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7:27: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健康教育的傳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母嬰傳播是HBV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在我國每年約有30%-50%的慢性乙肝患者是通過母嬰傳播途徑感染的。因此,阻斷母嬰傳播是控制我國嬰幼兒乙肝流行的關鍵手段[1-2]。為了讓攜帶乙肝病毒的孕婦以一個健康,愉快的心理來安全地度過懷孕期,降低一個病毒攜帶孕婦急性發作的機會,進而阻斷母嬰垂直傳播,我院設立了母嬰傳播阻斷室,凡是12周前到我院抽血檢查乙肝兩對半及HBV--DNA確診為乙肝的孕婦均須接受健康教育干預,讓其理解并接受乙肝疫苗聯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時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從2010年1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進行產前檢查與分娩的211例孕婦作為本實驗的研究對象,然后隨機分成兩組,其中A組的105例孕婦在懷孕后20周,24周,28周時分別到我產科母嬰傳播阻斷室由專職的產科醫生分別注射乙肝疫苗10ug 和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同時由專職護士將其進行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B組的106例孕婦在懷孕后28周,32周,36周到普通婦產科門診由醫生分別按照以上方法進行注射,然后僅僅對其進行簡單的口頭交待。
1.2 阻斷母嬰傳播健康教育方式的介紹
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定期開辦乙肝母嬰傳播相關知識的培訓,聘請肝病科的經驗豐富的醫生講課。 (2)專職護士口頭講解。(3)醫生,護士,孕婦三者之間進行溝通,信息交流。(4)針對孕婦個體差異開展個體化的健康指導,保護好其隱私。(5)建立咨詢臺。
1.3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的介紹
1.3.1對孕婦進行心理指導
妊娠12周常規檢查乙肝兩對半及DNA,確診為乙肝病毒攜帶的孕婦,大部分孕婦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恐懼,敏感多疑,心理壓力過大,因此,護士應對乙肝病毒攜帶的孕婦,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加強其正確遵醫行為,幫助孕婦以一個健康愉快的心情度過孕期,降低乙肝母嬰垂直傳播。
1.3.2母嬰傳播阻斷的行為指導
(1)重視孕期監護,定期檢查肝功能,根據肝功能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HBV宮內感染主要發生在孕中期,為了阻斷母嬰傳播,目前對HBV陽性孕婦,分別在20周,24周,28周進行乙肝疫苗聯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原因是孕婦早期注射乙肝疫苗聯合乙肝免疫球蛋白不僅能有效中和母體HbsAg和病毒顆粒,而且刺激其免疫系統,活化巨噬細胞功能,促進機體T細胞分化增殖,提高孕婦的細胞免疫功能,而抑制HBV復制,可快速降低HbsAg滴度和HBV DNA載量,同時發揮胎盤20孕周轉運母體IgG型抗體的能力[2] ,使胎兒較早的獲得被動免疫,從而減少HBV宮內感染率經胎盤滋養細胞主動轉運至胎兒。降低宮內HBV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將得到的相關數據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及分析。卡方檢驗用來表示計數資料,計量資料組間兩兩比較常常采用t檢驗,統計學認為P
2 母嬰傳播阻斷的結果
A、B兩組新生兒臍帶靜脈血HBsAg、HBsAb、HBVDNA的比較結果見表1。從表1中可以發現:在A組105例患者中,新生兒臍帶靜脈血HBsAg陽性患者有12例,HBsAb陽性患者有27例、HBV-DNA陽性患者0例;而在B組106例患者中,新生兒臍帶靜脈血HBsAg陽性患者有51例,HBsAb陽性患者有9例,HBV-DNA陽性患者有7例。A組新生兒臍帶靜脈血HBsAg陽性率為11.43%,B組新生兒臍帶靜脈血HBsAg陽性率為48.11%,經比較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表1:A、B兩組新生兒臍帶靜脈血HBsAg、HBsAb、
HBVDNA的比較結果
注:P < 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52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正在形成人人需要健康,人人關心健康,人人為健康負責,人人參與健康促進的大趨勢,健康長壽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只有通過健康教育,使人人懂得衛生科學知識,不斷增強自我保健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采取積極主動措施和科學的方法與不良生活習慣和影響健康的因素作斗爭,是醫院以預防為主、進行健康教育宣傳的目的,也是國家科技進步和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說,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的產物。護理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隨之推廣起來,并納入到臨床護理工作的慣性運行之中。那么醫院應如何開展好護理健康教育和現存哪些影響護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及應對措施,是現在各個醫院最為關心的和急于解決的首要問題。本人通過13年的臨床觀察和實際工作經驗及查閱多項資料總結出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具體方法和措施,并通過近2年時間的臨床實踐證明有其可行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現闡述如下。
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幾點措施
健康教育的觀念轉變:①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轉變:護理健康教育模式應由過去的單純側重衛生知識傳播的“衛生宣教”向傳播與教育并重的護理健康教育轉變。②健康教育的目標轉變:健康教育的目標應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衛生知識傳播向行為危險因素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的干預轉變。③健康教育的策略轉變:健康教育的策略應從單純信息傳播向傳播與教育并重轉變。④健康教育的方法的轉變:健康教育的方法應從單純的傳播材料制作向材料制作與指導、評價并重轉變。⑤健康教育范圍的轉變:健康教育的范圍應從面向醫院向面向社區、社會相結合轉變,從單純的對有病者的服務轉變為同時面向病人家屬及全體人群,應體現出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普及與提高并重的特點。
