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2 17:03: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醫藥行業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產業集群;醫藥行業;北京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880(2011)02-0085-02
一、問題的提出
2004年北京市開始呈現出產業集群的發展趨勢,形成了以中關村生命科學院為創新中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北京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基地為兩翼的三大生物醫療產業園區布局,生物醫藥行業產業集群初步形成。2005年北京市發改委明確表示:北京市今后將集中培育信息、汽車、醫藥三大產業集群,使其發展成為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產業集群。而北京市前兩大集群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醫藥行業產業集群還需要進一步發展。
二、產業集群的含義及發展現狀
(一)產業集群的含義
產業集群是指同一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和支持性產業的企業和機構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集中??v向延伸到銷售渠道和顧客,橫向延伸到包括提供互補產品的生產商和通過技能、技術而相互聯系的企業,當然也包括地方政府部門和其他機構,比如大學、監管機構、咨詢機構、娛樂設施和貿易機構。他們提供專門的培訓、教育、服務、信息、研究和技術支持。也就是說產業集群包括三類相互聯系、持續互動的組織:某類相似或相關的企業、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機構以及其他中介機構及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和大學。
第一個研究產業集群的經濟學家是馬歇爾,而我國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對中小企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進行研究。產業集群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強大的優勢。具體表現在:
1.外部經濟和規模經濟方面,由于共同使用多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公共信息資源和市場網絡,這樣就會形成強大的規模經濟效應。2.專業化加強,彼此集中于擅長的領域,可以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3.有利于成本降低,效率提高。4.有利于創新。由于企業地理位置接近,企業間密切合作,新工藝、新技術迅速傳播,新思想、新觀念更易于被接受、增強企業創新能力。5.產業集群實際上是某產業以網絡的形式落戶于某地,形成了產業和區域的有機結合。
(二)國外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
國外醫藥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為美國和英國,醫藥行業在兩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空間分布上,高度集聚的產業集群是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波士頓的“基因城”、舊金山灣的“生物技術灣”等產業集群都是全球生物醫藥創新最為活躍、產業化程度最高的區域。英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得益于研發投入。英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但是科技投入占世界的4.5%,制藥業的發展帶動了技術的發展,逐漸形成科研與實踐的良性循環。英國已經獲得了20多個諾貝爾獎,有著DNA雙螺旋結構、抗體工程、單克隆抗體構造等成果,這些都為醫藥行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對兩國的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的研究發現,有以下共性特點:
1.堅實的科學基礎研究。2.完善的創新體系。3.投資體系完善,金融市場活躍。4.醫藥行業產業鏈較為完備。5.中介機構的積極參與。6.政府政策扶持。
醫藥行業主要包括4個支柱性產業:化學制藥工業、中藥制藥工業、生物生化制品工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其中前兩個產業占據了醫藥行業的80%。在2005年,全球制藥行業有幾個顯著態勢:區域中心從歐洲向美國轉移,并購頻繁,市場集中化程度提高,研發創新對生物技術的依賴越來越強,外包市場繼續擴大,重構全球制藥行業,而且非專利藥市場的發育給產業造成的深遠影響繼續擴大。據預測,未來五年全球醫藥市場將以5%~8%的速度復合年增長。
(三)國內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的研究現狀
近年來我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已經成為全國三大醫療儀器產業聚集區。江蘇省集聚了一批跨國企業的中國生產基地,浙江省化學原料藥和中間體出口基地初具規模。上海市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形成國內領先的基礎研究、應用開發、臨床試驗、生產、流通、銷售比較完善的產業鏈,以浦東為核心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已經基本形成。長江三角洲也已經形成了產業鏈上下游配套較好的產業集群。
而北京醫藥行業的產業集群還相對薄弱,北京醫藥行業呈現出化學制藥、中藥制藥、醫療器械三足鼎立,生物制藥行業快速發展的格局。為了更好地對其進行管理和引導,促進北京市醫藥商業企業的健康發展,發揮醫藥產業市場的調節作用,2006年北京六家醫藥商業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北京醫藥行業協會商業分會。北京生物工程和醫藥產業基地,是振興首都現代制造業的四大基地之一,目前已經有超過50家生物醫藥企業及其配套企業之間達成入區意向,越來越多的北京生物工程和醫藥產業基地簽約入區的醫藥投資項目,吸引的外商投資越來越多。但是北京的醫藥行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還需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因地制宜,才能不斷地得到發展。
與完善的產業集群相比,北京市最明顯的劣勢在于未形成發達的產業區域體系。在大力發展制造業的同時,未能充分帶動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以至于生產制造、協作配套環節相對較為薄弱。與長江三角洲區域的上海、無錫、蘇州等地所形成的成熟的產業集群帶相比,北京市所處的環渤海區的產業集群程度不足,未能充分體現北京的競爭力優勢。
趙艷紅:產業集群是北京市醫藥行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北京市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產學研合作機制
醫藥產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研發比重很大。美國生物產業集群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他們與世界一流學術研究機構毗鄰。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與生物醫藥企業尚未建立真正的合作互動機制。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地整體上與各種中醫藥大學聯系不密切,集聚地內的企業和大學、科研機構之間幾乎沒有合作,企業僅僅依靠自行研制,大學、科研所的創新成果也并未成為企業創新的技術源泉。
(二)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我國醫藥行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國家和地方政府在設施配套、資金信貸、稅收減免、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使得重大產業項目以及教育、科研、醫療等優勢資源可以優先集聚。利用北京市先天的資源優勢,確定重點扶植的部分行業,在政策上給予充分支持,鼓勵其充分發展,同時在規劃布局上給予一定的指導,形成優勢行業產業集群的格局,充分培育其競爭力。
(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
醫藥行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產業,產業鏈比較長,包括基礎研究、開發研究、生產、銷售等。只要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鏈,使得每個環節的研究和資金的注入都到位,就會促進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不斷優化,使得從原料到中間體和最終產品都具有競爭力,就會極大地促進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的發展。
(四)加強與環渤海經濟區域的分工和合作
努力建立高效的區域合作協調機制,努力消除區域內各種壁壘,增強區域競爭優勢。北京市應該利用自身的發展,與天津市一起充分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通過區域孤點的輻射作用建立經濟網絡,為推動產業集群的戰略實施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靜華.產業集群演進[J].文獻綜述,2004(6):14-15.
[2]陳文華,劉善慶.國外產業集群研究的新成果及啟示[J].企業研究,2005(7):35-37.
[3]孫勁濤.產業集群與區域競爭優勢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6.
[4]劉洪波.北京市高科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8.
[5]張宇石.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1):33-36.
[6]干榮富.醫藥行業2008年回顧與2009年展望[J].醫藥調研,2009(1):8-12.
[7]肖勤.上海浦東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一、2003年上半年醫藥板塊行情回顧
2003年新年伊始,證券市場在價值投資理念的支配下,鋼鐵、汽車和銀行等三大板塊在良好的業績預期下強勁上揚,帶動大盤指數也一路攀升。
與熱點板塊相比,第一季度醫藥板塊表現并不突出,醫藥指數甚至還落后于大盤。部分醫藥原料藥生產企業有較搶眼的表現,主要得益于2002年開始化學原料藥價格上升帶來的額外收益,特別是維生素C價格從2002年初的不足3美元,一路狂漲到4美元、5美元、8美元,到2002年底甚至出現過13美元左右的高價,部分相關醫藥企業業績大幅上揚,醫藥企業一季度業績增長情況也證實了這一點,化學原料藥上市公司2003年第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34.35%,帶動整個醫藥行業業績增長17.17%。業績的成長使以華北制藥為代表的相關醫藥個股有突出表現。
第二季度的醫藥板塊表現突出,主要原因在于SARS疫情的影響,特別4月中旬以后,在鋼鐵、汽車和銀行板塊全線回落的過程中,醫藥板塊表現活躍,成為支撐大盤維系人氣的重要力量。同時醫藥板塊成為SARS期間的短期熱點,板塊內熱點個股變化與SARS疫情的發展息息相關,存在地域輪動和產品輪動的特點。
