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29: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前言
目前,我國完善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還未完全建立,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規范的行為,加上流轉后的土地經營不規范、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落后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這不僅限制了農村土地的快速流轉,也限制了農村、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利于農民的致富、增收,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為更好的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加強土地流轉及其管理勢在必行,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二、加強農村土地流轉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新農村建設是關系到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問題,而加強農村的土地流轉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1.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結構效應的充分發揮
首先,加強農村土地流轉,可以優化農業生產的組織結構,因為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下,農民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參與市場交易的成本始終較高,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相對較低,很難保障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所以說農民收入的增長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農業生產的組織結構。而加快農村土地的流轉,一方面可以促進農村勞動力的產業轉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農戶做為市場主體的組織集中度,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從而實現農民增收的目的。
其次,農村土地的有效流轉,可以優化生產要素的結構。在過去的農業生產模式下,相對區域內的農戶所享受的土地的權利都是一樣的,但是生產要素卻存在不均衡性,這就造成了土地短缺和土地閑置之間的矛盾。所以,加快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可以對農業生產要素進行及時、有效的優化與配置,促進農戶生產條件的不斷改善。
2.促進農業規模效益的形成
農業規模的細碎化以及傳統的土地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原因有三點:①嚴重影響了生產資料的利用效率,具體表現有農資閑置、經營分散、服務體系不健全、農產品單位成本投入較多、重復投資等;②限制了先進管理方式和技術的應用,例如大型農業設備受制于土地的規模而無法得到有效利用,農民利用新技術、新設備的積極性不高,農業科技含量低等;③使勞動力資源難以實現最優配置,因為較小的農業生產規模和勞動力的相對分散不利于專業分工的實現。例如農村勞動力就業不充分、閑置或隱性失業,農民工技能水平不高等。
而加強農村土地的流轉,加強對土地流轉制度的不斷完善,可以有效規避以上問題,實現土地資源在經營者之間的自由、合理的流動,這有利于農村土地資源的規?;?、集約化經營,促進農村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也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加快我國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在增加農業投入與開發力度的過程中,實現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轉移,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促進了社會主義農村市場經濟的合理發展。
三、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有效對策
1.深化農村戶籍制度改革
傳統的二元戶籍制度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如今已經嚴重限制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首先表現在對農民的排斥、限制了農村人口的轉移,進而限制了農村的土地流轉。所以,要想加快農村土地的流轉速度,必須打破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對現有的戶籍制度進行深入的改革,消除城鄉身份上的差別,進而為農村土地的流轉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2.加大對農村土地流轉的監管力度
因為農村土地在流轉過程中涉及到的環節較多,又具有很強的政策性,直接關系到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農村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所以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轉管理制度,加大土地流轉的監管力度,以此來保障合同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履行,保障農村土地資料的合理利用和開發。在監管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當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相關監督和監察工作,防止耕地資源用途的改變,充分保障農村土地資源的有效流轉。
3.建立土地流轉登記制度
土地,作為一種重要的不動產,在經營權利發生變更時必須堅持依法登記的原則,詳細記錄土地的權屬關系、面積、用途、價值、等級等內容,這不僅是政府加強土地管理的必然選擇,也是維護權利人對土地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農村土地流轉的重要基礎。
4.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長期以來,由于受我國傳統思想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農民過度依賴于土地,主要還是因為當農民離開土地時缺乏足夠的安全感。目前,我國還未完全建立覆蓋全國的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農民的養老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這不僅限制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土地流轉制度的貫徹、執行和創新。所以,要想真正加強農村土地的流轉,必須首先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建立起健全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四、總結
總之,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更好的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增加農民的收入,做到“以人為本”。而在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中,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土地流轉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及時收集相關信息,積極解決出現的問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關春麗.淺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土地流轉的積極意義[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04) .
[2]梁丹輝,張光宏.新農村建設中土地流轉制度調查[J].中國老區建設,2008,(06) .
[3]李麗杰,劉寒梅.農村土地流轉動因與制度創新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9).
