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3 17:07: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地理實驗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地理實驗教學的設計與制作(1)地理實驗的設計。選擇合理的知識點設計實驗,是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起點。高中地理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可以通過實驗來完成教學的。地理環境的復雜性使地理實驗又不同于物理化學實驗,很多的地理原理無法用實驗的手段得以揭示,將地理實驗過于理想化,實際的實驗現象可能并不明顯,難以產生預期的效果,或者與實際情況存在很大差異,不能科學揭示地理原理。這個就是地理實驗的難處。物理、化學實驗的結果基本都是可以預見的,對于什么樣的試劑滴入酸或堿中出現顏色的變化,每個人來做都是一樣的。地理實驗需要不斷改進,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實驗器材的制作。一般學校對地理學科實驗器材投入不足,不能要求和物理、化學、生物實驗那樣,有專門的儀器和設備,很多的實驗器材需要教師和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我們的器材制作吸收了部分有能力的學生參與。本著簡單、廉價、容易獲得等原則,特別鼓勵對廢舊物品的利用,既減少學校投入,又能培養學生節約資源的意識。實驗證明,部分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非常強,制作出來的實驗器材非常精美且具有創造性。
二、地理實驗課程的主體參與與合理評價在地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一個很多地理老師都關注的問題:就是實驗課上學生的主體參與程度較低。一部分同學在操作,另外一部分同學事不關己地看著。這樣的情況我校也存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過找學生談心、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到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不外乎幾個原因。
(1)實驗分工不到位。教師在實驗課之前要對班級進行分組,每個小組的規模適中,一般為3~5人,人多了一部分同學就沒有機會操作。每組的成員可以自由組合,也可以由教師指定,小組成員的組成要搭配好,并通過協商分工,確保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任務。實驗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要盡量做到全員參與,不留離散人員。
(2)少部分同學動手能力不強,怕自己的操作會搞砸實驗,不敢貿然參與。這類學生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確實有,教師要及時發現他們,鼓勵他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實驗允許失敗,但不允許放棄,讓他們從別人的身后走到臺前,體會成功的感覺。
(3)極少數同學缺乏正確的態度。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要耐心對待他們,不能把他們排除在地理實驗課堂之外,可以通過降低對他們的要求,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潛力,慢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樹立優秀模范加以鼓勵。
在鼓勵優秀學生的同時,也要調動其他同學的積極性。教師既要客觀、科學地評價實驗結果,鼓勵學生的獨到見解和創新意識,讓學生能真實感受到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的收獲,產生喜悅感和成就感,通過培養對地理實驗的興趣,讓學生愛上地理學科。
三、地理實驗課程的常態化要實現地理實驗課程的常態化,要做的工作很多。教師要將地理實驗作為日常教學的一部分。我們在編制教學案的同時,要將實驗部分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呈現在學案上,沒有實驗課,這一部分學習任務就無法完成。要讓學生重視地理實驗,積極參與地理實驗。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驗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30-0042-02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5年度科研項目“高師院校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編號:JGJX201501144)的科研成果。
由于新課改的要求,地理實驗教學不斷普及,但是它的起步比較晚,且不成體系,實驗條件有限,教師缺少實驗能力,影響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應著力探討對策,構建完整且高效的實驗教學體系。
一、存在問題分析
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習慣采用傳統教學大綱下的教材,新課標的實驗教學還處于嘗試中。
第一,教師夸大了實驗教學功能。教師把教材中的其他體例,如思考及活動等當作是實驗素材,這樣在教學的時候不但會浪費時間,操作也比較復雜,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思考及活動缺少實驗器材,也影響了教學效果。
第二,簡單的教學內容被復雜化。在教學過程中,原本可以采用比較簡單的教學方法,但有的教師卻把它當作了實驗。比如,在對外力作用這一知識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用了較長時間開展沉積物分選這一實驗,學生在開始時還有比較高的興趣,但之后卻沒有得到成就感,這是因為這一實驗得出的結論是高中生的常識,如果僅僅追求形式,就無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此外,有的教師在面對復雜問題時卻將其簡單化。教師認為通過替代材料對相似的環境進行模擬,就能夠將原理揭示出來,但模擬情境與真實情境是存在區別的,無法滿足其時空要求。
