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2 17:03: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工作一體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一體化 德育模式 客觀基礎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41
On the Objective Ba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ed Moral Education Mode
BAO Yijing, LV Cangfu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aoji, Shaanxi 72101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 the advancement of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can be smooth realization, the author embarks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teaching colleges, simple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 basis of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moral education mode; objective basis
當前,我國進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攻堅階段,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時展,必然給教育領域帶來巨大的變化。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擔著向社會輸送專業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德育課是思想導向的領頭軍,所以高職院校的德育課程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適時變革,力爭逐步邁向新階段。
由于各所高校大力擴招,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整體水平略低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學生,另外,受各種就業觀念的影響,相對忽略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德才問題是當今社會和用人單位的熱門話題。因而,培養積極向上、具有高尚道德的勞動者,是教師和家長對高職學生發展關注的焦點,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追求的目標,提升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既是社會各界達成的共識,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
1 高職院校的基本概況
1.1 一體化德育模式的內涵
高職院校一體化德育模式的科學內涵,即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趨勢,遵循大學生成長的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特征,遵循德育規律,堅持德育目標。踐行“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即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學校、家庭和用人單位共同以教、學、做、用為流程的運行模式,在三邊的支持和配合中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鍛煉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將學生培養成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和應用性人才。而這一模式的實現主要以各大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依托和主陣地;因地制宜的發揮學校團委、學生處、輔導員班主任及校內心理健康中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對接;用人單位的監督和提前培養等統一行為,最終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的基本道德素養,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能力和職業操守。
1.2 高職院校的現狀
現階段,教育部對全國各所高校設立單獨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科學、合理的師生比例,規定固定的學時并劃分足額的經費,從一定意義上看,這是推進一體化德育模式的有力保障平臺。同時,因為高職院校的改革,使得高職院校大部分基礎課程被大力削減,特別是語文、歷史等課程的學時所剩寥寥無幾,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課時能夠保障,但總體作用的發揮就顯得勢單力薄,所以推行高職一體化德育模式勢在必行。
縱觀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整體水平,生源情況的復雜,學生年齡尚小,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僅僅依靠學校課堂50分鐘的教化遠遠不夠,亟需來自全方位的引導和培養。與此同時,從社會方面來看,高職學生的社會反響聲譽不佳。所以,以課改為抓手,以創新為動力,把握時機大力推進一體化德育模式也會給思政課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2 實現德育模式一體化的客觀條件
2.1 陣地基礎
