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6:59: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水環境污染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村;水環境;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3.22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水資源對于國民經濟建設、人們日常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上升,但人們卻忽視了對于環境的破壞的問題,尤其是農村水資源的污染破壞更加突出。加強農村水環境污染的治理,遏制水環境破壞行為,對于保障農村居民的健康的生活環境,推進農村生態建設具有十分迫切的現實意義。新疆的自然環境較為脆弱,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以荒漠中的綠洲農業為農村生產的基本環境基礎。但近年來新疆地區的水環境的污染問題已經相當嚴峻,需要人們加強對新疆農村的水環境破壞現象的認識,因地制宜地解決水生態環境破壞、退化的問題,為遏制農村環境破壞、水生態環境退化,推進農村、農業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
一、新疆農村水環境退化原因分析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國有關部門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推出了《環境保護法》及其相關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并由管理部門主導以此為依據對水生態環境進行管理。但縱觀此類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都對于農村水環境污染的問題沒有針對性的規定,從法律層面還缺少對農村水環境污染行為的管理依據,因此有關部門還需要完善農村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有關制度、法規。
(二)農業活動與經濟活動造成污染
對于新疆地區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更多表現在化肥污染、農藥污染、鄉鎮企業污染、規?;笄轁O養殖污染以及生活垃圾污染等方面。新疆地區的農村農業活動與內地具有相似性,農業生產中過度使用化學肥料,采用污水灌溉,導致地下水被大面積污染。相關的試驗檢測表明,新疆農村地下水中的硝態氮、硬度和細菌總數超標。此外一些養殖業也對水體產生污染作用。農村經濟飛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農村生活垃圾數量與日俱增,垃圾成分越來越復雜,治理難度增加,環境日趨惡化。農村人口居住分散,而且沒有指定的堆放垃圾場所和專門的垃圾收集、運輸、填埋及處理系統。垃圾處于無人管理狀態,由于缺乏資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填埋處理等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基本上是空白。
二、新疆農村水環境治理和改善對策
(一)加強農村水環境管理法治體系
筆者認為,立足新疆農村水生態環境的法律體系建立應該堅持下述幾點原則:1、因地制宜的原則。需要結合農村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民族組成結構、當地人民的生活習俗協調發展。對農村經濟建設來說,要合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而不能竭澤而漁或以環境破壞換取經濟建設的成果,在已經產生污染的農村區域應該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力度。2、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原則。新疆地區的農村水生態破壞問題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對于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給環境的變遷帶來負面的作用。所以應該加強預防措施的前提下,積極治理已經造成的環境破壞現象,并繼續探索更適應農村區域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污染的發展模式。3、公眾參與原則。環境是人們共同擁有的家園,是人們生活、生產的共同的空間,需要發動全社會的人們來一起努力為環境保護貢獻自身的力量。因此,要加強新疆農村水生態環境立法體系建立,還需要加強人人參與的意識,大力宣傳廣大群眾提高環保意識。而農民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過于單薄,加強環保教育的任務任重道遠,需要有關政府部門加大措施進行宣傳教育,發動農民積極防治水環境污染問題。
(二)加快研發污水無害化處理技術
農村傳統的生產運作方式,對于環境的污染較現代機械化作業污染更少,需要適當增加農業運作方式的轉變,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從源頭上控制污染。大力研發無害污水凈化技術,可以有利于新疆這塊干旱半干旱地區的農村農業生產的需要。
(三)加強生態化農業道路的推廣
首先應充分考慮農村區域特點,實行生態平衡施肥術和生態防治技術,從源頭上控制化肥和農藥的大量施用;第二,結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業水、肥利用效率。第三,通過在農田與水體之間設置適當寬度的植被緩沖帶,在農田景觀中適當增加濕地面積,在地形轉換地帶,建立適當寬度的樹籬與溪溝以及實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間上的合理搭配和不同農作物的間作套種、輪作等,也可減輕非點源污染物對水體的污染。從根本上來講,農業生產必須走生態農業的道路,搞好產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草)、退田還湖(濕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鹽漬化的發展趨勢,實現新疆水環境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強化鄉鎮企業污染治理與環境管理措施
首先要加強和完善控制鄉鎮企業環境污染的法制建設。采取“臺階式”的經濟技術政策和對策,對不同生產水平的鄉鎮企業,執行不同行業的技術規定和不同等級的技術標準。其次要加強宏觀控制,做好市、區的環境保護控制規劃。特別要重點保護水源,尤其是地下水源。結合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好縣級與鄉(鎮)級的環境保護規劃,并重點制定鄉鎮企業環境污染治理規劃??刂起B殖業發展規模,加強污水灌溉的研究和管理解決養殖業污染的問題,從根本上講應科學、合理規劃養殖業規模,建立生態型養殖場,走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道路。
三、結語
新疆地區農村生態環境,尤其是水環境正遭受著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破壞,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需要有關部門加強法規管理體系的建立,加強對農民環保教育與宣傳,以預防和治理水污染的方式相結合,引進適應生態農業發展的無害污水生態處理系統技術,為農村農業生產探索適合自身經濟建設、與環境協調的發展模式。要想徹底解決新疆農村水生態環境的污染防控問題,還是需要靠農村居民人人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實踐中,因為造成水污染加快的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人口密度快速加大,人口素質偏低。因此在全社會加強愛護環境,保護水資源的教育,形成節約用水、合理用水、保護環境、防治水環境污染的良性社會風尚。
參考文獻:
[1] 劉洪喜.淺析當前農村水環境惡化的成因與對策[J].科技信息.2011(05).