1新農村建設畜牧養殖現狀
1.1缺乏技術支持
農村養殖戶進行養殖都是憑借以往養幾只家禽的經驗來進行養殖的[1]。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技術支持,對于一些不常見的病癥無法進行及時的處理,有時甚至亂投醫,得不償失,這一點在農村中極為常見,往往是導致養殖戶破產的重要原因。
1.2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問題往往會成為農村養殖戶最大的障礙,有的甚至在經營初期就已經沒有了可流動的、可使用的資金了。除此之外,國家在農村畜牧養殖業中的投入資金也較少,再加上當地政府的原因,真正到達農村養殖戶手里的資金其實并不多,不能夠很好地幫助農村養殖戶開展畜牧養殖。
1.3畜牧產品選擇不當
農村養殖戶選擇合適的畜產品十分重要。但是實際調查發現一些養殖戶總是想要跟隨追求新的品種,認為新的品種能夠引起大眾的關注,更容易獲得利潤。于是,養殖戶就忽視了當地環境對于畜牧產品養殖的重要性,導致新品種與當地畜牧品種之間的養殖形成矛盾,進而遏制了當地畜牧產業的發展。
1.4養殖場地空閑,未得到合理利用
在農村新建設中,對養殖衛生圈舍改造是新農村建設中的重點,上級按照這一指令對下級提出了進行養殖戶衛生圈地改造的要求,下級為了能夠應付上級要求,便會分攤到各戶,完成指標,這種盲目改造會造成具體施工項目往往多于實際需求項目,再加上養殖市場本身的不穩定性,只會有極少數的農民選擇進行畜牧養殖,這樣一來就會導致養殖場地空閑,資源利用不到位[2]。
2畜牧養殖扶持發展模式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發展策略分析
實際上,針對新農村建設畜牧產業養殖的發展現狀,我們更需要立足于當下,從問題出發,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尋找突破點,借此來尋得實際解決方法。在此針對新農村建設中畜牧養殖業扶持發展戰模式進行探討,提出幾點實質性的發展策略,以期能夠推動畜牧養殖扶持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進行。
2.1加強技術培訓、專業人員指導
在畜牧養殖扶持發展中,對農村養殖戶進行技術培訓是十分必須的,借此能讓農村養殖戶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更好地處理畜牧養殖中出現的問題。一方面當地政府需要對此進行積極的宣傳,鼓勵農村畜牧養殖戶積極參加當地的畜牧養殖技術培訓活動,認真做好筆記,積極學習。另一方面當地政府需要指派一些專業人員對當地農村養殖戶進行專業的指導,通過實際調查來反映農村養殖戶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方便農村養殖戶的建設。當然,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農村養殖戶的選擇,要選擇發展前景大、長期進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養殖戶;二是要有針對性的對培訓內容進行簡要和篩選,選擇當地農村養殖戶能夠明白的講解方式和一些在實際生產中能夠切實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式。
2.2加大資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在新農村建設中畜牧養殖發展扶持模式中需要注意的是資金的投入,加大扶持力度,使扶持工作能夠長期、穩定的進行。一方面國家要重視新農村建設畜牧養殖產業的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多設立幾項補貼政策,幫助農村養殖戶更好地發展。另一方面當地政府要重視本地新農村建設畜牧養殖發展扶持工作的開展,認識到資金對于畜牧養殖的重要性,繼而積極配合上級工作,進行資金的發放。另外,當地政府也可以試著與當地銀行進行協商和溝通降低貸款門檻,方便農村養殖戶資金的流動和借貸。
2.3品種引進加強管理
在農村新建設畜牧養殖中大力引進新的品種是為了進行血緣更新,更好地擴大優良基因,實現農村畜牧養殖產品的實際收益的增加。但是在引進品種中不能夠盲目,需要加強管理,首先,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比如:天氣、氣候、溫度等來選擇合適的品種,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品種引進的效率,建議引進一些外地品種與本地品種雜交得到的品種,這樣的品種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地環境,更好地成活。其次需要針對該優良品種的具體引進注意事項對農村養殖戶進行專業的指導和技術培訓。最后引進完成后當地農民養殖戶需要向當系畜牧管理部門交納一定的保證金,管理好新品種的引進,進而更好地發展新農村建設畜牧養殖扶持發展模式。
2.4畜牧養殖場地與實際所需相結合
為了能夠避免當地農村養殖戶養殖場地閑置,造成資源的浪費,必須在實際項目的開展中與實際所需相結合,有根據的進行項目的開展。對于一些養殖大戶、積極性較高的農村養殖戶當地政府可以加大其場地建設扶持,擴大其養殖規模,至于一些發展前景不好,工作不積極的農民養殖戶則需要依據實際對其進行養殖場地的改進,因需所分不僅能夠很好地避免當地養殖場地資源的浪費,還能夠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推動下畜牧養殖產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實際發展。除此之外,當地政府也可以在了解當地居民的意愿后建立養殖小區,構建合理的、系統化的養殖場地和設施,既能夠節省許多的養殖空間,又能夠避免與居民環境污染的沖突,十分符合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需要。
總之,在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畜牧養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多方面的扶持,通過加強農村畜牧養殖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夠很好地改善當地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還能夠很好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這對于新農村建設而言是一項很大的任務。所以,在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積極開展中,必須要及時意識到畜牧養殖扶持發展的重要性,在任何時候都要秉持其實際扶持發展原則,為農民養殖戶提供更多的切身利益,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響應黨的號召。
