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40: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語文德育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年級下冊《長歌行》一課的教學,教師在與學生談到如何珍惜時間時結合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欣賞,讓學生從平白淺顯的語言文字里感悟到時間的腳步是何等的匆匆,欣賞到語言文字對一去不復返的時間的描寫之貼切,從而感受到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三年級上冊《我想》一課的教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詩歌這種體裁的文學特性,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想象來表達內心情感的濃縮,結合欣賞了本詩的原作及俞平伯、顧城兩位詩人所寫的《我想》,讓學生明白詩歌中想象的事物與作者不同的心境、情緒、背景、經歷等等有關,而非胡思亂想;并學會怎樣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大語文教育”觀是已故的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的一種新型的帶有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語文教學與生活結合是其思想的精髓。而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也就是對學生進行語感的培養。葉圣陶先生認為,敏銳的語感總是和對生活的敏銳的感受聯系在一起的。所以他指出:要“經常留心自己的語 言,經常觀摩人家口頭說的筆下寫的語言,哪是好的對的,哪是不好的不對的,都仔細辨別,這樣可以提高對 語言的敏感?!币虼?,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養成非常留心別人的用詞造句的習慣。在張孝純先生提及的三個課堂里,課堂上和課本里的語文學習的這“第一課堂”處于軸心地位,另外兩個則是它的拓展和延伸??梢?,教師要能夠以課堂為軸心,把課堂變成一個思想交匯,思維活潑,師生共同探討語言文學規律的天地,使學生通過對課本里的語言文學的感受體驗進而回歸到在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的語言文字的廣泛運用,這種大語文教育觀的樹立無疑在培養學生語感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教師抓住文本的關鍵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程理念強調要改變過去“教教材”的做法,教材不是廢紙,而是教學的工具。要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為教學服務。在這種前提下,教師對教材的研究與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是要激發學生對文本的感悟。那么,教師如果樹立了大語文教育觀,則會根據自身的感悟認真挖掘教材引發讀者感悟的因素。而教材的感悟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關鍵處,它是文本與師生生活最密切的觸及點。只要教師緊緊扣住這一觸及點切入教學,輻射到與之相關的文學領域,學生的感悟便會如約而至。
二、有助于學生臣服于語文的魅力,構建更具廣泛空間的教學流程
我們主張教師在拓展課堂,開放教學上下功夫,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積累認知經驗,為課堂參與縮短認知差距;也有利于學生展示“埋藏在內心深處最富足的才華”,因為課堂外陌生的領域能將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蘊藏在心底的美好情感等等都挖掘出來。那么在開放型教學中,學生的認知渠道不能只局限于課堂和課本,課本內的文學作品固然是精華,但如果僅把學生的眼光鎖定在此同樣會令學生感到貧匱而乏味,如果能將課內外的文學作品有機地結合起來,便會引導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領略到語言文學的無窮魅力,邁向更為廣闊的感悟空間。這樣,就為課堂教學構建了更具廣泛空間的教學流程,從而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促使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以提高語感教學的效率。
三、有助于教師營造感悟的空間,學生形成渾厚的積淀
現代教學論主張教學要知、情、意相結合。如果教師基于大語文教育觀的出發點,敢于嘗試將語文課內外的文學作品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那么學生首先在認知層面上所接受的信息要豐富得多,自然而然,感悟的空間也就要大得多。教師的敢于嘗試實質上也就是在鼓勵學生進行嘗試,學生從教師的引領中得到感悟,在文本閱讀中尋找感悟,在交流與溝通中體驗感悟,在反復訓練中學習感悟,學會用語言表達感悟。由于教師樹立了大語文教育觀,課堂上傳遞語言文字信息的渠道多了,體驗語文學習的天地廣闊了,語言文學功底渾厚了,學生更容易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有所認識,這樣,過去那種較為單調的純語文課堂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四、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語感分析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過,“所謂語感分析,就是分析語言的語境意義(或隱含意義)分析語言的使用”,“而不是作語言表面特征 的分析,如這是什么詞性、什么句式,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用了什么表達方式等等?!蹦敲催@個概念正好符合小學生語感培養的目的。教師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思想指導下,通常會更多地采取以下幾種途徑來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1、抓住關鍵詞。不作任何語 言表面特征的分析,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就能自然而然地感悟出文字所描寫的畫面。
2、細細吟味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細 細吟味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把握了文章的 開頭,就能感悟出全文的基調。同樣,領悟了結尾的點睛之筆,則能把握全文的中心。
3、揣摩、了解作者的心境。讓學生通過留意文本的不同 語言形式來領悟到話語的語境意義,了解作者隱含的心理感受。
4、把握作品中事件的背景,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通過對作品背景的了解來明白作者是要啟發我們去想些什么呢?