[2] 劉笑波.論環境保護與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今日科苑.2007(22).
關鍵詞 生物技術;環境保護;環境污染;環境治理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4-0123-01
1 我國環境問題現狀分析
1.1 水體污染
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以及農藥、肥料等物質,經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滲透與流動而進入水體,使得水體環境受到污染,水環境質量惡化,居民可以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進而威脅人的身體健康。
1.2 大氣污染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空氣質量進一步惡化。大氣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斷向大氣排放污染物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一旦超過環境自身的凈化能力,大氣環境就會日益惡化,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破壞生態環境。
1.3 固體廢棄物污染
固體廢棄物通常是指人類在生產、消費、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簡而言之就是“垃圾”。目前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工業固體廢棄物和農業廢棄物。這些垃圾不但可以污染大氣,而且還會對土壤、水體都會造成嚴重污染,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因此,為了創建良好的人類生存和發展環境,我們要積極研究運用先進的高新技術手段,加大對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力度,如在環境治理時采用比較先進的現代生物技術來控制和治理環境污染問題,從而為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
2 生物技術的內涵和主要特征分析
生物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現代高新技術,它是以DNA分子技術為基礎,內容涵蓋微生物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術。我國的生物技術在發展初期僅僅局限應用于農作物的改良、醫藥研究、食品加工工程等方面,伴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國逐漸在環境污染和環境監測方面運用生物技術。生物技術不同于一般的傳統的環境污染治理技術,生物技術具有以下幾個優點:生物技術不依賴地球上有限的資源,而是以以生物為對象,著眼于環境污染中再生資源的利用;生物技術打破傳統的高溫高壓處理技術,可以在常溫、常壓下進行連續性的操作,這樣不僅可以節約能源,而且還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生物技術可以開辟生產高純度、優質、安全可靠的生物制品的新途徑,從而為人類的生存提供有力的保障;生物技術可解決常規技術和傳統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
3 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具體應用探討
3.1 生物技術在水污染治理中的應用與發展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水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嚴重地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制約人類社會與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加強對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已經成為整個人類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分析當前的水處理技術,我們可以得知生物處理法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控制和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手段,生物技術將成為水污染控制和治理領域重點開發和應用的技術手段,目前常見的水污染控制和治理的生物技術有生物膜處理法、活性污泥法、穩定塘法、人工濕地處理系統法和土地處理系統法等等。其中突出表現在生物技術應用于廢水處理、生物修復以及微生物水處理劑等方面。
3.2 生物技術在大氣污染治理中的應用與發展
生物技術在我國的起步比較晚,尤其是在大氣污染處理中的應用歷史非常短,還不夠成熟。目前在大氣污染控制和治理領域采用的生物處理方法主要有生物過濾、生物洗滌和生物吸附法等。生物技術法與傳統有機廢氣處理方法比較,具有低消耗、低成本、高效率、安全性好和無二次污染等優點。
3.3 生物技術在固體廢棄物處理中應用與發展
近年來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和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固體廢棄物也迅速增多,嚴重地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目前世界各國處理固體垃圾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填埋、堆肥、焚燒。其中填埋和堆肥技術屬于利用了生物的處理技術。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將固體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后,可作為作物生長的優質肥料,實現生活垃圾的部分資源化,這不但可以保護生態環境,而且可以實現廢物資源的二次利用。
4結論
生物技術在環境污染控制領域已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和應用前景。作為一項有效的環境污染治理措施,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的環境問題的也會不斷出現,我們不能僅停留在原有的技術階段,我們要不斷探索環境污染的治理和控制新理論、新方法,從而為生態環境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孫毅.現代生物技術應用與環境保護研究的新進展[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4).
[2]許云峰,楊濤,蘭微.現代生物技術在水污染控制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11).
[3]劉艷麗.現代生物技術在生態環境及污染治理中的應用[J].煤礦現代化,2009(4).
