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29: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市場定位課程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為管理學下的二級學科以來,許多高校尤其是財經類大學,陸續開始招生,目前已經有幾屆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走向人才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財務管理專業雖然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異。究其原因,主要是對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清晰,進而導致教學計劃、課程體系設置沒有充分體現出財務管理的專業特色。因此,有必要進行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
一、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
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市場的需求。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被人才市場接受,那么這個專業的生存與發展就存在問題了。碩士論文 那么,財務管理專業應該培養什么樣的財務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財務管理專業的指導性教學方案中提出,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具備財務管理及相關的管理、經濟、法律、會計與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級專門人才。
筆者認為,上述培養目標不夠明確,過于抽象。結合目前人才市場對財經類大學生的需求,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可以定位為成為未來的工商企業的財務總監(cfo)、證券公司的財務分析師(cfa)以及金融部門的財務策劃師(cfp),其中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cfo為主要目標。
財務總監、財務分析師與財務策劃師需要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呢?雖然這三種職業服務于不同的單位和行業,但是都要求掌握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會計以及資本市場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國際財務管理慣例。也就是說,雖然這三種職業的實務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識結構卻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識體系與業務技能來說,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資本運作(投融資)、內部控制、納稅籌劃與財務分析。這些知識和技能也是cfa與cfp所必備的。這四個方面的知識要分別與相關的課程一一對應,而技能則主要通過案例教學與開展財務管理競賽等手段來培養。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場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選用教材等具體教學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要根據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人才市場定位來安排專業課程體系,具體來說,應當根據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來制定教學計劃和安排專業課程體系。
二、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現狀與課程體系建設
自從1999年高校開設財務管理專業以來,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財經類大學往往將財務管理專業設置在會計學院下面,這樣財務管理專業就被打上會計學的烙印,課程設置以會計學系列課程為主,再加上高級財務管理等課程。綜合類大學和理工類大學往往將財務管理專業設置在管理學院(或商學院)下面,與會計學專業并列,比如復旦大學設置財務金融系,招收財務管理專業學生。
培養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體體現在專業基礎課與專業主干課的設置上。筆者通過對上海財經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對比來研究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海財經大學的專業必修課包括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公司財務(上、下)、審計學、電算化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復旦大學財務金融系的專業必修課包括管理學導論、財務管理、營銷管理、管理信息系統、運營管理、財務分析、財務會計、金融市場、金融計量分析、投資學、國際財務管理、創業投資。從這兩所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來看,上海財經大學是在會計學的基礎上培養財務管理人才,而復旦大學是在企業管理的基礎上培養財務管理人才。筆者吸收這兩所大學設置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經驗,結合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人才市場定位,提出財經類大學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建議(詳見下頁表)。
在表中,筆者將必修課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兩類:專業基礎課是所有一級管理類學科專業的學生都必修的,課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學年;專業主干課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學年的上半年。醫學論文 將選修課也分為兩類:一類是類別選修課,是專業主干課的延伸或補充,為達到限選的目的,給出不多的可選項供學生選修;另一類是專業選修課,有較多的可選項,供不同興趣的學生選修。
三、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較大爭議。主要爭議有:如何在教學計劃中明確區分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的區別,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財務管理課程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劃分以及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國際視野;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否應該專門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
1.如何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財務包括公司理財或者財務管理、投資學、金融市場學三個部分。財務管理專業側重于公司理財,金融專業側重于投資學和金融市場學。對于財經類大學來說,由于財務管理專業往往設置在會計學院下面,因此要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cfo為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在市場定位明確之后,還要設置比較靈活的教學計劃,為不同興趣的學生提供一份可選菜單。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主要圍繞培養未來的cfo而設置,但是考慮到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相近,可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設置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的部分主干課程,比如中級和高級財務會計、投資學等課程,為一部分喜歡會計學或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提供一份可選菜單??傊?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一方面體現在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上,另一方面體現在教學計劃和專業課程設置上。
2.財務管理課程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劃分。不少院校借鑒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設置經驗,開設財務管理原理、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能夠循序漸進。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財務管理原理課程與中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劃分很難涇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復的部分。因此,筆者建議將財務管理原理和中級財務管理合并在一起,開設財務管理課程。另外,還要對財務管理課程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的內容進行劃分。對這一問題的處理,可以將教學內容和教材使用結合起來考慮,首先制定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大綱,可以考慮以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書財務成本管理課程中的財務管理內容為基礎作為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
