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分享
時間:2023-09-08 16:59: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分享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語文;不變;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1-0090-01
在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這五年中,筆者與語文結下了不解之緣,經驗教訓的確不少。在這里,就將筆者這幾年來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收獲談幾點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過這幾年的小學語文教學,我深刻地意識到,盡管語文教學內容多姿多彩,形式多樣,但總結起來只有兩點:那就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變”與“不變”。其實,小學語文教學通常包含兩方面的因素,一是相對穩定、很少改變的因素,這就是即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工具,正確理解和熟練用運祖國的語言文字,在識字、閱讀、寫作、聽說幾方面達到合格的程度;同時,通過語文教學,豐富和提高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以及文化素養。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盡管不同的教師對這個基本任務的表述和解釋各有不同,但我認為實質并沒有多大差異。
教學實踐證明,培養小學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識字、閱讀和寫作的實踐,而這些都是在實踐中反復磨煉的結果,并沒有捷徑可言。小學語文新的課程標準和新的教材,編入了大量精選的好文章,同時在“語文天地”中還指定了課外閱讀的書目,設計了許多生動、活潑、有趣的課內、外寫作活動,這就保證了基本任務的完成。教師要在新的小學語文教育理念指導下,讓小學生認真地去識字,認真地從事閱讀實踐和寫作實踐,這是無可代替的。同時對豐富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十分有必要,而且還大大有利于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看到,許多好文章本身含有豐富的人文因素,這些并不需要教師外加太多的東西。例如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景陽岡》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熟讀課文,并且引導學生理解“武松”這個人物的某些精彩的動作和語言,以及心理活動的體現,讓學生親身感受語文中所蘊含的“變”與“不變”。擴展開來,還可以欣賞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較學習的《卜算子 詠梅》和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還有《將相和》中各人物的性格特征,這些都是小學生在寫作中模仿的好作品,還有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中的《丁丁和牽?;ā罚斞腹P下的《少年閏土》,學生學習了這兩篇課文后,丁丁和閏土的形象躍然紙上,活靈活現,這都是孩子們學的楷模。
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學還含有另一個因素,一個相當活躍、時有變化乃至重大改革的因素,這就是小學語文教育的理論和理念、小學語文教學的設計和方法等。
(1)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這就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語文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小學語文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這是教師在小學語文中把握“變”的一個關鍵。
(2)語文教學不僅是教師教的問題,而是教師怎樣教,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小學語文學習不僅停留在課堂上,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并不是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死板教學。那么,這就需要教師真正的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大膽創新,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方法,努力創建高效課堂。讓學生能夠輕松學習,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讓自己的教學能夠有特色,真正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讓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感興趣,變不愛學為我想學,我愛學,我樂學!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研;教學
對課程進行改革是小學語文新的開始,也是小學語文學科發展的新希望,尤其是近幾年來,各小學的語文教學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為了更加適應新課改提出的要求,為了在新時期取得更大的語文教學成績,以及為小學語文教學者提供更寬廣的發揮舞臺,各小學校必須結合語文教學實際,對語文教研工作計劃做出創新,從而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提供條件。在新課改背景下,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研活動之一的評課活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小學語文教研的新方向和新思考。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研活動中評課活動存在的不足
從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的評課情況來看,很多都存在對評課內容缺乏深入分析的現象。首先是評課內容空洞,教師從空洞的大道理開講,針對各種新理念和語文教學目標泛泛而談,但很少結合實例對這些理念進行分析如何才能實現教學目標。這不僅沒有實際意義,同時對聽評課的教師也沒有太大的借鑒作用,評課只流于形式。其次是評課內容追求全面,在實際行動中卻是蜻蜓點水,教師從導入到拓展,最后到結尾面面俱到,然而對實際的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情況卻沒有過多的講解,評課內容仍然停留在理論上,沒有從實例上升到教學思想。最后是評課內容盡顯完美,忽視缺陷,許多教師評課用語太多華麗的溢美之詞,對存在的一些需要改進的缺陷卻不了了之,忽視了評課的診斷功能。
二、新課改背景如何定位小學語文教研的新思考
1.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師教學觀
