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6:58: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證券市場基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證券市場基礎》是金融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是為學生將來到各大證券公司從事客戶經理、證券經紀人,投資公司從事客戶經理、投資顧問,商業銀行從事理財經理提供知識、能力及素質支撐。而通過我們對用人單位的調研顯示,用人單位最看重學生以下三方面素質:(1)扎實的證券專業知識和技能;(2)客戶開發能力和服務意識;(3)一定的投資分析能力。同時證券公司將證券從業資格證書作為入職必備證書。結合以上幾點,我們對本門課程進行了設計。
一、課程設計理念及思路
本課程的設計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與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基于教學單元的設計,充分體現職業性、開放性的要求。課程的設計理念及思路為三線并行,雙訓同步:即在14周以前的專業能力學習階段,我們分別從從業資格線、職業技能線、技能大賽線三線展開學習。從業資格線即結合證券從業資格考試開展理論學習;職業技能線即針對證券市場各子市場開展基礎實踐學習;技能大賽線即將證券模擬交易大賽貫穿于整個專業技能學習階段。而在14周,我們將通過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和模擬考試對學生進行職業資格證定。根據證券法規定,只有通過職業資格認定的人員才可從事證券工作。因此,在15.16周的技能拓展階段,通過職業資格認定的同學將被允許進入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學徒制貼崗實訓,而未通過的同學將只能在校內實訓室進行模擬實訓。實訓的業務主要涉及證券開戶業務、產品推介業務、投資咨詢業務等。
二、課程的教學目標
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我們制定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課程的知識目標是掌握各證券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掌握股票等證券的發行與交易流程。第二,課程的能力目標是能夠獨立完成股票等證券的交易;能進行簡單的證券交易分析;能為客戶介紹各證券產品;能為客戶提供證券經紀業務的相關服務。第三,課程的素質目標是具備愛崗敬業精神和誠實守信品質;具備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具備團隊協作能力。
三、課程的內容框架
根據崗位需要等重構課程內容體系,我們以證券市場子市場運作組織課程內容。在內容的選取中,我們充分考慮了證券客戶經理等崗位對求職者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對考生知識和素質的要求、“證券模擬競賽”對參賽者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以及生活中投資理財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等多方面,以證券市場子市場運作組織課程內容,將課程內容化分為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衍生品市場及技能拓展五大模塊,并結合課程性質、崗位能力要求等方面對學時進行合理分配。在學時分配中,我們充分考慮了各專業中本課程面向的目標崗位。比如,證券與期貨專業的目標崗位為證券公司客戶經理,股票市場是其最重要的子市場,也是工作生活中最常涉及的子市場,因此所需學時為16學時。而在這16個學時中,我們將用10學時用于學習股票市場的理論知識,用6學時對股票市場開展股票發行、交易等情景模擬實訓,同時將模擬炒股大賽貫穿于整個股票市場的學習中。而針對于投資與理財專業,則應側重于對各證券的理解并能正確解讀各證券的優缺點、區別與聯系。
四、課程的考核方式
在課程考核方式上,我們建立了多元化的學生學習質量考核體系,即通過專業能力考(80%)和技能拓展考(20%)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考核評價。在專業能力考中,又包括對前述三線的考核,即從業考、職業技能考、技能大賽考。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和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最為重要,因此,從業考占比50%。在模擬炒股大賽中,會涉及一些證券交易的基本知識的運用,同時需要學生自學一些投資技巧,因此技能大賽考占比10%。在實訓拓展考中,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占比20%。
關鍵詞:CAFTA;證券市場:公司債券
CAFTA的建設加強了中國與東盟的金融合作。鑒于CAFTA各成員國在經濟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目前CAFTA的融資體系難以為自由貿易區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支撐,證券市場更是如此。CAFTA各國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自由貿易區內的證券市場更有效率,以支持自由貿易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CAFTA框架下發展證券市場的重要性
東亞金融危機過后的這幾年里,CAFTA各國經濟社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發展變化強調了在該地區建立更高效的金融中介的需要和可能。作為重要金融中介的CAFTA證券市場的重要性表現為下面幾個方面:
1、CAFTA有效的證券市場可以將區域金融資源中剩余的資金調動起來并將之用于有益的經濟活動中,從而達到社會生產資源的合理利用。
2、CAFTA有效的證券市場可以起到一個分化與減少經濟運行風險的作用。發展程度較高的證券市場體系有利于風險的交易、風險的規避、風險分散化和各交易主體的風險分擔。在證券市場發達的國家,這種作用表現明顯,而在CAFTA的證券市場這種作用還不明顯。
3、CAFTA有效的證券市場有利于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督和改善公司治理。大量金融中介和金融機構的存在,降低了投資者獲取有關經營者信息的成本,同時投資者很容易通過股票價格以及股票市場上公布的其他公司信息來判斷管理者的經營業績,對企業經營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促使經營者改善公司治理和調整企業戰略。
