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40: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教育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初中數學課前備課的有效性李海濤
初中數學習題訓練的有效性龍江艷
中考現代文閱讀復習教學有效性研究和煥玲
"互批作文"模式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張洪偉
用快速作文法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黑龍江教育(中學教學案例與研究) 李春蘭
初中英語教學測試診斷的有效性研究梅廣宇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備課的有效性郭宏博
初中物理教學講解的有效性研究甄洪斌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張玉岐
《木蘭詩》教學實錄與評析朱小紅,孫雷,鄒蘭春
《端午的鴨蛋》導學設計高玉霞
"運動的描述"教學設計及反思肇亞娟
壽鏡吾先生為什么不回答魯迅的問題——兼談文本解讀和背景資料呈現的關系劉宏業
加強課堂評價提升教學效益陳鋒
三角形全等的教學案例與分析陳芳
創新教學理念構建新型數學課堂文繼志
"不愿","不復",還是"不用"——李白《將進酒》中一處疑點考析李小軍
藤野先生對匿名信事件究竟是什么態度汪茂吾
簡約,是語文課堂不能缺少的李冬梅
硬筆寫字教學調查研究與方法措施程燦
PBL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對一節市級公開課的課例研究王麗娜,徐峰
數學學科評價應力求促進學生發展董詩林
數學課應對學生加強發現思維訓練文輝
構建"情境引探五環節"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王紅香
摩擦因數一定小于1嗎李志強
《木蘭詩》『同行十二年中『行之辨音佟百成
構建以人為本的中學物理課堂楊福松
幾何計算型綜合題在中考中的命題特點韓春見
2009年中考物理光學力學作圖題分析王桂梅
給"愛"設置防線王旭紅
上課總是分心怎么辦章睿齊
對待小美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從哪里下手鄧立
和"雙面"學生"過招"王國偉
『不差錢的學生差什么何廣茹
教師,先從自身找原因邱官欽
我想起了小丁……高兆華
少女變形記周仁滿
像愛自己的兒子一樣愛她劉春蓮
誰扔的紙團袁桂利
呵,張良曲傳靖
魏書生給學生增講的課外文章趙忠福
清塘荷韻季羨林
硬朗朗的生命禮贊——《清塘荷韻》賞析黑龍江教育(中學教學案例與研究) 沈永生
難忘那一年于鄭慶
校門口的那棵老柳樹鄭春哲
請家長周毅
丑小鴨的"丑"與"美"陳蕊
心靈的成長人生的啟示張蕊
入情入境入味的品嘗孫紅
以《最后一課》教學為例談愛國教育劉宏業
《教師教學用書》應該如何用——以《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的教學為例符禮科
《我的叔叔于勒》一課的板書教學崔悅
《社戲》中的"吶喊"程云花
孔子在乎得可愛沈永生
《馬說》研討練習題的變更建議史峰HtTp://
在探索中享受快樂王愛生
關于"三角板"操作講解六例何樹生
提升英語"話題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性——以EEC教材第9單元第2課為例的課例分析吳巖
大道至簡妙得解——對一道中考試題的探究齊安德
對一道課本例題的質疑李祥燕
中考數學復習要點指導李成康
根據光學作圖題特點進行物理中考復習黑龍江教育(中學教學案例與研究) 崔勝春
方案設計問題在中考中的命題特點及主要解法(上)韓丁
那個傾斜的易拉罐劉衛杰
漫畫后的漫畫臧玉霞
小孩子懷何偉
我與小凱關于情感問題的對話張雪梅
窗內窗外鄭春哲
饅頭與我的大學黃軍英
爺爺的智慧——讀《爺爺一定有辦法》的一些感悟王文治
體驗知識發生的教學過程不能省王愛生,張文光
好的開始一定能成功一半嗎——《浮力》教學案例許潔
『在洞庭一湖的『一字究竟作何解釋徐宏壽
是"感人的親情"還是"快樂和自得"——對《散步》主題的深思侯守斌,陳明
項羽自刎為哪般李小軍
如何上好數學試卷講評課段祖明
數學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張林德
2010年中考物理新題面面觀劉桂英,崔勝春
新學期給新班主任的幾點建議王旭紅
一座彎彎的小石橋石鐵權
求陰影面積的常用方法郭連元
提高物理作業有效性的幾個策略黑龍江教育(中學教學案例與研究) 錢躍華
對教育領域幾個經典修辭的理性思考趙惠,劉濤
如何在英語語法教學中設置情境施曉微
英語課堂上的關懷不可忽視嚴雪青,歐陽錫龍
初中生課外閱讀的調查與思考王冬梅
分析中考教學中的多答案考題郭麗華
中考物理信息給予題分析王桂梅
關鍵詞:校園心理??;生涯教育;案例分析
一、校園心理劇的含義
心理劇是維也納精神病學家 J.L.Moreno于20世紀 30年代創立并發展起來的團體心理治療方法。早期的心理劇以心理咨詢和治療為目的,不去分析、詮釋人們帶來的問題 ,而是提供一個場所和氛圍,讓人們從多重的角度,以自由表達的方式探索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而有效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機遇,促進個體成長,使個人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中小學校園情景心理劇,簡稱校園心理劇,是心理劇應用于學校教育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團體心理輔導方式,是由學生、教師等相關人員把成長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和解決范式在一定的場所和群體中進行表演和討論的教育活動。從操作性角度來說,校園心理劇是由學生、教師及有關人員共同針對有關的心理問題去選取主題、編寫劇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級內或專門場所進行表演,并對心理問題和解決方式進行分享討論。從表現形式上說,校園心理劇吸納了舞劇、音樂 、舞蹈、繪畫等表達性藝術的精髓 ,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探索出一種本土化的 “行為表達技術”。
