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總結
時間:2022-07-27 23:34: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三化學第一單元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從事初三化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對近四年學生成績的分布情況的分析,發現學生成績分布狀態存在著明顯的“共振效應”現象。下面是對成績單情況的分析總結:
這種表格的羅列我們還不能立即發現問題,經過仔細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近4年的學生成績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成績均分到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的總成績均分上升10個百分點,而到第二學期期中則是近5個百分點,到第二學期中考也是5個百分點。這說明,在第二學期期中前半個學期學生成績的普遍上升很快,應該是某種因素在起作用。經過和人教版初三化學教參中的教學進度表比對我們可以發現:
經過比較可以認為,從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開始,學生的成績有較為明顯的提高,這引起了我們的思考。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的特點是規律性強,多次反復同一規律,這使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學生容易接受有規律的教學,規律性容易舉一反三,這也往往是學生成績提高的突破點。
為了驗證這個結論,2009年4月,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分發了問卷,讓學生對這四個部分作出評價,我們發現學生的反應如下:
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從5-8單元開始,學生對化學的接受程度上升到了一個飛躍的程度,“不太容易接受”和“非常難以接受”的比例大幅度降低。這固然是學生成績逐步提高的結果,但是也反映了學生心理上的細微變化:成績的提高,大大增強了學生對學習化學的信心。
那么學生對同一課程內部不同內容掌握程度、興趣的變化,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呢?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的成績提高和對化學的心理、興趣上,有著相互一致的“共振”關系,即成績提高了,興趣也就提升了,反過來又能夠促進化學的進一步學習,因此要重視課堂上的疑難清掃。以往為了留出更多的復習時間,多數的化學教師拼命趕教學進度,造成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或喪失信心。因此,我們需要適當控制進度,重視教學目標的堂堂清,重視學生的預習和課堂學習效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落后面,避免了過早的化學學習兩極分化。
第二,以規律性現象為切入口,重視學生對規律性現象的培養,不斷使學生強化“化學很簡單”、“化學很有規律”的意識,從而在教學中滲透多變思想,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活學活用,要培養學生遷移能力從而使學生遇新不懼、處變不驚,克服畏懼心理。特別是在初三化學的復習階段,能夠使大批中低水平的學生挽回對化學的興趣。在復習中,我們應該注重對學生的高層次學習興趣進行培養,讓他們對揭示化學原理、探索物質變化規律等產生學習欲望。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水平是不均衡的,有的也不一定經歷由低到高的發展。教師的責任是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對學生進行興趣的挖掘和培養,而且要提醒和幫助興趣水平低的學生向高層次發展,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復習使學生對學習進行再次的認知,體驗學習的內容、過程、方法等等具體環節的感受。學習的大門是給每個學生敞開的,給予自信的肯定能激勵學生邁入科學殿堂。同樣,通過科學復習、磨練意志,可以讓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恢復學習化學的信心,克服學習的困難,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第三,獲得規律性考試內容的重要途徑是糾錯本的使用,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命題規律的認識,減少犯錯的機會。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面臨的最大的敵人就是“遺忘”,要克服遺忘,戰勝它的有效武器一是“理解”,二是“重復”。要想迅速提高成績,最聰明的做法就是“認真改錯”。不是簡單地將a改成c,而是弄清楚a、b、d為什么都不對,而c為什么就對,并找出錯誤的根本原因是對哪一個知識點的疏漏或解題方法沒掌握而造成的,然后找相似的題再強化訓練。訓練中,我們運用“模擬測試加評講”的方法,引導學生總結一些好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同時分析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著力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培養良好心態。對學生的練考卷,除認真批改評講外,還十分重視督促學生糾錯,一般問題卷面上糾錯,典型問題專用糾錯本糾錯。學生自我糾錯的習慣與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得到升華,學生的應試技巧與能力也在不斷的錘煉中逐步得到提高。
第四,重視班級“小學習環境”的建設,利用成績優秀學生的帶頭作用,以優幫差,形成規律性成績“共振”效應。此外,通過一個自然、合適的復習情景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記憶,不是通過練習來強化記憶。強化記憶的短期效應,不僅使得化學學習有點功利性,而且造成學生兩極分化明顯,記憶力差的學生容易失去學習信心。教師要把記憶性的知識點放置在一定的情景中,使學生有興趣通過情景不斷回憶已有的知識點,在不知不覺中修補好遺忘點,提高記憶質量。復習情景的創設來引起學生沒有注意的問題,不是被動接受學習任務。