作者:周鵬 單位:貴州省黎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參考文獻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2006年中央1號文件和“十一五”規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奔訌娦〕擎傄巹澓驼危纳妻r村人居環境,改變村容村貌,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規劃與建筑的緊密結合其重要性是必然的,要突出規劃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用科學的規劃指導新農村建設健康發展。
一、規劃是龍頭,規劃要先行,新農村建設要先有建設規劃
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充分發展建設部門在村莊整治中的作用,強化規劃的龍頭地位,立足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在現有基礎上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做到規劃到村、到屯,并與鄉(鎮)、場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銜接。編制規劃要堅持專業人員和群眾相結合,廣泛聽取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內容要全面,重點要突出,注重體現民俗風情,展示民族特色。在規劃的基礎上科學研究項目和有效載體,確保新農村建設扎實穩步推進。根據不同的特點和要求,我們把重點放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上,使農村各項功能更加完善,才能更體現農村建設的新。在規劃中我們堅持了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原則,突出了先導性、基礎性和綜合性。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以人為本,整治村容,新農村建設要改善人居環境
我縣農村人居環境現狀仍然較差,住房磚瓦化率不足40%;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農村住房呈現建設布局亂的局面。一些農村隨意建房,建新屋不拆舊宅,有新房無新村,造成用地浪費。近幾年來,加強了村鎮規劃編制工作,在優惠政策的引導下,農村按規劃建設磚瓦化住房和節能房,住房條件有了較大改觀,但農村環境衛生還很差,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新農村建設首要問題是改善人居環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分類指導、體全機制、穩步推進??h域城鎮體系規劃要為改善人居環境提供依據,建設部門要引導推廣適用的新技術,加強對農房建設的指導和管理。要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力度,整治村容村貌。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是個漸進的過程,一家要以生產發展為本,以農民持續增收為基礎,一切從農村的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意愿,走低成本、低資源消耗、不加重農民負擔、以農民為主的村鎮整治路子,為我縣新村建設全面進步服務。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新農村建設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要充分利用我縣現有的資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基礎設施?,F在,農村普遍存在基礎設施相對落后于整體建設的現象,道路不暢通,沒有排水設施,沒有科技文化場所和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這此問題,嚴重制約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要著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村鎮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按照建設規劃堅持以加快村鎮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工作為重點、政府投入為主、農民積極參與、社會廣泛支持的原則,全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根據村鎮原有基礎設施的特點,突出不同村鎮的不同特色,按照因地制宜、適度超前、一步到位的原則,科學規劃、分步建設、逐步完善。其次,要高標準改造并完善鎮內供水、排水、電力、電信、交通、農貿市場、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環保、消防等配套設施建設,全面加強鎮內小街基礎設施建設,發揮鄉鎮的龍頭帶動作用。第三,要建立制度、完善機制,積極尋求并探索重點中心鎮生態環境、交通秩序、社會治安、鎮容鎮貌等方面的綜合治理的新途徑、新舉措,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新格局。
劉宇峰
(陜西省咸陽市乾縣水土保持工作站 713300)
【摘要】新農村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促
進城鎮化進程的重要途徑,是國家的重大戰略。而水土保持工作則
是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工作,是建設生態經濟的重
要舉措。如何在建設新農村工作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促進城鎮
化和生態化,是基層水土保持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水土保持;新農村建設;生態
水土保持工作,是用科學的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合理開發利
用水土資源,保證大自然不被無序破壞,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
展。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國一項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對于
當前廣大農村的新農村建設工作來說,保證水土保持與新農村建設
同步有序發展,是水土保持工作者最首要的職責。
