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29: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業經濟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縣域;工業經濟;行政干預
工業經濟發展是國家工業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脊梁。伴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全面展開,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顯得格外重要,借著縣域工業這一載體,將大量承接農村轉移剩余勞動力,同時,相對于農村經濟的高效特質,工業經濟也支撐著縣域財政收入的增長。正所謂“無工不富”,工業經濟發展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根本途徑,也是實現縣域經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的根本推動力。在整個產業結構中,只有加快中西部地區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地區經濟發展才有重要依托和牢固支撐,實現縣域工業化,才有可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太湖縣工業經濟概況
安徽省太湖縣坐落于皖西南,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擁有55萬人口,面積為2031平方公里,正處于由農業型縣域經濟向工業型縣域經濟轉變階段,是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典型代表。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改革開放和招商引資為動力,以基礎設施的根本性改善和發展環境的進一步優化為支撐,太湖縣域工業經濟總體實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縣域財政可支配財力大幅度增加。
(一)縣域經濟實力增幅明顯
太湖縣域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從2000年的16.87億元增加到2005年25.16億元,按可比價年均增長7.7%;2010年增加到55.81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2.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從2005年的34家增加到2010年的102家,工業增加值由2005年的4.31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9.63億元。工業經濟的發展推動第二產業增加值由2005年的5.51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3.8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2.8%。從而實現了從農業主導型縣域經濟轉換為工業主導型縣域經濟。
(二)產業結構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
一般來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三次產業結構呈現為第一產業比重會逐步下降,二產比重逐漸增加,超越第一、第三產業,呈現二、三、一的比例。進入后工業化時期,第二產業比重在達到一定比例后會穩定下來,三次產業迅速發展,服務業比重則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加,進而三產比例轉化為三、二、一結構。2000年太湖縣三次產業比例為44.8:21.0:34.2,第二、第三產業占比重很低,總量很小。經過“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工業經濟快速的發展,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比重上升,三產比例轉變為2010年的26.8:42.8:30.4??h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
(三)縣域經濟財政實力大幅度增加
縣域財力是衡量縣域經濟實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十五”之末太湖縣的地方年財政收入僅為1.05億元,2008年其地方一般財政預算收入達到2億元,2010年一般財政預算收入達到2.64億元,為2005年的2.5倍;縣域財政實力得到明顯改善。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2005年77153萬元增到到2010年477618萬元,年均增長幅度超過40%,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工業園區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四)布局合理,經濟結構趨于優化
縣域工業經濟的企業布局結構得到了調整和優化。一是工業園區功能更加完善,新辦企業、規劃區域外企業進入集中區。二是特色產業集群,加速了同類產業、企業的區域集聚,是產業園區和產業積聚地成為企業、資金、技術集聚的洼地。三是規劃發展更趨科學,工業園區堅持依托區位條件、產業特色、行業優勢和產業發展導向,堅持與城鎮發展相結合,堅持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目標相一致,對于進入工業園區的企業均經過嚴格的產業政策審查,促進了產業、企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推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二、工業經濟發展環境和發展質量分析
(一)優勢和機遇
進入新世紀以來,太湖縣堅持走“工業興縣”之路,堅持圍繞四大主導產業,積極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優勢企業。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值優勢產業集群,通過全縣工業戰線廣大干部職工的努力,全縣工業經濟呈現強勁發展勢頭。
太湖縣實現工業化的優勢:一是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供給;二是潛在的巨大工業品市場。太湖縣位于中國中部腹地,,這里既是生產大場所,也是具有巨大的消費大群體。
2010年1月21日國務院近日正式批復《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太湖縣位于皖江城市帶這一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正是借產業梯度轉移這一有利機遇,通過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新格局。
為鼓勵和支持企業進一步加大投入、壯大規模、增強核心競爭能力,2011年太湖縣出臺了《太湖縣工業發展年度考核獎勵暫行辦法》、《太湖縣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提高了專項資金規模。加強與各金融部門的聯系,搭建銀企合作發展平臺,緩解中小企業投融資難問題。同時,加大了對企業的獎勵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集中生產要素,在資金、土地、人才、環境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重點服務。推進骨干企業迅速膨脹規模,做大做強。同時積極推進與中央企業、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和皖粵經貿合作發展。促進太湖縣工業經濟提速增效。
(二)呈現的問題
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既包括數量(速度、規模)的擴大,也包括工業經濟系統素質的改善,后者被稱為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梢妼崿F工業經濟增長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增加生產要素(資源)的投入;二是提高生產要素的生產率。前者是低質量的增長,而后者才是高質量的增長,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經濟增長方式。通過對太湖縣工業經濟的量化分析,我們發現太湖縣經濟發展主要靠增加生產要素投入取得的經濟較快的發展,即工業經濟增長質量屬于低水平階段低。
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現有工業化水平較低,缺乏支柱產業,整體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升級緩慢;二是工業經濟總量不大,二元經濟結構明顯;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經濟發展內在動力仍然不足。三是市場成長不足。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價格制度發育水平較低,市場力量不足以發揮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市場主體發育不正常,地方保護性政策過多,市場體系不健全,特別是金融市場的發育遲緩,產生了“金融抑制”,形成城鄉市場分割、市場地位不對等。四是城鎮化水平不高,專業化程度低、中介性市場極其缺乏,而且由于行政區劃的存在,地域封鎖和地方保護較為普遍,造成各種生產要素難以大范圍自主流動,縣域工業布局結構雷同現象嚴重,對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對策和建議
工業化是現代化建設的發動機,也是實現縣域經濟振興的必然選擇。強大的制造業是縣域經濟走在全國發達縣前列的法寶。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也是發達縣域經濟發展顯著的特色。沿海發達縣域的成功經濟實踐也證明,區域經濟在政府行政干預的積極引導下走非農化,工業化道路,才能走出貧困陷阱,因此,必須在經濟發展中確立縣域工業優先發展的核心地位,必須結合本地實際實現縣域工業跨越式發展。
(一)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
完善縣域經濟開發區軟硬環境建設,改善縣域以道路、水、電、氣、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改善園區發展環境,積極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園區開發機制,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者參與園區建設,推進園區公共設施項目的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進一步完善綜合配套產業轉移的金融、財稅政策,加強法制、誠信建設,營造產業轉移發展的良好環境。
(二)抓住機遇,促進產業升級
太湖縣應緊緊抓住全球資本重組,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發揮地區自身優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探索適合區域特點的新型工業化模式,實現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全面發展。
(三)加強政府與企業的合作,營造合作共贏機制
一、招商考察情況及啟示
此次招商考察,雖是以招商為主,但在與企業接觸過程中,也從他們的成功實踐中,對如何加快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得到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必須按照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培育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是經濟發展的綜合載體,牽動力強、輻射面廣、關聯度高。所考察各地都是以骨干加工企業為龍頭,上聯原材料基地,中聯各類吃配項目,下聯終端產品市場,整體做大做強,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生產加工體系,推動了經濟總量的迅速擴張。沈陽*公司從去年以來先后投資近1.5億元,在沈陽市完成了浸漬紙廠、復合地板廠擴建,在我縣*鎮完成了人造板廠建設,實現了從采購原材料加工中高密度板-加工生產浸漬紙-合成加工復合地板-終端產品銷售的完整鏈合,生產能力和潛力不斷提高,今年準備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和能力,爭取幾年內年加工能力達到20-30萬立方米。梅河口市以82戶松籽加工企業為核心,上下連接著200多戶松籽收購和出口銷售企業,原材料收購遍布全國各松籽主產區,并通過我縣和琿春等口岸收購俄羅斯、朝鮮等國松籽,年加工松籽12萬噸,松籽仁、美人松飲料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果仁加工銷售集散地。
啟示二:必須以加工業為支撐,推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次考察所接觸的企業發展速度都非???,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無一不是從貿易起家,完成一定積累后迅速轉型,依靠創辦實體興辦加工業實現快速發展的。保定市建昌銅業有限公司最初只是收購銷售雜銅,*年正式創辦加工企業,利用廢銅加工電解銅、銅桿等產品,短短12年時間,由創業初期的100萬元發展到擁有固定資產5000多萬元、總資產2.2億元的河北省最大的煉銅企業,年產值11.5億元,利稅4000多萬元,而且企業沒有一分錢貸款。目前,安新縣整個有色金屬行業正在由以原材料生產為主向加工終端產品發展,發展潛力和效益不繼提高,有色金屬冶煉所創造的稅收占安新縣的半壁江山以上。梅河口市個體屠宰戶王小黑,以26萬元入道開始從事松籽經銷加工,幾年內迅速發展成為擁有固定資產500多萬元、年加工松籽5000多噸的企業,產品全部出口日本。本溪冶煉一廠、二廠、通用金屬公司以*進口鋁錠為主原料,生產加工硅鋁鋇鍶鈣錳鐵合金、鋁錳鈦鐵合金、鋁鈦鐵合金、硅鋇鍶鈣鐵合金、硅鋇鎂鐵合金、鋁錳鐵合金、鋁鎂鈦錳鐵合金線等煉鋼用新型復合合金脫氧劑、脫硫劑、變形劑,產品供應東北地區12家大型煉鋼企業,成為本溪市最大的財源。
啟示三:必須立足自身比較優勢,集中力量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將自身優勢與歷史機遇有機地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發展強勢產業,構筑區域特色,是三省五地經濟發展的成功實踐。梅河口市雖不是我國的松籽主產區,但其充分發揮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歷史上已形成的吉林省重要的松籽集散地優勢,立足東三省和俄羅斯的松籽資源,全力發展以紅松籽為主的干果類食品業,成為梅河口市區域經濟的特色和支柱產業。河北省安新縣充分發揮地處京、津、石金三角地帶、有色金屬冶煉歷史悠久、技術成熟的優勢,歷經30余年的發展,培育有色金屬冶煉、銷售企業213家,各類有色金屬產品年成交額達30多億元,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有色金屬材料購銷、加工集散地。大石橋市充分發揮菱鎂石礦富集的優勢,大力發展以鎂砂、鎂碳磚為主的鎂制品冶金行業,年產鎂砂30萬噸,被譽為中國鎂都。
