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6:59: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航空航天的意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過去的痛苦即是快樂。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航空vs航天
先來解釋一下航空航天專業究竟指的是什么。其實,航空和航天有很大區別。航空技術主要是研制軍用飛機、民用飛機及吸氣發動機,航天技術主要是研制無人航天器、載人航天器、運載火箭和導彈武器,最能集中體現兩者成果的是航天器和航空器。
舉個直觀的例子,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氣層中飛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現代飛機最大飛行高度也就是距離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飛機上升高度提高,它也離不開稠密大氣層。而航天器沖出稠密大氣層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間以類似自然天體的運動規律飛行,其運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對在運行中的航天器來講,還要研究太空飛行環境。還有,動力裝置不同。航空器都應用吸氣發動機提供推力,吸收空氣中的氧氣作氧化劑,本身只攜帶燃燒劑。而航天器其發射和運行都應用火箭發動機提供推力,既帶燃燒劑又帶氧化劑。吸氣發動機離開空氣就無法工作,而火箭發動機離開空氣則阻力減小有效推力更大。除此之外,在飛行速度、工作時限、升降方式等多方面,航天器和航空器都有差異。所以,航空航天類既是一個整體,兩者又要獨立對待。
前景篇
航空航天事業對國家,無論從軍事國防還是經濟國力上講,都有著中流砥柱的地位。
從軍事意義上講,在現代戰爭中,空戰已經占據著主導地位。像軍用飛機、導彈、航母這些衡量著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的重要指標,和國家的航空航天技術水平有著直接的聯系。
從經濟意義上講,航空航天事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生產力的重要標志,因為航空航天產品往往綜合了許多高、精、尖的先進技術。在這些技術上的突破不僅僅對航空航天事業是意義重大的,更重要的是對國家科技實力的提升是一個有力的促進。另外,航空航天中像民用機這樣對經濟產生直接影響的行業的發展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如大型客機。
就我國現狀而言,航空航天水平還很落后,尤其是航空業,戰斗機主要還是依靠國外進口發動機。航空航天科技工業極具發展前景,對人才的需求會持續旺盛,在最新的調查中,航空航天專業已經成為最被看好的專業之一。
學習篇
航空航天類專業主要包括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制造與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4個專業。第一個專業做的是飛行器的總體設計,包括外形和結構設計;第二個做的是飛行器動力裝置和動力裝置控制系統,屬于核心技術;第三個在于“制造”,對飛行器的零件加工與成型工藝、裝配工藝獨成一門;第四個是學習民用領域的熱能利用、空調、供暖等系統設計,到了研究生階段還要深入學習航空航天環境模擬與控制系統設計、航空航天生理和生命保障。但要注意的是,航空航天并不局限于這幾個專業,它更包含像信息、能源、制造等的技術綜合。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簡單地講,飛行器設計與工程最主要指的就是對飛機、導彈等飛行器的設計。這個廣泛的概念既包括飛行器整體的設計,也包括飛機的結構設計與研究??上攵?,這樣的工作肯定不像網上的軍事迷個性化地畫一些飛機設計圖那樣簡單有趣,而是需要在十分深厚的理論知識的指導下,綜合一切實際因素進行最優化設計的十分復雜繁瑣的工作。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飛行器設計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航空航天飛行器工程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參與飛行器總體和部件設計方面的基本能力。需要學生對數學、物理、力學等有比較濃厚的興趣。
飛行器動力工程這個專業從廣義上講就是能源動力工程,而對于航空航天飛行器來講,就是飛機和火箭上的發動機。航空發動機是提供飛行器所需的動力裝置,被稱為“飛機的心臟”。 對于一架飛機而言,往往發動機的成本占了飛機總成本的一半,而發動機的制造技術又是飛機制造中難點中的難點。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有關飛行器動力裝置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機械工程設計、實驗測試和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飛行器動力裝置及控制系統的設計、實驗和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學生應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掌握外語、計算機等必備工具。
