉歷史學科的發展脈絡,把握結構框架,了解史學研究的成果動向,具備一定的歷史理論涵養。
學習是一個人獲取知識、提高素質的不二法門,終身學習的理念早已為公眾認可;積極、主動、可持續的學習過程,是初中歷史教師提升知識素養,促進專業發展的重要保證。初中歷史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精準把握課程知識體系,通過不斷地學習(如斷代史、國別史、專業史等),建立自己的知識儲備信息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與知識涵養。教師是專門培養人才的職業,在從事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具備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結合學生特點與學科特點,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因科制宜講授歷史知識。初中歷史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有助于提高其教學技能與育人能力,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一位歷史教師如果真正想把歷史教的生動有趣,就要不斷地讀書,通過否則可能會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對史學原著的閱讀與學習,是初中歷史教師擴大史學知識面的捷徑之一,不僅能拓寬知識視野,還能增強史料分析能力與歷史思維能力,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2.教學技能
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清晰的思路系統整合統籌教材資源,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與心理特征把握教材的重難點,進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的還原歷史原貌,同時注意結合熱點講授歷史,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對待歷史事件更加客觀。初中歷史教師應該預設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根據歷史知識的自身特點優化設計,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知識生成,活化課堂管理,課后進一步深化教學反思,結合出現的問題與不足細化知識儲備。一名歷史教師如果想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在上課前把教學的每個環節都仔細推演一遍,在上課之前就將自己的備課打磨一遍;上完一節課后馬上進行反思與總結,刪掉沒有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冗余環節,積極嘗試增加學生合作探究的環節。在高效課堂的諸多環節中,教學反思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才能最終實現我們課堂的高效教學。
初中階段歷史屬于考查科目,難以得到學校與社會的足夠關注。在這樣一個現實狀況下,一些歷史教師就產生了消極懈怠心理,反映在課程教學方面,即無法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在很多情況下,歷史課變成了“念書課”,老師在講臺上面無表情的照本宣科,講臺下面的學生要么埋頭睡覺,要么應付其他科目的作業,學生們逐漸形成了厭惡歷史課的心理,這樣的一堂歷史課不但談不上高效,就是起碼的教學目標達成都是問題。在教育改革創新實踐中,初中歷史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對歷史的濃厚興趣,創造有利于個性發展的學習氛圍。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通過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使得初中歷史課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此外,初中歷史教師還應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人格培養,依托豐富多樣的歷史課程資源,以學生未來發展為出發點與落腳點,關注學生能力培養與思想發展的全過程。
3.道德素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能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是一種社會責任,一種歷史使命。時展與社會進步對初中歷史教師的道德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心全意熱愛教育事業,兢兢業業,踏踏實實;關愛學生,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關心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為人師表,嚴以律己,做學生最直觀的榜樣;嚴謹篤學,敬業進取,立足本職崗位為教育事業做貢獻。
我國社會現在正處于快速轉型期,個人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精神文明建設領域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功利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教師隊伍。加之現今的教育評價標準尚不夠完善,學校過分注重考試成績與升學率,各科教師多把精力都放在提高學生成績上,部分教師對于自身道德素質的認識與提升還有所欠缺。初中歷史作為考查科目,在校內校外都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容易導致某些初中歷史教師基本職業道德的缺失,只是將教師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而不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熬由鳘殹?,當學校、學生、家長、社會都疏于對初中歷史教學的監督時,教師自己的自查與自省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自查和自省不只是為了教好書,更是為了學生成長進步與自身未來發展。歷史是一種責任,教師肩負使命,如何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同時兼顧學生個性發展,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需要更多的良心與道德。春蠶到死絲方盡,教育是一種高尚與奉獻,教師更需要一種奉獻的意識。
4.育人能力