第五,重視復習階段的查缺補漏作用,形成全面的系統的知識結構。目前初中化學復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復習內容上過分依賴教師或完全拋棄教師忙于做題,忽視復習的反思和小結,復習狀況被動,沒有針對性;復習追求短期效應,訓練搞題海戰術,題目重復率高,學生產生學習障礙,學習興趣下降,在考試壓力下,學生心理素質變得脆弱,意志薄弱。通過有效的復習,學生不再是知識、信息重復地接受者,而是致力于更多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者。復習課還是應以學習者為中心,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創造,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其核心是培養具有現代科學素質、具有開拓意識和創造能力的人才。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我們關注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能力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以前的初三化學教學討論,過于強調以教師為主的模式,忽視了學生接受的模式討論,是一種相對低效的方式。通過對初三化學學習的“共振效應”的應用,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深化學生對有關化學概念、性質、原理的認知,能夠大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學科思維方法”,提高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史永存. 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08,(09)
[2]鐘榮基. 初三化學的教學體會[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8,(01)
[3]孫榮梅. 淺論初三化學的研究性學習[j]. 考試周刊,2008,(15)
[4]張英華. 化學課堂中的思路教學[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01)
[5]黃玲. 初三化學復習[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6)
[6]王學宏. 對初三化學教科書的一些看法[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05,(04)
[7]蔡文華. 初中化學概念的教學[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教研版),2006,(05)
1.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基于多種學習理論
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基于多種學習理論,主要包括的學習理論為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其中,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反應理論,其觀點為:學習的本質是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形成聯結;學習的過程是不斷嘗試錯誤以形成聯結的過程;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為學習的主要規律。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三化學上冊“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時候,由于涉及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化學中最基本的知識,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多以學生的自我發現為主,教師的講解為輔,所采取的學習方式以化學實驗為主。首先用一個簡單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水隨著外界條件的變化會出現的形態:通過實驗加熱、降溫形成水蒸氣及冰的形態。其次,除了形態變化之外,物質還有顏色、氣味等方面變化,這時候教師再帶領學生通過“CO■溶于水”、“堿溶液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讓學生認識物質其他方面的變化與反應。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包括知識觀、學習觀等。知識觀認為:人的知識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變革、升華和改寫,出現新的解釋和假設;知識需要針對具體問題的情景對原有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學習觀認為:學習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三化學下冊“金屬材料”該課題時,由于金屬材料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對于該材料并不陌生,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對此項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讓學生在認識金屬材料物理性質的基礎上對其用途展開討論,并能夠聯系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關于金屬材料的方方面面,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教師不斷改變以往的學生觀,要求教師重新定位教學觀。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目標,通過觀念轉變帶來教學行為的變化。例如,實驗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向學生展示化學實驗中的儀器美、化學實驗現象美,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科學的喜愛之情。
2.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基于多重教學模式
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基于多重教學模式,主要包括科學實驗教學模式,概念本體教學模式,方法本體教學模式,應用本體教學模式,等等。第一,科學實驗教學模式。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化學中實驗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我帶領學生以蠟燭為實驗對象,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探究。在實驗中,我們分為三個階段:點燃前、燃燒時及熄滅后,并對蠟燭的組成、顏色、狀態、密度、硬度、燃燒時的分層及溫度、燭身的變化、燃燒后生產之物進行動手探究,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概念本體教學模式。第三,方法本體教學模式。第四,應用本體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做“魔術表演”,引起學生的興趣。如初三化學中的“魔棒點燈”:在酒精燈的燈芯里預先放有少量高錳酸鉀,將玻璃棒預先插在盛有濃硫酸的試管里(試管里的濃硫酸不要被學生看出來)。表演時將玻璃棒點在燈芯里的高錳酸鉀上,即可產生火焰。水變“牛奶”,“牛奶”變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氣體,石灰水變渾,繼續吹氣,渾濁變清。白紙顯字:預先在白紙上用酚酞溶液寫好“奇妙化學,源于生活”八個字,晾干呈無色,將稀氨水貯于小型噴霧器內,表演時,將氨水噴在白紙上即可顯現出8個紅字。
3.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基于多重問題應對方法
