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中地理常用的教學方法
時間:2023-09-10 14:39: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地理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技巧;對比法;聯系法;畫圖法
經過數年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在初進入高中階段學習必修1內容時往往感到無從下手,不知所云,以致對后面的地理學習及地理知識失去興趣。鑒于此,教師在講授教材必修1的內容時,應盡量提高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欲望,利用分組討論、知識競答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學生從初中階段向高中階段的完美過渡。
一、夯實基礎,掌握區域空間位置是學好高中地理的第一步
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高中地理教師還應讓學生明白,掌握各地域的空間位置是學好高中地理學科知識的第一步。高中地理知識是學生在掌握了初中階段所學“是什么”“在哪里”之后的更深層次的講述,其目的在于告訴學生“為什么”,也是與初中地理知識的相互印證。而很多學生深感地理知識枯燥乏味,認為其只是一些地理位置信息、地理名詞的簡單堆砌,毫無學習興趣可言,于是地理知識基礎不夠扎實成為他們學好高中地理知識的重大障礙。筆者建議,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時常翻看初中地理教材,將初、高中知識有效整合起來,這樣更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更有利于學生將已經掌握的知識構建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必修1教材中“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內容時,學生如果對各地域的位置信息不明確,就很難將各種氣候類型和具體地域聯系起來,從而導致不能準確答題。
二、巧用方法,使地理教學更高效
高中地理知識龐雜,上至宇宙空間,下至地球核心,許多高中地理一線教師也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調侃自己,而很多學生面對著如此龐雜的知識內容,往往感到無從下手。其實地球各圈層,包括巖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氣圈之間是存在緊密聯系的,它們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只要教師能教會學生有效利用合適的學習方法,將各圈層知識有效聯系起來,一定能讓自己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更為有效。筆者認為,教師在學生對教材內容深刻理解、準確記憶的基礎上,教學生學會利用一定的學習技巧,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就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做一下簡單的概述。
1.對比法
初接觸地理學科知識時,眾多的專業地理名詞讓學生應接不暇,而很多名詞就字面意思來看又很相似,這時就需要教師利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巧妙抓住它們之間本質上的差別,從而達到有效理解和準確掌握的目的。如鋒面、鋒線,風力作用、風化作用,荒漠化、沙漠化……各組地理名詞乍一聽雖很相似,但卻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教師在給學生講述這些內容時可以將它們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在學生充分了解他們之間的差別后再進行記憶,學習效果就會大大提高,而且不容易再次出現混淆的情況。
2.聯系法
高中地理各模塊知識內容看似孤立,其實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某一個因素的變化可以決定該地的整體環境,如地理教材必修1中“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章節體現的就是這一內涵。因此,教師在講授某一模塊地理知識內容時不妨向其他方面延伸一下,從而讓學生明白,某一個地理因素并不是獨立存在于自然界,而是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習多想一步的習慣,明確各知識點存在的聯系,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講授“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這一內容時,就需要教師聯系洋流分布及變化、風帶移動、溫度帶范圍、下墊面物理形態、陸地輪廓等諸多因素,全面分析各因素對具體地域氣候環境的綜合影響。因此,聯系法是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實際用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也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方法之一。
3.畫圖法
鑒于高中地理知識比較龐雜,而各模塊知識之間又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聯系,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時利用畫圖法梳理知識系統,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將各部分知識內容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系統,提高解答地理問題的能力。所謂畫圖法,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畫圖的方法將各知識點之前的聯系有效呈現出來。例如,教師在講授地理教材必修1“巖石圈的物質循環”章節內容時就可以巧妙利用畫圖法,將各類巖石的相互轉化過程繪制成一幅圖,有效呈現各類巖石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準確掌握該部分知識內容。另外,教師不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多利用畫圖法,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利用此種方法,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地理學習的有效性。
