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公共事業管理行業分析
時間:2023-09-07 17:29: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事業管理行業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課程體系;醫學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5-0050-03
醫學院校公共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是面向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或事業單位的公共管理崗位,但因其專業性不強,還有文秘、管理、經濟學、財務管理、外語、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的專業人才在搶公共事業管理的工作崗位,并且他們在自身的崗位上做得還不錯,使得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專業優勢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同時,醫療單位行政領導干部大多沒有受過專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教育,不少打著各種旗號的“管理咨詢機構、管理咨詢師”等已涉足醫院管理、衛生管理行業的各個領域,為他們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管理培訓和決策支持[1]。
以上現象一方面說明衛生醫療機構缺乏公共事業管理行業這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說明衛生管理專業人才尚未被認可,說明目前醫學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及課程體系有待優化。
一、醫學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本文以海南醫學院2012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作為調查對象,對其就業狀況進行跟蹤調查,共發放問卷35份,正式回收34份,問卷回收率97.14%。
本次問卷調查涉及畢業生基本情況、就業實踐能力需求、對學校的基本評價、專業課程結構對就業的影響等幾個方面[2]。問卷調查結果采用Epidata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并借助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一)畢業生的基本情況
在34份有效問卷中,有76.47%的畢業生在生源地就業,66.67%的在事業單位就業,88.24%的從事于公共管理類或相近的工作,這三項數據說明海南醫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主要分布在生源地的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符合專業的辦學特色。
(二)畢業生的實踐能力需求調查分析
公共事業管理在校學習包括理論教學、見習、實習,對三者之間的學時分配調查中,有94.11%的學生認為實習可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和理解;對于專業實習和臨床見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有88.24%的學生認為應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增加社會調查、衛生法律宣傳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在對實習評價的量化考評調查中,82.35%的學生認為應制定符合專業需求的量化標準,包括學生出勤和紀律,論文寫作的條理性、邏輯性、嚴謹性和科學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97.22%的畢業生認為,在實習、見習期間自己的整體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鍛煉與提高,對其將來從事的工作有實際性的幫助。
(三)畢業生對學校的評價
畢業生對學校的評價調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學校的辦學條件,校園文化及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學校管理等。70.58%的畢業生對辦學條件比較滿意,17.65%的學生基本滿意,還有11.77%的學生不滿意,由此可見,學校對于公共事業管理的辦學投入還有待加強。對于校園文化評價, 94.11%的畢業生認為學校人文教育“較好”,88.24%的畢業生認為學校醫德醫風教育和學風“好”或“較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達到94.12%, 說明學校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優良的學風。對于學校的管理,94.12%的畢業生認為教學管理工作較好,91.18%的畢業生認為學生管理工作較好。
(四)專業課程設置對就業需求的影響
通過對首屆畢業生的“您對目前的專業課程體系滿意情況評價”的問卷調查顯示,滿意度僅為24.3%,不滿意的達到44.2%, 這一調查結論在其他同行學者的研究中也被證實[3],這說明目前國內醫學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不滿意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海南醫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分為三段式培養,即“公共素質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等幾大模塊。公共素質課主要包括德育類課程和計算機、外語、數學等工具類課程;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醫學類基礎課和經濟管理專業基礎課,如基礎醫學綜合、臨床醫學概論、衛生統計學、衛生學、流行病學、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管理信息系統等;專業主干課主要就是反映該專業培養特色和目標的課程,如衛生經濟學、衛生管理學、醫院管理學、社會醫學、醫療保險、衛生服務和社區醫療等。