[4]柳萍.環境科學與現代生物技術的完美結合――評《現代環境生物技術》[J].環境科學學報,2006,26(4).
【關鍵詞】環境問題 環境保護 對策
近些年,電視及網絡媒體對環境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充分說明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系。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環境保護問題關系到國家的長遠發展?,F階段,我國環境問題不容樂觀,雖然我國的環保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現階段環境保護工作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對現階段的環境狀況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是環保從業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現階段我國的環境狀況分析
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雖然有所改善,但是總體上仍然還是在惡化,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生態破壞問題日益突出,這些都成為制約我國不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以下一些問題:
(一)大氣污染十分嚴重。我國的大氣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并且呈現出不斷惡化的趨勢,我國很多區域出現了嚴重的酸雨污染問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酸雨污染地區。
(二)水環境污染日益突出。自從人類脫離了刀耕火種的田園生活以后,尤其是進入新的城市和工業化的社會以來,我國的水環境污染問題已經變得越來越嚴重和復雜。目前我國的水環境污染主要是由于有機物的污染導致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污染在“七五”期間曾經有過比較好的控制,但是最近幾年水污染現象又有所惡化?,F在我國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屬污染和富營養化問題已經變得十分突出亟待解決。
(三)植被破壞更加嚴重。森林對于生態系統來說是一個重要支柱。一個良性生態系統對于森林覆蓋率的要求不低于 30%。盡管建國后我國持續開展了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希望可以提高森林覆蓋率,但是卻導致森林破壞現象更為嚴重,特別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過熟林蓄積量已大幅度減少。幾十年來,由于我國很多地區過度放牧以及環保問題不夠重視,管理不善,造成了 13 億畝草原嚴重退化、沙化、堿化,更加加劇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
二、環境保護的對策分析
重視環保工作是落實我國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表現,我國要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努力發展循環經濟,逐漸完善監督體制,有效建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運用多種措施積極解決環保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一)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要積極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環境保護法,加大處罰力度。要加強執法力度,對于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要進行重點查處。加強對于工業開發的監管,對于影響環境的問題要要求企業進行整改。
(二)健全環境管理體制,完善環境監管制度。建立健全各級的環境監管機制,對于相關部分對于環境保護問題執法情況進行監察,對于突出的問題進行重點檢查。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組織落實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任務,監督下一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環保工作落實情況,查處重點單位環境違法行為。各類法人和其他組織負責解決自身的環境問題,承擔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
(三)增加環保的資金投入。要著力加大政府對于環境保護問題的投資,政府需要把環保問題的財政支出列入政府投入的重點項目,加大對于環境污染問題的防治以及環保各種問題的建設等的投入力度,認真執行國家對于環保問題的相關政策,確保對于環境保護問題相關事務的經費。積極宣傳環保的意義,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豐富資金籌劃的渠道,積極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募集社會資金治理與環保事業。
