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39: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四年級語文教育敘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滲透思想性教育,領會教材的導向
蘇教版小學語文每冊書前都安排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訓練,綜觀蘇教版小學語文所有的課文,有著明顯的價值取向:所選的課文的很美,有審美性;文字簡約,淺顯中蘊藏著豐富的內涵,有文化性;能反映時代的進步和時代的精神;關注當代文化生活,體現先進性;讓學生接受新思想,具有時代性。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其中敘事性的課文約占二分之一,而敘事性課文中那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又讓學生難以忘卻。如《第一次抱母親》讓我們看到了兒子對母親的愧疚、母親被抱起時的感動;《愛如茉莉》則留下了一幅父母相親相愛的平凡的真愛畫卷。而《每逢佳節倍思親》、《但愿人長久》、《師恩難忘》等課文則進一步表現了豐富的兄弟手足之情和難忘的師生情。蘇教版小學語文單就第四冊語文有13篇敘事性課文,有表現家庭親情的《母親的恩情》、《沉香救母》;有表現朋友關系的《蝸牛的獎杯》、《誰的本領大》;有表現勤學的有《“黑板”跑了》、《學棋》;有表現光輝形象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閃光的金子”》……這些課文無一不滲透著濃烈的思想教育因素,引導著教者通過這些敘事性課文中人物形象的體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啟迪學生的語言智慧,健全學生的人格。
二、滲透思想教育,要在教學中引領
北大教授陸儉明說:“語文教育要給學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愛國、愛家、愛人民的感情,而在學生的這些情感中,親情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對學生的茁壯成長有難以替代的滋潤和營養。所以首先要引領學生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情。親情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得較早,如蘇教版低年級《探母》、《母親的恩情》、《沉香救母》等課文,教學時應讓學生了解如何孝順母親、孟郊的媽媽是如何為孟郊遠行而操勞牽掛的。隨著學生的成長,他們的感情越來越豐富,教材安排了一些更讓人心靈震撼的課文。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在學習英雄人物的過程中,感受英雄人物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勇擔責任、樂于奉獻的愛國精神。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通過對王二小的深入學習,體會王二小不怕犧牲的精神;《民族英雄鄭成功》則可以讓學生了解一個愛國愛民的鄭成功;《錢學森》為學生展現了一位偉大科學家的愛國情懷……
要培養學生為民服務的大愛精神。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關心別人,培養學生愛民、為民的精神,小學語文教材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如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中的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治好了洪水,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塑造了大禹一心為民的光輝形象;《孔繁森》通過描寫孔繁森收養了三個孤兒,用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為我們展現了一位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好干部;二年級下冊《“閃光的金子”》則描繪了一位為民排憂解難的好工人徐虎。
教學這一類課文時,不能停留在文本本身,要多問學生,你學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做到了什么?打算怎么做?這些問題既可以當做說話寫話的訓練,更可當做一種行動導引,讓學生自覺地落實到行動中。
三、滲透思想教育,熏陶優秀的品質
小學生正處于性格的可塑階段,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不少正面人物的描寫對學生形成熱愛勞動、堅毅勇敢等優秀品質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接受誠信熏陶。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一組課文:《誠實與信任》中的“我”,能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主動留下聯系電話,希望能賠償別人汽車的反光鏡,而另一位汽車的主人表現出大度,襯托出人與人之間的“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珍珠鳥》主要寫了由于“我”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后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并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九色鹿》描述了九色鹿救了落水的人,但那人卻忘恩負義,叫國王的軍隊來追捕他,幸虧白鳥等獸及時救援,才使九色鹿脫離危險,讓學生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接受創新熏陶。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教學中可以設計:你喜歡文中的誰。喜歡誰都是可以的,文中的小豬很可愛,喜歡他沒錯,小文中的小牛節儉,喜歡他也沒錯。小猴聰明能干,創新地讓一袋麥子變成了一囤麥子,更是我們時代要唱響的主旋律,如何來引導,可以采取為小動物貼紅花的方式,如小豬很可愛貼三朵小紅花,小牛很節儉,貼三朵小紅花,小猴呢,有創意,我們建議貼五朵小紅花。這樣處理,貼近文本的導向,又不失孩子的天性,能夠圓融地表達思想的導向。