關于財務管理課程的教材使用,建議采用國際經典財務管理教材的譯本。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又克服了學生的語言障礙,便于學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學習財務管理知識。國內翻譯比較好的國際經典財務管理教材主要有兩本:一本是吳世農、沈藝峰等人翻譯的《公司理財》(stephen 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紅、范龍振等人翻譯的《公司財務原理》(richard a.brealey等著)。由于這兩本教材內容充實,足夠一學年使用,所以可將其中與國內財務管理教材內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為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講授,剩下的內容作為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講授。在這兩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一方面,鼓勵英語基礎好的同學對照英文原版教材學習(機械工業出版社同時出版了這兩本書的英文版本),培養學生直接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提高專業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可有意識地結合我國上市公司的一些財務案例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如何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時間比較短,缺少歷史經驗積累,教學實踐環節比較薄弱,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點力不從心。留學生論文再者,不同的財務主體,其財務活動有很大不同,強調在學校里培養出較強的實踐能力也不太現實。因此,在教學中還是著重利用案例教學以及財務管理知識競賽等手段,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結構性思維習慣。
4.是否需要單獨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針對現代大學教育中存在的“重術輕道”問題,財務管理專業教育毫無疑問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為減少社會貪污舞弊、提高社會誠信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有教師建議開設財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這門課程。
筆者認為,職業道德教育應當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教師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首先,任課教師兢兢業業的教學態度,讓學生耳目一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都可對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水準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這門課程中,可以對一些財務舞弊案例進行分析,加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谝陨峡紤]和安排,筆者認為沒有必要專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
主要參考文獻
①劉淑蓮.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幾個問題,會計研究,2005;12
②向德偉.關于財務管理專業學科體系和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會計研究,2003;3
關鍵詞:財務管理;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1
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與專業介紹》以來,財務管理專業取得了飛速發展。高校專業排名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高校共開設財務管理專業點315個,到了2013年,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的院校更是高達443所。
財務管理專業的社會需求量大,需要的辦學條件要求簡單,辦學的成本也相對低廉,因此,財務管理專業在很多高校應運而生。眾多高校也結合自身特點,專業特色和師資力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優秀財務人員。然而,由于辦學時間短,經驗不足,財務管理專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問題:例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清晰,課程設置不夠合理,人才培養模式沒有跟上經濟環境的變化速度等,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探討和研究。
目前,我國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理念滯后
現階段國內多數高校對學生的培養仍以專業知識的灌輸為主,財務管理專業也不例外。大多數高校對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仍然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則明顯不足。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實用型人才,對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我們應該變更傳統觀念,側重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專業定位模糊
由于本科財務管理專業開設時間短、經驗不足、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缺乏,導致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不清晰。
在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方面,調查發現,即使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也有很大比例難以從實質上區分財務管理和會計專業的不同(黃虹等,2007)。陸正飛(1999)比較了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的差異,發現差異并不明顯。
在就業方面,黃虹等(2007)采用調查數據分析發現,盡管人們普遍看好財務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但市場對財務管理和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無明顯區分,認可度有時甚至不如會計專業,直接導致財務管理專業在學生和家長群體中的受歡迎程度明顯低于會計學和金融學專業。葛文雷等(2007)發現,實際中最好的財務管理人才往往來源于會計專業,而非財務管理專業,這無疑說明了財務管理專業的發展現狀與目標還存在很大差距。
3.課程內容交叉重復
財務管理與會計學、金融學互相交叉延伸,在課程設計、研究范式、培養機制、執業模式和就業去向等方面互相融合重疊。多數高校針對財務管理專業開設的課程,與會計學和金融學的課程幾乎沒有差別,甚至合班上課。這也是導致很多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都無法從實質上區分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的重要原因。要改變財務管理專業面臨的尷尬處境,突破財務管理專業目前的瓶頸,需要構建財務管理專業獨有的課程體系,將專業課程分成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如將財務管理核心課程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或者分為學科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和專業必修課等,根據學生的年級和興趣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陸正飛,1999;劉淑蓮,2005)。
解決方案
鑒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為了加強財務管理的人才培養,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一)更新培養理念、構建前沿的專業課程體系
針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應從傳統的灌輸知識為主轉變為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復雜問題的應變能力的培養上來。隨著人們的消費、理財理念等快速從“大眾化”向“個性化”“多元化”發展,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嚴苛,以前“一刀切”和“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已不再能夠滿足人們的靈活要求。因此,Σ莆窆芾磣ㄒ等瞬諾吶嘌也必須轉變思想,更新培養理念,構建科學的前沿的專業課程體系,突出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
(二)改進教學方法、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培養出一流的財務管理人才,需要一流的專業課程體系相配套,更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相輔助。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實用型人才,因此,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是關鍵。因此,高校的教學方法應從傳統的理論教學中“跳”出來,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活學活用的能力。
(三)改革考核機制,構建科學的人才質量評價體系
為縮小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目前,國家對于高校傳統的考核機制進行了長足有效的改革。2015年1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總體方案,改變了過去“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對高校的評價體系這,這也為財務管理專業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契機。通過此次改革,構建一個科學的人才質量評價體系,對于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結論
綜上所述,盡管我國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在培養理念、課程體系設計、專業定位和教學方式以及人才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更新培養理念、找準專業定位、采用更為合理的課程設計,改進人才評價體系,將有利于提升人才培養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葛文雷,吳麗賢,常珊珊.財務管理人才建設的市場需求分析與培養設想[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291-298.
[2]黃虹,章惠,張征,朱惠軍.財務管理與會計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比較與分析――以上海市為例[J].生產力研究,2007,14:140-142.
[3]劉淑蓮.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構建與實施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05,12:36-41.