一、水土保持對于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
我國自改革開放30 多年來,隨著經濟高速的發展,在取得重
大經濟成果的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也付出了環境破壞的不小的代
價。近年來,我國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發展理念,十報告指
出,要促進發展生態化,就是要讓各地在抓經濟抓民生的時候,不
以環境的大破壞為代價。新農村建設是有力促進農村基礎設施改善
的良機,但環境的破壞也是不容忽視,因此,加強水土保持,是十
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1、水土保持是發展農業的良好基礎。農業是國家的基礎,是
13.7 億中國人解決糧食問題的根本。國家十分重視糧食生產工作,
出臺了一系列保護耕地、鼓勵種植的政策,如農田直補、購農機補
貼等等。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良好的農業基礎生產條件必不可少。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則可以有效保護好農田基礎元素,保證土地、
耕地、植被不被破壞,可以合理規劃好水源引渠、林草種植等,保
證基本農田不被過度破壞。同時,還可以通過一些田地和田間路的
規劃,有效的改善農田基本結構,提高農田的肥沃程度和土地生產
力。通過水利設施,做好亂排放、亂砍伐等破壞行為治理工作,加
強水體資源保護,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良好的水土保持
工作,是改善農業基礎生產條件的基礎性工作。
2、水土保持是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的必備途徑。新農村建設工作,
除了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漂亮整齊的房屋,還要有規劃良好的配
套設施,如商店、清潔能源、自來水、休閑場所,等等。加強水土
保持工作,通過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加強水資源保護利用,實行清
潔工程,能夠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通過改廁、改路等凈化工程,
能夠極大的保護生態環境。
3、水土保持工作是建成全面小康的必要前提。十報告提
出,要在2020 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目前,這項目標的最大難處
在于農村,農村小康了,則小康社會就能建成。而加強水土保持工
作,留住綠水青山,就是留住農田、林地,留住了規劃合理的農業
產業結構,留住了綠色能源。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就是為建成全
面小康社會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新農村建設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困難和問題
水土保持工作沒有真正得到重視。當前,各級地方政府都認識
到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也知道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不過
這種重視只停留在認識層面,在行動上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一是
人員力量安排明顯不足。到了基層政府,水土保持工作人員只有兩
三名,有的小鄉鎮甚至只有1 人,人員的缺乏導致水土保持站的職
能履行不到位,執法監督也缺位。二是犧牲環境謀發展。在發展農
村經濟過程中,很多基層政府為了一些項目的落地,明知道環境破
壞較大,帶來的土地、水土流失嚴重,但在GDP 的吸引下,依然
選擇引進項目,這也是對于水土保持工作的不重視。
1、水土流失現象比較嚴重。近年來我國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
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農村水土流失現象在新農村建設中還是比較嚴
重的。一是耕地和水利設施破壞比較嚴重。國家保持18 億畝耕地
紅線的政策不變,但是耕地也確實在不斷減少,不少農村居民違反
政策,用耕地建房等現象還大量存在,同時,棄耕、農業產業化引
起了水渠水源枯竭等等。二是山林、植被破壞較為嚴重。由于我國
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新農村建設中,為了統一規劃,往往在低丘
緩坡中重新開發,這必然帶來了山林和植被的大量破壞。三是環境
污染較為嚴重。農村的工業污染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問題,隨著農村
工業的發展,農藥、塑料、工業廢水等的亂排亂棄,已經造成了較
為嚴重的污染。
2、水土保持工作執法手段較為單一。目前,由于重視不夠和
人員力量的不足,基層水土保持工作執法手段較為單一。比如,在
行政處罰上面,基本上是屬于事后處罰,在造成水土流失之后繳納
一定的罰款后即可,在恢復水土和預防水土流失上辦法不多,較為
單一的行政執法方式導致震懾效應不明顯。
三、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幾點建議
1、強化行動認識,夯實組織基礎。不僅思想上,在行動上也
要緊緊將水土保持工作作為重中之中來做。要加強人員力量保障,
充實基層水土保持站的力量。要加強宣傳,特別是在村一級的宣傳,
廣泛動員村兩委成員、農村黨員,充分認識到水土保持對于新農村
建設的重要性,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要堅持原則,一切是
環境保護為前提,再好的項目,再多的經濟拉動力,如果是以子孫
后代的環境為代價,就不能引進,決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而失去長遠。
2、加強農業發展,建設新型農業化。農業化發展是新農村建
設的基礎。要加大農田水利保護,在地質易發多發區,加強基礎建
設,保證農田水土不流失。要加強山、林綜合治理,退耕還林,提
高生態的自我恢復能力,用治理促進開發的合理利用。要加強水利
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水渠修建和水污染治理。要推
廣標準化生產,實現農田高效利用。要大力推進科技農用機械使用,
加大補貼力度,大力發展節能低污染的農業。
3、加強基礎建設,改善農村環境。加強水源保護和治理,在
水庫除險加固、水源治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要加強山林、植被的保
護,大力開展種樹植草活動,在公路、村鎮等地多綠化,在建房審
批上嚴格審批。要加強沼氣池、自來水、垃圾處理站等農村基礎設
