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3 17:07: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在于:(1)管理的內容是全面的,即不僅要管好產品質量,還要管好產品質量賴以形成的工作質量;(2)管理的范圍是全面的。從產品的設計、制造、輔助生產、供應服務、銷售直至使用的全過程,均需把好質量管理關;(3)管理的人員是全面的,企業的全體人員都是質量管理的參與者,因而全面質量管理是一種全員的質量管理方法。(4)管理的方法是全面的,全面質量管理并沒有固定不變的管理方法,而是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地采用不同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包括科學的組織工作、數理統計方法的應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和技術改造措施等。
在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時,要求做到:(1)防檢結合,以防為主,重在提高。要把管理重點從產品質量的事后檢驗轉移到對生產流程的質量控制,即從管“結果”轉移到管“原因”。(2)樹立“以下道工序為用戶,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服務”的觀念,以期形成一個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質量管理有機整體。(3)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對產品質量實行量化管理。通過數據把握質量波動情況,為質量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以便有的放矢地對生產流程進行調控,改進產品質量。(4)對質量管理活動進行標準化。確保質量管理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在一個統一系統內協調運作,嚴格按照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循環周而復始地進行,使產品質量不斷得以提高。
全面質量管理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美國面臨著質量管理的新問題。一方面,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大為提高,從注重一般性能發展到講求產品的耐用性、可靠性、經濟性?!氨Wo消費者利益”運動蓬勃興起,各種消費者組織紛紛成立,消費者向企業提出了“產品責任”和“質量保證”問題,迫使廠商重視產品質量。然而,原有的質量管理方法已難以妥善解決現代生產中的質量問題。然而,原有的質量管理方法已難以妥善解決現代生產中的質量問題,人們亟需一種新的理論與方法來指導質量管理活動。另一方面,隨著管理理論的開展,人的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被管理者在生產活動中的作用得到承認。在實踐中,開始推行“工業民主”、“參與管理”和“目標管理”,強調讓工人參與企業管理,充分發揮其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力。在質量管理中,出現了要求工人實行“自我控制”的“無缺點運動”,建立了“質量提案制度”。這一切為全面質量管理的產生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基礎,同時,系統概念與技術的產生,使人們運用系統觀點綜合分析研究質量問題成為可能。于是,全面質量管理應運而生。
如果把追求“顧客滿意度”作為企業的目標,那么實現這個目標的管理思想就是“全面質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簡稱TQM)”。雖然早在1961年美國通用電氣(GeneralElectrics)公司質量經理A.V.Feigenbaum(費根堡姆)就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但這一理念在中國真正產生影響卻是近10年的事。他指出:現代的質量問題在技術上日益復雜,只有統一計劃和組織,才能適當解決,因而必須實行全面的質量管理。費根堡姆和質量管理專家朱蘭等人共同倡導全面質量管理,他們認為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要點在于:(1)要生產優質產品,除運用數理統計方法控制生產過程外,還需要加強一系列的組織管理工作;(2)產品質量有一個產生、形成的過程,管好質量就要管好全過程,包括市場調查、設計、制定標準、制定生產計劃、檢驗、試驗、銷售、技術服務等環節,使之成為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全面質量管理產生后,迅速地從美國推廣到西方各國,其理論、技術和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深化。日本引進這一理論、方法后,結合本國實際,形成了日本式的質量管理,稱為“全公司性質量管理”。1969年,質量管理國際大會總結了日本式質量管理的經驗,歸納出六大特點:(1)開展全公司性的質量管理;(2)實行質量管理的審核制度;(3)質量管理的教育與培訓制度化;(4)積極開展質量管理小組活動;(5)靈活應用質量管理的統計方法;(6)組織全國范圍的質量管理推進活動。
我國于1978年開始全面質量管理的試點,以后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目前初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經驗,主要內容有:(1)建立行政和群體組織(學術團體)相結合的質量管理推進機構;(2)制訂符合中國國情的質量管理政策、法令和規章制度;(3)普遍開展質量管理教育與培訓;(4)組織全國“質量月”,大規模地開展群眾性管理活動。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本課程能力標準打破傳統學科的體系,采用倒推的方法,根據培養符合單位實際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原則,以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出發,整個課程體系的設計按照知識、技能、實際應用等為主線設計教學內容。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質量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 質量管理;能力標準;教學改革
1課程性質與地位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全球貿易競爭的加劇,顧客對質量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已清醒地認識到,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才是取信顧客,立足市場,競爭取勝的根本保證?!?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因此,以質量為中心的企業管理,即質量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但是,目前我國產品質量狀況與經濟發展要求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缺乏專門從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工作的高素質的人才,而我國高等教育中質量管理教育比較薄弱,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設立《質量管理實務》課程,從而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
《質量管理實務》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最重要的的職業核心能力課程,也是其他一些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支撐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有關質量管理基本理論及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同時又可以擴充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專業意識和專業洞察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品質。
2《質量管理實務》課程能力標準構建思路
本課程主要從全面質量管理理論、ISO9000標準出發,著重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質量問題的能力角度來安排教學內容。主要內容包括: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質量管理體系的審核、質量改進的工具、服務質量管理以及質量認證制度等。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樹立全面質量管理意識,掌握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掌握如何通過建立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來進行有效經營管理、掌握運用質量管理統計工具等內容,從而具備一定質量管理的能力,為經后從事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根據本課程的培養目標,將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劃分,并為每一模塊確定應知應會目標以及應知應會目標的鑒定標準和方式。本課程的應知、應會目標及綜合鑒定和課程能力標準圖設計如下:
2.1應知目標
(1)掌握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觀點與基本思想
(2)掌握2000版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準
(3)掌握質量管理體系的審核方法
