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7:27: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語文閱讀教學探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教師要能發揮激發、保護、維持學生的自主性閱讀的興趣的作用
“興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點”。有興趣就有樂趣,有樂趣就能激發出更大的興趣。只要讓學生個體體驗到閱讀的興趣,就能增強他們在閱讀中的主體意識,實現個性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閱讀的過程相對于初中學生的心智來說是一個比較枯燥的過程,而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根本。那么教師怎樣才能發揮出這樣的作用呢?首先,教師要注重閱讀形式的多樣性。生動活潑的形式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很重要,在眾多的閱讀形式中,教師(或者錄音)范讀對激發學生個體的閱讀興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除范讀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文章的不同內容設計不同的閱讀形式,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閱讀中體驗樂趣。如配樂朗讀、看圖朗讀、分角色朗讀、表演朗讀、朗讀比賽等。這樣,美的聲音、美的畫面、美的形象與美的創造完美地結合起來,強烈地激發學生個體的閱讀欲望,同時帶給他們深刻的情感體驗。其次,多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閱讀體驗,形成多維度的正確的評價體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經驗、個性氣質、情感差異,所以閱讀的感受和體驗也不盡相同。長期以來,我們的閱讀評價刻意追求“標準答案”,實際上反映了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而非以人為本的課程觀。這樣會嚴重的挫傷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再次,要努力營造出閱讀氛圍,搭建展示平臺。初中學生也較為活潑好動的,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和參與的欲望,總想在群體中表現自己突出自己,教師應以此為契機,開展多種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嘗試到閱讀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華。讓學生能深嵌入濃郁的閱讀氛圍中,用環境感染他們,使其閱讀變成一種發自內心的自主的閱讀欲望。通過這些教師才能很好的激發、保護、維持學生閱讀興趣,才有可能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的進行。
二、教師在進行自主性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出事物發展規律的作用
教學活動本質是一個認識過程,不能無視學生的認識規律,更不能強行把學生的思維活動納入教師設計的軌道。所以教師要多從學生角度出發,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科學研究的學習和科學知識的學習一樣,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初中學生認知能力較低,教師開展自主性閱讀教學中,要重視這點必須做好以下兩點:首先,對學生的閱讀文本的梯度要有很準確的把握。文本的內容、結構、思想、篇幅等要控制在初中生合理的認知能力內,既不能太過于簡單也不能太復雜,否則學生的自主性變失去了開展的空間,也就會失去了自主性閱讀的意義了。其次,教師在開展自主性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循序漸進的進行,要認識這是一項長期的能力培養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于公開測評效果,不能急于改變教學方式,不能急于更改文本性質。教師必須有一定的耐心,在科學的方法指導下和學生共同探索出符合本班級,本校特色的,因(班)校制宜一套體系。再次,教師在自主性閱讀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個體的差異性會在自主性閱讀教學中更加明顯的凸現出來,短時間內可能還會影響教師的工作業績和工作熱情。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均衡發展的,教師在自主性閱讀教學中要能容忍、接受個體間的較大的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加以不同的引導方法,不要一味的追求片面或一時的成績的高低,更應該注重的是學生的縱向的比較,及時的糾正由于自主性的開展而帶來以一些負面的影響。在整個的自主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要很好的把握住從微觀到宏觀、從個體到全體,從過程到結果等方面發展的規律性,科學合理開展自主性閱讀教學活動。
三、教師要注意發揮自主性閱讀教學中相應條件的作用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生 “樂讀”學習應該包含兩個層面的內涵?!皹纷x”首先是學生能夠自發主動地進行閱讀;其次,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閱讀的樂趣,使學生真正地愛上閱讀。只有學生樂讀,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導致部分內容無法完全理解,因此閱讀過程中,經常產生困惑,覺得閱讀學習枯燥無趣。閱讀學習上的障礙極大地影響了小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也間接地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教師的專業態度是保障教學水平的關鍵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能夠用情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無意識狀態下愛上閱讀學習。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就無從談起,教學質量更是無法保證。
二、創設情境,感染學生,讓學生“樂讀”
1. 通過教師有感染力的語言、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向學生傳達信息,讓學生受到感染,跟隨教師的步伐,步入情境之中。筆者在執教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小麻雀》時,試著用身體語言來表現文章中“麻雀媽媽”“從樹上撲下來。她把普季克推到一邊,渾身的毛豎起來,張大了嘴巴,雙眼直瞪著大花貓?!鄙鷦颖普娴乇憩F出麻雀媽媽奮不顧身、勇敢救子的“兇猛”樣子。
2. 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播放視頻、動畫、圖片、ppt ,展現震撼的場面,讓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而“樂讀”。筆者在執教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古詩三首-望天門山》時,通過多媒體播放浩闊的長江流經狹窄的山間通道時,波瀾壯闊,洶涌澎湃的震撼場面,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長江巨大生命力。視頻短片的播放,讓學生感受到 “天門中斷楚江開”的雄偉氣勢,體驗讀書的樂趣。