此外,還有諸如辯析詞語的感彩的;揣摩語序的變異和超常搭配的;分析語言的空白處(包括 休止、省略、殘缺等)的隱含意義的等等語感分析訓練,教師長期堅持通過這些途徑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自然會養成非常留心別人用詞造句的習慣,對提高語感分析能力大有裨益。
五、有助于教師形成個性化的語文教學,以促進學生獨特語感的形成
小學德育教育的意義在目前教育部對德育教育提出的建議中有明確的規定,大概的規定是能夠通過德育教育初步讓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等等,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家長,同學,老師,養成尊敬的喜歡,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品質。因此根據這些目標,小學語文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這些目標進行強化性和針對性提高小學語文道德水平,這樣能夠幫助小學語文德育教育能夠順利的展開,同時也能夠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方法。
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特點
1、審美性小學語文,特別是高年級的語文中,很多文章在語言手法的運用上非常不錯,語言運用符合我國文學審美特色,因此教師針對這個特色,對學生在文字以及在整個段落上展現的思想上的美需要進行感知和欣賞,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德育教育滲透的主要思想就是培養小學生在審美能力方面的提高。其中對于審美性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進行實現,首先是通過一些美感教育,讓學生在這樣的思想中進行熏陶。其次學生在這些較為豐富的語言中,感知美,欣賞美,因此自身對美的判斷也不斷的進行提高。
2、共鳴性小學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教育部的專家針對我國目前小學生的特點以及需求,通過科學的考核,而設立的文章,因此在這些文章無論是在修辭手法上或者是在思想的表達上都展示出“情”字,而這些感情是人們思想上面的共鳴,學生和老師之間產生了共鳴,那么在小學語文的德育教育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層次性由于小學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智力上以及在語言表達水平上會展示出不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層次性非常強,因此針對不同年級的教育,也要展示出不同的層次性。例如針對小學語文課本中出現的很多影響題材,如《劉胡蘭》是小學低年級出現的,那么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只用簡單的強調主人公在敵人面前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即可,但是到了中年級,就需要學生繼續進一步對敵人進行思考,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同樣要掌握要對主人公面對敵人不屈不撓,而且為了人民獻身的英雄事跡進行贊頌,這樣有層次的進行交流,一方面是能夠讓學生在該年齡段進行接收,另外一方面是可以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4、滲透性談到小學語文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性,也是小學語文中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進行小學低年級的教學識字的過程中可以將教學中的字形和字義和名族的榮譽感進行掛鉤,這樣能夠激發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愛國之情,例如對于高年級的語文教學,由于穿插了閱讀,而閱讀是小學進行德育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因此教師要對教材中關鍵的因素進行有力的挖掘,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教學系統中,教學正常完成。另外談到語文教學,由于語文教學離不開作文,因此作文中穿插的的德育教育也得到了充分的滲透,一方面是由于作文需要構思,那么學生在構思作文的過程中無疑是將自己的審美態度以及生活態度進行了鞏固,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性”保證了整個過程的正常進行。
三、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內涵
1、小學語文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階段性由于小學生處于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對于不同年齡階層的學生應該根據心理情況不同分別進行教育。對于不同年級學生的情感特征要采取分別涉及的教學方式,將德育完全融入到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低、中、高在教學方式上應該有明顯的不同。對于低年級的教學,著重從了解入手,而對于中高年級學生而言,就應該有進一步的要求,將思想帶入精神情感的層次。
2、小學語文德育教育中要注意情感的融入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情感交融。小學語文老師是環境的編織著,也是環境的制造者,在生動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能夠充分領會到課本中的思想內涵,這樣閱讀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才能夠和學生產生共鳴,達到良好的效果。
3、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要注重美的教育美育是一種情感方面的教育,和體育以及智育相比有非常大的去區別,是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時美育能夠塑造出學生美好的心靈以及和諧完美的個性,同時還能培育出小學生高尚的情操。那么小學語文是美的主要表現形式,不僅僅是表現在課文的文字上面,還需要表現在人物的情感以及人物的思想上。因此在我們進行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美育制定相應的內容。目的是培養出學生高尚的情感,提升學生審美境界。
四、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主要方法
1、課堂教學首先對于小學教育而言,課堂教育畢竟是進行小學教學的主要方法,其中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以教材為主,那么目前教材對于愛國主義以及民族自豪等德育是最為關鍵的特色,都放在教材中使用,因此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應該重要的放在課堂上進行使用。那么對于課堂上的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法:首先是通過講析促進學生的理解。德育其實在教學中和智育應該是一體進行,其中語文訓練不應該對德育教學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中的語言文字進行引導,這樣能夠讓學生對于教材中的文字進行理解,特別是對于字,句,以及段落的和通篇文章,多以在講析的過程中將德育和智育完美的結合起來,能夠更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其次進行情感方面的熏陶。對于語文的教學,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對于語句中的情感,應該采用相使用的語境進行介紹,一方面這樣能夠制造出課堂上面的氣氛,保證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更加的集中,另外適當的課堂環境能夠讓學生更真實和更深刻對文章進行理解。目前很多學校在語文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已經采用的藝術的方法,并且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最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榜樣學習法,榜樣學習法是在道德品質的基礎上,借助于文章中的英雄人物,為學生建立英雄形象,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