關鍵詞:旅游管理;財務管理;教學改革
隨著旅游業的高速發展,不管是高校還是旅游企業自身,都越來越重視財務管理知識能力的提升。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都開設了財務管理課程,以培養復合型高素質旅游人才,滿足企業需要。但是,目前旅游管理專業財務管理的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仍存在不少問題,教學效果不理想。
一、旅游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專業基礎薄弱
財務管理是會計體系發展進程中出現的一個分支,具有系統性、操作性、跨學科性等特點,其學習應以具備會計學原理、稅法、經濟法等多學科知識基礎為前提,才能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但實際中,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往往只學過很少的相關課程,很多學生對財務管理的一些基礎概念和方法缺少認知,致使在學習中面臨不少困難。
(二)教學方法單一
旅游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課程,由于學生基礎薄弱,課時較少等限制,一般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雖然教學中會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結合的模式,但對做媒體技術利用不充分。教師偏重理論教學,采用“灌輸法”,缺少師生互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理論教材和案例庫建設滯后
國內旅游管理專業設置財務管理課程較晚,且課程定位不夠明確,導致目前該專業的財務管理教材建設滯后。雖然有些高校自己出版的配套教材,但大多脫胎于財會專業財務管理教材,并沒有完全契合旅游企業管理實際。盡管有些作者有意識的列舉了一些旅游企業的例子,但并沒有真正把握旅游企業與其他行業的不同,僅是文字表述上的改變,比如將原案例中的**企業換成**酒店或旅行社,與財會專業的財務管理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四)實踐教學環節缺乏
且財務管理課程的實踐性教強,財會專業的財務管理課程一般有專門的實訓課或案例課,學時較多。學生可以參與教師設計的綜合性案例剖析或模擬實訓提高實踐能力。而旅游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課大多數不設實驗課,只設理論課。學生缺乏實踐學習,體會不到課程實踐性、應用性的特點,不利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吸收。
二、旅游管理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一)未雨綢繆,查缺補漏
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專業基礎薄弱的問題,教師提前將財務管理課程所涉及的其他學科基礎知識總結歸納,并及時在上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作出真實反饋。為實現最佳教學效果,教師應提前對課堂設計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見表1)
(二)豐富教學方法
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內容、環境及學生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改變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法”,建立“教師課堂講授+慕課微課學習+課后練習討論”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體系。充分利用信息化,讓課堂更有趣,讓知識更有趣,讓學習更有趣--將圖畫、聲音、視頻帶入課堂,形象的展示抽象難懂的教學內容。除此以外,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積極引進或開發財務管理教學軟件,提高授課效率和仿真練習,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加強專業教材建設
針對財務管理教材內容更新不足,與旅游管理專業脫節等問題,可結合我國旅游企業發展形勢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加強旅游管理專業理論教材和案例教材建設。要將新動態,新經驗,新成果,新思路吸收進教材,改變傳統晦澀的編寫風格,緊密結合個人、企業實際,如貨幣時間價值與分期付款,旅游企業營運資金特點等,保證教學內容動態更新,使學生意識到所學財務知識與工作實踐的密切聯系,激發其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四)增加實踐教學
旅游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課程課時較少,光是理論教學都讓教師感覺捉襟見肘。鑒于財務管理課程的特點,實踐環節必不可少。(1)案例源于生活。利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旅游企業管理實務的案例,如講到貨幣時間價值,可以以父母供養孩子長大讀書為例,讓學生算下父母的投Y有多少,自己需要償還多少。講到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案例,以實習過的旅游企業為對象,分析企業的存貨采購,應收賬款管理等。(2)課程實踐校外上。在課程考核時,將學生校外實踐納入考核指標,讓學生在假期到校企合作單位或政府部門實習,將所學財務管理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詠英.對飯店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0(2).
關鍵詞:獨立學院 財務管理 會計
1、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現狀: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是依靠社會資金(香港隆興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融智興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依托重慶工商大學師資辦學,經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層次獨立學院,于2001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年辦學歷程。
1.1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狀況: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設置管理系、經濟系、金融系、會計系四個專業系和基礎課教學部,共有9個專業。其中,會計系下設會計學、財務管理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從2007年開始招生,目前招生4屆,平均每年招生100-110人,總體看招生生源較好。
師資隊伍:會計系財務管理專業專職教師4人。按職稱分類:副教授2人,講師1人,助教1人;按學歷分類:博士1人(在讀),碩士2人,本科1人。以上師資隊伍沒有包含依托重慶工商大學的師資。
2、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2.1培養目標方面
財務管理專業2008級培養方案將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定為: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較順利地通過全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和國家會計職稱考試。這與會計專業2007級培養方案培養目標相同。存在兩點不足:①體現不出財務管理專業特色;②將財務管理專業看做是會計專業的延伸。理由如下:
①從知識結構上看:教育部2000年提出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 世紀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具備財務管理及相關的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級專門人才。"從專業知識角度,可以看出教育部認為財務管理專業應該學習的知識是以財務管理知識為主,同時具備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識,而不是會計專業的復制。
②從學科定位上看:國內,財務管理專業通常設在會計院(系),并且由會計專業脫離出來;而在國外,財務管理專業的通常設在金融院(系),因為該專業的產生是與金融的發展密切相聯系的。因此,在與財務管理專業相關的專業之中,有必要理順財務管理與相關專業的關系,特別是與會計、金融專業的關系:
總體上看:財務管理、會計、金融三個專業的研究重點不同:財務管理專業側重"財務與金融管理";會計學專業側重"會計實務";金融專業側重"金融業務與金融管理"。
1)財務管理與會計專業的關系。財務管理和會計的研究對象都是企業的資金,但是會計更多的體現在核算和監督上面;財務管理更多的體現在運用資金上面(比如投資、籌資)。
2)財務管理與金融專業的關系。財務與金融都由一個單詞"Finance"翻譯而來,國外,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中,財務管理專業的產生與金融市場、金融工具及金融機構的發展相聯系。因此,財務管理學科研究范疇與微觀金融學相一致,主要包括金融市場、投資學和公司財務三大領域(也有人認為微觀金融學中的公司財務就是財務管理)。在這三者中,投資學與公司財務的關系更加緊密,投資學的理論只有通過公司財務活動才能真正和實物經濟發生聯系,與商品市場發生聯系;而公司價值又要通過金融市場的交易才能得到正確的評估。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國外財務管理專業與金融學的聯系比會計學更緊密。
③從形式上看:有人認為應該將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為金融及金融服務中介等機構培養專業理財師;有人認為把為企業培養優秀的首席財務官(CFO)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這樣的提法都正確,特別是獨立學院的專業的培養目標更應該具體。融智學院將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定位是基于以下三點考慮:
1)要有具體的目標。在相同研究文章中,很多文章都是泛泛而談,沒有特色。教育部1998 年制定的財務管理培養目標只是給出了一個框架,給每個學校留下了形成特色的空間。獨立學院無論在師資、資金、辦學經驗等方面與以前的公辦學校相比都存在不足,因此,獨立學院在專業設置上可以發揮后發優勢,借鑒國內外好的經驗辦出自己的特色。獨立學院相對與公辦學??偟奶厣菓眯裕貏e是現在就業壓力比較大,獨立學院已經出現考證熱現象。因此,獨立學院應該有具體的培養目標。
2)由于國內和國外的具體情況不同,國內財務管理偏會計是由于中國歷史和社會的原因造成的,國外是財務管理偏金融是由于國外經濟發達、市場程度高,企業對市場結合非常緊密。因此,將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開設兩個方向(理財規劃師和特許金融分析師)一是站在中國的實際,二是展望中國未來。
3)目標不能定的低。雖然將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定位于考理財規劃師和特許金融分析師,并沒有否認考其他證書和把培養理財規劃師或CFO作為目標。將目標定位相對較高,教師和學生才能在教學中產生壓力和動力。
2.2專業主干課方面
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依賴專業課程的設置,特別是專業主干課程的建設是課程建設的最重要環節。融智學院財務管理專業2007級培養方案專業主干課包括:財務管理原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和財務管理實務4門課程,雖然4門專業主干課強調了財務專業的本身課程,但是存在主干課開設力度不夠的問題。2008年制定財務管理專業主干課時將主干課定為: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投資學、管理會計6門。
2008年開設的主干課相對于2007級有了很大提高,理由是由于財務管理原理相對簡單,可以放到學科基礎課;加強了專業特色-----偏向會計學開設了中級和高級會計學和偏向金融學開設投資學。但是,還是存在一個問題:《管理會計》做為專業主干課不是太妥當。一是管理會計不是會計最重要的課程,課程本身不難;二是會計方面已經開設了兩們課程,占了主干課程的1/3,而微觀金融學中很重要的《金融市場學》沒有開設(理由見財務管理與金融專業的關系分析),因此建議開設《金融市場學》替代《管理會計》。
從專業主干課的修改建議可以看出:建議修改后的專業課程設置與專業培養目標更加緊密:專業主干課程中有會計學的最核心課程(中級、高級會計學),也包括微觀金融學的最核心課程(金融市場學、投資學、公司財務(中級、高級財務管理)),從而形成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特色。
3、結論
通過課程建設,特別是專業主干課程的建設可以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通過改進后的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建設可以使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學生畢業時具有扎實的會計知識、廣博的金融學知識以及精深的財務管理知識。從而形成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特色知識體系。(圖1)
圖1: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特色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2007-2010級學生學習指南》
(東北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5)
摘 要:財經院校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由于是不同教學單位開設的,容易產生授課內容重復的問題.本文以《金融學》和《財務管理》課程為例,在闡述兩門課程整合的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整合方案應考慮的因素,并根據專業基礎課設置原則,給出了三個解決方案,并基于知識完整性,針對每一種方案給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 :專業基礎課;金融學;財務管理;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4-0254-03
基金項目:本項目為東北財經大學校級教改課題《管理類專業基礎課授課內容重復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
近幾年,教育部不斷地對高等學校教學計劃改革提出政策性規定,比如,學分不斷降低,這樣的改革對于學生來說有利有弊,好處是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拓展授課以外的能力和素質的提升,有利于培養綜合性人才;弊端是對于沒有學習規劃的學生來說可能造成知識攝取不足,限制了知識面的擴展.為了彌補這樣的弊端,高等院校應該合理設計專業基礎課,盡量在有限學分的前提下,給學生充分補給基礎知識,為其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很多財經院校設置專業基礎課時常常會有授課內容重復的現象,如果重復的課程不是來源于同一個教學單位,那么授課老師之間就可能缺乏對于授課內容的溝通,可能會導致重復或銜接問題.本文以財經院校管理類專業專業基礎課《金融學》和《財務管理》課程為例,分析兩門課程授課內容重復的整合問題.