3. 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覺得有趣而“樂讀”。情境的內容必須要切合文本。教學中的一切活傭際怯幸庖宓模情境的設計是為了服務于閱讀教學的。因此,設計能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的情境,讓學生進入有效學習。情境的創設方式要多元化的,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切教學資源來為學生創設情境,力求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從多方面感知情境。教師的語言、多媒體的展示、教材中的圖片、自然界的聲音,一切可以利用的課內外資源,都可用來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筆者在執教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十年后的禮物》時,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朗讀課文。同時,通過多媒體播放森林的喧嘩、大海的咆哮、小鳥的鳴唱、牧童的笛聲,讓學生充分感受聲音的美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閱讀的樂趣
新課改背景下,師生關系向著尊師愛生、心理相容的和諧方向發展。學生在教學過程的主體性越來越受到重視,逐漸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評價的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教師的反饋,學生的評價也是評價的有效模式。
小學生處在一個附屬內驅力較強的階段,比較樂于向同學和教師展示自己的能力,樂于參與課堂活動。同時,語文閱讀是一種人文性較強的學科,有些主觀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因此,構建教學共同體,設計多維評價體系,積極鼓勵小學生參與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評價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閱讀的樂趣。
只有在學生產生“樂讀”內在驅動力的情況下,學生才有興趣在課前積極預習閱讀材料,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更加專注地聆聽,在課后自覺進行課外閱讀。
一、指導引入,靈活多樣
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可以是教師有計劃、有步驟的指導學生閱讀與研究。
1.學習過程探究化。通過設置綜合化的問題,引領學生深入思考,經由探究化之路。如理解《藥》這篇小說,設置“探究《藥》的人物命名”這一問題,就能引領學生去列出課文所有的人名并思考其內涵:主人公為何姓“華”與“夏”?名字中的“栓”與“瑜”有何意味……而通常的閱讀教學是把它化為一個個小問題來解決的。
2.練習問題課題化。這是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最普通、最有效的,即將課后的練習題轉換成研究性問題。如《荷塘月色》的課后練習“結合當時的背景,說說為什么作者‘這幾天心理頗不寧靜’?”如果我們本著“把薄書讀厚”的原則,將這個問題作為小課題進行研究,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查閱一些資料,答案就不這么簡單了。
3.文本閱讀比較化。比較賞析是進行文學評論的重要手段。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它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還可以幫助學生打通思路,開闊視野。
4.知識梳理化。對語文知識的梳理過程,既是學生學習記憶的過程,也是學生研究學習的過程。對此,可以讓學生進行分類研究,找出中國詩歌的基本規律,然后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
二、把握特性,注意策略
語文性具有三個特性:主體性、研發式、全員性。即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求知;以研究發現為主要學習方式,通過研究發現技巧,課文和都是研究的對象;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參與。教師在把握這些特性的同時,還應注意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中的一些策略。
1.生活性與活動性。在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具有敏銳而深邃的思想,能夠及時感悟社會生活,打破語文與生活之間的“厚障壁”,讓語文課堂與社會生活接壤,讓學生在“動中學”在“做中學”,在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中親身體驗,去發現,探索解決問題,讓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地等同起來。
2.主體性與合作性。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引進要求學校、教師全面構筑學生主動探索求知的學習環境,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把學生當作主體,把創新和終身當作培養目標,拓展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空間;同時,它又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使學生間友好相處,資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補,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學習的基礎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
梁啟超、王國維、等文學大家皆認為,文學藝術能給予國民以心靈的慰藉,陶冶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空間。語文教材選擇的都是“文質兼美”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對社會和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語文課程標準對于閱讀教學應發揮的作用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遍喿x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分量可見一斑。而小說教學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一、高中小說教學的現狀
學生拿到語文書時,往往最先翻閱的就是記敘文或小說單元,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本該預示著學生可以很好地掌握鑒賞小說的能力??墒?,在現實教學中,我們會發現事與愿違,存在以下贅鑫侍猓