飛行器制造與工程能夠設計出來的東西往往不一定能夠制造出來。因此,許多關鍵技術的制約瓶頸不是在設計能力上,而是在制造能力上。制造能力越強,可設計的空間就越大,技術水平就越高。制造技術不僅僅制約著飛機制造行業,更影響著國家制造業的整體水平,也就是標志著汽車、船舶、航空航天的制造能力。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制造工程基本理論和飛行器制造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通過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飛行器制造工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對飛機機械原理感興趣,希望做一名飛機設計師,這個專業就適合你了。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航空、航天環境模擬及控制、生命保障系統設計與研究能力,能在航空航天領域從事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設計,在民用領域從事熱能用、空調、供暖等系統設計的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航空航天生理、空間環境工程、熱控系統理論、控制理論、人機系統工程等基礎理論,掌握從事航空航天環境模擬、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設計與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具體來講,航空航天專業普遍對力學和數學、物理的要求非常高,這些課程往往比較難。更因為是工科,因此學生的課程學習會非常繁重。也就是說,如果考生的數學、物理基礎不好的話,很難學好這些專業。
[關鍵詞]核心技術領域測度社會網絡分析中心度信息可視化航空航天
[分類號]G301 G358
1
引言
“核心技術”被認為是一種能夠帶來競爭優勢的技術資源和能力,是一種難于模仿的、不可替代的技術競爭力。對核心技術進行測度將為產業R&D資金投入決策和科技人力資源配置提供輔助決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國內外學者對核心技術競爭力、核心技術創新、核心技術能力、核心技術的獲取戰略、核心技術的確認方法。等進行了一些研究,但這些研究成果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進行,尚缺少實證支持;少量的定量研究成果也只是嘗試探索核心技術領域的確認和識別等問題,未探討核心技術領域的測度問題。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曾被普遍用于人際關系網絡的研究,但運用SNA對技術進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筆者尚未發現運用SNA方法測度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和世界權威專利數據庫《德溫特創新索引》的專利數據,以2009年全球航空航天產業技術為應用實例,進行實證分析和研究。
2 核心技術領域測度方法與指標選擇
在世界權威專利數據庫《德溫特創新索引》中,到經過德溫特專業技術人員的標引,具有逐級細分的技術分類體系,具體在專利文獻中的表現是每條專利數據可以通過使用多個分類號詳細描述專利的特質。如果一項專利涉及N個技術領域,數據庫的技術標引人員就會在技術分類項目中同時標注N個技術領域,這就意味著這N個技術領域共現了一次。將技術領域視為節點,共現關系產生了邊,有了節點和邊,技術領域之間就形成了共現網絡。專利所屬的技術領域越多,技術共現網絡就會越密集,《德溫特創新索引》為技術共現網絡的繪制提供了比較理想和規范的專業數據。
基于社會網絡中心性原理,國內外學者曾將中心度指標用來測度科學引文網絡中的核心文獻或關鍵文獻以及學科領域的核心人物或代表人物。筆者認為,社會網絡中心性原理同樣可以應用到技術網絡的研究中。在技術網絡中,代表技術領域節點的中心度越高,表明該技術領域與其他技術領域共現的次數越多,該技術領域的輻射能力也越強,這樣的技術領域可以被認為代表了某個產業的核心技術。
3 核心技術領域測度方法與指標的應用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的網絡檢索平臺Web of Science的《德溫特創新索引》(DII)數據庫,筆者選擇了專利國際分類代碼IPC,選擇航空航天技術領域B64,檢索時間范圍是2009年。檢索結果共得到3 660條專利數據,數據下載日期為2010年1月1日。
采用“德溫特指南代碼”(Derwent Manual Code,DMC)對2009年全球航空航天領域專利申請的熱點技術領域進行可視化分析。DMC是由德溫特的專業人員根據專利文獻的文摘和全文對發明的應用和重要特點進行獨家標引的代碼,該代碼可用于顯示發明中的新穎技術特點及其應用,能提高檢索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關于DMC代碼的準確性和合理性,筆者于2010年11月20日在深圳大學城舉辦的“國內外專利文獻的檢索與分析”專題講座過程中,請教了Thomson Reu―ters中國辦公室科學解決方案顧問、“專利信息用戶組(patent information user group,PIUG)”中國分會的發起者吳正先生,吳正先生解釋說,由德溫特專業人員細分的DMC代碼,具有比《國際專利分類表》(IPC分類)更長的發展歷史,其準確性和合理性是值得信賴的。通過對DMC進行分析,可以比較準確地掌握一個產業領域涉及到的、主要的熱點產業技術集群。
通過運用瑞典科學計量學家Persson開發的大型文獻處理軟件Bibexcel ,對2009年全球航空航天領域專利文獻的DMC進行處理,得到的專利申請共涉及1 435個不同技術領域,選取出現頻次10次以上的87個技術領域,運用netdraw繪制出2009年全球航空航天領域技術網絡圖譜,如圖1所示:
圖1顯示出2009年全球航空航天的專利技術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個重點領域:通訊技術領域(w大類:Communications)、聚合物技術領域(A大類:Plasdoc)、計算與控制技術領域(T大類:Computing and Con―tro1)。圖l的中心性分析結果顯示,網絡中節點中心度最高值為46.512,對科技成果產出數據的選取一般取3―5年為宜,評價時可以根據數據的可得性綜合進行處理,一般年度越近的截面權重越高。512,該節點所代表的技術領域是2002年興起的代碼為T01-J07D1的“交通工具微處理系統”(vehicle microprocessor system)技術。中心度明顯高于其他技術領域的前6位技術領域的DMC代碼、中心度、頻次和具體所代表的技術領域,如表l所示:
由表1可知,中心度最高的前6個技術領域中,w類占了5個,該結果與筆者所做的2008年波音公司技術前沿探測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通訊技術已經成為當前世界航空航天領域重要的核心技術領域。
選擇中心度作為測度核心技術領域的指標,是因為中心度高的技術領域與其他技術領域共現的機會多,對其他技術領域的影響也相對較大。在一個產業領域的技術網絡中,一個對其他許多技術領域都有影響的技術領域,會成為該產業的核心技術領域。
4 結論與不足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初步結論: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是一個比較好的對核心技術領域進行測度的可視化方法,可以用來繪制技術共現網絡,并進一步對全球某一個產業或某企業的核心技術領域進行可視化分析。
?技術共現網絡中心度指標,可以作為核心技術領域的測度指標。該指標可以測度一個技術領域與其他技術領域之間的關系,可以測度一個技術領域在技術共現網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心度高的技術領域,會成為一個產業或企業的核心技術領域。但正如專家所言,核心技術和“中心度”不能完全畫等號,“中心度”高的,也可能是因為技術的滲透性強。比如,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滲透性特點,因此,DMC圖譜分析中,信息技術可能會有一定的優勢。
科學
在創紀錄的任務中,他們開展了近400項惠及全人類的研究,使得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任務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凱利和科爾尼延科參與了多項研究,使人們更加了解人體如何應對失重、孤立、輻射和長期飛行的壓力。凱利的雙胞胎兄弟之前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員,他參與了同期地面研究,幫助科學家對比了解太空旅行對身體和心智的影響。
空間站的軌道覆蓋了地球表面的90%,這也為其提供了研究和拍攝地球的絕佳機會。空間站上的工作人員不僅見證了新設備的抵達,還在研究暗物質特性和了解太陽系以及系外空間。他們還測試了衛星群運行時的網絡荷載能力。
在這項任務中,美俄兩國的緊密合作延續了15年來兩國持續的全球合作,展示了語言、文化和工程哲學差異較大的國家間如何在科學和空間探索方面進行良好的協同工作。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對將人類帶入太陽系深處至關重要。
在兩人返回地球后,科學家將開始分析他們帶回的數據,可能需要6個月甚至6年時間才能公布成果??茖W研究非常耗費時間,處理過去1年任務中帶回的各項數據并非易事。另外,凱利和科爾尼延科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樣本還在空間站的冷藏箱中,得等到SpaceX的龍飛船將其帶回。在研究過程的最初階段,科學家可以看到我們期待的一些跡象,但是最終結果要在兩人返回地球很久后才能完成。
和其他成員一樣,凱利經常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太空時光,比如Twitter、Instagram和Facebook。其中的精彩內容包括迷人的地球影像、正在進行的空間站科學實驗的片段,甚至還有和美國總統的通話。
操作
在任務期間,凱利經歷了6次與補給飛船的會面。他參與了SpaceX公司第六次商業補給時的機器人控制龍飛船任務,以及Orbital ATK公司第四次商業補給時的天鵝座對接。日本HTV貨運飛船和俄羅斯“進步”號補給飛船也為空間站帶來了數噸物資。
這一年中,包括與凱利和科爾尼延科共同飛天的根納季?帕達爾卡,共有來自7個國家的13名宇航員在空間站協同工作。
在空間站的日子里,凱利三次走出太空艙進行太空漫步。第一次漫步時承擔了一系列升級和維修任務,包括為迎接美國商業飛船抵達新的對接口鋪設線纜;第二次成功配置了空間站的氨冷卻系統,并使空間站完全恢復太陽能發電;第三次恢復了移動通信設備的功能。
返回
在凱利回到地球后,探索任務仍將繼續。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人類研究項目將根據計劃在凱利返回后3個月和6個月時采集其太空旅行任務后的醫療數據。對于雙胞胎研究項目,美國航空航天局會持續收集返回1年后的數據。
凱利在落地后24小時回到了位于休斯敦的艾靈頓基地,在美國土地上踏出了離別1年后的第一步。他登上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飛機,參加了由家人、朋友和祝福者組成的歡迎儀式。美國第二夫人吉爾?拜登博士、白宮科技辦公室主任約翰?霍爾德倫博士和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共同出席了歡迎儀式。
