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6 16:52: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管理行業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金融管理體系
一、金融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金融業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它關系到老百姓和國家經濟的各個方面,在當今形勢下,金融風險是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保證金融體系更安全高效地運行始終是各國政府追求的目標。因此通過金融管理來維護金融秩序,提高金融效率,防范金融風險等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金融管理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其自身的發展不能夠滿足社會經濟進步的需求,再加上其自身地位的提升,導致其對于世界經濟所產生的影響作用也與日俱增,如果出現問題,那么將會對整個市場經濟的穩定性造成破壞與影響。所以說,我們必須要合理的完善金融管理,并進一步實現其可持續發展。
1.金融管理行業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斷加大
現階段,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提升,在各個國家當中,傳統的自閉政策都已經逐漸瓦解,并且每個國家的經濟開放程度也都實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加深。受到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作用,使得投資機會也變得越來越多。然而,由于目前的監管體系還不夠成熟,導致其漏洞頻現,再加上投資者往往更多注重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從而導致金融市場當中出現了不少過激的投資行為,且對其產生了直接的影響與沖擊?;诖耍鹑诠芾硇袠I的重要性便凸顯了出來,而其自身的合理性,也對整個金融行業產生了最直接的影響作用。
2.傳統金融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經濟的需求
現階段,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限制,使得我國部分經濟體的金融管理出現了明顯的滯后性,導致其不能夠有效的適應經濟發展需求,并進一步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發生。從美國的次貸危機當中,我們能夠明確的看出,就是因為金融監管制度的缺失,才會使得經濟社會出現了這么多的不利因素。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美國通過對金融監管規則的合理化修改,來有效的放寬了其自身對于金融風險所形成的約束作用,并進一步使得金融衍生品加快了創新速度。由此一來,華爾街的投機氣氛變得更加高漲,對于經濟繁榮的盲目信任,使得群眾開始出現過多的超前消費與過度透支,并最終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產生。此外,就針對于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傳統的金融管理模式已經暴露出了其自身的滯后性,再加上其對于創新管理理念的欠缺,導致其外部環境相對冗雜混亂,并且對于高質量人才也相對欠缺。所以說,現階段,我們必須要通過不斷的創新與完善管理,來讓金融行業走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去,并以此來創建出金融行業的新局面[2]。
二、金融管理體系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從根本上來說,我們要想實現金融管理體系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管理制度、改善金融環境以及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等各個方面。制度先行,人才培養和引入是核心。
1.創新管理制度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企業在進行企業管理時,所采用的往往都是傳統的企業管理制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現行的經濟體制下,這種管理制度并不能夠真正有效的運轉與發揮作用。因此,要想實現企業經濟的可恥促發展,就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來建立并健全企業管理制度,以此來實現金融管理的持續發展與進步。首先,要求企業必須要建立起專業的企業法人治理部門。就針對于現代企業來說,法人治理部門占據著企業管理當中的重要地位,其不僅能夠對整個企業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起到重要的直接的影響作用,同時也能在某一范圍內對整個金融業務的發展與擴大產生影響?,F階段,我國的社會經濟不僅處于轉型的黃金期,同時也是抵御外來風險的薄弱期,因此,要想從根本上實現經濟創新,就必須要在有效地時間內對企業的法人治理部門加以完善與優化,并以此來更好地實現經濟體制的完善,保障市場經濟能夠順利的運行,從而實現金融管理的進步與發展。其次,要求我們必須要立足于實際,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來積極的將外國先進管理制度引入到自身的企業管理當中?,F階段,我國的管理制度并不先進,并且已經不能夠在新時代的環境背景下為金融發展提供服務,并進一步導致整個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存在嚴重的障礙與隱患。不過,目前已經有部分經濟發達的國家開始重視該問題,并且也已經建立起了低昂對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我們應當對其加以借鑒,只是在借鑒的過程當中,我們不能夠完全遵循“拿來主義”,而是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將我國企業的發展現狀與需求和管理制度充分的結合起來,以此實現管理制度的進步與發展[1]。
2.凈化金融管理的外部發展環境
