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40: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政治哲學道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意識腦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識真偽,即它可以辨識自己腦區中的表象是來自于外部感官還是來自于想像或回憶。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意識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政治意識的知識1.意識
起源: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生理基礎: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本質: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形成離不開社會實踐。
2.意識的能動作用
人的意識的能動性特點和表現:
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具有目的計劃性;
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具有自覺選擇性;
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具有主動創造性;
人的意識在改造客觀世界時能動作用的體現:
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即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人的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3.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主觀符合客觀。
【原理內容】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4.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①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
②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③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
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無所作為的思想。
高中政治選擇題怎么答1.抓住立意。
每個政治選擇題只有一個立意,即一個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試題后,認真閱讀,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話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再看題肢的設問,這樣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當然,對于簡單的試題來講,讀完也就應該做完。
2.找關鍵詞。
一般來說。每個政治選擇題的關鍵詞大多在題干的最后一句話中,如“范圍關鍵詞”:經濟學道理……、哲學道理……等?!皟热蓐P鍵詞”:措施是……、制度是……等?!靶稳菰~關鍵詞”:根本……、主要……等?!皠釉~關鍵詞”:表明……、說明"…·、體現……等。立意和關鍵詞相結合,對做難度稍大的題目有較大的幫助。
3.排查誤項。
高考政治試題中有一部分是難度大的題目,甚至有些題肢的設置一時難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用排查法,先把明顯錯誤的選項去掉,然后進一步縮小范圍。
4.不得已,猜。
對于實在拿不準的政治題目,千萬不要放棄猜答案的機會,可用猜測法。如果此題大多數人都不會,每一個人都有猜測得分的機遇。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確認的干擾項,如果能排除兩個,其余兩項肯定有一個正確答案,再隨意選其中一項,這就意味著你答對的概率為50%,如果放棄就等于放棄了這50%的得分機遇。即使一個干擾項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棄。
高中政治大題答題技巧1審設問范圍。這就要求明確答題時所依據的知識范圍,看這個知識范圍屬于經濟、哲學、政治,還是選修模塊知識。在回答時要注意兩點:第一,設問范圍是隱性的,需要結合設問與題干材料來確定;第二,答題所依據的知識可能具體到某一模塊的某一知識點上,因此答題時不能超過這個范圍。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政治課堂;融合
何謂高效的政治課堂教學?在長期的課堂教學和改革中發現,需要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對高中政治課堂展開研究。在“量”上面,要想實現高效政治課堂教學,就需要在教學中收獲較高的教學效率,也就是教師要做到少教多學,學生要實現在最短時間內收獲最大利益的目標。從“質”上面,高效政治課堂要做到對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就是說,通過教師的實踐教學行為,高效政治課堂要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和能力提升,為實現更大的目標奠定基礎?;诖耍疚木蛯⑨槍π畔⒓夹g和高中政治課堂的深度融合展開詳細研究。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明確知識地位,建立知識儲備
在對量變和質變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能發現這是對事物發展中不同狀態的表現,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該課題的內容也是日常教學和考試中的重點、難點。所以要求廣大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課件、視頻等教學資源對教學進行輔助,通過這些輔助教學的應用,讓廣大學生認識到課本中知識的重要性和要求,讓學生能更為準確地對事物進行闡述和應用,掌握各種有效的方式對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對課堂知識教學的研究,能幫助學生對知識地位進行充分明確,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更為豐富的知識儲備,有利于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激發,能大大提升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學的有效性,對取得良好教學課堂教學效果也將提供十分有效的幫助。