本論文研究主要貫穿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程之中。以筆者所從教院校為例,在硬件條件上:《基礎》課程所選用的教材是教育部統一規劃教材,共72學時,適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也是本校精品課程,正在沖刺省級精品課程。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教案和PPT;在學時分布上,新生入校第一年分兩學期開設。教材內容共分八章,每一章節緊貼學生的現狀和心理,幾乎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在人力資源上,思政課專任教師定期校內集中學習,集體備課,寒暑假定期參加陜西省的培訓,及時更新理念,掌握新動態;在物力上,單設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設立主管領導,下設辦公室,統一部署思政課教學中相關事宜;另外,思政部有單獨的教學實踐基地,足夠的經費,支持學生外出參觀。實踐基地的實際參觀,無論從視覺、聽覺還是感覺上都會讓學生有全新的認識,可以說,實地參觀教學是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在無形之中影響學生、感動學生、激勵學生,最終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
與此同時,筆者所在院校緊跟時代,要求思政課“三跟進”教學法,即:“跟進形勢”、“跟進事件”、“跟進實踐”?!案M形勢” 有利于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和天下事,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人生,有利于正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跟進事件”有利于結合教材,在事實案例的基礎之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學以致用的進行講解,既增強了理論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無形之中增強了思政課程的實效性;“跟進實踐”緊跟“思政課”實踐教學,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活動,強化了學生的實踐意識,讓學生真心喜歡上思政課,從中獲益。
2.2 后盾力量
高職院校的主要生源是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學生,學生在學業成績上都不拔尖;從地域錄取來上,很多學生處于城鄉交接地帶,思想比較活躍,而且大部分學生屬于獨生子女,學生個性強,比較任性,部分家長對自己孩子的管教力不從心,對學校寄予的希望比較大。溫馨、幸福的家庭既是當代大學生經濟和物質的最終港灣。如果學校主動邀請和家庭教育的對接,雙管齊下進行管理,學生家長必然樂于參與。所以,學校和家長及時互通有無,攜手合作,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有很強的幫助作用和引導作用。使學生明確自己在家庭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職責。
2.3 堡壘優勢
當前,我們看到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和學習風氣等多方面的存在著諸多問題,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和各大高校德育工作各自為陣、各自為戰的現狀有很大的關系。因而,如果從一體化的視覺來認識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以構建一體化德育體制機制為核心,實現思政課教學與輔導員、班主任專職管理相對接,能積極的提高德育工作實效。這對創新高職德育理論,促進高職德育實踐的現展,促進高職德育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提高高職德育工作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高等院校現在是輔導員專職化,但是鑒于高職學生,閱歷尚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目前,筆者所在院校,配有班主任,旨在進一步管理學生,幫助學生。大學生學習生涯中教師和學生的接觸,僅僅集中在課堂短短的50分鐘中,而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的接觸相對比較頻繁,他們的言行舉止和思想政治素養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所以,筆者認為每一學年應該對輔導員班、主任進行嚴格的考核和集中培訓,這也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提高學校德育工作實效的一個極其有效的途徑和后盾保障。
與此同時,學校團委學生處、心理健康中心應該積極、有效的配合,各類機構既然存在,就要定期舉辦各類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各類活動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思想道德素養,推進德育工作。
2.4 監督保障
當前,高職院校現有的代培方式有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等,德育一體化模式的推進,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這一特點,形成相應的、獨具高職特色的運行方式。我們知道,用人單位在給高職學生提供了實訓實習、頂崗實習的工作場所的同時,也提前檢驗了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專業技能、檢驗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提前的相互了解和磨合,無論是對用人單位,還是學生個人都有益無害。
用人單位雖然在聘用工作人員中屬于主動方,但直接在招聘會上聘用的大學生,很多細節方面也頗為不滿,招聘后還要花一定人力和財力對其培訓。所以將企業的理念提前滲透學校教育中,利用學校資源,提前培養自己的員工,何樂而不為。對于學生而言,那就是更百益無害了,學生可以通過用人單位的硬性條件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更好的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為以后順利走向社會和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況且,從上小學開始,學生所面對的學習幾乎都是純理論的學習,對這一學習方式比較厭煩,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等方式,讓用人單位直接參與到對學生的培養之中,學生對這一培養模式比較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愿意接受的學習狀態中,快樂的學習,反過來,通過實踐操作,用人單位對學生的監督和引導,進一步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3 結論