校園心理劇以舞臺表演的形式重現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動與沖突,使當事人認識到其中的主要問題,促進當事人、參與者的認知領悟、情緒表達和行為改變。它作為一種新興的團體輔導辦法為生涯教育提供重要支撐,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強烈的情境性,使學生真正參與、切實體會。
二、校園心理劇在中學生涯教育中的應用的案例分析
校園心理劇《拖延大作戰》劇情介紹:主角劉明天放學回到家,家中突然停電。他才想起媽媽之前多次囑咐他讓他去充電卡,媽媽訓斥他時間觀念差,拖延成性將導致一事無成。黑暗中,劉明天進入夢境,看到10年后的自己,因為安排好時間而錯過了一次重要主持,繼而被開除,主持夢想破滅,深受打擊。第二天,劉明天由于研學小組匯報準備不足,表現欠佳,令小組成績落后,組員跟他大吵一架,紛紛指責他的拖延惡習。劉明天頻頻狡辯和否認,令組員氣憤離開。此時,留在報告廳的劉明天剛好聽到了優秀校友的講座,讓他有所觸動,他深刻地反思自己的問題。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劉明天終于意識到自己拖延的根源在于缺乏時間觀念和自制力。第二天,劉明天誠懇地組員認錯,下定決心做出改變,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小組成員齊心協力幫助他作規劃,監督他完成任務,一改之前拖延的面貌。最終在年級展示中,小組成績成績優異,劉明天重新獲得大家的認可,并對未來有了積極進取的態度。
(一)劇本
校園心理劇的創造包括:主題的確立,素材的處理,形成劇本。
預防性、發展性是校園心理劇的主要功能,它面對全體學生,解決學生成長性過程中最渴望探索和解決的共性問題,因此其所呈現的事件是學生現實生活的再現。在實際操作中,還要根據所探討的話題、故事靈活把握,使其素材、語言、行為表現方式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真實體驗?!锻涎哟笞黟》展现的就是高中藉F窩生面臨的的典型的時間管理能力和自制力欠缺,對追求夢想欠缺堅定信念這一普遍問題。這一題材取自于日常生活的觀察和個體心理輔導中的記錄,心理老師將這一貼近學生生活、有代表性的心理話題帶進生涯教育課堂,由學生分享自身在生活中的拖延表現和當時的心理沖突和體驗,由老師展現這一問題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的原因,組織學生討論生成克服拖延的方法。課堂中生成和搜集的資料,都成為校園心理劇劇本的素材。
師生就搜集到的素材進行處理,使得情節發展和場景變化具有內在邏輯,形成一個具有結構性的的舞臺劇。最初形成的劇本還有一定的開放性,師生在排演過程中進行豐富和完善,融入生活細節,貼近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語言表達,最終形成一個反映學生實際生活,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語言特色的校園心理劇。
(二)人物
校園心理劇在運用的過程中,有必可少的“人物”――指導者、主角、配角、觀眾。
指導者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心理學素養,從事心理輔導或咨詢工作,掌握團體輔導的理論與技術,具備心理劇操作技術的教師擔任?!锻涎哟笞鲬稹返闹笇д哂尚睦斫處煋?,全程參與表演人員的選擇、劇前的創作、劇中的陪同、劇后的分享等,具體承擔以下職責:指導演員明確主題,理解角色和作用;恰當運用心理劇技術組織安排情節;創設與維持真誠、信任、支持性氣氛;把握場景的設置與自然轉換;指導演員熟悉舞臺空間和表演藝術;組織演出團隊討論分享;對許多未知的因素加強預測等。
主角是劇中的主體,是在舞臺上呈現其內心事件的人。本劇主角劉明天正好是由有相應問題的學生出演,扮演者是一位形象氣質俱佳,擁有藝術天分的高中生,但同時也是一位典型的“拖延癥患者”,最初在參演校園心理劇的過程中多次遲到,遭到同伴的斥責。這樣的設計,從表演上說,使得劇中類似情節發生的時候,演員們有更多的代入感,情感充沛,表演真實;從效果上說,通過真實和虛擬相結合的環境中,主角可以從多角度審視問題,在解決角色心理困惑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答疑解惑。
配角是主角的延伸,也是指導者的延伸。本劇中配角任務主要是由同伴推薦推薦,彼此之間互相了解,能夠出演最合適的角色。劇中的每一個配角也都有不同的人物設定,有的作為一個伙伴來塑造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有的作為一個指導者來引導主角發生改變,共同推進主線劇情的發展。
觀眾是心理劇的見證人,也是心理劇的參與者。尤其是同齡觀眾,戲劇的形式可降低他們的焦慮感,使之從旁觀者的角度解決自己類似的心理問題,達到同輩群體教育的目的。
(三)表演
校園心理劇的場景最好是現實生活中的熟悉場景,如教室、操場、家庭等,讓學生產生真實感和親切感,場景的設置還必須表現緊密圍繞主題,使問題得到典型的再現。《拖延大作戰》的場景包含學校和家庭,由研究性學習匯報這一事件作為明線,暗線則是主角的拖延心理的變化,背景設置中包含大家都及其熟悉的校園鈴聲和環境,使得學生能夠快速融入,表達真實。同時,由于采用了動態的背景,使得場景的切換更加流暢自然,觀賞性更佳。
