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39: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管理基本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優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3)10-0053-03
一、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簡單機械
為了保證同一專業學生具有本學科知識的基本水平,教育部對課程設置有一個基本的宏觀要求。學校在此基礎上可根據教學對象和行業的具體情況,在課程設置中作相應調整。對于中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來說,《酒店前臺服務》《酒店管理系統操作》《客房服務》等是至關重要的課程,掌握這些知識與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務于顧客和旅游企業。但在中職教學管理中,旅游管理專業往往是直接套用國家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未能根據學生狀況和旅游企業實際需求,加強上述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課程建設。課程設置簡單機械,相關應用型學科課程開設不足,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合理調整和補充,導致畢業生與旅游企業的實際需求相距甚遠。
(二)教材編制重理論輕實踐
職業教育經過近三十年的快速發展,中職旅游管理專業教材的科目和版本數已頗具規模,同一課程有時甚至有數十個版本,然而數量不能完全代表質量。由于未能突破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教材編制傳統,旅游管理專業的教材編寫人員多為長期從事專業理論研究的學術專家,而賓館、飯店、旅行社和景區等行業一線員工很少參與,也未能吸納熟悉中職生特點的一線教師共同參編,導致所編教材內容理論偏多,實踐較少;傳統內容較多,創新內容較少,旅游界中的一些新技術、新方法沒能體現在教材的內容編寫中,更忽視了中職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這種狀況一方面導致教材不能反映企業對員工的專業需求,另一方面也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專業能力培養方式陳舊
我國的中職教育是在原普高教育的模式基礎上建立發展的,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師資引進渠道、評價體系等多方面均沿襲普高模式。這造成中職培養模式中的課堂偏重于學科的理論性教學,忽視或較難接受應用型知識及技能的傳授。由此帶來的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理論課時多,實踐課時相對較少。在兩至兩年半的在校時間里,大量的教學是在傳統的課堂中完成的,即使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客房服務》《餐飲服務》《酒店管理》和《導游英語》等,由于經費、場地、教學理念、教學習慣和教師自身條件的限制,在教學中也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極少將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后半年到一年左右的企業實踐,由于學生缺乏最基本的崗位知識與技能,無法勝任較高層次的工作崗位,只能做些前臺接待、禮儀迎賓、服務員等事務性工作,又往往缺少教師隨班指導,學生最終淪為企業的廉價勞動力,大批畢業生不能勝任企業高位需求。
(四)評估考核體系落后
目前,中職旅游教育的校企合作及與行業協會的合作多半流于形式,導致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管理閉門造車。落后的教學管理必然生成落后的評價考核體系,再加上各校教學考核條件的限制,于是重理論知識評價,輕實踐技能評價;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的評價考核體系占據主導。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學生往往學習意愿低、學習風氣差,很多中職生“平時不抓緊,考前突擊忙”,這樣的學生要么“高分低能”,甚或“低分低能”,既無法勝任旅游企業崗位能力的需求,也常常在旅游企業中表現出勞動紀律差和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二、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
(一)課程設置的基本依據
1.人才培養目標。旅游管理專業面向旅游行業第一線崗位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職業素質和行為規范,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專業知識,了解旅游企業管理相關環節,具有較強的導游服務能力、旅游企業服務能力、旅游景區管理能力、旅游市場開發能力,能從事旅游企業管理業務操作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性、外向性專門人才。
2.人才培養規格。人才培養規格是指所培養的人達到什么質量的問題。通過社會需求調查和職業分析,旅游專業人才應具有以下素質、知識和能力結構。
(1)素質結構。職業道德方面,了解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勤奮好學、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身體素質方面,掌握現代體育運動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文體特長;身體健康、健美,達到《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所規定的各項指標。心理素質方面,具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實施綱要(試行)》所規定的要求,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具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品質;具有理智、真誠、坦蕩的性格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2)知識結構。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計算機應用基本知識、外語基本知識、法律法規基本知識、旅游管理基本知識。
(3)能力結構。職業綜合素質能力方面,在工作中,具有競爭和創新意識,有提供優質服務的理念,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和團隊協作能力是整個職業能力中的核心架構。此外,良好的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是協助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能力構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繼續學習的能力是不斷提升自身修養的必備要求;計算機操作能力、使用外語進行接待服務和業務溝通的能力都是職業核心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行業通用能力方面,第一,服務接待能力。對飯店服務的基本原則、程序和方法不僅要熟悉,更要學會在工作中熟練運用,并能運用服務技能和技巧,能夠具備一定的基層管理能力。第二,人際溝通能力。能夠熟練運用普通話、英語、日語、韓語等準確、簡練地向顧客介紹相關的服務信息,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在與顧客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妥善處理出現的各種情況,協調好客我關系;在日常酒店工作中,能協調好與各部門的人際關系等。第三,營銷策劃能力。能時刻把酒店全員營銷意識和酒店形象意識放在首位,對酒店產品供應和顧客需求能做出及時的反應,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營銷計劃和營銷策略。
職業特定能力方面,主要具備前廳服務、客房服務、餐廳服務、康樂服務等能力。
跨行業職業能力方面:能夠適應崗位變化的,具有企業管理及生產現場管理的能力,并在工作中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的基礎能力。
3.主要職業證書。(1)基本職業證書:全國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合格證書;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證書;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2)職業資格證書:獲得下列職業資格證書中的1-2種:導游職業資格證書;中級餐飲服務員職業資格證書;中級客房服務員職業資格證書;茶藝師資格證書;人力資源師職業資格證書。
4.主要就業面向。(1)旅行社管理方向:旅行社導游服務崗位或旅游景點導游服務崗位;旅行社或旅游景區業務管理崗位;旅游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崗位。(2)酒店管理方向:酒店前廳服務與管理或客房服務與管理崗位;酒店餐飲服務與管理崗位;酒店康樂服務與管理或人事管理崗位。
(二)課程設置的基本方向
根據我國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確定今后我國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方向。