以上列舉出的對比法、聯系法和畫圖法只是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諸多教學方法中的一部分,更多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在這里也就不一一列舉了??傊咧械乩碇R雖龐雜卻又有規律可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各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巧妙、適時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時幫助學生總結和分析,就可以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
綜上所述,若要使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更加高效,除了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之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因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總結、不斷創新具體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為學生打造更有趣、更高效的地理課堂。
參考文獻:
1.何永杰.提高中學地理教師教學反思有效性的研究.天津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初中地理; 圖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2-0099-01
地圖、地貌景觀圖、地圖示意圖、地理統計圖等,都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元素。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利用圖像,使文字描述與直觀圖像相結合,豐富學生的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提升學生認圖、用圖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地圖教學方案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圖像,是最具有地理色彩的圖像,它是學生學習地理最常用的工具,也是最為簡單、直觀的地理“書籍”。教師在進行地圖教學時,一定要教導學生遵守地圖的使用方法和規則,遵循使用地圖的“三部曲”,即讀圖、想圖、說圖,認真記憶地圖中所代表的地物的位置、范圍以及分布特征。
例如,在講授“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這一章節的時候,首先,要使學生識記此圖的圖名和圖例,使學生會將自己學過的氣候類型的名稱與圖相互對應上,認識世界氣候的差別以及分布特征;第二,帶領學生對“世界氣候分布圖”中的各帶進行分類,總結出規律:熱帶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溫帶位于南(北)極圈與南(北)回歸線之間,寒帶則位于南極圈以南、北極圈以北;第三,利用氣候分布直方圖,讓學生在圖中識別南半球、北半球的氣溫差異以及降雨特征。根據降水差異,將其分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冬雨型以及夏雨型,讓學生自己識別,填入圖中;第四,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氣候的特點并對之進行總結:高原山地氣候降水少,冬季寒冷,夏季溫和。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等等,使學生準確記憶,并與圖相互對應。
二、地理景觀教學
地理教學中的景觀教學,主要是通過景觀來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圖像景觀在使用過程中,要注重圖文教學相結合,使學生抓住圖像的特征,避免出現不著邊際的現象。
例如,在講“東南亞的高腳屋”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高腳屋的圖片,來講解高腳屋的建筑特點,并分析本地的氣候特征為降雨豐富,地面潮濕,房頂較陡,利于排水。
再如,教師在講授荒漠景觀的時候,可以附上荒漠景觀圖,讓學生不但從文字上了解荒漠景觀,還能通過圖片從視覺上直觀地進行了解。現在的多媒體設備能夠搜集大量的圖片資源,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搜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相對直觀的圖片,使學生更加容易了解。地理的景觀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很大,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地形地貌景觀中找到其本質,找出其中的重點信息和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圖文結合的作用。
三、地圖示意圖教學
在新課標的教材中,地理示意圖增多,它用來表示地形地貌的成因,闡釋各種地理現象的形成。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地圖示意圖并使用分解法、引導法等,帶領學生找出圖中的概念,分析圖中各要素的關系,根據圖像了解其中包含的地理概念、規律以及原理。同時,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畫圖能力,做到能快速完成黑板的板繪,以此來輔助地理教學,提升教學效率。地理板圖的形式要簡約而美觀,板圖的線條要流暢、清晰;地理板圖內容的表達要準確,要準確地表達出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突出重點,主次分明;地理板圖時要成圖迅速,畫圖的過程和講解的過程相互結合,同時進行。
例如,在講解黃河有關知識點的時候,可以手繪如下黃河水系圖。
黃河水系圖
四、結束語
地圖、地貌景觀圖、地圖示意圖、地理統計圖等,都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元素。因此,圖像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利用圖像,使文字描述與直觀圖像相結合,豐富學生的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提升學生認圖、用圖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孫小丹.圖像素材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章玉明.淺議地理圖像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J].池州師專學報,2006(03).