這些問題都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對提升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措施進行總結。
二、教學有效性策略
1.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
對于高中地理來說,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完善。教師要對教材中的實驗地位和作用加以研究,分析教學目標和可操作性,并結合實際條件對其進行完善;另外一種就是對實驗進行原創。教師要結合教學中的需要,對地理素材進行科學選擇,并對地理原理的條件以及秩序進行分析,模擬出類似的情景,還能夠根據地理原理進行假設與逆向倒推,將實驗步驟確定好之后,教師要反復進行實驗,確保其可操作性及科學性,并將實驗場地和實驗器材確定好。比如,在開展大氣溫室效應相關實驗時,教師首先要對實驗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編制相關報告,之后,要結合溫室效應的具體含義,對實驗環節進行確定,一是要制作模擬溫室,二是要在陽光下比較溫室內部與外部的溫度。最后,教師還要對實驗步驟進行細化,不斷進行操作和完善。一是要準備兩個玻璃盤,將少量土壤分別放在其中,再準備白色塑料瓶,從腰部剪斷之后,將其倒到其中一個玻璃盤之中,從而制作一個微型溫室。二是要從溫室頂部位置鉆出小孔,并一個溫度計,而在另外一個盤中也需要放溫度計。三是把玻璃盤都挪到陽光下,每過一個小時就對溫度計進行觀察,記錄其溫度后再比較。
2.為了確保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聯系生活
生活是開展地理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資源。在開展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聯系學生生活,使學生能夠對地理學科產生一種親切感。對于地理事物來說,其成因都是有規律的,在課堂中無法親歷這些規律的變化。但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聯系生活,利用生活小實驗對地理原理是否真實和科學進行驗證。比如,在對洋流這一知識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開展探究活動。在一個杯子中裝上冷水,裝滿1/4即可,由學生觀察,看有沒有水汽蒸發,之后,將開水倒入杯中,讓學生思考,這屬于寒流還是暖流,隨著水溫的升高,讓學生觀察杯子口的現象,利用這個實驗,學生可以認識到暖流的性質。然后再做一個實驗,在一杯中裝上1/4的開水,由學生進行觀察,看有沒有水汽蒸發,之后將冷水倒入杯中,思考這屬于寒流還是暖流。接著,不斷加進冷水,這時候的水溫是在下降的,讓學生觀察杯子口的現象,利用這個實驗,學生能明白寒流性質。通過以上兩個小實驗,學生就能夠理解寒流和暖流的性質:如果寒流通過,那么沿岸的氣溫就會比較低,且水汽少;如果有暖流通過,那么沿岸的氣溫就會比較高,且水汽增加。另外,還要聯系學生的實際,讓他們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體驗、反思和驗證,從而使學生發現其中的科學知識,并進行領悟與理解。教師在對比較抽象的地理原理進行講解時,可借助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實例,通過地理實驗,為學生講解實驗過程,使學生能夠對地理原理有深刻的理解。
3.結合教學實際對實驗程序進行及時調整
實驗操作是不斷變化的,在開展地理實驗教學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表現,結合教學情境變化,對實驗程序進行調整,從而確保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做熱力環流這一實驗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會問:能不能將一束香插到熱水以及冰之間,實驗中使用的冰能不能用冷水代替等,有的學生還會結合自己的設想開展實驗操作。在出現這些情況時,教師要對預定的教學程序進行及時調整,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設想開展實驗,之后再對各組的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討論,從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4.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要對主體性加以關注
第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營造有趣的氛圍,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熱情,樹立自主意識,使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實驗活動并進行互動。比如,教師可以進行合理分組,確保小組的規模合理,且人員構成比較科學,利用協商分工,保證所有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確保小組中的成員能夠互相協作并進行配合。要引導各個小組加強平等交流與磋商,這樣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不斷促進與互動,使學生樹立合作意識,提升其觀察能力、操作能力、邏輯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第二,要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在開展實驗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對學生存在的偏差進行及時矯正,還要發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進步及創新思路,利用精當的語言對其進行激勵性評價,同時注意激發其他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結束實驗之后,教師要對實驗結果進行客觀和科學的評價,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閃光點并進行放大,鼓勵他們提出獨特見解,使其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感受到喜悅及成就,能夠有所收獲,并主動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