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對公共素質課和專業基礎課中哪些課程認可度不高,對其進行了深度訪談。調查顯示,學生對政治素質類課程認可度不高,76.48%的畢業生表示在校期間曾逃過政治素質類課程,有35.29%的學生表示在課堂上手機上網、打瞌睡、聊天等。英語類、計算機類的技能課程認可度達到70%以上, 91.18%的畢業生認為大學英語很重要,這一結果在“您通常選擇哪類課程上看英語材料”的統計結果能進一步反饋:73.53%的學生選擇政治素質課程,23.52%的學生選擇專業基礎課,不到10%的學生選擇專業主干課程。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因迫于大學英語四六級的壓力,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還是較高的,故有的學生不惜在其他課堂看英語材料,同時也看出了部分學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學生選擇專業基礎課學習也存在急功近利的現象――課程認可度較高的集中在考證、考級、考研課程。調查顯示,畢業生中參加過除計算機、英語等級考試之外的考證或其他培訓(如會計證、教師資格證、口譯培訓等)的高達94.12%。調查發現,大一、大二的學生可能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考英語四六級證書上,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考公務員或考研上,在2012屆畢業生中, 選擇考研的占35.29%,而選擇考公務員的達到29.41%。
最后, 對專業主干課程群的調查發現, 只有17.64%左右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感興趣,并愿意花較多時間在專業課上。醫學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第一志愿錄取的比例相當低,大部分學生是從其他專業調劑過來,專業思想不穩定,盡管經過四年的學習,但專業認可度仍不高。64.71%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聯,而剩下的學生大多對所學專業課程不感興趣。對于學生課外閱讀的統計,只有23.52%的學生會花時間閱讀專業相關書籍,64.71%的學生選擇閱讀更為實用的操作類課程書籍。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2012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就業現狀調查顯示:專業培養方案有待完善,課程體系亟須優化,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程繁多,結構不合理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結合的邊緣學科,既要了解一定程度的醫學知識,又要學習經濟管理學的專業課程,課程門數較多。又因其屬于管理學門類,學制為四年,時間短,總學時數偏多,學生苦不堪言。追究其根源,主要是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專業特色不彰顯,導致課程開設廣而不精,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結構不夠合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醫學類課程門數過多,學時比例過大。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并非臨床醫學專業,對醫學知識的掌握的要求應有差異。其次,經濟管理類課程比例偏低,因醫學院校經濟管理專業方面的師資緊張,一些理應開設的應用性和實操性較強的管理類課程沒有開設。再次,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開設的前后關聯程度沒有科學邏輯性,如醫學類課程開設應先開設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開設與之間隔不能太長。專業課程學習過程應先開設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基礎課程,再開設衛生經濟學、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衛生事業管理學等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開設的時間間隔不能過長。
(二)預防醫學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從畢業生從事的相應工作來看,大部分是從事于衛生行政部門或相關事業單位的公共管理工作,近期各種流行性疾病的傳播,如“非典”、“禽流感”、“豬流感”等疫情的蔓延,從某種程度折射出衛生行政部門思想上麻痹、應急處理能力的缺陷以及信息渠道的不暢通。作為未來將分布在各地、各行業潛在的衛生行政工作人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 培養其預防意識和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中僅僅設置了預防醫學導論這一門概論性的課程,學時數僅為36,學生很難對疾病預防形成一個全面的認識,更不用說指導其日常行為。
(三)專業課程開設與就業需求有差距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是衛生行政管理工作,應用文寫作、秘書學類課程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公文寫作能力和文件處理的素質,學校將此類課程安排在選修考查課,學時數及相關考核要求也較低,不利于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有很多機會直接使用統計知識處理問題。統計學的應用目前主要分為兩個領域:經濟社會民生和醫學生理,醫學院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方向主要是衛生管理,主要面對的是醫學方面的統計,應開設的課程是流行病學和醫學統計學,也應增設社會學方面的統計,如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計量經濟學。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是在衛生執法部門和醫院管理部門工作,所以學生在今后工作中有可能會遇到如何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問題。法學類課程開設缺乏體系,而目前學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的法學課程是衛生法,作為一個法學課程的體系,缺乏基礎法學作為支撐,學生對于《衛生法》的掌握只能停留在空洞的條文記憶,對于其立法的必要性及執法的嚴肅性理解不夠深刻。
(四)課程設置未考慮文理兼招的生源特點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生源分布上基本上文科生和理科生各占一半,文科生在學習醫學類、統計類、計算機類課程時較吃力,但對社會科學的相關課程比較感興趣。考慮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學生今后的工作還要面對很多公文的處理和寫作,應加強其社會科學的課程學習,在不增加其課程負擔的前提下,應增設一些人文類的課程。