一體化德育模式的硬件條件極其成熟,高職院校用一體化德育模式推進校內的德育工作,是高職院校德育課程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促進高職德育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和發展,提高高職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最終達到幫助大學生在提高道德認知、培養道德情感、堅定道德信念、磨練道德意志、在踐行道德規范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
課題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院校一體化德育模式研究》 (課題編號:SGH135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德育工作在整個學校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直接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改革開放以來,各級各類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德育工作得到不斷改進和加強。職業教育作為培養各類職業技術人才的教育類型,近10年得到快速發展,院校數量增多,規模擴大,辦學特點鮮明,然而職業教育德育工作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其核心問題是在當前形勢下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
1影響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因素
職業教育德育工作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結構的變化密切相關。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各種社會問題幾乎同時顯現,使得職業教育德育工作環境更加復雜,影響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與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念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校園。歷史與現實,傳統與現代,本土文化與西方文明多重交錯,各種社會問題同時顯現,對職業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產生極其復雜且深刻的影響。另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受市場利益驅動而出現了大量重利輕義行為,以功利取代道德,利己主義與極端個人主義思想膨脹,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這些負面影響增加了職業教育德育工作的難度,是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最大障礙。
1.2快速發展的網絡文化的影響
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帶來的網絡信息的高速傳播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為職業學校學生學習和獲得信息開辟了新渠道,極大地改變了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和娛樂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對其思想觀念的形成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同時,由于網絡立法的滯后性,網絡技術的不完善性,網絡中的消極、迷信和黃色等信息勢必造成職業學校學生是非觀念模糊、道德水平下降、道德情感冷漠、價值觀的沖突與迷失、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弱化等,這是當前影響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重要因素。
1.3職業教育功利性傾向的沖擊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呈現過度發展趨勢,并逐漸演變成社會發展的一種工具與手段。在教育價值觀、大中專院校學科設置及發展觀等方面都體現出過于功利化傾向,教育成為“升學謀職”的手段,學校教育只迎合市場短期需要,而不求長遠利益。職業教育的功利化傾向也很明顯,辦學理念上的功利性思想導致實際教學中的功利性教學行為,重專業輕基礎、重技術實踐輕人文素質培養、重才輕德等思想和行為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實效性。
1.4學生價值取向現實化、功利性的影響
在價值取向上,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較明顯的功利性傾向。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參與調查的職業學校學生中,58.0%的人生目標是實現自我價值,22.2%選擇了衣食無憂。同時,在人生價值取向上,僅有14.0%選擇了對社會貢獻的大小,40.0%選擇了是否有自己的事業,20.7%選擇了生活是否舒適、瀟灑,僅26.0%選擇了人格的高尚。另外,隨著高校的擴招,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等就業方式使得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就業矛盾和困難逐步顯現,從而出現了“重才輕德”的功利性傾向。再加上職業學校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責任感,致使其對個人利益過分關注,易產生功利主義傾向,甚至排除道德和倫理價值。
2提高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
