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6 16:52: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良好生活習慣培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飲食習慣
(1)正確地使用餐具,獨立進餐。
(2)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東張西望,專心進餐。
(3)養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的好習慣。
(4)按要求定時按量喝水,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渴隨喝。
2.睡眠習慣
(1)睡前大小便,獨立安靜地入睡。
(2)睡眠姿勢正確(右側臥睡或仰睡)。
(3)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
3.自理能力
(1)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2)玩具、圖書不亂扔亂放,會自己整理玩具。
(3)學會有序地穿脫衣服,不穿反鞋,會系鞋帶。
(4)喜歡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二、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方法
1.善于抓住時機,注重隨機教育。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于許多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因此,在處理對于幼兒表現出的不良生活習慣時,我們不能簡單地指責或阻止,而應正確、耐心地講解和示范,讓幼兒慢慢養成正確的習慣。同時,我們應及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時機,如洗手、吃飯、睡覺時等都可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我班的幼兒剛開學時,每次玩積木后桌上、地上都是積木,我讓他們收拾積木時,他們會興奮地搶拾積木,并一股腦兒地把積木扔進籃子里。每天早上我都要花很多時間整理積木。后來我將玩具筐和擺放的位子一一做上對應的標記,這樣逐漸讓幼兒養成了把玩具放回原處的好習慣。
2.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使幼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和教師必須進行言傳身教,如此方能有成效。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要不時地以商量的口吻提醒幼兒該如何做,而不要以命令的形式去強迫幼兒。我們要用幼兒可以理解的語言去指導、督促,使幼兒快速而有效地達到目標。如教育幼兒吃飯不掉飯粒,有的家長說:“叫你吃飯別掉飯粒,你總聽不到,耳朵讓小狗叼走了吧!今天不準掉一粒飯,掉了就不許你玩。”幼兒聽后,不但改不掉壞習慣,反而會背上包袱,連飯也吃不好。如果家長換一種口氣:“你吃飯時容易掉飯粒,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好嗎?”待找到原因后,家長再進一步與幼兒交談:“飯粒掉在地上既不衛生又浪費糧食,我們來個比賽,看誰吃得干凈?!边@樣以理服人的辦法,幼兒肯定能接受。這就能很好地發揮“言傳”的作用。有的家長對幼兒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操碎了心,還是起不了作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只注意了“言傳”,而忽視了“身教”?!罢讼日骸?我們要求幼兒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如:要求幼兒不挑食,我們自己就不能挑肥揀瘦;要求幼兒吃飯前要洗手,我們自己就不能“開后門”免洗;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我們自己就不能滿嘴臟字,并對幼兒也要用文明用語,如:“你好”、“謝謝”、“對不起”等。
3.寓教于生動活潑的游戲中。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在幼兒一天的活動中,我們除了結合教學內容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的培養外,還可抓住幼兒好玩的心理特點,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內容編成不同形式的游戲,使幼兒在輕松有趣的游戲活動中,主動地去想、去動、去干,從而在游戲活動中較好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利用“娃娃家”的游戲教幼兒學習有序地穿脫衣服,我讓幼兒從家里帶來自己喜愛的娃娃,并收集一些娃娃的衣服,然后和幼兒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戲。在玩的過程中,我讓幼兒知道衣服各部位的名稱,如衣領、衣袖、褲腿、鈕扣等,并告訴幼兒穿每一部位的方法。經過反復練習,幼兒很快掌握了訣竅,這時候我再教他們自己穿衣服。為了讓幼兒穿得又好又快,我還組織幼兒玩“穿衣比賽”的游戲,幼兒為了爭第一,都在認真地練習。通過這次活動,我將教學內容寓于生動活潑的游戲中,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做好家長工作,形成家園合力。
【關鍵詞】生活習慣 培養途徑
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語言美指用禮貌用語、有禮貌、講文明、不說臟話等;行為美指舉止文明、落落大方、不動手打人等;儀表美指穿著整潔、樸素大方、不化妝、不戴首飾、不留長發、怪發等。此外, 對中學生來說,良好的生活習慣還包括:按時作息、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有事請假、有時間觀念、服從管理、積極主動地完成老師交給的各項任務。 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從小培養,要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在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探究中我通過自己這幾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自己的做法。
一、率先垂范、嚴于律己
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長期生活在一起,并且比學生有著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學生自然地視老師為學習的楷模,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有著直接的或間接的教育意義。因此對于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以教師的示范帶學生的規范。另外,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同樣要提高自己,認為老師只是教育學生,忽視對自己的要求,忽視“律己”和“垂范”,這樣說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會很好,我們生活老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習慣,特別是在學生宿舍區日常生活中盡最大的努力給學生做出表率,做到對學生的“身教”。例如:從衛生打掃入手。和學生一起動手把教室、宿舍、清潔區等地方的衛生打掃做到從上到下、由里到外、仔細的清掃和擦洗到位,然后再把東西擺放整齊;通過這樣多次這樣垂范訓練使班級里的學生自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對良好生活習慣的引導和訓練
