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時間:2023-09-14 17:27: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以來,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這是我國政府新型的國家治理格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是實現這一管理格局的基礎工程。
標準化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利用標準化手段,系統地制定和推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有利于高效公平地運用公共資源并引導社會資源滿足公民的合理需求。杭州市拱墅區成立了全國首家“社區衛生服務管理集團”,市質監局將試點成果上升為杭州市地方標準《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同時又成為省級試點,引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標準化。
標準化是政府行政管理空白的補充。浙江省率先推行的“四張清單一張網”的權責清單制度,就是用標準化的方法全面梳理各級地方政府的職責權限,構建“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職能體系,已經取得明顯的成效。
標準化是提升社會管理績效的主要手段。通過建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體系,可以大幅度減少政府內部的請示和審批,提高政府在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領域的效率和水平。被授予“國家級中國美麗鄉村標準化創建示范縣”稱號的安吉縣,按照“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的原則制定了20項“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標準,使美麗鄉村各環節建設有據可依、簡便易行。《美麗鄉村建設規范》上升為全國首個美麗鄉村建設地方標準。
標準化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奠基措施。標準作為自愿性手段,是法律體系向具體化、精細化方向的延伸,既體現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又彌補了法律法規的不足,為依法治國奠定扎實的基礎。杭州市上城區作為全國首批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形成了科學有效的權力清單,推動了政府主導型服務向群眾需求型服務轉變,經驗型管理向依法管理轉變。
標準化是社會共治的權威依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就是要用標準體系為自治和共治提供遵循,為主體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化解矛盾、促進和諧提供規范。寧波市海曙區社區家政服務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了“政府引導,協會主導,企業支撐,社會參與”的新模式,同時引入社會各方力量形成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實現了社會共治。
“十三五”時期是實現社會管理標準化的關鍵時期
《國家標準化體系發展規劃(2015-2020年)》規定,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標準化體系?!笆濉睍r期是實現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的關鍵時期。
要確立標準化在國家治理中的戰略地位。從國家治理的角度來看,標準化應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成為實現人人受益的“中國夢”的重要保障。要加強標準制訂和執行,破解標準真空,讓標準成為政府管控的重要職能,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要把制度體系成熟定型的成果標準化。標準體系是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配套的標準體系是制度成熟定型的重要標志。所以,必須把建立和完善標準體系放在制度建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位置,增強具有推廣價值的改革探索的可復制性。
關鍵詞:法治保障;社會管理創新;法治化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0-0225-02
黨的十報告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社會管理格局的基礎上,增加了“法治保障”這一新內容?!吧鐣芾韯撔路ㄖ位弊鳛楫斍昂徒窈笠粋€時期社會管理創新的指導思想、基本路徑和主要方法,標志著中國社會管理創新將由典型試驗、重點突破、政策引導,向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方向科學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社會管理創新法治化的價值
法治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軟實力,是公民實現公權和私權的第一保障,是最基本的執政方式,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以法治予以保障。
1.法治是社會管理創新的前提條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就要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維護人民群眾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良好秩序,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既處于戰略機遇期,又是矛盾凸顯期,社會結構由單一黨政系統發展到公權力、企業和公民社會系統并存。面臨這些新挑戰,社會管理創新要求我們不斷破解社會公正、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社會參與等方面的制度、保障性困擾、機制性束縛,實現“三個轉變”:管理目標由“為民做主”向“人民民主”根本轉變;管理主體由“政府大包大攬”向多元社會主體協同治理根本轉變;管理方式由主要依靠政策管理向依法治理、綜合施策根本轉變。轉變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推動力,就是法治建設。法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更有利于調整社會關系、分配社會利益、規范社會行為、構建社會新秩序。因此,只有以法治理念為指導,以法治的手段規范和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才能保證其正確的方向和持久的生命力。