所謂德育工作實效性,是指學校德育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實際效果和德育工作資源投入的收益水平,即學校德育工作既能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要求的同時,又能真正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實際需要,并能以最小的教育資源投入達到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的最佳水平。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問題歸根結底是教育者的德育工作觀念、德育工作方法及德育工作素養問題。德育工作只有從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遵循德育工作發展規律,與時俱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提高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實效性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1牢固樹立德育工作為首的教育觀,明確學校德育工作目標
職業教育主要是使學生獲得某一特定職業或職業群所需的實際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識等),提供通向某一職業的道路。以德育人是教育事業的最大根本。古往今來,德為人之本。在當前形勢下,充分發揮教育的“育人”功能,把青少年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獻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全部內容和根本任務。因此,德育工作是育人的關鍵和核心,是教育事業的根本所在。21世紀的人才,除了持有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2張教育通行證外,還應持有“作為人的道德意識之核心的事業心和開拓心”的第三張教育通行證,否則前2張通行證毫無意義?!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指出:“用馬列主義、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是學校德育工作,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務。”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必須貫徹這一德育工作指導思想,并按此要求制定出符合職業教育實際的具體德育工作目標。具體目標應結合職業教育實際和學生特點,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最終形成職業教育德育工作目標層次網絡系統。
2.2確立以人為本的德育工作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貼近學生實際
確立以人為本的德育工作指導思想,就是要明確德育工作的最終目的在于人的品德的完善與人格的升華。以培養人為根本目的的德育工作應以人的主體性發揮為根本出發點。一是要求德育工作者尊重學生的人格,以民主、平等方式對待學生,做到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教育要立足學生的成人、成才和長遠發展,不能重才輕德。二是培養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的判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引導學生遵守正確的行為準則,充分發揮學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德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自覺對思想行為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調控和自我矯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為此,職業教育應當改變機械灌輸式教育方式,在心靈對話式和思想交流式的德育工作中,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提高判斷能力,增強抵制各種錯誤觀點的能力。三是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感受到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增強其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在實踐中鞏固和加強德育工作實效性。#p#分頁標題#e#
2.3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倡德育工作渠道多元化和方法多樣化
課堂教學是職業教育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尤其是德育課程及相關課程教學要發揮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同時也要與其他學科協調共進。課堂教學要做到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結合,在注重學生日常行為引導和矯正的同時,讓學生盡早了解社會,特別是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是非辨別能力,以便其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除了課堂教學主渠道外,社會實踐、黨團活動及日常德育工作都要發揮應有作用,營造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圍。就整個社會而言,學校德育工作、家庭德育工作與社會德育工作應實現一體化,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并形成合力,以有效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另外,德育工作方法應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采取多樣化方法,重實效、重滲透。積極探索適合青少年心理特點且具有時代特征的德育工作形式,使德育工作內容完全轉化為學生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
2.4完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一、創新數字管理工具:著眼常規,夯實德育根基
常規工作是德育的根基。互聯網的崛起,打破時空限制、加速信息流轉速度、外顯跟蹤事項進度等給德育常規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