任務幕后的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社區討論了這次任務的歷史性成功,認為它充分應用了21世紀的科學技術來采集身體和心理變化的關鍵數據,也討論了宇航員在更長時間的任務中面臨的挑戰。
1:5萬地形圖的核心內容是要在地圖上表示出地面上每個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要用立體坐標表示的話,就是測出地面上每個點的X、Y、Z坐標值。1公里長的一條實際道路,在圖上有2厘米的長度;100米長的一所房子,在圖上只有2毫米長。
那么,在茫茫沙漠和皚皚雪山上,地形圖又是怎樣測出的呢?
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數據獲取,有點像3D電影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科技處處長燕琴說,完全由測量人員在地面上測量來獲取數據的全野外測量方式,一般在繪制像1:500以上大比例尺的城市地形圖時才采用。而1:5萬比例尺的地形圖繪制,主要靠航天航空攝影測量來獲取數據。
這個原理有點像拍3D電影。人看物體之所以能獲得立體影像,是因為人的兩個眼睛視角不同,獲得的影像疊加起來就產生了立體的效果。利用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獲取地形圖數據,也是要對同一個地點從兩個不同角度攝取影像數據,再經過技術處理,就可以提取出這個地點的立體高度,也就是說,測出這個點的Z坐標。
通常我們理解的航空攝影都是拍攝光學影像。但是遇上云霧籠罩的情況,就必須采用雷達遙感技術,利用接收發射的微波信號來獲取影像數據。在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等高海拔地區,就必須使用衛星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它們的測量原理是一致的。
控制點測量和地理要素比對,還必須實地現場調查
神秘的巨大引力
在探測器離地球越來越遠時,研究人員首先注意到了這個異?,F象,因為他們觀察到來自探測器的微波振幅出現了跳躍變化。在每個探測器的多普勒頻波中,研究人員都發現了未曾料到的振幅變化,而這種飛船的多普勒頻波一向都比較穩定,它最終可能在漫無邊際的太空旅行中擺脫地面人員的控制。
現在已退休的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研究人員約翰·安德森首先發現了“先驅者”號的異常現象,他說:“我們有一種多普勒效應的模擬模型,這個模型可以對所有的外空間天體做實時監測,只有模型不工作時這種監測才會消失。我們讓這種模型監測天體,所要做的就是在探測器飛向太陽時給它一個穩定的加速度”。
這種無法解釋的力量被稱為“‘先驅者’號異?!保坪跻恢庇绊懼跋闰屨?0”號和“先驅者11”號的運行。在飛船遠離太陽系的時候,這種神奇的力量使得它們的運行速度減慢。這種力量是否源于探測器本身?它是否來自一些暗物質?還是一些物理學或萬有引力的新規律在起作用?像這樣的問題科學家仍舊不能給出答案。
然而,在對“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長達數十年的空間數據進行重新處理分析并對一些遙感數據認真研究后,科學家或許能夠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經過國際研究小組對這些新數據進行的大約1年的分析后,這種神奇力量的來源也許真的會水落石出。
最大規模的牛頓定律驗證實驗
斯拉瓦·圖里謝夫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近十幾年來,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研究“先驅者”號的異?,F象上。圖里謝夫說:“可以說,‘先驅者’號探測飛船對牛頓物理定律做了最大規模的檢驗,這也是人類一直想要做的,然而實驗卻失敗了。如果我們將來能夠在傳統物理學規律中找到可以解釋“先驅者”號異?,F象發生的原因,那么將在物理學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圖里謝夫努力在“先驅者”號異?,F象的起因認定方面保持客觀態度。他表示,找到造成這種現象的物理學原因不僅可以證實牛頓定律的正確性,而且還能使航天工程人員在設計未來飛船時把“先驅者”號的異?,F象考慮在內,從而讓飛船更穩定的飛行。
研究人員想要確定“先驅者”號探測器的電路或者兩個原子能發電機是否射出了紅外線光子,然后這些光子又是否迅速地打到了航天器像碟子那樣的天線上進而引起了反沖作用。圖里謝夫認為,這個過程就像陽光打到太陽能帆板上一樣。蓋里·金塞拉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飛船熱能工程和飛船設計的總監,在對“先驅者10"號宇宙飛船包括原子能發電機在內的各種熱能放射熱量的分析和模擬后;認為由探測器自身原因造成“先驅者”號異常現象的可能性為55%~75%。
遙感數據有望揭開“飛行異常”之謎
在研究人員對“先驅者”號異?,F象進行初步分析后,他們把目標轉向了“先驅者10”號獲取的空間觀測遙感數據上。圖里謝夫和他的研究小組不僅得到了“先驅者10”號大約30年的遙感數據和“先驅者11”號20年的數據集,還整理獲得了“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飛船完整、詳盡的遙感數據。
關鍵詞:婦女病 患病率 普查普治
現將我院2003~2007年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婦女病普查情況進行動態分析,為婦女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據。