2月下旬,廣東SARS影響擴散,導致廣東地區醫藥個股的全線飚升,帶動整個醫藥板塊上揚,以白云山、麗珠集團、廣州藥業等為首的廣東板塊在SARS概念中獲利較大,如白云山和麗珠集團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同比分別上升22.59%和43.83%。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醫藥板塊也出現回落。到4月中旬,北京地區疫情的變化,再次導致醫藥板塊的熱潮,北京地區醫藥個股以同仁堂為首大幅上行,醫藥個股占據漲幅排行榜的前列。隨著疫情的發展,市場認可的治療方法的變化,也帶動不同產品類型企業的輪動。疫情開始時,市場對板藍根等的消費需求劇增,白云山等板藍根生產企業被追捧。隨著疫情深入,羅紅霉素等抗衣原體、抗病毒以及激素類藥物得到認同,相關企業如麗珠集團、星湖科技、天藥股份等表現突出。隨著社會逐步認知到,“非典”缺乏有效的特異性藥物,主要依賴自身免疫力,因此提高免疫力的產品成為熱點,而對防治性疫苗的預期也被市場關注,相關企業如天壇生物、海王生物等后來居上,一領。
6月以來,隨著“非典”的控制,醫藥板塊的熱點逐步退潮,市場走勢弱于大盤,一些業績增長幅度比較大的個股,如復星實業、海正醫藥等表現較好。
二、2003年下半年醫藥行業發展趨勢
2003年二季度SARS疫情的爆發,促進相關醫藥企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到5月份醫藥工業同比增長35.40%,其中化學藥品制劑、中藥飲品及中成藥加工、生物生化制品、醫療器械等成為行業亮點。隨著SARS疫情的控制,化學制劑、中成藥、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將逐步恢復到以前水平,疫情受益產品的產銷量環比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下半年相關企業的業績增長速度將明顯趨緩。同時由于在抗擊SARS疫情的過程中,醫藥流通企業大量儲備有關產品和藥物,企業也大幅擴大產能,生產滿負荷進行。而在疫情結束后,部分SARS相關產品滯留于生產企業的庫存和醫藥流通環節,這對相關企業特別是醫藥流通企業將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另外2002年開始的化學原料藥價格的上揚也受到抑制,特別是市場比較關注的維生素C的價格明顯回落,目前已經從高位時的12、13美元下降到7、8美元,由于國內維生素生產企業還將擴大生產,因羅氏等國際大醫藥企業停產而形成的維C缺口將很快被補上,預計下半年維C價格可能進一步回落,年底或2004年可能會到4-5美元左右,維C價格的滑落對相關化學藥生產企業將有較大影響,下半年盈利能力環比下降。
而2003年上半年受到SARS負面影響的部分醫藥上市公司,下半年的業績將會有較大幅度的上升,主要包括以生產處方藥為主的制劑生產企業,上半年由于SARS影響,醫院就診率大幅下降,對一些處方藥產品的影響比較大,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預計部分企業中期業績不會理想,而下半年業績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同時SARS疫情對老百姓的保健意識的刺激,對醫藥市場的發展有推進作用,預計在秋冬季節,治療呼吸道類藥物將有比較大的銷售提升,提高免疫力的產品也會得到市場青睞,相關企業四季度的業績將有比較好的表現。
總體上,醫藥行業將保持15-20%的增長速度,2003年下半年醫藥上市公司業績同比增長速度趨緩,全年預計保持20%左右幅度的業績增長,低于5月份統計的35.40%的高速度。
三、醫藥板塊投資策略
1.醫藥板塊很難成為投資熱點
醫藥板塊由于在市場中所占的規模和權重限制,很難成為帶動整個大盤的龍頭板塊。由于醫藥個股的流通盤一般都比較小,即便是華北制藥也只有11.69億股的總股本和4.69億股的流通股,與金融、鋼鐵、汽車等行業的個股規模不可同日而語,機構投資者在目前市場下比較多考慮股票流動性的時候,更關注盤子大、流動性好的個股,而QFII等使市場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績優藍籌股。
同時市場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對自己不熟悉的投資領域都有規避的傾向,與傳統產業相比,對醫藥上市公司的價值判斷需要更專業的技術,而目前市場對醫藥類企業的判斷缺乏有效的標準,投資者往往難于把握企業的機會和風險,也使部分投資者遠離所不熟悉、不透明的醫藥板塊。因此醫藥板塊在一定時期內將受到投資者的冷落。
醫藥板塊雖然作為整體缺乏影響力,但由于醫藥行業的成長性,醫藥板塊一直是投資者比較關注的板塊,在醫藥板塊具有整體投資價值的時候,市場最終會發掘這一機會的。
2.重點關注中藥板塊
分析醫藥板塊的規模特點,我們認為未來一年內醫藥板塊作為整體很難有所作為,但由于醫藥產業良好的發展速度,以及部分企業的業績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一些醫藥個股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未來一年我們重點看好中藥板塊和重組板塊,相對看淡化學藥板塊、生物醫藥板塊、醫藥流通板塊。
中藥板塊
中藥板塊業績相對較好,一季度中藥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達到0.08元,而醫藥板塊平均每股收益為0.055元,超過行業平均41.82%。同時隨著SARS疫情的刺激,老百姓的健康預防意識大大加強,中藥的保健功能具有傳統的市場基礎,而中成藥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中所起的作用甚至已經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評價,預計下半年中藥市場將有比較大的發展。
同時中藥板塊中具有龍頭地位的績優企業,目前市盈率都比較低,這為中藥板塊整體走強提供了基礎,在價值投資不斷挖掘的市場理念下,中藥板塊的投資價值不會長期被低估。
重組板塊
近幾年醫藥行業并購事件不斷出現,形成了醫藥市場的各系奔騰的局面,影響了中國的醫藥行業布局。隨著醫藥市場的開放和國退民進的逐步實施,醫藥行業的并購事件將會更多,其中流通企業的并購將成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試水之旅,民營企業在爭奪國有醫藥資產中將各顯身手。
不過對于企業的重組行為,不是分析師能預測的,市場上很多關于企業重組的傳言,在塵埃落定之前都會有很大變數,如業內廣泛認同的華北制藥與石家莊制藥的合并,已經傳聞很久,雖然合并的趨勢不可扭轉,但什么時候完成則誰也不能預料。而上實聯合合并上實醫藥,也是公司的既定目標,但還存在先在香港市場完成回購上實醫藥的前提條件,并且即使完成回購,上實聯合如何合并也是市場無法預計的。
化學藥板塊
隨著維C價格的逐步回落,因維C漲價而獲益匪淺的醫藥企業,如華北制藥、華源制藥等的盈利能力也將回落到較低的水平,而制劑企業仍缺乏有效的盈利點。雖然2003年化學藥企業業績的大幅增長基本已成定局,但對盈利能力下降的預期將影響投資者的熱情。
而一度成為市場話題的東北藥的維C轉讓,則讓投資者有上當的感覺,公司在4月份宣布集團公司準備將維C生產線轉讓給上市公司,市場投資者馬上計算出這可能給上市公司帶來的收益,公司股價也一路上揚,但在公司股東大會上,這一轉讓被否決,公司股價也一落千丈。不知公司是否還會有類似受讓維C的公告,受傷的總是中小投資者。
而華源制藥的維C控制權之爭也還沒有定論,雖然這不影響公司的報表業績,但這塊生金蛋的資產的控制權,對企業的發展和融資都有巨大的影響。
生物醫藥板塊
在醫藥上市公司中,生物醫藥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都比較低,第一季度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同比增長率僅為4.49%,遠低于行業平均的17.17%,平均每股收益僅為0.033元,是行業平均0.055元的60%,低盈利能力和低成長性,與生物醫藥的產業特征大相徑庭,主要因為國內的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缺乏真正的科技實力和產業化能力,在投資者心目中成為有概念而無實質的雞肋。
醫藥流通板塊
2003年醫藥流通企業的日子不好過。醫藥流通企業的盈利能力本來就不高,一季度醫藥流通企業的平均主營業務利潤率為14.58%,同比下降8.47%,平均利潤率為1.91%,同比下降12.04%,主要因素是行業內推行的藥品招標、藥價下調等政策影響。
下半年醫藥流通企業還將受到SARS后遺癥、價格下調和外資進入的沖擊。由于SARS疫情的影響,醫藥流通企業普遍采購了大量的相關產品,以備不時之需,隨著疫情的控制,在流通環節仍滯留比較多的庫存產品,而這批庫存將占用企業不少的資金,對企業是雪上加霜。在國內許多地區的平價藥房旋風,對醫藥流通企業的價格體系產生巨大沖擊,將進一步壓縮企業的盈利空間。而隨著藥品分銷業務的放開,外資的進入對醫藥流通企業產生更大的經營壓力。
3.重點關注的個股
未來一年醫藥行業存在的投資機會并不多,主要原因是主流醫藥板塊化學藥企業的盈利能力,隨著原料藥價格的回落而有所減弱,同時醫藥行業的發展速度將隨著SARS疫情的控制而恢復到以前水平。
【關鍵詞】企業生命周期;資本結構;影響力
一、文獻綜述與假設
現有研究中,張云霞(2008)以中國電子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分析的結論是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中國電子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選擇有顯著差異。陳秀平(2011)應用Panel Data模型我國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企業的資本結構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具有不同的特征。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兩個假設:I.處于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企業的資本結構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在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企業會面臨不同資金需求規模,因此具有較高的資本結構;成熟期的企業內部積累的資金為融資提供了渠道,債務比率降低;衰退企業在原有業務收縮的情況下,會尋找新的產品或市場,一方面收縮的業績使得企業難以通過權益市場獲得資金,另一方面,企業自身累積的資產和聲譽使得債務融資成為可能,衰退企業相對成長企業擁有較高的資本結構。II.同一影響因素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對資本結構的影響力不同。對于成長期的企業,由于其自身資產規模限制,銀行會更注重該企業的成長能力和盈利能力以確定信貸的風險據此我們提出第二點假設。
二、樣本選擇與研究方法設計
(1)數據來源與選擇。為排除行業差異對資本結構的影響,本文選取生物醫藥這一特定行業,選取2007年以前在滬深兩地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剔除數據異常、相關數據缺失、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樣本,最終獲得95家上市公司的數據。采用上市公司2007~2011年銷售收入增長率作為劃分的依據將企業生命周期劃分為三個階段,最終獲得44家成長期企業,40家成熟期企業和11家衰退期企業。(2)變量選擇與檢驗模型。基于現有研究,企業的成長能力、擔保價值、盈利能力和公司規模對資本結構有較為顯著的影響。因此,本文以公司資本結構、總資產增長率、資產有形性、總資產利潤率、公司規模和生命周期等變量構建了計量模型。