特別是初一新學生,他們來到了一個新的生活環境,需要時間去適應,這段時間是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契機,老師要教育他們懂得為什么要這樣規范自己的生活習慣,雖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須要這樣做。使學生明白道理,變有約束感為自覺的行為。老師在理論引導學生的基礎上,并且要創造“機會”給學生,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培養和訓練學生。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強調課前預習、課上記錄、課后復習、認真規范的完成作業。經過多次檢查督促這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大有好處的。最后經過半學期的實踐表明效果明顯,多數學生的聽課都主動了、學生的作業也更規范化了。具體措施是:①課前預習的習慣。在學習新知識前,先把要學的知識看一遍或幾遍,在不明確的地方做上記號。通過預習找出知識的重、難點,把遇到的問題寫出來,帶著問題聽課,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就能提高聽課的質量,掌握更多的知識。②認真聽講的習慣。聽課時精力要集中,課堂上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時刻跟著老師的引導思路走。同時聽課時要目標明確,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轉化過程。這樣帶著重點、疑點去聽課,既能聽出“門道”,又能學得輕松,從而提高聽課效果。③獨立作業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既有利于掌握、鞏固學過的基礎知識,養成刻苦鉆研、勤奮踏實的優良品質,又有利于老師掌握你的真實情況,以便對癥下藥,因此,做作業時,不要跟別人對結果,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應該實事求是的做作業。④養成敢講敢問的習慣。要敢于講出自己對問題的見解,講出自己的認識和思路,即使錯了,也可以作為一次教訓,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大膽地問老師或同學,要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勇氣。這樣會提高你的學習興趣,并且有助于你學習成績的提高。
三、學校與家庭相結合
一個人的習慣是長時期形成的一種傾向,無論是良好習慣的養成還是不良習慣的形成都有一個相當長的沉積過程。同樣,對不良習慣的矯正也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教育過程。在這個教育過程中各種教育力量必須一致,這樣才能保證習慣培養的經常性,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否則,只能是時好時壞。有的老師經常抱怨5
四、建立合理的評定制度
1 采取多種形式認知《規范》
小學生活潑好動,模仿性強,而且求知欲旺盛,樂于參加一些有教育意義、有興趣的活動。根據這些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進行《規范》的宣傳,使學校保持一個良好的貫徹《規范》的濃厚氣氛。為此,我校組織全體師生每天下午活動時間抽出15分鐘學《規范》、背《規范》,而后要求學生把《規范》運用在實際中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在宣傳過程中,不照本宣科,而是通過表演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品、相聲,在小品中滲透規范的內容和要求;以年級、班級為單位,進行規范條文知識競賽,抽到哪條說哪條,老師再說一些違反規范的行為,要求學生能說出是違反了《規范》中的哪一條;開展主題班隊會等形式,使學生融情入境,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各科老師均采用不同方式貫徹《規范》,體育老師把《規范》的內容編成順口溜,音樂老師創作了遵守行為規范押韻音樂歌曲等。這些作法行之有效,既受學生歡迎,又增強了宣傳效果,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2 進行生活習慣的培養
2.1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些家長發愁自己的孩子沒認真吃飯,吃幾口就去干別的,餓了又回頭找吃的,這是孩子開始獨立吃飯時大人沒有把握好造成的。進餐除定時外,還應定量,孩子飯前短時間內不要吃雜食。以免影響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葷素搭配,為養成孩子不挑食的習慣,父母要做好榜樣。
2.2 養成良好的唾眠習慣。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幼兒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在規定的睡眠時間內,要培養孩于主動入睡的習慣。家長不要抱著、拍著或唱催眠曲使孩子入睡。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睡眠條件,如室內要安靜、溫度要適宜,睡前要大小便,換干尿布,使幼兒能適當入睡。孩子獨自入睡前不要讓他劇烈地玩耍,要和孩子平靜地玩一會兒,也可以讓孩子熟悉的玩具或小動物模型陪伴在身邊。
2.3 養成個人清潔衛生的習慣。著力培養孩子勤洗澡、勤換內衣,每天洗腳、洗屁股,經常洗頭,2歲起學會自己洗手的習慣。還要注意培養孩子保持家庭舒適整治、干凈衛生的環境,自己養成良好的衣著習慣。
2.4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習慣。在孩子對學習生活自理技能顯得有興趣的時候,家長便要把握時機,讓他們學習做他們能做的事,例如進食、洗手、洗臉、刷牙甚至上廁所時脫下和穿上褲子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肯做。如果孩子樂意做事,而成年人不給他們機會,他們會覺得很掃興,日子一長,這“想做事”的年齡一過,他們便會失去想做的興致,以后叫他們做事,他們就提不起勁來做事了,這是十分可惜的。孩子小的時候不明白整理物品,在玩玩具時會隨意丟棄玩具,這種現象比較普遍,家長注意到這個問題時,要和孩子一起整理這些東西,適時引導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放亂的玩具,不要總是代替或幫助孩子做這些事情。為了孩子的未來成功,你們自己首先有必要檢視一下自己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寶寶良好的習慣。
3 不斷深化認識,激感
關鍵詞:幼兒教育;生活習慣;方法探究;問題探討
所謂習慣,就是在生活中主動要求自己并堅持下去的規律和過程。幼兒教育過程中為有效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教師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滲透,讓幼兒從心底認同并認真踐行。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很多方面,不僅包括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也包括認真的學習態度。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幼兒主動去要求自己,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安排,這需要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一、現階段幼兒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阻礙