1.以培養綜合能力為本位,強調課程設置的職業性。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必須以培養職業崗位能力為本位,包括為完成職業崗位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經驗、態度等全部內容。如在設置外語課程時,可以減少甚至不開一般的大學英語,而代之以旅游英語;再比如可以開設旅游文學課程來代替通行的大學語文??傊挥性谡n程設置上突出職業性,才能體現出中職旅游的特色和生命力。
2.課程內容反映行業新應用,突出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改革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必須更新課程內容,使課程的內容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保證中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知識和能力結構合理化。如開設旅游信息系統、旅游電子商務等富有時代氣息的新課程。
3.服務地方旅游,增強課程設置的區域性。我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來源和去向具有明顯的區域性質。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區域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業發展水平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各中職校應當在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適當增加符合地方旅游經濟發展要求和反映地區或區域旅游資源特征的教學內容,設置有關地方或區域性的旅游資源課程,因為很多的旅游企事業單位希望本專業的畢業生在進入工作崗位時能夠比較熟悉本地區的旅游資源特征、旅游企業經營的基本狀況等。
三、結語
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課程在任何一種教育體系中都處于核心地位,它決定了學校如何為學生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因此,學校必須作更加深入、扎實、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建設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以實現中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旅游業的發展、為科教興國作出貢獻。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a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U Wei
(Zhenji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Zhenjiang 212011, Jiangsu Province)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求職;職業要求;實踐能力
旅游管理類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旅游經營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與溝通能力,善于處理旅游行業特點的相關問題和關系梳理工作,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旅游行業相關工作的從業者。
旅游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行業類型主要包括13個不同方向,具體為:1.旅游行政管理部門;2.旅行社;3.旅游咨詢公司;4.旅游電子商務企業;5.旅游規劃策劃機構;6.旅游營銷策劃企業;7.旅游景區;8.主題公園;9.旅游休閑俱樂部;10.旅游度假村;11.旅游職業中學、旅游職業中專教學工作;12.旅游與休閑行業的自主創業;13.走向鄉村,參與開發鄉村旅游與休閑產業。從就業的行業類型能看到,旅游管理類專業就業面較寬,不同行業對于職業素養的要求也不同,這就決定了旅游管理類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和工作實踐能力必須能夠在求職過程中或者進入職業環境后迅速勝任相關工作崗位。
一、旅游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要求
任何大學的專業價值都必須通過職業平臺得以體現,職業要求對于專業學習和即將進入工作崗位的畢業生來說,是考量學生人力資源價值和其專業知識價值的標尺。根據整個旅游管理類畢業生的就業行業我們將其職業要求大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迅速熟悉工作環節信息和工作溝通渠道
旅游行業的工作類型非常豐富,從普通的導游到旅游景區策劃工作,從酒店餐飲客房服務工作到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工作,都緊密的圍繞著旅游消費產業鏈條產生和運轉,這就要求旅游行業的從業者,尤其是旅游管理類專業的畢業生在進入工作崗位角色后能夠非常迅速的收集工作所需的相關信息,而且在不斷變換的崗位角色中能夠快速適應工作角色要求,能夠迅速建立旅游行業中多角色、多渠道、多種環境的溝通聯系工作,從而為工作內容的開展和工作關系的建立運行發揮主動積極作用??偟膩碚f歸納為3點;一要迅速適應旅游行業的多種工作角色;二要積極收集掌握相關崗位工作的有用信息;三要能夠在旅游行業不同類型的工作中發揮主動性角色作用。
2.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積極社會溝通能力
旅游行業所有的工作類型都是圍繞旅游者和旅游事件展開的,這就要求旅游工作從業者必須擁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積極的社會溝通能力。首先,通過自己良好的表達能力在旅游工作中積極開展旅游服務,提供相關旅游產品;其次,由于旅游行業的工作具有時間、空間、事件、環境、問題等因素的多變性和突發性,這就要求旅游行業的從業者能夠擁有積極的社會溝通能力和聯系能力,在旅游行業多種變化的因素中通過積極交涉、關系溝通、情況通報等方式理順工作關系,保障不同類型的旅游行業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3.較強的突發事件關系協調能力與處理能力
由于旅游行業工作因素的多變性,在旅游服務和旅游產品開發工作中,突發問題的產生不可避免,這就要求旅游行業的從業者具備快速的問題反應能力,通過訓練有素的問題協調能力化被動為主動,從而積極決策問題,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權益,維護自身的工作責任。通常來說,旅游行業的工作要求從業者進入工作崗位后,遇到突發問題做好以下3點:一是要積極溝通信息,保護旅游者合法權益;二是迅速開展公關協調,將問題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三是通過自身團隊或工作機制平臺進行善后關系公關維護工作,保護自身企事業品牌形象,實現多種關系價值利益的優化結合。
二、旅游管理類畢業生求職的主要特點
目前全國大概有300余所院校開設旅游管理的本科專業,假設每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每年畢業50名畢業生,僅每年畢業的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超過1萬5千名,再加上一定數量的旅游管理專業碩士和博士以及數字相對本科畢業生更為龐大的專科、高職及中專畢業生,數量極為龐大,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旅游管理專業的社會需求較大,大量的旅游管理類畢業生進入旅游行業后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第二,旅游行業本身的多類型、多層次、多鏈條能夠適應從中專的導游酒店專業到旅游管理規劃的碩士、博士高層次學歷畢業生的職業層次,所以我們有必要從畢業生的角度從以下一個方面分析旅游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求職特點。轉貼于
1.從行業一線服務崗位開始職業生涯塑造
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大多的旅游管理類的畢業生在開始求職時,都是尋找旅游行業的基層一線服務崗位工作,這個情況由多種原因造成,一是教學實踐相脫節,目前我國的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工作和教學大綱要求,畢業生掌握的旅游專業相關知識需要在實踐一線崗位中進行相應的實習;二是旅游行業的行業特點要求,從事旅游規劃和旅游產品開發工作,必須對旅游相關產業鏈條的導游、服務咨詢及旅游銷售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就需要畢業生進入旅游行業后對不同一線崗位工作都有相應的工作實踐,具備基本的行業素質。
2.性格、心態展現優于專業基礎知識掌握
在旅游行業的招聘過程中,旅游企事業單位對于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考量目前比較偏重畢業生性格因素,心態情況的了解,對于專業基本知識的要求反而并不高,主要有2個原因,一是用人單位在旅游行業的不同類型和不同模式,相對于專業基礎知識更要求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后熟悉本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專業基礎知識的要求不高;二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進行心理測評和性格、心態測量從而選拔性格積極,心理素質相對穩定的從業者,這是基于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產業的性質要求,要求從業者始終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的整個流程和各種問題,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務。
3.動態崗位環境考驗畢業生社會生存能力