1.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讀小說的興趣一般只在故事情節上,喜歡閱讀武俠、探案等類型的小說。對于他們而言,好小說的標準只是故事情節是否驚險離奇,引人入勝。朱光潛先生在《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一文中指出:“愛好故事本來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賞文學,我們一定要超過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應去尋求“藝術家對于人生深刻的觀照以及他們傳達這種觀照的技巧。”而讀小說若只見到故事而沒有見到它的詩,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記架上的花,是舍本逐末。
2.學生自主感悟少,教師牽引分析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真正重視學生的個人體驗與理解,往往是通過自己預先設計好的一連串問題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鎖定學生的思考方向。學生習慣順著教師指引的方向往前走,久而久之就會缺乏自己的主動性、思考性,從而對教師形成一種依賴性,等到他們自己接觸閱讀材料的時候,往往就會束手無策。同時,教學中教師也經常把本應該是個性化、情感化的閱讀演繹成單純的內容分析,重理性輕感性,重認知輕情感,教師往往帶領著學生對小說指手畫腳,缺乏對小說中人物處境的體驗、理解。
二、高中小說閱讀教學策略的探索
閱讀應該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既要讓學生學到有關小說閱讀的規律性知識,又要讓其能對文本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這才是有效的教學。教師應該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小說的習慣和文本意識。那么,我們在小說教學中應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呢?
1.朗讀法
朗讀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但同時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朗讀需要讀者對作品進行藝術再創造,從聽覺方面賦予作品以新的藝術感染力。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容易深入人物,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充分感受到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深刻感知人物的內心世界,進一步體會小說文字的精妙,與作者產生共鳴,對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會得更加透徹。
言為心聲,語言是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特征的,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朗讀,學生必然會認真揣摩人物內心的情感,從而能領會不同人物的性格。如《情真意切釋冰嫌》頗有些顛覆學生印象中對于寶釵和黛玉這一對“情敵”關系的理解。黛玉在賈府雖受到賈母的疼愛,但她生性孤傲又敏感自尊,不會輕易向別人袒露心扉,素日里對寶釵有猜嫌,把寶釵平日待人的大度也視為“藏奸”,可是這樣的她居然向第二次前來探病的寶釵把自己所有的痛苦全部都呈現了出來,顯然應是被寶釵所感動。寶釵對黛玉的病十分關心,提出食療,滋陰補氣,是希望從根本上改變黛玉身體虛弱的狀況,這是一種真正的關心,正是寶釵情真意切的關懷讓黛玉心中的猜嫌渙然冰釋。所以在《情真意切釋冰嫌》中,黛玉的語言沒有其他地方所體現出來的那種尖酸刻薄,而更多的是坦誠、自責,一種溫情脈脈的傾訴;寶釵的語言是細心,真摯如姐姐般的關心話語。通過對人物語言的朗讀品味,不難體會本文中黛玉體現出的性格特征是真誠坦率,寶釵體現出來的是善良體貼。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把握時機,緊緊圍繞課文內容大力營造愿讀、樂讀的濃厚氛圍,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投入到角色朗讀中,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會隨之增強,也會重視借助人物語言探究人物形象的特點,而不是僅滿足于文本記敘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2.編排課本劇
與朗讀相似,學生可以根據課文的情節或一個片段編排課本劇,分不同角色進行表演,在語言之外,借助表情、肢體動作等來更好地實現角色的塑造。角色體驗能促使學生憑借自身的知識經驗、生活閱歷及想象能力對小說中所表現的人物的種種言行舉止進行細致入微的品味、揣摩和猜想,從而讓表演更加形象逼真。以《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為例,“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只剛念了《四書》?!煊裼謫栨⒚脗冏x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角色體驗時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想象自己第一次去親戚家做客時會有怎樣的心態,進而理解初入“與別家不同”的外祖母家的林黛玉的謙虛謹慎;賈府的幾位小姐明明才情學識都很高,而賈母卻偏偏說出這樣不屑一顧的話語,聯系封建社會中女子地位比較低下,素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背景進行思考,學生就不難理解作為封建大家庭的家長賈母不主張女子讀書的心態和說話時的表情了。
課本劇所營造出的輕松的學習氛圍既可以讓參與角色表演的學生通過揣摩,自己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領會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也能讓觀看表演的學生通過演員的表演領會小說的內涵。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編排劇情時,還要注意應該充分表現出故事情節中的劇情沖突,讓人物在矛盾沖突中更好地展現性格特點,達到讓學生深刻理解的目的。
3.影視欣賞法
影視劇作可以把小說中的聲、形、色展示得淋漓盡致,為學生創造出更逼真的體驗。合理地利用這些影像資料,使小說閱讀教學與電影、電視欣賞結合起來,充分展示語言藝術與視覺藝術的魅力,為學生創造更多信息交流的學習環境,能激發學生閱讀小說的強烈興趣和熱情,對小說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如多數同學對明清時期富貴人家的生活場景并不了解,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可以安排學生欣賞電影《紅樓夢》中的相關片段,使學生對人物的居住環境、穿著打扮、生活禮儀等獲得直觀的認識,真切地體會到當時的環境背景,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畫做鋪墊,從而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當然,小說閱讀教學的關鍵是解讀文本,語言文字的表現空間是影視作品無法完全做到的,而且影視作品又帶有導演的意圖或演員的理解把握,所以不能以影視欣賞來代替語言藝術的欣賞。但對于難以解讀的內容,則可以借助影視體驗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幫助解讀。
