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29: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歷史主要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導人策略
課堂導入主要指的是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利用優秀的導人方法來將教師想要教學學生的新的課堂教學知識或者資料,導人到課堂教學當中,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點,因此,課堂導入的策略好壞非常重要,初中歷史教師要想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其就應當重點加強課堂教學導入的有效性,利用優秀的課堂導入策略來有效地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和質量。
一、借助“溫故導入法”導入
“溫故導人法”,顧名思義,其是指在借助“溫故而知新”這一基本理念的基礎之上,科學地利用在課堂剛開始復習上節課學習的舊知識時,利用這些舊知識進行鋪設,引出新的課堂教學知識,從而有效地實現承上而啟下的效果,在初中歷史課堂剛開始的溫故而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連接,從而使初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更加自然地學習新的歷史知識,加強對于各個歷史知識點之間的本質聯系和因果關系的理解,從而真正意義上地實現溫故而知新的科學教育思想。在大多數普通初中歷史教學當中,由于溫故導入法非常符合初中歷史教學的基本理念,也能夠很好地迎合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因此,溫故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的應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說,以人教版初中二年級歷史教科書當中關于《中國臺灣寶島的發展與收復歷史》這一歷史史實的教學為例。在剛開始上課時,秉承溫故導入法的基本理念,初中歷史教師可以教學生復習一下上節課教學的,臺灣寶島與大陸之間千百年來的歷史關系和文化傳承,進而引申出新的歷史知識點,也就是本節課需要教學的荷蘭侵略者侵略臺灣和民族英雄鄭成功這兩個知識點,并向初中學生詳細地解析臺灣自古以來都是中國大陸不可分割的一個領土,絕對不容任何外國侵略者的侵犯。通過這種溫故導入法,初中歷史教師可以有效地在初中學生的腦海當中,幫助其建立一個完整的臺灣歷史發展知識鏈條,加深初中對生對于臺灣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二、采用“談話導入法”導入
“談話導入法”主要是指在剛開始上課時,通過自然的日常談話的方式,來與學生進行交流,然后潛移默化地將課堂教學所需的新的知識點導入到談話當中,進而將初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轉移到談話上面,從而有效地實現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更好地開展學習的效果。與其他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導人方法相比,談話導人法的優勢在于輕松簡單、操作簡便,談話本身就是一種輕松的語言交流方式,他沒有具體的固定格式,或者其他的條條框框約束,因此,通過與初中學生進行談話的方式,初中歷史教師可以有效地在課堂教學剛開始時,利用談話來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有效地將新的知識點導人到談話當中,輔助初中學生開展對于新知識點的了解和學習。
比如,以人教版初中一年級歷史教科書當中關于《人類歷史的起源》這一歷史知識點的教學為例,首先,在剛開始上課時,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談話方式來點開課堂教學:“大家好,同學們都知道,咱們是人類,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講,咱們人類屬于動物當中類人猿一種,因為高超的智力和創造力,使得我們人類從千百萬中地球生物當中脫穎而出,并經過千百萬年的演化而成就了今天的輝煌科技,然而,同學們是否知道在千百萬年之前,我們人類文明的初始時,人類歷史的起源在哪里,又是一副什么樣的景象呢?”通過這種有趣的談話,初中歷史教師就可以很好激發初中學生對于人類歷史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應用“多媒體導入法”導入
本文闡述了初中歷史教學應用微課的意義,分析了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驗,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提出幾點個人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
微課;初中歷史;應用
根據新課標與教育教學實踐標準提出的要求,所謂的微課,就是指基于視頻這一主要載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記錄的針對某一重點、難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教學活動。微課教學是以課堂教學視頻或者教學案例片段為核心,并且相關知識點的一系列輔教學資源也包含其中,例如教學設計、教學素材、教學反思、學生反饋等等。
一、初中歷史教學應用微課的意義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在自我約束以及自主學習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如果再加上學習興趣的缺乏,那么他們是無法認真學習知識內容的,特別是對于歷史教學,其中包含的內容十分繁雜,需要記憶的部分較多,例如歷史背景、歷史意義、歷史過程等等,在日益繁重的課程下,學生的負擔越來越大,逐漸就會對學習產生抵觸與消極心理,而在課堂中引入微課則能夠很好的應對這些問題。微課在內容上的趣味性較強,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微課,能夠串聯起知識內容,采用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為學生在記憶與運用上提供引導與幫助,傳統的對教學內容的死記硬背的方式得到有效避免。歷史教學包含的題材非常廣泛,例如歷史故事、任務典故等等,很多知識的系統性、故事性、連貫性是非常強的,而對于這些短小而多的知識模塊而言,微課的運用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微課具有鮮明的主題與簡潔的內容,不會耗費過多時間,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微課能夠使歷史教學更具趣味性,歷史課堂的教學形式也由此更加豐富,同時還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其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提供很大的幫助。