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2 17:03: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銀行風險管理體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風險管理的體制性差異較大。
論文百事通我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還未真正確立,公司治理結構這一根本性問題仍待進一步解決,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所需的法律體系以及市場調控制度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反觀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國外銀行一般都是按照嚴格的法律程序組建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它們運作規范,具有完善的產權制度以及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特別是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這些體制優勢使得國外商業銀行具有較高的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
2.風險管理機制上的差距比較明顯。國外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機制方面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系統,其中包括:(1)風險甄別系統。用于分析風險來源及成因,區分風險類別及危害性程度。(2)風險報警系統。主要進行風險預警,傳遞風險信息并建立風險資料庫。(3)風險決策系統。確立風險管理原則,制定風險指標以及避險策略。(4)風險避險系統。具體實施風險規避行為,對風險進行再分配或轉移。(5)全程監控系統。對風險管理全過程進行監理和控制,并做出風險管理評估報告。健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是國外商業銀行經營運作的堅實基礎,也是銀行安全性原則的重要體現,而這一點正是國內商業銀行的薄弱環節。當前,國內銀行普遍存在著風險管理機制缺失的問題。
3.風險管理工具及技術方面有較大的差距。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上,一方面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層出不窮,金融創新業務在銀行業務中占據著越來越大的比重;另一方面,金融風險與市場不確定性不斷增強,銀行風險管理日趨復雜。然而,國內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遠遠落在了西方國家之后。國外很多風險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國內銀行業風險管理過程中發揮作用。
4.人為的行政性壟斷導致銀行運行的低效率和高風險。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銀行業產業集中度較高,主要集中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導致了銀行業競爭不充分,甚至是壟斷當前我國的資本市場還很不發達,企業融資需求主要還是通過間接融資來進行,這就使得銀行的資產運作空間十分狹窄。而資產結構的單一化必然會導致銀行的資產質量更容易受到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影響,受到企業經營狀況的影響,增加了銀行的經營風險,給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帶來了困難。
5.產品單一,創新不足,盈利渠道狹窄,無風險盈利產品比例偏低。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是存貸利差,而中間業務、新業務等無風險盈利產品偏少、偏低,這樣,就造成盈利越多,管理壓力越大,管理成本越高,未來的風險越集中。
二、如何構建我國銀行風險管理體系
1.進一步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建立權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是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所以,建立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離的現代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并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是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根本性問題。在國有銀行改制過程中。應明確區分出資人的所有權與銀行獨立法人的財產權和經營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銀行執行管理機構并分別賦予其真正意義上的權利和責任。在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基礎上.按照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原則.重新梳理產品和業務流程,相應調整組織機構、部門、崗位和員工安排,建立真正的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有利于一體化營銷的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管理體制,為推行全面風險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2.改革單純追求數量型的經營管理理念,創建現代金融企業。國有商業銀行都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專業銀行轉化而來,在幾十年的改革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經營管理理念。推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是一項涵蓋銀行全要素、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系統工程,因此只有結合自身的實力、業務特長、市場定位、經營理念、經營宗旨等,構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金融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才能使之真正起到統領國有銀行經營發展的作用。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改變單一的“貸款管理”、“存款管理”等數量型管理模式,樹立起全面風險管理觀念,全面推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從銀行內部自覺防范風險.提高資產質量,將新巴塞爾協議的實施與國有商業銀行的科學管理統一起來。
3.盡快完善社會征信體系.加強基礎數據庫建設。建立統一的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是國有商業銀行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它涉及到整個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和銀行內部對于數據的采集和運用兩個方面。從外部看,我國的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剛剛開始,需要政府起到推動和規范作用,由政府協調,銀行監管、工商、稅務、司法等各職能部門配合,搭建數據平臺、規范立法等.建立覆蓋全國統一的企業代碼、個人身份證標準,并確定其惟一性、終身性,以此代碼或號碼為基礎建立整體信用數據庫.匯集企業和個人的各類信息,并確保數據的共融、共享。同時,通過立法等形式加強對社會中介機構的規范管理,促使其整體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為銀行及其他單位提供、有效和規范的中介服務。
從內部看,國有商業銀行在外部環境不夠完善且短時期內難以完善到位的情況下,應依靠自身力量加快內部基礎數據庫建設.規范數據采集的范圍、來源和標準,加強對數據采集、錄入和數據分析運用人員的培訓.特別要通過培訓提高有關人員對所采集數據的分析、識別和把握,確保數據真實和準確.同時,做好自身內部基礎數據的返回驗證和分析工作,在此基礎上構建符合自身實際的風險管理模式。國有商業銀行在完善內部基礎數據庫的同時.也要相應改變對于各類數據分析、監測的手段,提高數據運用的技術含量,減少人為因素干擾,盡量避免數據在內部各環節傳遞過程中出現的衰減和不實.保證數據分析結果的真實與準確。