結合實際需求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只能從借鑒他人的經驗出發,結合本院、本地區以及個體差異來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護理健康教育計劃。我們醫院的特點是病人住院時間長,教育人力資源不足,教育經費短缺,教育者缺乏專業教育技能和知識,并且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較高。根據這些特點,護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圍繞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來研究。第一方面是住院病人教育需求特點與醫院健康教育的內容;第二方面是醫院健康教育形式與護理健康教育方法;第三方面是護士在護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第四方面是護理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與符合國情、院情的健康教育體制。
建立醫院健康教育委員會:建立建全醫院健康教育網絡,加強領導意識,強化醫護人員的教育意識和責任。根據健康教育的發展需求,在各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小組,設立兼職健康教育宣傳員,讓她們結合本科的病種及健康教育材料,深入病房按時給患者及家屬進行宣傳講解各種疾病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項,業余時間應不分院內院外,隨時見到不良衛生習慣和影響健康的因素,應隨時制止和做好健康教育宣傳,將健康教育知識向整個社會傳播。
影響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及應對措施
護士的教育者角色認知偏差:部分護士的教育者角色意識淡薄,對所承擔的教育義務持不認真態度,同時病人對護士教育角色的認知也存在著偏差,大部分病人對醫生的信任程度和依從性還遠遠高于護士。毫無疑問,上述角色認知的偏差就給護士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帶來困難,同時也對護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提出了挑戰,因此護士應按照法律的要求產生雙重角色行為,應該知道護士有為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責任和義務,這就確定了護士既是護理者又是教育者的雙重角色地位,所以護士對自身教育者角色的認知和病人對護士教育者角色的認可直接影響到健康教育的效果。
護士缺乏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和技能:護理健康教育是開展整體化護理以來所產生的的一項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需要護理人員根據具體的工作情況摸索前行。所以,可以說掌握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和技能是護士履行教育職責的重要前提條件?,F在護士感到開展護理健康教育最困難的是缺乏教育相關知識和技能,一是與疾病護理相關知識,二是與健康教育相關的知識,三是相關學科知識,包括行為科學、預防醫學、傳播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和倫理學等,因此護士應加強學習,一是院領導加強重視健康教育,送護士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二是護士自身應努力學習相關知識,拓寬知識面,三是定期組織護士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培訓,使護士盡可能地掌握各方面的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和技能,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缺乏健康教育傳播的時間: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編制不夠,數量不足,護士工作負擔過重,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傳播,這是影響護士有效實施護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應適當增加護士配置,讓護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真正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開展好護理健康教育。
護士對健康教育這項工作的認知偏差:原因是護士對健康教育的理解不夠深刻,把健康教育看作是護理之外的額外工作,實際上教育本身就是護理活動的組成部分,許多護理目標都是通過健康教育來實現的,一些教育內容也是依據護理工作的需要而設計的。故此,護士應正確對待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去做好護理健康教育。
相對滯后的護理理念:護理人員對現代護理觀缺乏全面的認識,由于部分護理人員的學歷偏低,對現代護理觀的理解不夠深刻,再加上受傳統醫學模式的影響,而沒能充分認識到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以及康復中的重要作用,重治輕防的陳舊理念未得到根本性扭轉,沒有將護理健康教育放到應有的位置。因此護理人員應樹立現代護理觀念,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做好整體化護理工作。
法律法規、政策性干預優化了實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社會環境
UNAIDS倡導各國應結合本國艾滋病疫情特點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其中就包括了法律、制度性干預,這樣預防工作才具有可持續性與廣泛性[5]。同樣,艾滋病健康教育也離不開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支持?!秱魅静》乐畏ā芳啊栋滩》乐螚l例》都明確規定應加強宣傳教育,這為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吨袊A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劃(1998-2010年)》、《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6-2010年)》、《全國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指導方案(2004-2008年)》等政策性文件中都強調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是預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環節,并明確提出了宣傳教育的策略、措施和目標。這些法律法規及政策性文件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社會大環境,為健康教育工作的廣泛、深入與持續開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覆蓋程度