資料與方法
對象2003~200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已婚婦女7505人。
方法使用統一婦女病普查表格,由婦科醫生按內容填寫,常規進行婦科檢查、白帶檢查、宮頸刮片、婦科B超、乳腺紅外線掃描。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Ⅲ及《外科學》。
結果2003~2007年婦女病普查情況見表1,婦女病分病種患病率情況見表2。
討論
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測度我國高技術產業五大行業的知識管理效率,結論顯示: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綜合技術效率最高,其資源配置和資源使用都有效;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綜合技術效率最低,主要因為其規模無效所致;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綜合技術效率較低,是因為這兩行業規模效率無效;醫藥制造業綜合技術效率較低是因為其資源配置和資源使用低效導致。在此基礎上提出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提升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DEA
在自然資源稀缺、利用效率相對低下的背景下,創新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一個區域乃至一個行業的興衰。高技術產業正是以創新為特征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創新能力決定著高技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知識資源的合理配置是決定高技術產業創新能力高低的關鍵,可見,相對于自然資源的配置,知識資源的合理配置對高技術產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尤為重要。因此,研究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知識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將外部知識轉化為內部知識,對知識進行全面而充分地開發利用。國內外學者對高技術產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發投入、創新績效等方面[1-3],對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本文以我國高技術產業中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為研究對象,運用2012年最新相關統計數據和DEA模型對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進行測度分析,為提升我國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借鑒。
1研究方法和指標體系
1.1研究方法選擇DEA(DataEnvelopementAnalysis)數據包絡分析,是著名運籌學家A.Chames和W.Wcooper等學者在以往的經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DEA是根據已知數據,使用模型對多個變量的DMU進行相對效率評價時使用的方法之一,目前較多用在有關效率的分析研究中。在DEA中,相對效率的分布區間為(0,1),最高效率為1。DEA方法延續至今,很典型的有CCR、BCC、FG和ST模型。本文所研究的問題會涉及一個以上的產出,所以所采用的模型為多產出的CCR模型。TE指相對于投入來說,產出已經達到了它的最大值,也就是說決策單元已經位于生產的可能性曲線上;PTE指DMU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已經達到了效率的最大化狀態??傊?,投入和產出在t+和t-之間變動時,當D越大,效率越好。
1.2指標體系構建對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的測度就是對知識資源的投入和產出的效率進行分析。而DEA模型以決策單元的投入和產出的數據為衡量效率的基本標準,用此模型進行效率分析的基礎就是建立合理而正確的投入和產出指標體系。投入主要為勞動力的投入和資金的投入,其中從業人員的平均人數、R&D人員全時當量、機構人員反映了高技術產業在勞動力方面的投入。R&D內部經費支出說明了產業內部對知識管理的重視度,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機構經費支出、專利方面的經費支出說明了對創新的支持程度,技術引進經費支出、購買國內技術經費支出、消化吸收經費支出說明了產業對于知識的引進、改造和消化吸收的支持,這些都是在資金方面的投入。產出指標主要分為價值和技術的產出。主營業務收入反映了高技術產業產出的一個整體狀況,新產品產值、新產品銷售收入、利潤出貨值和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額反映了高技術產業的價值產出,專利申請數、有效發明專利數反映了在技術方面的產出。最后結合數據的可得性和高技術產業的特性,借鑒蓋麗莎等[4]的研究指標,構建我國區域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測度的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知識管理效率的測度及分析