三、實證檢驗和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與非參數檢驗。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成長期的企業表現出較好的成長能力和較大的公司規模,成熟期的企業則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衰退期的企業表現出較高的擔保價值。Kruskal-Wallis非參數檢驗結果顯示,顯著性概率為0.011,中值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53,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只有K-W檢驗的結果說明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具有不同的資本結構。兩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結果說明,處于成長期的企業資本結構與成熟期企業資本結構有明顯差異,而這種差異在成熟企業與衰退企業之間并不明顯,成長企業與衰退企業在融資結構上有較大的相似性。(2)回歸結果分析。對計量模型回歸結果顯示,對于醫藥企業來說,企業規模和盈利能力對于資本結構有顯著的影響;擔保價值和成長能力對企業的負債水平影響不顯著。為進一步揭示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企業資本結構的性質,本文分別對三個階段數據進行回歸分析?;貧w結果顯示,對于成長期的企業,盈利能力對企業能否獲得債務融資影響最大;而到了成熟期,這種影響力逐漸下降,公司規模的影響力逐漸上升;對于衰退期的企業,模型的擬合度并不高,本文所列舉的影響因素不足以解釋該類企業的資本結構。
四、結論
本文以近五年的銷售收入增長率作為依據,將我國醫藥行業95家上市公司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劃分為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并通過SPS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檢驗和回歸之后得出以下結論:(1)處于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企業確實擁有不同的資本結構:成長企業的負債水平最高,衰退企業次之,成熟企業負債水平最低。其中,成熟企業與衰退企業資本結構的差異并不明顯。(2)對于生物醫藥行業的企業來說,資本結構與總資產增長率與資產有形性關系并不顯著,更多地受盈利能力和公司規模的影響。(3)各影響因素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對企業的影響力不同。對于成長期的企業來說,盈利能力對其資本結構影響最大;而成熟企業的資本結構更多的受公司規模和盈利能力等綜合因素影響;而本文所引入的影響因素并不能解釋衰退企業的資本結構,可能是經營現金流的減少、債務軟約束的存在以及上市公司“殼資源”價值等其他因素導致了衰退企業的高負債率。
參考文獻
夏季到了,每年的傳統用電高峰期到了。上海市率先宣布進入100天限電期,其他省市區也會陸續有限電措施出臺。去年夏天全國有24個省以各種形式限制電力供應,廣東、浙江部分地區一個星期甚至出現三、四次拉閘限電,人們對此記憶猶新。今年夏天未必比去年好過。今年夏季高峰期全國估計缺電2500萬千瓦(25GW),較去年的3000萬千瓦略有好轉,但實際上任何時候電力供應缺口超過1000萬千瓦,全國范圍內正常的生活、生產都會受到直接、嚴重的干擾。類似幾年前美國東北部出現的電力系統故障及大面積無預警停電,也隨時可能在中國發生。
不過2005年夏天可能是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最后一次出現中國全國范圍內缺電。夏季過后,電力缺口會隨著大量新發電能力的投入和經濟的放緩而減小,2006年下半年起甚至可1能出現電力過剩。
去年的電荒觸發了一場電站建設熱潮,其規模可謂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在2005年,預計中國新建成發電容量6500萬千瓦。一年的新增發電能力相當于英國全國140年建起的全部容量。英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而中國名列第七。中國在2006年會再加8000萬千瓦,刪7年再加5400萬千瓦。這些數字還可能被低估,因為各地似乎都有一些未報國家發改委備案的“超生”電站。除1988年外,中國在過去二十幾年發電容量增長始終是單位數的,但是2004―2007年平均增長超過15%,全國發電能力由2凹4年初的3.84億千瓦跳增至2007年的6.4億千瓦。
然而,用電需求增長卻開始回落?,F有的工業投資項目多已進入收尾期,新開工項目明顯不足;支撐投資半壁江山的房地產開發也在急速降溫;海外直接投資出現滑坡,勉強維持住零增長。如此背景下,投資和整體經濟增長似乎均已進入一個緩緩回落的下降周期(由于去年5月宏觀調控產生的基數效應,投資、GDP的同比增長會有所反彈,但實際經濟活動則已放、緩)。用電需求增長在史無前例地連續三年出現雙位數增長后,2005年還會有12%的增長,不過之后幾年則預計回落到7―9%的增長區間。供電急增而需求放緩是今后幾年電力市場的一道風景線。在2004年全國的發電機組平均每年發電5460小時,2005年估計為5144小時,明年滑落至4900小時,后年則不足4650小時。業界一般以5000小時為界,超出屬滿負荷或超負荷發電,低于此數則屬開工不足,以至供過于求。
中國的人口是英國的22倍,而且經濟以制造業為主打,發電能力多過英國也無可厚非。經濟發展迅猛的話,電力即使短期出現過剩,幾年之后還是有市場的。問題出在電廠建設的無序性上。在一輪電荒后,各地蜂擁般地建電廠,大批項目先斬后奏,先開建再報批,更談不上全盤考慮、統籌規劃。電站建設遠遠超前于鐵路建設和電網建設。依筆者觀察,這次電荒中,發電能力不足固然重要,電煤供應不暢、價格急升才是罪魁禍首。其背后則是鐵路運能嚴重滯后。大秦(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島)、朔黃(山西神池―河北黃驊港)兩條運煤干線擴容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鐵路運輸瓶頸的矛盾,但是鐵路建設周期長、運能增長低于發電用煤的需求增長,卻是不爭的事實。電站建成后,電煤運輸和電網配套跟不上,可能是明年的十個黑色幽默。
電力過剩凸顯著中國投資決策上的結構性缺陷,反映著地方GDP本位主義和銀行風險控制能力不足等現實。已經出現的鋼鐵、電解鋁產能過剩,以及將會出現的港口運能過剩,背后是同一個問題――資金運用效率低下。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不在于政府揮舞大棒,而是銀行改革、資本市場改革,讓資本說了算。
海王生物主要經營醫藥制造和醫藥商業,生物制藥、抗腫瘤和心腦血管藥品是公司的主導產業,也是未來公司專注發展的主要方向。公司所處的行業和產品的細分市場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一)醫藥行業是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市場容量巨大,近年保持穩定高速增長。
醫藥行業是按國際標準劃分的15類國際化產業之一,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我國醫藥行業近年保持長期高速增長,制藥企業及藥品流通企業均有良好的盈利前景。過去十年,醫藥行業平均增長速度為17%,遠高于GDP增長率。2004年,醫藥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476億元,同比增長17.44%。實現利潤306億元,同比增長11.74%。根據專家預測,2010年藥品市場容量預計將達到5000億元,2020年預計將達到10000億元。
醫藥行業的增長與人口基數、人口增長率、人口年齡結構以及人均收入水平關聯度較大,我國人口基數很大,地區衛生發展狀況不平衡、人口趨于老齡化,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重視身體的健康保健,這決定了醫藥行業長期有穩定的增長。從2003年開始,為了抑制固定投資的盲目增長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國家采取了較多的宏觀調控措施而使眾多過熱行業的景氣度降低,公司所處的醫藥行業與宏觀經濟的景氣周期相關性較小,成為了周期波動中良好的防御型行業。
(二)生物醫藥行業蓬勃發展
化學藥物、生物藥物和中藥是人類防病、治病的三大藥源。生物藥物是利用生物體、生物組織或其成分加工制造的一大類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的制品。生物制藥業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低污染的特征。
近20年來,生物醫藥行業蓬勃發展,目前,全世界已有近3億人從利用生物技術制造出的藥物和疫苗中受益。整個90年代,生物制藥產業銷售額增長率達到30%,遠高于整個醫藥產業的增長率,生物藥品銷售額占整個醫藥行業銷售額的比例也不斷提高,這個比例已從1995年的不足4%提高到2003年的10%左右。近年來,瘋牛病、非典、禽流感等疾病席卷人類,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異化,使目前的疾病、怪病越來越多,但這也正給生物醫藥產業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
中國生物制藥產品起步于80年代初期,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有超過500家生物醫藥相關企業。從潛力來看,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僅僅處在其成長期的前期階段,據統計,醫藥生物技術產品的銷售收入僅占醫藥工業總銷售的7.5%左右,因此,成長空間極為可觀。2004年全國生物制藥企業收入達到223億元,比2002年增長39%。從2000年以來,我國生物制藥企業的銷售收入情況一直保持著較好的增長態勢。
公司地處沿海之濱的全國高科技工業城市深圳也為海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由于政策支持和規劃科學,深圳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全國領先,2003年深圳生
物醫藥產業中僅醫藥產業總產值就已達到139億元,位居國內大中城市第三位。2005年6月,“深圳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總體發展規劃”通過了國家有關部門的審批立項,成為全國第一批獲準設立的三大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之一?;亟ㄔO總投資將超過72億元,重點發展生物醫學工程、海洋生物技術、生物制藥、現代中藥、化學制藥等五大領域。海王生物子公司海王英特龍已經入駐該基地,1000萬人份的亞單位流感疫苗生產基地已進入施工建設期,100萬人份的流感疫苗計劃于年內投產。
(三)隨著醫藥領域的開放和我國醫藥流通體制的改革,具有較大規模和技術實力的醫藥企業將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隨著加入WTO以后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斷完善,國際藥企在專利藥方面的優勢將越來越明顯。由于中國有龐大的消費人群,立足于非專利藥生產和銷售的醫藥企業仍然有相當大的生存空間,但若想成為市場領先者,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企業,必須具備自主的新藥研發能力。在這方面,海王一直積極培養創新體系研制新藥,并獲得了累累碩果,為參與開放體系下的國際競爭作了充分準備。
我國醫藥流通體制在不斷改革,為了進一步壓縮流通環節中的不合理價差,2005年我國將進行大規模的醫藥降價活動,5月底,國家發改委下調24大類400多種抗生素產品價格;部分藥品種類被列入限制投資目錄,平均降幅達到60%。
隨著醫藥領域的開放和我國醫藥流通體制的改革,象海王這種具有較大規模和技術實力的醫藥企業將在市場上更具有話語權和定價能力,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廣闊的市場空間、燦爛的行業前景、良好的創業環境為海王的發展提供了長遠的支持和保障。而海王自身的發展積累也使公司更能把握行業良好的發展機遇。
十幾年來,海王孜孜不倦地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多方位的打造公司健康完善的產業鏈,目前已經形成以技術創新體系為前端、以生產基地為中端、以銷售渠道網絡為終端的產業鏈。盤點海王的產業鏈,你會發現公司形成的核心競爭力也凸現于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
一、完善的產業鏈優勢:提升了公司的實力和抗風
險能力