1. 梳理部門職能,科學分工
根據學校德育部門具體情況及實際需要,我校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重新整合安排,對分管德育的各位教師進行明細分工,設立常規部、生活部、數據部、傳媒部、培訓部、研發部六個職能部門,搭建德育教學一體化管理平臺,在平臺內部建立學生基本信息管理系統、學生操行分管理系統 、文明班管理系統、學生成績管理系統、家庭報告書管理系統五大系統,實現德育管理的數字化,同時將學生操行、活動獲獎、學業成績、教師評價等信息匯聚一起,為后期數據分析提供基礎。
2. 發揮互聯網優勢,加速信息流轉
德育常規信息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學校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加速信息記錄、反饋、跟進,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每一項常規信息送至班主任那里并讓其跟進。精準的學生坐標是確保數據信息正確有效的前提,我校實行學生宿舍坐標與課室坐標管理兩套體系,確保各項常規反饋精確到個體;操行管理系統全時段監控學生操行分的等級,并即時發送“到線”學生跟進消息,協助班主任及時有效地進行個體跟進教育;文明班管理系統匯總全班每一位學生各項操行表現含各類加扣分項目,為班主任營造集體輿論導向提供有力支撐;學生成績管理系統記錄學生入學成績和各階段檢測成績,全面記錄學生在校成績動態,為教師指導學生“自我剖析、自擬計劃、自我監督、自我成長”提供參考數據;家庭報告書管理系統將為家長提供學生在校某個階段的學習生活報告,可選擇某幾次成績、學生操行、教師評語等作為報告數據內容。此外,學校還將德育教學一體化管理平臺對接學校公眾號,方便家長使用移動設備查詢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的詳細表現,凝聚家庭教育力量,實現家校有效互動。
3. 引入智能稻莘治觶優化教育效果
谷歌Alphago的勝利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人工智能的威力,同時也讓我們思考如何將智能數據分析引入教育,優化教育效果。德育教學一體化管理平臺匯聚了學生海量的數據,涵蓋了學生操行、學業成績、活動獲獎、教師評語、家長評價等,引入智能數據分析連接最前沿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支撐下的專業教育指引,可以分別在個體分析報告和集體分析報告中為班主任提供相似教育案例和方法指導,讓班主任的工作更加科學高效。
二、升級互動分享平臺:助力科研,提升德育實效
班主任自主成長模式是我校德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策略,通過專家引領、團隊科研、交流反思、自主修煉等四大措施,引導班主任在學習中進步、在實踐科研中成長。學校將這一模式融入到教師互動分享平臺――禮山師說。
1. 班主任頻道:讓優秀班主任以群體的形式出現
班主任頻道是班主任學習、交流、分享的平臺,也是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教師可以了解最前沿的教育資訊、向優秀的同行、跨界的教育精英學習等;交流身邊的鮮活案例、分享教育實踐沉淀下來的智慧。頻道中優秀的案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等將被引入德育教學一體化管理平臺,為教育同行提供有效參考。
2. 家校頻道:讓家長成為教育的專業助手
學生的成長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產生1+1>2的教育效果。我校在互動分享平臺“禮山師說”上開設家校頻道,倡導家校交流。班主任主動反饋學生在校情況,并推送相關教育方法指引,讓家長成為教育的專業助手;家長主動學習,積極配合學校老師,聯合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三、優化德育數字資源:關注課堂,拓寬德育途徑
主題班會課是高中階段德育的主陣地。我校整體規劃高中三年各階段主題班會,并提供豐富的德育素材,為班主任提供科學有效的德育數字資源。
1. 主題班會系列化,增強班會課感染力
習慣養成是個長期的過程。系列主題班會更能滿足教育的實際需求,其效果更具持久性和穿透力。依據高中學生心理、生理特征及該時期教育需求,我校將主題班會劃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了解,角色轉變;第二階段:熟識,品質提升;第三階段:奮斗,實現夢想。各階段主題班會由年級組統一設計制作,其中融入階段培養目標及實施策略,學校同期也將開展配套活動,形成教育合力。
2. 素材模塊化,充實主題班會課堂
一、確立目標,凝聚人心,用理念更新引領發展
我校多年來的分散辦學,形成中小學、學前教育相對獨立的辦學模式,使領導、教師在思想、理念和處事方式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特點。合并之初,我們就達成了一個共識:要通過確立學區共同的發展目標,凝聚人心,為學區發展積聚力量。
1.用目標凝聚人心
我們對三個學段的發展目標進行了重新規劃,確立了學區“一體化”的發展目標:用3至5年時間把山東省榮成市第三十二中學區(以下簡稱“三十二中學區”)建設成環境優美、管理一流、質量優良、家長放心和社會滿意的農村中學。為把全學區教師的思想統一到這一辦學目標上來,我們把師德建設作為樹立學校形象和提升辦學水平的基礎性工程來抓,明確提出每個教師都是學校發展的主人,提出“學校興衰,責任在我”的口號。通過師德講座、演講和座談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在教師中樹立師德典型,形成“團結合作、無私奉獻”的校風和以“愛心、關心、熱心、耐心、細心、誠心”為特征的教風。
2.用人本理念營造和諧
我們尊重教師的主人翁地位,凡是涉及學校發展的重大問題都要經過教代會集體討論決定。學區領導每學期都要召開不同層級的教師座談會,了解教師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學校經費無論緊張與否,都要按期組織教師進行健康查體。此外,通過元旦歌會、教師節座談等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搭建全學區教職工交流、展示的平臺,凝聚人心,理順關系,形成合力。