旅游行業的崗位動態性較強,無論是導游工作、旅游銷售工作還是景區規劃工作,都要求從業者能夠在較長的外出工作周期中去發揮主觀能動性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實際問題,這就要求畢業生在求職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出相應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從兩個方面體現出畢業生較強的生存能力,一是能夠長時間從事不同區域,不同環境及不同類型的旅游服務工作,例如,導游工作外出時間長,周期密集,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不斷變化;二是遇到各類問題時,能夠沉著冷靜,變通思維,善于應對解決實際中的矛盾問題,理順整個旅游服務中的各類關系,既保證旅游服務的質量又能增加相關工作鏈條的經濟收益。
三、增強旅游管理類畢業生求職能力的幾點建議
增強旅游管理類畢業生求職的根本方法是增強旅游管理學科的社會實踐性教學,但是在畢業生就業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相應的訓練和實習增強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的綜合素質,更為良好的展現學生積極的職業心態和穩健的職業作風,從而增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求職能力。
1.加強旅游職業語言的情景訓練
旅游行業招聘的過程短則數個小時,長則最多幾周時間。動態性的工作環境和耐壓性的工作特點要求畢業生能夠在很短的面試時間里展示出自己的整體特點,突出性格特征,能夠在數周的現有工作崗位上承受旅游行業節奏快、頻率高、效率好的工作要求,這就要求畢業生在求職前需要進行相應的職業語言的情景訓練。通常情況下,不同場景的職業語言訓練能夠迅速幫助畢業生模擬不同工作崗位環境,通過語言的展示溝通熟悉旅游業招聘的語言習慣和工作作風,從而在面試中積極自信的面對語言交流考察;其次,職業語言的情景訓練還有助于畢業生模擬工作環境,旅游業相關工作崗位的最大特點就是語言溝通,通過語言環境的訓練本身就是對工作場景的訓練,能夠幫助畢業生在數周的實習過程中以沉著冷靜的心態面對各類實際問題。
2.豐富相關行業崗位的實踐經驗
旅游行業對于畢業生的實踐經驗要求較高,畢業生可以把握旅游行業工作的崗位特點和要求提前進入相應的工作環境和崗位進行實習實踐,如果臨近就業,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工作周期較長的實踐時,可以采取崗位實踐培訓,即在沒有勞動報酬的前提下尋找多個不同旅游行業的工作崗位,例如,做三天導游實習,跟一個省內區域團;做三天旅游咨詢銷售,了解相關工作渠道;做三天旅游產品設計等等,在這個過程中,認真記錄每一個工作細節中的問題和體會,事后歸納總結心得,這對于求職中相關問題的應對可以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轉貼于
3.突顯應對突發問題的決策能力
如果能夠通過相關工作崗位的實踐和實習,體會突發問題從產生到結果的過程能夠提升自身的緊急應對能力,如果臨近求職,沒有相應的實踐經驗,最好的方式就是善于總結前人的工作經歷和心得,尋找相應的導游工作日志或工作心得,通過自身歸納和總結分類分析,模擬相應環境,增強自身的認知能力,在整個求職過程中,凸顯出自己對于突發事件應對的感受理解,可以幫助畢業生塑造良好的協調決策形象,增強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實力。
旅游管理類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應該通過較好的語言素質來積極展現自身的工作心態和協調溝通能力,通過沉著冷靜的工作執行力展示自身堅強的心理素質和問題應對能力,從而提升在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力,尋求更好的工作職業平臺和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林丹彤.淺談高校和大學生促進就業的途徑與策略——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1).
[2]王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法探索[J].民風,2008(17).
[3]李紅英,和亞珺等.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法探索[J].中國電子商務,2010(5).
關鍵詞:就業影響;本科生;旅游管理;首都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王亞飛,女,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學生,碩士.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旅游企業管理.
0引言
2013年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旅游業總體保持健康較快發展.國內旅游市場繼續較快增長,入境旅游市場小幅下降,出境旅游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國內旅游人數32.62億人次,收入26276.12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數1.29億人次,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516.64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長3.3%;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9818.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0%;全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95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4.0%[1].旅游管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與工商管理并列管理學下的一級學科,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隨著國際經濟的全球化,旅游業更加繁榮,因此對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隨之提高,現在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學校也很多,對專業能力和素質也有一定的要求.
旅游行業產業鏈長,涉及范圍寬,決定了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多[2],但是高素質、創新型、實用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缺口很大,目前我國實際需要旅游專業人才達800萬人,旅游業人才缺口至少有200萬人,給各大高校旅游專業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據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公布了兩年(2012、2013年)全國和分省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其中旅游管理等十五個專業就榜上有名、列入其中.據統計,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的行業就業率約在10%~20%之間,5年后行業流失率竟達90%~95%[3].
1首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概述
1.1專業概況
首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依托的旅游管理系是北京地區最早培養旅游管理本科人才的單位之一,是北京市旅游局指定的導游員資格考試培訓定點單位,同時也為區縣旅游局、旅游企業開展人才培訓工作,開創校企聯合辦學的新模式.
1.2培養目標及要求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旅游管理、旅游規劃開發及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城鄉企事業單位和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旅游研究、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工作的中高級專門人才;能夠勝任旅游資源開發、規劃設計、旅游導游、旅游經營管理、旅游職業教育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重點學習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及旅游業管理的基本理論.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可受到旅游經營管理、資源規劃開發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研究和資源開發、規劃管理的基本技能.
1.3課程設置
專業課程主要有:管理學、旅游經濟學、旅游學導論、旅游資源學、旅游開發與規劃、生態旅游、會展旅游、旅游英語、旅游信息系統、旅行社管理、旅游產品設計、飯店管理、財務管理、旅游電子商務、旅游心理學、導游學、禮儀學等.實習環節包括:黃山旅游規劃與管理實習、旅行社實習、教學實習等.
2研究內容
《首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情況調查問卷》內容涉及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基本信息、目前就業選擇以及課程設置等研究問題.通過對首都師范大學2005級~2009級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的調查訪問,發放235份調查問卷,回收203份,有效問卷183份得出以下結論.