(一)產業鏈前端:技術創新和新藥研發為先導在醫藥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形勢下,要在行業中占據優勢地位,就必須增強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培養差異化優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海王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已在目前國內醫藥企業中處于領先地位。1998年,海王技術中心被評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000年,被批準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同年,獲準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王現在已經初步建成了生物技術、天然藥物、藥物合成、新制劑技術、藥物分析5個現代化研究室。2005年,一座面積一萬三千平方米的現代化海王科研中心峻工,其設計標準、儀器設備均達到一流水平,技術中心硬件水平和研發能力將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目前海王在醫藥領域已擁有了七大類七十多種新產品,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60多種,獲得國際、國內專利32項;獲得國家、省市級獎項60多個;多個新產品被列入國家 “863”計劃、國家 “九五”攻關計劃、國家新藥基金、國家火炬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海王在研的國家一類新藥已達8個,涉及基因工程、化學合成、中藥現代化、轉基因等前沿領域。
以最近的新藥研發突破為例,2005年6月,海王自主研發的中藥一類新藥虎杖苷注射液獲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第一批引導項目立項?;⒄溶兆⑸湟菏呛U灾鏖_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一類新藥,是海王中藥現代化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的一個新成果,目前該新藥已完成臨床前全部研究工作,并正式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審評。2005年全國獲得國家863引導項目支持的新藥項目僅6個,海王是廣東省今年獲批的三家單位中唯一的醫藥企業。按照國際評價標準,一類新藥的研發對一個制藥企業來說是具有標志意義的重大突破,這對海王生物的未來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產品結構方面,公司以心腦線和腫瘤線產品為主導、其他主要治療領域合理匹配,處方藥、非處方藥齊頭并進,生物藥、化學藥、中藥、保健食品協調發展,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多元化醫藥產品格局已經形成。
海王目前在產品和技術結構上的競爭力在國內醫藥企業中位居前列,已成為海王核心競爭力的核心,成為海王未來發展的能量源泉,作為健康產業鏈中的強大前端為中下游的延伸與發展奠定了厚實的根基。在國內目前以仿制藥為主流的格局下,海王未雨綢繆,已經為未來的國際化競爭儲備了足夠的技術力量。
(二)產業鏈中端:生產制造與質量保障
海王生物在全國擁有四個現代化、多功能的大型制藥工業基地:深圳海ii業城、杭州制藥基地、海王福藥制藥基地、海王三亞海洋生物養殖基地,公司引進了國內外先進的制劑設備、檢測儀器,形成了完整的具備世界一流裝備水平的產品制造平臺及質量控制體系。目前生產能力已可達到產值50億元以上。
海王的生產基地均已通過GMP認證,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檢測和保證系統,海王以質量為企業的生命,全面推行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提出了“產品質量零缺陷”的質量管理目標。海王產品自投放市場以來,經過全國各級藥品監督檢查機關數百次的抽查檢驗,產品合格率均為100%。由于實力雄厚、質量可靠,截至2004年底,公司共有185個藥品入選《2004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及工傷保險藥品目錄》。
海王的疫苗產業年初已動工建設,該疫苗生產基地是深圳市的重大高科技產業發展項目,總設計規模1000萬人份,預計2006年將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并進行GMP認證,海王將快速成為中國疫苗產業的主力軍。
(三)產業鏈終端:健全的商業網絡渠道加速企業的成長
在現代商業中,銷售網絡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內市場國際化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市場競爭變得更為直接。尤其是藥品分銷領域放開后,國內原有的市場銷售格局勢必會作出調整,誰在藥品流通領域占據了先機,誰就取得了主動權。
市場營銷網絡的建設是海王發展醫藥產業的基礎。經過多年的培育,海王已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城市為結點,輻射全國市場的營銷體系和網絡。目前,海王在國內設立了一百多個營銷公司和辦事處,擁有一千多名專業推廣人員和營銷人員,并向日本、法國、東南亞、 中東、非洲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
海王生物于2003年開始進入中國的醫藥商業流通領域,通過對山東濰坊醫藥批發公司及福州福藥制藥有限公司的購并及整合,海王的商業流通主要企業已迅速成為中國醫藥批發公司中發展最快、利潤回報最好的企業。海王在醫藥商業流通領域不斷拓展網絡資源的同時,已在山東
和杭州兩地興建了兩大現代化的醫藥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后海王在醫藥商業流通領域的配送能力將達到100億,成為中國醫藥商業流通領域中不可估量的新生力量。
二、品牌優勢:中國醫藥行業最具價值晶牌、中國馳名商標
現代社會是品牌競爭的時代。良好的品牌反映了消費者的信任度和美譽度,也意味著企業產品優質穩固的質量和豐富的企業文化。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投入,海王在品牌建設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取得了累累碩果。
2004年6月,由世界五大品牌價值權威評估機構之一的 “世界品牌實驗室(WBL)” 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世界經濟組織、被譽為經濟聯合國的 “世界經濟論壇(WEF)”共同組織評審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正式,海上以其鮮明的品牌定位、強大的品牌競爭力名列中國醫藥行業第一位,成為中國醫藥行業品牌價值快速提升的典范。經世界品牌實驗室的專業評估,”海王”的品牌評估價值為103.48億元(RMB),在國內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42位,在醫藥行業類排名第一。2004年9月,“海王”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4年,海王入選最具影響力的深圳知名品牌,2004年;海王集團榮獲“中國醫藥品牌建設十大優秀企業”稱號。
品牌的形成促進了公司整體經營的快速成長,同時也提高了產品線的知名度,海王金樽、海王銀杏葉片、海王牛初乳、海王銀得菲等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產品,并帶動了市場對公司其他醫藥產品、服務的廣泛傳播與認知。
三、人才儲備優勢:高層次人才推動企業發展
海王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人才的不斷積累。公司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激勵用人機制,吸引了大批的高層人才。
在研發方面,公司有20多位博士、博士后,加上其他專家有近50多位高級研發人員。在管理人員中也積聚了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公司的7位董事會成員中有5位博士,管理團隊的約合中有全國勞動模范、國內行業協會專家、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獲得者等。沒有人才的企業沒有未來,海王生物的快速增長,也得益于良好專業的管理團隊與一大批專業人才。公司正在努力探索人才機制,一靠理想、二靠待遇、三靠情感,要把公司建設成人才向往的天地、員工成長的樂園、職業經理人創業的搖籃。在良好的激勵約束機制下,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和優秀的人才促進了公司的不斷成長,是企業不斷發展的活力源泉。
四、國際合作優勢:與國際資本對接拓展了企業發展的空間
海王生物健康快速的發展、優秀的經營團隊和規范的管理機制已經得到國際資本和跨國公司的認同和關注。境外投資銀行對海王的生物制藥產品和市場網絡給予很高的價值評估。
國際著名投資銀行―,―…美國高盛繼去年向海王生物的兄弟公司深圳海王星辰醫藥有限公司投資人民幣3.3億元后,幾家境外大型投資銀行和產業基金又將目光瞄準了海王生物下屬的濰坊海王醫藥物流項目,并準備進一步以資金投入的方式與其合作。
海王旗下從事基因工程和第三代流感疫苗項目的深圳市海王英特龍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批準擬赴香港上市,這不僅為企業的后續發展提供持續融資能力,從更長遠來說將使海王進一步提升企業和產品形象,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品牌,拓展更大的國際資本與產品市場空間。
海王生物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資源、管理資源、人才資源、市場網絡資源,這些都為海王爭取國際資本的支持,在國際舞臺上馳騁發展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海王生物已成為中國醫藥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可以與國際醫藥行業及國際資本對接的大型醫藥企業。
在財務方面,海王近年規模實力大幅增長,但收益和現金流卻不理想,影響了股東回報,這也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從公司的戰略規劃和發展歷程看,海王在經過了若年研發、品牌等持續投入和戰略調整后,業績的增長拐點正在形成。2005年將是公司規模和主營業務利潤凸顯的一年。
從規模和實力來說,海王的總資產和;爭資產在-上市以后持續發展(如下圖表)、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37.82億元,凈資產為16.27億元,在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中總資產排名第八、;爭資產排名第五均位居前列 截至2004年底,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比1998年底增長15倍和8倍,自上市以來,保持高速增長。
上市以來,公司的主營收入也不斷提高(如下圖表),2004年度主營收入較1998年度增長35倍。與此同時,公司的凈利潤卻在近年有所下滑,從財務報表上看,公司的每股收益由2001年的0.36元下降到2004年的0.07元,與其主營收入增長確實不相匹配,公司的經營現金流量近四年來連續為負,但已經呈現出向好的趨勢。
追其根由,在于公司從長期戰略出發,進行了經營轉型和布局,在長遠發展和當期利潤訴求之間進行了一定的權衡和取舍,高投入是生物制藥行業的主要特征之一。一方面前期的研究發周期長、費用高,另一方面還必須投入相當大的資金建造滿足GMP要求與生物制品安全規范的潔凈廠房及其他生產設施;作為長期持續發展的要求,公司還必須重視品牌等企業文化的建設。因此,海王在主營業務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在研發、硬件、基礎設施、品牌建設等各方面進行了巨額投入,并逐漸向更專業化的經營轉型。海王從股東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只能犧牲當期利益來換取長期利益,這是公司盈利未出現同步增長的主要原因:
(一)為了增加發展后勁,海王在科研軟硬件建設和新藥研發方面投入每年都占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的5%―10% 近5年來已經累計投入4.68億元。研發投入的效益在當期收益中不能表現出來,但卻在不斷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為海王從根本上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巨大的支持。