【關鍵詞】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師的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如果學生沒有收獲或者收獲很少,則這個教學是無效或者低效教學。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提出更高要求。這種教學方法或者可以使學生獲得知識或技能,或者可以使學生在精神情感上有所收獲,總之,一切以學生的發展收獲為導向。
1.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地理教學中的優勢:
1.1 有利于充分發揮地理教學中的地圖作用,達到圖文相統一的效果。
在地理教學中,地圖是最常用到的輔助教具,可以這樣說:地理教學一刻也離不開地圖。地圖是地理學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學科的骨架,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現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發揮地圖的作用是地理教學成功之母。換句話說,如何掌握好地圖的內容、發揮它的作用,是學好初中地理知識的關鍵。
地理教學上的板圖、板畫內容豐富,復雜多樣,在有限的黑板上難以充分展示出來,而且,教師在課堂上完成內容豐富的板圖、板畫往往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特別是對部分青年教師來說,如果要把圖畫得正確、標準,并不容易,這樣會影響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此外,地理教學中的名詞概念多,原理、規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掛圖來幫助學生理解、類比歸納,實現圖文轉換,課堂上的教學掛圖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但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見度低,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的發展。
2.計算機輔助法(google earth)
由于初中學生的空間感不強,這種方法可形象描述學生所在地與地球的關系及地球在整個太陽系中的位置,對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具體操作的時候可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下載需要的軟件,具體步驟如下:
1.打開網址:earth.省略/
2.點擊:Get Google Earth (Free Version)
3.點擊:I’mgoodDownloadgoogleearth.exe
4.下載完畢,安裝即可
5.點擊小地球你就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地方了
3.模擬法
模擬教學方法是一種從國外引入的先進的教學方法,具有靈活性、創新性、實踐性等特點,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情景模擬案例或者設計一定的情境和情節,要求學生假設為該情景中的某一個角色,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扮演和發展這個角色的行為。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充當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
3.1 學生模擬。
3.1.1 自制模擬: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通過操作模型模擬試驗的方法。強調在動手動腦中研究、分析、推理,從而了解地球的運動及規律。
3.1.2 角色模擬:請一位同學到講臺前模仿地球自轉;請兩位同學到講臺前模仿地球的公轉;請兩位同學到講臺前模仿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公轉(其它同學注意繞轉中心及方向等相關內容),通過這種模擬實踐活躍氣氛,調動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寓學于樂。
3.2 教師模擬。傳統的課堂教學過于強調了教師的傳授作用,教學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學生只是知識的“容器”、“倉庫”。學生的學習沒有主動性可言,也就談不上處于主體地位。新課程改革強調轉變教師的角色,突出學生這一主體。不過,教學作為一個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交互作用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進行的。任何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都既離不開學生,又離不開教師,師生雙方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兩者缺一不可。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的行為還取決于教師的態度和行為,教師正確演示模擬地球運動為學生提供很好的探索環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觀察,思考,并由此得到結論,也是一種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有效教學方法。如教師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請學生觀察思考地球運動的方向;教師同樣模擬演示,請同學以地球儀上的北極為參照。觀察地球的運動方向,再以南極為參照,觀察地球的運動方向。通過這種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提供情境的方式,共同合作學完了這部分抽象的教學內容。
3.3 課件模擬。課件是服務于教學的,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課件對教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化抽象為具體,化平面為立體,讓教學生動起來。課件的制作體現了教師的素質,體現了信息時代教師適應社會變化,運用網絡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才能。教師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運用合適的課件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在地球的運動中,自轉和公轉的運動過程,用課件模擬的方式呈現,大大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4.實際生活體驗法
