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2 17:03: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 S85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18-84-1
1 密度要適宜
一般冬春以10~12只/m2為好,夏秋以8~10只/m2最佳。密度太小影響經濟效益;密度太大,易引發呼吸道及各種疾病。
2 不盲目追求肉雞體重,合理控制料肉比
雖然肉雞具備生長速度快的特點,但是,過快的生長速度易造成各種微量元素的供應不足,從而導致其對外界生存環境的適應能力差,使疾病易侵。更重要的是:過快的生長速度影響雞肉的品質,不符合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的廣大民眾對肉蛋奶質量的要求。
3 控溫和通風有效地結合
在東北地區,肉雞飼養場多數是非標準化、開放式的雞舍,而風干物燥、氣候多變的春季,是各種疾病多發季節,極易造成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呼吸道疾病首當其沖,所以必須把控溫和通風有機地結合起來。前期肉雞體溫自我調節能力差,應以保溫為主,通風為輔;后期肉雞的體溫調節能力中樞基本形成,對環境溫度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因而溫度適宜即可。此時,肉雞的呼吸量加大,只有加強通風才能保證其需氧量,同時又有利排出舍內的CO2、NH3、H2S等有害氣體,這樣,雞群就有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就能健康的生長。
4 按照飼養的前、后期控制好溫度
飼養前期,由于雞舍溫度高,機體通過呼吸、排便等方式失去的水分,需要有一個高溫的環境,才能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轉,所以,溫度要相對大一些,大約65%~70%左右;飼養后期,肉雞生長旺盛,高濕的飼養環境易引發各種疾病,所以,溫度應小一些,大約在50%左右。
5 加強防疫,制定適合本地病情的免疫程序
(1)任何一種疾病都有一個感染、機體抵抗力下降、發病、臨床明顯期、治愈或者死亡的過程。所以,必須從“防”上狠下功夫,做好“養、防、檢、治”等工作,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2)要根據不同季節、不同的地區做出相應的免疫程序。例如,春季是各種呼吸道疾病多發的季節,這就要求養殖戶不妨在原有免疫程序基礎上,增加一次支原體疫苗的免疫,同時多喂一些能提高肉雞抵抗力的微生態制劑、黃芪多糖和多種維生素。
(3)給雞接種疫苗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使用正規廠家的疫苗,并檢查好疫苗的有效期及包裝瓶是否完好無損等。
必須是健康的雞群,雞舍環境必須清潔、干凈衛生,且最好在晴天的上午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前后2天禁止噴霧消毒、禁止使用抗病毒藥物和使用一些免疫抵制的磺胺類和氯霉素類等藥物。
(4)為減少雞群應激反應,在接種疫苗前后幾天喂一些黃芪多糖、左旋咪唑和電解多維,同時在疫苗中添加:“白細胞介素”等藥物。
(5)接種疫苗時最好提高舍溫1℃~2℃。
(6)開封的活苗必須在1~2小時內做完,否則影響疫苗的效價,接種完疫苗的空瓶不要亂扔,以免發生野毒傳播。
其次,必須掌握常見呼吸道疾病的種類、特點及其防治措施。
每逢春季,各種呼吸道疾病接踵而來,往往沒有前期癥狀就突然發病,很快波及全群,且很難治愈。
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有溫和流感、非典型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氣囊炎等,從臨床癥狀上很難區分,只有從實驗室診斷才能做出最后確診。強調“十六字方針”: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重于治、防治結合。
那么,怎樣去“防”呢?這也是多數飼養者非常關注的問題。在此,筆者通過以下幾點來說明。
(1)經常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采食飲水情況、糞便顏色等。如果發現精神萎靡、打蔫、雞冠紫黑或蒼白、不愛活動、獨處角落或臥于飲水器下面、立于窗口、兩眼發長、眼半睜半閉、流淚、甩鼻涕、突然增料或減料、飲水頻繁或減少、排黃綠色稀便等情況就應馬上投喂一些藥物進行預防或治療。
(2)陰雨天,每次疫苗接種前后,可投用一些抗應激的藥物,緩解由于天氣或疫苗帶來的一些應激反應。
1. 兔瘟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低溫季節的發病率更高,應做好疫苗注射工作。兔瘟疫苗注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注射時間。研究和生產實踐表明,該疫苗注射時間過早不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過晚注射有風險。一般小兔在35~45日齡注射較好。②注射劑量和次數。為了獲得堅強的免疫力,注射次數以2次為宜。在35~45日齡(根據母源抗體情況決定注射早晚)首免,注射劑量為2毫升/只,首免20天后再強化免疫1次,注射劑量為1毫升/只。③疫苗種類。最好注射兔瘟單苗,不注射二聯苗或三聯苗。④接種方式。最好采用頸部皮下注射。