2、語文課外活動語文課外活動,目前已經在很多地方的小學中已經展示,而且已經出現了不錯的效果。其中課外語文教學活動已經成為了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一方面語文的課外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在思想方面進行提高,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加以鞏固,另外一方面,活動更能貼近學生的思想,因此在設計語文課外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層次性和針對性。例如在組織語文課外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還處于不成熟,獨立性較差的階段,所以在進行語文課外活動的組織過程中盡量選取正面的形象,由于小學生模仿能力非常強,因此通過一些愛國教育,或者是詩歌朗誦比賽,一方面豐富了課余生活,另外一方面也促進了小學德育教育的進行,起到了雙重效果。另外課外活動,朗誦詩歌,在國情或者是重要節日上唱國歌以及表演節目,都能夠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課堂外的表現機會。
3、課外閱讀小學的德育教育離不開課外閱讀,由于課外閱讀中,有豐富的知識,因此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另外一方面對于學生意志品格的提升也有非常大的幫助。對于教師而言,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和興趣愛好進行課外閱讀的選取,學生如果遇到了課外閱讀中的疑惑,教師通過各種手段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加強學生的課外指導,能夠幫助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另外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課外知識。一本好書相當于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4,教師的榜樣作用學生的思想品格很大一方面是受到了教師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的情感,和教學過程中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因此對于語文教師而言,不應該將生活中的特殊情感帶到課堂中去。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品德教育,在課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就會對學生道德風貌的健康培養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為學生的鏡子。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語文學科匯聚綜合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其教育價值不只表現在文字和語言方面,教師既要傳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也要將知識引申、拓展到更深層次,實現育才、育魂的目的。首先,小學語文教材層次分明,按照各個年齡階段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情況編排課文。所以,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也體現出層次性。如《劉胡蘭》《》《舍身炸碉堡》等課文分別向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的小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其次,具有良好的滲透性。小學語文包括課文講解、作文學習及課外閱讀等教學內容,每個環節都能進行德育滲透教育。如講解課文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帶著感情朗讀,進而調動學生情況,增強其道德品質。在作文練習時滲透德育教育,既增強學生寫作能力,也幫助學生養成善思、誠實、認真的良好品質。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現狀
盡管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但其實踐過程中,語文教師沒有結合語文課堂特點開展德育滲透,其表現有三個方面。
(一)部分語文教師缺少德育滲透的思想。目前,我國進行素質教育,更多的人認識到其重要性。但一些農村小學只重視學生學習成績而忽視德育教育,同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沒有深入挖掘語文課本中德育教育點,將其當作教學任務,卻未認識到開展語文教學既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也幫助學生形成優秀思想修養、審美情操的目的。
(二)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具有隨意性。小學語文受應試教育體制影響,設計教學方案時,沒有認真分析課文的德育因素,即使分析也因為教學時間問題而沒有將其列入教學設計中。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是提一下德育內容,沒有開展全面滲透,其滲透存在較大隨意性,重視程度不足。
(三)滲透方式和方法不科學。德育教育開展的實效性與德育滲透方式有重要聯系,但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機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以生搬硬套的方式進行教學,無法達到教育、熏陶、感染學生的目的。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體現出文學性、長效性的特點,教師要了解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礎上,選擇科學策略開展德育教育,才能提高德育滲透的效果,幫助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一)增強德育滲透意識。教師要增強德育滲透思想,在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中滲透德育教育,將德育工作和語文科學特點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潛移默化的教育,體現出德育滲透長效性、無痕性特點,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課文語句和字詞,掌握修辭運用、句式變換等,并感受到語言魅力。在課外閱讀時,教師要根據農村學生年齡、愛好、興趣、特征等,向他們推薦課外讀物,幫助學生學會讀書方法、提升閱讀興趣,在課外閱讀時獲得德育教育。