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而要體現這一理念,我想就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把教育理念滲透到課程中,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資源,讓地理教學與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所見所聞入手,引導、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加強地理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如請同學談談夏季、冬季的晝夜長短情況(學生可以非常輕松地從上學、放學體會到);中午12時太陽高度的變化;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人們觀看北京奧運會的時間等類似的生活情景體驗,使得復雜的情景簡單化,有利于學生接受,也使得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關鍵詞】初中生 讀圖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4-0082-02
一 讀圖素養的概念
關于讀圖素養的內涵,教育詞典沒有專門的解釋,學術界也沒有給出確切的定義,故至今未形成統一界定。馮忠躍、李永全認為地圖素養指學習個體已掌握的地圖技能以及運用地圖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王小麗指出地圖素養是個體通過后天訓練和實踐獲得的,其是集地圖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于一體的綜合反映。結合地理新課程標準理念,本文認為讀圖素養是指學習主體通過一定的讀圖學習和實踐,運用讀圖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并形成自己獨有的讀圖能力和讀圖觀。
二 初中生讀圖素養的影響因素分析
1.學生讀圖基礎知識及讀圖興趣不足
地理圖像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載體。在地理試題發展趨勢中,試題中引用課本原圖的比重逐漸減少,而各種新穎圖形數量逐漸增多。因此,注重地圖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讀圖素養,有利于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但是,目前初中生缺乏基本的讀圖基礎知識,主要表現為:(1)分不清圖上的方向;(2)不了解各種圖例涵義;(3)讀圖順序混亂、無重點;(4)孤立地看圖,忽視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不善于多角度分析問題。此外,由于初中生受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部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足,他們很難發現讀圖中的突破口,如不會運用已學的地理技能和地理原理、規律去觀察和分析地圖。由于受上述因素的影響,降低了學生讀圖的興趣,從而也將不利于學生讀圖素養的培養。
2.教師忽視對學生讀圖素養的培養
第一,由于受中考或會考指揮棒的影響,有些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偏離地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理念,忽略了對學生讀圖素養的培養。
第二,由于受地理課時的限制,部分地理教師主要專注于對原理性知識的傳授,而不能夠有效地結合各種地圖培養學生讀圖素養,主要表現為:教師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來教授學生讀圖(教師指圖學生識圖)。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讀圖學習僅局限在獲得地理感性知識上,即僅是對地圖表層信息獲取能力的訓練,對學生讀圖素養的培養明顯不足。
三 培養初中生讀圖素養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地理空間思維能力是指學習個體運用演繹法、歸納法等方法對地理現象與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從而在個體頭腦中建立一種空間形象,同時也是對認知對象空間屬性進行多維度思考的心理過程。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對提高學生地理知識遷移能力,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地理學科特征,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讀圖素養的培養是地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讀圖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地理空間觀念,加深對地理事物分布規律和事實的認識。而初中生正處于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發展階段,加強讀圖素養培養有助于初中生早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隨著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和社會實踐的需要,地圖的使用日漸普遍,在諸多研究領域,甚至在政府管理部門中,地圖已成為不可取代的工具。當今,地圖的社會功能已被大家所接受,地圖已成為一種具有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實用性強等特點的應用和交流工具。如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廣泛應用,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具體應用領域見圖1、圖2。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地圖作為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其地位不容忽視,應用領域也會日益增加。因此,加強對初中生讀圖素養的培養,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今后的社會和提高社會競爭力。
3.有利于豐富地理教學理論內容