2. 呼吸道疾病
由于冬季氣溫低,人們往往重視保溫增溫而容易忽視通風換氣,使兔舍內的有害氣體含量增加,容易誘發傳染性鼻炎、肺炎、結膜炎等。根據筆者調查,在我國北部地區冬季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高于其他季節,主要是通風換氣不良所致,應針對性地加以防控。
預防呼吸道疾病應做好以下工作:①處理好保溫和通風的矛盾,二者統籌兼顧,不可偏廢。當二者發生矛盾時,寧可適當降溫,也不可使舍內有害氣體濃度過高。兔舍內空氣質量的好壞可以根據人的感覺判斷,以人進入兔舍后感覺不刺激鼻子和眼睛為好,否則,應該加強通風喚氣。②降低兔舍濕度。由于通風不良,兔舍內的濕度往往偏高,濕度偏高百害而無一利??刂骑嬎鞯嗡?,及時清理糞尿是降低兔舍內濕度的有效措施。③及時淘汰嚴重患兔。家兔呼吸道疾病的傳染性很強,1只患兔1個噴嚏即可將病原菌傳遍整個兔舍。因此,對于患有嚴重傳染性鼻炎以及肺炎的患兔應堅決淘汰。④使用微生態制劑控制有害氣體含量。筆者多年的研究表明,用微生態制劑控制兔舍有害氣體含量效果顯著。微生態制劑以0.3%的比例飲水,以0.2%的比例噴料或噴糞溝,都可以達到降低有害氣體含量,降低呼吸道疾病發生率,同時預防腹瀉的目的。⑤階段性藥物預防。當兔群呼吸道疾病發生率較高時,可以階段性投喂藥物防控。恩諾沙星治療家兔呼吸道疾病效果比較理想,按照說明書使用。⑥注射疫苗。家兔呼吸道疾病是以巴氏桿菌和波氏桿菌為主的多種病原菌混合感染所致。目前國內生產的巴氏桿菌-波氏桿菌二聯苗對預防呼吸道疾病有一定效果,但保護率不是太高。對于呼吸道疾病多發的兔場可以考慮使用疫苗,但不能放松其他防病措施的實施。
3. 皮膚真菌病和疥癬病
冬季光照時間短,光照強度小,加上兔舍濕度較大,有利于皮膚真菌病和疥癬病的發生。對于曾經發生過這些疾病的兔場要有所準備。
對于疥癬病,目前較為有效簡便的方法是注射伊維菌素。有養殖戶反映疥癬病難以根除,用藥見效,停藥復發。治療疥癬病要掌握幾個要點:①早治。當發現家兔患病后,在初期進行藥物治療,見效快,復發率低。②重復用藥。在首次用藥后10天再重復用藥1次。③消毒很關鍵?;纪没\具與周邊的環境應徹底消毒,一般采用火焰噴燈或0.25%敵百蟲溶液消毒。因隱藏在環境里的螨蟲不除,疥癬病就難以根除。
對于真菌性皮膚病,筆者不主張治療,建議發現1只患兔淘汰處理1只(深埋或焚燒),同時環境要徹底消毒。
4. 球蟲病
根據筆者多年的臨床診斷經驗,冬季一些兔場球蟲病發生率也相當高。這些兔場在冬季發病率高于其他季節,主要是錯誤地認為冬季溫度低不會發生球蟲病,因而停止了藥物預防。
在我國南方地區,冬季兔舍內溫度都在0℃以上,且濕度高;而北方地區盡管環境溫度在0℃以下,但通過保溫增溫措施,兔舍內溫度也多在0℃以上。只要溫度在0℃以上,球蟲病就有發病的可能。因此,建議兔舍內溫度較高和冬季進行繁殖的兔場,都要重視球蟲病的預防。
球蟲病的預防關鍵在于有效控制球蟲對藥物產生耐藥性。有效的方法是輪換用藥,每種藥物使用時間最好在1~1.5個月。如果中西醫結合,防治效果會更好一些。
關鍵詞: 廣西;呼吸道疾??;防控;方法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1 病因
豬呼吸道綜合癥由復雜的病因導致,其中傳染性因素分為病毒性、細菌性以及霉形體和寄生蟲等因素。非傳染性因素有飼養管理、環境、季節、應激等,其中病原和飼養管理因素起主要作用,病毒性因素有偽狂犬病毒、豬流感病毒、豬瘟病毒、豬巨大細胞病毒、豬繁殖障礙與呼吸綜合癥病毒、包含性鼻炎病毒等。 細菌性因素有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副嗜血桿菌病、巴氏桿菌、鏈球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豬霍亂沙門氏菌、克雷伯氏桿菌、化膿桿菌等。寄生蟲傳有附紅細胞體、弓形蟲、霉形體、蛔蟲、豬球蟲、后圓線蟲等,這些寄生蟲都可引發豬的感染。氨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等都是對豬體有害的氣體,豬場內的溫度變化,豬體質的下降、免疫機能下降等也是重要原因。
2 臨床癥狀
病豬會出現精神抑郁,食欲減退,出現結膜炎癥狀,眼睛分泌的物質增加,如果突然發病,造成體溫升重的話會造成豬的突然死亡。大部分豬病豬生長速度變慢、消瘦,豬的死亡個數增加,僵豬個數增加。幼豬死亡的個數增加,大都有呼吸困難的癥狀;對于豬的飼養條件要求也很高,如果豬群的密度太大,飼養管理水平、營養水平較差會出現更多的感染情況,病情會更為嚴重。
3 主要呼吸道疾病癥狀
3.1 豬支原體肺炎
俗稱豬霉形體肺炎或豬喘氣病的豬支原體肺炎,是慢性的呼吸道疾病,各個品種、年齡的豬都能感染;最容易被感染的是哺乳期的豬及幼齡豬,容易被感染的是哺乳和妊娠后期的母豬,成年豬多是慢性或隱性感染,特征為咳嗽、哮喘等。病死率并不高但傳染率高,一旦豬場有被傳染的豬,整個豬場都會被傳染。使傳染的豬生長發育緩慢,病豬吃食以及運動過后常出現咳嗽、哮喘、呼吸困難等癥狀。
3.2 豬繁殖障礙與呼吸道綜合癥