5.在開展地理實驗活動的過程中,為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和相關學科進行聯系
地理學科,不但包含自然地理,還包括人文地理,它屬于多個學科交叉后的邊緣學科。地理學科中的各種知識都涉及物理、化學和生物知識。比如,地球運動及水體運動和大氣運動等都涉及到了物理知識,所以,在教學時,要和物理、化學及生物知識聯系,不但能夠使學生具備綜合學科素質,還能使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識點。比如,在模擬火山噴發的時候,對實驗進行設計要用到物理原理。造成火山噴發的主要內因就是存在壓力差,因為溫度差及熱脹冷縮等導致了壓力差的產生,且內部的溫度比較高,這個時候,巖漿及空氣就會逐漸膨脹,導致內部壓力增加,如果壓力大到火山口已經不能承受,那么高壓氣體就會沖破其中的巖石層,最終導致巖漿的噴涌。結合這一原理,教師就可對模擬實驗進行設計。首先,將紅色水裝在燒瓶之中,并通過小吸管橡皮塞將瓶口封住,然后用蠟油把吸管口封住。接下來,再對燒瓶進行加熱,由于溫度不斷上升,紅色水以及空氣就會逐漸膨脹,內部壓力也會加強,直至將封口位置的蠟塊沖破,這時候紅色的水就會噴涌出來,像巖漿噴發一樣。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方式,由于其起步比較晚,影響因素多,存在比較多的問題,影響了教學有效性。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仇彬.怎樣增強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考試周刊,2009,(26).
[2]劉以果.如何強化地理課堂實踐的有效性[J].地理教育,2010,(11).
一、高中地理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
地理實驗教學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高效率、高質量地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有力地改變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能鍛煉和培養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分析能力;此外,還能夠培養組織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逐漸形成濃厚的科學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堅韌不拔的意志。
二、地理探究性實驗教學設計的步驟
下面以“海陸熱力差異”為例子來說明高中地理探究性實驗的設計過程。
1、提出問題。高中地理中講到氣候形成因子、季風形成原因時,經常提到海陸熱力差異。學生對海陸熱力差異感到迷茫,經常要問:“什么是海陸熱力差異?”,“能否自己設計實驗解決呢?”
2、讓學生設計實驗。取兩個燒杯,一杯放水,一杯放等量的細砂,在兩個燒杯中均插入一支溫度計。把兩個燒杯同時放在太陽底下曬一定時間后,讀出溫度計的示數。再把兩個燒杯移入室內,過一定時間后,再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
3、收集整理數據。在陽光下曬30分后,當時細砂的溫度為 45℃,水的溫度37℃,移到室內10分鐘后,細砂溫度為31℃,而水溫為35℃。水溫度變化是2℃,而細砂的溫度變化是14℃。
4、結論。水的溫度變化比細紗小,說明海洋升溫慢降溫也慢。
5、交流合作。引起溫度變化不同的原因是水和細砂的比熱不同。水的比熱大,而砂石的比熱小,吸收相同熱量的情況下,水溫度升高的就比較小,而細砂升高的就比較多。
三、地理探究性實驗教學的類型
1、教師探究性演示實驗與學生探究性實驗
(1)教師探究性演示實驗。這類實驗一般是由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探究,或和學生共同進行探究,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習印象,形成正確的概念。如地球的自傳和公轉、月相成因、地轉偏向力等都可以設計成教師探究性實驗。
(2)學生探究性實驗。學生探究性實驗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動手進行的試驗,同時,也可以教師在旁邊指導。學生探究性實驗是地理實驗教學最理想的狀況,它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更是多元的。如在學習了潛水和承壓水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自流井模型探究自流井、承壓井和承壓水的關系等。
2、課內探究性實驗和課外探究性實驗
(1)課內探究性實驗,實驗所需要的時間比較短,在教室內就能夠完成的實驗。如在學習沉積作用時,可以用下面的實驗進行探究自然界的沉積作用是怎樣進行的。
例3:沉積物分選的實驗。將同樣比例的碎石、粗砂和黏土完全混合,放入一只玻璃瓶中(不超過容量的一半)。將玻璃瓶用水注滿,蓋上瓶蓋,劇烈振蕩,然后讓瓶子平放,使瓶中物質自然沉淀。讓學生觀察沉淀成分的排列順序,是否是大顆粒在下部,黏土細粒在上部。在這個實驗中,所用材料以及沉積過程與自然過程基本一樣,只是縮小了規模,放在玻璃瓶里進行的。
(2)課外探究性實驗,一般是實驗進行的時間比較長的或必須在野外才能進行的實驗。如月相的觀測、正午太陽高度的測定等。前者需要時間比較長,后者必須要在教室外面才能完成的,這樣的探究性實驗一般放在課外進行,因為課外的時間比較充裕。
四、地理探究性實驗教學設計原則
1、探索性??茖W規律往往隱在較深層次并有不確定性,需要學生采用不同流程和方法去挖掘和感悟。從中領略科學的方法,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并從中學會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2、過程式原則。其注重過程。它包括從問題的引出,提出假設,收集證據,分析與處理,評價與交流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參與,鍛煉學生推理、思維、實驗的能力。
