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議
時間:2023-09-14 17:27: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現代農業 金融服務 缺失 功能再造
為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中國人民銀行提出“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支持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有力支持現代農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但是,從實情情況看,金融服務體系、信貸產品和風險投資擔保補償缺失等問題,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現代化步伐。因此,強化對金融服務功能的再造和政策設計,進一步加大對現代農業發展的信貸支持,成為金融業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金融服務缺失
(一)融資服務體系缺失,信貸支持能力弱化
目前,縣域涉農金融機構主要有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四家,但是,由于農業銀行在鄉鎮的網點較少,郵政儲蓄銀行開業較晚,農業發展銀行只支持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和項目,因而真正能為農村、農民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只有農村信用社。雖然近幾年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興融資機構發展較快,但由于其自身實力薄弱,難以擔當支持現代農業的重任。殘缺不全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弱化了對現代農業發展的信貸支持能力。
(二)新型金融產品缺失,現代農業融資渠道狹窄
當前,金融機構普遍實行嚴格的風險責任追究制度,農村金融機構為規避風險,在信貸制度安排上存在對不動產作為抵押擔保物的偏好,傾向于以國有出讓土地、房產等作為貸款抵押物,而針對現代農業量身定做或衍生符合其要求的金融信貸產品如林權抵押、集體土地使用權抵押、應收賬款質押、訂單、商標品牌經營權、專利權質押等新型貸款研發不足,造成廣大農村經濟主體特別是農村企業向銀行融資的渠道和空間非常狹窄。如在抵押物方面,農民用來抵押的物品主要是農村的宅基地、房屋、農機具等,而由于價值低、變現難,一般不易被銀行接受;大多數農業產業化企業建在鄉鎮或村組,廠房用地多是集體用地、租賃用地而非國有出讓土地,也不符合銀行抵押的條件和要求,廣大農民和企業只能“望”貸興嘆。
(三)信貸載體缺失,金融支持“有心無力”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壯大,農民收入不斷增加。但從總體上看,農村經濟總量依然不足,產業化程度不高,特別是廣大農村企業,主要以農副產品初級加工為主,處于產業鏈的下游和末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企業負責人缺乏大企業家的氣魄、膽略和思維,只看眼前近利,不求長遠發展,缺乏銀企合作意識;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數據透明度、真實性不高,使銀行無法全面準確地進行資信評估和授信審批,難以獲得銀行的認可,達到銀行的貸款門檻,導致銀行在支持現代農業時“有心無力”。
(四)風險擔保補償機制缺失,金融支持動力不足
農業是弱質產業,收益率低,受自然條件和市場因素的影響較大,生產風險、市場風險容易轉化為信貸風險,因而,在農業經營主體缺乏有效擔保抵押的情況下,迫切需要相應的擔保和風險補償機制。但是,從實際情況看,目前既缺乏專門服務于農業的融資擔保機構和保險公司,或者現有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保險公司不愿意涉足農業領域,也沒有設立專門的現代農業發展風險補償基金,金融機構、擔保公司因擔心提供貸款、擔保出現風險而較為謹慎,增加了現代農業融資的不可獲得性。
二、功能再造和政策設計
(一)強化市場定位,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
金融機構要以縣級機構為依托,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范圍,增加在鄉鎮的營業網點。同時,要按照各自的市場定位,明確支持重點。具體來說,國有商業銀行要逐步將支持的重點由城區轉向農村,重點支持農村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農發行要擴大業務范圍,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要在發放小額農戶貸款的基礎上,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同時,要加快組建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的步伐,并強化對“三農”的金融服務,激活農村金融市場,從而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解決農村金融機構萎縮、金融服務缺失、金融支持疲軟的問題,發揮金融整體支農的聯動效應。
(二)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開發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金融產品
各金融機構要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實際,積極開發適應農村經濟特點和農業產業化、規?;洜I的金融產品。在產品設計上,要探索開發農民科技培訓貸款、農村基礎設施配套貸款、大型農業機械按揭貸款、農業訂單貸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貸款、特色資源開發貸款等貸款品種,在抵押貸款方式上,要創新農民住房、土地使用權、林權、應收賬款、股權、商標品牌、特約經銷商經營權、專利權等擔保抵押方式,滿足現代農業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
(三)壯大農村經濟實力,培育優質的信貸載體
各級政府應加強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布局和規劃,結合市場需求和當地資源優勢,著力在壯大農村經濟實力上下功夫。一是大力實施創業人才成長培訓工程,培育一批文化修養高、會經營、懂管理、講誠信的“新型農民”和“優秀企業家”,發揮其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示范帶動作用。二是實施現代農業品牌工程建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條,不斷培育現代特色、高效、品牌農業;要促進農業企業的兼并和聯合,壯大生產經營規模,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向高起點、大規模、外向型、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和集團奮進。三是企業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溝通,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透明度,以良好的資信等級贏得銀行的支持。
(四)健全融資擔保和風險分擔機制,發揮對現代農業的補償作用
一是創新擔保機制,推動組建專門的農業擔保機構,并鼓勵各類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互助擔保業務,鼓勵其他各類擔保公司為現代農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形成政府、社會、農業經營主體“三位一體”的農業擔保機制,解決現代農業發展中貸款“擔保難”問題。
二是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設立現代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基金,對金融機構因發放農業貸款可能形成的貸款損失進行補償,調動金融機構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積極性。
三是建立由國家出資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推動政策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強制保險與自愿保險相結合,引導農民和企業積極投保,分散和化解農業風險。
參考文獻
[1]袁澤強.《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建議》.《金融時報》,2013年3月25日.
[2]王迅.《現代農業轉型發展中的金融支持》.《中國金融》,2012年第17期.
