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40: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歷史事件整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歷史圖片 輔助 初中歷史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54
新時代課程的改革強調學生在課堂中表現的主體地位,對于中學歷史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有堅定的意志和毅力。而作為歷史教材不可分離的輔資源,歷史圖片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可以對歷史事件進行客觀的記錄,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有助于學生加強對歷史事件的深刻研究和感悟記錄,是優化初中歷史課堂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地位
初中的歷史課程學習不同于其他的課程,必須充分處理好歷史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工作,其中較為重要的歷史圖片的整理,可以具體抽出大部分隱藏的歷史訊息,加深自己對具體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看法。因此,也需要學生在認知方面有較高的能力,這就需要歷史教師的專業和耐心的指導,引導學生在歷史圖片的呈現下,結合具體史料的介紹,全面分析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事件發生的原因及意義。
1.1 符合新歷史課程的理念要求
歷史學習是有關于歷史紀實材料的分析和探究的過程,需要結合具體的歷史考據和客觀信息,對具體歷史事件的發生到結束的過程加以梳理,明確提出發生此類事件的具體原因,以及對后世的影響有多深刻,這就需要學習者擁有足夠客觀、積極的心態去研究。而初中生對歷史事件等并不十分關注,而且也沒有足夠的熱情,很難全身心投入歷史課程的學習氛圍。而歷史圖片不但保證了對歷史的具體資料的保留,同時會讓學生自身充滿學習興趣,積極透過歷史事件結合自己內心的想法,對歷史事件的原因進行總結,對于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更好地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新歷史課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把握這樣幾個原則:能夠足夠細心地閱讀和提煉相關的重要歷史信息;在歷史事件的分析上,思維要足夠客觀和全面,以便對其中發生的原因進行具體總結,加強對相關歷史事件的認識,并嘗試提出相應的妥善處理措施,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歷史圖片在充分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開放性和現實性,整個過程都有效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動力,在初中歷史資料已經相對繁多的狀況下,學生如果能從充滿精華的歷史圖片上,有效帶動歷史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必定可以形成一個新型的歷史學習環境和氣氛。
1.2 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結構特性
初中生處在人生觀的懵懂階段,在認知方面還不是十分成熟,剛開始學會利用記憶、思維去明白問題,解決問題。在理論思維上還比較生疏,但也伴隨著少部分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萌芽,只要在教師的正面引導下,便會加強這一方面能力的培養,促進各項思維的產生和發展。
初中生在具體的實踐和經驗方面有很多不足,這就需要一定的參考資料和輔助教材,以幫助他們能夠在陌生的思維工作里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對人生、歷史等也會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想象力是思維構建的一種特殊方式,處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一切都比較好奇,自身的想象空間又沒有考慮現實因素造成的客觀性和阻礙性,因此學生可以充分拓展自己對具體事件的認識角度。想象按照其創造性的差異,被分為創造想象和再造想象,而初中在沒有具體參考依據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利用充滿樂趣的歷史圖片加強再造想象空間的開拓,通過結合相應的圖片解析和言語描述,形成一套完整的歷史事件的思維結構系統,并通過日常意識的不斷成熟,這種能力將會日漸改善,以適應歷史教學的任務,充分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2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
2.1 注重知識和能力的教育,忽視了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
隨著新課程的頒布和實施,我們的初中歷史課堂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學生自主能力的發揮上,學校顯得比較重視,因此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帶動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力,在學習歷史方面也有了些小小的成果。但在教學過程中,完全以知識和能力為中心,忽視了初中生情感教育和人生觀及價值觀的確立,使得初中歷史教育在遵循功利性考試傳統的同時,逐漸丟失了該類學科的辦學宗旨和對學生的積極意義,那就是幫助尚處在懵懂階段的初中生找到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方向,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理念,以幫助今后人生的各項事業的處理。