此外,在微課教學中,知識點可以通過更加豐富的形式得到展示,特別是隨著人們對人文素養對公眾的熏陶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歷史題材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例如語言節目、影視作品、名人講座等等。歷史教材包含的知識點非常多,然而教師可以尋找影片、說書、以及名師公開課等一系列形式與素材,將知識點展示在課堂之上,如此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得到集中,對于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微課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目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微課運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無法合理控制微課時長。傳統歷史教學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對知識點掌握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放緩節奏。而微課與這種教學方式顯然不相適應。微課教學不需要過多時間,在微課教學中,每個學生的注意力都可以相對集中,并且具有較強的積極性,對知識點的掌控相對簡單。相關調查顯示,5-10分鐘是微課教學的最佳時長,這段時間學的注意力能夠一直保持集中,因此,針對微課時長控制不當的問題,可以合理設置微課視頻播放之間,以5-8分鐘為宜。微課教學的時長較短,因此必須注重教學素材的選擇,必須達到精簡的要求,并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堂開始時將微課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以此將主題與主要知識點導出,如此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速度更快,傳統課堂中的導入環節所耗費的時間就得以縮短,課堂效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第二,微課教學素材內容不夠豐富,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缺乏充分考慮。在微課教學開展中,盡管教師們保持著高漲的熱情,然而受限于備課條件以及對微課教學的認知程度,一般情況下教師對微課內容的準備比較單一,然而學生之間的基礎存在差異,在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上肯定無法保持一致,因此不同的學生必然無法都適合使用同一套教學內容,這往往難以有效提升學生整體,相悖于微課課程實施的初衷。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必須認真選擇微課課程的素材,并充分考慮學生之間存在的層次性差異,選擇相應的教學素材。在設置微課時要注重靈活性,選擇豐富有趣的內容,并且新知識學習要保持連貫,不宜出現過多新內容,合理控制教學進度。第三,教師缺乏對微課教學的把控,對自身課堂定位沒有足夠重視。目前,微課教學普遍存在一個現象:有的教師忽視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完全以微課課程中的視頻為主,整個教學活動完全用視頻來替代。由于缺乏引導,學生在理解視頻內容方面并不充分,課堂參與度也不高,課堂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完全被忽視,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的提升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必須明確自身課堂定位,合理控制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在微課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出教師的作用,播放微課視頻的作用僅僅是展現知識點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微課的運用要求教師注重微課素材的選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必須達到充分體現,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才能夠使學生準確、有效的把握知識重點與難點。在微課結束之后,教師必須對整個教學進行一個總結,在學生對微課所學內容的記憶與鞏固上提供幫助,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并做好反饋與總結,如此課程學習的質量與效果才能夠達到最佳。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微課的運用仍然有待完善。我們必須針對此展開研究與探討,分析問題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應對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為推動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作者:陰靖娜 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第六中學
參考文獻:
[1]陳美婷.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文理導航(上旬),2014,(9):53-53.
【關鍵詞】初中歷史;結束語;基本要求;案例
作為中考科目,初中歷史學科的地位在長期的習慣思維之下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且被誤解為一門枯燥的學科,一方面,是學生心理上的輕視,另一方面,歷史課經常被安排在學生精力相對渙散的時間段,如上午的最后一節或是下午的第一節,此時學生狀態疲憊,也影響了初中歷史課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有限條件下,把初中歷史教學變得更為豐富動人就是我們一線歷史教師的責任。
優秀的課堂教學當然就是完成初中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目前,對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研究也比較豐富,但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導入和課堂教學的手段與方法上,對于結束語的分析并不充分,還有許多可資挖掘的部分。因為,課堂結束語操作是否巧妙也關乎整個課堂教學的成敗,讓學生在課堂結束時能對教學內容課有一定高度的認識和理解,就要依靠課堂的這最后五分鐘。好的課堂結束語,就像朋友分開時的那聲“再見”,讓人忍不住趕緊“再見”。那么,如何設計初中歷史課堂的結束語呢?