校園心理劇的排練包含暖身、表演、分享三個階段。在暖身階段,心理老師負責營造安全的氛圍,調動參與人員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帶領學生回顧上次排演,理解與把握角色,激活角色心理狀態;在表演階段,演員按照劇本的框架進行演練,教師對學生的語言、動作、藝術表現等進行指導,和學生們共同探討事件及場景的安排是否恰當等,這一工作由心理老師和專業的戲劇老師共同指導完成;分享階段則是在表演之后,心理教師把演員們組織起來,圍繞角色感受和心理劇所要表達的心理問題相互交流,使參與人員更深入地把握角色,對所呈現的心理問題進行進一步探索。在校園心理劇排練過程中,學生們由最初接受語言、動作指導,到表演連貫自然,再到揣摩角色心理特征,使得一個個角色更加立體化、更有人情味。
校園心理劇區別于一般舞臺劇的重點還在于心理技術的應用,例如獨白、替身、角色互換、生涯幻游等,這些技術的使用有助于將心理問題外化,直觀的表現問題發生到解決的整個過程。例如,本劇中采用的替身技術,即是主角面向觀眾,替身背對觀眾,與主角并肩站立,一正一反,雙方并無肢體動作的互動,主要使用言語上的交鋒,駁斥主角觀念中的錯誤,達到澄清觀點,重建信念的作用。替身技術在本劇中承擔突顯心理矛盾,催化心理轉變的重要作用,是劇中主角心理狀態的重要轉折點。
(四)效果評價
校園心理劇在生涯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為學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學生的心理品質向積極方向發展;使所有參與者(包括家長和教師等人)通過編寫、表演、觀看、討論和思考,預見到生涯規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的重要性。在心理劇排演過程中,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見賢思齊,老師也能夠感受到學生將角色融入到自身,將劇情與個人生活進行對照,在劇中和生活中都發生了積極的改變。
對于演員來說,參與校園心理劇過程是一個情緒釋放、情感體驗、認知沖突的過程,這之后的整理調適才是心理劇的關鍵,因此分享階段是心理劇功能得以實現的必備環節?!锻涎哟笞鲬稹返谋硌菡叻窒淼膬热莶皇敲撾x自己去評價別人,而是分享自己生活中有關的經歷和體驗,與自己的實際聯系起來,渴望自己在生活中也具有建設性的、積極的和持續的改變。心理教師則負責把握好分享的方向,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點撥和提升,引導學生把體驗感悟應用于實際生活。
校園心理劇發揮作用主要場合還有心理課、班會、家長會等場合, 這些觀眾的感悟和分享也是效果評價的重要方面。每一場心理劇演出都會引發觀眾強烈的認知沖突和深刻的情感體驗,討論分享則促使演員和觀眾共同澄清認知,釋放情感,形成正確的應對策略和方法。
三、校園心理劇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價值
(一)校園心理劇是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的生涯教育模式
中學生富于幻想,善于創造,樂于通過角色扮演,未來投射等演繹,用夸張的手法演自己的事,說自己的話。舞臺劇的形式,結合了上述所有表現手法,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表達的欲望,讓他們能借用角色傳達他們的困惑和迷茫,通過角色的覺醒和行動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勵。校園心理劇根據學生的真實問題編排,貫穿了復現生活中的問題,挖掘問題本質,探討解決方法,積極采取行動,提高自我效能等完整的生涯教育過程。
(二)校園心理劇有助于培養生涯規劃中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校園心理劇的大量素材,需要學生們主動在反思自我和認識環境的過程中進行素材的收集,這可以幫助學生從新的視角看待自己,接受新的態度立場,從而達到行為調整。校@心理劇的順利演出,編劇、導演、排練、演出、總結等各個環節都要求大家要團結協作,交流和溝通,是培養學生合作、創新、團結的品質非常好的時機,是心理互助的過程。
(三)校園心理劇有助于改變師生、親子交流模式
校園心理劇這種形式再現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的諸多問題,經由角色表現出他們眼中的家長和老師形象,更加容易打動家長和老師的心靈, 促使他們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
四、校園心理劇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第一,要做好心理課、專題講座、班團隊活動和各學科滲透教學與心理劇的結合。一方面,這些教育教學活動是校園心理劇的素材來源;另一方面,校園心理劇可以作為心理課、班會等的重要環節,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應對方式和心理調節策略。
第二,要注意與心理咨詢活動相結合。通過校園心理劇開展團體咨詢,對在個體咨詢中反映出來的帶有共性問題,不僅是生涯規劃教育中的問題,還包括考試焦慮、交往困惑、適應不良等發展性問題,也可通過校園心理劇的形式進行團體輔導。
第三、要根據校園心理劇的內容組織學生、家長及教師的觀看和討論,以校園心理劇的編演為學生心理小組活動的載體能夠促進同伴心理互助,更有效地使學生在心理互助的過程中學會互助與自助。同時,幫助老師和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
校園心理劇作為中小學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徑尚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研究校園心理劇開展的條件、形式以及效果,探索校園心理劇與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中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的覺醒和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艷.心理劇治療的理論與實踐.魯東大學,2006.