3、民主性。創設一個有利于探究的環境,形成和諧、愉快、民主的氛圍。讓學生敢問、敢疑、敢探索。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思維,張揚個性。
4、發展性。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目的,重視促進學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質的發展。多留給學生繼續思維,思考探索的時間、空間。拓展、深化已解決的問題,創造一種完而未完,意味無窮的教學心理境界。
5、自主性、開放性。對學生活動能自主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形成在老師指導下能獨立感知和理解實踐活動,求異創新;不光指活動空間形式可以從學校延伸到校外,還從內容材料,求知方法和結論,時間上向課堂外延伸。
五、高中地理探究性實驗的注意事項
1、實驗選材要方便。實驗過程中的材料要求學生身邊能夠采集到的,或者理化實驗室本來就有的。如果實驗材料很難找到,則學生設計實驗的積極性也會大大降低。
2、實驗設計過程要避免老師自己過多地參與設計,而是讓學生自己多動腦設計。實驗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學習的能力,而不是要學生學會做實驗,因為物理化學的實驗已經比較多了。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驗活動;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1-0034-01
目前階段我們對于高中地理實驗教學也是非常重視的,但是在實驗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如何采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師們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目標。為此,筆者就高中地理實驗問題進行了相應的補充說明與分析:
一、高中地理實驗存在的一些問題
1.學生的參與面還需要擴大。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我們更注重整體學生的發展,不能只關注幾個成績優異的學生,高中地理中的某些實驗僅僅讓幾個學生參與,而其余的學生只能看和聽,在學生做實驗的時候,其余的許多學生經??床磺宄嶒灥倪^程,無法根據實驗進行積極地思考,甚至于一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走思,從而影響了課堂的紀律。
2.學生的自主性還需增強。高中地理實驗的教學是有它的必要性的,它并不是一個擺設,它的實行能夠達到某種教學目的,教師應該努力讓學生們了解實驗的原理,引導他們對實驗過程進行認真地思考,不能夠單單的只會進行操作,有些實驗教師已經預設好了方向,學生們只需要按照老師的說法執行就行了,這明顯不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忽略了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也沒有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3.實驗的科學性還需要完善。對于自然地理這門課程而言,它的實驗操作環節很有可能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因此如果想要讓實驗能夠正確的反應地理原理,并且保證其不出錯誤的話,那么我們在模擬實驗情境的時候要盡可能的做到真實,把那些不相關的變量對實驗的干擾降到最低。
二、如何實施高中地理實驗活動
1.遵循新課標要求,規范實驗活動教學。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更主張讓學生們自主學習,通過合作探究獲取知識,對于高中地理而言,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多進行一些地理觀測,地理考察等方面的實踐活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們進行引導,爭取讓他們能夠獨立的進行這些活動。教師在一定的條件下開展一些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們參與進來,學生們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地理原理的理解,實驗的進行需要遵循相應的步驟,首先要對方案進行設計,然后再去進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記錄,然后把實驗的數據進行處理,最后總結結論,這樣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根據地理學特點,科學進行實驗。教師安排的實驗一定要能夠反映出學科的知識,并且實驗本身不能夠出現錯誤,它所能夠反應的地理原理也必須是正確的,教師所設置的模擬情境必須跟真實的情況相接近,實驗所需的實驗場所以及實驗器材等等一定要做到合理,實驗的步驟也要做到嚴謹,對于整個實驗的時間安排也要合理,試驗過短的話根本起不到作用,在實驗過程中也要科學的采用啟發設問。在對地理實驗進行安排的時候也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高中地理的課時是比較少的,所以教師在安排實驗的時候也不宜過多,并且教師還要根據學科的特點精心的選擇實驗內容,讓實驗真正起到它的作用。
3.緊扣課堂教學目標,精心選擇實驗內容。我們身邊的許多東西都可以被我們利用起來去完成地理實驗,比如我們可以用玻璃瓶和溫度計等去模擬大氣的溫室效應,此外地理學中壓強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安排一次證明空氣有壓強的實驗還有鋒面的形成,流水的外力作用等等,教師在對實驗進行設置的時候需要結合教學的目標,并且還要看這個實驗是不是可行,在對實驗進行編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產生地理原理的條件進行模擬,設計好實驗步驟之后我們需要反復的進行試驗,看實驗是否可操作,并在這個過程中對實驗進行一些完善。確定好試驗之后再去安排實驗的場所以及器材等等。