二、利用信息技術,準確劃分教學重點,理清教學思路
在對學生進行質變和量變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相應地設計“水的三種形態變化”動畫示意圖,也就是在大屏幕上分別為學生顯示固態、液態和氣態的水,通過對兩組概念上相似性的研究,讓學生對知識有著更為形象和直觀的掌握。學生通過對視覺和聽覺上的共同研究,也將更加準確地認識到質變和量變之間的辯證關系,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明白更多的人生哲學道理。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能發現學生在對主觀性試題進行解答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原理和材料相分離的情況,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就是因為課堂教學中沒有對重點事例進行確立,因此難以在教學中形成正確的教學思路。此外對于一些啟示性教學知識上,教師也可以相應的設計漫畫對教學進行輔助。利用漫畫中的幽默諷刺性,將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課堂中,通過對學生的有效引導,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更多的哲學性道理和生活的相關啟示。
三、對信息技術教學理念進行貫徹,確保課堂教學的活力
在對教學策略的選擇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選擇學生更熟悉的生活實際,注重對生活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比如在課件《水的形態變化》中,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比如“為什么我們看到水滴卻看不到石穿?”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問,幫助學生得到邏輯性思維發展和提升。此外在對教學策略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材料和問題的設計過程,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也將使得高中政治課堂中的學習內容逐漸得到深入。
四、體現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和學生都實現高效性
在對量變和質變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嘗試情境課堂、活動性課堂的教學方式,從而對社會生活進行更為緊密的聯系,充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進一步體現當前的時代特征和教育特點。教師在對教材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對教學內容和形式上的整合,充分賦予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本質內涵。在對問題和情境的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體現以學生能力為中心,通過生活和實際教學的案例研究,讓生活和哲學有效體現在學生生活實際中,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效率,為獲取良好教學效果奠定有效基礎。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要想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得到更有效的發展和能力提升,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基本要求,因此信息技術在此種背景下也逐漸體現出了其優越性??梢哉f信息技術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已經對各行各業的發展起到了影響,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眼光或是教學方式指導教學,必然會對學生的發展造成影響。所以我們只有充分了解時代的發展和建設,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對學生開展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得到更有效的能力提升,從而在今后社會中獲取更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卉娟.在信息化海洋中把握航向———再談信息技術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運用[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39(2):91-92,90.
[2]陳靜.淺談信息技術在高中政治課堂的運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62(2):186-186.
關鍵詞:經典國學 高中政治 教學實踐 課堂教學
在高中政治課的哲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采用喜聞樂道的國學經典三國故事作為教學素材,靈活運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 風趣幽默 引人入勝