2.周國韜.中小學校園心理劇探析.現代教育科學,2007,08:49-50.
3.李幫瓊.心理劇――有效的學校團體心理咨詢方式.教學與管理, 2007,10:44 -45.
4.張海燕.心理劇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的應用研究.思想理論教育,2004,Z1:140 -142.
5.秦娟.校園心理劇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05: 9-12.
6.郭小艷.校園心理劇的功能和作用.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11:39+41.
7.周國韜.中小學校園心理劇活動再析. 現代教育科學,2009,06:60-61.
8.劉玉新.校園心理劇模式的創新性實踐研究. 現代教育科學,2011,10:60-61.
9.張衛宇.心理劇在高職院校團體生涯輔導中的價值與運用.中國校外教育,2013,15: 107.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育;公民教育;有效開展
一、歷史教育中開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的出臺預示著對中學歷史知識體系的又一突破。在該標準中首次對歷史教育進行了公民教育的定位,而非專業教育定位,將歷史教育的目標提升到了學生全方位人文素質培養的高度。
歷史教育中開展公民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對歷史教育的目標進行了擴展,不在以為的講歷史,將過去的故事,而是以歷史為立足點去探究其中的深沉含義,并在此基礎上思考未來。歷史是一面了解人類發展、朝代變更、反省人類行為的大鏡子,它不僅是對過往事件的反應,更是對未來的預示。中學歷史教育當中的公民教育就是將歷史知識的學習與對未來的思考統一起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其次,在中學歷史教育當中,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不僅未來學習歷史知識,了解歷史事件,更是對前人的教訓與經驗進行總結,通過發生的歷史事實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公民教育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在歷史教育中開展公民教育能夠讓歷史教育變成一個真正的充滿理性思考的學科的同時,增強其實踐性。
二、中學歷史教育中公民教育現狀
(一)中學歷史教師對公民教育不夠重視
當前,中學歷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中,中學歷史教師往往忽視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在歷史教學上,歷史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授課中一切以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為目標,重點講考點,將公民教育只放在口頭上,并未進行真正的實施。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將考試分數看成教學的唯一目的。不少中學歷史教師將歷史教學重點放下教材知識點的教學上,例如,在對、民族獨立這樣章節的講解時,將教學重點放在事件發生的時間、時間人物、歷史意義這些“考點”上,對公民教育幾乎不談。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學歷史教師往往忽視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這種思想上的忽視使得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所獲得的關于公民教育的信息幾乎為零。教師在思想上的忽視直接導致學生對公民教育的不重視,往往中學讀完了,也不清楚公民有哪些權利與義務。
(二)教學方式死板
當前中學歷史教學課堂中,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隨處可見。為了應付考試,提高考試成績,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考試答案的背誦與記憶上,根本就沒有對課堂中教授的知識進行徹底的理解,更談不上公民教育了。其次,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更多的時間是對歷史課本的“朗讀”,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學生為對歷史的學習失去興趣。
三、在中學歷史教育中展開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抓住典型案例,培養學生愛國思想
在中學歷史教材當中有非常多的愛國英雄典型案例。這些典型案例中所體現的愛國情懷無不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舍去自己,一心為國,讓人動容。中學歷史教科書當中典型案例是極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案例,抓住這些典型案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向學生灌輸愛國意識,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正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所說的,保家衛國是每一位公民的義務與責任。歷史教師在教學當中抓住這些愛國典型案例向學生講述這些案例中的主人公為了國家利益犧牲小我的精神,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愛國主義的思想,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公民意識,
(二)聯系生活實際,在課堂上面挖掘生活中的公民教育
作為我國公民,都會享受很多公民權利同時還會承擔很多公民義務。這些權利義務不只是在課本上面進行單純的宣傳,還要在實踐中進行實踐。在歷史課堂教育中,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進行一個權利夯實的教育。在選舉歷史課代表,在選舉課堂任務分配人等一些活動中就可以考驗這些權利。在平時的歷史課堂教育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挖掘出與當今學生實際情況比較符合的一些例子。以必修3第一單元第一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為例,教師可以就“言論自由”展開公民教育。