據《2005年中國艾滋病疫情與防治工作進展》報告,截至2005年年底,衛生部、等部門組織開展了職工紅絲帶、“面對面”、青春紅絲帶等宣傳教育活動;宣傳海報進村入?;顒痈采w了全國74萬個村、5萬個居委會、2100所大學及9萬所中學;司法部組織5萬名勞教警察、24萬勞教人員進行知識競賽活動;國艾辦、等多部委聯合啟動全國農民工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工程;累計發放宣傳材料1.2億份,接受培訓及“面對面”宣傳教育人數達3490萬人[6]。但相對于中國13億多總人口、7億多農村人口來說,健康教育的覆蓋程度還遠遠不夠。
健康教育對象已由高危人群擴展至一般人群并以青少年為主
我國艾滋病疫情現正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因此健康教育對象不僅要包括同性戀者、靜脈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以及青少年、婦女、難民、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還應該包括普通人群?;仡櫸墨I發現,目前我國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對象幾乎涉及了各行各業的各類人群,包括了高危、重點及農村與城市社區的一般人群,其中青少年是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涉及最多的人群。青少年在具有性需求的同時性健康知識嚴重不足;在能力開始形成的同時對婚前、婚外態度較開放,存在無保護。因此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重點人群。另外,截至2007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50%以上為15~24歲的青少年,我國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占80%[7]。由此可見,青少年又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因此做好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僅是過去宣教工作的重點,而且也是未來應常抓不懈的重心。
健康教育內容以艾滋病病原學、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知識為重點
2004年,衛生部制訂了《預防控制艾滋病宣傳教育知識要點》,并指出可作為大眾媒體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防治傳播材料的依據。該《知識要點》包括艾滋病是可以預防的、傳播途徑、反歧視等十點[8]。另外,有調查發現,預防措施、傳播途徑和病理知識是我國城鄉居民最想獲取的艾滋病知識[9]。綜合文獻發現,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內容基本涵蓋了上述十大要點,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及病原學知識也幾乎在每項健康教育中都得以宣傳;但反艾滋病歧視、防治政策、性倫理道德與生殖健康知識、無償獻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孕產婦的母嬰阻斷措施等內容僅在少數項目中得到宣傳。UNAIDS指出一般人群對艾滋病感染者存在高度污名化與嚴重歧視[3],并認為禁止歧視的法律改革等制度性干預是綜合防治的需要[5]。我國衛生部長陳竺也提出反歧視是做好防治工作的思想和道德基礎,相關的宣傳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未來健康教育中應加強反歧視的宣傳力度,反對助長污名化的社會評判與恐懼。此外,基于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艾滋病病毒感染孕產婦的母嬰阻斷措施、防治政策宣傳等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繼續重視宣教艾滋病病原學、傳播途徑等知識的基礎上加強這些內容的教育力度是未來健康教育應努力的方向。
知-信-行理論是我國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導理論
健康教育項目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將有關理論應于實踐以及如何應用[10]。目前我國大多數機構與項目進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均以知-信-行理論作為指導理論。但該理論在實際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難以指導對教育對象的行為及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因此該理論的作用比較有限[10]。國外艾滋病健康教育廣泛采用的則是健康信念模式、理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緊張與應對互動模式等多種理論[10]。因此,以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借鑒國外應用這些理論的成功經驗,并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或綜合應用多種理論于實踐中,以提高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的持續時間差異較大
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動的持續時間差異較大,有長達數年的項目,也有短至2學時的健教活動,平均約4個月左右[11,12]。分析文獻發現,多數研究因為涉及的教育對象、地域等較廣泛從而導致整個項目的周期較長,但鮮有針對同一人群在一定時間內反復進行健康教育的報道。由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前期獲得的艾滋病相關知識會發生遺忘,因此可能影響遠期效果。白廣義等在農村居民中進行了專題講座、發放宣傳冊及一般宣傳三種教育形式的遠期效果評價(遠期定義為3個月),結果發現各種形式的遠期效果均較差[13]。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認為: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具有先快后慢的特點。陳瀟瀟等人在流動人口中進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識遺忘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特點[14]。因此,艾滋病健康教育不能只集中在一段時間,需經常反復進行,最好根據遺忘先快后慢的規律在知識剛要遺忘但還沒有遺忘的時候進行強化鞏固[13,14]。
健康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樣性且效果均較好