在整個革新與發展的過程當中,金融管理行業不僅僅要實現自身經濟的升華,同時也要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來幫助自身實現更快的進步與發展。首先,我們應當充分的利用法律,來對金融管理行業的運行與發展加以保護。就針對于現行的法律來說,對于其中那些金融管理相關的保護條例,應當引起充分的重視與利用,因為其不僅僅能夠確保企業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時也能通過法律自身所具有的重要威懾力,來保護整個行業的發展與進步。其次,我們應當進一步實現金融管理的規范化。要想真正實現金融企業的發展與創新,就要求我國的金融監管組織必須要及時的建立并健全規范體系,以此來金融管理在實際運行過程當中的規范化,然后再在此基礎上,來進一步對金融管理體系加以完善與優化,促進行業的發展與穩定。此外,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各大金融行業的規章制度相對來說還不夠完善,因此,我們應當對相關制度進行更好地完善與創新,確保整個金融管理體系的穩定性能夠得以保持。最后,要求我們進一步建立與健全金融管理監督體系?,F階段,在我國的金融行業管理當中,監督體系一直是其所存在的一個薄弱環節,由于整個行業非常的復雜并且龐大,導致行業的監管問題相對來說不夠全面,也因此導致了整個金融行業的動蕩與危機。因此,我們應當將外國先進的監督模式引進來,然后在對自身的實際情況有一個充分研究之后,來將二者之間的特色充分的結合起來,以此來總結出更加適合于我國經濟發展需求的一種監管模式,才能真正有效的完成金融管理監管體系的完善與升華[3]。
3.培養和引進先進人才
自2015年國家提出互聯網+發展戰略,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才問題尤為凸顯,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合格的從業者是比較少,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跟不上發展的速度。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金融管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求我們必須要對其有一個充分的重視。其中,對于企業當中已經在職的金融管理人才而言,要求我們必須要對其進行強化而又嚴格的培訓工作。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對于金融管理人才的缺失,已經成為了影響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要強化對在職人員的培養力度,并在此基礎上,來進一步完善與優化人才引進策略,才能夠真正有效的促進人員素質提高。此外,由于在職人員自身對于金融管理就有著一定的經驗,如果加強培訓,那么就會使得其對企業有一個更好地貢獻,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能進一步推動企業的進步。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新的時代環境背景下,要想真正有效的實現企業金融管理的發展與進步,就要求我們必須要立足實際情況,通過進行良好的實地分析與考察,并輔之以科學的方法,來得出相應的結論。同時,還要積極創新管理制度,并以此來實現企業管理制度的新突破,優化與完善社會金融管理的外部發展環境,對金融管理人才加以培養與創新,才能夠真正全面的實現金融管理行業的長效與有序發展,從而促使我國的社會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并最終實現金融與經濟在未來長期發展過程中的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趙天杭.現代金融風險管理管窺[J].東方企業文化,2013,(15).
[2]虞輝.金融創新下的金融風險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3,(15).
其實美國早有學者根據民眾報稅記錄研究了美國最富有的1%人群(本文專指稅后收入最高1%人群),他們都從事什么職業。其結果和占領華爾街運動人群提出的目標不大一樣,美國收入最高1%人群并不都是在華爾街中打拼,相反行行出狀元,哪一個行業都有可能產生富有之人。按照學者對1979年至2005年美國收入最高的1%人群的數據分析,下面看一下哪些行業最容易潛伏富豪。
如果按行業統計,管理行業是富人最多的地方,企業高管(不包括金融業高管)最容易賺大錢,美國1%富人中有31%的人是在這個行業。當公司大老板不容易,企業賺大錢自己才有生存的空間,不過回報率也很高。
如果管不了人,沒能力替公司賺錢,那也不用擔心,只要自己有專長,照樣可以混進美國1%富人的行列。在這方面,做醫生就得天獨厚了。美國1%富人中有15.7%的人是醫生,比例不低。現在那些抗議者把目標瞄準華爾街,其實金融管理行業在美國1%富人中只能屬于第三者,在1%富人中的人數比例為13.9%,遠低于企業高管和醫生。企業高管、醫生和金融管理這三種職業中的精英構成了美國1%富人的主體,人數約占1%富人的61%。
另外,在美國當律師也是不錯的職業,雖然律師多如牛毛,但還是有人愿意在這個行業淘金。美國1%富人中律師占多大比例呢?3%。醫生、律師是美國人最喜歡的兩個職業,但美國人從事科技行業的人也很多,而且科技行業是一個充滿創新的領域,在這一領域要想富就有路。美國計算機、數學、工程行業中的佼佼者也可挺進1%富人的行列,當然不是人人都這么幸運,美國1%富人中計算機、數學、工程行業任職者占了4.6%。
如果沒什么天賦,但有個好爸爸,也可以成為富人,美國通過繼承遺產而坐享其成的人,在1%富人中的比例為4.3%。銷售人員是賣貨的,但優秀的賣貨人往往比買貨的還容易富有。美國1%富人當中就有4.2%的人是靠賣貨發家的。再來看一下藍領,藍領行業窮人多,還有機會成為美國1%最富有的人么?美國學者的研究令人驚奇,美國1%最富有的人當中竟然有4.6%是在藍領行業工作,好像有點不可思議。
和很多國家富人多來自房地產行業一樣,美國也有這樣的人,但比例不高,最富有1%的人當中有3.2%的人是來自房地產行業。企業經理也容易步入最富有人行列,他們沒企業高管那樣位高權重,但卻是企業的頂梁柱。美國1%最富有人群中有4.6%的人是企業經理。
關鍵詞:高職 財務管理專業 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1-110-02
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核心,搞好專業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目前,各高職院校都越來越重視專業建設,高職教育專家也從各個不同角度對就如何進行專業建設開展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財務管理專業作為高職教育財經類專業中的一個主要專業,在專業建設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去思考與探索。在此,筆者就財務管理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確定、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創新等問題略陳管見,就教于學界學輩和同仁。
一、專業人才業務培養目標應能反映財務管理專業的自身特點