目前的CAFTA證券市場可以發揮比現在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進一步完善CAFTA證券市場,最大化地提高其效率。
二、CAFTA框架下證券市場場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CAFTA框架下證券市場的現狀
1、證券市場規模明顯擴大。CAFTA的股票市場自1997年以來已經增長2倍,2005年市場資本總額達到2.1萬億美元;同時CAFTA的債券市場也取得了相當大的增長,整個地區2005年債券總額達到了1萬多億美元,是1997年總額的2倍多(見表1),政府債券引領債券市場增長,公司債券市場不斷擴大。
2、證券市場在公司融資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CAFTA證券市場的金融資產的運用,為區域內公司融資提供了一定的金融支持。CAFTA成員國股票市場上公司新股籌資在2004年達到了320億美元,在2005年達到了310億美元,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籌資主要用于公司的擴大經營,這種直接融資方式減少了公司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見表2)。
3、區域債券市場獲得了發展。為增強東亞經濟體的風險承受能力,東亞各國在地區層面上已經采取了一些具體的措施。根據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中央銀行會議(EMEAP)的決定,利用部分EMEAP的國際儲備,推出了兩個亞洲債券基金。第一個是亞洲債券基金I(ABFI)——匯集10億美元的儲備,投資于東盟8國+3國的以美元標價的政府和準政府債券;第二個亞洲債券基金(ABF2)——20億美元,投資于當地貨幣標價的和準債券。其目的是為零散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進入該地區債券市場提供一個透明和經濟的方式,而且通過機構投資者、交易商和做市商的私募配售已經得以擴大。
(二)CAFTA框架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CAFTA的證券市場面臨著廣泛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證券市場的流動性低、公司債券市場融資發展緩慢、分散的小規模無合作的債券市場、證券市場深化帶來的風險等等。
1、CAFTA各國的證券市場流動性低。在自由貿易區內的大部分國家,跨境投資者仍然不能擁有相當大的股份。這說明在某些情況下只有一小部分股份是可供潛在投資者買賣的,這極大地抑制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CAFFA的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大大低于那些先進工業國家。主要原因在于在該地區的一些國家,跨境投資者仍然不能擁有相當大的股份。2004年底,外國投資者不能進入菲律賓股票市場的約42%,中國的41%,泰國的36%。這一點加上某些經濟體控股的相當大份額的股份(中國約為28%,印尼是30%,菲律賓是40%和泰國是21%),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只有一小部分股份是可供潛在投資者買賣的;相應地,這會極大地抑制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
2、公司債券市場融資發展緩慢。目前CAFTA各國偏重政府部門融資的發展,而公司債券市場融資發展得較慢(表1),公司債券市場可以在公司融資方面發揮比現在更大的作用。公司債券市場規模小的關鍵原因是缺乏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證券市場流動性的缺乏不僅關系到證券市場的效率,而且關系到市場的整體規模,因為主板市場的規模和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之間是雙向互動的。投資者一般只有在市場有充足的流動性、需要時可以容易地出售和退出時才愿意投資證券。而且,如果流動性低,價格發現機制不能發揮作用(參與的投資者一般會要求更高的利率或回報來補償低流動性),這可能進一步阻礙公司在股票交易所上市或發行債券。
3、CAFTA區內證券市場規模小且分散,難以充分受益于發展成功的證券市場。CAFTA內證券市場包括中國證券市場、新加坡證券市場、馬來西亞證券市場、中國香港證券市場等,這些規模更加小的證券市場很分散,相互之間沒什么合作,難以充分受益于發展成功的證券市場一般所具有的經濟規模。
歐盟在證券市場合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2000年以前的歐盟15個成員國都擁有自己的證券市場,通過布魯塞爾、巴黎和阿姆斯特丹證交所合并成為新歐洲證券交易所,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和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并成為國際證券交易所,到目前二者代表著歐洲證券交易的主流,實現了規模經濟效益和資源流動性的提高。歐盟證券市場一體化程度不斷加強,使東亞各國證券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因此,對于CAFTA成員國來說,解除跨境投資剩余阻礙的地區性合作非常有用,證券市場的合作顯得頗為必要。
4、證券市場快速發展帶來了風險的增加。隨著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在過去8年的顯著增長,CAFTA內證券市場的發展得以深化。金融領域越來越緊密相聯,以至于銀行、保險和證券市場之間傳統的分業經營已經被技術創新、解除管制和自由化所打破。例如信貸傳統形式(如抵押和商業貸款)的證券化,以及日益復雜的構建風險、重新包裝風險和交易風險方式的增加,正在削弱股票、債務和貸款之間的差別。證券化將銀行的信貸風險轉移到資本市場,將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抵押貸款轉移到資本市場,這會增加證券市場的風險。證券市場的發展將有助于拓寬金融系統的結構,但也有可能通過使用衍生工具和其他手段發生不適當的風險轉移,使風險轉移到風險管理能力和監管更薄弱的部門和機構。而這些風險只靠一個成員國的單獨能力無法完全解決,需要所有成員國的共同努力協調。
三、CAFTA框架下證券市場完善之路
在2007年1月份結束的第二屆東亞峰會上,東盟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金融服務業對中國實行了開放,而中國金融業服務業保護期已過,已經對外國進行了開放。CAFTA金融業的相互開放有利于CAFTA證券市場的進一步完善,當然CAFTA證券市場的完善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提高證券市場的流動性“一個關鍵的挑戰是證券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深度和高效的證券市場將會為滿足日益復雜成熟的需要和改善金融部門的回彈力做出重要貢獻”,這是世界銀行新報告《東亞金融:通向健全市場之路》主要作者斯瓦蒂.高士2006年9月14日在新加坡報告時所強調的內容。CAFTA證券市場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是證券市場有限的流動性。為了提高證券市場的流動性,我們需采取下面的措施:
1、改善證券定價的信息基礎。及時準確的信息對于流動性是非常重要的,根據這種信息,流動性可以通過對基本面意見不同的投資者的活動來產生,從而促進價格發現的過程。在改善證券定價的信息基礎的過程中,一個基本的因素是繼續強化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在受危機影響的國家中,馬來西亞在改革其法律、法規和實務方面走得最快,緊隨其后的是泰國;在印尼和菲律賓仍然有相當大的余地來加強公司治理;最近,中國也開始強化公司治理。
2、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高的市場交易量少,對相關新聞做出反應的價格變動較少,因此流動性低、效率低。影響外在和內在交易成本的因素包括預扣稅和費用、中介的效率、市場基礎設施和制度安排以及“輔助”基礎設施。
3、開發廣泛的投資者。開發更廣泛和多元化的投資者基礎,具有不同偏好和胃口的投資者的參與,有助于增加交易量和流動性,有助于提高市場效率。
(二)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公司債券市場是一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健全的證券市場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使公司債券市場在公司融資方面發揮重大的作用。建立區域信用擔保設施為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的公司債券發行者提供債券還本付息的擔保;通過將本地債券按風險和期限進行搭配組合,然后加以證券化,以符合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力。另外推動發行以本地貨幣或本地貨幣構成的一籃子貨幣計價的公司債券,完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如債券交易、結算和托管體系等。
(三)加強CAFTA框架下證券市場的合作證券市場的更深一體化,尤其是跨境證券市場的一體化,能產生巨大的效用。
1、成立區域證券交易所。隨著CAFTA一體化進程的加速,11國之間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與日俱增,必然帶來國際結算額的大幅上升。這就需要一個各國認可的區域性跨國金融中心,方便區域內金融結算的解決、金融事務的協調、金融外交的談判。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將為資金供求雙方找到一個最佳的交匯點。
東亞金融危機過后的這幾年里,CAFTA各國經濟社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發展變化強調了在該地區建立更高效的金融中介的需要和可能。作為重要金融中介的CAFTA證券市場的重要性表現為下面幾個方面:
1、CAFTA有效的證券市場可以將區域金融資源中剩余的資金調動起來并將之用于有益的經濟活動中,從而達到社會生產資源的合理利用。
2、CAFTA有效的證券市場可以起到一個分化與減少經濟運行風險的作用。發展程度較高的證券市場體系有利于風險的交易、風險的規避、風險分散化和各交易主體的風險分擔。在證券市場發達的國家,這種作用表現明顯,而在CAFTA的證券市場這種作用還不明顯。
3、CAFTA有效的證券市場有利于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督和改善公司治理。大量金融中介和金融機構的存在,降低了投資者獲取有關經營者信息的成本,同時投資者很容易通過股票價格以及股票市場上公布的其他公司信息來判斷管理者的經營業績,對企業經營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促使經營者改善公司治理和調整企業戰略。
目前的CAFTA證券市場可以發揮比現在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進一步完善CAFTA證券市場,最大化地提高其效率。
二、CAFTA框架下證券市場場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CAFTA框架下證券市場的現狀
1、證券市場規模明顯擴大。CAFTA的股票市場自1997年以來已經增長2倍,2005年市場資本總額達到2.1萬億美元;同時CAFTA的債券市場也取得了相當大的增長,整個地區2005年債券總額達到了1萬多億美元,是1997年總額的2倍多(見表1),政府債券引領債券市場增長,公司債券市場不斷擴大。
2、證券市場在公司融資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CAFTA證券市場的金融資產的運用,為區域內公司融資提供了一定的金融支持。CAFTA成員國股票市場上公司新股籌資在2004年達到了320億美元,在2005年達到了310億美元,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籌資主要用于公司的擴大經營,這種直接融資方式減少了公司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見表2)。
3、區域債券市場獲得了發展。為增強東亞經濟體的風險承受能力,東亞各國在地區層面上已經采取了一些具體的措施。根據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中央銀行會議(EMEAP)的決定,利用部分EMEAP的國際儲備,推出了兩個亞洲債券基金。第一個是亞洲債券基金I(ABFI)——匯集10億美元的儲備,投資于東盟8國+3國的以美元標價的政府和準政府債券;第二個亞洲債券基金(ABF2)——20億美元,投資于當地貨幣標價的和準債券。其目的是為零散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進入該地區債券市場提供一個透明和經濟的方式,而且通過機構投資者、交易商和做市商的私募配售已經得以擴大。
(二)CAFTA框架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CAFTA的證券市場面臨著廣泛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證券市場的流動性低、公司債券市場融資發展緩慢、分散的小規模無合作的債券市場、證券市場深化帶來的風險等等。