“豬藍耳病”是這個病的別稱,肺炎癥狀是它的臨床表現癥狀,病豬會出現眼鼻的分泌物增加、咳嗽、呼吸頻率加快、沒有食欲、精神萎靡、體溫偏高、生長遲緩或停止、有些病豬會成為僵豬。哺乳仔豬會出現是眼鏡腫脹、結膜發炎、脫水、體質虛弱、呼吸不暢以及張口呼吸、流鼻涕、出血等癥狀,四肢呈八字狀。母豬會出現嗜睡、呼吸不暢、精神萎靡,還會引發早產、流產、死產等。病豬乳汁減少,重復。公豬有無食欲、精神萎靡、嗜睡發熱等癥狀,并且的數量減少,的質量下降,降低,活力降低。
4 病理變化
所有病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肺炎。有些肺部病變類似于豬支原體肺炎,不但豬的肺部會出現病變,有病豬還會出現腎、淋巴結、喉嚨有出血,部分豬的癥狀還會有末端發紫。有些保育豬通過剖檢能看見彌漫性間質性肺炎或淋巴結的腫大,肺部出血、花斑樣硬變等病變,有些病豬的肺會出現化膿的癥狀,病豬肺部會出現混合感染的現象,有些病豬的腹腔、胸腔會滲出很多纖維蛋白。
5 防治對策
防治豬呼吸道疾病,要加強飼養過程的管理工作,避免病因介入,提高豬的免疫力。要建立完善的衛生消毒安全體系,對于消毒清潔的工作要定時做好,要對圈舍及時做好干燥和通風的工作,對新進的豬種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飼養,保證豬種的免疫安全。定期對豬群進行疫病和抗體水平檢測,為減少豬呼吸道疾病對豬場造成的損失要做好以下方面:
5.1 加強飼養管理
對于飼料的營養,要保持均衡,豬群在不同時期的營養需要不同,因此要更加注重提高飼料的品質,還要注重飼料的質量,增強豬的體質,根據各個方面的資料,豬場的最大“隱形殺手”是飼料中的霉菌毒素超標,也是最大的免疫抑制因素,多喂品質優良并且營養豐富的飼料來防止霉菌肆虐。在幼豬斷難時更要注意飼料的營養,在飼料中多添加電解多維素。定期對食槽進行清理,及時檢查槽內的飼料是否發霉變質,以免豬食用后中毒生病,病原微生物會在豬的體質下降時乘虛而入。
5.2 建立規?;i場
要堅持做到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并堅持自繁自養,提倡早期斷奶,減少豬群的飼養密度,為了提高豬的抵抗力,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或保健藥物,盡量減少豬群轉欄和混群的次數,不同日齡的豬不要混養在一起,切斷病原體的水平傳播。平時注意加強飼養管理,圈舍應保持采光良好,經常通風,避免過于潮濕,并定期對圈舍及周圍環境進行消毒。作好產房和保育舍的保溫和通風,解決好通風換氣和保溫的矛盾。
5.3 建立和完善衛生安全體系
在各個環節都要將消毒衛生工作做好,消毒要選擇沒有殘留、低毒、高效、不破壞設備、不傷害人和豬、在豬體內不會產生有害的物質并積累,例如:次氯酸鹽、有機碘混合物、過氧乙酸等。對于治療效果不好的病豬和僵豬要及時淘汰處理掉,防止疫病的傳播。對病死豬及排泄物要做好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并對污染場所進行嚴格消毒。
5.4 做好免疫工作
定期進行強豬瘟(HC)、加偽狂犬(PR)、豬肺疫(PM)、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PRRS)、豬肺炎支原體(APP)、豬鏈球菌(SS)、豬萎縮性鼻炎(AR)、豬胸膜肺炎等疫苗接種工作,可采取其他措施提高免疫效果。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疫苗免疫接種工作?;钜呙绮荒苡糜诤粑C合癥陽性豬。豬肺炎支原體非常容易引發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為了提高豬群的整體免疫力,可在仔豬哺乳期時定期注射支原體滅活疫苗。每年定期進行豬肺疫疫苗接種,在接種疫苗前后7天,不要使用抗菌藥物。
5.5 使用藥物合理治療
發現病豬要及時隔離飼養,可用高免血清和抗生素聯合治療。藥物的使用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根據前人的經驗和在廣西本地的流行規律,查找可能存在的病原因素,尋找出病原,不管是細菌和霉形體或是病毒等,根據發病的癥狀,要用合理有效的治療藥物,對于小豬以及母豬應該用一些藥效溫和的藥物進行治療,也可采用更為先進的治療方式。在出現PRDC的豬場,藥物預防的效果較好,而藥物治療的效果比較一般??稍谪i飼料、飲水中添加藥物進行預防,如林可霉素、壯觀霉素、支原凈、強力霉素、甲砜霉素、金霉素、氟苯尼考、恩諾沙星、阿莫西林、泰妙菌素、電解多維素(使用以上藥物對已發病的豬群,應優先考慮在飲水中添加,因為發病的豬一般均發燒,而發燒的豬不吃飼料,但喜歡飲水)或在飼料添加止咳、平喘、化痰中草藥制劑如復方魚星草、抗病毒中草藥制劑復方如板藍根、黃連解毒散、黃芪多糖等藥物,各個豬場的情況不同,選用的藥物也都不同,要根據豬場本身的情況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為提高幼豬的抵抗力,可在飼料內添加的生物活性肽。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疾病的傳播,為有效控制豬呼吸道疾病的傳播,要建立有效的預防措施。
5.6 做好驅蟲工作
鞭蟲和蛔蟲等寄生蟲對于豬的免疫系統有很大的損害,使它們的免疫抵抗力降低,所以,在幼豬斷奶的一段時間,喂食幼豬左旋咪唑片、苯丙硫咪唑片,定期喂食;也可以注射伊維菌素,按照規定的時間在皮下注射。