赫爾巴特在其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學》中提出“教學的教育性原則”,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認同。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學校教育中所謂“教書育人”,即教師的育人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上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育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書的過程中踐行育人。值得注意的是傳授知識和培養“人”并不是一回事,傳授書本上的知識僅僅是讓學生完成知識的積累,對于把他們培養成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單純的知識積累只會豐富他們的大腦,真正想把學生培養成人格健全的“人”,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潛移默化的引導。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由于其學科特點本身也擔當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任務。初中教師在講授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對具體歷史事件的解讀、對相關歷史人物的評價,就會把自己的思維想法、看待事物的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學生?!吧斫讨赜谘越獭?,面對可塑性極強的初中學生,為人師表的自覺示范作用是提升教師育人能力的關鍵,能給學生最直觀的榜樣力量。對初中歷史教師而言,“育人”不同于“教書”,大多數時候育人都不需要像傳授書本知識一樣直接講給學生,而是需要讓學生在不自覺中沐浴“潤物細無聲”的教化。
5.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個體激勵自我成就感與上進心的心理機制,是個人追求實現一定目標的內在推動力量,在人格特征外在表現上是一個人的事業使命感、事業責任感、事業進取心等。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動機,成就動機對個人的工作、學習與生活都有很大的推進作用,是影響一個人成事業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就初中歷史教師而言,其成就動機就是在完成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的一種內在心理傾向,努力在(自己認為)重要的或者有價值、有意義的工作環節中獲得一定成就并力求達到更高境界。
一名合格的初中歷史教師就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成就動機水平:擺脫初中歷史教學是“副科教學”的功利性偏見,對教學崗位與教育工作有自己的抱負,進而樹立對初中歷史課程的信心;不斷學習進步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促進自我效能感處于較高水平,科學對待自身的成就需要,制定合理的成就目標以激發自我成就欲望;還應在適度的競爭中把握自我展示的機會,增強成功體驗,提升工作認同感,促進自我發展意識的激發,培養自己的上進心與進取心,保持對教育成就感的持續的熱度。
此外,初中歷史教師對教師崗位應該有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作為知識的傳播者與文明的傳承者,歷史教學的重要性需要在教學實踐與思考探索中不斷領悟。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歷史的社會教育功能與人的發展教育功能有機結合,實現歷史與現實的對接,這樣才能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能體驗工作帶來的快樂,體驗到實現自我價值帶來的成就感,進而提高自己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三、結語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初中歷史教師,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歷史學科教學的特殊性要求歷史教師應具備廣闊的知識視野與豐富的知識儲備,游刃有余的教學技能可大大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品行高尚的道德素質為可塑性極強的初中學生帶來了最直觀的榜樣力量,春風化雨的育人能力有助于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與美好心靈,高水平的成就動機是教師事業成功的關鍵。作為新時期的初中歷史教師,立足本職崗位不斷學習實踐,豐富知識素養,提高教學技能;反思總結,提升道德素質,強化育人能力,完善成就動機;進而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成為學生喜愛的良師益友,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把更多歷史教育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傳遞給未來。
注釋:
① 1993年斯賓塞提出,勝任特征是“能將某一工作(或組織、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與普通表現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深層次特征,它可以是動機、特質、自我表象、態度或價值觀、某領域知識、認知或行為技能――任何可以被測量或計數的,并且能顯著區分優秀與普通績效的個體特征”。參見 Spencer.L.M & Spencer.S.M. Competence at work, John Wiley & Sons, 1993
參考文獻
[1] 付秀娜.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 魏傳紅.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師的素質再探究――結合泉城中學實際[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 楊曉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師素質漫談[J].考試周刊,2009(20).
[4] 趙向琴.淺談創新教育時期歷史教師的素質[J].課改論壇,2012(1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 孫遠剛、楊文軍.中小學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的創建構想[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9(12).
[7] 徐建平、譚小月等.優秀中小學教師勝任特征分析[J].教育學報2011(2).
[8] 馬紅宇、唐漢瑛等.中小學教師勝任特征模型構建及其績效預測力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2(3).
[9] 何進軍、齊力.中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襄樊學院學報2008(4).
[10] 羅三瓊.教師的成就動機與最佳素質組合[J].重慶師專學報,1998(2).