1、CAFTA各國的證券市場流動性低。在自由貿易區內的大部分國家,跨境投資者仍然不能擁有相當大的股份。這說明在某些情況下只有一小部分股份是可供潛在投資者買賣的,這極大地抑制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CAFFA的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大大低于那些先進工業國家。主要原因在于在該地區的一些國家,跨境投資者仍然不能擁有相當大的股份。2004年底,外國投資者不能進入菲律賓股票市場的約42%,中國的41%,泰國的36%。這一點加上某些經濟體控股的相當大份額的股份(中國約為28%,印尼是30%,菲律賓是40%和泰國是21%),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只有一小部分股份是可供潛在投資者買賣的;相應地,這會極大地抑制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
2、公司債券市場融資發展緩慢。目前CAFTA各國偏重政府部門融資的發展,而公司債券市場融資發展得較慢(表1),公司債券市場可以在公司融資方面發揮比現在更大的作用。公司債券市場規模小的關鍵原因是缺乏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證券市場流動性的缺乏不僅關系到證券市場的效率,而且關系到市場的整體規模,因為主板市場的規模和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之間是雙向互動的。投資者一般只有在市場有充足的流動性、需要時可以容易地出售和退出時才愿意投資證券。而且,如果流動性低,價格發現機制不能發揮作用(參與的投資者一般會要求更高的利率或回報來補償低流動性),這可能進一步阻礙公司在股票交易所上市或發行債券。
3、CAFTA區內證券市場規模小且分散,難以充分受益于發展成功的證券市場。CAFTA內證券市場包括中國證券市場、新加坡證券市場、馬來西亞證券市場、中國香港證券市場等,這些規模更加小的證券市場很分散,相互之間沒什么合作,難以充分受益于發展成功的證券市場一般所具有的經濟規模。
歐盟在證券市場合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2000年以前的歐盟15個成員國都擁有自己的證券市場,通過布魯塞爾、巴黎和阿姆斯特丹證交所合并成為新歐洲證券交易所,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和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合并成為國際證券交易所,到目前二者代表著歐洲證券交易的主流,實現了規模經濟效益和資源流動性的提高。歐盟證券市場一體化程度不斷加強,使東亞各國證券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因此,對于CAFTA成員國來說,解除跨境投資剩余阻礙的地區性合作非常有用,證券市場的合作顯得頗為必要。
4、證券市場快速發展帶來了風險的增加。隨著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在過去8年的顯著增長,CAFTA內證券市場的發展得以深化。金融領域越來越緊密相聯,以至于銀行、保險和證券市場之間傳統的分業經營已經被技術創新、解除管制和自由化所打破。例如信貸傳統形式(如抵押和商業貸款)的證券化,以及日益復雜的構建風險、重新包裝風險和交易風險方式的增加,正在削弱股票、債務和貸款之間的差別。證券化將銀行的信貸風險轉移到資本市場,將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抵押貸款轉移到資本市場,這會增加證券市場的風險。證券市場的發展將有助于拓寬金融系統的結構,但也有可能通過使用衍生工具和其他手段發生不適當的風險轉移,使風險轉移到風險管理能力和監管更薄弱的部門和機構。而這些風險只靠一個成員國的單獨能力無法完全解決,需要所有成員國的共同努力協調。
三、CAFTA框架下證券市場完善之路
在2007年1月份結束的第二屆東亞峰會上,東盟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金融服務業對中國實行了開放,而中國金融業服務業保護期已過,已經對外國進行了開放。CAFTA金融業的相互開放有利于CAFTA證券市場的進一步完善,當然CAFTA證券市場的完善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提高證券市場的流動性“一個關鍵的挑戰是證券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深度和高效的證券市場將會為滿足日益復雜成熟的需要和改善金融部門的回彈力做出重要貢獻”,這是世界銀行新報告《東亞金融:通向健全市場之路》主要作者斯瓦蒂.高士2006年9月14日在新加坡報告時所強調的內容。CAFTA證券市場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是證券市場有限的流動性。為了提高證券市場的流動性,我們需采取下面的措施:
1、改善證券定價的信息基礎。及時準確的信息對于流動性是非常重要的,根據這種信息,流動性可以通過對基本面意見不同的投資者的活動來產生,從而促進價格發現的過程。在改善證券定價的信息基礎的過程中,一個基本的因素是繼續強化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在受危機影響的國家中,馬來西亞在改革其法律、法規和實務方面走得最快,緊隨其后的是泰國;在印尼和菲律賓仍然有相當大的余地來加強公司治理;最近,中國也開始強化公司治理。
2、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高的市場交易量少,對相關新聞做出反應的價格變動較少,因此流動性低、效率低。影響外在和內在交易成本的因素包括預扣稅和費用、中介的效率、市場基礎設施和制度安排以及“輔助”基礎設施。
3、開發廣泛的投資者。開發更廣泛和多元化的投資者基礎,具有不同偏好和胃口的投資者的參與,有助于增加交易量和流動性,有助于提高市場效率。
(二)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公司債券市場是一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健全的證券市場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使公司債券市場在公司融資方面發揮重大的作用。建立區域信用擔保設施為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的公司債券發行者提供債券還本付息的擔保;通過將本地債券按風險和期限進行搭配組合,然后加以證券化,以符合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力。另外推動發行以本地貨幣或本地貨幣構成的一籃子貨幣計價的公司債券,完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如債券交易、結算和托管體系等。
(三)加強CAFTA框架下證券市場的合作證券市場的更深一體化,尤其是跨境證券市場的一體化,能產生巨大的效用。