從我國《高技術產業年鑒2013》中,采用2012年高技術產業五大行業的截面數據,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測度我國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的測度是多指標的綜合評價,包括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結果如表2所示。表2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為1,規模報酬不變,說明它的知識管理效率高,也就是說,如果按照目前的這種投入和產出或者這樣的比例繼續投入的話,該產業的產出將會處于高效的范圍之內,知識管理的效率也就一直會維持在高效的水平上。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的知識管理效率如此的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專業性強,智力資源的含量較高,屬于較高的具備專業技能的腦力勞動,不需要一般勞動力和低端行業的資源介入,一般不需要大的投入就可以得到可觀的產出,致使其知識管理效率高。但是,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的規模報酬不變,導致了多的投入不會有多的產出,所以在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方面不可盲目投入,否則會導致效率下降。
醫藥制造業無論是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還是規模效率都較低,其中規模報酬的遞增也為醫藥制造業留下了大量的投入空間。由表3可以看出,醫藥制造業知識管理的投入和產出極為不平衡。從產出來看,目前新產品的銷售收入為29286008萬元,還沒有達到就目前的投入而應得的產出為56235860.371萬元,但是在技術產出方面,有效發明的專利數達到了預期的要求。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就是市場的推廣力度還不夠,廣告的投入力度也比較低,在消費者心里的知名度比較低。投入方面,R&D人員全時當量x2、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x5、企業數x6、技術引進經費支出x7、購買國內技術經費支出x8、技術改造經費支出x9、消化吸收經費支出x10的投入都過量。當產出維持在目前的水平時,R&D人員全時當量應該減少26003.143人年,減少高技術產業專業人員的工作量;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也應該減少751034.454萬元,新產品的開發一直都是產業的重點工作對象,而如此多的投入卻沒有贏得應得的產出,導致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增加了產業的資金負擔;企業數也比較多,應該減少4369個。技術引進經費支出、購買國內技術經費支出、技術改造經費支出、消化吸收經費支出這些指標表示了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中知識投入方面技術的引進、改造和消化吸收,這些方面的效率體現最能突出知識管理效率。表3顯示,醫藥制造業關于技術的購買、改造和消化吸收的經費支出都明顯較高,目前比預期的支出要多達979948.762萬元,這樣的經費配置會造成極大的浪費。醫藥制造業由于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不足和政策控制嚴重的原因,導致了這一行業很難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識。綜上所述,醫藥制造業的知識投入明顯超出了目標值。在規模報酬遞增的情況下,如此多的投入都沒有獲得較高的產出,可見醫藥制造業的知識資源配置明顯不合理,投入過剩而產出不足,造成資源浪費和資金壓力。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技術效率在這五大產業中是最低的,只有60.6%,低于平均水平20.6個百分點。表2顯示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綜合技術效率與其規模效率都比較低,表明其知識管理效率相對較低。主要的原因就在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特殊性。
航空航天器制造業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高端性,國家對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人才要求也比較嚴格,這一行業的各方面門檻都比較高、政策限制較多,行業的性質導致了通常會需要更多的時間,幾年或是幾十年來完成一個目標,使知識的循環轉移不自由,表現在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知識管理的效率不穩定,會在一定范圍內波動。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規模報酬遞增,導致了這一行業的產出會以比投入更高的比例增長,也就表明了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發展空間大,知識管理的效率會有一個很大的上升空間。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的綜合技術效率差別都不大,都處于無效狀態,主要源于兩個產業規模無效。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規模報酬遞減,其基本原因是缺少獨特的高端技術,一直都使用低端勞動力和普通技術,依靠勞動力來提升產出。這種加大產出的做法短時間內還行,但是一旦超出一定的界限,不斷地增加普通勞動力就不會再提升產出,反而會使產出降低。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的規模報酬遞增與這一行業的性質有很大的關系。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從勞動的專業分工上看,屬于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較為普通的行業,但是純技術效率較好。