(4)掌握質量管理的常用統計方法
(5)熟悉我國宏觀質量管理體制及各項認證制度
2.2應會目標
(1)具備良好的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素養;樹立質量意識,嚴謹的學習工作態度;具備質量管理的能力。
(2)能運用ISO9001:20001 標準條款判斷發生的質量問題。
(3)能開展內部質量審核工作。
(4)學會應用質量管理的常用統計方法來進行質量改進。
(5)能結合社會現實,分析我國各項宏觀質量管理手段。
以上目標體系是參照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審核員職業資格能力建立的,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實施,可以幫助學生順利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資格考證。
2.3應知應會綜合能力的鑒定
本課程綜合能力的鑒定可通過兩種方式進行評定。其一是參加學期的統一測試,對本學期的課程目標進行全面的考核;其二是命題小論文的完成及答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教學錄像或搜集相關的專業信息,完成規定字數的小論文,當堂進行論文答辯,這是對學生綜合專業素質的考核。
2.4本課程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素養結構圖
3課程基本教學策略
3.1學生主體地位構建策略——目標是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本課程的基本教學要扭轉過去“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把“教師主導型”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學生主導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組織、指導、協調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具體可以選擇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學生模擬演練、學生專題演講等多種方式,根據不同模塊內容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本課程為專業實務課程,每一個能力培養模塊應根據模塊自身知識特點技能特點選擇以下與之適應的課型組織教學。
以下課型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教師下達任務,學生分組討論,強調全員參與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增加學生的學習參與性,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實現學生組織、協調、表達、及綜合素質的提高。
本課程主要采用知識講授、案例討論、專題演講、實地考查、參觀交流等多種課型實施教學,各種課程設計如下:
(1)知識講授課型設計
教學內容:應該包括本課程中所有要求學生應知的內容,其目的是通過課堂講授專業知識,使學生掌握專業必備的專業知識。
教學方法:應該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傳授的效果,尤其是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案例討論課程設計
教學內容:包括在每一個模塊的教學過程中可能涉及的案例進行隨堂討論,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另外安排專門的綜合案例討論,使學生對所學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
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相互競爭考核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案例討論的實際效果。
(3)實踐教學課設計
教學內容:分小組進行模擬審核,掌握審核的步驟;進行以宿舍為現場的5S質量管理檢查;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服務質量的市場調查。
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分小組進行討論、相互競爭考核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實踐教學的實際效果。
3.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策略——目標是使學生學習功效提高
專業課的教學往往會傾向于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本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教學策略,質量管理課程的教學中全面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并從質量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等三方面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證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落到實處,使學生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很強的實踐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是通過各種方式得以實現,比如課堂教學中的實例討論和分析、學生專題演講、帶領學生進行實地5S質量管理活動、讓學生設計調查問卷進行服務質量的調查等。
3.3分階段、分塊能力系統有機構造策略——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質量管理實務》課要求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把每模塊的能力標準完全孤立對待,而是要盡可能地前后銜接,在不同的階段引入不同程度的綜合資料分析、案例分析討論等項目,其目的是通過綜合系統的能力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4激勵創新策略——目標是使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提高,重點培養示范生
對于部分基礎比較好、有能力的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增加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要求、拓展教學手段、改革考核標準,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在學生中重點培養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優秀學生。
針對本課程的特點,可以在開學初通過摸底考核(或自愿報名)的形式選拔一批基礎較好并有能力的學生,組成質量管理興趣小組,充分調動興趣小組的積極性拓展社會聯系,確定專題進行社會調查,提出相應的調研意見,輔助教師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要求興趣小組的學生搜集相關專題的資料,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資料的篩選和整合,一方面對教學資料形成補充,同時鍛煉學生創造性學習和思維的能力。調動興趣小組的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創造性地進行學習研究,為其他學生進行講解、共同討論。在以上活動的基礎上,根據教師布置實際業務背景(或學生自行調查的實際企業狀況)進行分析評價,得出創新性的評價結論。
對于這一批示范性優秀學生的教學評價應該采用更加靈活多樣化的方式,可以采用調研報告、研究課件、答辯等形式進行。
3.5職業品質融入教學策略
職業品質教育是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把質量管理職業品質教育融入專業教學活動中,隨時隨地給學生灌輸從事質量管理工作的職業道德要求和標準,隨時把一些相關案例介紹給學生,使學生進一步增強職業品質重要性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從業觀念和理性的從業規范。
參考文獻
[1]胡銘.質量管理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2]董文蕘.質量管理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一、傳統的技工學校工作管理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是由學校管理者對教職工工作的檢查來實現的。
2、學校的各項工作成效是以對最終成果的評定和考核來決定的。
3、在管理理念方面,雖然也曾多次強調過“管理就是服務”,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管理就是服務”的口號停留在口頭上的時間比較多,落實在行動和實效上的時間比較少。一些領導干部思想觀念落后、管理水平較差以及部分教師對學??傮w教育任務和辦學宗旨缺乏了解。
4、在方法手段方面,比較多的是調動和依靠管理人員自身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調動被管理者的主動性、積極性的方法手段不是很有力。
這種情況必然會造成學校內工作質量的不平衡,各部門或個人間工作質量的相互掣肘,因此,技工學校的質量管理狀況,無論是在管理理念、管理的方法手段,還是在管理的實際效果上,都顯得不是很理想。隨著一些技工學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培訓的方向和辦學層次的逐漸提高,技工學校的質量問題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如果這種傳統的質量管理模式不改變,就會影響技工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使技工學校的質量管理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可以借鑒工業推廣的全面質量管理的經驗來實現。