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基于多重問題應對方法。第一,針對實驗課開展實驗的選材與步驟問題。首先,引導學生在做化學實驗前一定要明確實驗目的、步驟、實驗材料,避免實驗的盲目性與實驗材料的浪費。其次,每次實驗結束都要認真總結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要注重對實驗過程與實驗材料進行改進,優化實驗效果。最后,引導學生思考:能否使用更簡單的儀器、更價廉易得的藥品進行實驗,能否使實驗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能否使實驗現象更明顯,能否使實驗結果更準確等。第二,針對實驗結論難記憶的問題。觀察實驗現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聞、耳聽、手感等方式得到實驗現象。記憶實驗現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實驗現象存在的規律,則可化難為易。具體做法:首先,根據反應條件的不同將化學實驗大致分成三種類型:物質燃燒實驗,加熱固體物質實驗,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實驗。然后,根據這三類試驗規律對其實驗結論進行記憶。
一、基本環節
(一)展示復習目標
1.認識金屬的物理性質、合金的金屬特征及與金屬用途的關系。
2.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及金屬活動順序,并用金屬活動順序判斷金屬發生的有關化學反應。
3.知道一些常見金屬的冶煉原理。
4.認識金屬的銹蝕和防腐及如何保護金屬資源。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知道這一單元的復習要達到的目標對復習的內容和要求來一個先知道,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地進行復習。
(二)展示復習指導
本單元復習時間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快速閱讀“金屬和金屬材料”一單元的課文,并歸納本單元的知識要點,繪制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圖,熟記本單元重要的知識。相互交流,看誰做得最好,教師也可以把自己繪制的結構圖與同學們一道展示。通過布置適宜的復習的任務、告訴學生復習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自我回憶和整理,用概念圖的方式呈現,因為學生都有具體的復習任務和方法,從而使課堂有效、有序,教師的任務是監督每一位學生按時保質地完成任務。
(三)檢測復習效果
第二課時,使用短小精悍的綜合檢測試題,題目可以用填空或選擇等多種形式,針對本階段教材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進行擬定,檢測學生的復習效果,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評講復習。
1.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條件高低、與氧氣反應的劇烈程度體現金屬的活動順序,鋁、鎂、鋅因為活潑,常溫下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鐵、銅等與氧氣反應要求在點燃或加熱的條件下可以反應,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寫出鋁、鎂、鐵、鋅與鹽酸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并描述實驗現象。
3.寫出鐵、鋁分別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銅與硝酸銀溶液的反應及描述現象。
4.鐵的冶煉。
(1)冶鐵的原理:在高溫的條件下用一氧化碳作還原劑把鐵從它的氧化物中還原出來。
①請寫出右邊裝置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②請描述右邊裝置中的現象。
③為什么一氧化碳氣體要早出晚歸?
(2)冶鐵的原料。
(3)煉鐵的設備。
(4)為什么鐵制品易生銹?
(5)如何防止鐵生銹?
(6)如何保護金屬資源?
(四)評講
針對典型問題,教師要精講,要能揭示知識的本質特點和內在聯系。
(五)練習
精選一定量的題目讓學生課堂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提高。
二、采用“學—教—練”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復習課教學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要有明確的復習目標,清楚明了的復習任務,科學的復習方法指導
(二)上課準備要充分
一是在課下精心準備檢測習題,檢測習題要真的能夠起到對復習內容的檢測作用。二是針對學生的學習難點設計高質量的提高訓練題,設計注意簡單習題與疑難易錯習題要相得益彰,既照顧到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斗志,讓學生知難而進,起到復習、鞏固、提高、遷移的作用,時間和數量上要考慮好,注意題目的靈活性和典型性,突出重點。不能平均用力,也絕對不是學生做題越多越好。三是準備好精讀的講義,避免水來便開溝,這是最好的節約學生時間的辦法。
(三)典型的例題練習、講解、反思和總結都要舍得花時間
練習和講解的目的就是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逐類旁通,找到解決問題的普遍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反思總結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能力,也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做法。
(四)在復習課中,我們的復習不一定局限時間
關鍵詞:化學初三適應技術活主動參與
在目前的教育大綱下,作為進入初三之后才開始學習的化學課程總體上來講,并不是很難,關鍵是在這短短的一年,如何引導學生從陌生到熟悉,并進而產生興趣,獲得化學成績的提升,雖說“學習是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但是根據孩子們天玩的特點,這種學習方式只適用于一些自控力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對于化學老師來說,如何提升學生的總體化學水平,是一件辛苦卻又是值得探索的事情,在此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點意見供大家交流。