(四)加強政府環境領域的公共服務。給公民和企業提供一個保護環境的平臺,例如垃圾的收集與回收,廢物的處理等,從而保證環境,水質以及空氣的清潔。在環境領域的公共服務也是政府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體現,政府應該積極為民眾提供這種服務,如果當地的政府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也要明確這方面的職責,不能推卸責任。
(五)加快產業結構優化。由于不同事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程度是不一樣的,隨之帶來的環保問題也是不一樣的。工業活動對于環境的污染是最大的,相對來說第三產業是最少的。在企業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向資源節約型清潔產業,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工業發展和生態發展相互和諧。
(六)加強環保隊伍建設。環境保護問題對于我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加強我國環境保護隊伍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新時期,環境保護隊伍人員的自身素質必須符合時代的發展,適應經濟需求,很多從事環保工作的干部在工作中仍然采用一些老辦法,不會創新,這樣嚴重影響了我國環保工作的質量。要把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好,思想解放、視野開闊的優秀的人才選進班子,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積極優化環保隊伍的人才,對人才進行素質能力的提高,把環保干部輸送到黨政系統,把優秀黨政干部吸引到環保系統。多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運用先進的環保技術促進我國環保隊伍建設的提高。
(七)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對于環保產業的稅收要以其排污水平的高低實行差別性稅收政策,基本的稅收基數根據國家環境污染物標準(排放總量)設定,如果符合國家排放標準(或排放總量的),則依據基本的基數進行收稅;如果排污高于國家排放標準(或者排放總量的),則對其以超標排放的倍數(或超出排放總量的排放量)為標準進行收稅;如果排污水平很好,低于國家規定的排放總量,則以低于的排放倍數(或者減少排放的數量)為依據進行減稅,甚至是免稅。還 應針對環境服務所得稅建立其減免政策,針對環保設備及服務制定出口退稅政策。將環境服務質量的水平與經濟收益進行關聯,對環境質量產品實行依據其質量高低進行定價的政策,加快排污權交易政策及排污許可證制度的快速推行。除此之外,還要為推動環保產業更好的進入國際市場建立和完善內外部機制。
參考文獻:
[1]劉洪平,謝i.為發展豎起環境法制的堅強“后盾”[J].環
境保護.2011(20)
[2]董樹彬,張啟發.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立法的雙向互動
[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0(03)
1S村水環境變遷史及水污染
S村水系比較發達,幾條主干道旁均有溝渠相連,村中還有很多湖泊,房屋多建在水系旁,水質情況卻不容樂觀,溝渠上大多漂浮著塑料垃圾。根據訪談,20世紀80年代以前,居民用水主要是河水,“當時河水比較清澈,可以釣魚、洗菜、洗澡、游泳”。自20世紀80年代初村里通自來水后,居民不再喝河里的水,不過可以洗衣、游泳。從2003年開始,一批廢品回收和加工企業相繼進入該村,污水直接排入水系,不用的“垃圾”也扔入水中,水質不斷惡化,直至變成黑水,甚至干枯。陳阿江對水體的功能進行了區分,提出“水體功能層次論”這一概念,水的功能具有層次等級,高級功能是用于飲用,低級功能則是用于納污[2]。從上述S村水環境的演變歷程可以看出,河流功能的退化與水污染有著密切的關系,工廠亂排污水對水系環境有著巨大的破壞。由于水體的高級功能具有資源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想回到以前的“天藍水清、稻香魚肥”幾乎不可能。盡管廢品產業的進駐為S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但也破壞了村莊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廢品回收和加工以塑料為主,資料顯示,2008年S村加工顆粒的有45戶,收舊戶100多戶。自2003年南京市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以來,一些原本分散在南京市區的廢舊塑料收購點自發地遷到了S村并且越聚越多,這些人一開始也給S村帶來不小的房屋租金收益。但隨后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是不可估量的,因為需要用水,塑料加工廠均建在河流湖泊旁,方便就地取水,當水受污染后,他們用網撐起一片方形的區域,與周圍有漂浮物的水隔離,從中取水,生產后的污水又排到河水湖泊中。而回收的“廢物”并不是所有的都有用,于是在加工廠看來是“無用的垃圾”便被直接扔到河里,在處理廢棄物的同時又進一步造成了廢棄物污染,為其買單的卻是S村的村民。此外,在大眾消費的時代,我們的消費大大超出了生存所需,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亂扔,也對人居環境造成了災難。