4.靈活調整實驗程序,提升實驗活動實效。在實驗的進行過程中情況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這可能跟教師原本預想的情況是不同的,所以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一定要精心的設計實驗的步驟,時刻的觀察學生們是如何進行實驗的,并且如果教學情境發生變化的話教師也能夠及時的做出一些變動,爭取讓實驗效果達到最好。比如在對大氣受熱過程進行演示的時候,實驗的過程出現了一些錯誤,教師可以把這些錯誤利用起來,當著學生的面把錯誤進行一番糾正,把實驗過程正確的演示一遍,這樣更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地理實驗教學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它并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的總結經驗,找出最適合學生的一種活動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進行精心的設計,以切實提升高中地理實驗活動質量。
參考文獻
興趣是我們工作與學習的主要動力,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的關鍵,對于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而模擬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尤其在邏輯思維要求較高的地理教學中。因此,在現階段應用模擬實驗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是地理教師當前的重要任務。
一、地理模擬實驗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教學中豐富多彩的模擬實驗,不僅是對課堂教學的積極鞏固與補充,而且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延伸與拓展。眾所周知,地理在高中階段屬于文科范疇,但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學地理學科卻只招理科生,近幾年才文理生兼收,原因就在于地理學習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但是,高中階段文科生的邏輯思維整體水平不高,這就給地理教學帶來很大困難,而地理模擬實驗將是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
二、地理模擬實驗的特點
地理教學模擬實驗在內容設計上要正確反映地理現象的內在規律,實驗結果要與實際理論相符。具體特點如下:
1.生動、直觀,能夠再現地理過程
地理模擬實驗通過直觀的呈現方式,使學生直接感知對地理事物,這是語言所無法比擬的,另外它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再現地理過程,這同樣是地理圖片等直觀教學手段所不能夠達到的。
2.具有可重復性,從而探究規律性結論
地理模擬實驗與自然科學實驗一樣,可以在相同的情況下重復進行,以便驗證結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
3.針對性和模擬性
許多地理原理和規律并不能通過真實實驗再現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選擇那些能夠通過模擬實驗手段再現的知識進行實驗。同時,教師對實驗內容的選擇還應該突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4.多樣性、創造性
“教無定法”即根據不同的模擬實驗內容采用不同的實驗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兼容并吸收其它學科模擬實驗的優點。地理教師可以根據模擬實驗內容,教學條件和學生特點,靈活地、造性地進行模擬實驗內容設計,使之符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學生同樣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創造適合自己的學習地理的模擬實驗內容。
三、地理模擬實驗的案例分析
地理模擬實驗是一種有效地地理教學實踐活動,是運用具體的實驗手段,有目的、有步驟地控制或模擬地理現象和過程來認識地理事物的分布、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一種感知實驗,而且還必須經常動手制作一些簡單儀器、模型,或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去觀察、測量、調查,直接了解地理事物的方方面面。
一般情況下,模擬性實驗大致可分為計算機模擬實驗和真實過程模擬實驗兩類,前者是一種虛擬實驗,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的優勢,把一些現實中抽象的、不容易也不可能觀察到的自然現象模擬出來;后者是指在模擬實驗過程中,通過原理替代的思想,借助某種模型實體來模擬一些復雜自然現象或技術原理。
1.計算機模擬實驗
多媒體教學在現在教育領域中已經很普遍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功能的多樣性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意圖設計課件中的動畫,或者利用超級發達的互聯網搜索資源(圖片、動畫、視頻等),完成教學目標,效果將事半功倍。
(1)鋒面雨的形成。教師分別講解冷鋒、暖鋒、準靜止鋒的特點時學生容易理解記憶,但是鋒面不是靜止的,而是在運動中形成的,三種鋒的運動方向、強度各不相同,運動中學生容易混淆鋒的分類,利用多媒體演示三種鋒的運動方向及特點,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大陸漂移。計算機虛擬案例模擬實驗探究策略的應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研究的探究性,變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可以把漫長的地質變遷在幾分鐘內模擬展現,十分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容易接受。
2.真實過程模擬實驗