1利用首因效應,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所謂的首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的,主要是指通過交往雙方的第一印象影響以后的交往關系,也即“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利用首因效應,在剛開始教授化學時,通過給學生留下一個好印象,能夠更好的推進后續的教學。那么如何發揮這個效應的良好作用呢,這需要老師與化學這本學科本身魅力的完美結合,當然如果老師長得帥或者美,效果會更好,但是最重要的是老師本身的人格魅力,剛開始上課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可以設置一些趣味的小實驗,如:“蛋殼刻畫”,“將雞蛋放入白醋中觀察變化”等實驗,通過趣味小實驗的引導,適當的提出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留下余留的空間,鼓勵學生通過后續的學習,來解釋這些奇妙的化學現象。老師可以利用引起學生濃厚興趣的期間,趁熱打鐵,介紹一下化學的發展歷程和為化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的偉大事跡,激勵學生們學習化學科學家孜孜不倦攻克化學難題的精神,和借鑒他們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最后簡要介紹一下初三化學學習的大致內容和學習要求,讓學生們在較短的時間里,對學習化學心里有個大概的了解和適應過程,并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為后續的課程跟進營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2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化學的學習,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上,雖然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對短期的成績沒有太大的影響,但考慮到學生將來的發展,老師應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化學實踐的機會。根據實際調研情況,雖然目前大部分初中學校,都已配備化學實驗室,但還是有一點“僧多粥少”的尷尬,而且學生每進行一次實驗,相關的成本也不少,在實驗室調劑不過來的情況下,老師應盡可能利用手上的資源,在課堂上為學生實際演繹實驗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書中的知識,產生對化學的濃厚興趣。著名的思想家蒙田曾說:“教育的目的不單是讓孩子們適應環境,而是讓他們學會豐富自己”,他強調教育要順應孩子的天性,而法國當代教育家也指出“教育的任務不是純粹的傳授知識,而是傳授使我們據以理解我們的地位和幫助我們進行生活的文化”,我想其中的思想所散發的光輝點是值得我們每個老師深思的,我們除了履行教師的職責,為國家培養高知識分子人才的同時,也應在自己專業的基礎上,盡可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學習與向上發展的空間,順應學生學習的天性,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對實際生活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提升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
3預習與溫故知新相結合,不斷強化鞏固
在每次課堂末尾,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在下次教授新內容時,對課文進行預習,從而在新內容開始后,讓學生有一個緩沖的時間,幫助學生更深化的理解一些自己在課本上存在的疑難問題,并及時的在課堂提出,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分享,補充學生在知識方面的不足和欠缺,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靈敏度??鬃拥馈皽毓识?,可以為師矣”,“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也告訴我們,知識的學習如果不經過及時的鞏固,那么一開始學的再好也是“黃粱美夢一場空”,除了平時的每課鞏固外,在完成一個小單元時,應適時的進行小單元總結,通過對比,畫樹形圖等方法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大體的脈絡框架,加深他們對本單元學習的印象,還可以進行小單元隨堂測,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比較突出的知識遺漏點進行進一步的講解,爭取讓學生有條不紊的向前走,“不欠賬”,同時通過一定的獎勵與小懲罰,喚起學生的適度緊張感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化學學習的時間在初中階段只有一年,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既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又能爭取課堂時間效用的最大化,通過預習與溫故知新雙管齊下,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爭取讓學生學的輕松,學的有成效。
4小組合作,以優帶劣,共同進步
化學老師個人工作計劃1
本學期本人繼續初三兩個班化學教學工作。新課將在3月中旬結束,其余時間將轉入復習,復習將占據本學期大部分時間,約為三個月,現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的再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接觸,我對學校學生的情況已經比較熟悉,學生們喜歡化學,喜歡上我的課,他們的總體情況是:基礎較差,缺乏對問題的鉆研精神,一旦遇到難一點的問題往往是后退 ,自主性學習差,對學習比較缺乏信心,這些是我的教學的出發點。
二、再研究化學教學大綱 ,不斷完善自己的化學教學和復習的指導思想
1 .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學大綱,注意緊扣課本?;氐秸n本,并非簡單地重復和循環,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對課本內容引申、擴展。加強縱橫聯系;對課本的習題可改動條件或結論,加強綜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 .做到全面復習。復習目的不全是為升學,更重要是為今后學習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廣,若基礎不扎實,不靈活,是難以準確完成。因此必須系統復習,不能遺漏;
3 .立足雙基 。重視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復習。對一些重要概念、知識點作專題講授,反復運用,以加深理解;
4 .提高做題能力。復習要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發散性、獨立性和批評性,逐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探究能力和綜合多項知識或技能的解題能力;
5 .分類教學和指導。學生存在智力發展和解題能力上差異。對優秀生,指導閱讀、放手鉆研、總結提高的方法去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中等生則要求跟上復習進度,在訓練中提高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建立學生檔案 ,實行逐個輔導,查漏補缺。
三、復習的具體做法
1.循序漸進:
學習是一個由低到高,由淺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過程。第一階段的全面復習必不可少。初三化學知識的一個特點是:內容廣泛,且分散滲透。總復習就要把分散的知識集中起來,以線網或圖表形式把它們聯系起來,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按照知識的有機組合,以課本為依據,按大綱進行全面、扼要、系統的復習,并充分利用直觀教具,以比較法、提綱法、列表法、歸納法、競賽法等形式進行。