1 《財務管理》和《金融學》兩門課程整合的必要性
《財務管理》和《金融學》是分別隸屬于管理類和經濟類的兩門課程,但其授課內容卻有很大的重復性,以我校會計學系列教材《財務管理》(劉淑蓮主編)和金融學系列教材《金融學教程》(蘇平貴主編)為例,《財務管理》教材共14章,《金融學教程》教材也共14章,從其目錄標題看,共有9章是完全重復,其余的章節有部分重復,也就是說,兩門課程至少有70%以上的內容是重復的.目前,我校管理類專業同時開設了這兩門專業基礎課,根據2010級的教學計劃,我校共有17個管理類專業同時在大學二年級開設了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其中,勞動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是方案內學科基礎選修課,金融學是學科基礎必修課;管理科學和工程管理專業的金融學是選修課,財務管理是學科基礎必修課;其余的12個專業(電子商務、旅游、資產評估、日會、注會、會計學、加會、財務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的財務管理和金融學都是學科基礎必修課.這意味著我校有12個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因為教學計劃安排而導致財務管理和金融學的重復學習.只有5個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選課來避免財務管理和金融學的重復學習,然而這些學生極有可能因為不了解課程的內容而同時對兩門課進行了選修.由此可見,我校目前管理類專業同時開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勢必造成授課內容重復,浪費了教學資源,同時也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教學質量.
管理類專業同時開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造成重復授課不光是我校的問題,外校同樣存在這樣的情況.以山西財經大學為例,工商管理專業、物流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管理科學專業、工程管理專業、項目管理專業等管理類專業都同時開設了《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
管理類專業學生開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和了解金融市場環境知識,以培養適應經濟型社會需求的管理類人才.《財務管理》以講授公司理財知識為主,簡單介紹了金融市場環境知識.《金融學》對金融市場環境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同時也大量介紹了理財知識.這就使得兩門課程產生了大量的授課內容重復.根據學分制的教學制度,在總學分一定的情況下,如何取舍這兩門課程,或者如何很好地整合這兩門課程,思考這兩個問題,有利于重新修訂或調整管理類專業學生的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資源配置.
2 設計管理類專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整合方案應考慮的因素
2.1 體現課程基礎性的特征
專業基礎課是為學生學習專業課奠定必要基礎的課程,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必修的重要課程.不同的專業有各自的一門或多門專業基礎課,同一門課程也可能成為多門專業課的專業基礎課.作為財經院校的管理類專業學生,了解理財知識和金融市場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所有管理活動都是為了提高價值,而在現今的商品經濟社會里,金融市場是與個人生活和企業經營不可脫離的平臺.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將來的主要就業崗位又不專門是公司財務和股票投資,因此,對于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應該包含理財和金融市場的基礎知識.
2.2 擴展知識面
比較寬厚的專業基礎,有利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畢業后適應社會發展與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專業基礎課的設置除了要突出財經院校的特征之外,還要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除了介紹理財知識和金融市場的基礎知識外,還可以介紹一些與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財經類知識,比如貨幣的供需與定價、風險管理等基礎知識,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 教學資源分配
學校在設置課程時往往會考慮到教學資源分配問題,這不僅關系到教師資源的合理分配,也關系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問題.《財務管理》通常是財務系(或者會計系)開設的課程,《金融學》是金融系開設的課程,在設計管理類專業開設的《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整合方案時,要注意這樣的問題:如果保留《財務管理》,金融系需要開設什么樣的課程能夠給學生介紹金融方面的知識;如果保留《金融學》,財務系需要開設什么樣的課程能夠給學生介紹財務方面的知識;如果這兩門課程都刪除,那么哪門課程能夠補充理財和金融市場知識,這個教學任務應該由哪個系來承擔.
3 管理類專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整合的方案設計
針對上述問題,財經類院校管理類專業本科教育的專業基礎課應該凸顯財經特征,因此,關于《財務管理》和《金融學》兩門課程的設置有三種可能:一是保留《財務管理》課程,舍掉《金融學》;二是保留《金融學》,舍掉《財務管理》;三是同時保留《財務管理》和《金融學》,并協調兩門課程的授課內容,凸顯兩門課程各自的特點.
3.1 保留《財務管理》,舍掉《金融學》
表1列示了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編制完成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中除東北財經大學外,排名前5名財經類院校的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的設置情況,由于各個學校教學計劃設計不同,所以有的學校也叫“學科公共課”.從表1可以看出,基于財經類院校的特點,各財經類院校管理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都有“財務管理”課程,主要是因為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學習企業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財務管理是企業基于價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內容之一,因此,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財務管理》課程成了各財經院校管理類專業必開的課程.
如果保留《財務管理》課程,基于知識完整性,替代《金融學》可以開設的金融類課程應具備以下特點:(1)詳細介紹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類型;(2)介紹金融市場參與要素;(3)介紹金融市場工具的流通和定價機制.基于上述考慮,可以選擇的課程有:貨幣銀行學、金融市場學等.
3.2 保留《金融學》,舍棄《財務管理》
如保留《金融學》課程,基于知識的完整性,替代《財務管理》可以開設的包含理財知識的財務類課程很難在同一門課程中找到,往往會在《管理會計》和《財務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財知識,由于學分的限制和基礎性要求,這兩門課都是專業必修課,不適合作為專業基礎課開設.那么替代《財務管理》的課程就需要在別的教學單位尋找,比如:投資學等.