4.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加快研究內部評級法(IRB).改進國有商業銀行信用評級和貸款分類管理方法。新巴塞爾協議對信用評級提供了兩種方法、如果國有商業銀行采用其中的標準法來計算資本充足率.就必須要求多數企業提供外部評級結果.但現階段我國的中介評級機構的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單純依靠外部機構的評級結果來確定國有商業銀行各項資產的信用風險權重是不妥當的。而如果不采用評級直接套算標準法系數.大多數信貸資產的風險權重只能定為100%或150%.這將嚴重降低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敏感性。事實上,我國社會中介評級機構的現狀在短期內是很難根本改變的,從這個角度講,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乃至整個銀行業實施新巴塞爾協議下的標準法缺乏足夠、必要的外部條件。所以國有商業銀行必須以新巴塞爾協議的推廣為契機,積極推行內部評級法,建立并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模式。結合國家產業政策,改進現有國有商業銀行信用等級評定的指標分類和標準值,科學考慮地區、行業、規模、性質等差異.改變評級的固定頻次為動態頻次,增強其時效性。使信用評級具有較高的代表性、靈活性和前瞻性,并把信用評級的作用重心從單純的信貸調查、審查和審批環節轉移分散.增加對條件準人、風險預警、貸后跟蹤管理等指標的重視和運用。當然,在這項工作開展過程中,對于內部信用評級的一些技術性工作.也還要充分考慮借鑒外部評級機構的做法和意見。與此同時.進一步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加快推進貸款分類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研究設立標準,把對客戶的信用評級結果與其信貸分類結果結合,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某項銀行債權的風險暴露程度.為實行內部評級法和全面風險管理提供經驗。新晨
論文摘要:風險管理是銀行的核心職能,風險管理能力是銀行的核心能力,這不僅關系到國有商業銀行的生存基礎,幫助其擺脫不良資產困境,還直接影響到產品創新、市場擴大、績效管理、盈利能力等發展性問題。重構風險管理體系,應當按照銀行業國際通行標準——《巴塞爾協議》的有關原則要求,借鑒世界先進銀行經驗,結合業務發展規劃,建立符合國有商業銀行實際的、完善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和機制。
前花旗銀行總裁沃爾特·瑞斯頓有句名言:事實上銀行家從事的是管理風險的行業。這句話道出了銀行的核tD職能就是管理風險。然而,國有商業銀行具有的卻是一個失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在解決巨額不良資產和應對未來環境挑戰的雙重壓力下,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再造刻不容緩。
一、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現狀和失效原因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四大銀行開始在信貸管理中全面采用審貸分離、分級審批的方法,后來陸續引進了信用評級、授信管理、貸款風險分類制度,并成立風險管理機構統一專事風險管理,在審慎的會計原則、內控制度建設方面也取得進一步完善,隨著銀行經營范圍和品種的擴增,風險管理涵蓋的內容由表內業務到表外業務,從國內到海外分支機構,在不良資產處置方面也作了大量實踐,近年來,風險管理逐漸得到重視并提到了經營管理的核心位置上來,制度、規則、方法和相關的研究得以豐富、完善,一個比較集中、統一風險管理架構雛形在四大銀行內建立起來。與風險管理架構建設的進步相對照風險管理體系的整體有效性卻存在嚴重問題,造成風險管理體系失效的原因之一是體制造成的管理層風險意識淡薄,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擴張上,對資本金、準備金充足與否并不真正關心,長期不良資產問題并未真正列入管理者的考核目標,四大銀行高管人員沒有因整個風險管理局面的形成和一再惡化而被免職的事例。在產權和公司治理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國家信用擔保和注資行為使四大銀行在技術上破產卻免于遭受擠提和清算,事實上助長了嚴重的道德風險。原因之二是缺乏系統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在風險管理逐步被重視的過程中,雖然學習引進了西方銀行的很多制度、方法,也形成了各自的體系,但是框架粗糙、基礎薄弱、制度和技術平臺沒有建立起來,缺乏風險管理工具發揮作用的機制,在具體操作中經常被異化走形。原因之三是人員風險管理素養和銀行文化跟不上,國有商業銀行沒有西方銀行數百年的商業錘煉,缺少高度專業化的銀行家隊伍,缺乏規范的行業經營作風和優良文化氛圍熏陶,形成了普遍的粗放經營習慣。
二、風險管理體系有效性再造的思路
1.熟悉現代風險管理的國際通行規則和構造有效風險管理體系的一般內容、方法、步驟,借鑒對照優良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確立風險管理體系再造的目標體系。巴塞爾協議框架原則已成為國際銀行業通行的“游戲規則”,其對銀行風險管理領域的指導原則得到普遍認同,也為指導國有銀行再造風險管理體系提供了基本框架。現代銀行風險管理的思想、理論、方法,已經形成齊備的體系,用于指導變革、補充完善國有商業銀行的現有體系的缺陷。以國際領先銀行風險管理作為學習標桿,借鑒其經驗,尋找差距不足。結合三個方面構造出國有商業銀行一個較標準完備的風險管理機制。
2.從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現狀出發,抓住影響有效性的主要問題特征和薄弱環節,運用恰當的方法、措施、策略造就風險管理效果。無論是與巴塞爾協議要求還是優良銀行的現行風險管理體系相比,國有商業銀行在體制、市場環境、管理基礎等方面有很多條件并不具備,所以只能從實際出發,在現狀與目標之間,針對信用風險為主要風險、基礎風險管理薄弱、風險管理人才和體制環境較差等特征,提出有效解決方法。
3.拓展建立和改造有效風險管理體系的思路。不僅從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和現狀著眼,還應在銀行外部建立更廣泛的風險防范處置機制,在面臨新的風險管理問題上拓展思路,尋求良策。
三、國有商業銀行有效風險管理體系的一般內容
1.風險管理的對象和風險處置方法機制
銀行風險管理的對象是經營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大的方面可以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是與系統因素引起的資產價值波動,是無法進行分散的風險。非系統性風險是與個體因素相關的風險,能夠通過組合進行分散掉。從經營管理的角度,可將銀行的風險主要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債務人違約的不確定性,市場風險主要指價格波動風險,操作風險指網信息、程序、控制系統問題引起的操作不當、失誤引起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是預期的支付風險,各種風險往往相互蘊涵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風險處置手段主要有:避免消除風險、抑制風險、轉移風險和承擔風險。避免消除風險包括通過科學的風險管理工作程序化、過程標準化、政策合理化可以避免操作失誤和錯誤決策,通過約束激勵機制防范投機冒險和失德行為,通過各種組合來分散風險。抑制風險主要包括對沖、掉期(嚴格講前兩種是組合的特例)、互換、期權等技術的運用。轉移風險是通過保險和其他手段將風險轉嫁。承擔風險主要包括不可避免和難以轉嫁的信用風險,這是銀行需要積極管理的重點。對于風險管理,巴塞爾協議規定了包括最低資本要求、監管當局監管檢查、市場約束三大支柱機制,并針對銀行業面臨的信用、操作、利率等主要風險提出了標準法、內部法兩種計量辦法和相應的資本管理原則,其中在資產風險加權基礎上對銀行資本充足率作出不得低于8%,核心資本不得低于資本的50%的要求。
2.管理設施和有效風險管理的基礎
風險管理設施是指戰略、政策、模式、組織、文化等一整套體系。風險管理戰略是為了一個目標使風險管理設計、方法、工具和經營發展環境、業務結構相契合匹配的過程,戰略把風險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有機組織起來。風險政策是一定時期內風險戰略貫穿于業務的具體處理原則。風險管理模式主要分為集權和分權兩種模式,國有商業銀行目前采取的是一種較為集權的風險管理模式,其優點是集中管理風險、保證控制,但是依賴于有效的信息傳遞,對風險反應敏感性差,不利于鍛煉隊伍和調動基層的積極性。風險管理組織一般包括風險決策的委員會、具體負責風險管理事務的職能部門以及獨立的審計部門,一般的職能包括:政策制訂和督導,授信管理及盡職調查,資產質量監控,風險管理過程控制與評估,風險業績考核。文化由對風險普遍認同的理解、觀念、信條、嗜好、習慣而形成的組織氛圍。
有效風險管理要求風險管理設施適應風險環境,設施之間能夠協調一致,滲透在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層次。國有商業銀行基本具備了設施的形式,但是在協同方面、在貫徹方面、在文化等軟件方面較為薄弱。有效風險管理的重要基礎是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只有完善有效的風險信息系統,才能識別、度量和分析風險,制訂正確的管理措施,落實風險管理責任。信息系統包括存儲客戶基本信息、財務信息、經營管理信息、信譽記錄、賬戶交易記錄、合同信息的客戶數據庫,存儲宏觀經濟、產業經濟、金融市場等信息的環境信息數據庫,存儲自身資產品種、數量、質量、分布的數據庫,以及建立在規范、完整、及時、準確的數據信息基礎上的計量、分析、評估、處置系統。有效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已成為國有商業銀行實現現代風險管理的最大瓶頸。
四、提高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措施和策略
提高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風險管理戰略,設立中短期和長期目標。中短期目標是盡快扭轉現有風險管理局面,達到銀監會提出的國有商業銀行未來三年改革目標中的風險管理指標;長期目標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銀行所應具備的現代風險管理體系。 (一)實現中、短期目標的措施、策略
1.針對國有商業銀行以信用風險為主要風險的特征,將不良資產比率控制下來,保證新增信貸質量,是最主要、最緊迫的目標,其次是保證達到符合巴塞爾協議原則的資本充足率、撥備水平及風險分散要求。不良資產率的下降,將極大緩解資本金補充和呆帳準備金計提的壓力。控制不良資產比率,一方面對存量資產通過資產管理公司積極處置,更為重要的是防范新的不良資產,對此,加緊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重點是事前控制方面,加強授信管理工作,加快風險指標體系和內部信用評級建設工作。補充資本和提足呆帳準備金可結合注資、發行次級債和上市妥善解決。