1.幼兒被動接受教師的要求,產生抵觸心理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孩子往往被動地接受教師布置的任務,出于對教師的畏懼心理不得不勉強完成。這種教育方式與幼兒活潑好動、不喜歡被限制的特性相違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幼兒教師反復單調,苦口婆心地強調飯前便后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將自己的物品放好,這樣的“碎碎念”不僅不會促進幼兒養成一定的習慣規律,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很難有效達到預期的效果。
2.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與生活實際產生脫節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為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做準備。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重要的環節,只是傳統的說教,如此不僅不能給幼兒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能有效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給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3.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過于急于求成
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在不斷的滲透中自然形成,但是,目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想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形成良好的習慣,如果期間出現錯誤或者孩子投機取巧,教師往往不能理解甚至進行批評。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定的時間,更需要幼兒慢慢地適應,反之,如果教師對孩子要求過高,則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并失去信心,對于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可謂得不償失。
二、幼兒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具體對策
1.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幼兒主動形成生活習慣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為有效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教師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在學習、生活以及游戲中不斷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習慣。針對幼兒的特點,他們喜歡在游戲中學習,不喜歡傳統的說教,因此,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使得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進步。比如說,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玩過家家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會幫助娃娃折疊衣物,給娃娃洗手洗臉,把凌亂的娃娃家收拾得整潔干凈。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午餐時間播放相關的幼兒歌曲,如:香香飯菜一大桌,系好圍巾拿好勺。不說不鬧不亂看,一心一意把飯吃等。這樣的方式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使得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生活中良好習慣的重要意義,可謂事半功倍。
2.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需要從生活中的小事著手
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有意識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過鼓勵和贊揚幫助幼兒學習和保持良好的習慣。比如,我們要表揚將玩具放回原處的孩子,肯定幼兒的行為,并讓其他幼兒向其學習;手工課后引導幼兒清理自己的手工垃圾,完成后給幼兒發一些小獎品作為表演。如此,就可以無時無刻地提醒孩子自覺保持好的習慣,讓幼兒養成正確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就在無形中種下了優秀的種子。另外,言傳身教也很重要,教師是幼兒的榜樣,通常幼兒都會以教師的一舉一動為標準和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讓幼兒在教師的影響下,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鼓勵幼兒,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進行習慣培養
幼兒教師應該用愛和理解去引導幼兒不斷完善自己,要在幼兒可以承受的范圍內進行教育,否則,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壓力,也會影響幼兒對于生活習慣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件令人快樂和開心的事情,絕對不是一個任務。幼兒畢竟還是孩子,教師要用包容的心態去引導孩子,即使幼兒做錯了,也要耐心地分析原因,幫助幼兒逐步提高能力,鼓勵幼兒不斷突破自己,增加自信,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總之,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為有效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教師以身作則,在生活中滲透正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以多元的、趣味的教育方式,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班幼兒 生活衛生習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229-01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笨梢姡晳T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著名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習慣如果在幼年就開始,那是最美好的習慣?!蔽覈逃谊慂Q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時代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時時處處都在起作用。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無論是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是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闭纭毒V要》所說,好的生活習慣不僅關系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系到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