3.3 同時保留《財務管理》和《金融學》并予以協調
如果同時保留《財務管理》和《金融學》這兩門課程,就需要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協調,避免出現重復的授課內容.本文認為,基于專業基礎課54學分的要求,《財務管理》和《金融學》的教學大綱至少要包括表2的內容.基于兩門課程內容的整合,需要針對管理類專業編寫配套教材,這樣才能夠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
4 結束語
財經院校的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必修課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理財和金融市場知識,這些知識應該在專業基礎課中進行設置.目前,管理類專業主要是設置《財務管理》講授理財知識,設置《金融學》講授金融市場知識,但由于這兩門課分別開設在財務系和金融系,授課教師在授課時存在授課內容溝通障礙,導致這兩門課的授課內容存在很大重復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根據專業基礎課設置原則,給出了三個解決方案:保留《財務管理》,舍去《金融學》;保留《金融學》,舍去《財務管理》;同時保留這兩門課程.并基于知識完整性,針對每一種方案給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楊琴軍,陳龍清,季華.淺談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與學生能力培養的整合[J].中國林業教育,2006(3):14-17.
(2)趙冬梅.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9(8):34-36.
結合市場需求,對財務管理專業中金融課程體系的設置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問題,進而從課程體系的不同層次提出優化設計的建議。
關鍵詞:
財務管理專業;金融課程;課程體系優化
中圖分類號:
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6013402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金融市場及相關機制的不斷完善,市場對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的金融學素養提出了更高地要求。為適應這種需求變化,金融學相關課程在當前高等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優化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1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金融知識的市場需求分析
1.1 應用型財務管理的興起加強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復合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結構調整和人力資源市場結構的發展變化,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學本科教育已經從傳統的“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趨向于“應用型”教育。經過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畢業生,具備相應領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在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能力等方面具有應用和復合性,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為此,許多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漸漸發生變化,不再是傳統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應用型專門人才,即培養掌握財務管理基本知識,具有運用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理論、金融投資理論和知識進行理財等專業能力,能夠在企業、證券公司、銀行、政府機關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從事資金管理、財務分析、財務咨詢、證券投資、會計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這種轉變無疑加強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復合性,對學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財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才有可能成為適應時展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
1.2 金融環境的變化對財務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金融市場不斷完善并逐漸成為各種財務活動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從事財務活動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可避免會參與其中。
首先,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金融領域的跨國活動也在迅猛發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資金在全世界范圍內重新配置,既為發達國家的“剩余”資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投資空間,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更多的融資機會。各種金融產品不斷創新,境外投資機構紛紛涌入,一方面為企業籌資、投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又使企業處于極大的金融風險中。這些對財務人員的理財觀念、風險意識、知識結構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國資本市場規模不斷壯大,有力地推動了企業重組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資本約束還未形成,這就要求財務人員熟悉、掌握相關市場的法律法規要求和運作規律,并具有較強的發展適應能力。
因此,市場對財務管理人員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不僅要求其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具有綜合運用能力,而且還要了解金融市場、熟悉金融機構、能夠理解我國金融機制及法規。要培養此類人才,在其系統的專業學習過程中,開設一定數量的金融類課程必不可少。
2 財務管理專業金融課程體系的設置現狀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所采用的課程體系框架多分為五個層次: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限制性選修課、任意選修課。作為第一個層次的公共課,即為通識教育課程,強調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質教育的基礎。包括思想道德修養、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等通識課程。因其與專業性質無關,故不必開設金融課程。后四層都屬于專業教育課程,不同層次中金融類課程的設置也有所不同。
2.1 專業基礎課中,幾乎沒有金融類課程
開設專業基礎課程的目的是為學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程有:西方經濟學、基礎會計學、統計學、管理學、經濟法、甚至運籌學和管理信息系統等。這些課程的設置并無不妥,但對財務活動的生存環境――金融市場,及具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各種金融機構未作絲毫介紹,這顯現出專業基礎課的設置尚有欠缺之處,亟待進一步完善。
2.2 專業主干課中金融類課程有所增加
專業主干課是構成財務專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課程,也是本專業區別于其他專業的重要標志,我國高等院校傳統選擇的為中級財務會計、投資學、高級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等課程。其中投資學為金融學課程,在財務活動的三個環節,即籌資、投資和分配業務中,投資是中心,投資的需求決定了籌資的規模,投資的預期收益構成了籌資成本的約束條件。而投資的現實收益則成為財務分配的基礎。因此將其作為重點內容設置為專業主干課。
隨著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發展,除了傳統開設的投資學課程外,各高校對專業主干課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如復旦大學的必修課增加了金融市場和金融計量分析;中國人民大學開設了貨幣銀行學和資本運營;東北財經大學開設了金融學和公司理財等。這說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財務管理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類課程數量。
2.3 專業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隨不同院校的特點而變化