2.法治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當前我們面臨的很多社會問題和矛盾,絕大部分是由于受現有體制機制、傳統習慣、部門利益甚至是特殊利益集團的影響,法律法規沒有得以實施而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采取積極措施,創新制度機制,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形成法治秩序基本建立、公民權利有效保障、公權機關依法辦事、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這是社會管理創新題中應有之義。
3.法治是社會管理創新的根本追求。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權利意識越來越強,利益訴求越來越具體,對完善法律體系的期待越來越高。要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找準突破口,在法治原則和現有法律框架內大膽探索,打破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運用新的理念、知識、技術,創新方法手段,不斷總結經驗,將成熟的經驗上升為制度規范,并通過法定途徑上升為法律法規,以社會管理創新“點”的突破,推動法律體系“面”的逐步完善,實現“良法”之下的“善治”。
二、社會管理創新法治化存在的障礙
中國有關社會管理法治建設還比較滯后,有些領域甚至存在法律空白。法律上的缺失,正在成為阻礙社會管理創新深入推進的重要因素。
1.社會管理創新的法治觀念有待加強。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法治是推動社會和諧進步的最強動力,唯有以法治理念為指導,以法治體系、法治程序和規范為支撐,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才能真正實現最佳的效果和長期的效益。但是,當前我們社會管理理念還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相適應,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法律至上”理念淡薄。在社會管理創新中全面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樹立法律權威,尊重公民權利、依法行使職權,確保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都能夠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的活動準則,自覺做守法護法的模范。 二是“民主管理”理念不強。社會管理的主體是人民群眾,社會管理創新為了人民群眾,也要依靠人民群眾,政府的決策和舉措都要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使社會效果更貼近其出發點和歸宿點。三是“公平正義”理念難以確立。要使社會成員能夠按照規定的行為模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并受到法律保護,實現社會成員之間的權利公平、機會公平、過程公開和結果公平。
2.社會管理創新的法律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當前中國社會管理領域的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所占的比例不高。流動人口管理、特殊人群幫教、虛擬社會管控“、兩新組織”管理等方面社會法制建設明顯滯后,一些明顯帶有計劃經濟時代烙印的法律法規,不能反映當前公民的利益訴求,這些都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所急需解決的法制建設問題。要針對這些問題,社會管理領域的立法工作需要進一步推動。
3.社會管理創新的法治資源需要整合。公眾參與社會管理決策法治化的載體、社會信用體系法治化的建設、社會矛盾糾紛防范調處法治化的平臺等都存在單打獨斗、互不銜接的問題。以依法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整合行政資源,整合社會資源,整合政法資源,壯大社會管理的多元主體,加快形成政府、社會、企業、公民共同治理的大格局,促進政府管理功能與社會治理機制的有機融合,不斷增強各類管理主體之間的協調互動能力。強化共管共治,推動群防群治,積極引導社會自治,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動員組織群眾依法理性參與社會管理,努力形成社會管理人人參與、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以法治保障促進社會管理創新
新時期的社會管理只有發揮法治建設獨特優勢,在法治底線原則的基礎上加強和創新,才能更好地步入法治軌道。
1.發揮法治導向功能,全面推進社會管理新型理念的創新。充分發揮法治的導向作用,在法治的大平臺、大背景下謀劃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才具有更強的生命力。當前,全體公民必須確立“崇尚法治、法律至上”、“依法管理、綜合施政”、“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多方參與、共同治理”、“公平優先、權利優先”等社會管理理念,大力改進和轉變部門職能,著力推動部門工作向社會領域延伸,在轉變職能中創新社會管理,在創新社會管理中促進職能轉變,加快從行政主導的管理模式向法治主導的管理模式轉變,從根本上改變重部門責任、輕社會責任,重業務管理、輕社會管理,重行政審批、輕引導監管的現象。
2.發揮法治調控功能,有序推進社會管理源頭機制的創新。和諧社會不是沒有矛盾和糾紛的社會,而是矛盾糾紛可控、得到妥善處理、及時化解的社會。因此,從源頭預防、排除、化解社會矛盾和糾紛顯得至關重要。一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訴求表達機制。完善政務公開、民主決策制度,提高公眾參與程度;加強和改進制度,用群眾工作統攬工作,讓群眾話有處說、冤有處訴、問題有處反映,同時教育和引導群眾依法有序理性表達訴求;針對社會管理中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經常性的分析排查,建立矛盾糾紛滾動排查、矛盾糾紛情報信息預警等機制。對排查出來的問題,按照“見微知著、搶得先機、爭取主動、防止激化”的要求,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二是進一步深化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構建和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的大調解工作機制。