歷史教育本屬于人文素質教育的一種,因為歷史課程里包含了人的思維方式、情感處理等知識,對于初中生情感培養和健康的人生觀的確定都有很大的作用。但傳統的教學思想在功利考試的緊迫下并未做到相應的改進,以使得教師的一切教學改革都不是針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而設計的,而是當作一種專業技能的強化訓練。我們應該在實踐中總結歷史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以達到切實有效的人文思想教育的要求和水準。
2.2 忽視了教學的科學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里,一些教師為了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忽視歷史教學的科學性,而盲目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應該在完全掌握歷史資料的前提下,明確歷史教學的科學性,在拓寬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應該有所限制,而現實中的教師,為了教學氣氛能夠熱烈,學生回應能夠更加積極,便放寬了對內容的限制,以使得在思維結構方面尚不成熟的初中生給出各式各樣脫離歷史資料本身的回答,與課程毫無關聯的五花八門的回答,盡管活躍了教學的氣氛,可是不僅做不好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也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情感處理方式,若不進行循序漸進的改進或是直截了當地禁止天馬行空的思維,會極大地打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歷史課程興趣的有效培養。
3 歷史圖片輔助教學的有效運用
初中歷史教學資料,在對歷史事件的記錄和描述上,都是比較籠統的形式,要想教學深刻,讓學生加強對歷史事件的全面認識,就需要做適當的拓展工作,可以結合歷史圖片,對具體的歷史事件的起因、結尾、意義進行詳細描述,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完整豐富。
3.1 充分運用歷史圖片,貫穿教學課程的始終
在課程的開始階段,要做好充分的引導工作,最好的辦法,就是運用圖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并在學生觀察圖片的同時具體闡述事件的初始和結尾,學生在滿足一定限制要求的同時,開拓自己的思維,思考事件發生的原因。教師可以通過分辨選出相對接近歷史原型的回答,給提出這類回答的學生以口頭贊揚和鼓勵,并讓學生內部產生一種良性競爭,對歷史的學習更加熱情,并為獲得正確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到光榮。課程尾聲部分,學生已經充分掌握了歷史的來龍去脈,教師要做的就是令學生思考此類事件的歷史意義,這是充分考量學生歷史學習成績的綜合標準,通過再一次的圖片觀察,在掌握具體原因的情況下,學生對圖片的感受和具體想法也會產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正是學生有效學習歷史、收獲歷史的象征。
3.2 加強地圖的識圖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正確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
新教材的改革,對于歷史事件的背景描述也比較看重,這有助于學生深刻地了解到具體事件發生的原因和結果,其中地圖的詳細資料更作為歷史輔助教材而滲透到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地圖對于歷史信息的記錄最為明了,但這要求有較好的識圖能力才能發掘,因此,教師要適當加強學生的識圖能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能夠借助地圖的觀察,分析和了解到當時具體的歷史背景,有助于今后歷史的有效學習。歷史的有效學習,還包括對各種地域的詳細名稱、具體地理位置、自然人文條件、經濟特征的掌握,這類繁瑣的學習量的堆積,對于剛剛適應繁多的作業量的初中生來說,難免力不從心。而通過具體地圖的有效觀察,則可加深對各地域的印象,使得初中生在有效學習歷史方面有很大突破。
歷史圖片具有直觀性和生動性的特點,對于正處在學業繁忙,作業量堆積如山的初中生來說,做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使得學生在歷史方面的學習能夠借助有效的媒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通過對圖像的深刻印象加強對知識的牢固掌握,使得原本枯燥的歷史課程又變得充滿活力和樂趣。初中的歷史教學資料對歷史的描述自然比較籠統,因此更應具體結合圖片,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體現直觀教育的優越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和自主學習的動力,加強初中生歷史課程學習興趣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朱繼軍.中學歷史課程“過程與方法”目標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2]李曉霞.歷史圖片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甘肅教育,2009.