教師要調用各種有效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親歷體驗,才能讓學生獲得真切的心理體驗,達到感同身受的最好閱讀境界,從而愛上小說閱讀,并掌握鑒賞小說的技巧,實現小說閱讀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體驗式閱讀;閱讀教學;教學探索;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0-0062-01
體驗式閱讀教學立足于學生綜合語文能力以及學生的長遠發展,旨在綜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審美價值、情感態度,來感悟文章所表達的內涵,從而不斷豐富學生自身的情感態度和理性認知。體驗式閱讀完全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了學生自己獨特的體驗、理解以及感悟,能真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一、體驗式閱讀教學的作用
傳統的閱讀教學嚴重束縛了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多為教師“滿堂灌”“一言堂”,學生被動地去學習文章。相比而言,體驗式閱讀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感性認知,使文章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極大增強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自我情感體驗的能力。比起其他科目,語文更為感性,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去感悟去體會。體驗式閱讀很大程度上突出“自我”的體驗以及領悟,不斷提高其感知、感悟、創新等能力。
(2)發揮教師“主導”地位,構建良性師生關系。體驗式閱讀,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問答形式,進行思想交流,共同體驗和學習文章內容,在此過程中,能很好地體現出教師的“主導”地位,是學生學習的掌舵者。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結構,不僅能幫助學生學好語文閱讀,還能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3)提高學生閱讀技能,提高學生閱讀效率。語文閱讀都有其相應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但是學生若只按教師課堂所講的提示去完成文本的閱讀理解,一旦離開老師,就難以閱讀了,這也是為何很多學生語文閱讀總拿不到高分的原因。體驗式閱讀是學生在教師的協助下,經過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來掌握和運用閱讀方法與技巧,直至扎根于腦海。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閱讀教學的弊端,把教師的“講”變為“導”,把學生的“聽”變為“思”,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二、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
(1)情感朗讀。任何作品都是帶有情感色彩的,豐富的情感信息、思想意境很多時候能夠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體驗式閱讀就包括利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朗讀來喚起讀者記憶里相似的經歷或是經驗,來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更進一步地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態度。朗讀時,學生通過腦、眼、口多種器官的直接感悟,以及表面文字的視覺感知,還有朗讀聲音的結合,就能更有效地把握課文意境。例如,朗讀的《沁園春?雪》,若僅是一般朗讀,就體會不到詩的意蘊,若朗讀得高亢激昂,眼前就會出現那北國遼闊壯美的雪景了。學生富有情感的朗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更能透過一字一句的朗讀,將文章內涵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感悟出屬于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與此同時能提升自己的語感,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漸漸地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有了,語文教學效率也隨之大大提高。
(2)斟字酌句,結合語境體驗。字構成了詞,詞組成句,句構成段落,段落整合成文章,所以很多時候,要對文本內容有透徹的理解,就要追朔到對字、詞的理解。例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敝小皞弊謱⒎謩e時的悲傷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再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敝小般^”字不僅勾勒了月形,表示時令,也表現了此時詞人的離愁別恨,就像那如鉤的殘月,不圓滿。這些關鍵詞往往集中表現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注意提醒學生對關鍵詞的品味。閱讀教學中,字、詞可看作細節,若從整體上看文章,則不能不談語境。閱讀時,不可把文章切開看,孤立去分析,而應分析每段語境,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體驗式閱讀要求用心體驗語境內容,提高自己“悟”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
(3)走出課堂,體驗生活。體驗式閱讀不僅體現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要知道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新課程中,每篇教材其實都與現實生活有很多的聯系,有的課文甚至是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通過父親的背影表現父愛,也表達我對父親的愛意,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看到父親的背影:煮飯的背影、工作的背影、接送我上下學的背影等等。當學生真正去留意現實中父親的背影,也就會明白為什么作者要寫父親的背影,表達了什么。所以在體驗式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充分地去體驗、去感受、去思考,通過合適的情境將日常情境轉化為語文教學內容,不僅能提高語文教學效果,還能讓語文活起來,能夠被學生所感知,發揮其學科特有的人文屬性,而不像其他科目那樣機械。語言教學要做到從室內到室外,體驗多變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
總之,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還存在很多需要加以完善和提高的地方,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方法也要加以改進,這都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不斷地加強交流,不斷地提高教研水平,使得體驗式閱讀教學更廣泛地應用于語文教學中。
參考文獻:
[1]莫彩云.解析初中語文的體驗式閱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25).