啟示四: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推進企業、社會和環境全面發展。這次所考察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所從事的是污染比較嚴重的行業,但這些企業在發展中充分考慮了環境污染問題,嚴格按照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建設管理,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的許可和扶持,同時也得到了當地居民的認可,得以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成為當地重要的稅源和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撐。在廠址選擇上,這些企業均以效區或附近山區為主,盡量遠離居住區和農業主產區;在廠房建設上堅持高標準,以磚瓦結構或鋼架結構為主,儲料場、倉庫、蓄水池、辦公樓等配套設施齊全;在設備安裝上采取污染較嚴重的礦熱爐和污染較輕的公頻爐同時使用,有條件的企業安裝了除塵設備,既盡可能地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又保證了企業生產規模;在廠區管理上,強化環保意識,嚴格管理,多數企業進行了美化、綠化,院內干凈利落,整潔美觀,如同花園,徹底改變了同類企業臟、亂、差的形象。
二、我縣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不足及優勢、商機
與考察各地相比,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和不足。一是企業單體或群體規模小。所考察的五市縣,集中力量培育優勢企業、主導產業,有的是以幾個大型企業構筑了區域之最,有的是以小群體大規模形成了中國之最、世界之最。而我縣,無論是獨立的加工企業,還是整個產業,都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主導產業不突出,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足三分之一。二是原字號產品多。我縣進口的有色金屬、木材、松籽、矽鋼片、廢舊機床等大宗骨干品種多數以原字號銷往全國各地,產品附加值低,對地方經濟拉動作用很小。而所考察的這些地區,卻恰恰是利用我縣豐富的進口原材料加工銷售半成品、終端產品,壯大了支柱產業,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梅河口市經營加工的松籽60-70%是從*購進的,本溪冶煉業所需的重要原材料鋁定基本上由*供應。三是貿易流通企業轉型慢。這次所考察的企業多數是從購銷原材料起步,迅速轉型創辦加工業,發展成為當地的支柱財源企業。近年來我縣依托口岸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以外經貿為主的貿易流通企業,但由于宏觀上引導扶持不夠、微觀上企業缺乏工業技術和管理人才,這些企業在創辦實體發展加工業上嚴重滯后,企業發展速度明顯低于所考察地區的企業。四是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我縣除*兩家公司在木材加工上從進口原材料、部分加工初級產品、極少部分加工終端產品上市,初步實現了產業的完整鏈接組合以外,大部分企業僅僅是經銷原材料或加工初級產品,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完整的產業鏈,我縣在外界的影響僅僅是一個重要的原材料供應基地。五是工業項目前期工作嚴重滯后。缺少專業人才隊伍,前期投入嚴重不足,特別是對煤炭、硅石、風力等亟需開發的資源勘探不到位,一些好項目、大項目缺乏科學的可研論證和決策依據,不能得到及時開發建設,影響了工業經濟的發展。六是企業建設管理低標準低檔次。
通過考察對比,我們既看到了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同時也進一步認清了我縣工業經濟發展所擁有的比較優勢和面臨的潛在商機。一是富集的原材料資源優勢。我縣擁有國內、國外兩種豐富的自然資源。經過多年的發展,我縣已經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進口有色金屬、木材、松籽、廢舊機床等原材料供應地,縣內擁有豐富的煤炭、礦石、山產品等自然資源,如果盡快將這些資源加工轉化,會加速建成冶煉、食品加工、木制品加工和能源等工業基地。二是獨特的口岸區位資源優勢。*是國家一類陸路口岸,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沿邊開放帶中擁有自己獨特的地位,對外吸引力明顯增強。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可以吸引大批的外地客商到*投資辦企業,發展對俄進出口加工貿易,盡快形成對俄出口商品加工集散地。三是較為雄厚的資本資源優勢。經過多年精心培育,我縣已發展起一批完成原始積累的外經貿企業和民營企業,這些企業均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正在積極擴張轉型,正確加以引導扶持,將迅速形成一批新的立縣工業企業。四是良好的基礎條件優勢。正在建設的*加工園區,為我縣加快發展以前店后廠為主要模式的加工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建設平臺和物流通道。我縣的木材加工歷史悠久,并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餐具系列、板材系列都具有一定水平和規模,但沒有自己的品牌,深加工不夠,進一步提升發展空間非常大。五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國家正式啟動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特別是在能源項目開發上,加大投資開放力度,國內大型能源開發企業紛紛搶占可利用資源和市場,對我縣良好的煤炭、風力等資源表現出了強烈的開發愿望,并已經采取實際措施正在做前期項目準備。國家正在全國范圍內清理整頓冶煉行業,2004年全部取締3000KVA以下礦熱爐,*年取締5000KVA以下礦熱爐,國內大部分冶煉業設備為低生產能力設備,經過治理整頓,全國冶煉業生產能力將下降近一半。我縣如能抓住機遇,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標準,通過引進和擴建,迅速發展一批6300KVA以上設備的冶煉企業,將迅速填補國家治理整頓所清理出的市場空間,形成新的立縣支柱產業。所考察地區的冶煉、松籽、木材加工企業已經成長壯大,為降低生產成本,擴張企業發展規模,都急于向外發展,特別是在原材料基地尋求合作。這些都為我們加大招商引資,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三、幾點建議
通過考察對比,借鑒外地經驗,綜合分析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對今后我縣工業經濟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明析工業戰略定位,奠定*經濟騰飛基礎。自*口岸開通以來,我縣的經濟發展戰略由最初的“貿打頭、工當家、農為基礎”逐步發展確定為“堅持口岸經濟發展方向,深入實施工業興縣、外向帶動、招商引資戰略”,*的工業體系由以國有企業為主體逐步轉變為國有改制的股份制或民營企業、完成原始積累的外經貿公司創辦的企業、壯大起來的個體工商業戶和小工業創辦的企業、外來投資者創辦的企業各占一定比例的多層次工業群體,外貿、內貿、農業等各經濟領域與工業的關系日益緊密,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要實現跨躍式發展,必須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將工業做為發展經濟的戰略之舉,走內涵式、集約式發展道路,以大氣魄、大手筆、大動作,扶強做大骨干加工企業,帶動工貿農結合,形成功能完善的支柱型主導產業鏈條,推進我縣工業由手工作坊向現代化工業發展,由家族式管理向集團化發展,由原材料基地向加工集散基地轉變,努力構造具有*特色的口岸型生產加工體系,實現由“工業興縣”向“工業立縣”戰略的轉變,從根本上為*經濟的騰飛奠定基礎。
2、立足自身比較優勢,加快培育優勢主導產業。產業優勢決定經濟發展的優勢。*必須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區位資源、市場資源和資本資源等比較優勢,選定一批優勢產業,下大力氣優先開發培育,取得規模經濟聚集效應,推動經濟總量的迅速擴張。借鑒外地經驗,結合我縣實際情況,今后應重點抓好木材加工、能源、食品、醫藥保健品、輕工產品、有色金屬冶煉六大主導產業。一是利用資源優勢培育主導產業。以*為龍頭,加快生產刨光材、指接板、餐具、木質裝飾材料、高檔地板和高檔家具等產品,促進木材加工基地的形成。以**公司為龍頭,加快坑口電站、風力發電、水利發電、煤煉油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能源工業。依托俄羅斯豐富的海產品、山產品資源和我縣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加工廠為龍頭,積極開展海產品、果仁、農副產品、山產品精深加工,提高食品加工業生產水平和出口規模。以*加工廠為龍頭,大發展醫藥保健口加工業。二是立足區位優勢構筑區域特色。引導外經貿企業加強與浙江寧波、溫州等地服裝、鞋帽、皮革制品、燈具等輕工產品生產企業合作,開展出口加工,形成輕工產品加工出口基地。三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強勢經濟。以*公司為龍頭,加強與遼寧本稀、河北安新等冶煉企業合作,建設有色金屬冶煉基地。
*,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市工業經濟工作會議,主要目的是,認真分析當前工業經濟形勢,部署全年工業經濟工作任務,確保首季工業經濟開門紅。剛才,我代表市政府與重點工業經濟主管部門、重點工業鄉鎮簽訂了年度目標責任書,劉方巖同志通報了一季度工作經濟運行情況,總體情況比較好。會后,各級各部門要按照責任書的內容和會議精神,認真抓好落實。同時,這次會議,也是我到市政府以后第一次主持召開規模較大的工業經濟工作會議。下面,我結合前一段時間的調研和當前宏觀形勢,就做好下一步工業經濟工作,講四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繼往開來,推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先后把“興工強市、借力發展、特色推進”確立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在全市工業戰線同志和經濟主體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工業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期,工業經濟主導地位更加突出,為我市實現“躋身全國兩百強、推進率先崛先、打造實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1.經濟總量逐年攀升。*年到*年,我市工業總產值從45.6億元提高到15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19.07億元提高到96.36億元。工業增加值從12.3億元提高到38.8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從35.4%提高到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從0.96億元提高到8.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6.5:42.6:31.1優化為15:50.5:34.5。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47.5%增長到56.4%,比重不斷增大。
2.產業競爭實力增強。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建材、化工兩大傳統產業穩步提升,機電、竹木、電光源等新興產業迅速興起,偏重型的產業結構逐步得到優化,機電、竹木產業的經濟總量排名前移,位居第一、第二位,建材由老大地位退居第三。*年,“六六”產業共實現產值75億元,占全市工業的50.5%;機電、竹木、建材、化工四個產業群產值均超10億元。形成了“小巨人”企業群體。至*年底,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30家,億元企業13家。冒出了一批“拳頭”產品和區域產業品牌。DMF、雙氧水、節能燈管等產品已經成為全球或全國的單打冠軍,擁有工業類國家免檢產品4個、省著名商標9件、浙江名牌產品5個。竹木加工產業占浙江省的三分之一,在浙閩贛地區影響力不斷擴大;消防器材產業人員遍布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
3.工業平臺基礎夯實。經過清理和整合,我市工業平臺基本形成了“二區、四基地、五功能區”的優先開發、重點開發、允許開發的三級梯度空間格局,規劃面積達9.8萬畝。至*年底,“二區四基地”已開發面積10760畝,集聚企業922家,規模企業數、工業總產值、入庫稅金分別占全市的71.5%、47.8%、40.64%,平臺的集聚功能明顯增強。*年,新批近7000畝工業用地指標,為今、明兩年的發展創造了發展空間。基地滾動開發的良性機制基本形成,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
4.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全面完成企業改制。科技創新不斷進步。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8家,其中省級15家,衢州市級33家;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5家。*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7億元,比2005年增長19.4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8.68%,比上年提高2.65個百分點。
5.政策體系較為完善。先后出臺了《關于實施“六六“產業工程扶強做大骨干企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大力推進科技進步的若干政策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工業平臺建設的若干意見》及創業綠卡、市長特別獎、項目審議協調制度等一系列政策辦法,幾乎涵蓋了促進產業提升、加快科技創新、推進平臺建設、加強節能降耗、優化服務環境等各個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為我市工業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感謝,并希望大家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團結一致,盡心盡力,合力扶工,強力推進我市工業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
二、審時度勢,理性分析,準確判斷面臨的壓力和挑戰
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這是金德水副省長在全省經貿工作會議上對今年工業經濟發展環境的整體判斷。認清形勢,才能找準方向;摸清實情,才能對癥下藥;承認差距,才能奮勇爭先。當前,工業經濟發展的社會背景、體制條件、市場環境等,都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推進我市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有壓力、有動力,有制約、有促進。關鍵在于認真分析,把握大局,摸清實情,找準問題,進而達到借力用力、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的效果。