初中生讀圖素養的培養符合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價值理念。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地改善教學方法,加強初中生讀圖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地圖知識素養、地圖技能素養、地圖應用意識素養、地圖審美素養等內容融入課堂教學設計中,從而不斷地創新課堂教學設計,深化中學地理教學理論。
四 培養初中生讀圖素養的途徑
1.設置認知沖突培養初中生讀圖素養
認知沖突是指個體已有知識經驗與現實情境中的問題之間的差別或矛盾。當初中生面臨與他們之前知識經驗不一致的新問題時,便會產生心理沖突,教師要及時創設認知沖突,激發他們積極探索問題的欲
望。如在繪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圖時,老師繪制圖3,提問:此
時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南北半
球的晝夜長短情況如何?認真觀
察的學生就會發現這幅圖的錯誤。
老師故意將太陽直射點的光線畫
在北回歸線以北,故意設置陷阱
誘發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引導學
生積極思考。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結構發生了變化,其讀圖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在地圖教學中,適時創設認知沖突,有利于初中生讀圖素養的培養。
2.增強初中生讀圖技能
在初中階段,掌握一些常用的讀圖方法是培養學生讀圖素養的重要途徑。如形狀觀察法,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形形狀和輪廓,發現有無明顯的特征,再根據觀察的結果記憶對應的圖形。在學習《長江》時,長江的形狀可以用英文字母V+W加以記憶。其次,重點突破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讀圖的突破口,弄清地圖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注記。此外,初中生還要掌握讀圖順序。在上述讀圖過程中,學生的讀圖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其讀圖素養也逐漸得到了提高。
五 結束語
讀圖素養是一種綜合性學習的表現,本文主要從創設認知沖突和增強讀圖技能兩個維度來探討培養初中生讀圖素養的途徑,以期提高初中生讀圖能力,增強讀圖意識。關于初中生讀圖素養的培養方法還有很多,嘗試文中的方法雖然難以保證初中生讀圖素養得到跨越式提高,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后發效應”必將顯現。
參考文獻
[1]馮忠躍、李永全.中學生的地圖素養與培養[J].地理教育,2006(2):65
[2]王小麗.中學生地圖素養培養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8~9
[3]夏志芳.地理學習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123
[4]盧萬合.中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及其培養[D].東北師范大學,2005:3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提高;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382-01
提高教學有效性是近年來新課改的主題詞,也是教師為提高學生地理素養的急切期盼。但由于受“應試”“以講代灌”思想影響至深,導致很多課堂高耗而沒有換來高效,甚至連判讀經緯度、計算實地距離、判斷方位和氣候類型、年平均溫差等基本地理素養培養都沒有落實到位。在倡導運用新課標理念踐行新課改的今天,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就成為我們地理教學人的面前的一項重要實踐課題。如何提效增質呢?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必須創新教學策略,多措促進。
一、實施趣味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前蘇聯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痹凇耙詫W彰教”的新課改實踐中,教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的有效性上,只有提高了學的有效性,我們才能說我們提高了教學效果。而要提高學的效果,沒有學習主體的主動參與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作為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便是我們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突破口。這是我們實踐中的一項有效策略,務必想方設法在此著力,讓學生滿懷興趣參與其中。當然,激趣的方法很多,如多媒體激趣、直觀教學、情境教學都是良好的激趣策略。但要讓學生一開課便有濃濃興趣,還需要我們創新新課改導入,實施趣味教學。例如在教學“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一節時,我們便可引用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所說的“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地球不應叫地球而應叫‘水球”的話語來開啟新課教學,既激趣又引疑,其效果我們從學生的踴躍參與便可感知。
二、采取互動教學,增強課堂教學民主
課堂是師生的互動對話,知識是師生互動的談資。隨著科技以展,學生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課堂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既能加強師生對話,促進智慧碰撞,還能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不過,這需要我們教師大力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可感受到課堂的心理安全與自由。由于初中學生好動好表現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因此,我們可在互動教學中大量創建學生活動平臺,讓學生來親歷這些過程,成為活動主體,這樣說能很好地達到培養學生參與能力。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在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教學民主。即使學生想法很幼稚,出乎任課教師意料。但也不要指責、嘲笑,更不能回避,而要允許學生繼續發言。鼓勵并表揚有大膽設想的學生。課堂討論就會既活躍、又深入,學生就會獲得很大受益。
