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政治哲學發展觀知識點
時間:2023-09-08 16:59: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政治哲學發展觀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生本教育 高中政治 教學應用
受韓愈“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傳統師道和前蘇聯凱洛夫的“三中心論”的課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內外影響,我國的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復后的三十年間深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困擾,教師一味注重知識的灌輸,加上高中政治本身理論性強、枯燥乏味,導致高中學生對政治課普遍出現厭學和后勁不足的問題?;诖?,筆者提出將“生本教育”理論滲透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并對實踐該理論的策略進行分析討論。
一、本文對“生本教育”理論內涵的界定
與“師本教育”不同,“生本教育”是為學生設計的,一種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其核心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是綱,其他各項事業為目,綱舉目張。借鑒到教育事業,筆者認為,生本教育即“以生為本”,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學生的根本利益作為教育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為了學生、依靠學生、讓學生共享發展成果。實踐“生本教育”理論要求教學突出學生、突出合作、突出探究,這是“生本教育”理論的教育本質所在。
二、高中政治課堂應用“生本教育”理論的教學策略
根據對實踐“生本教育”理論的教學要求界定,筆者提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生本課堂教學策略。
1.突出學生?!吧窘逃崩砟钕碌母咧姓握n堂教學應該突出學生,即要在高中政治課堂上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煥發學生的生命活力。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師的教學“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動態、了解學生需求、捕捉學生問題、調整教學策略。如筆者在講解“我國的分配制度”這一內容時,發現其他學生都在積極發言討論,只有一位學生沒有舉手并且把頭埋得很低,注意到這就把該學生叫起來詢問他對我國的分配制度是否了解,他直接就回答出“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苯又謫枺骸澳悄銥槭裁床慌e手發言,反而低頭呢?”學生的回答讓筆者很詫異,學生說“我沒有勇氣回答!”接著筆者鼓勵這位學生和其他和他一樣沒有勇氣、內向的學生要對自己充滿信心,通過課堂積極發言鍛煉自己的膽識,如果能這樣做,則一定能慢慢消除膽怯心理,“獲得一個精彩的人生”。針對課堂上舉手發言環節發現的這一問題,筆者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記錄,并且小組組長由平時不愛發言、內向的學生擔當,這樣突出學生的教學能有效調動這部分學生學習政治課程的積極性。
2.突出合作。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很少,教師在教學中多數是羅列知識點,串講課本內容,導致學生認為課堂索然無味,教學效果很差。為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應該突出合作,即要發揚“自由民主的作風”,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摒棄過去“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神話”,敢于坐下來與學生一起討論、一起交流,教師本身也是學習者,讓學生充分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營造“師生平等,合作對話”的課堂學習氣氛。如在講授高中政治有關“傳統文化的繼承”時,可以首先讓學生舉手發言,列舉生活和學習中弘揚傳統文化的所見所聞,并提出自己對如何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看法。此過程要求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言做出記錄,同時要求其他學生做出記錄,教師和學生共同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提高學生發言的積極性;此過程教師也要參與討論,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見解和想法給出點評,肯定其積極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學生交流,例如教師提出“在學校環境下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這樣一個專題,并將學生以分組形式制作宣傳畫或宣傳視頻或班級演講會的形式,給學生充分自由的合作空間,體驗高中政治課程的樂趣,進而提高高中政治課程教學效率。
3.突出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課素以“枯燥”著稱,教學中過于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而輕視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為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應該突出探究,即要按照“小立課程,大作功夫”的原則要求,盡可能精簡教學基礎知識,而騰出一定課時和一定精力安排學生大量的實踐活動,體現“在做中學”的探究精神,注重教學設計探究氛圍的營造,結合教材內外知識,給學生探究的時空和思考、創造的機會。
創設探究情境。高中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綜合運用問題設疑、角色模擬、熱點引趣、聲像圖文等手段創設探究情境。如在教學哲學原理“事物時普遍聯系的”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蝴蝶效應”的聲像視頻,讓學生在欣賞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蝴蝶的美麗的同時,感受到蝴蝶翅膀的扇動會引起全球氣候的微妙變化,從而理解萬事萬物皆聯系的哲學原理。