一、文獻綜述
現代農業的突出特點是農業生產全程高度現代化,是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率的農業發展模式,它的發展不僅需要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還需要良好的生產條件和環境與之相適應,不僅需要“人”的投入,更需要“錢”的投入。在“錢”的投入上,根據美國經濟學家梅耶提出的“金融啄序”理論,籌資的順序應該是:先內源融資,后外源融資;外源融資中先間接融資,后直接融資;直接融資中先債券融資,后股票融資。內源融資是指使用生產經營主體的內部盈余進行籌資活動,外源融資是指向生產經營主體之外的人、企業或組織籌集資金。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大量的青壯勞動力離開土地去城里打工,土地越來越多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以規?;洜I、農業機械化為特點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已成為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擴大生產規模,農業經營主體需要更多的資本金去承包土地、購買農機具、化肥、農藥等農用生產資料,農業部門對資本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在自身內源融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農業信貸資金則成為外源融資的主要渠道。
關于農業信貸對現代農業發展的相關性,國內外專家學者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相應的研究成果。林毅夫等依照傳統經濟學邏輯觀點,提出金融內生于經濟發展的戰略,認為農村金融的目的是合理有效地調動“三農”的經濟資源和經濟剩余[1]。King等指出發展中國家政府的農業信貸投入低效率特點對農業增長產生制約作用[2]。針對我國農業發展與農村金融的關系,溫濤等提出了改革開放前農村金融的前提是服從國家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向工業和城市輸送經濟資源與經濟剩余[3]。所以,我國的農村金融變遷是在政府強制力的作用下實現的,并非是從農村經濟發展本身內生的。因此,冉光和認為以政府為強制力主導的制度變遷極有可能會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抑制作用,農村金融與經濟發展的失調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4]。謝瓊等認為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目標存在失衡,主要體現在金融機構和金融功能方面[5]。關于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內部收入差距的關系,張敬石等認為農村金融效率對緩解農村收入差距有促進作用,而農村金融規模作為不利因素影響著農村收入差距的縮小[6]。管福泉等利用浙江省11個地區1997-2007年的統計數據,通過面板數據模型實證分析城鄉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城市金融發展總體來說對農村經濟增長具有有限的促進作用,其中城市存款與農村經濟增長存在反向關系,城市貸款對農村經濟增長存在促進作用[7]。丁志國等通過實證分析,提出農村金融規模的擴大有助于農村經濟發展,我國農村信貸結構失調和投資產出效率的“瓶頸”,限制了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8]。
在這種情形下,要發展農業生產力,就必須更新這些阻礙生產力進步的機制。但是,更新人的理念需要人力資本,更新陳舊的農業生產設施需要物質資本,更新生產技術需要技術成本,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內源融資難以滿足的情況下,作為外源融資的金融信貸資金自然而然地與農業生產結合在一起。所以,Johnson 等認為,發展中國家通過引入新的農業技術,如化肥、種子、機械以及現代灌溉設施等來提高農業產出,但是農業技術是資金密集型的,將會提高信貸需求[9]。信貸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是巨大的,Siddiqi 等提出信用是主要的工具,可以幫助農民獲得營運資金、固定資金和消費物品[10]。Saboor等得出相似的結論,即信貸在提高農業生產力方面扮演主要角色,信貸的及時獲取可以幫助農民購買所需的投入品和農業機械,進行農業生產活動[11]。信貸還用來救濟貧困、購置種子、化肥、牲畜和工具等[12],同時,信貸可得性增加了可以提高產量的生產技術的采納程度,政府也可使用信貸程序來提高農業產出[13]。信貸技術的使用提高了信貸需求,提高了小農戶的農業生產力[11]。信貸機構、化肥、種子、灌溉對農業生產力的影響是顯著的[1419],而用來提高農業產出的農業技術的應用也提高了農民的金融需求[20]。
以上諸多國內外研究成果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均為現代農業與農村金融政策研究奠定了基礎,為開拓研究思路、豐富研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啟示,但在一些問題上還存在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如缺乏農業信貸對現代農業發展的相關性研究,以往的研究中對現代農業發展評價指標、農村經濟整體發展情況與金融服務相關性研究較多,而針對農業發展,尤其是結合現代農業的發展來分析其與農業信貸關系的研究較少。本研究以上述問題為主要切入點,系統分析農業信貸與現代農業發展的相關性。
二、現代農業總體指標與農業信貸的關系
(一)指標及數據的選取
現代農業的指標評價是分析現代農業與農業信貸關系的首要步驟。目前,國內很多學者對現代農業作過較為深入的研究,盡管各種研究由于其研究目標和重點有所不同,所的結論也有所差異,但在對現代農業的本質特點描述上形成了共識,即現代農業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所進行的現代產業,具有多功能、可持續、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等特點。從評價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角度而言,其指標設置必須在充分反映現代農業本質特征的基礎上,既要考慮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也要考慮其產出結果;既要考慮現代農業的要素投入,也要考慮其產出效率;既要考慮現代農業發展所產生的經濟效果,也要考慮其社會和生態效益。為了準確分析我國現代農業發展與農業信貸之間的相互關系,本文選取了1978―2012年的農業貸款水平、農村家庭人均農業純收入水平、糧食產量水平、農業機械總動力水平、農田灌溉面積水平、勞動生產率水平、土地生產率水平、財政支農水平、森林覆蓋率水平等9個指標,其中農業貸款量代表農業信貸水平,作為投入指標以反映信貸資金對農業的支持力度;糧食產量水平等8個指標加權后形成農業發展指標作為產出指標,權重根據專家打分法加以確定。9個指標中凡涉及價值量的指標均使用居民消費指數進行了折算,各年度各指標發展水平均以1978指標數值為基點進行了指數折算。指標及說明見表1。
(二)現代農業與農業信貸關系的基本判別
本研究首先對我國現代農業和農業信貸發展的相關指標進行對比描述和統計分析(見圖1)。從圖1中可以看出,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從1978年到2012年有了一定的提高,從發展速度看,1978-2002年發展較為緩慢,2003-2012年稍快一些;農業信貸水平從1978年到2012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從發展速度看,1978-1999年發展較為緩慢,2000-2012年直線上升。從二者的發展態勢看,現代農業的發展落后于農業信貸的發展。
(三)ADF檢驗
本研究采用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作為因變量、農業信貸水平作為自變量建立回歸模型,即:y=a+bx,其中y為現代農業發展水平,x為農業信貸水平,a為常數項。
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為避免偽回歸現象的出現,需對數據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本研究采用ADF檢驗法(單位根檢驗)對現代農業水平序列和農業信貸水平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根據檢驗結果,信貸農業數列(y)經過二次差分后,檢驗t統計量為-8.36,小于顯著性水平為1%的臨界值,可在99%的置信度下拒絕原假設,不存在單位根。農業信貸數列(x)經過一次差分后,檢驗t統計量為-3.93,小于限制性水平為1%的臨界值,可在99%的置信度下拒絕原假設,不存在單位根。
(四)格蘭杰因果檢驗
格蘭杰(Granger)因果檢驗是用于考察一個序列是否是另一個序列產生的原因,原假設為序列x不是序列y產生的原因。選取顯著性水平為0.1, 當P>0.1時,表示接受原假設,即序列x不是序列y產生的原因; 反之,當P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顯示,在1%顯著水平上拒絕原假設,x與y之間存在單向因果關系,即x是y的因,即農業信貸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因,這種因果關系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信貸發展對現代農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但是反過來,y不是x的因,即現代農業發展不是農業信貸發展的因,究其原因可能是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民的收入水平日益提高,手中的存款也相應增加,但農民的存款沒有就地轉化為農業貸款,而是通過金融機構流向其他行業。而本研究使用的信貸指標是貸款量,所以現代農業發展的信貸效果不明顯。因此也能看出,消除農業存款的“漏出”現象,防止資金外流,形成農業領域內部資金存貸款的良性循環,應成為解決農業信貸資金短缺問題的一個重要內容。