各小學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解讀新課程中蘊含的思想觀念,從而武裝教師的頭腦。學校組織教師定期開展語文教研學習,讓全體語文教師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通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讓教師掌握和熟悉小學各年級段的語文教學目標,開展校本研修活動,讓各語文教師明確學校的教學要求。同時,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思想,通過加強教師自身的學習,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開展小學語文教師間的互動交流
學校在組織語文教師進行教研活動時,要明確時間、地點和內容,并開設多種形式的課程交流活動,比如常規課、示范課和學術研討等,讓每個語文教師都能夠參與其中,通過聽課或者評課的方式進行經驗交流,在總結成果的同時,互相討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法,從而真正實現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另外,要通過競爭的方式,加強語文教師之間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產生思維碰撞、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教學經驗,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更重要的是,學校領導要發揮帶頭榜樣作用,以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參與到語文教師間的交流活動中,基于自身的教學經驗指導教師改變教學行為中的不足,并將新的教學評價觀融入教師的語文教學評價中。
3.加強語文教學常規檢查,保證語文教學質量
衡量一所學校質量的標準之一便是觀察學校的常規管理工作,為抓好小學語文教研工作,學校必須重視對教師教學常規的檢查,鞏固教學基礎。通常情況下,學校的常規檢查是由教導處負責,而語文學科則需要學校語文組提供配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領導也要參與語文教學的常規檢查。常規檢查的內容涉及兩個方面:一是針對語文教師的備課、教學案例等教學行為進行隨機檢查,二是針對學生的課堂行為及語文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查看,對存在的不足要及時反饋,對成功的教學案例要進行全校推廣。除了常規檢查外,學校還應該對常規課進行隨機檢查,通過隨機聽課和評課的形式加強教學質量的監控,從而促使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行為中能夠做好本職工作。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各小學語文的教研活動都取得了一定成績,尤其是新教師基于新課改理念敢于創新。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各教師也必須正視其中存在的不足,小學語文教研工作在S多環節方面過于隨意性,形式缺乏新意,許多教師對教研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但我們相信,只要全校教師能夠樹立新觀念,認真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就能夠在新課改中找到語文教學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1]李莎.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之我見[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5(5).
一、習慣養成是根本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什么才是根本?我認為,習慣培養是根本。新的課程改革使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活力,但是應當看到,農村學校對新課程的理解和感悟還處于探索階段,如何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還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城市里的教育觀點表面看很獨到,很新穎,但在農村操作起來,很多是不好把握的。最近通過聽一些課,我隱隱感覺現在的農村低年級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地課堂對話,一味地強調小組合作,表面看很熱鬧,但這不一定是農村學校語文教學的好方式。
其實,農村低年級語文教學,尤其要遵循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規律,盡力使學生具備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顯得尤其重要。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農村大部分孩子的幼兒教育幾乎是空白,所以農村低年級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還是學習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農村學生良好的習慣。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以下幾個方面的習慣養成十分必要:
1.細心認真的習慣
2.說普通話,大膽、大方、大聲說話的習慣
3.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
4.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5.勤于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
6.好問的習慣
二、真情投入是關鍵
農村小學低年級階段,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有感情,學習語文有激情。而教師就應該有真情。農村小學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要讓他們覺得語文有意思、有情趣,想學語文,這樣才有利于語文課程各個目標的達成。應該旗幟鮮明地拒絕偽讀書。這就需要引導,需要感悟,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如果一個學生在一節語文課中,被迫學的好像很有效果,可他從此討厭學語文,那這節課就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課。有的學生可能對教師的某些教學習慣很反感;有可能對教師要求其機械重復地抄寫很反感;更有可能對教師歧視學困生很反感。凡此種種,都可能使學生失去對語文的興趣。不難想象,如果一個小學生看到課表上有某老師的語文,眉頭緊皺,這個語文課還怎么上?我在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小學生對語文的真情,往往來自于激趣,要讓學生對語文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向往。如果一個孩子從低年級開始就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求知欲也自然就有了,學習主動性也自然強了。因此,我們說,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愛,肯定源自教師對學生的愛。就像某位專家說過:大愛播種真情!