2.與產權及公司治理改革結合起來。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提不上來,引進的先進方法發揮不了效果,原則執行不下去,與體制息息相關。巴塞爾協議原則以及借鑒西方銀行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并不是復雜的框架和技術,而是制度基礎、思想和機制。結合這次改革上市,將公司治理機制與風險管理機制協調起來,包括制衡、激勵、內控和決策等方面。
3.通過業務轉型改善承受風險水平。國有商業銀行的業務主體在于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其現有風險管理水平缺乏對信貸風險有效管理,使得傳統業務在風險收益上不對稱。利用國有商業銀行網絡優勢加大現代綜合零售業務(消費信貸)和中間業務,既是銀行的發展方向,也是避開管理難度較大的高風險環境的良策。
4.總結過去風險管理中的經驗教訓。斯蒂芬·羅斯在新近發表的論文《法治金融》中,認為學習過去的失誤是風險管理的核心。事實上,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包括西方銀行)風險管理改進的路徑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危機事件、重大違規或失誤案例引起銀行的警醒和對風險管理體系的漏洞查找、彌補整治,甚至引發立法和政策的改變。國有商業銀行有無數的不良資產案例,從中可以進行很有價值的研究和挖掘,并可能導致發現并形成獨到的風險識別方法、能力,遺憾的是,西方銀行比我們更熱衷研究這些案例。
5.注意防范新的風險。未來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新風險有資本市場運作風險(包括上市操作和并購風險)、跨國經營風險、銀行衍生金融交易風險,以及信息技術時代特有的網絡銀行安全風險等。這里僅敘述近期上市的風險。上市信息披露風險不僅使國有銀行的風險信息暴露于眾,而且因不熟悉境外上市規則以及境內外標準差異造成操作風險,中國人壽事件就是—個例子?;鹜顿Y者可能只對短期逐利有興趣,而對改造國有商業銀行無恒久興趣,這可能使得借助海外機構投資者力量實現公司治理的意圖落空;而戰略投資者的操作往往會造成股價的大幅波動,甚至海外戰略投資者的背景復雜,操作動機不局限于逐利。防范新的風險已成為一個緊迫的現實。
(二)實現長期目標的措施
1.對風險管理戰略長遠目標和政策長期不懈的執行。以巴塞爾協議框架原則和國際領先銀行風險管理適合的做法為標桿,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不斷對照,持續改進。貫徹落實和機制建立是一個關鍵性工作。第一,風險管理不是風險管理部門的專屬職能,要建立風險無時無處不在和全員參與的積極風險管理的理念。第二,風險政策制定要與業務政策相協調,在推行過程中要和業務有關部門、環節、人員充分溝通。第三,機制建立是長期作用力的過程,要強調建立強大持久的規范力量,對違規行為也要有強大的抑制力量,責任必須能夠落實到人,激勵約束要到位。第四,要有切合實際的推行方法,效果在于細節。比如:在向基層經辦人員推出每一種產品時都要附上產品風險說明書,載明該產品的風險原理、操作原則、行為禁止等內容,起到提醒、幫助熟悉、規范操作指導的作用。第五,允許適當創新,例如,推行銀團貸款辦法,使單獨決策中存在的約束軟化在銀團決策中得以硬化;銀行在辦理抵押貸款業務的同時可以設立抵押公司在二級市場運作,不僅使住房抵押貸款保持活躍性,而且在利率波動時,銀行和抵押公司形成風險對沖,以穩定收益。
2.強化基礎工作。無論是授信、評級等基本風險管理手段還是資產組合管理、RAROC等高級方法,均要求以堅實的基礎工作為前提,風險定量管理以及各種模型建立更是需要及時準確的數據和長期的驗證,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技術方法的落后在于基礎工作的薄弱。
3.人力資源、文化環境建設
將恰當的人放在恰當的位置上對于風險管理很有必要,一方面通過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引進專業人才,建立推行人員風險履歷;另一方面要加強人員的風險理念教育和業務風險管理技能培訓,例如可以實行產品風險導師制度,任何崗位說明里都提供有該崗位范圍內每種業務風險可咨詢的導師名單,員工隨時可向某類業務的風險導師進行咨詢。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 風險管理體系
一、與西方銀行相比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風險管理的體制性差異較大。我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還未真正確立,公司治理結構這一根本性問題仍待進一步解決,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所需的法律體系以及市場調控制度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反觀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國外銀行一般都是按照嚴格的法律程序組建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它們運作規范,具有完善的產權制度以及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特別是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這些體制優勢使得國外商業銀行具有較高的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
2.風險管理機制上的差距比較明顯。國外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機制方面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系統,其中包括:(1)風險甄別系統。用于分析風險來源及成因,區分風險類別及危害性程度。(2)風險報警系統。主要進行風險預警,傳遞風險信息并建立風險資料庫。(3)風險決策系統。確立風險管理原則,制定風險指標以及避險策略。(4)風險避險系統。具體實施風險規避行為,對風險進行再分配或轉移。(5)全程監控系統。對風險管理全過程進行監理和控制,并做出風險管理評估報告。健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是國外商業銀行經營運作的堅實基礎,也是銀行安全性原則的重要體現,而這一點正是國內商業銀行的薄弱環節。當前,國內銀行普遍存在著風險管理機制缺失的問題。
3.風險管理工具及技術方面有較大的差距。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上,一方面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層出不窮,金融創新業務在銀行業務中占據著越來越大的比重;另一方面,金融風險與市場不確定性不斷增強,銀行風險管理日趨復雜。然而,國內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遠遠落在了西方國家之后。國外很多風險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國內銀行業風險管理過程中發揮作用。
4.人為的行政性壟斷導致銀行運行的低效率和高風險。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銀行業產業集中度較高,主要集中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導致了銀行業競爭不充分,甚至是壟斷當前我國的資本市場還很不發達,企業融資需求主要還是通過間接融資來進行,這就使得銀行的資產運作空間十分狹窄。而資產結構的單一化必然會導致銀行的資產質量更容易受到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影響,受到企業經營狀況的影響,增加了銀行的經營風險,給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帶來了困難。
5.產品單一,創新不足,盈利渠道狹窄,無風險盈利產品比例偏低。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是存貸利差,而中間業務、新業務等無風險盈利產品偏少、偏低,這樣,就造成盈利越多,管理壓力越大,管理成本越高,未來的風險越集中。
二、如何構建我國銀行風險管理體系
1.進一步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建立權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是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所以,建立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離的現代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并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是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根本性問題。在國有銀行改制過程中。應明確區分出資人的所有權與銀行獨立法人的財產權和經營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銀行執行管理機構并分別賦予其真正意義上的權利和責任。在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基礎上.按照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原則.