一、設計初中歷史課堂結束語的基本要求
明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有言:“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奔撮_頭要響亮醒目如同爆竹,使人為之一震;結尾則要有韻味,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如此呢?筆者認為首先應當滿足如下基本要求:
1.把握節奏,有條不紊。教師在授課時,就要時刻注意把握課堂節奏,為結束語留下恰當的時間,使得整個課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妥帖,進入結束語順其自然,有條不紊。這就要求教師對整堂課的節奏把控,既不能松散清閑,又不能倉促敷衍,要讓學生既能順應課堂所學,又能消化理解。
2.簡潔明了,直扣中心。初中歷史課堂的時間有限,結束語更是如此,一般以三五分鐘為宜,因此,語言必須做到簡潔明了,沒有“廢話”,緊密聯系教學中心,或梳理知識,或總結要點,或架構網絡,總之要干凈利落地結束全課,就像電影最后,如果把無關緊要的資料放上十多分鐘,相信人們大都會覺得畫蛇添足,沒有意趣。
3.融會貫通,可進可退。歷史課是一門人文學科。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不是孤立的,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也不是孤立的,常有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之說,因此,我們初中歷史課堂在做結束語的時候也要聯系縱橫向的知識點和不同學科,形成知識網絡。
4.關注學情,緊跟潮流。就像《資治通鑒》告訴我們的一樣,歷史課有著以古鑒今的價值。怎樣把過去的歷史和今天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呢?我們教師要做到關注學情,了解學生現階段的日常,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激發其興趣,把眼光擴展到課外,使學生自覺地去課外尋求知識。
二、設計初中歷史課堂結束語的案例
案例1:《貞觀之治》一課的小結:本課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的基本情況。政治方面,完善三省六部制,精簡機構,重視人才,善于納諫,簡法輕刑;經濟方面,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教育方面,完善科舉制度,興辦學校;民族關系方面,實施恩威并施的政策。
點評:這種小結的方式是按照課堂板書對一課的內容以提綱形式進行回顧,強調重要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對零散的知識點有系統化的認識。
案例2:講《》一課,可以這樣進行小結:
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也沒有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那么中國應該怎么辦?誰能站在時代的前沿,為中國尋找新的出路?假如我們把自己置身于歷史當中,我們會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從下節課開始我們就探索這些問題,請同學們預習下節課內容。
點評:這種懸念質疑式的小結,可以很快抓住學生的心。下課了,若有所思的學生很多,有的學生已經開始相互討論了,有的已經在翻看下一節課的內容。主要因為他們腦海中懸起了好多疑問,急于尋找答案。
案例3:青銅器是人類學家公認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它與古代文字、城市比肩齊名。它們是歷史進程的指向標,代表的是一個時代。它們是社會發展的里程碑,代表的是一個進步。它們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好好保存的精神文化景觀。
案例4:《第一次世界大戰》可以用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來概括,即:一個原因:帝國主義為重新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二個侵略集團:即當時的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三條戰線:西線、東線和南線;四大戰役: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日德蘭海戰;五年跨度:即1914――1918年共五個年頭。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56
初中歷史教材不僅包含大量的歷史史實,還有很多歷史小故事,如果能進行有效運用,能夠有效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在實際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注重對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灌輸,力求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但是,事與愿違,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反而難以有效調動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大量教學實踐證明,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能夠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我作為一名初中歷史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行論述。
一、有效穿插歷史小故事
較之于其他學科而言,初中歷史雖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在課堂上初中歷史老師長時間的講解也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有效的將歷史小故事引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是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趣味性的一個有效措施。
部分歷史教師認為: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引入歷史小故事,會耽誤講解教材知識點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際上歷史小故事與教材上的歷史事件密切相關,學生在聽歷史小故事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加深對歷史知識點的印象,使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深刻,提高初中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中國古代史“楚漢爭霸”這一歷史事件時,如果老師單純給學生講當時的戰情,學生未必感興趣,但如果將“霸王別姬”這一唯美的愛情故事穿去,能夠有效刺激學生的腦細胞,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在老師的講解下,學生仿佛回到了楚漢相爭的那個年代,也仿佛看到了虞姬自刎的場景,學生的心靈受到極大震撼,不僅加深了對楚漢爭霸的了解,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因此,廣大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引進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歷史故事,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歷史小故事,不可過于頻繁,否則會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
二、組織歷史知識小競賽
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競爭意識,為了有效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適時組織歷史知識小競賽。初中歷史對學生運用知識點的能力要求不高,但是,教材上的知識點比較繁雜,需要學生花功夫進行識記。教師可以根據初中歷史的這一特點,有效地組織歷史知識競賽。
