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2 17:03: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閱讀培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閱讀能力 閱讀方法 閱讀習慣閱讀興趣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這句話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數學閱讀已成為“現代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教師,面對著那么多的“渴望求知的學生”在當前新課改形勢下,如何培養他們數學閱讀能力,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加強數學學科閱讀的培養,探索數學學科閱讀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并讓學生理解閱讀帶給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寬知識面,提高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同時也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良好的閱讀能力不但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數學知識、形成良好的數學美感,而且能讓小學生學會理解、感受數學的奧妙,從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進而豐富其情感體驗,發展他們健康的個性。
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新的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與文本間的對話,也就是讓學生經歷數學閱讀。相對語文閱讀的直白,新一輪新課程的教材由傳統教材的以單純的文字為主的呈現形式轉變為圖、圖文結合等多種形式。學生在讀題時不光要讀文字,更需要從圖畫中獲取信息、概括數據,從而進一步進行描述、表達。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持續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币虼?,要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數學閱讀興趣也尤為重要。任何行為都因趣而生,那么興趣也就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閱讀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如果再缺乏興趣,就更容易退縮、逃避。因此,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學生只有對所提供的材料感興趣,才有可能去主動閱讀,用心閱讀,所以無論是課內閱讀指導還是課外閱讀推薦,都應該用學生的眼光去判斷和選擇,給學生喜歡的閱讀內容,給學生需要的閱讀內容。
1、 數學閱讀方法的指導
教授學生閱讀技能就是教會學生正確地閱讀數學的方法。但由于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嚴謹性和抽象性等特點,決定了數學閱讀必須與勤思多想、讀寫結合、舉一反三等相結合。
2、數學閱讀質量的提高
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閱讀過程是一種完整的心理過程。根據數學閱讀的特點,數學閱讀時,要精力集中,邊讀邊思考分析。閱讀時要根據教師的閱讀提綱,抓住關鍵,仔細閱讀。概念、公式、規律等是閱讀的重點,要仔細分析,弄清概念的實質及公式和規律的條件與結論以及推導的思路。文中符號、圖表應結合課文內容,仔細思考、分析,以達到數形結合。如學習“三角形的面積”后,要求學生帶著如下問題去閱讀教材,重新回顧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1)教材上是用哪些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2)怎樣利用平行四邊形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由轉化到推導的數學思想過程,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有稀奇古怪的錯誤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讀題不夠完整,往往句子只讀一半,就開始動筆做題,這樣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教師就應教給學生正確、良好的閱讀方法,首先題目要讀完整再思考,其次對于讀了一遍還不能明白意思的題目要多讀幾遍,最后將答案填寫好之后還要再將題目完整地讀一讀。有許多錯誤往往通過最后完整地閱讀一下,就能發現其中不正確的地方,這樣也有助于學生養成檢查驗算的良好習慣。只有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作業中經常提醒,注意滲透,學生才能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讓學生學會善于閱讀的習慣
數學書需要重讀、精讀、巧讀。計算過程重點讀,計算教學中不僅要讀算式、讀法則,更重要的是要訓練學生閱讀中間過程,通過閱讀促使學生理解題目要求,看清運算數字、運算符號和運算順序,明白運算方法。數學概念應按其結構來精讀,力求讓學生學會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精讀概念。解決問題要巧讀,關鍵詞語重音讀、省略句式補全讀、意思隱含換詞讀。
2、讓學生學會會讀的習慣
A、“讀”中生疑。敢于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通過閱讀讓學生提出疑問,引發學習興趣,并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從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如,五年級商不變的規律:“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商不變?!?/p>
B、“讀”中理解。對于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進行圈點劃批,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
一、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
1.明確閱讀的目的。閱讀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范圍、重點、目的、要求以及閱讀時要思考的問題。閱讀提示題的設計,除了具有啟發性、指導性、探索性,有思考價值外,還要注意難度上的層次性,讓每一名學生都有適合自己學習能力的提示題。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后,還可以自己根據閱讀內容,確定閱讀的目的和要求。