1.總體利大于弊的外部環境。
一是高度重視全球化,積極融入。我國從2001年10月加入WTO,5年的過渡期結束后,國際國內市場一體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一方面,任何一個企業、行業,都直接、間接地與國際企業有市場上的聯系,市場擴大,競爭對手也更多、更強大,而且遵循的是國際貿易游戲規則。另一方面,國家在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中,對外經濟政策也在不斷變化和調整,比如當前人民幣升值的動態、匯率政策的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的結構性調整,需要地方、企業在發展方向上作相應的調整。我市沃克、華頓、三友等部分企業已直接參與了國際分工協作,有一些經驗。這就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用全球化的眼光來分析判斷企業、行業、產業發展的動態,對接國家對外經濟政策的變化,切實增強國際貿易的制度意識和規則意識,積極融入其中求發展。
二是積極看待宏觀調控,順勢而為。這一輪宏觀調控重點是把經濟發展推向“減緩調好”的軌道,控緊土地和信貸閘門,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從目前看,主要體現在市場準入的門檻上,不斷強化落地項目的投資強度、經濟密度、環保水平等要求,同時,實行電價差別化等政策。以經濟、法律手段為主,輔助使用行政手段,運用市場的力量來實現調控目標。如果對著干,不僅要冒政策風險,更重要的是冒市場風險。所以必須順著干,好中求快,優中求進。雖然,對于主要以新增投資來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我市來說,有制約因素,但只要我們運用好項目決策咨詢審議協調等制度,把住項目質量關、產業布局關、政府服務關,靈活對待,就能夠適應宏觀調控政策變化的需要,達到發展質量與速度的均衡協調,加快發展。
三是重新審視資本市場,借梯登高。當前,國家的資本市場發生了積極變化。從背景來看,資本市場已經逐步放開,置身于國際資金供應鏈中;從制度建設來看,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到位,實現了全流通,資本市場的制度性建設基本完成;從功能來看,在發揮融資功能的同時,對于企業建立現代法人治理機制和企業的并購、資產資本的重組都有重大作用。資本市場已經發生轉折性變化。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利用江化公司成功上市的契機,推動意向企業加快上市步伐,借機促進家族制企業轉化為現代法人治理機制企業,培育建設一批現代企業、公眾企業;積極支持和鼓勵企業上市直接融資,培育股市*版塊,借機進一步優化區域金融市場環境,擴大資金供給,提高區域知名度。
四是清醒認識區域競爭,奮勇爭先。目前,在區域競爭中,我們是前有標兵,差距仍在拉大;后有追兵,差距縮小,形勢很不樂觀。從躋身全國兩百強的目標來看,市統計局將我市與溫州的永嘉縣進行對比,兩縣同屬省經濟欠發達地區。1992年,兩縣在同一個起跑線上,2005年,永嘉縣在全國排名202位,我市排名225位,差距進一步拉大。在衢州范圍,從今年2月份的數據來看,龍游的外貿出口、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收入是994萬美元、1.2億元、8803萬元,*是539萬美元、1.6億、9415萬元,從人均占有量來看差距已經很小。雖然這組數據不能反映全年的運行動態,但也應該引起大家的高度警覺,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確立緊迫感,加快發展。
2.正在過渡轉化的發展階段。階段決定性質。認清處于怎樣的階段,才能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目前,全省人均GDP已接近4000美元,正處在工業化轉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場化完善期、國際化提升期。而我市是浙江省欠發達地區,雖然,2003年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一般來說是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現實究竟如何,需要我們進一步冷靜分析。
一是從人均生產總值看。工業化中期階段的標準按1982年的美元標準人均GDP在1456-2912美元之間,如果按照1982-*年的平均匯率美元標準來測算,則標準為2356—4704美元。我市*年人均GDP約1740美元,換算后的數值為近2200美元,還處在級階段,說明我市總量還是太小。
二是從產業結構看。工業化中期階段的標準是,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在40%-60%之間,同時,第二產業在加快上升時帶動三產比重上升。*年,我市三產結構比由上年的16.5:49.2:34.3調整為14.9:51.5:33.6,達到標準,但三產比重上滑波動,這說明產業結構不合理或者三產發展滯后。
三是從就業結構看。工業化中期階段的標準是,三次產業的就業比重分別為28.6:30.7:40.7。*年,我市的三次產業就業結構為40.9:34.1:25,與標準要求相差很遠,第一產業比重過大,即使扣除統計因素,還是難以達到標準要求,表明我市工業化尚處于初期階段。
四是從城鄉結構看。工業化中期階段的標準是,城市化率在30%-70%之間。*年,我市城市化率為41%,超過較多,表明已進入工業化中期。
五是從工業結構看。工業化中期階段的標準是,輕重工業比重為4-1.5之間,(同時要求機械、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占制造業比重達20%),后工業化階段是0.5以下(同時要求機械、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占制造業比重達40%)。*年,我市輕重工業比為0.25(規模以上產值比),即使考慮全部輕工業數字比重偏大,也已達到后工業化階段標準。但我市重工業是化工、建材產業,不是機械工業,嚴格來說不能算進入工業化中期。
五個主要判別指標,有四個不能說明完全進入工業化中期。因此,只能說我市實際是處于工業化初期向中期轉變的過渡時期。雖然,五個指標不能說非常準確,但至少可以說明,我市的產業結構確定存在問題,并沒有達到我們想象中的高度。
3.影響當前發展的主要問題。按照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是經濟起飛階段的理論,下一步我市發展的特征應是增長加速、技術進步、重化工化。但我市要順應這一理論特征,實際支撐條件比較乏力。主要問題有:
一是平臺檔次偏低,土地儲備不足。土地是實現起飛的基礎。目前,我市已形成省、市、鎮三級開發平臺。但從開發水平看,即使是*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標準也不過是“五通一平”,每畝配套4萬元左右,遠未達到省級6.6萬元的要求,其他市級工業基地只是勉強達到“三通一平”的標準,檔次明顯偏低。從土地供應來看,去年批下來的7000畝地,只解了燃眉之急,近幾年能拿到手的土地不多,而且可用土地分布不均衡,土地欠賬很多。到現在,“山海協作示范園”還沒有合適的大面積地塊。
二是產業集聚度偏低,發展后勁不足。產業是實現起飛的支柱。目前,我市能排上號的產業已有12個之多(兩個傳統產業和10個新興產業)。從產業布局看,未達到“一區一業”的集聚要求,實際上的產業分布與產業布局又有較大差距,整體上還是偏散、亂。從企業規??矗沂幸幠R陨掀髽I總產值平均只有3545萬元,每百人擁有工業企業個數是0.17個,而全省水平是4529萬元、1.84個,規模偏小、個數偏少。從產業發展后勁看,化工、建材基礎最好,但化工受制于環境容量、建材受制于市場容量,不可能大發展;在特色產業中,機電產業產品太散、竹木產業層次太低,其他產業規模太小,能擔當帶動一方發展的主導支柱產業暫時還未形成。
三是產品質量偏低,管理水平不足。產品是實現起飛的發力點。我市的產品種類很多,但擁有的品牌產品數量很少,而且以水泥、化工居多(國家免檢產品有虎山、紅火、*虎、飛博照明,省著名商標有江變、江紡、富土特、*虎、虎山、健康、恒亮、虎霸、紅火,浙江名牌產品有虎山、紅火、*虎、江化、三友)。多數工業類產品屬于低端產品。而且,企業產品質量意識和質量控制水平不高,采用標準低,品牌意識弱。除江化、虎山集團等企業外,多數企業還是家族制管理,管理的手段、方式、技術不高,與國際化、市場化的競爭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四是科技創新水平偏低,骨干企業帶動能力不足。創新是實現起飛的動力。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我市企業建立省級以上研發中心的只有5家,而且分布在化工產業居多,多數企業的研發中心只是實驗室,還談不上開發。*年,全年我市的專利申報數才達到100件。同時,有創新能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又都集中在水泥、化工產業企業,對拉長產業鏈、促進企業分工協作,形成產業集群的帶動、轉化能力非常有限。
五是要素保障能力偏低,生產配套不足。要素是起飛的保障。資金方面,貸款難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在*年實施的138個項目中,貸款需求5億多,加上配套的流動資金,資金供給壓力很大。技工方面。技術工人供應不足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在2月7日的全市企業用工招聘會上,企業是“招聘條件降低、工資待遇提高”,提供了7000多個崗位,最后只有1149人達成用工意向,缺口較大。同時,我市的生產配套滯后,科技、融資、勞務等各類中介機構不發達,生活娛樂設施不能滿足需要。
六是環境容量越來越小。這將是我市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我市的大部分產業、企業都是資源型、消耗型的,以前環境容量指標是預期性指標,影響不大,但今年開始變成約束性指標了,免費使用環境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從衢州市分配給我市的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年度減排指標來看,完成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但省里對我們的檢測監管會越來越嚴,在線監測系統是24小時運作,如果被發現并一旦被啟動實施區域停批制度,就一年不能上需要環評的項目,后果可想而知。
這些暴露的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我們在下一步工作中著力予以解決。
三、順時應勢,與時俱進,不斷強化工業經濟的主抓手
基于上面的分析,面對新的形勢,我歸結了七句話,即:形勢決定方向,結構決定性質,企業決定實力,品牌決定效益,環境決定生存,科技決定進步,人才決定競爭。推進我市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們必須適應形勢,立足*市情,進一步強化十大抓手:
1.強化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決定發展路徑。所謂前瞻性研究,不是個別人在個別層面上的研究,而是在吃透上情與摸清下情相結合、學術理論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宏觀調控與微觀操作相結合的基礎上,多層面研究的結果。加強前瞻性研究,能使我們少走彎路,少受阻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在埋頭苦干的同時,更要抬頭看路。在具體工作中,要加強學習國家、省等上級政策理論,增強敏感性,達到預見性;要加強研究發達地區及超常規發展區域的成功經驗,增強實用性,達到實效性;要深入調查掌握我市產業培育、企業發展、平臺開發、科技創新、政策績效等方面的實情,增強規律性,達到適用性。通過前瞻性研究,努力在第一時間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性應對意見,突出工作成效。
2.強化產業規劃。規劃是龍頭,是靈魂。產業發展規劃是實現產業發展目標的重大舉措,是進行產業布局和制訂產業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據,是謀劃、實施項目的重要前提,是促進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從有利于促資源的整合和形成集中的規模優勢,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形成科學合理的產業鏈,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區域的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實現資源利用的乘數效應,來編制產業規劃。同時,要注重結合*的發展資源特色,考慮產業之間的關聯性及排斥性,注意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和產業潛力,確保規劃的質量及時效。
3.強化工業平臺建設。平臺決定發展基礎。實踐證明,以工業平臺建設推動工業經濟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市工業平臺建設面臨阻力。一方面,受農保田政策的制約,擴容難度很大。但無論難度有多大,市委、市政府抓平臺建設的信心和決心不會變,必須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盡一切努力,全力突破各種制約,推動開發建設,決不走過去“鄉鄉點火、村村冒煙”的發展老路。另一方面,工業平臺的基礎配套水平太低,對項目的吸引力不強。在供地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后,各基地開發主體也必須調整開發思路,遵循高標準規劃、高檔次配套的要求,在土地平整、基礎配套的速度上進一步提速,以熟地推出公開出讓,切實增強基地的招商引資吸引力。同時,要積極開展節地工作,采取建設標準廠房、“零土地技改”、設定單位土地面積投資強度和建筑容積率“雙控”標準等辦法,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4.強化產業集聚。產業集聚是培育產業集群的基礎,是生產力空間布局上的優化,是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范圍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當前,我市以中小企業居多,分布太散,單打獨斗沒有勝算,要提高競爭力,必須推進企業集聚,發揮集聚的外部規模經濟效應,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步走向錯位競爭,降低物流成本和信息成本,形成分工協作體系,構建完整的鏈條式產業,加快做大做強。要在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和平臺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制訂合理的平臺分工,科學設定產業布局,并嚴格實行。“兩區”要細化產業分工,促進產業內同類產品關聯項目的集聚;“四基地”要強化功能區塊分工,促進產業相對集聚。同時,要強化項目落戶審查,支持老項目按產業集聚要求轉產或搬遷。
