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2 17:03: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培智語文生活化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芻議職校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 試論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微 小議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淺談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初探 淺析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淺析 試論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作文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 淺談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淺論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之我見 農村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 基于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智障兒童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智障兒童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由于智障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特殊性,特殊的教育和特殊的待遇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所以一直以來智障兒童教育的目的,就是將教育融入智障兒童的生活,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篇文章以語文生活化為出發點,通過分析我國智障兒童校本教學的生活化思想在教材規劃和教學評判等方面的體現,得出如下思考:在當今條件下,雖然我國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理念目標明確,內容也十分豐富,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不盡人意,在使用過程中并不像想像中那么順利,教學評價系統也不夠完善。鑒于此,為智障兒童建立生活化的系統性教學評價是達到生活化教學的有效保障。 關鍵詞:智障兒童 生活化 教學策略 語文
教學生活化,即以“源自生活,服務生活”的教學思想,根據智障學生的實際生存環境,現有資源、條件,以及他們今后的發展趨勢等為他們挑選最合適的教學內容。在當今條件下,為適應智障兒童教育教學的緊迫性需要,解決智障兒童的教育問題,國家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并頒布了《智障兒童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各級積極配合,致力于開發新型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并且努力地將理論變為現實。
一、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的依據
1.目前,由于條件有限,智力條件稍好的智障兒童都與正常學生在一般學校跟讀,因此,智障教育的發展對象集中在中、重度智障兒童。由于這類兒童的大腦存在缺陷,他們在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中難以生活并適應社會。所以,鑒于智障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生活語文的的重點之一應是社會適應。
2.由于智力有限,智障兒童很難弄懂抽象的教學內容,所以語文教學應從生活出發,將問題簡單化,具體化,力求保證知識與生活的連貫性。即在語文教學中,將生活和相關知識、概念緊緊聯系在一起。
3.生活化教學思想也成為了智障兒童生活化語文教學的依據。古往今來,很多人在這方面都有建議。[1]如陶行知就建議語文課程須與生活相結合,批評傳統學校與現實生活背離的錯誤教育方向,指出須完善教學的環境和方法等,培養智障兒童的能力,拓寬智障兒童的知識。要想真正的實現目的,幫助智障學生,最優之法便是將語文課程生活化。因此,語文課程應該接近生活,運用已有資源,拓展語文課程的空間,改善語文課程的環境,將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開放。[2]
二、智障教育教學的特殊性
1.智障教學目標的特殊性。在語文課程中,對于不同智力程度的智障學生,其教學目的是不一樣的。對輕度智障學生來說,應使其獲取較多的知識,能融入社會進而正常工作。而對中度智障學生來說,應使其能正常與人溝通交流。而對重度智障學生來說,應要使其能懂得談話的中心思想,并且基本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所以學校在編選教學課程時要根據對象確定目標和內容,切勿與實際生活脫節。
2.智障學生的特殊性。由于智障兒童具有智力障礙,發育遲緩,其在情緒、認知和行為方式等多個方面與正常兒童不一致。比如說智障兒童易分散注意力,不易轉移或者分配注意力;感知慢,記憶慢;語言簡單,思維簡單,無獨立性思維并且感情發育遲緩等。但智障學生個體之間也有很大差異。[3]據調查顯示,重度智障學生反應遲鈍、語言含糊或完全喪失語言能力,交往能力特別弱。輕度智障學生長時記憶比短時記憶強,并可運用記憶策略,但僅限低級水平。而中度智障者則夾在兩者之間,動作笨拙、能機械記憶、缺乏詞匯、口齒不清,理解力差,還具有強烈的依戀感等。
三、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具體表現