(五)見習、實習時間過短,形式單一
通過對2012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調查發現,在校期間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其實際工作幫助很大。但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見習和實習過程與臨床醫學是完全不同的機制和過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臨床見習主要是了解各個病情的基本情況及治療費用控制等,對于其治療過程及疾病機理則要求不高,而專業實習不是在臨床科室,而是在醫院的行政科室或衛生行政部門,掌握這些工作的關鍵是要對國家衛生政策及地方、醫院的行業規范等,這些知識并不是聽帶教教師講解或見習操作就可以掌握,而必須增加見習、實習學時量加以鞏固,才可以加深印象。
見習和實習的形式不應拘泥于醫院的科室或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社會科學就是人與人的科學,學生應走出去與社會交流,應組織學生多參加社會調查、法律宣傳等形式的社會實踐,幫助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三、完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設想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是專業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使課程設置和本校的優勢學科良好匹配,同時突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點和規律,在課程體系設置過程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時數及開課門數的控制
在學時安排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總學時應控制在2400學時以內,周學時不超過25學時,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開課門數上控制在45門左右,分為通識教育模塊、專業基礎課(含醫學類和經濟管理類)模塊、專業核心課模塊這三大體系。學時比例保持在2:4:4比較合適。在課程安排上,加大實踐學時的比例,實踐課和理論課的學時比例應不低于1:1。
(二)三大模塊的課程設置
1.醫學類課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醫學類課程主要包括為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三個體系。醫學課程的要求不像臨床醫學專業那么高,既要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醫學知識,又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既滿足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醫學知識要求,又不違背醫學教育的認知規律。因此,有必要將分支細的學科整合成課程群,減少冗余的知識講授,壓縮學時量。例如,將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課程整合為基礎醫學綜合,將臨床醫學中的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診斷學等整合為臨床醫學概論。部分院校將其整合為預防醫學導論,發現其教學效果及人才培養質量并不好,原因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掌握衛生管理基本理論與方法及醫療衛生機構經營與管理技能,能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從事管理的專門人才”,因此,應系統地學習預防醫學類課程,一是增開預防醫學導論或預防醫學基礎等概論性的課程;二是開設預防醫學的工具性課程,如流行病學、統計學、傳染病學等等;三是在實踐教學中加大預防醫學的比重,在原有的臨床見習的基礎上增加預防醫學的實習內容,可以安排學生到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進行一個月左右的實習,增加學生對預防醫學知識的感性認識。
2.專業基礎課。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基礎課包括經濟基礎課程類、管理基礎理論和技能類和法學基礎課程。經濟學基礎課建議開設西方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管理類課程建議開設管理學基礎、管理信息系統、公共管理學、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管理文秘等理論性和技能性課程;法學類課程開設法學概論、衛生法學、經濟法、行政法等課程。同時,為了體現 “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的培養特點,可開設一些技能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作為選修課,如開設制度經濟學、公共預算管理、公共政策與分析、財務管理與財務報表分析、財政與金融、民商法等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其需要,有挑選性地進行選修。
3.專業主干課及特色選修課。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一定要體現其專業特色,完成其培養目標,這部分課程是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反映學科體系基本規格的標志。建議開設衛生經濟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衛生政策學、醫院管理學、衛生技術評估方法學、醫患溝通學、醫療保險等專業核心課程。根據其專業方向特色,開設一些特色性的專業選修課,如區域衛生規劃、衛生監督實務、基層衛生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技術、衛生服務評價實踐等課程,這些課程安排在選修課,并不是不重要,而是與學生以后的就業方向休戚相關,這也是體現其專業特色的選修課,建議作為專業限選課,只是考核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注重技能和實踐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昌洪.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20).