2 .講練結合,專題講解,加強訓練:
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抓住重要內容進行專題訓練。尤其是有一定難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內容更要加強,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嚴謹性和適應性。
3 .采取靈活多樣的復習形式:
復習切忌搞填鴨式、注入式的教學和題海戰術。在教學中我常用:啟發式講授、自學式的閱讀和鉆研,有題組式訓練、小組討論、讓學生對實驗裝置進行改裝,對結論進行論證等復習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4 .進行題型分析,掌握解題規律:
不論什么題型都有各自的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對解題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反對題海戰術,但多種題型的訓練卻是必要的。教師必須在閱讀多種資料的基礎上,整理出適量題目給學生練,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師進行題型分析,既使學生掌握解各類題方法,又能對各種知識再重新復習一次,這種做法很受學生歡迎。
四、加強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在總復習中要重視 信息反饋
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所說: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信息,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 。我們通常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謂 檢驗 就是要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實際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讓教學的信息反饋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五、做好備考工作,提高應變能力
1.加強審題訓練:
不在審題上下功夫,就難以做到既快又準。我們提出:審題要慢,解題適當加快。通過審題訓練,提高分析、判斷、推理、聯想的能力。特別是一些分步解決的問題,須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較好成績。審題是解好題的前奏,磨刀不誤砍柴工 。
2 .提高表達能力:
不少學生會算知思路,就是說不清,邏輯混亂;書寫潦草、丟三漏四。在改變這些惡習,必須從解題規范和書寫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跡清晰,書寫整齊,語言簡煉、準確、嚴密;計算準確,文字、符號、表達符合課本規范,養成嚴謹治學的好學風。
3、發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學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緒、學習方法、記憶方法等對學習有很大映響。因此在傳授知識和教會方法的同時,要加強思想工作,全面關心學生成長,幫助學生端正態度,改進方法,克服畏難情緒,激勵學習熱情,使其聰明才智充分發揮。
4、注意心理訓練:在激烈競爭的條件下,在炎熱的環境中,要連續進行三天超負荷的嚴格考試,毅力不堅,缺乏斗志,則難以堅持。因此,考前要減壓,減輕思想壓力和心理負擔,使學生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考出水平。
在最后階段(約考前兩周),主要安排學生自我復習,自我完善。由學生自己閱讀、消化整理知識、鞏固和擴大復習成果。教師則重點加強個別輔導,查漏補缺,提高后進生。
我希望通過自己努力,我所教的學生初中化學的升考都取得較好成績。
化學老師個人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和年級組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他們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訓練能力、歸納能力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物理的學習方法,加強實驗操作能力培養,進一步打好基礎。做好學生的競賽輔導工作,爭取在物理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完成初中物理的復習工作,爭取中考全面獲勝。
三、具體措施
1、堅持集體備課,加強各教師間的聯系,互相取長補短,發揮群體力量。
加強教法研究和發揮效益。
2、教學中應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點面結合,逐步擴展。
3、強化月考,關注教學成果。
4、加強試題收集與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試題和中考命題的趨勢。
四、復習計劃
第一輪復習,以課本以及能力訓練為依據,復習初中物理的基礎知識與基本實驗。
第二輪復習,以自編講稿為依據,分類復習。
第三輪復習,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試題,編制使用模擬試卷,進行綜合練習。
化學老師個人工作計劃3
一、研究信息,看準方向
怎樣著手進行化學總復習,復習的目的和任務是什么?這是剛剛進入高三的同學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教師在高三化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必須對一些信息進行研究,從中領會出潛在的導向作用,看準復習方向,為完成復習任務奠定基礎。
1.研究高考化學試題??v觀每年的高考化學試題,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保持穩中有變的原則。因此我與其他高三化學教師仔細分析了近幾年來課改區的高考試題,結合歷年來湖南高考化學試題的特點,如對比試卷的結構、試題類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從而理清復習的思路,制定相應的復習計劃。因此在我校暑期舉行的教師業務考試當中我與其他同備課組的化學老師全部獲得優異成績。
2.關注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將有利于把握復習的方向和深難度,有利于增強復習的目的性。
3.熟悉考試大綱??季V是高考的依據,是化學復習的“總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確高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因此在12月我省考試大綱公布之后,我與備課組老師仔細研究,并準備在今后教學中不斷閱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復習的方向。
二、抓綱務本,擺正關系