6 結語
豬呼吸道綜合癥是目前對于養豬行業具有嚴重的危害 ,它的發病原因不但復雜,有些相關疾病尚無可靠的疫(菌)苗進行預防,也沒有切實可行的藥物進行治療,但目前只能采用有效的藥物和改善豬的飼養管理和環境條件去做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因此,該病應以預防為主要目標,給豬群建立一個良好的內外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原久麗,張紅艷,王麗英.豬呼吸道病的預防與控制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1(07).
[2] 張彥飛,李梅,周遼祖.豬呼吸道疾病的綜合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1(06).
[3] 王麗華,倫艷霞.淺談豬高熱綜合征的診斷及防治[J].今日畜牧獸醫,2011(02).
【關鍵詞】居民 死因 分析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359-01
【目的】了解寶應縣居民病傷死因情況,分析居民的主要死因構成及重要疾病的死亡率變化趨勢,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作者對本縣2008-2010年居民死亡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于各醫療機構死因監測點,通過《死亡報告卡》數據錄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之死因信息登記報告系統,所有上報資料經調查核實。人口資料由縣統計局提供。
1.2 方法死因分類采用國際疾病統計分類標準(ICD-10),按國家衛統表統計歸類對上報的死亡病例進行編碼、分類審核,應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所有資料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死亡情況 寶應縣2008-2010年報告死亡病例15502人,3年死亡率分別為5.42‰、5.86‰、5.58‰,年平均死亡率為5. 62‰,標準化死亡率為8.48‰,其中男性標準化死亡率4.92‰,女性標準化死亡率3.56‰。
2.2 死因分類按照國家衛統表統計歸類法,將導致死亡的20類疾病進行分類,排列前五位的是循環系統疾病、腫瘤、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2008-2010年報告死亡個案中,循環系統疾病7005例,腫瘤5778例,疾病和死亡的外因1053例,呼吸系統疾病625例,消化系統疾病261例。死亡率分別為2.54‰、2.09‰、0.38‰、0.23‰,0.09‰,分別占全死因的45.19%、37.276%、6.79%、4.03%、1.68%(見表1)。
2.3 死因順位2008-2010年居民死因前五位依次為: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事故(意外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在全死因中所占比例依次為37.15%、23.11%、20.92%、4.80%、3.67%,合計占全死因的52.50%(見表2)。
表2 寶應縣2008-2010年居民死因順位統計表
2.4 主要死因
2.4.1 惡性腫瘤已構成該縣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2.09‰,居全死因首位,隨年齡增加而明顯上升,死亡集中在60歲以上年齡組,胃惡性腫瘤、食管惡性腫瘤等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占80.38%(見表3)。
表3 寶應縣2008-2010年居民惡性腫瘤死因順位統計表
2.4.2 心臟病居全死因第二位,死亡率為1.30‰。死亡隨年齡增加而逐漸上升。心臟病死亡以肺原性心臟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為主,占心臟病死亡的73.38%,死亡率分別為0.51‰、0.32‰、0.12‰。
2.4.3 腦血管疾病居全死因第三位,死亡率為1.17‰,腦血管疾病死亡主要以腦出血、腦梗死和高血壓腦病為主,分別占腦血管疾病的51.37%、28.45%和11.38%。
2.4.4 事故(意外傷害)居全死因第四位,死亡率為0.27‰,事故(意外傷害)死亡主要以交通事故、意外淹溺和沉沒和跌倒為主,分別占事故(意外傷害)的46.77%、19.89%和5.79%。
2.4.5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居全死因的第五位,死亡率為0.21‰。
3 討論與分析