深化、拓展大調解機制,著力構筑行政爭議預防和化解機制,加強行業調解、社會組織調解工作,善于運用教育、對話、協商、談判等方式解決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建立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積極抓好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司法全程全員全面調解、涉法涉訴化解、預防處置等配套機制建設,推進大調解不斷取得新成效。三是進一步推進大調解法治化建設。大調解是一項嶄新的事業,要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社會公信力,必須走法治化道路。要切實在法律的框架內調解糾紛,原則問題不和稀泥,做到依法調解。要推進大調解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預防、排查、受理、分流、督辦及處置等工作制度,完善各級調解組織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程序,健全矛盾糾紛受理登記、首問負責、聯動聯調、定期回訪、調處督辦、責任查究、培訓管理、考核獎懲、統計報告等各類運作制度,規范調解程序,細化調解流程,對調解的范圍、程序、時限、方式、質量等作出嚴格要求,使調處工作從內容到形式、從過程到結果、從程序到實體都受到嚴格規范和約束,確保大調解權威公信、健康發展。
當前,黔南正處于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關鍵時期,要實施好開放型后發趕超、創新型驅動、“一圈兩翼”區域發展“三大戰略”,推動黔南后發趕超、同步小康,必須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和善作善成的作風,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重要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州,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為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法治保障。
在牢牢把握正確方向上下功夫。依法治州朝著什么方向推進,是根本原則問題。如果方向錯了,就會誤入歧途。要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不為噪音雜音所擾,不為錯誤思潮所惑,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牢牢把握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切實做到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在著力完善法制建設上下功夫。充分發揮民族自治州的立法作用,突出黔南實際,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程序,創新立法方法,修改完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加強重點領域地方立法,制訂修改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保障人民生活、推進文化繁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等領域的法規規章,杜絕部門利益法制化。
在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各級政府是行政執法主體。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為著力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行政執法權力清單制度,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推進依法決策,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推進政務公開,推進城市管理、食品衛生等領域綜合執法,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
在維護社會公正上下功夫。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加快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機關的機構設置、職權劃分,逐步建立一套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轉的司法體制。支持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牢固樹立司法權威,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筑牢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高度重視涉及教育、醫療、就業、社保、住房等民生領域的執法和案件審理,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汶e瑞”為你整理了這篇讀《大數據領導干部讀本》有感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大數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正以迅疾之勢改變公眾的生活方式、企業的發展態勢、政府的治理模式?!洞髷祿I導干部讀本》正是在國家的大數據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的背景下,從領導干部的現實需求出發,緊扣“如何運用大數據提升領導干部的治理能力”這一主線,以豐富的實踐案例闡述大數據在政府治理、經濟治理、社會治理等方面引發的巨大變革,讓讀者找到大數據價值所在。
在讀本書時,我深刻認識到作為重慶市政協的一員,同時作為通信運營企業管理人員,更是要具備洞悉大數據的能力,敏銳感知、主動作為。正如讀本所說,大數據能解決“坐井觀天”“一葉障目”“盲人摸象”等問題,也能提升“一葉知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其作為一個國家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資源,正在成為國際競爭新的制高點。
讀本強調“開放數據不僅是政府轉型的內在需求及強力驅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重構市場、政府、社會三者之間關系的杠桿與支點”,從宏觀上肯定了數據開放的重要性。但目前我國推動共享開放政府數據在政策法規、制度保障、開放程度等方面還面臨著難點和問題。
我認為,針對數據開放下一階段可進行:
