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集錦
時間:2023-09-13 17:07: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集錦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作業 創新 自主 快樂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素養以及合作精神。貫徹新課程標準,課堂是主陣地,作業就是分戰場。我們要凸顯新課程理念,徹底改革過去那種機械、枯燥、繁瑣的作業形式,加強作業改革創新,賦予作業新的生命,使學生在自主、生動、充滿智慧與情趣的人文作業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一、更新作業觀念,關注學生主體意識
語文作業是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練習,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當前的小學生語文作業存在幾種現象:重知識鞏固,輕實踐應用;重作業數量,輕練習情趣;重現成內容,輕自編形式;重統一訓練,輕分層練習;重練習結果,輕思考過程;重等級評定,輕鼓勵性評價。這樣的作業機械、重復、套用,偏重書本,脫離學生和生活實際,應試色彩濃厚,既沒有思維訓練價值,也談不上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毫無個性和創造性,消減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也因此受到遏制。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新的形勢,新的理念,給我們提出了“新”的任務:應該怎樣正確給語文作業定位?作業設計如何兼顧基礎知識的鞏固與能力的發展?如何正確處理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的關系?等等,都值得我們思考。新課標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深化改革指明了航向,要求我們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更加關注人文內涵。要避免上述種種作業弊端,就應從觀念這個層面上對作業活動進行再反思,再認識:1、作業應是學生思維與能力的表現。2、教師是作業活動的引導者3、學生完成作業是有差異的。4、學生需要得到及時肯定的評價。5、作業可以成為師生溝通的重要載體。觀念的更新帶來對語文作業新的定位:它不僅是檢測語文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還能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因此,我們要關注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所表現的積極性、自覺性、能動性、創造性和自立、自主、自強的“我要做”的主體意識,在作業設計的創新上多下功夫,讓學生在能動的富有創造性的作業活動中,獲取快樂,獲得生動、活潑、完滿的發展。
二、遵循課程理念,探索作業新的模式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活動能夠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新課標下語文作業的設計與指導力求創新,除要講究趣味性、實踐性、層次性外,還應彰顯自主性、體現整合性、加強創造性。
1.變單一枯燥為多樣有趣,讓學生感受快樂
對于內容枯燥、形式單調的作業學生感到乏味,因此,給枯燥的作業創設一些新花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文本身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中就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因此語文作業應該是靈動的、多樣的,不僅內容形式要多變,而且作業的呈現方式也應多樣化,可以是視覺、聽覺、觸覺等方式的;可以是抽象思維的結果,也可以是形象思維的結果;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綜合的;可以用日記或作文等文字材料,也可以是照片、圖表、音頻,視頻等音圖材料,還可以是可知可感的實物……其次,語文作業要加強課程的橫向聯系和整合,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此培養學生構建多元知識結構的能力。
1.1愉快的積累式作業。
學習重在積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習要注重“豐富語言的積累”,“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但如果積累只是停留在抄抄寫寫,死記硬背,既加重學生學習的負擔,也讓學生索然無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設計令學生樂于接受的積累式作業。如學習了《游園不值》、《絕句》后,請學生在我國璀璨的詩文寶庫里找一找還有哪些描繪春天的詩,先收集在采蜜本上,再做小老師向同學推薦。這樣的作業,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絲毫未感覺到作業的壓力,做起來當然興趣濃厚,掀起一股學古詩、誦古詩的熱潮。很多同學還找到許多描寫其他季節的詩,我把他們分季節張貼起來,教室儼然成了四季詩苑,學生心里美滋滋的,覺得分外有情調。
1.2有趣的游戲式作業。
游戲一直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將所學的知識寓于游戲中,既激發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如教學很多介紹各地風景的課文后,可以設計“你問我答”的游戲,一人說風景,一人說所在地,并進行適當描述,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進行。再如對成語的復習,設計“你演我猜”、“成語接龍”等游戲作業,課后互相玩一玩。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體驗知識的魅力、成功的喜悅。
1.3活潑的鑒賞型作業。
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也是語文教學的目標。教材中有許多進行審美教育的素材,可以讓學生進行鑒賞活動。如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長江之歌》后,讓學生學唱歌曲,也可自編舞蹈;學完《我們愛你啊,中國》后鼓勵學生收集有關資料圖片,張貼在教室的墻壁上,還可開展“江山如此多嬌”的主題隊會,讓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強烈的愛國之情。這樣的作業活動既鞏固深化了所學知識,又能使學生增加文化積淀,豐厚知識背景,提高綜合素養。
2.變被動統一為主動選擇,讓學生體驗自主
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存在著認知水平、學習興趣的差異和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的不同。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又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關系到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而語文的學習,重在學生的自我選擇、自我積累、自我運用。如果作業一刀切的話,會導致優生不“優”,差生太“差”。因為對優生來說,這些輕而易舉的作業他們根本“吃不飽”,不能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求知的欲望。后進生,卻可能“撐死了”,望難生畏,久而久之,以“不會”為借口搪塞。適時、適量、適度的作業有利于促進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既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又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布置有層次、有梯度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充分思考,有選擇性地完成,做出有個性、有思想的作業。真正做到作業目標自己確定,作業方法自己選擇,作業效果自己評價。讓學生在開放式作業中享受自主,學會合作,激活創新,使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如學習《九寨溝》一文后,我把作業分成兩類,這樣設計:必做題: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摘錄文中的好詞佳句,背誦下來。選做題:1、為九寨溝的美麗風光設計一條廣告語。2、為九寨溝旅游公司的王導游寫一份介紹九寨溝的解說詞。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有選擇性地完成。這樣的選擇性作業,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保證了全體學生都在不同的目標下練有所得,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提高了作業的針對性,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樹立了“我能行”的信心,樂學而不厭。