一、必須講究引導藝術,盡可能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把學生吸引到課文中心上來
(一)利用歷史圖片導入新課初中歷史教學應建立在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積極性的調動基礎之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利用歷史教材中的圖片,通過對圖片的認識和提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并注重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理解水平。通過建立在學生學習基礎和能力之上的歷史教學能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建立有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歷史圖片實現教學內容的深入發展,并通過歷史圖片的直觀感受,強烈激發學生想要了解圖片背后發生的歷史事件的濃厚興趣。
(二)利用圖片重現歷史事件歷史事件
尤其是歷史時間的復雜和枯燥給初中的歷史教學帶來了相應的障礙,而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歷史圖片,實現歷史事件中歷史圖片的合理穿插和利用。實現歷史圖片和相關提問聯系的歷史教學,從而建立有效的歷史教學課堂。比如七(上)講到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級制時,舊課本盡管用了一大段文字來說明,但學生卻不易消化,教學中費時費力。看歷史圖片,形象直觀,比長篇大論更容易接受。教材中《西周等級示意圖》,用金字塔的人像逐級向下縮小,人數逐級向下增多的陣形,表示分封制和等級制的概念,言簡意賅,把抽象、空洞的材料具體形象化了。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易掌握、印象深,在不知不覺中攻破了難題。
(三)利用圖片實現創新教學初中歷史教學應追求教學的創新和發展
初中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喜歡在初中課本上亂填亂畫,并以此形成興趣。歷史教師可關注學生的這種"小興趣",從而建立創新的歷史課堂教學。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歷史圖片的臨摹,實現師生間的互動和歷史知識、歷史事件的復習和鞏固。同時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并在臨摹結束后展出較好的作品,加深初中學生對與歷史圖片相關歷史知識和歷史事件的印象,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讀圖、畫圖等靈活的歷史教學實踐,能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圖片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在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圖片,提高效率的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歷史圖片要進行選擇
歷史教材中的圖片很豐富,而我們在教學中時間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圖片都當作教學重點來講,因此應盡量挑選一些與本節課教學重點或難點等內容相關的圖片進行重點教學,其余的圖片可簡單扼要地帶過。如果貪多求全,就有可能完不成教學任務或者沖淡主題,影響正常教學,達不到教學效果。
(二)圖片在使用后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
即在教學中通過對圖片的運用,不僅要達到傳授相關基礎知識的目的,還要達到能力培養的要求。因為中考對圖片的運用越來越多,出現三種試題的類型:一是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的試題;二是圖文并茂的試題;三是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試題。所以我們在引用歷史圖片教學時要對學生進行解法指導,培養學生觀察圖片、聯系比較、想像和論從圖出等能力
(三)圖片能夠啟發學生學習
有的教師能充分利用圖片教學的生動性,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引人入勝。但一節課下來,學生雖然對歷史圖片感受很深,卻一直未能進入主動探求、積極思考的狀態,這就達不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目的。因此在圖片教學設計中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要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去思考、探究,從而全面完成教學任務。
(四)教師要有一定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通史就是貫通的歷史。“貫通”既包括時間上的前后連續,也涵蓋事件、人物脈絡上的互相聯系,即縱橫相通。通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通史觀念。通史觀念是一種歷史思維模式,是二十世紀以后傳入我國并發展起來的,與中國傳統的斷代史觀不同,通史觀念更強調選擇經證實的具有穩定的研究成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過程,并按照一定的史學體例來編排次序,最終達到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和傾向的目的。其中,“經證實”是指在具體史料佐證下的既成事實,涉及史料的搜集、整理、論證與應用;“穩定的歷史研究成果”指的是在一定時間段內,在一定方法論下,經得住推敲的,大眾早已認可和接受的事實;“一定的史學體例”則是史學編排的方法,如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總之,簡單來說,通史觀念就是將既成事實的相關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從不同的角度依照某一史學體例進行編排已達到“說事論人,警醒后人”的目的。
那么,在初中階段強化通史教育有何現實意義呢?