1.2大氣污染S村另一個環境污染問題便是大氣污染,一是垃圾堆積散發出的氣味;二是在水泥砌起來的垃圾箱里焚燒垃圾所散發出的煙霧;三是加工廠里飄出來的有毒刺鼻的氣體。大氣污染給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擾,部分村民出入戴上口罩?!艾F在還好點了,前幾年每到晚上,他們就燒電纜,為了里面的銅絲,那氣味別提多難聞了,搞得晚上都睡不安生,我們反映過,后來他們就收斂點了?!币晃淮迕裾f,他還反映村里孕婦一旦懷孕便會搬出去住,生完小孩再回來。廢物回收利用本該是件好事,做得好便是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但這種簡易的不規范的小作坊加工點,幫助解決城市垃圾問題,帶動村莊出租業、商貿市場的發展,增加居民的收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的同時,村里的居住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下面將根據貝爾提出的3個層面對S村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2S村環境污染問題的社會解讀
2.1環境污染的物質層面分析
環境問題與人類的社會生活和生產方式息息相關,它涉及消費、經濟、技術、發展、人口與人體健康等。從物質層面來看,人們是如何塑造出現在所面臨的環境現狀呢?從表面上看,S村的環境污染和惡化主要是因為廢物回收和加工,但不僅是這樣,其背后還有更深的社會經濟原因。
2.1.1生產方式的變遷(潛在因素)S村處于城郊結合部,城市化的浪潮不斷席卷這個村落,城市的擴張,為村民提供了更廣闊的就業空間和多樣的謀生手段,村民可以去城區打工。20世紀90年代初,村民就不種地了,田地開始荒蕪,在原有的田地上,村民不斷地建造房屋,出租給外地人。但水和土地只有用才能很好地得到保護,只保護而不用并不是解決之道。不再種地,不再用地,村民對土地的依賴和聯系也在慢慢減弱,農業生產基本上退出了S村人的生活。而20世紀80年代初自來水的推廣和普及,使得河水的高級功能找到了可靠的替代者,即使河水遭到污染也不會無水可喝,水體“飲水”的高級功能不再使用,功能不斷退化。村民維護水和土地的意識也不斷減弱,面對經濟收益的誘惑,村民以犧牲環境來維持自己的生計。
2.1.2加工企業的進駐(主要因素)2003年是一個環境發生變化的分界線,南京市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S村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吸引了廢物回收和加工企業的進駐,形成集聚效應。一方面S村處于城郊結合部,交通便利,地價便宜、租金也便宜;另一方面S村水系發達,符合工廠的取水需要。S村成了理想的選擇,在積聚效應下,加工廠的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從廢品利用循環經濟的角度來看,這些小加工點的介入彌補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上的不足,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無序經營以及廢水未經處理便倒入河道,帶來“二次污染”,產生惡性循環。
2.1.3拆遷過渡期(破窗效應)S村的環境污染如此嚴重,環境破壞如此肆無忌憚,還有一個原因便是處于拆遷的過渡期。據村民反映,該村15年前便說要拆遷,真正拆遷從2006年開始。調查小組發現并不是成片拆的,有些地方拆了,有些地方還沒拆,一方面是補償條件沒談妥,另一方面是政府也不急,因為城市擴建還沒建到這里來。這種結構上處于拆遷的過渡期的境況產生了一種類似“破窗效應”的現象。一方面,反正要拆遷的,趁拆遷前賺取點利潤———村民獲取地租,加工廠商賺取利潤,即將拆遷和獲取收入是村民能忍受環境污染的重要前提條件;另一方面,反正已經污染,多點污染就沒那么難以忍受了。“破窗效應”表明,環境對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一扇窗戶如果被打破,如果沒有修復,將會導致更多的窗戶被打破。S村環境污染的邏輯便是這樣,村民等著拆遷和補償,企業主等著拆遷后再換個地方,至于環境的修復,就留給政府和開發商來做,一種可能的思路是填埋后建高樓,再重新開發新的小區景觀。
2.2環境污染的觀念層面分析
環境問題還涉及人們的文化、道德觀和社會經驗等,S村環境污染問題的背后,還有著深層次的觀念因素,或者說文化因素,它影響人們思考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方式。首先,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遷導致村民與“水和土”逐漸脫離,保護水和土地的觀念不斷淡化。其次是村民對待土地的觀念發生變化。福斯特提出了“土地倫理”這一概念,指在資本主義社會,“土地”被看作是商品,是一種謀取財富的手段,要窮盡一切帶來利潤[3]。種地獲取的收益比出租土地和房屋的效益少,再加上謀生方式的變遷,為了利益最大化,出于“土地倫理”,人們理所當然地選擇了后者。最后是“公”和“私”的觀念變遷。鳥越皓之指出人與對象之間存在物理或心理距離,距離越短,關注程度增加,而對于垃圾的關注范圍,越是遠離自身,人們關注越少[4]。個人出于“私”的考慮,以環境代價換取個人的利益,而“公”的水系與人的日常生活越離越遠,利益的考慮屈從于環境的維護以及弱勢的地位最終造成“公地悲劇”。調查發現,村民自家房子里面的衛生還是有保障的,與門口河流里面的垃圾形成鮮明的對比。
2.3環境污染的實踐層面分析
如何把物質層面和觀念層面中的要素結合起來,更好地去解決環境沖突呢?面對環境污染,S村居民也曾有過環境抗爭行為。2008年,村民曾給市環保局打過電話,后來,又給媒體打過電話,當時做了一個實驗,把魚放在水里,沒幾分鐘,魚便死了。從收集到的資料看到,在2008年,S村的環境問題曾引起多方關注,媒體對此進行了調查和報道,市環保局也下令進行了整頓,對河流也進行了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為什么直至現在,S村的環境污染問題仍存在著,而且還在繼續惡化,而在實踐層面,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在治理上,正如陳阿江教授在《次生焦慮》里所說,文本法和實踐法是分離的,我們習慣根據情境來行動或定義行動的意義。第二次調查時,正好建鄴區對S村的加工企業下令整改,還采取了比較嚴厲的措施———停自來水供應、限制大工廠的運行,大工廠停工了,只剩下一些小工廠還在運轉。與第一次調查相比,能看出來整改有些效果,空氣好聞一點,水面干凈了些。不過,治標不治本,要求治理河道,村頭溝渠上漂浮的垃圾確是撈起來處理了,但村里的河道沒什么變化。在執法上也存在著困難,一方面加工戶和少數村民受到利益的驅動阻撓執法,另一方面按目前的法律規定,每次執法從最初介入到最終做出處罰都需要3~4個月的時間,加上沒有暫扣物品的權力,給那些非法加工點提供了可乘之機,隨時轉移財產和設備。于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怪現象,一輪整治之后好上10d左右又開始反彈,然后再整治再反彈。此外,外地人和流動人口的增長也增加了環境保護的難度,外地人并不把村莊當成自己的領域,從而不受當地道德觀和“地方性知識”的約束。