4.拓展課堂。拓展課堂即要結合教材內外知識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從而為學生探究提供廣闊的平臺。如在教學“效率與公平”這一內容時,在課堂對基本教學內容的教授結束后,留出時間讓學生分成小組,收集社區里的有關公平和效率的生活小事和相關資料,并留出一定課時舉行“效率重要還是公平重要”的主題辯論賽,給學生積極探究的平臺。教師還可以將高中政治課堂延伸到網絡、微博、QQ群等平臺,針對某一政治熱點問題,如“事件”,引導大家暢所欲言,使得課堂走向生活,走進學生。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理論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和作用的發揮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探索完成和實踐完成的,需要教師和學生在今后的課堂和課外教學中不斷“上下而求之”,以取得突破和進展。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關鍵詞】 高中政治 “三貼近”原則 內涵 意義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6(b)-0049-01
高中政治新課改已全面實施,在培訓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筆者以為高中政治新課改越來越要求教學要遵循“三貼近”原則,這既是高中政治課程理念的要求,也是高中政治課教材編寫的出發點。下面就政治學科“三貼近”原則教學進行簡要分析,愿與各位同仁探討。
1 “三貼近”原則之內涵
何為三貼近原則呢?《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高中學生群體的原則,注重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焙喲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2 “三貼近”原則之意義
高中政治新教材“三貼近”原則的倡導和貫徹, 具有重大意義。第一、“三貼近”原則,強調教學與時俱進,堅持全面深入貫徹實施科學發展觀,充分反映了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強調在基本觀點的教育中精講多用。第二、堅持“三貼近”原則,就是堅持以育人為本,就是堅持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第三、堅持“三貼近”原則,是新課改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最大亮點,是實施新教材的一個根本出發點。第四、重視實踐環節,通過運用“三貼近”原則,讓學生貼近大量的實際的現實問題,能準確理解,牢固掌握,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三貼近”原則之運用
“三貼近”原則是高中新課改的課程理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性質和理念。它不僅是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呈現的一個亮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三貼近”原則,增強教學趣味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推進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情感態度。那么,在教學中怎樣來運用好這“三貼近”原則呢?
3.1 貼近實際
貼近實際就是貼近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在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解讀理論,如“經濟生活”中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之使用價值的教學,就可以先從轟動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入手,讓學生明白三鹿奶粉質量存在嚴重的問題,損害嬰兒的身心健康,對質量差沒有使用價值,形成感性認識,從中揭示出商品要有較高的質量,才能被消費者接受,才有使用價值的道理。其次,通過三鹿奶粉被查封、相關的責任人被處罰的案例,引導學生明白商品有較高的質量,這既是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在市場經濟下應履行的職責,也是應具有的職業道德。這樣讓學生從實際的經濟生活事例中領悟到了什么是商品的使用價值,什么是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職業道德。通過貼近實際的案例教學,不僅完成了知識目標的教學,也達成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要想運用好貼近實際這一原則,作為教師要事先做好教學設計,準備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握大綱要求,深刻理解課本知識,明確教學目標;二是通過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頻道、法治在線、心理訪談、科教頻道等多渠道關注了解社會熱點、時事政治,收集準備鮮活的案例材料,將知識與實際有機聯系起來,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模式。
3.2 貼近學生
貼近學生是指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學習、情感、思想、心理、認知水平。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感、思想、心理、認知水平的實際狀況,根據這些特點進行教學設計,通過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在教學中要從案例入手,通過分析案例,形成知識概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情感態度。例如:“經濟生活”教學中講解貨幣、信用卡這一知識時,可以先從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校園卡,信用卡入手,設計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易理解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到經濟就在自己身邊。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感到學習經濟生活的知識是有用的,還能在通俗易懂的案例中自然生成了知識概念,輕松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思想政治教學,要運用好貼近學生這一原則,教師也要做好教學準備工作,一是要了解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感、思想、心理、認知水平的實際狀況。二是要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知識點的內涵,分析知識脈絡,設計出教學中的問題、解決途徑、學生活動方案等。三是通過多種方式收集大量素材,精選案例。教學時,要做到案例恰當,有的放矢。