三、學會讀書是基礎
就讀書方法來說,農村低年級孩子讀書一般都是唱讀。因此要讓他們學會朗讀。好的方法主要有:
1.學會動情地讀書
2.學會默讀,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
3.解決詞組與短語的連讀
4.學會長句子的換氣和停頓
5.解決輕聲字的快輕順的問題
當然,農村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讀書有不同的要求。學會讀書,其實就是學會學習。低年級學生需要大量的語文朗讀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讀好書。
另外,要讓小學生讀書進入當時的情境,融入當時作者的心境,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十分重視朗讀情境的營造,啟發學生融入角色,讓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體驗,充分享受審美的樂趣。我們不能只是機械地教教材,應該主動地運用教材,適當地拓展教材的時間和空間,增加教材的厚度。從而激發小學生的讀書興趣。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有效教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未來綜合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改變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提升語文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與口語教學有效性,以完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任務。
一、小學語文識字有效教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效性,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使用聯想生活識字教學方法,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特點,引導學生根據漢字音、義、形展開聯想,增強學生學習記憶,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猜謎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更為清晰理解漢字字形、字義;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使用再現生活識字教學方法,利用實物刺激學生感官,如在“串”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算盤珠,如在“尖”字教學中,就可帶領學生觀察圓錐體,再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歸生活識字,鼓勵學生去觀察校內告示牌、櫥窗漢字以及校外車站牌、廣告牌漢字,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1]。
二、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
(一)合作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在溝通交流中完成閱讀學習任務。與此同時,通過合作教學還可以鍛煉學生基本技能,學生需在小組合作中傾聽其他成員話語,以鍛煉學生聽的能力,需要學生組織語言表達個人觀點,以鍛煉學生說的能力,需要學生有感情朗讀,鍛煉學生讀的能力,需要學生書寫整理觀點,鍛煉學生寫的能力。在合作教學法應用中,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科學劃分學習小組,保證各組之間學習能力均衡,組內成員分工明確,組內成員需擔任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職責,其中小組長應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閱讀理解能力,可以起到帶頭作用;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為學生布置具有討論價值的問題,保證學生合作討論興趣。例如,在《找春天》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課文,你從哪找到了‘春天’?”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活動,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二)情境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為生動,以喚醒學生情感體驗,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生活情境,考量學生現實生活經驗、引入生活素材,以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如在《傳統節日》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當地傳統節日特色活動圖片、視頻,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使用圖畫展現情境,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剪貼畫、多媒體圖畫、粉筆畫、簡筆畫,利用圖畫感受文本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再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音樂為學生渲染情境,讓學生在音樂氛圍中理解課文主題,體會作者情感;最后,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為學生構建課堂表演情境,例如,在《狐假虎威》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組織學生戴頭飾進行角色扮演,可以依照課本表演,也可以進行適當改編,以讓學生在角色代入中體會“人物”情感。
三、小學語文寫作有效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教師使用讀寫結合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無話可說的問題,幫助學生豐富個人寫作素材,以提升寫作教學有效性。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帶領學生共同揣摩文本語言表達、謀篇布局以及遣詞造句,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并實踐應用作者寫作方法開展寫話訓練;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發揮課外閱讀作用,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日常閱讀中記錄手抄本,記錄所學寫作知識;最后,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文本帶領學生開展段落仿寫、續寫活動,為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發揮平臺,讓學生在寫作鍛煉中獲得學習成長。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形式帶領學生開展看圖寫話訓練,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引入繪本教材,以豐富的圖片開展寫作訓練,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四、小學語文口語有效教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語文口語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主要任務之一。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為學生營造和諧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發表個人看法,讓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鍛煉學生敢于說話的膽量;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借助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識字教學,帶領學生開展朗讀活動,讓學生學習口語技巧;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辯論會、讀書分享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自身的口語技巧[2]。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采用聯想生活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讀寫結合教學法以及活動教學法,可以切實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教學有效性,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問題;策略;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083-01
所謂的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生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語文素養的養成等有著重要意義。那么,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有效的運用好這種教學方式,促使學生有效的學習和發展呢?本文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給出幾點教學建議,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和進一步深入,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逐漸登上教學的舞臺,以往語文課上出現的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受課”現象逐漸退卻。在這樣教學風氣的影響下,我們不得不承認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新教學策略的引入確實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與此同時,撥開表面看本質,我們也發現了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過程中許多不足的地方,不利于學生的長久性學習,嚴重的制約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其主要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教師對自主學習的認識不到位,使得自主學習流于形式