(二)把握德育教學切入點。德育教育要實現預期效果,重點是選擇德育滲透切入點。根據小學生認知特點,語文課本處處體現德育內容,能夠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但因為教材的德育因素特別多,提高教師找切入點的難度,選擇不善則影響實際教學效果。需要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再選擇德育滲透內容,找到最合理、最恰當的切入點,更好地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滲透德育教育。
(三)增加德育滲透方式與方法。教師要以分析為基礎,在語言文字中滲透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既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也充分理解Z言文字,讓德育與智育相互融合;可以通過播放音樂、影像、圖片等方式,介紹課文內容,制造情感氛圍,實現情感效果。另外,教師要根據課堂內容設計課外活動,通過集體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增強其甄別美丑、善惡、真偽、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遵守紀律、愛勞動、愛科學、團結互助等思想品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德育;途徑
引言
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參與和情感互動,充分調動出使學生的真情實感參與到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創設一定的課堂情境,滲透文章語句間所要傳達的德育內容,形成厚重的德育教育氛圍。另外,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課外閱讀使學生能夠自主將德育教育的內容領悟于心。
一、 巧用課堂情境,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情境即在課堂中各種環境和內容相結合的境況。小學語文課文多是優秀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涉獵范圍廣泛,視角獨特。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應充分調動并利用這些課文,發掘其可以進行德育教育的點。課前要深入研究課文背后的思想內涵,將課前的引入版塊作為進行德育教育的平臺,充分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提煉出課文中德育教育的關鍵點之所在,理解每一個段落背后的德育教育意義;之后創造出特定的課堂情境,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去分析、探索和研究,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去,從而達德育滲透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講授《雷鋒》一文時,課文引入的時候,可以提問說,雷鋒在他們心中的印象是怎么樣的?身邊有沒有像雷鋒這樣助人為樂的人?然后就可以很自然地在言語間將作者想要傳達的雷鋒無私奉獻的精神流露出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結課時教師可以提問,你身邊有哪些樂于主人的事?你認為這樣的做法如何?在諸如此類問題的討論中,學生就會感受到學習中的生活氣息,理解到助人為樂是一種正確的品格,值得學習與發揚。
二、巧用課外閱讀,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生處于構建自己情感框架,學習處理種種關系與感情的初期,也是關鍵時期。不間斷的課外閱讀,會幫助小學生積累知識,了解世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閱讀活動,以便讓小學生在督促下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一旦養成,會讓學生受益終身。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良好開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良好開端。課外閱讀有助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辨別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們會在課外閱讀中積極開動腦筋,思考書籍里的問題,掌握自主學習方法,而不是被動、機械式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閱讀書刊的時候,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對問題與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思想情感等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加深對于文中內容的認知與理解,逐漸提升自主閱讀能力。傳統的課堂上,枯燥文化知識往往使得學生忽略自身情感因素的養成和發展。在枯燥的學習中加強課外閱讀,有助于打破這種現狀,使得小學生能夠接觸更多新鮮事物,了解更加廣泛和全面的知識,進而清晰自己的思路建立起正確的感情觀與世界觀。
例如,通過《輪椅上的霍金》或者類似文章的閱讀,學生會感知為什么霍金能夠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教師可以給與適當的引導,首先,讓學生找出霍金在科學領域的成就,然后在讓學生通過月的的文章體會霍金的慘痛境遇,最后總結得出霍金身上的優良品質,并相互進行交流。這種由淺入深的引導有助于學生感知文章的關聯性,做到對文章的全面把握。
結語
為了使德育教學工作更有效的開展,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情境的營造,讓小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文章的內涵,以產生良好的情境感應效果;注意定期課外閱讀的安排,讓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以便自主的感受德育的內容?;谝陨吓e措,小語文德育滲透勢必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戴昌貴.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J].成功(教育),2008,02:152.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滲透德育 途徑 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就是指教師依據教材的內容,用在課本中挖掘的德育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可以借用各種語文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1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
途徑之一:課堂教學。語文教育是教師對學生使用本國語言而進行的教育,這也是所有中國人都需要接受的教育和學習的學科。每一種語言都有它自身的文化底蘊和特點,是每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的載體和傳承者,是人民智慧的結晶,語言代表著國家的情感。課堂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應該借助這個平臺挖掘德育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感、愛國感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把語文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機聯系在一起。