3.從個體作戰走向多人互動,讓學生學會合作
打破傳統作業“獨立作戰“的形式,變個體型為合作型。采用互動協作原則,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學生與老師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業。
3.1溫馨的家庭合作型作業。
一些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作業,可以讓家長參與到作業中來,這樣學生既可以學到知識,又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作業具有濃濃的“親情感”。如學生講述課文故事,家人進行點評建議;共同讀一本書、讀后交流的親子閱讀活動等。在這種充滿親情的環境中,學生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合作,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了發展。
3.2友情的學生互動型作業
積極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群策群力完成作業,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如為慶祝祖國生日,小組合作出一份手抄報,并進行評比。小組內成員從版面設計、選擇材料到謄寫、美化,分工合作,齊心合力。圖文并茂、色彩鮮艷的一張張小報便在他們手里誕生了。再如學習了《負荊請罪》、《三打白骨精》后,讓小組排練課本劇,評選最佳小導演、小演員,要想獲得這樣的殊榮,學生就必然要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加強合作。結果演員們個個興致勃勃,不管語言還是動作都精益求精,表演十分精彩,觀眾們看得也興致盎然。完成這一類作業,學生既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謀劃策,彼此信任,互相幫助,在互動中促進了交流,在交流中學會了合作。
4.從封閉課堂走向開放實踐,讓學生發展能力
如今,世界各國的競爭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而日益激烈,知識經濟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創新。教師應利用教材中富有創造性的因素來布置作業,促使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去探索,去發現,創造“人人成功”的機會。語文作業不只是為了鞏固,還是學生繼續全面學習知識、積累知識的手段,更應是創造性地應用語文知識,培養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作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不斷參與,不斷搜集,不斷發現,不斷創造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樹立大教育觀,走出封閉狹隘的課堂,拓展學生作業的空間,通過作業把學生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使作業成為學生生活的“向導”。
4.1生動的操作性實踐作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币晃唤逃艺f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弊寣W生動手實踐,多種感官協同活動,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又能發展多方面的能力。如學習了《黃山奇松》一文,布置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黃山,學生有的美美地誦讀,有的則用彩筆描繪,還有的寫下由衷的贊嘆;在《走,我們去植樹》的號召下,用自己的小手種下一棵愛的幼苗,灑下一片殷殷的期望;在《月光啟蒙》的優美境界里,用深情制作一張卡片、書寫一首小詩送給母親;在《姥姥的剪紙》的溫馨氛圍中,動手做做剪紙,還可了解其他民間藝術形式,制作“民間藝術集錦”,感受中華藝術的豐富博大……這樣的作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業變成了一件件藝術品。由此,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語文知識得到鞏固,個性得到張揚,興趣得到培養,能力得到提高。
4.2充滿探究的調查式作業。
所謂調查式作業主要指通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并分析調查所得資料,從而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世界,提出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建議性的方案。教師從現實生活中挖掘能引發學生去調查、實踐的材料,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這些調查實踐的東西寫下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思維能力。如在學完《神奇的克隆》后,布置學生去調查、收集生活中的克隆現象;學完《大自然的文字》后,布置學生搜集其他大自然的文字。然后再到課堂上來交流。在這些調查式的實踐作業中,學生求真、求實,回歸生活的“大課堂”,經過自己的調查研究分析概括,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時代氣息。
4.3富有挑戰的課題式作業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上,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用“小課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然后指導學生把自己探索的過程記錄下來。 如學了《云雀的心愿》,學生深切感受到環境與動物與人休戚相關,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我們周圍的環境正急劇惡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樣改變?我能做些什么?我心目中的理想環境又是什么樣的?布置小課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把研究的過程、結果、問題記錄下來,然后再集體交流。這樣引導學生深入生活,調查研究,不但比生硬講授來得感性直接,使“環保小衛士”的責任感油然而生,而且能培養學生提出何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形成。
三、改進作業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得到肯定是學生在思維和行為表現后重要的心理需要。教師在布置了內容和形式進行了一番創新的作業后,對學生完成的情況要及時評價,而且評價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尊重他們的個性,要注意給予恰當的評價。在我的學生的作業本上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對錯號,不管優劣,還有教師真誠寫上的贊賞、感受、鼓勵、教誨、批判……話不在多,而是在于引起學生共鳴。另外,每次作業,教師都選出比較好的、比較認真的、進步較大的,來表揚一番。真誠地表揚學生的點滴優點,并對不足提出殷切的希望。還讓他們互相評價,把他人當作自己學習的對象,互相學習,教師的引導作用起到畫龍點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