[11] 高小麗、趙清明.優秀教師的素質結構[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12] 宮火良、楊易.中學教師成就動機現狀的研究與測評[J].社會心理科學,2001(3).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教學質量
隨著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找準有效教學的原動力,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不必要的知識灌輸和強制記憶,讓學生在認知目標上實現從不懂到真懂、從學會到會學的積極轉變,這樣的初中歷史教學才會更加實用和高效。筆者認為,“生本”、“激趣”與“情感”是初中歷史有效教學中最關鍵的原動力。
一、堅持生本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實踐中,有的歷史教師習慣于向學生大量灌輸理論知識,缺少同學生之間必要的互動和交流,這就導致初中歷史教學過于單調,灌輸性的歷史教學更是難以激發出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更是難以得到有效的保持和維護。同時,初中歷史課程的知識點比較分散,記憶負擔非常重,如果教師單純督促學生進行機械性的記憶,雖然短時內會有一定的教學成效,但學生往往也是學得快、忘得快,甚至會因此而影響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應當堅持生本教育理念,將學生看成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尊重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動學習的意識[1]。
例如,在初中歷史關于“”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單純要求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背誦式的記憶,那么歷史課程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氛圍顯然很難讓學生滿意,學生也容易對這種被動式的學習進行抵觸,所以歷史教師可以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反思和總結中國的起因、背景、經過、損失、勝利意義等知識內容,然后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記憶。同時,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一些現實中的抗戰題材的影視資料,或學生身邊的抗戰遺址,或抗戰故事,以此來打破教材的限制,讓初中學生也可以近距離感受“抗戰元素”,這樣能夠拉近學生與歷史知識之間的心理距離,開拓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課堂教學也會變得更加生動而有力。
二、創設趣味化教學內容,增強學生歷史學習的快樂體驗
細心的教師會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會比較高,但是學習成績卻又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很多學生會被歷史課程中的故事情節所吸引,但是對歷史知識點的學習、理解和記憶的興趣卻非常低,加上很多歷史知識與我們的現代生活相差巨大,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多是經過 “知道”―“記憶”的過程,在中間缺乏必要的理解和體驗,這樣會削弱歷史課程教學的趣味性,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掘歷史課程中的隱性教學資源,對教材知識點進行適當拓展,創設更多趣味化的教學內容,以此來激發學生在初中歷史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歷史學習的快樂體驗[2]。
例如,在中國古代史的教學中,雖然很多知識點距離現代已經非常久遠,但是古人的探索精神和優秀品質確是與現代人一脈相承的,古人的很多精神和行為值得當代中學生進行學習和效仿,更是初中歷史教師借助歷史教學開展快樂教學的重要途徑。如在講到越王勾踐時,臥薪嘗膽的故事很多學生并不陌生,此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入一些勾踐的生平故事,幫助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并引導學生對越王勾踐那種不怕失敗、不屈不饒的優秀精神進行體驗和學習,這樣的歷史教學會帶給學生更多的快樂,顯然也更有效率和意義。
三、加強情感引導,重視學生人文精神培養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活動中,各項教學活動基本都是以應試為導向的,教師很少會開展情感教育,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也就相對忽視。同時,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歷史教學方式,本質上是一種標準化、統一化的教學方式,容易抹殺學生的個人創造力,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加強情感引導,多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和互動空間,引導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積極投入個人情感,對相關歷史知識點進行情感上的反思與體驗,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乃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人文素質,完善初中生的性格品質和綜合素質。
例如,在 “”的教學內容,教師不妨通過情感手段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引導,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反思自己的理想、信念、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等,當發現學生的性格缺陷和人格缺陷時,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追求上進、反省自己,在不斷反思中實現進步,最終實現學生性格品質和綜合素質,加快初中生人文素質的系統培養,不斷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四、結語
總之,新時期的初中歷史教學,需要初中歷史教師樹立生本教育理念,重視激趣教學和情感教育,找準有效教學的原動力,這樣才能有效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初中歷史教學的高質量、上水平。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人文價值 歷史教學 初中歷史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01-01