(二)海王近幾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各種形式的品牌宣傳和推廣活動,近5年(2000-2004年)僅廣告投入已經達到9.36億元,其中已經計入財務報表損益的合計5.27億元,平均每年減少凈利潤1.05億元。品牌建設所形成的無形資產,不可能在公司當期的業績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但品牌建設卻使“海王” 的品牌價值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三)公司為了適應大規模營銷,進行了必要的戰略調整,導致銷售費用增長超過了銷售收入的增長。公司從2002年起開始實施預算管理制度,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的管理將在不久的將來見成效,經營性現金流不足的情況也會根本的轉變。
(四)為了適應越來越高的質量監管要求,同時支持公司未來業務發展,海王在醫藥制造基地的建設方面投入了巨額資金,分別建成了四大醫藥生產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具備世界一流裝備水平產品制造平臺及質量控制體系。 這些投入資金的效益在當期不可能完全體現出來,但固定資產折舊卻降低了近年來的利潤。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的凈收益益之所以沒有同步隨經營規模成長,經營現金流量不理想是由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步驟決定的。
通過有效整合和布局,公司的醫藥產業集團優勢已經逐漸顯現。2004年,公司抗腫瘤產品和大輸液產品銷售額分別達到1.3億元和㈠乙元左右,有多個單品種產品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公司中成藥銷售額穩步上升,與2003年度相比增長率約95%。
經過近幾年的積累、布局、轉型,公司的技術研發、品牌建設、銷售網絡已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新的利潤增長點也不斷形成。這些前期的投入為公司在未來35年中的業績增長奠定了深厚的基石,前期在提升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方面投入的成效將在規??焖贁U張中爆發性展現,股東的利潤回報將大幅度增長。海王正面臨著業績的增長拐點。
公司目前擁有產品品種400余種,分為化學藥、生物藥、中藥和保健食品四大類,已形成以抗腫瘤產品和生物制品為主導,覆蓋心腦血管、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11大類品種齊全的產品體系。主要產品有博寧、奧沙利鉑、紫杉醇、銀杏葉片、銀得菲、干擾素、白介素、吡咯列酮、葡萄糖注射液、復方氨基酸注射液、海王金樽、海王牛初乳等。
公司于2000年12月增發新股,扣除發行費用后共募集資金14.03億元,截止2004年底募集資金累計投資金額為11.71億元,占實際募集資金總額的83.50%。 累計產生收益2.02億元,尚有2.31億元募集資金未使用。
從資本運作的歷程而言,公司走過一些彎路,但從近年的主要項目運作看,公司在購建產業鏈的同時也一直在謀求更亮麗的新利潤增長點,并取得了成效。
以2003年為例,公司完成了三宗成功的并購:
2003年,投資4000萬元用于山東濰坊項目,累計產生收益2,578萬元;同年,投資5140萬元用于福藥制藥及金象中藥項目,累計產生收益1,480萬元;同年,投資1839萬元用于收購三亞海王項目,累計產生收益315萬元。
上述收購項目,投資回報率均比較高,為海王生物的業績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2004年公司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2,194.71萬元,實現凈利潤2,266.45萬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59.35%和118.17%,濰坊海王和海王福藥銷售業績大的大幅增長功不可沒。
海王生物在成長為醫藥龍頭企業的同時,專注于為海正系企業搭建了資金和技術平臺,近年母公司在合并報表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海王旗下每家子公司都向個性化、專業化方深度發展,專業定位非常明確。目前,海王旗下有五朵金花已經逐漸成長為在細分市場中的龍頭企業。
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專注醫藥產品生產與經營,主要產品有博寧、銀杏葉片、奧沙利鉑注射液、紫杉醇、銀得菲、泰瑞寧、抒瑞、洛沃克、格列齊特、吡格列酮、阿昔洛韋片等。該公司是“廣東省優秀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最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100強企業”,公司具有多個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及數十項國際、國內專利,其中藥一類新藥虎杖苷注射液獲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第一批引導項目立項,自主開發的一類新藥PD注射液被列入深圳市技術創新計劃。
深圳市海王英特龍生物技術股份有廠公司:是海王旗下最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之一,以基因工程藥品和疫苗為主營方向,主要產品有重組人a-2b干擾素及重組人白介素-II等,并有一大批在研的疫苗及生物制品藥品儲備。公司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項目被列入深圳市重大項目計劃,是國內唯一、世界僅有的兩家擁有第三代流感疫苗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之一,公司的流感疫苗生產基地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流感疫苗生產基地,產品投產后將對公司業績增長做出較大貢獻。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批準擬赴香港創業板上市。
深圳市海王健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營保健食品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有海王金樽、海王牛初乳、西洋參、銀杏葉等多個知名保健品。
福州海王福藥制藥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產、銷售大容量注射劑、小容量注射劑、片劑及中藥等醫藥產品。該公司擁有370多個國藥準字產品,以普藥為主,在福建省及部分地區占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主要產品有葡萄糖注射液、復方氨基酸注射液、復方甘草片(合劑)、小兒止咳糖漿、新福菌素針、鼻淵膠囊、勝紅清在二級市場上,公司個股自2001年初開始,歷經4年多的長期調整,投資價值已然顯現。由于業績不理想和大盤持續低迷縮水,海王生物(000078)也展開了逐浪下跌的深度調整,在大盤創出8年歷史新低位的前后該股也在2005年4月27日一度下探到3.28元,而截止到05年3月30日,公司的凈資產值為4.91元,在此文形成中,該股價格不到4元,仍然處于跌破凈資產值的情況。2005年6月16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為公司進行回購提供了法規依據。在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熱膠囊、莧萊黃連素膠囊、海菊顆粒等,“福藥” 牌、“金象”牌商標分別被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及福州市知名商標。
山東濰坊海王醫藥有限公司:醫藥商業流通企業,目前系山東省最大、效益最好的醫藥流通企業。公司2002年、2003年、2004年的銷售額分別為7.2億元、15億元、21億元,實現了高速增長。公司投資1.5億元在當地興建的醫藥物流工業園項目今年建成,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醫藥物流配送中心。同時,在杭州的醫藥物流配送中心也已落開業,公司正準備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力爭成為國內現代醫藥流通企業龍頭,并帶動海王產品市場占有率的進一步提高。
在經營初期,由于處方藥產品具有較大的廣告宣傳限制,海王以牛初乳、海王金樽等保健品為一線產品,以海王銀得菲等非處方藥為二線產品,選擇保健品為突破口宣傳和構建海王的品牌形象。與此同時,公司積極調整戰略,將資金和人力更多的布局于醫藥制造和醫藥物流,完成了漂亮的轉型。公司的保健品在主營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04年保健食品銷售收入占總體銷售收入的4%左右),公司已經成長為以醫藥制造和醫藥物流為核心的大型醫藥龍頭企業。
海王公司的發展戰略目標是在未來5-10年里,發展成為集生物制藥、化學制藥、中藥、保健食品和醫藥物流為一體,專業方向清晰,特色明顯,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價值最高的大型醫藥企業之一,躋身于中國醫藥產業領域的寡頭行列。從近幾年公司的發展和布局看,公司以規模、實力和技術已經在多個細分領域獲得了話語權,項目的效益也開始逐漸凸顯,發展成長漸入佳境。積極推進的情況下,跌破每股凈資產值的上市公司,回購其流通股份的要求最為強烈。因此海王回購的潛力很大,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投資價值。
關鍵詞:生物醫藥;競爭力;產業政策;臺灣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03
1 引言
科技創新是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類生存與健康水平的關鍵動力。自1953年生物學家James Watson與Francis Crick發現DNA雙螺旋結構開始,人類開啟了現代生物技術的大門;1973年Herbert Boyer和Stanley Cohen發明基因重組(recombinant DNA)技術成為現代的生物技術產業化的起源;1976年由風險投資家Robert A. Swanson和生物化學家Herbert Boyer共同創立的全球第一家生物醫藥公司Genentech于美國南舊金山成立,1978年第一個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研發的生物醫藥產品人胰島素(human insulin)由Genentech和Eli Lilly公司生產上市。其后,隨著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NA測序及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等生物相關技術的出現,使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并對人類的醫療健康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生物制劑(biologics)作為將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化的最重要的產品之一,是利用基因工程與細胞工程等技術在微生物、植物或動物活細胞制造所得的蛋白質、多肽及其衍生物,能夠作用于人體,并可用于各類疾病的預防、保健、治療和診斷的各種形態醫用制劑,包括細胞活素(cytokines)、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激素(hormones)、單克隆抗體(recombinant DNA protein vaccines)等。雖然生物制劑在種類上遠遠少于化學藥品,但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療上,生物制劑顯示出了卓越的治療效果,現已成為臨床不可忽視的醫療工具,如生長激素、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胰島素和干擾素等,通過重組蛋白的產生,可治療人類由缺乏活性蛋白質而罹患的各類疾病。此外,隨著單克隆抗體和藥物靶向技術的廣泛應用,生物制劑也顯示出對于心血管系統疾病和各類腫瘤等多種惡性疾病的良好治療潛力。