3.1 2008-2010年居民死因監測結果表明,引起寶應縣居民死亡原因構成比順位前五位依次為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事故(意外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而國家衛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是: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農村依次是: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損傷和中毒。我縣雖屬農村地區,但隨著社會和經濟同步迅速發展,居民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基本與全國居民一致,與全國居民死亡原因基本相似。
3.2 我縣居民死亡的疾病以惡性腫瘤占死因的首位,其中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占80.38%點,排列前二位的是胃惡性腫瘤、食管惡性腫瘤,這可能我縣屬里下河江蘇淺洼平原區,居民受生活方式、長期食用大量農藥噴灑的大米及淹制品等因素的影響有關[1]。
3.3 事故(意外傷害)占居民總死亡的4.80%,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死因之一,直接影響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值。在事故(意外傷害),男性死亡479例,女性死亡265例,男女之比為1.81:1,男性死亡明顯高于女性,死亡集中在青壯年,這與青壯年男性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充當的主要角色密切相關,由于社會活動頻繁,遭遇意外的可能性較大。事故(意外傷害)是一種非疾病性的社會問題,以危害健康人群為主,且突發性較強,死亡率較高,給社會和家庭造成的損失不容忽視,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尤其應做好占死亡順位1、2位的交通事故和意外溺水的干預工作。
3.4 循環系統疾病和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寶應縣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加強和重視這些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對提高該縣居民生存質量和延長壽命具有重要意義。今后要結合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工作,積極推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規劃和方案,廣泛開展以健康促進為主的綜合防治工作,落實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危險因素監測和報告[2],排找重點人群,篩查高危對象,落實綜合防控措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參考文獻
[1] 胥建軍.邱 民.孫曉凱.2009年鹽都區居民主要死因及其減壽情況分析,中國健康月刊,2010,7:248-249.
[2] 楊功煥,黃瓊,陳愛平.中國人群的意外傷害水平和變化趨勢,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7,18(3):142-145.
【關鍵詞】 傳染?。涣餍胁W研究;麻疹;風疹;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83 G 47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6-0528-02
近年來,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頻繁發生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這與學校人群集中,易發生聚集性病例,學生正處于計免相關疾病高發年齡段有關。為了解近年來合肥市學校發生的傳染病疫情特點及控制措施的效果,現對合肥市2000-2007年各學校發生的傳染病疫情進行了分析,為今后有效預防和控制學校傳染病疫情提供依據。
1 資料來源和方法
收集2000-2007年合肥市以及各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的疫情,以電話或網絡直報的形式報告學校傳染病爆發疫情的調查處理情況及實驗室檢測結果。
用Excel建立數據庫,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2000-2007年,合肥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報告的傳染病疫情共120起,其中發生在學校的110起,占91.67%;發病人數3 175例,男、女生比例為1.27∶1;無死亡病例。110起傳染病疫情有86起是法定傳染病爆發疫情,其中麻疹17起,占15.45%;風疹44起,占40.00%;流行性腮腺炎17起,占15.45%;流腦2起,占1.82%;流感1起,占0.91%;感染性腹瀉4起,占3.64%;非典1起,占0.91%;水痘24起,占21.82%。見表1。