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對于任何專業來講都是極為重要的。專業培養目標是現代教育的定向標準,是選擇教學內容、設計課程體系、采用教學方法直至確定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據。由于過去將財務管理長期置于會計學專業之下,致使我國許多高校在財務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學之間存在著一些嚴重的錯誤認識。雖然目前已經將財務管理專業獨立出來,但其培養目標卻始終是模糊和混沌的,更多的還是套用會計學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使得財務管理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不能反映出該專業的自身特點。事實上,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本身存在較大的差別,彼此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知識和能力結構差異。兩者雖同樣需具備管理、經濟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但前者的重點是“理財和金融”,后者的重點則是“會計學”。(2)學生就業方向差異。兩個專業的學生雖均可服務于各類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但前者具體的服務方向是“財務與金融管理”,而后者的具體服務方向是“會計實務”。
因此,高職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除應符合國家教育方針、反映高職教育特點、適應新形勢對財務管理人才的要求外,也應能反映財務管理專業的自身特點,區別于會計等相近專業,否則,財務管理專業的持久生命力就值得懷疑了。為此,財務管理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財務、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財務、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金融問題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管理學、經濟學、財務與金融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財務、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以及分析和解決財務、金融管理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國有關財務、金融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業務實際工作能力。
二、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應根據財務管理崗位核心能力要求進行設計
在課程體系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過程中,引入核心能力理念,以學生核心能力的形成為前提,以企業財務管理崗位核心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為主線,按照“知行合一,雙核協同”(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核心知識與核心能力協同發展”)這一思想內涵探討怎樣培養學生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整合出有利于學生核心能力形成的課程作為核心課程。
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是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利潤分派管理及營運資金管理。現代財務管理學通常將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及利潤分派決策列為三大財務決策,而營運資金管理亦稱日常財務管理,它是任何企業在任何時候都無法擺脫的一項經濟性的財務管理活動。因此,財務管理課程體系可以主要依據財務管理核心內容進行設計,專業核心課程可考慮作如下劃分:財務管理原理(通論)、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利潤分配管理、營運資金管理,以及財務管理專題(專論)等。
在課程體系基本確定之后,須進一步界定各門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筆者認為,在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時應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緊扣企業財務管理崗位要求,總結出若干個典型工作任務,結合財會行業對上崗人員的崗位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內容。
二是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過程,序化知識。緊密圍繞典型的企業財務管理實務活動,在選取和組織本課程內容時,注重行業中實際應用經驗、能力和策略的習得,即以過程性知識和技能訓練為主。同時,將理論知識介紹與職業情景和工作過程結合起來,使學生將知識和能力的積累與工作過程中的行動融合起來,從而實現隱性實踐知識的生成與構建。即根據學生心理認知規律,按照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過程的邏輯展開企業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的內容。按照這個原則,應先確定企業財務管理這個職業活動的典型工作過程,然后將其職業活動中的典型工作任務搜集、整理、歸納和整合,導出全部職業行動領域。再由行動領域導出學習領域,并通過適合教學的學習情景使其具體化,同時融入適度的相關理論知識,最后轉化為適合于高職學生的教學內容。
三是應注重教書育人,將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等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實行針對學生的全過程職業素質培養,強化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等財務管理行業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職業素質。
三、以培養學生財務管理職業能力為本位設計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應根據財務管理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的財務管理職業能力。
1.以校企合作為載體,以工學交替為手段,實現課程教學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導入工學結合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突出職業能力培養,注重課堂講授與行業專家講解結合,見習與實訓結合,理論分析與企業實際案例分析結合,通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積極走“校企結合、工學結合”之路,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校企互通模式,實現課程教學的開放性。一是主講教師到企業財務管理崗位實踐鍛煉,豐富教師實踐經驗,積累教學案例等教學資源;二是邀請企業、行業財務管理現場專家到學校講座或為學生作實訓指導,將財務管理專業最前沿的理論與實際做法傳導到課堂;三是根據企業財務管理崗位特點,將實訓與企業相關業務活動結合,讓企業相關人員參與學生成績評價,建立工學結合的學生評價機制。