(五)回歸分析結果
兩個數列經過了平穩性檢驗和因果分析后,得到如下回歸結果(見表4)。
根據回歸結果,自變量x的收尾概率小于顯著性水平0.01,可以判斷在99%的置信度下拒絕原假設,說明農業信貸水平x對農業發展水平y影響顯著。
根據回歸分析結果構建回歸方程為:y=1.374 14+0.067 245x,即農業信貸水平每增長1個百分點,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可增長0.067個百分點。
三、現代農業分項指標與農業信貸的關系
(一)指標的選擇
如前文所述,選取1978-2012年的農業貸款水平、農村家庭人均農業純收入水平、糧食產量水平、農業機械總動力水平、農田灌溉面積水平、勞動生產率水平、財政支農水平、土地生產率水平、森林覆蓋率水平 9個指標作為變量進行分析,其中農業貸款作為農業信貸水平指標,是自變量,以x表示;其余8個指標作為農業分項指標,是因變量,分別以income、grain、machine、irrigate、finance、labour、land和forest表示。
(二)ADF檢驗
通過ADF單位根檢驗對農業8個分項指標進行平穩性分析,得出:農村家庭人均農業純收入水平、糧食產量水平為經過一階差分后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平穩,農田灌溉面積水平、勞動生產率水平為經過二階差分后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平穩。農業機械總動力水平、土地生產率水平、財政支農水平、森林覆蓋率水平為經過二階差分后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平穩(見表5)。
(三)格蘭杰因果分析
通過對農業信貸與上述8個農業分項指標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得出如下檢驗結果(見表6)。
格蘭杰因果分析結果顯示,農業信貸-土地生產率水平呈雙向因果關系,即農業信貸與土地生產率水平互為原因,相互影響,農業信貸加大了土地的投入,使土地產出增加;規?;a的發展,土地規模的不斷擴大,也必然增加對信貸資金的需求。農業信貸-農業灌溉水平、農業信貸-森林覆蓋率呈雙向非因果關系,即農業信貸與農業灌溉水平、森林覆蓋率之間無因果關系,二者無互補影響,因為近些年來農田基礎水利設施建設改造、植樹造林等國家直接投資進行建設,很少使用信貸資金進行相關建設,資金投入量相對較少,農田基礎水利設施建設改造以及植樹造林面積等發展緩慢,年度變化不太大。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農業信貸、糧食產量-農業信貸、農機總動力-農業信貸、財政支農水平-農業信貸、勞動生產率-農業信貸五組變量之間存在單項因果關系,農業信貸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糧食產量、財政支農水平、勞動生產率的因,說明隨著農村信貸水平的提高,帶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對農業生產的資金投入增加,規?;綆砹艘幠;找妫r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糧食產量、財政支農水平、勞動生產率也隨之提高。農業信貸-農業機械發展水平單向逆因果關系,即農機發展水平是農業信貸的因,隨著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農業機械已成為農業生產的必需的條件,購置大型農業機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在自有資金不足時信貸資金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四)回歸分析
根據農業的8個分項指標與農業信貸的關系展開分析,具體分析結果見表6。
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農業信貸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程度大體可分為三類:最高為財政投入,回歸系數高達0.2;第二類為家庭人均收入、農業機械、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回歸系數大體為0.06~0.1之間;第三類為糧食產量、有效灌溉面積和森林覆蓋率,回歸系數低于0.02以下。
對財政支持水平回歸系數0.200 317最大,農業信貸每提高1%,財政支持水平可提高0.2%,此種現象說明信貸水平的提高對金融機構來講可得到更多的財政貼息和補助,對農民來講也可得到更多的農業直補,財政資金的投入也具有較強的逐利性,農業經營主體或項目獲得金融貸款越多,財政支持也愿意跟進,最終導致金融信貸帶動了財政支農。
對農村家庭人均農業純收入水平、勞動生產率水平的回歸系數也是比較高,均得到0.09個百分點,說明農業信貸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家庭人均農業純收入水平、勞動生產率水平可提高0.09個以上的百分點;對農機發展水平、土地生產率水平的回歸系數均在0.07以上,農業信貸每提高一個百分點,農機發展水平提高0.07個百分點。這一結果說明,金融貸款不僅促進了農業要素投入(資金、機械)的增加,另一方面也驗證了金融貸款對農業生產率的提升也產生了明顯的作用。信貸對農業機械作用明顯,說明盡管國家對農機購買采取了財政補貼的政策,但信貸仍然對其快速增加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
森林覆蓋率回歸系數0.008 297最小,說明農業信貸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水平提高0.008個百分點;糧食產量水平的回歸系數也是比較低的,只有0.006 169,說明農業信貸水平提高1個百分點,糧食產量水平只提高0.006個百分點;對農業灌溉水平的回歸系數為0.012 158,農業信貸水平提高1個百分點,農業灌溉水平只能提高0.01個百分點。這三個回歸系數很小說明農業信貸對這三方面的建設投資力度不夠。探其原因,這三個指標分別代表國家的生態環境建設、糧食生產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其共同特點是建設周期長、投資大、見效慢、收益低,但社會效益巨大,金融機構的趨利行為不愿意將有限的資金投放到這些領域,因此國家政策性金融應更多地向這些領域傾斜,加大信貸服務力度,同時加大對商業性金融機構投資上述領域的獎勵及補貼力度,提高其投資公益性行業的積極性。由此可見,農業總體指標與農業信貸回歸分析中的農業信貸系數偏低主要是由于森林覆蓋率、糧食產量水平以及農田灌溉水平的信貸系數過低造成的。要想進一步提升農業信貸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國家需下大力氣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大國家政策對商業銀行的誘導,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對農業基礎性、公益性事業的支持。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1.農業信貸水平是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因,對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的影響顯著。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顯示,農業信貸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因,這種因果關系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信貸對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根據回歸分析結果,農業信貸水平每增長1個百分點,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可增長0.067個百分點
2.農業資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約束條件,其邊際效益較大于其他生產要素。從農業信貸對現代農業發展分項指標來看,信貸資金對人均家庭農業收入、糧食產量、財政支農水平、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的提升具有顯著影響,但農業信貸對現代農業分項指標中財政支農水平回歸系數最大,農業信貸每提高一個百分點,財政支農水平可提高0.2個百分點,對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作用為0.02個百分點,約占0.067個百分點的30%,遠遠大于其他分項指標的貢獻。
3.現代農業的發展速度明顯低于農業信貸的發展速度?,F代農業的發展是一項綜合工程,它的發展水平是由糧食發展水平、農民收入水平、機械化水平、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可持續發展水平等多項指標加權而得,現代農業的的發展受到諸多方面的制約與影響,有的指標由于基數大、年度變化很小,如森林覆蓋率等,使得現代農業發展速度偏慢;而農業信貸在測度時只是使用了信貸量一個指標,信貸量在近幾年的年均遞增速度較快,使得農業信貸的發展速度明顯快于現代農業發展速度,根據回歸分析,農業信貸水平的發展速度是現代農業發展水平14.9倍。要充分提升農業信貸對現代農業的促進作用,就必須進一步加快農業信貸支農力度。
(二)政策建議
1.應重視農業信貸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作用,加大農業信貸力度。實證分析表明,農業信貸對現代農業發展存在顯著影響,并存在因果關系,農業信貸對現代農業發展起促進作用,加強農業信貸業務,必將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登上新臺階。對于現代農業的分項指標中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糧食產量、財政支農水平、勞動生產率等對農業信貸反應敏感的指標,可更多地采用金融信貸手段加以推進;而農田水利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改善對農業信貸反應不敏感,這些方面需要資金較多,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多渠道投入資金。在加強信貸業務的同時,還要注重其他方面的投入,如政策支持、科技投入等。加強誠信體系建設與貸款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業生產大戶的綜合素質,可進一步克服農業生產大戶貸款方面的局限性,在申貸過程中少走彎路,更多地得到貸款機會和貸款量。