一、強化通史教育是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內在目標
初中歷史課程是用來指導和規范初中歷史課該怎樣上的教學指南。它由教育主管部門設定,包含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實施意見三大方面。課程目標根據實際的教學實踐活動可以概括為兩層,一是普及歷史常識和培養學生掌握基本歷史技能,是技術層面的目標。如介紹重要的歷史人物,了解某一歷史故事的經過等。二是在基礎知識與能力上的高層次升華,是價值追求與學生思維培養層面的目標。如掌握歷史發展的線索和趨勢;在具體的歷史時空與進程中用聯系的方法考察和認識歷史事物、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培養重構歷史情景的想象能力;在實證的基礎上應用史料分析、解決和反思歷史問題;正確審視和處理人與社會、自然三者的關系;培養正當健康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等。
技術層面的目標,對課堂教學的要求不高,只要授課者識文斷字,遵照課標與教材,都能達到;價值追求與思維培養層面的目標,對課堂教學的要求較高,他既需要歷史老師具有較高的史學素養,又需要別具一格,形式靈活,內容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這與通史觀念的要求不謀而合。
二、歷史課堂教學的實踐需求
課堂教學活動要緊緊圍繞課程內容展開。2011版新修訂的課程內容包含六大板塊,141個大項,外加64條教學活動建議,共計205項,其中涵蓋歷史現象和事件有247件,重要人物有71位,涉及古今中外。可謂觸點冗雜,卷帙浩繁;同時各點、線之間又獨成體系,互有差別,總量極大。然而,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每周安排歷史課堂教學的時間只有兩課時,每課時四十分鐘,課時總量極少。因而,有限的教學課時內,完成海量的課程內容教學任務,內容多,時間短,任務重,負擔大。
為此,在現實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老師一心只想著如何完成課標內容所錄條目,如何跟上教學進度安排,如何應付上級教育督導部門的教學考察等;至于在課堂上,老師想要根據學生對所授歷史知識的接受、理解情況適時增加、刪減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根本無從談起。老師就著課標、圍著課本不停地完任務,趕進度,學生握著課本不住地聽、寫、背,久而久之歷史被定義成了“只要背一背就可以考試過關的雞肋”,而以如此方法得高分的學生們盡還自詡歷史學的非常棒。偶爾有個高效精品,也不過是教學形式的簡單變化,無外乎從原來老師講,變成現在老師輔導學生學,但本質的東西一點都沒變,依舊是本著條目上列好的內容打著轉轉,學生學歷史、看歷史、用歷史的方法與思維根本就沒培養起來,依舊看不到新鮮的內容,感受不到獨到的見解,歷史成為了真正的“死人歷史”。
選擇通史教學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通史教學主張依據教學目標要求,在冗繁的課程內容條目中有取舍的選擇一些歷史素材,通過“排列組合”等邏輯手段實現探索不同歷史規律的目的。這樣既不擔心時間缺少又能有效擺脫死板的唯課標論、教材論,同時老師也可獲得更多的自主空間,歷史課堂從此輕松起來。
三、歷史教學現狀的迫切需求
歷史課一直被視為副課,處于次次地位,家長,學生,甚至有些學校都不太重視。現實中的歷史課堂教學完成最基本的普及歷史常識與技能的任務已屬不易,如要求完成例如開展自主探究活動等更高層次的目標,即無環境也無條件更無可能。學校在課時安排上,歷史課一般都會安排在課時表的邊邊角角上,且往往是學生困乏,心理狀態、情感狀態最差的時候,歷史課堂教學如沒有新意,照本宣科很容易招致學生的厭煩和排斥,給歷史課戴上枯燥乏味的帽子。如何讓歷史課吸引學生,充滿樂趣成為現實需求?
此外,初中歷史課對很多學生來講,如果學生不繼續升造,初中三年將是他們人生中接受歷史熏陶與教育的唯一,也是最后的陣地。如何利用這三年,讓學生獲得享用一生的歷史回味,這又是一大難題。掌握一種學習歷史的方法,審視歷史的眼光可能對學生的終身成長更有作用。
四、發揮歷史德育功能的需要
初中學段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時期。加強學生德育教育是這一時期初中教育的重要內容。歷史學科在促進學生德育成長方面有優于其他學科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歷史人物的成長經歷,歷史故事的演變發展,歷史現象的抽象概括等素材均可以成為德育教育的題材。尤其是以通史的形式將歷史人物、事件、現象演繹出來更能提升學生的認知,熏陶錘煉學生的品質。但是,目前的教學現狀是,無論家長、學生甚至于學校對如何利用和開發歷史德育功能加強學生德育教育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而加強歷史教學,尤其是發揮其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功能,已經成為現行教育環境下亟須重視和研究的課題。
五、提升國民素質及社會生活品質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個人開始追求精神領域生活品質的提高,由此,歷史題材的影視節目受到大眾廣泛青睞。但有些影視作品,不顧歷史事實,胡編亂造,觀眾更是不辨真偽,信以為真,甚至于把影視作品當做惡補歷史知識的教科書,毫無校正、審視、品鑒歷史的能力,更談不上反思和以史為鑒。歷史課堂教學應當重視這種社會現象,并以拯救大眾歷史為使命。給青年一代培養正確的歷史思維,這有助于提升全民歷史素養,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生活品質。
一、思維導試圖的優勢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在研究大腦的力量和潛能過程中,發現了藝術家達?芬奇在他的筆記中使用了許多圖畫、代號和連線。他認為到,這正是達芬奇擁有超級頭腦的秘密所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博贊于19世紀60年明了思維導試圖這一風靡世界的思維工具。
首先,思維導試圖是用“畫”的方式來幫助人們記憶或思考甚至是創作。
它能夠使我們從復雜的事物中找出重點,進而找到事物的本質。
其次,思維導試圖可以輕松地將枯燥的信息變成活潑有趣、容易記憶的彩色圖示。
它能加速資料積累,能便捷地根據信息彼此間的關聯,進行系統分類、管理和應用。
再次,思維導試圖在繪制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又可激發聯想與創意,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最后,思維導試圖制作簡單,將主題放在中間,整個思維導試圖將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拓展,聯想。