2.2 分布特征 各類學校均有傳染病疫情發生,主要發生在小學,共73起,占66.36%,其余為中學22起,中專職業學校10起,大學3起,幼兒園2起。合肥市3縣4區均有傳染病疫情,肥東縣最多為21起,其次是蜀山區18起,肥西縣17起,包河區16起,長豐縣和廬陽區各14起,瑤海區10起。
時間主要分布在4月和5月,分別為22起和21起;3月17起,主要因為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2,6,12月各11起,1月6起,11月4起,9,10月各3起;8月1起,為大學生軍訓期間發生的感染性腹瀉疫情;7月份因放假無疫情;8-11月疫情較少,可能與腸道傳染病較少有關。見圖1。
2.3 傳播途徑 110起爆發疫情以呼吸道傳播為主(106起,占96.36%),其余均為腸道傳播的感染性腹瀉疫情。
3 討論
3.1 原因分析
3.1.1 流動人口增多 近年來,合肥市各類學校不斷發生計劃免疫相關疾病的爆發疫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說明學校已成為傳染病爆發疫情控制的重點場所,而計劃免疫相關疾病是防治的重點。調查發現,主要是農村的在校學生和外地來合肥就學的學生,發病學生大多未接種計劃免疫相關疫苗,部分接種史不詳。所以,積極加強農村地區兒童計劃免疫疫苗的接種工作,對外地來合肥就學的學生進行各類疫苗的免疫強化,是控制學校傳染病爆發疫情的關鍵。
3.1.2 環境與學生生理特點相互作用 (1)學校傳染病爆發疫情以小學最為多見,其次為中學/中專和幼兒園??赡芘c該年齡段中小學生免疫功能相對薄弱,是呼吸道等傳染病的易感人群有關;也可能與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學習生活環境較差以及學生衛生知識缺乏、衛生習慣較差、自我防護意識不強等有關。(2)學校傳染病爆發疫情以丙類、乙類傳染病和群體不明原因性發熱多見,提示學校傳染病爆發疫情的預防控制重點主要為丙類呼吸道傳染病和群體性不明原因發熱的疾病。(3)學校傳染病爆發疫情以3-5月較多,占54.55%,且以呼吸道傳播為主(96.36%),與其他地區的學校以腸道傳播為主[1]不同。因此,學校傳染病爆發疫情的預防控制重點應為3-5月(春季)呼吸道傳染病[2]。
3.2 建議 (1)教育和衛生主管部門均應重視和加強學校衛生工作的領導和管理,特別是要加強學校衛生工作和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領導及各項措施的落實[3-4]。(2)加強學校衛生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均應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規定配備校醫或保健教師,并加強其人員的業務培訓,使校醫和保健教師真正承擔起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也應加強學校衛生的專業建設和人員配備[5-6]。(3)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將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知識納入健康教育的必修課程,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加強免疫強化知識的宣傳工作,提高廣大學生預防傳染病的自我保健知識和能力,創造健康衛生的校園環境。(4)加強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研究。如學校對校舍、食堂、飲用水等硬件設施和衛生設施如何科學規劃和建設;在學生中如何組織開展和科學實施易發、高發傳染病的疫苗預防接種工作;在學校如何開展學生因病缺課和發熱等癥狀的監測等。(5)積極開展學校體育,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提高學生預防傳染病的自身免疫能力。
4 參考文獻
[1] 林玫,龔健,李翠云,等.廣西學校細菌性腸道傳染病疫情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1):967-968.
[2] 李麟琳,吳登科,莫英瑛.湘西自治州中小學傳染病爆發疫情分析與對策.實用預防醫學,2005,12(6):1 361-1 362.
[3] 陳武,歐劍鳴,蔡少健,等.福建省2004年各類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結果.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0):872-874.
[4] 許國章,周愛明,朱利利,等.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面臨的形勢與控制對策.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4,20(6):539.
[5] 張智,張吉慧,蘇孟,等.學校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對策.現代預防醫學,2006,33(6):1 005.