三、設置情境驅動,創新開展地理實踐
任務驅動是引導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有效措施,是緣于“興趣即需要”理論的具體實踐,是建構主義理念在實際課堂中的運用。在地理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培養學生學習探究能力,發展學習能力。其實踐大抵包括五個環節:創設情境、呈現任務、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效果評價。其中自主學習是合作交流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獨立自主的個人學習就不能開展合作學習,否則個別學生就會鉆空子,撈取集體學習成果而不參與學習過程。創設情境是引發任務呈現的情感氛圍,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興奮劑。所以,任務驅動教學,有時也稱情境驅動,是任務與情感的共同作用。例如在教學我們教學時區日界線時,就可運用懸念引人:“妹妹年齡一般比姐姐小,但也有比姐姐大的妹妹,你想知道怎么回事嗎?”這樣就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起了他們迫切追求結果的探究興趣,當然他們就會因想知道的心理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需要通過多種方法,運用多種地理知識,開展地理實踐,從而在實踐中獲得地理素養的訓練與培養。
四、采取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識記
直觀教學是化地理抽象性、邏輯性為直觀形象的重要手段,既能降低學習難度,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地理教學中的直觀教學常有兩種方式,一是多媒體教學。這是近年來“班班通”工程進校園的才開始采用的教學手段。因其作用巨大,既能營造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的學習氛圍,又能增大課堂容量、拓展知識呈現途徑,故而得到廣泛運用。二是運用地圖教學?!皼]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學生只要學會正確的讀圖方法,養成良好的用圖習慣,掌握基本的地理讀圖技能,才能學好地理。但是我們現行學生的識圖能力還不強,還停留在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水平上,對地圖的學習和運用則顯得比較薄弱,還待于我們繼續加強?,F在隨著科技發展,電子地圖問世,紙質地圖漸沒,運用多媒體終端如電子白板、或智能大屏電視呈現電子地圖,是我們地理直觀教學的常用方式了,這種既方便又經濟的直觀教學受到師生的青睞與歡迎,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讀圖方法,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總之,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需要我們多種策略并進。當然也需要新的理念作指導。實踐中,我們要在“學習有用的地理”思想指導下,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創新教學策略,切實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 曉,趣味學習 優化課堂教學――探討如何構建趣味性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J].中學教學參考,2012年
關鍵詞:巧用;教學策略;愉快教學;地理;教學策略
地理是初中學生學習地一門輔修課程之一,但是也對學生地學習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學習課程地加重使得當前我國地初中地理教學很難適應現代地教育改革地需要,因此,在當今施展愉快教學才是未來教育發展地趨勢。愉快地教學可以使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從而在沒有心理負擔地前提下進行地理課程地學習,以有效的保證現代教學的質量。
1.地理課堂愉快教學的理論支撐
1.1嘗試教學理論
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的更新自身地教學方法,從而在不斷地嘗試下才能夠完善自身地教學。因此,創造愉快地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符合我國教學發展地需要。另外,只有教師敢于創新,才能夠使得當前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地根本需求。
1.2目標教學理論
在教師進行地初中地理教學中,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牢固地地理知識,而不是在課堂中營造緊張地學習氛圍。因此,在課堂中開展輕松愉快地教學模式并不與我國的教學目標發生沖突。并且,輕松愉快的教學模式也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課程興趣,從而為提升學生地學習成績營造了可能。
1.3合作學習理論
教學中提升學生地學習成績是最終地目的,但是培養學生地合作能力也是教學任務中不可缺少地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合作學習理論在增強了學生之間地友誼的同時也使得各個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有效地溝通,從而使得學生在相互溝通中形成統一地意見,并且為開展自主學習奠定了良好地基礎。
2.初中課堂教學中開展愉快教學面臨的問題
2.1教師把握難度較大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輕松愉快地教學模式是對現代地教育提出地新的挑戰,也是對我國傳統教學模式地突破。但是這種教學形式很難借助教師地有效組織,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輕松地教學環境下不放松自身對地理課程學習地態度,還要保證教學地質量。因此,教師很難借助其他地參考依據對教學地輕松愉快的環境進行相應地參考,從而使得我國地教師很難在愉快地教學中保證教學地質量。
2.2學生參與度不高
學生在長時間地傳統教學中已經習慣了固有地教學模式,從而使得學生對于新型地教學模式不理解,從而出現了學生參與在現代地愉快教學模式下積極性不高地現象。由于學生參與度不高使得現代地愉快教學很難發揮出先進地教學模式地作用,從而使得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無法展現出先進地教學模式地優越性。