教學方法設計應根據高職教育特征和財務管理專業相關課程特點,堅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課程教學目標,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學、做合一”,積極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應該是在每個項目的學習過程中,根據教學進程的不同階段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主要運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力求用企業案例進行施教。通過對企業典型的財務管理業務活動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真實的財務管理業務案例,并將真實案例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讓學生設身處地,置身于情境教學的場景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法,是基于探索性學習和協作學習的一種模式,其本質是既強調學習者的認識主體作用,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一種將工作作為課程內容的載體,即按照工作的相關性來組織課程的教學內容,而不是根據知識的相關性組織課程內容。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學設計者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任務之中,即教學進程由任務來驅動,而不是對教材內容的線性講解。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采用相對開放的教學組織方式,以保證教學的有序進行。財務管理專業較為適合采用這一方法,可以將按照企業財務管理崗位要求設計出若干工作項目,再將項目分解為若干個典型工作任務和若干個技能訓練點,使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項目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實現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
3.討論式教學法。財務管理專業各個程序性知識的總結、項目的完成都可采用討論法。先引入課堂任務,接著將學生分組(一般以4~6人為一組),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進行組間交流和師生互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研究能力,又提高了解決問題能力和社交技巧以及團隊合作意識。
4.現場教學法。師生同時深入到企業財務管理崗位現場,了解企業財務管理崗位要求與職責,參與企業財務管理崗位的業務操作,并有主講教師與現場專家的合力指導。通過對企業財務管理崗位的調查、分析、研究和參與,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總結出可供借鑒的經驗。該方法的實施,可以提高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認識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對企業財務管理崗位環境和企業文化有直觀的認識和體驗。
5.網絡教學法。以校園網與“世界大學城”為平臺,建立內容豐富的內容涵蓋課堂教學、課后習題、課后輔導與互動論壇等多個方面的財務管理專業高職教育多媒體教學資源庫,供學生開展網上欣賞課堂實錄、溫習課堂要點、課后自練自測、系統自動打分、分析錯題等自主學習活動;教師開展QQ在線或是電子郵件答疑等網上教學活動。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
參考文獻:
1.侯日敬.基于核心能力的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與實踐[J].財會月刊,2010(9)
2.郭琳琳.論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中的問題及相關建議[J].新西部,2009(20)
3.錢建偉.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商業會計,2012(9)
關鍵詞:金融機構 風險管理 農村信用社
一、農村信用社加快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農村信用社向現代化銀行改革過渡的需要。目前,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第一階段的任務基本完成,正在由“深化改革試點”全面轉入“深入實施和攻堅”階段,并按照股份制、銀行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向現代化銀行業金融機構邁進。建立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是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國際金融體系、實現與國際接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的必然選擇。農村信用社要實現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改革目標,就必須適應銀行業改革的大勢所趨,更新風險管理理念,改革傳統落后的風險管理模式,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和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二) 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農村信用社適應市場激烈競爭的需要。隨著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日趨完善,特別是銀監會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市場準入的門檻,農村金融市場已進入激烈競爭的時代。農村信用社在廣大農村“一枝獨秀”的格局被徹底打破,只有不斷引入現代金融管理理念,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才能適應市場多元化的競爭需要。