從傳播學角度來講,傳播可分為自我、人際、群體、大眾、組織傳播[10]。綜合分析文獻發現,目前在我國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廣泛采用的是前四種形式。自我傳播,如向對象發放宣傳小冊子、小折頁、宣傳單頁等;人際傳播,如健康咨詢、個體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等;群體傳播,如專題講座、選修健康教育課、小組討論、主題班會等;大眾傳播,如播放與艾滋病有關的宣傳片與電影及公益廣告、廣播、出版衛生期刊、張貼宣傳畫等。除此之外,社會營銷模式、小手牽大手模式等形式也應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中[15,16]。針對農村地區的健康教育,米光明等人提出了以“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為平臺,采用“自上而下”的社會動員和“自下而上”的社區參與相結合的綜合干預形式[17]?;仡櫸墨I發現,每一種教育形式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各種形式效果的優劣,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顧沈兵等進行了自我、人際、群體、組織及大眾傳播五種教育形式的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在提高防治知識方面,最有效的是群體傳播;在服務行業中人際傳播最有效,而組織傳播在企業、集貿市場等行業中的效果最好;群體傳播在文盲或半文盲群體中的效果最好,而文化程度較高的人群中以大眾傳播效果為最佳[18]。陳瀟瀟等的研究發現,將發放小冊子自學、專題講座與現場咨詢答疑兩種形式結合實施的效果最好[14]。張勁松等的研究發現,同伴教育在態度轉變方面的作用最大;而專業教育在重難點知識方面的效果明顯優于同伴教育及大眾傳播[19]。徐緩等的研究發現,接受多途徑宣教者的知識知曉率明顯大于未接受者、知識誤解率少于未接受者,而且知曉率隨宣教方式累計接受數的增加而上升[20]。以上研究結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應根據對象的不同特點、行業、興趣、教育內容等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育形式,并盡可能綜合運用多種形式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p#分頁標題#e#
健康教育評價
評價設計方案相關研究多采用不設對照組的前后測試,即通過比較教育對象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實施前后有關指標的情況來反映教育效果。雖然簡單易行,但無法控制其他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因此難以準確地評定教育效果。評價方法多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少數研究采用個人訪談、參與式觀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21]。程玉蘭等認為問卷調查主要針對知識、態度等進行評價,結果較片面;而定性研究的主觀性較強,因此提出可應用以綜合指數法為主、以定性研究方法為輔的評價方法[21]。評價時間分析文獻發現,絕大多數研究均在健康教育結束后1月內進行評價,有些甚至是結束后立即進行。僅少數研究選擇在教育結束后3、6、8個月等較長時間后進行評價[13,22,23]。評價內容與指標回顧文獻發現,多數健康教育主要針對對象的艾滋病相關知識、態度進行評價;其次是行為改變,如安全套的使用、非婚、HIV自愿檢測與咨詢等。對于上述內容的評價指標,多數文獻均選用知識知曉率、正確態度持有率及行為改變率。我國目前并沒有國家級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評價內容與指標體系,但相關研究已開始啟動并可見相應的研究成果。
在傳染病護理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健康教育能力,首先應制定健康教育在傳染病護理學中的教學目標[1],包括讓學生掌握傳染病的基本特征(如有病原體、流行性、傳染性、季節性等)、流行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以及傳染病發生、發展和轉歸過程。如要讓學生掌握夏季是腸道傳染病好發的季節,冬春季則易發呼吸系統傳染病,以便能針對不同傳染病采取相應的健康教育;如讓學生掌握心情開朗、情緒樂觀、能及時接收到來自家庭的關愛和支持的患者病情恢復的能更好,相反,如果患者情緒悲觀、消極抑郁、沒有足夠的關愛,則容易使傳染性疾病轉為慢性病而不易治愈。通過這類健康教育,讓學生充分了解行為、心理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從而在使學生在將來的護理工作中,進一步幫助患者預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促進健康。同時可以讓學生掌握健康教育的意義和方法,教育患者及家屬正確認識傳染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以改善預后。此外,還要讓學生熟練掌握常見傳染病的消毒隔離知識,如各種消毒隔離方法,能向患者及家屬進行正確的衛生宣教,并根據病程階段不同提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及健康教育措施。
2明確健康教育的意義,提高學生對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健康教育的意義。所謂健康教育,是指醫護人員通過系統的宣傳教育活動,促使人們主動去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為,消除或減少致病因素,從而降低發病率,提高生活質量[2]。健康教育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因此不僅需要護理工作者的積極努力,同時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所謂“教育”不僅要有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有聆聽著,才能真正達到其目的,體現其價值。人的健康狀況取決于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人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社會地位以及文化修養均能影響到病情的預后。在教學中,筆者以慢性乙肝患者為例向學生說明其心理狀態和行為因素對病情預后的影響,如開朗樂觀、家庭關系好、朋友多的患者病情恢復較快;而悲觀抑郁、單親家庭、缺少朋友的患者病情恢復則較慢,尤其是大量酗酒、發怒、熬夜、勞累等不良行為可導致病情惡化,甚至發展為肝硬化。因此及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正確的健康教育,對促進傳染病患者盡快恢復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另外,要讓學生認識到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比起其他非傳染性疾病更加重要。因為醫學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數傳染病比如麻疹、水痘等病毒性傳染病,多無特殊治療方法,治療關鍵就是通過對癥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而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抗病毒治療。但是多數情況下,這類傳染性疾病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幾乎無法治愈,因此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健康人群的預防保健知識宣傳,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慢性乙肝、丙肝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病原理及預防措施,讓健康人群對自己的行為生活習慣加以管理,從而可以有效地減少這類疾病的發生。