推動本地立法,為大數據驅動創新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制定《重慶市公共數據開發管理辦法》,通過管理辦法的制定,厘清公共數據開放范疇、建立全流程數據開放利用制度,增強各級部門數據的開放意識、規范意識和安全意識,形成規范有序的公共數據開放體制機制,保障國家安全、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為推動公眾數據開發利用打好基礎。積極學習借鑒貴州的做法,推動大數據在共享開放、安全管理、行業應用等方面本地立法,為大數據驅動創新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科學配置資源,把資源配置向大數據應用創新領域傾斜,推動數據驅動的政府治理創新。各級政府部門要科學調控資源配置,鼓勵大數據應用創新和部門協同創新,打破部門間的數據疆界,連通數據孤島,匯聚數據資源,有效激發社會基于數據的創新活力,促進大數據商用、政用、民用價值實現。
一、街鎮終身教育體制機制建設的必要性
1.落實國家教育法規政策的基石
自1965年終身教育理念提出之后,我國大力支持終身教育實踐,并頒布實行一系列的法規政策保障終身教育的實施,我國的《教育法》明確規定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健全街鎮終身教育體制機制有利于從基層完善我國終身教育體系,是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文件的基本要求。
2.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報告提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街鎮層面,構建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是區域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更是全面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必然選擇。
3.滿足基層學習意愿的重要保障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傳統的學校教育已遠不能滿足街鎮居民對自身素質提升的要求。因此,在街鎮層面開展終身教育恰好滿足了街鎮居民對終身學習的需求。完善街鎮終身教育體制機制建設,可以更好地為街鎮居民終身學習提供有力保障。
二、街鎮終身教育體制機制建設現狀問題揭示
1.終身教育立法滯后
國家層面終身教育立法尚未納入議事日程,國家政策文本關于終身教育的保障機制尚處于空白狀態,因此街鎮終身教育體制機制建設缺乏國家層面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國有關終身教育的標準不一,政出多門,致使配套街鎮終身教育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缺乏法治基礎。例如,上海市于2011年頒布了《上海市終身教育促進條例》,此條例為地方性法規,是地方對終身教育規范進行的立法實踐。但是,在國家層面上并沒有全國性的終身教育立法,致使地方性法規缺乏上位法支撐,其規范作用受到限制。因此,要打破國家層面各種教育體制機制分割的局面,還勢必面臨較地方層面更為復雜、更為艱難的利益再分配的局面。
2.協同體制失調
街鎮終身教育的推動涉及政府、社會、個人三類主體。從政府的統籌協調角度看,政府定位不清,或大包大攬,或推諉怠政,政府機關的管理責任不明,社會治理與協調機制還沒有有效形成;從社會協同方面來看,各類社會組織、民間團體等力量并未充分挖掘,辦學體制缺乏活力;從個人學習動力來看,尚未健全街鎮居民終身教育激勵機制,致使街鎮居民學習興趣不濃。
3.地方運行機制缺失
終身教育需要多部門多力量的協調配合,基于此才能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不過,目前我國雖有終身教育立法,一些地方甚至建立了專門的職能部門,但整個服務管理系統、督導評估機制、考核獎勵等評價系統卻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健全街鎮終身教育運行機制迫在眉睫。
4.經費保障機制缺位
時至今日,對于終身教育的經費需求,我國大部分街鎮政府撥款以及自籌經費較少,甚至有些街鎮尚未有經費來源,經費欠缺導致街鎮終身教育軟、硬件設施配備不齊全。街鎮居民終身教育缺乏教學場所或是教學占地面積較小,無法開展正常的活動,
三、街鎮終身教育體制機制建設合理化建議
1.完善開放的教育體制
(1)連接各層級教育體制。街鎮終身教育應建立相關制度和機制推動終身教育立交橋建設,加強各類型、各層級教育之間的溝通與銜接,使傳統的教育機構走向開放。
(2)街鎮增強合作,實現優質資源互補。街鎮終身教育建設過程中存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現象。對此,街鎮終身教育應建立相應的體制機制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促進街鎮居委學習點之間的合作,村委會學習點提供資金、場地,居委會學習點提供師資,形成優勢互補。此外,還要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總量。
2.創建高效的街鎮終身教育管理體制
(1)增強政府統籌協調能力。終身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機關的推動和引導,在終身教育體制機制的完善過程中政府不應缺位。為此,要進一步確定政府的管理職責,把重點放在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監督管理上,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規范有序的管理體制,切實增強政府的統籌協調能力。
(2)加強社會協同與參與。街鎮終身教育離不開社會的協同參與,這是持續推動街鎮終身教育普及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需要吸引社會團體、民間組織,以及各類關心終身教育的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逐步形成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辦學體制。
(3)激發街鎮居民學習活力。鄉村居民是街鎮終身教育的主體,需要健全對其的激勵機制,使居民從學習中得到實惠。一方面,可將居民學習與物質精神獎勵結合起來。例如,根據居民的學習效果,吸納各類資金設立獎學金,以物質獎勵激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也可設立社區、街鎮學習標兵,學習好家庭等獎項,以精神獎項激勵居民參與學習。另一方面,要把居民終身學習培訓與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結合起來,從工作就業、職位升遷、職稱晉升等方面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學習。
3.完善街鎮終身教育運行機制
(1)引領服務機制。街鎮終身教育的發展需要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有效引領和強力推動,制定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終身教育發展規劃,加強輿論引導普及終身教育理念等,能夠更好地營造全民參與終身教育的良好氛圍。此外,鑒于大部分街鎮的服務質量和保障水平尚未達到居民的學習實際需求,政府要了解不同居民的學習需求,作為組織活動和提供服務的重要依據,以此引領終身教育服務。