1.語文教材設計的生活化。生活是組成課堂內容的核心,智障兒童的生活需要是目標,為使學生掌握生活方面的基本語文技能和知識,讓智障兒童擁有基礎的社交和生活能力,逐步養成與當代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的公民素質和日常行為習慣,為日后的生活上的自理和社會的適應提供保障。以上這些都是《智障兒童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在2007年里提出的。該方案鮮明的指出了應以生活作為核心理念,削弱了學科色彩,將為學生養成良好的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作為語文課程目標。鑒于此,專為智障兒童設計的語文教材的教學目的應該為:智障兒童除了掌握與生活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社會能力以彌補語言缺陷之外,更應著重培養智障兒童的社交和生活基本能力,以便達到加強其適應生活能力的根本目的。
2.語文教材使用的生活化。智障兒童的語文教材是否能起到加強智障兒童適應生活的能力的目的,不僅限于其生活化的內容,并且更加關鍵的在于教學老師是否能用生活化的方法使用語文教材。因此,教育人員在教學過程中亦要將握生活化融入教材中。在實際教學者真正理解并運用的基礎之上,我國智障兒童語文教學改革所提倡的教學生活化理念才會真真切切的落實。語文教學生活化理念不僅顯示在教育內容層面,更在于融入到老師的課程教學方法和設計之中。
3.語文課程評價生活化。課程評價即通過系統性的調查與展現對教學課程適應個體和社會需求的程度作相應評判的活動,是為實現教學價值增值而對教學課程實際或潛在價值作相應評判,以便逐漸完善的過程。它至少具備兩個功能,一是判斷教學的執行達到教學的既定標度,二是為教學的不斷完善反饋信息。課程評價體系生活化是智障兒童語文課程生活化的教學目的與內容的保障。
四、結論
語文教材的設計、使用和教學評價的生活化是智障兒童教學達到生活化目的的充分保障?,F如今,開發語文教材的過程中對于教材排版、目的、內容等規劃層次的生活化有了較為充分的認識,在教材中同樣有鮮明的顯現,但在其使用方面生活化思想卻體現欠缺,這主要是因為智障兒童的教育工作者在把握教學方式和思想方面認識不夠充分;再者單一的評價形式和生活化的思想不統一,因此實現提高課程教學的目標很難實現。
提議語文教學的開發不因僅僅關注教材自身,更需逐步提升語文教學使用和開發一線工作者的相關素質,將生活化融入改革課程評價方式之中,從而使智障兒童語文教學與新課程改革中智障兒童教學生活化目的相適應。
參考文獻:
[1]吳春艷. 論培智學校教學生活化[J]. 中國特殊教育,2012,03:28-32.
關鍵詞:智障兒童 生活化 語文 教學
智障兒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特點,對信息的接收、反饋及運用能力都相對較低,缺乏綜合應用的能力,對抽象的知識技能難以掌握。對他們實現有效的語文學習,需要在現代化生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結合智障兒童身心特點,讓語文教學貼近現實生活,最終使他們生存、立足于社會。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學資源,使語文教學貼近智障生的生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是每個人一生中的知識支柱”。不僅要學會認知,還要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這樣才能實現“學會生存”。培智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要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化的課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1.依據智障兒童的生活需求來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以及受它影響而產生的有關人本主義的教育觀已在很多國家的特殊教育領域得到了體現。它主張開展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強調尊重學生的興趣的需要。智障兒童日后要獨立生存于社會就必須掌握衣、食、住、行幾個方向的基本常識和基本技能,能夠自我照顧、自我服務。因此在選擇和設計生活語文課程內容時我們就應該以是否符合智障兒童的需要加以取舍,促進智彰兒童更加順利地融入社會生活。我校中重度兒童適應語文課程的教學主題是從生活自理、個人衛生、飲食衛生、交通工具、交通安全、休息娛樂等方面來加以選擇,符合智障兒童的生活需求。
2.在教學中融入動態的、發展的生活知識
生活環境的發展變化對我們每一個人的適應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于智障兒童而言,他們面臨適應生活環境改變的挑戰更大。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不能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是動態的、發展的、反思的課堂。生活周圍每天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我們要及時收集周圍生活環境發生變化的信息,把它們適時地充實到我們的語文課堂中來。動態的信息:諸如某某公路開通方便了我們、我們社區的變化等等,都可以作為教學內容,教育引導學生如何吸收新鮮事物,以小主人的身份面對生活,自強不息。反思的信息:諸如電視報紙傳來的有關地震、火災、交通事故等負面消息。這些現象將對我們的生活帶來重要的影響。教育引導學生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和困難,從而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生活環境。
由此可以看出,對智障兒童進行語文教學時,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離開了生活的語文教學將成為一種干巴巴的說教,離開了生活的語文教學不符合智障兒童的認知特點,使教學成為一種智障兒童難以理解的抽象事物。
二、開展生活化的課堂活動,豐富智障兒童的生活經驗
智障兒童由于其智力的因素,造成他們在實際情況上的遷移困難和適應行為的局限性,因此,對智障兒童來說,獲得適應生活的經驗,學會怎樣進入社會,怎樣與社會其他成員共處、交往,比讓其學會背課文要實用得多。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通過創設生活場景、生活角色扮演等,幫助智障兒童在實踐操作中獲得適應生活的經驗,提高智障兒童的生活適應能力。
1.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幫助智障兒童學會與人交往