(三)開展課堂交流,增強師生公民話題互動
本人認為,公民思想教育雖然和實際聯系的很緊密,但是必要的思想交流才能產生出更大的思想火花。教師不要一言堂,而是把更多公民的話題留給學生。公民的話題因為是比較崇高的,學生討論起來會比較嚴肅以及比較認真,這樣為取得更好的效果奠定了基礎。老師要把握好話題,話題既要和現實生活中公民權利義務相關,同時還要和相關的歷史課程相關。教師一定要把握平衡點。話題一方面要有趣味性,另一方面還有懸疑性,最為關鍵的是,話題必須要有教育性。
參考文獻:
[1]鐘朝霞.中學歷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的研究[J].才智 2012(7)
[2]何海怡.中學歷史教育的價值分析與發展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2(18)
[3]趙士才.談高中歷史教學傳統美德的教育途徑[J].神州(下旬刊)2011(8)
我們首次在中學校長提高培訓班中對“案例教學”法進行嘗試應用。在“學校管理”和“學校管理診斷”校長培訓專題班上,我們考慮到這兩個專題具有內在一致性的特點,將兩個專題的教學工作進行了統籌,并以“走出困境、辦出特色”的承德市某中學為教學案例,設計整個教學活動。
(一)案例準備
承德市某中學(下簡稱:案例校)在辦學條件方面和我市大多數鄉鎮中學相差不大,在學校發展方面,曾一度陷入辦學困境。但是,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依靠優秀的管理,辦學走出低谷,并初顯特色,學校的社會聲譽也日益提高。以其為教學案例來闡釋學校管理理論,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在培訓活動開展前,培訓教師深入案例校調研,經過近一個月時間的學習、了解,培訓教師對學校的管理、發展實際情況有比較深入的理解,為教學活動設計及其有效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教學過程
首先,理論講解與經驗介紹。培訓教師結合案例校實際講授“學校管理診斷”這門課程,讓學員基本掌握學校管理診斷的基本知識,初步了解案例校的實際發展軌跡;聘請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豐富管理經驗的案例校校長,結合本校實際做學校管理理論講座,使學員對其管理思路、方法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其次,參觀考察與實踐診斷。組織學員深入案例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校管理診斷活動。診斷內容包括:學校辦學思想、發展規劃、領導班子狀況、管理制度、文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學生發展狀況等;診斷形式:主要有校長訪談、教師和學生集體座談及個別訪談、學校管理文獻資料查閱、教師教研活動、師生課堂活動及校園環境的觀察等。最后,培訓教師根據學校管理診斷方法和步驟,組織學員圍繞案例校開展學校管理診斷實踐,由學員針對案例校學校管理實際情況做出診斷,提出自己的學校管理建議。
(三)教學效果
通過對案例校的全方位、多角度學校管理診斷活動,學員對案例校的管理、教學、特色產生諸多感悟。案例校在困境中求生存、謀發展的開拓創新精神及務實的工作作風,給予廣大學員以極大的激勵與啟迪。學員對案例校今后的發展給出許多中肯建議。同時,通過對知識的理論學習和對案例校的實踐活動,學員對“學校管理”及“學校管理診斷”兩個專題知識也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有了根本的提升。培訓結束后,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學員對培訓滿意率達100%,非常滿意率達90%以上。學員們對培訓形式創新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學員一致認為:選擇的案例學校很有說服力;案例教學這種培訓形式非常好,通過診斷活動,對診斷對象能夠知其所長,思其所短,反思自己辦學中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希望以后培訓能夠多多采用這種方式。
(四)教學啟示
通過本次培訓,我們也充分認識到:應該尊重學員在培訓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訓過程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實現知識、情感及思考的共生;培訓目的要實現學習者、案例校及培訓機構的共同發展。
二、案例教學法在中小學校長培訓中的推廣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案例式 教學策略 教學方式
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推動下,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與水平愈來愈高,同時人們對生活質量及教育教學的標準也越發嚴格。隨著教育領域中新課程的改革及素質教育口號的提出,初中數學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黑板教學已經延伸到新興的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教師填式的教學方式也逐步改變為案例式教學。利用講解案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改善了課堂教學中的環境氛圍,增添了數學教師的課堂魅力等。本文就案例式教學的特點,對初中數學案例式教學的應用提出具體的方法與策略。
一、增強師生之間交流,創建互動式案例教學方式