同時,我們始終把教師的發展作為學區發展的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地壓縮其他方面的開支,支持教師外出參觀學習,為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以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為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熱情,我們不僅花大力氣進行師資培訓,更開展“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評選活動。通過學習和培訓,優化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進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統籌兼顧,整合資源,靠科學管理促進發展
在師思想認識,樹立整體發展觀念的同時,我們還在建立12年“一貫制”的學校管理體制上不斷探索、實踐,尋求適合學區發展實際的管理機制、管理途徑和管理方法。
1.領導觀念全局化
我們注重領導隊伍建設,努力在領導班子中樹立三種風氣:一是團結協作、顧全大局之風,二是追求卓越、不甘平庸之風,三是廉潔務實、勇于創新之風。對于領導干部,我們有三個提倡:一是人格、人品的“高尚化”,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大家、帶動大家;二是工作方法的“風格化”,即有自己獨特的工作方法,有超乎一般的執行力;三是業務能力的“專業化”,即能給教師做教師,做教師專業發展的領路人。我們用崇高的使命感感召大家,用學校的美好前景鼓舞大家,激發領導班子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在全局觀念的引領下,領導班子認真想事,踏實辦事,全校上下同吹一個號,同唱一個調,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2.資源配置統籌化
農村學校的實際要求我們必須在“一貫制”思想的指導下,統籌兼顧,通盤考慮,使學區教育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為此,我們吸收各部門負責人員參加,對學區各種教育資源進行拉網式調查,然后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進行合理搭配,以實現教育資源與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在時間方面,采用交錯搭配的方式,以解決音樂、體育和美術等學科活動場地的緊缺問題。在空間方面,采用重復利用的方式。另外,為了解決學前教育師資不足的矛盾,我們挑選了九名接受過幼師教育的中青年教師充實到幼師隊伍中,開設了英語、禮儀和手工等特長班,深受幼兒和家長的歡迎。
三、完善體制,豐富內容,以德育實踐創新發展
1.構建“一體化”德育體制
我們改革了學校德育管理體制,將團支部、少先隊組合起來設立德育辦公室,由校長直接領導,通盤考慮,統籌安排全學區的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一年來,在學校德育辦公室的領導下,學區開展的“感恩父母,回饋至愛”“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等活動,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2.完善“一體化”德育內容
我們以學區特色德育教育內容“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平臺,根據各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按照“從低到高,循序漸進”的原則,確定了不同學段學生行為習慣的教育內容。學前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行為習慣,改變過分依賴師長的心理,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至三年級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做事有條理、寫字有規范”的好習慣。四至六年級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七至九年級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做事的規劃性、條理性和事后的反省能力。
同時,學校組織人員編寫培訓教材,利用班會時間組織師生學習;之后,學校采取聽課、教學質量檢測等方式,檢查教師能否將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目標落實到教學實踐中。通過幾年的努力,三十二中學區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等方面已收到實效,并形成特色。
3.創新“一體化”評價機制
為了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構建動態、即時性的學生評價機制,我們以威海市《學生基礎發展評價方案》為本,更加注重評價的過程性管理和結果的即時性呈現,重視對學生的激勵。評價內容包括厚德、修身、智博、共進、健體和才藝等六個方面。通過小組評比、教師評價和活動記錄,將學生在校一日的表現都納入評價之中,激發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積極性。學校每周根據考核結果,評出“班級之星”,學期末將考核結果累加,作為年終評優的重要依據。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02-0048-01
近年來,南京市第一中學圍繞“培養人格健全,具有創新素養的現代公民”的育人目標,致力于挖掘中學體育活動的德育價值與功能,積極探索“德育―體育”一體化實踐形式。
學校通過讓學生在高中三年經歷三種不同特色的運動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集體主義觀念;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責任擔當,養成規則意識;緩解學習壓力,塑造進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這三種特色運動會分別是:入場式創意運動會、學生自選趣味運動會和成果匯報展示運動會。
1.入場式創意運動會
在創意入場式運動會上,各班以自創的節目入場,通過評比產生優勝班級。在創意展示的同時,分享快樂和文化學習成果。例如,在2014年11月7日的體育藝術狂歡節運動會入場式中,學校要求各班組織12至20名同學(允許2名以內的老師或家長參與)在3~4分鐘內以詼諧、幽默的表演方式(舞蹈、小品、體操、啞劇等),反映校園生活或與體育相關的主題。以歡樂指數為唯一評價標準(情節創意+表演效果),選出特別獎和一、二、三等獎。校長和副校長還分別扮演超人和蝙蝠俠出場,和同學們一起狂歡。
2.學生自選趣味運動會