重新梳理產品和業務流程,相應調整組織機構、部門、崗位和員工安排,建立真正的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有利于一體化營銷的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管理體制,為推行全面風險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2.改革單純追求數量型的經營管理理念,創建現代金融企業。國有商業銀行都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專業銀行轉化而來,在幾十年的改革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經營管理理念。推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是一項涵蓋銀行全要素、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系統工程,因此只有結合自身的實力、業務特長、市場定位、經營理念、經營宗旨等,構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金融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才能使之真正起到統領國有銀行經營發展的作用。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改變單一的“貸款管理”、“存款管理”等數量型管理模式,樹立起全面風險管理觀念,全面推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從銀行內部自覺防范風險.提高資產質量,將新巴塞爾協議的實施與國有商業銀行的科學管理統一起來。
3.盡快完善社會征信體系.加強基礎數據庫建設。建立統一的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是國有商業銀行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它涉及到整個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和銀行內部對于數據的采集和運用兩個方面。從外部看,我國的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剛剛開始,需要政府起到推動和規范作用,由政府協調,銀行監管、工商、稅務、司法等各職能部門配合,搭建數據平臺、規范立法等.建立覆蓋全國統一的企業代碼、個人身份證標準,并確定其惟一性、終身性,以此代碼或號碼為基礎建立整體信用數據庫.匯集企業和個人的各類信息,并確保數據的共融、共享。同時,通過立法等形式加強對社會中介機構的規范管理,促使其整體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為銀行及其他單位提供、有效和規范的中介服務。
從內部看,國有商業銀行在外部環境不夠完善且短時期內難以完善到位的情況下,應依靠自身力量加快內部基礎數據庫建設.規范數據采集的范圍、來源和標準,加強對數據采集、錄入和數據分析運用人員的培訓.特別要通過培訓提高有關人員對所采集數據的分析、識別和把握,確保數據真實和準確.同時,做好自身內部基礎數據的返回驗證和分析工作,在此基礎上構建符合自身實際的風險管理模式。國有商業銀行在完善內部基礎數據庫的同時.也要相應改變對于各類數據分析、監測的手段,提高數據運用的技術含量,減少人為因素干擾,盡量避免數據在內部各環節傳遞過程中出現的衰減和不實.保證數據分析結果的真實與準確。
4.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加快研究內部評級法(IRB).改進國有商業銀行信用評級和貸款分類管理方法。新巴塞爾協議對信用評級提供了兩種方法、如果國有商業銀行采用其中的標準法來計算資本充足率.就必須要求多數企業提供外部評級結果.但現階段我國的中介評級機構的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單純依靠外部機構的評級結果來確定國有商業銀行各項資產的信用風險權重是不妥當的。而如果不采用評級直接套算標準法系數.大多數信貸資產的風險權重只能定為100%或150%.這將嚴重降低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敏感性。事實上,我國社會中介評級機構的現狀在短期內是很難根本改變的,從這個角度講,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乃至整個銀行業實施新巴塞爾協議下的標準法缺乏足夠、必要的外部條件。所以國有商業銀行必須以新巴塞爾協議的推廣為契機,積極推行內部評級法,建立并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模式。結合國家產業政策,改進現有國有商業銀行信用等級評定的指標分類和標準值,科學考慮地區、行業、規模、性質等差異.改變評級的固定頻次為動態頻次,增強其時效性。使信用評級具有較高的代表性、靈活性和前瞻性,并把信用評級的作用重心從單純的信貸調查、審查和審批環節轉移分散.增加對條件準人、風險預警、貸后跟蹤管理等指標的重視和運用。當然,在這項工作開展過程中,對于內部信用評級的一些技術性工作.也還要充分考慮借鑒外部評級機構的做法和意見。與此同時.進一步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加快推進貸款分類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研究設立標準,把對客戶的信用評級結果與其信貸分類結果結合,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某項銀行債權的風險暴露程度.為實行內部評級法和全面風險管理提供經驗。
[關鍵詞]全面風險管理體系(erm) 新巴塞爾協議 內部評級 風險管理文化
一、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涵義和特點
全面風險管理體系(enterprise-wide eisk management,erm)是指由銀行不同部門(或客戶、產品)與不同風險類別(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不同組合所涵蓋的各種風險。其核心理念是:對商業銀行面臨的所有風險做出連貫一致、準確和及時的度量;建立一種嚴密的程序以分析總風險在交易、資產組合和各種經營活動范圍內是如何分布的,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進行評價和合理配置資本(見圖1)。
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不同于以往傳統的風險管理模式,在體系的建立和運行上有以下特點:
1.分層管理。作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其風險管理部門的設置,呈現出一種分層設置、分層管理的特點,同時強調最高管理層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要求在每一個基層的業務部門單位中,都設立相應的部門或者崗位,專項負責該部門的風險管理工作,并將銀行日常經營過程中的風險信息向上傳遞,一直到直接由董事會領導的風險管理委員會。
2.集中與分散兼顧。負責管理不同類型風險的部門最終要將風險狀況向最高的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委員會進行報告,由此進行統一的管理和規劃。風險的分散管理有利于風險管理的專業化和有效性,風險的集中管理有利于風險的綜合管理規劃和銀行整體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全面風險管理將風險的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方式結合起來,以達到風險管理的最優化模式,提高銀行整體的風險管理能力。
3.風險管理事前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要求風險管理的事前化,對尚未完成的經營事件要進行風險的預測分析,這可使銀行對風險因素的分析更加及時,也就有更充分的時間來對其進行管理。
二、全面風險管理是銀行業風險
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
2004年6月出臺的《新巴塞爾協議》用包含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全面風險框架替代了原來以信用風險為核心的監管模式。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外銀行已經建立起自己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以將銀行各種風險通盤考慮,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可以提高銀行內部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效率,提高銀行的日常經營能力以及抗風險的能力,并從一個全局的角度,去考慮風險事件對銀行整體的影響,而不再僅僅局限于某一個方面。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銀行的風險-收益分析的質量,并且對銀行面臨的風險因素在整體上有一個更好的把握。
其次,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有利于銀行各部門在風險管理中的配合,提高銀行內部的標準化作業程序的建立,提高銀行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能力,減少銀行內部的經營成本。并有助于提高員工的風險意識。
再次,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可以使銀行能夠向市場提供全面的風險信息,使得市場和投資人對銀行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投資者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能提高銀行本身的信譽,提高投資者的信心。
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與傳統的風險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的優勢(見表1)。