5.強化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集群有非正式集群、正式集群和創新型集群。創新型集群的特征就是企業之間的差異化競爭,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良性關系。我市特色產業總量是在不斷做大,但產業集群還是處于發展雛形階段,更多的是競爭,合作方面還很缺乏,屬于非正式集群。因此,要全力推動向正式的和創新型的產業集群方式提升。要加大對成長性產業、潛力型產業的政策扶持,進一步拉長產業鏈,開發上下游產品,推動差異化競爭。要按照創新型產業集群提升“缺什么補什么”的思路,引進新的缺環項目,加強終端產品的開發,防止成為原料基地;要推動企業之間的合作、聯合,切實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同時,要加大對“X”產業發展的研究、培育,積極拓展產業發展新領域。
6.強化科技創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動力。我市歷來重視科技創新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從現實發展需求來看,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還非常欠缺。企業與大院名校的科研合作還停留在松散型階段,研發中心檔次很低,而且分布不均衡。要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充分發揮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集聚創新要素,激活創新資源,轉化創新成果,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區域(行業)科技服務中心和企業研發中心建設,推動“*制造”盡快向“*創造”轉變,打造*品牌產品。
7.強化節能減排。降低消耗就是增加效益,減少排放就是改善民生。節能減排是“*”規劃的約束性指標,國家環保總局已開始推行區域限批制度,我市又是錢塘江源頭生態保護區,監管力度將更大。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采取法律的、經濟的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等,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工藝,騰出環境容量空間,為有機胺制造中心建設,為發展高質量、高效益的化工項目創造發展余地。
8.強化借力發展。我市經濟的發展,更大層面依靠的是內生性發展,但潛力是有限的。今后,我們要在繼續激發內生性潛力的同時,在更大的層面上做好借力發展文章。要加強研究國家、省里出臺的各項政策,積極對接,以項目為載體,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善借政策之力。要不拘一格,為我所用,通過有效的載體,包裝優質的項目,積極向銀行融資,善借銀行之力。要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變,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尤其重視引進境外資金,善借外來資金之力,要充分利用*人人脈關系,善借老鄉之力。通過借力,助推發展。
10.強化執行力建設。強化執行力建設,目的就是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當前,對企業決策的影響,軟環境已超過硬環境。說白了,軟環境就是部門的服務水平、服務效率。我們說的執行力,就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任務的能力。很多事情,市委、市政府已經表明了態度,但部門在執行過程當中,還存在著拿著法規來說事的現象,簡單做事,沒有從全局的角度思考,拿不出好的落實方案,提不出好的操作辦法。對市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不能及時、高效完成,參謀角色不到位。同時,對涉及服務企業的事項,工作效率還不夠高。要以正在開展的“兩年活動”為契機,推進“學習型、創新型、實干型、服務型、廉潔型、節約型”機關建設,提高保障和服務經濟發展環境的能力;堅持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真正做到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服務,做到政令暢通,切實營造一個以企業為中心的發展環境、以項目為中心的投資環境,吸引各類資本來江投資。
四、立足當前,抓實工作,確保年度經濟目標全面完成
*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業經濟工作非常重要。今年的目標任務,市委全體會議和市政府全體會議已作了全面部署,關鍵是狠抓落實。主要是抓好12項工作:
1.著力推進工業平臺建設。一是深化規劃編制。市園區辦要站在打造*工業新城的戰略高度,重新審視我市工業平臺的整體布局規劃和產業布局規劃,啟動工業新城規劃研究,進一步促進工業平臺的整合,增強連結度和互補性。市國土局要根據省國土廳下達我市“*”建設占用耕地指標的多少,突出工業優先發展區,進一步做好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各開發主體要對照發展戰略規劃、控制性規劃、產業發展規劃、開發時序規劃、企業平面布局規劃等平臺規劃內容,進一步深化、細化、完善每個工業平臺的規劃體系,以規劃推進平臺高標準建設。規劃一經審批后,各開發主體一定要嚴格按照規劃實施。二是要加快征地供地進度。從前階段調研情況看,各基地征地工作進度總體情況較好,但土地平整工作進展不一,供地情況不是很理想。各基地開發主體要集中精力,組織充足力量,進一步加快土地征收進度,盡快把土地從農民手里拿過來。在供地過程中,對連片100畝以上的土地,尤其是“二區”內的成片土地,要盡量預留,為引進大項目留下空間。市園區辦要排清底子,排出方案。對市政府要求預留的成片土地,在考核中可視同完成供地。要綜合運用行政的、經濟的手段,促進企業內閑置土地的盤活利用,鼓勵上新項目。三是加強基礎配套提升。各開發主體要用好市財政的借資,并多方融資,精打細算,年內完成3個億的基礎配套建設投入。其中,*經濟開發區要重點做好“一橋一路”、四期“五通一平”基礎配套建設,以及開發區辦公大樓建設前期工作。其他市級工業基地要按照產業發展的要求,量力而行,盡量提高基礎配套水平。要有重點的引進、設立相關的金融服務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生活配套設施,以較為完善的功能配套,進一步提高基地對項目的吸引力。市規建局、供電局、交通局等相關部門,要發揮各自職能優勢,結合基地建設內容,對接上級政策,積極包裝項目,以項目為載體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要促使企業做好內部配套標準,做美每一個企業的外在形象,提升基地的整體形象。四是進一步完善機制。主要是抓好“三個三”:即,建好三支隊伍(土征收服務組、項目服務組、招商引資工作組),進一步提高工作的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堅持三項制度(工業項目審議協調會議制度、工業項目投資協議制度、工業項目竣工復核驗收制度),進一步強化項目入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效率;完善三項機制(協調機制、督查機制、考核機制),通過平臺建設例會、日常督查、年終考評等手段,及時發現問題、協調解決處理,推動平臺高效開發。具體工作,市政府近期將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
2.著力提升產業特色競爭力。主要是做好“五個一”:要做強一批,推動產值20億元以上的機電、竹木加工產業向創新型集群發展。要提升一批,著力推進機電產業向大型化、特種化發展,支持江變公司、申達公司等企業上馬110KV、220KV變壓器生產線項目,進一步提高變壓器制造水平,帶動培育一批配套型生產企業,形成企業產品的差異化競爭格局。要做深一批,大力開發竹木產業的終端產品和高檔產品,緩解同質競爭,推動競爭與合作,提高產業的整體素質。重點扶持電光源產業的龍頭企業——三友電子公司加快做大做強,進一步擴大玻璃窯生產能力和整燈生產能力,積極開發水晶新產品。加快聯城國際消防公司的組建進度,努力探索構建產、加、銷一條龍的經營模式,不斷提高產業的整體信用度和合作度。要做精一批,加強標準化建設,提高蜂產業、食用菌產業的質量標準,促進產業穩健發展。要鞏固一批,全力推動虎山集團、*虎集團日產5000噸干法回轉窯生產線項目的動工建設,支持三大水泥集團到外地搶占市場和資源,增強抗風險能力。鼓勵、支持江化公司發展低污染、高技術、高效益的循環經濟型項目,年內重點支持實施年產4萬噸DMAC等項目。要做新一批,積極發掘培育“X”產業。對發展勢頭較好的生物工程、汽摩配、金屬制品、電子信息等新產業,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3.著力培育龍頭骨干企業。一是培育一批領軍企業。突出一批帶動性強和輻射性強的領軍企業、億元企業、規模企業,強化政策激勵引導,加大支持培育力度,著力打造一支富有活力的梯度企業團隊。二是培育一批新的規模企業。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劃”,構建和完善服務體系,推行貸款風險補償,著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力促一批企業躋身規模企業行列。*年,實現新增規模企業50家,全市規模企業達到278家,不斷狀大規模企業總量。三是要支持企業上市。這是今后一段時期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要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開展上市工作。市經貿局要精心籌備組織好4月份的企業上市培訓活動,指導幫助意向企業做好股份制改造,盡快促使一批企業進入上市輔導程序。
4.著力開展工業招商活動。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變,做好外源式增長文章。各工業基地開發主體、各工業經濟主管部門、招商局首先要承擔起第一責任,依據我市特色資源和優勢資源謀劃項目,結合產業發展階段謀劃產業提升項目、關聯配套性項目。要以項目為載體,精心組織,大力開展平臺招商、產業招商、企業招商、專業招商活動,努力引進產業內項目;發揮干部外掛鍛煉、同鄉會、聯誼會等平臺,積極對接發達地區,以“山海協作示范園”為平臺,努力引進產業群整體轉移項目;繼續推進“回歸工程”,努力引進*人回歸創業;要切實加大外資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擴大對外合作。在招商引資中,要招商選資,不胡子眉毛一把抓,堅決杜絕引進一個項目、污染一方環境的現象發生;要引導項目有序落地,促進產業集聚發展;要集中精力引進大項目,年內力爭引進億元項目8個以上,3億元項目1個以上。*年,實際到位工業引資額達10億元。
5.著力加大工業投入。要按照項目落地率、項目開工率、項目投產率、項目達產率的“四率”要求,重點抓好“*—310工程”25個工業項目的開工建設,和市經貿局跟蹤服務的138個工業項目的建設,努力推動當年新招商引資工業項目的早落地、早開工、早建成、早達產。全年力爭完成32億元的工業投資任務。對新建項目,尤其要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必須要求項目投資主體做好項目平面布局設計,列入“310項目”和用地規模在20畝以上的項目,需報市政府審核后方可實施,其他項目由項目落戶所在地負責審核,市經貿局全程參與,協同把好關口,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做美項目。
6.著力做好節能減排工作。要加大生態市建設力度,繼續扎實開展環境污染三年整治行動方案的實施,認真做好機立窯生產線和粘土磚瓦企業關停工作。要根據錢塘江流域主要污染物削減要求,抓緊制定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實施方案;切實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重點排污企業的重點監控,分解落實約束性指標,建立動態跟蹤分析和通報制度。4月份,市政府要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請市經貿局抓緊做好準備工作。要深化資源綜合利用,重點推進垃圾發電和虎霸集團利用燃煤鍋爐煙氣生產丁酮肟等重大環保型項目建設;抓好試點,有序推進竹木加工產業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認定工作。要加快推行清潔生產。對化工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制度,鼓勵企業實施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積極創建綠色企業。年內,力爭新增清潔生產試點企2家,新增綠色企業1家。通過多種手段,確保實現萬元工業產值綜合能耗降低5%、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4%以上的年度目標。
7.著力提升產品品牌。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靈魂,以質量為根本,以管理為保障,以宣傳為手段,加快我市工業產品的品牌建設。進一步強化產品質量管理。大力開展質量知識培訓,強化企業主、中層管理人員質量品牌意識。以深化消防器材產業質量振興計劃為契機,進一步在機電、竹木、綠色食品等產業中推行質量提升計劃。大力推廣企業現場管理,規范原料采購、質量管理等標準,確保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保持質量穩定。要加大品牌培育指導。根據產業發展水平,分別指導,引導龍頭企業、骨干企業、一般企業制訂自身產品宣傳計劃,擴大對外宣傳,增強產品行業知名度。要加強品牌權益保護。要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大打擊侵權行為。同時,鼓勵支持在行業內實行有償合法的品牌、證照共享,促進企業將品牌等無形資產收益最大化。
8.著力推進科技創新。要抓實創新載體建設。繼續落實扶持政策,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加強技術協作,爭取年內設立消防器材產業、電光源產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幫助、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研發機構,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爭取新增區域性創新服務中心1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科研機構2家。大力實行重點技術項目攻關。要積極探索,通過政企聯手、企企聯手、企院聯手等多種手段,緊扣機電產業高端變壓器項目、竹木產業高端板材項目、消防器材產業智能化項目等重點,實行重點技術攻關,盡快突破轉化成現實生產力。要扎實做好*年度衢州科工會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繼續組織好*年科工會參會工作。
9.著力化解要素制約。未雨綢繆,做好土地報批工作。市國土局、園區辦和各基地開發主體要加強協作配合,分析各市級工業基地近、中期用地需求,編制用地計劃。市國土局要努力通過宅基地清理、土地復墾等方式,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在用地指標分配上,要重點滿足優先發展區。突出“二區”重點,繼續做好新增建設用地的報批工作,努力滿足工業發展的用地要求。要積極幫助企業融資。市經貿局要及時收集企業融資需求信息,幫助企業做好項目包裝,并積極向金融機構推介,積極爭取銀行的支持。要發揮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和民間擔保機構的作用,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同時,支持企業通過項目包裝,積極向上爭取資金。要加強技術工人的培訓。要與“萬名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相結合,針對產業發展所需的技術需求,有重點的開設技術培訓班。要引導、鼓勵企業開展委托培訓,積極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回歸就業。要進一步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辦好勞務集市;要組織企業進行大規模的外出招工活動,著力解決招工難問題。