3結語
1 概述
對于流域水環境的污染問題來說,涉及到經濟、社會、文化、資源等諸多方面,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程。當前,我國水污染問題已經從城市開始拓展到鄉村,由下游延伸到上游,由地表深入到地下,加重了區域水環境的污染程度,跨界水環境污染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加強對各項指標總量的控制,將成為今后強化環境管理的重要途徑。因此,針對流域水環境的保護者采取有效的激勵與補償措施,是當前改善流域水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對于流域跨界水環境補償來說,更可有效控制水污染物的任意排放,提高流域水環境的質量水平。
2 流域水環境資源的公平與效益協調
一般情況下,流域上游地區的水資源相對豐富,水環境的容量比較大;但是以流域水環境保護的整體目標為出發點,上游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對水資源數量、水環境容量等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由于上游屬于河流的發源,往往為較為重要的水資源涵養區域,而上游地區在應用水環境容量資源過程中,還應考慮到中游、下游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在對流域環境的功能進行劃分過程中,對上游地區環保性能提出較高要求,那么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游或者下游地區,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由于上游地區的地形起伏相對較大,也面臨了更加艱巨的水土保持任務,需要在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加強對污染物排放的嚴格控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本文由收集整理上游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形成制約。如果在流域的上游地區,存在交通不便、資金匱乏、人力資源不足等問題,再加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任,必將面臨不公平的流域發展格局。如果這樣的問題長期不能改善,將對上游地區保護環境的積極性造成影響,并制約中游地區、下游地區的連鎖性發展。
所謂“公平”,就是強調同樣的人享受同等的待遇,結合主體平等、內容平等來看,還可以深入到人類的平等、發展的平等,對流域內的所有公民來說,資源利用的權利和義務也應平等。以經濟學角度為出發點,如果存在絕對的公平,往往其運行效率并不理想,因此在強化流域公平性的同時,也要客觀考慮到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效率兼顧問題,在公平與效益之間尋求平衡點。但是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一定污染,在滿足基本環境功能的前提下,必須重視污染物數量控制
問題。
由于我國大多地區可以利用的資源較為有限,也影響了污染物的排放限額,當前政府已經意識到對污染物總量控制、合理劃分配額的重要性,只有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才能真正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在流域公平發展、推動經濟效率的基礎上,可考慮采取年人均污染物排放量標準的情況,制定并完善流域環境補償制度。對于流域內的污染物排放總量來說,對控制配額進行二次分配。也就是說,初次分配中強調公平性原則,各個地區排入流域中的污染物在區域的比重以及人口所占比重持平,而流域內的人均污染物排放量則不能超過人均數值;在二次分配中,強化了效率原則,不同地區的經濟水平存在不同之處,那么排放污染物的強度也有所區別。
對于排放強度較高的地區,應盡量控制污染物排放;而排放強度較高的地區,則可以增加污染物的排放。對于不同區域二次分配中所擔任的增減額任務,需要在區域內進行協商與談判。
3 應用與發展思考
【關鍵詞】工業污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研究;推廣應用