健康教育對促進健康而發揮的作用遠大于對于疾病的治療。同時通過健康教育,使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下降,不僅可減少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可有效地減少全社會衛生資源的浪費和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因此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傳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養十分重要。其次,由于免疫預防接種的普及,現代急性傳染病明顯減少,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仍然會有一些特殊的傳染病(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生,而且易引起爆發性流行;此外,目前對全世界威脅性最大的艾滋病仍沒有有效疫苗可以預防,因此對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預防手段就是健康宣教。因此,從傳染病護理學第一堂課開始,就應該讓學生明確健康教育的意義,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責任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按護理程序的步驟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3模擬護患溝通,加強學生溝通技巧的培養
傳染病患者常需要隔離住院治療,由于突然離開家庭進入陌生環境,又擔心受到他人的歧視,或者病情反復遷延不愈,還有經濟壓力的原因,容易產生恐懼、孤單、緊張、焦躁不安甚至悲觀失望的心理,影響疾病的轉歸。在教學中,首先要教育學生熱愛本職工作,克服怕傳染的思想,對待患者要有同情心,要處處關心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順利進行。此外,要將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內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首先應使學生全面了解傳染病的病因、臨床表現、預后以及流行病學特征等,引導學生按照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評估,提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及健康教育方案,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注重加強學生溝通技巧的培養,可讓學生進行傳染病患者角色模擬表演,模擬練習與傳染病患者進行溝通的方法。比如可以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為目標,在課堂上進行模擬訓練,讓學生分別扮演護患角色,提出相應的健康教育問題,并現場解答,讓學生有身處臨床的感覺。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也豐富了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進行溝通時要注意語言的表達能力,語言要通俗易懂,盡量少用醫學術語,并且盡量多運用鼓勵性的言辭來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礙。同時培養學生善于用舉事實、講道理的方法講明觀點,從而達到指導目的。此外在進行溝通時,還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屬的反感,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充分調動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復。
4讓學生掌握不同健康教育對象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要讓學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宗旨,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使他們了解健康教育的目標人群有哪些,并且需要對不同的人群做哪些有針對性的教育。護理專業學生要從事健康教育的目標人群有健康人群、住院患者及家屬、經過治療已經出院的患者和無癥狀病原攜帶者或慢性傳染性疾病患者。對不同的人群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1對健康人群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應讓學生了解常見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方式、易感人群、季節分布等流行病學常識,懂得傳染病重在預防,預防措施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為主。如對傳染性患者進行隔離可控制傳染源,注意個人衛生、飲 食衛生及環境衛生可切斷傳播途徑,對兒童進行計劃免疫預防接種可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目前對人類生命健康威脅極大的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多為注射吸毒及性傳播,可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宣傳吸毒及性的不良后果,切斷艾滋病的傳染途徑,達到預防艾滋病的目的。當學生充分掌握預防傳染性疾病發生的知識時,才可以將預防保健知識宣傳的更加科學、客觀和全面。
4.2對住院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對收住院的傳染病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接受疾病,認識疾病,保持好的心態,控制情緒波動,并進行相關疾病的隔離知識指導,嚴防院內交叉感染和病原體的擴散。告知他們患者是傳染源,密切接觸的家屬很有可能成為易感者,因此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消毒和隔離是防止傳染病擴散的重要手段[3];此外,可對易感人群進行主動或被動免疫,可有效預防傳染病。如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觸者可預防接種丙種球蛋白,以增強免疫力。如可給乙肝患者講解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多通過血液、性生活傳播,其次密切接觸也有傳播的可能,因此患者的剃須刀、牙刷、毛巾等日常用品不可與他人混用。對家屬及接觸密切的同事,進行乙肝預防知識的宣傳,建議家屬及密切接觸者進行乙肝五項指標檢查,結果全為陰性者可注射乙肝疫苗進行預防。此外,由于當前社會對乙肝患者存在歧視及不良商家夸大宣傳的誤導,乙肝患者常有自卑及恐懼心理,應向患者及家屬正確宣傳乙肝的原因、發生、發展及轉歸,告訴他們僅有少數人轉為肝硬化,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消除悲觀、恐懼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了服務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調查收集信息,了解人群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人群需解決的主要健康問題,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計劃,提出健康教育有效的工作方法。