在制作思維導試圖中,你可以記錄下瞬間的靈感,也可以保留空白區,運用連線,圖形,顏色表示,讓你的思維瞬間活躍起來。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思維導試圖的優勢
思維導試圖對歷史課來說是一種優勢,歷史知識包羅萬象,包括了諸多知識。但是歷史空間跨度大,史實太多,而且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較繁瑣,所以學生很容易記混。而初中的學生年齡下,很多知識需要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思維導試圖的運用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初中歷史課中運用思維導試圖,使許多空間、時間的、抽象的、理論的變得條理、形象,便于初中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它也能使學生手、腦、手運用,能充分地喚起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從而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創造良好的教學效果。
1.增強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思維導試圖融合圖像與文字的功能于一體,每個主題會使你的思維導視圖更加醒目,更為清晰。每一個主題和圖形都像一個母體,繁殖出與它自己相關的、互相聯系的一系列“子目”。母體和子目可以不斷地擴展,可以說,思維導試圖上的主題和子目就像手指上的關節一樣可以不斷延伸,增強空間性、思維性。在某種程度上思維導試圖增強了學生空間思維的能力。
2.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初中歷史以年代、地點、人物、事件四個要素為基礎,具有邏輯性和發散性,同時初中歷史也具有時間先后的順序性和連貫性。初中歷史教學又特別注重對歷史事件的總體掌握與聯系,知識具有綜合性。最重要的是初中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量大,靠死記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學生利用思維導試圖勾畫知識結構樹,一邊回憶一邊畫,包括大標題、小標題、每一個小標題下的各項具體內容,就像畫一棵樹:樹干、樹枝和樹葉,記的時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葉?!爸R點是零散的,就像滿地的珠子,如果我們用線把它們串起來,帶走就方便了?!笨梢?,思維導試圖使記憶事半功倍。
3.增強教師和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師生共同收集材料、整理的信息,然后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最后制作思維導試圖??梢詫v史知識分層次,分部分進行繪圖。在此環節可讓每個學生負責繪制圖的一部分,進行發散思維,激發靈感;然后交換任務,根據本部分的內容,其他同學在前一個同學繪制的基礎上,補充,或者加上自己的簡介。在制作過程,教師既可以參與也可以指導。這既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和興趣,也讓教師和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三、思維導試圖在初中歷史課中運用的實踐
新課程形勢下,小組分工合作成為普遍的形式。我們把學生分為五個小組,每個小組一課內容。
1.準備一張白紙和彩色筆,在中央劃出每課的課題,比如:初二上學期第一課,在紙的中央畫出或寫出“”這個主題。2.然后,從中心部分分出很多曲線或者直線,再在線上寫下你要記憶的子目。比如說“的原因、時間、結果、影響等子目”。3.在子目的內容上進行擴展,寫出子目的內容。4.在某些內容的旁邊畫上可表示其內容的的圖畫。總之,就是“寫”與“畫”雙管齊下,使你的思維導試圖既美觀又實用。
研究歷史必須掌握大量材料,進行艱苦細致的研究工作,而不能撇開研究對象空發議論??鬃釉f:“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倍鞲袼乖赋觯骸凹词怪皇窃谝粋€單獨的歷史實例上發展唯物主義的觀點,也是一項要求冷靜鉆研的科學工作,因為很明顯,在這里只說空話是無濟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審查過的、充分掌握了的歷史資料,才能解決這樣的任務。”傅斯年更是直言“史學便是史料學”,要“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這些都強調史料對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認知到詮釋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通過收集資料、構建論據學習歷史。綜合專家的研究,以史料為基礎展開歷史教學的作用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能夠以具體形象的資料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有利于轉變傳統學習方式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關注學習過程,有助于史學研究方法的習得和歷史思辨能力的提高;
4.能夠有效促進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道德修養的提升。運用史料教學的方法很多,根據英美學者的歸納,主要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著手:
1).展現敘述與證據之間的關系。常見的提問形式是:“在這段材料中可以得到什么樣的證據來說明……”
2).鼓勵學生分析史料內容,從中引出推論,說明自己的觀點,以及支持此觀點的證據,而不是讓他們重復或摘要史料內容。
3).時常要求學生針對不同材料的證據,就內容和可信度做比較。
4).明確針對相互沖突的證據進行討論。
5).對同一歷史事件之不同歷史論述加以比較。
6).選出一個主題(如拿破侖的性格),給予學生多段來源不同的材料,讓他們對照整理,并且解釋其中的差異,進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結論。