幼兒的生活衛生習慣包括:飲食習慣、睡眠習慣、自理能力等。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包括以下幾方面:
(1)飲食習慣: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
(2)睡眠習慣:能按時睡眠,按時起床,獨立安靜入睡,睡姿合理正確等。
(3)個人衛生習慣:每天有洗臉、洗腳、刷牙的習慣。飯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裝整潔和環境整潔的習慣等。
(4)正確的坐姿、站姿、閱讀和畫畫姿勢等等。
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不僅關系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系到自信心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在幼兒園教育中尤為重要。
1 創設良好的環境,調動小班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積極性
首先,教師從精神環境入手,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氛圍,激發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愿望。如,“小豬變干凈了、漏嘴巴和大公雞”等故事的感染誘餌,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的感受體驗。其次,從物質環境入手。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室設置相關區域,提供系鞋帶、穿衣服等生活物品,鼓勵幼兒主動形成基本的自我服務習慣;在盥洗間創設“水是生命之源、小水滴哭了”等情境,引導幼兒知道要節約用水。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潑、優美的環境氣氛,給幼兒親切、喜悅的感覺,使小班幼兒從中體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 利用游戲活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游戲是小班幼兒尤其喜愛的活動,在一日各環節活動中教師除了結合教學內容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的培養外,還應抓住小班幼兒好玩的心理特點,將盥洗、進餐、穿衣、收拾玩具等內容以不同的游戲形式呈現,使幼兒在輕松有趣的活動中主動地去想、去動、去干,如,我幫娃娃穿衣服、《能干的小巧手》《穿衣比賽》《送玩具寶寶回家》等有效提高了幼兒習慣養成的質量,在游戲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利用同伴們的相互影響,促進小班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3 以和諧的師幼互動引領小班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綱要》中指出:教師是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和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所以在日?;顒又?,應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通過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1)守規則常堅持。幼兒良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個不斷養成、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應讓幼兒“有章可循,違章必究”。在幼兒園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規則,這些規則的制定師幼共同制定并必須遵守,最后習以為常,形成自覺的行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為生習慣。
(2)培養集體觀念。善于發揮集體的力量、榜樣的作用來轉變個別幼兒的不良行為。幼兒的模仿力極強,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是教師,教師在幼兒的眼中是最偉大、最有權威的偶像,言行舉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為此,作為教師首先檢點自己的行為,真正成為孩子的表率。幼兒在教師良好行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習慣。
4 家園密切配合,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說過:“各種習慣都是一種連鎖條件反射系統”。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奔议L與幼兒園應做到統一標準、統一要求,家園共同研究、探討孩子的教養問題,做到家園共育。一個聰明健康快樂的孩子,難道不正是取決于他們是否擁有受益終身的良好生活習慣嗎?
參考文獻
[1] 萬鈁.幼兒衛生保育教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 幼兒 生活習慣 培養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成長歷程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大量事實充分證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因此,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使他們有好的生活節奏,這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所在的班級為托班,大多數都是新入托的幼兒,對于孩子來說,什么都是零,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例如入廁、喝水、排隊、安靜的聽老師講故事、吃飯這些簡單的事情,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來說,那簡直是太簡單不過了,可是對于2周半-3周歲的孩子來說,那可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成為了我們最大的目標。那么應該如何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呢?