10.著力加強經濟運行分析。要建立工業經濟運行監測機制。市統計局、經貿局、財政局要從部門職能出發,在原有統計報表的基礎上,加強研究,圍繞經濟運行、經濟質量、發展后勁、能源消耗、資金流轉、工業貢獻等重點,進一步深化、細化基礎管理,加強數據匯總分析,并以表格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報送。具體由市府辦牽頭,相關部門配合。要實行工業口局長例會制度和市級工業基地工作例會制度,切實加強對工作情況的交流,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11.著力營造發展環境。要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家環境。加快組建全市性的企業家協會,通過構建企業家協會這個平臺,加強企業家之間的交流、溝通,不斷激發企業家的創業激情。具體工作由市經貿局負責。要通過實施“兩年”活動,建立企業家與職能部門領導的對話機制,增強部門與企業的雙向溝通,進一步融洽關系,營造企業至上的創業環境。不斷完善工業政策體系。要根據我市財力和產業發展所處的階段,突出產業培育、平臺建設等重點,進一步補充完善“工業30條”、技改貼息、市長特別獎等政策;抓緊研究制定工業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要素市場培育、促進節能降耗等方面的政策性意見。政策出臺后,要認真兌現落實到位。要不斷提高服務經濟的水平。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隊伍建設,努力把干部培養成業務精、會干事的經濟型干部。要切實增強服務經濟、服務經濟主體的強烈意識,努力做到能不收費的盡量不收費,能少收費的盡量少收費。市行政服務中心要按照能進則進的要求,提高中心辦事項目內容。要按照上級的要求,加強指導,加快推進分中心建設,盡量簡化辦事程序,促進規范服務。
(一)工業生產保持恢復性增長。一是工業增幅逐步提高。3、4、5、6月份的累計增幅分別為:14.45%、14.6%、16.84%、16.86%,可以看出,增幅由3、4月份的14%上升到5、6月份的16%;二是企業獲利能力逐步提高。工業文秘雜燴網效益綜合指數由3、4月份的175%左右上升到5月份的180.98%,在全省工業效益綜合指數下降7.9個百分點的形勢下,我市反增2.7個百分點。三是工業用電量逐步提高。工業用電量增幅從2、3月份的10%上升到4、5月份的14%左右。
(二)部分行業回暖趨勢明顯。一是建材行業。隨著房地產業的回暖,建筑陶瓷及水泥等建材價格回升,陶瓷行業發展迅猛。陶瓷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8億元,增長52.1%;實現利稅3.7億元,增長139%;陶瓷基地上交稅收3181.8萬元,增加2864.4萬元。二是鞋革產業。目前鞋業基地有企業25家,投產8家。今年1—5月,鞋業基地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億元,增長54%;實現利稅8200萬元,增長36%。鞋革基地龍頭企業拉動作用明顯。1—5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億元,同比增長25.9%;匹克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億元,同比增長53.9%,實現利稅5491萬元,同比增長36.5%。三是紡織產業。文秘雜燴網紡織產業1-5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7億元,增長32%;實現利稅9800萬元,增長27%。重點企業金源紡織、三邦實業和天順紡織分別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94億元、1.02億元、1.13億元,分別增長57%、32%、16%,對紡織基地主營業務收入增幅貢獻率達到60.7%。四是竹木加工行業。1—5月,文秘雜燴網竹木加工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億元,增長36.6%;實現利稅2900萬元,增長15.2%。
(三)百日產業招商成效顯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產業招商百日大會戰動員會以后,各地快速行動,制定措施,抽調精干人員組成招商隊伍,分赴沿海各地開展產業招商,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宜春經濟開發區制定出臺了機電鋰電產業招商百日大會戰活動方案,加強調度,目前已正式簽約機電鋰電產業項目12個,簽約資金近45.6億元。袁州區新引進江西鼎吉豪藥業有限公司、江西同緣醫藥物流有限公司和江西美倫醫藥有限公司等3個醫藥類項目。豐城市全力開展“雙百雙十招商競賽”活動,組織100名招商人員,以100天為競賽周期,瞄準10個重點區域,開展產業招商,到目前為止,共簽約工業項目29個,合同資金2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個。樟樹市成立了由市領導帶隊的14個招商分隊,分赴外地招商,到目前為止,新簽約項目11個,其中億元項目5個,新簽意向性項目7個,其中億元項目5個,此外正在洽談項目28個,合計投資總額超過50億元。奉新縣通過大力實施“產業招商百日大行動”,深入開展以商招商,1—5月共簽約引進新項目、擴(續)建項目42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個),實際到位資金10.8億元,其中引進外資1787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93.8%和92.9%。1—5月,高安市建陶基地共有8家企業相繼落戶,總投資達21.2億元,正在洽談項目10個。宜豐縣成立了3支竹加工產業專業招商隊伍,各鄉、鎮場及縣直有關部門均有竹產業招商任務,書記、縣長帶頭外出招商,現與臺灣百和集團、臺灣南良實業簽訂意向協議,擬投資興建竹纖維、竹碳深度加工項目,同時力求在服裝、食品、醫藥等新產品上尋求突破。
(四)“五上”活動有序開展。市政府關于開展“五上”活動以來,各縣(市、區)認真研究,精心部署,成立專門機構,在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全面啟動“五上”活動。一是抓組織領導。豐城市成立市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五上”活動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市長任組長,各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組織新聞媒體進行專門報道,建立考核獎勵機制,對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進行考核獎勵。樟樹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關于全面開展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五再上”活動意見》,按照“產業再上規模、項目再上質量、效益再上臺階、信用再上等級、基礎設施再上水平”要求,明確提出樟樹到2012年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發展舉措和發展目標。奉新縣成立了由縣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和相關部門掛點責任,制定了“五上”活動落實意見,確定了工業主攻目標,總體部署了產業發展、項目招商、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宜豐縣組建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正副組長,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竹加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編制了竹加工產業發展規劃,制訂了《關于加快竹加工產業基地發展的實施意見》。二是抓項目建設。各地抓住當前低成本建設機遇期,著力做好新建、擴建、技改項目建設,項目建設熱情高漲,形勢喜人。豐城市建立了重點項目推進機制,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加快推進重點項目領導小組,下設9個推進工作組,高位推進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64個重點項目,總投資577億元,其中盛豐新能源科技、匯德邦陶瓷等5個項目列入全省重點調度項目,5月份省政府召開第32次重點項目調度會,調度9個項目,其中豐城市就有4個。高安市擬上新、擴、改項目90個,投資總額達50億元,其中億元投資項目15個,陶瓷項目29個,擬建生產線46條,在新中源、新明珠、普京、立維等外來陶瓷企業項目建設的帶動下,本土企業加快項目擴張,全市共有太陽陶瓷、新景象等16家本土企業增加投資擴大產能,新上20條陶瓷生產線,計劃總投資10億元,占到該市新、擴、改陶瓷項目的一半。樟樹市目前有60個新、擴、改項目正在實施,合計投資總額40億元,湖南省五江集團投資32億元的項目,立項、環評、安評等手續已經基本通過,預計9月份可以正式開工,擬投資20億元的四特“兩城”項目征地工作已經結束,一期年內可以全面開工。奉新縣工業園區現有在建項目31個,其中重點在建項目19個,總投資39.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0.37億元。靖安縣硬質合金工具產業基地內已開工建設項目5個,項目投資總額9.3億元。三是抓設施配套。高安陶瓷基地為應對即將到來的用電高峰,著手提前建設二號變電站,同時開展鐵路貨場專用線的征地拆遷工作。袁州醫藥工業園規劃面積擴大至25平方公里,功能分區已有雛形;新征工業4500畝土地已完成測量、規劃設計等工作,主干道的路基全面拉開,完成投資4000萬元,路基部分已基本成型,正在預埋雨水、污水管道;水、電等配套設施正在規劃設計。靖安縣硬質合金工具產業基地規劃總面積3000畝,分二期建設,已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2億元,已完成公路、供電、供水、電信、有線電視、排水、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
(五)一批重點項目有望形成新的增長點。一是竣工項目將加入今年保增長的行列。豐城市東鵬陶瓷1條生產線、唯美2條生產線、盛豐多晶硅200噸生產線、斯米克3條生產線、華雅包裝等項目相繼投產。下半年,上高縣裕盛二期、匹克新增10條線相繼開工建設,已完成3條線,預計可新增產值3億元,旺旺集團的飲料、膨化線投產全年可完成產值5億元,比上年增加2億元。上高江西和發陶瓷有限公司、江西如意實業有限公司等重大項目先后竣工投產。袁州區金特建材新上第二條硅酸鈣板生產線項目,于今年4月建成投產,可年新增主營業務收入5000萬元。奉新縣已有寶源紡織一期、新卡奔科技等8個項目完工投產。萬載縣由武漢凱迪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的凱迪電力項目,辦公大樓、主體廠房、百米煙囪、冷卻塔主體工程進展順利,預計10月底可試發電;由浙江安吉客商李堅華投資1億元的嘉華竹業項目,18000平方米廠房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預計10月底可試生產;宜豐縣總投資5億元的歐爾瑪陶瓷生產項目,第一期投資1.6億元,已于今年3月底竣工投產。投資2990萬美元年產1000萬雙鞋的容盛鞋業,現正在進行土建工程,預計今年投產??偼顿Y1.2億元水泥生產項目,今年2月底已開工,預計年底投產;投資5000萬元的萬噸改性銨油炸藥項目,目前正在土建施工,力爭今年試生產。投資8000萬元年產80萬平方米竹地板江西天能竹木有限公司,預計今年試生產。二是一批重點技改項目進展順利。袁州區江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低壓大功率變頻調速電機產業化項目,總投資1.2億元,上半年完成投資6500萬元,完成沖壓車間1.5萬平方米和全部設備安裝;聯合車間1.8萬平方米,完成招標工作并開工建設;全部設備245臺(套)已簽訂合同,水、電、氣、道路等項目輔助設施全面完工;濟民可信藥業投資1.2億元用于金水寶系列產品擴產擴能改造,10月完工試產。江西百神藥業總投資1.6億元“克黃利膽膠囊”以及“2046”等生物制藥產品、遠大生化總投資1億元的二聚酸及聚酰胺樹脂產品、江西明月鈦業有限公司二期擴建鈦產品深加工項目進展順利。萬載縣金源農業二期擴改近30000平方米,新建的綜合辦公大樓、6000噸儲存量冷庫等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奉新贛鋒鋰業二期、三邦實業二期等9個項目建設順利。三是一批新項目即將開工建設。上高縣江西金唯冠陶瓷有限公司、江西粵東紙業有限公司等有前景、有市場、有實力的重點項目紛紛開工建設。上高鞋革基地江西本領泡棉有限公司開工建設,該項目投資8000萬元,占地50畝,主要生產海棉制品的鞋革配套企業,達產后可實現產值1.2億元,利稅3000萬元,就業崗位560個。萬載縣由浙江紹興錦舜投資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的百業食品項目,已完成地勘、附屬工程設計、投標方案、平面布局規劃等;由浙江溫州客商楊馳勇投資1.1億元的海坦磁力電器項目,已經租賃廠房進行生產,另外已選址準備開工建設。宜豐縣投資15億元年產30萬噸氧化法清潔漿項目,項目正積極進行前期準備工作,目前正在做環評;銅鼓縣完成了江西波爾高科技項目建成投產、江西碧彩電子開工建設,年底將完成3萬平方米廠房建設任務。靖安縣南特機械工程項目總投資2.4億元,占地240畝,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稅收3000萬元。江西斯若普年產25兆瓦非晶硅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計劃投資4.16億元,預計今年11月開工。
二、工業“雙過半”情況分析
(一)差距較大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盡管工業經濟有復蘇跡象,但上半年工業“雙過半”壓力較大,大部分縣市難以達到“雙過半”目標,尤其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過半”壓力大。
從全市情況看:1—5月份,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84.83億元,完成全年目標30.6%,比目標進度相差11個百分點;實現銷售收入258.96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30.5%,比目標進度相差11.1個百分點;實現利稅25.47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25.5%,比目標進度相差16.1個百分點。
分縣市區看:工業增加值:十縣(市、區)均未達到進度要求,差距較大的有靖安縣、袁州區和銅鼓縣,僅完成全年目標的22.6%、22.7%和23.5%,分別與進度相差19.1、19和18.2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十縣(市、區)均未達到進度要求。差距最小的是宜豐縣,完成全年目標的40.6%,比平均進度差1.1個百分點,靖安縣、銅鼓縣、袁州區、樟樹市、上高縣和萬載縣六縣(市、區)的差距在10個百分點以上。實現利稅:十縣(市、區)均未達到進度要求,差距較大的是萬載縣、袁州區、靖安縣和樟樹市,與平均進度相差在17個百分點以上。
(二)主要問題