3.3 貼近生活
關鍵詞: 新高考 主觀題 典型問題 解題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政治主觀題越來越生活化,越來越靈活。在政治高考試卷中,主觀題占的分值很高,現實情況是很多考生主觀題得分率偏低。下面我針對學生做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談談解題技巧與策略,以期提高學生應答主觀題的準確率,我們應該指導學生在錯誤和不足中不斷地提升自己。
一、學生做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解題時知識范圍錯誤
如:(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的知識,說明W村成功建設禮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有相當部分學生僅用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回答,最多只有2分,很可惜,也有部分學生運用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的知識,范圍擴大了。
2.學生解題時缺少辯證思維
如:40(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的知識,說明W村成功建設禮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2)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意識的有關知識,說明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轉化為禮堂文化。(10分)
可以看到這兩個設問中都包含要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但有部分學生組織的答案往往側重某一個方面,而忽視以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失分比較嚴重。
3.學生解題時重知識忽視材料
如:40(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的知識,說明W村成功建設禮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以40(1)為例知識原理部分闡述占6分,材料的分析占4分,而學生在練習中更注重原理的分析,忽視或者輕視對材料的分析,扣分比較多。
4.學生解題時圖表題呈現的問題
(1)圖表所要描述的對象表述不準;(2)曲線變化的趨勢描述不準確;(3)標注中的數字未轉化為語言描述;(4)缺少最后的提升,即由現象到本質。
二、解題技巧的指導
1.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設問要求多元化,一般有三個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某知識+分析某現象。如:40(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的知識,說明W村成功建設禮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有三個層次要求:①結合材料;②運用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的知識;③W村成功建設禮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啟示。我們在審題時,一定要畫出設問的關鍵詞,分清要求的層次,整合各要求層次回答。學生在具體解題中可以用筆把關鍵詞畫出來,為解答問題做好最基本的審題工作。
2.浙江省的高考題中設問指向更具體,基本上有比較明確的知識范圍,而且知識范圍指向越來越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1)以教材的單元或課題為知識范圍要求,例如2015年浙江省高考中政治試題40。(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的知識(《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2)以教材的框題或目題為2011年41(2)運用勞動與就業(《經濟生活》第五課第一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生活》第九課第二框)的有關知識分別評價三位學生的觀點;(3)教材的某個或幾個相關知識點40。(2)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意識的有關知識,說明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轉化為禮堂文化(10分)。41.(3)結合材料,運用政府的知識闡述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這一政治行為的理論依據(12分)。這啟示我們要引導學生:(1)學生要熟練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例如《經濟》“環節”線:具體指消費、生產、分配、交換四個環節;《政治》“主體”線:公民、國家、政黨、民族、國際社會;《文化》“普特”線:一般文化、中華文化、文化;《哲學》“馬哲”線:緒論、唯物與認識、辯證四觀、歷史與價值。(2)學生要明確單元、課、框、目題之后,把知識一一呈現。(3)指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重建比如:“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發展的實質、普遍性、狀態、趨勢、規律、原因、要求。
3.浙江省的高考考題中我們發現圖表題必出現,啟示我們一定要培養學生描述圖標信息的能力,重視圖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三比”與“一特”:(1)“縱比”看變化:起訖時間+變化情況+說明什么;(2)“橫比”看差異:多項比較+指明差異+說明什么;(3)“內外比”找原因:圖表之間、圖表與注文之間等;(4)“一特”:特別描述(圖表的特殊性、拐點的特殊性、年份的特殊性)。又如:描述的語言,經濟增長速度(慢、快、較快、很快)。
4.浙江省的高考題基本要求結合材料。學生重知識輕材料,可能與教師的平時引導有關系。我們強調材料占分值,分析主觀題時會重視對材料的分析,但在評價學生的答案中可能重視不夠,所以平時要重視對學生答案中材料分析的評價。