現如今的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由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內涵和實質沒有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在此基礎上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很多教師都是將“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奉為“圣旨”遵照執行,盲目的讓學生自主學習,不料卻走入了另一極端:學生都用自主學習的時間去研究漫畫、笑話、故事等,完全偏離了自主學習的主題,表面自由,實際是放任自流,不但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根本,更忽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真正職責與作用。
2、教師缺乏必要的指導。
由于教師的認識等各方面的嚴重不到位,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學法上沒有進行過多的指導,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茫然不知所措。很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往往都只是給學生提供一些問題,讓后放任不管,讓學生自主的去研究,很多學生由于缺少學習的技巧和經驗,使得很多的自主學習課都成了發呆課,無法凸顯自主學習的價值和作用。
3、教師評價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一些教師雖然及時的把握了自主學習教學策略的開展,但在評價方面也存在的許多的問題,很多教師要么是只注重自主學習的過程,不注重自主學習的評價,要么就是以傳統的評價標準去評價學生,教師的評價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嚴重的壓制著小學生們的創造力,使得小學生的個性根本得不到凸顯,教學效率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
二、提高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分析
1、正確認識自主學習,積極轉變教學方式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和發展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教學策略之一。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它的核心是啟迪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主動、創造性地學習。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師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學習者的指導和顧問,而學生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它能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有效地促進自身的發展,是真正有效的學習。因此,在小學語文自主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清楚的認識到自主學習的功能和作用,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的轉變教學的方式方法,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自主學習是一個能力的養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能缺乏學生的積極參與,更不能缺少教師的指導。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充分發揮指導的作用,積極在學生學習的需要處給予學生相應的點撥和指導,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最佳學習狀態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對于小學生來說,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注重以下幾點:首先,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漢字是學習語文的根本,教學中我們要多注重培養訓練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讓學生獲得識字的主動權。其次,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一項細致、復雜而艱巨的教學任務。教師要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絕不獨霸課堂教學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習慣。最后,培養學生的自主習作能力:教師要把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在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看書和作文。此外,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還包括自主預習、自主質疑、自主合作學習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引導,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改革評價,提高教學效率
評價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按一定的規則對教學效果做出描述和確定,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其目的在于檢查和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應是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并重的教學。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正確看待評價的作用,積極的改革傳統的評價模式,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評價等等,積極的激勵學生學習,促使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總結: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我們要以培養學生“愿學”、“會學”、“善學”為己任,以終身教育為方向,不斷地總結實踐經驗和借鑒精華,不斷的開拓教學之路,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想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就應該以課程改革作為其基本動力來源,以新課標作為其根本的依據,從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出發,對教學的模式和方法進行改變。在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就應該根據其教學經驗和教學內容對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運用,有效地達到運用有效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構建高效課堂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和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傳統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模式轉變為主動獲取和學習知識,讓學生逐漸變得具有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通過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自主掌握和了解的能力來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對《亡羊補牢》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首先對文章進行講解,對其中的知識點進行一定的解答和傳授,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地對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行概括,教師可以通過對文章的具體分析讓學生逐漸地明白這一教學內容的主題和中心思想,并讓學生自己概括,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掌握文章中心。
二、進行師生關系重組構建高效課堂
在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因為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學生會感覺教師高高在上,老師說的都是對的,這樣的師生關系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因此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教師與學生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對《渡河少年》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師生關系的重組來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在與學生溝通和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應該以一種親切平和的態度進行,不能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高不可攀的,要讓學生主動與教師交流,進而讓學生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加強師生課堂交流構建高效課堂
在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過程中,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運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來完成授課,因為加強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其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講解,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由此可見,加強師生課堂交流對構建高效課堂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對《貼春聯》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加強師生間的課堂交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經常性地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并讓學生進行回答,教師針對性地給予補充和糾正,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進行提問,教師更好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的掌握,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四、進行充分課前預習構建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在課堂上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相對較多,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會降低學生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教師在上課前布置預習任務,對教學內容中相對簡單的知識讓學生進行預習和掌握,課堂上一帶而過就可以,而比較復雜的知識則進行細致的講解,這樣的方法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