受金融危機影響,目前各縣(市、區)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市場價格下跌。如江特電機價格與去年相比下降達23%,百神藥業生產的中成藥從去年的11.6萬元/噸下跌到7.9萬元/噸。靖安縣有色金屬加工、工程機械鑄造業是該縣的兩大主導產業,占到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總量的60%以上,受金融危機影響,上述兩大產業產品市場持續萎縮,產品價格大幅下降,自去年10月份以來,市場銅價下跌嚴重,最低時跌到2.5萬元/噸,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較大,導致企業無法滿負荷生產,金發銅業、南特公司產能下降50%。樟樹市鹽化工產業同樣受到金融危機沖擊,企業訂單減少,產品價格下跌,主要產品如三氯氫硅價格下跌了40%、液氯下跌了近50%,鹽酸下跌了30%,工業用鹽下跌了46%,1—5月,全市鹽化工企業銷售收入僅增長2.7%,工業增加值和利稅總額分別下降17.9%和28.8%,高安市南特東騰公司幾乎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2、外向型企業出口未有好轉。雖然國家對外貿企業連續上調出口退稅率,但是仍然很難扭轉出口下滑的態勢。1—5月,高安市江西龍工、泰豪特種電機工業產值同比分別下降56.3%和39.02%,沃納(江西)工量具有限公司5月份因無定單而停產。1—6月份,靖安縣企業出口創匯預計640萬美元,同比下降10%。高安市1—5月完成外貿出口877萬美元,僅完成全年任務的29.6%。豐城市港源硅業1—5月創匯120萬美元,同比下降81%,海豐新材料公司沒有出口。
3、資金需求缺口較大。目前,各地金融部門均加大了對工業、民營企業的放貸規模,奉新縣金融機構對工業園區33戶企業融資額累計達24234萬元,另外園區企業異地融資余額達23600萬元,當年新融資達到9100萬元。1—5月靖安縣各金融機構對工業和民營經濟的信貸投入為14520萬元。盡管如此,融資難仍然是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高安市新世紀工業城、陶瓷基地企業資金缺口達9.02億,工業企業貸款滿足率不及20%,目前,有相當一部分的新、擴、改項目急待貸款開工建設。3月中旬,豐城市對26戶中小企業進行調查摸底,情況反映26戶企業累計缺口資金2.3億元。樟樹市5月中旬對企業貸款需求進行調查摸底,結果是全市工業企業需求貸款10.62億元,其中醫藥企業2.3億元、鹽化工企業3.9億元、機械五金制造和其他企業3.6億元。
4、部分重點企業形勢短期難以好轉。袁州區的濟民可信、江特電機、羅賓公司和宜春鉭鈮四戶企業仍未走出下降通道,1—5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5.53、1.1、1.08和0.4億元,同比減少10.85%、29.55%、33.79%和15.16%。豐城豐電一期,1—5月,累計發電量20.1億度,同比下降22.4%,實現利稅總額1135萬元,同比下降20.8%,其中虧損6311萬元。豐電二期累計發電量20.1億度,同比下降20.6%。豐城礦務局實現原煤產量86.8萬噸,同比下降11.9%。萬載聲佳實業有限公司實現利潤708萬元,同比減少605萬元、昌圣實業有限公司實現利潤94萬元,同比減少246萬元。樟樹市藍恒達集團銷售量縮減1/3,冠京香料復盤子酮全球銷量第一,1—5月銷售收入下降22.4%,上交稅收同比下降23.8%。奉新縣工業園區豐碩電磁目前開機率為60%,去年第四季度50%,三邦線業目前產品庫存1000噸。
三、幾點建議
隨著中央和省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逐步轉好,部分行業釋放出積極信號,預計下半年我市工業經濟將有望進一步好轉。全市上下要按照“一個加快、兩個力爭”的要求推進工業經濟發展?!耙粋€加快”:工業發展速度要進一步加快;“兩個力爭”:工業主要指標在全省排位力爭前移,全年目標任務力爭完成。
1、鞏固百日招商成果,盡快轉化為落地項目。目前,各地百日產業招商均取得了很大成果,儲備了一批在談或簽約項目,對重大項目,要落實責任單位、人員繼續跟蹤,加強聯系溝通,直至轉化為落地項目。建議適時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督查。對簽約項目多、合同資金多、實際進資多的通報表揚;對合同資金多、實際進資少的要督促縣市區查明原因,強化舉措,努力改進。
2、落實責任,加速推進在建項目。項目早建成一天就早發揮一天效益,對保增長就早作一天貢獻。各有關部門、企業、項目業主單位均要從大局出發,搶工期、趕進度、破瓶頸、保質量,全力加快在建工業項目建設。一是強化責任推進。明確市縣責任領導、責任單位,按照“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全力以赴抓推進。二是強化協調推進。每個項目推進班子要定期組織會商,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涉及項目服務的部門要靠前服務,主動服務,定期召開項目建設要素協調會,對交辦涉及審批的部門服務事項,檢查服務結果,公布服務情況。三是強化督查推進。各地要按照項目化、責任人、時間表的要求,自我加壓,力爭項目早日竣工。必須強化督查,堅決按時完成工作量。市、縣領導牽頭督查,通過各種形式公布項目完成情況??梢钥紤]設立專門獎勵資金,項目按時竣工投產予以獎勵,重點獎勵項目服務班子和企業業主。對項目進展緩慢的,必須由責任單位說明情況。
3、全力服務竣工項目,促其盡快形成新的增長點。在高度重視招商的同時,要把服務竣工項目擺在突出位置。今年上半年竣工和下半年投產的項目是我市保增長的重要生力軍,它們每一份產出都是凈增,要盡量使這些竣工項目達到合同約定能力或設計生產能力。對這些重點項目要繼續實行領導包掛、專班服務,堅持領導圍著項目轉,部門圍著項目干,深入企業了解生產經營和項目進展情況,及時協調解決竣工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水、電、氣、運輸、市場、專業化配套和原輔材料等方面的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促進其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對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要幫助解決建設用地、審批核準、環評、水電、資金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鼓勵企業抓住有利時機,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
(一)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元至十月份,全部工業企業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52億元,占年計劃的89.7%,同比增長30.5%;預計完成工業增加值76億元,占年計劃的86.4%,同比增長30.8%。
元至十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76億元,占年計劃的92.6%,同比增長36%;完成工業增加值55億元,占年計劃的90.9%,同比增長37.5%,預計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實現銷售收入166.8億元,占年計劃的97.8%,同比增長56.2%,預計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實現利潤7.2億元,占計劃的80%,同比增長39.5%,預計增幅居全省第十二位;實現稅金8億元,占年計劃的88.9%。同比增長55.7%;累計產銷率98.2%;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90%;虧損企業10戶,虧損面6.3%,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預計虧損額3600萬元。
2005年,全市工業企業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00億元,占計劃106.4%,完成工業增加值90億元,占計劃102.3%。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10億元,占計劃109.4%,同比增長36.5%;完成工業增加值65.5億元,占計劃108.3%,同比增長37%,預計增幅居全省第一位;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占計劃117.6%,同比增長55%,預計增幅居全省第一位;預計實現利潤9億元,占計劃100%,同比增長39.8%,預計增幅居全省第十位;預計實現稅金9.5億元,占計劃105.6%,同比增長38.5%;累計產銷率98%,與年計劃持平;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90%,高于計劃30個百分點;虧損企業8戶,虧損面5%,與市定目標持平,虧損額3500萬元。
200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預計29家,比2004年增加8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預計28家,比2004年增加11家。
(二)項目投資完成情況
元至十月份,全市共實施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164個,總投資111億元,已完成投資25.5億元,占年計劃34億元的75%,同比增長40.14%。其中,市直共實施18個(已完工9個),已完成投資15.5億元,占年計劃19億元(不含沁北電廠二期)的81.58%,同比增長23.54%;鄉鎮共實施146個(已完工50個),已完成投資9.97億元,占年計劃5億元的199.4%,同比增長76.99%。
預計到年底,全市工業企業可完成投資29億元,占年計劃34億元的85.29%,其中市直企業可完成19億元,占年計劃19億元(不含沁北電廠二期)的100%,鄉鎮企業可完成10億元,占年計劃5億元的200%。
二、2006年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2006年,我市工業經濟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經濟增長的幅度會有所下降,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我市經濟增長已由高速擴張期向平穩較快增長期轉換
從全國工業增長趨勢來看,工業經濟增長開始明顯減緩,工業經濟運行平穩的特征比較明顯。尤其是上海、廣州、浙江、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速度回落比較明顯。前三季度全國利潤增幅同比回落19.7%,虧損明顯上升,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幅同比大幅提高50.4個百分點。我市工業在全國來講,處于工業鏈條的低端,基礎工業和原材料工業所占比重較大,對市場反應的靈敏度不如高端產業。在發達地區遭遇效益回落時,其滯后影響在2006年將不可避免地波及我市。與此同時,受資源約束矛盾的影響,今年以來涉及工業領域的電價、油價、運價、水價、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因素較多,對工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
從我省情況看,進入10月份以來,電力、煤炭和運力供需發生較大變化。從用電上看,到10月24日,省網用電量僅比去年同期增長1.57%,發電量增長4.27%,比正常負荷低100-120萬千瓦時。電力需求減弱,電源建設步伐加快,電力過剩的問題開始顯現。同時,煤炭、鐵路運輸形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部分企業的部分煤種開始積壓,煤炭價格下降,鐵路運輸貨源不足,近兩個月鐵路運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據鄭州鐵路局的資料顯示,六月底全局鐵路請車滿足率為60%,九月底上升為80%。煤、電、運是工業經濟增長的先行指標,這種狀況的出現,預示著我省工業經濟增速將極有可能出現回落。
從2000年開始,我市工業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工業生產增速逐年加快,每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其中2001年工業生產增速18.3%,比2000年增加6.1個百分點;2002年工業生產增速24%,同比提高5.7個百分點;2003年工業生產增速29.1%,同比增加5.1個百分點;2004年工業生產增速36%,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但是,由于我市工業結構的不合理,鋼鐵、冶金、化工、建材等主導行業全部在國家的重點調控范圍之內,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繼續加強和全國、全省經濟增長的逐漸減緩,工業經濟增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市工業經濟增長已由高速擴張期逐漸向平穩較快增長期轉變。2005年工業經濟增長預計為37%,增速僅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2006年預計工業增速將回落到20%左右。
(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年度內缺乏能夠形成經濟增長點的大項目
從近年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工業項目投資的快速增長是拉動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2003年全市完成工業項目投資12.7億元,同比增長234.2%,2004年完成工業項目投資23.5億元,同比增長85%,2005年預計完成工業項目投資29億元,同比增長23.4%,這些投資極大地拉動了我市的工業增長。2006年,全市計劃實施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56個,總投資39.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3.8億元,近年來首次出現下降。2006年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有以下特點:一是投資額度少,計劃總投資比2005年少75.6億元,年度投資比2005年少20.3億元;二是項目規模小,在55個工業項目中,年度投資超億元的工業項目只有4個,而2005年年度投資在億元以上的項目達到9個;三是高新技術項目比重低,在37個新開工項目中,只有中原特鋼的模具扁鋼鍛坯生產線技改工程列入先進制造業項目。由于2006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減少,同時年度內又缺乏能夠形成經濟增長點的大項目,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三)基數的膨脹也是造成2006年增速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2005年,預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10億元,比2004年增加了74億元,較2003年增加了124億元,是2003年的2.44倍。基數的大幅提高,也使得2006年各項經濟指標難以保持較高增幅。
根據對我市工業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全市工業主要經濟增長因素的調查,200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預計新增工業總產值41.13億元,銷售收入38.76億元,利潤19680萬元,稅金25050萬元。
