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6:58: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課教學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因地制宜整合教學內容
(一)合理處理教材內容。勞動課內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簡單的生產勞動及勞動教育。為便于教與學,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合并同類項的方法整合為系列課(同一年級的相似內容進行歸類),合理調整順序。
(二)合理選擇教學材料。在勞動課教學中學生每上好一節勞動課,完成一項勞動任務,都離不開學生實踐所用的材料,因此,教師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教學材料是至關重要的。
(三)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小學勞動課教材大部分內容屬于鄉土教材的范疇,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趨于合理性。
二、注重探究培養創新能力
(一)在質疑問難中創新。在質疑問難中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尊重學生創新個性。創新的起點是從問題開始的,在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對學生質疑問難精神和質疑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欲,鼓勵學生敢于思考、敢于批判、敢于質疑。
(二)在合理想象中創新。在勞動與技術教學中,要啟發想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想象具有“創新”的特征與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憑借教材的想象因素,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一些異想天開的學生,有時他們會提出一些荒誕離奇的問題,也不能打擊他們,而是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讓他們白圓其說。
(三)在動手操作中創新。教師要利用學生動手操作的契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心靈手巧是聰慧的象征,動手又動腦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動手操作活動是勞動與技術課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而興趣又是調動學生進行創造的動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要在學生實際學習環境中發展,要堅持不懈地培養下去。
三、落實實踐提高學習效果
教無定法,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教法,在同一課程中,也有不同的教法,那么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用哪種方法更實用呢?從它的編制特點來看,我認為“實踐教學法”才是上好勞動與技術課的法寶。因為實踐可以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勞動習慣和動手動腦的能力,可以把學生的思想教育與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一)在課堂教學中實踐。課堂實踐是勞動實踐中最簡單最基本的實踐。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較短,場所較小,所以在選擇課題時要選一些活動量小、材料容易準備的內容。課堂實踐的主要方法是教師演示,學生模仿。使課堂教學和勞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勞動課“實踐性強”的特點。
(二)在家務勞動中實踐。家庭實踐是勞動實踐中基本實踐活動的延伸。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勞動課的內容,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但是卻不能進行課堂實踐。確切地說,是不能使全體學生進行課堂實踐。
(三)在生產勞動中實踐。生活實踐是勞動實踐基本實踐活動的升華。課堂實踐、家庭實踐、社會實踐的內容,都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但是勞動課中有一部分內容,它的實踐活動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而需要幾天或者幾個月的時間來完成。
關鍵詞:初中 勞動技術 課堂教學 管理
勞動技術課是普通中學的一門必修課,是實施勞動技術教育、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根據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做到合理施教,組織好勞技課的實踐活動,加強勞動技能訓練,通過形式多樣的的勞動技術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勞動技術課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有關部門的調查分析表明,“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初中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而勞動技術課則是薄弱環節中的薄弱科目?!贝嬖诘闹饕獑栴}是:(1)對勞動技術課的意義認識不足;(2)教材內容與實際需要脫節;(3)忽視培養學生操作能力;(4)教學設備、實習場地條件差;(5)缺少高水平的勞動技術課專任教師。因此,要切實加強初中勞動技術課的教學與管理。
一、正確理解勞技課教學基本要求和特點
勞動技能的培養是勞技課教學的核心,在勞動技能的培養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勞技課教學有以下的特點:
1.理論聯系實際。教師要注重學生所從事的勞動項目和內容,組織有關知識的教學,做到手腦并用,知識和技能并進。