1、成立區域證券交易所。隨著CAFTA一體化進程的加速,11國之間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與日俱增,必然帶來國際結算額的大幅上升。這就需要一個各國認可的區域性跨國金融中心,方便區域內金融結算的解決、金融事務的協調、金融外交的談判。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將為資金供求雙方找到一個最佳的交匯點。
2、使證券市場在競爭中加強合作。競爭有利于證券資源的充分流動,競爭的過程就是實現證券資源有效配置的過程,競爭的結果就是證券資源在最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或地區集中起來,形成少數大的證券市場,在它們之間雖然有競爭,但最終要合作。在現存的CAFTA框架內,區域金融內的大部分成員國證券市場還不完善,在競爭中加強合作就顯得更為重要。
(四)建立CAFTA共同的證券市場監管機制證券市場的發展使風險轉移到風險管理能力和監管更薄弱的部門和機構。這就要求監管者更有預見性,以改善對這些機構的風險監控和監督。因此加強各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合作頗為必要。應加快區域證券市場監管機制的建設,使未來的區域金融資本具有一個穩定有效的區域監管框架。在證券市場合作的過程中,各國監管機構一方面加強監管與合作,另一方面為了使本國市場融入到一體化的市場當中去,又要讓渡某些監管。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必須有超越各國利益之上的權力機構制訂有關合作法規,這就需要建立統一的監管機構。
摘要:截至2006年底,CAFTA成員國已積累8.5萬億美元國內金融部門資產。企業融資需求和對金融服務要求逐漸擴大,凸顯了高效金融中介的重要性,而作為重要金融中介的CAFTA證券市場還有很大改善的空間。提高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各國證券市場的合作、共同的證券市場監管機制的建立將使CAFTA的證券市場更加完善。
一、我國證券市場的現實特殊性
放眼近年來中國證券市場的表現,具體存在以下現實特點:首先,就證券發行市場來說:IPO密集均勻發行,募資規模大幅增長。債券融資規模放大,權益融資規模停滯不前。分紅政策利好投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顯現。基金發行數量增長,發行規模裹足不前。其次,就證券流通市場來說:市場的單邊下跌一直處在不斷地尋找合理估值底部的過程之中。貨幣政策收緊,上市公司市值縮水明顯
二、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證券的法律法規
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完善和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表現為證券市場法律的不完善。如《證券法》,《證券交易法》,市場管理無章可循,缺少有關規范化的財務管理辦法,沒有一支成熟的經紀人隊伍;專業水平低,資信、審計、監督等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市場相互分割,大部分地區交易價格不能隨行就市;股份制改革進展緩慢,規范股份企業少。
(二)市場化發行成效有限,政策市現象未見低迷
“信心比金子更重要”。確實,在基本面并沒有多大變化的情況下,節后的行情先創出新低,讓市場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然后又借周末的金融工作會議傳出的許多“利好”、以及“中”字頭的產業資本“相約”入市增持股份而連續兩天強勁反彈。如果沒有證監會的抑制發行、調控市場的做法,光是貨幣政策不可能導致如此大的泡沫。
(三)我國證券市場在結構上存在重大缺陷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發展失衡, 企業直接融資主要來源于股票市場;在債券市場內部呈現出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主導債券市場, 而企業債和公司債呈現萎縮態勢;當然, 對制度性風險影響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我國股票市場的結構性缺陷。
(四)信用缺失現象嚴重
無論是從股份公司、金融機構方面還是從政府方面,作為證券市場最根本前提的信用,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危險。在進行股份制改造的過程中,許多股份公司忽內部管理問題,從而經常出現上市公司違規經營、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事件。
(五)證券市場國際趨同面臨層層障礙
近幾年,證券市場的高速擴容和發展。部分國有企業通過改變機制建立國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把發行股票僅僅當作籌資或者是解決困難的手段,轉軌不轉制。再則,上市公司質量不佳、市場化運行機制障礙、泡沫經濟勢必也將會阻撓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
三、針對我國證券市場特殊性采取的合理措施
(一)夯實證券市場基礎,完善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
證券市場發展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信息經濟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其突出要求是必須要求完善的法律法規。完善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的具體措施為:其一,政府角色的定位。即政府不應該干涉具體的證券市場行為,而是應該制定統一的游戲規則和促進證券市場行為的規范化。具體而言,可以著手考慮《公司法》、《證券法》的修訂等。
(二)全方位強化股份公司、金融機構和政府的的信用意識
股份公司與證券交易市場的各種關系均由信用關系維系著,因此,股份公司成立或者股份公司上市交易之前,應加強公司的信用意識教育和監管,并通過完善公司管理結構設立獨立董事等手段,對公司各類違法經營和弄虛作假等行為進行監管。此外,金融機構應將信用問題上升到自身發展的高度,強化金融機構的信用意識。
(三)把市盈率保持在一個合理適中的水平
市盈率過高,則說明該國股市存在有很多虛假信息,有泡沫,而且這樣使得境內投資者“勾結”境外投資者,雙方的投資觀念接近,該國的股市會產生很高的風險,對該國經濟不利。而企業盈利能力不變的前提下,市盈率過低也就代表著股價過低,股市可能會進入低迷的熊市,這也說明對股票的成長產生很大不利。所以必須要進行綜合分析,不能使得市盈率過高也不能過低,更不能產生經常性的變動,要使一國的市盈率保持在一個與國際標準相當的水平上,避免證券市場國際化后帶來股市震蕩。
(四)積極發揮證券中介機構的紐帶作用