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農村信用社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三)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農村信用社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農村信用社同其他商業銀行一樣,是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以“經營風險”為獲取價值最大化的根本手段,是否能夠妥善控制和化解風險,直接決定經營發展的成敗。隨著各項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趨加劇,農村信用社風險也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特點,只有通過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才能對經營發展中面臨的各類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從而保持穩健經營、穩步發展。
(四)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適應現代金融監管的迫切要求。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不僅是銀行業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金融監管的迫切要求。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斷深化,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對農村信用社監管的標準不斷提高,且正在加快與國內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接軌,以敦促農村信用社不斷提高自身風險管理水平。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既是農村信用社適應外部監管的要求,也是提升風險管控能力的現實需要。
二、農村信用社全面風險管理的對策和措施
(一)創建全面風險管理文化。全面風險管理文化是融合現代金融企業的管理思想、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行為、風險道德標準與風險管理環境等要素于一體的文化,是金融企業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當前,農村信用社必須提高對風險管理的認識,更新風險管理理念,著重突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強化風險管理的核心地位。鑒于以往農村信用社因風險管理不力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和歷史教訓,農村信用社必須牢固樹立風險管理“高于一切、壓倒一切”的思想意識,正確把握審慎經營、風險可控的原則,堅持以風險管理為總抓手,把風險防控觀念貫徹到全部工作和各個環節的始終,真正突出風險管理的核心地位和首要位置。二是實現風險管理的“三個轉變”。首先,在風險管理方式上,要由事后風險化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風險防范和控制的思想轉變;其次,在風險管理的側重點上,要由信用風險為重點向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合規性風險等多種風險并重的一體化綜合管理理念轉變;第三,在風險管理的覆蓋面上,要由單一的區域,分散的崗位和片面的專業向不留死角、不出空白、不遺漏洞的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轉變。三是抓住高管人員這一關鍵環節。加強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必須從管理層抓起,管理人員要從自身做起,帶頭樹立審慎經營、內控優先的思想理念,引導和帶領廣大員工將全面風險理念貫徹落實到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細節之中。
(二)改善全面風險管理的環境。一是加快理順行業管理體制。按照股份制、銀行化的改革方向,加快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建立權責明確、科學規范的行業管理體系,理順各級農村信用社的責權利關系,整合資源優勢,為有效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提供體制保證。二是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的架構。結合規范完善縣聯社法人治理,進一步明確理(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在全面風險管理中的職責,落實責任,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理(董)事會要合理擬定全面風險管理的規劃,制定風險管理的政策,并對風險管理負最終責任;監事會檢查和調研日常經營活動中是否存在違反既定風險管理政策和原則的行為。高級管理層負責執行風險管理政策,制定風險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規程,并確保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恰當的組織結構、管理信息系統以及技術水平,從而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各項業務和經營環節出現的各種風險。
自從有了人類,就自然有了財富管理。確切說,在金融出現之前,就有了財富管理。而金融系統作為社會分工的一個服務行業,從誕生那天起,就是為專門打理財富而存在的。由此可見,財富管理可謂歷史悠久。比較專業的財富管理是中世紀末期歐洲的銀行為貴族提供的個性化私密服務,19世紀后期流傳到北美并得到了較大發展,20世紀后期逐漸在亞洲得到發展。在瑞士,財富管理這一專業名詞最早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而財富管理作為金融領域的一個產業,得到世界范圍的廣泛認同,是20世紀末期以來的事情。財富管理的產生與發展,是隨著全球財富的總體增長,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的迅速提高,金融創新的不斷進步,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互聯網通信技術的高度發達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歐洲早期財富管理的發展
15世紀,意大利佛羅倫薩德美蒂奇家族設立的銀行已開展了財富管理業務,主要是為當時的歐洲貴族提供財產打理和世代傳承服務。16世紀,隨著基督教加爾文教派的興起,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從法國和意大利逃到瑞士日內瓦,并將隨身攜帶的大量金錢交給當地的銀行家保管。16世紀末,隨著英國世界霸主地位的確立,脫胎于倫敦“金匠業”的銀行業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成立于1672年的Hoare } Co銀行,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私人銀行,歷經十多代人繼承發展,開創了私人銀行業務的王朝。17世紀,由于歐洲大陸貴族之間彼此征伐混戰,家中的財產則由留守的貴族代為管理,久而久之這些留守貴族就成了私人銀行家。