2.強化政府在信貸服務體系中的作用,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全方位農業產業信貸服務模式。由于農業是弱質產業,生產經營規模較小,風險大、盈利率低,使得銀行的趨利性特點與之相矛盾。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往往將上市公司、國有大中型企業、高盈利產業等列為首選的信貸支持對象,而對于農業產業則是次之對待,使得很多農村中的農業生產主體得不到貸款或得到的貸款很少,遠遠不能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鑒于這種狀況,政府應該著眼于構建由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結合的多元化農業融資體系,形成合力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在中央層面專門設立具有行政指導職能的 “農業產業金融服務管理中心”。該中心對全國的農業信貸支持進行整體規劃與布局,包括總體信貸規模、重點發展區域、各家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發展的任務分工等,真正將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作為人人必做的公益性事業、作為金融部門業績考核的指標之一。
我國農業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于農業科技不斷創新,農業科技進步造就新產業和新產品,農業科技創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定力量。本文通過分析農業科技創新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影響,結合目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遇到的挑戰,提出了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科技創新;現代農業;對策與建議
截至2015年底,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在糧食產量逐年增加的同時,資源環境面臨著嚴峻挑戰,如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污染嚴重等問題,阻礙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國農產品存在市場競爭力弱、農業市場風險大、質量差、價格低、銷路不暢等問題。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生產出更多保質保量的農產品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要使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依靠農業科技創新助力現代農業發展已成為關鍵。
1發展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
1.1農業科技創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途徑
走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都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撐。農業科技創新進步可以使產業技術水平提高,減少資源的約束,提高農產品的產出量、商品率,提高勞動生產率,開拓產業新領域;農業科技創新進步可以引領高產量、質量優、效率高、安全又環保的現代農業;農業科技創新的發展能更好地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
1.2農業科技創新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條件
走高產量、高質量、產品安全、環境友好、節約資源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就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與農業科技創新。為實現農產品的增產增收,廣泛運用新技術、新品種在網絡環境下推廣的新型農業技術以及綜合有效的防災減災等農業科技創新技術。農業科技創新的廣泛運用,確保了國家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從而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穩定發展。
1.3農業科技創新是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就現階段來說,世界新興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正在經歷著意義非凡的革命階段。一方面是農業和互聯網的深入融合,普通農業向網絡化農業轉型,實現了“互聯網+農業”;另一方面,農業技術的創新牽動著生產技術的升級。廣義講,食物生產的研究從植物擴展到微生物,不僅有陸地生產還有海洋生產,這些科技發展會幫助人類提高地球的空間利用而生產出更多物質財富,還有高產量、高效益的種植、養殖業的壯大等??傊澜甾r業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在不斷創新并得到應用,作為大環境下的中國農業,必須搶抓機遇,深化改革,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不被世界農業技術和世界農業經濟的發展潮流所淘汰,才能增強我國農業科技能力,成為世界農業強國。
2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重大挑戰
2.1農業科技創新體制不完善
我國目前的農業科技應用與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業生產滯后、農民收入低等情況不相適應,市場經濟、農業生產、農民文化水平相適應的農業科技創新體制還未建立健全。
2.2農業科研投入總量不足
據調查,我國科研投資強度為2%左右,而我國農業科研投資比例大概為0.7%,兩者差距較大,農業科研投入總量遠遠低于平均水平。農業是一個具有公益性、大眾性、基礎性的產業,其科研投入總量與其基礎地位很不相稱,農業的發展在我國應得到更多支持和保障。
2.3農業科研人才的嚴重缺失
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于要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科研人才。從近幾年來看,由于農業科研單位研究條件差、環境惡劣、待遇較低,導致相關人才嚴重流失。我國近十年專業科研人員的流失率約為職工總數的20%左右,學術頂尖人才和學科領頭人、新興學科專業的高素質、高文化人才的缺乏,阻礙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農業的發展。
3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的建議
3.1加快健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制
“十三五”規劃指出,現代農業需要建立健全技術推廣創新體制,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加強融合農業與網絡信息技術,并在此基礎上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依托現有的相關農業機構,以國家級農業科研推廣機構為主,并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推廣中心及各級農業科研創新推廣機構。建立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并具有國際高端農業水平和具有國家競爭力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制。
3.2加大投入總量,優化投資比例模式
當一個國家農業科研總投入占農業產值的比重大于2%時,該國農業才會出現科技創新,其農業與經濟等部門才能統一協調發展。為了響應“十三五”規劃要求,應合理完善財政體系中農業領域的支出結構,改革農業資金投入使用以及運作方式,健全財政體系農業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引導金融資本以及農業企業加大科技的投入,向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的方面發展。改善農村科技基礎設施條件,增加農業基礎科技經費投入。
3.3重點建設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要建立完整的農業科技培訓系統,培育農業領域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聘請農業高級專家授課,提高我國農技人員實際生產指導能力;大力宣傳農業科技的優越性、公益性,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這個行業,培養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人才隊伍;要建立農技研究推廣獎懲機制,完善工資分配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重點體現公益性、基礎性的農業科研單位特點,制定分級分類管理和崗位績效要求的收入分配與獎勵制度。
作者:劉藝瑋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恒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的具體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6,(05).