進入高三化學教學,很容易走進總復習的怪圈:“迷戀”復習資料,陷入“題海”。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對此,高三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努力處理好下面幾種關系。
1.教材和復習資料的關系。教材是化學總復習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資料都無法替代的。在化學總復習中的抓綱務本就是指復習以考試說明作指導,以教材為主體,通過復習,使中學化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絡化,并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而復習資料的作用則是為這種目的服務,決不能本末倒置,以復習資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選一套復習資料(我校以《名師導學》)作為主要參考書,供整理知識、練習使用,在復習的過程中應隨時回歸教材,找到知識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不斷完善和深化中學化學知識。
2.重視基礎和培養能力的關系。基礎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基礎,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通常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分成五大塊: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機化學、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如對化學概念、理論的復習,要弄清實質和應用范圍,對重點知識如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等要反復記憶不斷深化,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規律性較強的知識,則應在化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總結、歸納,使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結構化、規律化,從而做到在需要時易于聯系和提取應用。同時注意規范化學用語的使用(如化學反應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電離方程式以及化學式、結構式、電子式等),規范語言文的表達能力,力爭使基礎知識和技能一一過手。
3.練習量和復習效率的關系。練習是化學總復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再學習、再認識過程,也是促進知識遷移、訓練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練習量必須合理,以保證質量為前提,避免簡單的機械重復和陷入“題?!?。因此我與同備課組老師基本每周都精心準備了一張周練卷;每單元準備了單元過關測試卷。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學總復習的范圍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最佳復習效果,只能采用科學的方法,在教師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都必須開動腦筋,多思善想。
1.精讀教材,斟句酌。
系統復習,自始至終都應以教材為本,注意知識的全面性、重點性、精確性、聯系性和應用性。對中學(初、高中)化學知識和技能都要一一復習到位;對教材中的關鍵性知識(我們常說的考點),進行反復閱讀、深刻理解,以點帶面形成知識結構;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學、準確和全面,如規范地使用化學用語,正確、全面地表達實驗現象和操作要點等(尤其適合中等以下的學生);對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前因后果。如與離子反應有關的知識有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和正誤判斷、離子共存問題、離子濃度大小比較、離子的檢驗和推斷、溶液的導電性變化等。應用性是指通過復習要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蓋的內容相當豐富,可以進行元素位、構、性相互推斷,預測未知元素的性質,比較各種性質的強弱等。
2.學會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養是化學總復習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它通常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計算能力,其中思維能力是能力的核心。要善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復習和解題訓練,而不是做完練習題簡單地對對答案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進一步思考:該題考查了什么內容,其本質特征是什么,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嗎?對典型習題、代表性習題更要多下功夫,不僅一題一得,更要一題多得,既能促使知識得到不斷地彌補、完善,又能舉一反三,從方法上領會解題過程中的審題、破題、答題的方式和奧秘等,以此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積極溝通,因材施教
本期我所教班級中學生情況參次不齊,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有平時的正常面上的教學,有優秀生的提高,和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加強基礎等不同的形式。
1、在備課中我不但按常規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的各項工作,更是認真備學生,積極在課前、課后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個性發展及思想情緒,盡可能的在課堂教學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注意創設不同的情境,誘發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創新欲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情感、思維和行為上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都能學有所得,不斷提高。
2、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與方法的輔導,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
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
五、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學法指導;化學思想;學會學習
1.加強高中化學學法指導的必要性