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的課程設置,體現出各高校對本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設置的多少和具體的開設種類都有所不同。如復旦大學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特別重視學生的金融基礎,金融學相關課程設置的非常細致,十二門的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如金融工程、期權與期貨、金融實務、保險學、中國金融市場等占了九個。而中國人民大學在重視核心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更看重的是會計類專業課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門的選修課程中,金融類課程僅僅只有保險學、國際金融學、金融市場學、期貨貿易和證券投資學五門。其中證券投資學是必選課,是作為專業主干課中沒有開設投資學的必要補充。
綜上分析,在當今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金融類課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對比我國龐雜多樣的現實市場需求,金融類課程的設置在數量和種類上明顯不足,為能培養出真正滿足市場需要的財務管理人才,必須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對其中金融課程的設置進一步優化。
3 金融類課程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優化設計
3.1 增加專業基礎課中的初級金融課程
在西方經濟學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的關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與資金運動有關的“Finance”一詞。在我國的現實生活中,兩個學科的交叉融合之處也越來越多。所以在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中,應至少開設一入門級金融課程,如《金融學》或《貨幣銀行學》,這兩門課內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較淺顯但較為全面的對金融學進行了介紹。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財務管理的對象――貨幣的產生發展、相關形態制度的演變;可以掌握財務分析中關鍵因素――利率其作用及運行機制;可以初步認識籌資或投資等財務活動所接觸到的各種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
如今,大多數高校都將這門課開設到專業主干課中。這實際上是混淆了《金融學》與財務管理專業其他核心主干課程的關系,二者不應是并列而應是前者為后者的學習進行鋪墊和打基礎。因此,應將《金融學》調至專業基礎課程中。如果學校較為重視財務管理專業金融知識的培養,還可在專業基礎課中除《金融學》外,再加設一門金融課程,如《金融市場學》等。
3.2 加強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實踐環節
市場迫切需求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靈活運用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理論、金融投資理論和知識進行理財的專業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不僅在于財務主干課程的理論學習,更在于實踐能力的培養。現實生活的財務活動與金融工具、金融機構,以及整個金融市場都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僅僅加大專業主干課中金融類課程的數量遠遠不夠,還應加強培養財務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實踐操作能力。
一般來說,盡可能將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類課程放在全真模擬實驗室中,通過采用模擬炒股實驗、上市公司融資實驗、項目投資決策實驗、甚至沙盤對抗實驗等設計性實驗方法,著重訓練學生在掌握財務會計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運用財務數據,設計分析模型的綜合能力。即便不具備全真模擬實驗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基本方法,使參與其中的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掌握財務金融知識,為其今后的實踐操作奠定了基礎。
3.3 設置專業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的學分下限
雖然在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選修課中,都開設了金融類課程。這些課程表面上依賴于學生自己的興趣選擇,學校并無特別要求,但學校對該專業培養重點和方向的不同導向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如上海財經大學財務管理專業,本身就隸屬于會計學院,該專業學生在專業限選和任選課的選擇上,必然以財務會計有關課程為核心,多選擇公司治理、高級財務會計、企業價值評估等課程。這樣培養出來的財務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滿足我國金融環境的變化。
為了能夠培養出既能滿足金融市場需求,同時又能突顯學校自身特點的財務管理人才,可以在財務管理專業選修課,主要是專業限選課中設置金融類課程的學分下限。例如,若某學校財務管理專業限選課一共要求30學分,其中金融類課程不低于8學分。這樣,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的種類及數量多少,仍由學校根據自身對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來設置,只是為了配合市場需要對學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識進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還兼顧了學生個人的興趣偏好。
總之,市場環境的變化加強了財務管理專業與金融專業的學科交叉性質,提高了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對金融知識的要求。因此,必須正確認識金融類課程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其進行合理設置,從而實現優化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整個課程體系的目的,才能真正培養出與時俱進的現代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殷俊明,馬麗君.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研究[J].商業會計,2011,(13).
[2]張娜依.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23).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
一、現行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類型
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為了達到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需要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來實施教學。財務管理課程的綜合性很強,目前我國的課程設置或是體系內容方面的教育還不能完全達到培養目標要求,財務管理課程還存在著體系不夠合理、內容不夠全面等問題。本文章以廈門大學21世紀會計學系列教材、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專業系列教材、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列教材為樣本進行比較分析。
目前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4種體系:一是按資金運動階段設計課程體系,專業主干課程設有:《財務學原理》、《企業籌資管理學》、《企業投資管理學》、《成本費用管理學》和《企業收益分配管理學》等;二是按不同財務主體設計課程體系,專業主干課程有:《財務學原理》、《企業財務管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國際財務管理》和《財務學比較》等;三是按財務管理環節設計課程體系,專業主干課程設有:《財務學原理》、《財務預測學》、《財務決策學》、《財務計劃學》、《財務控制學》和《財務分析學》等;四是按財務管理層次設計課程體系,專業主干課程有:《財務管理原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以下分別簡稱為原理、中級和高級)和《跨國公司財務》等。這4種體系各有利弊,其中第4種是教育部專業介紹推薦采用的課程體系,也是目前國內多數高校所采用的課程體系。
二、現行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不足
由于財務管理專業在我國高校中設立的時間不長,其課程體系目前還處于探索和形成階段。從各高校該專業現行的課程體系看,普遍存在以下及方面問題:
1.課程的整體結構不合理,忽視全面素質的培養
專業課過多過細,基礎課相對薄弱,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財務管理是一項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和條件,尋求有用信息,進行分析判斷進而做出決策的復雜的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應變性。它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在許多情況下,專業以外的其他知識與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對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歷史背景、自然狀況、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以及某些文學、藝術知識的了解、品德與修養、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使財務管理人員,能長期保持比較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而目前,涉及上述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在課程設置上明顯不足。財務管理專業由于專業體系比較單一,形成單純偏重理論的課程模式,而對于本專業以外的文化課程,則不予重視,致使學生們的語言文字修養、文明禮儀修養、倫理道德修養、歷史和哲學修養等方面的整體素質低。