健康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正常狀態,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民族興旺的保證。維護全體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 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健康教育則是一項投入少、產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為衛生保健的戰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認,并被列十一大基本公共衛生項目之一,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1.1健康概念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及生活水平的進步,人類對健康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對健康內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實踐。
1.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即是使教育對象知識、觀念、行為改變的統一。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知是基礎,信是動力,行是目標。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2 調查
今年我院開展了6次社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的調查,現將調查評估結果報告如下:
2.1 調查結果
本年度調查共測試600人,健康知識部分共10題,健康行為部分共6題,測試結果為:居民健康知曉率93%,居民健康行為形成率76%,調查人群分布情況下:
(一)年齡分布情況:
2.2 分析
2.2.1 從今年調查的結果來看,無論是健康知識知曉率,還是健康行為形成率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說明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們還要更加努力,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制定整改措施,不斷提高我院健教人員的健康教育工作理論水平和工作技能。
2.2.2在健康知識方面,本次測試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測試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居民對食鹽日攝入量,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確認糖尿病的常見癥狀,艾滋病由性傳播,戒煙、限酒、適量運動有利于健康等基本都能回答正確。對高血壓和糖尿病應怎樣進行藥物治療,艾滋病由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合理飲食與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等回答錯誤較多。今后我們將針對這些問題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和講座,提高居民對這些問題的了解。
2.2.3在健康行為中,中老年男性吸煙、飲酒者較多,女性較少?;旧隙加袨楝嵤聼赖臅r間?;旧隙加谐赃^熏腌肉、蛋等食物情況。青中年鍛煉的較少,老年人基本上長期鍛煉。今后我們將長期的宣傳吸煙、酗酒的危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做出應有的努力。
2.2.4對100例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方式、遵醫囑行為及血壓控制進行評價,健康教育干預后患者的生活方式、遵醫囑行為、血壓控制有顯著改變,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基本知識的認識,增強其遵醫囑行為,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有效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維護患者健康
3 討論與建議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對健康的認識,使他們懂得一些基礎的衛生保健知識(基本的內容和實施方法),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必須按照各類人群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起點,設計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內容。既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學習,如家庭護理、嬰兒養護、緊急救護等方面的科學知識,也要開展較純粹的自我提升、養生修性式的學習活動,如健身操、書法繪畫、花卉培植、讀書學習等。
我國農村雖然發展不平衡,但帶有共同性的是農村人群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收入少,信息交流不 暢,生活習慣和行不健康。個人對健康知識的獲得基本不投入,政府投入這塊相對也較薄弱。而農村人群的行為,生活習慣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確的信息源為基礎,它的認知成分是刻板的印象
掌握傳染病患者的疾病發生、發展及轉歸過程,教育患者及家屬建立正確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根據疾病不同的發展階段確立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及健康教育計劃。明確傳染護理學范疇實施健康教育的對象正常人群的健康教育?;颊咴谧≡浩陂g護士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健康病原攜帶及門診慢性傳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根據不同健康教育對象實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正常人群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了解法定的35種傳染病;不同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季節性、年齡特點等流行病學因素;掌握預防的主要原則。