廣東省江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廣東江門 529000
[摘要] 目的 了解江門市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常見病毒感染的情況。方法 對2012年于江門市某醫院就診的60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標本,采用實時熒光PCR法檢測甲型(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FluB)、腺病毒(ADV)、博卡病毒(BoV)、鼻病毒(h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PIV2、PIV3)、偏肺病毒(MPV),冠狀病毒(HCoV)OC43、229E、HKU1和NL63等14種呼吸道病毒的核酸。結果 609份檢材中,14種常見呼吸道病毒核酸總陽性率54.84%(334/609),檢出率依次為甲乙型流感病毒21.18%、副流感病毒1、2、3型9.03%、鼻病毒7.55%、呼吸道合胞病毒4.76%、冠狀病毒3.61%、人博卡病毒3.45%、偏肺病毒3.12%、腺病毒2.13%。334例陽性檢材中,合并2種以上病毒感染的有43例,合并感染率7.06%;合并3種病毒感染的有3份,感染率0.49%;合并4種病毒感染的有2份,感染率0.33%。男性呼吸道病毒陽性率58.81%,女性47.98%,提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結論 呼吸道病毒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而與年齡、季節和性別有關,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是引起江門市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
關鍵詞 呼吸道病毒;監測;感染
[中圖分類號] R74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7(c)-0136-03
[作者簡介] 梁均和(1971-),男,廣東恩平人,本科,副主任技師,研究方向:衛生檢驗。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TI)是人類最常見的一類疾病,目前已證明,95%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和大部分的下呼吸道疾病是由細菌外的病原引起,其中以呼吸道病毒最常見[1-2]。病毒感染是引發RTI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3],在發達國家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嬰幼兒和兒童住院的首位原因,在發展中國家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4]。近年來新發現的病毒性傳染病不斷增加,對公眾健康及社會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近10年來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疾病如SARS、甲型H1N1、手足口病以及最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等,無不是由病毒所致。該研究利用江門市流感監測平臺,對于在江門市某醫院就診的60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進行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腺病毒、博卡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冠狀病毒OC43、229E、HKU1和NL63共14種呼吸道病毒進行監測,以了解江門市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的狀況,為疾病治療、流行病學調查及疫情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到該市某醫院就醫的患者的鼻、咽拭子609份,其中男性386例,女性223例?;颊吣挲g最小1個月,最大83歲。
1.2 儀器與試劑
采用德國QIAGEN QIAcube全自動核酸抽提儀和QIAGEN QIAamp MinElute Virus Spin Kit試劑盒提取總核酸;使用AB公司7500實時熒光定量PCR儀檢測和華瑞安生物的14種呼吸道病毒陣列實時熒光PCR檢測試劑盒檢測。
1.3 方法
1.3.1 分組方法 將所有患者按年齡的不同共分為7個組,即≤6月組、7月~1歲、13月~2歲、25月~3歲、37月~5歲、61月~10歲、>10歲組,以了解病毒分布的年齡特點;將患者依據性別分為兩組,即男、女組,以了解病毒分布的性別特點;同時根據時間分布,對不同季節病毒檢出的情況進行分析。
1.3.2 檢測方法 對所有搜集到的標本均行呼吸道病毒的檢測:將搜集到的標本置于無菌管中,并使用生理鹽水和病毒保護液進行保護,并詳細標注,在0~4 ℃的環境中進行保護,于24 h內送往實驗室提取核酸,將提取到的核酸置于-70 ℃的環境中進行保存,嚴格按照檢測儀器要求進行操作。
1.4 統計方法
以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計量數據以(x±s)表示,比較使用t檢驗。
2 結果
2.1 常見呼吸道病毒檢測情況
609份檢材中,14種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陽性334份,總陽性率54.84%(334/609)。其中檢出率最高的是流感病毒,陽性率為21.18%(129/609),其它從高到低排列的分別是副流感病毒(1,2,3)型9.03%(55/609)、鼻病毒7.55%(46/609)、呼吸道合胞病毒4.76%(29/609)、冠狀病毒3.61%(22/609)、博卡病毒3.45%(21/609)、偏肺病毒3.12%(19/609)、腺病毒2.13%(13/609)。在334份陽性檢材當中,合并2種以上病毒感染的有43份,合并感染率7.06%(43/609),其中合并3種病毒感染的有3份,合并感染率0.49%,合并4種病毒感染的有2份,感染率0.33%。
2.2 呼吸道病毒與年齡的關系
0~6個月的嬰幼兒檢材共有20份,病毒陽性率40.00%(8/20);6個月~1歲的嬰幼兒檢材145份,病毒陽性檢出率為64.83%(94/145);1~2歲的患兒檢材有92份,病毒陽性檢出率53.26%(49/92);2~3歲的患兒檢材有55份,病毒陽性檢出率為50.91%(28/55);3~5歲的患兒檢材有89份,病毒陽性檢出率為49.44%(44/89);5~10歲的患兒檢材有77份,病毒陽性檢出率為46.75%(36/77);>10歲年齡組檢材有131份,病毒陽性檢出率57.25%(75/131)。其中6月~1歲嬰幼兒病毒陽性率最高,提示該年齡組嬰幼兒更加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見表1。
2.3 呼吸道病毒與性別的關系
609份檢材當中,男性病例386份,女性病例223份,男女性別比為1∶0.58。其中男性病例檢出病毒陽性樣品227份,病毒陽性率58.81%(227/386);女性病例檢出病毒陽性樣品107份,陽性檢出率為47.98%(107/223),男性樣品陽性檢出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89,P=0.0097)。提示相對于女性,男性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見表2。
2.4 呼吸道病毒感染與時間分布
