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7:27: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古代文學常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誦讀、鑒賞古代詩詞,是提高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手段。因此,學習古代詩詞,從中汲取營養,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極其重要的一個方法。
新課標的出臺,使詩歌鑒賞不僅成為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必經之路。古代詩歌鑒賞能力成了高考考查學生的重要范圍。早在2003年4月,國家教育部頒發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與此配套2004年9月,教育部正式啟動了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高中部分的改革試驗。新的課程標準對古代詩詞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當前中學古代詩詞教學還存在若干誤區:一、重視應試,偏離課標;二、重記誦名篇名句,輕鑒賞分析;三、有些地方教學手段單一;四、理性分析代替直覺領悟;五、重預設目的,輕動態效果;六、求速成而忽基礎。古典詩歌教學中未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有的學校領導采取以不變應萬變的應付策略,即狠抓高考不變,對內對外,畢業班和非畢業班兩套拳法。大部分語文教師觀念停滯不前,有的教師置新課標要求于不顧,仍然完全采用過去的教學理念,對待古詩詞教學只是讀一讀,正一正字音,意思翻譯一下,背一背就過去了。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古代詩詞教學的改革步伐,亟需糾正。
因此,今天我們有必要重讀新課標對中學古詩詞教學的新要求。
2001年和2003年國家教育部分別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中學古代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里共選入詩歌48篇,總20課,占課文總數的12%。其中古詩30首,另外要求課外背誦60首古詩。初中語文新課標對古詩詞的的標準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這個目標體現了初中古詩詞教學改革更突出“誦讀”、“欣賞”。
在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1-5)里共選有詩詞23篇,總23課,占課文總數的20.3%。其中古詩11首,另外要求課外背誦40首古詩。在選修課本《唐詩宋詞》中,它選有63首唐詩宋詞,合計74首。如此大量選入中國古代詩詞作品,充分體現了中學教學大綱對古代詩詞教學的關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在必修課程中對古詩歌教學的要求是:“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边@條目標提出的要求體現文學知識(包括文體知識、表現手法和背景材料)與鑒賞能力的關系,指向在“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是理性知識的運用。
課標中第8條目標是關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边@項目標突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為載體,民族文化又以中國歷史上優秀的語言文學作品為精粹,學習古代文學作品,其根本意義在此。優秀的古典詩歌,“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從傳承民族精神這一意義上講,它的作用是歷史上其他任何典籍所不能替代的。
新課標十分重視古典詩歌的背誦。第9條目標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目標中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备爬ǖ卣f就是多讀多背,加強積累,“一定數量”是其基礎。記誦優秀的詩詞、文言文篇章,表面看來,似乎只是積累了一些語言材料,其實,這是感性的語言模塊的整體儲存,它們既是古人的生活經驗材料,也是他們的思想感情材料,當然又是鮮活的文學形象材料,這些材料儲存于學生的大腦,組合到學生既有的認識結構和情感經驗之中,就會成為終生的營養,也是學生的精神世界和語文素養的重要構成。
新大綱和新的課程標準只是規定了推薦背誦的篇目,并沒有硬性規定基本篇目,原有的一個誦讀篇目也取消了,改為建議,很明顯,新的大綱和課程標準加大了古典詩詞選編的彈性,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開設相關的古典詩歌的選修課程。蘇教版編寫了《唐詩宋詞選讀》教材,全書有63篇唐詩宋詞,比之以往的教材在內容上,數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高中“詩歌與散文”選修課中新的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如下:
1.培養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
2.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并給予恰當的評價。
3.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
4.學習鑒賞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5.嘗試詩歌、散文的創作,組織文學社團,展示成果,交流體會。
選修課程的開設,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這是一種大膽的探索和積極的創新。
此外還有唐詩選讀舉例中的要求:
選讀唐代不同時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重要詩歌流派和詩人的代表作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內涵,了解作品的價值取向,領略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認識唐代詩歌創作的杰出成就,培養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在鑒賞的過程中要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激發濃厚的鑒賞興趣,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對作品進行多元的開放性的解讀,對作品的意蘊力求有新的發現;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就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評述。
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創意和構思、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唐詩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運用詩詞格律知識鑒賞唐詩作品。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唐詩作品。
可以把若干具有相同特點的唐詩組編在一起,進行專題性閱讀鑒賞。從書刊、網絡等渠道搜集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和作品評論資料,幫助閱讀鑒賞;組織學生詩社等業余社團,開展專題研究活動;依托本地自然、人文資源,圍繞所讀的唐詩作品組織游覽、考察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感受和理解作品。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從新課標對中學古詩詞教學的要求中發現:中學古代詩詞的教學內容明顯增多了,要求明顯提高了,新課標更突出“鑒賞”、“誦讀”,更強調“讀懂”、“積累”和“運用”。新課標下的古代詩詞教學和傳統的教學的側重點和著眼點是不同的。新課標的提出順應了現代社會對人才的更高要求,特別是注重素養的要求。所以傳統的教學側重的是理解,而新課標注重的是在理解基礎上的能力和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去感悟詩歌的語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核心精神――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