(1)解析講述法。語文教學訓練和德育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一個整體,所以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是需要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祖國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學,讓學生通過引導和教學領略到課文中的德育內容,體會到文章的思想和實質,真正領悟到文字的內涵,實現德育和智育教育的完美結合。在講解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課文中的段落、句子和詞語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領略到文字的內涵,例如有些課文可以借助優美的音樂進行朗讀,借助圖片理解文章思想,讓學生更有興趣和激情。
(2)情境教學法。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中心,教師可以把中心思想表達的情境和描寫的情境用真實的情境展示出來,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到課文的深刻含義。例如,在講解《你們想錯了》一文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話劇的形式進行表演,深刻體會每個角色的特點和內涵,理解主人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榜樣力量法。長篇大論的說教不僅不會起到好的作用,有時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可以利用榜樣的作用為學生樹立榜樣,用榜樣感染學生。課文中的每一位英雄都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英雄人物的事跡啟發和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英雄的魄力和氣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感悟到德育教育。例如,進行誠信的德育教育時可以借助《我不能失信》,進行民族自豪感教育時可以借助《趙州橋》一文。
(4)分析借鑒法.分析鑒定法不僅可以吊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辨析能力,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值得學習的,什么是不值得學習的,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人物或者事件進行對比,讓學生發現兩者的形似之處和不同的地方,有利于學生更換地體會到人物或者事件的深層內涵,領悟到作者和文章的內涵,從而樹立正確的態度和觀念,做更好的自己。
途徑之二:通過課外閱讀滲透德育。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樹立優秀的意志品質,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所以教師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對于書籍的選擇,要以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興趣愛好和認知水平為依據,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相應的引導和幫助,教會學生閱讀、評價作品、寫讀書心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滿足和收獲。對于某些書籍,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防止學生依賴或者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對于書籍的理解,教師可以介紹作品當時的環境和背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教師還應告訴學生閱讀書籍應注意的事項,例如要關注作品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掌握到書籍真正的價值?!皶侨祟愖詈玫呐笥选保彩且簧牧紟熞嬗?,應該從書中學到有價值的內容,陶冶情操,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整體素質。
途徑之三:語文課外活動滲透德育。語文課外活動是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好的課外活動會推動德育教育的順利進行,讓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當然,教師在設計和實施課外活動的時候,要從實際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當然活動的層次性和針對性也是需要考慮到的。
課外活動中選取的榜樣必須是積極向上的,否則不利于甚至阻礙對學生的培養和德育教育的進行。為了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和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教師可以舉辦喜聞樂見的活動,例如詩朗誦、座談會等等,讓德育教育在課外活動中取得最好的效果,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
途徑之四:教師自身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再加上小學生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學生,為學生在各方面都樹立起好的榜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2 小學語文滲透德育的方法
(1)對待學生應公平,一視同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相互尊重、相互信賴的,教師要了解自己的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關愛學生,和學生成為良師益友。對待學生要公平,一視同仁,讓所有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鼓勵,對學生不偏見,用關愛、熱情、高尚的情操影響學生。
(2)拓寬渠道,開展有效活動。拓寬德育教育的渠道,多方面、全方位得進行德育教育,在有效的活動中提高德育教育效率。全心全意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氛圍,實施全面教育,使得德育教育的渠道多元化、全面化。
(3)結合學生特點,有的放矢。小學生具有幼稚性、依賴性、沖動性,進行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心理特征。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文化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性格,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 劉志明.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 1 2 ) : 5 2 - 5 3 .