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現在一些學生對政治課有一種逆反心理,缺乏熱情,通常的政治課堂是“老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要上好政治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課程導入,可以創設出熱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心態,發掘出學生自主學習潛力。所以教師需要研究講課技巧,可以用形象、生動、富有哲理、情趣的語言來“粘”住學生。三國故事本身并無多少幽默之處,但后人對三國的認識形式多樣,我們可以借助一些經典的有趣的表達方式,將三國中的人物呈現給同學們,既可以激發他們對政治課堂的興趣,又啟發他們的創造性。三國故事,人物各異,情節跌宕,引人入勝,更為課堂增添了一份吸引力。如:有一段順口溜這樣描寫“皇叔是仁德的;愛民是如子的;特長是會哭的;眼淚是充足的。孔明是偉大的;治國是有方的;用兵是如神的;放火是專長的。 曹操是奸詐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無情的。孫權是中庸的;父業是繼承的;胡子是紫色的;眼珠是進口的。 周朗是俊美的…… ”材料風趣的概括了三國中主要人物的特點,同學們在非常輕松詼諧的氛圍中明白了教材中的道理:矛盾是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二、博大精深 用之不盡
《三國演義》是一部包涵“人生訓、處世方、成功法、用人術、戰略論”的“百科全書”。具有博大而深厚的思想內涵,塑造了很多傳奇故事與形象,對于哲學課堂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教學素材,許許多多的哲學道理在這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中得以體現,引人深思。如:“隆中對”,諸葛亮未出茅廬即知天下三分,不是靠先知先覺,而是依靠“從實際出發”;“望梅止渴”體現了“意識的能動作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f明“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體現了“矛盾的相互轉化”;“借東風”體現了“抓住機遇,注重外因”;“楊修知退兵”體現了“現象與本質”;“失街亭”中街亭雖是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卻是出祁山整個戰局中的重點和關鍵,諸葛亮錯用馬謖,大意失街亭,導致全線被動,被迫冒險上演空城計,才避免全面潰敗的結局。這充分說明正確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重點和關鍵的重要性……如此充滿智慧光芒的一部作品,我們應珍惜它的課堂價值,將其作為提高政治課教學藝術和效果的持久動力。
三、分享故事 學會做人
在課堂上,每當講到一些三國故事,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有了解故事情節的同學甚至自告奮勇給其他的同學講述,主動參與,時光一下倒流到1700年前,老師、學生都陶醉在三國故事中,整個課堂圍繞著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漸入佳境……《三國演義》內容豐富、底蘊深厚,他不僅講述歷史,展現古代人物的聰明才智,同時他啟迪人們的思想,教人忠、義、做人。使學生在分享故事的的同時,無形中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在講到《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處,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義利之辨”,請學生發表見解,一位同學用關羽的故事和呂布的一生進行對比,最后分析得出結論:呂布惟利是圖,關羽重情重義,小人取利,君子取義。故事應用生動且很有說服力,同學們也從故事中真正理解了如何取舍,相信在現實生活中也會作出正確選擇。三國故事,不僅老師可以作為教學素材,很多同學也都讀過,可以引導學生引用,培養表達能力,分析能力,也更容易引起共鳴。
四、因勢利導 回歸家園
三國走進政治課堂的意義遠不只這些,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節目主講了“漢代風云人物”系列講座。他的品三國,贏得了廣大聽眾的喜歡。大家喜歡他,除了因為語言通俗,見解獨到之外,最根本的是傳統文化本身的魅力。人們對傳統文化有一種向往,那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易中天的講解,從政治課教學角度反思,是在補課。中學生所面臨的信息紛繁多樣,但他們內心深處也有這種對傳統文化的渴望。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不去滿足學生們的內心需求,為什么不順勢去引導,使其在得到知識滋養的同時,弘揚和培育我們的民族精神。我想這才是我們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五、而教師要想應用好這一寶貴財富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不斷的充實自我。政治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涵養。人文涵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教師有了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三觀,才能在專業基礎知識之上會靈活運用優秀的傳統文化,給學生以正確引導。讀書是最好的充電方式之一,靜到極處的閱讀,也是思緒萬千翻騰之際、心聲萌動之時,天籟之聲,生命之曲,只有在專心于閱讀之中,才聞聽得真真切切。只有在持之以恒的專心閱讀中,才能不斷提高教師文化素養。同時要提高人生修養,培養高雅的文化情趣也要讀書。讀書不僅要讀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書,應博覽群書,增加知識儲備量。讀書避免走馬觀花、淺嘗輒止。
2、應用方式要不斷創新??梢越處熤v述的方式,可以學生共同討論的方式,有條件的可以制作成課件,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投影、電視、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以簡潔、形象、直觀的特點給政治課的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過形象、生動的描述,跨越時空的深沉思考,能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關于三國故事的資料也非常豐富,《三國演義》的電影、電視、易中天的品三國、其他學者對它的評價等等。