1.讓孩子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
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想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就要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從心里接受老師。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盡快的脫離父母的情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生活。對于2周半至3周歲的孩子來說,能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快快樂樂的離開幼兒園是我所面臨的第一個大的難題。大多數的孩子們都沒有離開過父母,沒有離開過家。所以,離開親人,來到幼兒園的新環境又被稱為第二次斷乳期。起初盡管我用了很多的辦法,還是不管用,那可真是哭聲一片。我班有一個孩子叫周煥博,雖然入園已經有一個多月了,但是每早的哭鬧仍然是他的必修課。孩子來幼兒園哭鬧的原因是在幼兒園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他們覺得十分害怕、不安全。于是,我便努力的去多接近他,比如多抱抱他,在他睡覺的時候去撫摸他的頭,吃飯的時候多給他夾一塊肉,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增強他的安全感。漸漸地,我發現他,開始愿意跟我交流了,也聽我的話了,有了安全感也就不再鬧了。
2.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完成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把孩子當寶貝一樣的寵愛著,為孩子包辦著一切,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性。因此,孩子能完成的任務盡可能的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不要代勞。家長放不開手,老師如果再不放手,那幼兒一定是不會去動手。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雖然有時他們吃飯的速度很慢、他們的衣服穿的并不是很整齊,玩具收拾的不是很干凈,但是我們在活動的過程中放手讓幼兒自己做主,給他們一種小主人的感覺,讓他們在活動過程感受獨立做事的樂趣,以此來培養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同時對他們做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和要求他們去克服困難,堅持自己去獨立做事,為幼兒的自主、獨立發展創造民主、寬松、愉快的氣氛。大多數的幼兒在家里都是需要家長來喂飯的,雖然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用勺子的方法,可是他們還會等著你去喂飯。這時候,我就開始讓他們比賽,看誰吃的好,而且還不掉飯粒,看誰拿勺子的姿勢正確等等,慢慢的,他們就開始自己動手拿勺子吃飯了,盡管他們吃的不太好,我還是讓他們自己吃。當我發現有拿勺姿勢不正確或者有弄撒飯的時候,我就會過去指導他,還會輕輕的告訴他,不要著急,慢慢吃,老師陪你。過了一段時間,大多數的孩子都會自己用勺子吃飯了。
3.分步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2-3歲的幼兒可以聽懂成人的話,也可以和成人用語言溝通,但畢竟有限的,當成人一次要求幼兒做太多事,他們無法記住的,更談不上按要求執行。比如在洗手時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分步進行,一次只講一個動作,如:教幼兒洗手“小朋友,來洗手。卷起袖,淋濕手。抹上香皂搓呀搓,清清水里沖一沖。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凈?!泵刻煳抑唤桃徊?,幼兒很快就學會了正確洗手的方法。養成每次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我班的梁一然小朋友,剛入園時老師讓他洗手,他總是說我不洗,我的手洗干凈了,戶外活動回到活動室,他坐在小椅子上不肯洗手,我和他一起去洗,他說我不會洗,后來經過我的分布步洗手法,他很快的學會洗手了,每天活動回到活動室,他不用老師提醒一聲不響的去洗手間洗手了??吹絼e人忘了關水龍頭,他還會幫助別人關掉。多么好的習慣呀!
4.家長和老師攜起手來,共同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制訂學生行為習慣常規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依賴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常規來做保證。因此制訂幾項常規制度,如:學生一日常規、學生生活常規、學生文明禮儀常規,并編印資料印發給每位學生,讓學生有“法”可依、照章執行。在知與行的統一上下工夫,常抓不懈,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
由于學生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憑簡單的說教就能達到目的的,必須要在實踐中得以訓練和培養。因此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加強檢查與考評,在學生中形成一個爭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良好氛圍。具體活動有:制訂“語言文明使用”推廣實施方案。各班級成立監督與推廣小組,同時政教處將該活動納入班主任的常規考核與文明班級的評選中。開展“內務技能”培訓活動。如:生活用品的擺放,作息時間等都統一安排,并進行整理內務比賽。開展“向壞習慣告別、與好習慣同行”主題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宣傳,以寢室為單位落實,以學校為整體進行“文明班級”與“文明禮儀示范生”等形式的評比活動。
三、加強班主任工作力度。發揮班集體的育人作用
學校的基本教學單位是班級,班主任在學生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方面應發揮核心作用,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是通過班主任的教育和班集體的影響而形成的,因此加大班主任的工作力度,言傳身教、以師育生,推動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
四、家校聯合,鞏固學生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
學生除大部分時間在?;顒油?,還有相當一部分時間在家。要鞏固學生所養成的良好生活行為習慣,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定期召開家長會,與家長共同商量養成學生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對策,對于經常出現反復的學生做好家訪工作,齊抓共管,進一步鞏固學生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