為了贏得競賽,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課堂上學生認真聽講,課下學生積極備戰,學生了解的歷史知識越來越多,學生變得越來越自信。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取得競賽勝利的學生,受到極大鼓勵,對歷史學習更有興趣;在競賽中沒有取得勝利的學生,暗下決心,努力學習,爭取在下一次競賽中得勝。通過歷史競賽,不僅調動了初中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團隊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巧用分層教學法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對歷史課堂教學不感興趣,學生的歷史基礎差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很多初中學生之所以對歷史學習不感興趣,主要是對歷史知識的積累比較少,在聽課的過程中會出現理解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通過提高學生的綜合歷史素質來調動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對歷史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在引導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可以指導學生對一些歷史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在探究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對于歷史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基礎知識學習著手,慢慢積累,逐步提升。通過對分層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具有不同歷史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有效提升,學生整體的歷史素質得到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越好,越能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四、對學生進行正面激勵
不管處于哪個階段的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認可。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形式以感性思維為主,因此,教師的鼓勵與認可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大的激勵作用。
教師的激勵不應該僅僅給予歷史成績好的學生,更重要的是要給予成績差的學生,實際上,歷史成績差的初中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的激勵。教師激勵學生的方式極多,可以是一次簡單的交談,也可以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可以是一個期待的眼神。教師的激勵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還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更加喜歡歷史老師,進而更加喜歡上歷史課。
五、將歷史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目前缺乏互動,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深沉。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搞好課堂互動,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強化記憶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獲得階段性的進步。其實,在互動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會被凸顯出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激發出來。只要學生的學習動力十足,學習興趣高漲,就不怕學生在課堂生表現不夠積極,在學習上取得不了進步。以在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的“文成公主入藏”為例,筆者在傳授這節知識點時,就在課堂上舉行了一次關于文成公主入藏的話劇表演。在這次話劇籌備過程中,筆者會注意引導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此次話劇活動當中來。有的學生喜歡話劇表演,筆者就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長處,去臺上表演;而有的學生對表演不敢興趣,筆者就讓他做些幕后工作,參與籌備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這部話劇圓滿地完成了演出,學生在話劇中一方面對歷史知識有所掌握,另一方面則意識到了參與的重要性、集體的力量,在互動演出中也培養了團結協作的學習精神。
二、發散學生思維,注入情感教學
學史能夠明智,初中歷史課程其實可以讓學生以史為鑒、以古鑒今,,并且讓學生做到古為今用、為我所用。要學習好初中歷史知識,則少不了跟實際聯系起來,也少不了將各種社會問題和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情感有機地融合起來。教師應該盡量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把歷史給予我們的啟發能夠最大限度地輻射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然后在課堂教學上把書本上的歷史知識點跟當前現實中的時事等社會熱點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引導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基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教材中的每一個歷史事件之內涵與本質,讓學生養成把歷史跟日常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思考的優秀習慣。教師只要做到了上述幾點,就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住歷史的真諦、科學合理地分析每一個歷史性的問題。比如,在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收錄了許多揮之不去的西方歷史,而這些歷史都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生銘記在心的,并且要時刻牢記這條“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古訓,同時也要明白“發展是硬道理“之具有歷史意義的啟發。又如,在傳授文化史的過程中,教師則可加強情感教學,采用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的相關史料,將其作出精彩的PPT課件,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與講解,使得學生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文明,提升其愛國主義的自豪感。同時也可以結合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的歷史教育教學方面的內容,積極舉辦多種課內外活動,比如國情知識搶答賽、影視評論,歷史小報編輯、開展歷史報告會、舉辦演講賽等,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豐富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精設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效率