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及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智力因素外,好的學習方法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欲學”的基礎上做到“會學”進而達到“學會”,必須強化學法指導。
2.初高中化學學習的特點差異
初中化學側重定性分析,而高中則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記住“是什么”外,弄清“為什么”和“是多少”;高中階段要求深刻理解化學原理,將學過的知識鞏固提升,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3.高中化學學習的內容
新高中化學課程包括2個必修模,6個選修模塊。新課程倡導“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知識與技能是基礎目標,能力與方法是核心目標,情感與態度是最終目標。
4.高中化學學習的方法
(1)牢記重要物質的性質
(2)掌握常見元素的主要化合價
(3)熟悉酸、堿、鹽的溶解性
4.1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學習
4.1.1必修模塊概念原理的編排順序及層次關系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涉及物質結構性質和化學反應兩個領域,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學習階段,設置初步建立和系統認識兩個水平層次,呈現螺旋上升的組織特點,體現了必修教材“基礎性”的特色.認真分析概念原理的層次性、階段性對理解概念原理大有幫助。概念原理的層級發展關系如下:
4.1.2高中化學必修模塊設置的基本概念的分類
(1)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相銜接的有關物質分類的概念;
(2)物質結構基礎上原子結構、核外電子排布、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元素周期律;
(3)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可逆反應、化學反應限度、吸熱、放熱反應、原電池等;
(4)有機化學中的部分概念。
4.2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應對策略和學習方法
4.2.1基本概念的學習方法
(1)采用合適的學習模式:初三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結果,分析得氧失氧的現象而得出的,進入高一,同樣的概念,再通過化合價升降和電子得失或偏移的關系弄清楚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抽象出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屬性進而形成概念,最后借助實例促進概念的遷移,加強辨別,準確掌握概念。另外許多化學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相關的圖解。教材中的插圖融科學性、直觀性和抽象性于一體,使學習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和規律化,應學會識圖、析圖打開知識重點、難點。
(2)分析概念的核心詞匯:
學習新概念時,抓住定義的關鍵,可以嘗試分析定義的關鍵詞語,這些詞語往往可以點明該概念的內涵要點。高中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概念,其內涵是“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這個定義包括“元素”、“化合價”、“升降”、“化學反應”四個關鍵詞語,這是判斷一個反映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的標準要點。
(3)列舉實例:
如“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嘗試列舉幾個化學反應,來判斷它們哪些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4)構建思維導圖,知識可視化
思維導圖就是用畫圖的方式,把要學習的主題置于圓圈或方框中,在概念的學習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將內隱的知識轉化為外顯的知識,有效的幫助對概念的把握。
4.2.2基本理論的學習方法
(1)分類的方法
“分類法”是高中化學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例如物質可以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又可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酸、堿、鹽、有機物等。一方面,高中化學在此基礎上將分類繼續完整細化,指出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等。另一方面,高中化學還將物質分類的方法用于指導學生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歸納整合的方法
從初中化學到高中化學的變化,可以形象地描述為由“點”到“面”的遞進。一方面表示知識范圍更加廣闊,另一方面表示理解更加深入。但是,高中化學的擴充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延伸開來的。初中化學中的很多知識點,都是高中化學展開的起點,展開的內容在本質上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應重視歸納整合的方法,從一個小知識點開始,聯想到與之有關的相似特點的內容,把眾多的內容納入到一個知識“網絡”中,由“點”向外輻射,牽引出更多個“點”,實現舉一反三的學習。這樣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使知識系統化、深刻化。
(3)通過對知識進行提煉和重構強化理論知識的脈絡體系
知識提煉和重構,是鞏固、理解和提升過程.“本節課我學到了什么”;“本單元我學到了什么”;“本冊書我學到了什么”。這就是對知識的提煉和重構。
(4)必須具備一些化學思想來指導理論知識的學習
第一,守恒思想。原子守恒、得失電子守恒和電荷守恒,電荷守恒對于檢查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中體現較多,有了這個思想作支撐來學習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將非常有系統性。
5.結束語
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總之,學習方法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學習中鞏固必備的初中知識是前提,熟悉教材的知識體系是關鍵,掌握正確的學習模式、能夠對知識進行不斷地升華和總結是基本策略。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學教科書(選修1-6)2007
2.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上冊、下冊)2006
【關鍵詞】初中化學 高效課堂 感悟