2.1調查對象在旅游業就職的行業情況
通過調查,旅游行業84人,繼續深造讀研6人,企事業單位21人,其他行業72人.其中在旅游行業,有旅行社會展、計調、領隊、銷售、門市、人力等多個崗位,企事業單位包括有學校、政府、公會等文職人員,轉為其他行業的有策劃、投資顧問、編輯等崗位.
畢業后留在旅游行業的占49%,調查一直堅持在旅游行業發展的原因及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63.3%的被調查者因專業對口選擇了堅持在旅游行業發展,而薪酬、個人發展也是較大原因之一,另外還有9人表示是由于旅游行業的穩定以及個人興趣等因素.
2.2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就業形勢的態度
經研究發現對旅游行業發展前景的認知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是否進入旅游行業就業有顯著影響[4].由于近年來中國的旅游行業正處在一個上升發展的時期,政府日益重視旅游業的發展以及旅游業的帶動的經濟作用,因此旅游行業的發展亦得到快速發展,形勢較好.但是也有學者認為由于旅游行業內人力資源認識的片面,缺乏對大學生進行適合的職業規劃等,使得很多學生對于旅游行業的發展并不看好.調查在各行業中就業者的對整體就業形勢的認知,具體分布如圖1所示.
在被調查的人員中,通過后期的反饋整理發現,其中59.02%的被調查者表示認為就業形勢較為正常及樂觀,而這一部分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主要進入旅游行業就業,另有40.98%認為旅游行業發展前景較為嚴峻或不清楚的被調查者,主要進入非旅游行業就業.
2.3離職原因
畢業后轉為其他行業的占51%,調查轉換行業發展的原因及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有67.7%的被調查者表示,鑒于個人發展選擇離開旅游行業,而對專業、薪酬的不滿也是導致離職的原因.
通過對比兩個表的數據可以發現考慮在旅游行業就業的被調查者,進入旅游行業的原因歸結為與所學專業相對應,而離開旅游行業則是考慮到個人發展和薪資與預期的差異.
其中51.61%的畢業生是考慮到個人發展而轉行,有人表示就業前對行業的認知自認為比較全面,而工作一段時間后會發現,理論和實踐相差太多了,所做的事都是過于基礎的工作,長久下來發現根本不能把握自己的發展狀況,從而希望通過改變工作環境與內容.
而薪酬方面,現階段大學生已經比較能適應社會環境,對入職的薪資不是很苛求,然而進入旅游企業內,本科生和專科生、中專生員工相比,在工作內容、晉升條件上幾乎沒什么差別.這種情況難免會使在職本科生產生“知識貶值”的想法[5],認為自己的能力沒有展現出來,從而轉而選擇其他職業.
2.4學校課程設置、實踐環節在就業中的應用
2.4.1基礎課程
目前首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所屬院系為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在創立之初是依托于地理學科,在師資配備、教學理念、課程設置等方面,都受制于地理背景[6],在此調查“首師大旅游管理專業你認為不必要的課程”這一問題,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
其中旅游生態學、區域分析與規劃、自然地理學分別占36.07%、32.79%、29.51%.這幾項基于地理背景設置的專業課程,被調查者表示工作中不是很經常能用到,但是同時也有32.79%的人表示,這些是旅游管理的基礎學科,可以擴展知識面,有必要在大學期間研習.
2.4.2專業課程
國內很多旅游管理高校專業課程另設有語言類,經濟類等,與旅游業密切相關的其他領域課程,在調查“你認為以下哪些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有必要學習的課程”這一問題,具體比例如圖3所示.
會議與會展策劃、第二外語、旅游企業戰略管理位列前三甲,由于可以與其他行業互通,超過50%的被調查者表示希望能夠在大學期間學到相應的知識.
2.4.3實踐課程
旅游管理是一門典型的應用性專業,各高校在低年級層次的理論學習后,高年級課程則會設置相應的實踐教學,而這一些課程在設置方面既強調對操作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旅游管理本科層次學生就業質量較低與當前本科層次的實踐實訓課程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密切相關.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會展業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會展又稱MICE(會議Meetings;獎勵旅游Incentive;大會Conventions;展覽Exhibitions),在貿易往來、技術交流、信息溝通、經濟合作及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7].會展所涉獵的不僅是旅游行業,還會關聯到廣告,公關以及專業的會展策劃公司,因此會議與會展策劃這一課程有70.49%的被調查者希望學校進行相關的課程安排.主要原因是各行業對會展的需求量越來越多,會展包括會議、獎勵旅游、展覽,涉及行業多,同時也需要人際溝通,組織協調的能力.
問題“你認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程應設置哪幾項”中各項所占比例如圖4所示.
實踐課程的調查過程中,多數人表示需要將理論知識變成可以操作執行的能力.所列出的旅游行業三大支柱的對應課程,需求也很多.如果說前幾項的實踐課程在工作中可能會有專門培訓,那禮儀和應用語言基本以作為基礎的能力,企業在招聘過程中直接考察,因此,畢業生表示這兩項也是必需的.
2.4.4基礎能力
除了專業學科的課程設置外,大學作為高等教育學府,在整體的專業教育中也需要對學生的基礎素質進行提高,在“大學專業教育中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一問題的結果如圖5所示.
分別有78.69%及70.49%的被調查者表示,學校應加強人際交往和組織協作能力、外語和計算機等使用技能這兩項.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單純的依靠學校進行課堂式的教學,恐怕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只有通過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學習理解,活學活用以便適應自己的工作環境.
2.4.5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因而課程體系設置雖然體現了本科教育對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但在實踐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具體比例如圖6所示.
其中72.13%的被調查者認為校企互動較少,校企互動是指高校同企業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這樣的形勢即保證了學生具備從事旅游業基層工作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增強了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確保就業渠道的暢通.企業員工亦可接受高校的培訓或到高校進修,解決了旅游市場專業人才匱乏的難題.67.21%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學校重理論,輕實踐.有研究表示大多高校開設的旅游專業比較偏重文化理論知識的培養,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得不到有機的結合.
大量課程重復,設置學科交叉嚴重.旅游學科課程體系中不同層次課程重復設置的現象比較普遍.一方面在學科專業必修課中旅游學類中又涉及到一級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呈現“大而全”的特點.另一方面學科專業各方向內部及各方向之間課程重復設置,缺乏有效綜合[8].