2.注重思想教育。勞技課選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組織,要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全過程滲透。
3.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勞動技術教育受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制約,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性別、認知水平和能力,選擇學生力所能及的項目和內容。
4.注重綜合性。把有關學科的知識技能有機地滲透到勞技課教學中,把勞技課教學與參加校辦廠、校外工農業生產的勞動,以及參加社會和學校的公益勞動,自我腦力勞動、家務勞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內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二、認真鉆研教材,優化課堂結構
遵循勞技課教學的特點和基本要求,結合現行教材、學校實際、學生實際及教師個人特長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然后設計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提高教學實效。
1.激趣導入。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常用的方法有:講故事、猜謎語、實物展示、設疑、談話等方法。例如,在講授初中第一冊第四章第三節《刨削》時,可利用謎語“一只貓順板跑,吃木頭拉皮條?!睂W生們躍躍欲試,情緒高漲,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接著導入課題。
2.突破重點和難點。做好技術操作示范是勞動技術課的一項重要任務,完成好這一教學任務,教師的操作示范至關重要,要求教師示范動作要規范、嫻熟,步驟要清晰、明了;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有些動作可以夸張、放大一些,盡量讓學生看清楚。因受教學內容限制,有的動作不宜演示清楚,可選用電化教學的手段進行演示。
3.加強課堂練習,促進學生勞動技能的形成。
勞動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堂練習尤為重要。如《簡易木制品的制作》一節,讓學生在規定時間里每人完成一個粉筆盒時,就比較困難。因此,可以小組為單位制作,這樣,教師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在社會勞動中的合作精神。
4.注重成果評價,引入競賽機制。教師對學生的勞動成果要及時做出評價,對好的作品要給以充分的肯定,進行表揚。還可以開展勞動競賽,通過同學與同學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勞動技術競賽,既能檢查教學效果,又能促進技能的形成,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自信、自強、團結協作的品質。
三、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良好技術習慣的養成
初中勞動技術課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的基本勞動技能為主要任務的課程,其特點主要在于它的實踐性、基礎性和通用性。它不同于以傳授知識為主的一般的文化課,主要是通過勞動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雖然它也有傳授生產技術基本知識的任務,但那是為技能訓練服務的。它也不同于以培養學生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和勞動習慣的一般勞動課,而是使學生通過勞動過程把書本知識和實際勞動結合起來,掌握基本的生產知識和使用簡單勞動工具的技巧。它更不同于為從事某種職業所進行的專門技術培訓,而是給學生打下從事生產勞動的一般基礎;即使在實際教學中把某一職業技術項目作為教學內容,也不能以這個職業的需要為目標,而應該使之成為培養學生通用技術的“載體”。因此,勞動技術課必須以操作訓練為中心,采用“手腦并用,操作為主”的教學方法,絕不能把它變成勞動知識課。
四、注重引導學生創新意識的和創新能力的形成
1.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中引入、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其知識和能力協調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使他們在特定的客觀情境中獲得豐富而強烈的感受、體驗乃至情感,激發其思考與探究的沖動和激情,發展其創新能力,要注重師生的共同參與,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思考權、討論權、質疑權和總結升華權交給學生,提倡學生在做、思、疑、綜中發展,呵護學生每一個具有創意的沖動和念頭,珍惜他們每一個帶有創新性的言行萌芽。
根據新課程改革思路和《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規定,浙江省編寫了《勞動與技術》新教材。它注重形成學生良好的技術素養,強調學生親歷實踐和技術探究,注重設計與創新。我在教學中,發現了其它學科中找不到的樂趣。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經歷來談談一些做法。
一、在教學實踐中,采取多種有效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
1、導言引趣,激起學生動手操作的強烈愿望。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標志著一個人參加某種活動的積極性。強烈的興趣能激發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去學習,使其在學習中全神貫注,積極思考,樂于實踐。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發學生動手實踐、進行實際操作的愿望,首先必須設計一個新穎而有吸引力的導言,千方百計地刺激學生心靈中蘊藏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在最佳的精神狀態下迅速地投入對新知識的學習之中。