關鍵詞 大中農場;公共技術平臺;運行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 F323.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5-0316-01
大中農場公共技術平臺對構建農業技術創新平臺,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推動集團公司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產業化和現代農業水平,促進產、學、研相結合,引進和轉化農業科技成果,強化農業技術服務、試驗推廣和研發職能,促進農業結構優化,推動全系統及周邊地區農業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
1 經費投資
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的經費由大中農場財務科統一管理、專款專用、獨立建賬。項目計劃投資1 200萬元,實際投資2 800萬元,其中江蘇省撥款200萬元,部門配套100萬元,單位自籌2 500萬元。
2 硬件建設
2.1 服務場所
投資近115萬元,對中心農科所進行了功能性升級改造,新建科研大樓1棟,提供服務場所2 200 m2;投資45.5萬元對儀器設備進行了更新換代,購置發芽箱、全自動烘箱、多功能紅外線測報燈、顯微鏡、高壓滅菌配套設備、高精度火焰光度等各種小型儀器設備,全面提升了各站室服務功能;中心農科所形成了以育種、土肥、氣象、防疫、農機為中心的5支農業專業隊伍,以農科所領導下的植保站、分場、管理區三級測報網絡,為大中農場持續高產增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2.2 基礎設施
投資748.4萬元,新建種子烘干線配套良種倉庫5 000 m2,增強種子倉儲能力;對現有4座種子烘干線進行升級改造,并投資850萬元新建烘干線1座(建設中),全面提升良種烘干能力,提高良種質量,實現糧食不落地目標。投資470.7萬元,新建高標準良種試驗示范田20 hm2,原種繁育基地200 hm2,灌溉渠全部硬質化,提高了良種推廣與繁育水平。
2.3 農機具
農機標準化管理二級企業,投資1 392.8萬元,對現有農機具進行了技術改造,新進3 518大型收割機8臺,大馬力拖拉機50余臺,農機總動力3萬kW,農機具配套比為1∶2,稻麥生產全程機械化得到保障。
3 項目實施成果與成效
3.1 技術成果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成以來主要解決的關鍵技術有:一是集成推廣小麥“精種、擴行、降苗、調肥、保健”的十字栽培技術;二是集成應用水稻基質無紡布育秧技術、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水稻統防統治技術;三是稻麥秸稈全量還田技術、稻麥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
3.2 服務成效
主要完成的技術與經濟指標包括:一是年試驗示范新品種40余個,推廣稻、麥新品種8個;二是年接受培訓、觀摩、交流達500人次以上;三是制定技術標準(企業)5個;四是年繁育銷售良種1.5萬t以上,年服務收入達4 100萬元。
3.3 壯大規模
2010年,啤酒大麥新品種揚農啤8號在大中農場五分場試點推廣種植21.33 hm2,2011年產出合格種子約150 t,2012年度一舉特破銷售揚農啤8號種子500 t以上。目前,中心擁有自主大麥品種3個,培育大麥、小麥品種各1個,均進入第2年省試。
3.4 輻射作用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全面建成,構建了一個設施完善、功能齊全、人員配置較強,具有一定的引領和輻射功能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對構建農業技術創新平臺,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產業化和現代農業水平,促進產、學、研相結合,引進和轉化農業科技成果,強化農業技術服務、試驗推廣和研發職能,促進農業結構優化,推動全系統及周邊地區農業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
4 存在的問題及采取措施
4.1 網絡平臺建設緩慢
現代社會網絡作為一個重要的信息傳播媒體,其作用越來越重要,而服務中心的網絡平臺如果運行不完善,阻礙了服務中心在網絡上的宣傳效應,就不利于長久發展。因此,服務中心需加快網絡平臺建設,并安排人員定時維護并更新網絡平臺[1-2]。
4.2 基礎設施相對落后
服務中心建成以來,雖然購置大量先進設備,但是依然存在不少設備老化的現象。尤其在農田水利灌溉方面,多座泵站嚴重老化,使用土渠灌溉,滲漏嚴重,不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也不利于服務中心在農田種植方面的發展[3-5]。因此,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需加強對水利設備的更新換代,拆除老化泵站,新建泵站,加快防滲渠建設,逐步淘汰老舊農業機械,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
5 發展目標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發展農業是重中之重,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的建立將為農業發展提供一個平臺,新技術、新品種、新標準將在這里得到示范與推廣。在未來,服務中心將為來自全國的科研院所和農業公司服務,打造符合現代化農業發展要求,推動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發展,對全省現代農業建設具有示范和推動作用的服務平臺。
6 參考文獻
[1] 王永賀,張國平.大中農場農業科技公共平臺建設目標[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289.
[2] 仇繼東.天津設施農業發展設想與對策建議[J].天津農業科學,2010(1):5-9.
[3] 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北京:劍橋大學出版社,1990:32.