瑞士財富管理中心地位的確立
18世紀中葉,日內瓦的經濟由于長期商業貿易的發展而空前繁榮,銀行業也隨之有了較大的發展,銀行家這時已聲名鵲起。隨著貨幣兌換業務向資金融通及資產管理轉移,出現了專門為高端個人客戶及其家庭提供金融服務的私人銀行,成為近代私人銀行的起源。18世紀末,瑞士的私人銀行已經在主要的外國金融市場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私人銀行的數目一度達到200多家。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更是極大地促進了瑞士整個金融業的發展。一戰期間,歐洲的王公貴族、富商巨賈和銀行管理人員,為了躲避戰火紛紛云集瑞士,給瑞士帶來了龐大的資金和先進的金融管理技術以及大量的金融人才。二戰期間,納粹大肆迫害猶太人,在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難以生存的猶太人又紛紛秘密地向國外轉移資金,由于瑞士的中立國地位,大多數猶太人都將錢存入了瑞士的銀行。進入20世紀90年代,瑞士銀行業發生了持續的大并購,銀行數量銳減。然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私人銀行業的國內員工數量大幅增加。在此期間,主要為瑞士境外的客戶提供離岸金融服務的瑞士私人銀行,也開始向歐洲及世界其他國家大力拓展在岸業務。
美國作為金融霸主財富管理的綜合發展
財富管理雖然起源于歐洲,但真正的發展壯大還是在美國。美國也是當今世界財富管理市場最大、最成熟、競爭最激烈的地方。美國的財富管理起步于20世紀30年代,最早從保險業開始,保險產品包括投資規劃、收益分析、代辦手續等。二戰以后,隨著美國經濟霸主和金融霸主地位的逐步確立,一方面國民理財需求不斷擴大,另一方面金融服務也日益豐富,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開始開展理財服務,并逐漸發展成為規范的經常業務。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全社會財富的強勁增長,而財富管理領域也日益規范并不斷突破,逐步成為一項主流業務。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美國金融監管制度改革,極大地促進了金融創新和混業經營的迅速發展,私人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對沖基金、結構性金融產品成為財富管理的主要產品。財富管理的地位日益提高,成為各金融機構塑造品牌價值、培養客戶忠誠度、增加業務收入的重要支柱。
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崛起
中國香港金融業在20世紀初就已經成為主要產業,但其發展成為全球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重要金融中心,主要還是得益于亞洲特別是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新加坡于20世紀60年代獨立,當時并沒有把金融作為發展的戰略重點。經過多年的發展,特別是經歷了1987年、1997年兩次金融危機之后,新加坡的金融體系已經完全成熟。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以來,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都在政府強力推動下,以瑞士為榜樣,大力發展財富管理行業,并確立了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中國香港地區財富管理的客戶,主要來自中國內地,而新加坡的財富管理客戶,相當大的部分是來自東南亞的華人華僑。
群島離岸金融中心的興起
開曼群島、維爾京群島、百慕大群島、列支敦群島等,大都是20世紀6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的離岸金融中心。它們以“避稅天堂”著稱,主要通過極其優惠的稅收制度安排,吸引全世界大量的財富。同時,它們還憑借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基礎設施、發達的旅游等,促進了財富管理的發展。
全球財富管理的主要發展模式
從國家層面看,全球財富管理的發展主要有瑞士模式和美國模式兩種。群島模式可以算作半個模式。
瑞士模式
瑞士模式是小國模式,盧森堡、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都屬于此類模式。該模式的突出特點在于:從服務主體看,私人銀行是主導力量;從服務方式看,離岸業務是主要方面;從服務市場來看,其一直是面向全球;從等服務對象看,傳統上以服務貴族和皇室為主,后來逐步擴大到各類富裕人士。瑞士的財富管理主要依托私人銀行,瑞士的私人銀行在全球最為發達,既有瑞銀和瑞信這樣的綜合性大型集團,也有眾多的小型私人銀行以及家庭辦公室。同時,瑞士的多個城市都是世界著名的財富管理中心,如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等。但這些財富中心從根本上都具有相同的特點。瑞士的財富客戶主要來自于國外,這就決定了瑞士的財富管理一直以離岸業務為主。離岸業務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所謂的“避稅天堂”。同時,由于瑞士是一個小國,市場容量十分有限,幾乎從一開始,瑞士的財富管理即把重心放在了國外,并逐步走向了世界。瑞士模式屬于特殊的現象,其發展道路是極不尋常的。作為一個小國,瑞士的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到今天,是由種種特殊的歷史因素促成,特別是宗教迫害、戰爭等。
美國模式
美國模式是大國模式,包括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等都屬于此類模式。該模式的突出特點在于:財富管理的服務機構以大型金融集團的專業財富管理機構為主,比如花旗銀行的私人銀行、高盛集團的資產管理公司等。財富管理以在岸業務為主。相對于瑞士等離岸金融中心,美國的稅收優惠并不明顯。雖然以國內市場為主,但美國的財富管理早已隨著其大型金融集團的全球化經營而走向了全球,這既是為了占領財富管理市場,也是為了幫助客戶進行全球資源配置。但是,美國的大型金融集團大多在瑞士設有專門的財富管理機構,這種設置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分享瑞士的財富管理市場,而是為了借助瑞士在財富管理其他方面的綜合優勢。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瑞士在全球財富管理領域的獨特地位。紐約是美國的財富管理中心之一,是全球的金融中心。除紐約外,美國還有許多各具特色的金融中心,如芝加哥、舊金山、邁阿密、波士頓等,這些城市作為財富管理中心具有極強的功能互補作用。