3、主次分明,不能喧賓奪主。三國素材豐富多彩,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但各種材料應為政治課堂服務,不能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忘了真正該學的知識。故事是輔,更為重要的是要總結出故事中體現的哲學道理,不能本末倒置。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 政治;教學; 內容、方法和目的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political teaching links
Lin FengqiongQu Xinlai
【Abstrac】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ide, in today's quality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language and politic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method and purpose are consistency.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 Chinese; politics; teaching; content, method and purpose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下,在當今的中學素質教育中,高中語文課與政治課在教學的內容、方法和目的上都有一致性。
1兩門學科在教學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在高中課程改革中,許多國家對普通高中的任務與培養目標作了重新定位。各國在課改中普遍強調培養高中學生公民的責任感,發展個性,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培養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交流、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提高信息素養,并要求使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培養目標都強調要幫助學生發展成熟的人格;培養學生參與社會民主建設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傳授基礎知識和技能;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天賦;培養學生認識自己天賦和發展傾向以及對自己未來發展作出正確選擇的能力;發展學生獨立作出判斷和行動的能力;促進學生對世界的理解和批判的能力。語文素質教育、政治素質教育都是依據人的發展和未來生活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為根本目的,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形成學生健康個性為根本牲的學科教育活動。所以,兩門學科在教學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2兩門學科在教學內容上有相關性
語文教學的內容包括詩、詞、歌、賦,現代文、古文,各種載體涉及到整個世界,通過教學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高中政治課的內容涉及經濟學、哲學、政治學、文化學四個組成部分,其中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以社會活動和人的思維為研究對象,屬于社會科學;哲學屬于人文學科,讓我們學會思考人生,審視自己和社會。它也包羅了整個世界。所以,兩門學科在教學內容上有相關性。
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性學科教學,理應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前沿陣地的作用。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是進入其它學科異常的金鑰匙。語言文字是人參與社會交往的必備工具,教學實踐性最強。政治教學對語文教學所培養起來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思辯能力、分析能力等有很強的依賴性。比如:答好選擇題,就要對試題所采用的干擾方式有所了解。干擾肢可以有以下類型:相關的知識或相近的時事;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識;在題肢中偷換概念或轉換論題;將概念間的主次關系顛倒、將原因和結果倒置;常以局部代替全部;觀點趨向絕對化;和題干無關的題肢等。 答好材料主觀題時,首先,要抓住立意,即中心思想。要做短題干長讀,理解其深刻寓意;長題干短讀,抓住其中心思想。其次,要找準關鍵詞。一般來說,每個選擇題的關鍵詞大多在題干的最后一句話中。如“范圍關鍵詞”:體現的經濟學道理、哲學道理等;“內容關鍵詞”:措施、制度等;“形容詞關鍵詞”:根本、主要等;“動詞關鍵詞”:表明、說明、體現等,這些能力都是語文教學中必須培養的。反之,政治教學所培養起來的理解能力、思辯能力、分析能力對語文教學也有很強的促進性。比如:學習布萊茲·帕斯卡爾的《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葦草》,學了哲學就更容易理解其主題思想。論述題和作文這兩者都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以,兩門學科在教學內容上有相關性,是有聯系的。
3 兩門學科在教學方法上具有相通性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表明,引入經典哲學故事,似乎引領他們回憶兒童時的快樂時光,讓他們興奮,從而引發他們深入思考和知識關聯想象,促使他們的注意力和學習力集中于課堂教學中,大大提升他們進行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并有效激發他們對新接觸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將教學內容中抽象的化解為形象的、生澀的轉換成直觀的、枯燥的變換為鮮活的、沉悶的轉化為趣味的,大大降低知識體系的難度,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同時,大大激發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并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興趣。