一、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資金是經濟發展的“血液”。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今天,金融業的發展狀況往往會影響到一國乃至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發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中,資金及資金的投入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最關鍵的條件之一。因此,加大對現代農業資金的投入,既是現代農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也是促使弱質農業從落后走向比較發達,并最終實現現代化的客觀要求。世界經驗表明,金融支持農業的發展,已成為各國扶持和保護農業的最佳選擇。運用金融手段對農業予以支持與保護是國際普遍采取的積極措施。農業現代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及地區,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都有國家的各種金融政策扶持。我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農業經濟政策為適應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必須做出相應調整,其核心就是改善農業生產的物質條件,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發展現代農業從而增強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即金融機構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金融服務。金融在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地位舉足輕重。
二、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滯后,現代農業發展金融支持出現缺位。首先,農業銀行發展戰略的移位,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弱。近年來,農業銀行對其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推進集約化經營,大批欠發達地區基層營業網點被撤并,信貸權限上收,新增貸款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集團、國債配套資金等項目,而對農業生產和中小型工商業活動提供的金融服務卻處于全面緊縮的狀態。其次,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金融業務單一,僅限于加強糧棉油收購資金的封閉運行,實際上是我國糧棉流通政策的產物,還不能起到增強農業發展后勁的作用。再次,農村信用社的市場定位和自身實力較弱,支持農業現代化力不從心。從現行經營管理看,農村信用社市場定位主要以小額農戶貸款、農村個體工商戶貸款和農產聯保貸款為主,從期限、額度和方式上很難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二)農村資金外流嚴重,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實力不足。目前,引起農村資金外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1)農業貸款一般都存在季節性、風險性、長期性、零散性和低利性的特征,因此,商業銀行做出了選擇:他們不愿意投入基礎農業而投入利潤高、風險低的領域。1998年6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開始重點撤并縣以下分支機構,除農行盡量保留縣級支行以外,其他三家精簡縣以下分支機構。與撤并同時進行的是各商業銀行對縣級機構貸款權限的上收,農村網點的很多功能被弱化。結果,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縣級以下的機構成了單純吸收存款的機構,大都將農村的存款轉到了城市。(2)郵政儲蓄在農村分支機構較多,吸收了大量的農村儲蓄,并將其全部轉存中國人民銀行。雖然中國人民銀行以對農村金融機構再貸款方式將部分資金流回農村,但數額有限。
(三)農村信用環境欠佳,缺乏行之有效的信用評價體系、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信用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使農戶、企業能夠更加有效地獲得金融支持,強化農戶、企業的間接融資系統。從我國發展現代化農業金融支持的現狀來看,當前,廣大農村還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評價體系和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在銀行對信貸資金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對于面臨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的農業用戶、企業來說,獲得貸款的門檻較高,直接制約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四)財政性支農資金投入不足。農業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農業生產與經營模式,完全依靠商業性信貸資金的投入是不夠的,必要的財政資金支持不但可以補充商業性資金的不足,而且可以鞏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科技保障和基礎設施保障。發達國家對農業的財政資金投入主要集中在農業補貼和農業科技方面,這種做法既有利于增強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又符合國際慣例。我國政府對農業的財政投入與農業創造的國民生產總值相比是十分有限的。在農業財政支出中,直接用于生產建設和農業科技的財政資金投入并不多,其中用于農業基本建設和農業科技費用支出相加的財政支出總額還不抵農業部門事業費支出的總額,這說明我國財政對農業的資金投入總量是不夠的,其各項財政支農資金的分配也不盡合理。尤其是對農業科技創新投入資金甚少。農業科技創新是農業現代化成敗的關鍵,離開農業科技進步,就不能發展高效、科技農業,農業現代化就成了一句空話。
(五)農業保險資金不足,政策性農業保險缺位。雖然我國已經開辦農業保險業務,但由于其商業性的經營定位,農業保險險種少、費用高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農民保險意識薄弱,投保率低,保障面窄,當災害肆虐時,大部分受災農產品不能得到保險保障,難以保證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對農業現代化的促進作用并不大。農業是一個弱勢產業,農民仍處于社會收入的最底層,他們對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嚴重不足,加上農村信用社由于受經營環境、管理體制和經營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也難以承受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農戶轉移過來的投資風險,所以,迫切需要設立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承擔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投資風險。
三、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必須有步驟、有計劃地穩步推進。金融部門要堅持促進農民增收與加強自身發展相結合、因地制宜與因時制宜相結合、籌資多元與信貸集中相結合的原則,加大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支持力度。
(一)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針對農村金融需求的特點,加快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明晰、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系。抓緊研究制訂農村金融總體改革方案。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進一步發揮其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作用。抓緊制定縣域內各金融機構承擔支持農業現代化的政策措施,明確金融機構在縣及縣以下機構、網點新增存款用于支持當地農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比例。采取有效辦法,引導縣及縣以下吸收的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使郵儲銀行成為現代農村的新型銀行。加大政策性金融支農力度,增加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中長期貸款,在完善運行機制基礎上強化農業發展銀行的支農作用,拓寬業務范圍。對農發行的職能和業務范圍進行重新界定,在保持政策性銀行地位的前提下過渡為城鎮化、農業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與融通資金,增加吸收存款功能,貫徹保本低利原則,強化政策性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支持現代農業發展。農業銀行要繼續發揮支持農業、服務農村的作用,確立農業銀行在農業現代化中的主渠道作用。培育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農村新辦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的準入條件和監管辦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盡快啟動試點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貼近農民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小額信貸組織。信貸支農的重點由農戶向農戶、農業龍頭企業并重轉變,在優先滿足農戶種養殖業小額資金需求的前提下,重點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實現扶一個龍頭,育一大產業,富一方農民。信貸支農投向由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科技農業轉變,金融機構要根據客觀需求調整貸款投向,引導農業現代化發展。
(二)完善信貸風險防范體系,創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環境。一方面要盡快建立和完善信貸征信管理體系,做好資信評估工作,為金融部門提供全面的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快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提高農村信用水平,為信貸投入提供信譽保證。同時,嚴厲打擊各類惡意拖欠、逃廢貸款的行為,努力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信用氛圍。
(三)建立農業投入保障機制,提高現代農業抗風險能力。一是地方政府要牽頭建立農業現代化發展基金擔保機構,為農村金融機構發放支農貸款提供擔保,降低龍頭企業和農戶的融資難度和成本;二是要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承擔和分散部分農業現代化發展中轉移過來的投資風險和產業化經營中可能發生的風險,補償受損農民的利益,從而保證信貸資金的歸還,形成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山東?。晦r業科技;現代農業
山東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地勢平坦,氣候適宜,十分適合農業產業的發展。自古以來,山東省就是我國的農業大省,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伴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傳統農業經濟也正在逐步向現代農業經濟轉變。農業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不僅為山東省現代農業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山東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提供了新動力。