2.3復習課難以開展愉快教學
對于教師教學課程,可以順利地在教師地指導下開展愉快教學,但是對于復習課程,很難借助愉快化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地質量。由于復習課程很難在愉快化地教學環境下進行,因此在進行地理課程復習和做題時,愉快地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教學地需要,因此,在對于復習課教學中必須采用其他地教學模式,從而嚴重影響了現代化地教學質量。
3.巧用教學策略開展愉快教學的方法
3.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首先,要想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愉快教學模式,必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地和諧化會極大地提升愉快教學開展地可能。同時,也只有在教學前,師生關系相處融洽才不會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個別學生故意針對教師地行為出現。教師和學生關系地提升也會使得學生很容易也很樂意接受教師地觀點,從而在課程教學中積極配合教師地教學。
其次,教師應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只有教師帶領學生營造出愉快輕松地教學氛圍,才能夠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對于競爭關系地學生而言,能夠在輕松地環境中享受教學仍存在著較大地難度。因此,教師必須提升自身地教學水平,從而在營造出輕松愉快地教學環境地前提下,開展輕松愉快地地理教學。
3.2采用藝術化的教學語言
教師在創造迎送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有幾種常用的方法。例如,在導入環節巧用謎語。采用猜謎語地形式很容易調動學生地積極性,并且能夠使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在教學中。一個良好地教學印象會極大地提升教師地感染力和自身人格魅力。因此,巧用謎語也是提升教學質量地有效方式。另外,對于很多需要學生死記硬背地東西,教師可以采用歌曲和順口溜地形式有效地將枯燥地內容轉換為形象地場景,從而使學生在愉快地接受新型教學方法地過程中也使自身身心處于輕松愉快地地步。其次,巧用詩詞也可以增強學生對地理地理解,借助古人優美打趣地詩詞對現代地地理教學進行一定地補充,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聯想出來地氣氛環境下加強自身對古詩詞和地理地了解。最后,比喻等修辭不僅僅適用于語文,同樣還適用在地理教學中。由于地理教學中本身就存在著很多有趣地東西,例如地圖地形狀,教師可以借助自身的想象,將不同地域的地圖抽象為不同地物品,從而使學生能夠實現快速記憶。
3.3教學過程活動化
教學過程活動化有利于創造出愉悅的課堂氣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教學過程活動化的過程中,開展競爭教學是踐行愉快教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競賽式的教學方法可以極大的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競爭式的學習中極大化的減少學習壓力你,從而不知不覺的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下,提升自身的地里學習成績。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采取分組形式的自主學習,借助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得教學活動能夠借助學生積極的學習,以做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但是,教師也應該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時候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例如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能夠扎堆存在,從而出現了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思考時間過短造成的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很少有時間進行充分的思考,從而會極大的拉低分組學習的質量。
小結:
本文在各種愉快教學理論的支撐下,積極探索出了適合愉快教學的基礎理論。并且就當前我國初中地理教學在開展愉快教學中存在的困難與挑戰進行了相應的闡述。從而在立足這些困難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以促進巧用教學策略做到愉快教學,從而為提升初中地理學習的質量創造了可能。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地理 課堂教學 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現實中考的形勢下,初中學生地理知識的掌握主要是靠課堂教學這一環節來完成,而初中地理課的課時又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的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重點追求的目標。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產生了一些體會,下面就著重從三個方面談談。
一、熟悉教材,精心編寫教案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中學生對于人與地的關系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新初中地理教材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以環境――資源――人類活動為線索,正確闡明人地關系。例如,新教材的世界地理部分,打破了“總論─分論─總論”的舊體系和以大洲為單元的框框,分為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包括地球、世界的陸地和海洋、世界的氣候、自然帶)、世界上的自然資源、世界上的人類以及自然、資源、人類三結合的分區地理等幾個大單元。這樣,便形成了環境─資源─人類活動這一主線。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教師應通讀課本,熟悉掌握各部分內容;其次,要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吃透課時教學內容的目標、對各知識點的具體掌握程度要求和基礎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的要求、滲透的思想教育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智力因素、班級情況,精心編寫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優秀教案。