關鍵詞:劇本教學;潛在價值;設計要領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09A-0076-04
從文本體式看,《公儀休拒收禮物》(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0課)和《負荊請罪》(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5課)都是劇本。人教版小語教材沒有安排劇本類的課文,但在人教版五下“口語交際?習作五”的口語交際部分,提出了表演課本劇的任務,任務分為兩部分內容:把課文改編成劇本;排演。
查閱《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小學階段的課程目標與內容中沒有出現“劇本”的概念,更無從談起具體的要求。第四學段的課程目標與內容中有相關表述:“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對于文學作品,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碑斎?,這樣的要求不僅簡而籠統,也未對小學的劇本教學給予實在的指導性意見。
課標里所提的“戲劇”包括劇本,但比劇本的內涵與外延要大。僅就劇本而言,就可以分為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小品劇本等幾類,蘇教版教材中出現的這兩篇都是話劇劇本。
一、劇本的文體特征
劇本是一種文學樣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話劇劇本是話劇演出的腳本或稱底本,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
1.具有獨特的形式與結構
劇本主要由臺詞和舞臺提示組成。舞臺提示包括交代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道具、布景等,描述人物的表情神態、形體動作以及內心活動等。如《公儀休拒收禮物》中,文本一開始就對故事發生的背景作了說明:
時 間 兩千多年前的一天下午。
地 點 公儀休家的客廳內。
人 物 公儀休:魯國的宰相。
子 明:公儀休的學生。
而“[幕啟,子明坐在席上讀書。公儀休由內室上?!苯淮氖侨宋锏纳舷聢?,多以符號“[”表示;人物的動作、表情等則以符號“( )”標明,如子明和老師說話前“(忙起身向老師行禮)”。
根據劇情的繁簡、場景的變化,劇本可分為獨幕劇、多幕劇?!豆珒x休拒收禮物》是獨幕劇,《負荊請罪》是兩幕劇。
正是因為劇本有著獨特的形式與結構,所以,我們一眼就可以將它從眾多的文學樣式中識別出來,這是它的“身份證”。
2.以臺詞作為主要手段與內容
臺詞是劇本的主體內容,表現為人物的對白、獨白以及旁白。臺詞是劇本最重要的敘述手段,是劇本展開故事、推進情節的唯一辦法。這就把劇本與可以靈活、綜合使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現手法來展開故事、推進情節的小說區分開來了,雖然很多劇本本來就改編自小說。
臺詞即對話(也包括獨白與旁白),是劇本藝術的集中體現。相對于其他文學形式,對話對劇本來說作用更大,地位更加重要。因此,劇本中的對話具有其特殊性。第一是對話富于動作性,如《負荊請罪》中廉頗到藺相如府上請罪,廉頗對藺相如說:“藺大人,請您用這根荊條狠狠地抽我一頓吧?!弊x者讀到這句話,腦海中的人物就不僅在說話而且同時是在行動的。第二是對話往往言簡意深,如《公儀休拒收禮物》中,公儀休對送魚的某大夫的管家說:“謝謝你家大人的盛情,可這魚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現在我一聞到魚的腥味就要嘔吐。請你務必轉告你家大人?!惫珒x休說自己聞到魚的腥味就要吐,顯然要表達的意思要比字面的意思豐富得多,聽這話的管家明白這話是話里有話,可又找不到合適的話來應對公儀休的拒絕,只好“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提著鯉魚下場”。第三是對話的抒情性,這是因為劇本無法直接使用抒情的表達方式,情到深處時,“只好”讓人物通過對白或獨白傳達內心的情思。
3.舞臺性
話劇是舞臺藝術,作為演出腳本,劇本必須適應舞臺需要,展現舞臺藝術的魅力。最明顯的是劇本中的舞臺指示,它是以劇作者的口氣來寫的敘述性的文字說明,包括對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的交代,對劇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體動作及內心活動的描述,對場景、氣氛的說明,以及對布景、燈光、音響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劇本的舞臺性最本質的體現是戲劇沖突節奏快,人物性格對比鮮明,場景集中。受舞臺時空限制,劇本不像小說那樣可以緩慢的節奏多方面地展開矛盾沖突,戲劇沖突往往推進快,烈度強,猛烈撞擊著受眾的心理。劇本中的人物個性鮮明,性格反差大。劇本中人物活動空間就是舞臺,而舞臺作為場景的變化是有限的,因此劇本必須把人物和情節集中到一個或幾個場面中來展現。
二、劇本教學的潛在價值
劇本教學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其研究很少,比如,因為劇本也屬于敘事文學的一種,把劇本混同于小說,進行人物、情節、主題分析的做法就不在少數。
那么,劇本教學的主要價值應該怎么定位呢?