1山東省農業科技發展取得的成績
1.1農業生產力顯著提高。農業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對山東省農業經濟的直接影響表現在農業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伴隨著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一批批農業新技術得以在農村地區廣泛推廣,農業生產力顯著提高。2016年,山東省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為4979億元,較上年增長181億元。主要糧食作物每hm2的產量為6290kg,實現了糧食產量的穩步增收。另外,農業科技的發展還表現在農業機械的擁有量不斷提高。農業機械作為現代科技的產物,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解放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技術支持。農業機械化、自動化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從表1可以看出,山東省主要農業機械的擁有量穩步增加,為山東省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技術保障。1.2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根據國外發展經驗,農業產業化發展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業產業化發展,不僅將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業生產有機結合起來,還將農業科技創新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促使現代農業形成研發、生產、銷售、售后等一條龍服務的經營模式,降低農業產業的成本,增強農業產業的競爭力。截至2016年年末,山東省農業企業超過1.5萬家,年銷售額高達2萬億元。近些年,山東省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倡導農民多主體聯合發展、自主協作、資金互助,已注冊的合作社高達13萬家。農業合作社的建立是山東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同時,山東省倡導農業生產標準化、著重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建立合理高效的現代農業質量監督體系、增加農業品牌數量,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而這些都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持。1.3農業科技對農業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顯現。山東省政府十分注重農業科技的發展。目前,山東省批準建立的省、市級以上的農業科研機構有100多家,有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兩所高等院校,山東畜牧獸醫職業院校等高職??茖W院,還有眾多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這些都為山東省農業科技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人才、技術、資源的支持。山東省在小麥、花生、玉米等農作物種植、動物克隆、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均處于我國領先地位,農業科技貢獻率高達60%。隨著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業科技對農業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顯現。
2山東省農業科技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科研組織發展還不健全。雖然近些年山東省大力建設了一定規模數量的研究所、實驗室和教育教學機構,但是,由于現代農業發展時間較短,許多機制還不健全,信息溝通不夠流暢,山東省農業科技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地[收稿日期]2017-06-03理位置方面,各研究機構分布在山東省各市、縣內,相隔較遠,使得科研力量變得十分分散,無法高效協同運作;第二,在資源分配方面,各研究機構間并不均等,有些機構依然在使用十分落后的設備設施,限制了農業科技的創新;第三,在信息溝通方面,由于科研信息的不透明、不對稱,許多科研機構間存在著重復研究的現象,這都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降低了科技創新效率;第四,在實踐應用方面,許多農業科技創新還處于理論階段,沒有在農業市場上得到應用和推廣,沒有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第五,在研究領域方面,大部分的科研機構著重于對農業生產這一環節的研究,而對于產前技術支持、產后加工服務的研究較少,因此可以獲得的利潤規模有限,科研機構難以實現高速發展。2.2農業科研資金不足。農業科技的研發與創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前期投入較大且收益較慢,許多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往往不愿意對農業科研進行投資,因此,政府部門成為農業科研資金的投資主體。有關數據表明,山東省農業科研投資強度僅為0.77%,不僅低于其他行業的平均投資強度1.7%的水平,也低于發達國家對農業的投資強度。另外,據估計,僅有20%~30%的山東省農業科研項目可獲得穩定的支持經費,這導致科研過程易因為資金供應不連續而中斷。山東省要想實現建設農業強省的目標,實現農業發展現代化、可持續化,必須保證農業科技創新有足夠的資金支持。2.3農業科技機構管理機制不完善。目前,山東省農業科技的主要研究方向依然在于如何提高農產品產量,而對于農作物的育種、養殖品種的篩選、農產品加工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研究較少。而現代農業不僅要求農業科技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持,也要求農業向著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產業模式發展。由于農業科研機構與市場結合度不高,無法滿足農民對農業科技和農業市場信息多元化的需求,使得農業科技的利用率較低。其次,各農業科研機構的研究比較獨立,缺乏相應的溝通與聯系,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還難以形成功能齊全的服務體系,降低了農業科技的生產效率。同時,農業科研組織機構極少開展針對農民長期的、有計劃性的培訓,服務往往停留在田間地頭,農民無法有效利用新興的農業科技成果。
3推進山東省農業科技發展的建議
3.1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支持。首先,政府部門需要正視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道理運用在農業生產方面也同樣適用。政府部門在加大對農業科技投入的基礎上,也要引導民間資本和企業對農業科技進行投資。政府部門可通過建立完善的風險投資管理機制,幫助農業科研資金的利用實現多元化、高效化。其次,針對科研人員流失嚴重的現象,應著重提高科研人員基本待遇水平,并根據其工作績效給予適當的補貼,提高科研人員的收入??蒲袡C構應正視科研人員對農業科技進步做出的貢獻,以此實現各科研機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高效運營的目的。第三,針對有些科研機構因資金問題而導致的設備落后、環境簡陋等現象,山東省政府需要加大對實驗儀器、設施設備、實驗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最后,山東省政府應提高農業科研投入在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保證農業科研機構可獲得最基本的資金支持,使各科研機構在改善農業科研環境的同時,依然有充足的資金進行科研創新。目前,山東省的農業科技貢獻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大力發展農業科技不僅能為山東省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新途徑,還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業產業利潤率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3.2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山東省在建設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過程中,通過不斷地探索,逐步建立起“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即建立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建立技術共同研發體系實現資源技術在研究領域內共享,建立農業技術科教體系幫助農民學習利用科技成果。通過這三個體系的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逐步形成,并日趨完善。目前,山東省構建農業科技體系的重點在于整合全省的農業科技資源,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減少資源的浪費。針對山東省眾多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山東省迫切需要改變機構重復設置、課題重復研究這一問題,通過明確各機構間的責任,實現資源合理分配、課題獨立研究,以此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速度。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另一方面是要建立完善的農業科技推廣機制,打破各區域間的技術壁壘,以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的進行農業科技的研發與創新。同時構建起全省范圍的技術推廣服務網絡系統,使各科研機構一起參與到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去,使基層農民能夠直接享受科技紅利,提高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貢獻率。3.3加大與國外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力度。由于山東省現代農業發展時間較短,因此無論在理論基礎還是實踐操作方面都有許多不足之處。早期山東省農業科技主要以模仿為主,缺少科學技術知識產權。而發達國家進入工業化社會時間較長,其農業科技化、工業化、產業化發展開始較早且水平較高。同時,伴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各國經濟的關聯度不斷提高,聯系日益密切。因此,山東省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體系,不僅要學習國外農業科技發展的先進經驗和技術,也要加強與與國際農業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山東省要緊跟時代潮流,充分發揮山東省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推進農業科技發展國際化進程,引進國外農業科技的最新成果,并且注重農業人才的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只有加強與先進科研機構的溝通與交流,努力實現互利共贏,才能為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才能實現農業強省這一目標。
作者:宋玉華 單位:山東省臨朐縣農業局
[參考文獻]
[1]陳祺琪,張俊飚,程琳琳,等.農業科技資源配置能力區域差異分析及驅動因子分解[J].科研管理,2016(03):110-123.