(2)督導評估機制。促進鄉鎮終身教育工作的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起符合本地實情、與本地教育發展相適應的督導評估機制。例如,可將終身教育納入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設置適宜的考核權重。同時,還需要增強輿論媒體和社會大眾全方位的監督作用。此外,還需要建立政府、社會中介組織、學習者個人三方相結合的評估制度,對實施終身教育成效進行評估,以此引導和規范終身教育的發展。
(3)法治保障機制。國家層面相關法律法規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力度、速度、規模與進程。為此,國家層面應積極推進立法進程,街鎮層面應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區終身教育發展的政策法規,制定相關實施細則,總結貫徹落實地方性法律法規如《促進條例》的經驗得失,以期完善終身教育法治保障機制。
(4)經費保障機制。終身教育具有公益性、面廣、時間長等特征,其經費來源不應限于一方,需要多方支援。政府機
關應將終身教育經費列入本級政府教育經費預算,為鄉村居民街鎮終身學習提供必要的資金,并為一些居民急需的終身教育項目提供專項經費支持。另外,要多渠道籌措辦學資金,鼓勵和拓寬民間資本進入終身教育領域的途徑,實行財政支持一點,街鎮居民集體資金投入一點,社會力量資助一點,黨員群眾募捐一點的方式,多元化解決辦學經費問題。
國家檔案局在《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檔案治理法治化的目標:“基本形成較為完整的檔案法規標準、高效的檔案法治實施、嚴密的檔案法治監督、有力的檔案法治保障的檔案法治體系,檔案法治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檔案工作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支撐作用明顯增強。”[1]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將其落實到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其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嚴密的檔案法治監督”,只有將“嚴密的檔案法治監督”落到實處,才能使“檔案法治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所謂“嚴密的檔案法治監督”,就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依法行政,嚴格履行《檔案法》賦予的監督職能,依法對檔案事務和檔案行政相對人進行科學的監管。
就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以往依法監管檔案事務和檔案行政相對人來說,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做得并不好,是方法簡單,效果一般。主要的監管方法就是實施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簡稱“行政檢查”),也就是我們檔案部門常說的檔案執法檢查。就是這單一的方法其效果也不理想,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市縣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存在的問題就更多。據對河南檔案執法檢查現狀調研,一般一個縣(市、區)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每年大約只對其八分之一的單位進行了檔案行政執法。顯然,這個執法力度,是很不夠的。從實地調研和平時掌握的情況看,全省縣(市、區)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檔案行政執法確實是個軟肋,個別縣(市、區)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時一年連一次檔案行政執法都沒有”。[2]即便是對很少一部分被檢查的單位,“但面對違法事實,在履行法定職責時,往往過多考慮到單位與單位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礙于情面,在實施行政處理時,常常是避重就輕、厚此薄彼,處理結果也往往不盡如人意,大多以責令整改為主,致使個別單位出現改了又改的現象,檔案行政處理停留在淺層次上”。[3]很顯然,這些現象的存在離“嚴密的檔案法治監督”和應有的“檔案法治治理能力”都有很大的距離。
要改變上述現狀,落實國家檔案局提出的檔案治理法治化的目標,就應當加強對檔案行政監管的研究,實施科學有效的監管,將科學監管落實到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具體的檔案行政行為中,以增強檔案治理能力。而科學有效的監管既是檔案治理能力提升的體現,也是檔案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實現檔案治理法治化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本文就此做一些探索,以期為我國檔案治理法治化和治理能力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2 實施科學有效監管的方法與途徑
實施科學有效監管的方法與途徑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2.1 分類監管。一般來說,檔案行政管理就是對產生與管理檔案的組織機構的檔案事務進行監管?!皺n案事務由管理體制、組織機構架構、運行模式及物質保障等形式性要素和管理制度、歸檔范圍、保管期限、利用服務、安全設施等實質性要素構成?!盵4]但是,由于產生與管理檔案的組織機構千差萬別,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也有社會團體組織、民營企業,等等,由于這些組織機構的性質不同,其檔案工作的內容也不相同,因此,對它們既不能夠,也不可能用某種相同的單一方式進行監管,應當進行分類,選擇不同的監管方法,以適應不同類別的組織機構的特性。
2.1.1 對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檔案事務的監管,要全方位地從嚴監管。也就是要對其檔案管理體制、組織機構、運行模式及人財物保障、檔案管理制度、歸檔范圍、檔案保管期限、檔案利用服務、檔案安全設施等方面按照檔案法律法規、檔案標準規范進行全面嚴格的監管。對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的檔案事務之所以要全方位地從嚴監管是因為其形成的檔案不僅對當地社會具有保管利用價值,對國家也具有保管利用價值;而且其檔案工作和檔案管理所需經費是由公共財政負擔的。因此,“對國家機構形成的檔案及檔案工作的監管要嚴于對社會組織形成的檔案及檔案工作的監管,這既合情也合理”。[5]