“以史為鑒,可以通今”,一個國家彰顯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沉淀,我們可以透過歷史掌握過去、現在、未來的關系。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非常悠久也非常優秀的歷史,如果我們的民族能從我們的歷史中不斷吸取力量、不斷思考、創新、反省,那么,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將成為最強大的民族。初中歷史教學有利于幫助初中生認清歷史,增進對民族的了解,初中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需要重視歷史教學的重要性,在歷史教學中導入人文價值,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對于歷史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將從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并對人文教學在實踐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1 初中歷史課題的現狀
初中歷史在初中教學中處于比較尷尬的地位,在中考中就占有50分,甚至在部分地方是不計入總分的,所以在應試教育的今天,在初中里,大多學生和家長甚至老師都不重視,都對歷史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都很低,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非常古板,通常采用:讀課本――劃重點――學生背誦重點――教師把重點整理成習題,給學生進行習題練習。導致學生出現背完即忘完的情r,缺乏正確的理解,僅有的認知都是來源于電視電影等,認知非常片面。
2 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礙于初中歷史的現狀,要讓學生改變現狀,從根本意義上學習真正的歷史知識,則需要通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導入人文價值,從而挑起學生對歷史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獲取歷史知識的同時,能豐富自我,并且通過歷史的學習,讓學生養成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歷史教育中需要注意,通過歷史所發生的歷史背景、這些歷史事件對所處歷史時代的意義、歷史的成敗以及這些成敗對歷史及未來的影響等各方面角度展開發散性思維,通過這些方式來促進學生對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通過學生的思考,還能培養學生主觀能動的品質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3 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題教學實踐的運用
成功的教學所要的不是強制學習,而是激發學生興趣,有學習的欲望,進行自我學習。這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從幾方面入手,不斷創新,豐富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
首先,教師要抓年教學理念,提高人文素質,實現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因為學生年齡比較小,而且歷史課的枯燥乏味,這就要求作為初中歷史的歷史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作為老師必須要對歷史知識融會貫通,創設輕松且充滿人文氣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從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理解能力培養出發,對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進行培養。作為教師,還需要拓展自身更多的歷史閱歷,并以此來積累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綜合素質能力。
其次,從教材入手,挖掘人文內涵。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與學習依據都是課本,課本是教學的基本工具,教師須注意,在初中歷史課的學習的時候,教師需對教材中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價值觀的內容和觀點進行挖掘和擴大,并找到歷史和人文價值的交界,這樣才能讓教材變得活起來,而不是空洞無味地灌輸課本內容。如:在中,中國人民表現出來的不屈不饒、勇敢抗戰的精神,這些內容才是應該讓學生重點學習和把握的,而不是把學生的學習重點方法:19××年××,這種死板而無趣的內容上面。學習歷史學習的是歷史的依據、歷史的精神,并以此為出發點,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生的愛國情懷,并以此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再次,作為教育者需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改革,在教學中發揮人文精神,把人文教育落實到位。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教師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須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安排不同的教學方式去試行、讓學生去體會,從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自我學習的能力。初中的歷史教師可以多運用多媒體、各種音影資料來向學生傳播學習內容,讓枯燥的歷史學習變得生動起來,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自我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使學生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切,讓學生能主動的去學習歷史。教學方式的多樣,通過信息化社會的優勢,獲取眾多的學習資源,并加以利用,不僅能幫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面、眼界,讓學生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并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
4 結語
總之,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對于初中歷史作用的認識加深,初中歷史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雖然我國的傳統思維一直都強調的是“以人為本”,但初中歷史教學的人文導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求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在反復的堅持和實踐中不斷的改革、創新,作為新時代,新課題下的教師,要以“育人”為目標,培養學生資助學習的精神,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參考文獻:
[1] 陳愛華.人文價值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探討[J].中華少年,2015(10):81-81.
[2] 陶新祥.試論人文價值視角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3(8):20-20.