3結論
3.1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行業內就業率偏低的原因
由表3所示,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行業就業率偏低的原因主要受個人、學校及社會三個因素的多重交叉影響.因此,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率的提升也需要社會、高校、學生個人多方面的密切配合.
有研究表明旅游管理本科生專業認知較為清晰;就業意向明確,但就業目標與現實差距較大;專業忠誠度低,且受行業認知和專業認知的影響[9].特別是對于個人,如果學生能提前認知企業文化、行業需求,正確認識旅游行業,適應社會環境并調整心態,制定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主動吸收關于旅游行業發展的各種信息,進行判斷分析,正確認識旅游行業的發展前景.同時學??梢远ㄆ诨虿欢ㄆ谂e辦校友經驗交流會,邀請在旅游行業就業的校友回校,為在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講述工作經驗,增強畢業生對行業的整體認知.
根據Kristof提出的組織匹配模型,只有當個體與組織至少有一方能夠為另一方提供它所需要的資源或個體與組織在某些基本特征上擁有相似特征,才能實現員工與組織的相容.因此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招聘政策主要就是選擇合理的、匹配的員工[10].從前文調查可以看出,從求職者角度來看,個人能力是擇業的重要因素.這里的個人能力不單純是知識或實際操作,還包括交際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等.同時個人能力不僅作為畢業生選擇工作單位的籌碼,同樣也是旅游企業篩選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標.因此提升個人能力要保證是在學生對自己能力、特點的認知的前提下,吸收企業文化并適應社會發展,提高基礎素質與專業素質.
畢業生可以嘗試多參與幾個不同崗位,學習并發現自己的專長和不足之處,提高對工作的適應性.
3.2解決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率低的建議
中國的旅游教育應結合當今旅游業對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完善,科學設計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通過對問卷調查就業人群對課程的反饋,總結出以下幾點建議:
3.2.1基礎課程以旅游學為中心,其他學科交叉式設置
中國很多高校沒有獨立的旅游學院,旅游專業在地理、歷史、管理、經濟、園林、社會、建筑等專業的院系中皆有分布.其中分布最廣的是管理類院系,比例為39%;其次是歷史類院系,比例達20%;位于第三位的是地理類院系,有17%的旅游專業在該類型院系中開設[11].
現階段旅游管理專業應將所有相關學科以旅游學為基礎,加以規定、指導或限制,協調相關知識,擺脫當前旅游知識和專業依附于其他的尷尬局面[12]構建以旅游學為基準,將地理學、管理學、心理學、經濟學以及社會學交叉設置,發揮旅游專業特色的同時,啟發其他學科的支撐作用,實現學科的良好交叉和融合.
3.2.2擴展專業課程范圍,開展適用于各個行業專項課程
通過對“你認為學校應該重點設置哪些課程以更好地適應旅游企業的需求”這一主觀性問答題的反饋統計,整理出以下幾項適用于各行業的專項課程:商務英語、導游實務與技巧、文案撰寫、企業戰略管理、廣告學、商務談判技巧、會展與節事管理、管理溝通等.
這些課程可以作為專業必修課的補充,在擴展專業方向課的基礎上,擴展旅游相關的行業課程,達到拓寬視野,適應更多崗位.
3.2.3開啟“校企合作”模式,落實與專業相關的實踐課程設置
旅游院校應當改進傳統的課程設置,從市場需求出發,在市場調查、人才規格設計的基礎上進行課程設置、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既掌握旅游企業相關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理論,又能在這些專業理論基礎上把已形成的技能和能力在相應職業崗位范圍內發生遷移.旅游行業中的管理者需要知識,也需要經歷,尤其是本行業最基本的工作經驗.否則,沒有經驗很難作好管理者.
1、轉變觀念,確立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
旅游專業到底是培養具有深厚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還是培養具有深厚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這在旅游高等教育界一直存在著分歧,全國大多數旅游院校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都把培養目標定為“培養旅游業的高級專門人才”,我院的教學計劃中,亦如是定位。實際上我國的高等教育早在70年代就出現了基礎化、綜合化的趨勢,高校的培養目標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還把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本文由收集整理”作為目標,就會把學生局限在一個很窄的專業范圍內,難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教學實踐也表明,在專門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引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日益專業化,專業口徑也日益局限于一個較窄的范圍內,這與旅游產業的綜合性和高度關聯性特點是不相適應的,同時也使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一方面眼高手低,不屑于做基層工作,頻繁跳槽,另一方面又缺乏后勁,發展潛力不足。為此,我們有必要對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應面向21世紀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變“專才”教育為“通才”教育,確立培養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這是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前提。
2、優化課程設置,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為了適應新的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必須改革過去旅游管理專業過細、過窄、過于封閉的課程體系,按照整合、優化的思路,打通各專業的基礎課,以模塊構筑專業課程,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從我國旅游業管理的實際需要看,主要涉及3個方面,即旅游開發、旅游市場營銷和旅游企業管理。鑒于這一實際情況,我們在課程設置中要體現“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著力尋求專業內部知識、技能結構最直接的內在聯系,設計各種切實可行的“組合課程”,整合專業課程,加強基礎課程,加大選修課程,優化課程結構,促進內部專業知識與基礎知識、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結構合理化,保證相關知識的最佳搭配。各類“組合課程”應以旅游經濟學、旅游學概論、旅行社管理、飯店管理、旅游資源學、旅游心理學等重點課程為基準,形成以專業課程為主,綜合課程、邊緣交叉課程為依托,以能體現學科發展前沿理論和反映旅游業發
展方向的學術講座為補充,學術性與應用性緊密結合的富于彈性活力的綜合化和整體化的課程形態,構建能體現“通才教育”的課程體系,注意課程滲透,按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多次交叉、反復循環、不斷推進”的教學流程,安排整體教學活動,側重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的運用方法、運用技巧介紹和啟發,突出能力的培養??傊?,要使學生通過所設置課程的學習,能夠獲得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并具備在旅游管理專業任何一個領域中進行深層次開拓的能力。
3、更新教學內容,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教學內容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中心環節,也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腳點。調整課程設置實際上也是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A類課程的改革要以有利于學生的素質培養、能力培養和創新精神為原則,把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整體的科學思維方法作為重點,使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不斷的和有效的更新、掌握所需的知識,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專業課的改革要以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為重點,注意內容的取舍、要求深度、各課程的分工和銜接,以及如何通過提高教師授課水平、加強實踐性教學等措施強化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
4、改革教學方法,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課程體系的優化和教學內容的更新固然重要,但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更新同樣不容忽視。因為任何教學過程的展開都離不開一定的方式方法。根據旅游業在新世紀的發展趨勢和旅游學科應用性強、發展變化快的特點,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方法改革應強調以下幾點:
(1)必須打破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思想的束縛,從培養21世紀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角度出發,牢固地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根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積極探索適應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圍繞學生學習,從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角度去組織和實施教學。
(2)技能性課程多偏重于操作,因而教學方法可以操作示范法為主。實習課主要是讓學生接觸實際,感受現實,既可利用學校本身的設施、設備和環境進行校內實習,也可建立校外實習基地,進行教學實習,還可與校外的旅游企業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組織學生輪流到企業中的各崗位實習。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會計課程實踐;經管類專業