如消化道傳染病主要采取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措施;兒童計劃免疫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提高人群免疫力預防傳染病,從而降低人群發病率;21世紀對我國人民構成威脅的艾滋病高發于性亂、靜脈吸毒的人群,主要是通過控制傳染源及切斷傳播途徑的措施達到預防的目的?;颊咴谧≡浩陂g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患者是傳染源之一,家屬可能是易感者,消毒隔離是防止疾病傳播的主要措施,傳染源的隔離是防止疾病傳播的重要措施;另外,及時采取主動或被動免疫的措施是預防易感者發病或早期治療的有效手段,如麻疹接觸者注射麻疹減毒活疫苗或丙種球蛋白,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觸者注射丙種球蛋白,因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家庭積聚性,其家屬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疾病的特點、發展過程及轉歸,使其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必然利于疾病康復;對于慢性化的疾病如乙型肝炎應宣傳大多數可康復,消除患者對乙型肝炎的恐怖心理及目前社會宣傳的誤區?;颊叱鲈汉蠼】到逃闹饕獌热菽承﹤魅静∪鐐?、菌痢等具有恢復期攜帶狀態,出院后的消毒隔離仍然是必然的,可轉慢性化乙型病毒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等出院后的定期復查,是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措施。健康病原攜帶者及門診慢性傳染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傳染病大多為急性疾病,慢性化及健康攜帶者主要見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及HIV攜帶者,及早發現攜帶者,及時控制傳染源是目前減少愛滋病在我國傳播的重要措施。另外乙型肝炎攜帶者多為免疫耐受,抗病毒治療徒勞無益,定期復查肝功能,轉氨酶升高時及時治療是防止患者病情發展的最有效措施。對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說明其預后僅少數轉化為肝炎肝硬變,消除其思想顧慮,合理飲食及適當休息,定期復查,活動期抗病毒治療,可促進康復。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1(b)-005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which husband participated on women infected with high risk HPV, and improve cognitive level of HPV among the women. Methods 820 women who had infected with high risk HPV confirmed in General Hospital of Huabei Petroleum from June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372 women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with their husbands and 448 women in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alone. They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about HPV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and the men's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ng in disease prevention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s in 5 items such as female HPV transmission way and the susceptible factors (50.2%, 48.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53.3%, 50.8%), screening knowledge (45.1%, 47.3%),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42.0%, 39.5%), vaccine knowledge (33.9%, 36.3%)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and the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60% before the education, after health education, HPV transmission way and the susceptible factors (81.7%, 85.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88.5%, 95.3%), screening knowledge (83.2%, 89.4%),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87.3%, 87.7%), vaccine knowledge (80.3%, 88.3%)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and the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80%, the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1). After health education, qualified rates in some items such as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knowledge and vaccine knowledge were higher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 11.349, 6.117, 8.830, all P < 0.05). Men'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HPV prevention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as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the education.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level of HPV in women with high-risk HPV infection is low. Male participating in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it is helpful for male participated in the prevention of HPV actively too.