[2] 楊圣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新課程學習(上),2011(6):1 2 9 .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最基礎、影響最深遠的學科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內容之一,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滲透進行了探討,以期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有所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探討法制教育
0 引言
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小學語文教學在完成德育任務方面則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把灾疅o為,行而不遠”,“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來我們的語文教育就有“文道統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傳統和基本原則。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學科特點,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
1 如何實施實德育教育
1.1 平等待人,潤物無聲
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熟悉和了解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使他們感到教師的心和他們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賴。對每個學生應該有正確、全面的看法,在評定學生品德上不能有認識定勢,更不能把道德與語文學習成績等同視之,而要看到后進生的閃光點和優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師應該是公平的、對學生一視同仁的、不存偏見的教師,是理解學生、親近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多交流的教師,是身教重于言傳的教師,是和學生相處融洽,對學生默默關心、暗中了解情況,對學生寬松,與學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樣的教師。要排除一切干擾因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在情感上師生互相接近,消除學生的猜疑心理。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師要運用情感去感染學生,以滿腔的熱情去教育學生。語文教師還要民主平等地與學生交流思想、探討問題,用自己真摯的感情感染學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響學生,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1.2 活動入手,開辟渠道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須開辟多條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細流流到學生心田。課內與課外結合,課堂與生活結合,集中與分散結合,閱讀與寫作結合,圍繞中心,指導學生讀有關的書,出有關墻報,辦有關小報,寫有關評論,開展演講會、朗誦會、辯論會等各種活動,實行全面教育,綜合治理,形成集體輿論,充分發揮多渠道功能。
2 法制教育的滲透
2.1 針對特征,有的放矢
實施小學語文德育,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兒童化教育。中學生處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既有成熟的心理特點,也有稚嫩的心理特點,一方面體力、智力的迅速發展已具備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和自覺性,另一方面又經驗不足,情緒多變,依然存在幼稚性、依賴性、沖動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
2.2 拓展知識,課外閱讀巧
滲透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科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文學作品中的政治傾向、思想觀點、品德情操等,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陶冶作用。這種作用是直觀的、形象的、整體的,對學生的影響極其深遠。學生閱讀這些作品時,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從面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產生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的情緒體驗。所以,我們說“一本好書相當于一位良師益友”,積極開展學生的意志品格,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遵紀意識和法制意識。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和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優秀讀物。同時,通過加強閱讀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讀透文學作品的德育內容,從而達到德育滲透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2.3 豐富社會實踐,課外活動潛滲透
生活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耳濡目染一些社會現象。語文教學中,我們除了要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還必須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和閱歷及磨煉,從而巧妙地滲透德育內容和法制教育內容。開展小律師活動是滲透法制教育的一個重要形式。實際教育中,我利用班主任工作的優越條件,組織學生開展了“爭當小律師”活動,活動的主要進程是“教師通過查閱資料,搜集案例,選擇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違法事件,讓學生依據自我的非標準的法律知識,自主選擇擔當原告和被告的辯護人,然后幫助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引經據典地進行辯論。通過廣泛參與,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法律知識,接受一次法制教育。寫日記是滲透法制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有位教育專家說得好:“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心靈求真向善愛美?!睂W生寫日記時,說真話,說心里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勸人改過”。許多學生在日記中針砭假惡丑,贊揚真善美,起到了教人向善愛美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我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規范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愛憎教育。同時,通過評改日記,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3 思考以課堂生成為契機,有效滲透德育