導入新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因人因課而宜。常用的方法有:①展示實物法。把要學做的勞動成果先展示給學生,以激勵他們要做的欲望。②創設問題情境法。根據課文的內容提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還有謎語導入法、組織比賽等很多種方法,我們應引導學生通過“興趣”這座橋梁,自然地集中起全部注意力,去學習,去實踐。
2、迎合學生興趣,開展競賽活動?!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也是產生創新意識的必要條件。為此,我在教學中迎合學生的興趣來開展一些勞技的實踐活動。如三上學習《玩電動車?!泛笈e辦“駛向未來”大賽讓學生親聞目睹知識轉化成生產力,深刻體會讀書的價值,進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如學??膳c科學課結合起來舉辦“科技節活動”,讓學生介紹、演示作品,并形成慣例,大張旗鼓地進行發動宣傳、創作發明、成果展示、獎勵升華等。
二、創設愉悅的勞動情境,增添勞動實踐的樂趣
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小學勞動教學也同樣是如此。如果單純地讓學生機械的模仿、操作,課堂氣氛就會枯燥乏味,從而會使學生感到煩燥、厭倦、勞累。在教學中,我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和興趣的不穩定性,運用多種形式,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勞動環境,使學生的勞動情感始終處于最佳狀態。讓學生在一種美的藝術享受中來學習掌握技能技巧。在這方面通常有這樣一些做法:角色游戲。例如在指導學生實踐“擺放收拾餐具”、“泡茶”等,教師可找幾個學生分別扮作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客人,然后讓學生按一定要求模擬擺放餐具或端茶敬客。再讓同學們檢查評論。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會感到生動有趣,樂意參加。
三、靈活學習,求實求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改善教學模式,營造和諧氣氛。通常的教學總是教師站在講臺前教,學生坐在下面學,這種形式不利于學生勞技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勞技教育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大可不必老站在講臺前,不妨走到學生的后面去,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習,嘗試錯誤,獲得成功。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有時,教師甚至可以是學生的“同學”,和學生打成一片,一起學,一起玩,一起做,一起樂,相互配合,相互幫助,享受成功,從而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學會勞動,學會實踐,學會協作,學會創新。
2、方法靈活多樣,追求最佳效果。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我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有時帶領學生課前參觀,以幫助積累學習新課所必要的感性認識;有時要課堂教學、家庭實踐、家長評定配合教學,使學生在勞動學習中勞有所用,勞有所獲。
3、強調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改善評價方法。培養合作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共事是新課程理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探究和制作的過程中,無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只要教師引導得法,都能很好地體現合作學習的理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家校聯系,培養學生勞動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與道德、情感、思想等形成之間有一條強有力的紐帶,他還用大量的事例說明,一個人腐化墮落的主要原因是從厭惡勞動、貪圖享樂開始的,可見勞動教育對青少年是多么需要!在小學階段,對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尤為重要。為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與勞動意識,一方面,我在課堂教學中,變灌輸教學為趣味教學,并盡量展示學生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加強家校聯系,共同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我要求家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安排孩子參加適當的家務勞動,向學生布置勞動技術學科的“家庭作業”,由家長評定成績并簽署評語。而我在學生自我評價和家長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勞動態度和勞動表現綜合評定學生的勞動課成績,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互相配合,提高學生的勞動自覺性。
[關鍵詞]文學理論 實踐教學模式 高校
[作者簡介]鞏巧梅(1970- ),女,甘肅武山人,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漢語系主任,教授,主要從事文學理論教學研究。(甘肅 合作 74700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2-0165-02
一、文學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現狀