2 臺灣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分析
2.1 全球老齡化趨勢日益顯著
當今全球老齡化趨勢日益顯著,推動生物醫藥產品剛性需求的快速成增長。據美國人口普查局(The US Census Bureau)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60歲以上人口在2014年已經超過8億人,預計未來將以每年64%的速度繼續增長,這一比例遠遠高于全球人口的自然增長速度,意味著全球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不斷上升,人類即將步入全球性的老齡化時代。并且,隨著經濟發展和人類生活品質的提升,對于醫療衛生的需求將不斷高漲。人口高齡化作為全球性的發展趨勢,必將帶來醫療服務及生物醫藥產品需求將進一步提升,使其成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人類疾病譜的改變
隨著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在過去25年間公共衛生條件的大幅度改善,人類主要面臨的疾病威脅將由傳染性疾病轉向非傳染性疾病。而由于在發展中國家吸煙人口的增加、老齡化、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因素,心血管類疾病和罹患腫瘤的死亡人數在未來快速攀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2004年全球死于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約1,710萬,估計至2030年該數字將增加至2,340萬;2004年全球死于各類腫瘤的人約740,估計至2030年該數字也將增加至1,180萬。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到2030年死于心血管系統疾病和腫瘤的患者將占全部死亡人口的46%。此類情形將在中國、印度、巴西、阿根廷和俄羅斯等人口眾多的新興經濟體國家中表現最為突出。生物制劑在治療上述惡性疾病方面的優異表現使得眾多醫藥企業對其未來的市場前景保持樂觀。
2.3 生物類似藥市場蓬勃發展
生物制劑大多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在活細胞內合成,故生物類似藥(biosimilars)就其結構與組分而言不同于通常意義上的仿制藥品,利用化學合成方式可取得相同分子結構的化學仿制藥,但由于不同細胞生產的有機大分子結構在蛋白質合成過程會有所差別,因此,利用上述方式只能產生與原藥品相近的分子結構,而不能做到真正意義行的完全仿制,因此,生物類似藥是“仿原理”而非“仿產品”。醫藥企業仿制的化學藥品在完成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試驗后便可審批上市,其仿制技術成熟、審批簡化、風險可控且成本低廉,但生物相似藥的審批與注冊要求更為嚴格,需要完整的臨床試驗去證明其安全性與有效性,且由于生物制劑多使用活細胞生產,一旦仿制企業在生產工藝和流程上有所改變,必將影響其安全性和臨床療效。因此,仿制生物類似藥對各國的生物醫藥企業和藥品監管部門都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然而,由于多數生物制劑屬于受知識產權保護的專利藥品,其價格長期居高不下,給患者和醫保部門增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有鑒于此,目前各國普遍對生物類似藥采取鼓勵仿制與嚴格監管并行的政策。
歐盟藥品管理局(EMA)于2004年率先擬定《生物類似藥指南》(草案),并于2006年核準第一個生物類似藥上市,截至目前,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共授權了21個生物類似藥品種(以通用名計為7個品種)在歐洲上市(其中2個現已撤市),包括hGH、EPO、filgrastim。
美國政府則對生物類似藥采取更為謹慎的監管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奧巴馬政府于2010年3月通過的醫療改革方案《病患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其中的《生物藥品價格競爭與創新法案》(Biologics Price Competition Innovation Act, BPCIA)已明確定義生物類似藥上市審批流程,該法案明確賦予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審批生物類似藥的新職權,包括頒發注冊證和實行上市后藥品監測。FDA在2012年公布3項生物類似藥注冊指南以供仿制企業進行參考。
近年來,全球生物類似藥市場的成長動力部分來自于大批生物制劑的專利到期,2009-2015年間全球至少有15個暢銷的生物制劑品種專利到期,給生物類似藥仿制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而全球銷量排名前十位的生物制劑,如Enbrel、Remicade、Humira、Rituxan等將陸續在2017前后喪失專利保護;加之各國為降低日益龐大的醫療保健支出,均已提出了鼓勵使用非專利藥物的政策措施,將有助于提升生物類似藥的市場需求。據IMS的統計,2011年全球生物類似藥的銷售總額約6.9億美元,僅占生物制劑市場規??偭康?.4%,預計至2016年將快速增長至30-40億美元。眾多的跨國制藥企業紛紛加入到生物類似藥的開發,包括:TEVA、Merck & Co.、Novartis、Astra Zeneca和Lilly等均已成立相關研發機構,部分企業更組成戰略研發聯盟進軍生物類似藥市場,例如:Pfizer與浙江海正、Amgen與Actavis。
3 臺灣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監管政策
生物制劑占全球制藥行業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加之生物制劑對于部分惡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等優勢,近年來在醫藥行業內備受關注。有鑒于此,臺灣地區也先后制訂相關的產業激勵政策,以期在未來新興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中占得先機。
臺灣地區早在20世紀80年代便將生物技術列為重點發展的十大科技領域之一,在亞太地區率先頒布實施了《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旨在推動臺灣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建構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環境;2007年臺灣地區又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并于2008年頒布《營利事業適用生技新藥公司股東投資抵減辦法》、《生技新藥公司研究與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等實施細則,為生物醫藥企業提業投資抵扣、人才培訓以及高級專業及技術人員參與經營等優惠政策措施,2008-2012年,臺灣地區平均每年的新增投資金額約60億元新臺幣,占產業新增投資總額的19%,顯示出對于研發周期長、投入高的生物制劑具有加快資金募集和產品開發的顯著成效。而2009年由臺灣地區“行政院”頒布《生技起飛鉆石行動方案》,以加速生物醫藥相關產、學、研機構研發成果的商品化,鼓勵島內企業資本對于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的投資。隨后,推出了《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劃》等配套措施,以加速中小型生物醫藥企業注冊和生物醫藥產品審批,落實產、學、研機構研發成果的產業化。
在藥品監管方面,臺灣地區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也仿照歐盟、美國等對生物類似藥進行監管規范,針對相關注冊登記與審點,并于2010年和2013年先后實施《生物相似性藥品查驗登記技術性文件審點》和《生物相似性單株抗體藥品查驗登記基準》,以完善島內的政策監管環境,為未來生物類似藥上市建立一規范機制;此外,臺灣地區自2013年起已成為國際藥品認證合作組織(PIC/S)成員,按照國際統一的標準實施藥品GMP認證,可大大降低藥品流通的非關稅貿易壁壘,節省人力、時間和物質成本。
此外,臺灣地區已與中國大陸分別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及《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就生物醫藥產品的流通關稅、知識產權保護、藥品監管法規等議題進行協商。2013年中國臺灣基亞生技的肝癌新藥PI88被國家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核準成為《兩岸藥品研發合作專案試辦計劃》的標的藥物,依照海峽兩岸關于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在符合藥物臨床試驗管理國際規范(ICHE6:GCP)標準的情況下,結合兩岸生物醫藥產業各自特有的優勢,以減少重復試驗為目標,通過試點及專案方式積極推動兩岸藥品臨床試驗研發合作,促進新藥提早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4 結語
生物醫藥是需要持續進行高投入的新興高技術產業,其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包括充裕的資金投入、良好的市場與政策環境、高質量的人才儲備等,加之生物醫藥產品具有研發周期長、風險高和投入大等特點,因此,在產業發展早期,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推動十分關鍵,這樣才能扶持和激勵科研部門和企業進行研發、成果產業化。當前,臺灣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與其他傳統優勢產業相比,無論是在產品或產值規模的表現上,仍處于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近年來臺灣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受到政策推動和多家廠商研發成果取得階段性進展與技術授權等有利因素,促使資金大量涌入生物醫藥行業,使臺灣地區上市生物醫藥股的市值急劇增高、市盈率也偏高,行業充斥著一定的泡沫化風險,需要臺灣地區經濟和行業監管部門予以高度關注。未來,在各項政策推廣與科技孵化措施的持續投入,提供行業監管、資金支持和資源整合等外部扶持的同時,臺灣地區的生物醫藥企業必須掌握并強化生物醫藥的核心科技,以仿制生物類似藥為突破口,通過模仿創新逐漸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同時,在當前兩岸醫藥合作政策環境和緩的大背景下,應主動加強與大陸生物醫藥企業進行合作開發,在降低研發風險的同時,開拓廣闊的大陸醫藥市場,并共同進軍全球生物醫藥市場。
參考文獻
[1]蘇月,劉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態勢與對策[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9,29(11):123128.
[2]李靜潭.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學,2006.
[3]王飛,陳建.生物醫藥創新網絡的構建及基本特征[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1,11(6):104109.
[4]伊遙.生物制品腳步越走越快[N].中國醫藥報,2012286.
[5]臺灣經濟部.生技產業白皮書[Z].臺灣,2012,43.
[6]工業和信息化部.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Z].北京,2012.
[7]李清安.μㄍ逕物產業政策之政策分析[D].臺灣:成功大學,1999,(98).