摘 要:在08奧運之后,隨著姚明的退役、亞洲伊朗隊的崛起,以及逐步暴露出來的,中國職業男子籃壇背后的制度缺失、管理失位、人才儲備不足以及聯賽職業化程度不足等問題,加上中國隊缺席首屆男籃世界杯,中國男籃正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的境況。是繼續等待下一個“姚明”,還是不斷完善中國職業籃球的管理運營模式,完善籃球相關制度法規,堅持去行政化的市場改革方向,這些都是一塊大石頭擺在中國籃球的前進之路上。
關鍵詞:中國籃球;現狀;定位;改革方向
一、 中國男子籃球發展歷程
(一)亞洲崛起
中國男籃始建于1917年,在上世紀1936年,首次加入國際籃聯,由于政治原因于1958年退出,并在1974年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義恢復了會員資格。雖然歷經坎坷,但始終在艱難地向前推進。
尤其在之后,隨著中國向世界敞開大門,中國籃球也積極地從世界籃壇吸允營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1975年,中國男籃第一次參加亞洲男籃錦標賽時,就以97:78和80:59的比分分別戰勝南朝鮮和日本隊,獲得冠軍。一直到80年代中期,又多次保持亞洲冠軍的地位和在世界錦標賽中處于第十一、十二名的水平,也創造了中國隊在亞洲的第一個五連冠。至今共計15次奪得亞錦賽冠軍。
(二)奧運突圍
1984年7月,中國男籃第一次代表亞洲參加奧運會,以失敗告終。但在兩年之后,1986年7月,中國男籃參加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第十屆男籃世界錦標賽,在有24個世界的強隊比賽中,獲第九名的好成績,被報界稱頌為“世界籃壇的東方曙光”。也是在經過十年之久的磨練之后,中國男籃開始了崛起的步伐。先是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隊歷史性闖入前八,之后,王治郅、姚明、巴特爾先后前往NBA打球,在2004年戰勝世錦賽衛冕冠軍塞黑隊,闖入雅典奧運會八強。在06年也闖入世錦賽十六強,08年奧運會也順利進入前八。
(三) 現狀堪憂
2011年7月,姚明正式宣布退役,“姚時代”正式結束,2014年2月17日,王治郅在打完最后一場聯賽后也做出了一些退役的舉動(八一隊官方和王治郅本人還未正式宣布退役)。巴特爾也進入了職業籃球的末期,曾經的三大中鋒,如今也都已慢慢離開的球場。2012年,中國男籃倫敦奧運會提前小組淘汰,2013年亞錦賽首次輸給中華臺北。加上本土聯賽由于職業化程度不足、管理缺失、應變不充分,所造成的社會輿論壓力,都給中國男籃的前途和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 中國職業男子籃球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化與市場化程度不夠
“所謂籃球職業化,是指商品經濟高速發展和體育文化市場不斷擴大的條件下,以把籃球作為主要謀生手段獲取高額回報的運動員為主體,以符合現代企業制度和籃球俱樂部的基本組織形式,按照市場規律運行,利用高水平籃球競技的商品價值和文化價值,參與社會商業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并在獲得競技收入的同時,滿足人們精神享受需要的一種體育競技模式”[1]。自1995年,我國籃球職業化以來,由于職業化時間較短,我國籃球還存在很多沒有解決的硬性問題,如管理體制、競賽體制、梯隊人才培養以及裁判管理等問題,是影響我國職業化的重大問題,是影響我國職業籃球能否健康、和諧、持續的發展關鍵因素。其中,突出問題就表現在管理行政化程度太高,缺乏市場監督與進入機制。而且,在“裁判”這一行業的培養與管理上,中國職業籃球還未實現自給自足,不得不說,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要學習的要做的還有太多。
(二)群眾籃球文化培養不重視
2005年5月,全國籃球工作會上明確提出“加強籃球文化建設,為籃球事業塑魂”,作為籃管中心四項重點工作之一。如今,公眾對籃球的普遍理解,主要為“團隊、合作”等這一類詞偏重。客觀講,所謂籃球文化,“是指觀賞和參與籃球運動的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制度化凝結,是籃球運動的知識、技能、習俗和制度的總稱”[2]。但進一步講, 籃球文化的精髓,其實是籃球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和職業品質,即對對手的尊重,對比賽規則的服從以及對目標的不斷突破和努力。但這一類的精神內涵卻逐漸淡出了公眾的思維范圍,卻更多的將對勝利的無限渴望和無畏的沖動帶入到了比賽當中,進而導致了如今越來越多的球場球迷騷亂現象的出現。