關鍵詞:GE集團;產融結合;戰略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GE集團金融業務發展經驗及對我國企業集團產融結合戰略的啟示
收錄日期:2013年7月4日
一、GE集團金融業務構成
2011年GE金融資產總額5,845億美元,稅后利潤65億美元,在全球5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GE金融業務包括商業貸款及租賃、能源金融服務、航空金融服務、消費者金融、房地產金融五個板塊。
1、商業貸款及租賃(CLL):CLL是從原來的商業金融板塊分離出來的一塊業務,它主要是為生產商、經銷商和終端客戶等使用的大型設施、設備以及車輛和飛機等提供貸款和租賃等金融服務。
2、能源金融服務(EFS):能源金融服務主要是為全球能源和水利工業提供結構性權益、負債、租賃、合伙融資、項目融資等服務,并對這些行業進行投資。
3、航空金融服務(GECAS):包括為商用飛機提供租賃和融資,中型地區性機場的投資,基礎設施私募權益基金投資等。
4、消費者金融(GE Money):可以分為個人融資、客戶融資和業務融資三大類,涉及到信用卡、住房、機動車、銷售融資、商業貸款、公務卡、存貨融資。
5、房地產金融:房地產金融也是從原來的商業金融板塊分離出來的一塊業務,主要是提供資本和投資解決方案,包括為并購、辦公樓再融資和修葺、公寓、零售物業、旅館等提供融資服務。
二、GE集團金融產業發展經驗及啟示
1、以資本運作為手段,通過逆周期操作不斷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資本運作是GE金融實現戰略性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GE金融能夠保持16%的年均增長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夠根據市場和集團需求變化,不斷調整和優化自身業務結構,主動剝離一些棘手的業務,將資金重新投放到那些增長迅速的業務上來。GE金融的資本運作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逆周期操作,金融業本身是一個周期性較強的行業,多數公司在資本運作時是順周期操作,而GE恰恰相反,在周期不好和低谷的時候加大收購力度,并運用GE成功的運營經驗進行整合,從而實現規模的跨越式發展,比如金融危機期間,在多數公司剝離和出讓資產時,GE逆勢而上進行了大規模收購,2008年底GE Capital資產規模較2007年增長147.6億美元,占GE資產總額的82.8%,為近五年最高水平;二是只買“熟的”,“不熟”的不碰,GE Capital非常注重收購對象是否屬于其“非常熟悉”的領域,通過做細做大做強已有業務來實現總體規模的增長,如金融危機以后,GE收購了美林資本公司的大部分業務和花旗集團在北美的商業貸款和租賃業務,對于GE Capital而言,這些業務是“非常熟悉的,且成長潛力巨大”。此外,堅實的資產管理能力和獨特的財務分析方法,也是GE獲得持續盈利的重要因素。(圖1)
2、產融結合的關鍵在于知識和資源的結合而非直接的業務合作,通過產融結合打造專業化金融發展模式。GE的產融結合更多的體現為知識和資源的結合:如表1所示,GE金融所關注的領域與GE產業所涉及的領域基本一致。與純粹的金融機構(如銀行)相比,GE金融的優勢重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別人可以做的,GE做得更好”,GE金融有強大的產業部門支撐,因而有足夠的專業管理資源可以共享,依托于細分市場的深厚經驗與知識,GE金融可以更加了解企業的運營,提供差異化的解決方案,通過為企業創造附加值獲得競爭優勢;二是“別人不敢做的,GE可以做”,相對于一般金融機構,GE金融能夠更好地評估和管理行業風險,通過管理“中高等風險”獲取“中高等利潤”(比如GE金融的細分客戶群是中等規模客戶,相對于大企業而言風險相對較高,但回報也相對較高),通過專業化獲得超額利潤并積累聲譽,擴大規模。(表1)
另一方面,GE的產融結合模式也可以稱為“交叉銷售”模式,GE產業部門產品類別繁多,客戶遍及千家萬戶,GE在銷售產品的同時,往往會發挖出客戶包括金融服務在內的其他需求,從而成就了GE金融板塊業務的延伸和拓展。而GE金融提供的消費信貸、設備租賃、資產管理等一系列金融服務,使GE的產業部門在與同業競爭中具有更強的成本和增值服務優勢,從而牢牢占據市場領導地位。正是這種產融結合、協同發展、資源共享的模式,造就了GE集團以及GE金融的成功。
3、嚴謹務實、卓有成效的風險管理能力是GE金融的核心競爭力。GE金融管理著超過5,800億美元的金融資產,虧損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關鍵因素之一就是GE金融的風險管理能力。GE金融的風險管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總量控制,GE強調自己“首先是一家工業企業”,控制金融業務的收入規模不超過集團總收入的1/3,從而降低集團整體風險;二是通過多元化的資產組合分散風險,既包括行業的多元化,也包括地域的多元化(全球化);三是嚴格按照GE持有資產的標準進行風險審批,建立以客觀數據為導向的分析方法,衡量資本與杠桿比例,專業化的知識有利于GE客觀評估和降低風險;四是建立嚴格的業務流程,控制審批權限,通過各層級的聯合授權(矩陣式組織)確保每項投資案審查的獨立與公平;五是高度重視人力資源,GE在全球聘請了約16,000位優秀的專業風險管理人士,所有高級風險管理人員都擁有超過25年的從業經驗;六是建立植根于企業文化的風險管理觀念,只有對風險長期不懈地進行對沖與管理,風險管理戰略才能切實發揮作用。
三、對我國企業實施產融結合戰略的建議
1、加大產業板塊與金融板塊的結合力度,推動產業與金融之間的協同運作,由“業務協同”向“產品協同、資源協同”轉變。借鑒GE集團產融結合的發展經驗,產融結合的關鍵在于知識的協同、資源的協同、人才的協同。實施產融結合的企業往往上下游產業鏈延伸較廣,建議研究和建立產業和金融板塊之間的交流和協同運作機制,以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為目標,在產品開發、方案設計方面加強合作和共同開發,推動金融產業向真正的“產業金融專家”轉變。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金融創新;風險
金融創新的話題在金融財政危機尚未結束之時成為人民當前熱議的話題。無論是在享受賺錢的,還是在反思金融危機的原因和影響,人們始終繞不開金融創新這個話題。我國銀行業的風險控制制度在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其腳步仍然落后于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帮L險控制”是銀行業永恒的研究課題。人民銀行阜陽市中心支行以轄內農村信用社為重點開展農村金融創新調查顯示,受農村金融體系競爭弱化,自身創新動力不足以及金融生態環境滯后三個方面因素的制約,我國農村信用社的金融創新工作目前與農村的金融需求相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并且還處于很低的水平,有“三多三少”的問題
一 農村信用社金融創新存在的問題
首先,中間業務創新少,資產業務創新多。中間業務創新力度不強,沒有開展商業票據以及衍生產品業務,在已有的貸款業務中又缺乏“表外化”品種的貸款業務,一方面沒有開展能夠滿足客戶需求多樣化和規避風險的“回購協議,另一方面又沒能開展提高銀行變現能力的“貸款證券化”創新和資產流動性的各種業務,并且負債業務創新方面處于空白,沒有研發企業賬戶負債工具和個人服務的工具。