二、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思想觀點
全面質量管理在工業企業管理中是指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
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的途徑。其英文縮寫為TQM。是工業企業界廣泛應用的一種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是20世紀50年代末由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費根堡姆和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共同提出的。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理論,它具有如下方面的特點:強調一個組織必須以質量為中心來開展活動;強調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使整個生產經營的全過程都處于系統控制的狀態下,從而達到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強調對產品質量實行全面、全員和全過程的管理與控制;強調用事實和數據說話;強調用戶至上;強調謀求長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不是短期的經濟效益和市場效益。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于四個“全”字,即1、全面的管理,全面質量管理認為影響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從整體出發,把所有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全都管起來。2、全員參與的管理,指組織中所有層次的人員都要積極地參與到質量管理中;同時還包括組織中的最高領導者的強有力和持續的領導以及對全體員工的教育和培訓,以提高全體員工素質的管理。3、全過程的管理,由于產品質量形成于生產活動的全過程,因此,全面質量管理的質量管理不只是指生產制造過程的管理,還包括從產品的研究設計、準備、制造以及售后服務等全過程的質量管理。4、方法全面的管理,即用以管理質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它把組織管理、數理統計和現代科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是一種綜合性的管理。
由此可見,全面質量管理不是某種狹隘的概念或者一種簡單的方法,也不是某種管理模式或者框架,它是一種全新的質量管理途徑。它強調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來開展活動,以質量求發展,以質量求繁榮。同時建立和完善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以此來保證組織經營的長期成功?,F在全面質量管理經過近5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較完整的理論和體系,全面質量管理被稱作現代管理的哲學理論和方法。全面質量管理的應用領域,不但在制造業,其思想觀點以及管理理念影響許多領域,如衛生機構、政府機關、學校教育等。
三、技工學校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意義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在教育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學校教育質量管理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以及提出“要加快職業學校的改革,努力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的思想指導下,加強質量管理是技工學校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目的,是學校的主要管理活動。在技工學校里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就是要求技工學校的管理工作要用系統論的觀點,把學??醋饕粋€多因素、多層次、多功能的系統,對一切同教育質量有關的因素進行系統的控制。即對各部門、各環節的工作以及對全體師生員工實行全面、全員、全過程質量的綜合管理,以最終達到實現培養目標、全面提高管理質量的目的。
所以,在技工學校里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是改進和完善技工學校的教育質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控制其辦學質量的有效管理途徑,也是打造學校品牌的有效工具。由此
可見,隨著全面質量管理在技工學校的應用、研究、實驗和實踐的深入,我國技工學校的競爭力將不斷增強,規模和質量必將邁上新的臺階。
四、技工學校實施全面質量管理要做好的工作
1、做好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
學校全面質量管理就是以強化教職工的質量意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學校的各項工作過程及其結果進行設計、實施、檢查和分析,以取得較高水平成績的活動。由于技工學校是一個特殊的“育人”加工廠,學校的生產過程是“育人”的過程,學校的“產品”是合格的畢業生。所以,學校管理目標的實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此可見,在技工學校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工作是一項深遠、持久的系統工程,必須扎實地做好一系列基礎工作,才可能真正獲得實效。技工學校必須要做好的基礎有:建立質量標準、搞好信息管理、確立質量責任、加強質量教育。
(1)建立質量標準
任何質量管理都要有明確的目標,缺乏明確目標的質量管理活動是難以取得實效的。學校質量標準包括管理工作標準、教職工工作標準和學生發展質量標準。在建立學校管理標準時一定要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和相關政策,并應隨社會發展而不斷改進;而且標準應系列化;要明確、具體、可行、便于考核,不可模棱兩可;標準要有群眾基礎,做到各個層次的目標都應當有實現該目標的相關人員代表參與共同制訂,充分調動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地完成學校的總體目標要求。另外,為了使學校的管理目標體系能夠得到切實的貫徹、執行,在制訂目標體系的時候,還應當包括管理目標體系的實施方法、措施以及目標完成情況的考核、評價和獎懲的辦法。這是學校管理目標體系能否得到切實貫徹執行的保證。
(2)搞好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指對與學校各項工作質量有關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和保存的活動。質量信息管理要符合以下幾方面的要求,即按質量要求責成各個部門與人員對質量信息進行數據的審核、匯總、查詢和訂正,確保信息真實可靠;嚴格按照統一的方案、方法和表格進行綜合整理,整理時注意標準和標度的一致性,從而使質量資料具有可比較性和可判斷性;資料應配套、完整;另外,在整理資料、分析的基礎上,可采用計算機網絡化進行管理。
(3)確立質量責任
學校在建立質量標準時一定要圍繞質量管理的總體目標,制定出各個部門、各類人員的責任制。質量責任是學校崗位責任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明確規定每個教職工所負有的質量任務、責任和應享有的權利。質量責任制應該是簡單明了、切實可行、易于具體操作、便于檢查督促的各項管理制度,這些制度比管理目標更具體、更細化、更具量化性質;這些制度要與獎懲制度掛勾,這樣的建立起來的質量責任制有利于推動教職工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另外,全校教職工只有實行明確的質量責任制,才能做到人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目標一致、相互配合。從而使全校形成層層有目標,人人有方向,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標準,工作有檢查,才能建立起穩定而嚴格的質量工作程序。
(4)加強質量教育
質量教育是培養和強化教職工質量意識,提高其業務素質水平的活動。任何工作質量的根本保障在于人,人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態度是決定質量的兩個基本變量,提高這兩個變量的品質,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最基本的要求。為此,技工學校要大力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宣傳教育,使學校全員充分認識到在技工學校里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量,滿足社會需要,學校競爭發展的要求。要引導學校師生員工積極參與全面質量管理的改革試驗,做到全員參加、整體作戰、綜合治理、全面提高,切實把學校各項工作質量搞上去。
2、遵循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根據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觀點,從技工學校自身的特點出發,在技工學校里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應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1)以質量為中心。質量現已經成為學校贏得家長和求得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學校加強全面質量管理,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學校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必須樹立“質量第一,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全新的質量觀念。而且,學校在運用全面質量管理時,必須深刻理解、領悟全面質量管理的內涵,根據技工學校的特點和學校自身的實際,進行合理的變通,將其轉化為適應學校特點的質量活動體系。