三、我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
目前,我國銀行業開始認識到風險管理對其業務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但是,我國銀行風險管理框架是以1988年舊資本協議為基礎建立的,定量管理還只是停留在資產負債指標管理與頭寸管理的簡單匹配上;風險管理仍局限于信用風險管理;銀行的風險管理主體不明確,缺乏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和制度保障。這種孤立、片面、靜止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技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銀行風險管理的需要。為此,我們必須樹立現代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在深化銀行產權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基礎上,加強我國銀行風險管理制度建設,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
1.建立和完善銀行內部評級體系。從國際大銀行的經驗來看,內部評級對于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為:為金融工具價格的決定提供重要依據; 作為提取壞賬準備金及經濟資本分配的基礎; 為客戶綜合授信提供依據;為管理者風險決策提供參考等。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實行了貸款五級分類法,這是建立內部評價系統的第一步,但是與先進的國際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在內部評級方法、 評級結果的檢驗、 評級工作的組織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評級級別的有限區分、風險揭示不足; 基礎數據庫儲備不足,數據質量不高,缺乏規范性;評級結果運用有限等方面。因此,商業銀行應盡快加強內部評級體系的建設,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擴大風險評價和分析的范圍,對個體風險和組合風險都要做到連續監控和準確度量; 在銀行內部成立專業化機構,組織調配各類有效資源,持續和深入開展內部評級體系的研究、 設計和開發工作,并對相關的業務流程和決策機制進行必要的改造和完善,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打下良好基礎。
2.建立統一的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是以充足的歷史數據和完善的數據處理系統為前提的。在新巴塞爾資本協議有關違約概率、既定違約損失率和違約時風險暴露的文件中,都明確提出了對于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的要求。國際同業的經驗表明,大多數銀行在內部評級體系建立過程中,70%~80%的精力消耗在數據清洗和數據結構整合方面①。而我國的商業銀行基礎數據儲備不足、來源渠道不一、財務數據不真實、數據形式缺乏規范性;商業銀行管理信息系統效率低下,缺乏穩定性,很多商業銀行甚至還未建立起真正的管理信息系統。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量化研究的發展,必須盡快建立統一的數據倉庫和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從而保證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所有量化研究的數據需要。
3.培養信用風險管理的專業隊伍。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需要具有深厚金融財務理論基礎、數理基礎和計算機技術的風險管理的專業人員。對于風險管理的核心技術,最好將其分散化,以防止個別人才流失對整個風險管理體系的沖擊。同時,還要注意對現有人員的定期培訓和優化調整,從而確保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4.完善商業銀行現代產權制度,改善內部治理結構。產權制度是經濟運行的基礎,有什么樣的產權制度,就會有什么樣的組織、技術、效率。加大力度完善銀行的現代產權制度,引入良好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推進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制度化建設,是保證銀行風險管理制度長期穩定發展的最根本措施。當前,我國工、建、中、交四大行已經完成股份制改造,當務之急是在產權改革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國際大銀行的組織模式與運作經驗,引入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從根本上促進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制度化建設,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促進綜合競爭實力的穩步上升。
[參考文獻]
[1]anthony saunders, credit risk measurement[m], john wiley& sons, new york, 1999.
[2]michael k.ong, internal credit risk models [m]. risk books, 1999.
[3]李志輝,李萌.風險調整績效度量方法(rapm)及其在我國的應用[j].國際金融研究,2004,(1).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再造
前花旗銀行總裁沃爾特·瑞斯頓有句名言:事實上銀行家從事的是管理風險的行業。這句話道出了銀行的核tD職能就是管理風險。然而,國有商業銀行具有的卻是一個失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在解決巨額不良資產和應對未來環境挑戰的雙重壓力下,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再造刻不容緩。
一、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現狀和失效原因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四大銀行開始在信貸管理中全面采用審貸分離、分級審批的方法,后來陸續引進了信用評級、授信管理、貸款風險分類制度,并成立風險管理機構統一專事風險管理,在審慎的會計原則、內控制度建設方面也取得進一步完善,隨著銀行經營范圍和品種的擴增,風險管理涵蓋的內容由表內業務到表外業務,從國內到海外分支機構,在不良資產處置方面也作了大量實踐,近年來,風險管理逐漸得到重視并提到了經營管理的核心位置上來,制度、規則、方法和相關的研究得以豐富、完善,一個比較集中、統一風險管理架構雛形在四大銀行內建立起來。與風險管理架構建設的進步相對照風險管理體系的整體有效性卻存在嚴重問題,造成風險管理體系失效的原因之一是體制造成的管理層風險意識淡薄,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擴張上,對資本金、準備金充足與否并不真正關心,長期不良資產問題并未真正列入管理者的考核目標,四大銀行高管人員沒有因整個風險管理局面的形成和一再惡化而被免職的事例。在產權和公司治理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國家信用擔保和注資行為使四大銀行在技術上破產卻免于遭受擠提和清算,事實上助長了嚴重的道德風險。原因之二是缺乏系統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在風險管理逐步被重視的過程中,雖然學習引進了西方銀行的很多制度、方法,也形成了各自的體系,但是框架粗糙、基礎薄弱、制度和技術平臺沒有建立起來,缺乏風險管理工具發揮作用的機制,在具體操作中經常被異化走形。原因之三是人員風險管理素養和銀行文化跟不上,國有商業銀行沒有西方銀行數百年的商業錘煉,缺少高度專業化的銀行家隊伍,缺乏規范的行業經營作風和優良文化氛圍熏陶,形成了普遍的粗放經營習慣。
二、風險管理體系有效性再造的思路
1.熟悉現代風險管理的國際通行規則和構造有效風險管理體系的一般內容、方法、步驟,借鑒對照優良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確立風險管理體系再造的目標體系。巴塞爾協議框架原則已成為國際銀行業通行的“游戲規則”,其對銀行風險管理領域的指導原則得到普遍認同,也為指導國有銀行再造風險管理體系提供了基本框架?,F代銀行風險管理的思想、理論、方法,已經形成齊備的體系,用于指導變革、補充完善國有商業銀行的現有體系的缺陷。以國際領先銀行風險管理作為學習標桿,借鑒其經驗,尋找差距不足。結合三個方面構造出國有商業銀行一個較標準完備的風險管理機制。
2.從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現狀出發,抓住影響有效性的主要問題特征和薄弱環節,運用恰當的方法、措施、策略造就風險管理效果。無論是與巴塞爾協議要求還是優良銀行的現行風險管理體系相比,國有商業銀行在體制、市場環境、管理基礎等方面有很多條件并不具備,所以只能從實際出發,在現狀與目標之間,針對信用風險為主要風險、基礎風險管理薄弱、風險管理人才和體制環境較差等特征,提出有效解決方法。
3.拓展建立和改造有效風險管理體系的思路。不僅從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和現狀著眼,還應在銀行外部建立更廣泛的風險防范處置機制,在面臨新的風險管理問題上拓展思路,尋求良策。
三、國有商業銀行有效風險管理體系的一般內容
1.風險管理的對象和風險處置方法機制