二、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組織課堂教學
1.滲透思想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正確處理地理的科學性與思想性,逐步培養學生的唯物主義觀、愛國主義情操、人地協調觀,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每一節課堂教學中。為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確定本節課要培養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滲透。
2.巧妙導入,誘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新課導入語雖不是教學主題,但卻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一環,不容忽視。巧妙的課堂導入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所以教師必須設計好導入方法。例如,在講授中國地理“遼闊的疆域”時,可用復習導入法。新學年開始時,學生心情激動,學習興趣正濃。此時,教師宜用提問的方式復習上學年學過的跟本課有關的知識,如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五帶的劃分,大洲與大洋的名稱、位置等知識,學生人人爭搶回答,便于在氣氛活躍時導入課題。當然,教學內容不同,導入方法也應不同。比如,在講“眾多的人口”時,可采用問題法導入。首先提出問題“人多了好不好?”讓學生討論,以活躍課堂氣氛,然后在匯總討論結果后導入。再如,講“多民族的大家庭”時,用圖片導入法。通過展示少數民族的景觀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效果最佳。此外,還可采用歌曲、故事、講故事、猜謎語等多種導入方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學方法要生動、活潑、多樣。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適當變換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自學導入法、討論法、發現法、程序法、分析法、讀圖觀察法、填圖法、練習法等。此外,還要注意靈活運用,避免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影響教學效果。
4.把握教材的難易程度,重點抓難點突破,注意新舊知識的結合。教材的難易程度要安排妥當,防止過難或過易。如教學內容過難,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就會興趣低落,不愿意學習,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教材內容過易,學生不聽已懂,不學就會,就會感到“沒意思”,“不新鮮”,甚至開始說話、搞小動作,從而擾亂課堂教學秩序。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提前構思好難易知識的解決方法。較易的問題,以學生自學為主;較難的問題,應努力找到突破的方法,化難為易。此外,學習新知識時還要聯系前后知識,注意新舊知識的結合,把握教材的整體性。
5.利用課堂活動,培養能力,鞏固知識。學生活動溝通了教與學的渠道。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材料,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通過活動中的問題探究、分析、討論,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合作的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學習“34個省級行政區”時,學生通過拼圖練習,自主展開比賽,探究拼圖技巧,巧計名稱和輪廓。在之后的填圖練習時,很快就能說出各省級單位名稱和位置。學生在活動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6.善于觀察,啟發學生思維。思維是理解的基石。課堂上,教師應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多次提問,防止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師要激活每一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經常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學生好奇、探究的心理特征,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作業類型多樣,分出層次
課堂授課完成之后,教師要布置作業,鞏固知識。筆者認為,作業類型應多樣化。同一個問題,設置不同的類型,如單選、填空、判斷、連線、填圖等,讓學生自選。比如,平常善于寫漢字的學生可多做填空題或判斷題,善于畫畫的學生可多做填圖題;有的喜歡連線型的,有的喜歡單選的,他們在選擇的同時,增加了記憶,鞏固了知識。
學生經歷不同,作業的目的、內容、方法也應因人而異,讓作業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作業,即以人為本的作業,才能最終使學生學會觀察和了解自己周圍的地理環境,關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從而達到學好地理的目的。對于好中差的學生,作業由難到易,多少適度,分為三個層次。最后要設置一道思考題,鼓勵學生預習下節,為新知識的教學做準備,以提高授課效率。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的。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各環節,在課堂上當好導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生生愿學的教學效果,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曹瑋.新課標教材教學中的幾點建議[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