2.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重理論輕應用
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全面學習前蘇聯的時期,盡管幾十年來不斷地進行改革,但原有模式的束縛和影響仍然存在,其主要弊病是重理論、輕應用;重傳授知識、輕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重專業知識、輕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不夠。在課程設計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幾乎沒有,或者微乎其微,造成當代大學生應試能力很強,學生死記硬背、不假思索的學習。另外,在課程的前后關系上,強調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體系,這是正確的,但過多地強調了演繹法,過分地強調了專業的完整性、科學性,而對歸納法的課程,從具體到抽象的課程則不予以重視,排除在課程體系之外。沒有考慮使學生靈活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敏銳深刻地觀察研究對象,開拓生產技術的新領域,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新思路。因此,學生不能運用研究成果和方法解決某些實際問題。
課程設置的實踐性內容與環節不足或流于形式。我國由于高校的辦學體制的制肘和目前的師資總體水平的限制,使得與課程中的實踐性內容偏少。比如,在國外普遍開設的財務管理的案例教學在我國高校中只有少量的重點大學在使用,而實踐性環節的教學如社會調查,因學生的經濟和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以及學校組織不力、不重視,更多地流于形式。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學習效果不理想,不能很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3.課程體系陳舊,跟不上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步伐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務管理,是一項關系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綜合性管理活動。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面對激烈的市場,要進行科學的融資、投資決策,要合理分配企業收益,要在財務決策過程中正確處理好企業內部條件、外部環境與企業目標之間的動態平衡關系。所以,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具有全局意識和整體理念,要有敏銳的眼光、開闊的思路及合理的判斷,將企業的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善于從企業整體利益出發,從發展的眼光分析和處理財務管理問題。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時機,在風云變幻的市場競爭中掌握經營主動權。顯然,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達到上述要求,必須要具有扎實而又廣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財務管理學科的課程建設必須要體現出這一要求。
4.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習指導師”和學科建設的“課程設計師”
事實上,在課程體系實施的鏈條上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提高師資水平。好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必須通過教師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信息時代,知識總量以幾何級數增長,教師在知識掌握、信息量或者價值取向上的優勢已經不那么明顯。教師只有勤奮學習,廣泛涉獵,不斷汲取和擴大知識容量,才能成為“授人以漁”的“學習指導師”和學科建設的“課程設計師”。目前,受“理論必須聯系實際”思維定式的影響,有的教師為自己的理論深化有可能離開實際而質疑,也有的無法詳細透徹地講授財務理論,或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像電腦操作手冊一樣的實用工具,導致財務理論課堂講授難以避虛就實和得心應手。例如,許多學生花了很長時間學習如何計算凈現值、內部收益率,但卻不知道如何找到凈現值大于零的項目。教師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廣博的知識視野、合理的知識結構、良好的知識素質和管理實踐,才能深入淺出地傳授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才有可能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
5.未正確處理財務學科與會計學科之間的關系
受傳統觀念影響,財務管理工作被當作是會計工作的延
伸和發展,體現在學校教育上,不少學校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的課程相差不大,財務專業所學課程基本上都是以會計課程為主,即使是財務課程其教師也多以會計教師為主。財務管理是20世紀初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立的學科,財務管理的活動幾乎涉及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從資金的籌集到資金的合法使用和資金的分配,此外還包括企業設立、合并、改組、解散、破產的財務處理等等。如果繼續堅持會計包含財務管理的觀點,必然會阻礙會計學與財務管理的發展與完善,這在會計與財務管理的教學和財會工作中已體現出來了。正確認識財務管理與會計的關系,有助于加強財務管理專業的建設,財務專業必須要有自己的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
6.課程設置缺乏整體規則,重復現象嚴重
目前,專業課程之問的重復是不爭的事實。應當說,由于各門課程有其自身的完整體系,知識的交叉和重復現象在所難免。但是,在整體的統籌規劃上應對這一問題給予考慮,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特別是簡單的重復。
三、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經濟全球化浪潮,知識經濟的興起,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企業的重新構建,這些總體環境趨勢,既為財務管理專業的教育創造了機遇,同時也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大學本科教育正在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本科大學生已逐步成為一般的專業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對于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符合目前大學教育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化,人才層次定位也要求做到相應的轉變。大學本科教育培養的是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具有一定創新意識的應用型專門人才。與此相適應,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層次定位應是應用型財務管理專門人才,而非傳統定位的高級財務管理專門人才。目前我國高校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新要求,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已不能勝任新要求,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設置也需要隨之做出相應的變革。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應突出財務管理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的特點,增強專業課程的實踐性,加大課程實踐的課時。
參考文獻:
[1]谷祺,劉淑蓮:財務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2]財務管理,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編,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3]郭強華,涂江紅:師生觀念大碰撞:會計教育改革――對高校師生兩次教育改革問卷調查結果的比較,[J]《財務與會計導刊》2002(11)
[4]張鳳林:從IFAC對會計職業資格承認的建議簡論我國的會計教育改革,2002(12)
[5]葛桓志: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的思考[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4(1)
[6]畢勁:獨立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初探[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