啟發式教學法筆者在初中歷史課程中運用了多年,此方法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有益于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按照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提出一些富有啟迪性、啟發性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常常在初中歷史教材之關鍵處與轉折處,甚至引申處向學生提出“為什么?”。在采用啟發式教學時,我們要主要問題的提問應該問到“點子”上,不能不分主次地問,而是要問的問題要問的有一定的分量,并且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中,如果問題太難了則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難以達到師生互動、師生共鳴的效果。比如,在傳授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中的《最可愛的人》這個知識點時,筆者就這樣向學生提問到:文章中講述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原因和經過是什么?抗美援朝的背景和中國出兵的原因什么?從上甘嶺戰役,五次大規模戰役等能否歸納出抗美援朝的意義?戰斗英雄和的故事經過能否描述下嗎?這一連串、有遞進關系的提問讓學生明白到:、等中國人民志愿軍,人人敬愛他們,被稱為“最可愛的人”。這種環環相扣的啟發式提問,讓學生對誰是最可愛的人有了深刻的認識。
四、結語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學習;探究式
歷史探究式學習主要指任課老師按照所要教學的內容來指導學生采取歷史學家式的歷史探究方法去了解、收集、學習、運用相關歷史知識。這樣的學習方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老師引導下,通過學生提問、找尋答案的方式來進行歷史知識學習的一種新方法。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歷史學習的興趣與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提高學生自身獨立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并達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培養學生探究性歷史學習的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較為枯燥乏味,導致很多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不高。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是學習習慣和興趣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作為老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探究式歷史學習的興趣。
1.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
歷史教材包含的內容、知識點、任務都比較多,而且由于歷史涉及的知識不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所以很多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方式都是死記硬背,并沒有真正了解,更不用說去探究歷史問題了。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老師可以采用播放相關視頻、動畫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關注,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從視頻更深層次地探究相關歷史人物、知識的興趣。
2.構建探究性歷史教學情境
看起來歷史知識較為復雜、零碎,但其實歷史知識是系統、連貫的。目前的歷史教材安排也是前后課之間有著必定的聯系。因此,任課老師可以在新課開始之前,構建一個教學情境,并將新課知識點加進去,這樣既能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還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在他們準備情境的時候,會忍不住想去了解下面發生的故事。情境的構建還能幫助學生將知識點系統化,避免出現混淆或者遺忘部分知識的現象。
3.將歷史知識點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由于歷史是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相脫離的,對于初中生來說,那個時間與空間是相當陌生的,于是學習起來就會有著很多困難。很多歷史人物的行為也是他們不能理解的,所以造成了很多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提不起關注力。作為初中歷史老師,應該將歷史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學生會在了解實際生活的基礎上,對歷史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探究理解。
4.采取師生角色調換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由老師向學生單向傳輸歷史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只是一味接受知識,而不去思考探究相關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就形成了固定的接受模式。其實,老師可以采取師生角色調換的方式來進行歷史教學。在學生準備歷史教學的時候,會考慮到將會遇到什么問題,該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如何將知識內容讓全班同學與老師理解等問題。在這些問題的思考下,學生會不斷去探究歷史教材內外的相關內容。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發現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語言習慣,在下次安排教學的時候,也可以更貼近學生的想法。同時,還拉近了師生間的關系,創造出了良好的課堂氣氛,達到創造和諧課堂的目的。
二、組織相關的歷史探究性學習活動
初中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由于歷史課程所占的考試比分較小,所以學生課后,在歷史學習上所用的時間也相對較少。學校應該適當的組織歷史探究性學習活動,既能幫學生增加課后活動,也能達到探究性歷史學習的目的。比如說,在學習到抗戰歷史的時候,學??梢越M織學生到烈士紀念館等地方學習相關事跡,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逐漸探究相關的歷史問題。
三、布置相應的歷史探究任務
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下,學習任務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但是這個任務不同于傳統的書寫、背誦等形式,而是以小組課題的形式,將全班同學分成課題小組,在每單元學習之后,舉行一次課題任務展示課,可以是辯論賽、話劇、論文等不同的形式。這樣的任務可以使得學生的歷史學習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也能讓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去研究更多歷史問題。
四、培養學生的資料、知識整理收集能力
歷史是一個涉及廣泛、跨越范圍較大的課程,因此其相關的資料與知識點較其他課程較多。作為歷史任課老師,可以培養學生收集相關歷史資料的能力與興趣,收集的過程同樣也是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也能幫助學生提高梳理復雜知識點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歷史學習探究的習慣。另外,還要讓學生學會歸類整理歷史知識點,可以按照朝代的方式自己梳理歷史知識。
五、結束語
培養學生的歷史探究式學習興趣與習慣,首先必須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探究式學習興趣,經常組織相關活動,布置一定量的探究式學習任務,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做好這幾點就能保證探究式歷史學習的質量,并為學生養成主動探究式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劉素紅.歷史教學中如何進行“探究性學習”[J].甘肅教育,2006(5).