(1)地球自轉演示晝夜交替和晨昏線變化現象。地球儀已經成為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在地球運動學習中。如:地球有自轉運動、公轉運動,簡單分開運行學生容易理解,但實際上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公轉,且自轉軌道面(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黃道面)不重合,之間存在一個夾角(黃赤交角),這個夾角的存在使太陽在地球上的直射點存在回歸運動,引起地球上四季的變化。簡單的語言表達學生根本理解不了,要是借助簡單的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模擬實驗,這一問題就簡單化了。
近幾年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我發現有許多學生往往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情緒,那就是地理怎么這么難學,有的同學還說比數理化都難,我覺得他們這樣的苦悶,主要是他們想一味地依賴死記硬背,而忽視對地理原理的研習,再加上思維的邏輯性不強,往往不能準確或正確的得出答案。針對有些同學的這些情況,我認為作為地理老師我們應當重視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一、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現
在地理學習中,許多學生往往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造成了這些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一個共同點。
對地理學科的認識不夠。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這樣表述地理學科的特點:一是綜合性,地理學科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二是地域性。這兩種特性決定了對高中地理思維需要轉化,對地理問題的認識需要全方位考慮,但長期以來,許多學生特別是文科學生僅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對地理知識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長期以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獲取依賴死記硬背,依賴于對地理結論的掌握,忽視對地理原理的探究,從而造成學生在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束手無策。比如對地方時的分析,教材中僅僅提到偏東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沒有涉及偏東的地方到底可以定為幾點鐘,所以導致許多學生僅僅局限于會計算時間,而我們許多老師開展教學的時候也沒有特意分析時間是怎么定出來的,從而產生學生在思維能力上的障礙,做一些普通一點的題目不難,但對較難的題目就開始頭腦迷糊起來了。
二、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運用生活實際,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的幫助更大。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因此對地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一些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在地理教學中,結合學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實際,不僅可以有利于降低許多地理問題的難度,使學生能充分理解,而且還可以避免許多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誤區,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
1.加強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教師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得加強啟發誘導,調動學生一切可以利用的頭腦中的知識,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有對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認識,如知道有大陸漂移說這種理論,但具體這種學說支持的依據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時老師就應該深入挖掘,提出問題,大陸為什么會飄移,要解決幾個問題呢?學生就會逐步去分析,出現兩個問題,一是大陸水平漂移的動力,來源于什么地方,為什么長期朝一個方向,二是大陸這么重,為什么還會飄移。然后學生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最后歸結到目前比較成熟的板塊構造學說理論,也能充分理解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的區別。
2.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打基礎。進入高三復習,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學生是很難進行正確的地理思維。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學中,要足夠重視一些具有發散性思維和逆向性思維的內容,對這么內容教師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動用全教研組的力量來思考,然后實施教學。如分析阿巴拉契亞山脈為什么比較平緩,就結合高一地理的內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關的學科,則更要請教一些相關學科的老師,這樣學生的地理思維才能建立得比較全面。如對全球定位系統的衛星數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個物體,需要幾顆衛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關知識配套。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時為完善地理知識結構,地理教師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階段嘗試讓學生去記憶教材的大標題和黑體字的方法,因為教材的編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維來進行的。地理學習的成敗在于地理思維能力的養成的好壞。