根據教育部對高等教育作出的部署,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目標,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學科理論基本知識,更注重學以致用,培養應用所學技術技能實踐操作的能力。為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所需的應用型人才,在我國普通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專業中普遍開設了會計學作為核心課程。在高校經管類專業開設會計學課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會計的思維方式,理解并學會使用會計信息,運用會計知識解決未來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并不是為了培養從事具體會計實務工作的會計專業人才。因此,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等方面都應區別于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然而,目前在湖南科技學院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與會計專業一樣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因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基于湖南科技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從旅游管理專業的角度出發,針對專業特色設置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環節,提高經管類專業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效果。
一、旅游管理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目標的定位
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旅游行業的從業人員對會計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多,會計學在旅游管理學科領域的重要性受到廣泛認可,湖南科技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把會計學課程設置為專業必修課程。然而,會計學課程的專業性較強,對邏輯性要求較高,在旅游管理專業的會計課程教學中采用與會計專業一樣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和內容,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出現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吃力等諸多問題,學生不能明確掌握與專業實際需要相應的會計基礎知識和技能,不能更好地適應將來從事旅游行業相關工作的需要。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首要任務是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特色和需求設置恰當的教學目標,明確在課程開設的目的。湖南科技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開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了解會計基本理論,了解會計信息的產生過程,理解并學會獲取會計信息,樹立會計思維方式,運用會計課程知識進行財務分析,應用會計信息幫助旅游組織進行決策。
二、旅游管理專業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內容的調整
普通高等院校經管類非會計專業均開設了會計課程,雖然會計課程教材種類較多,但針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材較缺乏,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為會計學專業的教材或教師自編講義,理論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會計憑證、借貸復式記賬的應用等。此外,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在實踐教學內容方面也與會計專業一樣,注重會計賬務處理過程。湖南科技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會計課程教學也是如此,由于缺少以旅游行業經營業務為背景的會計教材,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采用與會計專業一樣的方式和內容,忽視旅游管理專業的特色,導致學生在學習會計課程時缺乏積極性,難以建立會計知識與旅游行業的聯系,影響教學效果,不利于培養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在旅游管理專業的會計課程教學中,應當改進教學內容,結合專業特點,以旅游飯店、旅行社和旅游景點為會計主體,教授會計理論及會計實務與旅游行業財務工作實務相結合。目前較少可供選擇的高質量旅游管理專業會計教材,教師可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特點,結合旅游行業實務,合理編制會計課程教學內容,除了所有專業均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外,突出在實訓實踐教學內容中與旅游行業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會計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會計知識與其專業的聯系,運用會計知識分析并解決旅游管理的實務問題。結合專業特點,針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等院校中的旅游管理專業會計課程教師大多是會計專業的碩士、博士,他們從高校畢業后直接擔任,較少有在企事業單位實踐經驗。雖然這些教師精通會計理論知識,學科專業性強,但是缺乏實踐經驗,特別是對旅游行業知識欠缺,教授過程中難以與旅游管理專業實務結合教學,僅按照會計專業一樣的授課方法,將直接影響旅游管理2017年第24期教改•教研專業會計實踐教學效果。因此,教授會計課程的教師應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外,應響應湖南科技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號召,積極參與企事業單位的實踐,特別是到旅行社、飯店等單位進行會計方面的觀摩,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并運用實務經驗到教學中,幫助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建立會計理論知識與旅游行業實務的聯系。
三、旅游管理專業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進
會計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需要使用實踐設施和場所。有些高校專門設置了會計手工實訓室,實訓內容主要是針對紙質版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填制會計賬簿,編制財務報表,注重的是會計實務的賬務處理過程。另有很多高校設有專門的會計計算機實驗室,配備會計實踐教學軟件,實踐教學內容主要是會計軟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這些會計實踐教學適用的對象是會計專業的學生,不能依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點靈活調整實踐教學內容,不能實現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應有的效果。目前,湖南科技學院經管類相關專業的會計課程在實踐教學時采用的是手工記賬,與會計專業實訓內容相同,學生在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時缺乏積極性,不能掌握會計賬務處理流程,也不能理解會計信息和自身專業的聯系。經濟與管理學院已經建成金融工程專業ERP實訓室,可以采用ERP實訓室進行會計學課程的實踐教學。利用ERP實訓教學,讓學生模擬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從管理者的角度認識會計知識和會計信息,不僅僅限于傳統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注重的會計賬務處理程序,而是全面的認識企業業務處理流程,幫助建立學科知識框架,了解會計知識與各經濟管理類專業的聯系,提高學生會計信息處理和運用的能力。然而目前ERP實訓室尚在測試階段,主要滿足金融工程專業的相關課程實訓的需要。旅游管理專業的會計課程實踐教學還可以借助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永州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12日,是湖南科技學院全資校辦企業,獲得過“湖南省創新創業優秀企業”、永州市旅游行業“十年零投訴”單位等榮譽,是湖南科技學院產學研融合示范基地,優秀實習基地。為實現產學研的有效融合發展,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湖南科技學院校長辦公會議專門探討和改變了公司管理模式,2016年由經濟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姚先林老師任永州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相關課程實訓與創業實踐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山花旅行社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見習實操的承辦單位,每年都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提供日常培訓并組織見習,加強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鞏固以及實操認識,導游業務知識、景區講解等課程的實操見習。雖然山花旅行社設置了財務辦公室,但公司的財務業務外包給學院財務部完成。在開展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時,可以借助山花旅行社這一實訓平臺。在公司內部設置財務部門,提供會計課程實踐工作崗位,這樣,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學習會計學這門課程時,可在山花旅行社內開展實踐教學。對經管學院教授會計課程的教師而言,借助山花旅行社熟悉旅行社會計實務,提高自身實踐經驗,為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實務案例。同時,也方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以旅行社為會計主體,熟悉旅游行業的會計實務和操作,建立會計知識與旅游管理專業的聯系,了解會計業務處理流程,分析并運用會計信息參與經營決策。此外,學生在旅行社實訓中切身感受創業過程,增強他們的創業動力,也為旅行社建立了人才儲備力量,學校和山花旅行社實現互惠雙贏。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是會計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實踐教學要區別于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為各個專業量身制定課程實踐教學目標,修改注重會計理論和賬務處理程序的教學內容,結合專業特點,改進實踐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會計知識與各經管類專業的聯系,樹立會計思維方式,學會分析和運用會計信息,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
作者:歐陽儀臻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顏轉運.淺析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經濟,2016,(02)124.