施的建設,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
4、加強人才培養,加大執法力度。要強化水土保持人才培養
力度,用科技力量武裝頭腦,用科學的水土保持方法促進工作。要
加強行政執法力度,對于破壞水土資源的現象加大處罰力度,形成
更為有力的震懾效應。
參考文獻
[1] 曹杰. 關于新農村建設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J]. 中國
水土保持.2012(04)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統一思想,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工作伊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成立了鎮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組,組長由鎮黨委書記、鎮長李池松擔任,并確立一名副鎮長吳葒專抓新農村建設工作。各職能部門抽調得力人員,共同組成工作領導組,確保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及時解決。
2、加強宣傳、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全力營造新農村建設良好氛圍。新農村建設是廣大農民群眾自己的事,群眾能否積極參與是決定新農村建設質量的關鍵,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開展了深入調研,全面掌握實情,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群眾滿意的實施方案,強化宣傳,公開扶持標準和補助辦法,并給予一定的優惠和獎勵政策,充分調動群眾申報建設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政府引導,群眾選舉推薦成立村級新農村建設管理組織,進一步協調和化解建設過程中的矛盾。
3、典型示范,以點促面。逐步推進,保證新農村建設穩步開展。為保證新農村建設能夠取得初步成效,從而逐步帶動全鎮的新農村建設,鎮黨委政府認真對各村的經濟狀況、資源情況、群眾的建設熱情等進行了調查分析,逐步選出有一定基礎條件的村作為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把示范村辦成廣大群眾為主動心的新型農村,從而起到帶動作用。
4、嚴明責任,公開招標,加強監督,確保各項工程規范化操作。鎮黨委、政府為保證新農村各項工程順利實施,杜絕人情工程、面子工程,經研究決定對所有工程實行公開招標,將各項工作進行分工細化,責任到人,加強工程質量監督,嚴格制定驗收標準,使新農村工程真正成為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
二、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新農村建設中,缺少科學規劃。目前我鎮所啟動的新農村建設項目,普遍缺少長遠和科學規劃,多數工程建設是為了完成達標任務,從長遠來看,必然為今后的發展帶來隱患,或造成資源浪費,以及重復建設的被動局面。
2、衛生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在村莊整治工作結束后,對村內的公共設施如何管理,村容村貌如何保持,垃圾的有效及時處理等工作缺少長效管理機制,必然造成整治后的村莊再度出現“臟、亂、差”現象。
3、建設資金缺口較大。目前新農村建設資金盡管實行了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贊助、群眾自籌等多種渠道籌集,但是面對新農村建設這個龐大的工程,資金遠不能滿足需要,一些幫扶單位本身財力有限,或主觀積極性不高,工作被動應付。群眾自籌資金更加缺少有效措施,群眾小農意識強,對公益事業投資熱情不高,籌資難度大,從而嚴重制約了建設資金的來源。
4、新農村建設內容單一,品位不高。新農村建設不僅僅是目前村莊的修路、改水、改廁等設施建設,應該還要包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文化建設、教育建設、生態建設、衛生網絡建設、富民工程建設、集鎮建設、農業產業化建設等一系列建設,從而使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各項指標真正達到新農村建設標準,新農村建設內涵更加豐富。
三、對策與措施:
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內涵豐富,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如何抓好新農村建設,需要加強領導認真研究,把握關鍵,突出重點,細化方案,當前要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進一步更新觀念。政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導,首先要改變認識上的誤區,無亂在理論學習上、政策研究上以及實踐探索上要更加切合實際,理清工作思路,剖析優勢與劣勢,循序漸進地推進工作。同時,要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農村廣大干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的認識,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工作熱情,發揮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作用。
2、加強整體和科學的規劃,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理論指導。政府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伊始,要制定村鎮建設整體規劃,并且要逐步細化,所有村鎮的規劃設計工作,嚴格按照規劃搞建設,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同時建立科學的規劃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村莊建設管理辦法,形成科學合理的村鎮規劃管理體制。新農村建設也必須要與發展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探索讓村民變居民、農村變社區的有效之路。加大城鎮發展和經營力度,積極創新摸索土地置換等手段和方式,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