三、2006年工業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工業經濟發展全局,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工業經濟整體素質為目標,堅持不懈地實施項目帶動和開放帶動戰略,加快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步伐,拉長產業產品鏈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推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深化企業股權結構改革,創新企業管理機制,不斷促進我市工業經濟健康、協調、持續發展。
主要經濟指標:
全市工業總產值計劃完成355億元,同比增長18.3%;工業增加值計劃完成107億元,同比增長18.9%。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計劃完成252億元,同比增長20%;工業增加值計劃完成79億元,同比增長20.6%。
規模以上工業計劃實現銷售收入240億元,同比增長20%。
規模以上工業計劃實現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22.2%。
規模以上工業計劃實現稅金12億元,同比增長26.3%。
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計劃98%。
規模以上工業虧損面不超過5%。
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計劃180%。
部分重點工業企業發展目標:工業總產值超50億元的企業2家(豫光、濟鋼),超20億元的企業1家(沁北電廠),超10億元的企業2家(豫港焦化、豫源化電),超5億元的企業6家(中原特鋼、電業公司、恒通化工、豐田肥業、萬洋冶煉、金利鉛業),超億元的企業23家(濟源煤業、太行水泥、高壓開關廠、奔月浮玻、天龍焦化、億華鐵路器材等)。
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全市計劃實施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56個,總投資394255萬元,年度計劃投資137860萬元。市直工業企業計劃實施項目22個,總投資300625萬元,年度計劃投資92600萬元。其中,續建項目6個,年度計劃投資46000萬元;新開工項目16個,年度計劃投資46600萬元。鄉鎮工業企業計劃實施項目34個,總投資93630萬元,年度計劃投資45260萬元。其中,續建項目12個,年度計劃投資13230萬元;新開工項目22個,年度計劃投資32030萬元。
四、2006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堅持不懈抓好項目建設,千方百計培植經濟增長點
2006年仍然要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工作,搶時間、爭進度,千方百計克服建設中的各種困難。2006年計劃實施的工業項目現在已排出56項,要抓緊抓實抓好,確保按計劃投產,發揮效益。
一是要抓好2005年計劃開工而未開工的項目。包括百萬噸搗固焦、12萬噸樹脂粉等,要針對這些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下大力氣逐一解決,為項目建設創造基本條件,力爭2006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二是要抓好在建項目。包括聯創化工、15萬噸煤焦油、10萬噸再生鉛、PPS、濟鋼環保改造工程等,確保2006年上半年竣工投產。
三是要抓好新建項目。中原特鋼總投資1.6億元的模具扁鋼鍛坯生產線技改、太行水泥百萬噸水泥擴建、奔月浮玻二期生產線等。
四是切實抓好項目篩選和儲備工作。目前,我們在項目儲備上已經面臨著很大的危機,儲備的好項目、大項目屈指可數,大的經濟增長點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項目儲備上狠下功夫。要組織企業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系對接,收集項目信息,綜合分析論證,扎扎實實儲備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項目。
(二)強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
"十一五"期間我們面臨的最大發展機遇就是國際國內的產業轉移,這個機遇能否利用好,對整個經濟的結構調整、上檔升級至關重要。
一是要出臺結構調整優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促進產業結構盡快升級。
二是要把明年定為"工業結構調整年",以結構調整為主線,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盡快掀起結構調整。
三是要在繼續抓好傳統優勢產業上檔升級的同時,突出加快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對鉛鋅、樹脂、焦炭要拉長產業鏈條;對深孔加工、白云制藥、水晶、液壓支柱等,要做大做強,膨脹規模,形成更大的經濟優勢。
(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
不管是國家的宏觀政策,還是目前的環境壓力和企業利潤空間,都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循環經濟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在發展循環經濟上,要立足現實,根據發展的可行性,與環保部門共同排出限期治理、綜合利用的時間表,一塊一塊抓落實,一步一步向前推進。
明年重點要抓好鉛鋅行業的循環經濟工作。以豫光集團為試點,促其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產業結構,在現有基礎上加大銅、銻、鉍的回收力度,開發引進鈷、鎘等金屬的回收技術,并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萬洋冶煉、金利鉛業也要進一步加快節奏,加快資源綜合利用步伐。全市鉛冶煉企業要從2006年起,利用三年時間,全部采取富氧底吹工藝,提升行業水平,提高綜合效益。在抓好鉛鋅行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同時,要引導和支持冶金、化工、電力、建材等資源消耗行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對粉煤灰、電石渣、鋼渣等工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都要加大力度,變廢為寶,形成新的產業。
(四)完善招商形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要針對工業企業招商引資效果不明顯、引進的大項目不多等問題,切實采取措施改變這種局面。
一是要切實以企業為主體,實行項目招商、產業招商、股權招商,以實實在在的利益吸引客商投資。
二是要進行對口招商,對國內外知名企業要主動上門對接,采取兼并、重組等各種形式,吸引其前來合資、合作,拓展我市企業的發展空間。
三是產業招商,按照結構調整目錄,有針對性地招商。對于一些企業產品有市場、生產有規模,但缺乏資金,不能滿負荷生產的情況,要搞好產品招商,盡快形成經濟優勢。
(五)強化政策支持,為工業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我們目前對工業經濟發展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這些政策從目前來看,還沒有形成明顯的政策洼地,對項目、對資金、對人才、對技術的吸引力還不夠大,還需要再進一步研究出臺一些新的優惠政策。特別是結構調整,要研究新的辦法,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計吸引和帶動金融、民間、外來資本參與我市工業結構調整。
一、2005年工業經濟發展情況
(一)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元至十月份,全部工業企業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52億元,占年計劃的89.7%,同比增長30.5%;預計完成工業增加值76億元,占年計劃的86.4%,同比增長30.8%。
元至十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76億元,占年計劃的92.6%,同比增長36%;完成工業增加值55億元,占年計劃的90.9%,同比增長37.5%,預計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實現銷售收入166.8億元,占年計劃的97.8%,同比增長56.2%,預計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實現利潤7.2億元,占計劃的80%,同比增長39.5%,預計增幅居全省第十二位;實現稅金8億元,占年計劃的88.9%。同比增長55.7%;累計產銷率98.2%;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90%;虧損企業10戶,虧損面6.3%,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預計虧損額3600萬元。
2005年,全市工業企業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00億元,占計劃106.4%,完成工業增加值90億元,占計劃102.3%。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10億元,占計劃109.4%,同比增長36.5%;完成工業增加值65.5億元,占計劃108.3%,同比增長37%,預計增幅居全省第一位;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占計劃117.6%,同比增長55%,預計增幅居全省第一位;預計實現利潤9億元,占計劃100%,同比增長39.8%,預計增幅居全省第十位;預計實現稅金9.5億元,占計劃105.6%,同比增長38.5%;累計產銷率98%,與年計劃持平;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90%,高于計劃30個百分點;虧損企業8戶,虧損面5%,與市定目標持平,虧損額3500萬元。
200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預計29家,比2004年增加8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預計28家,比2004年增加11家。
(二)項目投資完成情況
元至十月份,全市共實施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164個,總投資111億元,已完成投資25.5億元,占年計劃34億元的75%,同比增長40.14%。其中,市直共實施18個(已完工9個),已完成投資15.5億元,占年計劃19億元(不含沁北電廠二期)的81.58%,同比增長23.54%;鄉鎮共實施146個(已完工50個),已完成投資9.97億元,占年計劃5億元的199.4%,同比增長76.99%。
預計到年底,全市工業企業可完成投資29億元,占年計劃34億元的85.29%,其中市直企業可完成19億元,占年計劃19億元(不含沁北電廠二期)的100%,鄉鎮企業可完成10億元,占年計劃5億元的200%。
二、2006年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2006年,我市工業經濟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經濟增長的幅度會有所下降,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我市經濟增長已由高速擴張期向平穩較快增長期轉換
從全國工業增長趨勢來看,工業經濟增長開始明顯減緩,工業經濟運行平穩的特征比較明顯。尤其是上海、廣州、浙江、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速度回落比較明顯。前三季度全國利潤增幅同比回落19.7%,虧損明顯上升,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幅同比大幅提高50.4個百分點。我市工業在全國來講,處于工業鏈條的低端,基礎工業和原材料工業所占比重較大,對市場反應的靈敏度不如高端產業。在發達地區遭遇效益回落時,其滯后影響在2006年將不可避免地波及我市。與此同時,受資源約束矛盾的影響,今年以來涉及工業領域的電價、油價、運價、水價、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因素較多,對工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
從我省情況看,進入10月份以來,電力、煤炭和運力供需發生較大變化。從用電上看,到10月24日,省網用電量僅比去年同期增長1.57%,發電量增長4.27%,比正常負荷低100-120萬千瓦時。電力需求減弱,電源建設步伐加快,電力過剩的問題開始顯現。同時,煤炭、鐵路運輸形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部分企業的部分煤種開始積壓,煤炭價格下降,鐵路運輸貨源不足,近兩個月鐵路運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據鄭州鐵路局的資料顯示,六月底全局鐵路請車滿足率為60%,九月底上升為80%。煤、電、運是工業經濟增長的先行指標,這種狀況的出現,預示著我省工業經濟增速將極有可能出現回落。
從2000年開始,我市工業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工業生產增速逐年加快,每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其中2001年工業生產增速18.3%,比2000年增加6.1個百分點;2002年工業生產增速24%,同比提高5.7個百分點;2003年工業生產增速29.1%,同比增加5.1個百分點;2004年工業生產增速36%,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但是,由于我市工業結構的不合理,鋼鐵、冶金、化工、建材等主導行業全部在國家的重點調控范圍之內,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繼續加強和全國、全省經濟增長的逐漸減緩,工業經濟增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市工業經濟增長已由高速擴張期逐漸向平穩較快增長期轉變。2005年工業經濟增長預計為37%,增速僅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2006年預計工業增速將回落到20%左右。
(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年度內缺乏能夠形成經濟增長點的大項目