水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料,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水資源的過度開采和使用,水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已經引起了各國的注意。為了掌握水體資源的變化程度,各國加強了對污水排放的處理和更加高標準的污水管理。隨著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使得工業污染日益增加,水環境污染問題變得日益嚴重。近年來,我國水環境質量雖有所改善,但環境污染仍處于相當高的水平。而水環境污染的加劇,對水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進行大量實時、準確地監測是當前水處理工作面臨的難題和新的挑戰。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人類生活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當前人類對水資源過渡的開發與使用,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關注。工業生產中,水資源充當著重要角色,工業領域的快速發展,加劇了水環境污染問題。在這情況下,對于工業污水水質的在線監測就成為水處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因而對工業污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進行研究,明確其推廣應用就顯得十分必要,對于我國污水治理與環境監測的良性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工業污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研究
(一)在線監測系統的硬件結構與功能
工業污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由參數實時檢測、污水采樣器及上位機組成,且由單片機來對自動采樣器和參數檢測進行控制,作為下位機存在。歸結系統硬件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組成:第一,檢測部門,系統中包含PH值、重金屬、COD、累計流量、瞬時流量、色度等八個實時檢測參數。其中,重金屬、COD、色度、PH值傳感器的輸入均控制在4mA至20mA。采用高精度液深傳感器來檢測瞬時流量,對無喉道量水槽水位流出來進行計算;第二,復位與電路。應用X5045芯片,來組成電路,可進行系統的自動/手動復位、相關參數貯存、密碼設置、防死機電壓監測,從而保證系統安全性,使其能夠適應全天候的工作;第三,顯示電路和鍵盤。系統數碼管顯示為六位設計,進而選擇顯示時間、日期、采樣實時值、工作狀態、累積流量、瞬時流量、故障點、年月日排污量等信息,且有八個鍵用于設置系統參數和命令鍵運行,分別為上、下、左、右、功能選擇、查詢、運行及確認鍵;第四,輸出電路控制。輸出通道為16個,10路用于對雙向可控硅的控制,進而作用于電磁閥,3路用于對步進機的控制,進而作用于采樣器取樣轉盤,其余的用于聲音報警和水泵控制;第五,報警電路顯示。對于每一輸出控制點和檢測點均有對應的報警顯示,從而對運行狀態做出反映,其形式中包含聲光報警;第六。自動采樣器。這一部分主要由采樣控制電路、采樣機構、單片機三個組成部門,其中,單片機用于對工業污水PH值及水流量等信號的檢測,并以所設定采樣方式和檢測結果為依據,來就單次采樣任務進行下達。采樣機的吸水工具為蠕動泵,貯存水樣瓶(24個)分別在同軸三層的三個轉盤上實施安裝,放置8個貯存水樣瓶于每個轉盤上,貯存瓶容量為250ml至50ml。每隔40度于中間層轉盤邊緣進行一個小磁鐵的嵌入(8塊)。由步進電氣來驅動轉盤轉動,每層轉盤對于取樣管道通斷的控制分別采用一只電磁閥。安裝兩只電磁閥于總管道上,來控制管道清洗回路和總管通斷控制。分別安裝管道和排放剩水槽,來用于對剩水的排放。
數據采集器實時采集監測設備監測所得數據,并通過局域網實時傳輸到公司各管理職能部門,各管理職能部門直接通過地球守望者環境在線監測系統數據平臺就可以隨時了解現場生產情況,一旦數據采集器監測到異常情況,會根據其嚴重程度迅速對現場和上端監控管理職能部門進行報警,將事故遏制在萌芽狀態,以避免惡性事故的發生。
(二)在線監測系統的軟件設計
該監測系統可實時監測輸變電設備鹽密值、灰密值、最高(低)溫度、最高(低)濕度以及風速、風向,進而掌握所鋪設地區的線路經過地區的污穢狀況;與傳統測量方法相比,監測系統消除了人為影響的干預、大大降低作業人員工作量、能夠最大程度地獲取飽和污穢度,為污閃防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工業污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的上、下位機(下位機為檢測采樣器)既能夠聯機運行,又可進行獨立的單機運行。下位機主要負責對采樣機的自動控制、排放總量和水質參數的實時性檢測。上位機主要負責數理分析、生成報表、打印曲線等。在監測系統的實際應用中,首先處理所采集的數據,在分析完成后,將結果送至相應顯示控件進行顯示,并結合用戶操作來實施處理。從緩存中讀取采集數據,存放于數組當中,依據變量0、1、2、3.......15,變量0、1、2、3、...15,這樣的的重復方式進行保存。之后,進行各個參數的上下限報警控制,從而保證系統應用時的安全性。報警界面包含了報警指示燈和正常狀態指示燈,它們對于不同狀態用不同顏色來做出顯示,當顯示綠色時,表示正常,當顯示紅色時,則表示異常,會發出警報。且系統報警功能是通過控制指示燈來加以實現的。
二、工業污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的推廣應用
出于對工業領域特點的考慮,系統應用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十分重要,在存在較多測定方法時,需要在準確數據、便利操作的基礎上實施監測。應用該系統來對工業污水水質實施監測,快捷、簡便、試劑用量少,且不需對滴定溶液進行標定,對于工業廢水的控制分析十分適合。且應用實踐表明,該工業污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能夠很好地滿足工業污水水質監測的實際需要,達到了預期的穩定性、重現性效果,并在多次的監測對比分析中,實現了真正的、隨時隨地的監測,為工業企業發展與環境良性轉變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該系統經試運行,具有操作簡單、運行可靠、檢測準確、采樣器自動獨立運行等特點,能夠適應化工、自來水廠、機械、醫藥、冶金等工業企業污水的實時監測,且這些工業領域,將成為工業污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推廣應用努力的方向。最后,即是實時預測數據,來為在線監測系統的未來應用進行趨勢預測,便利出現異常情況時,有效的手段處理。此外,還通過對無線攝像頭的利用,來對工業污水表面實施遠程監視,采用OCX空間,來完成實時的相機調節、拍照和圖像顯示等。在工業污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中導入GIS數據庫,來完成對污水制定區域的定位和搜索,從而為不同區域工業水質的監測對比提供便利和依據。