3、在工作方式上要積極探索和創新工作方法。要深入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建設模式上,要力求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格調新穎,形式多樣。新農村建設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首先要抓好示范工程建設,方法上要采取先易后難,分步實施,不齊步走,不一刀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勢而為,不搞大拆大建。要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不過分堆砌和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4、要把促進生產發展與推進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作為后盾,政府要加強引導,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各村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區位特點,市場需求,選準自身主導產業,加強產業基地建設,突出“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之路,培育品牌,做大做強,積極發展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增強市場競爭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
今天,我和××、××同志,××××××縣政府的領導,以及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來通河調研,先后到樺樹村、三站鄉、依山村,實地察看了新農村建設情況。剛才,通河縣委、縣政府介紹了全縣新農村建設情況,市直有關部門的同志也發表了很好的意見,很受啟發。總的感覺是,通河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態度是堅決的、認識是到位的,工作起步早,規劃有特點,工作抓得也比較實,創造了一些好的經驗,很值得學習。比如,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方面,確定“通、改、延”工程;在發展農村經濟方面,注重“穩、調、服”思路;在思想作風和組織建設方面,加大“轉、提、強”力度。這九個字都有具體內涵和量化指標,內容比較清晰,任務比較具體,對啟發基層干部的積極性,拓寬思路,具有積極意義。下面,就推進新農村建設,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國家、省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總體要求和部署,月日召開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確定了我市“十一五”時期新農村建設的思路、目標和措施,即:以縣(市)財政和農民“雙增收”為核心,以壯大縣域經濟為根本途徑,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構建新體制、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樹立新風尚和創建好班子為主要內容,加大投入力度,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一起抓,把傳統村鎮整治建設成規劃科學、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環境優美、服務健全、管理民主、社會和諧、生活富裕的新農村。重點實施新農村建設示范帶動工程、產業化工程、科技化工程、公路通暢工程、飲水安全工程、康居工程、動力工程、信息化工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程和生態村建設工程等“十大工程”??梢哉f,新農村建設的序幕已經拉開,我們必須迅速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國家、省、市的要求和部署上來,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當務之急,要盡快把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
一是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當中。建設新農村是黨和國家提出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政治、經濟以及社會事業等各個領域。完成這一歷史任務,需要一定的物質投入,但關鍵是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真抓實干,務求實效,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思想保證。各級、各部門必須適應新形勢,著眼新實踐,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采取更加奮發有為的措施,以更加堅定的決心,付出更加艱苦的勞動,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好頭、起好步、筑牢基礎。
二是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農民始終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也是最終受益者,衡量新農村建設的成敗,關鍵是看能否真正發動群眾,調動起農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因此,在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的同時,要把各項政策與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培養農民自立、自強、勤勉、自助的精神和意識,動員和吸引農民自覺投入到改善自身生產生活條件的偉大工程中去。要通過工作發動、政策引導、宣傳教育、典型帶動等多種辦法,激發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熱情和信心,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同時,要花必要的時間,采取必要的形式,大規模、高質量地培訓基層干部,讓干部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上的明白人,帶頭人,組織人。