在生活中,人們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自然的、非功利性的交往,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交往會成為人們獲得交往智慧的直接源泉。當智障兒童在真實的生活場景、模擬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角色扮演、游戲活動等進行實踐操作練習,能使智障兒童獲得與人交往的最直接的經驗,學會待人接物與人相處,從而促使智障兒童的生活適應能力的提高。如教《有禮貌的孩子》這一課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生活實際,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模擬生活場景,讓智障兒童向課文中的“小紅”學習,上學時向家人告別,利用學校這一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練習到了怎樣與老師、學生家長、同學打招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2.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幫助智障兒童學會做人
生活是人的道德的真正發源地。對智障兒童來說,抽象的單純的說教是枯燥無味、難以接受的。語文教學中的文道結合一旦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一旦走進學生的生活,讓智障兒童在一種生活的氛圍中、人與人之間自然、和諧的相處中接受教育,就會促使智障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讓智障兒童感悟生活的真諦,學習怎樣做人,提高智障兒童的道德素質。
3.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提高智障兒童的自護能力
智障兒童的自護能力普遍低下,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可以讓智障兒童在生活化的場景中學會一些自護知識,提高他們的自護能力。課文《公雞和狼》可以引導智障兒童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壞人時要向課文中的公雞學習,要鎮定、機智,敢于與壞人抗爭,課文《紅綠燈》讓智障兒童知道要注意交通安全,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的記憶,對打電話的實踐操作練習都可以使智障兒童知道在遇到困難時學會向家人和警察求救,提高智障兒童的自護能力。
三、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智障兒童的生活能力
學生的成長需要學生自身的體驗,只有親身體驗到的東西,才是其真正意義上的獲得。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學生親自去體驗,要體驗就要實踐。
1.讓弱智兒童的學習由“接受式”變為“體驗式”
在語文課堂上,創設實踐機會,“先體驗后學習”,先讓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充分實踐與體驗中,找出問題,再在同學、老師的指導下解決問題。老師要有意識地把書本知識和課堂教學、現場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教學語言訓練《打電話》一課后,可以帶學生到辦公室,試著給爸爸媽媽打電話,通過實踐,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課本中學到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意識和實際生活能力,讓生活成為學生的練兵之地。
2.利用多媒體,完善生活化語文課堂
多媒體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生活性等特點,老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創設課堂情境。如教學《秋天到了》一課,可以運用電腦課件,制作“秋天到了,樹葉黃了,葉子從樹上落下”的情景,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秋天落葉的情境,這樣使學生很形象地感受到落葉表明秋天已經來臨這一季節特點,使學生很快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所教的知識也更形象、更生動,更讓學生記住秋天落葉這點生活經驗。
3.關心愛護智障學生,富有人文精神
在生活化課堂教學實踐中,應富于情感關懷,重視對智障兒童自尊的保護、自信心的培養。例如,聯系語文課堂學習的超市購物一課,帶學生去超市購物,首先學存包。我想到孩子都已懂事,且和正常孩子不一樣,如果十幾個一起進去,肯定會因笨拙的言語和動作而引來異樣的眼光,便把他們分成幾個小組,輪流進超市學存包,讓他們心情愉快,孩子的自尊得到了保護。在自信心的培養上,教師應基于中重度智障兒童差異的特點,做到個別化教學實踐。需要指出的是:中重度智障兒童普遍缺乏獨立活動的能力。為此,教師必須熟悉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以及特殊性,有機實施教學實踐,例如:結合《打掃衛生》一課的教學進行實踐,把輕度智障兒童分為A組,中重度分為B、C組,實踐的重點放在B、C組上,讓A組學生完成掃地,B組學生擦桌子,C組學生撿地上的紙屑放進垃圾筒,教室打掃干凈以后,教師進行總結表揚,讓同學們體會到自己能行,并不是什么都不會做的孩子,鼓勵他們多參與活動,在實踐中培養自信心。
生活是教育的發源地,語文教學是離不開生活的。實踐證明,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活動更有利于智障兒童的成長。當語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學生在濃郁的生活氛圍中、在人與人的自然相處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為將來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錢林英.淺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6)
[2]吳建琛.培智學校實施個別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09(02):40~42
[3]董加瓊.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探究.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