[關鍵詞] 多媒體 探究 實驗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6058(2015)34 0126
地理學科一直以來是家長和學生眼中的小學科,不被重視和喜愛,但如果教師能打造豐富多彩的地理課堂,地理也會受到學生的喜愛,成為受歡迎的學科。地理教材中涉及的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若能借用其他學科的表現形式加以開發,則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一、精心設計教學使課堂豐滿起來
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教師只有充分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才能為上好課打下基礎。
注重語言技巧。教學語言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在教學設計中起到重要作用。調查發現,學生比較喜歡語言詼諧幽默,聲音抑揚頓挫,講課聲情并茂的教師。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應避免用過激的語言批評學生,否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傷害學生自尊心,也不要用夸大的語言表揚學生,否則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其他學生的不服,而要用恰當中肯的語言鼓勵學生,賞識學生,給學生以信心和動力,使學生得到尊重,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注重情境教學。有效的情境教學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化虛為實、化遠為近,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地理教學中抽象的天體運動的知識,可以借助多媒體演示創設情境;自然災害的發生與防治,可以通過新聞報道、錄像材料等創設情境。如學習《水循環》時,可先播放一段關于水的動畫,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用一首包含水循環的各個環節的詩《假如我是一滴水》,創設語言情境。教師用動畫展示了水循環的全過程,并請學生上前畫出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使學生對水循環有初步的了解,接著展示生活中的缺水現象,讓學生思考缺水的原因,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一步步向上攀登,從而把知識簡單化、生活化,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各種情境的創設,整個課堂有聲有色,形神兼備。
二、運用多媒體使課堂生動起來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使教學形式和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把較枯燥的知識生動化、形象化,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僅憑一張嘴講授的狀況,把抽象難懂的知識形象地展示出來。多媒體提供的視頻、音頻、動畫、圖文等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感官,而且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調動其積極性,更利于突破重難點知識,化難為易。在學習《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時,可以借助網絡完成整個教學,在班級內模擬一次網上購物情形,首先在淘寶上收集需要購買的商品,選擇某商品的尺寸、色彩和數量,提交訂單,確認收貨地址,選擇支付方式,付款到淘寶平臺,等待收貨。整個流程完成以后,讓學生分析本次網購用到了哪些聯系的方式,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尋找到了答案。這種方法學生很樂意接受,學習沒有負擔,很容易理解知識,并且感受到了學習對生活的作用。
三、采用探究方式讓學生思起來
培養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是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一,探究式教學的作用就是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帶動學生主動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觀念上強調學習過程和質量,鼓勵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大膽質疑,學會自主探究學習。教師應當認真鉆研教學內容,創設典型的豐富的地理情境或案例,精心設計探究問題,給學生留有探究的空間,讓全體學生參與探究,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問題問在學生疑難之處,給予學生階梯式鋪墊,通過各種教具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將學生探究出的結論分別展示出來,給予表揚和激勵,對于有疑難點的部分繼續組織二次探究。這樣,學生的學習態度不斷端正、嚴謹起來,思考問題的方法不斷科學化,學習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就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