相關研究表明,案例式教學不僅是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學活動的有效形式,而且是構成數學課堂教學策略體系的主要因素。數學教師應充分掌握初中數學課程的編制特點及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創建師生進行數學知識交流與學習的平臺,并開設互動式的教學環節及互動模式下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組織作用,能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中的主人,以此將雙方的個性與特性在雙向的交流、探討、談話與分析中充分展示出來。所以在實施案例式教學策略時,數學教師要以雙向互動為基礎,有效結合課程中的知識重難點、內在外在聯系、回答問題的思考思路和解決策略等,與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與交流、討論和互幫,并引導與組織學生創建合作小組、學習隊伍及討論分隊等,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概念或者數學問題進行深入的互動性探究與摸索。如在蘇教版九年級的數學課程中,學到“確定圓的條件”時,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兩兩一隊,每人拿出圓規等數學工具畫一個圓。通過兩人畫圖之間的對比,數學教師再拋出幾個數學問題,“這個圖形是不是圓”或“在圖形中我們了解到圓的什么特征”等[1],再讓其進行討論與交流,最終得出圓確定的條件有哪些。這樣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和問題的思考,也能促進數學教師與班級學生之間的感情與交流。
二、指導與評價相結合,創設指評式案例教學方式
學生是教學與學習中的主人翁,教授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及推動者[2],故數學教師要充分掌握好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思維認知及實踐技巧等情況,并進行具有針對性、有效性與及時性的科學指導和評價。根據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現狀及初中生的個性化發展差異,初中生的學習能力與數學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嚴重不符,致使初中生在數學學習、數學思維和思考邏輯方面都有一定的落后,所以就嚴格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好指導與評價的工作。在案例式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做好案例分析活動的前期準備與指導工作,針對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外在條件分析不夠、解題思路不夠全面及總結方法不統一等情況,對其進行及時、科學、有效的指導與評價相結合的案例教學方式。如蘇教版七年級的數學課程目錄中,當學習到“定義與命題”這一案例過程時,會出現學生無法正確判斷“真命題與逆命題之間存在關系”的情況[3],數學教師便可利用指評式案例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與評價作用,運用多種案例準確區分真命題與逆命題之間的概念,再組織好學生開展思考與討論的學習活動,針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逐步的指導與評價。這樣的指導與評價,不僅讓學生了解到自身學習中的不足,而且掌握了解決的方法和策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成績與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三、教學與中學考試相聯系,實施重點式案例教學策略
中學考試政策的提出,給初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提出了具體的目標與要求,所以初中數學課程的學習與開設主要是為學生的中學考試而服務的[4]。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中學考試為立足點,有重點地實施案例式教學。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引入考試的真題,并把往年的考試題目作為教學案例,使學生對于中學考試的題型與難度有大概的掌握。中學考試題目著重在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所以要求數學教師在講課中適當增加綜合性因素,并引入到要講解的案例中,使學生溫故而知新[5],鞏固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以此能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疑難點,為中學考試累積豐富的案例知識與解題技巧。
綜上所述,為了順應時代的多元化發展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實施案例式教學策略,本文提出了幾種策略:增強師生之間交流、創建互動式案例教學方式;指導與評價相結合,創設指評式案例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與中學考試相聯系,實施重點式案例教學策略等。除此之外,數學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差異與實際的學習情況,準確掌握好數學的教學目標及定義,有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出有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的數學教學案例,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志剛.探討初中數學案例教學有效策略應用[J].華夏教師,2015,12:26.
[2]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年1―12期總目錄[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12:146-154.
[3]于江華,葉立軍.基于視頻案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語言的優化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02:189-192.
1.案例教學法中學數學教育應抓住生活數學,對每個重要知識點應結合實際案例進行綜合講解,而進行案例講解的關鍵步驟為:首先:案例選擇教師課前應根據課前內容事先選擇良好案例,主要根據教學單元知識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案例.例如:在講解正弦函數圖象時可運用到電工基礎知識中正弦交流電變化規律作為教學案例.其次:案例分析當教師講解完基本知識時,應引導學生對選擇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并對新類似案例進行求解,于解決實際問題中結束課堂案例式教學.學生通過不斷深入分析及案例講解,不僅可充分掌握自身所學知識,而且還能獲得知識技巧,更會激發學生探索積極性.