例如,引領學生進行“量變與質變”相關知識的教學時,可以引入如下經典小故事:“某棵大樹可以經受起風吹雨打,可以承受得起閃電襲擊,但經受不起一群小小螞蟻的啃食。”故事一出現,給予學生“回到童年”的感覺,清風撲面而來,從而強有力地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此時順勢引導學生分析其中所蘊含的哲學道理,讓他們理解此小故事所蘊含的“唯物辯證主義的質與量的變化”原理,進而讓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量變是質變的前提”、“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須會發生質的變化”,螞蟻雖然很小,其啃食一口簡直微不足道,但在群蟻的日復一日的啃食下,量變便可能急劇擴大,以至于引發質變,最終導致大樹的死亡。由此,將“量變與質變”這一抽象的教學內容化解為生動具體的案例教學,有效破解教學的難點,并有效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樂趣。
二、采用幽默語言,營造生動有趣的氛圍
教學語言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知識體系與學生智慧之間的媒介與橋梁,教學語言的質量將對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直接產生影響。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可以將課堂教學氛圍營造得更和諧、溫馨、生動和有趣,可以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生機與活力,特別是當教師引入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語言之后,可以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風趣,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進行知識學習與探究的參與度,而且有助于使學生大膽思維,激發更多的靈感,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時,可以在引入“種瓜得瓜,種豆的豆”這一格言之后,緊接著幽默地說出:“老太太種雞蛋得雞蛋嗎?”并通過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現“老太太種雞蛋”的風趣圖片,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思考這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生活常識性事例”,原于雞蛋本是動物“果實”而非植物“果實”,是屬于兩個完全不一樣類屬的物種。然后,由此引導學生辨析“創新意識”與“非常規思維”的內涵與核心,促使學生學會科學感知事物現象,科學認清事物的表面現象與本質特征,從而把握好“打破常規思維”與“創新思維”之間的辯證關系,讓學生明白打破常規思維并不一定是創新,只有符合科學規律和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的非常規思維,并實現預定的目標才是真正的創新。如此幽默一番,立即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創設互動情境,趣味浸染于對話交流中
高中新課標強調指出: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凸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與核心作用,由此讓課堂教學氣氛更活躍,從而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讓課堂教學不時閃動學生的智慧火花,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自覺性與興趣性。例如,教學“市場經濟”時,可以引導學生就當前市場上物品價格波動問題進行討論。比如正值時節的西瓜價格很便宜,而反季節的西瓜卻很貴;又如,往年東北農場的大白菜供不應求,價格很高,而當前由于農戶沒有很好地控制“生產量”,導致今年嚴重滯銷,以至于許多大白菜因此腐爛掉,致使農戶損失嚴重。通過這兩個例子,組織學生討論市場經濟的缺點,并梳理總結出其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后性“三大問題”。如此交流互動,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并讓學生對相關知識與原理產生較深刻的理解與印記。
四、結語
關鍵詞 高中 政治課 教學體會
一、創新教學方法-用函數式“細”化經濟、哲學道理
作為人文學科的高中政治學科,帶有濃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學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從科學性的角度講,高中政治學科雖然整體上不比數理化那樣準確、精細,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數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經濟生活》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商品價值量關系”時,課本中有一個結論:“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這個結論是怎樣得出的呢?這是由價值量和勞動生產率的定義共同決定的。因為價值量是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皼Q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換一下,不難得出“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的結論。那么,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了,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如何變化呢?結論是不變。 因為“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可表示為:xy=k(y為單位商品價值量,x為社會勞動生產率,k為一個常數),這是一個“雙曲線”函數。由于:“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商品數量×單位商品價值量”,而“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商品數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是成正比的(根據勞動生產率定義),“單位商品價值量”則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是成反比的,這樣:xy=k 不變。由于用了“雙曲線”(反比例)函數,以上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比單純語言解釋效果好多了。