所謂實踐教學,是一種基于實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動。它通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建構一種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為基本特征,以促進學生總體素質全面發展為主要目的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①實踐教學在現在的大學教育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基礎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基于面向社會服務的職業需求。在理工科院校、高職院校和師范類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具體實踐操作學習并掌握某項技能,所以,實踐教學不是一個新鮮的詞語,而是職業準備前的必要的教學手段?!陡叩葘W校教學管理要點》(教高司[1998]33號)文件中明確提出:“教學大綱的內容應包括本課程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基本要求、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求、學時分配及必要的說明等部分?!碧貏e是《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本科精品課程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公布以來,各高校在教學計劃修訂與課程建設中,都加強了實踐教學,并在實踐教學法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改革。
在師范類本科院校中,宏觀的改革主要體現在畢業論文要求、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微觀的改革(指各門課程)主要體現在學生自主思維的培養、啟發式教學、作業布置等方面,基本上大同小異。除了以實踐性為主的課程及含實踐性的課程外,一些理論性很強的課程也開始了各種實踐教學的探索,目標便是“因材施教”“學以貫通”?!拔膶W理論”是全國所有高校中文系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因其理論的抽象和龐雜往往造成學生理解的困惑,古今中外觀點的碰撞、概念繁多、流派紛呈、風格不一而足,從理論到理論的講述使師生沉陷于理論的泥潭無力自拔,而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講授中,常常忽略了課程的培養目標和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導致學生不會使用所學理論分析各類文藝現象。為了加強學生對各類文藝現象的感性把握,加深對理論問題的理解,各高校教師把解決的重點都放在了教學方法的探索上,分別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加強“實踐”環節。
北師大主要采取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方式相結合,包括課堂講授、組織討論、作業方式等,課堂講授注重知識傳授和原理講解,主要包括課堂講授、講解、名家講座;組織討論側重加強學生理解和拓展研究,主要包括討論、答疑、課后讀書報告;作業方式關注學生知識擴展和思想創新,主要包括隨堂論文、文藝現象討論、專題小報告和綜合考試。湖南師范大學的改革為傳授知識與傳授掌握知識的方法并重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采用啟發式、問題教學法、理論和事例結合、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課堂、名家講座、增開選修課等方式。揚州大學有閱讀經典名著、寫讀書筆記、觀摩經典影視、討論、辯論、演講、寫小論文、文學創作、自辦文學刊物等實踐環節,同時,本課程體系的相關課程也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例如,“文藝社會學”課有社會調查、數字統計、量化分析等實踐環節;“文藝心理學”有心理調查、作品心理分析、心理測試等實踐內容。廣西師大在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更多地向現代教學方法發展,除采用討論式、座談式、對話式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外,還觀摩教學錄像和經典影視片;除采用作業、課程論文方式檢查和促進學生的學習之外,還注重多媒體教學資料和影視教學資料庫的建設。廈門大學的教學以講授為主,兼以課堂討論及文學評論寫作的訓練,以此逐步增進學生的學術訓練與學術興趣。
理論回歸實踐是一種必然。雖然每個高校采取了多種教學手段把理論引向現實,在現實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是,回歸后的理論究竟起了多少作用?實際的情形是,用理論闡釋理論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用西方先進的理論闡釋中國的文學現象的做法仍舊是研究文學理論及文學現象的主要途徑。而最突出的問題是師范院校在文學理論的培養上完全忽略了人才培養目標,理論研究的方法不能讓學生站在中學的講臺上用理論的知識去解讀不同文體、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
二、文學理論課“一套兩線”的實踐教學模式
筆者認為不能把“實踐教學”簡單理解為“就是除理論教學之外的所有教學環節,包括教學計劃之內的課上實踐教學、技能訓練、綜合實訓、見習和實習等,也包括學生的第二課堂、畢業設計、學生軍訓、公益性勞動課、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也不能在方法上單一地認為是“由原來以教師為主體轉變成了以學生為主體,在途徑上,改變了理論教學灌輸式教學,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感悟”②。事實上,在本科教學中,為數不多的幾次講座和研討并不能解決文學理論的困惑,對學生欣賞、分析和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不會有大幅提升;而如教材上作品的分析印證理論的做法,教條又牽強附會;試講或實習等也不能解決某一門課程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所以,筆者認為就某一門課程而言開展的實踐教學,一定要緊貼課程的內容和性質進行設計,同理論建構的體系一樣,實踐教學也應該有一套體系。