2.學習動機培養(1)動機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探析作為學習壓力最大的求學階段,中學教育是個人成長教育中的轉折點,對個人學習理解能力要求頗高,繁瑣的學習令學生不感興趣,厭煩學習最終討厭教育.要使學生受教育階段能最大化吸收知識,將知識轉化為個人能力必須通過自主性學習.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的養成將個人能力最大化,通過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寓教于樂,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給我們帶來樂趣,最終熱愛學習.根據最新科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與教學成果之間成正比例,自主學習者比被動學習者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強57%.學習動機越強,取得的學習成果越突出,突出的成績反過來也能促進學習動機的加強,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動機越積極,對知識掌握越持久.根據現代教育學表明,教育有“好奇階段”和“求知階段”,而動機則有“迫動性”“導向型”和“持續性”.在實際學習中,學習動機有助學生提高自身學習能力,提升自身競技水平,樹立遠大目標,在中學階段取得優良成績.積極投身到教學活動中,積極回答老師問題,增強自身知識全面性.學習不光是理性教學過程,感性因素也是決定學習成敗的重要成份.教師可以將書本知識通過肢體語言或幽默笑話等感情因素展現出來,形成自己獨特教學風格,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態,為學習知識創造良好環境.根據筆者多年經驗,大多數學生小學階段學習動機較強烈,對知識極為渴望,中學階段反而呈現低迷狀態,厭倦學習.既然學習動機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2)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動機學習有如此的促進作用,學習動機的激發是整個事件的關鍵,如何進行有效化開發至關重要,應有益于數學教學體系朝積極化方向變革.①改革課堂教育體系.多元化社會的出現,極其吸引學生眼球,學生逃課上網等一系列厭學現象的出現,真的只是學生自己不想學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根據研究表明,教師的課堂行為被認為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最主要影響因素,教師起到引導性作用,課堂講學占據重要影響比重.中學學生思維還未定向,受教師影響較大,現代課堂教育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動機激發必須建立在優良教師表率下.現代課堂教學需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學習為主導,以活動為根本”的新型教學模式,開創情景化教學取代課堂嚴謹教學的新篇章.以學生自主性學習作為課堂教育主體因素,中學階段老師起到指導作用,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教師起到答疑解惑作用.并非傳統教學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的迂腐教育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解決.②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減少對中學學生思維控制,提供輕松,好學的氛圍是教育學家普遍認同的觀念.教師主導性作用在提供給學生自由主動發言,表達方面尤為重要.讓學生自主發現,解決問題,吸引學生向更深層探索是當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最直接有效方式.科學研究表明,學生更易于在輕松氛圍中吸取知識.應該將問題情景化,營造一種舒心,舒適,輕松和有利于學生學習之氛圍,令學生更容易吸收知識養分,在掌握必要知識的同時提高對學習的興趣,一舉兩得.學習過程難免出現差錯,利用寓教于樂方式可以避免無形中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差錯導致害怕開口甚至不敢開口所造成的尷尬.敢于大聲說出數學,樂于勇于參加各大交流活動,有利于學生自信心養成,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③設立表揚制度.“沒有一個不想當將軍的士兵”.采用多樣化,多形式表揚機制,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采取積分制,每隔一個月獎勵優秀個人.抓住人性中好學上進的求學性格,合適的表揚制度會令其他學生積極學習,形成學習攀比之勢.采用評價積分制保證了評選的公平公正性,不會參雜任何人為主觀因素,無形中告訴學生只要你肯努力就能成功,受到大家表揚.表揚制度的成立實際上是一種巨大的造星制度,學習好,表現好就會受到全班甚至全校表揚,中學生在強烈虛榮心的影響下定會激發自主學習,不斷學習之興趣.④開展中學數學競賽.這是升級版的表揚制度,只是競賽更難于平時表揚.競賽是最有效也是最高效激發頂尖學生學習動機,調整自主學習,積極學習的手段之一.凌駕于題目的優越感和凌駕于同屆學生之上的虛榮感會滿足眾多學生的心里需求.根據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競賽過程中,對解決問題的渴望和贏取對手獲得尊重的心里會更加強烈.由于競賽過程中精神處于高度集中狀態,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興趣較平時更為強烈,因此,競技水平會好于平時學習狀態.再次,任何形式的競賽,獎勵制度實質都是造星運動,任何人都想被尊重,這是抓住中學生強烈虛榮心而設置的激發動機方式.
二、樹立正確教育理念
1.教師要傳授正確教育方式現階段在中國教育機制和社會經濟特定發展下,中國的教育停留在任務教學的階段.著名學者赫爾巴特說過“教學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樣,就是培養德性”.教育是長久之道,并非短時間追求成績的高低,打破過去以成績來衡量個人發展的迂腐思想.中學數學教學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心智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師扮演著學生發展道路的導師.其次老師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將數學化教育夾雜在游戲中開展任務教學,或在學生接受能力強的方面摻雜教學任務,將傳統任務教學個性化,分散化,便于學生吸收與掌握.再次老師可以將數學知識現實化,故事化,通過講故事這種小朋友喜愛的情景模式將數學教育貫徹其中.眾所周知,當我們神經處于放松階段時吸收知識最快,好比海綿只有在完全松弛中才會吸收最多養分.即達到任務教學目的,又激發學生學習熱潮,形成主動吸收模式.