[2]鐘秋波.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創新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3]陳萌山.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提升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能力[J].農業經濟問題,2014(10):4-7.
[4]蔣和平,劉學瑜.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研究評述[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4(04):1-9.
[5]韋志揚,蒙福貴,李思源,等.廣西“十三五”農業科技發展路徑研究[J].南方農業學報,2014(05):898-905.
關鍵詞 民營資本;現代農業;做法;成效;建議;河南登封
中圖分類號 F30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301-01
登封市地處河南省中西部,市域面積1 220 km2,人口67萬人,煤炭、鋁礬土等礦產儲量豐富。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傳統行業戰略決策的不斷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已成為決定地方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推進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探索“三化”協調發展的過程中,登封市堅持“內引外聯”戰略,在加強引導外資的基礎上,深入發掘民間資本潛力,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現代農業建設,既加速了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的轉變,解決了民資的科學利用問題,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投資回報率,拉動了全市農業效益不斷提升,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財力的增長,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從而實現了企業、農民、政府諸方面的合作多贏。本文對當地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現代農業的主要做法進行了重點調研,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建議,以期為積極探索“民資興農”的科學發展模式奠定基礎。
1 主要做法
堅持“六個一”工作法,切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發展環境,為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投資現代農業提供了有利保障。其主要做法具體如下。
1.1 組建一個堅強領導機構
先后組建了由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市委副書記為常務副組長,各鄉(鎮)區、辦黨政正職為成員的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和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2個領導小組實行聯席辦公會議制度,負責協調全市現代農業的總體發展和民資引導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設立聯審聯批會、周工作例會、工作督查臺賬和“日詢問、周報告、月通報、季講評”機制,及時解決在引導民資發展現代農業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1.2 出臺一套完整扶持政策
大力整合農、林、水、扶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等涉農資金,制定出臺《關于推進農業龍頭企業快速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名優農副產品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市財政拿出1 000余萬元對本地民資在現代農業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土地、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給予大力支持,有力地吸引企業家把資金投向現代農業[1]。
1.3 構建一個高效工作平臺
通過組建登封市行業協會聯合會,將登封市嵩岳商會、市煤炭行業協會、市水泥協會等民資行業組織吸收為成員,由政府出資,定期組織民資企業家參加免費培訓、特色農產品展銷和全市農業觀摩等推介對接活動,大力宣傳現代農業發展優惠政策,引導他們了解關注現代農業發展,拓寬經營思路、轉變發展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投資現代農業積極性。
1.4 培養一群科技領軍人物
始終重視人才與科技創新,市財政每年拿出1.2%約2 600萬元,設立登封市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對企業引進國家高科技人才、創建產品研發中心、與高校合辦產學研對接基地、進行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等進行獎勵,基本實現了“每個農業龍頭企業一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工作目標,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企業發展后勁充足。
1.5 帶動一批“雙強”支部書記
重視基層農村零星民資的積聚效應,發揮農村“雙強”支部書記帶富作用,引導基層群眾和返鄉農民工合伙興辦農業企業。據統計,目前全市303個行政村中約67%的村支部書記創辦有規模不等的種植、養殖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在基層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下,全社會投資興農的氛圍基本形成。
1.6 創造一個優良的發展環境
建立現代農業重大建設項目領導分包和首席服務官制度,逐步優化民資投資環境。首席服務官負責統一協調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面掌控項目開發過程中手續辦理、工程進度、項目投資等情況,全力為企業提供及時、有效、方便、快捷的服務。實施審批流程再造工程,明文規定了重大項目7 d必須完成全部落地手續的要求,大大縮短了審批周期,降低了企業投資成本[2]。
2 初步成效
在民資引導“六個一”工作法的推動下,民間資本逐步形成“統一行動”,有力推動了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實現了新型農業現代化與以新型農村社區為切入點的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三化”協調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鄭州市級龍頭企業32家,出現“小蒼娃”“三楂紅”“河南河順”等一批在省內外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嵩山芥菜、山楂酒、茶亭溝紅薯等特色農產品遠銷全國10余個省市。畜牧業發展規模和水平也得到快速提升,寶融養殖、河南正邦、書青牧業等龍頭企業成為鄭州地區畜牧業發展標桿。富裕起來的農民遷村并鎮、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愿望也更加強烈,截至2015年7月,全市新型農村社區累計完成投資9.23億元,啟動建設社區26
個,5.6萬農民遷入新居。另外,隨著民間資本投入農業的數量增多,加快了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實現了農業規?;?、標準化、集約化經營,把大量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出來,重點發展“農家樂”、旅游土特產品加工、鄉村旅游富民工程等二、三產業,拓寬農業功能,拉長產業鏈條,增加農民就地就業機會,為新型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力資源后盾。
3 啟示和建議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斷提高民資興農積極性
政策引導是民資興農的金鑰匙。通過制定一系列關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對投資農業領域的本地民資企業家和個人實施獎勵補貼,使其享受到與域外資本和其他行業同等甚至更加優惠的投資待遇和環境,從而把更多的民間資金投向農村,實現民資的內向良性流動,最終實現興農目標,才是“民資興農”成功的關鍵[3-4]。
3.2 健全工作機制體制,全面優化民資興農發展環境
高效機制是民資興農的催化劑。以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科學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簡潔優化的行政審批機制和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機制,消除民資投資顧慮,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本地甚至域外民資,打造民間資金洼地、投資熱地和農業產業高地,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5-6]。
3.3 強化規范管理,發揮民資興農最大效益
科學利用民資是興農的“金藥方”。要強化規范管理,科學利用民資,用抓工業項目招商引資的理念做好農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規劃和前期基礎建設等工作,用好的項目吸引民資,將民資的自發性流動整合為針對現代農業領域的集中投資行為,充分發揮其量大、靈活、高效等財政資金所不具備的自然特性,充分展現民資促進農業發展所顯示的輻射帶動和示范效應,才能真正產生“滾雪球效應”,吸引更多民資進軍現代農業領域。
4 參考文獻
[1] 謝群.中國農業高技術產業風險投資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1.
[2] 張文勇.民營資本發展的理論與實證分析[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
[3] 候元梅.中國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相關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4] 劉慧玲.中國西部地區工業化發展問題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