分銷網絡輻射各地
上海醫藥的分銷網絡以中國經濟最發達的華東、華北、華南三大重點區域為中心輻射全國各地,依據商務部公布的2012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中2012年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排序,公司分銷業務規模排名全國第三。公司分銷業務以醫院純銷為主,并與全球40多家跨國藥企開展合作。公司的疫苗、高端耗材等新業務發展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公司分銷服務正逐步走向以供應鏈延伸服務和臨床支持服務為核心的醫院現代服務解決方案,為醫院客戶提供終端解決方案、專項物流和信息化服務。
上海醫藥零售擁有華氏、上海雷允上、余天成、人壽天、雷蒙、科園信海大藥房等諸多知名品牌,覆蓋全國12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門店總數1981家,藥品零售銷售規模居全國藥品零售行業前五位。
傳統分銷業務成短板
作為一家上海本土老牌國企,根深葉茂,有著上海國資委這個大東家,享盡政策優勢,其資產結構復雜,投資于醫藥領域產業鏈的各個關鍵環節。
廣泛的投資,復雜的資產結構,雖然看似優勢,但是,這卻正是上藥的短板所在。企業業績增長率的高低并不取決于增長最快的板塊,而是在最有可能拖累業績的環節和其所占的比重。
根據上海國資委和上藥集團的布局,2013年―2015年上藥要實現業務規模超千億的三年規劃發展目標。2012年上藥實現營收680億(人民幣,下同),歸屬上市公司的凈利潤20.5億;2013年上藥實現營收782億;歸屬上市公司的凈利潤22.4億;可以預見今后兩年只要營收保持15%以上的增幅,即可實現目標。
然而,看似高大上目標的背后,是超低凈利潤的無情現實。國有企業的一大弊端是追求業務規模。在定位為高科技、高風險、高回報為特征的醫藥行業里,上藥只能做出不到3%的利潤率,實在令人汗顏。
傳統商業分銷是上藥的優勢項目,特別是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以及華北、華南的部分區域。以2013年年報為例,醫藥傳統分銷業務收入680.10億元,占其整年營收的87%,可毛利率只有6.05%,其中,華東藥品分銷占了68%,華北24%,華南6%;工業銷售只有107.09億元,但毛利率有48%,64個重點產品實現銷售63.92億元,其中只有參麥注射液一個產品超5億銷售。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上海醫藥營收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了其利潤率低下的結果,業務結構偏重于低毛利的傳統醫藥分銷領域,而高毛利的工業制造板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同時在藥物研發的含金量上也缺乏亮點。
從全國醫藥行業格局里去分析,上海醫藥在傳統醫藥分銷領域里,針對醫療機構以及大客戶拼不過國藥控股,小商業和零售連鎖配送上壓不過九州通,新藥研發上趕不上恒瑞醫藥,雖然背靠大樹,但卻難于突破現有格局,唯有在大幅增加工業板塊收入,提升研發幅度,以及在傳統優勢品種里做大做強這三個部分聚焦資源才能擺脫前有強敵,后有追兵的尷尬局面。
改革方式有待斟酌
當然,上海醫藥根據自身短板,也做出了一些改革,自2013 年啟動集團營銷模式改革,打造終端自營、精細化和OTC 三個銷售模塊,這是工業產品營銷改革的進步信號。
一、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一)醫藥行業的特點
1、高技術
醫藥制造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擴大了疑難病癥的研究領域,為尋找醫治危及人類疾病的藥物和手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使醫藥產業發生了革命性變化。
2、高投入
醫藥產品的早期研究和生產過程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改造,以及最終產品上市的市場開發,都需要資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藥研究開發(R&D)過程,耗資大、耗時長、難度不斷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種藥物從開發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費15年的時間,耗費8-10億美元左右。美國制藥界在過去的20年間,每隔5年研究開發費用就增加1倍。20*年,世界制藥業的“三巨頭”——美國輝瑞公司、葛蘭素史克公司和諾華制藥公司的研究開發費用分別達71億美元、46億美元和35.5億美元,研究開發費用占全年銷售額的比例均在15~16%之間。
3、高風險
從實驗室研究到新藥上市是一個漫長的歷程,要經過合成提取、生物篩選、藥理、毒理等臨床前試驗、制劑處方及穩定性試驗、生物利用度測試和放大試驗等一系列過程,還需要經歷人體臨床試驗、注冊上市和售后監督等諸多復雜環節,且各環節都有很大風險。一個大型制藥公司每年會合成上萬種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幾、二十種化合物通過實驗室測試,而最終也可能只有一種候選開發品能夠通過無數次嚴格的檢測和試驗而成為真正的可用于臨床的新藥。目前,新藥研究開發的成功率還比較低,美國為1/5000,日本為1/4000。即使新藥研發成功、注冊上市后,在臨床應用過程中,一旦被檢測到有不良反應,或發現其他國家同類產品不良反應的報告,也可能隨時被中止應用。
4、高附加值
藥品實行專利保護,藥品研究開發企業在專利期內享有市場獨占權。由于藥品研究開發的高額投入,制藥公司一旦獲得新藥上市批準,其新產品的高昂售價將為其獲得高額利潤回報。生物工程藥物的利潤回報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擁有新產品、專利產品的企業,一旦開發成功便會形成技術壟斷優勢,回報利潤能達十倍以上。
5、相對壟斷
醫藥制造業從根本上說,是被以研究開發為基礎的大制藥公司所壟斷,并且這種壟斷有進一步加強的趨勢。20*年,世界前10家跨國制藥公司占全球藥品市場的份額為43%,前20家占有率已經達到60%以上。
我國制藥業長期以來以仿制藥物為主,自主研發實力不強,R&D投入較少,利潤回報、風險性等產業特征也相應表現得不如世界發達國家制藥業那樣突出。但隨著醫藥產業國際化進程加快,我國醫藥制造業在自主開發、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道路上,對產業特性的感受將會越來越強烈。
(二)醫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自19*年以來,醫藥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穩步提高,主要經濟指標占全部工業總額的比重,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醫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資產為主的規模比重僅為2%-3%,效益指標相對高一些也僅為3%-4%,是我國實現經濟效益的穩定來源產業之一,但并未進入支柱產業之列。醫藥行業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為人民防病治病、康復保健、提高民族素質的特殊產業。在保證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保駕護航”作用。
(三)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是目前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制藥大國,可生產化學原料藥1300多種,總產量80余萬噸,其中有60多個品種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化學藥品制劑30多種劑型、4500余個品種;在全球已經研究成功的40余種生物工程藥品中,我國已能生產18種,其中部分藥品具有一定產業化規模;中成藥產量60余萬噸,中成藥品種、規格達8000多種;可生產醫療器械近50個門類、3000多個品種、11000余個規格的產品。
1、近6年醫藥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值、產量穩步增長,連年創出新高
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由19*年的1712.8億元增長至20*年的3876.5億元,年均增長17.75%;工業增加值由19*年的468.3億元增長至20*年的1133.2億元,年均增長19.33%。
20*年醫藥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962.1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第18位;實現利潤273.9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第11位。
2、重點子行業中的化學制藥業成為醫藥工業的主要支柱,中藥工業穩步發展,生物制藥和醫療器械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我國醫藥工業的重點子行業主要包括化學制藥、中藥工業、醫療器械和生物制藥業。
(1)化學制藥業成為醫藥工業的主要支柱,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20*年,我國化學制藥業共完成總產值2383.76億元,完成增加值607.4億元,完成的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占醫藥工業的50%以上?;瘜W制藥業中的化學原料藥業和化學制劑業兩個門類增長速度不一,化學原料藥業增長勢頭好于化學制劑業。
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化學原料藥生產國和主要化學原料藥出口國,化學原料藥已經成為醫藥工業的支柱,產值約占整個醫藥工業的1/3,原料藥生產量約占世界化學原料藥市場份額的22%,原料藥產量約有50%出口。受跨國公司“轉移生產”等因素影響,未來3-5年,我國化學原料藥業將保持較好增長趨勢,化學制劑業隨著我國醫藥健康防疫體系的完善、醫療保險覆蓋面擴大、農村醫療擴大等也將平穩增長。
(2)中藥行業是醫藥工業的第二大支柱
中藥行業包括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兩大門類。20*年中藥工業完成總產值800.9億元,完成增加值294.9億元。19*-20*年間,我國中藥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54%,銷售產值年均增長18.8%。從整體狀況看,目前我國中藥行業裝備水平和工藝水平還不高,缺乏行業技術質量標準,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較難保證。20*年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中藥產業國際化發展戰略,將推動中藥、生化藥出口列為科技興貿的基本戰略之一,這對中藥行業持續穩定增長將起到積極作用。
(3)生物制藥近年來發展迅速
生物制藥業是我國受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推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20*年,生物制藥業工業總產值194.9億元,增加值72.3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6.3%、10.05%,其中基因和疫苗生產發展很快,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20*年國家加強衛生防疫機構建設和緊急防御體系,啟動了十余億元的疫苗計劃,列出了今后幾年將重點發展的6類生物醫藥項目,這些舉措將帶動我國生物制藥業的高速發展。
(4)醫療器械行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世界醫療器械市場主要由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壟斷。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占世界市場的份額較低,但我國已成為全球醫療器械十大新興市場之一,是除日本以外亞洲最大的市場。20*年醫療器械行業總產值188.7億元,增加值72.9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5.*%、16.27%。目前我國生產的醫療器械產品主要為常規、普及型產品,高精尖產品數量少,缺少能拉動產業整體升級發展的核心產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自我保健需求的增加,醫療器械行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3、醫院下游市場發展趨于完善
我國醫藥商品的銷售,以委托醫藥商業貿易公司和企業自銷為主。目前我國已有藥品批發企業7486家,藥品零售企業151760家。醫藥物流作為醫藥產業中的全新領域得到了飛速發展,一批具有一定規模、較為完善的網絡結構和現代管理水平的現代醫藥物流企業脫穎而出,一大批醫藥商業企業正在向著醫藥物流企業轉變。
4、重點醫藥生產區域已經形成
從地域效益分布程度來看,20*年醫藥行業效益聚集的前10省市分別占全行業銷售收入總額的70.*%、實現利潤的73.12%。在華北、華東、華南及四川等具有醫藥工業基礎,有地方政府積極支持、將醫藥工業作為重點扶持產業發展的地區,成為醫藥工業產業聚集、實現效益相對集中的區域格局基本形成。20*年全國實現效益前10名省市如下表所示:
排序銷售收入總額前10名省市利潤總額前10名省市
*
(四)醫藥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19*年以前,我國醫藥產業的市場準入條件很低,導致企業規模較小,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19*年以來,國家提高了醫藥產業的進入壁壘,在醫藥生產和流通企業中強制實施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S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CP(藥品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AP(藥材生產管理規范)等;對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經營企業分別實行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制度,對醫藥產品制訂了藥品注冊制度,對中藥、醫療器械等各子行業制定了不同的市場準入條件。這一系列制度的推廣與實施,保障了我國醫藥行業的有序發展,醫藥行業已形成了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與醫藥行業有密切關系的主要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藥品分類管理、GMP認證制度、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藥品降價、降低出口退稅率等。