論文摘要素質教育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并嘗試改革傳統教育形式下的弊端而產生的。中學地理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殊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本文針對中學地理教學方法上所應做出的創新,提出觀點和看法。
所謂素質教育,是指利用遺傳、環境和教育的積極影響,在對學生的已有發展水平上有所發展,并在其可能發展的范圍內充分發展,從而促進社會意識向學生個體心理品質的內化。也即素質教育使得每一個學生的每一方面都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其實質是知識總量、人才素質和科技實力的競爭。為了迎接21世紀的競爭和挑戰,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進行著“素質教育”的戰略決策。中學地理教育在基礎教育中占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它擔負著教育下一代認識地理環境,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任務。
1 當前中學地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1)知識教育等同于素質教育。在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方面來說,中學地理教學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認為知識教育就等于素質教育,忽視了對學生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教學大綱規定的“知識教育、能力培養、思想教育”這三方面的任務未得到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地理課強調知識、能力、態度三方面綜合發展,尤其突出能力的培養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2)在教學內容上將感性地理知識等同于地理知識。在中學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每一章節內容在地理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只注重傳授感性地理知識,而輕視理性地理知識。將感性地理知識教育等同于地理知識的教育,影響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的地理知識系統不能有效形成。
(3)在教學方式上重灌入輕啟發。從師生雙邊關系來看,主要是存在重灌輸輕啟發,重內容傳授輕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置于核心地位,形成一講到底“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性受到嚴重制約,學生獨立思考、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的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 素質教育對中學地理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素質教育下的中學地理教育要求廣大中學地理教師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其中教學觀念的改變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1)教師導學方法的探究。在中學教學中必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是素質教育對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及其關系的具體要求??茖W合理的導學方法,合作共進的新型師生關系,以及師生情感的融洽交流,都是教師導學的成功因素。如:在地球的運動一節,利用地球自轉的動畫,引入新課,可以引起良好的效果。
(2)中學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探究。在教學中通過適當的實踐活動和典型案例的分析,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便于觀察和了解難以理解的地理事物。作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素材,應具有直觀性和便于探究性的特點。學生通過直觀動畫及材料來接觸教材中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獲得身臨其境的效果,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思維能力的升華。
(3)中學地理教學中實踐性教學的探究。親身經歷是刻骨銘心的感受過程,在親身觀察中不斷掌握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才能產生解決新問題的新思維。因此親身體驗是迅速掌握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最有效方法。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實踐服務。在教學中做適當的實踐活動,積累學生的實踐經驗,通過實踐中觀察到的地理事物,可聯想到所學知識不足,以提高應用能力。
3 素質教育形式下的中學地理教法探究
(1)案例教學法。地理案例教學法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選擇一定的地理教學案例,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研究,從中培養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案例都是源于實際生活,與地理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分析、討論、探索、解決一系列的地理現實問題,從而培養了興趣,領悟地理理論的實質。案例教學法一改原來教師動口、動手和動腦,學生聽、看、不動腦的傳統教學方法,變為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教學方法,使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使學生學會學習、思維和創造。案例教學中通過啟迪學生的智慧以及通過討論使問題愈加清晰,同時在無形之中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開放式課堂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各種才能,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2)jtp教學法。中學jtp實驗是“提高中學生學習質量整體改革國家行動計劃”的簡稱,是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辦事處于1990年簽訂的為期三年的教育革新項目。它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主要從興趣、情感角度來探討其對中學地理教學的影響。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學習能力的源泉,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創造性學習的必要條件。實踐證明: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興趣濃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強。一是用地理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尋找興趣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多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并以此為基礎,用地理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興趣,努力提高教學效果;二是從學生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入手,引進要講述的教材,培養興趣;三是從問題入手,善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培養興趣,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洋溢著對探求地理知識的濃厚興趣;四是開展多種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興趣。
(3)“立體化”教學方式。地理教學系統的三項職能的“立體交叉”落實,是中學地理“立體化”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中學地理教學系統是為了實現地理教育的三項職能建立的,而現代地理教育為了適應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全面地實現下列三項職能:一是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二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能力培養方面,不僅是要加強對地理觀察、地理想象、地理思維、地理記憶等地理認知能力的培養,而且要特別強調與重視地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三是思想品德教育。三項職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緊密聯系的。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將三者融為一體,在同一教學過程中把三項職能緊密聯系互相滲透。地理教學內容的縱橫聯系是中學地理“立體化”教學的體現。現行的地理教材系統主要包括兩方面,即教材外部聯系和內部結構。地理教材是一個開放的智能系統,同外部的聯系非常廣泛。例如:現行《高中地理》教材的外部聯系體現為三方面:一是與初中地理教材智能的銜接聯系;二是與其它相關學科的聯系;三是與實際的聯系。再如,現行《高中地理》教材內部結構體現為:采用系統地理的形式,以自然地理為基礎,人地關系為線索,將當代地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問題組成一系列知識結構。因此,地理學科具有互為因果的關聯性和相互交織的綜合性,從這一意義來看,地理學科實際上是由“點、線、面”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谶@種特殊性,只有建立一種以橫向知識、縱向知識和方法性知識分別為三個維度的立體知識結構,才是比較合理的結構。中學地理“立體化”教學需要教師教學時從知識的縱橫兩方面出發,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使得課堂氣氛有起有伏,有聲有色;在“面向全體”的同時,既注意到學生橫向之間的個別差異,又注意到學生個體在發展中不同階段之特點,因材施教,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下愉快地學習,完成地理教學任務,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目標。
總之,教學是一項工程,它面向的是一個由許多活躍的個體構成的復雜群體,在每個大群體中,又有許多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小群體。因此,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很好的發展,迅速的提高,就要求教師因材施教,既立足群體,又照顧個體;既發展群體,又塑造個體。只有當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獲,都得到最大極限的長進時,我們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正偉.論學科教學論的范式轉換[j].教育研究,2005.3.
[2]陳澄.地理教學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