(2)不斷改進提高。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家長和用人單位對技工學校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技工學校應以發展的眼光認識技工辦學的質量問題,通過不斷地調整目標,調整質量標準,向著“更高、更好、更強”的方向前進,以適應社會的要求。
數據質量是信息系統能否實現管理目標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工作實踐表明,對于大多數系統而言,保證數據質量仍然充滿挑戰。例如,對數據質量主要問題的研究還沒有達成一致,涉及的技術和學科較多,整合難度大,數據質量問題的解決方法并不完整,或者過于寬泛,難以應用于實踐。
目前,為了解決數據質量問題,通常采用兩種策略:被動數據質量改進和主動數據質量管理。與工業生產中的質量檢查和產品再加工類似,被動數據質量改進主要關注數據本身,其目標是通過糾正數據缺陷來改進數據質量。常見的改進方法是通過數據清理(datacleaning)(如圖1所示)技術發現并糾正錯誤,而不是分析并解決缺陷原因,其目標在于通過計劃和實施持續提高數據質量的活動來防止更多的數據缺陷。而主動數據質量是確定低數據質量的原因,通過在信息系統設計和實施時進行數據質量改進的方法,也可以在提供數據的業務流程設計和實施時進行。實際上,被動數據質量改進和主動數據質量管理都是提高數據質量的重要措施。被動數據質量改進丨傾向更適用于很少變化的數據,例如,主數據(masterdata)。另一方面,對于重要的、經常變化的數據而言,主動數據質量管理更加合適。
1.1全面數據質量管理的基本觀點。1988年,麻省理工學院(MIT)的StuartMadnick教授和RichardWang教授啟動了全面數據質量管理計劃,旨在對數據質量進行全方位研究。其基本觀點是,將數據視為一種特殊的產品,把管理產品質量的方法應用于數據質量管理,同時開發信息產品圖、應用數據質量管理實踐。這是MIT數據質量管理計劃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數據是系統的附屬品”的傳統觀念,為借用管理物理產品質量的方法來管理數據質量提供了前提和基礎。數據質量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應用領域,需要實踐人員與研究人員之間的交互與協作。為滿足以上要求,多年來,MIT舉辦了大量的會議和專題研討以及社團,促進實踐人員、供應商、學者之間的交流協作。
關于全面數據質量管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理解:
(1) 全面數據質量管理的關鍵是提高人的素質,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使參與信息系統建設、使用和管理的相關人員都有分工、有合作地介人到數據質量管理的實踐中來。只有每個人認識到數據質量對組織管理工作和用戶使用需求的重要意義,樹立牢固的全面數據質量管理思想觀念,將這一觀念貫穿于數據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用這一觀念指導參與數據質量管理的每一位專業與非專業人員,使他們認真落實各項質量管理規定,切實做好本職工作、保證工作質量,從而有效提升數據質量或數據服務質量。
(2) 全面數據質量管理改進和提高數據質量的基本思想是,將的事后檢查和把關為主轉換為以預防和改進為主。強調在信息系統管理過程中將數據質量管理作為一項中心內容,通過多種管理手段,實施源頭治理,對數據運行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密切關注數據質量的發展和變化,適時進行調整和校正,確保整個周期的高質量數據。與此同時,深人研究數據質量問題所遵循的客觀規律,分析其產生的機理,探索科學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改進措施。主要表現在將過去組織松散、管理不力而導致數據質量低下的情況運用系統學觀點進行全面綜合治理,深刻認識數據質量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領域、分階段、有計劃、有步驟地深人研究提高數據質量的理論和方法。發動組織全體成員以各部門為單位學習、運用科學管理理論方法對整個數據流程進行有效控制,建立良好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從源頭上控制數據質量問題的產生和蔓延,增強各個環節的糾錯能力,堅決預防有誤數據進人下一階段,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時效性。
(3)全面數據質量管理要堅持服務用戶的思想。由數據質量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用戶對數據的使用滿意程度越來越成為評價數據質量高低的標準,因此在數據的生成、加工、完善過程中要始終貫穿用戶的具體需求,并將用戶需求分解到數據流程的各個階段加以落實,制定具體制度標準,使人員、部門都能按要求各司其職,提高服務客戶的工作意識,確保數據質量能切實滿足用戶需求。
1.2全面數據質量管理的特點。全面數據質量管理從過去的就事論事、分散管理,轉變為以系統觀念為指導的全面的綜合治理,它不僅僅強調各方面工作各自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強調各方面工作共同發揮作用時的協同作用。其基本特點就是體現在“三全”,即“全面性”、“全員性和“全過程。
(1)全面性。全面數據質量管理的全面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管理對象的全面性,二是管理方法的全面性。
從管理對象來看,全面數據質量管理的對象是數據質量,不僅指數據質量的基本特性,即適用性、準確性、適時性、完整性、一致性等,還包括用戶對數據的滿意程度等。只有從切實需求出發,才能最終提高數據質量。除此之外,管理對象全面性的另一個含義是,對影響數據質量因素的全面控制。影響數據質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包括人員、數據設計、數據標準、檢測手段和環境等方面,只有對這些因素進行全面控制,才能提高數據質量。
從管理方法來看,盡管數理統計技術在質量管理的各個階段都是最有效的工具,但由于影響數據質量因素的復雜性,既有物質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設計的因素,又有管理的因素。要搞好全面數據質量管理,就不能單靠數理統計技術,而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針對不同的因素,靈活運用各種現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將眾多的影響因素系統地控制起來,實現統籌管理,全面管好。在全面數據質量管理中,還會用到各種最優化技術、網絡計劃技術、預測和決策技術,以及計算機輔助質量管理技術等。
(2) 全員性。全員性的質量管理,即全面數據質量管理,要求參加質量管理的人員是全面的,是依靠單位全體人員參加的質量管理。數據質量的好壞,是許多工作和統計活動環節的綜合反映,因此它單位所有部門和所有人員。這就是說,一方面,數據質量與每個人的工作有關,提高數據質量需要依靠所有人員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數據質量管理和其他各項管理,如科研、維護、技術保障等各方面之間,存在著有機的辯證關系,它們以質量管理為中心環節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因此,實行全面數據質量管理要求各單位在集中統一領導下,把各部門的工作有機地組織起來,人人都必須為提高數據質量、為加強質量管理盡自己的職責。只有人人關心數據質量,都對質量高度負責,信息系統的質量管理才能搞好,數據質量才有堅定基礎和可靠保證。
(3) 全過程。全過程的數據質量管理,即質量管理范圍是全面的。同生產質量一樣,數據的質量也有一個逐步產生和形成的過程,它是經過各個不同單位的數據產生、采集、錄人、檢測、清洗、檢驗、評估等全過程一步一步形成的。所以,良好的數據質量,是設計和生產出來的,不是僅靠檢驗得到的。根據這一規律,全面數據質量管理要求從數據質量形成的全過程,從數據設計、生產到使用的各環節致力于質量的提高,做到防檢結合、以防為主。質量管理向全過程管理的發展,就有效地控制了各項數據質量影響因素,它不僅充分體現了以預防為主的思想,保證質量標準的實現,而且著眼干工作質量的提高,爭取實現新的質量突破。根據需求,從每一個環節做起,都致力于數據質量的提高,從而形成一種更加積極的管理。如圖2所示,為全面數據質量管理的工作過程模型DMAI(即:定義define,測量measure,分析analyze,提高improve)。
此外,全面數據質量管理還具有突出改進的動態性的特點。在傳統的質量管理中,產品生產的目標是符合質量技術要求,而現在對數據質量的要求是能夠符合信息化條件下組織的管理需求。但是,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管理需求是不斷發生變化的:通常會隨著數據質量的提高而變得更高,這就要求我們有動態的數據質量管理概念。全面數據質量管理不但要求數據質量管理過程中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進程序。
二、信息系統與全面數據質量管理的關聯性分析
2.1相關性分析。全面數據質量管理強調以數據質量為中心,全體員工以及有關部門有機組織起來,將專業技術、經營管理、數理統計和思想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建立全過程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使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以最經濟的手段生產出讓用戶滿意的信息數據,確保組織獲得長期的發展和優勢。從信息系統的本質來看,最終也是服務于用戶,因此,信息系統數據質量管理在全面數據質量管理的范疇內。下面結合全面數據質量管理的特點,分析與信息系統的相關性。