人文價值即彰顯人的作用,強調人對改造社會、在歷史文明進程中發揮的主體作用。我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明,在其歷史文化的積淀下,中國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對新時期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基于此,筆者立足工作實際,基于人文視角,對其在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植入的重要性及其教學實踐的創新之策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旨在為創新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提升初中生歷史學習水平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實踐及其教學嘗試。
【關鍵詞】
初中歷史 認為價值 課堂教學 歷史文化
歷史往往反映著過去時期的民族沉淀,展示著過去和現在、未來之間的某種聯系的一門學科。通過閱讀歷史知識,可以更好的指導人們的實踐,正所謂“讀史可以明智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所以對于初中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增進初中生對民族過去了解,筆者認為,導入人文價值對提升初中生歷史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對策,本論文將從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作用、教學任務極其實踐三個層面進行了論述。
一、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中學歷史教學為學生更好的展示了人類社會科學文化發展的繼承性,加強學生對歷史的演變規律的認識,即歷史演變的批判繼承性。正如同志所說的,“學習民族的歷史遺產,并用的方法加以批判性的總結。”我們今天的發展只是中華民族長久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即是我們信奉的唯物歷史觀,但也必須以繼承傳統歷史為前提。我們應正確面對歷史文化,繼承、總結珍貴的歷史遺產。這也正是中學歷史教學的精神理念。在歷史教學中,大力弘揚歷史文化中所蘊含的優秀民族精神,培育學生養成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情懷、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國家民族責任感等。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的同時,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從小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
此外,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可以培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歷史教學中,從歷史發生的背景、對時代的價值意義、歷史成敗的原因等不同的角度展開發散性的邏輯思維,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育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想象思維能力及邏輯判斷能力。
二、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任務
中學歷史教學任務的確認,首要解決的是中學歷史教育的歸屬范疇,是歷史研究的一種形式,還是歷史運用的一種形式,兩者之間有著一定的區別。歷史研究是歷史學家在研究歷史演變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的追求對歷史現象的還原。而歷史運用則是歷史學家在系統整理人類歷史的基礎之上,針對歷史的本質及意義而做出的理論解釋和精神體驗過程。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已不單是有限的時代、國度,反而包含著更廣闊的歷史時空,在感受過去時代環境、與不同地域的人進行思維性的交流溝通,從而廣泛吸取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智慧及優秀經驗,在世界歷史的無線進程中,感受個人有限的生命體,實現自我生活、價值的超越、升華。
由此可見,歷史學家的工作,往往有著細致、繁雜、明確的目的性特征。而中學生在整個歷史課程的學習過程,還達不到歷史研究的層面,學習的目的也絕不是讓其去尋找人類社會歷史演變的規律,而僅僅停留在歷史的應用層面。在初中歷史教育中,加強對初中生的價值觀念及情感態度的培養,拓展其歷史閱歷積累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并尋求一些規律性研究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分析能力、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的提升。
三、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的教學思考
從本質上來說,教育是人尋求社會化的一種途徑,是人實現自我發展與適應社會需求的同時性過程。由于人的社會生活有著復雜性、綜合性的特征,決定著實際問題往往不是單一的靠某一門學科專業知識而解決的。在社會對人才需求所呈現的綜合化特點,使得現代的教育及課程設計也日漸趨于綜合化。而歷史本身就與各種邊緣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學科自身的發展軌跡就是一種歷史形式。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需要深入的挖掘上述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為培養綜合型高素質人才創造條件。比如,在與歷史有著深刻聯系的哲學、政治、法律、經濟學時,而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哲學及法律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該時期歷史狀況。
除此之外,人力教育對國家的安定及社會的穩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歷史所描述的大多是人類社會的過去,然而,時間是連續不斷的。過去,現在及未來都統一于時間的維度上,過去所形成的史學思維模式,對人類認識現實生活及預測未來都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史學思維模式是人類社會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必不可少的前提,人類社會的發展倘若缺乏歷史教育這一基礎,便也就不存在可持續性的社會穩定及進步。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世界各民族只有相互尊重、了解彼此的歷史文化傳統,才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和平、友好、合作關系。我國歷史學有著包含儒家文化在內的諸多文化內涵,對民眾個人的成長進步,以及民族的繁榮昌盛,都有著基礎性的地位。
總之,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對于初中歷史學科教學實踐,有著越來越高的地位,日漸成為社會文明的強大推動,它不僅可以培養社會成員的歷史意識,歷史學科以其厚重的內涵,還不同程度上吸引著更多的有識之士去拜讀它、專研它。
【參考文獻】
[1]鮑堅勇.中學歷史教育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J].考試周刊,2009(14)
關鍵詞:開放式教學;初中歷史;教學
開放式教學模式是在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是眾多優秀教師的思想結晶,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開放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把學生放在教學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目的是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開放式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進行自由學習與討論。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使得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間接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我將從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幾個重要方面入手,對其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詳細分析。