提高證券中介公司的創新能力,豐富創新品種,盡到中介的紐帶作用。近幾年券商突出地反映了這樣一個現實問題:目前券商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沒有核心競爭力。這就需要提高券商等中介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其他中介機構的監督管理能力。從源頭上嚴控上市公司質量關,不但有利于上市企業的長遠發展,也有利證券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
(五)采取逐步開放政策
隨著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如同其他金融領域一樣,證券市場微觀結構設計的理念自然不會無視網絡技術對其自身的挑戰與蘊藏著的深刻的變革與發展機遇。創始于1971年的美國證券協會電子交易系統(NASDAQ)開創了用電子交易系統將全美場外交易市場連接起來的市場組織形式,這可以稱為網絡技術對證券市場微觀結構設計理念的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沖擊。而在更廣闊的平臺——Internet上進行的證券交易無疑正在證券市場上掀起一場革命,也同樣會導致證券市場微觀結構設計理念的深刻變革。本文正是著力探討這一變革背后的深刻內涵。
一、網絡技術對證券市場有效性的正面影響
有序高效的證券市場其特征或準確地講界定指標,包括證券交易成本、流動性、波動性及透明度四個指標。合理的微觀結構的設計正是力圖在減少資本市場資金配置的交易成本前提下,實現其更優的配置效率。
而人類行為的不確定性、機會主義行為以及信息不對稱是造成交易成本或引致“交易費用”的根本原因。網絡技術在證券市場的應用,恰恰成為減少交易過程的障礙和信息壁壘的技術因素。計算機處理能力的增強提高了證券交易的撮合效率,網絡傳輸能力的提高加快了信息的交換效率。因此,全球信息共享成為現實,傳統上的機構與個人投資者信息、交易工具上的優劣對比將大為改變。證券市場的透明度基于網絡技術的平臺將更趨加強,從而證券市場對信息反應的靈敏度將有很大提高。
同時,證券發行與交易方式大大改進。發行領域網絡技術的運用,減少了證券市場的中間環節,傳統的券商中介將由無形市場代替,證券交易速度大大提高,這些都極大地降低了成本。
更為顯著的是,信息獲取成本的降低及交易費用的大幅縮減,使得創造與運用更為復雜、更為精細化的組合交易工具成為可能。而網絡的實時性、同步性、跨市場組合性同樣成為交易工具創新的技術支撐。
進一步分析,機構投資者與中小投資者的力量對比的拉近,以及深入到社會生活更廣泛領域的網絡技術對投資理念的傳播,也將極大地動員社會的閑置資金。如前所述,交易費用的減少對這部分閑置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也將起到和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信息壁壘的打破,發行交易成本的極大降低,機構與個人投資者力量對比的拉近,交易工具極大豐富后投資者中介機構選擇集的擴展,凡此種種,正體現了構建于網絡技術上的證券市場微觀結構在突破了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的制約后,在市場的深度、廣度、速度及透明度上具有了傳統證券市場無可比擬的優勢,也使資本市場規模的擴展和資金的高效配置成為可能。
二、網絡技術對證券市場微觀結構有效性的挑戰
網絡技術在給證券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將對其微觀結構設計理念構成嚴峻的挑戰。
正是基于網絡技術的跨時空“握手”的特質,證券市場在深度、廣度擴展的同時,也為短線、超短線資金的跨地區、跨市場集中與高速流動客觀上創造了條件。而在Internet環境下,數萬億美元的短線資金的無規則流動,對任何局部地區的證券市場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市場沖擊,震蕩乃至崩潰。
加劇市場波動的另一個原因在于網絡技術突出體現的點對點的中介服務改變了整個證券市場的人格化特征,即由傳統的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主體特征改變為個性化色彩濃厚的市場。個性化色彩一方面表明了個人選擇集的擴展與個體意識在證券市場的體現,而另一方面,作為市場穩定力量的機構投資者的地位下降,勢必引致證券市場的頻繁波動。與前述的沖擊相互作用,證券市場的波動性顯著放大,金融風險累積并高啟,而這最終將危及證券市場的穩定,損害證券市場的效率。
如果說上述的挑戰是針對整個證券市場的共有沖擊的話,那么網絡技術平臺上的經濟規律,姑且稱作網絡經濟的特征,同樣將各個局部市場的生存發展置于更為嚴峻的環境中。
網絡經濟具有如下特征:規模越大,用戶越多;機遇優先,首發效應顯著;路徑依賴,鎖定效應。而所有這些特征的結果就是網絡經濟的“贏者通吃”現象。
基于網絡經濟平臺上的各個局部證券市場,由于網絡環境下金融產品與服務的趨同性,其競爭也具有這種“你死我活”的特征,因而網絡環境下,各證券市場間的過度競爭難以避免,而過度競爭的直接后果無疑是效率的損失,社會福利的減少。
以上是基于證券市場的角度,而網絡環境下的證券市場其技術層面的網絡安全也決不可忽略,用于網絡安全的投入可能將成為證券市場微觀結構設計中繼技術因素后構成交易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見,網絡技術在改善證券市場微觀結構、提升資金配置效率的同時,也引致證券市場的波動性的加大與可控性的惡化,各市場過度競爭和網絡安全的問題也勢必成為證券市場微觀結構設計理論必須面對和急需擴展的方向。
三、網絡環境下證券市場微觀結構設計的新視角
證券市場監管是指證券管理機關運用經濟的、法律的以及行政手段,對證券的募集、發行和交易等行為進行監督與管理,來約束證券投資機構的行為。通俗來講,證券市場監管就是對證券市場的一切經濟活動和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進行監督與管理。證券市場將是市場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經濟學作為理論基礎,通過維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秩序,來保護證券市場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從而促進證券業的健康發展。
2金融證券市場監管的意義及其原則