(1)首先,全面數據質量管理要求全體人員參與,這與信息系統的開放性緊密相關。其開放性使得與外界環境保持者密切關系,如圖3所示。與外界環境不斷發生輸人與輸出、需求與服務關系;而組織中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人的工作質量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數據質量,特別是信息系統數據的錄人人員、加工人員、維護人員等。由此可見,一個處于動態運行、有生命力的信息系統必然需要全員參與。
(2) 其次,全面數據質量管理要求全過程,與信息系統的構成與應用本質密切相關。信息系統通常由人、設備、信息、規則和目的等要素組成,具有收集、處理、存儲、傳遞交流功能。其構成要素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相互關系、影響。如信息數據的采集、錄人需要人工直接作用,到在系統內部流動,最后提供用戶使用。這必然涉及到組織信息系統管理的全過程,而要保證全過程工作質量的最優化,全面數據質量管理的應用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
(3) 此外,全面數據質量管理要求組織全面參與,一方面要求組織各個管理層都有明確的數據質量管理活動內容,并且各有側重;另一方面是指數據質量職能分散在組織的相關部門中,只有將分散到各部門的數據質量職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達到提高數據質量的目標。而這一點有助于信息系統充分發揮其功能,與組織各部門密切配合。從上到下,從一般部門到職能部門,實現系統的協調發展,實現數據質量管理的預期目標。
(4) 最后,全面數據質量管理要求利用多種多樣的科學管理方法,與信息系統的發展和信息處理技術的進步是一致的?,F代化的技術設備是實現信息系統可靠、高效的物質基礎,而信息系統本質上就是一種管理思想的體現,是將管理的過程由早期的人工發展為人工和機器的結合,其先進與否與管理方法和思想是密切相關的。同時,用戶對數據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影響數據質量的因素也越來越復雜,只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多種管理方法,才能有效控制影響數據質量的復雜因素,解決數據質量問題。
2.2必要性分析。
(1)從信息化發展的進程來看,目前的信息系統雖然能夠實現組織的一般管理,但是距離精細管理和高效管理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數據質量成為關鍵問題。全面數據質量管理作為美國國防部采用解決其數據質量問題的方法[4],立足數據質量問題的源頭,致力于預防質量問題的出現,對數據質量進行全過程控制,及時反饋并解決數據質量問題,取得良好的效果。這為我們解決數據質量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2) 隨著數據庫存量越來越龐大,簡單的數據質量管理方法是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求的,必須建立科學實用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將數據質量管理落實到各個日常管理環節。由此可以采用全面數據質量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其“全面性”特點,建立體制健全、執行規范、賞罰分明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
(3) 對數據質量的管理歸根到底關鍵在于對人員管理。信息系統先進與否,設備配置如何都不是數據質量管理的決定因素,只有人員盡職盡責、按章辦事、牢記數據質量的重要性,才能保證工作效果。全面數據質量管理強調以人為本,通過傳授全體人員的數據質量管理理論,提高數據質量意識,設立專業數據質量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共同完成對數據質量的控制。
應急管理作為時代的緊迫需求,必須通過先進的理念、有效的手段推動其發展,變非常態化管理為常態化管理,才能實現各類組織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的提升和損失的降低。事實表明,舊的經驗式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今的社會,應急管理必須由“粗獷型”向“集約型”轉變,抓管理、抓方法、抓質量。
(一)應急質量管理的基礎:質量管理
1.質量管理的普遍適用性。質量管理中的ISO標準是工業中普遍運用的一個質量標準,但其在教育、醫療、公共部門等不同領域的應用表明其具有普遍實用性。質量管理中的ISO標準同樣可以作為衡量組織應急管理質量的尺度,用以對應急管理進行監管、考核。其中,ISO9001:2000標準明確指出該標準“規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適用于各種類型、不同規模和提供不同產品的組織”(ISO9001:2000標準1.2)。ISO9000要求“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在此基礎上強調管理和服務的標準化、程序化,強調“崗、責、權”相統一。[1]這是未來組織的發展方向,是任何組織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注意的,也是應急管理的關鍵點。按照通常的理解,產品指的是具有使用價值,用于銷售的有形物品。而ISO9000:2000標準3.4.2對產品下的定義是:“過程的結果”。任何過程都會產生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就是產品。因此ISO9000標準在該定義的注解中指出產品有四種通用的類型:服務、軟件、硬件、流程性材料。[2]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應急管理的效果就是一種產品,并且這種產品的形成需要經歷一個經過嚴格有效控制的流程,這一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把關,合理設置,這與質量管理體系是共通的。因此,可以將ISO9000族質量管理體系運用于組織的應急管理中,以推動應急管理的行動方式和行動質量。2.質量管理與應急管理的互通。質量管理中旨在增強顧客滿意的ISO9000標準確立了質量管理的八項基本原則。正是這些基本原則與應急管理的基本理念具有互通性,才使質量管理成為應急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第一,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應急管理的核心既是以人為本,保障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第二,過程方法。應急管理主張通過對突發事件產生和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有效的過程管理。第三,領導作用。應急管理同樣強調指揮系統的重要地位。第四,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應急管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建立在對信息的準確把握基礎上,及時做出科學有效的決策。第五,全員參與。對于應急管理來說,最重要的目標是引導社會公眾共同建立應急理念,并積極參與到突發事件的管理中。第六,管理的系統方法。應急管理也必須建立系統的觀點,將整個管理流程視作一個完整的系統,實現目標的有效性。第七,持續改進。應急管理要求從過去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從錯誤中學習,推廣正確的工作理念和模式,進行不間斷的評估學習。第八,互利的供方關系。應急管理能力的提升要建立在不同管理主體之間的資源共享、協調合作的基礎上,才能有效遏制突發事件。以上質量管理與應急原理在基本原則方面的互通性表明,將發展成熟的質量管理理論應用于應急管理領域,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應急質量管理即由此產生。
(二)應急質量管理的內涵
應急質量管理,是運用質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如ISO標準的過程管理、顧客為中心等,進行針對突發事件的管理。這一新領域和新思路的開拓,將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贗SO9000系列質量管理標準的有關理念和方法而提出的“應急質量管理”理念,其基本內涵是將質量管理體系的理念運用到各類組織應對突發事件的實踐中,建立起完善的應急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嚴格的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提高各類組織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減少突發事件對組織運行的破壞,進而有效降低突發事件對整個社會的影響。
二、應急質量管理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步驟
(一)基本思想
1.化非常態管理為常態管理。應急質量管理要求進行常態化的風險管理,而不是突發事件爆發以后進行的非常態管理。應急質量管理體系將針對突發事件的管理被分解到每一個工作步驟中,融入整個組織正常的生產生活流程,使得突發事件管理與日常工作融為一體,以預防為主,常抓不懈,從而能夠化異態管理為常態管理。2.化事后補救為事前預防。應急質量管理要求改變事后補救的工作模式,以事前預防為主,防范于未然,從源頭上對風險源進行控制,做到未雨綢繆。這就要求首先找出可能影響質量或者導致危機的各種因素,進行合理分類,并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程序逐一排除,使所有生產經營活動都處于可控范圍之內。3.化模糊管理為標準管理。舊式應急管理通常只是個別人的管理,或者說是領導的管理,而并非所有人都參與其中。應急質量管理體系則要建立條理分明的應急管理模塊,通過對流程的管理來控制每一個工作環節,對所有員工的工作程序進行嚴格要求,進而在每個員工腦海中形成清晰的應急管理脈絡,實現化模糊管理為標準管理。
(二)工作步驟