1、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將促進一些國產普藥生產企業的發展
19*年底,國務院了《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正式實施。對于醫藥制造業而言,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影響,更多地表現為對藥品需求結構調整的引導。*年6月,國家公布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物目錄》,規定基本醫療保險的基本原則是“低水平、廣覆蓋”,用藥范圍主要確定于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的基本治療用藥。一些療效好、價格低、質量可靠的普藥、國產藥生產企業將會擴大在醫療保險用藥中的比重,擴大市場份額。
2、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的實施將使我國非處方藥發展進入黃金時期
1999年,我國頒布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并正式啟動了藥品分類管理工作。截止到20*年底,國家已正式公布了非處方藥物(OTC)目錄共六批。OTC藥物可以進行廣告宣傳并無需醫生處方即可購買,在宣傳和流通方式上有較大的優勢。我國OTC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1990年OTC銷售額為19億元,20*年達320億元,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群體保健意識的不斷加強,自我藥療市場發展潛力巨大,OTC市場將出現發展的黃金時期。
3、GMP認證制度的實施淘汰了近千家規模小、資金實力弱的醫藥小企業,提高了我國醫藥生產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20*年,國家醫藥行政管理部門在醫藥行業推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S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CP(藥品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AP(藥材生產管理規范)認證制度,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針對醫藥生產企業的GMP認證制度。GMP的中心內容是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實行全面質量保證,確保產品質量。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所有藥品制劑和原料藥生產企業必須在20*年7月1日前通過GMP認證,達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止生產。據統計,截至到20*年6月31日,全國累計有31*家藥品生產企業通過GMP認證,占全國藥品生產企業的60%,有1*0家藥品生產企業和884家藥品生產車間未通過認證。
4、藥品降價和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的實施使強勢醫藥生產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藥品定價采取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市場調節價三種定價方式,其中: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目錄的1000多種藥品與醫保藥品目錄以外具有壟斷性生產、經營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和指導價;其他藥品實行市場調節價。19*年以來,國家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藥品價格,降價金額累計達160億元,平均降價幅度在15%以上。從20*年起,國家有關部門決定擴大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在全國重點城市的試行范圍,要求醫療單位在采購臨床上應用普遍、用量較大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藥品時必須進行集中招標,以進一步降低基本藥品價格。國家根據市場和醫療消費情況實施藥品降價政策已成必然的發展趨勢。藥品降價和集中招標采購制度有利于降低藥品的“虛高”利潤,促使藥品利潤在生產、流通、使用環節合理分配,而強勢醫藥生產企業可以借助價格、成本、品牌上的優勢,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5、降低出口退稅率將使一些中小原料藥生產企業面臨淘汰,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的集中度將得到加強
我國將從20*年1月1日起,降低出口退稅率。這項政策的實施,將對化學原料藥業產生了一定沖擊和影響。我國是化學原料藥生產和出口的大國,原料藥生產企業在國內原料藥生產能力過剩,銷售價格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再受到降低出口退稅率的影響,其盈利空間將日趨狹窄。大型原料藥生產企業由于擁有規?;a效益,產品成本較低,在降稅后仍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而一些中小型原料藥生產企業將被迫退出這一行業。
(五)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未來3-5年,我國醫藥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化學原料藥、中藥、生物制藥成為發展重點,醫藥生產企業的結構調整將進一步加快,大批規模小、資金實力弱的小企業將在競爭中被淘汰,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團將不斷出現。外商投資企業所占比重將不斷加大,成為醫藥生產企業中一支骨干力量。
1、《醫藥行業十五規劃》明確了醫藥行業的重點發展領域及結構調整方向
重點發展領域包括:發展優勢原料藥業,繼續發揮化學原料藥方面的優勝,分層次發展化學原料藥,重點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藥的關鍵生產技術,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國內短缺的產品及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充分發揮石家莊、哈爾濱、沈陽和重慶等老醫藥工業基地的作用,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競爭力,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生產規模大、國際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促進中藥現代化,加快中藥現代化步伐,積極推進中藥材生產規?;?、產業化和集約化進程,建立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標準體系,推廣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加強重點中藥企業技術改造;在現代生物制藥方面,重點研究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好產業化前景、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生物工程技術藥物,加快研發關系國計民生的防治嚴重傳染疾病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載體、核酸等新型疫苗,以及針對病毒性疾病的新型治療性疫苗。
在醫藥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方面,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引導企業投資方向,及時淘汰落后產品及生產工藝,嚴格控制新開辦企業數量;仿制產品的生產審批將考慮市場供需情況和技術水平狀況;制假售假、污染嚴重、扭虧無望、達不到GMP要求的企業,依法關閉、破產;鼓勵中小企業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與大型企業進行多種形式的協作與聯合,實現優勢互補。
2、產業結構調整指導
20*年4月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制定了《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要求對其中的禁止類項目一律停止建設,對已建成的項目要堅決限期淘汰、依法關閉;對限制類項目中的擬建項目停止建設,在建項目暫停建設并進行清理整頓。其中涉及醫藥行業的目錄如下:
禁止類限制類
手工膠囊填充維生素C原料項目
軟木塞燙臘包裝藥品工藝青霉素原料藥項目
塔式重蒸餾水器勞動保護、三廢治理不能達到國家標準的原料藥項目
無凈化設施的熱風干燥箱一次性注射器、輸血器、輸液器項目
安瓿拉絲灌封機藥用丁基橡膠塞項目
鉛錫軟膏管無新藥、新技術應用的各種劑型擴大加工能力的項目(填充液體的硬膠囊除外)
粉針劑包裝用安瓿原料為瀕危、緊缺動植物藥材,且尚未規?;N植或養殖的產品生產能力擴大項目
藥用天然膠塞
直頸安瓿項目
3、外商投資指導政策
20*年,國務院修訂頒布了新的《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其中對外商投資醫藥制造業的指導政策如下:
類別目錄
限制類氯霉素、青霉素G、潔霉素、慶大霉素、雙氫鏈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鹽酸四環素、土霉素、麥迪霉素、柱晶白霉素、環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生產
安乃近、撲熱息痛、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生產
國家計劃免疫的疫苗、菌苗類及抗毒素、類毒素類(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白百破、麻疹、乙腦、流腦疫苗等)生產
成癮性品及原料藥生產(中方控股)
血液制品的生產
非自毀式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及血袋生產
禁止類列入國家保護資源的中藥材加工(摩香、甘草、黃麻草等)
傳統中藥飲片炮制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秘方產品
鼓勵類我國專利或行政保護的原料藥及需進口的化學原料藥生產
維生素類:煙酸生產
氨基酸類:絲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等生產
采用新技術設備生產解熱鎮痛藥
新型抗癌藥物及新型心腦血管藥生產
新型、高效、經濟的避孕藥具生產
采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的新型藥物生產
基因工程疫苗生產(艾滋病疫苗、丙肝疫苗、避孕疫苗等)
海洋藥物開發與生產
艾滋病及放射免疫類等診斷試劑生產
藥品制劑:采用緩釋、控釋、靶向、透皮吸收等新技術的新劑型、新產品生產
新型藥用佐劑的開發應用
中藥材、中藥提取物、中成藥加工及生產(中藥飲片傳統炮制工藝技術除外)
生物醫學材料及制品生產
獸用抗菌原料藥生產(包括抗生素、化學合成類)
獸用抗菌藥、驅蟲藥、殺蟲藥、抗球蟲藥新產品及新劑型開發與生產
(六)醫藥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醫藥工業企業集中度不高
20*年,世界前20家醫藥公司在全球藥品市場份額的占有率達60%以上。20*年,我國醫藥行業前20名企業(以銷售收入排序)的資產總額占全行業的16.5%,銷售收入占20.3%,實現利潤占21.2%。前60強企業實現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占全行業的比重也只有30%-40%。我國醫藥工業企業過于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從數量上來看,20*年全國醫藥工業企業共有4600家左右,其中小型企業占79.1%,中型企業占13.9%,大型企業僅占7%。從效益情況看,20*年4600多家企業中微利和虧損企業占全部醫藥工業企業的85%以上。中小企業數量過多,不利于發揮規模效益和提高企業盈利水平,也難以適應醫藥行業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相對壟斷的行業特性。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提高產業集中度已成為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生產技術水平有待改善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教興藥”政策的實施,醫藥行業總體技術實力得到了提高,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科研開發投入不足??鐕扑幑镜难芯颗c開發投入一般都占銷售總額的15%以上,而在我國不足2%??蒲型度氲牟蛔闶刮覈鴵碛凶灾髦R產權的醫藥產品較少,產品更新慢,重復嚴重,化學原料藥中*%的品種是“仿制”產品;二是裝備水平亟待提高。我國大部分制藥企業的裝備還以機械化為主,距發達國已進入以計算機控制為主的自動化裝備生產階段還有較大差距;三是科技成果迅速產業化的機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國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僅8%左右,真正形成產業化生產只有2-3%。
3、產品質量、性能有待提高
我國是化學原料藥生產大國,產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藥物制劑研發水平低,多數制劑產品質量不高,穩定性差,難以進入國際市場?,F階段我國平均一種原料藥只能做成三種制劑產品,而國外一種原料藥能做十幾甚至幾十種制劑產品。國產醫療器械產品大多是附加值較低的常規中低檔產品,產品返修率和停機率高,產品性能不穩定,造成臨床上所需的高、精、尖醫療器械與新型實用醫療設備多數依賴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