1.學習欣賞以對話為核心的舞臺藝術。
劇本說到底是為了舞臺演出用的,雖然它也是以文本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但我們閱讀時也要有一種舞臺的感覺,所以,無論是作為文學文本的閱讀,還是作為舞臺表演的腳本,劇本教學應當指導學生學習欣賞劇本的舞臺藝術。
對話是閱讀、欣賞劇本的關鍵。故事依賴對話展開,沖突全憑語言呈現,人物在對話中演繹著自己的性格特點,可以說對話是劇本藝術的核心。我們貼著語言想象人物的心理,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別是揣摩對話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更深切地領悟語言藝術的精妙。比如,藺相如的一句“還是以和為貴嘛”,就遠不止人與人應該和睦相處這么一層意思;公儀休說:“現在我一聞到魚的腥味就要嘔吐。”絕不能僅從字面去了解,而應聯系公儀休前后的話,明白他是故意這么說從而拒絕別人送的魚,懂得他清廉自守的品質。
高爾基說:“劇本是最難運用的一種文學樣式,其所以難,是因為劇本要求每個劇中人物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來表現自己的特征,而不是作者的提示?!边@是劇本的藝術魅力所在,抓住對話感受這種魅力正是劇本閱讀的價值所在。
2.領略劇本獨有的舞臺感。
舞臺感是劇本獨有的特點,在文本中,它是由舞臺說明的簡單文字所營造的人物活動背景;在表演中,它是演員活動的物理時空與心理空間;對讀者來說,它是依賴聯想與想象主動建構的生活場景與人物活動影像。
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的這兩個劇本情節比較簡單,人物關系不太復雜,學生閱讀時會感覺文字比較容易理解,即使進行分角色對話,學生也許會覺得和一般文章的分角色朗讀沒有多大差別。但是如果進行表演,學生就會對舞臺感有切身的體驗。我的學生胡愷林參加《負荊請罪》表演后寫道:
沈澤春在一旁提醒我,然后把我推上臺。我,我不會踱步呀。我心說一聲:慘了。我只好在臺上走來走去,裝作踱步一樣。這時,臺下有人嘀咕道:“踱步的話,手……”我恍然大悟,忙把手背在后面,抬頭挺胸收腹,照著電視上領導視察的樣子做了起來。沒想到,我這一動作,卻讓觀眾都笑了。
這是對舞臺感最深切的體驗、最生動的描繪,是別的文學形式難以給予學生的。
3.培養以言語為中心的語文綜合素養
從教師為主的“教課文”的做法轉變到以兒童為主的言語實踐活動,母語課程的實踐性特點要求我們擯棄簡單地把劇本當課文教的做法,開展以劇本表演為核心的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因為劇本表演作為情景式的場景化的語文活動,是與兒童游戲、浪漫的心理特性相適應的,為兒童所喜愛的。在表演的情境中,兒童的身心向生活打開,向言語打開,向同伴與老師打開,是全方位浸潤式的言語實踐與學習。美國年度教師雷夫說:“學生的表演,我沒有獎勵,他們每次投入其中,感到快樂,就是最大的獎勵?!?/p>
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9月15日頒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戲劇進課程,“充分發揮語文、歷史等人文學科的美育功能”。這對我們進一步拓展對語文作為實踐性課程的認識,改進我們單純注重講解的語文教學現狀來說,增進語文教育的美育功能,是大有裨益的。應該說,劇本是發展學生言語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優秀的與便利的載體與平臺。
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一個劇本的排練演出,需要導演、演員、工作人員等等,可以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全面的潛能,培養其創造力,包括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執行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綜合素養,實現全人教育。
三、劇本教學的設計要領
劇本的特性決定了劇本決不能簡單地當作一般的課文來進行分析式的閱讀,正如北京大學曹文軒教授所說:“劇本實際上不是供人閱讀的,劇本只有依賴于舞臺與演員,才可能發出光彩?!边@是劇本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1.組織表演
依據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這個教學內容可以是語文的知識性教學,可以是技能、策略的教學,也可以是活動式的,組織表演是以活動為載體的旨在豐富學生語文經驗的教學內容。
國外是把戲劇作為一門課程來對待的,臺灣與香港的戲劇教育起步也比較早。如,俄羅斯五年級語文教材在“19世紀文學”單元克雷洛夫寓言中就安排了“根據寓言排演戲劇”、“排演廣播劇”等活動性內容,以教材的方式確認了戲劇表演這種活動性語文學習方式。臺灣地區2001年起即列入“表演藝術”課程,并將廣義的“戲劇”內涵滲透到藝術、人文和學科教學之中。香港演藝學院張秉權教授梳理了香港戲劇教育的四種模式:①戲劇作為課外活動:學校戲劇組;②戲劇作為獨立科目:戲劇教育科;③戲劇作為教學法:教育戲?。虎軕騽∽鳛閷W習經歷;教育劇場。
蘇教版小學語文12冊教材僅此兩篇劇本!教材在兩個劇本后面的練習中都明確列出“排演”的要求,也就是說教材編者的意圖也是指向表演的。同時,就學生來說,小學階段的孩子善于模仿,喜歡玩,游戲是兒童的哲學,是兒童學習生活、把握世界的方式與途徑。引導學生排演劇本是深受孩子們歡迎的,近年我兩次教六年級,都帶領學生表演《負荊請罪》,學生們的反響很好,“真是快樂的一節課”是他們共同的評價。
2.提供支架
圍繞表演,教學還要為表演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架。教學支架相當于腳手架,是扶助學生完成表演的手段與策略的安排,包括劇本知識、舞臺表演常識、故事背景等。
第一是關于劇本結構形式的認識。首先介紹劇本內的時間、地點、人物再加上方括號、圓括號,構成舞臺說明;劇本的主體主要包括人物對話等等。這些都是學生生活經驗、語文經驗之外的文體常識性知識,需要明明白白讓學生認知到位。即使六上的《負荊請罪》,和四年級下學期隔僅一年多,仍然需要溫故、明確一下的。當然,了解文學常識,并不是為了記住概念,而是為指導表演服務的。特別是人物的身份、神態、動作等,都要結合對表演的推敲來領會、把握。
關鍵詞:小學生;個性閱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4-189-01