2.1.2 對于民營企業和其他社會團體組織機構則重點監管那些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安全和民生的組織機構的檔案事務。對于這部分組織機構檔案事務的監管,也應當分為兩類:其一,對于那些由公共財政支持的社會組織機構的監管基本上涉及其整個檔案事務,對其檔案事務的監管內容應當是全面的,可近似于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檔案事務的監管。對其監管內容應包括檔案事務的各個要素,既有實質性要素也有形式性要素。之所以對這部分組織機構檔案事務的監管要實施近似于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檔案事務的監管,是因為它們形成的檔案不僅對當地社會具有保管利用價值,對國家也具有保管利用價值,而且其檔案工作和檔案管理所需經費是由公共財政支持的。其二,是對非公共財政支持的社會組織機構的檔案事務的監管,對其的監管不應當涉及全部檔案事務。對其檔案事務的監管內容則應是重點的,而非全面的。主要應當注重對實質性要素的監管,而對形式性要素不做強制性的統一要求,甚至可以不管。之所以對其注重對實質性要素的監管,是因為它們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安全和民生。對它們的監管,主要應當限定在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義務性、禁止性條款上。對其在檔案事務上是否履行了其應盡的義務,是否有違反禁止性條款的行為發生進行監督。只要其不違反禁止性條款的規定,履行了義務,具體如何實施形式性要素,則是其自己的事情,?n案行政管理部門無需監管,也無權監管。因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許多企業與社會組織已經采用了不同的檔案管理體制、組織機構架構、運行模式。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既無力也不應當要求其采用與政府機關相同的形式要素。如果非要強制其按相同的形式要素來管理檔案工作,則實際上是一種亂作為。
2.1.3 對于其他一般民營企業和其他社會團體組織機構,則應當采取一般的宣傳、培訓、指導等的監管方式。對民營企業和其他社會團體組織機構檔案事務的監管,傳統的宣傳、培訓等共性的監管方法仍然行之有效。當然,這些監管工作并不一定非要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來做,這些監管工作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高校、檔案學會協會、檔案館、檔案中介等專業機構提供。檔案行政管理機構需要做的是,做好宣傳、培訓的計劃、內容、標準與要求等,選擇合適的專業機構,并對其履約情況進行嚴格監督”。[6]
2.2 協同監管。檔案工作與各行各業的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靠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單打獨斗”難以起到應有的監管效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單獨進行監管的精力十分有限,而且效果很一般,并且在許多方面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都難以觸及。因而,應當采取協同監管的方式,形成合力,實施“大監管”。檔案協同監管體系建設的最終目標是通過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鼓勵檔案事業有序健康發展,有效防范各種不利于檔案事業發展的因素,著力促進檔案事業各參與主體的規范及自律機制,推動我國檔案事業朝著更加專業和高效的方向發展。探索建立多主體間協同治理協同監管的運行方式和機制。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2.2.1 建立以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為主,聯合管理組織機構的監管協調機構,增強監管合力。以“專業分工、條塊分割”為特征的傳統檔案行政監管體制,暴露出各個部門壁壘、協調成本高和監管漏洞等諸多弊端,難以適應快速多變的信息化社會對檔案事務的監管需求。當前,順應信息化時代要求,強化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不同行業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協調,構建無縫隙、一體化的“整體型政府”已成為當前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趨勢。[7]對檔案事務的監管也應順應這一趨勢,在進一步細化各個部門監管職責的基礎上,著力構建跨部門的協同監管體制。建立以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為主,聯合管理組織機構的主要部門(如國資委、工商局、民政局等)為成員的監管協調委員會,制定協調監管策略、方法,統籌協調監管檔案事務。盡快設立聯席會議,建立健全信息溝通共享機制、信息披露機制和違法違規行為協查機制,開展跨部門綜合執法,形成監管合力。
2.2.2 構建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與各行各業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分工協同監管的模式。檔案事務的協同監管不僅需要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與各行各業行政管理部門多主體各司其職,共同參與,更需要各主體之間圍繞共同目標凝聚共識,依法依托統一協同的監管平臺,互聯、互通、互動、互助,形成有機的協同監管體系。第一,在建立以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為主,聯合管理組織機構的監管協調機構的基礎上,建立多種形式的協同監管交流協商機制。轉變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單打獨斗”的傳統監管模式,通過多種形式的對話和協商,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與各行各業行政管理部門共同商討檔案事業發展中遇到的矛盾與問題,研究解決策略,促進檔案事業協同監管各主體間的充分溝通,彼此尊重,凝聚共識。第二,依法規范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與各行各業行政管理部門各自對檔案事務的監管邊界,明確各自的監管責任,積極主動地協同監管,特別是要注意管好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與各行各業行政管理部門監管檔案事務的結合部,消滅“?糲潞凇保?不留漏洞,不留空白地帶。第三,加強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與各行各業行政管理部門具體監管工作的互動互助。通過一定的溝通平臺,實現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與各行各業行政管理部門的有效互動,為對方和雙方檔案事務的結合部的監管范圍執法提供信息,互動幫助提高檔案事務監管執法的精準度。