在趣味運動會上,不僅設立了學校規定項目和年級規定項目,還設立了趣味體育學生自選項目。如2012年的“舞動青春、放飛夢想”冬季體育嘉年華運動會中,學校規定的項目有跳長繩、拔河、投飛鏢、輪胎站人和廣播操比賽。年級規定項目方面,初三年級有籃球運球跑接力、障礙跑接力,高一年級有毽子踢遠、袋鼠跳接力,高二年級有羽毛球投遠、“搶收勞動果實”,高三年級有投籃比賽、“摸石頭過河”。學生自選趣味體育項目則是由各年級學生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自主設立的滾鐵環、魔方比賽、呼啦圈擂臺賽、自行車慢騎、Hand-In-Hand、左右腳盤踢毽子、背夾球跑接力等七個趣味體育項目。最后,運動會在師生同樂的《江南Style》熱舞中圓滿結束。
3.成果匯報展示運動會
在成果匯報展示運動會上,師生在體育競技比賽的過程中集中展示他們在德育、體育、文化藝術等方面取得的成果。2013年的“強身健體、好勇尚武”秋季運動會上,健美操、軍體拳搭配《體育頌》詩朗誦的展示,既展現了體育之美,又宣傳了體育的意義;田徑集體項目的比賽,培養了學生的競爭、協作意識和進取、超越精神;裁判員公平、公正的裁判工作,強化了學生的規則意識;訓練成果的匯報展示,則培養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引導其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關鍵詞】 德育 教育 社會 實踐
我們生活的21 世紀,常常被稱為信息時代,表明了人們對新世紀的期望,新的世紀必然對人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尤其體現在人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方面。黨的以來,學校的德育工作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強化《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但是,有些學校的德育工作尚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用經濟懲罰手段來代替思想工作;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也必須認清和正視學校的德育工作中客觀存在的新矛盾,不斷探索新的工作策略,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益。
1 小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學校德育工作的相對滯后性與社會發展性之間的矛盾: 首先表現為德育觀念的淡化?!拔逵⑴e,德育為首”雖然我們都已接受,但在實際工作中,“德育讓位”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其次是德育目標與社會實際的脫離,將德育目標封閉在校園狹小的圈子中,造成了實際上存在的一個奇怪的現象,“加強德育”的結果往往是弱化了學校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成分。再次是德育的內容與學生的需要背離,傳統的德育教學很難擺脫“灌滿水缸”的形式,整個教育教學設計,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灌注,學生接受。只注意了人的知識學習,忽視了人格的培養和思維的訓練。這樣其實是忽略了人的主體性、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道德教育不能沒有活動,活動可以起到造聲勢、廣泛發動的作用,一些實地的參觀、考察活動能引起學生情趣產生激情,促使他們萌生理想、增強各種情感。
1.2 學校德育的正面教育與社會家庭負面影響的矛盾:學校、家庭、社會都是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其中,學校是主導學生價值取向、內化素質的主陣地。但當前家、校、社會的德育目標還缺乏一體化,社會、家庭中客觀存的消極因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正確的價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
1.3 學校德育工作與學生自我實踐的矛盾:德育的作用必須通過受教育者的理性選擇才能實現,而這種理性選擇的最好方式就是親身實踐。長期以來,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學生自我實踐存在著脫節現象,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口頭認識和表面形式上,正面灌輸和機械訓練的較多,而落實到學生具體行動上的較少。言德分離的情況嚴重存在,忽視道德品質的培養與鍛煉。很多教師不會綜合地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只是簡單地照本宣科、空洞說教,不注意他律代替自律,往往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造成了學生“雙重人格”的形成。
2 切實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對策現代的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回到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才能獲得教育的生命力
2.1 提高對小學德育工作的認識: 小學生是21 世紀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
樹立以人為本觀念。德育工作中教學生學會做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把學生當作德育工作的主體,尊重他們,理解他們,與他們平等相待,正確認識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叢書《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未來社會要求教育“必須本著尊重人及其完整的精神”培養人,并且特別要關注倫理方面的問題。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
樹立綜合發展觀念。德育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人是整體,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應當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幾方面相互促進,但不能互相替代。
要樹立系統德育觀念。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僅是學校的任務,還需要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協同。必須用系統教育觀念作指導來運作德育工作,即形成一個網絡小系統,學校自身是個網絡系統,各個班級又是學校德育的子系統。學校外部有學校與家庭網絡,學校與社區教育網絡,學校還要利用社會的多種德育基地,形成一個德育系統,各種途徑相交叉,推進德育健康有序地運行。