一、初中歷史實施開放式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是由教師擔任課堂主體的角色,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性較大,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只能一味地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大膽摒棄和改革,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學會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發現、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課堂上。除此之外,在開放式教學模式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自由地將自己在學習中的想法、困難與發現說出來,勇于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開放式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內容上的體現
開放式教學是新課改下進行的一種教學模式的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決定了開放式教學模式應用的第一步,應該體現在教學內容上。開放式教學對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要求十分嚴格,不僅要求教師對教材上的知識進行講解,在學生完全吸收教材上的知識后,教師還要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使歷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除此之外,初中歷史的教學內容不能僅局限于書本知識,教師還要適當地帶領學生進行一些課外的實踐活動。例如,帶領學生參觀一些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名勝古跡,或者當地的歷史博物館等,這樣的活動能夠有效地激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歷史真正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開放式教學模式還要求各學科之間相互融合,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就要求將歷史與其他學科的知識巧妙地聯系起來,通過這種方法培養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開放式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方式和評價中的應用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問答大都是以封閉的方式進行,即教師問、學生回答,這樣的教學方式枯燥無味,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放式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它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能力的不同轉變教學方式,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具體的教學方式有很多,例如歷史劇的表演,教師在進行一個歷史事件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分組表演的形式將所學的歷史故事表現出來,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深化對歷史知識的探究。開放式教學模式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適當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多采用鼓勵式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取得的進步,教師要不吝嗇地進行表揚,對學習成績差或者犯錯誤的學生不要加以訓斥,而是應該耐心地進行指導。
四、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課堂上要結合教材以及課外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在還沒有正式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習內容公布出去,讓學生收集與之相關的課外資料,這個過程可以鍛煉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要在各學科之間建立相應的聯系。歷史是一門綜合性較高的學科,其與政治等一些學科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初中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歷史學科的這一特點,教會學生尋找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除此之外,還能夠提高學生全面發展的水平。
總之,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是歷史教學方法改革的必經之路,這項改革能夠有效地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歷史課堂氛圍的優化,使歷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同時還要以吸引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改善師生關系,使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60106
隨著中學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為了提高歷史教學的效果,教育工作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開展了許多相關的教研活動。但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學生學習興趣普遍缺乏是個迫切需要緩解的問題。本文試對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途徑作探討。
一、告知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多方展示歷史知識的用途
1.讓學生了解歷史學習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歷史學科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光是中華五千年歷史就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學習歷史不僅可以豐富自身的知識,還能夠了解悠久的人類發展史,感受優秀傳統歷史文化的魅力。同時,在人類文化發展的過程中,至今仍然存在許多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學習歷史時對這些遺留問題進行思考,可以培養我們的探索思維能力。在當今的時事熱點問題中我們也能發現其與歷史的密切聯系。
2.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廣泛運用歷史知識
有些教師只是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卻不會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培養發散思維,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時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本內容串聯起來進行講授。例如,在講授中華文化的起源時,可以結合一些文化小故事進行切入,首先吸引學生的興趣,由文化影響思想,隨之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和政治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同時,還可以結合同時期的西方文化起源這個內容進行講授,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建設融洽的師生關系
1.尊重愛護學生