[Key words]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Cognitive; Health education
子宮頸癌是成年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每年大約有50萬例宮頸癌新發病例,其中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13萬例[1],且發病有上升和年輕化趨勢[2]。高危型人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續感染是子宮頸癌發生的主要病因[3-4],對此類女性進行定期隨訪和合理干預可有效減少宮頸癌的發生[5]。為促進女性積極預防和治療HPV感染、提高參與宮頸癌防治的依從性,我國多地開展了對HPV感染女性的健康教育[6-8]。由于HPV感染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而男性在性傳播疾病防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將感染女性的配偶納入到健康教育中來,探討夫妻共同參與健康教育對提高女性HPV認知水平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行宮頸組織HPV檢測并確定為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患者820例,根據接受健康教育時夫妻雙方意愿及有無配偶陪伴分為常規教育組和配偶陪伴組,常規教育組448例,配偶陪伴組372例。健康教育時,常規教育組僅女性單獨接受健康教育,配偶陪伴組夫妻共同參與全過程。兩組女性年齡、婚史、文化程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1.2 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由經過培訓的醫生擔任講解員并負責解答和咨詢。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①告知其HPV檢測陽性并不是意味著感染了傳統意義上的性病或患上子宮頸癌;性傳播是HPV感染主要的傳播方式,還可通過接觸方式進行傳播;初次性生活過早、多、與高危人群性接觸等感染HPV的風險大[9],男性使用或盡早行包皮環切術可降低感染風險[10]。②告知其大多數女性為一過性感染,有10%~15%的女性持續感染HPV,患宮頸癌的風險相對較高[11]。③告知其HPV感染防治和我院HPV檢測過程中的注意事項。④告知其國外有針對特定HPV型別的疫苗,對宮頸病變有保護作用,還可改變癌前病變的自然史[12],其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已被證實[13]。疫苗的最佳接種年齡、費用等。
1.3 效果評價方法
參考國內文獻[14-15]自制HPV知識調查問卷,內容包括HPV防治相關知識和男性參與疾病防治的意愿兩部分。知識問卷包括HPV傳播途徑及易感因素、與宮頸癌相關性、篩查知識、預防與治療、疫苗知識5項,每項2個小題,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答題方式分“是”“不是”“不知道”3種,每項均答對2個小題為合格。健康教育課前發放調查問卷,當場填寫收回。男性參與疾病防治的意愿部分由配偶陪伴組男性獨立填寫。3個月后返院復查HPV,并再次發放調查問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問卷回收情況
健康教育前回收有效問卷82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健康教育后常規教育組回收有效問卷416份,有效回收率為92.9%;配偶陪伴組回收有效問卷341份,有效回收率為91.7%。
2.2 健康教育前后女性HPV感染認知情況
健康教育前,820例高危型HPV感染女性5項知識合格率均低于60%,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 2.529,P > 0.05)。健康教育后兩組5項知識合格率均大于80%,與教育前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 < 0.01)。健康教育后配偶陪伴組在與宮頸癌相關性、篩查知識和疫苗知識3項合格率高于常規教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 = 11.349、6.117、8.830,均P < 0.05)。見表2。
2.3 健康教育前后男性參與疾病防治的意愿改變
健康教育后配偶陪伴組男性參與疾病防治的意愿較健康教育前明顯改善。配偶陪伴組男性愿意在女性治療期間采用病毒阻斷措施者由31.2%(116/372)增至85.9%(293/341),愿意經常清洗外陰或行包皮環切術者由39.8%(148/372)增至90.9%(310/341),愿意子女接種疫苗者由40.1%(149/372)增至61.3%(209/341)。
3 討論
HPV病毒有極強的嗜上皮細胞屬性,可引發皮膚及黏膜病變[16]。根據其致病性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兩種。其中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子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原因[17-18],也會導致男性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生。男性感染后多不表現生殖器明顯病變,但病毒很容易通過性生活傳染給女性,反之感染女性也可將病毒傳播給男性,使之成為病毒感染者。由于男性的有關HPV知識知曉率及對宮頸癌防治的態度等因素對女性宮頸癌發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19],因此進行健康教育時,不應忽略男性在HPV感染防治方面所起的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高危型HPV感染女性對HPV相關知識認知水平較低,健康教育能起到提高女性認知水平的作用。張韶凱等[20]對1146名女性進行調查顯示,健康教育后知曉子宮頸癌與HPV持續感染相關的女性比例較健康教育前提高3倍。童富珍等[21]發現健康教育后進行宮頸癌篩查可發現更多的宮頸癌前病變。本研究結果顯示,配偶參與健康教育的效果優于女性單獨接受治療和教育。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夫妻共同了解了HPV感染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性病、感染HPV并非一定通過不潔性生活、絕大多數女性一生中都曾被感染等知識,減少了相互之間可能出現的誤解,有利于在平和、溫馨的氛圍下接受健康教育;二是形成了教育者、女性和配偶的三方互動,有助于進行有針對性地溝通,特別是對于某些隱私性較強的話題,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率;三是夫妻可以相互糾正、彌補認識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