閱讀是一種較復雜的智力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此大背景下,個性化閱讀便進入我們的視野?!墩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蹦敲?,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指導小學性的個性閱讀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一些看法。
一、小學生個性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1、個性化的教學內容、體裁要求閱讀教學個性化
課文內容包羅萬象,上至廣闊星空,下至深邃海底,大到河流山川,小到一花一木,從客觀世界到精神領域,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可謂五彩繽紛;課文寫作風格各具特色;內容不同、風格各異的課文又分屬不同的體裁,具有不同的結構形式和表達方式。因此,用單一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進行閱讀教學,顯然既不科學,也行不通。內容不同、風格各異、體裁有別的課文首先決定了閱讀教學必須走個性化的道路。
課文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應不同。有的課文可借助審題、釋題揭示思路,如《日出》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利用審題時的閱讀期待揭示思路――課文寫的就是日出前、日出中、日出后的景象;有的課文可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按敘事性作品結構規律理清思路,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采用的是橫式結構,通過并列的幾件生活小事表現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品質。
2、學生個體間的客觀差異要求閱讀教學個性化
不同的學生在知識、經驗、思想、性格、情感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因而,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個性化閱讀能夠激起求知欲望,引發學生自由探索、自主學習,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讓學生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想自己所想,說自己所說,能充分地將自己的閱讀體會及其感悟自主、自由地表達出來,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充分揮灑自己的個性。
二、小學生個性閱讀的指導原則
1、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我們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2、營造民主自由的閱讀氛圍
教師在教學中應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平等參與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和教師達成共識。我想在教學中能這樣做的話,你的學生才會學得更主動、積極、個性潛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小學生個性閱讀的指導策略
1、讓學生真正擁有自主實踐的機會
學生是一個個具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和發展的時空,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閱讀活動就應該讓學生把主要經歷放在閱讀原文上。閱讀時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底座,進行不同層次地讀,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地臺階狀前進,完成全程閱讀。
2、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方式
(1)鼓勵適合自身發展的個性化閱讀方式
我在教學中發現孩子們樂于畫畫,愿意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我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筆記的同時,可以拿起彩筆,把自己在閱讀中想到的畫到筆記本上,把自已在閱讀中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樂。
(2)倡導合作探究的閱讀氛圍
在閱讀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學習平臺,鼓勵學生隨時有問題提出來,給時間、創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精心組織探究。
3、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課外讀物
(1)“趣”字引路,博覽群“書”
大語文教育要求我們推行大閱讀教育。所謂“大閱讀教育”,從閱讀對象來說,提倡讀“紙本書(包括紙介質的書報雜志)、電子書(電腦、網絡、影視、音像)、無字書(自然萬物和社會人情之事理)”三大類;從閱讀內容來說,不但要選擇真、善、美的讀物,而且要博覽新、活、寬的讀物;從閱讀課堂來說,要開發課外和校外的閱讀第二、第三課堂,自讀課應超過教讀課的四五倍。閱讀的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必須靠課外閱讀活動才能實現;閱讀的校內外溝通必須靠家庭閱讀教育、社區(社會)閱讀教育才能實現。
(2)指導方法,保證質量
為使學生能大量進行課外閱讀,教師非常有必要進行相關閱讀方法指導。(1)提早安排略讀、速讀訓練,立足課堂,結合課文教學,傳授略讀、速讀的基本方法,并鼓勵嘗試運用。讓學生從四年級開始就接受略讀、速讀的單項基本功訓練,到五年級下學期再進行綜合訓練,使小學生畢業時能較熟練地運用“整體式閱讀法”、“瀏覽式閱讀法”、“尋找式閱讀法”、“鑒別式閱讀法”進行閱讀。
4、精心設計個性化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