2.分層閱讀。從學生閱讀時深入的程度和系統性來看,主要可分為粗讀、間讀、精讀等。粗讀是指對于學生已比較熟悉已經掌握的舊知、課文中容易理解的過渡性的導語等閱讀時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往往一帶而過;精讀是指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以及發現問題時,要把相關內容反反復復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領會,如果因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實在不懂的問題,應做出記號,便于重點聽講或質疑。精讀概念,要求學生正確理解定義中的字、詞、句,并能用數學語言正確表述或替代,能舉出符合定義的實例,會判斷某一實例是否符合概念,能對類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較,找出聯系和區別,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精讀公式、算理,能理解并用數學語言描述,說明計算的方法和理由。精讀解決問題的例題,能看懂解題的過程,掌握分析的方法,建構模型,并探索不同類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3.分類閱讀。閱讀中要根據數學語言的特點和數學知識的類型,運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較,判斷、推理等。各類數學知識在閱讀中的側重點和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師應指導學生逐步去感悟,形成技能。概念知識閱讀的重點是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往往只在意對概念定義的理解和記憶,忽略教材中對概念形成和同化過程的相關表述。例如學生還沒有理解“單位‘1’”、“平均分”的意義,就去閱讀“分數”的概念,只會造成簡單的接受和機械的記憶。因此,閱讀中重點要讓學生充分感知“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理解“單位‘1’”、“平均分”,有了這些相關知識基礎,再來抽象、概括和閱讀理解“分數”的定義,學起來就事半功倍了。計算閱讀的重點是明了算理、掌握法則。例如:學生在閱讀“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時,重點要弄清“為什么×3=?”并且能舉出幾個同樣的例子,看是否有同樣的規律。以此歸納、概括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數學思想和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解決問題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和綜合性要求更高,閱讀重點應放在分析、綜合等思路的理解上,教師一方面要重視對題意本身的理解,強化數量關系,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對同類、不同類但有聯系的題目進行比較和類比,找出規律,提高解題能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閱讀習慣
1.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閱讀為學生創造了獨立思考的機會。閱讀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邊讀邊思考老師布置的閱讀思考題,邊讀邊思考每個字、詞、符號和圖表的內在意義,邊讀邊建立知識間的聯系,找規律、抓本質,而不能只去死記硬背公式、定義、法則或只是機械模仿計算的方法、分析的過程,只有積極、主動地思考,才能弄懂、學會知識,掌握思維方式,提高學習能力。
2.手腦并用的習慣。
(1)劃:劃出概念、術語、公式、法則等,以便查閱和記憶;劃出語句中的重點字詞以便在適當的時候提醒自己;劃出閱讀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質疑。畫出直觀的線段圖、平面圖形等示意圖,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幫助自己分析題意和數量關系。
(2)算:數學知識是以計算為基礎的,因此,閱讀中,邊看、邊想、邊算,在算中比較找規律、在算中嘗試探索、在算中驗證推理的結論等。
(3)操作:閱讀中,依據教材提供的信息,親自動手實際操作,可以使學生借助動作思維獲得鮮明的感知。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學生邊讀邊運用割補、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變成長方形或正方形,這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積累了感性材料。
3.勤問的習慣。
問題是思維的源泉。學生閱讀中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剛開始,有些學生不會提問題,提出來的問題往往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是幼稚的,但這是思維的火花,教師應善待,這樣,學生才敢思、敢問,才會逐漸產生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4.自省的習慣。
閱讀后,要養成總結、自省的習慣。問自己閱讀了哪些知識?哪些是自己獨立理解的?哪些是在教師或同學的幫助下弄懂的?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如何處理?找出成績和不足,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閱讀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如果再缺乏興趣,就更容易退縮、逃避。因此,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1.加強閱讀目的性的教育和鼓勵學生克難奮進。以古今中外名人閱讀的故事、鉆研的精神感染學生,激勵學生;以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鞭策學生。
2.閱讀前通過設置懸念、生活中的矛盾等創設問題情境,閱讀后創設交流合作的情境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3.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問題讓學生都能讀有所感、讀有所得,特別是對自信心差的學生給予多一些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如果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就能從內心深處產生閱讀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誘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比如在閱讀之前老師可以提一些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同時要多鼓勵小學生閱讀,及時肯定小學生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讓學生越來越有自信,讓孩子快樂地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二、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