根據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中國旅游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達到了10.1%,超過了教育、銀行、汽車產業。2015年,我國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旅游收入過4萬億元人民幣,出境旅游1.2億人次。中國國內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消費、境外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我國旅游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10.2%。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2014年全國旅游相關專業(方向)人數:博士研究生167人,碩士研究生1569人、本科生5.34萬人、高職高專生11.08萬人、中職生12.30萬人、以上合計不到30萬,而全國旅游業每年新增就業約50萬人,兩者相比缺口很大。在旅游教育中高職所占比例很大,如何搞好高職教育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的問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是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方向、人才知識和能力結構的構建。本文將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與創新做一些探討。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
課題組對全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進行了一些調研,采用了兩組數據,一組數據是全國20所旅游類高職院校。另一組數據是高職旅游教育資源大省山東、浙江、江蘇、廣東、四川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每個省選取了10所學校進行調研。調研數據來自于教育部陽光招生信息平臺和部分學校的網站上的招生簡章。調研的內容各個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通過調研發現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設置與專業培養目標不吻合
課程設置應該緊密結合培養目標,每門課都應該對應的培養目標。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學校旅游管理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結合不緊密,設置的課程體系無法達到培養目標。比如,某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主要面向國際旅行社、景區及國際酒店等現代化旅游企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技能、高素質的服務與管理人才。但課程體系里面沒有一門酒店管理概論課,也沒有一門是能夠擴展學生國際視野的課程。
(二)課程體系沒特色,是旅行社、酒店、景區相關課程的大雜燴
各個學校旅游管理的課程體系有一些差異,主要在于各個學校所處的區位、資源、辦學定位不一致。但是,通過對全國70所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調研可以看出:第一組數據顯示,全國20所旅游類高職院校中,有3所學校沒有開設旅游管理專業,另外開設了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酒店管理等專業。有8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都涉及了酒店、旅行社、景區三個方向,有9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涉及了旅行社、景區二個方向。第二組數據顯示,50所學校中有31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涉及了酒店、旅行社、景區三個方向,有19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涉及了旅行社、景區二個方向(詳見表1)。有極個別學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只涉及旅行社一個方向。
(三)課程體系與中職本科雷同,不能實現以能力為中心的高職人才培養目標
高中職培養目標的混淆,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某行業或某崗位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某行業或某崗位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職業人才。中職教育注重的是高素質、中級初級技能,高職教育注重的是高素質高技能的職業人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更多地注重了專業能力,但是沒有注重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要求。
由于對培養目標的混淆,導致高職課程設置缺乏準確定位,沒有充分結合旅游企業對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需要。導致,一些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與本科院校差別不大,辦成了本科壓縮式的普通???。實踐課程體系設置不如中職,專業理論水平不如本科,專業特色不鮮明,沒有完全實現“以能力為中心”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旅游教育和旅游產業在人才培養上沒有完全實現“無縫對接。”旅游教育培養的人才與旅游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題體系優化與創新的思路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要符合高職專業設置的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同時也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適應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和社會公共服務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镀胀ǜ叩葘W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2015年)》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指導性文件,是高校設置與調整高職專業、實施人才培養、組織招生、指導就業的基本依據,是教育行政部門規劃高職專業布局、安排招生計劃、進行教育統計和人才預測等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選擇就讀高職專業、社會用人單位選用高職畢業生的重要參考。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與創新就必須遵循這個目錄的規定。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要符合旅游職業教育的要求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題體系的建設必須符合旅游職業教育的要求。強化校企合作,學校與旅游企業共同來開發課程體系。國家旅游局、教育部于2015年10月26日頒發了《加快發展現代旅游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指出:鼓勵校企聯合開發專業課程,增加任務驅動型、項目開發型、行動研究型、案例教學型課程數量。推動專業教學緊貼旅游技術進步和旅游服務實際,加大實踐性教學比例,提高“雙師型”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比例。推廣“多學期、分段式”“淡旺季工學交替”等頂崗實習模式。引導旅游企業充分發揮重要辦學主體作用,積極推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試點。
(三)堅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綜合職業素質教育為核心
旅游教育不屬于單純的學科性教育,是培養人的崗位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職業教育,是學歷教育和崗位職業教育相結合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的教育。既是學歷教育,又是崗位職業教育,屬于“雙證書”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把科學理論傳授給學生,又要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為目標。學生獲得大學畢業文憑的同時,還取得崗位職業資格證書,獲得崗位職業從業資格和職業能力,學生畢業就能直接在工作崗位上開展工作。
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與創新的措施
(一)學習教育部高職教育專科目錄,明確專業對應的崗位群
《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指導性文件,專業大類對應產業、專業類對應行業、專業對應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突出職業性和高等教育屬性。在該目錄中旅游大類(64)分為旅游類(6401)、餐飲類(6402)、會展類(6403)三個專業類。旅游類又分為《旅游管理》(640101)、《導游》(640102)、《旅行社經營管理》(640103)、《景區開發與管理》(640104)、《酒店管理》(640105)、《休閑服務與管理》(640106)六個專業。六個專業中《旅游管理》、《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三個專業對應的崗位群均為旅游及公共游覽場所服務人員崗位,銜接中職專業均為旅游服務與管理,接續本科專業為旅游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對應的專業崗位群也有旅游及公共游覽場所服務人員。《酒店管理》專業對應的崗位群是住宿服務人員、銷售人員、商務專業人員、健身和娛樂場所服務人員。
(二)根據學校所處區位和自身條件確定專業重點培養方向