基于上述分析,各類組織需要遵循相應的流程和規范,對應急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高效的管理。只有對突發事件發生和發展的各個階段進行科學、全面的針對性管理,才可能提高應急管理的效果。具體來說,這一目標將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1.樹立風險意識。風險意識是應急管理的起點,要實現應急管理的常態化,就要大力加強對員工風險意識的培養,不僅要在領導階層,同時在廣大一線員工中也要建立相關的培養機制,這是應急管理戰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的風險意識是應急質量管理的先決條件,只有在正確的風險意識下進行各項活動,才能使組織的應急質量文件書得以貫徹。通常很多不安全的行為與人的素質、培訓、教育有關。[3]因此,應該在基層以及廣大民眾中建立相關的培訓機制,使應急管理的常態化成為一種現實。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針對不同的人群開展相應的風險意識培訓教育活動,在全社會范圍內樹立起防患于未然、有備而無患的風險思想。具體而言,首先從社會公眾開始進行普遍而通俗的教育和宣傳,其后通過社會公眾所屬的各級組織繼續推廣正確的風險意識。再次,由行業領導機構和政府相關部門對各類組織領導者進行防微杜漸的意識強化。最后,由上級政府部門組織有資歷的機構、專家和人員對各級公職人員進行責任意識的培訓教育。
2.建立應急質量管理體系。應急管理強調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總結的全過程管理,只有對每一個階段都進行標準化的管理,才能“臨危不懼”。通過應急質量管理標準書的有效實施,使應急管理常態化,才能從源頭上遏制突發事件的爆發,避免無處不在的威脅。(1)預案管理。預案是應急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預案應對具體適用范圍加以規定),是針對危險源(即組織內部可能產生的風險)的處置而形成的制式文件。因此組織應在對潛在的風險源進行系統分類的基礎上,由專業人員制定相應的三級預案體系,并以此開展應急質量管理工作。(2)風險源管理。風險源是突發事件爆發的根源,而治本正是應急質量管理所追求的目標。對風險源進行有效管理意味著組織要通過日常監督對整個運行過程實施監測,包括風險識別、脆弱性分析和風險分析,最后再根據這些分析對該組織的應急能力做出評估,以明確應急管理中的優勢和劣勢,需要和不足之處[4],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根據相關信息的變化趨勢來判斷可能出現的事件。[5]在這個過程中,基層人員應尤其注重對日常工作流程運轉中隱藏的風險的防范[6]。具體來說,風險源管理大致通過以下步驟實現:信息收集———風險源識別;信息分析———風險源確認;信息處理———風險源控制;信息更新———風險源再識別。其中,風險源識別是關鍵的步驟,要通過風機檢測系統或信息監測處理系統認識和辨別出危機潛伏的各種癥狀。[7]信息分析要對采集到的信息與組織的衡量標準進行比較分析,進一步評估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和頻率,從中確定可能發生的風險,通過對信息做出的準確評價,為決策者和有關部門提供可靠的依據。[8]基于此,組織就能夠依據信息分析的結果,做出相應的處置決定,達到控制風險源的目標。以上流程通過不斷的運轉,實現信息的更新和新循環的開啟。(3)應急處置。應急處置過程以預案的啟動作為開始,以風險源被有效遏制為終點,具體如下:第一,應急響應,為將損失降到最低;第二,指揮協調,做出決策,掌控局勢,調動應急資源,并對整個應急協作系統進行全面的管理;第三,信息管理。為決策者提供及時準確的情報,同時向組織成員、民眾傳遞適當的信息。(4)應急后管理。為使受損的組織及被影響單位盡快回歸正常軌道,突發事件后的恢復重建過程至關重要。具體為:評估與學習,組織恢復。(5)持續改進。持續改進意味著舊一輪的應急質量管理工作的終結和新一輪工作的開始。在聯系日益緊密的現代社會,組織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時刻都有變動的可能,這就要求組織必須時刻對此進行關注,以作為制定新的政策方案的參考和依據。
三、應急質量管理的實踐應用
應急質量管理模式的推進將改變目前只有政府部門是應急管理主角的現狀,使得各類組織及其成員和社會公眾都成為這一模式的重要主體之一,只有全員參與的應急管理才可能最大程度的化解風險和避免突發事件的產生。
(一)第一步:組織的風險源分析
各類組織首先要分析本單位內生產、經營、辦公等的應急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形勢,以此確定應急管理工作的側重點。從實際出發的應急管理工作將有助于組織應急質量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夠在有效把握工作側重點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組織應對自身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的分析,規定正確的行為規范,確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在此過程中分析可能導致組織陷入風險狀態的因素,對其加以監督,才能及時準確地發現異常,從而實現有效的應急質量管理。具體步驟如下:①收集資料。對日常生產有關的相關報表、組織章程、組織機構、各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和工作范圍、崗位責任制度等資料進行搜集,做足基礎性準備工作。②進行組織分工開展初步調查。確定診斷的主要負責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進行適當分工,對組織以往和目前的經營狀況、人員狀況、管理狀況以及內部控制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③根據上一步的調查將結果進行再分析,查找出可能的弊病,并進一步順藤摸瓜,直到查明弊病的原因和表現為止。④綜合分析確定可能的風險源。此項工作是根據上步的結果得出結論,有小問題的做出調整,有重大缺陷的需要立即進行整改,以免為組織后續的生產生活造成損失。
(二)第二步:自下而上建立應急管理標準體系
基于上述風險源,相關部門要形成管理這個風險源的應急文件書,它是組織開展應急管理工作的依據,是應急質量管理活動的指導性文件。因此,標準書的制定應堅持科學性、實用性的原則,以符合應急質量管理工作流程的普遍性、閉合性、穩定性、可持續改進、可控制追蹤[9]等特征,實現對危機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管理。1.訂立本單位第三級應急管理文件標準,形成第三級應急管理標準文件書(即應急管理的作業文件)。其形成路徑是:一線員工結合自己的工作,梳理各自的工作流程,制作個人安全生產規范,并依此形成應急手冊;具體為開展崗位風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應急處置措施設計,確定控制危險所需要的硬件條件和應急物資;將以上內容組成第三級應急管理標準文件書,要求可操作性強、簡明扼要,易學、易懂、易記、易用。2.訂立本單位第二級應急文件標準,形成第二級應急文件書(即應急管理的程序文件)。其形成路徑是:在第三級應急管理標準文件書的基礎上,依據對風險源進行的分類,形成專項應急預案,即二級應急管理標準文件書。該文件書要求可行性強,并綜合考慮人員與物資的配備,與此同時形成相對應的應急演練標準。3.訂立本單位第一級應急文件標準,形成第一級應急標準規范書(即應急管理的原文件)。其形成路徑是:在第三級和第二級應急標準的基礎上,訂立行業總體應急管理規范,形成第一級應急文件書,該文件書要求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能有效指導各組織的應急管理工作。4.訂立本單位管理層的應急管理工作標準體系,形成應急管理工作手冊(即應急管理的責任文件)。其形成路徑是:在三級應急管理標準文件書的基礎上,針對決策層和中層管理人員訂立相應的應急管理工作標準,明確職責,用以提高應急工作的組織管理效率。該文件書要求責任明晰,且要保障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管理人員之間順暢的溝通渠道。5.訂立應急管理工作的評審標準,形成應急管理的評審文件書。用以對應急質量管理工作的效果進行評價。評審標準分為內部、外部評審標準。內部評審標準用以各類組織對自身的應急管理工作進行定期評估檢測,外部評審標準將為政府及其他社會組織對本企業的應急管理工作進行評價時提供依據。該文件書要求設定相關參數,各項指標應具體、明確、實用。
(三)第三步:全面貫徹應急管理標準體系,循環改進、持續提升應急管理工作
組織在形成應急管理的工作手冊和工作標準后,通過對人員進行的針對性培訓,使其掌握應急質量管理標準書的思想與內容之后,即可嚴格依此進行日常的工作管理。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依照標準進行整改,同時定期對應急管理質量標準書進行科學的修訂。為保證應急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要做到兩個“到位”:一是認識到位;二是管理考核到位。開展糾正與預防活動,充分發揮內審的作用是保證應急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重要環節。內審是由經過培訓并取得內審資格的人員對應急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及有效性進行驗證的過程。對內審中發現的問題,要制定糾正及預防措施,進行質量的持續改進,內審作用發揮的好壞與應急管理質量標準體系的實效有著重要的關系。同時,為使應急質量標準書規定的各個方面在組織內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執行,應該通過相關培訓使全體人員真正理解各自職責所在,即知曉何時由何人如何進行正確的事,這有助于組織成員在短時間內做出快速處理的緊急決策。鑒于應急質量管理標準書是對應急質量管理的各個過程進行了規定,不同的崗位主要執行各自的職責,“?!迸c“全”的關系表現在應急質量方面“?!备雨P鍵。因此,組織在所有人員了解基本流程的情況下進行有所側重的培訓,即對標準書中的各個部分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教育。需要強調的是,組織的高層管理人員應系統地掌握各類應急管理的專業知識。