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學會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閱讀方法有以下幾種:(1)略讀法。這種方法就是根據學生學習或寫作上的需要,有選擇性地閱讀相關篇章或相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2)精讀法。精讀法就是對文章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對語言雋永、情節生動的文章,教師可以這些文章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3)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文章不發音地快速地讀。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4)摘抄評價法。這種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最優美的詞、優美的句和段摘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5)寫讀書筆記。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經常寫日記或讀后感。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三、創設更優的閱讀條件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多做一些服務性工作,努力為學生創設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地進行課外閱讀。(1)建設班級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以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2)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
一、當前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存在的一些問題
語文教學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在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但筆者任教語文20年,發現在提高語文素養尚存在一些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
1.目標把握不準確 低年級應培養激發小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中高年級要能引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但由于一些教師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的目標把握不準確,往往出現在情節分析上做文章的現象,而這既脫離了學情,也會讓學生厭學厭讀。
2.閱讀習慣的養成欠缺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之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語言閱讀使用能力。要引導學生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即可。可現實教學中有一些語文老師不注重這方面的訓練,往往操之過急,這影響到學生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同學段的閱讀要求是不一樣的,隨著學段的升高,閱讀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好之”、“樂之”,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的熱情和求知欲望,提高語文素養。激發興趣,其法有二:
1.創設情境,感染學生,激發起閱讀興趣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小學教材選取了很多優秀詩文,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激發閱讀興趣。要選好突破口,采用恰當的方法,如運用語言的渲染、描述,或借助有感情的朗讀來再現情境,或運用多媒體、投影儀等現代教學設備畫面再現,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通過想象、聯想等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尊重學生,設計教法,引導學生走進優美文本,喚起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改變教學方法,轉換觀念,設計符合學情即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的教法,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三、正確把握閱讀教學的特點,加強語言積累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這是語文教育的最大特點,因此更應該重視閱讀文本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耙磺€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正是學生的個體體驗。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培養語感,厚積薄發,發展思維,促進全面發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同時引導學生培養學生感受、理解和欣賞課內外眾多美文,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素料。這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
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語文閱讀素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閱讀的同時也應倡導合作、探究的閱讀學習方式,提高語文閱讀素養。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篇佳作,文質兼美,有情感內涵和思想深度,值得我們去吟詠玩味,在合作、探究中體味文本,加深理解。
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高閱讀探究能力。提倡廣泛閱讀,讀整本的書,也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教師可提供指導,同時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如開展閱讀文學經典讀書會活動、不定時地舉行詩詞朗誦會等,又如背誦優美段落比賽,讀書心得座談會,并要求學生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以此活動增加積累,陶冶性情,培養審美趣味,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加語文閱讀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4―0097―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弊鳛樾W語文教師,更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品味,形成課外閱讀能力,使閱讀成為陪伴學生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一、提高認識,激發興趣