2.2.3 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和公眾參與監管,充分發揮社會的協同監管作用。面對眾多的民營企業和其他社會團體組織機構的檔案事務,僅僅依靠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單一的監管主體,顯然很難監管到位。因此,應當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和公眾參與監管,通過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社會第三方力(包括檔案學會、檔案中介機構等)和社會公眾“三位一體”監管機制進行合作協同監管,充分發揮社會的協同監管作用。
2.3 創新監管。科學監管的動力是開拓創新,對檔案事務監管的創新,主要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3.1 改變監管理念,實施陽光監管。其一,建立檔案行政監管權力清單制度,公開監管權力與事項。凡是涉及檔案行政監管權力的,要在清單中一一列出,每一項監管職權都必須明確列出與之對應的職責,以及相關的責任追究內容,做到有權必有責,權責相對等,防止檔案行政監管權力的異化。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和國家安全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都要把監管事項、內容、依據、標準等一一列出。按照政務信息公開的原則,充分向社會公開。并對監管對象按照公開的監管事項及時進行監管。其二,加強社會力量監督。要保證檔案行政監管權力清單的實施效果,還應當加強社會力量監督。要讓社會群眾參與到檔案行政監管權力清單制度的運行過程中來,增強社會群眾對檔案行政監管權力清單的認同感。加強輿論宣傳,積極營造社會群眾監督檔案行政監管職責履行的氛圍。拓寬社會公眾參與渠道,搭建各種平臺,鼓勵引導社會群眾參與監督檔案行政監管權力清單制度運行的全過程,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監督格局,更促使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監管。
2.3.2 改革監管方式,采用多樣監管。一是激勵型監管。激勵型監管,是指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使用物質和精神誘因方式和手段間接引導檔案行政相對人為或不為一定的行為,以實現其既定的政策目標的行政活動方式。激勵型監管容易使被監管的檔案行政相對人接受而自愿實施特定行為從而實現監管目標。二是協商性監管。協商性監管是指為了實現檔案行政管理監管目標,“監管主體與被監管主體或第三方組織在對話協商的基礎上,共同制定監管政策和目標,并圍繞目標的實現以契約或其他形式明確各自權利義務且付諸實現的監管方式”。[8]協商性監管極好地體現了合作治理理念。協商性監管的優勢在于:各方主體能夠更為廣泛地直接參與;創造性地解決監管問題的機會;避免訴訟的潛在可能。三是行政指導。檔案行政指導是指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針對特定的檔案行政相對人采用輔導、協助、勸告、建議、示范、告誡等非強制性的方法或手段,促使檔案行政相對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從而實現一定的檔案行政目的的行為。相對于其他監管方式,被監管的檔案行政相對人對是否接受指導具有行為選擇上的自主性。檔案行政指導以其簡便、靈活的特點,充分發揮出補充替代、協商疏通、引導促進、預防抑制的作用,不但彌補了檔案法律法規的某些空白,而且充分調動了檔案行政相對人的積極性。
2.3.3 改善“技管”條件,推行智能監管。積極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化手段創新和加強檔案行政監管。搭建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與各行各業行政管理部門之間信息溝通平臺。加快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與各行各業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監管信息資源共享、互聯互通,全面整合各種檔案監管信息資源,為檔案行政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以提高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檔案治理能力。
3 結語
2015年是貫徹落實《省依法治省綱要》的落實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六五”普法工作的驗收之年,同時又是“十三五”規劃的謀劃年。根據《區2015依法治區工作要點》,我鄉依法治理工作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按照省、市、區依法治理工作的總體要求,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弘揚憲法精神,積極營造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圍。工作中以“法律七進”為目標,制定相關的實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扎實開展依法治鄉工作,為鄉“轉型升級年”奠定堅實的法治環境,為全面推進“法治、和諧、平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推進依法治鄉“十項行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我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此,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大法治宣傳力度,切實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1、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制度,制定年度法治宣傳工作計劃、目標和任務,確定階段性法治宣傳主題,鄉組織普法志愿者隊伍與法制辦、文化站等部門相互配合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群眾性法治文化宣傳活動,營造法治宣傳氛圍。鄉中心組干部半年組織開展一次法治專題集中學習,強化法治意識,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強執法司法公職人員法治能力培訓。以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行政法規》等為主要內容,分層分級分類集中對執法公職人員(含鄉村調解員)進行輪訓,做好學法用法的理論考試,提高鄉村干部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增強公正文明執法,依法行政的意識。