從近年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工業項目投資的快速增長是拉動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2003年全市完成工業項目投資12.7億元,同比增長234.2%,2004年完成工業項目投資23.5億元,同比增長85%,2005年預計完成工業項目投資29億元,同比增長23.4%,這些投資極大地拉動了我市的工業增長。2006年,全市計劃實施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56個,總投資39.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3.8億元,近年來首次出現下降。2006年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有以下特點:一是投資額度少,計劃總投資比2005年少75.6億元,年度投資比2005年少20.3億元;二是項目規模小,在55個工業項目中,年度投資超億元的工業項目只有4個,而2005年年度投資在億元以上的項目達到9個;三是高新技術項目比重低,在37個新開工項目中,只有中原特鋼的模具扁鋼鍛坯生產線技改工程列入先進制造業項目。由于2006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減少,同時年度內又缺乏能夠形成經濟增長點的大項目,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三)基數的膨脹也是造成2006年增速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2005年,預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10億元,比2004年增加了74億元,較2003年增加了124億元,是2003年的2.44倍?;鶖档拇蠓岣?,也使得2006年各項經濟指標難以保持較高增幅。
根據對我市工業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全市工業主要經濟增長因素的調查,200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預計新增工業總產值41.13億元,銷售收入38.76億元,利潤19680萬元,稅金25050萬元。
三、2006年工業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工業經濟發展全局,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工業經濟整體素質為目標,堅持不懈地實施項目帶動和開放帶動戰略,加快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步伐,拉長產業產品鏈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推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深化企業股權結構改革,創新企業管理機制,不斷促進我市工業經濟健康、協調、持續發展。
主要經濟指標:
全市工業總產值計劃完成355億元,同比增長18.3%;工業增加值計劃完成107億元,同比增長18.9%。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計劃完成252億元,同比增長20%;工業增加值計劃完成79億元,同比增長20.6%。
規模以上工業計劃實現銷售收入240億元,同比增長20%。
規模以上工業計劃實現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22.2%。
規模以上工業計劃實現稅金12億元,同比增長26.3%。
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計劃98%。
規模以上工業虧損面不超過5%。
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計劃180%。
部分重點工業企業發展目標:工業總產值超50億元的企業2家(豫光、濟鋼),超20億元的企業1家(沁北電廠),超10億元的企業2家(豫港焦化、豫源化電),超5億元的企業6家(中原特鋼、電業公司、恒通化工、豐田肥業、萬洋冶煉、金利鉛業),超億元的企業23家(濟源煤業、太行水泥、高壓開關廠、奔月浮玻、天龍焦化、億華鐵路器材等)。
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全市計劃實施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56個,總投資394255萬元,年度計劃投資137860萬元。市直工業企業計劃實施項目22個,總投資300625萬元,年度計劃投資92600萬元。其中,續建項目6個,年度計劃投資46000萬元;新開工項目16個,年度計劃投資46600萬元。鄉鎮工業企業計劃實施項目34個,總投資93630萬元,年度計劃投資45260萬元。其中,續建項目12個,年度計劃投資13230萬元;新開工項目22個,年度計劃投資32030萬元。
四、2006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堅持不懈抓好項目建設,千方百計培植經濟增長點
2006年仍然要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工作,搶時間、爭進度,千方百計克服建設中的各種困難。2006年計劃實施的工業項目現在已排出56項,要抓緊抓實抓好,確保按計劃投產,發揮效益。
一是要抓好2005年計劃開工而未開工的項目。包括百萬噸搗固焦、12萬噸樹脂粉等,要針對這些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下大力氣逐一解決,為項目建設創造基本條件,力爭2006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二是要抓好在建項目。包括聯創化工、15萬噸煤焦油、10萬噸再生鉛、PPS、濟鋼環保改造工程等,確保2006年上半年竣工投產。
三是要抓好新建項目。中原特鋼總投資1.6億元的模具扁鋼鍛坯生產線技改、太行水泥百萬噸水泥擴建、奔月浮玻二期生產線等。
四是切實抓好項目篩選和儲備工作。目前,我們在項目儲備上已經面臨著很大的危機,儲備的好項目、大項目屈指可數,大的經濟增長點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項目儲備上狠下功夫。要組織企業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系對接,收集項目信息,綜合分析論證,扎扎實實儲備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項目。
(二)強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
"十一五"期間我們面臨的最大發展機遇就是國際國內的產業轉移,這個機遇能否利用好,對整個經濟的結構調整、上檔升級至關重要。
一是要出臺結構調整優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促進產業結構盡快升級。
二是要把明年定為"工業結構調整年",以結構調整為主線,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盡快掀起結構調整。
三是要在繼續抓好傳統優勢產業上檔升級的同時,突出加快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對鉛鋅、樹脂、焦炭要拉長產業鏈條;對深孔加工、白云制藥、水晶、液壓支柱等,要做大做強,膨脹規模,形成更大的經濟優勢。
(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
不管是國家的宏觀政策,還是目前的環境壓力和企業利潤空間,都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循環經濟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在發展循環經濟上,要立足現實,根據發展的可行性,與環保部門共同排出限期治理、綜合利用的時間表,一塊一塊抓落實,一步一步向前推進。
明年重點要抓好鉛鋅行業的循環經濟工作。以豫光集團為試點,促其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產業結構,在現有基礎上加大銅、銻、鉍的回收力度,開發引進鈷、鎘等金屬的回收技術,并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萬洋冶煉、金利鉛業也要進一步加快節奏,加快資源綜合利用步伐。全市鉛冶煉企業要從2006年起,利用三年時間,全部采取富氧底吹工藝,提升行業水平,提高綜合效益。在抓好鉛鋅行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同時,要引導和支持冶金、化工、電力、建材等資源消耗行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對粉煤灰、電石渣、鋼渣等工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都要加大力度,變廢為寶,形成新的產業。
(四)完善招商形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要針對工業企業招商引資效果不明顯、引進的大項目不多等問題,切實采取措施改變這種局面。
一是要切實以企業為主體,實行項目招商、產業招商、股權招商,以實實在在的利益吸引客商投資。
二是要進行對口招商,對國內外知名企業要主動上門對接,采取兼并、重組等各種形式,吸引其前來合資、合作,拓展我市企業的發展空間。
三是產業招商,按照結構調整目錄,有針對性地招商。對于一些企業產品有市場、生產有規模,但缺乏資金,不能滿負荷生產的情況,要搞好產品招商,盡快形成經濟優勢。
(五)強化政策支持,為工業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我們目前對工業經濟發展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這些政策從目前來看,還沒有形成明顯的政策洼地,對項目、對資金、對人才、對技術的吸引力還不夠大,還需要再進一步研究出臺一些新的優惠政策。特別是結構調整,要研究新的辦法,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計吸引和帶動金融、民間、外來資本參與我市工業結構調整。
一、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回顧2008年,陜西省分行在發揮傳統優勢,大力支持交通、鐵路、城市基礎設施等基本建設的同時,在支持我省工業經濟發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分行以電力、石油、煤炭、裝備制造、有色金屬等優勢產業和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為重點對象,以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為支持目標,以信貸投放為核心,全方位地開展促進工業經濟發展金融服務。全年向全省工業企業累計投放貸款210億元,占全行貸款投放總量的46%。2008年末全行工業企業貸款余額為280億元,占貸款總量的39.7%,當年新增58億元,是2007年的2.31倍,也是歷年來增長最多的一年。中央出臺“國十條”以來近兩個月的時間里,我行工業企業貸款新增達21億元,為我省工業企業應對外部沖擊、保持正常經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針對工業經濟特點開展金融服務的主要措施
1.加強與各級政府的聯系,及時滿足企業貸款需求。國際金融危機顯現后,我行較之以前更加重視加強與各級政府經濟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以及企業集團總部的溝通,及時了解政策動向,并主動從源頭掌握項目信息及其進展情況,做好項目儲備,為加強信貸支持奠定基礎。近期,省政府為穩定工業經濟發展,出臺了工業企業流動資金貸款貼息政策,相關信息雖然是通過經委系統向企業傳達的,但我行沒有坐等企業上門,而是在得知消息后的第一時間,就布置各級經辦行主動了解客戶需求,配合各級經委和企業共同做好貼息申請工作,使政府的好政策更有效地落實到企業。
2.關注企業基本面和長期發展趨勢,與企業密切配合,共渡難關。在經濟增速下滑的形勢下,我行對省情、行情開展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金融危機盡管影響巨大,但給資源導向型的陜西經濟帶來的影響,更有難得的機遇。以這樣的判斷為指導,我行明確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就是既不當無所事事的旁觀者,也不做“雪中送炭”的局外人,而是將自身融入陜西經濟發展的大環境,與政府、企業一道齊心協力、共渡時艱。針對近一時期煤炭、化工、裝備制造、有色金屬等行業出現的訂單減少、產品價格下降、經營狀況惡化的問題,我行沒有簡單地以固有的風險標準否定客戶貸款需求,而是主動對客戶經營的階段性風險與長期趨勢進行全面的、綜合的判斷,從宏觀經濟長期發展的大局觀察企業的基本面,堅定了支持企業發展的決心。
3.順應工業企業特點,不斷豐富信貸產品,為企業提供更加適用的金融服務。一是針對普遍存在的擔保單位難找、抵押資產不足的問題,我行及時推出核心企業供應鏈融資產品,對核心企業的上下游客戶通過訂單融資、應收款質押、保理、動產質押、倉單質押等10類信貸產品,有效地拓寬了企業的擔保方式和抵質押資產范圍。二是對于中小企業財務報表不規范等問題,設計專門的信用評級系統,并通過速貸通、成長之路等中小企業信貸產品解決其融資難的問題。三是積極運用循環額度借款,解決一些企業用款和還款頻繁時效率無法保證的問題。與此同時,我行還積極運用“利得盈”、“票據盈”、“融保通”、融資租賃等新產品為企業籌集資金,有效地解決了信貸需求單純依靠貸款投放來滿足的“獨木橋”效應。
4.高度重視風險控制,將銀行與企業打造成風險防范的共同體。在市場快速變化的情況下,我行沒有將工業企業做為風險控制的博弈對手,而是設身處地為企業著想,把企業當作共同控制風險的合作伙伴,主動利用銀行的信息優勢、智力優勢、渠道優勢,與企業共享我行的行業研究成果,向企業提出規避市場風險、把握市場機會的系統性建議,形成信息互補、行動一致的利益聯合體,最大程度地規避市場風險對企業和銀行的沖擊。
5.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擴大金融服務的范圍。針對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風險高的問題,我行專門根據小企業的經營特點設計了“速貸通”、“成長之路”系列化產品,并設置了專業經營機構和專門的業務流程。目前,我行已在西安成立了小企業中心,以信貸工廠的形式大規模處理小企業信貸需求。2008年,我行向中小企業累計投放貸款達57.6億元,有效地支持了資源性企業、高科技企業、優勢產業鏈中配套企業的成長。
三、2009年支持我省工業經濟發展的設想
1.積極爭取總行支持,繼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我們預測,2009年信貸投放不會沒有控制,即使人民銀行不做限制,各商業銀行出于審慎發展的要求也會有所控制,信貸資源依然稀缺。我行將通過主動匯報溝通、改進工作質量、樹立陜西品牌等途徑,提高總行對陜西發展的關注度、對陜西分行工作的認可度,爭取總行在資源配置、項目審批等方面對陜西給予更多的支持,力爭全年新增貸款200億元,其中工業企業貸款力爭達到100億元。
2.突出結構調整主線,重點支持解決瓶頸環節。在工業經濟方面,優先保證電力、石油石化、煤炭、能源化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軍工等我省優勢行業的大型企業、骨干企業的信貸支持;大力支持我省產值過100億元龍頭企業和優質外來投資企業。中小企業方面,將加快在陜北、關中等小企業集中的區域設置組建小企業中心,使我行對中小企業的支持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3.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有效滿足各方面的融資需求。我行利用國家推出并購貸款之機,積極嘗試并購貸款,推動我省企業跨行業、區域兼并重組,做大作強;積極開發信貸替代產品,滿足企業必要的融資需求;加快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為我省企業借助證券市場融資提供有力支持;積極創新針對產業轉移的信貸產品和審貸模式,進一步探索多種抵押擔保方式,促進更多的東部企業向我省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