從目錄規定來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旅游及公共游覽場所服務人員。這個范圍比較廣泛,但是主要是指旅行社和景區的工作崗位。每個學??梢愿鶕陨淼臈l件來確定專業重點培養方向。筆者認為旅游類專業院校,可以不開設《旅游管理》專業,可以細分《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等專業,使培養出專業性更強的專業人才。非旅游類高職院校可以開設《旅游管理》專業,但不同的學校開設的《旅游管理》專業包含的重點專業方向可以不一樣。如果學校位于旅游業發達的省級城市、學校教學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的重點是培養旅行社方向的專門人才;如果學校位于旅游業不是很發達地區,學校開設有《酒店管理》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的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的重點是培養旅行社方向、景區方向的專門人才。如果學校處于二級城市、當地酒店比較多,學校只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的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就要兼顧旅行社、景區、酒店三個方向了。
(三)校企聯合進行市場調研,共同確定該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的制定單靠學校是不能完成的,需要旅游企業和高職院校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搞好市場調研。首先,要摸清旅游行業特點、人才結構、需求狀況、崗位群對素質、知識、能力的要求,應該具備的職業資格等。然后,才能從宏觀上把握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與高職院校的培養現狀,最后,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共同來確定《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要從專業能力、學習能力的和方法能力三個方面來把握。專業能力是指具備從事旅游活動所需要的專門技能及專業知識,方法能力是指具備從事旅游活動所要的工作方法及學習方法,社會能力是指具備從事旅游活動所需要的行為規范及價值觀念。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目標培養目標為:該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旅游行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旅行社、導游、景區、酒店)等旅游企業工作能力,具備必要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勝任(旅行社、導游、景區、酒店)等旅游企業服務、管理崗位需要的,掌握技能學習方法的高素質高技能職業人才。
(四)校企聯合制定該專業的課程體系體系
在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導下,旅游管理專業應緊密結合培養目標,以旅游企業需求和學生就業為向導,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考取各種職業資格證書為手段,以為地方旅游經濟建設服務為載體來構建課程體系。把課程體系分成專業基本素質模塊,專業基礎知識模塊,專業核心技能模塊、專業可持續發展模塊。要完成這四個模塊課程體系的開發,就需要高職院校與旅游企業深度合作。課程開發既要有高職院校的教師,也要有各種類型旅游企業的總經理、部門經理、一線員工。首先,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崗位任務,把職業要求的知識、技能、態度、素質與受教育者的認識、習得過程有機結合起來,組織、篩選相關教學內容。然后,共同設計課程結構,實現課程結構的模塊化。其基本設計思路是:對旅游職業能力進行分解,將其中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確定為各個具體工作崗位的技能,確定為選擇性崗位技能,設計就業方向性課程。多個核心課程模塊和就業方向性課程模塊的組合,構成一個旅游管理的課程體系。
(五)《旅游管理》課程體系融入雙證課程
【關鍵詞】 地方高校 旅游管理專業 考試 創新
【基金項目】 本文系湖北文理學院2010年度教研項目“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評價方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編號:JY201018)的成果。
【作者簡介】 龍雨萍,湖北文理學院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旅游市場營銷、旅游規劃與開發。
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深化教學改革,推進和完善學分制,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定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地方高等院校而言,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人才市場的適應能力是最為重要的素質,專業核心課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主要載體,而課程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最佳方式,所以,考試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在提高教學效果、深化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討課程考試改革具有時代意義。
一、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考試現狀分析
旅游管理學作為工商管理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是一門研究旅游業經營管理的新興學科,其產生只有短短二十年的時間。高校開設的旅游管理專業是旅游學、管理學、文化學等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專業,培養的是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單位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因為地方高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要達到上述培養目標,需制定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方案。考試是教學的重要構成環節,考試成績可以突出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但一直以來,“考核方法單一,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的僵化考試模式卻嚴重阻礙了考試服務于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等功能的發揮,制約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1. 考試方式陳舊。在考試方式上,旅游管理專業的大多數課程一般是綜合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的課堂出勤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其實考試目的應該是檢驗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考試結果作為學習效果反饋,應該能夠準確衡量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為教學提供重要參照,以便查漏補缺。而這一目標很難通過上述考試方式實現。課程考試設計應該是科學的、客觀的、多方位的。如《旅游市場營銷》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現代旅游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還要求學生能通過具體的旅游市場營銷案例,將市場營銷的一般原理與旅游市場營銷實踐結合起來,從而掌握旅游市場的運行規律和操作程序,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考試內容單調。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考試在內容上普遍重理論知識測試,輕實際操作能力考核;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輕綜合能力的培養。考試內容一般不會偏離課本和教師的教案,學校常要求教師在提交試卷時附上試卷命題審核表,標明教材每章內容在試卷中所占的分值。顯然,這種考試考核的是對知識的記憶,使不少學生陷入考前突擊背誦,考后馬上遺忘或者考試時鋌而走險作弊得高分的怪圈??荚噯适Я艘饬x,效果也很不理想,極易造成學生的高分低能,也讓平時認真學習的同學深感不公平。
3. 考試形式簡單。課程考試通常采用期末一次性筆試、閉卷的形式進行,試題答案也幾乎是唯一的,學校常要求教師提交試卷時附上標準答案或參考答案。而口試、作業、課外實踐、課程小論文等考核形式比較少見。這種考試偏重于考核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忽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考核。這種考試形式不僅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還讓學生喪失了展示才華、智慧和個性的機會,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開發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同時也不利于激發教師主動參與教改的熱情,嚴重影響了教學水平的提升。
4. 評價主體單一??荚嚦煽冊u定一般由教師完成,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很難參與其中。這種被動狀態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旅游市場營銷》課程考試改革的實踐分析
《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注重基礎理論與實踐操作技能的結合。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應創建“能力導向目標”的評價體系。筆者連續三年嘗試進行了考試改革。
1. 考試指導思想重視對學習潛能的評價。課程考試評價要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突出評價的發展功能和激勵功能,不應以最終的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潛能的評價,立足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能力的綜合發展創造有利的支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