例如,教師在對《臘八粥》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教師在講解這一教學內容前應該讓學生對“臘八粥”的相關民俗進行了解,同時對文章有一個流利的朗讀,并對生字進行認識和學習,掌握文章的大體內容,這樣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就節省了帶領學生朗讀課文的時間,可以對重點的內容進行針對性講解,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
五、營造民主教學氛圍構建高效課堂
小學生相對較為活潑,在對這樣的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課堂的氛圍過于壓抑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輕松、民主的教學氛圍則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其有足夠的自由感,更好地發揮其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對教師傳授的知識進行更加全面以及細致的學習,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更好地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對《雪趣》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的教學氛圍。首先教師在授課前可以播放一段關于雪中游戲的視頻,并讓學生對自己下雪時的游戲和樂趣進行一定的分享,將教學的基調奠定的比較活潑和民主,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文章,對作者筆下雪中游戲的樂趣進行體會,并引導學生進行生字的學習和文章的流利朗讀,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可以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總而言之,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各種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進行運用,改善師生間的關系,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并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以及教學過程中的自主學習,進而達到運用有效教學模式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目的。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致力于從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在小學語文中高年段教學中,對閱讀教學和習作都相當的重視。因此,當學生閱讀了大量由編者精心挑選的課文之后,并沒有對他們的習作能力起到多大的指導作用。雖然已有部分中、高年級語文教師發現了讀寫結合對閱讀、習作能力的促進,但文本中讀寫結合的訓練點并不都是顯性的,不是一目了然的。
因此,我校提出了“小學語文中高年段文本讀寫訓練點的研究”實驗,希望能夠結合語文教材,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設計出讀寫結合的訓練點。
二、課題的設計
(一)課題研究內容和目標
本課題主要是以魯教版小學三、四、五年級語文課文為文本,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著重研究如何在小學中高年段語文閱讀教學中設計讀寫結合的訓練點,確定研究目標如下:
1.解讀教材,尋找中高年段語文教材中讀寫結合訓練的切入點。
2.圍繞切入點,設計讀寫結合訓練的方法與過程。
3.指導學生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精心指導,歸納方法,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讀與寫能力。
(二)課題研究方法
1.實驗法。在三、四、五年級中分別抽取2個班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的語文老師盡量多的挖掘到課文的讀寫訓練點,并在備課、上課中體現出來。
2.搜集資料法。在研究的過程中,需要老師們搜集大量的有關課題的文字資料,包括書籍,網絡資料、教科研成果等等。
3.語文課例研討。課題實驗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要進行階段性的課例研討,這樣既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又為課題研究積累了一線資料。
4.教育教學經驗總結法。課題順利結題后,把研究的材料形成一本有特色、有實用的校本課程,并把總結到的經驗推廣到我校全體語文教師,把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全校的語文教學中。
三、課題研究過程
(一)準備階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這一階段首先組織課題組成員閱讀了有關的理論書籍,如《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法》等,認識了此項研究的意義,通過作文比賽摸底的方式了解當前我校學生的閱讀習慣、以及寫作興趣狀況,并對實驗班學生進行了動員。
(二)具體實施階段(2013年10月――2014年5月)
1.根據課題的要求,3-5年級段成立相應的課題研究小組,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工作?,F將老師們讀寫結合訓練點的設計方法總結如下:
(1)填補課文空白
教材中,有的課文部分內容寫得較為簡略,其實是敘述描寫留有空白,從而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間。教學中我抓住文本中的這些空白點,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詮釋空白,實現對文本的充實,讓學生對人物品質體驗更加深刻。
(2)豐富故事情節
古詩、文言文語言精煉,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給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間。文言文教學中,我有選擇性地讓學生在熟讀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把一些文言文編寫成一個小故事。這樣既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又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學生大都是非常喜歡的。
(3)續寫課文結尾
有許多課文的結尾處,雖意猶未盡卻戛然而止,留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如《窮人》一文,第二天,桑娜和漁夫會怎樣跟孩子解釋?他們會怎樣對待西蒙那兩個孩子?兩個孤兒的命運將會怎樣?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會怎樣?老師要引導孩子圍繞著桑娜一家人的生活,這兩個孤兒的命運,合理展開想象,為文章續寫結尾,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現主人公美好的心靈。
2.針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對教師進行了培訓。
采取了自學加培訓學習的方式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選擇對課題理解透徹、工作開展到位的老師和班級作為試點,組織教師進行教學觀摩、教法研討、學法指導,共同學習,推進課題工作的開展。
3.對精彩的練筆集中展示,在班級里進行交流。
全班同學閱讀、欣賞其他同學的練筆,并集中進行評論。通過交流互動,教師可以隨時了解孩子的點滴進步,也可以與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激勵孩子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三)總結階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改進和完善前階段的研究工作,進行成果匯編,撰寫課題結題報告,申請結題驗收,對課題研究進行反思與總結,并將研究初果推廣到全體三、四、五年級的語文教學中。
四、研究成果
1.學生的習作能力得到提高
本課題研究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變得樂于習作?!白x寫訓練點”的研究課題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讀”,著眼于“寫”。久而久之,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也就養成了。整體來說,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形成了優秀學生作文集錦。
2.教師素質得到提升
通過研究,老師們不僅尋到了一些讀寫遷移訓練的最佳結合點和最佳方式,而且學校語文組科研能力正在提高,實驗教師的教研水平得到提升,形成了“讀寫訓練點”教學論文和案例集。
五、討論與思考
經過一學年的教學實踐,3-5年級段在寫作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在研究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教研組反思和改進:
(一)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與學習能力在同一班級存在著客觀的差異,實行“文本讀寫訓練點”實驗時,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如何讓尖子學生“吃得飽”,讓學困生的“吃得好”,使全體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佳的發展,這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我們的課題雖然經過了不少理論學習和研究探討活動,但是總覺得缺少專家、學者高層次的指導和點撥。今后,我們將加強理論學習,加大向專家、學者請教,虛心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學校請教,進一步探索與實踐,尋求閱讀教學中讀寫訓練的最佳點。
今后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潛在價值,賦予傳統的“讀寫訓練”新的力量,讓閱讀和寫作比翼齊飛。
參考文獻
[1]專著:朱作仁.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