再如:教授《哲學生活》中“量變與質變關系”時,可以用一次函數公式y=kx表示。y表示發生質變的最終的量,k表示每次變化的量,x為頻率。“鐵杵磨成針”、“愚公移山”都是k太微小而x特別大最后達到了目的。但這不是唯一可取的途徑,更不是當今時代所推崇的方法。如果x不能特別大,那么就要使每次變化的量k變得大一些,也能達到目的。這就需要創新,改變事物的結構。這樣,“量變與質變關系”的道理才更全面。
二、注重過程細節-用新素材“亮”化課堂教學
西方有諺:“上帝存在于細節之中”、“細節決定成敗”, 無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是實現新課程教學的三維目標,都離不開教學過程的細節,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應重在過程中細節的處理。目前高中新課程政治教材,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具有注重過程性、實踐性、開放性的特點。編制教材的專家已經為學生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做了周到、細致的預設,因此下一步關鍵就是看教師如何運用教材。教師應把尊重和創新結合起來,把握教材的精髓,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靈活的處理教材中的細節,構建一個“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課堂,尤其要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個又一個的“亮點”掀起一浪高一浪的。
例如:在講授《政治生活》第四課“權利的行使需要監督”這一框題時,我考慮到書中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曝光后得到解決的幾個案例已經時過景遷,遠離輿論關注的熱點,重拾起來會增加困難,不利于激發學生興趣。于是就向學生講述了幾年前在電視中看到、至今記憶猶新的例子:某市政府,在未經充分論證、沒有廣泛征取市民意見的情況下,在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橋。這三座立交橋建成使用后,群眾把它們分別叫做“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發行路難)、“土耳奇”(土氣而且奇怪)?!靶录悠隆?、“越南”、“土耳奇”(土而奇)的橋名馬上引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學生們紛紛議論、猜測起來,想弄懂這橋名到底是什么意思。當大家恍然大悟后,沒有不笑出聲來的,有個同學甚至伸出大拇指嘖嘖稱贊:(市民)太有才了!我趁機把學生引導到了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以及政府接受監督的重要性上來,整堂課學生情緒高漲,我也教得輕松了許多,順暢了許多。
三、拓展備課視野-用大備課“厚”化教師底蘊
備課作為教學過程的準備活動,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的區分,廣義備課也叫大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促進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好教師的一堂好課包含了他一輩子的教學修養,教師在長期教育教學實踐中所形成的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以及教師特有的教育素質,確實對于他上好一節課起了潛移默化的決定作用。因此,教師必須終生刻苦學習,勇于實踐,頑強進取,對業務精益求精。廣義而言,教師為豐富自己的知識所進行的進修、培訓及自學等一切學習活動,都是為教學工作做準備,都是備課的范疇。廣義備課主要工作是:系統學習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參考書籍;學習與本課程前后有聯系的相關課程材料;經常翻閱有關的期刊雜志,了解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收集與教學有關的鮮活素材;還要學點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的基本知識,多參看教學改革方面的書籍文章。信息化社會,尤其要重視通過網絡開闊視野、查找文獻、收集資料,進行學習、研究。廣義備課,既包括一個教師的知識量的儲備和增添,也包括其日常見聞的廣大和人生經歷的豐富,還包括其人文思想的加深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 廣義備課與狹義備課包含著整體與局部、長遠與眼前、務虛于務實等多對關系。新課程條件下,廣義備課比狹義備課更重要。廣義上的備課做好了,狹義上的備課也就輕松了,教學的翅膀也就獲得了自由翱翔的空間--教者就能在課堂上高屋建瓴,收放自如,左右逢源;廣義上的備課做得不夠,狹義上的備課做得再好,上起課來也難免是拄著拐杖行走,發揮得再好也不過是麻雀在屋檐下撲翅。廣義備課,是一個對全面信息和人的全面能力開放的大系統,由于拓展了時間和思維,更能增加靈感思維出現的可能性,鍛煉教育機智,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課堂的生成。
參考文獻:
[1]李春生《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新理念》
關鍵詞:哲學;寓言;詩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053-01