2.1金融證券市場監管的意義。(1)可以幫助維護證券市場的秩序。為了確保證券交易和發行的順利開展,國家首先要采用立法的方式允許部分中介人和金融機構在國家允許的政策范圍內取得買賣證券的基本權益。但是在現有經濟條件的基礎上,市場上存在著壟斷、欺詐、操縱交易、哄抬股價等問題。因此,需要做好證券市場活動的監督檢查工作,嚴厲查處非法的證券交易活動,對一些正當的交易進行保護,保護證券市場的秩序。(2)最大限度的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為了使投資者能了解市場動向,以避免其在投資中受到較大風險的沖擊,國家相關部門可通過采取相關立法程序或者管理手段督促籌資者定期向投資者公開證券方面的相關信息以及經營狀況,使各項信息都透明化與公開化。此外國家相關部門還應組織專門的領導小組對籌資者的信用等級進行測評,對欺瞞行為或是扭曲事實等行為要嚴厲打擊,并制定相關法律進行約束與制裁,使證券投資市場持久、有序的發展下去。(3)增強證券市場運行機制的有效化。增強證券市場的監管力度一方面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證券市場的有效信息,另一方面還能為投資者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與技術指導。要使證券市場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有效的信息,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擁有一套高科技、現代化的信息設備系統不可或缺;二是嚴密的科學信息網絡體系;三是專業能力強的技術管理人員。
2.2證券市場監管的原則。(1)依法監管原則。依法治國是我國在建設現代化、民主化國家的進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原則。同理,在市場監管中,首先必須做到有法可依,逐步健全我國證券法律法規;其次,依法監管還要求有法必依,加強對證券市場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2)保護投資者利益原則。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不僅關系到證券市場的規范和穩定,更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情況,投資者相對于控股股東和證券發行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因此,需要得到重點保護。保護投資者權利,讓投資者樹立信息,是培養和發展證券市場的重要環節和基本保障。(3)自律和他律相結合原則。監管是屬于來自外部的他律制度,但是為了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市場自律也是必不可少。自律是證券市場正常運行的基礎,國家監管和自我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原則,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保證。(4)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公平原則要求我國金融證券市場不可以存在歧視,所有的證券參與者都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公開原則要求證券市場具有充分的透明度,通過合理的信息披露機制來保證市場信息的公開化;公正原則要求證券管理機構對一切被監管的對象給予公正待遇。
3金融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
3.1相關監管部門職責不明確的問題。從實際監管分工而言,財政部負責國債的發行和管理,人民銀行負責核定企業債券的利率,證監會對企業債券進行上市監管等。由此可見,這樣的監管布局分散了監管力量,加大了政策協調的困難性,在操作中也容易造成監管真空和多頭監管。
3.2監管權力與范圍配置不合理。目前我國有關證券法律法規的規定方面,證券監管機關權限配置結構明顯不合理。我國證券監管機構對違法違規行為重處罰、輕補救,往往沒有做好實現預防工作,只注重在事后進行處理。雖然證券監管機構對證券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事后處罰能夠體現監管的懲罰性與嚴厲性,起到威懾作用,但是不能補救違法違規行為對投資者甚至證券市場帶來的損害。
3.3金融證券市場中介結構監管方面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投資理財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多,金融證券市場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金融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的隊伍也在不斷發展與壯大,但是存在不足的是很多中介機構在管理形式以及內容上還較為落后,不能有效處理相關問題。有的中介機構為了獲得巨額的利潤,為企業報假賬或者提供虛假證明等以此來誤導投資者,這種行為一方面會使得消費者的財產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影響金融證券市場正常的運營模式,嚴重阻礙了中國證券市場的持久、健康發展。
4加強金融市場監管的措施
4.1加強證券市場法制化建設。(1)應在短期內真正將證券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到位,彌補相關《證券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增強政策制度在制定、實施以及處罰等方面的監管力度。(2)制定有效的監管機構管理制度體系,對證券機構所應承擔的責任以及擁有的權利要作出明確的界定。不管是在機構的設置上亦或是人員的配置上等層面都應作出明確的規定。(3)制定監管道德行為規范,用以約束相關人員的某些行為。(4)制定具體的行政復議以及相關訴訟程序,確保行政監管工作的合理化與有效化。尤其是政府部門要通過相關法律制度并結合市場發展的相關需求不斷改進與完善證券監管的法律制度,對制度中的具體細則進行逐一細化,增強監管的成效性。
4.2創新監管理念。(1)把控市場動向。監管單位要在掌握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對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準確的預測與有效評估,并根據當前發展趨勢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還應對所指定的方案進行有效的調整與改進,以使其與當前的發展趨勢相適應;(2)為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金融證券市場中風險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好風險的準確評估,不斷完善外部監督管理機制,才能使監管工作真正有效化與合理化。
4.3建立健全全方位的證券市場監管機制。為了使證券市場得以健康發展,構建一套全面的證券市場監管機制至關重要。我們通過對當前政府在監管方面以及企業在管理中的不足之處進行細致、全面的分析,尋求有效的管理體制已是大勢所趨。證券市場監管部門只有不斷創新管理理念,深化監督管理力度,使監管工作真正有效化。此外,還應發揮政府的主導性作用,將政府的監管規定的許可的范圍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力度,從而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安全性能高的投資渠道,全方位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金融危機;融資融券