[2]李雅麗.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探索[D].河北師范大學,2012.
一、加強詞句訓練,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課文時要理解詞語和句子,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運用詞語是十分重要,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比如,在教學中,一些常見易懂的詞語,不需要講解;有些稍作比較,學生就能理解;有些要聯系上下文,幫助學生才能理解;還有些生僻的詞語則要讓學生動手查資料,討論交流后才能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口頭造句上,更好地表達出真情實感。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運用這些精彩的詞句,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積累語言:一是在課后練習中加強詞、句、段的積累;二是讀每篇課文之后的“詞語采集”欄,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再補充一些,引導學生養成主動積累詞語的良好習慣;三是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可指定背誦也可自選背誦;四是在“語文百花園”和課外閱讀中增加語言積累。這樣通過知識學習和教學,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二、指導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新課改中的強化朗讀,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空間。教師必須學會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指導朗讀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例如:教學《范仲淹的故事》一文時,筆者先是從齊讀課題起,再指名讀,聽到讀得好的學生就給予表揚,讀錯的學生耐心糾正,接著讓孩子們默讀課文。幾分鐘后,再指名朗讀,每人讀一小節或一個故事,孩子們讀得很認真,在筆者悉心的誘導下,孩子們讀出了感覺,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踴躍舉手發言十幾分鐘后,大部分孩子竟都能講述故事了,甚至會熟讀和背誦,然后,啟發孩子們得到結論: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愿實現了自己的遠大抱負。最后圍繞理想,展開討論,朗讀、組詞造句、說話、寫話,進一步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沒有精妙絕倫、盡善盡美的多媒體課件,卻盡是孩子們朗朗讀書聲和他們淋漓盡致的發言,這完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生硬的灌輸和枯燥的講解,老師只是學生的啟發者、組織者和合作者,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教語文,更是在教會學生學習和做人。
三、善于探究質疑,培養閱讀能力。
在新課改下探究質疑是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得到鍛煉,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F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新課改強調學生探究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想方設法誘導,比如在讀文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小組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就會更主動閱讀,老師也和學生一起閱讀探究,有時,老師要想法誘導:這句話好在哪里?你讀懂了什么?要知道好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如《小橘燈》一文中寫道:“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么人?’她說:‘現在沒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這里的省略號看似沒有問題,稍不留意就劃過去了。但若深入探究,就可見作者的匠心。我就這樣誘導孩子們說:“小姑娘話沒說完,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呢?”當學生給予否定時,我又問:“既然知道,為什么不說呢?”有的學生會說:“當時不方便說”,在這時候就進一步問:“文章這樣寫小姑娘,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呢?”很顯然,學生就較容易理解作者用來表現小姑娘機警、樂觀的性格特點,我又接著問:“假如你是這個小姑娘,你此時怎樣想怎樣說呢?”孩子們就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此時,我就抓住時機,讓孩子們有感情的朗讀,他們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正如葉圣陶先生說:“所謂朗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讀得其發,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者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p>
四、開展廣泛閱讀,培養閱讀能力。
關鍵詞:探究性閱讀教學;初中蒙語文;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373-01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讓蒙語文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蒙語文標準》中就對探究性閱讀有過明確的提出,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要利用探究性閱讀的方式來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學習能力加以進一步的培養,這不僅是一種對傳統學習方式的改革,更是讓學生綜合素質能夠得到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徑,有非常顯著的優越性,進而也是為全面提高語文教學綜合素質打下的良好基礎。
1.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探究性教學的氣氛,激發學生參與欲望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一定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如果有一位教師深受學生們的喜愛,那學生對這個學科的學習也會非常有興趣。所以,對于探究性閱讀的應用首先就要將教學氣氛加以最大程度的優化,教師要給學生們創造一個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們能夠產生學習的欲望,爭取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1]。比如在進行蒙語文的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就可以多使用:"同學們的答案誰的更好?"等等激勵性的語言。如果教師能一直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那學生就會受到一定的感染,從而讓學生能夠大膽的提出疑問、解決問題,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