高中的哲學課程本身的抽象和枯澀,加上高中生的思維水平和生活經驗限制,對于深刻理解和運用哲學的基本觀點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如何使學生學習哲學的過程變得寓教于樂,水到渠成一直是筆者思考和探究的問題?!对娊洝酚性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哲學教學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的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古典詩詞等語言優美,情節生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哲學思維,使課堂教學渾然天成。同時又能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1.利用經典寓言化繁為簡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少年兒童的好奇心不完全取決于某種事物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體的過去經驗的關系如何,若是學生感到教學內容深奧莫測,難以領悟,就不易引起興趣。"[1]而寓言故事語言簡潔,情節生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復雜深奧的哲學原理融入到寓言故事之中,起到化繁為簡,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講授矛盾的含義和基本屬性時,我引入的《塞翁失馬》這個寓言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先給學生展示了這個故事的情節,然后讓學生用矛盾的觀點分析故事情節。學生甲:"福和禍是對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塞翁丟了馬本身是禍,但是那匹馬又帶來一群野馬,就變成福了,后來他兒子因此摔斷了腿又變成了禍,但因此又沒去打仗,保住了性命又變成了福。所以福和禍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福和禍會相互轉化。"我繼續啟發道:"這個學生講得很好,看到了福和禍的相互對立,又看到了相互轉化。但是同學們思考一下矛盾之間的相互轉化是不是無條件的呢?"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學生乙:"不是,矛盾之間的相互轉化是有條件的。故事里福和禍的轉化也是有條件的,比如他兒子打馬飛奔才摔斷腿,因為官府征兵,他兒子才摔斷腿免除兵役,沒有犧牲在戰場,禍轉化成福。"通過這樣的討論,關于矛盾的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采用歷史故事身臨其境
美國著名教育家戴爾提出學習的經驗之塔強調學生參與的重要性。學生去做的經驗,位于塔基的三個層次中,都含有親自的"活動",在這種方式中,學習者都不僅僅是活動的旁觀者,更是活動的參與者故稱為做的經驗。所以說獲得的是直接做的經驗。這一直接經驗對于學生理解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在講授"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按客觀規律辦事。"這一知識點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這一觀點的認識和理解。我說同學們做一次小偵探,來解答一個謎團。學生聽完后都躍躍欲試,趁著他們的興奮勁我跑出了謎題:從前有一座寺廟門口的兩個石獸被門口河流的洪水沖走了。若干年后,和尚們想重修寺廟,找回兩個石獸。有三種方案:和尚認為到下游去找;一位學者認為在原來位置可以找到;一個年老的河兵認為到河的上游尋找。同學們你們認為哪一種觀點正確呢?為什么?學生感到很新奇,熱烈地討論,爭先恐后的發表自己的觀點。持不同觀點的同學又相互爭辯,互不相讓。我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了,而且也充分思考了,于是揭曉答案:"因為石頭重,沙質地軟,水流沖不動石頭,就會沖走石頭下面的沙子,形成大坑。石頭必定往上游滾動。最后在河的上游尋找石獸。"
同學們恍然大悟,頻頻點頭驚嘆古人的智慧。這時我又提出問題:古人之所以能夠找到石獸,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按客觀規律辦事。然后我又引導學生思考:"根據故事怎樣才能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學生:"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規律。"這樣抽象的哲學道理就變得淺顯易懂了。
3.詠嘆古典詩詞感受智慧
古典詩詞等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哲學思維,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同時又能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講授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這一知識點時,我先向學生展示了唐朝詩人杜荀鶴的詩《小松》"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志,直待凌云始道高。"然后讓學生齊聲朗讀并感受討論這首詩歌的哲學寓意。學生甲:"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學生乙:"這首詩傳達的寓意類似于俗話莫欺少年窮的意思"我繼續引導學生:"這位學生回答的非常好,莫欺少年窮意味著少年是具有發展前途的新事物,但現實一定是每一個少年都有發展前途嗎?"學生丙:"不一定,新事物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也就是說我們青少年要成為有前途的新事物,就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本領。這樣才能有前途。"學生對這一回答報以熱烈的掌聲。這說明學生真正理解了這個哲學原理。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使我們汲取精神財富的源泉。在哲學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能夠化繁為簡,加深學生對哲學原理的理解,增強政治課堂的實效性,而且也能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梢哉f是一舉兩得,故而在哲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借他山之石,解哲學之困。"
參考文獻:
[1] 《初中說明文教學方法初探》何朝陽 - 《欽州學刊》-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