7).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眼光找出史料中的問題,并用自己的方式處理。比如:根據“雖有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于之爵,重于之祿,任之以事……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歸納墨子有關官員選拔的觀點是什么。
二、豐富學生的歷史想象力
一、傳授科學預習技巧,提高學生學習前置效果
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學好初中歷史的重要促進因素,部分學生缺乏預習技巧的指點,預習效果較差,或是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導致歷史學習缺乏針對性效果。筆者在教學中強化了學生預習技巧的指導,要求學生從三個方面入手開展高效預習。
(1)多種途徑搜集教材關聯信息。初中歷史教材中涉及內容較多,時間跨度也長,要想讓學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應當對教材信息進行擴充。如教學《科舉制的創立》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我國科舉制度起源、發展、演變以及各種形式、意義等方面信息的搜集。學生通過查閱圖書資料、上網搜集整理等方式,梳理了與科舉制度有關的大量信息,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交流,極大地豐富了歷史課堂的信息容量。
(2)仔細閱讀教材了解主要內容。筆者要求學生對歷史教材進行反復閱讀,通過快速瀏覽熟悉教材內容,通過字斟句酌推敲對教材中所講述的要點進行充分揣摩回顧,培養學生瀏覽與精讀相結合的歷史教材閱讀習慣。既要快速了解教材內容,同時也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要點,通過這樣的方式養成學生細心、深入的閱讀習慣,便于更好地掌握歷史教學知識點。
(3)整理篩選無法解決的難點問題。預習活動提高針對性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將學生在歷史預習中的難點問題羅列出來。筆者要求學生大膽思維,積極探究,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作為質疑的內容整理出來。一方面在課堂新授教學時進行針對性聽講,另一方面可以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作為質疑的重要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重難點突破的效果。
二、強化課堂學習技巧,發揮合作學習促進效果
課堂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主陣地,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技巧的指點,讓學生在合作自主的學習過程中提高促進效果。
(1)學會拓展思維思考問題。以史為鑒,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探究規律、把握現在、展望未來。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如在教學內容時,筆者指導學生從的進步性、積極性以及局限性等方面,全面評價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產生了哪些影響,以及對后來的發展具有哪些作用等等。引導學生分析在中國失敗的根源:為什么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失???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思維進行啟迪,讓他們拓寬思考的角度,有利于學生更加客觀全面地看待歷史問題,梳理歷史發展規律。
(2)學會相互合作研究問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不再以個體學習為主,而是以小組相互合作的形式,提高學習成果的有效性。在每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都有意識地選取一些重難點問題作為思考線索,放手讓學生在小組里面開展互動學習。每個人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發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或是爭論,鼓勵學生遇到觀點不同的時候大膽爭論,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這樣的活動中,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意識、辯證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學會以唯物主義歷史觀分析歷史事件,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3)學會聯系生活分析問題。初中歷史教學中,許多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加深感悟。如教學“科學技術的成就”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從書本的介紹拓展開去,了解科技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通過搜集材料,展示科學技術的廣泛運用,展示我國科技發展方面的巨大成就,加深學生的理解效果,同時強化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提升記憶鞏固技巧,放大形象記憶理解效果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還要對學生強化學習與記憶技巧的指點,以實現花費最少時間、記憶最多內容的效果。
(1)發揮形象學習法促進效果。歷史學習中的人物、時間節點比較多,各類歷史事件也較為復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的方式加深記憶。如對清政府簽訂的多個不平等條約中的時間、通商口岸、賠款數量、割據地點等進行直觀對比,從而有助于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鏈,提高記憶效果。教師也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指導學生提高記憶的成效。在學習回憶一個歷史知識點的同時,聯想到與此相關的多個知識點,從而形成環環緊扣的歷史知識體系,有助于提高學生記憶效果。