其次,在創新方面吸納性的創新過多,而自主性的創新過少。農村信用社金融創新采用自上而下進行,在省級農村信用聯社對創新活動控制比較嚴,但是在基層農村信用社有時按照上級要求推廣創新產品,此種辦法使得對于金融產品的有特色和原創少了很多,導致在自主和創新方面的金融產品很難有突破。
再次,品牌收益少,低附加值產品多。目前在市場上對于知識密集和科技含量高的創新產品方面的研發十分不足,主要是利于搶市場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成為主要的創新產品。此種做法的結果直接使得產品創新的難以形成特色品牌,造成創新不成功和高成本。
二 農村信用社金融創新的必要性
(1)為了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必須要金融創新。
為了防范和化解農村金融風險及為“三農”提供多元化的有效,中央銀行采取票據置換、組建多樣化的農村金融機構和完善農信社法人治理結構等方式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金融體制。解決好目前農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問題,實質上就是要求樹立現代綠色科技金融經營理念和提高創新應變能力的過程。
(2)為了更好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要進行金融創新。
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格局隨著經濟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農村開始強調更加綜合性的理財方式,需要更多有用的金融信息以及更寬泛的融資渠道。農村呼喚綜合性理財、更多的金融信息及更寬的投融資渠道。金融服務要求多樣化、專業化、差別化、多元化以及多層次。
(3)為了打破農村金融市場壟斷,推動金融創新。
現代社會網絡的高速發展使得金融產品服務的時間更為延長和空間更加廣泛。目前農村金融市場的壟斷現象十分嚴重,一定要防止。而金融創新會對農村信用社在金融中的壟斷地位產生一定的沖擊。重視金融創新,因為它對制度和機構創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4)為了培植完善內控機制,增加新的利潤增長,也需要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有時能為企業提供更加適合的特殊服務,因為是由銀企雙方協商一致,因而它的價格沒有可比性,并且更符合經濟規律,同時它的利潤空間還會較大,而在獲得新產品開發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為農村信用社必須去建立一個能與自己的新業務相配套的內控機制去防范金融創新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三 農村信用社金融創新出現問題無法突破的原因主要有:
(1)環境制約金融創新的速度和力度。
目前市場上的一些金融法規雖然確立了金融業分業經營的體制,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限制了涉及保險行業、證券等業務的創新;金融產品供需雙方信息的不對稱,農村個人的信用信息系統建立不成功,新產品的研發目前面臨了較大的風險;農村人民收入水平低在另一方面又導致了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明顯偏向于傳統存貸業務,并且最終導致導致農村信用社創新缺乏市場需求。
(2)是持續性的金融創新被相對滯后的地方金融體系建設束縛了。
農村信用社信貸資金出現來源收縮,信貸需求分流,創新基礎弱化,并且占據了農村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郵儲和商業銀行資金上存在缺口導致地方資金大量流出。
(3)金融創新的能動性被農村信用社自身的薄弱條件限制了。
農村信用社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創新體系,農村信用社整體缺乏創新氛圍和自主創新意識,缺乏創新考核機制和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并且農村信用社主要是借鑒一些大中城市商業銀行業務的已經成熟的創新流程,使用的是傳導環節多的吸納式創新方式,自上而下向基層傳導,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容易產生金融創新的供求脫節;人力資源、科技水平和經費財力等因素的限制。創新的激勵性要求按照“三農”原則有效配置信貸資產并且準確把握
“三農”的市場定位。信用社的貸款應用于滿足農民種植業和養殖業的資金需求,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貸款。富裕的剩余資金可以用于支持農民從事加工農產品以及農產品流通等其他農業經營活動。除此之外的剩余資金還可用于支持中小企業和鄉鎮企業,讓企業先富起來,帶動當地農民后富起來。
四 農村信用社金融創新的對策建議
(1)要明確金融機構中各職能的定位,盡量健全農村金融市場。
首先要明確農村信用社的職能定位,建立健全與金融產品相配套的內控機制。農村信用社的運作方式應當盡量全面實施商業化,不要因為混淆了政策性與商業性業務而給信用社的業務帶來的弊病。明確郵政儲蓄的職能定位。目前建設郵政儲蓄銀行的資金主要是來源于農村,它的網點也主要在農村,因此要大膽吸收民營資本,將服務對象落在民營經濟,將業務重點放在農村。
(2)調整并優化資源配置。
各省級聯社應當盡量充分發揮自己的協調作用,研發適合當地農村人民需求的新的金融產品。要鼓勵并大力推廣農村金融機構體制及產品創新以及農村消費信貸業務,鼓勵各種替代形式的抵押品,探索有效抵押品的制度創新,促使抵押市場多樣化;積極主動的推廣信用卡業務,采取多種形式,壯大農村信用社的資金實力;發展個人支票和通存通兌業務;為適應農村對金融的多樣性、多層次需求,應擴大農村融資渠道,開創更多的融資方式。
(3)盡可能完善農村信用體系。
要加快建立中介信息反饋體系。鼓勵扶持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化機構的發展,制定高標準的會計、審計信息披露標準,嚴格管理行業準入和行業管理。并且要加快個人信用信息及農村企業的系統建設,牢牢抓住社會信用建設的薄弱環節,積極努力地改善農村信用的環境,提高農民社會信用意識,全面推廣小額信用貸款作為手段,規范農村信用秩序。
(4)盡可能地提高人力資源的可利用效率。
首先要吸引住人才,其次要留住人才。要懂得完善和創新用人機制,吸收一批有理想、懂業務、善管理的優秀人才。加強從事金融行業人員的職業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金融業務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和金融意識。完善員工報酬激勵制度,充分發揮人才的最大效用。
參考文獻
[1]王建花,供銷合作社參與農村金融創新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17)
[2]劉潔,農村金融要實現政府及合作社的有效融合[J]中國合作經濟,2009,(6)
[3]趙明宇,論農村金融合作社的運營[J]民營科技,2009,(10)