三是完善市直部門幫扶鄉鎮的工作機制。為強化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我市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同時,市委、市政府把市直黨政部門幫扶試點村鎮,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具體措施,舉全市之力,合力推進。各部門在幫扶工作中要防止形式主義,防止脫離實際,防止強迫命令。要及早介入,開展工作,讓農民真正體會到全社會都在幫助他。要妥善處理好個關系,即:積極推進和量力而行的關系、全面規劃和分期實施的關系、政府引導和群眾自愿的關系、先期試點和全面推進的關系、全面建設和突出重點的關系,使新農村建設能夠扎實、有效地推進。
四是把發展經濟作為第一要務。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把壯大農村實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努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工換位”。要把勞動力轉移作為一項產業來抓,搞好農村勞動力培訓,加快勞動力轉移,拓寬農民增收空間。
五是用足用好資金,發揮投入的最大效能。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堅持財政資金存量向農村增加、增量向農村傾斜,保證新農村重點建設資金的投入。目前,市財政、金融信貸、市直有關部門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預計億元,這些資金如何使用?第一要打捆使用,按照規劃和農民意愿,依照輕重緩急按計劃逐步實施,集中使用,集中投放,集中管理。第二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可以以獎代補、以物抵資,既可以投入資金,也可以投入物資。第三堅決防止鄉村舉債,向農民集資籌勞要通過“一事一議”,堅決禁止向農民硬性攤派。第四堅決防止形象工程,要從農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切合實際的事情入手,利用好有限的資金和人力、物力。
二、搞好試點工作,實現新農村建設良好開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當前,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百鄉千村”試點工程的總體要求,集中力量抓好試點鄉鎮和試點村建設,及時總結經驗,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通河作為省扶貧開發重點縣,農業經濟不發達,農村基礎設施落后,但他們不等不靠,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農村經濟,率先開展了新農村建設,他們的做法值得全市借鑒和學習。結合通河的經驗,在推進新農村試點建設中,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目前,市政府正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各區、縣(市)要根據本地實際,統籌搞好農村產業發展、城鎮體系建設和村莊布局規劃。要突出重點,在近期內完成重點試點村規劃,由點到面,逐步推開。版權所有
二是從廣大農民最關心、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針對不同村屯、不同情況、不同條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讓農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通河縣堅持把創新工作機制作為工作重點,把分散項目集中向重點村屯傾斜,把單純依靠部分幫扶向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社會參與上轉變,把單一資金向捆綁資金上轉變,這些做法很值得在全市推廣。版權所有
三是必須明確責任,創新機制。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把責任落實到各級領導,明確新農村建設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層層簽訂責任狀。要落實目標管理,對各鄉(鎮)、各部門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市直部門主要領導和縣(市)領導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四是重點傾斜,盡快制定新農村試點鄉鎮扶持政策。試點鄉鎮作為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先行者,必須給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促使其加快發展,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積累經驗。要結合實際,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完善新農村投融資機制和吸引人才等方面,盡快研究制定和出臺我市試點鄉鎮扶持的相關政策,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普遍性,要做到邊研究、邊完善、邊細化。
五是加強調查研究。各區、縣(市)、各部門的領導同志,要經常深入到試點村,幫助農民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要認真總結試點村的建設經驗,不斷研究新問題、開拓新思路、探索新辦法,更好地指導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要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課題的研究,及時、全面地認識和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情況、新特點。要善于學習省內外其他地區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加以借鑒。
三、及時破解難題,確保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當前,我市的新農村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一是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僅通河縣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就高達億元,其他縣(市)也同樣存在著嚴重的資金缺口,為推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二是基礎設施欠賬多。我市還有萬多公里農村公路需要建設,座橋梁需要改造,個鄉(鎮)、個行政村需要高等級路面貫通,個行政村需要修建公路,個屯沒有吃上自來水,涉及農村人口萬人。三是城鄉二元結構還沒有破除。全市以城帶鄉的機制沒有完全建立,城鄉分割的局面還沒有打破,這已經成為制約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嚴重體制。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完善新農村政策制定、公共資源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發展布局,逐步克服和解決制約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阻力和障礙。版權所有