學校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而初中化學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里,要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既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又要讓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就必須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有效教學,要珍惜學生在教學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讓45分鐘分分秒秒都產生效益,即高效課堂?,F就初中化學高效課堂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悟。
1. 制約化學高效課堂有效開展的瓶頸
1.1 教師對是教學目標與課程合切度把握不好;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深淺不合切,導致各單元、課題以及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把握不夠準確。使課堂教學目標不夠明確,致使化學課堂不能達到高效的目標。
1.2 是教師教學設計不位性,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沒有較嚴格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備課,化學中的核心概念備課不到位,所選習題不典型,覆蓋面較小,遷移性不夠。在教學中對習題、練習、作業的布置不恰當。
1.3 是教學過程控制的方法完善性,初中化學是一門起始學科,學生在同一起跑線上學習,但往往過一段時間后出現分化,學習興趣降低。這里關鍵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習化學的動機激活不夠。另外有些教師駕馭課堂能力較差,對學生的管理缺少辦法,課堂紀律不理想,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教師缺少及時有效反饋,對學生了解不及時,致使教學效率較低,化學教學質量提高緩慢。
1.4 是學生學習方法的缺失性。學生對實驗感興趣,但對基礎理論與基本概念掌握缺少方法,一般都死記硬背元素符號、元素化合價及化學方程式,同學之間交流學習較少,大多數是抄作業時進行交流,因此化學成績不佳。
2. 實施化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去探索它。但興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養。因此,我們的每一堂課都應精心設計,并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1 巧設實驗,引發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激烈奇幻、生動鮮明的化學反應現象很容易吸引住學生。如"美麗的噴泉"、"空杯生煙"、"水中著火"等有趣的實驗都直接反映出物質的性質,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但很多課時沒有實驗,不能充分發揮化學課實驗教學的優勢,怎么辦?我們認為絕大多數課還是可以想法設計實驗。例如,在講"硫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先演示硫粉和汞在研缽中混合,輕輕研磨就會變黑,然后再讓學生動手做硫和鐵反應的實驗。用一根燒紅的玻棒去接觸石棉網上的硫粉和鐵粉混合物,結果反而迅速燃燒起來。開始時,學生都靜靜地觀察實驗操作,突然觀摩到劇烈燃燒起來,大家都很奇怪,議論紛紛。有的問:"為什么硫和汞研磨不需要加熱就反應,而硫和鐵則需要加熱才反應?"有的問:"為什么硫和鐵反應如此劇烈?"……面對一連串的為什么,學生們積極思考,激烈爭辯,充分引發了學生的興趣。
2.2 啟發思維,強化學習興趣。
巧設實驗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藝術化的語言能使深奧的知識淺顯,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思考,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強化。這就要求教師用藝術化的語言啟發學生思維。例如,在講授緩慢氧化不同于燃燒時,可以啟發學生聯想生活實際:菜刀過一段時間不用,會慢慢生銹,這是為什么?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不容易生銹?菜刀在干燥的空氣中還是在潮濕的空氣中更容易生銹?待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緩慢氧化發生在不同的條件下會有不同的結果。再根據堆積的潮濕柴草易發生自燃來說明緩慢氧化與自燃的關系。緩慢氧化是物質自燃的前提條件。自燃是緩慢氧化可能引起的一種結果。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緩慢氧化都會產生自燃。例如,鐵生銹就屬于緩慢氧化,但它不會自燃。
2.3 拓寬知識,發展學習興趣。
人的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找知識和從事活動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發現學過的化學知識能解決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學習化學的欲望便會愈來愈強烈。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適當拓寬化學知識來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初三化學(上教版)第六章第一節"燃燒和滅火"時,關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知識點時,我們先用點燃的木條伸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歸納結論: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此時再做一個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實驗,學生都很奇怪:鎂條怎么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燒呢?教師此時可以抓住時機問:前面的結論是否錯了?啟發學生思考:①二氧化碳使點燃的蠟燭熄滅,卻使點燃的鎂條燃燒得更旺,這個問題說明了什么?②本節開頭時講的燃燒條件是可燃物要與氧氣充分接觸,而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是在無氧情況下進行的,前后內容是否矛盾?通過分析,學生終于得出正確結論:前面講的燃燒是指通常的燃燒,要有氧參加。因此,特殊情況下的燃燒可以不一定需要氧氣。前面講的燃燒定義狹窄。老師及時給學生總結燃燒的廣義定義:燃燒是指任何發熱發光的劇烈化學反應。從而達到既拓寬了化學知識,又發展了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目的。
2.4 精心設疑,激發學習興趣。
好奇心是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要以設疑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