銀行風險管理的對象是經營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大的方面可以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是與系統因素引起的資產價值波動,是無法進行分散的風險。非系統性風險是與個體因素相關的風險,能夠通過組合進行分散掉。從經營管理的角度,可將銀行的風險主要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債務人違約的不確定性,市場風險主要指價格波動風險,操作風險指網信息、程序、控制系統問題引起的操作不當、失誤引起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是預期的支付風險,各種風險往往相互蘊涵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風險處置手段主要有:避免消除風險、抑制風險、轉移風險和承擔風險。避免消除風險包括通過科學的風險管理工作程序化、過程標準化、政策合理化可以避免操作失誤和錯誤決策,通過約束激勵機制防范投機冒險和失德行為,通過各種組合來分散風險。抑制風險主要包括對沖、掉期(嚴格講前兩種是組合的特例)、互換、期權等技術的運用。轉移風險是通過保險和其他手段將風險轉嫁。承擔風險主要包括不可避免和難以轉嫁的信用風險,這是銀行需要積極管理的重點。對于風險管理,巴塞爾協議規定了包括最低資本要求、監管當局監管檢查、市場約束三大支柱機制,并針對銀行業面臨的信用、操作、利率等主要風險提出了標準法、內部法兩種計量辦法和相應的資本管理原則,其中在資產風險加權基礎上對銀行資本充足率作出不得低于8%,核心資本不得低于資本的50%的要求。
2.管理設施和有效風險管理的基礎
風險管理設施是指戰略、政策、模式、組織、文化等一整套體系。風險管理戰略是為了一個目標使風險管理設計、方法、工具和經營發展環境、業務結構相契合匹配的過程,戰略把風險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有機組織起來。風險政策是一定時期內風險戰略貫穿于業務的具體處理原則。風險管理模式主要分為集權和分權兩種模式,國有商業銀行目前采取的是一種較為集權的風險管理模式,其優點是集中管理風險、保證控制,但是依賴于有效的信息傳遞,對風險反應敏感性差,不利于鍛煉隊伍和調動基層的積極性。風險管理組織一般包括風險決策的委員會、具體負責風險管理事務的職能部門以及獨立的審計部門,一般的職能包括:政策制訂和督導,授信管理及盡職調查,資產質量監控,風險管理過程控制與評估,風險業績考核。文化由對風險普遍認同的理解、觀念、信條、嗜好、習慣而形成的組織氛圍。
有效風險管理要求風險管理設施適應風險環境,設施之間能夠協調一致,滲透在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層次。國有商業銀行基本具備了設施的形式,但是在協同方面、在貫徹方面、在文化等軟件方面較為薄弱。有效風險管理的重要基礎是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只有完善有效的風險信息系統,才能識別、度量和分析風險,制訂正確的管理措施,落實風險管理責任。信息系統包括存儲客戶基本信息、財務信息、經營管理信息、信譽記錄、賬戶交易記錄、合同信息的客戶數據庫,存儲宏觀經濟、產業經濟、金融市場等信息的環境信息數據庫,存儲自身資產品種、數量、質量、分布的數據庫,以及建立在規范、完整、及時、準確的數據信息基礎上的計量、分析、評估、處置系統。有效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已成為國有商業銀行實現現代風險管理的最大瓶頸。
四、提高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措施和策略
提高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風險管理戰略,設立中短期和長期目標。中短期目標是盡快扭轉現有風險管理局面,達到銀監會提出的國有商業銀行未來三年改革目標中的風險管理指標;長期目標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銀行所應具備的現代風險管理體系。
(一)實現中、短期目標的措施、策略
1.針對國有商業銀行以信用風險為主要風險的特征,將不良資產比率控制下來,保證新增信貸質量,是最主要、最緊迫的目標,其次是保證達到符合巴塞爾協議原則的資本充足率、撥備水平及風險分散要求。不良資產率的下降,將極大緩解資本金補充和呆帳準備金計提的壓力??刂撇涣假Y產比率,一方面對存量資產通過資產管理公司積極處置,更為重要的是防范新的不良資產,對此,加緊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重點是事前控制方面,加強授信管理工作,加快風險指標體系和內部信用評級建設工作。補充資本和提足呆帳準備金可結合注資、發行次級債和上市妥善解決。
2.與產權及公司治理改革結合起來。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提不上來,引進的先進方法發揮不了效果,原則執行不下去,與體制息息相關。巴塞爾協議原則以及借鑒西方銀行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并不是復雜的框架和技術,而是制度基礎、思想和機制。結合這次改革上市,將公司治理機制與風險管理機制協調起來,包括制衡、激勵、內控和決策等方面。
3.通過業務轉型改善承受風險水平。國有商業銀行的業務主體在于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其現有風險管理水平缺乏對信貸風險有效管理,使得傳統業務在風險收益上不對稱。利用國有商業銀行網絡優勢加大現代綜合零售業務(消費信貸)和中間業務,既是銀行的發展方向,也是避開管理難度較大的高風險環境的良策。
4.總結過去風險管理中的經驗教訓。斯蒂芬·羅斯在新近發表的論文《法治金融》中,認為學習過去的失誤是風險管理的核心。事實上,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包括西方銀行)風險管理改進的路徑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危機事件、重大違規或失誤案例引起銀行的警醒和對風險管理體系的漏洞查找、彌補整治,甚至引發立法和政策的改變。國有商業銀行有無數的不良資產案例,從中可以進行很有價值的研究和挖掘,并可能導致發現并形成獨到的風險識別方法、能力,遺憾的是,西方銀行比我們更熱衷研究這些案例。
5.注意防范新的風險。未來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新風險有資本市場運作風險(包括上市操作和并購風險)、跨國經營風險、銀行衍生金融交易風險,以及信息技術時代特有的網絡銀行安全風險等。這里僅敘述近期上市的風險。上市信息披露風險不僅使國有銀行的風險信息暴露于眾,而且因不熟悉境外上市規則以及境內外標準差異造成操作風險,中國人壽事件就是—個例子?;鹜顿Y者可能只對短期逐利有興趣,而對改造國有商業銀行無恒久興趣,這可能使得借助海外機構投資者力量實現公司治理的意圖落空;而戰略投資者的操作往往會造成股價的大幅波動,甚至海外戰略投資者的背景復雜,操作動機不局限于逐利。防范新的風險已成為一個緊迫的現實。
(二)實現長期目標的措施
1.對風險管理戰略長遠目標和政策長期不懈的執行。以巴塞爾協議框架原則和國際領先銀行風險管理適合的做法為標桿,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不斷對照,持續改進。貫徹落實和機制建立是一個關鍵性工作。第一,風險管理不是風險管理部門的專屬職能,要建立風險無時無處不在和全員參與的積極風險管理的理念。第二,風險政策制定要與業務政策相協調,在推行過程中要和業務有關部門、環節、人員充分溝通。第三,機制建立是長期作用力的過程,要強調建立強大持久的規范力量,對違規行為也要有強大的抑制力量,責任必須能夠落實到人,激勵約束要到位。第四,要有切合實際的推行方法,效果在于細節。比如:在向基層經辦人員推出每一種產品時都要附上產品風險說明書,載明該產品的風險原理、操作原則、行為禁止等內容,起到提醒、幫助熟悉、規范操作指導的作用。第五,允許適當創新,例如,推行銀團貸款辦法,使單獨決策中存在的約束軟化在銀團決策中得以硬化;銀行在辦理抵押貸款業務的同時可以設立抵押公司在二級市場運作,不僅使住房抵押貸款保持活躍性,而且在利率波動時,銀行和抵押公司形成風險對沖,以穩定收益。
2.強化基礎工作。無論是授信、評級等基本風險管理手段還是資產組合管理、RAROC等高級方法,均要求以堅實的基礎工作為前提,風險定量管理以及各種模型建立更是需要及時準確的數據和長期的驗證,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技術方法的落后在于基礎工作的薄弱。
3.人力資源、文化環境建設
將恰當的人放在恰當的位置上對于風險管理很有必要,一方面通過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引進專業人才,建立推行人員風險履歷;另一方面要加強人員的風險理念教育和業務風險管理技能培訓,例如可以實行產品風險導師制度,任何崗位說明里都提供有該崗位范圍內每種業務風險可咨詢的導師名單,員工隨時可向某類業務的風險導師進行咨詢。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對應措施
1.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概述
1.1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含義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指商業銀行為實現自身的經營目標,在業務經營過程中,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對金融業務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和處理的活動,對商業銀行風險實施的外部管理活動的總稱[1]。
1.2 商業銀行風險的種類
1)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商業銀行的借款者在貸款到期后并不能完全償還貸款本息,或因為借款者在借款期內出現信用下降、可能下降等風險。
2)利率風險。因為利率的改變所帶來的風險就是銀行財務的利率風險
3)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指的是商業銀行在進行財務方面操作時,因為銀行內部管理不善導致的經營風險。
4)匯率風險。銀行資產因為被市場上一個或者多個匯率因素的影響而致使銀行中資產損失的風險就是匯率風險。