關鍵詞:藥物 水環境 分析
1、水環境中藥物污染對水生物的影響
1.1 對藻類的危害
基于藻類研究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的特點,有關藥物引起慢性毒性中毒的研究多以藻類為研究對象,如微藻類和藍綠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比毒性試驗標準藻類對抗生素的敏感性強得多,但是非抗菌性藻類對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別不大。
1.2 對魚類和兩棲類動物的危害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類固醇對魚類和兩棲類動物有顯而易見的影響力,當魚類和兩棲類動物體內含超標的類固醇時,其生育繁殖能力會有較為明顯的下降,而抗生素對魚類則沒有明顯的危害。
1.3 對微生物的危害
作為在水環境中大量存在的微生物來說,其本身帶有一定的對污染物的耐受性,可一旦超過其耐受性限度,中毒和死亡現象也是無可避免的,抗生素對費氏弧菌有毒性效應。水樣中的細菌對阿莫西林、頭孢哌嗪和頭孢拉定具有耐受性,可目前大多養魚場使用獸藥沒有節制,導致底泥中的微生物中毒,從而減少了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這可能是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耐受性導致的。
2、水環境中藥物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2.1 污染土壤與食物對人體的危害
用含有藥物或藥物殘體的污水灌溉農田會導致土壤藥物污染,土壤中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發生基因突變或耐藥質粒的轉移成為耐藥菌,會破壞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多樣性,生長在污染土壤上的農作物會富集不同濃度的藥物,進而通過食物鏈傳遞進人和動物體內,影響和破壞人和動物的健康。
2.2 人體受污染飲用水的影響
我們目前的飲用水多是以地下水為水源,而此地下水也可能被層層滲濾的受藥物污染的地表水所污染。更為嚴重的是飲用水中被檢測出的藥物可干擾細胞正常的有絲分裂,從而致畸、致癌、致突變效應。人體一旦大量接觸這種藥物就會使消化道的菌群失調,并有利于細菌繁殖和病原體的侵入,增大胃腸道感染和體內耐藥菌增加的可能性。細菌的耐藥基因在細胞質中進行自我復制后則能通過遺傳和轉導的方式在細菌間進行轉移傳播,更令人堪憂的是,實驗證實耐藥基因也可以在人和動物之間進行傳遞,這就說明動物原的耐藥菌株可以傳播給人體。
3、實驗室藥物污染去除研究
3.1 制定采樣的時間和頻率
水樣采集一定要按規律執行,每年的奉水期和枯水期應進行分別采樣測定,氣候適宜的地方可以依據其地域特點進行四季分別采樣。已經建立了長期觀測點的地方則應按月進行水質監測。在分析殘留藥物的環境水樣品時,因為存在采集的環境水樣品基體復雜, 污染物濃度低, 藥物及其代謝產物或異構體種類繁多等多種不利因素,應加倍重視水樣品的預處理,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準確的數據和重現性好的分析結果。
3.2 傳統氧化
臭氧氧化藥物,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與臭氧分子反應,反應緩慢且有明顯的選擇性;另一種是間接與臭氧分解產生的[·OH]反應,反應相當快,且沒有選擇性。臭氧和[·OH]的氧化電位分別是2·07eV和2·80 eV,從氧化電位上也能反映出氧化能力,但是臭氧的間接反應存在[·OH]的誘導問題,單獨使用臭氧其氧化能力有限。氯作為水處理常用的消毒劑,對藥物污染物也具有較強的氧化作用。氯對某些抗生素具有較強的去除效果。氯溶解于水,迅速生成HOCl和OCl-,真正起氧化作用的是HOCl,OCl-的氧化性很弱。氯不具有普遍氧化性,生成的氯代產物的穩定性和毒性令人擔憂。普遍認為單獨利用O3、Cl2、H2O2和UV等氧化工藝,存在氧化能力不強,選擇性高等缺點。
3.3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已經廣泛商業化,常見有粒狀活性炭(GAC)和粉狀活性炭(PAC),粉狀活性炭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某些學者研究發現,ρ=5mg/L的粉狀活性炭在接觸4h后能夠去除水體中大部分的藥物殘留,對疏水性藥物(logKow>5)具有更好地去除效果,但是部分藥物(布洛酚、眠爾通、磺胺甲口惡唑和雙氯酚酸)對活性炭吸附表現出頑強的抗性。
3.4 膜處理
膜處理技術是新型的水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微濾(MF)、超濾(UF)、納濾(NF)和反滲透(RO)。微濾、超濾和納濾分離機理是壓力差或電位差推動下的篩分離,反滲透的機理目前還沒有公認的解釋。微濾和超濾因孔徑較大,分離藥物效果差。Y學者們研究了超濾膜和納濾膜對痕量藥物的去除,發現超濾具有少許的去除效果是因為膜的吸附能力,而納濾的去除機理主要是存在孔排斥效應,因此具有更強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