3、開展全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活動。依托村農家書屋、遠程教育等平臺,對廣大村民進行法治宣傳教育。每個村設立法制宣傳欄,大力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深入開展“法制宣傳進萬家”、“法制趕場”、“法治文藝巡演”、“送法進校園講座”、“12.4”全國法制日宣傳等普法活動。引導群眾自覺遵法守法,依法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履行法定義務,全民學法用法。各村(居)委會要深入開展好轄區普法教育活動,確立普法教育在推進依法治鄉中的重要性,全面實施普法規劃和我鄉2015年普法工作計劃,教育引導廣大居民相信法律、維護法治,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形成良好的法治環境。
4、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開展依法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圍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以新的思想、新的要求、新的方式、新的措施推進依法治鄉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5、大力加強以憲法為核心,以《侵權責任法》、《物權法》、《勞動合同法》、《環境保護法》、《條例》、《省人民調解條例》、《選舉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農村土地流轉》等法律法規為重點的法治宣傳內容,教育和引導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法治宣傳教育與公民意識教育相結合,弘揚憲法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法制文化,形成自覺遵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公職人員要牢固樹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引導廣大群眾樹立依法辦事的觀念,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依法化解社會矛盾。
6、積極開展“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促進社會矛盾化解”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制定年度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實施意見,確定重要時期、敏感時間的法治宣傳教育內容。依“12.4”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治宣傳日,認真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組織普法志愿隊對容易出現矛盾糾紛爭議、交通安全、農村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轉等熱點難點問題,著重做好相關知識及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解釋,從而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法治教育的實效性,提升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增強法治理念,打牢群眾的法治基礎。發揮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對各類矛盾的有效化解。其次是扎實推進鄉村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健全服務管理體制機制,加強村網格員隊伍建設,注重提高村網格員服務管理的綜合素質,為提升村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奠定基礎。
7、深入推進“法律七進”活動,繼續擴大法治宣傳教育覆蓋面,全面落實《鄉“法律七進”三年行動綱要((2014-2016)》工作部署,完成2015年普法各項目標任務。著重做好:
1)結合鄉情,完善和落實相關工作實施意見,工作措施,做到有針對性。
2)推進法律進機關,認真落實憲法宣誓制度和學法用法考試制度。
3)推進法律進學校,加強學校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人員配備工作和送法進校園講座。
4)重點開展好“法律服務進萬村”活動,大力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深入開展“法制趕場”、“法治文藝巡演”,使依法治鄉法治宣傳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5)推進法律進企業、進單位、進村社、進家庭活動,加強領導干部對公職人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工作的指導,廣泛開展適合不同對象參與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推進重點對象法治宣傳教育的深入開展。同時,工作中緊貼鄉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的現實法律需求,大力開展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進一步強化服務群眾的觀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法律知識的需求。
8、依托“12.4”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治宣傳日,在全鄉認真開展憲法教育,充分利用各類法律頒布實施紀念日,組織開展主題法制宣傳日、宣傳周和宣傳月活動,舉辦??冢_展深入持久的公益性法制宣傳教育。
二、加強領導,扎實開展依法治鄉治村,鞏固民主法制示范成果
1、以建設法治政府為核心,認真貫徹《省依法治省綱要》,進一步規范政府行政行為,完善依法行政體制和機制,優化政務環境,大力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健全重大事項決策法律咨詢等制度。建立完善政府依法決策制度,完善行政決策程序,建立健全依法決策制度機制,將決策行為置于法治框架內。按要求健全完善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和風險評估機制,加強鄉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和管理,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和標準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