2.商業銀行實行風險管理的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金融行業風險管理變得越來越復雜,給風險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銀行是世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但是銀行行業經營風險較高,若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出現危機,不僅會對金融體系運轉造成影響,同時對國家經濟發展帶了很大的損害。因此,對銀行經營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成為了保證金融體系正常運轉的重要手段。在銀行相互競爭、金融監管力度較為放松及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風險,風險管理成為了商業銀行日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減少商業銀行經營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3.商業銀行實施風險管理中的主要缺陷
盡管我國十多年前就認識到了商業銀行風險的多樣性,但我國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
3.1 風險管理認識及理念上的問題
在我國商業銀行中,往往僅以規模大小來作為對一家銀行的評價標準,如果哪家銀行規模擴張快、銀行的規模大,那么這家銀行就是好銀行?,F在重視擴大規模而輕視風險管理的現象普遍是存在的。事實上,銀行并不是以規模大小論英雄的,關鍵還得看利潤。英國有一家銀行,總資產盈利率在5年中一直保持在1%,已達到花旗銀行等其他歐美大銀行水平,在英國受到相當高的評價,而它的規模不超過300多億英鎊、只接按揭的單一業務。銀行是不以大小論英雄的,關鍵是看盈利能力和市值[3]。
3.2 風險防范方式較為落后
由于商業銀行在對其經營風險進行管理上,常用采用定向分析管理,而為實行量化分析管理,導致商業銀行在風險識別和度量存在一定的偏差,精確度還有待提高。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過程中,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完善是提高風險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若用于風險管理的信息系統存在嚴重缺陷,將導致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信息出現嚴重缺失和失真的現象,不能形成資產優化配置管理模式,對銀行風險管理科學決策造成很大影響,給銀行風險量化管理帶了很大困難。
3.3 風險管理控制體系存在缺陷
現代商業銀行業務線采用的體制都是縱向式的,故而對應的審貸官序列也都是縱向式的。從當前來看,我國的治理模式在結構上還存在很多缺陷,沒有建立獨立的審貸官序列。國內銀行對審貸體制很多都沒建立起現代意義上對風險管理的規章制度,大多采用橫向。國內的大多商業銀行中,不管是信貨管理部、稽核部還是資金管理的部門,都不能獨立的、具有權威性的承擔或者有效管理銀行所面臨的各方面風險的職責,因為國內大多銀行中沒有專業專職的風險管理部門。
3.4 風險管理人才嚴重缺乏
風險管理人才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因素,對風險管理效率和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現階段的風險管理工作具有技術含量高,涉及面廣(包括金融學、管理學、經濟學等等)的特點,因此,要滿足風險管理的現代化需求,風險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相對高的素質。但從目前國內商業銀行中管理人員的數量、素質與西方國家的銀行來比較,存在著很大差異,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著風險管理人才嚴重缺乏的難題。
4.提高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有效性的方法
4.1 樹立良好風險管理意識和理念
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屬于并行不悖關系,通過風險管理,可以提高業務發展,為銀行發展創造有利價值。商業銀行每項業務都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因此,商業銀行實行風險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在銀行日常業務運行過程中,選擇風險點,并對其風險程度進行衡量,并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以降低業務運行風險,在風險控制中創造更多的收益。首先,風險管理者要樹立良好的風險管理理念,以保證風險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4]。其次,強化銀行所有職員的風險意識,實例包括各個部門、各個業務、各種產品的全方位風險管理理念,推行涵蓋事前檢測、事中管理、事后處置的全過程風險管理行為。使風險意識突破傳統的部門界線融入全行的各個部門、每位員工的行為規范和工作習慣當中,讓每位員工認識到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可能存在的風險,形成防范風險的第一道關。
4.1.1 實現不同業務風險管理的差別化
各銀行業務種類不斷增多,不同業務種類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個性和風險差異。差別化管理就是要針對不同業務種類制定不同類型的風險管理方法,一方面,歸納相同業務種類的業務特點,找出該類業務的風險控制點,另一方面,在不同業務種類中歸納出他們的共性,在制定風險管理方法時尋求一般性方法,減少風險管理方法數量,便于進行業務關系管理。
4.1.2 實現不同地區風險管理的差別化
由于商業銀行所開設的業務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并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城市文化及信用體系等有著密切的管理。因此,在對商業銀行進行風險管理時,需將這些因素作為重點管理對象,并依據不同地區風險管理的差別化特點,采取不同的管理標準和方法。
4.2 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完善性,對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風險管理體系主要內容有組織體系、決策體系、評估體系等。其一,需對其組織體系進行合理調整。建立的組織體系必須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才能在商業銀行復雜的股權結構中得到應用,并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和防范組織。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實行層面上,要對其管理模式進行改善,以實現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縱向發展及橫向延伸。其二,對政策體系進行合理調整。由于政策體系屬于有機整體,具有良好的文整形,涉及多個領域和業務。為了防止風險政策體系缺陷的產生,需保證每個領域和業務的政策體系都能得到有效的實施。其三,對決策體系進行合理調整。為了保證風險決策體系的科學合理性,必須遵循公正、透明的決策原則,并保證決策體系程序的科學化,民主化,使得風險管理決策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其四,對評估體系進行合理調整。通過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評估體系,可以對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分析和研究,并以銀行業務風險及收益作為量化管理的基礎,把資產質量及其回報率作為評估的重要內容,使得銀行資產中的不良因素得到消除,資本回報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通過風險評估體系,可以及時發現風險管理存在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4.3 風險管理技術的提高
從技術層面來看,提高風險管理將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銀行當前的業務種類決定了對應的風險特征,提高風險管理水平能夠有效規避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風險管理的整體效果不會受到某種特定的管理工具或者方法的影響,而是所有風險管理技術綜合運用的結果。建立并完善信息收集及處理系統是風險管理實施的基礎。通過將市場上多數顧客的信息進行連續大量收集,同時識別預警客戶的風險和市場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防范的關鍵點。內部評級和資產組合管理是風險度量的重要技術。
4.4 打造高素質的風險管理隊伍
打造專業的、高素質風險管理隊伍是將先進的管理技術、風險管理組織體系落到實處的人才保障,銀行業金融機構不但要注重風險管理技術及風險識別能力的提高,更應該營造一種良好的人才培訓的環境,為構建全方位、多層面的風險管理體系注入人本導向的企業文化,營造良好的風險管理氛圍,使風險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打造出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風險管理團隊。為面對今后激烈的國際競爭打下穩固的基礎。(作者單位:廣發銀行鄭州分行)
參考文獻
[1]孫.國外銀行風險管理架構與流程的經驗及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1,(01):89-90.