為此,作者針對文學概論教學,探索了“一套兩線”的連貫的、既緊貼理論教學又能逐步提升學生鑒賞水平的實踐教學模式體系,既有益于培養學生一定的欣賞、分析和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捕捉美感的能力,以及獨立分析文藝問題的能力,更有益于學生將來從事語文教學對文章的把握和解析?!耙惶變删€”是指一套體系,兩線并進。一條線突出教學改革實踐,一條線是為改革搭建形式多樣的實踐平臺。
1.教學改革方面。改變純粹的理論式教學,分“理論講解”和“理論指導實踐”兩步走,使學生在掌握文學的一般原理和相關的知識后,讓學生更具體、更深入地理解文學作品的樣式、類型、形態、結構、層次、敘事和抒情的技巧和風格特征等,除了采用寫小論文、讀書指導、學生助講、專題講座等較為普遍的實踐探索模式之外,依據文學理論包括的文學本質論、文學創作論、文學作品構成論、文學接受論四部分不同內容及教學目標、學生實際,建立了一套相關的實踐教學設計:(1)在“文學本質論”部分,采取撰寫讀書報告、理論學習心得、讀書心得等實踐形式,讓學生在思考、了解、體會、感悟中認識和把握理論,目的是打好理論基礎,主要采用講解、示范和引導的方法。(2)在“文學創造論”中,采用“模擬創作并附創作體會”的實踐模式,從而把握“文學創造是以真、善、美為內涵的審美價值追求”,主要采用參與式的教學方法。(3)在“作品構成論”中,由于內容多,類別多,層次多,前后內容看似分離,面對作品分析又要做到整合,所以設計“課外分組分題研討”的模式,以期全面掌握理論,拓展思維,主要采用例舉法。(4)在“文學接受論”中,學生是讀者,是鑒賞的主體,為突出鑒賞的個性和多樣性,采取“鑒賞交流”模式,分層次、分階段,以循序漸進為原則,逐步提升學生分析、評論作品的能力和水平,主要采用“人生體驗”學習法。特別是在“文學接受論”中,不僅僅要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反復閱讀、欣賞、分析和評論,使學生捕捉自我的“接受心境”,感受共鳴、凈化、領悟、延留等接受中的審美,以便了解對象并選點切入、確定要旨、合理布局、力求創見地開展文學批評實踐,更重要的是,這一部分是檢驗學生對文學的基本原理綜合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所以在鑒賞交流中,設計交流話題非常關鍵。
2.實踐平臺方面。(1)以審美教育為“綱”,各相關課程教學為“目”,有關文學審美的相關理論,在學科聯系中得到綜合和提升,它主要的作用在于消除文學理論的“孤立性”,在綜合學習和理論的應用中讓學生充分體會課程與課程、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理論類課程的審美理論應用到文學類課程,文學類課程的審美理論應用和審美素養的培養拓展到實際生活之中,生活中審美素養的踐行又可以提升文學審美和審美理論,這樣各個學科便因著一個共同培養目標成為一個緊密聯系的統一體。(2)在寫作和經典閱讀中感悟有關文學的特點、特性,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創作與閱讀作品的選擇,在個人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思考文學現象,加深對文學現象層面的理解。
三、“一套兩線”的實踐教學模式實施需注意的問題
如何加強和其他課程、學科的聯系?怎么安排寫作計劃、閱讀計劃?怎么把這些問題統籌起來形成一套可以操作又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而為文學理論主體教學服務,為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的鑒賞、分析服務,是文學理論實踐教學必須思考的問題。所有問題圍繞課堂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即沿著“閱讀引導―參與寫作―問題討論―鑒賞交流”的線索設計。
前兩個階段結合文學本質論和創作論的學習,同時,配合“中國現代文學”和“基礎寫作”兩門課程,在閱讀引導方面,先安排中國現代經典作品的閱讀,再安排古典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在課堂內容的講解和文學現象的分析中,除涉及的必要的中國古代文論和西方文論外,更多側重于中國現代經典作品以及現代文學發展史上有關的文學思潮、文學觀念等;在參與寫作環節,仍然重點結合“文學的審美意識雙重屬性”和“文學的創作過程”,引導學生寫一些描寫自己真實的情感和境遇的詩文。后兩個階段結合文學構成論和接受論的學習,但仍然需要“閱讀引導”,不同的是在第一階段經典作品閱讀的基礎上,挑重點安排“分類閱讀”,“類”不必多,兩種就行,一種是按照體裁劃分分類閱讀,一種是按照“現實型”“理想型”“象征型”等三種類型形態分類閱讀,在學習相應的文學理論的同時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所讀的作品歸納總結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的審美特征,在理論的基礎上,再進行閱讀欣賞、展開批評。這個階段的“寫作”主要在于檢驗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內容以分析問題和客觀評價文學現象為主。這套文學理論實踐教學體系的施行不僅培養了學生一定的欣賞、分析和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捕捉美感的能力,以及獨立分析文藝問題的能力,而且對前面的理論學習起到了復習、再把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加強了理論的應用性。各個院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培養特點等自主選擇設計實踐內容,但肯定不能偏離文學理論的四項基本任務。
四、結語
就文學理論課程教學而言,實踐教學的難度和所花費的心血遠遠超出理論教學,但是,在文學創作千變萬化的背景下,在中西理論混雜中依然在探索發展的中國文論必將走向回歸現實的道路。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楊守森教授指出:“當前文藝學的研究與教學目的有些模糊,大學生對學習文論課普遍缺乏興趣,當代作家創作與文學理論完全脫節,當代藝術限于所謂‘大眾傳媒’的假象而情感泛濫,缺乏理性精神。因此,文學批評與理論界應回到當下現實語境,更多發出清醒的聲音?!雹鄹咝S绕涫菐煼额惛咝J菫橹行W培養師資,課程的教學要為將來的教學服務,“教”與“學”最終都應體現在“用”上,因此,各高校探索必要的實踐教學勢在必行。
[注釋]
①何法宣.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理論,2010(3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