(四)第四步:全面開展應急質量管理體系的外部評價工作,實現應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應急質量管理標準制定出來后,其具體的實施過程與效果,除了組織內部的監督和審核,還需要進行客觀的外部評價。作為外部評價主體,政府應獨立于組織的權威機構對其應急質量管理工作進行全面評估。[10]但是政府的監督絕不是單指政府或政府部門出面進行檢查、管理,而是應該形成一種效應,或者形成一種日常的規范。政府評價工作要深入到整個企業應急質量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執行過程中去,成為整個標準體系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政府在監督與評價組織的應急質量管理標準的過程中,應采用質量管理標準中的PDCA(即P—計劃、D—執行、S—學習、A—行動)過程管理與管理評審的方法,提高監督和評價的工作效率,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質量管理標準。應急指揮機構應在專家的協助下,以動態性、綜合性、可比性、主導型、靈活性與擴展性、定性與定量結合、目標導向性等為原則[11],制定出應急質量管理的監督與評價的具體標準和細則,并對具體負責人員進行應急質量管理的培訓,推廣到每個工作人員中去,最終形成一個完善的監督與評價體系。具體來說,政府評價是由政府部門對各類組織應急質量管理體系的形成、建立、實施、效果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是管理、評價、監督不同組織應急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工具和方法。在應急處置的過程中,社會公眾難以全面了解組織的突發事件處理情況,而對于信息的收集、風險的預報與處理、決策的正確與否、資源調配的效率與效果等情況,政府機構是最有能力進行調查和評價的。因此要充分發揮政府在應急質量管理外部評審中的作用,指派專人或專門機構,及時調查組織在應急質量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問題,建立秉公執法、求真務實的應急質量管理外部評審隊伍,形成完整的評價工作流程?;谛袠I特點,組織的應急管理標準體系由三級、二級、一級文件書組成,政府評價也要形成與此相對應的標準。同時,政府評價標準的制定應堅持直觀性、針對性、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選取代表性強的、可量化的具體指標進行評價,如預算資金的數量、資金使用率、物資采購數量、風險控制率等。確定具體指標后再將其分類提取,進而形成一套可用于各類組織的標準化評價體系。政府對各類組織的應急質量管理工作進行評估的具體方法如下:首先,通過標準化的指標檢驗組織是否建立了應急質量管理體系。按照行業標準,主要檢驗應急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和必備資源(包括人員、設備等),審核各類組織是否具備了應急質量管理的基本框架。其次,評價各類組織的應急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要求。對組織的應急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全面和深入的審核,嚴格按照評價標準的每一個指標,為組織的實際情況打分,根據評價結果確定該組織的應急質量管理系統是否符合規范的要求。再次,通過階段性的評價工作衡量該組織不同階段的工作績效。確定被評估組織應急工作的有益經驗,指出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并提供相應的改進意見。目標導向的原則要求政府對各類組織進行應急管理工作評價的過程中,以改進其績效為目標,而不是以懲罰為追求。最后,監督組織應急質量管理系統的改進。通過專業化的審核指出組織應急質量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參照行業內應急管理的有益經驗提出改進意見,并監督組織應急質量管理工作的改進。
四、小結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 質量與控制 探討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建筑業在我國的發展速度和規模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建設項目要符合社會與時代進步的要求,確保其質量的過關。而在建筑工程的項目中,對其質量管理與控制是一個關鍵的步驟,是強化工程項目的一個重要措施,這對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
1.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是一個與質量有關的活動,它是對質量目標的確立,也是對質量保證的目標的確立,對如何策劃質量,如何控制質量,如何有效進行質量保障等都有包括。它是圍繞著生產產品而展開的對產品質量進行組織、策劃、進行、監督、實施、檢查的管理活動的綜合,所以如何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是確保產品質量的關鍵一步。
2.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方法
2.1全面質量管理概念
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個對產品質量全面保證的一個管理,在建筑工程項目中,將所有與建筑工程項目有關的部門以及管理綜合到一塊,從項目的行政管理和生產管理已經成本管理與技術管理,最后到建設項目的統計工作等結合到一起,建立一套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建設工程項目的安全與質量,使其建設產品符合要求,達到預期目標。
2.2全面質量管理特點
現代全面質量管理是融合所有部門的一種管理,要結合實地的情況和時代的先進性,從科學的角度對項目的進行針對性強,要求高的,符合利益最大化,質量最大化的管理,主要要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將一個企業融合成一個整體性高的生產體系,其主要的特點通俗的說就是將其企業所有部門統統融合在一起,建立一個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
2.3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對全面質量管理基本的方法就是分為四個階段,從計劃階段開始,到實際實施的階段,再進行檢查階段,最后進入處理階段,從根本上完善落實對項目的質量保證。
2.4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
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的管理是要求質量管理部門在工程的質量方面做到良好的協調,以質量為目標對工程進行有效的協調和管理控制組織工作,其目的是將客戶的要求具體的落實到工程的產品上。具體的步驟是從工程項目的策劃開始,以質量為保證進行籌劃,再進行工程質量具體落實的實施。它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管理,它要隨著工程的進行不斷的進行完善,而且它也不是一個部門的工作,這要從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開始,一直到工程項目的建設單位。全面的保障工程項目的質量。
2.5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
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從質量管理的教育培訓工程開始,全面有效提高工程管理人員的質量安全意識,對其基本的技術與管理方法進行良好的灌輸,這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斷的深化與人心,形成一個良好的管理氛圍,從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技術方面入手,對具體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然后要確立質量責任制,對工程的質量進行問責到人的制度,將工程的質量具體落實到施工工作當中去,明確工程中各區域的問責人,形成一個嚴密的責任網絡,以預防為主要目的,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質量意識。接著要標準化工作,將工程項目具體的進行規范化,有目標和針對性的開展,對各部門的工作進行統一的規定,確保各單位能高效準確的進行各自工作,明確各類任務的目標和工作程序,使得工程的質量能合理有效的得到保障,從而提高整個工程的進度。隨后,要做好計量管理工作,它是一項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工作,將工程質量與經濟效益良好的聯系在一起,達到兩者之間的平衡。最后,要做好質量信息管理工作,要進行有效的質量管理工作,就要有良好的質量信息系統,將整個工程的信息及時的整理反饋,為質量管理的下一步工作和有效的策劃打下基礎,為質量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提高有效的支持,這具有很高的價值,要符合適用性和正確性,以及正確的等級劃分,還要滿足可追蹤性與可加工性,從而全面保障質量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建筑工程項目質量控制
3.1施工項目質量職能與任務
施工項目質量的控制要從人、材料、機械、方法、環境這五個方面進行,對其中的問題進行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還有事后控制,建立起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完整的一體的進行對質量的管理控制。
3.2施工項目質量控制的方法
施工項目的質量控制要從兩方面入手,一個是施工工藝的質量控制,一個是工程材料的質量控制。具體要采取目視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實行工序活動的檢查,對機械設備的檢查,對施工現場與施工材料的目測和手檢,對現場的工程工作進行每天詳細的記錄,對工程材料進行抽樣的檢查,還要采取準確認真的試驗,并且也要做到詳細完善的自習記錄。從而對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進行事先的排除和解決,避免事故的發生與質量的低下。
總之,在建筑工程的項目中,對其質量管理與控制是一個關鍵的步驟,是強化工程項目的一個重要措施,這對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呂躍進《淺析房屋建筑的施工質量的管理與控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8).