(2)發揮框架記憶法促進效果。教師要指導學生將所學歷史知識、規律提煉出來,并按照一定的編排原則進行框架處理,在腦海中形成網格化構架狀態,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固定的位置。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歷史知識點建構的牢固性和系統性,能夠在歷史學習中發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記憶效果。
一、講述歷史故事,誘發探究欲望
歷史故事短小精悍、形象生動、趣味性強,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因而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導入新課時,教師恰當地講述歷史故事,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激活課堂氛圍,促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到課堂學習中。如在學習《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炎黃大戰蚩尤的歷史故事導入新課:傳說四五千年前,我國黃河和長江流域活動著許多部落,其中黃帝和炎帝是黃河流域最有名的部落首領。而在長江流域有個強大的部落,他們的首領叫蚩尤,相傳蚩尤部落擅長制作精良堅利的兵器,部眾勇猛剽悍,生性善戰。有一次,蚩尤部族與炎帝部族發生了沖突,炎帝部族被擊敗,失去了居住的“九隅”,于是炎帝部族向黃帝部族求助,兩大部落聯合起來,在涿鹿地區大戰蚩尤。從此,炎帝、黃帝兩大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融合,形成日后的華夏民族。然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我們為什么會被稱為炎黃子孫?為什么炎帝、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們在生產和生活方面為當時及后世的人們做出了哪些貢獻?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很快就被調動起來。
二、編演歷史故事,加深情境體驗
編演歷史故事是學生體驗歷史情境的有效途徑,通過編演故事,既可以使歷史情境得到再現,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又可以使學生受到故事情境的感染,同時還可以增長學生的歷史見聞和編演才能。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編演歷史故事,通過歷史人物的演繹和歷史事件的呈現,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在情境參與中感悟歷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掌握歷史,提升歷史學習能力。如在講授《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時,教師可先講解有關諸子百家中各家的政治主張,讓學生了解諸子百家中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成就,了解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然后在此基礎上編演一場新聞訪談節目,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共六名學生):主持人(由一名學生扮演)正在報道當前發生的熱點新聞,即一個老百姓(由一名學生扮演)因賦稅過重,生活困苦潦倒,于是偷盜了鄰居家的錢財,被鄰居發現并送到了官府,針對此現象,主持人分別請來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中的代表人物孔子、老子、韓非子、墨子(分別由四名學生扮演)評說這一現象,其他學生作為現場觀眾,可針對該現象向四位名人提問,提出自己的質疑。這樣通過表演、評議、質疑,既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當時百家爭鳴的局面,又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增強學生分析歷史、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交流歷史故事,領悟歷史真諦
歷史本身蘊含著許多豐富、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這為歷史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普及,學生能夠搜集到的歷史故事越來越多,這為學生在課堂上交流歷史故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設定一些主題,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去查找和搜集相關的歷史故事,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識歷史,領會歷史的真諦,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科學技術和世俗文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圍繞“明清時期世俗文學的成就”這一主題,如中國古典小說的四大名著,引導學生搜集相關的歷史故事,并整理成文,然后在班上開展故事交流會,暢談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設置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激活學生思維:(1)《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你最欣賞其中的哪個人物形象?為什么?(2)《水滸傳》中你最喜歡和討厭的人物分別是誰?為什么?世人對宋江這個人物褒貶不一,對此你怎么看?(3)《西游記》成功塑造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孫悟空,你如何看待孫悟空這一形象?(4)《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有著怎樣的性格?作者為什么要創作這樣一個形象?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作品內容的認識,理解作者創作作品的真正意圖,從而學會欣賞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的藝術性,培養藝術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