三、 中國職業男子籃球的發展方向
(一)走群眾路線,合理控制“政治籃球”
所謂“政治籃球”,是各地方為了展示該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而演變而成的一種職業籃球畸形模式。中國籃球的強隊一般都是在東部沿海地區,比如: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這些都是經濟實力發展較好的地區。反觀西部,球隊更是少之又少,多西部籃球職業水平發展嚴重失衡,很大程度影響了職業籃球在西部青少年家庭中的普及,進而導致惡尋循環。因此,在如今的大時代背景下,我們不僅要合理控制“政治籃球”的出現,更要將籃球資源更加均衡的投入到全國各個地區,要逐步平衡東部籃球在全國的強勢地位,鼓勵更多的西部城市加入到中國職業聯賽的隊伍中來。
(二)加快職業化與市場化的建設步伐
加快職業化的建設步伐,就是要不斷加快聯賽自身的觀察、反省、糾錯的職業能力和工作素養,在向世界各大聯賽學習的同時,注重自身的特殊環境的特殊考慮,結合聯賽實際,做出針對性強、操作性高、效果深遠的改革措施,尊重觀眾的主體性和決定性地位。而市場化,就是要不斷加大聯賽的去行政化的改革措施,積極向市場打開大門,引入更多的市場資源,參與到聯賽的日常經營、監督和管理中來,要有面對市場的雄心與自信,將合理的競爭成為促進聯賽發展的有效動力。
(三)注重籃球事業長遠規劃
從國家層面來講,籃球事業也是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分支,也是需要不斷夯實基礎、走大眾路線,才能進一步取得突破和輝煌。豐富的“人群”資源,注定我國每幾年都會出現幾個天賦異稟的籃球手,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姚明那樣在世界籃壇取得成功。因此,面對豐富的籃球資源,籃協以及職業聯賽應該有更負責任的規劃意識,注重長遠目標的規劃以及步驟的精心策劃和實施。如何打造一支既有天賦又有特色的中國隊,沒有長遠的、目標性強的籃球發展規劃,是無法實現的。
(四)加快職業籃球的法制建設與社會保障
在近20多年的中國籃球職業體育里,盡管法制建設整體在不斷完善,籃球事業的發展環境在不斷優化,但這依舊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而且,在未來,我國籃球的法制建設,不僅針對的是單個籃球行業的本身,更還包括與籃球事業相關的各項服務業領域,如新聞報道、網站管理、商業運作以及球員管理,甚至觀眾行為等等,這些都需要上升到法律的層面,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我國籃球事業能夠健康、穩定、和諧地向前發展。同時,針對運動運本身,普通運動員打球到30多歲時,由于綜合競技狀態逐漸下降,社會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一退役就就業困難的籃球運動員,如果不解決此類問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愿意孩子從事職業籃球行業,長期來看,對中國籃球事業發展是有明顯的傷害的。因此,有效地制定和保證球員的社會保障政策和利益,保護球員在社會的良好地位與社會形象,真正解決球員以及球員后面家庭的后顧之憂,也將對我國職業籃球的發展和促進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國籃球職業化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_方桂芳
[2] 中國籃球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及對策_李明達
[3] 我國籃球項目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發展的戰略思考_王守恒
[4] 中國職業籃球的法制問題探析_侯廣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