論文摘要:醫療和服務質量是醫院的生命醫院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的核心。新時期各級醫院必須密切關注醫院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廣泛吸收國內外醫院質量管理的先進理念和方法,結合本院特點推進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以便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
一、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的核心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價值觀的變化,社會的綜合期望值在不斷地提高人們對醫院的總體服務方式、服務質量要求、服務的可靠性、安全性、文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質量觀,勢必要求醫院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強化質量管理。特別是在多元化醫院的激烈競爭中,最關鍵的是質量競爭因此,竟爭靠質量,質量靠管理,管理出效益,優質高效低耗,既是醫院運行機制的核心,也是醫院管理的目的。
二、當前醫院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醫院質量管理的問題:一是大部分醫院的管理者對醫療改革后的醫療市場的嚴峻形勢估計不足;醫療質量管理標準不規范,缺乏經常性質控活動,協調工作不到位;缺乏防微杜漸的組織管理措施,普遍存在著主觀考核、扣分、獎罰代替標準化質量管理的現象二是醫療質量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上級強調時嚴一陣子,下邊出現問題抓一陣子,不抓不管松一陣子實踐證明,在沒有健全的質量監控手段的情況下,感覺沒問題的時候,可能潛伏更大的問題,孕育著巨大的風險三是查房制度落實不徹底;疑難病例、死亡病例等重要案例討論不夠及時、不夠認真;醫療文書書寫不嚴謹,病史描述不確切;會診搶救互相推諉,基礎護理不到位這些醫療工作中的存在問題,是醫療質量管理中的主要隱患
三、改進醫院質量管理方式
綜觀幾十年來我國醫院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走的是外延擴展,內涵加深的軌道。傳統的醫療質量限定為對醫療效果的評價,是一種狹義的醫療質量管理概念。廣義的醫療質量管理還包括:工作效率、醫療費用是否合理、社會對醫院整體服務功能的滿意度。它將醫療質量的內在特性與外在特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體現了新時期對醫療服務的新要求因此,現階段有效的醫療管理策略主要表現在從質量概念、管理結構和控制體系及服務質量的深化,并形成廠多種管理方法如實時控制的醫療質量管理,持續質量改進與質量管理創新相結合的質量管理,引人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質量管理,引人循征醫學思想的質量管理
1.實時控制的醫療質量管理。實時控制的醫療質量管理是指遵循醫療質量形成的規律,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環節進行有效的控制。它促進了目前醫療質量管理二級結構的形成。即基礎質量管理、環節質童管理、終末質量管理。醫療質量管理的汽級結構互相制約,互相影響,以提高醫療質量為最終目的
傳統的醫療質量控制以終末質量評價的反饋為主,較少涉及基礎質量和環境質量控制對于這種以事后管理為主的質量管理而言,病人已出院,病人信息也為出院的終末信息,盡管可以通過終末質量評價在一定程度上積累經驗,通過信息反饋間接控制一下一個醫療環節,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但并不能很好地預防醫療缺陷,給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通常難以彌補。
而醫療質量實時控制是運用控制論和信息論的基本理論,采用決策技術、預測技術和模擬技術,把醫院醫療質量管理與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建立一種新型醫療質量管理方式,即通過綜合醫療過程的前饋控制、反饋控制和現場控制的醫療質量實時控制系統,實現醫院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對醫療質量實時信息的有效監測和控制??朔鹘y質量管理只注重“治”的缺點,而建立一個既可“治”又可“防”的質控系統,通過加強過程管理和發揮“預防”作用,以期達到更有效地提高醫療質量水平的目的。
2.持續質量改進與質量管理創新相結合的質量管理。持續質量改進是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發展起來更注重過程管理、環節質量控制的一種新的質量管理理論。對質量提出的新要求是質量改進和質量管理創新的最直接的動力之一。來自病人、社會公眾、政府、醫療保險部門和醫院自身的高質量需求都要求醫院持續不斷地進行質量改進和質量管理創新。
持續質量改進要求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以顧客的需求為動力,改變傳統事后管理的回顧性個案分析方式,而采用持續地針對具體過程問題的資料收集、質量評估方法進行質量改進,從而提高質量。同時,強調醫生、管理者、病人及其家屬乃至社會均應參與質量控制活動。
3.引人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質量管理。醫院要加強質量管理、要開拓國際市場就應引人is09000的先進管理思想和方式,建立醫院質量保證體系,推動醫院醫療行為以及醫院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更好地提高醫院質量,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然而,is09000的標準畢竟是以管理企業為基礎的,缺少對醫院的針對性,其原標準在醫院管理范圍內的等同理解尚待進一步深人,同時也迫切需要制定一個適用于醫療行業的質量體系標準。醫院開展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經驗也是不成熟的,仍需不斷總結??蓮氖r、省力、增強個體適用性角度考慮,如通過1509000質量體系認證,達到質量管理的規范有序,從而省時、省力;通過適用于不同人群的醫療服務策劃和實現,達到顧客需求的個體化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