[2]鄭世強.歷史課堂教學與歷史探究性學習的統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10).
關鍵詞:圖示教學法;初中歷史;運用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圖示教學法,能夠通過圖表或圖形將零散的歷史知識串聯起來。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這種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與理解,能夠將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更加直觀與清晰地展現給學生。初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正在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而圖示教學法所呈現的知識體系適合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圖示教學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圖示教學法中的板書
板書是一種傳統的教學形式,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視覺獲取學習信息,能夠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加牢固??茖W合理的板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圖示教學法中,板書需要呈現出一些表格與流程圖,讓學生對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加明確。例如:在學習“亞洲封建國家建立”一節課時,阿拉伯國家這一部分的知識相對混亂,教師便可以以時間為根據,用箭頭將知識點連接起來,說明發展方向。在這里還可以放一條暗線,除了阿拉伯國家的建立,還可以將伊斯蘭教傳播方向的主線引入教學中,并將兩條知識主線連接起來,引出后者對前者的促進作用。由此,學生在這一知識難點處的記憶就會相對容易。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板書對學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定向思考;第二,輔助學生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歷史發展思維;第三,能夠將零散的歷史知識中相關聯的知識串聯起來,便于學生記憶。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前充分熟悉教材,只有這樣,才能使板書更加合理。
二、圖示教學法中的地圖
在歷史教學中,地圖的作用也是非常關鍵的。從古至今,無論中國還是世界,國家的疆域都有一個變化過程,因此,歷史和地理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地理領域中的一些概念與地圖是必須記憶的,但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常常欠缺的便是空間概念,而空間概念的欠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歷史教學中適當運用圖示教學法中的地圖,能夠使歷史知識更加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例如:在學習“西方文明”課程時,教師可以將古代兩河流域與古代希臘同時以地圖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不僅引導學生復習了大河文明的相關知識,還表現出古代希臘所具有的地理特征,并對比兩者之間的不同,分析成因,得出自然環境會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利用圖示教學法開展初中歷史教學,可以達到以下幾方面目的:第一,圖示能夠一目了然地將很多歷史知識呈現出來,縮短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過程,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結構與知識框架的理解,使學生對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有更清楚的認識。第二,圖示教學法對知識的展現方式更加生動直觀,便于學生記憶。
三、圖示教學法的局限性與解決對策
圖示教學法在運用過程中,并不會受到教學條件與時空等方面的限制,值得在我國初中歷史教學領域中推廣。但從某些角度講,圖示教學法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著重邏輯聯系。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應該將形象與邏輯兩種思維有機結合起來,讓兩者實現辯證統一,但圖示教學法卻過于著重對邏輯聯系的展現,單單憑借圖示上呈現的幾個線索,很容易讓學生忽視對歷史過程的學習。因此,圖示教學法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以彌補其不足。第二,格式的局限性。歷史始終處于不斷變化過程中,但圖示卻只能固定在一定的格式范圍內,運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很容易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因此,在設計圖示的過程中,要注重多樣性。此外,對于同一史實來說,要重視其在不同圖示中的不同地位與作用。第三,容易遺漏知識點。圖示教學法的表現形式相對簡單,雖然學生可以通過這種形式快速掌握知識脈絡,但也容易遺漏一些知識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運用圖示的同時,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理解知識點,以免有所遺漏。綜上所述,圖示教學法是初中歷史教學領域中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能夠革新傳統的教學模式與課堂結構,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歷史知識,梳理零散的歷史知識脈絡,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有利于學生的系統學習。其在實踐教學與應用過程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運用意義。
參考文獻:
[1]李蕊.遷移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海峽兩岸的交往》為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123.
[2]熊建英.圖示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