[2]沈悠,柳靜.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及對策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03):87-88.
關鍵詞 風險管理 現狀 對策
由于美國金融市場缺乏監管,誘導普通百姓通過借貸超前消費、入市投機,對全球金融業破壞力極大的次貸危機席卷而來;巴林銀行的倒閉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松散的內控和不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這些深刻的教訓都從某個角度反映了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在我國,由風險管理不到位而引發的金融案例也不罕見,海南發展銀行倒閉案、深圳發展銀行貸款案等等,這些無不警示國家、行業及公司內部必須重視對風險的管理,否則,金融行業難以獲得平穩長足的發展。
只擁有少量的自有資金和固定資產的商業銀行,主要從事的是貨幣的負債經營,它是以經營貨幣收付、借貸以及各種與貨幣運動有關的或者與之相聯系的資金融通服務的金融中介機構。由于商業銀行經營對象的特殊化和負債來源的多樣化,導致商業銀行經營貨幣存在廣泛的空間差和時間差,這與經營物質產品和勞務的一般工商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以及與之配套的風險管理措施也具有獨特性。
商業銀行風險是指在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由于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使得銀行實際收益偏離預期收益,從而導致遭受損失或獲取額外收益的可能性。而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則是指運用各種完備的機制體制和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等各種合法、有效的手段將這種風險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以此給投資者帶來收益的最大化和風險的最小化,促進整個金融業的發展。
巴塞爾委員會頒布的一系列旨在加強風險管理的協議推動了各國商業銀行增強風險的意識,促進了風險計量模型的開發,完善了內部評級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風險管理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但是,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起步較晚,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雖有所進步,但其發展還未成熟,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比較凸顯的問題如下。
一、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
由于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在我國起步較晚及其體系發展的不完善,這導致其風險管理處于較低水平,不能在相應的行業體制機制等方面及時地加強風險管控,放松了對商業銀行運營的市場約束,增加了金融市場不穩定性的同時也提升了行業風險,與商業銀行經營的穩健性原則背道而馳。
二、風險管理技術落后
如今,一些發達國家已不斷設計、研制并實施了計量風險的各種模型,在風險管理的實用性和計量的精確度等方面有了大幅的提升。而我國目前采用的風險管理計量方法單一,計量誤差偏大,適用性較低,研發力度較弱等一系列問題都預示著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技術水平迫在眉睫。只有對本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給予及時、恰當、精確的衡量才能真正地將風險降到最低。
三、對風險管理的重視度不夠
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是商業銀行追求的經營目標。但在我國,商業銀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業務經營和獲取利潤等方面,對風險管理的重視度不夠。一旦降低了對風險的管控,經營水平就會降低,收益也會隨之下降,這不但不能更好地達成企業的經營目標,甚至會阻礙收益最大化的實現。國家也未對商業銀行建立一個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較弱的宏觀監管力度在客觀上給予了行業發展的松散環境,不利于行業整體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風險管理人才缺失
我國對金融風險管理人才的培養不到位,主要還是因為對風險管控的重視度不夠。例如,相關從業人員的資歷認可機制不健全,未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審制度。同時,雇員績效方法的落后和金融市場發展的不完善使得國內現存的高技術風險管理人才很可能會被國外的一些“人才吸引”的優待政策所掠奪。這不單單是人才的流失,也是國內整個金融行業發展的絆腳石。
五、相關對策
面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突出的主要問題,本文主要提出了下列幾項對策:
(一)完善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
擁有一個完善的銀行內部治理機構和風險管理體系是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礎。銀行內部應該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權力劃分,建立權力制衡的有效機制,各司其職,相互制約。銀行應設有風險管理委員會,構建以其為核心的全行經營風險管理體系。同時,建立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和外部監管制度,主要包括健全內部授權審批制,完善內部崗位責任制,加強內部稽核,實現從注重合規性監管向注重風險性監管的轉變,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等措施。
(二)提高風險管理的技術水平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技術水平的高低是全行風險管控的關鍵所在,它決定了銀行是否具有及時有效的甄別風險并將風險最小化的能力。目前,我國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方向只停留在對資產負債指標和頭寸管理的層面上,對相關比例的簡單分析(僅對靜態財務數據的計算得出的一系列比例指標進行比較),分析方法基本建立在賬面價值之上,而忽略了對市場價值分析的重要性。加強對風險管理的識別技術和建立風險評估系統,能以更高的精準度對風險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測算,明確風險所處的級別和狀態,這對商業銀行風險的管理至關重要。
(三)樹立全面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文化
我國商業銀行全行風險防控意識淡薄,全行樹立的全面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文化就如同一種強大的軟實力深入到了銀行風險管理的內部,不斷強化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和治理。銀行應當建立健全內部風險管理體系,完善嚴密的內控機制并嚴格實施,在全行建立一種高度風險管控的氛圍。同時,提高各部門工作人員對風險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在業務操作上嚴格要求自己,防范操作風險;在業務技能上積極提高自身水平,將風險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四)規范信息披露和加強市場約束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的“三大支柱”之一即信息披露與市場約束。商業銀行應當向社會及時披露關鍵信息,主要包括資本構成、風險資產及計量標準、內部評級系統及風險資產計量法、風險資產管理的戰略與制度等。信息披露能使市場參與者評估具體銀行的風險結構和資本充足問題,而市場約束機制則能夠持續地監督銀行,讓市場參與者參與評估銀行的風險,促使商業銀行謹慎地開展各項金融活動,提高外部監管的可行性和及時性。
(五)加強金融監管
經濟全球化中尤其是資本的全球化使金融行業的“蝴蝶效應”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以更快的速度波及更廣泛的區域。當市場經濟存在自身無法彌補的缺陷時,這就需要國家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以法律或政令的形式授權中央銀行對本國金融機構進行監督與管理。嚴格市場準入機制(機構準入、業務準入以及高級管理人員準入),保護金融業公平競爭;加強對商業銀行的日常監管和信息披露監管等,切實維護銀行、存款人和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維護良好的金融秩序,有效推動經濟發展。
(作者單位為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作者簡介:吳瀟文(1992―),女,四川巴中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經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