2.增加教學中的探究性,對學生多元化的要求加以滿足
在初中蒙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盡最大可能讓學習與生活相結合,并在教學中給學生們一些生活上的啟示。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培養學生們善于發現身邊新鮮事的習慣,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形成一種自我思考以及自我感知的能力,爭取能讓學生們到達一種從生活中可以看出語文,在蒙語文中懂得生活的良好習慣。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質,更能讓學生們對蒙語文學習有更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也應該將校園和課堂的圍墻統統打破,要樹立一個大蒙語文的教學觀念,引領學生們完成社會與自然的探究,這樣會比枯燥的知識點講解要有趣的多。
3.培養學生們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蒙語文教師要按照教學綱要和學生們的學習特點以及認知規律,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再創造機會和條件[2]。通常情況下,質疑是被分成三個部分的,也就是課前、課后以及課中,每一節閱讀課程中教師都要給學生們留有一定的時間進行質疑,時間的長短就要由實際情況來界定。教師對于質疑要選擇的誘導方式也是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隨時調整的。
4.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感悟學習,探索個性化閱讀
在蒙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只有在語言文字中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不能夠形成學習能力才能算是真正的學到的知識并成為了知識的主人。但是想要學生將創新精神真正的培養起來,教師就要在注重教學的過程中強調其個性的養成??梢宰尳處熛纫陨碜鲃t,教授給學生們舉一反三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完成知識的遷移,并從中悟出學習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假設,這對語文閱讀的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5.進行蒙語文課內外活動的開展
上文中我們一直都有提到對創新能力的培養,而究竟什么是創新能力呢?其就是一種對身邊事物、環境甚至自己的一種積極轉變。進行蒙語文的課外活動,就是為了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新能力。將蒙語文帶出課堂,走進生活,學生可以在生活實踐中充分體會和運用課堂上習得的知識,并賦予其實際意義。由于教學對象是中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總體掌握,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課內外資源[3]。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加上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認識問題到解決問題,真正將中學蒙語文教學提升了一個高度,為創新式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課堂活動的開展,具體有以下幾個:
5.1課外閱讀。我們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們創造更多可以進行課外閱讀的條件,通過各種形式和各種渠道,在進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要適當的詢問學生們的意見。比如在塔布勒合特鄉學校中就有很多班級都創辦了圖書角、讀書報告、讀書筆記展覽、朗誦會、故事會等等形式新穎的活動,而且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學生自活動中學到知識,這比什么都重要。
5.2設置教學情境。首先,在初中蒙語文教學中理論知識是打好一切的基礎,不僅是學生要學好理論知識,教師也要具備過硬的語文水平。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為學生們創在一定的溝通交流與閱讀情境,學生的閱讀興趣必須被調動起來。要注意的是,語文教師要適時的給學生們一些引導,讓學生們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這也是新課標中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點要求。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學生們急性閱讀中的角色扮演,或者讓學生們根據閱讀課文自行進行劇本的改編,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引發學生對文章的探究。
5.3注意對課堂練習的優化。在課堂上的練習非常重要,對于練習一定要富有針對性。要與本節課程的教學重點相結合,具有針對性的練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本節課的知識,還能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思維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蒙語文練習還要"接地氣",題目一定要帶有一些思考味和生活味。這樣的題目,才能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對于題目的興趣提升上去了,就會讓學生開始進行自主探究,練習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6.總結
在我國教學體制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對于教學模式,還會繼續發展和完善,對于本文討論的探究性閱讀教學也只是蒙語文教學改革的一部分,希望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主觀的能動性。在改革的基礎上如果教師可以改變成績至上的觀念和束縛,那么效果可能會更好,希望這種模式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共同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水平。教育人也會一直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所一直努力。
參考文獻:
[1]毛莫日根.芻議信息技術與蒙語文教學的相關性以及有效整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