無論哪一門學科,其課堂教學都是一個動態、發展、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教師的指導與講解,更有學生個性化的參與,是一個有效的互動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下不斷發展變化的。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掌控著課堂教學的步伐,但學生畢竟是活生生的個體,即便有教師的調控,也會出現變數,這就是課堂生成。教師如果能夠合理利用課堂生成,以其為契機和德育滲透、結合,就會使課堂教學變得精彩,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傊Z文課堂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二者互相滲透的地方是無所不在的。身為語文教師,要能夠立足于語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將二者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一、小學語文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新一輪課改以來,國家和社會都越來越關注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學生的成長不僅僅體現在成績上,更體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上。為此國家也在不斷呼吁重視德育,尤其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小學語文教育起著基礎性作用。在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做好德育工作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
(二)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目前國家對學生的評判,不再是單純的看成績,而更多的是看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加強在語文教育中德育的滲透是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德育,一方面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小學教育質量的關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此有著充分的認識。
(三)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小學時期是一個人的成長時期,小學階段的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很深的影響。小學階段也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階段,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不僅在于學生的先天條件,更在于后天培養。學生要想成為一個有素質,有道德的人,就必須重視小學教育中的德育,尤其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德育。
(四)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是小學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內涵。語文,是一種社科類的課程。語文教育是提高學生內涵的重要手段。語文教育對于滲透德育有著先天優勢。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對于做好小學德育起著關鍵作用。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筆者對于做好德育工作,有自己的體會。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筆者將試著總結一下這段時期內,對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小學語文教育滲透德育的措施
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一方面要結合語文教育的自身特點,在課堂中根據語文教育的規律來做。另一方面要注重體制機制建設,在語文教育的考核機制上下功夫,努力使考核機制與教育機制,相配套,相適應。只有有了正確,良好的考核機制,才會有正確的德育方案,才能激勵學生在這方面下功夫。第三就是要注重學生的主動性。語文教育的過程,不應該是一個老師填鴨式的過程,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學相長,教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主動性。第四就是要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一)要深刻把握語文教育的自身規律和特點,按照語文教育的規律來設計德育。語文教育有其自身特點,語文是一門社會性學科,是一門溝通性較強的學科。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特別要重視文本。在認識文本的過程中,深化德育的內涵。在字詞句中,把握文本表達出的內涵;在反復朗讀中,感受作者的崇高氣節;在課堂情景中融入德育?!八廊ピf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這首《示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字詞句上,詩句精煉。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會感受到陸游那種渴望家國統一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在烘托出愛國的氣氛下,此時正是激勵學生愛國精神的,最合適的機會。在教學過程實現德育,使我們必須學會。
(二)要設計一個正確良好的語文教育考核機制。這個機制不僅僅應針對學生,更應針對教學的主導者――老師。一個合理的考核機制,有利于形成一個健康的教學機制。相反,在一個不合理的考核機制下,盡管有健康的教學機制也會被扭曲或者是被異化。語文教育工作,也適應這個道理。做好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必須有一個健康合理的語文教育考核機制。在設計考核機制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德育??梢园颜Z文成績按百分比分成紙面成績與德育成績兩部分來進行綜合評判。
(三)要在語文教學工作中,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德育是一個與人溝通的過程,單獨的,一個人的德育即便是做的很好,也是無用的。因為道德只有在與人互動中才能體現出來。教學相長,教學結合。教學實際上就是兩個部分,一是教,二是學,兩者缺一不可。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必須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時,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多傾聽學生的意見,他們說的對,我們要敢于接受;他們說的不對,我們更要找出他們不對的根源,然后幫助他們改正。不能“不教而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