1.有效引導,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好奇心是學習興趣的動力和源泉。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和知識視角。例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這些課文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安徒生童話》等,經過引導,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2.以身示范,激勵學生熱愛讀書。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讀書時所流露出的激情、趣味和快樂,對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師自己要熱愛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自己喜愛的書籍和對書中人物的看法,讓學生感受到閱讀課外書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增添生活的樂趣,從而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3.精選內容,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學生擁有了探索新知識、閱讀新書籍的欲望,就有了學習的內在動力,這時候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予不同的定位指導,推薦一些較好的圖書,激發學生讀書的內在興趣。
二、開展活動,營造氛圍
1.營造班級閱讀氛圍。為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健康成長,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讀書活動,營造良好的班級閱讀氛圍。如,“名人伴我行”、“我與好書交朋友”、“我讀書、我快樂”等主題的作文和演講比賽。
2.家校配合親子閱讀。小學生的自制能力比較差,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積極、主動地閱讀各類書籍,然而到了家里,就容易受到電視、游戲等影響,導致課外閱讀的時間無法得到保證。因此,教師應該與家長配合,共同建立一個閱讀氛圍。如,鼓勵家長在家里建立一個閱讀的小空間,為孩子制訂閱讀計劃,每天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進行聽讀練習,分享閱讀心得。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典范,使孩子感到閱讀是津津有味、樂趣無窮的活動。
3.開展學校讀書活動。學校要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組織專題性的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讀書匯報會、名人名言展覽等,也可以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舉行一些活動,以發揮閱讀活動的綜合效應。
三、指導方法,培養習慣
1.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小學生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識辨能力不高,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選擇。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按照課標要求,提供適合各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目,讓學生去選擇、購買或借閱,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年齡和知識范疇的書籍來讀,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至于誤入歧途。
2.指導學生有計劃地讀書。有計劃的讀書也是閱讀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許多小學生因讀書沒有計劃,不僅造成時間上的浪費,也使得讀書缺乏系統性。在閱讀之前制訂一個讀書計劃,按著計劃約束自己、管理自己,會極大地提高閱讀效率。
一、通過積累儲備語言材料
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是新課標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要求,教材所選的文章大多文質兼美,充滿童趣,適合學生儲備語言材料。朗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是傳統語文教學的法寶,也是語文學習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語言材料儲備不會很多,因此在課堂中認真指導學生學習背誦積累優秀的語言文字材料尤為重要,也為他們日后自己閱讀奠定了基礎。當然,任何一種知識,一種技能的內化,必須在掌握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練習運用。因此,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自行閱讀與課文配套的“成長閱讀”上的文章,或者結合學生的年段特點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閱讀文章,讓學生在這樣的“現學現用”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這種遷移性的訓練,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方法及時地加以運用,不僅培養、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二、讓獨立的思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在閱讀中對文章進行獨立的思考,在對文章的更深層次的探究中產生閱讀的興趣。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文章的語句、段落的精彩之處標注出來,進行分析、比較、總結,加深對文章的思考,讓學生從中受到啟迪,產生更強烈的探究興趣,獲得更大的收獲。比如,《烏鴉喝水》,為了引發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小烏鴉開始在瓶子里喝不到水的時候,它心里應該是一種什么感覺呢?學生在思考了片刻后,寫出了“失落”“害怕”“想哭”等。這時,教師提問道:“小烏鴉喝不到水的時候為什么要感到失落?”這時回答“失落”的小學生站起來天真地說:“因為有一次我出去玩,口渴了,去買礦泉水的時候,發現自己沒帶錢,就很失落?!睂W生在閱讀的時候完全將自己的心情與文中烏鴉的心情融合到了一起,能夠在閱讀中身臨其境地去體會文中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強化了閱讀的效果,學生不僅懂得了處理事情一定要想辦法,還懂得了“不論困難再大,只要肯動腦筋,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
三、小小獎勵----書本成為最好的禮物
兒童文學家嚴吳嬋霞老師說過:“很少會有兒童自己愛上書,一定要有人誘導他們進入文字的奇妙世界,給他們指示閱讀的途徑?!蔽蚁?,獎勵不失為一個好的途徑。當孩子在學校被老師表揚了,你可以帶他去書店選一本他喜愛的書;到了孩子的節日或生日,將精美的圖書作為禮物送給他;當他做了一件值得贊許的家務時,可以獎勵他一本有趣的繪本書……可以想象當孩子拿到自己的“獎品”時,會如何地愛不釋手,然后迫不及待地去閱讀。
四、誘惑孩子---讀書成為最美的習慣