3我國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的提升對策
通過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的測度和分析發現,我國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分別為0.812、0.951和0.859,與陳士慧等[5]測度的2008年的結果相比,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有所下降。這與測度指標和測度方法的差異有關,也可能與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實體經濟的不景氣有關。根據張杰等[6]的研究,中國漸進性的市場場化改革引致了要素市場扭曲,即政府對要素市場的干預和管控人為壓低了要素價格,延緩了市場化進程,抑制了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作為微觀主體的企業會傾向于使用廉價的有形要素獲得利潤,甚至從事尋租活動獲取超額利潤,而對于如何提高知識管理效率從事創新活動的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的提高。高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度高、投入高、效益高和風險高的四高產業,高技術產業的顯著特征是創新,通過提高知識管理效率促進創新對高技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诒疚膶嵶C分析的結果,結合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現實,從知識管理的視角提出以下對策:(1)加快要素市場的市場化進程,使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注重人才的引用和培養,推進知識創新和擴散,保持行業和技術的開放性,盡可能推進該產業高技術化,提高整體競爭力。(2)注重高技術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體現了知識的研究、轉化和消化吸收的效率,人是運用知識的主體,人才是關系到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是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長期加強人才的培養,鼓勵人才的流動,最大限度地開發人才資源,實現人力資源共享,從人才的角度推進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的提高。(3)強化對優勢產業的支持。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是高技術產業中的優勢產業,其知識管理效率也最高。應加強知識產權的管理,提學研平臺,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使得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4)實行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測度常態化。盡可能統一評價指標體系并保持連續性,定期測度。這樣,有利于掌握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及其變動態勢,及時做出反應。
參考文獻:
[1]馮鋒,馬雷,張雷勇.外部技術來源視角下我國高技術產業創新績效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1(10):42-48
[2]惠樹鵬,張玉春.我國高技術產業研發效率的空間變動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隨機前沿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21-25
[3]吳旭曉,許正中.基于超效率DEA的區域高技術產業發展績效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0(22):110-112
[4]蓋麗莎,董潔.我國區域高技術產業知識管理效率測度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21):72-75
[5]陳士慧,田王君,董芙蓉.基于DEA的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管理效率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2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