2.2 處理好小學德育工作目標和內容之間的關系:小學德育工作目標是“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石。”
構建適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德育課程體系:改革和加強小學德育課程,是為了進一步修訂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和培養目標的要求。要以小學思想品德課為中心,以班會、隊會等為主要教育形式,在語文、數學課、文體活動課、社會實踐課、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中進行滲透。小學要嚴格執行教學計劃,不得隨意擠占、挪用、刪減德育課程的課時。按年齡段施之以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方法。小學低年級,教師采取模仿、觀察等方式,以通俗易懂淺顯明白的道理和行為要求,將抽象的道理轉化為具體的可感可知的行動或事物為主要內容。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例,在小學低年級段(1~3 年級),主要進行認識國旗、國徽、會唱國歌、知道祖國的首都等的教育;在小學高年級段(4~6 年級),主要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國各方面建設的偉大成就等教育,進而激發學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同時進行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為重點,以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以“主題活動月”為載體,努力開創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標
1、著力打造一支能力較強的少先隊小干部隊伍,并充分發揮小干部的作用。
2、通過過各種渠道,加強德育教育。提高我班德育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3、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三、工作要點:
(一)強化育人意識,致力德育隊伍建設。
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格局,推進家校聯系,從而建立以學校教育為中心,家庭教育為基點,社會教育為依托的三位一體的德育管理網絡。一方面積極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和“預約家訪”活動,密切學校與家長的聯系。通過家訪,促進家校的了解和交流,把學校的關懷送到家,把家長的建議帶回校,把家教的方法送到家,把學生的情況帶回校。
(二)進一步細化常規管理工作,在學生的養成教育上下工夫。
本學期要以xx大的召開為契機,開展“感受新變化迎接xx大”“人人是形象文明禮儀伴我成長”主題教育教育系列實踐活動。重點是文明交通教育活動,倡導遵守社會公德,培養文明習慣,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認真落實《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重視科普工作,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引導學生成為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好少年。
(三)認真組織主題月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之中
1、民族精神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
結合教師節、中秋節、建隊日、國慶節、元旦節、等重大節日及紀念日,舉行各種慶祝、紀念活動,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同時結合“感受新變化迎接xx大”“人人是形象文明禮儀伴我成長”主題教育教育系列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2、法制教育系列活動。
加強對學生進行法制安全教育,并以《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參考教材,利用午會、班會活動等形式,利用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等形式,宣傳、普及有關法律知識,增強自護意識和能力。
(四)加強對后進生教育、轉化工作。落實對后進生的幫扶提高工作,建立后進生檔案。
(五)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心靈,及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個別學生,要提供特別的咨詢服務,并做好心理健康咨詢記錄。
(六)進一步做好貧困生資助工作。
四、活動安排
九月份:科教衛生月
1、召開隊小干部工作會議,制定本學期德育工作計劃。
2、慶祝教師節活動。
3、繼續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布置美化教室。
4、參加學校學生格言的評選活動,人人寫自己的人生格言。
5、參加校園“科技節”活動。
7、開展“規范文明言行從我做起”主題教育活動。
8、上交中隊(班主任)工作計劃。
十月份: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教育月
1、結合國慶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開展講愛國故事等活動。
2、結合建隊日進行中隊委改選。
3、開展“誠實守信我先行”主題教育活動。
十一月份:文明禮儀教育月
1、開展“人人是形象,文明禮儀伴我成長”主題教育系列實踐活動。
(1)開展“學習禮儀知識,爭做文明公民”主題教育活動。
(2)以“維護公共秩序,塑造公眾形象”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
2、召開家長會,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
3、進行小干部的培訓。
十二月份:法制安全教育月
1、元旦慶?;顒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