閱讀是個并不難進入的過程,重要的是讓孩子無所顧忌地拿起一本書。選擇孩子喜愛的書籍,自己先去讀,然后將其中有趣的情節有意無意地講給孩子聽,講到引人入勝處就戛然而止,給孩子留下懸念,吸引孩子自己去讀。等孩子讀后,還可以假裝自己沒時間看,又表現出急于想知道后面的情節,讓孩子講給你聽,和孩子一起聊故事里有趣的人和事。慢慢地,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都會呈現出良好穩定的狀態,閱讀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孩子最美的習慣。
五、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閱讀能力 培養
一個人閱讀量的大小,決定著這個人寫作水平的高低。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沒有“讀書破萬卷”的基礎,又怎么能 “下筆如有神”呢?下面是我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點滴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擴大學生閱讀量,讓學生汲取大量的文學養分,做一些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功夫。
在平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要求學生看一些課外讀物,組織安排一些文學業余活動,讓各年級的小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逐漸提高他們的閱讀總量。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講一些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這類書本有《西游記》、《封神演義》、《安徒生童話集》、《伊索寓言》等,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積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級,讓學生逐步接觸一些現代文學作品,如魯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學大師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級中開展一些相應的文學活動,可以形式多樣,內容自行設計,包括敘述故事情節,說感受,討論問題等,加強學生對內容的記憶。高年級的學生,要求適當高一點,讓其慢慢接觸一些中國現代和古代的文學名著以及外國文學經典名著,為以后學生持續閱讀打好基礎。我們讓學生閱讀的目的,在于讓其汲取更多的文學養分,而不是去增加學生學習以外的負擔,為此,我們必須得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與量。(1)要求學生有目的、有選擇的讀書。由于小學生所處的特殊年齡階段、使得他們辨別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閱讀時,要加以正確引導,不然學生凡是厚一點的書就看,看不懂的書也看,不該看的書也拿起來看,反正是老師要求讓看。這樣既加重了學生地負擔,不但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而且效果也不會好的。(2)讓學生從開始讀書便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每個學生都用一本專用的筆記本,在平時閱讀中將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優美的修辭,好的用詞……可以摘錄下來,在空閑時可以拿出來琢磨琢磨,以加深記憶,循序漸進,閱讀中積累一些原始的東西。引導學生寫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之類的,加強對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幫助學生恢復記憶。
二、興趣是閱讀的動力,關鍵是要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學生會不會因為興趣而讀書,喜不喜歡找一些好書看,重不重視閱讀,這都會影響到他們的閱讀習慣。興趣是人所有行為的原始動機,也是人產生活動行為的意識源、學生會不會去自動閱讀一些課外讀物,接觸一定量的課外有益讀物,歸根結底他們有沒有一種原始的閱讀動機,是否具有這方面的意識,這正是我們最值得思考的地方。哪我們如何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使其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
1.教師本身要的豐富的文學常識,平時注意提高自身文學素養,靠自身的影響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日常語文教學活動中隨機應變,善于綜合運用文學常識,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也使學生因教師豐富的文學知識,流利的口才等現象產生一種敬重老師,羨慕老師“卓越出眾”才華的心理反映,這種心理反映效果在無形中不自覺地起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作用,這也是小學生“愛模仿”天性的必然。
2.開展多種相關的班級或學校大型的文學活動,通過活動滿足學生在優越性上的表現欲,使學生愛動易動的天性得到釋放。開展和舉行一些如: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摘錄筆記評比、速擬提綱復述比賽,心得體會交流活動等,由易而難,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不同類型的活動,更有效的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圍繞小學生天生愛表現的特點,讓每個學生都有參加的機會。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最大限度的激起學生的表現欲,強烈的表現欲促使學生產生一種自我主動閱讀意識,這就是我們所期望出現的,也正是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重點所在。
3.多表揚,鼓勵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點滴成果,肯定他們的付出。如果條件允許,進行一些必要的物質獎勵。這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一個方法,說起來容易,平常做起來就難。切忌因為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出現的小錯誤,小過失而批評、指責,小學生逆反心理強,這樣會使學生閱讀興趣受到影響。
三、明確目標,持之以恒,帶動作文。
根據各年級各班的不同情況,制定一些相應的閱讀計劃,并保證堅持做到。及時總結交流,讓學生發作文形式匯總成簡單的學習材料,貯存加工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學生一時的興趣激起來比較容易,然而要使興趣常有,卻是件難事。只有讓學生鉆進閱讀中,讓其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學生自己就會主動閱讀。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有目標,有計劃地組織一些高質量的閱讀活動,并長期進行下去,到那時,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旦有長足的進步,就會作文中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無形之中也帶動了作文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