5.浙江省的高考題重學科能力的培養。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注重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及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四種能力的培養,我們應該明確告訴學生政治學科要培養學生的這四種能力,政治學考和高考中要考查這四種能力,對學生尤其是優秀考生具有指導作用。
思想政治的主觀題的解答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我們不斷探索與反思,相信就會指導學生做得越來越好,也會真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四個學科能力。
本人三年來一直擔任高三政治教師,學校聯誼考試的次數比較多,因此參與網上閱卷改卷的次數較多,發現學生答題不規范的表現很多,具體情況如下:
1.由于審題不清導致回答問題的方向不明確,答非所問。如題目要求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回答,學生卻用政治生活知識解答;要求用政府的知識回答,學生卻用政黨的知識來回答等。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知識點的宏觀把握能力較差。
2.觀點的表述缺乏邏輯性、條理性、規范性,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現象。如形式上,書寫不工整,不分段,要點不清;內容上,觀點與材料不能有機結合;有的學生由于提煉不出有效信息,凡是自己知道的,不管有用無用全寫上,把握不住重點。
3.學生對政治學科專業術語的掌握欠缺,口語化現象比較嚴重。
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通過與學生談話了解,總結如下:
心理干擾,由于以往記憶的干擾而造成的審題失誤,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對概念和原理缺乏必要的理解等,使學生解題時不能很好地結合所給材料分析,造成概念、原理與材料內容脫節的“兩張皮”現象。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規范性答題能力呢?本人根據教學實踐經驗,總結了以下方面:
1.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構建全面、系統的學科知識結構是進行規范化答題的前提和基礎。所謂全面是指知識結構中須包含考試說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識點,為進行規范化答題做好相應的知識儲備。所謂系統,就是要對眾多的知識點進行良好的組織,在大腦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識結構。這要求學生記單元題目、每一課題目,甚至是每一框題目。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解決問題時對所需的知識點進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運用,否則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2.建立以學科思維能力為核心的能力結構是提高答題的針對性、邏輯性、條理性的關鍵。在復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交流,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精選試題尤其是近幾年各地的高考試題進行訓練,學會模仿高考思維;對答題中出現的不規范現象及時點撥,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甚至是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以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3.掌握規范化答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明確主觀題類型。高考試題中常見的主觀題類型歸納起來主要有圖表類、措施類、意義類、認識類、原因類、體現類、探究類等。在平時需要對每一類型分析、訓練,讓學生掌握每一類型的答題技巧和方法,做到熟能生巧,應對自如。
第二,一定要認真審題,確保答題指向不能錯。高考考查學生四種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這四種能力在答題時是逐步深入的。首先審材料,提取材料中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隱含條件,排除一切干擾信息和迷惑條件;其次審設問是什么題型;再次分析命題者的意圖,明確試題所要考查的知識范圍。
第三,努力提高答題的準確性、科學性、完整性和簡潔性,通過完美的回答來展現自己的能力。具體方法技巧如下:
首先,縮小包圍圈,提高答題的準確性。例如,題目涉及生活與哲學知識時,首先要確定題目考查的是哪個知識板塊,然后再考慮屬于該知識板塊內的哪一方面的內容,哪個知識點。若考查的是認識論的內容,則為實踐和認識的關系,真理,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等知識;若題目涉及政治生活的,要把握行為主體是黨、政府、人大、人大代表、公民還是政黨,然后再調動相關知識答題。
其次,答案組織可以使用三種語言:教材語言、材料語言和時政語言。正確選用高中政治專業術語答題,提高用詞的科學性、規范性,盡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材料中的語言可以借鑒使用作為答案要點;時政語言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包容性發展、構建和諧世界等。
第四,梳理答題要點,提高敘述的簡潔性。這樣既可以表明學生對問題有著深刻的理解,而且節約了時間,也有利于閱卷者盡快發現答案的采分點。
4.提高學生規范化答題的意識。知識、方法、能力與技巧對學生規范化答題能力的培養固然重要,但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規范化答題的意識也是不可忽視的。我進行了如下嘗試,那就是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自參與政治試卷非選擇題的評分工作;在評卷的過程中,要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觀察和輔導,在評講試卷時,要求他們把評卷的體會以及要注意的問題向全班同學交流,在不斷的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規范化答題意識。
基于以上自己淺薄的經驗,學生答題的能力是日見其長的,也是師生有目共睹的,學生也從中感到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