新課改對教師的職業素質要求提高了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對話,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學生提要求。首先,要平等對待學生,不能以任何理由進行偏袒。其次,在樹立教師威信的同時,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當學生犯錯誤時,盡量不要當眾嚴厲批評,而是應該在課后與其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困境,正確引導學生走出困境。最后,當學生取得進步或者失敗時,要給予鼓勵,使其勝不驕敗不餒。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一個健康和諧的環境下認真學習,擯棄以往厭惡學習的心理,自覺學習,并從心底對歷史的學習產生興趣。
2.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合格的教師不僅僅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和藹親切、以誠待人、寬容善良并富有責任感的教師才能獲得學生的喜愛和尊重。而學生一旦喜歡任課教師,自然而然會對該學科產生興趣,而在教師營造的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好。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愿意主動去請教老師,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教學的進度和方法進行調整,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開展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資源越來越豐富和便于使用,但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教學問題,就是很多初中歷史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資源,還忽略了課本的教學。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可以收集相關的教學圖片、小視頻,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研究。然后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加深學生的印象,方便學生理解內容背景,也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初中歷史教師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所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意識,還可以增加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問題布置相關課后思考題,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對生活中的歷史現象進行思考的興趣。
[ 參 考 文 獻 ]
一、影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因素
(一)教學觀因素
所謂的教學觀指的是教師對教學要追求何種目標以及為什么要追求這種教學目標的一種認識。從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而言,也就是對什么是歷史教學的有效性以及為什么要有歷史教學有效性的一種認識。它不僅是教師對歷史教學的一種希望,同時也是歷史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從對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認知角度來說,其是實現教學結果而教的一種觀念,也是教學效率的觀念,認識到教學投入同教學產出之間所具備的關系。
良好的歷史教學根本在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而歷史教師的行為是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運用的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手段的總和,這些都是需要將教學觀作為前提基礎的,因此想要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就應當更新教師的教學觀。
(二)教學設計因素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應當是教學的設計者――為歷史課堂教學的開展選擇相應的教學素材,通過運用交流等方式滿足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獲取要求;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當學生在歷史課堂學習中產生疑問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學生的評價者――要根據學生歷史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并且為學生的歷史學習提供相應建議。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會看到一樣的教學內容,不同教師所得到的教學效果不盡相同,可能一些教師對教材進行處理后會讓學生更加清晰明了的接受。也可能一些教師讓學生感覺過于復雜。在課堂中,有的教師會讓學生感覺課堂充滿互動性,而有的教師則會讓學生感覺課堂枯燥。好的歷史教師不一定是歷史學家,同樣一個優秀的歷史學家也不一定是好的歷史教師??梢哉f,正是由于教學設計能力的差異,才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當轉變思想,注重運用歷史課堂教學的有利因素,通過對歷史教學活動進行總結與探索,強化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營造優良的教學情境,才能有效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
(一)突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所謂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兩者相依相存。為了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是種美好的情感體驗過程,是提升自我素質的需要。具體地說,就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實行“先學后導”,通過“問題引領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如講到科技史中關機的發明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馮如的圖片和資料老師也準備一些典型的資料和問題,按照這樣的一個思路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猜猜圖片中的人物是誰?他的貢獻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中國當前的飛機和航天技術?在學生分組討論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派代表進行交流展示。最后,教師作概括使知識更具系統性。這樣在學生“先學”的基礎七通過以“問題”來引領,把學生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討淪中完成歷史知識的掌握同時還能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這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師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需要。
(二)書本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初中歷史是培養學生具有現代公民意識的一門課程,它不是培養歷史學家或專門從事歷史研究的專業人才的學科。所以,初中歷史教育必須與象牙塔里的學院歷史區別開來,應該給學生以活生生地走向社會、融入生活的歷史認知,絕不可生吞活剝而高高在上。時下央視《百家講壇》式的講史方式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產生了一股沖擊力,事實上由于廣大初中歷史教師不具備專家學者的深厚功底,同時初中學生也不同于具有豐富閱歷的電視受眾,所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對此望塵莫及,也無須企及。但那種將歷史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并輔以詼諧幽默的解讀方式是值得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進行借鑒的。筆者覺得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以歷史教材為依托,關注身邊的社會現實,及時捕捉歷史教學與現實聯系的契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讓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