融資融券交易(margin tmding)又被稱為“證券信用交易”或者“墊頭交易”,是成熟資本市場普遍實施的一項重要交易制度。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與其他國家對融資融券交易的限制或禁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選擇了推行融資融券交易業務。我們既要充分借鑒其他國家成熟證券市場發展和運作的經驗,也要認真分析我國的國情特征和法律環境,使融資融券交易的各項制度在合法、合規的背景下規范開展。
一、成熟市場國家和地區融資融券交易業務的發展
融資融券交易制度最早誕生于美國。在美國證券市場建立之初,為了滿足市場融資的需求,就出現了融資融券的交易,但欺詐與違約的現象頻現。在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之后,美國政府將股市震蕩崩盤的部分歸因于過度融資融券交易,因此美聯儲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和法案來規范融資融券交易。隨著金融機構自主性的不斷增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美國融資融券交易典型的市場化融資模式日趨成熟和完善。在分散授信的模式下,融資融券交易的風險集中表現為市場主體的業務風險。監管機構只須對市場運行的規則做出統一的制度安排并監督執行。另外,證券交易所和證券公司協會等一些自律機構也從自身出發,制訂了一系列的規則和條例來約束市場參與者的行為,作為對監管機構法律和法規的有益補充??梢姡绹娜谫Y融券活動是為適應市場發展需要而自發形成的,是以微觀經濟個體為主體一種制度變遷過程。
日本的融資融券交易制度是建立在二戰以后證券市場交易機制不完善、整個金融制度尚不健全的基礎上,引入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通過導入臨時供求,來確保證券市場的交易量與流動性,促進公允價格機制等目的實現。其融資融券制度建立伊始就具備了中央控制的強制性,是一種以政府為主體的具有一定激進性質的發展過程。日本的融資融券交易制度還由具有一定壟斷性質的專業化證券金融公司為證券公司提供資金和證券的轉融通服務,以實現監管機構對證券市場融資融券交易活動進行機動的管理。這種典型的專業化模式的特點即:證券抵押和融券的轉融通完全由專業化的證券金融公司來完成,證券公司與銀行在證券抵押融資上被分隔開,南證券金融公司充當中介,證券金融公司通過控制資金量和證券量來實現對融資融券交易規模的控制,在整個融資融券活動中處于核心和樞紐地位。
我國臺灣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正式開放證券市場融資融券交易,實行了獨特的雙軌制信用模式,即:證券金融公司不但可以對證券公司辦理資金和證券轉融通業務,還可以直接為一部分投資者提供融資融券服務,處于一種半壟斷半競爭的市場地位。隨著證券公司辦理融資融券業務門檻的逐步降低,證券公司的交易占有量得到不斷的增長,而相應的證券金融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也因此受到影響,加之證券金融公司需要直接對投資者進行征信,很難深入了解客戶的真實狀況,其地位陷入比較尷尬的窘境,這也使得臺灣地區融資融券制交易模式的功效受到影響。
二、全球金融危機下我國推行融資融券業務恰合時宜
當前由美國次級房屋貸款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向全世界范圍蔓延的形勢不可遏止,深刻影響著全球金融體系。市場和監管機構將買空賣空的融資融券交易列為亟待限制或加強監管的業務之一,美日等國監管機構紛紛采取措施限制融資融券交易。與此相對,我國則開放了融資融券業務,筆者認為,此舉是適時可行的。
首先,融資融券制度的賣空機制并非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在證券市場監管制度的缺位或失靈的情況下,投資主體與證券經營機構過度的投機賣空以致財務杠桿和投資風險加大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才是金融危機發生并加劇的罪魁禍首。摒棄融資融券交易制度本身實際是本末倒置。我國此時推行融資融券交易是對我國證券市場現有交易格局的創新和調整,更是我國規范證券交易市場、推動金融業快速發展的良好時機。我國證券市場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創新過度而是創新不足,買空賣空交易機制的引入將為證券市場的規范化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其次,我國現階段推行融資融券交易具備了較強的現實可行性。第一,股權分置改革的成功使證券市場的規模得以擴容,為融資融券交易提供了更為安全、合理的交易對象;日益壯大的證券交易市場為融資融券交易制度的建立奠
定了充足的物質基礎。第二,《證券法》的修改放開了對信用交易的限制,為融資融券交易具體操作規定的制定和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三,以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為主的機構投資者已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主導力量,改善了中國資本市場長期以來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格局,這種投資者結構的變革為我國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市場基礎。還有,證券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為我國融資融券交易制度的風險控制提供了制度保障。這些原因都表明了我國融資融券交易制度的建立已經到了恰當的時機。
再者,我國現階段開展融資融券交易業務對證券市場的發展助益良深。融資融券交易通過信貸融資可以暢通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之間的通道,將高水位的貨幣市場資金引入低水位的證券市場,既能實現貨幣資金的有效利用,也能推動兩個市場相關主體和監管部門的協作溝通,有利于合理高效的銀證合作機制與對應監管制度的完善。融資融券交易還引入了“做空”機制,結束了我國證券市場長期以來只能“做多”的單邊市場行情,填補了我國證券交易制度的空白,使投資者不僅能在未來股價的上漲中獲利,也能受益于股價的下跌。同時也可通過多方與空方兩種力量的較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股市暴漲暴跌的現象,成為市場價格的穩定器。對證券公司而言,融資融券交易可為其創造全新的贏利模式,使其獲得更高的成長性溢價,并通過加劇證券公司之間的競爭促進其內控管理、風險控制等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