609份檢材當中,各種病毒一年四季均有檢出,病毒檢出率在50%左右,其中春季呼吸道病毒檢出率最高,達到62.56%,檢出率較高的主要原因與流感的流行有關。 1~3月份,陽性檢出率較高的病毒分別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其陽性率依次為27.31%、9.69%、9.69%;4~6月份,陽性檢出率較高的病毒分別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其陽性檢出率依次為27.151%、13.24%、3.97%;7~9月份,陽性檢出率較高的病毒分別是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其陽性檢出率依次為11.96%、11.96%、10.87%;10~12月份,陽性檢出率較高的病毒分別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其陽性檢出率依次為11.51%、10.07%、7.19%。見表3。
3 討論
呼吸道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治療上也主要依賴于病毒病原學的檢測[5-6],而多病毒共感染、病毒的變異和新病毒的出現是呼吸道病毒檢測技術面臨的巨大挑戰。目前,一般的臨床醫療單位由于種種原因,無法或極少開展病毒病原檢測,只把法定傳染病送疾控部門檢測,造成臨床極大部分病毒病缺乏實驗室的病原學診斷,不利于診療及疾病預防控制,大大降低了疾病監測網絡的敏感性。該文通過對在該市某醫院診療的60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者開展14種呼吸道病毒核酸的檢測,發現該人群呼吸道病毒感染率較高,達到54.84%。呼吸道病毒感染一年四季都處在相對較高的態勢,特別是春季病毒感染率比其它季節明顯偏高,達到62.56%,這可能與該季節流感的流行強度較高有關。這次監測,感染率較高的病毒依次是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2、3)、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狀病毒、人博卡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該研究中發現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當中,病毒混合感染率較高,在334份陽性檢材當中,合并2種以上病毒的有43例,病毒混合感染率達到7.06%。各年齡組人群呼吸道病毒病均可感染,其中6個月到1周歲的患兒陽性檢出率明顯大于1~2周歲患兒、2~3周歲患兒以及0~6個月患兒。符合李梨平等人報道結果[7],提示6個月~1周歲的兒童更加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這可能是因為小兒免疫功能發育不完善,比成人差,年齡越小,免疫功能越差。小兒的呼吸道中免疫球蛋白低下,不能抵抗病菌的入侵??人苑瓷洳?,呼吸道排痰的功能差,有痰排不出,病菌容易在呼吸道安營扎寨、生長繁殖。呼吸道中的免疫球蛋白在12歲才達到成人水平,因此12歲之前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8]。同時,嬰兒出生后體內有母親傳給的免疫球蛋白,這些免疫球蛋白在6個月后消失,而這時嬰兒本身尚不能合成免疫球蛋白,所以在6個月后呼吸道感染突然增多。而1~3周歲的小孩器官發育比一周歲前較完善,所以6個月~1周歲的小孩呼吸道感染率較高。另外,發現男性患者病毒感染率高于女性患者,提示男性患者特別是嬰幼兒比女性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
綜上所述,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我市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由于此類疾病往往具有起病急、傳染性強、波及范圍廣等特點,精確的病原學檢測不僅是疾病確診的依據,也是合理選擇治療方案的基礎。加強對病毒性疾病病原學的監測和檢測,了解和掌握呼吸道病毒檢測新技術、新方法對提高臨床醫生的診療水平,降低藥物濫用,降低診療費用將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呼吸道病毒往往容易引起流行及暴發,對社會影響較大,每起疫情對臨床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都是嚴峻挑戰,系統地開展相應病毒的監測,將進一步提高對病毒性疾病的預測、預警以及應對重大傳染病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梓荊.小兒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與病毒性肺炎[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0:4.
[2] 肖霓光,張兵,段招軍,等.1165 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兒童的病毒病原學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14):28-32.
[3] Midulla F,Scagnolari C,Bonci E,et al.Respiratory ayncytialvirus,human bocavirus and rhinovints bronchiolitis in infants[J].Arch Dis Child,2010,95:35-41.
[4] 隋竑弢,王大燕,舒躍龍.呼吸道病毒多病原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病毒學報,2013,29(2):238-244.
[5] 吉維民.ICU患者醫院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4):366-368.
[6] 劉利君,羅鑫,鄭動,等.我院2012年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藥房,2013,24(30):2832-2835.
[7] 李梨平,賴源.長沙地區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學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3,7(2):876-878.
致病的主要因素
大氣污染和吸煙 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呼吸系統疾病的增加與空氣污染、吸煙密切相關??諝庵械奈廴疚镔|可刺激呼吸系統引起各種肺部疾??;吸煙是小環境的主要污染源,目前我國青年人吸煙人數增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發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吸入性變應原增加 隨著我國工業化及經濟的發展,特別在都市可引起變應性疾病的變應原的種類及數量增多,如地毯、窗簾的廣泛應用使室內塵螨數量增多;寵物飼養導致動物毛變應原增多;還有空調機的真菌、都市綠化的某些花粉孢子、有機或無機化工原料、藥物及食物添加劑等,均是哮喘患病率增加的因素。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變異及耐藥性的增加,是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的的重要因素。
外感寒邪 中醫學認為一旦氣溫驟降或貪涼飲冷超出人體適應能力,即可導致人體感寒而病。體質與病因、發病、病機、辨證、治療及養生預防都有密切的相關。所以,中醫重視人的體質及其差異性,這也是中醫學的一大特點。飲食不當、情志所傷及過度勞倦也與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
呼吸病的預防與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