一是扭轉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隨著形勢的發展,城市支援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將不斷加大,國家、省、市也會拿出更多的資金對新農村建設給予支持。但是,有限的資金只能用在“刀刃”上,近期內還不可能關照到每一個村莊事業的發展。即便是爭取到了上級財政支持,許多情況下分到手上的也只能是啟動資金,杯水車薪。大量村務工作的開展及集體事業的發展,仍需要廣大農村干部帶領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如何尊重民意、發揮民智、匯聚民力,自力更生干大事,農村干部的引導和模范帶頭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廣大農村干部自覺增強時不我待、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樹立起自主創業、開拓創新的信心和勇氣,在困難中找機遇,在發展中求突破,更好地帶領群眾自力更生干事、干成事、干大事。
二是引入市場機制,多方籌措新農村建設資金。要抓緊制定出臺扶持政策,積極引導外商資本、工商資本、城市資本等向農業和農村投入。同時,通過對扶持新農村建設的招商引資項目適當減免稅費,對引資人給予物資和精神獎勵等形式,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新農村建設投入機制。
1.職能定位不夠科學合理。從目前鄉鎮政府的職能定位來看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不能夠給新農村建設提供各種支持以及服務,具體來說就是新農村建設需要各種公共服務鄉鎮政府都不能夠供給,存在職能缺位的典型問題,這突出反映了鄉鎮管理中存在的典型問題。舉例而言,新農村建設不僅僅要求經濟發展,同時還要求鄉風文明、村容整潔,但是很多鄉鎮管理重心就是經濟,忽視文化建設。除了職能缺位之外,鄉鎮管理中還存在越位的問題,沒有處理好政府調控以及市場調節之間的關系,全能政府特點明顯。
2.鄉鎮管理條塊分割問題突出。鄉鎮管理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問題突出,縣級政府以及鄉鎮政府雙重管理部門較多,這導致各個組織部門各自為政,各項工作開展的立足點不是為了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而是追逐自身的利益,結果就導致鄉鎮管理協調難度大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涉及到經濟、文化、管理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需要工商、稅務、農推、文化等機構之間通力合作,這樣才能夠有力推動新農村建設,反之則會拖累新農村建設。
3.鄉鎮政績考核模式比較落后。政績考核模式存在誤區也是鄉鎮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政績考核的目的在于發現鄉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以改進,但是反觀目前鄉鎮績效考核基本上陷入了一個為了考核而考核的誤區,數字出干部、數字出優秀成為了績效考核的直接表現。在具體的績效考核內容層面,新農村建設相關指標沒有被納入到鄉鎮管理范疇之內,鄉鎮考核基本上就是以經濟考核為主,考核內容單一,考核方法落后,考核結構使用不足,對于新農村建設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
二、鄉鎮管理改革中的困難分析
1.改革遭遇巨大阻力。面對新農村建設給鄉鎮管理提出的更多要求,鄉鎮政府改革勢在必行,但是也必然會遭遇到預料之內的巨大阻力,這些阻力處理利益阻力之外,還包括文化、理念等方面的阻力。利益阻礙是指在鄉鎮管理改革中可能受到利益損害的工作人員對于改革會進行的阻撓,文化以及理念層面的阻礙是指鄉鎮行政文化非常落后,帶有嚴重的官本位、人治色彩,鄉鎮政府官員都是高高在上,沒有樹立以人為本、服務至上政府服務理念,而新農村建設要求行政文化的重塑,這意味著對文化阻礙必然鄉鎮管理改革。
2.改革遭遇動力不足困難。從改革動力來看,鄉鎮管理改革缺少足夠的動力,首先就是鄉鎮上級政府動力不夠,在鄉鎮管理改革動力方面,基本上從中央政府到基層政府存在動力層層遞減的問題,出于種種考慮鄉鎮管理改革總是躑躅不前。其次是農村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滯后,其對于鄉鎮政府改革的推動力比較弱,經濟發展是推動鄉鎮管理改革的重要動力,經濟落后自然就會影響到改革動力。最后是農村公民社會尚不成熟,廣大農村居民在公民意識、法制意識等方面都比較落后,村民自治水平比較低,這也影響到了鄉鎮管理改革的推進。
3.改革基礎條件不夠充分。從鄉鎮管理改革基礎條件來看,相關配套制度、措施的不具備同樣給鄉鎮管理改革帶來了很多的困難。鄉鎮政府改革涉及到多方面內容,其本身并不是一個的孤立的工作,需要全面的做好的配套制度的改革,這樣才能夠為鄉鎮政府改革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反之在配套制度改革不到位的情況下,鄉鎮政府改革的難度會大大增加,很難達到預期改革效果。鄉鎮管理改革基礎條件不夠主要表現在人事制度、財務制度、社保制度等方面的不健全或者缺失,從而成為了鄉鎮管理改革的拖累。
三、鄉鎮管理改革的具體路徑
1.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職能轉變既是鄉鎮政府改革的主要目標,同時也是鄉鎮管理改革的路徑,鄉鎮政府在具體職能定位方面,要加快轉變步伐,利用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有利契機,結合新農村建設具體要求與內涵,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前提下,針對職能定位方面存在的越位以及缺位問題,有計劃的制定職能轉變路徑。
2.完善管理考核模式。在管理模式方面,需要根據新農村建設需要打破各個職能部門的割據情況,統一到新農村建設這一目標之下。在考核模式方面,則要將新農村建設內容納入到鄉鎮管理考核中去,完善考核方法,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